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互联网化:新趋势与新案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30 02:06:55

点击下载

作者:谢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金融互联网化:新趋势与新案例

金融互联网化:新趋势与新案例试读:

序言

金融互联网化的浪潮滚滚而来,不可阻挡,其蓬勃发展的背后蕴藏着深刻逻辑。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挤压了传统金融业的利润空间,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传统金融业面临战略布局的关键时点,加速推进行业互联网化势在必行。新兴互联网金融层出不穷的创新模式以及迅速迭代的产品开发又深深地刺痛了传统金融业的神经。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也为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提供了技术抓手。在这种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纷纷主动融入互联网化大潮,结合自身风险管控的专业力量和优势资源,推动传统金融业务布局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并不断地进行优化及延伸,以更好地把握竞争的主动权,从而打开了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全新局面。

在运营端,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进程缩短了资金融通链条,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互联网丰富的数据资源也促进了征信系统的完善,为强化风险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互联网减少了传统金融机构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的需求,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依赖铺设网点形成的“粗放式”竞争模式,同时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在客户营销、信息收集及处理、交易促成、风险管理等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了传统金融业的运营效率。

在客户端,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树立起互联网思维与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积极进行互联网化改造,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化进程中形成的内外部大数据资源,可以更深入地洞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场景化营销和动态产品创新。另外,以前传统金融机构由于成本和内部管理机制的限制,对“长尾客户”的重视不够,在融合了互联网平等、透明、开放、扁平等特点之后,金融以更丰富、更亲民的形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其普惠性作用愈发明显。

互联网为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更为复杂,不仅有传统金融的风险,还新增了互联网特有的一些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形态多样、瞬息万变,具有极强的传播力、破坏力。现阶段,金融互联网化相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这要求监管部门在防范风险和鼓励创新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既要尽可能减少金融互联网化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又不能抑制有益的创新,降低市场活跃性。为此,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合作,重点完善征信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行业透明度。

金融的互联网化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没有改变金融功能或者金融契约的法律内涵。互联网化改造后的金融仍遵守着金融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传统金融机构在把握金融规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风险管理能力也较强,在稳定金融秩序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行业中的作用仍然不可磨灭。特别是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更加突出,行业洗牌的过程将为运行相对规范的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这就是在新兴互联网平台风生水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不断提出要重视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原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融互联网化的美好明天指日可待。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传统金融机构建立的互联网平台将会提供更多优质、便捷和普惠的金融服务,在增进社会福利的同时也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第一章[1]银行业的互联网化

谈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首先要关注的是处于金融行业第一阵营的银行业。过去十余年,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准入门槛、利差管制等政策红利,中国银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2003—2013年银行资产规模增长5倍左右,利润增长超过50倍,盈利水平远超其他行业。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大规模应用,银行业在原有业务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不仅互联网企业凭借自身优势,从生态圈外围向银行业不断侵蚀,撬走了“长尾客户”中的大量零售和小微客户,并且自成生态体系的大型商业平台机构,也在以各种方式向银行业渗透,产业和金融业互为犄角、相互借力,形成了新的竞争势力。

虽然受限于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创新环境,银行业的互联网化过程更多的是被动应战,但中国银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探索互联网等新技术,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而且数据集中管理优势明显,信息化建设具有扎实而稳固的基础。

目前,中国银行业正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视野,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以更好地加快传统银行业互联网化的进程。一方面,倚靠庞大的客户基础和丰厚的经济支持,银行业有实力在创新领域展开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尝试,以低价格甚至免费的服务来获取客户,实现快速扩张;另一方面,银行已经在积极学习和借鉴,从自身角度出发尝试颠覆式的产品和业务模式,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移动银行、银行电商正是各产品线的典型代表,通过更低的成本、更加简洁易用的产品、更好的客户体验巩固自身地位,主动适应和迎接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生态环境。一、网络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挑战和启发。众多商业银行都开始重新规划战略,利用独有的金融基础设施优势和业务牌照资源,借助网络银行这一金融创新模式进行业务拓展;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也借助技术优势积极发展银行业务,纯网络银行开始出现。(一)基本介绍

1.概念

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或互联网银行,英文为Internet Bank或Network Bank)定义[2]为:通过电子渠道供应零售和小额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银行。其中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存款、账户管理、金融咨询、电子账单支付以及其他电子货币支付。1999年,美国货币监理署提出了“网络银行是指一些系统,利用这些系统,银行客户通过个人电脑或者其他智能化装[3]置进入银行账户,获得一般银行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定义。网络银行并不是仅仅通过局域网、互联网等运行,还可以利用银行内部的局[4]域网、资金转移及支付清算网络、电信网络进行运作。

2.特点

网络银行推动了传统商业银行线下业务向线上的迁移,拓展了原有服务渠道,提升了业务处理的信息化、流程化、智能化水平,并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提升了客户体验兴趣,改善了融资效率,丰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内涵,大力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创新。

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易。开放的运行环境、纯虚拟的柜台交易模式,网络银行为客户提供“3A式服务”,即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都可以提供服务。客户只需拥有网络硬件设备,便可在支付极低费用的情形下接入网络银行,并且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自助上网服务等方式与银行专业人员进行实时在线沟通。自由的服务时间、开放的地域和国界,使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银行服务。

