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1 01:37:01

点击下载

作者:加措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加措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3

ISBN 978-7-5057-4201-7

Ⅰ.①一… Ⅱ.①加… Ⅲ.①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15937号书名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著者 加措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发行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经销 新华书店印刷 北京嘉业印刷厂规格 700×990毫米 16开19.75印张 210千字版次 2019年6月第1版印次 2019年6月第1次印刷书号 ISBN 978-7-5057-4201-7定价 45.00元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楼邮编 100028电话 (010)64678009如发现图书质量问题,可联系调换。质量投诉电话:010-82069336广闻多识的人,是整个世间的庄严。——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自序:一颗善念温暖整个宇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前两部问世后,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这次出版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是对前两部美好发愿的延续和传承,因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第三部即将问世之际,我真诚地希望这本承载美好愿力的书籍能一如既往地被广大读者喜爱,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启示,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感悟和祝福。愿力就像一颗种子,当我们用爱与善念去培育它时,它便会在我们的心中,在这个世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我从小生活在藏区的小山村。藏区的家庭里,除了供奉佛菩萨像,还会将佛法上重要领路人的形象一并供奉。我们家佛堂供奉着法王如意宝的照片。法王深受家乡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我的母亲、舅舅和姨妈都是他的弟子,跟随他学习佛法。我每天都能看到法王的照片,恩师的模样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第一次有缘见到他是在我八岁那年,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参加法会,我仰望着高大魁梧、庄严而又神圣的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心中充满了敬畏。

也许我的母亲那时也不会想到,法会上和法王的那次见面,将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我九岁那年,母亲得了绝症。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在酥油灯昏黄的光晕下,母亲平静地闭上眼睛,祥和安宁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我的心情却从此无法平静,一遍遍回想着母亲对我深厚的爱,点点滴滴都令我伤感又感恩。母亲是个非常善良、朴实的女人,她在生活的点滴中教导我做一个善良的人。儿时,我每天在她讲的故事中入眠,那些看似平常的故事给我幼小的心灵以佛法的启迪,让我明白“修行不在别处,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的道理。我亲眼看到母亲为自己曾经误伤的一只青蛙在佛堂忏悔半年。母亲的虔诚感染着我,让我认识到生命可贵和众生平等,我每天趁放牛时打捞落水的昆虫,放生五六千条生命。

母亲走后,我一度活在回忆里,萎靡不振,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直到追随了上师法王如意宝。我相信这一定是母亲的愿力,她不仅生我、养我,并且度我,将我引导到法王身边,带我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传授我《华严经》,里面讲道:“一切佛事,从大愿起。”这如一盏明灯,让我明白:愿力,就是行善积德、精进修行的动力。佛经里经常说,发愿—发大愿—发宏愿,这些愿是有力量的,而“禅定”是愿力的最大动力。禅定中的愿力,拥有改变万事万物的能量。这种能量是不可思议的,它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美好的希冀。愿力是我们心念的外化和传达,不仅仅体现在语言、思维和文字上。有些愿力在眼神里,比如乔布斯经常在需要某人去做某事时,盯着这个人,这个人便会不知不觉地领会;有些愿力在演说里,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些演说家,比如马丁、奥巴马,随着他们的演说,人们便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他们的世界里。

很多读者问我:“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你的书为什么如此畅销?”我想,是因为这本书里蕴含着一种愿力吧。这让我想起阿秋法王,他一生虚心求法,修为了得,是藏地禅定第一。我的上师圆寂后,我便跟随阿秋法王修行。从呼吸、观想,到明点、修持,再到怎样安住一颗心,再到如何去证悟空性。他时常给我讲一些简单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会带着一丝禅意和对这个世界慈悲的愿力。那时,我便发愿,我要通过传承让更多人从中受益。“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都来问我怎么办,其中包括教授、律师、企业老板。他们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放不下”。他们跟我讲,道理都懂,就是走不出来,越是告诉他们放下,他们就越是放不下,越想要一个结果。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道理,因为道理永远并非事物的本貌和真理。所以,我很少告诉他们放下,而是去开导他们。他们需要的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一个愿,一个对事物本质清晰觉知的愿,一个对自我确信的、圆满的愿。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来解决大家的问题—“书籍”,书名就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虽然很简单,却可以解决人们纠结的问题。因为无论困境还是顺境,都是我们对自身、对他人的一种美好的祝愿。所以,我带着愿力出版了第一本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后来,这本书成了全球华人爱读的书,也在各个地方广为传诵。事实证明,这句话是有能量的,这本书也是有能量的。这种能量不是外在的,而是因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悟所萌生的一个美好的“愿”。很多人通过这本书,在迷茫之中找到能量和方向;很多人都买来送人结缘,这无意中让愿力发挥了最好的作用。

让我感到最为欣慰的是,我的读者年龄范围比较广。我的书成为百岁老人的枕边读物、母亲腹中孩子的胎教启蒙。同时,在新疆边境武警的哨所里,在漠河北极的极夜里,在海南婆娑的椰林里,在美国小城密尔沃基的素餐馆里……在世界各地的红尘中,我无数次与这本书“重逢”,与这本书的读者偶遇。他们向我转达着对这本书的喜爱和它带给他们的启迪。这扑面而来的温暖,让我深刻体会到,当我们把美好的发愿传递给别人时,别人也在回给我们愿力的能量。我备受感动和鼓舞,这股力量成为我完成第三部作品的原动力。

如果要对我的这些书做一个总结,我觉得就是一个字:愿。因为好的愿力,这些书充满了祝愿与能量。很多人都说,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有一种能量,看我的书也能感受到那种能量。如果说人生是一门艺术,愿力就是这门艺术最好的诠释,而我们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艺术品。我们相信,一颗善念、一个美好的发愿,可以温暖整个宇宙。愿我们都能够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系列中埋下一颗美好愿力的种子;愿世间万物,众生喜乐福慧;愿爱与善念常在。在精进的人生之路上,愿你步步强大!给予你、祝福你、祈祷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一章做最好的自己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不要用别人的路标来确立自己的方向,那只会让你迷失。如果你是一条鱼,就不要想着要像飞鸟一样在天空中翱翔。

什么样的路专属于你,只有你自己知道。相对于那些已然经历的过往,那些无法预测的将来,珍惜眼

前的温暖和关切,活出自己最美好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事。

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虽不一定完美,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苦乐顺逆,都是自己的生活,若是用别人的灯塔指引自己的航向,无异于南辕北辙,反而距离彼岸更远。

不同的环境与经历,塑造出迥异的人生,不必刻意追求完美,适合自己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他有他的勇猛精进,你有你的闲庭信步,每条人生之路,都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风景,又何必羡慕旁人?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恐怕很难找出一个标准答案。有人渴望富足,有人享受安逸,其实都是通过与别人对比得出的论断。用他人的路标指引自己,不仅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还会迷失了原本的方向。

总是觉得“别人比我更好”,其实就是不知足。鸟可高飞,鱼可深潜,都是天性决定,盲目攀比则成为脱离现实的虚妄,不仅不会更好,反而会更糟。

看到他人的花团锦簇,就羡慕甚至嫉妒,于是渴望拥有同样的生活,却从不思量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这样的念头用一个字就可以形容:妄!

