理解了别人的情绪,沟通就成功了一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05:13:07

点击下载

作者:果冻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理解了别人的情绪,沟通就成功了一半

理解了别人的情绪,沟通就成功了一半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理解了别人的情绪,沟通就成功了一半著者:果冻责任编辑:蒋丽华见习编辑:顾熙策划:刘丽娜 张政装帧设计:仙境书品第一章 有了好印象,不怕聊不来

在生活中,我们初见一个人,总会对他/她产生印象,印象的好坏决定我们是否会继续与其来往。

大部分人对一个人形成印象的过程通常符合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的规律。也就是说,人们对一个人各方面特质做出的判断通常基于最先从对方身上获取的信息。

然而,一个人最先传递的信息是极其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仅包括形象、言行。所以,通常,构成第一印象的元素仅包括形象、气质、言谈、举止。

尽管,“以貌取人”是大多数人不可避免会犯的错误,但事实上,在形成第一印象的时候,言谈举止比形象气质更重要,因为谈吐可以体现个人内涵。谈吐能够决定是否进行深入交流,是否持续产生互动。

试想一下,一个人张口妙语连珠,且谈论的话题非常吸引你的注意力,你会拒绝与他聊天吗?

反之,一个人开口就乱讲话,瞬间点燃你的怒火,你还愿意跟他聊下去吗?

大部分人愿意接受的沟通对象通常是前者。可见,深入交流是形成好印象的基础。而谈吐的确在塑造第一印象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实现持续互动,还得从初次沟通,选择合理的话题引导语开始。你说了什么样的话,决定你给人什么印象

爱莉在某直播平台做主播。每次直播开始,爱莉的第一句话都一样:“忙碌了一天,终于跟大家见面了,好累啊。”

这句话不是爱莉经过思考后设定的开场白,而是她随口说的。

大多数直播节目都是即兴表演,爱莉的直播也一样,打开摄像头,直播就开始了。爱莉是随性的。

所以,“忙碌了一天,终于跟大家见面了,好累啊”不是必须使用的开场白,它可以被其他话替代。

比如,爱莉可以甜腻腻地撒娇:“又是一整天没跟大家聊天,爱莉真的好想你们。”

或者,爱莉可以很有活力地打招呼:“大家好,你们最喜欢的爱莉又来啦!”

再或者,爱莉可以无厘头地开玩笑:“直播已经开始了吗?不好意思,我还没准备好,可以重来吗?”

首因效应决定了爱莉的开场白给首次观看直播的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

甜腻腻地撒娇会让观众觉得爱莉是个娇柔可爱的女孩,充满活力地打招呼会让观众觉得爱莉是个开朗热情的女孩,无厘头地开玩笑会让观众觉得爱莉是个幽默风趣的女孩。

不管是娇柔可爱,还是开朗热情,又或者是幽默风趣,总好过负能量满满吧。“忙碌了一天,终于跟大家见面了,好累啊。”这是一句传递负能量的开场白,它会让观众觉得爱莉是个喜欢抱怨的女孩。

无论爱莉的表演多么精彩,她选择的开场白都是失败的,因为她没能让观众看到她的正面形象。

爱莉可能因为随口的一句话成为观众眼中性格糟糕的女主播,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开场白毁掉了自己与观众的愉快互动。

如果爱莉懂得开场白的重要性,在直播的时候,她即便再疲惫也会谨慎地说出第一句话。因为她说的话会影响观众对她的第一印象。她要做娇柔可爱的公主,她就要说公主才说的话;她要做开朗热情的少女,就要说少女才说的话;她要做幽默风趣的开心果,就要说开心果才说的话。

把这个道理套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样,你说什么样话,决定了你给人什么印象。而开场白作为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更容易决定你会给他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不想让人听完你讲的第一句话就懒得跟你聊下去,就认真为后续沟通开个好头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场白是沟通成功的一半。

如果每次和别人沟通时,你都有一种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感觉,可以试试以下三种开场白。

1.利用对方的好奇心。

好奇是一般人的天性。用一些能调动他人好奇心的话题作为开场白,很容易激发对方与你互动的欲望。

首先,你可以设置一个悬念。

然后,在解答悬念的时候,引起对方认知冲突。

最后,创造某种条件,支持对方解决冲突。

例如:

A:我感觉你很像一位卡通人物。(设置悬念。)

B:是吗?说说看,你觉得我像谁?

A:像史瑞克。(引起对方强烈的认知冲突。)

B:啊?怪物史瑞克?我有那么丑吗?

A:我不是说你长得像他,而是说你有一种跟他很像的乐观精神,还挺多才多艺的。(创造条件,解决冲突。)

B:哈哈,原来是这个意思,我也挺喜欢这个卡通人物的,因为……

如此一来,对方的话匣子就被你成功打开了。

2.讨论热点事件。

在找不到话题的情况下,可以选一些热点事件跟对方聊。比如,正在热映的电影,或者贴近大众生活的消费咨询,又或是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闻。

但是,选用热点事件作为开场白时,要注意一点,在陈述事件的时候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对你的话题明显不感兴趣(表现为回应很少,或一脸茫然),你就得重选话题了,以免让对方觉得你所讲的话题是与他完全没有关系的话题,你根本就是在毫无目的地瞎聊。

3.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沟通时,根据对方的身份做出判断,提供给对方有价值的信息,不仅能快速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还有助于展开话题。

比如说,与你聊天的人是一位初为人母的女士,你可以说:“我在一条微博里看到几种给婴儿做辅食的方法,做法很简单。你等我找给你看看。”

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令对方产生你是一位有心人的感觉,对方对你产生了好感,即使你不知道该聊什么,对方也会找些话题跟你聊,不会放任气氛冷下去。

这三种开场白有利于促进交流,展开话题,但不管你选择哪种类型的开场白,务必注意措辞。记住那句话:你说什么样的话,决定你给人什么印象。

不想做怨天尤人的可怜虫,就别满口怨言;不想当尖酸刻薄的“毒舌王”,就别口吐恶言;不想成为自卑善妒的小心眼,就别满嘴酸话……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说那种人会说的话。恰到好处的闲聊,一句顶一万句

每个人都免不了要跟别人闲聊,有些人更是把闲聊当成自己的爱好,没事就喜欢找人聊天,等个车也要跟旁边的人搭讪。

喜欢找人闲聊倒没什么不好,起码我们可以通过闲聊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毕竟培养口才不能只讲理论,实践更重要。跟一百个人闲聊过,口才自然会提升不少。

不过,在闲聊的时候,你得确认自己的话能激发双方之间的互动,要是一讲话就会把天聊死,那不叫闲聊,叫“尬聊”。

杨梅就是一个喜欢与人闲聊的女生,而且她以为自己深谙闲聊之道,甚至对外声称自己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可是,大部分跟杨梅聊过天的人都觉得跟她闲聊特没劲,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为她贴上了“墙头草”的标签。

