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3:儿童行为心理学(美国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巅峰之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9 04:28:34

点击下载

作者:(美)约翰·华生著 ,刘霞译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行为心理学3:儿童行为心理学(美国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巅峰之作)

行为心理学3:儿童行为心理学(美国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巅峰之作)试读:

前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比人类行为更复杂、更难以琢磨的事情吗?我们无法忽视人类行为的奥秘,因为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和他人的所作所为做出判断。性格与言行习惯的塑造大多源自幼时,那么,对于孩子的行为举止,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予以关注呢?

每一位家长都期盼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不过,现在有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外表和成绩,忽视了孩子内在的基本需求。若只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那么就会适得其反。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朝着自己心中理想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真正了解孩子呢?如何去挖掘孩子自身的巨大潜能呢?又如何去塑造孩子的良好的品格呢?本书将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打破旧的传统和观念,树立科学正确的儿童养育观。《行为心理学3》主要从心理方面来深层解析孩子的行为。作者约翰·华生先生引入十分丰富的案例来讲述孩子的行为特征,并且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地将心理学知识同孩子的行为联系起来。作者同时指出一个合格的家长应当怎样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行为特征,发现那些隐藏在孩子行为中的问题,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当指导,及时纠正那些可能会影响孩子性格与品行的不良行为。华生的这些建议细致入微,值得家长们借鉴和学习。

本书作者约翰·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内省法”,转而采用自然科学当中经常使用的“观察法”与“实验法”,并且把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儿童教养方面。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期十分重要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出现推动了心理学向着自然科学的方向发展,其中生理学更是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依据。行为心理学同传统的心理学不同,行为主义的观点主张对实际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去研究难以捉摸的意识。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可以用“刺激→反应”来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强调这些反应是由相应的特定刺激所引起的。

在华生看来,幼时的经历对于儿童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他认为,孩子出生之初只有一些最简单的反应,之后所形成的复杂反应则来源于环境和早期的训练。其中早期的训练尤为重要,训练的不同不仅导致了婴幼儿期的差异,更是造成了成人期的差异。

华生认为,那些所谓“天赋”的行为,都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本能是根本不存在的。被人们称为“本能”或者“遗传”的素质,都是幼儿时期接受训练的结果,即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他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康并且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所设定的环境中教养,那么我可以保证,在这些婴儿中随机挑选一个,我都能够将他训练成任何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商界领袖,甚至乞丐或者小偷——无论他的天赋、喜好、趋向、才能及种族如何。”

传统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出于本能,行为心理学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华生认为,大多数情绪源自后天习得,它来源于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对其产生的刺激以及对人们所处环境的不同认知。他声称,情绪包含了所有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内脏和腺体。他认为婴儿有三种原始的情绪——恐惧、愤怒、爱,而这三种情绪所发生的情境与其表现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对于情绪的变化发展,华生使用条件反射法去研究。他根据11个月大的婴儿形成条件反射的试验,认为使得情绪复杂化并且发展的机制是条件化,人们那些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恐惧、愤怒和爱这三种基本情绪上渐渐形成的。他还认为条件化的情绪反应是有扩散或者是迁移作用的。而条件化的情绪反应在合适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分化,并形成分化的条件情绪反应。比如嫉妒,人的行为与嫉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嫉妒就是在三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一种内在的情绪行为,是由一些特定的社会情境所引起的条件反射。华生还通过对一个3岁孩子的试验,发现了消除孩子不良情绪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对孩子重新实施条件,或者是解除条件对孩子产生的作用。对于恐惧这种情绪体验,华生认为,它是由于许多刺激同时出现,并且产生了替代反应所导致的。而想要解决恐惧,也应该从刺激和反应方面入手。

在华生看来,习惯是儿童适应情境的活动。儿童产生反应活动,是由于内外部的刺激。而习惯性行为,是因为这些活动形成了一定规律。

传统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而行为心理学则认为思维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华生指出,人们有两种语言习惯,一种外显,一种内隐。外显的语言习惯就是言语;而内隐的语言习惯则是同自我交谈、无声的谈话,也就是思维。此外,因为有外显的语言习惯为基础,内隐的语言习惯才逐渐演化而来。比如,一个孩子在最初时候是一个人大声自言自语,后来在家长的要求之下,他开始小声地说话,再后来就变成了无声地讲话。