贪嗔痴妄是痛苦之源,须毫不犹豫地摒弃。

人生未必完美,默默无闻也好,名动天下也罢,各有各的喜乐,各有各的烦恼,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概括,“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才最恰当。

听说邻居家的孩子在学习音乐,你也想给自己的孩子买架钢琴,却从不考虑孩子是不是真的有音乐天赋,是不是真的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仅仅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完全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攀比心和虚荣心,这样的行为实在不可取。

你的孩子不通音律,就比别人家的孩子蠢笨?这是何其荒谬的想法!

拙劣模仿和盲目羡慕,就是把自己当成了别人的复制品,简直可笑!

琐碎的生活也好,人生的方向也罢,从来就不存在一个标准的样板,不用照本宣科地复制,更不用依葫芦画瓢地临摹。可以雄壮开阔,也可以淡泊宁静,摆正心态,在协调自然之中保持真实本心,就是真正的美好。

沿着别人的足迹前进,到达终点之后,就会惊愕地发现根本不是自己的彼岸。人生多姿多彩,而不是千篇一律。无论是娇花的芬芳,还是巨木的挺拔,都是一份美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

道理简单明了,不言自明。

倘使你是个身材魁梧的成年人,却要穿上一件童装……不管使用了多好的面料,不论裁缝的手艺如何精湛,不管镶嵌了多少华美的亮片,这衣服穿在身上肯定既不美观也不合体,反而会有捆绑般的束缚,因为那原本就不属于你!

走自己的路,赏自己的景,在安然淡泊中默默前行。所谓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适合你的温度就是最好的。

人生百态,众口难调,生活的味道到底应该是醇厚还是清淡,酸甜苦辣到底哪一味才是你最喜欢的,需要你自己品尝过后才能知道。

生活的美好来自真实,无论职位高低、财富多寡,都不用纠结,更不必攀比,自然洒脱的心态同样让别人望而兴叹。

生活的外在形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感受到快乐充实,这才是根本之要。

过往已过不可追,而未来还未到来,珍惜眼前,把握当下最真实的生活,就是最踏实的人生。

在撒播光明与温暖的同时感受关切和美好,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学会爱自己,世界就会拥抱你我们最痛苦的孤独,不是身边没有知己,而是心中遗弃了自

己;我们最需要的帮助,不是来自别人的关怀,而是坚定且顽强

的自助。人生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还活在世上的时候心就死了。自己都不肯接纳自己,便无法要求这世界给你一个位置;自

己都不敢正视自己,便无法在红尘中找到理解。我们需要常常坐

到对面审视自己,学会爱自己,并时常给自己一个拥抱。

世间万苦,时时苦,事事苦。要么身苦,要么心苦,总是无数苦痛或是临于身或是存于心,无一时或忘。

苦乐皆由心造,痛苦与快乐只是一种感受。不管是椎心刺骨之痛,还是刻骨铭心之苦,无不来源于心头。莫不如放下伤痛的人和事,端正态度,审视自我,一切伤痛便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心喜乐,则世界满是喜乐。

世界因你而存在,不仅是哲学理论,而且道出了人生的本质。

佛说的“正视”,首要就是“视己”。看似有着形而上的玄奥,其实很容易理解,说的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

有位牧人向禅师诉苦:“大雪压塌了棚舍,牛羊死伤甚重,请禅师帮我度过灾年。”

禅师说:“你有没有重新修缮棚舍?有没有准备好越冬的草料?”

牧人恼怒道:“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求你的帮助,而不是听你说这些废话。”

禅师笑答:“你都不肯自助,别人又怎能帮到你呢?”

故事虽然简单,寓意却很深刻:在很多时候,人们最需要的帮助不是出自他人之手,而是来自己心,首先自助而后才会有人助之。

人们时常会感受到孤苦,经常发出“无人理解我”的抱怨。这种所谓的孤苦,并非因为缺少高山流水的知音,而是源自内心的自我遗弃。这不是世界抛弃了你,而是你放弃了整个世界。

真正快乐的人会积极主动地拥抱他人,以极高的热情拥抱世界,然后才能得到更加积极热烈的回应,人生也会变得多姿多彩。只有把自己封闭起来的人,才会孤独,才会缺少关爱。

连自己都不能接纳,又如何才能接纳世界?

勇者正视自我,无论逆顺荣辱都坦然视之,以平常心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虚妄自大,不妄自菲薄,则芸芸众生无不是知己。

在生活当中,那些性情乐观、脾气随和的人,总是被亲情、友情环绕。反之,那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之人,则大多是孑然一身,总是与孤苦相伴。

与人相处之时,首先要学会接受自我,然后才能被别人接受。就算自己真的不完美,也要用淡泊的心态提醒一句:“我还可以,还算不错。”

建立自信,肯定自我,认真地爱着自己,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的性格不好”“我的脾气很差”,所有这些自我安慰的言辞,全都是否定自我的挡箭牌。首先拒绝了自己,然后把整个世界一脚踢开,却又抱怨缺少关爱。

这样的人生,注定会是一场悲剧。

苦乐皆心,既是出世的禅理,也是入世的智慧。

时常在心中竖起一面镜子,端详审视心镜中的那个身影,正确认识自我,拥有足够的自信,因此喜欢上自己,就是爱上了整个世界。

不论何时何地,不问得失成败,与其抱怨缺少关爱,不如调整心态,自己爱着自己,爱着别人,然后才能收获更多的关爱。

也许,在别人的心目当中,你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是,在你的世界当中,你却是绝对的主角。

无论顺逆,不问成败,始终面带微笑,怀着最大的热情去张开双臂,当你拥抱自我的时候,就是在拥抱整个世界!用自信的光芒照亮前路一个人心灵的伤痕纵使很隐蔽,但仍然会透过自己的言行显

现出来。如果我们自认为有缺陷、不可爱、没有价值,也往往会

以同样的怀疑、缺乏爱心、令人气馁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样不

但朋友不喜欢,自己也会更加不开心、没有自信。你处在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你自己,取决于你

相不相信你自己。别自卑,别自厌自弃,要看得起自己,命运从来都是握在自

己的手里。

人生时常遭逢逆境,困顿迷惘油然而生,于是就心生恐惧、踌躇不前,甚至怀疑自我。

顺逆皆由心生,希望还是失望不过是一念之间。与其怀疑自我,不如相信自我,化压力为动力,大踏步超越艰难险阻,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别把成败看得那么重要,就算是失败又有何妨?

