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亚历山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30 23:29:24

点击下载

作者: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亚历山大

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亚历山大试读:

从王子到国王

野心勃勃的马其顿

亚历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一位改变了世界历史的人物,他被世人称为“军事征服者”。他足智多谋,雄才大略。在13年的帝王生涯中,他东征西讨,确立了在希腊世界的统治地位,又统治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庞大帝国。他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极为短暂的一生,影响了身后千年的世界格局。他以军事和武力为手段征服世界,同时也构筑了融通东西方的帝国文化。想要了解亚历山大的事迹,还要先从他的父王腓力二世和马其顿帝国开始讲起。

马其顿曾是希腊的名门望族,历代武功卓越。腓力二世励精图治,在他的领导下,马其顿帝国已经成为希腊最强盛的军事国家。当时的马其顿帝国有两个军事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征服南部的希腊城邦,第二个目标则是征服东方的波斯帝国。而此时的希腊已经分崩离析,战争频仍、政治混乱、经济衰退的希腊逐渐对物产丰富的波斯产生了侵略的野心。“波斯使我们全体希腊人成为奴隶,攻打波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政客们巧舌如簧的煽动下,希腊民众对波斯的敌意逐渐形成了流行一时的“东征论”。提倡东征论的伊索克拉德斯出身于富裕之家,专门制造乐器。当时的一些富商最怕发生内乱,因为一旦发生内乱就容易丧失财产。他们常常会想,“今天许多人认为我是有钱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这种危险,比我做了任何坏事还要危险好几倍。”伊索克拉德斯坦白地说出当时一些有钱人的隐忧:许多无产阶级都变成无所事事的流浪汉,这些人就成为社会中非常危险的分子,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当时的有产阶级为了防止这批人因不满而发生暴乱,就必须设法把这些人隔离起来。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个解决的方法。伊索克拉德斯的政策就是把这批人移到战场上去,这样既可消除社会上的不安,也能维护有产阶级的利益。

而100年以前波斯人的入侵以及波斯对希腊人民的暴行早已时过境迁。为了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因素,便以此为借口准备发动报复战争,那这个侵略计划也已经失去了时效。他们不能堂而皇之地去讨伐波斯,而希腊一般民众的反应也并不热烈,这不过是政治家的政治口号罢了。一些害怕希腊发生内乱的有产阶级希望马其顿能够派兵攻打波斯。但是他们却没有想过,打败波斯以后,希腊将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新政权。这时的狄摩西尼就已洞察到腓力二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干,认为他才是希腊世界今后最大的敌人,而后来的历史也完全证明了他当初的推断。

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希腊北境的许多城邦一个个地被纳入了马其顿帝国的势力范围。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在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马其顿王国降生了。少年时代的亚历山大便感染了马其顿帝国新兴的气势。父亲腓力二世运筹帷幄的领袖风采和杀伐决断的行动力量深深地影响了亚历山大,同时也令都城雅典日渐陷入危机。与实行军事独裁的马其顿相比,频频在空泛的讨论中错失战机的雅典政权像一盘散沙,顷刻便要成为马其顿政权的囊中之物。

亚历山大的儿时,父亲大半的时间都在战场上度过。腓力之所以会远离家庭,除了政治军事方面的事情令他无法分身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无法融入家庭生活。他的王妃奥林匹亚斯性格偏激,常常陷入幻想之中,令腓力无法容忍。但奥林匹亚斯出身皇室,且腓力后来又娶的三个女子都没有生育,因此亚历山大的嫡子地位一直没有被动摇。

小王子的偶像

童话故事中的小王子都是在国王和王后的呵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放眼世界历史,你就会发现童话与现实的差距。亚历山大便是在父母感情淡漠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与常年在国事和战争中奔忙的父亲相比,那个将全部热情都倾注于儿子身上的母亲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亚历山大所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当时的希腊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冲击,一切都讲究理性。但奥林匹亚斯出身于文化落后的希腊边境伊庇鲁斯,那里都是远离文明的森林和湖沼,很容易把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混淆。那里的人们都充满了想象力,相信自己的民族是希腊众神的后裔。“你的体内流淌着十分尊贵的血,你的父系继承了诸神的血统,而你的母系,是《伊利亚特》中最了不起的英雄——奥德修斯的后裔,你是英雄和神的后代,将来你一定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才对得起祖先。”母亲奥林匹亚斯经常将这种想象力灌输给亚历山大。

奥林匹亚斯还为儿子请了一位启蒙老师,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孩子对任何事情充满想象力。他不叫亚历山大的名字,而直接称呼亚历山大为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也将自己比作奥德修斯的老师福尼克斯。

亚历山大自幼就从母亲那儿听到有关奥德修斯的故事,而现在,奥德修斯变成他的另一个名字,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对他而言已不再遥远而陌生了。幼小的他曾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像奥德修斯一样伟大的英雄。后来,亚里士多德将荷马的诗解释给他听,并赠送他《伊利亚特》诗集。亚历山大的英雄气质和浪漫思想深受这本诗集的影响。即使在继承帝位之后,亚历山大仍每天晚上都把随身带着的《伊利亚特》同护身用的宝剑一起放在枕头下。在亚历山大的心中,古希腊的英雄奥德修斯仍鲜活地存在着。从他日后的行动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已经和奥德修斯的精神融为一体了。

王子与老师

亚历山大13岁那年,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希望他能远离家庭的不睦和奥林匹亚斯那种狂热偏激的想象力,他不希望刚刚进入少年时期的亚历山大变得感情脆弱和多愁善感。此外,腓力认为亚历山大是时候接受正规的教育了。

