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那些坊间趣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13:13:27

点击下载

作者:梓奕荣轩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北京那些坊间趣闻

老北京那些坊间趣闻试读:

前言

Preface

好友送来书稿,嘱咐我作序。打开目录,看到生活中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北京地名、历史人物活生生跳将出来。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百姓,感觉一股久违的亲切扑面而至。

王府井是什么井,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公主坟到底埋的是哪个格格,八宝山有哪八宝;民间故事中的乾隆、和珅、刘罗锅,既不同于正史,也不同于戏说……

香山碧云寺、颐和园、九门八典、一口钟等传说故事都累积着千百年来天子脚下的子民对京城的理解和感情。不仅如此,几乎每个胡同、城门都有着自己的传说。尤其是城门,与文献典籍中的记载不同,老北京指的是兵门、煤门、水门、税门、粮门……

民间故事,产生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然而作为历史悠久的帝都,北京不同于南京、西安、开封等其他几个古都,并非是因为城市格局,而是作为北京流动之魂的民间文化,是生活在京城的普通百姓、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赋予北京的独特内容。而这些只有少量见诸于正史,大量内容都是在市井坊间流传。

2004年8月,我国政府自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卢沟桥、天坛、八达岭、永定河的传说已经列入其中。

民间文学在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是最基本的内容,都是靠口头传承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嬗变。时代变了,民众对事物的认识,甚至他们的世界观,也随之发生或快或慢的变化,我们从民间故事这一窗口,看到的是千百年来北京从一个帝都到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巨大变迁,不止是四合院改成了摩天大楼、小胡同变成了宽阔的大街,也包括从世界观到审美观的变迁。

随着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的改变,民间文学的传播载体也在悄悄变化,口头传播逐渐扩大到短信、微信,让民间故事流传更为便捷快速。

如果把民间文学的自然生命认定为“第一生命”的话,把它记录下来成为文本则是民间文学的“第二生命”。

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他门类不同,把民间文学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也是一种保护,而且是一种延续它的生命的重要手段和最好的保护。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诗经》,我们怎么能知道周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假如没有《九歌》,我们怎么能知道战国时期的南方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好友扎实地做民间文学的调查,必须原原本本地忠实地记录民间口述的文本。尽管式微,但是民间文学会以“第二生命”保留下去、传播下去、延续下去。

我希望,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来北京旅游的人们,都能在这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国际大都市寻古探幽,探究老北京悠远的历史,寻揽到古都浓郁的民俗风韵。

陈鹏2015年立冬太监争抢千年“风水宝地”——香山碧云寺与红叶的传说

北京退休的老爷们,时常没事儿了,就喜欢提个鸟笼子,到处遛弯。

许多人都知道,地处海淀区的北京西郊是一块休闲的好地儿,山峦绵延。因为在西郊,便称其为西山。而西山之中最名闻八方的,就是香山。因为自古以来,香山就被叫做“北京人的后花园”。

香山最值得游人赏玩的季节是秋天那时看到的香山就像是一片燃烧的火海,煞是好看。站在山上环顾,附近的永定桥、卢沟桥、石景山、颐和园、玉泉山等全在眼皮子底下了,一览无余。

据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年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把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到了北京,偏偏一下子就选中了香山——作为中共中央在北京的暂时驻地。

那段日子里,这块香山驻地对外号称为“劳动大学”,毛泽东就在香山的双清别墅度过了一段短暂的时光。

当然,至于香山名称的来由,许多人可能会产生误解。

称其为“香山”,并不是因为它的芳香,而是因为它的形状。香山在西山山岭,山顶生着巨石,样子像一只巨大的香炉,所以,人们最开始称它为“香炉山”。但是这三个字叫起来拗口,人们经常就把中间那个“炉”字给省了,久而久之,大家叫惯了,便改为“香山”了。

香山可是一块风水宝地,这渐渐被那些风水先生发现了。

早在金代,香山上最初建立了一座寺院,就叫“香山寺”,也叫甘露寺。后来,历代朝廷渐渐在这座宝地上大兴土木,兴建了寺庙、楼台、别墅、斋塔。到了清朝末年,香山已经拥有了著名的28处景点。渐渐地,香山也就成为一处休闲的旅游胜地。

