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谷享受阳光——朱鸿作品精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8 00:10:03

点击下载

作者:朱鸿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在峡谷享受阳光——朱鸿作品精读

在峡谷享受阳光——朱鸿作品精读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在峡谷享受阳光:朱鸿作品精读/朱鸿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9.7

ISBN 978-7-5473-1505-7

Ⅰ.①在… Ⅱ.①朱…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38481号在峡谷享受阳光——朱鸿作品精读出版发行:东方出版中心地  址:上海市仙霞路345号电  话:(021)62417400邮政编码:200336印  刷:上海盛通时代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890mm×1240mm 1/32字  数:254千字印  张:10版  次:2019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ISBN 978-7-5473-1505-7定  价:36.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如图书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回本社出版部调换或电话021——62597596联系。自序

无论如何,春风总是蕴含着暖意的。不仅如此,它拂窗而过,显然还带着花香、草涩、木朽及黄土的气息和天地之间一种生命萌动的喧哗。这些我嗅得见,也听得见。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昼夜并用地检阅了自己的散文作品。它们有的刚刚发表,有的已经行世几十年了。

我难免慨叹,既有欣慰,也有惭怍,不过更多的是坚定和振奋。

我注意到自己的散文作品,无非是表达了对人情和人性的感受,对山川河流的热爱,对民俗文化的观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探究。我的目标是真诚、真相和真理,这或许有助于我的精神世界的清明和强健。

实际上我一点也没有达到自己的期许。不过我已经有了经验和教训,我知道应该怎么努力了。

高山仰止,不可懈怠。攀登虽苦,乐在其中。01 感受人情和人性导读:岁月含辛,月色明亮

散文取材广泛,笔法灵活,或绘山川,或叙琐事,或溯历史,或想未来,但无一例外,穿越时空,一草一木展现的是生命的呼吸,凡人琐事咏叹的是岁月的歌谣。本辑“感受人情和人性”所录散文是最能体现作家性格的文章,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作家亲历之记录,字里行间的思考都来自作家最本真的生活。

本辑散文触动人心者有三:

首先是行文质朴,足见一颗最真的灵魂。朱鸿先生以最质朴简洁的文字真诚地记录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求学、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乡土。不溢美,不忸怩,不矫饰,不回避,态度真诚,情感真挚。于此,我们看到一个真诚地面对生命的灵魂,一个执着于生命、希望不负生命、希望此生有所建树且能创造价值的灵魂。在真诚度上,阅读朱鸿先生创作的一些篇章时,总不禁会想到卢梭的《忏悔录》。你看《伞下》,他回避又想看男女在一把伞下,他心慌着唤同桌到自己的伞下来,被拒绝时脑子的空白;回忆与自己同在一把伞下的陌生的姑娘,默默地站着的时光。《伞下》的生命体验,是多少人青春曾有的悸动。朱鸿先生说自己作品“目标是真诚、真相和真理”,期望有助于“精神世界的清明和强健”。他说“实际上我一点也没有达到自己的期许”,显然是自谦了。真诚、清明是显而易见的。你看《别难》中不违本心又怕伤害厚道姑娘的幽微情思。你看《路遥纪念》《苦难与智慧》中对自我的认知,对路遥、史铁生的敬重。不一而足,你看到的是一个纯真的不世故的灵魂。

其次是其文似心灵的山涧流淌出的涓涓溪流,清新宁静,表现出对善良的珍重,映射出一颗善良的灵魂。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朱鸿先生以善良之眼观世,文字记录的都是人世间的善良,读其文可以让人心温暖、眼光柔和。都说而今人心不古、人心浮躁,宫斗戏、谍战戏等充斥荧屏、充斥文化市场值得反思。文化是“人化”,文化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朱鸿先生的散文敬畏文化、记录善良、传播善良,善莫大焉。你看《忧郁的钱歌》中同学“都静静地等着他,而且要推迟归期,将他送走才离校”的善良。你看《善点燃了善》中刘路老师“声音是低沉的,道理并不高深,不过他的肺腑之言带着穿透人情世故的力,敲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他的叮咛是滚烫的,旋即融化了学生梗塞于胸的块垒”的善良。……在这些善良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人性的高贵。而这份高贵,从来不拘于身份地位,这份高贵善良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在我们的身边。朱鸿先生以他之文字开启世人蒙昧的眼,开启了读者的善良之旅、温暖之旅。

第三,本辑文字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和记忆。朱鸿先生是20世纪60年代生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陕西农村普遍存在的贫穷饥饿,有着农村孩子走出农家的那份坚毅和执着,有着改革开放后精神与物质碰撞中的彷徨与坚守,有着大西安发展中周边乡村拆迁故园不在的恓恓惶惶与失落痛苦。写的虽是他自己的故事,唤起的却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平凡的世界》为什么一直居于高校书籍借阅榜首,就是因为孙少平的故事是无数中国青年的故事。2019年4月10日晚,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照片在网上瞬间刷屏。5月25日电视节目《开讲啦》提到黑洞时,人们或喻之为蜂窝煤,或喻之为小太阳,或喻之为甜甜圈。很显然,不同的喻体折射出的是比喻者不同的生命体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也像人们现在常说的,听你唱什么歌,就知道你多大年纪。庄子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所以,朱鸿先生的散文不仅可以唤醒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更可以弥补当下青年拇指一族的生命体验,增加生命的厚度。《忧郁的钱歌》让人感动于王凡的北京之行的诗和远方,《彷徨》让人思考对自己生命价值的珍视,《故乡难言》《老人与狗》让人产生不尽的乡愁……打开书读吧,在《恋旧》《出城踏雪》中你会慢慢地看见你自己,眼角慢慢地流淌出滚烫的泪。

其实以上触动人心的三点本质,是朱鸿先生几十年从没有辜负过这片养育他的皇天后土,没有辜负过他生命的每一天。文如其人,因此读本辑文章,你绝看不到牙尖嘴利,也不会看到轻巧华丽。每一行文字简洁厚重,似关中大地涵养了一个冬季的麦种在春季破土而出。类似《善点燃了善》中“在贫困的地方,欲望是要勒紧的。欲望也能够勒紧,他们当然是一直紧勒着欲望的”的地气、生活气,这些文字俨然陕西的手擀面,劲道十足,耐人回味。

朱鸿先生的用喻也非常别致,《苦难与智慧》中“他不希望任何人看见他挣扎的状态,这仿佛蛇蜕皮、蝉脱壳、虎狼豺豹舔其创伤,总是隐蔽在角落进行的。禽兽也会维护其自尊,何况是人,何况是史铁生”,《出城踏雪》中“冬天不下一场好雪,就像人生少了一场热恋一样平淡、乏味、庸庸碌碌,甚至浑浑噩噩。伟大的热恋难以预期,不过一场好雪毕竟还可以希望,遂盼着盼着”,《告别》中“您就像一棵已经伐倒并横在田野的老树,然而您总是反复地从树端上和树皮之间长出绿芽”等让人读之难忘。

朱鸿先生严肃认真地思考,在平淡如水的日子、琐琐碎碎的苟且中咀嚼出生活的诗意、生命的尊严。你看《问鱼》《母爱如流》等篇章,他善于串点成线,由线去织出生命的华彩、人生的无常。