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网络银行免去了往返物理网点的奔波,以电子通信取代了纸面通信,减少了纸张浪费,并且大大缩短了办理业务的时间;客户不仅可以办理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柜台业务,还可以了解证券、保险、基金等相关产品的相关信息,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全面的金融服务。

实现成本节约型运行。传统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物理网点带来了巨大的建设、运营、管理成本。统计显示,网络银行的运营成本远低于实体银行:传统银行营业成本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而网络银行仅占1%以下;网络银行的交易成本也远低于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电话、ATM机、客户终端等交易渠道,如图1-1所示,消费者通过分支机构进行一次交易平均需要1美元,而通过互联网则仅需0.02美元。图1-1 客户通过不同渠道的标准化金融交易成本资料来源:Claessens, Glaessner, Klingebile, Electronic Finance: Reshaping the Financial Landscape Around the World, 2002

实现资金高效运转。纯网络银行的服务都是线上提供的,由于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资金需求者和资金提供者可以实时获得资金供需信息,从而实现了资金的高效运转,减少了资金供需双方以及银行获取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缩短了资金运转周期,节约了整个社会的成本。

3.主要模式

根据与传统银行的关系,网络银行可以划分为网络支行和纯网络银行两种模式。网络支行是商业银行为了拓展业务,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机构,它仍然是传统银行的一部分,是对物理网点的补充。纯网络银行是完全与传统机构分离的独立法人,仅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媒介。(1)网络支行

商业银行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优质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于80%的普通客户。因此20%的优质客户是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各家银行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传统银行也开始关注以前不被重视的80%的普通客户,但若还靠传统业务渠道只会带来成本的大幅攀升。尤其是目前一系列创新型金融机构正在以低姿态挖掘长尾用户的潜力,它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友好型定位,动摇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种种不利情况促使商业银行借鉴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平台,以更好地洞察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交互、优化设计产品和服务流程,网络支行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网络支行是指现有的传统银行将内部封闭性银行网络系统与互联网相联,建立交易型网站,将互联网作为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的网络银行。网络支行大部分沿用了现有银行的名称和品牌,是内设于传统银行的一个非独立部门,是传统银行的存贷业务在空间上的拓展,是实体机构的辅助和补充。

在商业银行规划网络支行的过程中,平台覆盖、数据、风险管理是其布局的三大要素。平台覆盖是获得市场掌控力的根本,是网络银行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获得掌控力的主要途径;数据是服务客户的关键资产,平台所收集的客户行为的内部数据和来自独立数据提供商的外部数据是网络银行改善服务、提升风险管理的关键资源;培育一体化信用评级体系,有助于网络银行实现风险管理,对其实现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早期的网络支行,主要集中于资讯查询类与转账支付类业务,如信息发布、账户信息查询、网上转账、网上支付等。随着互联网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发展,网络银行业务逐步拓宽,部分银行甚至已涉足住房抵押贷款、网上小额质押贷款等授信业务。

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设立了自己的网络银行。传统银行业务支撑网络支行业务的快速展开,利用银行已经积累的大数据,网络支行通过云计算分析,对客户进行筛选、细分,根据客户偏好定向推送相应产品信息,大大降低了客户的营销成本。网络支行业务拉动传统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在开发新产品时,网络支行可以作为产品发布和测试平台,通过投入少量资金进行模拟、试验及客户测试,待产品成功且成熟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有助于降低试错成本。案例1-1 招商银行U-BANK8

招商银行网上企业银行平台U-BANK8是专门为小企业推出的网络银行平台,提供企业账户信息查询和维护、交易转账、投资理财、资产托管、融资租赁等服务。通过网络银行的形式帮助小企业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实现运营资金保值增值、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优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关系。

U-BANK8平台优势明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降低业务办理成本。将传统的银行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节省了企业员工往返银行的时间、费用,并且避免了相关风险。同时,银行也省去了大量网点、人员开支,减少了纸质资料、人工审核、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本。

第二,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依靠招商银行网上企业银行平台,企业融资过程的审批实现了自助化,大大缩短了企业的融资周期。互联网7×24小时实时服务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便利了小企业的业务开展。

第三,提高客户识别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通过网上企业银行平台,招商银行按照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设置个性化的业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的新产品,将服务拓展到客户的所有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第四,降低违约风险。通过网上企业银行平台,招商银行可以获取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条线信息,实现银行对企业运营和资金运转情况的全面掌控,保证企业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大幅降低了银行的违约风险。(2)纯网络银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实现了高度透明化,传统银行提供金融信息的作用弱化了,人们对银行网点的依赖度降低,而人口低密集区域的银行网点的收入有时很难抵消成本支出。另外,近几年人们对互联网安全技术的信任感大大提升,网络购物、网络社交软件的大规模使用培养了用户借助互联网进行交易、办理相关业务的习惯,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这为纯网络银行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纯网络银行也称互联网银行,它不需要设置物理网点,主要依靠网络、通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将传统银行服务搬到互联网上。

一般纯网络银行都以一些发展成熟的互联网企业作为依托,比如腾讯是前海微众银行的发起人之一,它可以通过日常运营、各种活动和增值服务来鼓励客户分享个人信息,然后运用这些丰富的用户信息资源,在研发产品、发掘潜在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评定贷款者信用等级、及时获得用户反馈等方面,为纯网络银行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大数据支撑。