落英在春雨中凋落,来年又是姹紫嫣红;秋叶在萧瑟中飘飞,明春必然还会是满枝的嫩绿鹅黄。草木如此,人生何尝不是?

无常世间,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都实属正常。所谓的不幸,其实就是命运在开玩笑,一笑置之也就是了,千万不要太在意。

若是因此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恶作剧式的玩笑就会演变成为灾难。

失则忧、败则馁的浮躁消沉,全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反映到情绪上,就是一片阴霾世界。

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就会用同样的眼光在凝视着你。

若是觉得自己满身缺陷、一无是处,则别人会用同样的眼光看你。当你沉浸在不自信的心态中时,命运这个调皮鬼正在满脸坏笑地看着你,并且已经做好了再次捉弄你的打算。

所谓自信,其实就是源于内心的自我肯定,是对事物和自身的深层洞悉,是对生活的坦然态度。

因为环境际遇不同,能力大小迥异,自信的表现形式亦各有不同。

自信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胸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豪情,是“我能,我可以”的乐观。

种种自信的表现,虽有霄壤之别,本质却无不同。困境中的突破是自信,艰险中的昂扬亦是自信。

庸者信人,而智者信己。

寄希望于他人,把“得到的帮助太少”当作借口,其实就是不自信,不肯相信自己的力量。

大智大勇者,从不需要开脱的理由,而是把自信作为专事开拓的工具。

不惧嘲讽,无畏坎坷,相信一切尽在掌握中。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挫折坎坷,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能,我可以”。

自信是能力的表现,是人性的升华,是自内而外信手拈来的气质,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从容。

把以前的那些失败和馁丧,当作是宏大乐章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颤音,任时光流逝、往事如烟,义无反顾地大步前行,这是自信者独有的风采。

自信是跌倒之后的奋起直追,是风霜雨雪中的傲然挺立,是久病沉疴、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足以让卑微变得伟岸,让涓流变得浩荡。

连世界本身都不完美,人又怎么可能无缺?人生中有些遗憾,生活中有些挫折和失败,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只要自信之心不曾枯萎,就没有凄风苦雨,反而多了一份磨炼和洒脱。

以自信的光芒照亮前路,则整个人生顿时变得光鲜美好。

若是自厌自弃,就是主动远离阳光,把自己锁在一团阴暗之内,其实不是世界抛弃了你,而是你放弃了这个世界。

世界到底是晦暗沉闷,还是阳光明媚,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若是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还奢望他人的助力,岂不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别那么自卑,要学会用自信强大自身,别让那个叫命运的小家伙儿笑得太得意!认清自己,把握命运有一种人,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完全以别人的评价作为

自己的行事准则。别人说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愿去做;别

人说不好,他就感到后悔、恐慌、自责。有人问:“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只有认清自己,好好把握自己的

命运,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因缘各有不同,人生亦然迥异,或是波澜壮阔、大起大落,或是普普通通、淡然宁静,都是美好。

瑰丽与素淡,恢宏与恬静,都是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都需要好好把握。

自己的路自己走,他人的意见虽有参考价值,仅仅也就是参考罢了。若是没有了自己的准则,完全将别人的建议当作标尺,最终会失去自我。

林中有一种小鼠,因为身薄力弱,终日惶恐不安,于是广泛听从众鸟兽的建议,学习种种技能。

因为得到的建议太多,小鼠学习了太多,虽然能飞却高不过屋檐,能攀却爬不上大树,能游泳却不能渡河,能挖洞却不能掩身……于是一事无成,终于成为野兽的口中之食。“梧鼠技穷”的寓言,说的就是在别人的意见中迷失了自我,始终在扮演别人的角色,最终招致灾祸。

太在意他人的观感,或者仅仅只是因为一句评语,就认为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简直一无是处,这是对自我的否定。

完全顺应他人,试图按照他人的意见改造自我,与那林中小鼠又有什么分别?

人为万物之灵、万灵之长,切切不可重蹈小鼠的覆辙。

都说人生如戏,然而人生终究不是戏,既没有剧本、导演,也没有彩排,根本就不需要别人给自己安排角色。

在你的人生当中,你就是绝对的主角,应该是什么样子完全由你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人。套用一句时下很流行的一句话,就叫作“我的人生,我做主”。

别人的指摘无论对错,都必然存在片面和狭隘。别人的“好”未必就真的适合你,没有必要因此而改变自我。就算是别人说不好,也用不着惶恐、自责,更不需彻底地全盘否定,而应该先审慎地观察、反思,然后再做出决定。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

生活中的年轻人,时常会在意别人提的“不够成熟”的意见,于是就努力掩饰活泼热情的本性,时时事事追求沉稳,让自己显得更加老成,显得很有阅历……

这样做或许可以改变别人的观感,却如东施效颦,不仅没有真的增添阅历变得成熟,反而失去了灵动的真性情,变得不伦不类,日子久了,连当初的本真都找不回来,岂不就是相当于把自己“弄丢”了吗?

做人,首先要做自己,一切顺应本心本性,而不是顺应别人的看法。

水有水的灵动,石有石的坚硬,世间万物各有天性,又何必改变自我的本性?