华生认为思维具有创造作用,我们之所以会得到思维的创造物,就是因为人们不停地变换各种语言的反应的结果。在他看来,人有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两种思维。比如,聋哑人就是用肢体动作来代替言语,他们的思维和言语都是以肢体反应的形式来进行。即使是正常人,也并不都是用单词来思维。一个人思维之时,潜伏着的言语活动、肢体活动、内脏活动都在发生着,而肢体活动和内脏活动占优势时,就会发生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在人格方面,华生认为人格等同于行为,是一个人行为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研究人格的最好方式就是想办法把动作流切断,让它成为横切面。通过测量,可以研究和塑造儿童的人格。环境对儿童的人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想要改变儿童的人格,最好的途径就是改变儿童所处的环境。

在华生看来,人性的弱点都来自婴幼儿时期,这与一个人的意识没有任何关系。而想要克服弱点和缺点,并且塑造优点,可以从改变行为或者刺激反应方式开始。从刺激入手,通过对特定反应的刺激情境进行研究,探寻更有效的刺激方式;从反应入手,不改变刺激环境,而研究替代反应,用良好的反应取代失败的反应。

作者华生思想前卫,敢于抨击旧的儿童养育观念,他提出的关于儿童养育的方法和建议至今仍有许多可为我们所参考、借鉴。但是,他的理论中也存在一些负面观点:华生一直倡导心理学研究科学化,却否认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显然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华生的理论受到了人本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挑战。

不过,华生的理论依然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在婴幼儿的教育和特殊教育方面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儿童的教育方式以及纠正方法上不断进行着新的突破。正是这些方法带来的实际效果,使行为心理学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从而不断地为现代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精妙绝伦的科学。阅读本书,你将会受益匪浅。

作者自序

自从我拜读了路德·艾米特·霍尔特(Luther Emmett Holt)所写的、从生理学及医学的角度探讨儿童的保健、养育方法的《儿童的调摄及养育》(The Care And Feeding of Children)一书后,我就产生了创作一本与婴幼儿心理调摄有关书籍的想法。我认为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在当今这种高压的生存环境下,儿童的心理比他们的身体更需要全方位的呵护。这是因为孩子的内心远比他们的身体脆弱。举个例子:一个孩子被班上的同学欺负伤了膝盖,腿上的伤几天就能治愈,但孩子因此产生对上学、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却需父母用更多的关怀才能消除。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平复孩子内心的创伤,那么,这种恐惧会存在很长时间,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鉴于行为学者已经发现的材料还不是那么充分,我不能大言不惭地对人们说,读了这本书你就能获得一个满意的、保证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我只是希望能通过我的这本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调摄是存在的,并且是十分重要的。

到今天为止,大多数父母仍然十分排斥旁人干涉他们管教孩子的方法,对讲述此类方法的书籍也常常视而不见。每当有人推荐他们接触一下此类的书籍,他们总是不以为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哪里还用学,只要像我们的父母教导我们那样教导孩子不就可以了吗?他们那时候自己养育了那么多的孩子不也都健康地长大了吗?”诚然,我们不能否定任何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天赋、努力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注意:父母完全以自己的心意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因为父母对某些问题的忽视而出现不足。本书希望能利用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帮助父母走出生活经验带来的局限性,从而使父母教导出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尽管如此,我们也意识到科学育儿观的推行是十分不易的。这不是因为父母不够爱孩子和关心孩子,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太过在意孩子才导致了这样的问题。不可以放任孩子在身边玩闹,不可以与孩子睡在一起,不可以通过某些亲密的举动表达对孩子的爱意,这些事情看似微小而简单,但是对热爱孩子的父母来说不亚于无法忍受的酷刑。因此,我们也难以凭借科学育儿观帮助孩子培养出更为优秀的行为习惯。

面对这一现实,行为主义者能做的就是善用家庭,让父母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研究发现,孩子的行为和他与生俱来的“本能”没有太大的联系,其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想让孩子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并拥有适应生活的能力,只能依靠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照料。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坚强、专心、自强自立、适应环境、礼貌、整洁、生活有规律、与时俱进等能够良好适应生活的优点,我们建议父母要为迎接孩子的到来做好充足准备。在你无限憧憬孩子的到来时也请你问问自己:我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等他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困惑时,我是否能及时为他答疑解惑?我是否已经创造了足够的物质条件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如果你当下无法保证各种条件,那么请你多做些准备再让他来到你的生活吧。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他的成长中不留遗憾,才能让他变得足够优秀。