纯互联网银行没有物理网点,运营成本低,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是其一大经营特色。通过对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进行减免,提供超期还款提醒和理财建议等服务,尽可能降低客户的费用支出。从表面上看,这减少了纯网络银行的利润,但是其通过更多增值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并通过持续性的营销和服务升级、巩固客户的忠诚度,从而获取利润。

纯网络银行没有物理网点,对于客户来说“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与客户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社交媒体使得银行更贴近生活,为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并帮助银行实现病毒式营销。比如美国运通鼓励客户在Facebook上转发一些本公司推广信息,并根据客户收到的“赞”的个数确定利率。利用社交平台和粉丝的免费传播,运通以低成本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纯网络银行更加重视技术完善,实现安全范围内便捷性最大化。面对日新月异的系统攻击方式,纯网络银行必须不断升级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这是提高客户对纯网络银行信任感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纯网络银行还应该继续提高技术,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简化客户在使用纯网络银行时烦琐的步骤,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另外,这些互联网企业以其丰富的互联网平台建设经验,注重客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痛点分析和跟踪,深入研究传统银行的服务盲区,并擅长使用快速迭代的方法迅速推出产品和服务并持续完善和升级,从而保证了纯网络银行平台良好的用户体验。

由于纯网络银行不设物理网点,没有营业柜台,远程开户为纯网络银行通常采取的方式。根据2015年12月25日央行《关于改进个人[5]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的规定,对个人银行账户开始进行分类管理,互联网银行将可以开设Ⅱ类银行账户、Ⅲ类银行账户。Ⅱ类银行账户与Ⅰ类银行账户最大的区别是不能存取现金、不能向非绑定账户转账;Ⅲ类银行账户与Ⅱ类银行账户最大的区别是仅能办理小额消费及缴费支付,不得办理其他业务。这在控制业务风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纯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范围。纯网络银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的安全性,而目前互联网安全问题确实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比如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账户资金安全问题等,并且纯网络银行没有实体银行作为保证,也增加了构建信任的时间和难度。

这些原因都导致纯网络银行发展缓慢,截至2016年3月,作为国内第一家纯网络银行的微众银行也只开通了解微众银行、下载微众银行客户端的二维码的功能,网站仍在试运营阶段。除了微众银行之外,被批准筹建的纯网络银行还有5家,但暂时均未上线运营。

纯网络银行基于新技术带来的优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将是未来纯网络银行得以脱颖而出的一条重要途径。案例1-2 mBank

mBank是波兰一家银行——BRE下属的纯网络银行。自2000年成立以来,mBank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为客户提供高度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通过把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社交网络账号关联,客户用其中任何一个账号都可实现登录操作。mBank还一直致力于在不减少银行业务的前提下,为客户带来更便捷的使用体验,比如客户刚进入账户系统时,显示的是简单的界面,如果客户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操作,那么通过再次点击,就可以查阅更多的细节。客户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支付转账,还可以获得缴税提醒、信用卡还款提醒、账单分析以及专业理财指导等服务,逐步成为用户心中的“贴心银行”。

作为一家纯网络银行,mBank只有一个销售渠道,所以银行的管理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银行网络平台的建设上。相比采取多渠道的银行,mBank极其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断通过完善设计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并逐步积累起高度的客户黏度和忠诚度。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mBank日益壮大,在2013年它吞并了自己的母公司。案例1-3 前海微众银行——用“刷脸”技术应对开户难题

由于纯网络银行只提供线上服务,用户开户的面签环节成为一个问题,于是纯网络银行开始探索“刷脸”技术,解决开户难题。利用光电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与模式识别等技术,“刷脸”技术应运而生。理论上说,即使经过整容手术,计算机仍可以进行准确识别,所以“刷脸”技术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微众银行作为纯网络银行的代表之一,也积极尝试发展“刷脸”技术。2015年1月,微众银行的首笔贷款诞生,一位卡车司机被批准获得3.5万元贷款。在这一笔贷款业务中,微众银行就使用了“刷脸”技术,通过摄像头拍摄照片,与公安系统数据进行对比认证,同时结合社交网站的个人信息,完成了贷款人的信用评定并确定了贷款额度。

但是看起来很好的“刷脸”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前“刷脸”识别准确率不高,经常出现识别错误的现象;其次,在微众银行绑定第一张银行卡时,需要短信验证码,并不需要“刷脸”验证,而“刷脸”技术只能在绑定第二张银行卡时提供人脸识别功能,这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脸识别开户,这一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发展情况

1.发展阶段

根据阎庆民的研究,从信息化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发展可分为[6]三个阶段。(1)电子化银行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并首次被引入银行业务领域。此阶段,每笔业务数据的录入、输出和账务处理都依靠计算机操作,信贷、支付等基本功能的电子化得以实现,初步实现了银行传统业务向电子化渠道的迁移,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信息化银行

