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阵以待:志愿军发起反登陆作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0 17:49:45

点击下载

作者:周广双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严阵以待:志愿军发起反登陆作战

严阵以待:志愿军发起反登陆作战试读: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一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4年1月

一、识破阴谋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接见了从朝鲜回国汇报工作的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

●聂荣臻立即召开会议,讨论具体方案。为了迅速拿出有效的具体方案,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毛泽东识破美军阴谋

1952年,美国大选开始了,美国共和党候选人艾森豪威尔面对广大选民娓娓动听地讲到:“新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尽快地和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要完成这个工作,就需要亲自到朝鲜,我本人就愿意亲自去。只有这样,我才能够知道怎样为人民服务是最好的,究竟是进行战争还是实现和平。我一定要去朝鲜。”

这位二战时的美国名将,同时也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准确地把握了美国民众要求结束战争的心理,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大量的选票。

美国自发动朝鲜战争起,已经蒙受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但战争仍处于对峙状态。

美国民众厌战情绪越来越强,其欧洲盟国面对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也都忧心忡忡。因此,此时“联合国军”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联合作战方面开始各怀鬼胎。

此时的艾森豪威尔究竟怎么想的,战争要停下来,还是继续下去,美国民众想知道,其盟国在期待,中国和朝鲜也想搞清楚,这位新总统会不会履行自己参选时的诺言。

艾森豪威尔开始行动了。

在他上任不久,他就飞往朝鲜半岛了,在那里,他视察了“联合国军”空军和地面部队,并召开了军事会议,那些战地指挥官们极力怂恿这位五星级上将出身的总统打一场全面战争。

南朝鲜的李承晚更是极力叫嚣要来一次全面进攻,把战火引向中国东北地区。

艾森豪威尔来朝鲜半岛“寻找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的方法,却被这些战争言论引诱得怦然心动了。

后来,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说:“在我离开朝鲜时,我的结论是: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的线上,继续承受着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小山丘上的小规模进攻是不能结束这场战争的。”

在结束朝鲜半岛之旅前,这位新总统对记者说:“我认为,不去冒扩大战争这一严重的风险,要想以积极而确定无疑的胜利来结束战斗是很困难的。然而,美国将把此事办好。”

回国之后,艾森豪威尔又采纳了杜勒斯提出的“三齿耙捕龙”策略来遏制中国,从而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

在杜勒斯提出的这三点措施中,甚至提出了以原子弹来威胁中国。

其实,早在抗美援朝刚开始时,当中国与美国交手后,宣布“除了教训一下中国外什么都不欠他”的杜鲁门总统,却不断听到被中国教训的消息,于是,他便放出要用原子弹的威胁。

对美国可能放原子弹的威胁,毛泽东早有心理准备。早在离朝鲜战争开战还有50天时,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九次会议上,毛泽东就曾豪迈地说:“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

面对这次杜鲁门要放原子弹的叫嚣,毛泽东不理他,中央也没有开会讨论,外交部都没有对外发布只言片语的回应和抗议,根本不予理睬。这位很不客气地宣布要放原子弹的杜鲁门总统,只好把话收了回去。

现在杜勒斯旧话重提,也只能自讨没趣。

但是,美国军方对杜勒斯“三齿耙捕龙”策略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兴趣,他们渴望采取更加直接有效措施。

于是,在艾森豪威尔支持下,由“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成立专门小组,制定出《8-52作战计划》,妄图通过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把战线推进到元山至平壤一线。

此后,“联合国军”频繁进行登陆作战和空降作战演习,并派出大批特务潜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后方刺探东、西海岸的情报。

对方的这一系列举动,毛泽东都洞若观火。

1952年12月9日,毛泽东致电邓华:

应估计敌已决策在汉川江至清川江线登陆,并在积极准备中,我方必须火急准备对敌,粉碎其登陆计划。

12月上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接见了从朝鲜回国汇报工作的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

11日,毛泽东在邓华关于朝鲜战局形势与明年方针任务的报告上批示:

对方有可能以5至7个师在汉川鸭绿江线、通川元山线、镇南浦汉川线登陆,并在我后方空降。

……

时间应准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我应十分加强地堡和坑道,部署5个军于这一线。其中要有4个有经验的军,划定防区,坚决阻敌登陆,不可有误。