针对亚历山大的教育问题,腓力制订了一套详细的计划,他觉得能做王子老师的人,首先一定要是一位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大学者,此外,他希望这位老师对马其顿的风土民情非常了解,也能热爱这个国家。符合上述条件的,在当时非亚里士多德莫属。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曾任马其顿王室的御医,因此亚里士多德与比自己小两岁的马其顿王子腓力自小就是好朋友。亚里士多德在17岁时便已才华横溢,在学界崭露头角,备受师友们赞赏。公元前347年,老师柏拉图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就离开了学校,自成一家。他独自在小亚细亚的岛上埋首研究自然科学。在受到腓力二世的聘请后,亚里士多德马上束装前往马其顿的王都佩拉。

亚里士多德所居住的地方位于小亚细亚的西北岸,靠近特洛伊,它和附近的地区都是受贝鲁美尼亚所统治。贝鲁美尼亚非常崇尚学术,礼贤下士,希望在哲学家的同心协力下缔造一个理想的国家。亚里士多德和贝鲁美尼亚可以说是亦君亦臣、亦师亦友。亚里士多德娶了贝鲁美尼亚的养女为妻。在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他身边的很多学者都是出自这里。当时的亚里士多德俨然是一个新兴学术团体的领导者,他把原来在雅典的精英分子都吸引集合在这儿,成为一个新兴的学术中心,有着后来居上的蓬勃气势。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

虽然在学术上这里朝气蓬勃,但是强敌逼境,政治上的纠纷却层出不穷。腓力的大军已经兵临黑海沿岸,为了经济的目标,腓力希望能够占领谷仓地区,对雅典更施行海峡封锁。腓力的计划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积极的行动表现。他估计雅典迟早会屈服,对雅典投降后所要进行的工作,他已有了详细的计划,成竹在胸。这时候,雅典的政论家伊索克拉德斯曾经向腓力写了一封公开信,这封信是站在希腊人的立场,尤其是站在雅典的立场,在认清本身利害关系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信里所提出的要求和腓力内心的打算正好是不谋而合。希腊人希望能够借刀杀人,而不费自己的一兵一卒。腓力就非常冷静地利用这个机会,把他的计划一步接一步地付诸实施。

马其顿对希腊的政策就是恩威并用。对某些国家,只要杀鸡儆猴,让别的国家心怀畏惧就行了,至于大部分的希腊国家,腓力愿意采取怀柔政策。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使他的行动更有弹性,因此他认为伊索克拉德斯的意见很有利用的价值。在公元前343年,腓力与波斯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这也是他计划的一部分。马其顿与波斯言明互不干涉,为了防止希腊和波斯联手对付马其顿,他事先已和波斯取得默契,如此侵略希腊就不受波斯的牵制。这也是他防患于未然的一种策略。

腓力一边和波斯签订友好条约,另一方面却秘密地和贝鲁美亚尼签订了军事同盟的密约。他这秘密协定很快地被波斯获悉,由于波斯西部的属州相继叛离中央政府,因此波斯对腓力和贝鲁美尼亚签订军事密约的事非常敏感,也非常紧张。没有多久,波斯就把贝鲁美尼亚予以逮捕,并且判了死刑。当时和波斯政府一直保持着秘密联系而居中奔走的狄摩西尼曾得意扬扬地夸下海口:“我能洞察腓力的各种阴谋,只要有我在,大王就可以宽心了。”照这种情形看来,成立反马其顿联合战线,似乎是指日可待了。但是波斯无论怎么对贝鲁美尼亚拷打逼问,他始终坚拒吐露密约的内容,临死前他曾经留下遗言说:“请告诉我的朋友们,我是爱好哲学的人,自有我的风姿傲骨,威武不能屈,我绝对不会在他们的淫威下吐露出任何一个字的。”这时的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对秘密协定一无所知,他很可能是在贝鲁美尼亚谅解之下,带着政治的使命而赴任的。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的相遇,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为了让亚历山大远离宫廷之中随处可见的政治阴谋和奥林匹亚斯的影响,腓力将读书的地点安排在远离王宫的佩拉西南的山中,那里有一处非常宁静的神殿,周围丘陵起伏,牛羊遍野,还有满山遍野的果实和鲜花。亚历山大就在这处“花园”中,跟随着亚里士多德度过了三年的学习时光。他的同窗中,很多人都成了他日后的好友,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埃及王的托勒密、大将帕曼纽的儿子菲罗塔斯和马其顿执政大臣安提帕特的儿子卡山德。这些少年徜徉在大自然中,一边漫步,一边聆听亚里士多德的教诲。

亚里士多德采取学院式的课程来教学生。这些年轻的学生对几何学和形而上学往往感到很乏味。而最能吸引他们的,要数植物学和动物学了。直到后来,亚历山大对医术和畜牧等领域仍有着很大的兴趣,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培养起来的。他不但深谙医学上的理论,并且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在东征期间,他曾亲自为生病的战友开处方,并且写下了各项调养和饮食事项。

事后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到过当时的教学情形。他认为这批处在少年期的孩子们对政治学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许是由于他们缺乏实际经验和对政治深层次的体会和认识不够。后来亚里士多德曾应亚历山大的要求写下了《王权论》和《殖民论》等政治著作,可这些政治学说似乎没有给亚历山大带来直接的影响。一位专门研究古代史的历史学家,曾经下过这样的结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哲学上并没有给亚历山大带来很大的影响。天才与天才的交会却无法为对方留下任何痕迹。这两位不世出的天才却各自在学术上、武功上发展出他们伟大的成就,各自成就了在历史上的地位。

对亚历山大而言,父亲腓力给了他生命,而亚里士多德却让他认识了一种高尚的生活,为他开启了知识之门。亚里士多德给予亚历山大完整的口才和文学训练,并且激发了他对科学、医学和哲学的兴趣。亚历山大童年时期就显出了在音乐和马术上的才华。据记载,少年时代的亚历山大发现了一匹烈马,所有人都认为它是不可驯服的,而他只是柔和地对马说了几句话便成功地驯服了它。后来,他给还给马起名为“塞弗勒斯”。

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之下,亚历山大对希腊文化充满了浪漫的热情,随着他日后的东征,小亚细亚一带纷纷希腊化了,这种文化余韵,历经300年而不衰!