他用心纯良,观察世事人情,落脚点都指向了善。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真实的善良。你看《哭泣的老牛》中的各个村民,你看《一臂之力的伟大》中的童先生,读文识人,但在描写了自私、懦弱、邪恶、嫉妒等过后,最终还是落在了建设人性的善上。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说:“在这个遍地都是金钱的年代,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王蒙说:“文学既是一个热情投入的方式,又是一个拉开了距离的方式,保持某种客观的心态。”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远也罢,近也罢,“岁月含辛,月色明亮”,相信朱鸿先生不负生命的《感受人情与人性》一辑会给读者带来灵与肉的洗礼、净化和升华。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师队伍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语会理事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贾 玲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西安市第一中学 罗 畅伞下

小时候,我在乡村,天下雨了,不是戴一顶草帽,就是光一个头,雨里来,雨里去,匆匆地跑着。偶尔碰见一个打伞的人,我就站在雨中,呆呆地看着,直到人家的伞盖和背影在蒙蒙的灰白之中消失,这才出一口气,慢慢迈动我的脚步。当年我是多么想要一把雨伞啊!

我到西安去读大学之际,家里给我买了一把雨伞。雨天,校园来往的同学,几乎都打着伞,下课以后,大家从一条路上经过,夹在绿树和鲜花丛中的甬路,就被伞盖笼严了,纯色的,带花的,黑蓝黄绿,俨然一条美丽的伞的河流。走在甬路上,雨落伞响,很有节奏,心里便油然生出一种愉快,一种自豪,不禁感谢我的父母了。

不过一种新的渴望和苦恼,渐渐向我袭来。在雨夜,我常常看到男女同学走在一把伞下,悄声细语,显得颇为亲近。我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并情不自禁地欣赏这种景象,不过又觉得逊礼,甚至为自己的举动感到羞愧,于是悠然一瞟就回避。不过心里还是想看的。

那时候,我正倾慕一位女生,她是新疆来的,人瘦小,然而很俏皮,戴着一副白色眼镜。她和我同桌,喜欢看我的散文作品,我俩整天在一起,交流得很多……。但是,如果我把思绪引向我所希望的方面,那么她就会垂下目光,睫毛交集,俨然关窗闭户一般。有一天她没有带伞,便顶着书包,在雨中半跑半走。我赶上去,心慌着,唤她到我的伞下来,一块儿回宿舍。从教室到宿舍,其路近乎一里,这样长的时间,我与她彼此并肩于一把伞下,我觉得那是非常美非常幸福的事情了。然而她却笑了笑,道一声谢谢,跑了。我脑子一片空白,久久站立,感到自己因为羞愧而两颊发烧。毕业以后,我由其他同学那里获悉,她是明白我心的,对我的为人和发奋用功也很佩服,只是嫌我家在农村,嫌我个子矮。

从这个女生跑了以后,我的伞下就一直没有姑娘进入,当然也没有遇到我可以为之招手的机会,但我的心却在虔诚地呼唤,我希望能够凌空飞起一座桥梁,让我的感情从此岸走到彼岸;我希望我清澈的爱的河流,能够寻找到它滋润的秧苗。我经常问自己:什么日子,你的伞下便没有了孤独和寂寞呢?

一天晚上,我探望一位老师,回家已经晚上十点以后了,因为下雨,车站只有零星的几个人,或打雨伞,或穿雨衣,都不言不语地站着。初夏的雨,洒在树上,沙沙作响,灯光照亮的地方,雨丝竟成了条条闪烁的斜线,路面忽明忽暗的。

忽然嚓嚓地走过来一个姑娘,她缩着脖子,细看站牌,之后就平心静气地站在那里,仍缩着脖子,显然是要乘车的。她只穿了一件薄衫。看着她在雨中瑟缩的样子,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又仿佛什么也没有考虑,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接近她,把我的伞放在她的头上。她蓦地一惊,诧异地回头,注视着我,似乎迅速地思索了一下,便向我微微靠拢,于是我与她就并肩而立,庇护于一把伞下,不即也不离。等车的人,有把我们当成熟识者或亲密者的吧,遂向这边一瞟一瞟的。不过我明白,我和她实在是陌生的两个人。我不知她想什么,但她一定会想什么的。我的伞下一向缺姑娘,现在我跟她站在一起,竟猝尔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很温暖,很和谐,很完整,就连在雨中洗濯的古城,也让我觉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宁谧,这么庄严和美丽。我们一直默默地站着,直到汽车来了,她浅浅一笑,点点头,走出雨伞上车去了。灯光照亮了她纯朴而天真的眼睛,照亮了她白净而红润的脸,照亮了她那窈窕而温柔的背影。我这才发现她确实是很美的。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走到车前又没有上去,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收伞而迎着夜雨。望着汽车在蒙蒙的夜雨之中远逝,我突然有一种惆怅的感觉,不过它须臾之间便消失了。我步行着回去。夜雨携着清新的气息吹到我的脸上,让我的心一片明净,遂不禁吹出一支温馨的口哨曲调,在沙沙的雨中悠然走去……别难

在大学阶段,恋爱方面的事很是失意,当然常感苦涩。毕业以后,有老师要引荐一位女生给我,虽然不怎么喜欢这种形式,但我却知道辞谢失礼,遂认识了老师所推举的那位女生。

老师安排我在一个屋子坐下,悄悄交代了几点,才决定把还在另一个屋子的女生带过来。他过分认真,倒水放糖的匆忙之中,动作竟不免显得拘谨,甚至笨拙,完全没有平常激扬文字与指点人生的潇洒。我一一应承着,想他这样大概是重视此事的缘故吧。正因为这样,我对他充满了感激。

喟叹之际,老师领着女生过来了。分别作了介绍,老师笑一笑,就走了。

女生刚刚进门的一瞬之间,我感到她光彩照人,因为她显得充满活力。这样的女生在我心里总是美的。

在交流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发现她并不漂亮,不过长得还算白净,也丰腴。她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颇有稳重之感,神情、言语、举止都透露着一种纯朴气息。

她低我一届,所以学校发生的一些要闻趣事,彼此几乎都知道,这使我们有了足够交流的话题。

不过我对她总的印象是平淡的,胸中没有我所想的日出的喷薄之感。我觉得缺乏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立即分手,我也不会,因为她身上也许蕴藏着令我倾倒的优点,还有待我去发现。于是我就约了她再见。我以为再见一次是必要的,它可以使彼此产生一次新的感觉。

我打算往她宿舍去了。我知道,要了解一个人,非常有效的途径便是往其生活的地方去,这里应该满是其生活的影子。

那天晚上,她的同学都在教室自习,宿舍只有她一个人。我们并排坐在她的床边。她似乎很高兴,一会儿拿出藏书,一会儿取出影集,但我却颇为被动,觉得寡味,常常便沉默了。偶尔她斜着身子,用一只胖胖的手支撑在床上,我才醒悟自己所担任的角色。

我终于明白,虽然难以挑出她的缺点,不过我也难以对她产生热烈的感情。平淡对恋爱似乎是不宜的,我决定结束交往。

实际上这就是分手。恋爱没有不存在分手的可能的。这是经常发生的事,不过处理不妥,便会产生伤害。以前我伤害过别人,别人也伤害过我,而且这种伤害会像一些疤瘌,遇到阴雨,便隐隐作痛。所以对这样一个天真的姑娘,我应该尽量处理得妥当一些。

基于如此考虑,我就没有继续约她。我有信给她,先后两封。信客客气气,抹着一种冷色,而且两封信的时间隔得甚长。我是以这种形式启发她,让她反思,使她渐渐有所觉察。

也许这不是最好的方式,缺乏当机立断的效果。不过我以为,为不使她感到突然,感到难以接受,这种方式还是好的。

然而,我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事实是:我有信给她,她又有信给我,似乎是以新的途径作相互的了解。尤其是她误会我没有约她,是为了她能专心复习,迎接考试。她竟提升了我的品质,因为我对她的体贴在感动着她。此乃不虞之誉!