香山的最高峰有两个:一个是“鬼见愁”;一个“崔驼子”。在“鬼见愁”与“崔驼子”之间是一道山坳子,山坳子里有个八义沟,八义沟里生长着一大片松林,松林下就有一座寺院,叫碧云寺。

北京碧云寺老照片,年代与作者不详

说起碧云寺,早在明朝就跟两个大太监扯上了干系。

最初,碧云寺并不是一座寺院,而是元朝大将耶律楚材在这里为自己建造的一栋私人别墅。耶律楚材死后,他的后人便把这栋别墅改建为碧云庵。

到了明代正德年间,大太监于经活着的时候,就在不断给自己寻找风水宝地,以便提前建造陵墓。经过风水大师的一番考察,于经大太监就相中了碧云庵这块宝地,于是下令将它改建为碧云寺,然后在寺里的后院为自己建造一座“生圹”。

这个生圹,在古代就是指人活着时预先建造的坟墓。

把自己的坟墓建在佛堂寺庙中,这无疑是想让自己能得到佛的超脱,沾上佛的光,这都是一些奸人做贼心虚,为自己想出的后路罢了。

因而,碧云寺后来也叫“于公寺”。

不过,于太监最终没福埋在这块宝地。这位皇帝身边的红人,一不小心得罪了主子,皇帝一怒之下,把他打进大牢。没过多久,他就死在了牢里。碧云寺里的那座生圹自然就没有派上用场。

但是资源不能浪费嘛这座生圹便被另一个太监捡了个“大便宜”。这个太监便是阴险狡诈、臭名昭著的“九千岁”——魏忠贤。皇帝是“万岁”,他竟然自称“九千岁”,马上就跟皇帝一个级别了,可见这个太监多么牛。

的确,魏忠贤是明朝权势最大的一个太监,他陷害忠良,杀人无数,甚至把皇帝玩弄在自己的手掌里。干的坏事多了,魏忠贤也在考虑给自己选一块风水宝地,来保佑他来世能有个好地方投胎。这时候,他听说于太监曾在香山碧云寺建造了一座生圹,却没用得上。魏忠贤一下子心动了,这不是放着现成的嘛,不用白不用。

那么,不用选了,就是这地儿了。

魏忠贤派人把这座生圹稍稍整修了一番,然后就把这里弄成自己未来的坟墓。这个大太监不管弄啥事,似乎都在跟皇上比。他在自己的坟墓周围排列了众多的石羊、石虎、石麒麟等,而且连栏杆都是用汉白玉精细雕刻而成。

更为出格的是,皇陵才只有一块石碑,而魏忠贤竟让人给自己立了两块。

不过,这位大太监也没好下场,跟前面的于太监下场没多大区别。年轻的天启皇帝在22岁时就一命呜呼了,登基接班的是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一上台,便对这个大太监不客气了。

魏忠贤一下子被撤职,安排到凤阳去看守皇家祖陵,好不凄凉。途中,他觉得人生完蛋了,便在一家旅店里上吊自杀了。崇祯皇帝还不解恨,下令把这个老家伙碎尸万段,将脑袋挂在他的老家河间府房顶上悬首示众。

这不,这个大太监竟死无葬身之地,也没能用得上碧云寺里的那座生圹。

但是,还算他的造化好,一位叫葛九思的太监,由于把魏忠贤当作自己一生的偶像,所以私下在碧云寺的那座生圹上,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并在那两块墓碑上刻上了魏忠贤生前的所有头衔: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务、司礼监秉笔、总督南海子、提督保和等殿、完吾魏公忠贤之墓。

可见,魏忠贤常被当作太监群里的“榜样”来敬重。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原本打算在香山碧云寺里建造佛坛,一听说这里竟然有大太监魏忠贤的衣冠冢,大为恼火,立马下令将他的坟墓拆了。并且在坟墓的地基上建造了金刚宝座佛塔。

这位大太监这才被“开除”碧云寺,再也沾不上佛光了。

此外,香山最为有特色的就是红叶。关于漫山的树叶为什么是红色的,这还有一个神奇而凄美的传说。

在这个故事之前,香山的树叶跟其他地方的树叶一样,都是绿色的。

相传,香山下曾住着相依为命的父女俩。女孩的娘亲死得早,她便由老爹独自一人拉扯大。

女孩儿渐渐长大了,也跟着老爹一起辛勤劳动。老爹每天上山去打猎,采果子,挖野菜;女孩儿则纺纱织布。

这个女孩儿名叫串红,长到十八岁时,已经出落成美丽的大姑娘,脸庞娇若荷花,身材苗条纤细,简直就像是天仙下凡。她不光长得漂亮,而且还学得一手的好本领,甚至能织出天上的五彩云朵呢。