我知道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接受来自书籍的育儿建议了,只要这本书能够协助父母让孩子们在童年时期得到充足的培养和呵护,让他们能够从容地面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不因过往而遗憾,不因风雨而颓唐,那么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Part 01 刺激解析——儿童行为的多元成因人类的行为是复杂多样的,如果我们盲目地用这些外化而具体的行为对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恐怕无法正确地认识儿童的心理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行为主义者提出:我们应该用恰当的方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研究,从具体多样的行为中寻找人们行为的特点,用这些具有普遍性的行为特点来分析儿童的心理。此外,行为主义者还对研究人类行为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认为我们应该通过观察来分析孩子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智力测试和社会实验这两种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的方式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研究。1.刺激:与生俱来的行为“诱发剂”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对刺激所做出的相应反应,那么,行为主义者在判断这些刺激对应的反应时,都会采取什么方法呢?事实上,行为主义者是通过控制刺激发生作用的强度和时间,以及改变刺激出现时的组合形式来进行研究的。下面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一位母亲午休时,不管我们是对她说话还是让一只小狗在她面前轻声吠叫都不能引起她的反应,但是,当我们让襁褓中的孩子发出啼哭,母亲便会马上惊醒并朝着孩子的卧房跑去。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引起母亲反应的婴儿啼哭时间及强度进行一个科学的统计,并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对我们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

再举一个例子,当宠物狗处在睡眠当中时,我们摇晃手中的纸张会让狗的呼吸声发生轻微的改变;如果我们将一个笔记本扔到地上,狗的尾巴和小腿会出现动作;如果我们站起身,那么狗也会立刻站起身,并且兴奋地跑到门口等待我们发出出门的命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实验对引起狗反应的刺激强度和时间进行统计。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受到刺激,并根据刺激做出不同反应。这为我们顺利地收集到刺激作用与人类的相关数据创造了条件。

很多人认为这是实验者按照自己的心意创造出来的情境,在这种情景下得到的数据难以具有普遍性,不足以让人信服。为了让大家相信这种方法的科学性,我们不再创造特定的情景,而是在生活中观察种种场景中人们的反应。

比如说,我们可以挑选一个工资发放的日子到公司去,对员工们的反应进行仔细观察;我们还可以给那些租房子的人提供免费的房源。我们不断地让人们受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种种刺激以期他们做出那种普遍的、时常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反应。我们很清楚,只有这种令大家感同身受的反应才能取信于人,让大家认可我们使用的试验方法。

但是,为了确保我们的实验方法在社会上是有效果的,我们必须在实验室中将我们观察到的种种行为进行复制。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先弄清楚这种特定反应是在什么情景中产生的。

每一次在我进行演讲时都会有听众在台下与周公约会,当我问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人们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有人说是因为演讲过于乏味,有人说是因为屋内通风条件太差空气不流通,还有人会说是因为自身身体不适。但如果我用实验的方法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事实上,我们得到的结论与大家所说的完全不同。在实验中,大家之所以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是因为屋内热量不断增加,只要将窗户大开或是在屋内放上几台电风扇,大家就能困意全消。由此,我们知道科学的方法不但可以让我们找出引起特定反应的刺激,还能够找到减少刺激控制反应的方法。2.面对刺激,儿童的三种行为反应

为了让大家对心理问题和行为主义者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有清晰的认识,我们用几个简单的公式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总结。

在这个公式中,S是刺激,R是反应,当我们以这个公式对反应和刺激的关系进行描述时,我们会发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习得性的反应。在我们刚刚出生时,有些刺激不会引起我们的反应,但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我们便会对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比如,在我们蹒跚学步的婴幼儿时期,我们不会有一看到红灯就要止步的反应;但是由于我们每一次试图在红灯亮时越过马路都被制止,久而久之,我们一看到红灯就会产生止步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红灯可以被称之为替代刺激。因此,我们从不止步到止步的行为变化被称之为条件反射,这种形成条件反射的反应就是习得性反应。

此外,当我们找到其他可以引起相同反应的刺激时,我们可以将所有引起反应的刺激统称为条件刺激。举个例子,当我们工作的时候若是出现有人与我们谈话、工作完成、腹中饥饿的情况,都会让我们停止工作,这时停止工作就是我们做出的条件反应,而与人交流、工作完成、腹中饥饿这三件事都是令我们做出这些反应的条件刺激。

第二种情况是与习得性反应相对的无条件刺激。这种刺激一出现就会引起幼儿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非习得性反应。下面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当婴儿看到光线时会不由自主地转动眼球;当他们口中含着酸性东西时会无意识地分泌唾液;当他们被东西割伤时会不停地哭喊;当他们听到突如其来的噪声时会无法自控地感到恐惧并因此大声哭喊直到声音停止。引起这些本能性反应的刺激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条件刺激。

如果我们将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条件刺激远比非条件刺激的数目多,非条件刺激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不是条件刺激可以比拟的。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条件刺激,要知道由这些非条件刺激形成的无条件反应是对我们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条件反应形成的基础。如果我们不能对引起无条件反应的非条件刺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就无法得出与人类行为研究有关的正确结论。