锋芒初露

公元前346年以来,马其顿和希腊双方一直勉强维持着和平,但关系日渐紧张,至公元前340年,新的战争终于爆发了。腓力又要领军出战。

这一年,亚历山大刚好16岁。一天,腓力把亚历山大叫到宫廷中,并告诉儿子,自己将要带着军队出去作战,国家则由他来管理,希望他能为他分担国家大事,参与政治和军事事务。腓力同时安排了安提帕特将军留守。

留守期间,亚历山大和安提帕特曾一度击败前来进攻的密底人。亚历山大初次上阵就展现了他的军事天赋。他大败敌人,一直进军到他们的城市,驱散了当地人,重新组织移民,并且夺得了一个军事基地。亚历山大把这块地方命名为“亚历山大城”,用来纪念他的第一个战果。在两年以前,父亲腓力也曾经取得过类似的战果。亚历山大发动这次战争的动机,是不是出于和父亲互相竞争的心理呢?也许这就是亚历山大一生战功卓著的原动力吧。

亚历山大18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这些战争教会了年轻的亚历山大如何部署军队,期间,他还断然地实行了许多改革。在一场决定了希腊命运的喀罗尼亚战役中,亚历山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战争开始后,腓力二世率先率领骑兵向前逼近,随后的禁卫步兵方阵依斜型序列跟进,中央马其顿方阵紧跟着前方的斜型阵列前进,但左翼的亚历山大却按兵不动,当马其顿右翼接近时,雅典军向前冲锋,双方步兵短兵相接,骑兵相互厮杀。激战一段时间后,腓力开始撤回自己的右翼军队,而雅典重装步兵立即随后追杀,在不明马其顿军企图的情况下,雅典的盟军底比斯军选择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但这样的结果使雅典和底比斯两军间出现松动,雅典军的右翼被暴露出来。亚历山大见战机终于出现,立即率领骑兵组成菱形突入雅典军的右翼,并令游击步兵向前阻挡底比斯军对雅典军的救援,腓力也迅速朝雅典军正面猛攻,在两方攻击下,雅典军很快溃散。亚历山大随即率领骑兵绕至底比斯军后方,朝底比斯圣队发起冲锋,将其歼灭。雅典联军全线溃败,马其顿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喀罗尼亚战役惨败后,希腊城邦的自治和希腊的自由精神也从此断送了。雅典曾经严格地要求战败的将军重新检讨战局,并且追究失败的责任。此外他们动员了所有年轻力壮的男人,包括奴隶和外国人在内,全部武装起来,即使被希腊人认为最神圣的墓石,也被用来做防御工事。他们决心要抗战到底,他们认为,至少他们还有完整的舰队。虽失去了过去的光荣,但并未就此一蹶不振。腓力二世看到自己的族人是这样坚毅,觉得如果一直压迫雅典,会引起希腊人更强烈、更持久的反抗,还是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见好就收。他决定与雅典签订停战协议,将雅典阵亡将士的遗骨送还故土,同时恢复了俘虏们的自由,并且派遣亚历山大和安提帕特为使节去希腊诸国讲和。作为一个战胜国,腓力所提出的条件极其宽大,雅典感受到了腓力的诚意,因此正式成为马其顿的一个忠实盟国。当亚历山大正式访问希腊的时候,也被希腊臣服的诚意所感动。

腓力成了新的国际盟主,现在横在腓力眼前的是怎样处理战后的希腊。他令希腊诸城邦与马其顿签订军事同盟的协定,这个协定就是“哥林多同盟”。“哥林多同盟”是确保希腊和平的基础,为亚历山大日后的东征扫去了后顾之忧。

遭遇家变

青年时期的亚历山大遭遇了巨大家庭变故,父母感情疏离多年后最终分道扬镳,而他自己也因为不满父亲另娶新欢而愤然出走。这样一位离开了支离破碎的皇室家族的王子,日后又是如何坐上王位重拾江山的呢?这还要从亚历山大所遭遇的家庭变故说起。

马其顿的很多贵族对奥林匹亚斯出身蛮族这一事实一向不满,更重要的是,他们完全无法了解亚历山大的想法,不知该如何迎合这位准王位继承人,而喀罗尼亚战争中亚历山大表现出的军事才华和他在士兵们心中的威望也令他们十分忌惮。与此同时,由希腊凯旋的腓力想要迎娶阿塔鲁斯年轻美貌的外甥女克丽欧佩特拉,于是他和贵族们一样,将矛头指向了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亚斯的王妃地位已经摇摇欲坠。这一切令这对孤立无援的母子对马其顿的贵族阶级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在腓力和新王妃的婚礼上,阿塔鲁斯发言:“希望国王和新后能尽快产下一位马其顿的合法继承人。”“那么我呢,你这卑鄙的人,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亚历山大大声质问阿塔鲁斯,说完便将酒杯朝这个羞辱了母亲和他的人砸了过去。