拿某次她与朋友喝下午茶时的聊天过程来讲,杨梅的表现就不太好。

荷子说:“我觉得喝下午茶就要搭配马卡龙这种好看又好吃的甜点,这样才有喝下午茶的感觉。”

杨梅马上赞同荷子的说法:“对啊,我也是这么觉得,光是看着粉嫩可爱的马卡龙,心情都会好起来。”

紧接着,阿喵提出了不同意见:“虽然马卡龙很好看,但是我觉得搭配下午茶应该以水果为主,甜点热量太高,运动几个小时才能消耗掉一个马卡龙的热量,吃多了会胖的。”

刚刚还称赞马卡龙粉嫩可爱的杨梅竟然立刻不假思索地站到阿喵那边:“对啊,我也是这么觉得,我们不能吃那么多高热量的甜点。”

两种不同的说法都得到了杨梅的认同,天晓得杨梅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过了一阵子,鲁鲁把手机里保存的相亲对象的照片拿给大家看,照片里的男人皮肤黑,眼睛小,发际线还很高,跟“帅气”二字不沾边。

没有人评价鲁鲁的相亲对象,鲁鲁自己反倒大方地说:“虽说以貌取人不好,但我对这个人真的不可能有感觉。”

这回,杨梅倒没说“对啊,我也是这么觉得”,她说:“其实仔细看,这个人也没那么差。你爸妈也是为你好。希望你找个踏实稳重的男人,长得帅没有用的,帅又不能当饭吃。”

听了这种话,鲁鲁沉默了。她太了解杨梅了,杨梅是标准的滥好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原则,大多数时候,无论别人说什么,她都会用“对啊,我也是这么觉得”来回应,就比如刚才,荷子和阿喵的意见分明不一样,她照样能用“对啊,我也是这么觉得”来应付两个人。

而少数时候,杨梅却会为了维护和谐的气氛,偶尔跟人唱一唱“反调”,不过,她唱的“反调”不是真正的反调,而是和稀泥。

那次的下午茶,因为有了杨梅的存在,气氛的确很和谐,但大家都有一种没有聊尽兴的感觉。

后来,荷子、阿喵和鲁鲁经常相约喝下午茶,但谁都没有提议叫上杨梅,她们之间产生了一种默契——谈心聊天,不能带上杨梅。

杨梅不知道自己有问题,她觉得会聊天的人都有掌控气氛的本事,只要能把气氛搞得一团和气,整场闲聊就圆满成功了。而自己,当然就是那种会聊天的人了。

至于为什么杨梅会说自己跟谁都聊得来,当然是因为她觉得不管跟谁聊天,她都不会因言语之失惹人家生气,而且懂得安抚别人的情绪。所以,至今,杨梅都认为自己擅长聊天。

其实,除了荷子、阿喵和鲁鲁以外,杨梅身边的大部分人也都不喜欢和她闲聊。因为,跟杨梅聊天,就好像自己同自己对话,无聊透顶。杨梅太没有主见,虽然跟她聊天,气氛不会很糟,但难免显得死气沉沉。

当你对一件事情提出看法,发表个人意见时,滥好人只会点头称是,就算你接着陈述自己的看法,也没有什么意义。你面对的那个滥好人,只会在你每次停顿的间歇,说一句类似“对啊,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敷衍之辞。若你还有兴趣讲下去,可能你不是想找人聊天,只是想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给自己听罢了。

或者,你提出的第一个看法得到了滥好人的认同,你可能会试着换一个话题来讲,不过很快你就会发现,不管换什么话题,得到的回应都是一样的,你总不能无休止地换话题……这么绞尽脑汁地聊天,太累了。下次想找人闲聊,你一定不会选没有主见的滥好人作为闲聊对象了。

这种情况其实也经常发生在很多情侣身上。男生陪女生逛街,女生兴致勃勃地试穿不同的衣服,每一次从试衣间里走出来,问男朋友意见,男朋友只会说:“你穿什么都好看。”女孩子一定会不高兴,男友虽然讲的是好话,但每次都讲这种没有主见的好话,听起来就很像是敷衍。

所以,如果你不想把天聊死,就别当杨梅那种只会附和他人的滥好人。

一般而言,闲聊时,人人都想发表意见,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也希望自己提出来的观点能引发探讨。想搞热聊天的气氛,只要用一句话激发他人发表意见即可。

你可以选择有争议的话题跟人家聊,比如:“现在好多女孩都愿意接受整容手术了,明星也一样,难道大家都觉得好看的脸比才华更重要吗?”

又或者同人家说:“在大城市里生存好难,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好像并不愿意待在大城市发展,真不知道是留在小城市过安逸稳定的日子好,还是闯荡大城市,为了梦想拼搏好?”

这类富有争议的话题更容易使大家参与进来,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气氛很快就会热络起来。

不过,期望用一句话引爆气氛,达到“一句顶一万句的效果”,你必须把握分寸,拿捏尺度,选一句恰到好处的话来讲,否则,热烈的探讨可能会演变成激烈的争论,甚至争吵。

如果闲聊现场有一个整过容的女生,当然不能选整容话题来引发讨论;要是刚好有在大城市混得很失败,走投无路,才选择回小城市的年轻人在场,最好别拿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小城市的问题作为点燃气氛的引子。

所谓恰到好处就是避免哪壶不开提哪壶。只要聪明地避开了他人忌讳的雷区,用一句话为他人提供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你的发言就能达到一句顶一万句的效果。没有尊重的直爽就是没教养

直爽是褒义词。

不少人声称自己喜欢跟直爽的人相处,而许多喜欢说实话的人也会标榜自己是直性子。直性子的人没有花花肠子,为人诚实。

诚实,是一种美德,值得被发扬光大。古语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诚实的话或许没那么好听,但却是有价值的。

所以,许多人误认为喜欢说实话就等于直爽。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请你试着体会一下以下两句话给你带来的感受。

句子一:你该减肥了,最好少吃高热量食品。

句子二:你这么胖,怎么还有脸吃热量这么高的东西?

如果你是一个需要减肥的人,更容易接受以上哪句实话?

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句子一。

两句同样带有批评语气的实话都是忠言,都逆耳,但人们却更愿意接受句子一,看来不是所有的实话都容易被众人所接受。

实话或许未必等于直爽。

其实,句子一之所以更容易被接受,是因为句子一里有尊重,句子二里有嘲讽。

诚实是美德,我们要讲实话。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明白,尊重他人也是美德,不顾及他人感受胡乱发表个人主观意见,说出践踏他人的尊严的实话不是直爽,而是没教养。

桑榆和小葵曾是一对闺密,她们的关系最终就是因为缺乏尊重的直爽而决裂的。

桑榆皮肤黝黑,但身材很好。小葵皮肤白皙,但身材不好。

小葵刚认识桑榆的时候,经常约桑榆逛街,两个女生接触的频率高了,彼此很自然地以闺密相称。

小葵第一次在桑榆面前表现出自己糟糕的教养时,虽然话说得不好听,但她至少给了桑榆一个做心理准备的暗示。

当时,桑榆看中了一条白色的连衣裙,兴奋地拿给小葵看,并问道:“我好喜欢这条裙子,你觉得怎样?”