放假以后,她来看我,并提出在她回家的那天,我能送一送她。在默然慨叹之余,我答应了。不过也暗暗决定,假期结束以后,一定鸣金收兵,长时间这样含含糊糊是不当的。

为不搅乱她的安宁,我送她到车站,并尽量热情、亲切,一直送她进入车厢。我可以迅速帮助她寻找座位,帮助她把包裹放在行李架上,但我离她很近,望着她的眼睛,我却极难说些什么。我以为,我与她之间显然不能建立我所期望的恋爱关系了,过分的热情,过分的亲切,很不合适。可惜她浑然不知道我之所思,仍以眷恋的目光注视着我,使我不免窘然。

周围也有送行的青年男女,其不舍之状,有的真是难分难解。也许是这种气氛的感染,她显得很兴奋,又是告诉我她过去的旅行之趣,又是告诉我她家的花园之盛,脸上呈现着霞一般的红晕。但我却只是礼貌地诺诺而应,甚至常常残忍地将目光投在窗外,看天桥上紧张奔跑的人。

列车要开动了,我便穿过隧道返回。陌生的人在我身边匆匆而过,昏昧之中,脚步声杂沓一片。我默默地走着,看到隧道的出口摇晃着人的影子,有微弱的白光在其中散布。这时候,我感到泪水突然涌流而下。我现在都不知道,当年的泪水到底是为这个厚道的姑娘涌流的,还是为孤独的自己涌流的,或是因感到了青春的苍凉而涌流的。我为什么没有长高

我为什么没有长高?如果这算作一个问题,那么关心它的,唯有喜欢我的一些女性。男人对它是没有兴趣的,甚至他们暗暗认为我这样正好,世间多一个矮于自己的人,自己就多一份优越,其优越不劳而获,真是有福了。至于爱我的人,当然不会产生这个问题,因为爱这种感情,本质是自私而主观的,它可以使任何外在的评判标准消化为零,被爱之人不知不觉已经成为自己的一个部分,并以拥有被爱之人而幸福。事情就是这样:你爱谁,你便希望谁是你的,他或她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在乎。

我是没有长高,谁也掩盖不了这个现象,只要我走进人群,这个现象便会显示出来。不过小时候,我对自己身矮的问题毫无知觉,我根本没有发现自己与人何异。我是快乐的奔马,得意的游鱼。我发现自己身矮于人,是在大学的时候。根据个子高低的标准排队,我被列入最后几名。接着在操场作军事训练,两人走步,竟是一个女生和我构成一组。特别是跳舞,由于个子的问题,居然一半以上的女性难做我的舞伴。这主要是我不愿意,我担心她们败兴。虚荣的女性总是喜欢外表出众的男人,这种女性在追求所谓的美的标准之下,开始便将一批矮子排除了,她们哪里知道能力和魅力才是男人的金子。然而,这种女性在一个时期竟越来越多,其互相攀比,把身体高度作为择偶的必要条件,仿佛1.75米以上的个子就是幸福。我很清楚,这种女性是给别的一类男人准备的。

但我心里却颇有苦恼,甚至自卑。我暗中使劲,要在事业的成功和品质的修炼方面超越众多的男人。当然,我也对社交场合进行着选择,以规避那种酿造庸俗与市侩气氛的场合。我小心翼翼,并伤感地认为,我的身矮使我天生地减少了欢乐。为之我想哭。我甚至变得厌恶一些矮子同学,因为他们之身矮使我看见了我的影子,遂远离他们。我认为矮子聚集一堆,将显得更矮,这犹如雪覆盖了地面雪更白,夜色笼罩了天空夜更黑一样,量的累积便要改变它的质。

不过对身矮的苦恼,仅仅是一个阶段,我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心态。这不惟因为我终究可能长高,关键是由于我发现一个人是否有用或用处的大小,并不由身体的高度决定。这种认识给我的鼓舞,胜似那些矮子伟人给我的鼓舞,尽管在历史上有众多的矮子建立了功勋,有人所熟悉的拿破仑、康德、贝多芬,不过他们只是证明的材料,真理之光才可以照亮我灰暗的灵魂。我尽扫形秽之感,舒展地发我想发之言,举我想举之义。

实际上我极为敏捷,喜欢运动,充满了爆发力。在故乡的麦场,我和伙伴曾经常常摔跤,那是十分痛快的游戏。我也是过去的长安县少陵中学的乒乓球冠军,从我进这所中学到我出这所中学,整整五年,没有谁能够夺走这个荣誉。我的同学对我举拍跃起扣球的风格,总是掌声四起。上了大学,我仍喜欢运动,体育教师总是将我从队列拉出,由我在单杠上或木马上做示范动作,我没有一次不是做得潇洒而完整的。不过那时候,我恰恰为自己的身矮而苦恼,虽然它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

矮子的优势绝不仅仅是敏捷。其优势在于他不会给人以威胁的感觉,人往往会对他发生错觉而轻视他,误以为那短小的身材没有什么力量。这正为矮子提供了出奇制胜的机会,他将悄然利用自然的隐蔽条件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平凡的事情,经过矮子一做,便会出乎意料地闪出光辉。在重要的场合,往往也是矮子引人注目,并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尤其是矮子长期生活在身高且大的人群,难免压抑,从而时感危机,于是他就强烈地要冲破压抑,战胜危机。他热切希望取得成功以让世界承认,似乎这样才能轻松一下。一般人或身高且大的人便没有如是感觉,反而滋生得意,从而不知不觉之中钝化了意志。矮子的另一个优势是人倾向于对其推心置腹,容易成为朋友,这竟使矮子在女性那里常常胜利。对身高且大的男人,女性总是警惕和提防的,因为其天生具备了一种威慑力量,即使他确实喜欢一个女性,也需要岁月慢慢证明,但矮子却自然削弱了对女性的威胁,他好接近女性,好获取女性的信任。所以我要提醒矮子,不要为身矮叹息,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有的!

