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往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30 01:27:09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帝王往事

帝王往事试读:

内容提要

在皇帝没有退位之前,老百姓是不敢对皇帝,对皇帝制度说三道四的。

凡有批评皇帝个人。或是批评皇帝制度的言论,就有被追究,罹大祸的可能。因此这一类的言论多被扼杀,难以流传。皇帝退位至今不足百年,而这个制度压在中国人的头上已有2200年之久,“皇帝思想”、“皇帝梦”这种千年病毒仍然在和我们纠缠。看著名史学家——史式,以其独特的锐利眼光,为我们一一揭述中国皇帝的本来面目。

第一章 奇闻逸事

万历皇帝二三事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代的第十三个皇帝,万历是他的年号,死后被谥为神宗。明代共有16个皇帝,万历皇帝是在位最久的,他6岁被立为太子,10岁便登基为帝。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他在父亲明穆宗的灵前即位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去世,万历在位足足有48年还多一点。在这48年中,前10年是在张居正辅佐下的实习皇帝,张居正推行新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使万历前10年显出一片安裕升平的景象。张居正死后,万历有过短暂的励精图治时期,几乎同时进行了平定蒙古叛乱、援朝抗倭和平定播州叛乱的“三大征”,这差不多是万历四十八年中唯一值得称道的政绩。万历后期的20余年,怠于朝政,多年不理政事,不上朝、不批奏折,几乎与朝臣断绝了联系,甚至朝中大臣的位置有了空缺也懒得补上,万历三十年时,各地的知府就缺了25名。万历的怠政造成了中枢瘫痪、党争成风、国库拮据、边务废弛。清朝修定的《明史》评论说:“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实习皇帝

万历是穆宗的独子,差不多是衔着玉玺出生的,6岁时就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万历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人,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李太后出身小商之家,有贪财好利的习性,万历成年后怠于朝政而勇于敛财不能不说是受其母的影响。

万历即帝位时才10岁,还完全是个孩子,扶植他习为帝业的主要有三个人,李太后、太监冯保和首辅张居正。李太后对万历爱之最深也责之最切,为了能使万历尽早成为一个像样的皇帝,她处处严加管教。每逢临朝之期,李太后总是将近五更便亲自叫万历起床。万历读书的事,她也每天都要检查,如果背诵不出或讲不上来,便要罚长跪朗读,直到做好为止。冯保是太后的耳目,万历也很怕他,有了错处,即便瞒过了太后,被冯保知道了也逃不脱。张居正除了执掌朝政,也是万历的老师,万历犯了错误,张居正不仅上疏严厉指责,还代拟措辞尖刻的悔过书——“罪己御札”,让万历反省自己的罪过。

这三个监护人严厉的管教造成了年轻的万历皇帝依赖和懦弱的性格,这种依赖和懦弱在登基大典上就有明显的表现。登基大典上年幼的万历很害怕,太监冯保紧紧跟随着他,甚至当万历登上御座接受百官朝贺时,冯保还跟随在御座旁边一同接受了百官的拜贺,引起举朝哗然。万历对张居正的依赖更有甚于冯保,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母亲李太后的影响。万历年幼时,每当有了过错或是读书不用功,李太后就以郑重的口气把这位尊师抬出来,说:“这叫张先生知道了可怎么好?”使万历感到,张先生的威势竟远在太后之上。万历对张居正的依赖,从“夺情”事件表现得最为显然。“夺情”发生在万历五年,那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当时的制度,为人子者,遇父母之丧要守孝三年,即使位极人臣的张居正也要去官回乡。但那时万历视张居正如擎天之柱,离不开他,所以就勉强提出了“夺情”之说,仿照古礼,夺亲子之情为忠君之情。使张居正匆忙赶回家乡安葬了父亲,便又赶回京城重理阁务。即使在张居正离京的一段时间,朝中大事也还要星夜送往江陵,由他斟酌处理。可见万历对张居正的依赖之深。

张居正于万历初年实行改革,史称“万历新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革除正德以来的弊政,主要是扭转财政危机。简单说来,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项是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政策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史称“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另一项是实行一条鞭法,将粮、绢、徭役都折合成银两,按田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使明政府的岁人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

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时万历还是不能理政的孩子,然而新政的顺利实施却不能不说有万历很大的功劳,这个功劳就是万历的信赖和倚重,使张居正独掌朝政,完全没有掣肘之忧。在这一点上,可以与宋代的王安石变法相比较,两个皇帝都被谥为神宗,宋神宗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不坚定,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而张居正变法由于得到万历的支持,阻力就小得多了。

万历前十年,张居正的辅佐和“万历新政”的推行使行将没落的明朝有了中兴气象。

短暂的励精图治

万历对冯保和张居正的感情前后变化很大,早年虽然十分依赖,但二人对他的过分钳制也使他产生了很多的不满和怨恨。比如冯保,作为太后的耳目,常常向太后告密,而且每告必应,太后的惩罚也就随之而至。最让万历怀恨的是冯保曾多次拆散他的玩伴,把他喜欢的小太监赶出宫去。万历最心腹的太监张诚就是被冯保驱逐出京城的,后来张诚又回到万历身边,这件事也成了冯保被抄家的导火索。