除上述所说的两种情况外,条件刺激还可以造成与刺激和反应有关的第三种情况,即我们可以用一种刺激引出我们想要的反应,并且用另一种刺激代替我们已知的这种刺激。在下文中我们会单独对这种反应替代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是因为,反应替代在孩子成长中具有条件反应和无条件反应都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3.条件反射中的重要现象:反应的替代

所谓的反应替代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是指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举几个例子,当一只小狗亲近地用它的身体碰触孩子,孩子会觉得很快乐,会张开嘴露出可爱的笑容;但如果这只狗狂吠着向孩子扑过来,孩子就会因为恐惧而大哭。如果在炎炎的夏日有一阵风吹来,我们会张开双臂感受这来之不易的凉爽;但如果是在寒冷的冬日,我们就会在寒风袭来时紧紧地抱住双臂以抵御寒风的侵袭。这些下意识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反应差异。

这种简单的替代反应在我们年幼时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总是在下意识的情况下完成这种反应的转变,因此它不需要我们格外留意。今天作为我们研究重点的是另外一种替代反应,这种替代反应是指我们在相同的环境下,因为以往表现出的反应不能良好地适应环境而做出的心理和身体反应的调整。举例来说,一个人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终日沉默寡言,这被人视为冷漠,这个时候就需要他改变自己与人交流时的反应,尽可能多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有些人认为这种替代反应也和第一种替代反应相似,是人们在年幼时就能掌握的一种能力,不需要特别注意。

但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有许多人并未掌握这种在相同环境下更改自己反应的能力,他们会一直保持着在某种刺激下形成的反应,因而对烦琐的工作、失败的婚姻等不如意的事情无能为力。我们相信这也是近年来抑郁人数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在孩子幼年时就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让他们自小就形成习惯,在不利的环境下迅速改变自己的反应。例如,我们看到孩子因为不会做数学题而发愁时,我们不应该帮助他们完成这道题,也不能任由孩子在考虑很长时间后仍不断进行无谓的思索,我们可以提醒他,让他想想别的办法,比如找一找别的教科书,看上面有没有解决这道题的方法。当我们看到他想爬到树顶摘下果子却无能为力时,我们可以提醒他采用别的办法拿到那个果子,比如“你觉得去找个梯子怎么样”?我们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帮助孩子们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维方式,我认为这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珍贵的财富,它能让孩子们在面对糟糕情境时迅速做出恰当的替代反应,更好地面对或是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4.“不固定”是儿童反应的固定常态

在研究与反应有关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的反应是不是固定的?我们是否有可能建立起全新的反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行为主义者自信他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系统的回答。

我们很清楚,从人体的构造上来说,人的精神通道在婴儿期就全部形成了,这就意味着在婴儿期以后我们就不可能形成任何非条件性的反射了。虽然在人类众多的反应中非条件性反应是非常微小的,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它的作用。要知道人类所有的复杂反应都是在刺激的影响下,由这些毫不起眼的非条件反应组合而成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稀少意味着我们可以形成的条件反射数量也会受到限制。

为了更好地说明一个无条件的、广泛扩散的反应是如何变成一个有限制的条件反应的,我们需要用小白鼠做一个研究实验。我们将一只24小时没有进食的小白鼠放进一个用铁丝做成的笼子里,设想一下,如果这是只刚刚诞生的、没有养成任何条件性反应的小白鼠,那么它会做出什么反应呢?根据观察发现,这样的小白鼠进入笼子后会不停地奔跑,还会三番两次地将鼻孔伸出铁笼的网眼。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非条件反应里包含着解决问题的必要反应,小白鼠只要将一根老式门闩从笼子中举起来就可以离开笼子,这个反应其实可以分解成四个部分,即:到达门口,在门口抬起头,用爪子不停地摇晃铁门,走向可以获得食物的道路。这四个反应都包含在小白鼠的非条件反应中,只要它将这四种反应按照恰当的顺序组合起来,它就可以成功地离开牢笼。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这四种反应形成恰当的组合后,小白鼠为离开笼子所做的其他非条件反射也就此消失。我们将这种由非条件反射组合而成的反应称之为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反应以及其他非条件反射消失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的形成(Formation of Habit)。

这个过程看起来十分简单,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是内省心理学家,还是行为主义学家,都没能从数不胜数的与习惯有关的资料中得到科学的指导习惯,并因此形成相关的理论。他们现在能做到的仅仅是帮助人们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但我们不能误以为这等同于他们在习惯研究方面毫无建树。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形成足够的条件反射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他们适应生活环境的基础,也是他们获得幸福生活的前提。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对习惯形成原因的研究,因为它同样对孩子影响深远。想想看,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自律、勤劳、积极思考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他们的人生该有多么美好啊。为了让孩子们成长为优秀美好的样子,即使前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心理学家们也不曾放弃对习惯形成的研究。在后面的讲座中我们将不断地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先将与条件反射有关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述,要知道条件反射与习惯的养成实际上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5.条件反射的成因:腺体反应中的刺激替代