只要持本心守本性,就算是有人指摘,亦不用嗟叹不用彷徨,只需继续原本的生活就好。就算是没有赞美、鲜花和掌声,依旧顽强地彰显着自我的特点和价值,这是对自我的清醒认识。

不羡山之高,不羡海之阔,只是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不是自我陶醉,不是自我满足,而是在充分认清自我的情况下,恰当地选择了想要的,摒弃了不想要的;争取该争取的,放下该放下的。若是失去了这份主见,就只能犹豫徘徊、见异思迁了。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人们常说的“自知之明”,其实就是认清自己的意思。

若要人似我,除非两个我;若要我似人,我已不是我。芸芸众生,绝非千人一面,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活法。

别那么在意他人的说法,更不用羡慕,也无须模仿,每个人的第一天职,都是做好自己。

演绎自己的真实人生,才是最精彩的大戏。人生如棋,棋手是自己我们不必去和别人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也都

有着各自不完美之处,但每一种生活都有其乐趣。我们需要的是

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对自己的失去和欠缺,要宽心地接纳,要聪

慧地懂得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要躲避风雨,风雨之后才有

彩虹。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勇敢地面对、承担失去和欠缺,并继续前行,欣赏自己的生

活,享受生活的过程,活在当下,努力做好自己,就能活出美好

人生。

人生起落,世事无常,便如棋盘之上的黑白博弈,虽不见硝烟热血,却依旧惊心动魄、缠斗不休。

待到终局之时,仔细计算胜负子数,才猛然发现芳华已逝,青春不再,早已是百年之身了,又怎能不唏嘘感叹?

人生这盘棋,不在乎胜负谁手,不在乎得子多少,无论输赢,不问对错,只要精彩就好。

人生棋局,对手并非身外之人,而是你自己。这是一手执黑一手执白的左右互博,就是自己和自己较量。无论是棋高一着、技高一筹,还是一子落错,满盘皆输,都有精彩蕴含其中。

大到理想事业,小到饮食起居,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和自己博弈:虽然已经下定决心早起,若是不愿意离开温暖的床榻,就是勤奋败给了安逸。

失意之时,在忧心、焦虑中无法自拔,最终却又唤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这是勇气战胜了怯懦。

与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较量,反反复复地交锋,不断向自我发起挑战,无论胜负都是历练,这就是人生。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只有把自己当作对手,才能彻底认清自我、了解自我,然后才谈得上直面自己、超越自我。

同样是人生棋局,智者举手无回,而愚者则落子便悔,无非就是智者已放下胜负成败之心,而愚者依旧失则忧、败则馁罢了。

智者的每一次落子,俱是谋定而后动,看得长远,想得通透,即便是在困境之中,依旧乐观豁达,无论最终成败如何,都活得精彩洒脱;愚者每一次举手,都是患得患失,得一子就扬扬得意,失一子则心浮气躁。

就算刚刚到了中局,境界之高下其实已经分出。

生活如棋,每一步都有细微的精彩,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智慧的灵光乍现。总是想着最终的胜负成败,不过是庸人自扰。只要对生活保持信心,相信明天会更好,就会充满期待,越发喜乐。

就算遭遇一些逆境险阻,亦不可灰心失望,才是看淡成败的从容态度。

就算是败了一局,又有何妨?可以发现自身缺陷,修正改良之后,放下迫切的争强好胜之心。看淡成败,看破得失,岂不就是战胜了自我?

与自己博弈,就是逐步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无所谓胜负,完全可以坦然面对成败,享受每一个棋局,欣赏每一种棋路,只要尽心尽力落子无悔,人生就没有遗憾。

不为过去而悔,不为将来而忧,仅只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生活中则会时时都有妙棋,事事都是精彩。努力做一个虽不完美却真实的自我,才能不断完善,走向幸福快乐。

人生这盘棋,不论执黑还是执白,都是自我修行;不管先手还是后手,无不是美好享受,因为棋手就是你自己。坚守自己的人生虽然每个人的命运千差万别,但这个世界的仁慈就在于:每

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创造自己的人生。水再浑浊,只要长久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生再灰暗,

只要足够坚忍,一样能改写命运。不要抱怨出身不好,我们无法

选择父母;不要担心起点太低,那只是我们站立的原点。人生是

一场漫长竞赛,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后。命运不会

偏爱谁,就看你能坚持多久。

人生百态,各有不同,或是张扬显赫如烈火烹油,或是默默无闻似润物无声,千差万别,不一而足。

迥然相异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本无所谓孰优孰劣,却总有些人抱怨出身不好,哀叹命运不济。

其实命运是公平的,从未偏爱过任何人。有人少年得志,如桃花报晓于早春;有人大器晚成,如金菊绽放于深秋,虽有早晚之别,却是同样美丽灿烂。只要用心等候耐心坚持,必然可见盛大绽放。

有一则寓言,名为《陶罐和铁罐》,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两个罐子,一个陶的,一个铁的。

铁罐得意扬扬地对陶罐说:“我坚硬无比,就算是跌下去也会安然无恙,而你却要粉身碎骨。”

陶罐说:“是的,确实是这样。”

铁罐又说:“我曾经千锤百炼,出身高贵。而你则是出自泥土,卑微无比。”

陶罐说:“是的,确实是这样。”

时光荏苒,春夏轮回,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剧变之后,铁罐已在漫长的岁月里化为锈迹斑斑的残渣,而陶罐却历久弥新,成为珍贵的出土文物。

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转瞬即逝,又何必太在意?

很多时候,之所以还没有收获成功,仅仅只是因为还缺少一分坚持,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对于岁月的坚守,是时间赋予的磨砺。

无论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坎坷,都要坚持下去,时间会给出最公平的答案。

坚持不是失败,而是成功之前的状态。

人生中的目标,总是看似遥不可及,于是就在身心俱疲中懈怠,若是如此,则所有的付出俱为徒劳。与其半途而废,还不如鼓励自己一句:“不要紧,总会好起来。”

成功往往不在于开始,而是在于对过程的坚守,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收获。

也许,低头转首的刹那之间,就有豁然开朗的另一番天地。也许只要再往前一步,就有拨开迷雾、重现阳光的惊喜。

所谓贵在坚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岁月中坚守,从来就不是无奈的等待,而是身在逆流中的积极争取。

一个人的成就,并非取决于起点有多高,而在于走得有多远。

精卫鸟衔石子而填东海,老叟破王屋而开太行,无论是精卫填海的毅力还是愚公移山的气魄,无不源于长时间的坚持。

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起点,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历程,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英雄不怕出身低微!