然而,没想到,串红的美貌让一个妖精垂涎三尺。

这个妖精就住在香山的密林深处,原本是一条大青蛇,由于偷了九天玄女的千年灵芝,于是修炼成了千年蛇精。可惜,这个蛇精并不是一个善良的白娘子,而是一个邪恶的家伙,妄图霸占串红。

一天,串红在家待不住,要求跟老爹一起上山采药,老爹答应了。

不料,在上山途中,心怀叵测的蛇精发现了他们父女俩。蛇精瞅准机会,喷出了一道毒雾,迷住了串红姑娘。老爹看到这种情形,拼了老命,急忙舍身去救女儿。不过,他怎么可能是蛇精的对手,一下子就被蛇精的尾巴卷起来,猛地摔下了悬崖。

老爹当场就毙命了。

不过,蛇精虽然得逞了,但是它的恶行却被九天玄女发现了。九天玄女一怒之下,决定要为民除害,便降临到香山,跟蛇精大战了一番。结果,蛇精被九天玄女一剑刺中了脑袋,成了一条死蛇。

蛇精死后,化成了一座小山,后人便称它为“青龙山”,而被刺中的脑袋,因为是蛇精的伤口,也就成了今天的“红山口”。

九天玄女除掉了蛇精,然后用仙药救醒了仍在昏迷的串红姑娘。

但是,串红醒来之后,发现老爹不见了,便一路大哭着寻找。哭着,哭着,串红的喉咙哭破了,鲜血从嘴角一滴滴地流下来,洒在了她寻找老爹的路途上。

最终,串红翻遍了整座香山,才在一座悬崖下找到了老爹的尸体。看到尸体,她哭得更伤心了,当即就倒在了老爹的身旁。父女俩就这样死在了一块。

第二年,在串红姑娘走过的地方,竟然长出了一片片的黄栌树。更为神奇的是,每到秋天来临,这些树的叶子通通变成了红色,血红血红的,漫山遍野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火海。

后来的人们都说,香山之所以长出红叶,就是因为那个串红姑娘的鲜血渗进了香山的泥土里,从而染红了整片的树林。

从此,香山一到秋天就漫山都是火红的红叶,这也成了香山最著名的一个特色。以致后来北京的不少名人都选择住在香山,并且埋葬在这里。比如,清朝大作家曹雪芹晚年就住在这里,孙中山死时就停灵在这里,甚至连毛泽东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劳动大学”,等等。

如今,香山的周围埋葬了许多古今名人,而香山的名气也越传越远,甚至连不少的“洋人”都听说有个美丽的香山。

北京碧云寺塔上小塔:喇嘛塔清代外国驻华机构发行明信片(金刚宝座塔台面前方左右各有一圆形藏式塔,年代与作者不详神鞭两打“花和尚”——招仙塔的传说

北京石景山北边有八座著名的和尚庙,由于这八座和尚庙名气贼大,因此也被称为“西山八大处”。

位于北京西部的灵光寺

其中,有一座寺院叫灵光寺,建在翠微山上。

灵光寺的年龄不小,大约已经1200岁了,算起来,应该是建造于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

千百年来,尤其这座寺院里一直藏着一个宝贝,就是佛祖的牙齿。

据说,佛祖被火化后遗留了四颗牙齿,这里就有其中一颗,佛教徒把它称为“舍利子”。的确,灵光寺正是以供奉着一颗佛祖释迦牟尼的灵牙“舍利子”而大名远扬,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它的地位和身价。

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佛牙舍利塔

灵光寺里有一座招仙塔,佛祖的那颗宝贵的灵牙,就保存在这座塔里。

招仙塔建在寺院的金鱼池东边,总共八棱十三层,四周分别设有16座铁灯龛。每一块塔砖上都刻有非常漂亮的佛像,因此它还有一个外号——画像千佛塔。

招仙塔算是灵光寺里的“保险柜”了,它保藏的可是佛祖的一粒舍利子,价值连城,珍贵无比。

招仙塔底座

不幸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匆忙逃走,招仙塔却难逃厄运。在轰隆隆的炮火中,招仙塔不幸中弹,被炸得粉碎,只剩下残余的一点塔基。