当腓力站在椅子上向亚历山大抽剑时,气愤的他因为醉酒而站立不稳,竟然从椅子上摔倒了。亚历山大嘲笑道:“你们瞧啊!一位准备从欧洲横扫小亚细亚的国王,却连一张椅子都跳不过去。”

为了维护母亲和自己的尊严,亚历山大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年轻的亚历山大愤然离开马其顿,和母亲一起回到了伊庇鲁斯。当时的大贵族们一直扬言,王位一定要传给嫡子才行。但是嫡子出生到长大,还需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亚历山大仍是理所当然的皇太子,但是他这个太子身份,却有着时间的限制,能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并不大。最重要的是,亚历山大在贵族的眼中还有利用的价值。尤其是眼前,东征问题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阶段,势必要亚历山大参助才能成功。为了化解腓力和亚历山大父子之间的怨隙,腓力的一个老朋友笛玛拉塔斯特地出面来调解,希望亚历山大能够再度回到马其顿来。

亚历山大母子离开以后,腓力也一心想要和伊庇鲁斯维持友好的关系,因此他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伊庇鲁斯国王为妻。公元前336年的初夏,这场奢华的婚礼在马其顿的旧都举行,各国使节都赶来参加,婚礼现场宾客云集,并有竞技表演为婚礼助兴。当时的马其顿是希腊的霸主,腓力更要通过这场婚礼来显耀国威。婚礼现场腓力撤掉了所有的卫兵,以彰显亲民的作风。在这样一个热闹喜庆的场合里,谁也没有发现剧场门口有一个卫兵打扮的人,并没有遵照命令退出剧场,当腓力一行通过的时候,那个卫兵迅速地拔出短剑,朝腓力的胸前刺去,腓力还未来得及躲闪,便已中剑倒地。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使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众人如梦初醒,才想起来去追捕凶手。最后他们逮捕了一位名叫保萨尼阿斯的年轻贵族,并把他处死。

对于腓力被刺的内幕,后世一直众说纷纭,但在尚未出现新的继承人的情况下,腓力的突然离世无疑将亚历山大母子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腓力死后,对谁最有利呢?这件事情无疑成为希腊的一大话题,最受瞩目的当然是奥林匹亚斯和亚历山大了。在亚历山大继位之后,奥林匹亚斯马上宣布这件谋杀案完全是出自波斯的阴谋,是波斯为了阻止马其顿东征而使出的手段。不过,这种冠冕堂皇的解释却不为人们所接受。奥林匹亚斯为了转移众人对亚历山大的怀疑,还在保萨尼阿斯的尸体上放置了一顶黄金冠冕,并且予以厚葬。可怜这位母亲的苦心。腓力二世遇刺

新王即位

腓力的死,立即引起马其顿帝国的慌乱。元老安提帕特是个能够洞察时机的人,他立即召集马其顿的朝臣议会,提议立亚历山大为新王。

在过去的几次战争中,士兵们早已发现亚历山大具有比他父亲更卓越的军事才能,因此都热烈地拥护新王即位。而此时的亚历山大正在忙于清除那些反对自己的势力,重新组构属于自己的政权。得到受命之后,亚历山大完全没有显示出年轻人的幼稚,相反,他立即表现出更加强于父亲的统帅才能和征服欲望。

获得安提帕特的支持后,亚历山大的地位已经稳固。剩下的问题就是那些被腓力派往小亚细亚的远征军会不会揭竿起义。率领这支军队的是腓力最倚重的老将帕曼纽。当时的帕曼纽是军队中炙手可热的人物,马其顿的军队就是他和腓力两个人一手组建起来的。他在军队中拥有相当大的势力,进而影响到政治。而对于帕曼纽来说,一边是强势的亚历山大,一边是自己的女婿阿塔鲁斯。在这个时候,帕曼纽只有两条路:要么揭竿反叛,与亚历山大开战;要么割断亲情,效命于亚力山大。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后者。亚历山大头像

帕曼纽的支持使亚历山大的地位更趋稳定,他的态度对于亚历山大的王权有决定性的影响。两年之后,马其顿正式向波斯进发,帕曼纽一族都被提拔为东征军的统帅。而亚历山大在隐忍和倚重帕曼纽势力的同时,在军事、行政上,都不得不与腓力时代的大将们互相协调,避免他们的专权而使自己今后无法驾驭。

军事家的蜕变

风雨飘摇的巴尔干

腓力被暗杀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整个希腊,当时的希腊人民急不可待地要将马其顿的驻军赶出去,刚成立的哥林多同盟,似乎马上就要土崩瓦解。首先撕毁协议的便是雅典。亚历山大立即派遣精锐部队南下,镇压了反抗最为激烈的底比斯。亚历山大的行动使雅典措手不及,只得承认他哥林多同盟盟主的地位。

希腊以为腓力死后东征的安排将会搁浅,谁也没有想到,亚历山大还是按照预定的计划作着出征的准备。正逢此时,马其顿北部山地的特里巴利人想要借机独立。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率领1.5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挥师北上。

这次远征越过了海拔2500米高的巴尔干山脉,翻越一座又一座险峻的大山。深入敌境后,特里巴利人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势将大石块投向亚历山大的军队。亚历山大命令部下分左右散开,用盾牌抵住敌人的攻击,然后匍匐前进,尽量保持兵力通过隘道。他们冲过了第一道防线之后发现,想要直逼敌军的大本营,还要经历一场丛林游击战,这种战争对暴露在明处的远征军队很不利。亚历山大面对进退不得的僵局没有坐以待毙,一心研究突破这种局面的办法,最终他决定先攻击多瑙河对岸的游牧民族——克塔伊族,因为失去了克塔伊族的援助和补给,特里巴利人便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亚历山大令士兵将皮革缝成袋子,在里面塞满干草,做成浮筏,同时又将巨大的树干挖空做成独木舟。这种用浮筏渡河的作战经验,本是东方人的传统,亚历山大则加以引用。