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信息处理成本的大幅降低,银行开始致力于内部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利用网络完成后台业务数据的处理。此阶段的革新主要包括大数据集中、业务集中处理、基于信息技术的流程优化等等,实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银行流程重塑和高效处理。(3)互联网银行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商业银行开始构建自己的互联网网站,最初是静态信息发布网站,逐步转化为具有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功能的网站,提供一系列如利率、汇率、行情、新闻等时效性很强的信息,同时,客户可使用一些检索工具进行信息交互式查询。随着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和安全套接层(SSL,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技术的出现,互联网安全得到保障,银行内部网络和外部防火墙之间的隔离被打破,这促使现代网络银行最终形成。1995年,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正式对外提供服务。互联网银行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平台、移动便携设备的革新,是利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创新出的全新经营模式。

2.竞争策略(1)价格行为

价格行为是指企业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或市场利润。中国银监会、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根据服务的性质、特点和市场竞争状况,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其中,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项目包括转账汇款、异地取现的手续费,支票、本票、汇票的手续费、工本费、挂失费等。除上述价格以外,商业银行的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我国网络银行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如图1-2所示,工、建、交、农、中五大商业银行在中国网银市场占有69.7%的市场份额。因此,当一家网络银行采取降价措施时,其他网络银行均会采取一定的降价行为,来保住自身企业的市场份额,或者借此机会获取利润最大化。图1-2 2015年第4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份额资料来源:易观智库

2015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之后,五大行于2016年2月25日在北京举行“加强账户管理,推进普惠金融”联合签约,共同宣布对5000元[7]人民币以下的境内人民币网上银行转账汇款业务免收手续费。次日,邮政储蓄银行宣布了同样的免费政策。此后,一些银行甚至免去了[8]5000元的限制,对个人网银转账实现了全免费政策。华夏银行自[9][10]2016年3月1日起对个人网银完全免收手续费,中国银行、光大

[11][12]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银行也宣布于2016年4月1日起对个人网银转账的手续费实行全免政策。网银转账免费对于第三方支付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网络银行的安全性较高,转账免费政策会吸引一大批有大额转账需求的用户。

随着网络支付平台大军的扩大,网络支付的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银行自然会利用各种办法,增加自己的网络银行用户,扩大市场占有率,价格竞争又是网络支付的行业竞争中最直接、成效最快的方法。(2)非价格行为

非价格竞争又称价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除降低价格外的其他策略性行为来巩固和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有特色、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产品品质的差异化和品牌形象的差异化,从而提升产品价值的行为。非价格竞争行为的内涵在于进行品牌建设,主要包括创新行为、广告行为等。

网络银行通过在业务操作系统和安全系统方面进行大力创新,丰富了产品品种,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抗攻击性,保持了长期竞争优势。

网络银行价值竞争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银行系统的创新。网银系统的创新包括技术、业务品[13]种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服务理念、服务质量的创新。例如,工商银行网络银行系统上线以来,经历了多次改版和升级,逐步丰富业务品种和业务处理模式,并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至今,工商银行网银系统具备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特点,工商银行也通过源源不断的创新巩固了其核心地位。

第二,安全系统的创新。网络银行纷纷外包或者自建银行信息系统安全应用平台、计算机病毒防范系统等,并经常性地对系统进行扫描,完善监测报警系统。网络银行还会对安全系统进行跟踪评测,并努力研发新型技术,不断减少漏洞,试图用可靠的网银环境吸引更多客户。

第三,网络银行的广告宣传。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网络银行通过广告行为,可以帮助网络银行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其在客户和潜在客户中的知名度;对具有差异性的产品特征组合加以标识;借用品牌效应提升消费者对特定产品质量的信心。

广告行为的渠道主要有平面广告、车体广告和网络广告等,其中,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主要的方式。随着互联网媒体和广告技术的发展,网络营销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银行业也逐渐参与到网络营销中来。网络银行投放广告最多的网络平台有门户网站、财经类及新闻类网站。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16年11月,银行服务品牌网络广告总投放费用达5636万元。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投放费用达1242万元,位居第一;交通银行投放费用达1049万元,位居第二;中国农业银行投放费用达913万元,位居第三,如表1-1所示。表1-1 2016年11月银行服务品牌网络广告预估费用资料来源:艾瑞咨询通过i AdTracker即时网络媒体检测估算得到案例1-4 交通银行——国内3D网银的先行者

各网络银行除了尽可能降低费用吸引顾客,也在其他方面积极进行创新,抢占市场。比如交通银行推出中国首个3D网银。所谓3D网银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中的银行场景,给银行用户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交通银行的3D网银中,用户可以建立一个角色,利用这个角色,在银行内“走动”、办理银行业务、与客服人员沟通、与3D场景内的其他客户交流。目前交通银行的3D网银为客户设计了新品体验区、转账交易区、贵金属交易区、财富管理中心这几大服务区域,且提供业务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等服务,涵盖了基本的银行业务。

交通银行3D网银的推出不仅为客户提供便捷及时的银行服务,更注重于为客户提供更为人性化、个性化、有趣味性的银行服务,希望客户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这有利于客户对银行形成一种积极的评价。随着社会发展,客户不仅仅关注银行服务的价格,更注重能享受到的服务质量。网络银行的非价格竞争因此也必然会越来越激烈。

3.市场格局(1)网络银行的业务受到冲击

支付平台分流手续费,中间业务受到冲击。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网上交易中充当了类似于现实交易中商业银行的角色,同时分流了网络支行的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等手续费收入。虽然互联网公司也向银行支付交易佣金,但银行的手续费收入还是大大降低了。