到了第二年,寺院里的和尚在收拾残迹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方塔顶石刻露盘,上面刻着碑文“大辽国公尚父令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咸雍七年工毕”。咸雍七年,按公历算,即1071年。

由此可知,招仙塔建于辽代,距今九百多年。

更为让人意外的是,和尚们在塔基里竟然发现了一只石匣,匣子里装着一只沉香木匣,木匣上题有“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廿三日记善慧书”这几个字。“天会”是五代时北汉朝的年号,而善慧是北汉的一位名僧,由此推断,来自印度的佛祖的这颗灵牙进入中国境内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个消息传出去,灵光寺一下子声名远播,残破的招仙塔也光彩熠熠。不过,招仙塔的来历却更为古老,也更为神秘。

传说,这座招仙塔原本并不存在,而是由一条十三节的打妖鞭变成的。

这似乎与托塔李天王手中的那座塔有点相似,不过李天王手中的神塔也就七层而已。

一条神鞭怎么会变成一座神塔?这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一天,灵光寺里的老方丈“圆寂”了。老方丈一死,接班的是一位新和尚。

这位新方丈定力不够,心术不端,这才引起了后面的故事。

刚开始的半年,新方丈还能刻苦修行,得到僧人们的敬重。但是日子一长,他便熬不住了,受不了每天的粗茶淡饭、咸菜萝卜,也忍不住内心的欲火焚身。

新方丈开始破戒了。

先是破荤戒。每天,他都会出去偷偷买一些鸡鸭鱼肉,然后躲在禅房里尽情享受,把佛祖的清规戒律全都抛到爪哇国去了。

再是破色戒。享受了口腹之欲,新方丈开始每隔几天就给自己弄个假发下山,然后一头钻进青楼妓院,跟着那些嫖客们“逛窑子”,甚至在自己的禅房里私藏妇女,以便能够随时偷欢调情,饱尝“性福”。

对于灵光寺来说,方丈带头破戒做坏事,这可是大逆不道了。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方丈的这个秘密,很快就被寺里的一位胖和尚发现了。

胖和尚向来遵守清规戒律,以守护佛法为己任,对方丈的行为大为恼火,于是他对方丈开始了“监督”,防止方丈继续“堕落”下去。

每天大清早,胖和尚就盘腿坐在山门的正中间,这样方丈就不敢从这儿出门了。

第一天,值日的小和尚开门看到盘坐的胖和尚时很纳闷,前去询问。谁知胖和尚就会打坐,一句话都不说。小和尚便回去报告给方丈。

方丈心里有鬼知道胖和尚在和自己过不去但并不在乎对小,和尚说:“别管他。”

第二天,小和尚开门,胖和尚仍然如此。第三天,还是如此。

这下,方丈开始心虚,不再那么淡定了。他知道自己不是胖和尚的对手,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就在第四天早晨,急急忙忙收拾了东西从后门开溜了。

方丈一路小跑,不一会儿就跑到了翠微山顶。

胖和尚也不是等闲之辈,得知方丈逃跑了,马上便去追赶,很快就发现了方丈行踪。

这下方丈难逃一死了,因为这个胖和尚随身带着一件法宝——十三节宝鞭。

胖和尚从腰间抽出这条宝鞭,然后向山顶上掷去,并叫了一声:“看招!”只见那条宝鞭在空中一节节越伸越长,随后听到一声巨响,山崩地裂,方丈随之粉身碎骨。

这时候,山头仍然弥漫着滚滚黑气,阴森森的,长久不散。

胖和尚很清楚,那个方丈肉身虽然已经死了,但是邪气尚存,阴魂不散,飘荡不定。但这时他也没办法了,只能等待时机。

于是,胖和尚回到灵光寺,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匣子,把它递给那位值日的小和尚说:“这是个宝物,可以为本寺消灾避祸。将来一旦灾祸临头,只要你把它放在平坦之处,点上三炷香,然后连呼三声‘神鞭太保’,那时我就会来了。”

说完,胖和尚就飘然而去了。

再说那位方丈的阴魂,在附近整整飘荡了九九八十一天,然后附在了一堆腐烂的白骨上开始修炼起来,终于修炼成了一个白骨精。

白骨精化成生前的样子,开始在灵光寺附近干起坏事。很快,这里就闹起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件”——寺院一带的年轻美貌女子,不是突然失踪,就是莫名其妙地死去。