不必抱怨父母,不用嫌弃出身,倏然而至的成功不过是空中楼阁,厚积薄发的成就才更持久。

别太在意一时的失意,就算是遭逢挫折也不灰心气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之后,不浮躁、不急切的沉稳,才能彰显出生命最朴实无华的高贵。

命运无常,却又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虽然冷酷无情却又公正无私。

急功近利的浮躁,经受不住岁月的冲刷。浮华虚荣不过是乍现的昙花,洗尽铅华之后的质朴才是生命的根本。

面对不可避免的人生困境,无须哀叹抱怨,而是应视之为锤打锻炼,以乐观豁达之心面对,横亘于眼前的险阻就会成为前进的垫脚石。

可以接受失望,却不能放弃希望,无论艰难逆境还是暴风骤雨,都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

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意志的较量。

坚持即胜利,这就是对佛家所说“恒持”的解释。美好生活,始于美好的自我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战争。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依附着两个自己:好的自己和坏的自己。让积

极打败消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让真诚打败虚伪,让宽容打败计

较,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让伟

大打败猥琐……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路上,时常与失败不期而遇,于是就消极颓废、黯然神伤,仿佛四面八方都是凄风冷雨。

其实成败并非绝对,与其沉沦于失败气馁的泥潭,不如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反身回望之际,就会发现其实是在和自己较量。

人生就是自我交锋的过程,倘使能够战胜自我,则一切可以战胜。

有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得意扬扬地向智者炫耀:“我身经百战,击破外敌无数,可以算是天下无敌了吧?”

智者说:“你还没有战胜最大的对手,怎能说是天下无敌?”

将军问:“敌人在哪里?我去战胜他。”

智者说:“最强的敌人就在你心中。”

将军茫然不解。

智者解释说:“胜域外之敌易,而胜心中之敌难。如今就有一个强大的敌人盘踞在你的内心,敌人的名字叫作狂妄。”

当头棒喝之下,将军顿悟!

人生最大的对手从来就不在于外,而在于内,战胜自我才是最大的胜利。

将军自诩天下无敌,其实早已被骄横和狂妄击败,智者慧眼看破,这就是智慧。

人生时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形,乐观与悲观,积极与消极,一次次交锋,一次次较量,都是和自己战争。

用勤奋战胜懈怠,以豁达消除悲观,既是战胜自我的方式,又是心灵的升华。

不被得失束缚,不为诱惑所迷,洗尽铅华呈现出真实的自我,才是最大的成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只要不被自己击败,就能够始终屹立不倒。

佛法中说的“破迷障,见真我”,岂不就是这个意思?

若是心胸狭窄,就会把自己逼入孤家寡人的境地。若是心胸宽广,就一定不会孤单。

心性乐观之人,就算是处处艰难、步步坎坷,也会对未来充满信心。悲观者则只会在风雨中怨天尤人,不仅没有尺寸之进步,还会留下一路哀叹。

生活是否美好,并非取决于生活本身,而是源于能否用自己好的一面战胜不好的另一面。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倘使能用高尚压制卑劣,以坚强取代脆弱,始终让好的那个我占据上风,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人生之路必然也会走得更加顺遂。

苦乐悲喜存乎一心,这是人生的真相,亦是生活的方式。

战胜艰难,跨越险阻,不过是外在的表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是实质,同时也是通往成功的第一级台阶。

美好的生活,无不是始于一个美好的自我。战胜自我,就是对自我的再次修补完善,是为了把最好的一面展现于前。

做最好的那个我,过最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人生!别跟自己过不去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安稳和平静,何必跟自己过不

去?时间会是最美的答案,多年后我们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东西

是过不去的,唯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

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

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抛弃伪装的面具,不再束缚情感的空

间;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卸下所有的负担,忘却曾经的

疼痛,抚平心灵的创伤,让自己活得轻松而充盈。

人生路上最大的阻碍,不是横亘于前的险峻,更不是遥不可及的期许,而是自己。

艰难可以突破,困境能够克服,若是和自己过不去,那就真的走不下去了。

人人追求幸福,有时幸福就在身边,倘若能够突破自我,做到随心随缘不强求,则内心安宁,一切顺畅无阻,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苦苦寻觅的幸福就在心中。

古时候有个人,挖空心思想要当官,却因为时运不济、造化弄人等,与仕途无缘,于是就惆怅哀叹、闷闷不乐地问禅师:“为什么我总是不能当官?”

禅师反问道:“你为什么要当官呢?与其案牍劳形、操劳公事,倒不如纵情山水、笑傲林泉。无官一身轻,轻松自在岂不更好?”

那人愤愤地说道:“当官是我的夙愿,又怎能放弃?”

禅师笑答道:“你之所以不快乐,并非因为与仕途无缘,而是因为和自己过不去。”

仕途官位、名利荣耀,只是身外之物,强求就是在和自己作对,和自己过不去,心中必然充满怨恨和不满,永远生活在猜忌、怨憎之中。

这不是幸福快乐走远了,而是自己主动远离了幸福和快乐。

欲望永无止境,人心亦永不满足,当然会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若是能持知足之心,时时刻刻都处于满足的状态,则必然快乐,所谓的“知足者常乐”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得不到的物,绝不强求;办不成的事,可以慢慢来,又何必急于一时?

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事量力而行。若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盲目自大、好高骛远,不仅会一事无成,还会苦恼良多。

生活中的很多人,总是喜欢较真,无论什么事都要分出是非曲直,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但生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

为人处世之时,豁达一点儿,大度一些,就算是遇到天大的事情,也不忘提醒自己一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然后一笑而过,不仅能够收获和睦的人际关系,自己也能落个轻松自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之时,若总是时时“明察秋毫”,事事斤斤计较,不仅是在和别人过不去,还是在和自己过不去。若是能给予更多谅解、更多包容,就一定会有很多朋友。

若总是得理不饶人,时时事事都要分出是非对错,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必然会将彼此之间的和睦关系弄得形同陌路,这就是和自己过不去的严重后果。“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仅是至理名言,亦是生活的经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和谐、和睦。若总是苛责,必然被众人避之唯恐不及。

倘使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是微不足道、无伤大雅的小节,就别那么认真了。总是计较细节问题,往往会伤害别人,同时让自己处于尴尬境地。

与其和自己过不去,还不如面带微笑地后退一步,淡然一点儿,宽容一点儿,才不会让快乐从手中溜走—古人说的“难得糊涂”,岂不就是蕴含着这样的道理?