小葵皱着眉头说:“我这个人情商低,说话比较直,有些话说出来,你可能会不高兴,但我对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你好,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

抛出了这种话,明显表示接下来她要说的话是不中听的话,桑榆要是不听,岂不是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于是,桑榆大方地说:“没事儿,你说吧!”

其实,很多人在说不中听的话时,都会先讲出小葵说的这番话,而他们心里也早就预测到对方多半会回应:“没事儿,你说吧!”得到了这种回应,自然就能名正言顺地说所谓的实话了。

果然,小葵说:“我觉得这条裙子简直俗不可耐,稍微有点审美能力的人都不可能看上这种款式。再说,你黑得跟煤炭似的,穿上白裙子肯定不好看。”

桑榆听了这种话,当然不是很高兴,但她没有反驳小葵,因为皮肤黑的确是她的缺点,至于她的审美能力如何,她自己也不确定。

小葵损了桑榆一番,试穿了一件横条纹衣服,并询问桑榆意见,桑榆说:“我觉得横条纹可能有点显胖。”

小葵不甘心,说:“可是我真的很喜欢这种衣服。”

桑榆有些无奈,但作为闺密,她不想欺骗小葵,于是,她继续说实话:“你现在穿这件衣服真的不好看,如果实在喜欢,也可以先把它买下来,减肥之后再穿,因为它的颜色跟你的肤色很搭。”

小葵知道桑榆不说谎,这才确信自己不适合这种衣服,终于依依不舍地放下了它。

这一次对话暴露了桑榆和小葵的教养。

小葵建议桑榆不要选那条白裙子,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小葵指出了桑榆的缺点——皮肤黑,但在指出缺点的同时,她对这个缺点进行了嘲讽,顺便还嘲讽了桑榆的审美能力。其实审美只是一种主观意识,小葵过分夸大自己的主观意识,用“俗不可耐”这类过分的贬义词攻击桑榆的审美。表达这些意见时小葵完全不顾及桑榆的感受,显得非常自私。这便是没教养的体现。

桑榆建议小葵不要选那件衣服,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考虑到小葵的感受,建议她可以先买下那件衣服。

后来,小葵跟桑榆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但在友谊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小葵依旧管不好自己的嘴,几次三番说一些难听的实话刺伤桑榆。在说这类话之前,她甚至连最初使用的“我这个人情商低”之类的铺垫都省略了。

比如,桑榆换了发型,小葵说:“这个发型好丑!”

再比如,桑榆做了纸杯蛋糕请小葵吃,小葵说:“这么恶心的造型,味道再好,看到它也反胃。”

……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终于,好脾气的桑榆被小葵激怒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桑榆终于等到心仪的男生的告白,那天刚巧是小葵的生日,桑榆决定带男生一起参加小葵的生日派对。

得知桑榆恋爱了,小葵祝福了桑榆,但很快她又犯了“直率”的毛病。她对桑榆带来的那位男生说:“今晚你送我闺密回家,一定要牵着她的手,因为聚会散场时,天都黑了,你要是不牵好她,根本看不到她在哪。她的皮肤比夜还要黑!”

那天的聚会有十来个人,没有人觉得小葵的玩笑很好笑,可能大家都明白,拿别人的缺点开玩笑,并不是表现幽默感的最佳方式,因为嘲笑不等于幽默。

当时,桑榆的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小葵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接下来,小葵更加肆无忌惮,给桑榆切蛋糕的时候,她开玩笑说:“巧克力蛋糕会不会越吃越黑?你已经够黑的了!哈哈哈!”

合影的时候,小葵说:“我跟你站一起,简直就是黑白配嘛!”

唱歌的时候,小葵说:“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五音不全,唱歌比哭还难听!”

桑榆决心远离小葵,但她不想在小葵的生日时扫她的兴。桑榆的男友受不了了,拉起桑榆摔门离去。

小葵一脸无辜地埋怨:“小心眼,不过是开玩笑而已。我这个人本来就很直率,她又不是不知道!”

显然,小葵误解了直率的含义。

直率不是肆无忌惮地用语言伤害别人。

直率不是不分场合,不顾影响,不克制情绪地乱讲话。

如果把直率和说话不经大脑画上等号,那就不可以要求所有人为你所谓的“直率”让路,接受并原谅因为你的“直率”造成的尴尬与唐突。

小葵在表现直率的时刻,无视桑榆的心理感受,她的直率伤害了桑榆的自尊,这样的直率对桑榆来说是一种攻击行为。不管以什么方式主动攻击别人,都是没有教养的行为。

无视他人的感受是不尊重他人,主动攻击他人传递的是恶意。

真正的直率建立在尊重和善意之上。

尊重他人就不会说出令人难堪的“直率话”,不会抓住他人的缺点加以嘲讽。直率的人说出的所有的建议与评价都因善意而起,而一个内心充满善意的人懂得如何包容他人的缺陷。

直率的人只会提醒腿粗的女孩“小心穿短裙着凉”,而不会直接攻击对方的缺点:“腿粗就别穿短裙。”

你的直率应当像一杯热茶,带给对方一丝暖意,而不应当像冷酷的冰水,淋湿对方的心。用赞美调动对方的谈话兴趣

什么样的人更善于与人沟通?

大多数人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给出的答案都差不多。大家普遍认为口才好的人更善于与人沟通。

论沟通,人们关注的总是口才。

可是,口才再好,无法引起互动也是白搭。

在沟通时,你总是自顾自地说一通,说得再好,人家不感兴趣,沟通也没办法进行下去。你的好口才起不到引起互动的作用,也就没有继续发挥的机会了。

这就好比演员在台上表演,演技虽好,但台下的观众不买账,不为你喝彩,不为你鼓掌,甚至拒绝再次买票入场,你的好演技能秀给谁看呢?

更何况,沟通不是演讲,只顾着向别人炫耀口才,顶多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看法,别人可以通过你说的话了解你的想法,但对方不愿意与你互动,嘴巴都不张,你怎么了解对方的观点?沟通是一种互动形式,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对方拒绝交流,即使你拥有一流的口才也只能吃闭门羹。

所以在培养口才之前,还是先关注该怎样调动对方谈话兴趣的问题吧。

虽然调动谈话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有效、最简单,且绝对不会出错的一种,就是赞美。哪怕你面对的是一个不苟言笑的谈话对象,只要你大方地赞美他,且赞美得恰到好处,他多多少少都会给你一些回应。抓住他的回应,聊下去,气氛就会热络起来。

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赞美别人不是问题,怎样利用赞美调动对方的谈话兴趣倒是个问题。

如果赞美不得当,可能会适得其反。

沐子嘴巴很甜,非常喜欢赞美别人。

有一回,沐子想跟新来的同事聊一聊,因为跟人家不熟,所以不知道讲什么才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于是,沐子想用赞美人家的方式开启沟通之门。

对方是个女生,沐子很快就找到了对方身上值得赞美的地方。那女生头发香香的,闻起来很清新,所以,沐子说:“你头发好香,用什么洗发水,可以推荐给我吗?”