官府与寺里的高僧到处寻访失踪女子,但都没有任何下落。

危难关头,还是那个值日开门的小和尚机灵,他突然想起了胖和尚曾经送的小木匣,便赶紧拿出匣子,并禀报给了住持。

于是这天晚上,住持带领寺里的和尚聚集在院内,将小木匣放在金鱼池旁边的一块平地上,恭敬地点上三柱高香。当香火快要燃尽时,众僧们齐声连呼三声“神鞭太保”。

霎时,万道霞光从东方的天空射出,接着一声霹雳,一位脚踏祥云的胖和尚缓缓而降,手里拿着那条神鞭。

胖和尚将神鞭一扬,附近便山石滚滚,一股黑气从乱石中蹿出。胖和尚抖动神鞭,缠住那股黑气,一声巨响,黑气消失了,一具白骨顿时化为了灰烬。

不用说,白骨精彻彻底底被灭了。

这时,那个胖和尚来到众僧面前,向他们说了白骨精作怪的事。住持大为惊恐,便问:“如果以后再发生这种事,那该怎么办?”

胖和尚成竹在胸,出了一个主意:“不用担心,只要把我这条神鞭留在寺里,就可以镇住一切妖孽。”

说罢,胖和尚将神鞭抛向天空,神鞭呼呼旋转,并放射着道道金光。那条十三节神鞭顿时变成一座十三层宝塔;同时,地上那个小匣也旋转着变大,放出七色光彩,最后变成了塔基。

十三层的塔身恰好稳稳地落在了那座塔基上,顿时,宝塔周围瑞云缭绕,光芒万丈。

从此,寺里的和尚们把这座宝塔称为“招仙塔”。

据说,只要招仙塔屹立不倒,任何邪祟就不能抬头。而这座招仙塔,也就自然成了灵光寺的镇寺之宝了。

到了五代乱世时,和尚们将佛祖的一颗灵牙舍利保藏在这座塔里。经过各个朝代的变迁,而直到近代宝塔被毁时,人们才发现了塔里的这个秘密。

于是乎,舍利一出,招仙塔也重新大放光彩了。两个公主一个坑儿——公主坟埋的是哪位公主

在北京经常乘公交的人,都会听到一个熟悉的地名——公主坟。

没错,北京曾是天子之城,庞大的皇室家族自然子女众多,尤其是那些头衔众多的公主们。因而,北京城里东西南北各个角落都有不少公主坟。

不过,这些公主坟为什么这么分散呢?

原来,尽管那些公主们贵为皇室,但她们却依然没有资格葬在皇陵中,只能被安葬在别处,所以众多的公主坟便这样散乱地分布着。

北京公交站点比较著名的公主坟,主要是京西公主坟、玉渊潭公主坟、海淀区西洼公主坟、安定门外雷桥村公主坟、朝阳区草房村公主坟、海淀区永丰乡公主坟、朝阳区来广营乡六公主坟,以及丰台区长辛店公主坟等。

公主坟旧照片,拍摄年代不详

其中,最惹人议论的则是在复兴门外的北京地铁公主坟站。这个“公主坟”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思议的谜。

那么,这座公主坟里埋葬的到底是哪位公主?

其实,早在当年修地铁时,文物部门就专门进行了考古挖掘,最终得出结论是:这里埋的不止一位公主,而是两位公主,而且这两位公主都是嘉庆皇帝的女儿,分别葬在东西两边。

东边葬的庄敬和硕公主,她是嘉庆皇帝的第三个女儿,为和裕皇贵妃所生。西边葬的庄静固伦公主则是嘉庆帝的第四个女儿,为孝淑睿皇后所生。

因为这两姐妹在同一年病死,两人一前一后仅仅相差两个月,所以下葬时为了省事,也为了省地皮,就干脆把这两个女儿埋在了一起,也好让这姐妹俩在阴间能做个伴。

这也多少说明,即使贵为皇家也在考虑经济账。两个女儿挖一个坑儿,这自然省了一笔开支嘛。

这个不提。对于这座公主坟,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说是其中的公主并非嘉庆皇帝的女儿,而是乾隆皇帝的一个干女儿。

这就奇怪了,皇帝竟还有干女儿?