……

决不许敌在西海岸登陆,尤其不能许其在汉川鸭绿江线登陆。

16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

毛泽东在电文中说:

朝鲜战局,由于停战谈判已告停顿,而美军在朝鲜的损失还没有达到它非罢手不可的程度,估计今后一定时期内(假定为一年),会趋向于激烈化……

从朝鲜战场的军事行动做估计,“敌人从正面向我较坚固的纵深工事施行攻击的可能性不如向我后方两侧进行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大……”

我如能坚守北朝鲜东西海岸,使敌人的登陆计划失败,并以正面战线的技术出击作配合,给敌人以更多更大的杀伤,那么,朝鲜战局的发展就能更加稳定,而向着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为预防敌人登陆和提早发动进攻,我军现正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尽一切力量来赢得战争的胜利。为此,请求苏联政府能够满足我们1953年关于朝鲜作战的军事订货和关于兵工生产的贸易订货要求。

可见,毛泽东对美国军方的登陆计划是有着充分的准备的。

中国阐明严正的立场

1953年1月20日,新当选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式上台。

2月2日,他发表“国情咨文”,极力鼓吹其全球侵略政策,继续进行战争叫嚣,并妄图唆使台湾国民党军队进攻祖国大陆,以配合其在朝鲜进行军事冒险。

艾森豪威尔新政府的政策一出台,在美国国内及其盟军中立即引起一片哗然。

但是美国军方仍然一意孤行,要冒险玩火,扩大战争。

2月4日,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美国对中国的禁运政策,明确指出:

以美帝国主义者为首的各国对我国的“封锁”、“禁运”政策,却并未吓倒我们,因为真正受到侵害的并不是我们,恰好是那些屈从美帝国主义者的意志而对我国实行着封锁禁运的国家自己。

针对朝鲜问题,周恩来指出: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并不惧怕战争。如果美国新政府还有意于用和平方式结束朝鲜战争,那么,它就应该无条件地恢复板门店的谈判。朝中方面准备按照已经达成协议的朝鲜停战协定草案,立即先行停战,然后再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委员会”去解决战俘全部遣返问题。因为这样,既可以迅速满足有关战争各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对于立即停止现行战争的热望,又可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及远东其他有关问题开辟道路。如果美国新政府仍然执行杜鲁门政府的政策,仍然无意于恢复板门店谈判而继续和扩大朝鲜战争,那么,朝中人民在这方面也将继续斗争下去,并且是有了充分准备的。朝中人民深刻地了解,对于帝国主义者的挑衅,只有进行坚决的斗争,使帝国主义者的每一个战争计划都受到粉碎性的打击,每一个侵略行动都遭到彻底的失败,才能迫使敌人罢手,取得人民所热望的和平。

2月7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针对艾森豪威尔的战争叫嚣,也给予了有力地回击,并严正地宣告:

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横蛮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

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来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毛泽东的这一讲话,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使志愿军全体指战员受到了莫大鼓舞,更加加紧了反登陆的作战准备工作。

聂荣臻的反登陆建议

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自朝鲜战争开始时,就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担负起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任务。从志愿军编组、训练、集结、运送武器装备、后勤供应、军工生产、伤病员安置、兵员补充、部队轮换、干部上前线见习等等,他都要运筹实施。

此时,聂荣臻从战局出发,从“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考虑,他向毛泽东、彭德怀建议:

组织国内军队机关干部,分批轮换到朝鲜战场实习,使他们也得到与美军实战的锻炼。由总参谋部及各大军区司令部机关干部去朝鲜分别换回志愿军司令部及各兵团司令部机关人员,时间约到1953年夏完成。政治工作及后勤工作干部也分批轮换,由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分别拟出计划后实施。

毛泽东对这一建议很是赞赏,他于12月6日在这个建议上作出批示:

同意这个计划。政治后勤两系统请聂告两处负责人拟出一个计划来。

后来,毛泽东又对批示作了补充:

同意这个计划。只是数目还觉小一点。

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立即行动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具体方案。为了迅速拿出有效的具体方案,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当时,在中南海作战室工作的参谋王亚志后来回忆说:

聂总常常晚饭顾不上吃,只嚼几块饼干,继续忙到深夜,这对他已是常事了。

当时的警卫参谋李常海后来回忆说:

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那时感到特别紧张。但聂总作为一个领导人,从来没有讲过累,实际上他是非常累的……有一回坐汽车回家,他在车上就睡着了,叫都叫不醒,我都有点害怕。这种情况不止一次……

正是在这种工作节奏之下,聂荣臻于12月10就向毛泽东等提交了详细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

遵照毛泽东对朝鲜今后战局发展之判断和决心,于9日下午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共同研究讨论了防敌于朝鲜我军侧后登陆及各项战备工作,朝鲜铁路的修建与改善,国内新兵动员,以及辽东、山东两半岛的设防问题,并制定了具体部署。

毛泽东于11日在这个报告上批示:

同意这个部署,抓紧检查,务必完成任务。

毛泽东又批示:

铁路争取4月底完成龟城球场德川线,并于球场,德川间高山修汽车路及大量仓库,先行捣(倒)运通车。龟城球场间另需保持一条宽的公路。熙川德川间争取加修一条宽的公路。原有两条公路争取加宽。满浦球场间线路争取大大改善。

聂荣臻的这份报,事实上成为中朝方面部署反登陆作战的开始。

二、全面准备

●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在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有关指示,会议布置了反登陆的问题。

●全军展开了以思想动员、调整部署、工事构筑、物资储备以及战备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规模巨大的反登陆作战准备。

●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皮尔逊,对美国军队在峰岩岛打死打伤大批朝中被俘人员的行为提出严重抗议。

积极进行反登陆准备

根据中央指示,1952年12月17日,志愿军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和军以上干部会议。

会议认真研究了如何加强反登陆作战的准备问题,决定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指导下,以反登陆作战准备作为1953年的首要任务,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来加强两翼海防,特别是西海岸的防御,做到坚决不准对方登陆。

18日,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在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有关指示,会议布置了反登陆的工作。

20日,中共中央给志愿军下达了《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指示电。

电文指出:

根据种种情况(艾森豪威尔上台,谈判的中断,联合国通过印度提案)判断,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别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7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可能。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要坚决粉碎敌人登陆进攻,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任务。

指示电还对反敌登陆作了具体部署。对反敌登陆准备的指挥机构亦作了明确指示:

以志愿军代司令员和代政治委员邓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以梁兴初为西海岸副司令员,西海指挥部的其他干部应予加强。

指示电最后还指出:

中央坚决相信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是能够粉碎敌人的冒险计划的。希望同志们小心谨慎,坚韧沉着,动员全力,争取时间,完成一切对敌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只要准备好了,胜利就是我们的了。

22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指示,指出:

由于美帝国主义蓄意侵略和扩大战争,拖延谈判,最后竟至宣布无限期休会,并无理拒绝了苏联代表在联大上提出的“先停火,后遣返”的建议,其目的仍在继续将战火在朝鲜燃烧下去,阴谋扩大侵略。因此,朝鲜战争还要拖延,还要中朝人民部队再接再厉给敌人以更沉重的打击,还要我全国人民继续加紧抗美援朝的斗争,以求朝鲜问题的最后的公平合理的解决。指示向全国人民提出四项中心任务:继续深入抗美援朝思想教育;加强爱国增产节约运动;认真做好一切拥军优属工作;切实做好供应和慰问工作。

23日,志愿军司令部下达了《粉碎敌登陆进攻部署》的命令。命令对各部队防备调整和工事构筑等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从此,全军展开了以思想动员、调整部署、工事构筑、物资储备以及战备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规模巨大的反登陆作战准备。

1953年1月15日,志愿军政治部召开第二次组织工作会议。

会上就如何加强部队党支部建设作了研究,提出:

一、加强支部和党员对战争的认识,牢固树立打到底的思想,直到朝鲜战争公平合理解决为止;

二、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首创性;

三、加强支部建设,应从教育着手,以提高党员的觉悟程度为主。

1月16日,毛泽东批准了总政治部拟定的《积极准备,坚决粉碎敌人冒险登陆的政治动员要点》。《要点》指明了“联合国军”从朝鲜侧后发动登陆进攻的可能性和粉碎对方登陆进攻的重要性,要求志愿军全体指战员:

除继续加强‘三八线’作战,积极歼灭对方外,必须用一切力量加紧侧后准备,为彻底粉碎敌人的登陆进攻而斗争。当敌人冒险进攻时,要不惜任何代价和牺牲,坚决勇敢、顽强地进行战斗,誓死粉碎敌人的进攻,为祖国为党为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彻底胜利而奋斗。