对方听了这种话,脸色变得很难看,然后就默默地走开了。

沐子不晓得自己说错了什么。都说夸人要夸到实处,不要瞎夸一通,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夸赞很虚伪,被沐子夸的新同事头发真的很香,沐子的赞美之词是基于事实而说出来的。

难道是因为这句赞美不合人家的心意吗?女孩子都喜欢自己被夸漂亮、可爱,可是,见到每个女生都赞美人家长得漂亮,未免有些太俗气,所以,沐子才夸对方头发香,毕竟“头发香”也跟形象有关。按理说,对方听了这种赞美,应该很高兴才对,居然黑着脸走开,也太没礼貌了。

不过,沐子的另一个同事作为旁观者,倒觉得没礼貌的人是沐子,而不是那个被夸的新同事。

其实,新同事的头发很少,头皮都露出来了,头发明明是她的弱点,头发香是没错,可是发量少,有这样的缺陷,应该不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头发吧。沐子居然要人家推荐洗发水,这种“赞美”当然很没有礼貌,甚至可以说,这不是赞美,是嘲讽。

明明是想赞美人,最后却变成了嘲讽,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在沐子身上了。

还有一回,沐子刚搬了家,想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在电梯里遇到邻居的时候,沐子夸邻居的女儿长得漂亮,结果被人家臭骂一顿。

那天,沐子夸的那个女生真的长得很漂亮,身材也很好,可是,那个女生不是邻居的女儿,而是邻居的恋人。

不要以为问题不出在沐子身上。其实,沐子只要稍微用点心,就看得出女孩不可能是邻居的女儿。因为,邻居搂着那女孩,两人之间动作亲密。

所以,说错了话,被人家臭骂一顿,说到底,也是沐子活该。

看来,即使是赞美人的好话也不能乱讲,要不然得到的回应不是被甩臭脸,就是被臭骂一顿,在这种情况下,你又怎么可能调动得了人家的谈话兴趣呢?

其实,沐子夸人的思路没问题,夸人就是要夸到实处,基于事实的夸赞之词才不会令人觉得你的夸奖太虚伪;针对不同的人群,讲不同的赞美之词也没错。女生是喜欢被夸长得好看,有孩子的人就乐意别人夸自家孩子可爱、聪明,大老板喜欢听你夸他人脉广、有本事。

可是,如果你面前的女生是个明星,天天被人称作“花瓶”,你觉得如果你很卖力地夸她漂亮,她会特别开心吗?

如果你去拜访朋友,看到桌上放着人家儿子的低分试卷,嘴上却夸:“令公子好聪明!”你觉得被你夸的那家人心里会痛快吗?

如果你拼命地夸一个生意失败的老板人脉广、有本事,恐怕他会翻脸吧。

所以,赞美人家之前,最好观察一番,揣摩一下对方想听哪种夸奖,看人下菜,才能夸到对方心坎上去,才能调动对方的谈话兴趣。

事实上,很多人在为人父母后都会这一招:发现孩子喜欢画画,就夸孩子画得好,孩子自然会跟你聊关于画画的事情,也会更喜欢画画,更认真地画画;发现孩子爱看书,就夸孩子有耐心,爱学习,孩子可能会跟你聊聊自己在书里看到了什么。

跟别人聊天,推理一下人家在乎什么,再开口去夸,用赞美击中他的心,他肯定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聊被你夸奖的那件事、那个点。话题一旦被打开,真不愁没得聊。聪明人善于了解他人喜好

当你试图拉近自己与某人之间的距离时,你会跟他聊什么话题?

不必急着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想说一个关于聊天的故事。看完这个故事,你可能会发觉聪明人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沟通妙招。

阿邦和曹丛同在一家室内设计公司上班,两个人都是设计师,阿邦的设计方案的采纳率很高,曹丛的设计方案的采纳率却很一般。

大家都佩服阿邦的工作能力。曹丛也一样,他甚至把阿邦当作自己追赶的目标。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做出的方案还是经常过不了关。

有一次,下班后,曹丛感到很疲累,一个人去了公司附近的小酒吧喝酒,恰巧遇到阿邦。曹丛虽然不想私下跟阿邦有太多交集,但毕竟是同事,实在不好掉头就走,只能硬着头皮坐下,点了一杯酒。

曹丛先打开了话匣:“我经常来这里,今天第一次碰到同事。”

阿邦说:“是吗?怎么一个人过来?”

曹丛说:“我没有女朋友,一个人在这个城市打拼,朋友不多,经常一个人喝酒,一个人吃饭。”

阿邦说:“原来你不是本地人,你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听不出是哪里人。”

曹丛说:“我老家在南方。”

阿邦说:“那你一个人在这边肯定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

曹丛说:“是啊,最不适应的是饮食。不过我住的地方还好,周围有很多南方小吃,不少南方人都租住在那里。”

……

两个人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曹丛的每句话几乎都在谈论与“我”有关的事情,而阿邦的每句话几乎都围绕与“你”有关的话题展开。

曹丛讲的是自己,阿邦聊的是对方。

在跟阿邦聊天之前,曹丛原以为自己跟阿邦没什么可聊的,没想到竟然不知不觉聊到了深夜。

这次畅聊过去了一个月后,阿邦拿了一盒南方小吃给曹丛,说:“我记得上次喝酒,你说你喜欢吃这个,这是我朋友送的,给你吧。”

曹丛心中一阵感动,他根本没想到阿邦会把闲聊时的话记得那么清楚。

之后,曹丛发现阿邦好像记得每个同事的喜好,而且他似乎特别热衷于了解他人的喜好。

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接了一个特别难搞定的单子,客户对设计方案始终不满意。

阿邦把这事儿揽下来了,他去征求客户意见的那天,曹丛提出自己想一同前去的请求,阿邦同意了。他心里也很清楚,曹丛提出跟自己一起去客户那儿,说白了,就是想“偷师”。

阿邦没那么小气,他同意曹丛跟自己一同前去。

到了客户的居所,客户还没说几句话,曹丛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包括自己毕业的院校,自己擅长设计的户型,以及在业内得过哪些奖,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客户听了曹丛一番陈述,似乎还是有些质疑曹丛的能力。

阿邦一直没开口,见曹丛打动不了客户,这才说出自己的看法:“来之前,我看过您的要求,您希望我们的设计以浅色为主,但您不喜欢白色或米色为主的墙体。您是不是喜欢低调但又不失风格的设计?”

客户收起了不耐烦的神色,看着阿邦,似乎期待他继续说下去,阿邦又说:“不如选择薄荷绿,怎么样?”