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的形骸永远潜伏着争斗的因素,这使那些身高且大的人往往要野蛮地挑衅矮子,认为矮子可欺。不过实际情况并非如斯。我在小时候经常打架,我的对手几乎全是身高且大的人,然而我没有一次让对手完好地离开,虽然我付出的总是更多。中学的一个同学与我曾经在球场打架,那仅仅是因为我指出他犯规了,他便动武,而且误以为自己可以用强力制服我。对这种行径,我忍无可忍,遂在其咋咋呼呼、皱眉瞪目、张牙舞爪之际,攻其不备,跳起来给了他一掌,这使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无不喝彩。几年以后,我在大学仍如斯跳起来反击一个肉厚之徒,感觉十分痛快。进入社会,打架行为没有了,但争斗却不止,其方法往往是辩论。我一个矮子驳斥一个身高且大的人,那种场面实在奇妙。看着对手气急败坏的神态,真让我觉得他愚蠢。这样的感觉是一个矮子所独具的,其他人要体验也难。

我从来不想用高跟鞋垫起自己,以修改我的身矮。这种方法,显然无聊而虚假。也许在某年,当有科学的技术使矮子长高,这种结果也许会为众多的矮子所欢呼,然而我绝不采纳如此技术。天生为矮子,我就喜欢天生的这种样子,如果来世我仍为人,那么我希望自己还是矮子。当然,一个矮子是难免会遭遇侮辱的,因为并非一切人都文明到完美的程度了,不过这不可怕。我曾经受到一个无赖对我的讽刺,然而我立刻这样回敬他,我说:“我是一个矮子,这是因为上帝精心地创造了我,但你的高大却只不过是上帝随便涂抹的一张草稿而已!”

那么,我为什么没有长高呢?我成为矮子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这是父母的遗传所致,有人认为这是20世纪60年代的饥馑所致。也许吧,不过这都不重要。

我为什么没有长高,属于秘密。我独创这个秘密并独享这个秘密。那是在我18岁的时候,一天,我在秋日的原野上走着,惠风送爽,淡云行空,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刚刚收获了的田间,玉米和谷子的芳香,带着泥土的湿润四下飘散,松鼠与兔子偶尔在远方的沟坎鸣叫。这一切都让我心情愉快,想喊想呼,难以自禁。忽然,天上飞翔而过的一只大雁,噙着一个精致的小包落在地上,我捡起打开,发现小包里装着一页薄脆的纸张,其上布满了星空山河世间之图,复杂无比,深奥无穷。我正在迷惑,感觉一个人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响了起来,我的印象是,他告诉我:我现在要停止生长了,我身将低于一般人,不过如果我能发现其图之中隐藏的真理,并付诸行动,那么我就可以长高。这声音使我震惊。我将成为矮子!我一下醒了,才知道这是一个梦,随之秋日辽阔的原野蓦地便无影无踪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残酷的梦,我的长高,竟是附加了条件的。

这个梦实际上是我编造的,我将自己的追求和期许融进此梦,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我清楚地知道,实现我所设计的境界之日,才是我真正长高之时,否则便是矮子。这是一个过程,显然需要艰苦的跋涉。岁月流逝,尽管我苦苦探索,孜孜以求,其中的孤独、凄凉、创伤、疲倦,如影子追随着我,如瞌睡陪伴着我,但我的手却仍是空空如也,一无发现,而且人照旧在庸俗之中走动。我的脚上污点斑斑。我一点都不满意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耸立云霄呢?什么时候才能树挺大地呢?我是怎样盼望着自己长高啊!秋天来了

这个夏天,我一直羁留北京,公事也办,私事也办,忙得一塌糊涂。春天我就出去了一趟,沿着长江的漂游改换了我的心境。回到西安,已经是夏天,各家各户都打开了窗子,阳光照在古都灰色的城墙上,让人又伤感又欣慰。我清扫了房间,铺上了竹席,准备度过漫长的酷热之季。因为有事,且事不宜迟,便匆匆到了北京,擦得干干净净的竹席,我只睡了三个夜晚,一把新的扇子,还没有打开。可我人在北京,心却不在。这里的繁华和热闹,并不能吸引我,我当然也不会沉浸其中。人生众多的责任,虽然我没有明确承诺,但我却时刻准备担当,这只有自己清楚。我长了一颗心,不过常常感觉它是一朵梅花,天生便分成了几瓣,而且注定要落光才作罢。人实际上并不是为自己活着,爱使你充满牵挂。如果世间没有了你所爱的,那么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

长江一线的旅行结束之后,我和女儿待了一天。我是到幼儿园接她的。我刚刚出现在教室门口,她便看见了我。她扔下玩具,直奔过来。女儿红着脸腮,喊着爸爸。我正准备抱她,她发现我穿了新的皮鞋,便蹲下去,用手抚摸着,惊异鞋怎么这样明亮。这使两个老师痴痴地望着,我觉得不妥,便拉起女儿离开了教室。我带女儿来到一片空旷的草坪,在这里,我取出了给她买的玩具、衣服和食品。女儿很是快乐,她唱歌跳舞,流利地背诵童谣,打乱笔画照猫画虎地写字,以这些让我高兴。我颇为感动,但我却只是紧握她的手在草坪上走着,要她听老师的话,长大做爱劳动有才能的人。她点着头,答应得很是认真。我将她送回了幼儿园,分手之际,她叮咛我下次接她。遗憾的是我没有接她,因为还不到下次我接她的日子,我就到北京来了,匆匆而来。

我对女儿的歉意绵延如水,在北京的街上,我看见孩子就想起女儿,甚至懊悔没有带她来。女儿五岁了,是能跟我到北京来的,可惜我没有带她,她仍在西安的幼儿园。也许她在那里很好,不过我仍会反复想象她在夜晚的情景。她的漆成绿色的床狭窄如带,那是一个极大的寝室,其中有几十个孩子,她的床只占据了极小的位置。在那里,灯熄之后她想什么呢?她会问我为什么没有接她么?她的小小的灵魂,对世间产生了怎样的印象?在某些时候,什么东西会刺痛她稚嫩的心吗?对女儿,我有一种深沉的愧疚。作为父亲,不管什么理由,我总之是没有给她创造一个完整的环境。实际上是孩子用幼稚的肩膀承载了父母的痛苦,或是父母将自己的困难让孩子分担了。望着女儿身穿花衣的背影,我便不禁这样想,而且感到辛酸,但她却爱我。当我用自行车带她的时候,她会开心地用后脑勺撞我的胸。她吃饼干,吃苹果,往往会悄然拿出一些塞到我的手里,这样做,她完全是自觉的,在默默地做。我和女儿告别所立下的一个规矩是握手,她已经习惯这样。不过有一次我在教室拉她的手,她竟缩了回去,我诧异之际,她伏在我的耳边告诉我,老师和同学都在那里,羞得很。

另一个让我牵挂的人,是父亲。几年之前,他患脑血管病,生命垂危,亏得治疗及时,身体恢复了过来。不过他知道这种病无常,再发作便势不可当,遂遵医生之嘱,坚持锻炼,认真服药,也暗中准备着。他为我的祖父祖母补了墓碑,为选上乘石材,曾经数度前往县城。他撰碑文之际,手在颤抖,泪水滴满了纸。立碑那天,帮忙的人很多,并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对已经亡故了二十年的祖父祖母,他叩首作揖,泣不成声。村里的人劝阻他,但他却坚持跪在地上。父亲要我把立碑的事情记录下来,因为忙乱,竟一直没有做。父亲考虑了自己走后的问题,并把其意见传达给我的姑姑,要她将来监督执行。他希望葬礼尽量简单,不要像乡俗所规定的那样麻烦。他没有告诉我,是想让我安心工作,以免影响我的情绪。他只是轻淡地吩咐我,他走了之后,姑姑怎么安排便怎么进行。那天,我们坐在寂静的屋子里,阳光灿烂,天空明朗,我从窗口可以看见遥远的田野。我一直望着田野,我看见在黄绿交错的少陵原的南坡,有牛缓缓移动。