志愿军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根据《要点》提出的要求,自上而下,普遍而深入地进行了政治思想动员和战备教育,纠正了麻痹思想,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志愿军进行调整部署

12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为加强反登陆作战力量,第一、第十六、第二十一、第五十四军开始入朝,准备参加反登陆作战。

12日,中央军委决定坦克第一师之第一、第二团入朝,后又增加坦克独立第三团。并以坦克第一师师部和坦克第二师师部一部分人员组成志愿军第二装甲兵指挥所,由罗杰任主任,统一指挥东西海岸坦克部队。

12月20日,中共中央给志愿军发出《关于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指示。

据此,志愿军领导人于12月23日下达了《关于粉碎敌登陆进攻部署》的命令。确定反登陆作战的方针是:

积极防御,坚决歼灭。

其目的就是不准美军登陆。

志愿军在政治思想动员的基础上,全面展开了反登陆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整战场部署,充实了指挥机构。

为增强反登陆作战力量,志愿军先后增调4个军,在朝部队由原来的17个军增加到21个军,组织了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共7个团另5个营、坦克3个团等入朝;空军十四个师,海军一个鱼雷快艇大队和两个岸炮连也参加了反登陆作战的准备。

加了加强海岸防御力量,对正面防御部队进行了轮换。经过调整部队后,志愿军的部署为:

西海岸防御部队达6个军、人民军1个军团另1个旅、地面炮兵14个团另9个营、高射炮兵2个团另13个营、坦克6个团;

东海岸防御部队达2个军1个师、人民军2个军团另2个旅、地面炮兵两个团和3个营、高射炮兵5个营、坦克1个团;

正面战场防御部队共11个军、人民军3个军团另2个旅、地面炮兵14个团和28个营、高射炮兵24个营、坦克6个团(内人民军2个团),另有预备队1个军、地面炮兵4个团又2个营。

此外,空军部队也完成了作战准备。海军在西朝鲜湾航道也布设了水雷,另有两个海岸炮兵连也进入了阵地。

调整充实后的东西海岸指挥机构,以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并政治委员,由第三兵团指挥机构兼任东海岸指挥部。

28日,志愿军第十六军军长尹先炳,政治委员陈云开率领第三十二师、第四十六师、第四十七师由安东入朝参战。

之后,志愿军又根据战事进展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各方面的部署。

1953年1月3日,彭德怀召集空军负责人吴法宪、常乾坤、王秉璋研究空军协同地面部队作战的问题。

彭德怀指出:

如今春敌人在清川江以南登陆,友军空军应作第二梯队(清川江以北),我空军需单独担任第一线协同地面部队作战。

22日,志愿军第一军在军长黄新廷、政治委员梁仁芥率领下奉命入朝参战,担当正面防务。

在此时,志愿军的作战部署为:

志愿军第一、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四十六军接替第三十八、第四十、第十五、第十二军防御阵地,担任正面防务;第三十八、第四十军调至西海岸,将第十五、第十二军调至东海岸,分别担任西、东海岸的防务。

2月2日,志愿军第五十四军奉命入朝参战,军长为丁盛,政治委员为谢明。该军入朝后即开赴西海岸,加强该地的防御力量。

1953年3月底,志愿军整个战场部署调整已经完成。

志愿军此时已完成的军事部署如下:

第一、为了增强我军在朝兵力,第一军、第十六军、第二十一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三〇师、已改装的第三十三师以及担负构筑工事任务的第一三八师先后人朝。

准备参加反登陆作战的第五十四军,军部率第一三四、第一三五师,已集结于东北地区,作为志愿军的战略预备队。

另有地面炮兵6个团4个营,高射炮兵一个团一个营先后入朝,分别加强给正面各军和东西海岸部队。

空军14个师,海军一个鱼雷快艇大队、一个海巡大队、两个海岸炮连,亦准备参加反登陆作战。

第二、为了使几个新入朝的军能依托正面工事得以锻炼取得经验,而将几个在朝鲜有战斗锻炼的军加强到东西海防,将第三十八军、第四十军从第一线调至西海岸,将第十五军、第十二军调至东海岸,并准备将在正面第一线的第四十七军调至谷山地区为志愿军预备队,而以1952年9、10月间新入朝的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四军、第四十六军和1953年1月间入朝的第一军分别接替上述各军原先担任的正面防务。