支付平台、网贷平台、理财平台、综合平台分流存款,存款业务受到冲击。第三方支付平台造成商业银行活期储蓄的转换、流动与流失;网络借贷由于收益率相对很高,对银行客户有一定吸引力,分流定期存款;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交易费率低、流程简化,吸引了部分注重投资回报、风险偏好稍高的银行存款及理财客户;融合多功能金融创新产品的综合平台,通过集成理财和支付服务,提供收益率高的货币基金和即存即取服务,实现了对部分有网络购物习惯的年轻客户的存款分流。(2)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与格局

坚持做好支付通道业务。相较于互联网支付企业,网络银行在零售客户、小额转账、费用代扣代缴等通道业务上均不具备优势,而在大额支付、企业支付等业务上优势仍存在。面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挑战,网络银行积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一方面,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发展网络银行,扩展线上服务范围,满足客户需求、稳定现有客户;另一方面,寻求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扩大自身在支付结算上的覆盖领域,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获得网络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

拓展融资业务服务范围。网络银行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与网络借贷业务面向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银行贷款利率较低,适合资信较好、有中长期消费或融资需求的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而网络借贷在金额、期限和审批程序上较为灵活,适合资信一般、缺乏担保、有短期资金周转需求的个人客户。虽然当前网络银行与网贷平台尚未形成直接竞争态势,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金融脱媒趋势的逐步发展,网络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也会逐步向收益更高的小贷领域倾斜。

积极发展理财代销业务。当前第三方基金、保险销售等理财平台相较于网络银行渠道,在成本和产品丰富度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对银行的代销业务形成冲击。以基金销售为例,第三方平台在线申赎门槛低、申购费率低、赎回到账时间短,且在产品多样性、交易便捷性等方面均远优于银行渠道。但从短期来看,银行的客户基础庞大,且客户消费习惯路径具有依赖性,银行的优势仍将继续存在。另外,银行已采取降低代销费率、自建综合理财网销平台、加强与网络理财销售平台的支付合作等措施应对网络平台带来的冲击。

4. 业务发展方向

网络银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借助互联网延伸金融业务和市场,获取更多客户。网络银行的独有特征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业务模式。根据阎庆民的研究,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主要在于以[14]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互联网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传统信贷模式中,从提交申请、准备资料、贷前审核再到审批授信,小微信贷审批的最短时限以“天”为单位计算。而在互联网金融变革下,网络银行的互联网平台积累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包括小微企业的资金流动、交易规模、订单数量、销售增长、仓储周转、投诉和退换货等信息,并且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云计算,深度分析出企业与关联企业、企业与关联个人、个人与关联个人之间的关系,有效杜绝虚假的信息。网络银行能够批量、海量、快速、低廉地完成小微客户征信,从而缩短征信时间,提高征信效率。网络银行将相关信息导入专门的信贷评级体系,通过对数据的整合、排序、检索和分析,转换为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整个贷款流程变为以“分”为单位计算。

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的服务模式。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的数据有如下特点:数据格式相对规范、数据规模较大、数据范围较齐全。网络银行基于平台沉淀的大数据可以有效地促进金融产品营销。网络银行通过收集客户的信用卡消费数据、电商网站交易数据、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等,获取用户职业身份、年龄、性别、学历、用户交易偏好等关键因素后,进行数据清洗,然后使用聚类分析了解客户的交易特点和资金需求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客户潜在金融需求,对客户群进行精准定位,进行实时营销、交叉营销和个性化推荐。比如:大数据可以帮助信用卡中心追踪热点信息,针对特定人群提供精准营销产品,推出定制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

网络银行可以凭借大数据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等等,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网络银行可以展现不同产品线的实际收入和成本,帮助银行进行产品管理;网络银行可以凭借系统数据获取更为全面的用户信息,并对用户的信用水平进行科学评定,进行事前风险控制。另外,网络银行还可以随时监测企业贷款者的运行情况和个人贷款的资金运用情况,事中不断控制风险,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第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咨询服务模式。资本市场上有许多信用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穆迪等,为投资者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网络银行在给客户提供日常专业化服务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包括宏观经济信息、专业市场信息、理财产品信息、商户信用信息等。网络银行可以在隐私保密的前提下,建立有偿使用权信息库,还可以收取附加在信息上的广告栏位费,形成全新而持续的表外收入来源。(三)风险分析

网络银行是建立在虚拟、开放的互联网上传统银行业务的延伸,具有传统银行所具有的一切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外汇风险等;更有其特有的风险,如基于信息技术投资的系统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的业务风险。

第一类,基于信息技术投资的系统风险。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风险。网络银行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整个网络银行的硬件构架,关系着网络银行能否流畅地运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风险,包括因黑客入侵、系统漏洞等原因造成的系统失效、数据窃取和被篡改等风险。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跨行业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风险独立于经济增长情况和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不具备传统意义上金融风险的特点,而是取决于技术配置和技术设备的可靠程度;二是外部性,网络银行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风险的掌控管理能力,更多地取决于整个网络系统安全技术的先进程度及其选择的开发商、供应商、咨询或评估公司的水平,而不仅仅由自身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所决定。