在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后,我们发现刺激替代可以成功地引起人们的条件反射。为了对这一问题的真实性进行确认,我们决定用狗的唾液腺进行动物实验(之所以选用狗的唾液腺是因为我们已经用狗进行了大量与条件反射有关的实验,我们确信狗比其他动物更能体现这一实验的正确性。而我们之所以在可以引起反应的两种组织——肌肉和腺体——并在两者中选择后者,是因为腺体活动比肌肉活动更容易进行分级)。下面我们就谈谈具体的实验过程,以及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在狗的腮腺管上开一个小口,保证从唾液腺分泌出的唾液都能从口腔内流到口腔外,然后将能令狗产生无条件反应的刺激物和原本不能引起狗无条件反应的物品一起呈放在狗的面前,最后我们用一根管子将口腔和试验仪器连接起来,观察狗看到不同物品时唾液滴数的变化。

通过观察发现:如果那些不能引起狗无条件反应的物品很少会与酸液或肉末饼干等可以引起狗无条件反应的物品一起出现在狗面前,那么狗在面对这类物品时是不会产生反应的。但是如果我们频繁地让这两类物品一起出现在狗面前,那么狗在面对无法引起无条件反应的物品时也会产生刺激反应。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每次都把狗粮放在固定的盆里对狗进行喂食,长此以往,当狗看到平时用来喂食的盆子时,即使里面没有食物,它的腺体也会产生反应,即唾液的分泌增多。

对狗来说,不仅长时间与食物同时出现的东西会引起它的条件性分泌,在它进食后或进食前的短暂几秒内被它的感觉器官所感受到的东西也能引起它的条件性分泌。比如说,我们每次都在狗进食之后的四五分钟内将篮球放在它的面前,这样连续一个月之后,当它看到篮球时腺体也会做出条件性反应。又或者我们每次在它进食前四秒时都轻轻摇晃铃铛,这样重复一个月以后,每次铃铛响起,狗同样会出现腺体的条件反应。

这些例子证明,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刺激替代让狗产生腺体条件化反应。在过去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狗在受到条件性刺激时,所做出的条件反应大多都与人相似,因此我们认为替代刺激可以引起条件性反应,这一结论在人的身上也同样适用。6.腺体反应的细致路线——分化

通过实验我们已经得出结论:替代刺激可以让狗产生条件化反应。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分化狗的腺体反应。所谓分化就是将引起狗反应的物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和控制。举例来说:如果我们频繁地在狗进餐之前弹奏音乐,就可以让狗对音乐产生条件性反应,此时这种条件性反应针对的是所有的音乐。而所谓分化就是让狗进一步对音乐进行区分,即让他们听到a曲调时产生条件性反应,听到b曲调时则无动于衷。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还是需要从引起狗非条件性反应的食物入手,当a曲调响起时我们照例向狗投喂食物,当b曲调响起时我们则不向狗投喂任何食物。天长日久之后,当狗听到a曲调时会做出见到食物的兴奋反应,听到b曲调时则无动于衷。