说着,阿邦拿出了色卡,把自己口中的“薄荷绿”展示给客户看。

客户点了点头,阿邦又说:“如果您的房子交给我设计,阳台我会保留下来,不会打通。而且,我会在阳台上搭建一座狗屋。”

说到这里,客户立刻点头同意签合同了。

曹丛琢磨了半天也没明白,为什么客户还没看到阿邦的设计图纸就同意签合同了。在回公司的路上,曹丛实在憋不住,开口问道:“你怎么知道那客户会看中薄荷绿,她没有在要求中明显提到这一点,而且你怎么想到要在阳台建一座狗屋的?你只说了这两点,为什么她就立刻同意把房子交给你设计了?”

阿邦说:“她的衣着很简单,不浮夸,却包含当下的流行元素,喜欢这类服饰的人当然不会接受颜色艳丽的墙体……”

曹丛插话道:“这是肯定的,她在要求里说了,整体设计要以浅色为主。”

阿邦摇摇头,道:“那你说,白色和米色也是浅色,她为什么不喜欢白色和米色的墙体?”

曹丛蒙了,阿邦说:“你没有注意到她的衣服和鞋子上有一些极具个性的小设计。也就是说,虽然她的衣着低调,但她是一个追求个性的人。薄荷绿颜色很浅,但比起白色和米色的墙壁,要有个性得多。我没有选粉色或天蓝色,虽然这两种颜色也很浅,但这两种颜色少女感比较强,她的着装偏中性,应该不喜欢少女感很强的颜色。”

曹丛听到这里,不禁暗自佩服阿邦的观察力,急切地再度追问道:“可以解释一下狗屋是怎么回事吗?”

阿邦笑笑,说:“她裤子上有狗毛,我猜她应该养了狗。其实我也不确定搭建一座狗屋,她会不会满意,只是说出来试试看,没想到她同意了。这也算是我运气比较好吧,毕竟,不是所有养狗的人都愿意在房子里建一座狗屋。我也是误打误撞。”

曹丛见阿邦那么谦虚,连忙说:“就算这一次是运气好,也不得不承认,你的工作能力的确很强。我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儿了,我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只顾着说自己的想法,很难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不容易被采纳,而你是根据客户的喜好做设计的,难怪采纳率会那么高。”

阿邦笑笑没说话。

两人走了一会儿,曹丛忽然又想起些什么,他说:“我知道为什么大家对你的印象都那么好了,因为你善于了解他人的喜好。你好像和任何人都能聊得来,可能跟人聊天的时候,你总能做到投其所好吧。”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聪明人是用什么方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了吗?

很多时候,大部分人与别人聊天,总会刻意表现自己某方面的优势,想以此来吸引对方的注意。

可是,要知道,除非对方对你有好感,否则,对方并不关心与你相关的事情,因为对方也和你一样,想在你面前展现自己的优势。

所以,聊天的时候总是以“我”开头,又或者总是讨论与“我”相关的事情,很有可能会把话题聊死,又或者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甚至给对方一种没机会发言、没机会展现自我的感觉。

想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试着从与“你”相关的话题入手,了解对方的喜好,投其所好,对方可能会更感亲切,更愿意与你长谈。适当给予对方关怀,让聊天充满人情味

想跟别人好好沟通的人大多喜欢看谈话节目或脱口秀,在看这类节目的时候,脑子里不免会想:如果跟名人谈话的人是我,我会说些什么?如果我是表演脱口秀的那个人,我该怎样吸引观众的注意?

说到底,大家都想在谈话中展示自己优越的口才和聪慧的头脑。

但生活中的沟通,跟谈话节目或脱口秀不一样。站在台上表演的人,关键的是秀出自己;面对面跟人谈话,恐怕不该把对方当观众对待。

只想让人家看你表演,只在乎自己的表演是否完美,很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跟你沟通的那个人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你的好感度自然就降低了。

反之,在沟通的时候,讲话不要太生硬,带上情感色彩,适当给予对方关怀,让聊天充满人情味,提升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好感度,彼此之间的沟通会更顺畅。

不信?

看看尼克是怎样沟通的,你就知道让聊天充满人情味有多重要了。

尼克带娇娇去喝咖啡,精心挑选了适合聊天的咖啡屋。

尼克对娇娇很有好感,想借约会进一步了解她,也在她面前好好表现自己。

到了咖啡屋,尼克很认真地挑选咖啡和甜点,专心致志地研究菜单,认真地跟侍者讨论咖啡。

搞定一切后,尼克还很认真地对娇娇解释自己选这家咖啡屋的原因。好不容易,咖啡和甜点都端上来了,尼克又开始认真地品咖啡,跟娇娇大聊特聊咖啡文化,顺便向娇娇介绍了一下这家咖啡屋自制的甜点有哪些特点,那副样子好像一位美食评论家。

尼克只是想让娇娇知道,自己很懂咖啡,对美食也颇有研究,借与侍者讨论的过程展现自己点餐的品位,顺便借聊咖啡文化展现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这么做真的能提升他在娇娇心中的好感度吗?

或许吧。只是,尼克的做法让整场约会的气氛变得冷冰冰的,一点也没有甜蜜感。

尼克说了很多话,没有一句话与娇娇相关,他甚至不确认一下娇娇是否对咖啡文化感兴趣。这场沟通对娇娇没什么意义,她可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她不晓得这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带到咖啡屋,然后一个劲地聊咖啡。说不定,她还会怀疑尼克是个咖啡推销员。

约会,就要甜蜜,就要轻松。尼克讲话的时候好像在背诵咖啡大全,这样的他更像一个咖啡推销员,而不是认真享受约会的男生。

所以,尼克那天的表现只让娇娇意识到他是一个懂美食、懂咖啡的人,或许娇娇也会觉得他很有品位,但娇娇却没有看出来他对她有好感。

如果尼克在聊咖啡的时候,适当地给娇娇一点关怀,就能同时完成两项任务——让娇娇感受到自己对她的重视,以及向娇娇展示自己的品位。

愉快的沟通是充满感情色彩,是带有人情味的。让对方充分感受到你的重视与关注,对方有了存在感,才有沟通参与感,才愿意跟你继续沟通下去。

尼克本可以表现得更好。比如,在介绍几种咖啡前,可以先跟娇娇说:“其实,今天安排喝咖啡是因为我不知道你是喜欢喝咖啡还是喝茶,有点自作主张了,希望你不要介意。”又或者,在娇娇吃东西的时候,帮她递一下纸巾,让她知道他一直在关注她。也可以在说完自己想讲的话后,问一问娇娇的意见,说一句“你怎么看”真的没那么难。

问“你怎么看”可以让对方知道,原来你关心他的想法。

要不然,无论你是安排喝咖啡还是吃饭,又或者安排一起逛画展,或是看电影,自顾自地选定沟通场所,确定了可以一边沟通一边共同体验的活动项目,再单方面确定了聊天的话题,自己兴奋得不行,人家肯定会觉得你是以喝咖啡、吃饭,看画展或看电影为重,而不是以他为重。

这样子的沟通根本不是真正的沟通,对方找不到存在感,会觉得自己只是陪你去喝咖啡、吃饭,看画展或看电影而已,这些事情本来可以由你一个人完成,拉人家来陪你,谁愿意乖乖当可有可无的陪伴者呢?