父亲在少年时就参加了工作,为人勤奋、耿直、精明,一生东奔西跑,可惜失去了很多机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他一个月几十元人民币的工资,养活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八口人。退休之后,有一段时间他显得忧伤,默默地在院子里扫地、铲土,以掩饰自己的情绪。作为儿子,我对父亲的心境能猜测出来,一是他没有什么积蓄,劳动的价值在生活的过程之中就消失了;二是他感觉忽然就进入了晚景,人生的终点似乎临近了。实际上并非如斯悲哀,因为他一再接到企业的聘请,要他管理业务。此间他赚了一些钱,不过仍像过去一样省吃俭用。他计划在院子里建两层楼房,留给我和弟弟,不然心里空空荡荡的。1990年春天,他的构想使自己情绪高昂。他拿着尺子,在院子里量来量去,并在纸上计算并制图。但那些日子,我却不能给他多少协助,岂止是不能协助,我反而还要让他为我担惊受怕:我不得不将两岁的孩子送回老家,由我母亲看着,以便我应付那些日子的生存问题。他很是愤慨,竟嘱我不要管什么国家的事情了。他怒气冲冲地用一个指头戳着天空,眼睛大冒火星。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很沉默很沉默。

谁家都是有矛盾的,但我弟弟和我父亲的矛盾却让我伤透了心。他们各有各的道理,都是火暴性子,蓦地便会吵起来。母亲害怕他们这样,几次到城里来,见我就流泪,让我想办法。解决困难,我的办法非常有限,只能让朋友帮忙。我不是处长,不是科长,什么权力也没有。指责他们吧,我于心不忍,而且没有这个资格。责任是有的,便宽慰父亲,劝解弟弟,不过这没有什么效果。如果有人从故乡寻找我,那么我的第一问题永远是: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父亲是一个刚强的人,一向要面子。身体有病,使其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不过他不想这样。他一直要挣扎着做一些什么,避免闲着。他拿笤帚扫地,拿木杈挑场,然而不能随心。他艰难的动作,看着催我泪下。我对父亲从来没有亲昵的表示,彼此相处,总是严肃的,也许这是我小时候他对我过于峻急所致吧。不过父亲终于显出慈善了,很久之前,他提着鞭子在院子里追打我的样子已经荡然无存。我不知不觉增加了探望他的次数。我坐在他对面,他似乎满足而喜悦。他问工作,问孩子,叮咛我知足常乐。父亲暗示我,他老了,不能经受打击了。他特意为我置备了一个杯子,放在柜子的顶端,我回家,他便踮脚举臂,一点一点地够着,够着了就取下来让我喝水。他给我扑打衣服上的尘埃。当知道我的一套西装花了几百元人民币的时候,他突然笑了,高兴得眼睛也眯起来,并到厨房去笑着告诉我母亲,似乎得意于自己的儿子居然穿得这么贵重,岂不知它只不过是西装的普通档次而已。如果我带着女儿看他,那么他的情绪便有微妙的变化。走的时候,他要拉着我女儿,送到村外,送得尽量远,依依不舍的样子。女儿幼稚,竟学着他一踮一踮地走路,这使他笑得泪水盈盈,但我却泪水在咽。

在南方旅行以后,我回家见到父亲,时值春夏之交,花好月圆,他颇是愉快。他嘱我安心工作,现在不要探望他了,只希望我在他生日那天回家就行。他说:如果忙,那么向领导请假,我已经没有几个生日了。我答应回家,我想有的是时间,怎么都可以回家为父亲祝寿的。我在北京出差,并没有忘记父亲的生日,然而事情极不顺利,拖了一天又是一天,马上就是父亲的生日了,但我却不能离开北京。在这里,我没有一点玩的情绪,临近父亲生日的时候,我尤其烦躁,思考着放下所有事情返回西安。然而公事不办不行,私事不办不行,而且私事是受朋友之托的,于是我就硬着心肠置孝敬于一边,继续滞留北京。情绪不好,使我在夜晚做了一个梦:我的牙齿掉了一颗。乡俗,这预示着老者的凶讯。我当然想到父亲,遂很是惶恐,如果父亲真的去了,那么我将多么懊悔,多么遗憾。我一点睡意也没有了,东方既白,我仍在辗转。到了父亲生日那天,我一直沉默着,朋友都以为我病了,三番五次地问我怎么了,我只轻轻告诉他们:今天是我父亲的生日,他要我回家,我曾经答应回家的,他有病。

剩下的日子过得很涩,我只是跟着事情旋转,根本没有注意北京的风景和风情。事情完毕,我随便买了一张经过西安的票就上了火车。抵达西安是在中午,下了火车,我跟着流水似的旅客来到大街上。我默默地走着,思考着很多事情。蓦地有一种诧异的感觉,我的胳膊怎么是凉的,遂看周围的人,见他们都穿着长袖上衣,但我却是短袖,仍是我离开西安那天所穿的上衣。我这才发现夏天已经过去,地上落满了虫蛀的黄色的槐叶,供应冷饮的摊点竟少得寥寥无几。漂亮的姑娘都换上了深色的裙子,她们的变色镜不见了,遮阳帽不见了。在天桥一带,竟有农民担着石榴和柿子在卖。这时候,一行大雁恰恰飞过古都的天空,它们悠长地叫着,其声透露着深刻的迁徙之苦。我突然意识到现在是秋天了,秋天来了!岁月流逝得如此迅速而残酷,悄悄地,半年就过去了,然而我必须做的事情才做了多少呢?忧郁的钱歌

我的同学王凡,现在是一个特级教师了,人多赞赏他,但在十年之前,他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从榆林考入陕西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的阳光,给他的脸上涂抹了苹果似的红光,荒凉的高原的风,吹得他土豆似的郁郁寡欢。他的学习是刻苦的,我天天看见他挎着一个揉皱的黄色布包,从宿舍到教室,从教室到食堂。他的生活,是名副其实的三点一线。他永远待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读书,从来没有高声笑语,班上的一切娱乐活动,他都不参加。他的裤子打着补丁,脚上穿的是姐姐做的黑色布鞋。

请不要为校园学子的衣服打着补丁而奇怪,那时候,社会刚刚从饥馑的岁月脱身,不过那时候整个社会也充满了一种清正之气,只要将校徽戴在胸前,就能赢得尊敬和羡慕,就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其原因是,知识和才能是社会崇尚的主流。然而请勿认为我们只知道学习,是一群书呆子,实际上我们是懂得潇洒的。在所有云集青春的领地,都有潇洒,这是生命的规律,对此,就连一个鼻尖渗着油光的肥胖的厨师都清楚,他曾经这样喟叹:戏坊文坊,恋爱的地方。那个快乐的老头无疑是夸张了我们的浪漫,不过我确实曾经穿着用一元五角人民币购买的旧军服追求过校园的姑娘,而且,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生都蠢蠢欲动,但王凡却无所作为。我曾经将这归于他的自卑和胆怯。