这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狗的每一个感觉领域。在这种方法的影响下,不管是不同的噪声,还是不同的气味波长,都能引起狗的条件反应差异。那么,狗是如何对这些有区别的事物做出正确的条件反应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安雷普将狗的一些唾液反射表现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从中得出如下事实:(1)条件反应并不是一经形成就永不消失的,如果狗在较长时间内不作出这个条件反应,那么这种条件反射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重新进行相关的条件训练,这种消失的条件反射很快会被重新建立起来。举个例子,我们训练狗去捡我们的拖鞋,每次它拿到拖鞋后就给吃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叼鞋的条件反射;但是如果我们很久不对它发出指令,或是在它这样做之后不作出常做的反应(给它们食物、抚摸它们表示亲近和奖励),那么它们就不会再表现出这种条件反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条件反射已经消失了,事实上它还保留在狗的大脑皮层深处,一旦经受细微的刺激,就会在狗的行动中重新表现出来。一只从未受过相关训练的狗养成一种条件反射大概需要10天的时间,但曾经形成过这种条件反射的狗,重新显露出这种反射只需要五天左右。(2)为了让狗做出正确的差异性条件反应,我们可以让替换刺激固定化、特殊化。例如我们在狗开饭前只对它们放出一种曲调,久而久之,它们只会在听到这种曲调时才会产生条件性反应,对其他的声音则充耳不闻,不会有任何反应。(3)反应程度与刺激强度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增加条件刺激的强度,那么它们的条件反应也会随之增强。需要注意的是:连续刺激的中断不但不会造成条件反应减弱,还会使条件反应增强。举个例子,在狗养成听到音乐就向前奔跑的条件反射后,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停止音乐的播放,当音乐再次响起时狗不但不会有迟疑,反而会更加迅速地向前奔跑。(4)条件刺激可以让条件反应产生明显的累积效应。所谓累积效应就是随着刺激种类的增多,借助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应也会加强。举例来说,假如声音刺激和颜色刺激都会引起狗的条件反应,那么当我们让狗同时受到声音和颜色两种刺激时,狗的条件反应会明显加强。7.人类的腺体是否能进行刺激反应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确定,我们可以用刺激代替的方法使狗产生条件反射,但是我们仍不确定这种方法在人的身上是否依然适用。为了得出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我们在人的身上也进行了唾液反应实验。K.S·拉什利(Lashley)博士制作了一台唾液仪,这台仪器由一个银圆盘制成,由两个分隔的小室组成,每个小室上都有与记录台连接的银管。只要我们将这种唾液仪放置在口腔内表面,我们的唾液数就可以得到记录。

通过实验可得:人与狗一样都可以通过刺激替代的方法形成条件反射。人和狗在面对食物和酸液时才能产生唾液腺非条件反应,其他的任何物质在一开始时都不会让他们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但是如果我们长期用医用滴管将酸液滴到被实验者的舌头上,那么被实验者一看到医用滴管也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分泌唾液的反应。

要注意的是,如果人们对酸液和食物以外的东西产生分泌唾液的举动,那一定是因为他在有意或是无意的情况下受到了替代刺激训练,形成了条件性反射。有些人依旧秉持着内省心理学的观念,他们认为人之所以会分泌唾液是因为观念联想(As-Sociation of Ideas)。但这其实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吃过梅子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望梅止渴的。我们的腺体并不会被我们的意愿(Voluntary)所控制。

在进行了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之后,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有机体的唾液腺可以在替代刺激的影响下形成条件反射。但是实验者的研究并没有因为得到这个答案而停止,他们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其他腺体上,希望通过研究了解其他腺体是否也像唾液腺一样。为此学者们选取了泪腺、胃腺等腺体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实验,人们发现除了无管腺仍无法确定以外,其余腺体都能产生条件反射。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人体的肌肉(包括横纹肌和非横纹肌)也和腺体一样可以进行条件反射。

本节内容讲述了引起条件反射的重要方法——刺激替代,此外我们还对该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说明,并希望大家可以借此了解以下三个观点:(1)刺激替代这种引起条件反射的方法适用于每一个能够产生反应的人体器官。在人体中没有哪一个器官是只能进行非条件反射而不能进行条件反射的。(2)人们自诞生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不仅可以按照是否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反射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还可以根据是否可以被察觉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见条件反射,它是指如小孩躲避来往车辆这样的、能够被我们的肉眼观察到的反射;另一类是不可见反射,它是指在身体内部发生的、我们观察不到的反射。举个例子,当一个饥饿的人看到橱窗内的糕点时,他的身体会做出胃酸加速分泌的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可见反射。(3)腺体和横纹肌并不会被人们的意识所控制,事实上我们观察到的种种腺体和横纹肌反应都是刺激和刺激替代的产物。举例来说,我们的腿会经常性地出现肌肉抽搐这种条件反射,在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只能忍耐,等待它自己结束或是用按摩的方法减轻这种反射带来的痛苦。我们仅仅依靠自己的意识是无法让这种反射停止或是减弱的。

行为主义者相信,这三个观点可以帮人们用科学知识更理智、更从容地面对孩子们的种种条件反应,在他们对这些反应感到困惑和不适时,给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8.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刺激和反应

通过较为科学的调查讨论,人们发现行为主义是自然科学的一种,这门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适应的整个领域。就像天文学家热衷于对天体的研究和改变一样,行为主义者对人类的所作所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一直试图对人类的反应进行预测和控制,希望看到人们遇到事情时可以做出他们所希望的种种反应。那么,究竟什么是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反应呢?他们又是怎样对引起反应的刺激进行定义的呢?