网络安全风险。网络银行系统的安全漏洞带来的风险,包括系统内运行风险和系统外运行风险,通常对网络银行带来的危害是致命的。系统内运行风险由计算机系统内部组件故障造成,如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导致的系统停机、业务中止;系统运行物理温度太高、线路布线不规范引起的故障和数据破坏等。系统外运行风险由外部人为因素造成,如虚假网银系统、木马程序、网络钓鱼等。比如:英国黑客通过一款名为Dridex的恶意软件,使得病毒入侵到英国数千台电脑中,致使英国网络银行损失两千万英镑。像Dridex一样的很多恶意软件都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用户一旦打开邮件就会感染病毒。

第二类,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的业务风险。

操作风险。因不完善或错误的内部操作方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操作风险,进而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操作风险可能由客户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及不良的操作习惯造成,如对网银密码管理不善、在公共场所登录网络银行账户等,还可能由网银安全系统及其产品设计缺陷造成。

法律风险。网络银行面临三方面的法律风险:一是网上开户问题。如前所述,自2015年12月25日起,根据央行的规定,客户通过柜面申请银行账户开户的,或者通过自助机具申请开户并经过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身份信息的,才能享受银行的完整业务服务。在网络银行上开通的电子账户为Ⅱ类账户或Ⅲ类账户,不能享受现金存取等服务。二是各国法律差异问题。各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程度不同,各国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放程度也不一样,而互联网的无边界特征必然会使网络银行出现跨国业务,这就产生了国家间在法律问题上的冲突。三是用户的知情权问题。很多网络银行的业务都是客户自助完成的,并没有与银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上客户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又参差不齐,所以很难辨别客户是否已经完全阅读并理解与银行签订的合同条款、签订的合同是否是客户的真实意思表达。(四)监管建议

我们对网络银行提出以下监管建议。

第一,建立风险防范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标准。

在网络银行发展的进程中,很多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规范网络银行的相关法律条文。如美国1978年制定了《联邦电子资金移动法》,法国1985年制定了有关信用卡支付的法律,日本1994年制定了有关网络银行资金移动的各项规定。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银行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2006年开始施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对网络银行的申请与变更、风险管理、数据交换与转移、业务外包、跨境业务等方面做出要求,但缺乏可供操作的细节性规定。

在公平电子交易和业务操作规程方面,仅有商业银行以企业名义制定的电子银行交易规则,并无来自银监会的统一规定,这样的附和性规则无法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方面,虽然《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双方权利和义务,但考虑到网络银行的特殊性,现行法律只适用于传统的金融业务形式,仍需有专门的法律来明确业务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网上交易权责方面,在各商业银行制定的网络银行服务协议中,在网上不可抗力的认定与责任承担(如黑客、病毒侵袭)方面,往往做出有利于减轻自身责任的规定,无疑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有限。这些领域中的问题,在现有法律体系中难以找到相关规定,常常处于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状态,影响着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

我国应该及时完善与网络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网络银行交易过程中的证据采集、网络银行日常运行等方面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标准。由于网络银行是一个资金流转中心,其安全性更需要被严格规范,最大程度上消除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网络瘫痪等安全隐患,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法律保障和法律约束的网络银行运营环境。

面对开户难题,监管部门可以考虑以更开放的态度接受新的技术,只要网络银行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那么监管部门就应该支持网络银行在解决面签问题时所做的创新。北欧已经开始提倡第三方数字认证技术来解决面签问题,生物识别技术也是可能解决面签问题的一条途径。面对这些新技术,监管部门要给予鼓励,提高风险预测能力,并且制定适应这些技术的新监管标准。

第二,建立业务管理及内控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程度。

网络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具有复杂化、外延化的特点,其制度建设须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难度。网络银行一方面要突出内审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网络银行应在资金运营、支付、清算等业务中确保可靠安全。另外,网络银行还需要制定一套安全可行的信贷控制系统以降低信贷风险。

第三,完善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保障网络银行的可靠运转。

完善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首先要保证信息安全,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同种类的信息都要分别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其次,要保证系统安全,提高系统的抵御能力,减少黑客攻击、系统瘫痪、网络病毒等带来的威胁,要采取多重防护手段,比如及时备份数据,从而尽可能提高安全性。

为了防范网络银行带来的风险,除了制定相应的监管法规、政策,政府还需要引导和教育网络银行用户务必认准官网和客服电话,尽量开通短信提醒业务,设置科学的网银密码并妥善保管,一般不要在公共计算机上使用网银,定时清空电脑的网银历史记录,还应该为电脑安装杀毒软件,等等。二、直销银行(一)基本介绍

1.概念

直销银行是一种新型的银行运作模式,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北美及欧洲等发达国家,是网络支行模式的延伸、重组和突破。直销银行服务的客户以个人客户为主,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低等特点,主要依赖互联网和共享其他银行的金融服务自助终端来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业务中心与客户终端的业务往来。直销银行可能存在物[15]理柜台的支持,如管理办公室或ATM机,但一定没有分支机构。直销银行的盈利大部分来源于存贷利差,规模大小决定了它的利润水平。

直销银行的系统构成主要由CA认证模块、管理信息模块、客户平台,安全认证模块、网银交易模块、业务处理主机系统,及B2B、B2C、C2C支付平台、Internet公共资源等组成,基本结构如图1-3所示。图1-3 直销银行的系统构成资料来源:奚振斐. 电子银行学.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 特点