以1952年底入朝的第十六军、1953年2月入朝的第五十四军之第一三〇师以及第一三八师加强西海岸防御力量。

以第二十一军之第六十一师、第六十二师1个团和第三十三师加强东海岸防御力量。

以游击支队改编的摩托化团则置于北仓里地区,作为快速机动的反空降部队。

志愿军调整后的部署为:担任西海岸防御的部队有志愿军6个军19个师,人民军1个军团另1个旅,地面炮兵14个团另9个营,高射炮兵两个团另13个营,坦克6个团。

担任东海岸防御的部队有志愿军两个军7个师,人民军两个军团另两个旅,地面炮兵两个团另3个营,高射炮兵5个营,坦克1个团。

担任正面防御的部队有志愿军11个军33个师,人民军3个军另两个旅,地面炮兵14个团另18个营,高射炮兵24个营,志愿军坦克兵4个团,人民军坦克兵2个团。

志愿军预备队有步兵1个军,地面炮兵4个团又2个营。

第三、对东西海岸指挥机构进行了调整与充实。以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机关部分人员及原西海岸联合指挥所人员组成了西海岸部队联合指挥部,并在指挥部内设立了炮兵主任办公室、空军前方指挥所和海军作战办公室。

将第三兵团司令部与第九兵团司令部对调,由第三兵团司令部兼任东海岸指挥部。

另外,以坦克第一师指挥机构为基础,加坦克第二师部分干部组成了装甲兵第二指挥所,负责指挥西海岸的坦克部队。

第四、抽调了4个汽车团、3个陆军医院和14个医疗队入朝,加强运输和战地救护力量。

同时,还抽调了铁道工程第五,第六、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一师及5000名铁路员工入朝,会同朝方铁道兵第三旅,在新建铁路指挥局指挥下,负责修建从龟城至德川间的横向铁路和价川至殷山间的京义铁路纵向辅助线,沟通京义线、满浦线、平元线三大铁路干线的联系,以改变铁路运输集中于靠近朝鲜西海岸的京义线的局面。

另外,调工兵第十二团入朝,同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及原在朝的工兵5个团,修建公路新线,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整修。

后方供应部署亦作了相应的调整:以后勤第一、第二、第三分部分别负责对正面各军的供应;以第四分部负责东海岸、第五分部负责西海岸各军的供应,并加强了第五分部的力量。

中国展开外交攻势

为防止美军的冒险登录,促使朝鲜战争早日结束,在志愿军积极准备反登陆的同时,中国方面还频频利用外交方式向美国施加压力。

在中朝方面酝酿和实施反登陆期间,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与美国进行了多次较量。

1952年12月14日,美军在蜂岩岛战俘营中打死中朝方面被俘人员87人,打伤12人。

在当日,《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抗议美方在蜂岩岛战俘营的血腥罪行。文章指出:

美方这次在蜂岩岛战俘营又制造了这个血淋淋的大屠杀事件。美国侵略者这种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残暴的屠杀战俘的罪行,分明是“对于人类所共有的基本人道本性的一个挑战”,然而在美国操纵之下的联合国大会,竟在本月3日根据印度提案通过了关于朝鲜问题的非法决议,支持美国强迫扣留战俘的荒谬主张,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侵略者为了要迫使大会通过以强迫扣留战俘为目的的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案,曾口口声声侈谈什么“人道原则”与“战俘自由意志”,它以为玩弄这一套骗人的把戏就可以遮盖它的滔天罪行,然而蜂岩岛大屠杀事件,却把美国侵略者的所谓“人道原则”与“战俘自由意志”的谎言和所谓“不强迫遣返”的招牌摔得粉碎了。因此,一切维护和平与正义的人们都必须起来,反对美国扣留战俘的阴谋和屠杀战俘的罪行……

21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皮尔逊,对美国军队在峰岩岛打死打伤大批朝中被俘人员的行为提出严重抗议。

周恩来同时指出:

这个事件,又一次充分证明了美国所谓“自愿遣返”或“不强迫遣返”原则的实际内容,就是用惨无人道的集体屠杀来胁迫战俘表示“不愿遣返”,以便达到其强迫扣留战俘的目的。

同一天,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美国军事当局屠杀朝鲜与中国战俘问题的演说。

葛罗米柯指出:

大会有责任采取紧急的适当措施,制止美国军事当局为了有计划地杀害朝中战俘而在朝鲜进行的罪恶行动。大会绝对有必要在休会前立即处理此项事件。

同时,葛罗米柯还提出:

坚决要求美国政府火速采取措施,终止美国军事当局对朝鲜与中国战俘所犯下的罪行,并严惩犯下这些罪行的人。

由于中国的外交努力,让世人从战俘问题上,看到了美国“自由”“民主”的真相,美国政府在一片谴责声中简直灰头土脸。

迫于强大的舆论和道义压力,2月22日,“联合国军”被迫于当日以总司令克拉克的名义,致函金日成和彭德怀,要求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病伤战俘。

3月28日,我方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建议立即恢复停战谈判。

3月30日,周恩来发表声明,提出中朝两国政府共同拟定的公正解决战俘问题的新建议。

根据这一建议,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战俘转交给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遣返问题的公平合理解决。

后来,这一方案成为恢复停战谈判和最后达成协议的基础。

4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致函克拉克,同意举行联络组会议,以初步安排交换病伤战俘事宜,并商定恢复停战谈判的日期。

4月10日,双方联络组会议就遣返病伤战俘协定草案达成了协议,并于11日正式签字。

4月20日,双方开始交换病伤战俘。到26日,我方将对方病伤战俘684人遣返完毕。至5月3日,对方将我方病伤战俘遣返完毕。

另外,我国政府在此期间,还对美国的一些战争挑衅行为不断发表声明,让世人了解其真相。

如1953年1月21日,周恩来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政府派遣特务飞机侵入中国东北地区领空进行战略侦察活动。

声明中指出:

1月12日当地时间21时15分,美国飞机一架侵入中国东北地区领空,被中国空军击落,机上11人被俘(含上校司令官阿诺德),其中3人摔死。声明警告美国政府:美国空军这一连串的侵略行动,是中国人民所绝对不能容忍的,美国政府对于这种侵略行动的一切后果必须负起绝对的责任。

志愿军抢修运输线

1953年1月,志愿军先后从国内组建铁道工程部队6个师及5000名铁路员工入朝,从事修建铁路,改造和完善朝鲜北方的交通运输网络,进行作战物质储备。

1953年初,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奉命向开城开进,抢修新木到开城的100多公里铁路。

部队首长在作动员时,把这个任务取名为“前进抢修”。

部队通过一段时间的行军,来到临津江边。开城这段铁路靠近板门店,在交换战俘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为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修复这段铁路,美国的空军加大了轰炸力度,昼夜不停。

夜间的地面目标不好找,美军就时常投下照明弹寻找,也派遣南朝鲜的特务装扮成朝鲜的老百姓,在志愿军部队和重点目标附近,用手电筒给飞机发信号,指示轰炸目标。

这给志愿军晚间的行动带来很大干扰,有时也造成很大损失。

因此,抓特务也成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群众的一项任务。发现敌特,志愿军和朝鲜老百姓就把整个山头围起来,一步一步向上搜索,使特务无处可逃。

后来,志愿军杨光和回忆到,他也参加过几次这样的行动,他们团还抓获了几个南朝鲜军特务。

在当时,杨光和所在部队负责桥梁维修。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下,要打开冰窟窿,跳到水中去打木桩,这个时候全靠酒壮英雄胆了。

在临津江,有两次危险让杨光和难以忘记。

有一次,他与几个测绘兵坐吉普车前往开城的途中,遇到敌机的轰炸,没地方可以隐蔽,只得往前开。一个炸弹投了下来,落在他们边上几米远的山上爆炸了。

见此情景,杨光和还开了句玩笑:“美国空军有什么了不起,投个弹也投不准。”

还有一次,他和田锦福等3名战友在一座30多米高的桥墩上搞测量,刚摆开测量器材不久,美军的轰炸机就来了,撤下来隐蔽是来不及了,3人只好趴在桥墩上。

他们在桥墩上趴着,炸弹不断地在身边爆炸,弹片虽然伤不着他们,但桥墩随时有被炸垮的危险,敌机的机枪扫射也时刻威胁着他们。

杨光和说,曾有两架敌机盯着他们来回两次扫射,但没伤着他们一根毫毛。敌机匆忙投完炸弹就飞走了。事后,团里给杨光和他们3人都记了三等功。

杨光和说,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另外值得骄傲的是,他们的团长杨柯从朝鲜战场回来后,还出了部长篇小说《炸不断的运输线》,专门写抗美援朝中的铁道兵的。