无论人生路上,还是生活当中,都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帮自己一个小忙,既能放过别人,亦可以让自己轻松。

不和自己作对,不是软弱和放纵,而是敏锐洞察人生百态之后,所凝练出来的从容,是成熟的人生态度。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我们总是会在意别人的言论,不敢做自己喜欢的事、追求自

己喜爱的人,害怕被淹没在飞短流长之中。所以,生活需要勇气,

生活更需要修炼。如果你认定前方的路是正确的,不要被外界影响,专注走你

自己的路吧!如果你只在意别人眼里的自己,就会让“迷失”在

自己的心里发芽、成长。

他人的评价并非总是客观中肯的,无论何时何地,总会遇到无端的指责与无据的妄言。何去何从,实在琢磨不定。

一切皆由心,从人还是从己是对智慧的考验。在舆论中坚持本心,需要莫大的勇气。

对于来自外部的言论,应择善而从、择不善而弃,不要太在意流言蜚语,在本性中才能见到真我。

生活中的流言蜚语,如同散播在空气中的尘埃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如蚊蝇一般在耳边嗡嗡,总是能在想象不到的刁钻角度钻进钻出,让人防不胜防。

若是反唇相讥,反而是越描越黑,招来更多非议。心中强大者面对别人的无端言论,可能会一笑置之。若是心灵不是足够强大,必然会耿耿于怀,甚至会产生怀疑自我的念头。

别太在意别人的言论,坚守自我才是根本。

智者无忧,勇者无惧。

有一则寓言,专门讲述对待这种状况的方法。

有个大臣请教大师:“世间流言如风,飘摇其中不胜苦恼,何去何从,大师何以教我?”

大师随手捡起一片枯叶扬手撒在风中:“你看这片叶。”

大臣茫然不明所以,不知何解。

大师又遥指山岳:“你再看那山……”

枯叶在风中飘飘荡荡无处着落,而山峰则岿然不动,在风中反而更显崇高峭拔。

大臣顿悟!

即便众言鼓荡如风,也只能吹起轻飘飘的枯叶,却吹不动那巍峨的山岳。若是人心沉稳如峰,任那些无端无据的言论如何猛烈,如何花样百出,又何惧飞短流长?

只要心纯净、人安稳,就有无惧飞短流长的勇气。

佛说:“但凭净信,往生净土,出离轮回。”就是让人去除纷扰、净化心灵,这不仅仅是禅意佛理,也是生活的智慧。

只要认定了正确的方向,就不会将他人的言论当作目标,不听、不想、不纠结于那些无凭无据的言论,做到岿然如山,自然不为所动。

不需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论,大胆去做想做的事,勇敢追求喜爱的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生活所必需的勇气,也是修炼出来的大勇境界。

通常情况下,你的人生越成功,攻击、诋毁之类的言论就越多。造谣中伤也好,危言耸听也罢,只是一阵逆风,充其量也就是吹荡起一些微不足道的灰尘而已。

即便那些流言蜚语如同蚊虫般无处不在,也别太把它当回事,更不必烦恼。若是被区区几只嗡嗡的蚊虫吓住,岂不可悲?岂不可笑?

蚊虫就是蚊虫,最多也就是增添一些让人厌烦的杂音而已,挥一挥手就可以驱散。在背后指指点点的人,连站在你面前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怯懦之人,又有何惧?

总是太在意别人的言论,就会迷失自我。

你就是你,是本我,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形象。按照他人的想法改变自我,是自寻痛苦,反而会把最真实的自我弄得面目全非。

择而从之是智,择而抛之是勇,大智大勇可以无忧无畏。

人生仿佛空谷幽兰,静默中绽放于山水林泉,自然会有美丽的蝴蝶和勤劳的蜜蜂萦绕身旁。至于那些蚊蝇,就由它们去吧,这才是强者的心胸和姿态!享受自己的不完美我们不必去和别人比较,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也都有着不完美之处,但每一种生活都有其乐趣。对自己的失去

和欠缺,要宽心地接纳,要懂得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能认识

自己的失去和欠缺,勇敢地面对和承担,并能继续向前走,欣赏

自己的生活,也享受生活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喜欢快乐、幸福,厌恶哀伤、忧愁,是人之常情。然而,那些让人不愉快的、不喜欢的,却绝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或者消失。

有喜怒哀乐,才有人生百态,若是只持喜乐而摒弃其他,则人生必然残缺。若是能够在安享喜乐的同时,以包容之心接纳那些欠缺,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万事万物俱不完美,人生亦如是,承认并且接受一个不完美的人生,就是走向完美的第一步。

有个容貌丑陋、凶悍的人,十分苦恼地向贤者抱怨:“上天把我生得如此丑陋,简直就是最大的不公。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变得好看起来吗?”

贤者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指着不远的莲花池说道:“你看那莲花如何?”

丑陋的人说道:“莲花美丽芬芳,人人喜爱。”

贤者又说:“你看莲花的下面是什么?”

丑陋者回答:“是黑色的淤泥。”

贤者说道:“莲花虽然净美芬芳,却植根于污泥之中。世间万事万物,便如这莲花一般,其实都有缺陷。上天虽没有给你美丽的容颜,却给了你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头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世间万物皆有缺陷,都不完美,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不完美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自身的不完美,才有了追求完美的动力。用能力弥补不完美,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岂不是人生最好的追求?

不论容颜老去,还是失败挫折,都是人生中“不完美”的表现形式。在容颜衰老中保持美丽的心灵,在失败挫折中越挫越勇,就是不完美的人生赋予人的历练和磨砺,是生命最宝贵的财富。

正确认识不完美的人生状态,是一种智慧,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

有个经验丰富的鉴赏家,不需借助仪器,仅凭一双眼睛就能分辨出玉石的真伪。有人问起诀窍,他却笑着说道:“哪里有什么高超的诀窍?只需记住‘万物皆不完美’这句话就够了。倘若玉石完美无瑕,必然是人工仿制品。天然的玉石,全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无一例外!”“万物皆不完美”,这句话虽然是就玉石鉴赏而言,却放之四海而皆准,值得细细品味。

品质优良的玉石虽然存在瑕疵,却是真品,价值高昂。仿制品虽然完美无瑕,终究是弄虚作假,这样的智慧完全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

因为自己的生活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于是就羡慕别人的生活,盲目地认为别人的日子很完美。其实别人一样不是十全十美的。

别人的生活再好,终究与己无关;自己的日子虽然并不完美,却是真实的生活。

舍弃虽然残缺但真实的生活,羡慕那些虚假的完美,岂不是愚人之举?