所以,沟通时应当时不时地向对方表达关怀,让人家知道,你重视的是沟通对象,而不是沟通时进行的那项活动。满足对方的倾诉欲,聊天才能更顺畅

你还记得前文中提到过聊天时有人习惯用“你”字开头,而有人却习惯用“我”字开头吧?

其实,讲话的时候,习惯用“你”字开头的人比较少,大部分人都习惯用“我”字开头。“我发现自己又胖了两公斤,应该好好减肥了。”“我昨晚加班到深夜两点,因为没有睡好觉,今天脸上都爆痘了。”

……

大部分时候,这些以“我”字开头的话对倾听者来说,是没什么意义的。

即使,听你讲话的那个人很想了解你,在听到你讲述个人遭遇时,同情你的不幸,又或者在你表达观点的时候,与你产生了共鸣,也最多只能给出几句简单回应,接下来就想尽快聊聊自己的感觉了。

你该不会指望人家一直任由你滔滔不绝吧?

植美觉得最理解自己的朋友是佩佩,而不是蒂娜。

其实,植美和蒂娜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佩佩在一起的时间更长。而且,蒂娜帮了植美很多忙,有些事,佩佩做不到。

但植美更喜欢跟佩佩聊天,这是因为植美不识好歹吗?

其实,如果你是植美,你也会更喜欢跟佩佩聊天。

植美与大多数人一样,聊天的时候,习惯用“我”字开头。跟佩佩聊天,她自然也是一样,每一句话都是在聊自己。“我跟你讲,我换了一瓶面霜,新面霜特别适合我。你看,我的皮肤状态是不是比以前好多了?”“我前男友这几天老是给我打电话,我怀疑他想跟我复合。”“我的狗怀孕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照顾怀孕的狗。”

……

不管佩佩对植美讲的事情感不感兴趣,她都会在植美说话的时候注视着植美,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让植美产生了一种满足感,这也是植美喜欢跟佩佩聊天的原因。

跟佩佩相比,蒂娜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如果植美把对佩佩说的话讲给蒂娜听,在通常情况下,她们的聊天过程是这样的:

植美说:“我跟你讲,我换了一瓶面霜,新面霜特别适合我,你看,我的皮肤状态是不是比以前好多了?”

蒂娜会说:“我很久没有换面霜了,也正考虑换呢。上周我跟表妹逛街,本来想买面霜,结果买了一瓶卸妆水,那个推销员也太会说话了,你知道我这个人耳根子软……”

植美问蒂娜自己的皮肤状态是不是变好了,她想聊的是跟自己有关的事情,不想听蒂娜说跟表妹逛街的事,更不在乎蒂娜的耳根子是不是很软……蒂娜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这样的表现根本不符合植美的期待,植美有点嫌弃蒂娜讲太多和蒂娜自己有关的话。

如果植美说:“我前男友这几天老是给我打电话,我怀疑他想跟我复合。”

蒂娜会说:“我觉得分手了就应该断得彻底。你知道三个月前,我也跟男友分手了,他来找我复合,我直接就拒绝了,因为我很清楚,经历了分手,两个人就算复合了,感情也不会恢复到之前那样……”

植美告诉蒂娜前男友老是打电话给自己,怀疑前男友想跟自己复合,可能只是想让蒂娜知道就算自己目前是单身,也不代表自己没人爱,蒂娜却大谈她自己的爱情观。

如果植美说:“我的狗怀孕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照顾怀孕的狗。”

蒂娜会说:“我从来没有养过狗,因为我觉得养狗很麻烦。再说,我觉得花时间照顾小狗倒不如花时间看电影。说起来我看了一部电影,很有意思……”

植美告诉蒂娜自己家的狗怀孕了,并不是想向蒂娜求教照顾怀孕小狗的方法。植美和蒂娜是朋友,植美怎么会不知道蒂娜没有养过狗呢?她只是想跟蒂娜聊一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蒂娜却扯到自己看了什么电影。这种事,植美并不关心。

总之,每次植美和蒂娜聊天,蒂娜都满足不了植美的倾诉欲。尽管植美发起的话题与她自己有关,但蒂娜总能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植美找蒂娜聊天,只想倾诉,不想倾听,蒂娜大谈特谈个人感受的时候,植美会觉得很无聊,只想尽快结束谈话。

所以,你看出来了吗?植美更喜欢和佩佩聊天而不喜欢和蒂娜聊天的根本原因在于佩佩能满足植美的倾诉欲,蒂娜却做不到。

可能你会觉得,为了跟别人聊天,忍受各种与自己不相干的话题,任由人家畅所欲言,实在很没劲,这样的沟通不要也罢。可是,你会这么想,别人的想法也是一样的,人家也不想听你讲太多“废话”啊!

希望能顺畅沟通,就多给别人一些讲话的机会,满足对方的倾诉欲,对方才愿意经常与你沟通。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你可以像佩佩一样,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注视着对方,认真地倾听,偶尔给一些回应,表示你把他的话都听进去了。

反之,我们最好不要像蒂娜那样努力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并把抒发个人感受当成回应。因为其实很多人在倾诉的时候,只想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并不是很在意对方的感受。

要是别人真想听你的感受,他一定会说:“如果你是我,你会怎样?”听到这样的话,再表达你的看法,对方才不会觉得你说的话很没劲。

若你实在忍不住要在聊天的时候聊聊自己,可以在满足对方的倾诉欲后,适当说说自己的看法,一两句简短的点评就足够了。记得说完个人观点后多加一句:“你觉得我的想法可行吗?”用这句话把话题抛回去,让对方畅所欲言,聊天就会更顺畅了。越鼓励,越有希望

阿音和黛佳同在一家连锁家居店工作,她们都是店长。

阿音负责A店,黛佳负责B店。在同城的五家连锁店中,A店的月销售量总是排名第一。

每年年底,公司都会进行新一轮的店长评选活动。阿音已连任了五年店长。黛佳只做了一年店长,还做得非常吃力,她担心年底的时候公司会降她的职,于是,临近年底,她虚心向阿音请教管理方法。

阿音把自己的管理笔记拿给黛佳看,黛佳发现阿音的管理方法跟公司提供的一模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黛佳怀疑阿音还藏了一手,但又不便直说,只能打消让阿音指导自己的念头。

阿音看穿了黛佳的心思,她大方地说:“这样吧,你跟我说说,周一开店会的时候,你通常会对店员说什么?”

黛佳说:“每周开店会时,我都会批评上周没有认真工作的店员,并提醒他们一定要把货架整理好,货品上的灰尘要擦干净……反正,就是对他们提出一些要求。”

阿音点头表示认可:“原来你把公司的制度记得那么牢,做得真的很棒,继续加油啊。”

黛佳听到鼓励,说得更起劲了:“对呀,公司的所有制度我都烂熟于心,如果店员违反了规定,比如没有穿制服,或是工号牌戴歪了,我都会严厉地批评他们,希望他们能做得更好一些。你平时是不是也对店员有这类严格的要求?”