铁道兵和工兵部队以战斗的姿态,对朝鲜北方的交通网络进行了改造和完善,新建铁路提前一个月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至4月10日,建成龟城至价川段、价川至殷山段铁路,整修和加宽公路560公里,使三大铁路干线联为一体。既减轻了新安州、西浦、价川三角地区的运输压力,又解决了在反登陆作战中一旦邻近西海岸的京义线被敌切断后我军物资供应和兵力机动的问题。

同时,还抽调了1个步兵师和工程兵部队一起,新建纵横公路各4条。

另外,志愿军还架设桥梁47座。

以上铁路、公路的修建,使我军交通运输困难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善,提高了作战物资的送达和储备速率。

空军加强保卫运输线

1953年初,侵朝美国空军为了阻止志愿军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和运输物资,制定了一个所谓“对铁路目标进行一系列短促猛烈的突击”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内容是,集中大部分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重点轰炸大宁江、清川江的主要桥梁。

在战术上,对方采取了一种“口袋”战术,就是采用混合大机群的方式,派出一小部分兵力佯动,把大批飞机分成左、中、右路,待我机进入他们布置的“口袋”中后,就从侧翼两路包抄堵截,并力图封锁志愿军一线基地,其战斗轰炸机距歼击机100公里左右跟进,伺机窜过清川江袭击地面目标。

1月15日9时许,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发出通报:

在龟城西北地区上空,发现敌F-86机3批72架,掩护冲击机(强击机),企图轰炸破坏我交通干线。伺时命令志愿军空军第十二师起飞一个团迎敌。

三十四团团长郑长华受命带领16架战鹰,腾空而起,直插战区。

对方72架飞机分西、中、东三路,像张开的大口袋一样,黑压压的,颇有气势。“162号,敌人使用‘口袋’战术,坚决击败它!”地面指挥员下达着战斗决心和命令。“明白,坚决完成任务!”郑长华坚定地回答。

对付美军的“口袋”战术,三十四团已不是第一次了。他们大胆革新作战方式,初期采用的“一字队形”,研究提出的“菱形”、“蛇形”队形,在打破对方的这种战术上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所谓“不可战胜”的对方F-86“佩刀”式飞机连连落地。三个月的时间,“联合国军”飞机就被击落、击伤30多架。

在今天,郑长华率领的16架飞机,分4个中队,又按“蛇形”队形摆开:4机为一个中队,每4机为“品字”加1,即“楔形”队。

每4机组间距离800至1000米,后4机高于前4机400至600米。飞在全团机群最前面的,当然又是敢打猛冲的1中队,也叫“尖刀”中队;飞在全团最后的,是被战友们称作“长空铁墙”的掩护中队即第四中队;团长郑长华位于编队左侧的三中队。

无线电里首先传来“尖刀”中队的报告:“左侧方发现敌机两架,斜对头飞来”;“右前下方有两架敌机”;一中队长阎其维也报告:“右前方有敌F-86两架,向我编队后方飞去。”

二中队也报告发现了敌情。同时,队长郑长华也发现前下方有对方的F-86机4架,经编队下方向西南海面飞去。

但郑长华却根据美机多批连续出动的规律断定,虽然各方向都发现了美机,但比起地面指挥所的通报来,这还是极少部分,大批量的美机还在后头。如果攻击了对方的这少数先头部队,我编队必为对方后续主力所袭击。

郑长华沉着地大声命令:

注意队形,继续前进!

不要管,打后面的!