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宇宙万物尚不完美,何况芸芸众生?

正是因为有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残破潦倒,才有了“一梦传千年”的旷世鸿篇;若是没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不完美,又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

接纳不完美的自我,正视不完美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才能日臻完美。懂得低头,才能看清脚下的路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

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审视自己的人,才

能够不断吸取教训,才会在挫折面前心静无忧。要长立于天地之

间,就要懂得低头。

人生之路,高低起伏,既有巅峰,也有低谷。无论站立于群山之上,还是处于深谷之中,都需要安之若素,以平常心对待。

登临绝顶的一览众山小,固然心旷神怡,但是陷入低落就以为是大材小用壮志难酬,于是就忧伤感叹,则未免有些狭隘了。

自命不凡未必就是真的不凡,孤傲清高只能说明格局有限,往往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若是能够低头俯首,以谦虚的态度对待的人生才会越发充实饱满。

丰收时节,麦浪翻滚,需采取些优质的麦穗留作种子,农夫对儿子说道:“越是低垂的麦穗,越是好种子。”

儿子不解地问道:“为什么?”

老农解释说:“麦穗低垂,是因为麦粒颗颗饱满。若是昂首向天,就是干瘪秕粒,根本不堪用,只能丢弃。”

优质的麦穗因成熟饱满而低垂,干瘪空洞的麦穗则高高挺立,这就是农民的智慧。

麦穗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

谦虚低调的人,心灵始终处于开放、学习的状态,并且会获得更多智慧,然后明得失、知进退,烦恼越少而快乐越多。

若总是以为自己比别人更优秀,时时刻刻都只顾着自我表现,其实就是虚荣,内心杂念纷呈,根本容不下更多东西,就只能处于愚昧傲慢的状态。

智慧如水,只聚于低洼,却不存于高处—傲慢高山,不生德水,就是最形象的比喻。

美好与美德,只能在谦虚低调中生成,却无法在孤傲和高冷中生根发芽。

总是以为自己才华满满,错把空洞和苍白当成怀才不遇,于是就愤世嫉俗,对于他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又怎能恭敬地学习和充实自我?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自大的故步自封,只能裹足不前,内心中五欲杂陈,甚至自私偏颇、嫉贤妒能,岂不就是佛说的“妄”字当头?

智者知人,明者知己,只有知人知己才能客观公正地观察,谦虚谨慎地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不仅是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亦是生活的智慧。

生活当中,那些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之人,大多空洞无物,却时时刻刻想要彰显自我。反而是那些默默无闻之人,虽然少言寡语,却更加沉厚稳重,仿佛低垂的稻穗一般低调内敛,这往往是生命走向成熟的标志。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繁!

人生仿佛器皿,若是虚心能容,一定满满当当,就算是反复摇晃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只有那些不满的,才会叮叮咚咚地响个不停—满壶不鸣而半壶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低下头是一种智慧,可以看清自己的不足,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排除杂念,腾出心灵的空间容纳更多。

世事无常纷乱,唯有低下头,才能拨开心中迷障,在看清自我的同时,看清这个大千世界的纷纷扰扰。

低头为谦,昂首为傲。

时时低头,是为了反躬自省,把自己归零,亦是为了看清楚脚下的路。

生活当中,一味地哀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只是自寻烦恼,还不如低下头去,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恭之态,认真学习,进一步充实自我,成为饱满成熟的那一株麦穗。

倘使傲慢、骄纵之心升腾,就应该虚心调整,时时提醒自己:“我不要成为干瘪的秕穗!”

与其总是心浮气躁地眼睛长在头顶上,不如低下头去看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才是踏实沉稳的人生!做自己独一无二的主人只要拥有健康,拥有友谊,拥有亲情,淡然平和,保持真善

美,那么,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属于我们的风景,终

究独特,非关名利,无关权势。属于你的,就珍惜;不该你的,就别要。回到生命最初的简单和快乐:做自己独一无二的主人。

人生路有千万条,或是崎岖坎坷,或是柳暗花明,每条路上都有独一无二的风景,所见所得亦不相同。

苦痛也好,喜乐也罢,只是一时一事的所感所受,一切拥有俱为独属,无不是命运为你量身打造的。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珍惜手中的一切,不属于你的不必执着,更不要强求,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才是生命中最质朴的快乐。

古时候,国王招贤纳士,无数人趋之若鹜,纷纷出任官职。某学者却不为所动。这让很多人不理解。

有人说:“出仕者显达,出则车,食则鱼,你为何不去求个官职?”

学者笑答:“为官虽然显赫,却有案牍劳心劳形,我既无济世安民之才,又无占卜经济之能,出仕不过是误人误己,还不如安贫乐道耕读自在。”

面对出仕的诱惑,多数人趋之若鹜欣然前往,学者却坚守自我,守住了那份笑傲林泉的逍遥自在。对于同一事物两种迥异的态度,足见智慧。

不羡鸟之高远,不求鱼之深邃,保持本心本性,维系原本的简单生活,不为外物所动,才是自己的主人。

我就是我,既不是飞鸟,亦不是游鱼。

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生活的原则。

有人习惯勇猛精进,一往无前,势不可当。

有人习惯以柔克刚,于润物细无声之间潜移默化。

无论是坚定不移如同高山,还是灵动变通仿佛流水,都是个人品质,无关对错。

保持独一无二的自我属性,可见真性情,这是明心见性的智慧。

对于别人的生活方式,不羡慕,不模仿,就算自己的普通平淡,亦是唯一的。

不论是中流击水的雄壮,还是默默无闻的寻常,只要是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不属于你的,强求无益。

牢牢把握当下的生活,珍惜点点滴滴,是最踏实的生活方式。

功名利禄,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过眼云烟,亲情、友谊和健康的体魄才是根本。

云烟会散去,淡泊名利、平和率真的性情,才是最美好的风景。无论何时何地,莫不如此。

贫富、成败只不过是附着的属性,与人生本质无关。

在得失之间疲于奔命,就是舍弃了根本,忘却了自我,让质朴的生命陷入纷扰。

功成名就也好,万众瞩目也罢,全都是浮云。无灾无病无忧无虑,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才是真实的生活。

无欲无求,可去除诱惑;一味强求,只会徒增烦恼。

不必羡慕他人的高高在上,维持原本的低调从容即可。就如鱼儿不用羡慕飞鸟,若是强行改变自然规律,反而会招致灾祸。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论是鲜花着锦的热烈,还是空谷幽兰的安宁,都是自我的真实。

佛说“唯我非真”,讲的就是不为外物所动,谨守本初可得快乐,这是生活的喜乐之源,也是充满禅机的大智慧。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谨守自我的质朴状态,不改生命的本来面目,踏踏实实做回自己,踏踏实实地生活就好。

自由的生命海阔天空,蕴含着一切可能。

顺其自然,不着铅华,保持生命最原本的模样,这就是生命最大的自由,也是最简单的快乐!