亚历山大渡过了多瑙河,深入克塔伊的内陆。顽强抵抗的克塔伊族最终还是被亚历山大歼灭了。此时,那些原先桀骜不驯的特里巴利人也都不战而降。这次征讨北方可以说为东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亚历山大的军队在这次远征中学到了许多作战经验,此后多次用在了东征的战场上。

在亚历山大大军凯旋的途中又接到消息,伊利亚人正准备袭击抵抗,以致马其顿帝国的西境又陷入了危险之中。亚历山大率领大军从巴尔干山脉西行,沿途经过多个敌人的要塞,遭受到非常猛烈的袭击。在崇山峻岭之中,熟悉地势的敌人在战斗中占了很大的优势。

狄摩西尼绝不放弃这个好机会,他马上组织军队筹划各项工作,并且接受了波斯提供的巨额经费,对底比斯提供武器和金钱支援。当狄摩西尼把亚历山大在山谷中全军覆没的消息宣布给希腊民众时,底比斯等地又燃起了反抗马其顿的斗志,狄摩西尼抓住机会组织军队。亚历山大获知这个变局之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反对分子一举歼灭。最终他凭借敏锐的判断力和军事才能取得了胜利。接着,他率领装备笨重的马其顿军队迅速地在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行军,以惊人的速度穿过了巴尔干半岛的主脉,不到两个星期,亚历山大的军队已经迫近底比斯了。面对险阻的山道,居然可以每天以30公里以上的速度行进,根据常识,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当底比斯的民众看到亚历山大突破险峻的山道出现的时候,都惊愕不已。即使底比斯人众志成城,英勇奋战,可还是无法抵抗亚历山大的进攻,亚历山大最终攻入了底比斯城。

马其顿的兵士对底比斯城的破坏可以说是非常彻底,连一草一木都不能幸免。这一次大屠杀虽然只持续了一天,可是这一天足以令天地风云变色。

亚历山大这种恩威并施、杀一儆百的政策使其他的希腊诸国都闻风丧胆,不敢再支援底比斯。亚历山大将这一次战役中罪魁祸首的命运交给同盟会议去决定,让希腊人自己去判决这些人。这可以说是非常讽刺的做法,亚历山大就是要给希腊人很大的难堪。

在《荷马史诗》中曾经讴歌了底比斯的古都,其中有最负盛名的七个门,从此以后,这些历史古迹永远地消失了!大部分的女人和孩子都沦为奴隶,大约6000名男子在这场战争中战死。底比斯人在这次战役之后几乎灭绝了。

底比斯城的结局让希腊的许多国家恐慌,他们纷纷派遣特使向亚历山大表示效忠。许多国家拼命地为自己辩白,他们纷纷派遣特使向亚历山大祝贺。很明显,他们都想拍亚历山大的马屁。可是亚历山大对这些使者连正眼也没有看一眼,相反,他还要求雅典将十个罪魁祸首交出来。雅典接到这张名单,一时议论纷纷,当然黑名单之中也包括狄摩西尼的名字。

温和派的政治家主张这十个人应该顾全大局牺牲自己,强烈地指责:事到如今这些人不应该再躲藏起来。可是雅典的市民们觉得,这种意见完全是奉承马其顿的做法,一时群情激昂,竟将提出这种意见的人轰下了台。而亚历山大此时也有些懊悔,他觉得对底比斯的屠杀太残忍了,已经冷静下来的亚历山大因此接受了雅典使节的请愿,将他的要求撤回。

内乱扫清之后,进攻波斯的东征计划被正式提上了日程。在同盟会议中,东征行动预定在第二年(公元前334年)的春天进行。但这个由腓力构想出来的计划和亚历山大将要进行的是否一致呢?东征对于亚历山大,又将意味着什么呢?是完成父亲的遗愿,还是实现自己构筑的理想帝国的梦想呢?

对腓力来说,进攻波斯是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和缜密的计划后才决定的。为了奠定东征的基础,马其顿王国的军事力量更加扎实了。当马其顿本身的力量已经稳固之后,腓力认为已有足够的力量作东征的准备了。以马其顿王国为中心,以现实政策为基础,东征的范围当然有一定的限制,而不可能作无止境的征服。不但如此,还要考虑到征服过的土地的安抚工作。腓力最大的野心就是征服整个的小亚细亚,他的野心仅此而已。

可是亚历山大却正好相反。他在东征之前并没有特定的目标,而是以他的“可能性”来作决定。也就是说,他的目标是有弹性的,随着他的行动把理想化为现实。通过这一连串的过程完成自己“世界帝国”的梦想,到了最后,就是对自己的确信。

腓力常常想着:“我应为马其顿王国做些什么呢?”可是亚历山大却想着:“为了我自己,我该做什么?”马其顿王国对他而言只是实现“世界帝国”梦想的一个跳板而已。这就是亚历山大之所以成为英雄的本质,站在这个观点来看,亚历山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

从公元前335年的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亚历山大一直停留在马其顿帝国,忙着作东征的准备,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经费。在增加国家税收方面,腓力曾经作过很多种努力,他得到了一座金矿,开发国内的产业,并从殖民地获得了许多的税收。可是在军备方面,却开支巨大,腓力逐渐入不敷出,财政状况每况愈下。