地面指挥所的标图板上,代表我机编队的红色箭头已经插到了对方的“口袋”中了。

突然,传来了空中指挥员郑长华的声音:“四中队掩护,一、二、三中队按原计划向敌猛攻!”“好,做得对!”地面指挥所里的指挥员都点头称赞。

顿时,16架战鹰犹如16支银光闪闪的利箭,4支一组,向左、右、前、上四个方向射去,立即把美机F-86排列的“口袋”队形,撕开了4道口子。

当4中队听到空中指挥员的命令后,4架飞机猛然一个急跃升,上升到14000米高空,然后排成密集的纯楔形队。

他们一面搜索周围的空域,一面俯瞰着其它中队的作战情景,随时准备冲向对方阵营,支援战友。

郑长华率须12架飞机,以4架为1队,从三个方向向对方“口袋”队形两侧边沿上左右穿插,上下翻滚。他们始终保持在一个空域,既不被美机诱饵迷惑,也不因追赶逃敌而恋战。

在最后,70多架美机组成的“口袋”队形被冲撞得到处是裂开了口的窟窿,各队之间完全失去了联系。

在这时,志愿军的12架战鹰又迅速组成“蛇形”队形,开始分别攻击美机。

只见空中白色烟球交织,红色曳光弹来回穿梭,炮弹撕裂着空气,尖锐地呼啸着,无线电里不时传出“揍掉了!”“我又干掉1架!”的欢呼声。

过了不久,标图板上又出现了两条粗粗的蓝色箭头,从西、南两个方向向我机群合拢。对方摆出紧收“口袋”的架势。

地面的同志们正为勇士们的安全担心。突然,无线电里传来郑长华果断的声音;“爬高到1.3万米返航!”

标图板上,对方的“口袋”收拢了。但他们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34团在此次空战中,又击落击伤美机3架,而我机无一损失。

这个团在整个抗美援朝中,按击落数计算,我军与对方之损失比为1比3.6。

积极构筑阵地工事

志愿军第六十八军于1952年11月初交防后,正在淮阳西北地区进行休整。

1952年12月26日,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为防敌由元山及通川地区登陆,保证我侧翼安全,调第六十八军构筑以淮阳为中心的弧形阵地”之命令,全军立即动员,进行充分准备。

自1953年1月5日起,以师为单位,先后以3至5天的徒步行军,于1月13日前先后到达指定的地区。

1月15日起,全军开始了东海岸通川、沛川、元山方向之沛川里、黄龙山、风流山、马龙山地区共约650平方公里地区进行构筑工事。同时进行战术、技术训练和囤积弹药、物资的准备工作。

构筑工事的具体任务为:

第二〇二师在黄龙山、将帅峰、风流山地域,第二〇三师在1108.7高地、望马岩山、万年德山地域第二〇四师在1052.3高地、822.8高地、875.6高地地域。均进行坑道工事的施工,并于铁马岭、石垡洞、江曲、五郎里地区构筑反坦克阵地。同时以第二〇四师一部及高炮部队在淮阳、里、洗浦、道纳里一带构筑反空降工事。

志愿军在“坚决打好过关仗,巩固抗美援朝可爱的人荣誉”的响亮口号鼓舞下,轰轰烈烈地行动起来,在零下30度的严冬季节里,在海拔高达千余米的高山上,在没膝积雪的环境中,志愿军指战员为了战争的胜利,同心协力,不怕重重困难,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岩石和寒冷进行顽强的斗争。

截止4月底,按照上级要求,志愿军第六十八军提前完成了任务。

第二十师共完成坑道155条,共长5881米,还有各种附属工程。

第二〇三师共完成坑道136条,共长10976米,还有各种附属工程。

第二〇四师在完成以洗浦里、淮阳两地区为重点反空降作战任务的同时,还完成坑道43条。

志愿军干部战士以惊人的毅力和冲天的干劲,在65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筑起了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

他们没有经验就自己开创,没有工具就自己制造,为完成任务,大家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第六〇五团三连首次试验成功了“空心装药爆破法”,在全军推广后,工效提高了70%以上。

为了解决炸药缺乏的困难,各单位就组织掏倒对方臭弹的炸药。仅第六一二团就掏倒出炸药1740余斤。第六〇八团第二营铁工组的两人,利用炸弹破片打钎2300多根,小镐2700多把。

为了全面构筑防御工事,完成战区防御体系,志愿军官兵日夜筑垒,艰苦作业,到1953年4月底,在东西海岸设置了纵深达10公里的两道防御地带,还构筑了防空降和反坦克阵地,共挖掘坑道8090多条,总长720余公里,挖堑壕、交通壕3100多公里,构筑永备工事609余个及大量火器掩体。

在战争中,中部军队构筑坑道工事总长约为1250公里,堑壕、交通壕总长为6240公里。

在这时,在东西海岸和防御正面1130余公里的弧形防线上,形成了以坑道和永备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完备防御体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