保持自我,可得大自在。努力让明天的自己更好这一生,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对我们负责,所以,我们一定要

将自己修炼得强大。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出好的决定,

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不要随意附和别人,大胆地承担失败的后

果。其实,凡事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只要我们今天做得比昨天好,

我们就应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掌加油!

人的一生,必然会有很多经历,无论得失成败,还是喜怒哀乐,都是必不可少的历程。

面对层出不穷的失意和苦痛,总是在忧虑气馁中抱怨命运不好,哀叹时运不济。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主宰人生的不是命运,而是你自己。

每个人都是人生的主角,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与其在颓唐中消沉,不如调整心态改变自我,以更坚定的步伐昂扬前行。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倘使今日胜过昨日,就是巨大的进步,日复一日,点点滴滴地积累,必然可以聚细沙成高塔,汇涓流成汪洋。

木匠的儿子非常苦恼:“别人总是说我笨手笨脚,做出的器物丑陋不堪,命中注定我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木匠。”

木匠对儿子说:“那些人根本就不会做木匠活儿,你又何必在意他们的说法?”

儿子继续说道:“可是我真的很笨,连个板凳都做不好。”

木匠笑道:“今天你做的这个板凳就很不错,虽然还不够精美,至少比昨天那个三条腿的要强很多。只要用心学习、认真去做,你一定会成为很优秀的木匠!”

相信今日胜过昨日,相信明天会更好,从细微处做起,不断充实自己,然后在厚积薄发中走向成功—这就是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最佳注解。

别人的说法未必就对,一味地附和甚至听从,不是从谏如流的包容,而是没有主见的盲从。若是把自己引向歧途,就是得不偿失!

有些学生的成绩很糟,并非因为天赋不好,而是因为听多了“他很差”的评语,在潜意识当中就认为自己真的“很差”,于是成绩每况愈下。反观那些有信心、有主见的孩子,就算偶尔考得不好,也会化压力为动力,奋发图强,来证明“我一点儿都不差”的事实。

决定成败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生活中的苦乐悲喜,完全就是生活者本身造成的。若总是把他人的评断作为风向标,就会迷失其中,除了徒增烦恼之外,不具任何实质意义。

自信的人,往往会更靠近成功,就算是遭逢失败,也会勇敢承担,然后找出缺陷加以修正,从头再来。

懦者信人,勇者信己。

成功不会到来得那么快,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对自我的超越。

为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鼓掌喝彩,相信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则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第二章激活内在的力量在宁静中贴近自我世间最冒险也最让人不能心安的事情,便是冒着心灵失去永

久安宁的危险,去享受尘世的幸福。能让内心保持宁静的人,才

是最有力量的。当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努力奔跑的时候,记得要缓步慢行,在

宁静中贴近自我,倾听最真实的心声,才能以博大的心胸稀释忧

伤,驱散心中的困惑。

红尘中的喧嚣,时刻牵扯内心,于是烦恼,陷入种种纠葛之中不能自拔。

只有心灵安静了,才能体察万物、自观真我,才能看破绕眼云烟、直达本心。

心静是一种境界,不需要超凡脱俗的清高,却需要洗尽铅华、历经淘洗,在纷扰和喧嚣中净化自我,笑对人生。

为了追求心静的境界,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避开凡尘俗世的喧嚣,专门觅一偏僻清幽之处,在绿水青山之中避世而居,但始终放不下俗务,手机整天响个不停……

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静”,仅仅只是流于表面罢了。

心静之人,就算身在繁华街区、喧嚣闹市,亦能做到淡定从容、心若止水。

若是心中不静,即便是隐居在荒野林泉、深山古刹,恐怕也体会不到一丝一毫的恬淡安宁。

由此可以看出,内心的宁静与外部环境无关,而是取决于内心。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内心浮躁、蠢蠢欲动,就无法达到“静”的境界。

心若安宁,一切可以平静,并非一定要行“远避车马喧嚣”的避世之举,而是于滚滚红尘之中,做到“筑篱采菊”的恬淡与悠然。

人们总是在强调“逃离都市”“回归自然”,似乎离群索居、孤身一人才能安静,其实不然。

幽静的田园荒野,恬静的湖光山色,都只不过是外部的安静。当这些美丽在视野中闪过,在心中停留的时候,你或许会感到很享受,但你的心却没有真正地安静下来。外界是安静的,内心却在悸动,又怎么能够达到静心的境界?

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只是传说罢了。

与世无争,宁静安详,说的是内心。

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世界静。

只要静下心思,心田就是一方净土,就是苦苦寻觅了千年的世外桃源。真正的纯粹的静,其实就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既不需要超凡脱俗,也不需要多么卓然的智慧,只需涤荡内心,就能净化自身了。

乡野林泉的幽静,晨曦傍晚的静谧,还有深山古刹的宁静,都只不过是表象。因为这个“静”字根本无须用感觉去获得,而是要把握本心,就算是身处喧嚣闹市,也能收获一片恬淡的宁静。

空旷无人的山谷不是静,虽无人欣赏却悄然绽放的空谷幽兰才是!

万象归于心,一念一物皆发于自我与本心,这就是真正的静了。

心灵上的恬静与安宁,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宽容、忍耐、宠辱不惊。

静心,并非虚无缥缈,而是经历过无数嘈杂、痛苦、沧桑之后,在一次次的涤荡淘洗中升华出来的境界。

当世人多在挣扎之际,切记要放慢人生的脚步,在宁静的心境中聆听自己最真实的心跳,让心静下来,舍去浮躁、虚荣,才能稀释忧伤、驱散困惑。

人生的宁静状态,包含了宽容、忍耐、波澜不惊,是宠辱不惊、去留随意的从容,是笑对聚散离合的淡定。

少一些欲望,少一些执求,才会懂得生命的简单和多彩,进一步体会生命的可贵与美丽之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