万历对张居正的感情更复杂,既敬且畏,又非常依赖。万历不单当面背面都以先生或张先生称之,在有谕帖给张居正时,称呼常是“太师张先生”或“太师张太岳先生”。在张居正卧病期间,万历生怕失去他这个擎天柱,不仅不断派人探问病情,还频频颁发巨额资金作为医药费用。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死后最初也倍极哀荣,但仅到次年就形势大变,张居正不仅被削去所有官阶,后来还抄了家,儿子自缢身亡,家人也多有被迫害致死的。之所以很快就有这样的巨变,一方面是张居正变法树立了很多政敌,另一方面,张居正权倾一朝,为人威福自恣,也招来很多怨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万历这个当朝皇帝钳制太过。万历成年以后,仍然好像在冯保和张居正的监护之下,万历的不满在张居正生前都被掩盖了,死后却都爆发了出来,亲政的皇帝迫不及待地对他过去言听计从的“元辅”、“太师”进行了清算。从某种程度上说,清算张居正是自己开始亲政的基础,推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

摆脱了冯保和张居正的钳制,万历皇帝有过一段短暂的励精图治的时期,先后平定了蒙古人在西夏的叛乱,援救朝鲜抗击倭寇,又平定了西南部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这三次战役虽然不是万历亲征,但确实运筹帷幄,显示了他的果决和胆略。“三大征”是万历当政的48年中唯一可圈可点的政绩,这之后万历就隐居深宫倦理朝政,可以说做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皇帝”。

隐居皇帝

懒于朝政,多年不理政事,可算是万历皇帝一生最大的特点。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一书中,把万历皇帝怠政的表现总结为“六不做”。“六不做”即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不郊不庙”就是不亲自祭祀天地和祖宗。《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天地祖宗历来是天子最重要的活动,万历连敬天祭祖都不参加,可见懒到了什么程度。“不朝”就是不上朝,“不见”就是不接见大臣,万历皇帝有二十几年不上朝,明军萨尔浒大败后,大学士方从哲上疏,希望皇帝能够出御文华殿,召见文武百官,结果这个请求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不批”就是不批阅奏折。万历对付朝臣奏折的办法是“留中”,就是对朝臣的奏章不做批示,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既不褒扬也不批驳,也不出示外廷讨论,总之,就是全无回应。上朝理事和批阅朝臣奏章是皇帝了解政局,执掌朝政的主要手段,不朝不见不批,相当于与朝臣断绝了联系,成了一个隐居皇帝。

除了懒惰之外,万历也是一个以贪婪著称的皇帝。早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万历就想方设法在宫外搜寻一些珍奇玩物填充自己的小私库;到万历中期,他几乎使自己与朝臣处于对立的形势,不管阁臣想要他去做点什么或批准什么事,他都要讨价还价,多少总要捞一点才肯罢休。万历一朝,抄家之风盛行,也是万历的贪财所致。冯保和张居正获罪后都抄了家,此后朝臣有罪往往要抄家,而抄家常常大有收获,让万历觉得这个来钱的法子比向国库伸手方便多了。万历所想的生财之道中,为害最大的是“矿税”一项。万历先后派出内监多批征收矿税,几乎遍布中国各地,虽统名为矿税,实际远不限于矿业,两淮有盐监,广东有珠监,总之凡有名目,无不取税,大小内监遍布各地,敲骨吸髓,扰得民不聊生。

多病也是万历的一大特点。万历虽然在位48年,不算短命,但一直病魔缠身,身体状况很糟糕。史书记载万历皇帝长得很胖,甚至说他行动的时候需要小太监帮他捧着肚子。万历的身体状况主要归咎于他荒淫无度的生活。万历皇帝嗜酒贪杯,好色无度,还有玩弄娈童的荒唐行为,据说当时宫中有“十俊”,就是十个聪明俊秀的小太监,“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起卧”。万历皇帝并不承认自己的荒淫无度是致病的原因,但从当时南京吏部右侍郎赵志皋上疏中可以看得很明白,疏奏劝皇帝保养龙体,说:“得非衽席之爱不能割,曲蘖之好不能免乎?”所谓“衽席之爱”“曲蘖之好”说的就是“色”和“酒”两个字了。《明神宗实录》里有很多万历自陈病体沉重的话,如,万历四十六年他对首辅方从哲说:“朕入伏以来,着湿熏蒸,不时腹泻,头目眩晕,身体发软。今见服药未愈,临朝不便。”有学者认为,万历后期的隐居不出,不理朝政,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是真的病得不能动了,理由之一是,万历一向以孝顺闻名,但万历的嫡母陈太后病逝,她的葬礼万历都没能参加,可见病情属实,不会是借故偷懒了。