阿音没有急着回答黛佳的问题,她继续鼓励黛佳:“都说细节见分晓,你把细节工作做得那么到位,提升业绩应该不成问题。不过,我还想问你一些问题,可以吗?”

黛佳点头示意阿音发问。阿音说:“你可以说说顾客购物的时候,如果能提供服务的店员不够,你会怎么为顾客提供服务吗?”

黛佳听到这样的问题,立刻否定道:“你不该考虑怎样亲自为顾客服务,要知道,你可是管理人员,这些事情应该由店员来做。如果能提供服务的店员不够,那问题肯定出在管理上,你应该提升店员的服务效率,而不是亲自为顾客服务,这才是店长该做的事。”

阿音笑了笑,说:“你说得很在理,各司其职的确非常重要。”

黛佳发现阿音只是在鼓励自己,却没有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但她很清楚,如果管理方式没问题,B店的月销售量不可能比A店的低那么多,毕竟B店处在市区最繁华的地带,人流量非常大,按理说,这项优势对提高销售量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黛佳开始反思了,过了一阵子,才喃喃地说:“我觉得我刚才说的观点可能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店长和店员要各司其职,可是,在顾客多的时候,我应该主动去为顾客服务,这样才不会怠慢顾客,销售量才会提高。是这样吗?”

听了黛佳的话,阿音立刻说:“我发现你真的很厉害。你很善于自我检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优点。要知道,大多数人只看得到别人身上的问题,却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今年年底你肯定不会被降职,B店的下一任店长还是你。”

黛佳被阿音鼓励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才说了实话:“其实,我不喜欢亲自和顾客沟通,因为我发现顾客不愿意接受我的意见。”

阿音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会呢?你都能胜任店长的工作,又怎么会完成不了店员的工作呢?说说看,你是怎么为顾客提供服务的?”

黛佳说:“为顾客服务的时候,我真的很用心。我会提醒他们,选家居用品时要选适合自己的,不要选最贵的,看到顾客乱买东西,我会忍不住给他们提建议,这样做应该没错吧?我是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可惜大部分顾客不吃这一套。”

阿音说:“我发现,你非常善于销售,销售不是盲目推销,而是要按需推销。是的,我们应该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买他们应该买的东西……”

这一次,阿音的鼓励还没有讲完,黛佳就忍不住插话了:“你老是鼓励我,为什么不否定我呢?”

阿音笑说:“因为你有很多值得鼓励的优点啊。”

黛佳沉默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说:“我知道我跟你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了,你喜欢鼓励人,我却喜欢否定人,我否定顾客的眼光,否定店员的工作方式,我总看到他们不足的地方,却很少像你一样去鼓励别人。我们差别不在管理方式上,而在沟通能力上。”

阿音忍不住为黛佳的悟性拍手叫好:“对呀。你哪里需要我来指导,你比我聪明多了,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其实作为店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与人沟通,不仅要跟店员沟通,还要跟顾客沟通。能把沟通这项任务完成,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黛佳补充道:“沟通成功的秘诀在于鼓励,越鼓励,才越有希望。”

是的,黛佳说得没错,鼓励就是好好沟通的秘诀。

无论你面对的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想要跟对方好好沟通,就要善用鼓励。

鼓励你熟悉的人,对方会按你的期待认真做事,而鼓励陌生人,能有效促进二人之间的沟通,达到开口就赢的沟通效果。

在鼓励方面,黛佳的确比阿音差劲。

面对熟悉的店员,阿音会给他们很多鼓励,比如店员认真整理了货架,阿音会鼓励他们继续加油。

黛佳却觉得整理货架是店员的职责,认真整理货架,只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没什么值得鼓励的。

面对陌生的顾客,阿音一样会用鼓励的方式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比如,带着孩子的顾客选了一条价格不菲的沙发巾,阿音在称赞顾客有眼光的同时,还会鼓励对方认真看看说明书,阿音知道读了说明书后,顾客会发现那条沙发巾不耐脏,不适合有小孩的家庭使用。

黛佳则会直接否定顾客的选择:“你不应该选这条沙发巾。它的颜色太浅了,如果你家孩子把果汁洒到上面,会很难清洗。它很贵,又不能机洗。买了它,你一定会后悔。”

阿音懂得利用鼓励让店员更用心地工作,并引导顾客选择合适的商品,黛佳则喜欢用否定的方式指明店员身上的缺点,指出顾客挑选商品时忽略的问题。

遇到问题的时候,阿音只要动动嘴鼓励鼓励别人就能把问题解决,黛佳忙前忙后,又是亲自为店员做示范,又是亲自帮顾客挑选商品,事情却还是办不好。

其实,连任了五年的店长,阿音怎么会不知道店员身上存在哪些毛病呢?她只是不喜欢直接否定店员罢了。

黛佳向阿音求教管理方法的时候,谈论到每周开店会的情形时,阿音就知道黛佳的问题出在哪儿了,但她还是愿意鼓励黛佳,而不是否定黛佳。

黛佳牢记公司的规章制度只不过是尽了店长的本分而已,这和店员尽职尽责地整理货架没什么区别,阿音却认为这一点值得鼓励。

这和大人鼓励小孩完成一件简单的事情是一个道理。孩子会自己吃饭,大人就会鼓励孩子:“你能自己吃饭了,真棒!”听了鼓励的孩子,下一次会更认真地吃饭。

你不会觉得大人不应该鼓励小孩完成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你知道,孩子听到了鼓励,会为了得到更多鼓励去重复良好的行为。为什么不把这个方法用到与成人沟通上呢?

其实大多数人做一件正确的事,并展示给你看,不是为了听你的点评,而是为了得到你的鼓励。这种时候不如顺水推舟,用鼓励带给对方一份愉快的心情,让对方在愉快的情绪下与你沟通,这样,沟通就会更顺畅。

如果实在说不出鼓励的话,可以试着从给别人发的微信朋友圈状态点赞开始,鼓励那些努力健身、努力阅读的朋友,相信他们得到了你的鼓励,会更乐于与你交流,也会更认真地重复良好的行为。第二章 承认自身情绪,引发他人共鸣

沟通是本书讨论的核心。

沟通是什么?

部分人可能会把沟通理解为讲道理。

随便打开一本字典,就可以看到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

从定义来看,沟通绝不只是讲道理这么简单。

道理可以是生硬的,可以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如果,把沟通简单看作讲道理,可能无法达到交流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一个人内心所产生的思想是以性格及个人经历为基础的,而一个人内心产生的情感又与思想、情绪相关。

如果,沟通时忽略了情绪的存在,只是一味地讲道理,可能无法很好地向沟通对象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沟通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产生情绪,不少人为了能够和他人顺畅沟通,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对方的情绪上,甚至认为照顾好对方的情绪是情商高的表现,并认为情商高就等同于可以彻底掌控自我情绪。

产生这种想法的人把情绪当成自己的敌人,甚至把情绪看作洪水猛兽,生怕控制不好个人情绪,在别人面前暴露了坏情绪,自己就会成为他人眼中的怪兽。

其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百分之百把控自己的情绪,任何人都是有情绪的,你的沟通对象有情绪,你自己也会有情绪。重视情绪,不仅仅要重视对方的情绪,也要承认自己是一个有情绪的人。

承认自己有情绪,才愿意跟自己的情绪相处,进而才能做到与别人的情绪好好相处。接受自己是一个有情绪的人,反而更容易令沟通富有自主性,而不是在沟通中唯唯诺诺地接受别人的思想与情感,成为一只没有办法传递个人思想与情感的应声虫。共鸣是沟通的润滑剂

英国人聊天的时候喜欢拿天气做引子。

大晴天,会感慨:“今天天气真好啊!”