直销银行与母行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直销银行虽然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但在品牌上依附于母行,容易在经营模式、客户资源、产品种类和服务渠道上与母行重叠。然而,直销银行正努力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品牌和文化,通过品牌营销、产品设计和成本优势实现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

通过品牌营销获取客户信任度。商业银行运营的关键点在于拥有大量且稳定的客户群。直销银行没有物理网点,无分支机构,在获取客户信任度上没有优势,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营销策略来进行市场开拓,比如:通过增加广告支出、提供免费服务等渠道来提升品牌信[16]誉度。此外,直销银行的客户多为价格敏感型,容易被优惠活动吸引,因此可通过提供礼品、礼金等方式吸引新客户,如北京银行直销银行通过给老客户提供礼券,作为发展新客户的奖励政策。

进行简化的产品设计便利客户选择。基于对目标客户的定位,直销银行专注于提供简单易用、分类明确的自助银行产品,通过为客户提供有限的产品选择,尤其是在储蓄和部分贷款的产品设计上,以节省客户挑选时间。例如: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将业务分为“更惠存、更慧赚、更会贷、更汇付”四部分,简洁明了的产品归类方便客户迅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金融服务。

发挥成本优势提高服务质量。直销银行模式可以节约物理网点的建设和运营费用,由此,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更低的手续费;提供更为宽松的服务条件,比如即存即取、无门槛理财;实现业务流程全自动化,从而为特定客户群体提供高质量、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主要模式(1)根据直销银行的运营方式,可以将其分为纯线上模式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纯线上模式的直销银行更接近于直销银行原本的定义,不开设物理网点,也没有分支机构,仅通过多种线上电子化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简单易用、收益率高的金融产品及优质便捷的服务,运营较为独立。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是典型的纯线上模式直销银行。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直销银行的优势,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直销银行提供电子化服务渠道,同时设立直[17]销门店支撑线上渠道。例如北京银行的直销银行和平安银行的“橙子银行”。由于直销银行在中国刚刚起步,所以物理网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对直销银行的接受度,而且线下渠道也可以帮助直销银行解决开户问题。(2)根据直销银行的发展战略,可以将直销银行分为全方位发展模式和特色化发展模式

全方位发展模式的直销银行,摒弃对物理网点的依赖,以对传统银行的替代为出发点,提供传统银行所提供的一切金融服务,并致力于开发新的电子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要,从而吸引更多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比如,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提供存款、汇款、信用卡还款、理财等多种银行服务,已经涵盖了物理网点的多项基本业务。

相比于全面发展模式,特色化发展模式的直销银行数量更多一些。因直销银行具有业务范围的局限性,无法提供传统银行所能提供的全部银行服务,例如,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对Ⅱ类银行账户、Ⅲ类银行账户支付的限制,直销银行的服务范围较小。并且因为缺乏分支机构,直销银行无法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和安全保管箱服务,也不适合销售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因此,直销银行必须提供特色化的服务以获取竞争优势,比如兴业银行的直销银行平台,主要专注于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以“小而精”作为平台发展战略。(二)发展情况

1.发展背景

我国直销银行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截至2016年3月1日,已有55家商业银行推出直销银行服务,其中,国有、股份制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行35家,农村商业银行9家。传统银行创立直销银行的动力通常在于四个方面:第一,创立独立于传统机构的直销银行,有助于完成由发展缓慢的传统银行组织结构向更具有创新特征的新型内部机构转化;第二,与网络支行模式相比,直销银行模式可以获得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第三,实行臭鼬管理法(Skunk-works),组建具有创新思维的小团队,更好地激励员工的个人主动性创造性开展业务[18];第四,直销银行实现了传统实体银行的跨区域经营,把业务范围拓展到全国。

2.竞争策略

直销银行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直销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尽早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优势,各家直销银行都在产品性价比、产品特色和服务质量上下足了功夫。提高产品性价比、打造特色产品和提高服务质量是直销银行的主要竞争策略。

提高产品性价比。直销银行不依赖银行柜台,成本较低,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目前,直销银行都试图利用成本优势,在低风险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的相对高收益,从而吸引更多客户。

打造特色产品。为了避免同质化趋势,各直销银行纷纷推出带有鲜明特色的产品。比如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将产品定位为余额理财,吸引客户利用零散的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而兴业银行则更多地关注基金产品的销售。特色产品的推出,较好地形成了品牌效应,并减少了与其他直销银行的同质化竞争。

提高服务质量。直销银行更贴心、便捷的服务也是吸引客户的一大原因。直销银行的交易流程几乎可以全部在网络上完成,客户足不出户即可购买金融产品,为客户省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另外,与传统银行固定的柜面营业时间相比,直销银行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固定电话等方式可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服务,因此直销银行比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更加便捷。案例1-5 ING Direct

荷兰国际集团旗下的直销银行ING Direct于1997年在加拿大首先设立,至今已在位于北美、欧洲、大洋洲的9个国家设立分行并获得成功,是互联网金融的先驱,也是直销银行的典范。它主要通过践行“简单”的经营理念、“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获得利差收入。