当亚历山大继承王位,接收腓力的财政同时也接收了一笔巨额的负债。可他为远征又继续债台高筑。亚历山大究竟从哪里借到那么多的钱呢?当然不会是雅典的富商们了,那些雅典的资本家对这项空前的赌注是绝对不会问津的。亚历山大是将王室家产都一一变卖才获得的这笔钱。

军费的问题解决了,但负责留守的大将安提帕特以及亚历山大的副将帕曼纽都对亚历山大这种“背水一战”的做法感到忧心忡忡。最令他们担心的是亚历山大连继承人的事情都没有考虑就率军东征,如果东征过程中出现意外怎么办?只要有一支箭穿过亚历山大心脏,这个王国就会陷入空前的大混乱。老臣们都认为,亚历山大应该先结婚,有了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之后才能够东征,这样马其顿王国的基础才能够稳定下来。这些看惯了为了王位继承问题而造成许多悲惨可怕的政治事变的臣子们,以过来人的角度大力劝谏。

亚历山大听了这些谏言只是一笑置之。在他看来,他所肩负的是英雄的使命,才不是像其他的人那样结婚生子,过着安安稳稳的生活。他是不断地向命运发起挑战的人,怎么能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呢!对亚历山大而言,他并没有认真地考虑到马其顿帝国的持续问题。他的心中只有属于他自己的帝国版图,这幅版图里,甚至没有马其顿帝国。

残酷的东征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的土地,又参与过对腓力二世的谋杀。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牲畜全部赠送出去。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地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发出去,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地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就这样,亚历山大怀着对无穷财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漫漫征程。

公元前334年5月,亚历山大集合了所有的军队,包括3.2万的步兵和5100人的骑兵,腓力花了一生心血组建的马其顿国民军是这次东征的主力,约占全军人数的三分之一。同时,为了防止希腊人趁东征的时候叛乱,在这次东征队伍中还夹杂了不少希腊人质。他们抵达了赫勒斯滂海峡后,便可以遥望对岸的波斯领土。有160艘希腊舰队已经停泊在港口待命,一切的准备已经就绪。

赫勒斯滂海峡只有5公里宽,春天涨潮的时候岸边很容易被水淹没。波斯的海军万万没有想到马其顿的军队已经离他们这么近了,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不但没法反击,而且连防卫的力量都没有。渡过海峡的过程是马其顿军队最容易受到打击的时候,一旦波斯发动积极的攻势,马其顿的军队将立刻崩溃。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亚历山大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将横渡海峡的任务交给了副将帕曼纽,而他自己却和几个要好的朋友驾船驶向特洛伊,去祭奠埋葬在那儿的英雄们。亚历山大幼年的时候从《荷马史诗》中读到了特洛伊这块土地,这是奥德修斯的土地,是他一心向往的地方,他曾一度渴望能够亲临此地。在越过海峡的时候,他没有作战略上的考虑,燃烧在他心头最激烈的情感却是对古代英雄的崇拜。亚历山大以非常虔诚的心情要去一睹奥德修斯的神殿中陈列着的古代武器,亚历山大希望祭司能够把这套武器送给他。这套武器他后来一直很珍惜地保存着,在作战的时候,他会命令一个人捧着这些武器站在他的身边。在他的眼中,这些武器极为神圣,是古代英雄灵魂的象征。在往后的九年中,亚历山大在战役中受到重伤、几近垂危的时候,最后都是靠着特洛伊的盾保全了性命。

当船靠近特洛伊的海岸时,他全副武装站在船头,把手上的矛掷向对岸,这是他对自己将要征服的土地的一种标志。这块土地是亚细亚的一角,一直绵延到波斯,然后伸展到印度。当时的亚历山大可能预感到他将征服这整片的土地,对亚历山大而言,东征的意义就是将特洛伊的精神再度展现,他可以借着东征之行媲美奥德修斯的英名。这种浪漫的英雄主义想法使他在今后的战争中节节胜利。

亚历山大率军推进至离格拉尼库斯河不远处就接到侦察兵的报告,说波斯军队已在河对岸摆好了阵势。于是亚历山大把部队编成战斗队形,驻足岸边细细观察敌阵。这时帕曼纽上前说道:“陛下,我相信由于敌人的步兵比我们的少,一定不敢在我们附近露营。因此,我们等天亮时再渡河一定可以。我们可以在敌军还没布置就绪时完成渡河。根据目前情况,我觉得如果立即采取行动必然会冒极大危险。因为我们不能这样明显地一起渡河,河道有很多地方水都很深,而且河岸也很高,有些地方简直像悬崖一样。如果出师不利,对战争全局危害很大。”

可是亚历山大却傲然回答说:“我绝不能让这条河沟挡住去路。波斯人以为自己是和马其顿人一样的好战士,那是他们还没有经受过使他们吃惊的事情罢了。现在就让他们领教一下马其顿人的勇气吧。”亚历山大头戴羽冠