实际上我错了,王凡有一个愿望,他想在大学期间到北京去一趟,看看首都的样子,身临其境地感觉一下故宫,感觉一下广场,他担心毕业之后,分配在榆林某所中学从教,就难有机会了。然而他没有钱,父亲、母亲和姐姐生活在贫瘠的山里,经济是薄弱的。四年大学,他统共从家里拿到八十元人民币,总是在开学之前,母亲督促父亲,父亲才迟疑地用粗硬而年迈的手,将十元人民币放到他的包裹旁边。王凡知道,这钱是从卖鸡卖猪的收入之中分割下来的。不清楚它经过了怎样一种渠道流通到一个老农民的手里,迟疑之后,这个老农民才用善良的手递给了一个大学生。校园美妙的雨声书声,遮掩了王凡的身影,没有多少同学知道他的境况,他将自己的窘迫深深掩埋着。然而,窘迫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愿望,对于一个从闭塞的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十八岁的男生,这个愿望使他既感幸福又觉艰难。他便抑制了别的一种憧憬,他只想看看北京,遗憾自己没有钱。

如果是在今天,那么他随便打几天工就可以筹得北京之行的费用,不过那是在多年之前,社会并没有这样的风尚,对他,唯一的办法便是节俭。王凡真诚感谢班上那些干部,他们一直将贫困补助费给他,一年一次,一次八元,而他则像拆卸精密仪器似的花这些钱,以免日子的阻滞。问题是这不足以促成北京之行,他的有效举动是只吃咸菜,一角钱一份的咸菜,他吃了早晨吃下午,吃了下午吃晚上。他的理论是,在家乡,好的生活也不过如此,他为什么不能这样!冬天,成堆成堆的白菜放在食堂周围,饥饿难忍之际,他会偷偷撕下几片叶子在宿舍煮熟,调上烈火一样红艳的辣子,调上盐和醋,便是一餐美味,这当然是偶尔为之。那时候,我们的伙食是由国家供应的,一月十七元五角人民币的菜券和三十斤的粮券,生活委员从伙食管理处领回便发给同学。王凡拿到之后,悄悄抽出五元的菜券作一月之用,其中三元购买咸菜,两元左右在假日改善生活,将余下的十二元五角的菜券收藏在他的枣木箱子里,放假之前,将其兑换为钱。他这样积攒了三年。到了最后一个暑假,他手头有了三百六十八元,并终于在1982年6月28日那天买了一张从西安通往北京的车票。他拿着车票,十分兴奋。回到校园的时候,宿舍的同学都静静地等着他,而且要推迟归期,将他送走才离校。只有他们知道,王凡如此一个愿望的实现是多么艰难。

尤其可贵的是,宿舍的同学将这个秘密一直保守到现在。王凡是有尊严的,他们怕泄露了秘密,使其受到意外的伤害。倘若不是春天一个同学的聚会,那么我将永远蒙在鼓里,不过我知道了这个故事,我便难以沉默。让我面对崇拜金钱的浪潮,面对日夜蔓延的浮华和虚荣,轻轻吟唱一声吧!哭泣的老牛

一头老牛的哭泣,从梦中把我惊醒。二十年之前的声音,寻找着二十年之后的我的良知,我当然能感到它的来头。谁也不能轻视从已经远逝的岁月突然出现在你梦中的一头老牛,而且是一头被人剥皮、被人切割为肉的老牛。它的登门,没有一点探望的意思,这便是我的灵魂难以安宁的原因。

秋天的阴雨,使田野的一个古坟塌陷成坑,它的周边有青青的嫩草。老牛在吃嫩草的时候掉了下去。六十岁的张裕一直套着它犁地,知道那是一头非常优秀的老牛,它跟张裕很久了。在秋天漫长的下午,张裕走在它的背后,扬着鞭子,但他却不打它,一下也不打。老牛认真地用脖颈拽着绳子,使明亮的铁犁得以插入其蹄子后面的黄壤之中,土壤便一点一点断裂,翻卷,破碎。汗水从老牛的脊梁渗流而出,在肋部和背部渲染。汗水把老牛的黄毛变成了黑毛,黑毛浸泡于汪然的汗水之中。张裕望着静默耕地的老牛,感觉了它的辛苦和劳累,便喟叹一声,让其歇息。他卸下老牛的笼嘴,解开绳子,放它在田野活动或吃草。张裕离开老牛刚刚翻出的大片大片的黄壤,到另一块田野去游逛。浓烈的地气弥漫在新土之上,颇有鲜味。有麻雀愉快地觅啄着新土之中的虫子,当其受惊而起飞的时候,夕阳便照红了它们的翅膀。不过秋天空旷的田野,蓦地出现了老牛的嘶号。

我提着捡柴的竹笼跑到老牛那里去,发现它的臀部坐在墓穴中,头和犄角沾满了泥巴。墓穴很深,老牛庞大的身子架在半壁,如果它继续挣扎摇晃,那么将会完全坠落到底。老牛用乞求的眼睛望着我,我惊恐之极,立即奔走,把老牛遇险的消息通知给我的几个伙伴,并告诉给四个在村子插队的知识青年,他们随之向在田野施肥的几个农民呐喊。

当人过来围住老牛的时候,它左看看,右看看,欢快地轻绵地叫着,目光充满了一种得救的希望,两个耳朵还向后一抽一抽的。我的一个伙伴,扯了一把嫩草让老牛吃,但它却摇头,之后便向大家望着,期待着。它窝在散出腐朽霉烂气味的墓穴,闷热得汗水淋漓。它忍受着后蹄顶着肚皮的疼痛,前蹄折在墓穴的半壁。然而,没有人建议怎么把老牛拉上来,他们只是在古坟周边来回踱着,装模作样地沉思着。当时我十二岁,已经有机智了,遂隐隐感到了藏在成年人脑子里的一种阴险的思想,这就是希望老牛死了,它死了便有肉吃。那是一个饥馑的时代,细粮是不能天天吃的,即使粗粮也并不多,仅仅可以在春节之际吃到肉。我预感到老牛的下场,遂向神情惶惑的老牛望着。我既兴奋,又难过,但难过却无所作为。有一个农民含糊地提出可以用绳子吊起老牛,不过一个白脸知识青年立即反驳了其意见,他认为,也许老牛已经残废,让它活着只有受罪。白脸的声音在夕阳的红光之中如蛇的信子,这使我朦胧地感到了世间的虚伪与残酷。

老牛察觉没有人会采取行动救出自己,便焦躁起来。它使劲挺直脖颈,向两边看着,眼睛流露着深沉的哀伤。它拉长声音,一下一下地叫着。老牛的声音,穿过墓穴周边的嫩草,消失在辽阔的散发着杂花野菜芳香和渐渐成熟的玉米谷子芳香的少陵原,遗憾没有人给老牛以应对。实际上成年人的心并不安,那几个农民的额头和鼻尖满是汗水,并反复揉搓着自己的手指,四个知识青年也是走来走去的,彷徨难定。老牛的声音慢慢弱小下去,这既由于失望,又由于疲倦。它窝着,显然难受,而且一拧一扯,一挪一移,都在冒着猛地坠落的危险。