ING Direct精确定位目标客户群,将目标客户定位为30~50岁中等收入阶层,致力于满足被传统的金融机构忽视的“长尾”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此类客户重视存款利息、有网络消费习惯,不满意传统银行柜台的繁杂手续,渴望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

在明确特定消费群体后,ING Direct专注于以有限的资源提供精细化服务,使得用户量迅速增长,并且40%的增量客户来自于原有客户的推荐。通过精准定位用户,网络获客成本大大降低,获取新客户的成本仅为传统银行的1/3。根据ING Direct美国对目标客户群体的网络消费习惯调查,单个客户在网上办理业务的平均时间为16分钟,远远低于传统银行用户的60分钟。良好的服务加上便捷的业务模式,使得ING Direct营业后6个月客户超过10万人。图1-4 直销银行与传统银行的比较资料来源:赵丽. 国内外直销银行发展状况与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信用卡,2015,6.

通过线下咖啡馆提供金融顾问服务。ING Direct在一线城市设立咖啡厅,打造现代、温暖、服务民众的品牌形象。它为店员提供金融服务培训,将其培养成线下金融顾问和销售人员。消费者可以在咖啡厅获得免费的互联网接入,使用计算机终端登录账户;随时咨询店员有关产品信息,获得生动、无术语的产品描述和建议;还可获得具有银行品牌标识的纪念品,作为低成本的广告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案例1-6 民生银行直销银行

民生银行为了更好地明确直销银行“为谁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服务、如何提供服务”的基本问题,提出建立直销银行的八个关键点,即:独立银行运作、做网络渠道、无销售人员营销、提供少量设计简单的产品、利用新风险技术提前审批、数据运营、与电商合作共赢、以创新致胜,通过客户群体细分和产品设计简单化定义了直销银行的商业模式。

在与电商合作方面,民生银行于2013年9月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直销银行业务、资金清算与结算、信用卡业务、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这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型合作方式。其中,在直销银行业务方面,双方强调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第三方支付方面的合作,民生银行为直销银行提供丰富、实用且符合客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阿里巴巴则借助自己庞大的客户基础与电商经验,有针对性地为产品销售提供和执行方案。

通过合作建立直销银行,民生银行可以借力电商平台,实现三方面跨越:第一,通过在淘宝网开设直销银行店铺,能有效利用阿里巴巴的客户资源增加零售客户数量,大大拓展零售业务的覆盖面;第二,借助阿里旺旺软件,为小微企业交易双方提供便捷的网上交流平台,增加客户服务的便利性;第三,将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与支付宝账户进行关联,为民生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深度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风险分析

直销银行的风险与纯网络银行类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网络安全风险。直销银行网站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模式一样,面临着网络黑客、网络崩溃等网络问题。这些网络问题容易导致客户信息泄露、交易数据被篡改、客户资金被盗取等风险。并且一旦发生网络安全问题,直销银行和银行客户都会损失惨重,甚至还有可能波及其他企业及其他行业。[19]

经营风险。根据央行规定,客户通过电子渠道开户的,只能申请银行的Ⅱ类账户或Ⅲ类账户;通过自助机具开户的,没有通过银行工作人员现场身份核验的,也只能算作Ⅱ类账户或Ⅲ类账户。直销银行不以柜台为基础,所以其开户环节面临着挑战。目前,为了解决开户问题,我国的直销银行进行了较多创新,比如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允许客户使用其他银行的银行卡申购本平台的产品,但是需要客户提供身份证、照片等资料;兴业银行甚至不需要客户再提供其他资料就可以在其直销银行上直接使用他行卡;北京银行实现了视频远程办卡,客户完成视频验证后,可以到自助柜员机取卡。即便如此,客户仍不能享受完整的银行业务。目前,许多直销银行沦为了销售理财产品的平台,经营优势不能很好地发挥,导致存在客户流失风险。

洗钱风险。由于大部分直销银行允许客户在本平台上使用他行卡,而不进行面对面的证件核对,客户的信息可能留存得并不完全,而且直销银行与客户的接触都在线上完成,很难保证银行卡的真正使用人[20]就是注册人本人,这些都会存在洗钱风险。(四)监管建议

虽然直销银行相比实体银行,确实存在更多风险,但是监管部门不能一味遏制其发展。

第一,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直销银行发展迅速,新模式也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可以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及时修改法律法规以更好地促进网络银行的发展。以面签难问题为例,可以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适当放松限制。另外,监管部门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导行业经营者改进远程开户的技术,充分发挥直销银行方便快捷的优势以更好地服务客户。[21]

第二,监管部门要加强合作。直销银行呈现“混业性”特点,其经营涉及央行、证监会、网络安全管理局等多个部门,需要这些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行业的整体安全进行保障,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监管空白现象。

第三,对直销银行的安全性制定一套标准。监管机构要督促直销银行在登录、支付、信息查询等环节,利用可靠的安全技术对客户进行必要的身份验证。荷兰国际集团旗下的ING Direct将资金划拨行为限制在关联账户之间,并且必须由本人操作。在客户登录ING Direct时,需要输入账号、密码,并且回答安全性问题。此外,ING Direct还在网站上提供预防网络欺诈的知识供用户阅读,并利用联邦存款保[22]险为客户提供存款保障。我国的监管部门可以借鉴这些安全措施,制定出符合中国实情的直销银行安全标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