谁也没想到,当年红极一时的宫廷剧《还珠格格》,就是根据这位个故事改编的。

难道,这座公主坟就是传说中的“还珠格格”的坟冢?

且听下面的这段故事。

原来,当年鼎鼎大名的风流皇帝乾隆还活着时,就在考虑自己的坟墓,派人连夜拆了明朝皇陵,给自己修建陵寝。不想,他的这个勾当,被自己手下的一个臣子给参了一本。

这个大胆的臣子就是宰相刘罗锅——刘墉。

刘罗锅向来耿直,他向皇帝告状,而且是告皇帝本人的状,给他定了一个“盗墓”的罪名。

在刘罗锅的眼里,乾隆皇帝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盗墓贼”了。

乾隆皇帝做了错事,人赃俱在,也不好抵赖,只能准奏。不过,乾隆皇帝是何等聪明,自然不会去蹲大牢,最后他给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的处分。

这哪是处分啊?

说是发配,皇帝自然不用穿囚衣,更不用说是戴枷锁了,只不过是弄了一身便衣小帽。毫无疑问,这明显是乾隆借机给自己休了一个长假,好好逛一下江南而已。

和硕公主雕像

刘罗锅的参本反倒给乾隆“制造”了一次休闲的机会,刘罗锅虽然很不服气,但也没辙,只好陪着主子一起下江南。

乾隆皇帝平生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微服私访,尤其是乘船游江南。这次,也不知是乾隆帝第几次下江南了。

刘罗锅跟着乾隆,来到江南民间到处游逛,在单调的皇宫憋了那么久,一出来,皇帝感到到处都新鲜有趣儿。乾隆的心里想,看来,有时做个老百姓挺好,民间原来这么热闹好玩,皇宫倒一点都不如民间呢。

走着走着,不觉日落西山了,乾隆与刘罗锅两人又累又饿。幸好,这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小村子,两人立马兴奋起来,赶紧来到了一家门前敲门。

开门的是一老爷子。老爷子看这两人模样不像坏人,虽然是陌生人,还是把他们热情地请进了屋里。

农家人总是很好客,老爷子让自己的闺女给客人准备饭食。不一会儿,出来了一个女孩儿,只有十四五岁,人长得挺可爱,穿得虽然破旧,但也干净。女孩儿端上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他们两人真饿极了,头一次吃农家的粗粮淡饭,却也吃得蛮香。

第二天出门时,乾隆抬头看见这个小姑娘,突然觉得比昨晚更加好看了,当然吃了人家饭,看人也好看。乾隆帝很喜欢这个小女孩,为了感谢这家人,他便主动提出了一个主意:“老人家,您要是乐意的话,让您的闺女做我的干女儿吧!”

老爷子看对方很可能是从大城市来乡下游逛的,定不是泛泛之辈,一听便也高兴,就让姑娘过来拜见干爹。乾隆这时掏出一锭银子,对老爷子说:“这点钱您拿去给孩子买几件衣裳吧。”然后他从怀里又掏出一张手帕,递给小姑娘,说:“如果他日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来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刘罗锅在一旁赶紧哼了一声,接着说:“打听黄家大院!”乾隆连忙改口:“对对对,黄家大院,就能找到我。”

光阴似箭,几年很快就过去了。

赶上连年闹灾荒,当初的那父女俩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找女孩的干爹。

不幸的是,父女俩找遍了京城,也没有找到黄家大院,这才抱怨自己当年太粗心了,竟然没仔细问干爹到底姓啥名谁,住在哪一条街上。

这父女俩在京城里无亲无故,没钱,没粮,旅店又住不起,没办法,只好白天沿街要饭,晚上在郊外找个破庙暂且过夜安身。老爷子年纪大了,熬不过这样的苦日子,不到一个月就得了重病,女孩儿没钱为爹爹治病,愁得只是大哭。

这天大清早,女孩儿在情急无奈之下,一个人跑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陪老爹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碰巧,这时河岸边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偏偏就是刘罗锅。

刘罗锅早上起得早,在上朝之前来这里遛弯儿,吸个新鲜空气,碰巧就遇见一个准备跳河自杀的丫头。

刘罗锅赶紧上前拦住了这个丫头。几年过去了,丫头也长大了,刘罗锅不大认得,但是丫头却认得眼前这个人,这不是当年与干爹在一起的那位先生吗?