他立即召集将领,将部队分为左、中、右三队。第二天早晨,天色微明的时候,亚历山大率领右翼的骑兵部队发起冲锋,他戴着醒目的白色羽毛装饰的头盔率军渡河,又爬上陡滑的高坡,上岸后还未来得及编队就要和敌军短兵相接,展开激烈的肉搏战。亚历山大和波斯两名勇将的搏斗可说是东征十年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的场面激烈无比,亚历山大的剑不幸折断,他立即从待从的手中又接过一把短剑,对方的枪刺穿了亚历山大的盾,亚历山大毫不畏缩,持剑向对方刺去。一旁的士兵们,不管是波斯人或希腊人,都为亚历山大勇猛的表现大声喝彩。这时亚历山大的短剑也折断了,仍毫发无损的敌人又一次持刀朝亚历山大背后劈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亚历山大的好友克利图斯连忙用长枪刺穿了敌人的胸膛,救了亚历山大一命。这时波斯的骑兵队已经完全崩溃,波斯人雇的希腊佣兵见大势已去,希望能向亚历山大投降,可是亚历山大不肯接受,仍然不停地发动攻击。战争胜利后,亚历山大处理了两名希腊的佣兵,他对佣兵们说:“帮助敌人来打自己人,这是通敌的罪行。”亚历山大把这批犯有通敌罪的佣兵送回马其顿,强迫他们服劳役。又将掳获的波斯军队的上百件铠甲当做战利品送到雅典的神殿,以“亚历山大”和“希腊人”的名义捐献。他认为这次东征并不是完全以马其顿为中心的战争,而是全体希腊人的报复战争,这种充满民族大义的说法也的确起到了政治宣传的效果。而这一次的胜利,也使小亚细亚西部的城市都不再抵抗,亚历山大保证将为他们带来自由与民主,他们也将亚历山大当成他们的救星。格拉尼库斯河战役

波斯的南部有一个重要的城市,由希腊佣兵队长蒙农驻守。蒙农曾建议焚烧亚历山大军队沿途周边的田地,以断绝亚历山大的补给,但由于波斯的地方总督怜惜他们的财产,这个建议未被采纳。因此蒙农只能聚集部队,准备与亚历山大正面交战。当他得到消息说波斯舰队将很快地赶来支援,便率领军队打算奋战到底。对蒙农的攻击,亚历山大十分慎重,他很快地召集了所有的舰队,在敌方的舰队尚未到达之前,将港口封锁。他希望在时间上抢占先机。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亚历山大还是解散了他的舰队,而将主力放在陆军的攻略上。他认为海军舰队所花的经费太多,但作战的时候在质和量方面都非常薄弱,发挥不出多大的效用,他不跟波斯舰队正面遭遇,而打算在陆上先把他们击溃。他抢先占领了每一个港口,使波斯的军队没有办法停泊和登陆。亚历山大在这次战争中赢得胜利,但只是在陆军方面征服了叙利亚和腓尼基。以后的一年间,波斯军队在海上仍然非常活跃。半年之后,亚历山大坚决主张将解散的希腊舰队再次组织起来。

退守后的蒙农在小亚细亚的西南端建了一座坚固的城池,这座城易守难攻,有了它,不但可以确保波斯舰队的根据地不被破坏,还能够长期和亚历山大作战,使波斯有机会再度总反攻。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十分欣赏蒙农的计划,将小亚细亚的军事行动都交给他指挥。亚历山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坚固的城池,几次进攻都无功而返。这种挫败使他感到非常害怕,几乎想逃回希腊去。经历一番苦战,亚历山大几乎全军覆没,但最终还是攻下了这座城市。蒙农没有接受投降,他命所有的士兵分散逃出城外,又把整座城市放火烧毁。

远征的第一个冬天来临了,亚历山大让年轻的士兵们都回国去休假,而他自己并没有休息,他将沿海一带平定下来之后,再由内陆北上。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所有的士兵又再度集合。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夺下了波斯帝国一个又一个海军基地。

公元前333年春天,蒙农与亚历山大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战斗。蒙农拥有非常优秀的海上舰队,而这个时候的亚历山大却把希腊的舰队解散了。因此在海上的战争蒙农完全占据了上风。这时小亚细亚沿海诸岛都争相和蒙农结盟。

此时的蒙农不但有波斯的支援,同时也获得雅典的首肯,双方私下有秘密的协定;此外他更积极地希望能够直接打到马其顿本土,但是小亚细亚战云密布,他不敢轻易尝试这项大胆的计划。在整个战争中,他只是牵制住亚历山大的力量,这对他来说是不能满足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战场从小亚细亚再搬回希腊本土,尤其是马其顿本土。

他这种想法是否存在实现的可能呢?这是谁也无法知道的,因为一切还没来得及开展他就壮志未酬身先死,他的死使小亚细亚的局面立即转变。虽然蒙农的部下继承了他的遗志,可是小亚细亚的军事防卫却随着他的离世而土崩瓦解了。

得力干将突然离世,大流士如失去左右手,作战方针也变得消极退缩,亚历山大打算趁机攻下小亚细亚。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亚历山大经过长途跋涉,疲惫过度,有一天他在河中沐浴,忽然感到强烈的痉挛,最后竟失去知觉当场昏了过去。医生们诊断他很可能得了急性肺炎,已经危在旦夕,可他们没有一个敢替亚历山大治病,生怕万一治不好会被定罪,只有一个名叫腓力的医生挺身而出。在获得亚历山大同意之后,腓力开始了治疗。就在这个时候,一封又一封告密的信传到了亚历山大这里,内容都说腓力医生已被波斯王大流士收买,想加害亚历山大。可亚历山大却面不改色地喝下了腓力的药,并很快康复了。除了腓力的医术外,亚历山大的用人不疑也救了自己一命。亚历山大刚刚康复,传令兵便飞奔来报,波斯王大流士率领的大军离营地只有两天的行程。亚历山大听到这个重要的消息后立刻和将领们讨论作战计划。

波斯王大流士料想亚历山大一定会经过叙利亚关口而来的,因此选择了一处平原地带作为战场,他认为这里的地形对波斯大军展开作战十分有利。可是等待了一个月之久,大流士有点按捺不住了。