在行为主义者的眼中,刺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刺激是环境客体刺激,就像我们会因为直面闪烁的灯光而不停地眨眼,闪烁的灯光就是我们所说的外部刺激。又比如说,刺鼻的烟雾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掩住口鼻,在这对因果关系中,刺鼻的烟雾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客体刺激。由此可见,这种刺激可谓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外部环境中产生的刺激;另一种刺激则是因人体内部组织变化而产生的刺激,比如当我们的肌肉松弛时产生的一种刺激,又比如我们的胃部痉挛时对身体产生的刺激。所有与之类似的刺激都是我们所说的由内部组织变化引起的刺激,有些人认为这种刺激比环境客体刺激更加神秘,实际上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在行为主义者的眼里,内外刺激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人类反应的成因。他们在意的是:如何扩大人们反应的刺激范围。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使人们产生反应,比如天空中云朵的增加和减少不会让人们的行为产生变化,马儿走到路边不能让行色匆匆的路人停下脚步。行为主义者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增多人们因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对人们的反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什么是人们的反应?人们的反应可以分成几类?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

从上文的讲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刺激是无处不在的。有机体在世上存在的每一刻都要受到刺激的影响。他们在刺激的影响下往往会从事某项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我们所说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总是引人注目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它出现就能让我们的机体产生生理的改变。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饥肠辘辘时我们的胃就会不停地收缩,促使我们作出进食的运动,当我们饱餐一顿之后胃也就停止收缩了。

对人类而言,能够引起生理性变化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反应的机体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对行为主义学者而言,只有深入观察了解人类的种种反应,才能知道人们在做一些什么事,他们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因此尽管受到许多质疑和嘲笑,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对人们的种种反应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他们发现,反应并非如他们开始所想是单一的,实际上机体有好几种不同的反应。为此行为主义者开始从常识、习得与否、逻辑这三个角度对反应进行分类。

从常识的角度,反应可以分为外部反应(External Response)和内部反应(Internai Response)两类,也可以称之为内显反应(Implicit Response)和外显反应(Over Response)。所谓的内显反应是指人们做出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反应,是仅限于肌肉和腺体系统无法被旁人发现的反应;而外显反应则是人们可以轻而易举观察到的反应。

从是否习得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反应分为习得的反应和非习得的反应。前者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条件性反应。比如,我们会自觉遵守各项交通规则,我们会按时上下班,我们会在见到毒蛇时匆忙躲避,会在下雨时紧闭门窗,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经历和所学知识的刺激下形成的条件性反应。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这种条件性反应,它们是我们在所处环境中生活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反应就无法在世界上生存。后者指的是人们在婴幼儿早期条件性反应和习惯形成之前所做的一切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巴宾斯基反射(Bablnsky Reflex)。当我们轻轻碰触婴幼儿的脚心时,他们的大脚趾会向上伸展,与此同时他们的其余脚趾会立刻呈扇形散开。此外在婴儿六个月时会出现竖头的无条件反应,大部分孩子在九个月时就会出现爬行的无条件反应。除了这些行为上的无条件反应之外,婴幼儿还具有情绪上的无条件反应。他们会因为听到突如其来的噪声和突然失衡而产生无条件的恐惧,会因为行动受阻出现非条件性的愤怒。这些无条件反应的数量远不如条件反应那么庞大,但它们是条件反应的基础,所有的条件反应都是由这些简单的无条件反应构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无条件反应,我们连最基础、最简单的行为都无法做到,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逻辑分类,即按反应发生的器官对反应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可以将反应分成视觉的非习得反应,如我们看到灯光闪烁时会不由自主地眨眼;视觉的习得反应,如我们看到电焊时会立刻闭上眼睛;动觉的习得反应,如当看到篮球从远处抛过来时,我们会立即用手抓住它;动觉的非习得反应,如当我们的行动受到束缚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挪动身体。此外还有许多这样的器官反应,了解了这些,能帮助我们对各个器官的反应机能和生理构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行为主义者对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反应与刺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后,他们对人类行为这一研究课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们选择出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对人们反应的观察和试验。我相信,只要他们能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一定能够在人类行为这个研究课题上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让我们所提倡的行为主义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让孩子们能在行为主义影响下变得更加优秀。9.研究人们行为的技术方法:智力测试和社会实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人们的行为,即人们的条件反应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对人们常用的两种技术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种方法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智力测试。25年前,心理学家们都热衷于用这个方法对个体的表现水平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的结果得出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行为能力的差异。抛开其他不谈,单是创造者动用数万人进行实验的这份耐心和勇气,就足以让我们将这种方法载入心理学的史册。遗憾的是,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们并不能通过这种方法得出对于人们诸多行为的正确认识。他们往往会走入误区,认为人们天生就具备一定的智力,而测试的目的,就是将人们具有的这种天生的能力从人们的众多能力中分离出来。但事实上人们并不存在什么天生的能力,人们只是具备一些最简单的非条件反射。通过实验我们已经证明,这种非条件反射同样出现在较为高级的动物身上,它并不足以令人们显现出非凡之处,这样的测试之所以到今天还没有被遗忘,是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它对人类的表现进行分级和取样。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对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测试,就可以对他们目前已掌握的条件反射进行分析统计,从而判断出人们在幼儿时期三到五岁时所具备的行为能力水平。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们使用的第二种方法——社会实验。所谓的社会实验,其实就是人们不断用各种方法创造刺激,直到被刺激的团体做出实验者们所期待的反应。