张裕出现之后,老牛才嚎啕起来。它望着急急火火怒吼的张裕,老牛一气紧似一气地叫着。它圆圆的眼睛,一直盯着张裕,似乎知道张裕有心且有能力救出它。张裕义愤地质问所有的人为什么不告诉他,为什么没有寻找可以吊起老牛的绳子。在他剃得发青的头皮上,冒着黄豆绿豆红豆大的汗珠。他终于从一伙人迟疑和怪诞的神情之中发现了问题。张裕痛心疾首地哭了,并大骂起来。他扬着鞭子,唾沫四溅地大骂着:“你们是想吃它的肉啊!这头老牛跟我八年了,没有咽过好的饲料。它一直嚼的是草,生产队把好的饲料都喂给那些骡马了。不过它耕地,拉车,种麦子,种玉米,种谷子,什么活没有干过?你们不觉得它可怜啊!老牛呀,你怎么掉在这里了?我是看见你太苦太累才放了你的啊!他们盼你死啊!他们盼你死啊!”

张裕沙哑而干涩的声音,使所有的人都无言以对,但他们却并没有行动,也不愿意行动。当时我尽管恨他们,不过也暗暗希望他们不要行动,我想,如果他们吊起老牛,那么就没有肉吃了。张裕的斥责似乎一下勾起了老牛的辛酸,然而它突然沉默下来,不向人嚎啕了。我看到泪水涌满了老牛的眼睛,它一眨眼,泪水便流淌而下。见老牛哭了,一瞬之间,四个知识青年神情有戚,仿佛要改变主意,然而终于没有什么举措。惟张裕走了,宣布要报告队长。我和我的几个伙伴,吓得站在远处,想离开,又想留下,以知道结果。

四个知识青年互递眼神以后,便绕着墓穴徘徊。白脸竟偷偷从老牛的背后踢起一块土,其滚下砸在了老牛的脊梁上。接着,其他三个知识青年也踢起土。他们要趁队长派人来救出老牛之前将它弄死。我望着他们这样想的时候,老牛突然扬起脖颈向我打量,并轮番观察其他人,随之使出浑身的力量粗声痛哭,泪水便像河一样流淌下来。但老牛的泪水却并没有阻止那些要它性命的人,他们反而加紧了行动。老牛彻底沉默了。它低垂着头,任泪水悄然喷涌。凄楚的夕阳覆盖着田野,它的红光照在老牛的脸上,其中幻化着极度悲怆的意象。令人费解的是,张裕并没有让队长派人来,而且他走了以后便消失了,似乎是在规避窝在墓穴的老牛。

那个白脸知识青年,显然不满意几个农民的犹豫。他还让我们这些孩子搬起大块的土扔向墓穴,不过我们不忍,便向后退缩。只剩下知识青年了,他们彼此也不对视,也不招呼,唯以丢大大小小的土与砖石于坟坑为要务,其面目之狰狞和阴冷,是我以前所没有见过的。老牛仍在啜泣,不过谁也不看,一副鄙弃曾经为之服务的世间的样子。夕阳照耀着,星罗棋布的村子及树木与庄稼,随着浮在红光之中的少陵原伸向远方。

老牛凄厉的哀鸣断然撕裂了天地所具的温情。急切的三声以后,便安静下去。一种死的安静,使我感到非常紧张。随着隐隐的一阵踢踏之声,墓穴上空升起一些黄壤的粉粒与嫩草的枝末,夕阳把这些游物竟都照亮了。死一般的沉寂!我想老牛是一定死了,否则那些人怎么会停止行动呢?

牛是不能打滚的动物,过分的摇撼,会将它的内脏震裂,并迅速致死。何况是一头老牛!它掉在墓穴中,将其臀部蹲下,将其头部扬上,如此颠覆性命的姿势,只能牺牲。何况人在加害它。

老牛的皮被剥了,老牛的躯体被剁成了一块一块的肉,分给了生产队的社员。那是一个黑暗的夜晚,没有月光,也没有灯光。坟坑周围尤其黑暗且阴森。村子的人端着盆子,翩然而来,翩然而去,无一拉下的都得到了肉。张裕和队长是最后拿到肉的,我躲在一棵白杨树的背后看到了。那个夜晚,村子到处飘荡着杂花野菜似的肉香,所有的人都觉得解馋,觉得幸福。

然而,哭泣的老牛终于穿越我懵懂的少年时代进入青年的我的梦中,它呜咽着、泪水涟涟的样子,让我感到它的一种对人类的愤怒的指责、深刻的藐视、强烈的仇恨。我想向老牛道歉吗?我显然缺乏道歉的资格。我身上也还有一个地方长着老牛的肉,在十二岁那年,我曾经偷偷地吃了它。实际上人类的发展便是建立在奴役和掠夺动物的基础之上的,问题是,难道人类因为有智慧就应该这样做么?我常常感到鹰捕兔子的凶狠,猫抓老鼠的残忍,不过比起鹰、猫之类的动物,人类真的是要凶狠和残忍得多。可惜人类的凶狠和残忍往往为自己的聪明所掩盖了,人类总是能为自己的凶狠和残忍寻找到堂皇的理由。当我这样考虑的时候,我明白了一种长期压迫我的恐惧,这就是:我待在家里,坐在办公室,走在街上,难免感到害怕。我缺乏一种安全之感。尽管如此,我仍要诚挚地向老牛赔罪。善点燃了善

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方能像成都平原那么富饶,即使种一粒石子都会萌芽;也不是所有的地方能像深圳那么幸运,一夜之间就会冒出森林似的高楼大厦。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仍没有跳出贫困的圈子。这固然是由于自然条件所致,还有部分是历史造成的,总之,人定胜天的法则收效甚微。问题是,贫困地方的孩子出生了,而且要读书。他们挎着破烂的书包,坐在简陋的教室里,伏在粗劣的课桌上,他们毕竟从小学升到中学,其中一些孩子将乘着梦进入大学。这些孩子,除了自己的聪明之外,他们要具备含辛茹苦的素质,不能挑剔饮食不香、衣服不新、床铺不软,尤其不能讨论文具的精致与漂亮。在贫困的地方,欲望是要勒紧的。欲望也能够勒紧,他们当然是一直紧勒着欲望的。