结语

一般讲明史,晚明时期就是从万历开始的,明代1368年建立,在万历即位之前,明代已有200余年历史,而万历死后,虽然还有3个短命皇帝,但明朝已在风雨飘摇之中,仅仅24年就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推翻了。万历皇帝不理朝政造成的边务废弛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逐渐统一女真部落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正式向明宣战。多病、贪财、懒惰的万历皇帝以他48年的漫长统治,将明朝这艘风蚀虫蛀的大船向终点驶去。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万历的陵墓——定陵是唯一被开掘的明代帝王陵墓。1958年,万历的棺椁被开启。棺椁中有神宗的尸骨,经尸骨复原发现,万历皇帝是驼背。文化大革命中,万历的尸骨被毁坏、焚烧。

1.《明史·神宗本纪》:清·张廷玉等撰。《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清代官修的前朝历史。《明史·本纪》的第二十章和二十一章是《神宗本纪》,这是正史中的万历皇帝传记资料。

2.《正说明朝十六帝》:许文继,陈时龙著,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一本明代十六位皇帝的传记。

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出版。这本书以万历十五年为断面剖析中国社会。

4.《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崇年著,中华书局出版。这本书讲述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明朝灭亡60年的历史,其中有很大篇幅讲到了万历的怠政及其后果。

明朝有几个皇帝?

明朝的皇帝1368年-1644年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皇陵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1368年-1398年

应天

孝陵

惠宗1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1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1399年-1402年

成祖2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1403年-1424年永乐

1403年-1424年

长陵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高炽1425年洪熙

1425年

献陵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1426年-1435年

景陵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1436年-1449年

1457年-1464年正统

1436年-1449年

天顺

1457年-1464年

裕陵

代宗恭仁康定景皇帝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

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

1465年-1487年

茂陵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1488年-1505年

泰陵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1506年-1521年

康陵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1522年-1566年

永陵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隆庆

1567年-1572年

昭陵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1573年-1620年万历

1573年-1620年

定陵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洛1620年泰昌

1620年

庆陵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启

1621年-1627年

德陵

思宗3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3朱由检1628年-1644年崇祯

1628年-1644年

思陵

南明(1644年-1664年)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备注

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1644年弘光1644年史称弘光帝,也称福王

朱常淓41645年潞王

朱以海41645年-1653年鲁王

绍宗襄皇帝朱聿键1645年-1646年隆武1645年-1646年史称隆武帝,也称唐王

朱聿钅粤1646年绍武1646年史称绍武帝

朱本铉51646年-1664年定武1646年-1664年史称定武帝,又称为韩王

昭宗匡皇帝朱由榔1646年-1662年永历1646年-1662年史称永历帝,又称为桂王

注:

此为南明弘光年间追崇,清朝乾隆年间,追谥为恭闵惠皇帝。

本作“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清朝谥为怀宗,后改谥庄烈愍帝。南明政权谥为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后又改谥为毅宗,唐王谥为威宗。

潞王、鲁王政权均称“监国”,而未称帝,故无年号。

依顾诚之《南明史》所述,韩王朱本铉之“定武”(1646年-1663年)年号和政权乃以讹传讹之说。以查继佐之《罪惟录》启其开端,直至近代才被考据为谬。

第二章 皇帝轶事

汉高祖刘邦轶事

一、少年“无赖”成豪杰

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和吕氏结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利用迷信

历史史料中对于刘邦和其他皇帝一样也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由于这些传说,刘邦在当地的威信逐渐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豪杰。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妹夫樊哙去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

二、中原逐鹿,独占鳌头

秦的灭亡

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县)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同时,其他被秦国灭掉的六国贵族后裔们也纷纷起兵,加入了灭秦的行列。

在陈胜被车夫庄贾杀死后,项梁便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做了楚王,定都盱眙(现在江苏盱眙),后来和章邯率领的秦军展开了激战,开始几次都取得了胜利,结果项梁更加骄横狂妄,别人的话也听不进去,结果被得到援兵的章邯偷袭,大败被杀。章邯在项梁死后,觉得楚国不会再构成大的威胁,于是将主要精力转向了赵国。赵国受到攻击又向楚国求救,楚王在和众将商议之后便决定兵分两路去增援赵国。一路由宋义和项羽率领北上,直接救援,一路则由刘邦率领西进关中,牵制秦军,策应北路援军。楚王和众将约定:谁先入定关中谁就做天下之王。但大家都对做王没抱什么大的希望,因为当时的秦军还很强大,将领们都不愿意冒险西进和秦军决战。项羽为了给叔叔报仇,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大家觉得项羽做事比刘邦要残忍得多,而且又年轻没有经验,刘邦则是个长者,宽厚仁慈,威望较高,所以,最后决定只让刘邦一人领兵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王朝至此灭亡。

立足关中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并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妹夫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争夺做天下王的资格。等到了函谷关,见刘邦不但已经平定了关中,而且还派兵把守函谷关,不由得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领兵攻下了函谷关,然后领兵四十万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很不满,为了得到更大的官职,他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沛公刘邦想在关中做王,然后让子婴做宰相,自己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项羽听了不禁火冒三丈,范曾也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