雾霾天,会抱怨:“天气真是糟透了!”

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对天气格外感兴趣,这跟国内聊天老用“吃了吗”做引子一样,不过是一种聊天习惯而已。

与人攀谈,总要找些话题来聊,除了谈论天气和问人家“吃了吗”以外,好多人会选择与他人聊娱乐八卦、体育赛事、社会新闻等大众普遍愿意接纳的话题。

以上几招非常好用,不过有时候,即使找到了沟通对象愿意接纳的话题,如果不重视情感交流,聊天时的气氛也会变得死气沉沉,要是恰巧碰到心情不太好,又或者个性沉闷,不喜欢跟人聊天的人,还试图用前面提到的那几招打开沟通大门,聊天可能就会变成一问一答的乏味循环。

找话题只是确定了聊天内容而已,想要让聊天的气氛“活”起来,还是得学会引导他人产生共鸣情绪。

一般而言,引导他人产生共鸣情绪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消极共鸣情绪引导,另一种为积极共鸣情绪引导。

两种共鸣情绪引导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如果想让情感交流达到最佳状态,可以试着将消极共鸣情绪引导转化为积极共鸣情绪引导。

麦基就非常擅长引导与他人与自己产生共鸣,且很善于将消极共鸣情绪引导转化为积极共鸣情绪引导。

麦基是健身教练,柯岩是麦基的新学员。柯岩刚办健身卡的那几天,情绪不太好。麦基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指导他健身的同时,刻意地跟他聊天。

麦基问:“你好像不是很开心。”

柯岩说:“还好。”

麦基说:“感觉你心情很差的样子。”

柯岩说:“还行,马马虎虎。”

麦基说:“看你无精打采的,一点劲儿也没有,太累的话就先休息一下吧。”

柯岩苦笑了一下,无奈地说:“是啊,上了一天班,已经够累的了,偏偏还得不到领导的认可,真够郁闷的。”

麦基拍了拍柯岩的肩,说:“是啊,受累算不了什么,怕就怕吃力不讨好,这确实令人恼火。”

柯岩叹了口气,说:“看来你很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麦基说:“很多来这儿健身的人都跟你一样,被工作折磨得喘不过气来。我也常常会想,要是不用工作就好了,如果有机会放个长假,跟朋友出去玩一玩,心情一定会好很多。”

还没等柯岩接话,麦基又说:“对了,要是明天你就可以放长假,你会去哪里放松心情呢?”

柯岩说:“要是真的有长假,我肯定立刻跑去海边度假,晒晒太阳,游游泳,不用想工作上的烦心事,肯定非常痛快。”

麦基笑道:“游泳和室内健身都是运动,运动会让身体比较累,但却能放松心情。不信的话可以试着加大运动量,出一身汗,回家就只想睡觉,根本没力气想那些烦心事了。”

柯岩说:“好吧,我这就试试看。谢谢你啊,跟你聊天,心情舒畅多了。”

在聊天的过程中,麦基与柯岩产生了情绪共鸣,正因为如此,柯岩才会对麦基说自己的心事,两人也才有话可聊。

引导共鸣情绪的第一步是要关注并接受聊天对象的情绪。

麦基注意到柯岩的情绪不太好,并没有直接询问他产生坏情绪的原因。

要与聊天对象产生情绪共鸣,又或者试图引导对方与自己产生情绪共鸣,应当关注的是对方的情绪,而不是引发情绪的事件。

可以看一下麦基对柯岩说的前三句话:“你好像不是很开心。”“感觉你心情很差的样子。”“看你无精打采的,一点劲儿也没有,太累的话就先休息一下吧。”

这三句话都是对柯岩的情绪状态的描述。这表示麦基正在关注柯岩的情绪。

当柯岩说出工作上的烦心事使自己不开心时,麦基说:“是啊,受累算不了什么,怕就怕吃力不讨好,这确实令人恼火。”

麦基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柯岩情绪的认同,他的意思是,我已经了解令你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了,你会因此产生坏情绪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一个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更加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只有情绪被他人接纳后,才愿意跟对方聊下去。

麦基并没有评价柯岩是对是错,也没有评价柯岩的领导是对是错,因为他不了解整件事的具体情况。如果直接评价柯岩是对的,有曲意逢迎的意味,会让柯岩觉得他很虚伪;如果直接评价柯岩的领导是对的,柯岩的情绪得不到认同,他很可能会拒绝与麦基聊下去。

麦基肯定了柯岩情绪的起因逻辑,他表示自己理解柯岩会因为“吃力不讨好”而不开心的那种心情。这是在向柯岩表达自己的情绪共鸣。

二人之间产生了共鸣,柯岩感受到来自麦基的情绪关注,在情感上有了交流,聊天气氛自然“活”了起来。

麦基用关注柯岩情绪的方式引导柯岩说出产生坏情绪的原因,然后,麦基表达了自己产生的共鸣情绪,到此,仅仅是完成了消极情绪共鸣而已,这么做是为了帮助柯岩释放负面情绪。

接下来,麦基开始对柯岩进行积极的情绪引导。

麦基说:“我也常常会想,要是不用工作就好了,如果有机会放个长假,跟朋友出去玩一玩,心情一定会好很多。”

麦基说这番话是在向柯岩描绘一种美好的体验,他站在柯岩的角度,推断对方当下的情绪状态对应的积极情绪会是怎样的,进而根据对应的积极情绪引导对方畅想美好体验,带对方走出负面情绪的阴影。

麦基在话语中加入了“我也常常会想”这几个字是为了引导积极情绪共鸣。

而后,麦基又鼓励柯岩加大运动量,并引导他用室内健身替代自己憧憬的游泳,以运动的方式化解坏情绪。

最终,柯岩表示跟麦基聊天后,自己心情舒畅多了。

这便是引导他人产生共鸣,并将消极共鸣情绪引导转化为积极共鸣情绪引导的全过程。你学会了吗?学会自主性沟通,让对方说出你要的结果

说到情感交流,不少人都认同“承认自身情绪”这点。不过,一些人比较容易陷入“承认自身情绪”的误区。

森雅以为承认自身情绪等于只关注自身情绪。这便是“承认自身情绪”的一个误区。

森雅认同沟通中不能一味接纳别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观点,她觉得与人沟通时,应当暴露自身情绪,尽可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是,沟通才会更富自主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