这下可有救了,丫头赶紧跪下来,诉起苦来。刘罗锅一开始还纳闷呢,仔细一看,倒认出来了,这不是皇上的干闺女嘛。

于是,女孩带着爹爹,跟刘罗锅一起来到了宰相府里。这时父女俩才知道,这位先生竟是当今堂堂宰相刘墉,那位干爹竟然是当今皇帝,而“黄家大院”就是皇宫啊。

这对父女没想到,自己一个平头老百姓糊里糊涂竟跟皇上攀上亲了,吓得一身冷汗。第二天,刘罗锅把他们两人带到了紫禁城外等候,自己便去向皇上通报。

乾隆早就把这档子事忘在脑后了,听刘罗锅这么一说,知道人家来认亲了。他怕其他皇亲国戚笑话他,丢了自己的龙颜,本想赖亲,但是父女俩拿着自己送的那张手帕,而且还有刘罗锅这个活证人,乾隆不想认账都不行了。

乾隆赖不掉,只好宣父女俩进宫,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住处。

尽管父女俩住进了皇宫,不愁吃穿,但是宫里的繁文缛节,加上那些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以及太监侍卫一个个势利眼,看不起他们两个乡巴佬,老爷子很受不了,原本病歪歪的身子,加上连惊带吓,没享几天清福就一命呜呼了,临死前嘱咐闺女要把自己的尸骨葬在老家。

打这以后,女孩儿便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宫里,每天想念死去的老爹,而且一想到老爹的遗言,女孩儿更加伤心流泪。此外,她还不得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因为那些皇妃、王孙、格格们经常不怀好意地找茬,挖苦她,甚至还欺负她;下人们看到这位小主子出身低贱,又给不起赏钱,也不情愿侍候她,还经常冷言冷语数落她。

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女孩儿整天眼泪泡着心,日子一长,可就憋出病了。那些丫鬟们也趁机偷闲玩耍,没多少天,女孩儿就病得不行了。丫鬟、太监们这才着急了,赶紧回禀皇上。乾隆顾面子,只好过来探望一下。可是女孩儿已经来不及救了,当晚就死了。

第二天太监向皇上禀报,说女主子要求把她与爹爹的尸骨埋葬到老家去。乾隆很不耐烦,摆摆手表示:“埋了算了!”

刘罗锅这时刚好进宫,听到这话,很不高兴,连忙上前禀奏:“启禀皇上,臣有一事不明。”

乾隆一听,当头就像挨了一棒槌,他最怕的就是刘墉这句话。据说,刘罗锅以前弹劾官员时,经常用“一事不明”开头,参倒了不知多少皇亲国戚、大臣要员,这回不知又轮到谁该倒霉了。

乾隆连忙向刘墉使眼色,摆手,暗示待会儿私下再说。

不过刘罗锅就是不给皇上面子,假装没看到,继续说:“这位公主尽管不是皇上亲生,但也是您亲自认的皇亲啊,好歹也是堂堂公主的身份,如果草草埋了,那么大清帝国的尊严可就丢掉啦,皇上的脸上恐怕也不光彩吧。”

这几句话一下子把乾隆刺激了,加上刘罗锅不依不饶。乾隆不得不传旨,按照公主之礼将她葬在翠微路。

从此民间就管这个地方叫公主坟,尽管大家明知这位公主并不姓爱新觉罗。日久年长,公主坟周围长满了野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公主坟在建设地铁时被夷为平地,而这里只留下了一个名字和一个悲惨的故事。大树底下的神秘宝藏——万寿山原来叫瓮山

北京城里有一座皇家园林,叫颐和园;颐和园里有一座山,叫万寿山;山周围有一片湖,叫昆明湖,不过这个湖跟云南没有一毛钱关系。

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这三个名字都是皇室贵族给取的文雅的叫法。其实在很早以前,颐和园还没围起金碧辉煌的围墙,还没被皇帝给霸占为私人园林之前,万寿山还是野生的山林,它的原名叫“瓮山”;而那个昆明湖被称为“大泊湖”。

那么,为什么这座山被人们叫为瓮山呢?难道,这座山像一口瓮吗?其中缘由,来自一个有趣的传说。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这座山周围一带平地出泉,还是一片湿漉漉的沼泽水洼,这里的人们要么靠捕鱼、摸虾为生;要么就靠挖泥烧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