然而,大学常常驻立城市。城市的水不是乡村的水,城市的水涨得很高。城市的水并不管他们是从贫困地方而来的,一顿简单的饭,几元就是几元,一本必需的书,十几元就是十几元。这里的水逼迫他们把船撑得很高,如果不能撑得很高,他们就不能留于此。遗憾的是,父母的供养实在有限,有的家长即使拿出吃奶的力气,每月也才能给孩子挤出数十元。贫困的学生在城市支撑着,节俭度日,设法挣钱,有的因为身体的虚弱而昏倒在教室。贫困是要呈现自己暗淡的颜色的,于是他们另一个任务就是回避冷脸,抗争歧视。贫困学生的压力,只有自己才能感觉。他们难免产生退学的念头,不过这往往使老师的心抽搐和颤抖。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老师刘路,岁近五十,教授写作。他以自己读书时候所遭遇的窘迫,体会贫困学生的心境。刘路怕贫困摧毁了他们,担忧他们退学,或是沉沦,或是对社会产生仇恨。他想,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将是老师的耻辱,是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的失败。刘路的所虑,实际上就是他周围大部分老师的所虑。只有老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也最爱自己的学生。刘路颇想对贫困的学生有一点资助,只是老师也甚清寒,他上有老母,下有稚子,必须计算着月薪而持家。这使他对学生的资助,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他不忍,无法推开,无法割舍。为此,他确实有一点耿耿于怀。当学校一次发给刘路三千元奖金以后,他才有了实现愿望的机会。发给他奖金,是由于他的牵线搭桥,学校获得了一个奖励基金。拿到钱,刘路直接把它交给了中文系。他提出,要把这些钱全部资助给那些特别贫困的学生,而且绝对无偿。

一个老师资助贫困学生的意义,领导是清楚的,于是一天下午,中文系就为刘路的资助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二十名特别贫困的学生都来了,他们是由班级选出的,而且经过了调查,证明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真的极差。其中一个男生是靠母亲卖凉皮积攒学费的,另一个女生更难:她只有一张从铁岭市到西安市的车票。走进校园,她的手就空了。无可奈何,宿舍的同学便凑钱,付了她的报名费。十月的一天下午,那些特别贫困的学生低着头,静静地坐在教室,心情是复杂的。一抺从窗口探入教室的夕阳,想以它的金光照亮他们的眼睛,然而不易。秋天的夕阳让他们伤感,所以他们都眯着眼睛。刘路像教授写作知识一样站在讲台上。他戴着眼镜,穿着普通的猩红夹克,亲切地看着他们。此刻,与教授写作知识所不一样的是,在这个异常的气氛之中,他没有旁征博引,没有抑扬顿挫。刘路只是轻轻地说:“同学们,见一见你们,是我长久以来的想法。我资助的钱,只能平均每人一百五十元。这对你们的生活实在是杯水车薪,我很内疚。然而,它带来的信息是,老师牵挂着你们。对于贫困,你们不是孤军作战,你们的后方除了有家长,还有社会!盼你们一定要自强自立,完成学业,万万不能半途而废。在这里,我要提醒你们:贫困是尴尬的,不过变换一个角度考察它,它就成了一笔财富。它培育人的同情之心,忍耐之心,而且它锻炼人的意志,所谓寒门出奇,所谓雄才多磨!贫困是由于缺钱,缺钱必然想钱,对钱作召唤或是诅咒。然而无论如何,你们应该保持精神的自由和昂扬,不做钱奴,不为钱役。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能把贫困归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抱怨和嫌弃他们。父母供养你们,送你们上大学,已经难能可贵了。还有,你们所产生的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质朴而坚毅的品质,也多是受他们的影响。他们足以敬重!”

刘路的声音是低沉的,道理并不高深,不过他的肺腑之言带着穿透人情世故的力,敲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他的叮咛是滚烫的,旋即融化了学生梗塞于胸的块垒。贫困的学生几乎都哭了,滑落的泪水像秋天的梧桐叶子一样沙沙作响。最最激动的时刻是:中文系领导把钱交给刘路,刘路把装钱的红包递给学生,学生依次接过,依次深深地鞠躬,毕恭毕敬,腰弯得俨然是在顿悟之后表达一种信念,神情突然成熟得有一点肃穆,泪水滴在地上,而谢词则化为哽咽。我想,他们不仅仅是为一百五十元钱才感叹且感奋的。学生之所感,是因为他们进入了感动和感激的境界。一个能使人产生万千感慨的境界并不常有,缘分到了,才会遇合。

恶引爆着恶,善点燃了善,而且对于平凡的人,作恶行善大约都很难,这是我的一点体会。刘路资助贫困学生之举,为我的体会提供了新的证据,它当然是善的反应:在资助仪式上,田同学获悉张同学的家景比自己更拮据以后,便拿出一百元,在晚上去找张同学,一定要她收下。然而张同学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刘路的资助,当然不肯领受。在一棵柳树下,她们悄然地推让着钱,并倾诉着对世间的感受,清亮的眼睛,满是月光。王同学把得到资助的事告诉给了自己的母亲,这个信奉佛教的妇女虔诚地为刘路烧了香,并从遥远的甘肃赤金堡为刘路祝福。赫振龙是西安市一家副食品公司的经理,偶尔获悉刘路资助贫困学生的消息,感佩之至。他放下工作,立即取出一千元钱,让职员送给刘路,以补贴其生活,并表示对一个陌生老师的敬意。善就这样产生着新的善,善所酿出的温暖,使我也情不自禁。我有一个愿望,盼那些得到老师资助的学生,发愤成才,让善的种子开花并结果。我盼他们成为有尊严和有良知的人,并盼在20世纪的某月某日有关于他们的好的消息。我以为,那才是真正巨大的善。

古代鲁国大夫叔孙豹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现在的人一天匆匆忙忙,很是劳累。人当然都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奔波。大约也有想立功的,也有想立言的,然而立功立言,究竟为了什么?立德似乎显得虚无缥缈,立德仿佛是雨点落到了汪洋大海之中,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从而小善难行,大善更难行。不过我想指出的是:善自有其轨迹,善从来不会不留下印痕,善总是默默地以神秘的方式运作,善总是在关键之际展现它的灵验。可惜庸俗的人不知道,不明德。唯有智者懂得,行善就是立德,立德就是永恒。

恶引爆了恶,善点燃着善。路遥纪念

一年之中,总有几次要到西安的一些大学去为学生谈一谈当代文学的情况,讲座的最后半个小时,照例是回答提问。也许是地域的原因,学生对生活在这个古都的作家有极大的兴趣,而已故的路遥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位。那种场面是感人的,因为提问学生的神态很是虔诚,没有嬉笑,也没有调侃。可以感到,他们完全是陪伴着路遥在思索,甚至是路遥引导着他们,起码是影响了他们。讲座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但学生的表现却也启示着我。《礼记》曰教学相长,体会起来,我以为确实是对的。

路遥的书在他生前就有很多版本,而死后则更多。他的书几乎都由出版社自己出版,不过也有出版商造货的,也许还有一些盗版。我便见过一种字小而模糊的书,我有相当的根据怀疑它的来路。路遥的女儿叫路明,她曾经代表其母亲林达向我征求如何对待盗版的意见,我的回答使她失望而沮丧。杜绝和打击盗版,以保护路遥在内的作家的知识产权,显然是一个制度问题,即使我是路遥的朋友,即使我还是一个编辑,我也没有办法。然而我可以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媒体几乎没有对路遥的书进行过煽动性宣传,他的书的出版,也没有过商业性运作,实际上路遥的书是以平静的方式行世的,但它却一直拥有大量的购买者和阅览者,这是为什么?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学生拿着路遥的小说,封面脏污,边沿破损,显然是经过很多人的手才传到他那里的。作家的书被人读烂了,却仍被人读着,显然是一种极大的荣耀。把曹雪芹的书和柳青的书读烂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