一般来说,社会实验只会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第一种情况是社会形式糟糕到令人们无法忍受的程度,这时人们只想快速行动起来摆脱当前的处境,而无暇关注他们的方法会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认为这种时候进行的社会实验都是盲目的、不成熟的。

当人们迫切地希望得到某个集团的特定反应时,他们也会进行一定的社会实验(这种社会实验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事实上这种社会实验同样具有盲目性。举例来说,为了减少社会成员的犯罪次数,减少他们的婚外性生活,政府颁布了禁酒令。但他们并不确定这样做是否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事实上这样做不但没有让酒徒们变得更加遵纪守法热爱家庭,反而滋生了他们对政府的不满,增加了他们当街闹事的次数。

这种盲目刺激也被应用在儿童的身上,比如说,父母为了让孩子进步,会将孩子辛辛苦苦完成的画作撕毁;为了让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会在孩子犯错误时对孩子进行嘲讽甚至辱骂。举个例子,当孩子在马术竞赛中失利,他们会说,哦最后一名,真是难为你取得了这么差的成绩;当孩子失去他梦寐以求的比赛资格时,他们会说,以你的能力这个结果并不让我感到惊讶。诸如此类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事实上这种为了让孩子提高而进行的盲目的社会实验是不可取的,它不但不能令孩子们变得更好,还会挫伤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让他们失去尝试的勇气和自信阳光的心态。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两种研究人类行为的技术方法都有它们的不足之处,并且哪一种都无法帮助我们达成研究和改造社会行为的目的,为此,我们一定要谨慎使用。尤其是父母们要注意,不要用盲目刺激的方法教育孩子,因为孩子只有一次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在不能确定后果的情况下,贸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刺激孩子很有可能给孩子的一生留下永难磨灭的伤痕。10.不需实践就能研究人类行为的方法及典例

不论是智力测验还是社会实践测验,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才能得出结论。换言之,他们都是观察人们行为和心理的技术方法。那么,这世上是否存在一种方法,让我们可以不必实践就能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况呢?事实上这种方法是存在的,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识观察法。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分析能力,这不是通过心理学知识学习得到的,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出来的。无论是谁都可以对刺激引起的反应进行一个简单的预测,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借助观察法完成对人们有益的常识心理学(Commonsense Psychology)。只要我们对一个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就可以对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相处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与这个人相处得更为融洽。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那么即使我们不学习与条件反射有关的知识,也可以学会我们所提倡的实践心理学,从而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一定的了解和调整。

举个例子,上周我答应一个朋友用我所掌握的实践心理学的知识,对他做得不够恰当的行为做出调整,以便他能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同他在一起住了三天的时间,对他的行为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调整。

这个朋友在上周末进行了过量的体育运动,因此他周一起床后感到浑身酸痛,并且昏昏欲睡。于是他一边大声地向旁人诉说着他对假期安排的不满,一边为刮脸和洗澡做准备。我制止了他,并让他把手臂和脚稍稍放松,停止大声抱怨,像往常一样吃饭,并在出门前用温水洗一个澡。我信誓旦旦地对他说,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做,那你一定可以感到舒适。这些语言对他的行动产生了影响。他按照我的话吃完了早餐,这时他已经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舒服了许多。但他觉得鸡蛋被煮过了,失去了原有的风味,于是他打算招来女仆,告诫她几句。这时我看了看女仆的脸色,觉得她的脸色非常不好,似乎正拼命地压抑着愤怒。于是我轻声地对朋友说,你的女仆似乎对我们很不满,我猜她不但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还会反过来指责我们。果然朋友的话还没说完,女仆已经愤怒地开始了对我们的指控,包括我们在难得的周末还让她早起做早饭等,一直到朋友的妻子赶来将女仆骂了一顿,她才安静下来。

当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后,我们急匆匆地去赶上班的火车,但是我们没有赶上较早一班的火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这令我的朋友变得既愤怒又暴躁,他一边用脚踢路上的石子,一边大声地说,为什么这辆倒霉的火车只有在他晚点的时候才会准时发车。他的行为引来了众多行人的目光,让我觉得既无奈又好笑。当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