这时,波斯军获悉了亚历山大患病的消息,他们非常高兴,对这次的战争跃跃欲试。即将到来的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两军都摩拳擦掌,耀武扬威,急于要将对手打败。这时亚历山大把伤残的士兵留在伊苏斯,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沿着叙利亚南下,朝波斯军队所在的叙利亚关口赶去。可是亚历山大却对留守的营地忽略了警戒,波斯人偏偏钻了这个空子,从后方占领了亚历山大在伊苏斯的营地,俘虏了所有的伤员和物资,截断了亚力山大的后路,然后在伊苏斯南20公里处安营扎寨,严阵以待,从而断绝了亚历山大的交通线。此举出乎亚历山大意料,他感到非常震惊。但他没有惊慌,在探明消息后,亚历山大决定击溃大流士的军队,为此将自己的军队折回伊苏斯。两军在河边相遇,亚历山大下定决心要迎战波斯军。

伊苏斯古战场位于叙利亚北部的河畔平原。河水的汹涌和河岸的险峻对波斯军的防御十分有利。可是也因为面临大河,阵容强大的波斯军很难在这狭小的平原上展开,只得化整为零。这一点对亚历山大来说倒是非常幸运的。可是身经百战的亚历山大在这个时候也很难隐藏内心的不安。根据史书的记载,在战争开始之前,亚历山大深感不安,不停地向海神祈祷。这位海神传说是奥德修斯的母亲,奥德修斯在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对着大海痛哭,如今亚历山大又一次自比为奥德修斯,向海神母亲求得安慰。

亚力山大率领马其顿大军稳步前进,不时停顿以保持阵型的完整紧凑。马其顿右翼的近卫骑兵率先进入波斯人的弓箭射程,正停下来等待左侧的近卫步兵方阵跟上来,河对岸的波斯弓箭手立刻万箭齐发,羽箭密集如雨。虽然波斯箭雨未能对亚历山大的骑兵造成多大的威胁,但有数十匹战马受惊狂跳。亚力山大见此情形,不等步兵跟上来,率先冲向敌阵,他的骑兵连队以楔形队形紧随其后。马其顿骑兵冲进河中时又遭遇波斯部队迎面而来的弓箭直射,但这仍没有挡住亚历山大,反而在大概三次齐射的时间里,亚力山大已经率领近卫骑兵冲到近前。对面的弓箭手吓得魂飞魄散,转身便逃。慌不择路的波斯逃兵冲乱了后面的阵型,接踵而至的马其顿重骑兵如摧枯拉朽一般突入波斯步兵阵营,而马其顿步兵各个方阵也陆续过河迎敌,将波斯防线的缺口越撕越大。由于波斯步兵方阵异常密集,马其顿重骑兵突进敌阵以后很快就被人海堵塞得寸步难行。骑兵习惯于高速冲击,并不擅长在狭小空间里同步兵肉搏,这时马其顿跟进的步兵投出手中的长矛以后,纷纷拔出短剑冲入敌阵与敌人近身厮杀。在马其顿军队各部队协同作战的凌厉攻势之下,波斯左翼阵线不久便土崩瓦解。几乎在亚力山大率领骑兵发动进攻的同时,波斯右翼的铁甲骑兵也向马其顿左翼远端发起冲锋。由于这里的战场宽度不足500米,波斯骑兵不得不逐次投入兵力。第一波的数千铁甲骑兵组成密集队形冲到河对岸,朝600希腊骑兵猛扑过来,很快将他们击溃,然后左转向马其顿左翼阵线的侧后迂回包抄,从两面攻击2000弓箭手和标枪手。马其顿左翼阵线岌岌可危。在这关键时刻,亚力山大部署阵后方的重骑兵发动反击,猛攻波斯骑兵的右侧,一举冲散了敌军的队形,逼迫波斯骑兵后退重新集结,并不断向忙于集结的波斯骑兵发动连续短促的突击,最后将波斯人驱逐到河对岸。

而另一队马其顿方阵冒着箭雨艰难地爬上陡峭的河岸,越过波斯人设置的障碍,向波斯阵线的希腊雇佣军发起进攻。过河以后,许多马其顿士兵受地形阻碍没能跟上,这样密集阵前沿就出现了许多缺口,而右侧同亚力山大的近卫步骑兵已经脱节,希腊雇佣军所期待的战机终于出现。大批手持圆盾和短剑的希腊雇佣军士兵立刻冲进马其顿阵线的缺口,猛攻密集阵暴露的部位,马其顿步兵不得不扔掉长矛,拔出短剑格斗。伊苏斯这场战役中最血腥残酷的一幕发生了。双方士兵风格相似,实力相当,彼此以死相拼,杀红了眼,仿佛希腊和马其顿两个民族之间的新仇旧恨要在此一并清算。马其顿阵营伤亡惨重。希腊雇佣军逐渐将马其顿军队逼退。而在波斯左翼溃散以后,马其顿的右翼在亚力山大的指挥下向左旋转,开始攻击希腊雇佣军的左翼,而亚力山大率领近卫骑兵从侧后方直扑大流士。波斯的希腊雇佣军抵挡不住来自两面的攻击,不久阵型就瓦解了,但是顽强的雇佣军士兵们依然三五成群和步步逼近的马其顿密集阵殊死搏斗,想起格拉尼库斯战役中那些希腊雇佣军的下场,他们个个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亚力山大手持长矛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近卫骑兵在主帅身先士卒的感召之下奋勇向前,很快马其顿骑兵就冲到了大流士的2000禁卫骑兵阵前。以大流士的兄弟为首的一批波斯贵族和他们的卫队全力护在大流士的周围。但在这场混战中,波斯人几乎无组织地单打独斗和马其顿人的组织纪律性形成鲜明对比,大流士的战车周围,阵亡将士的尸体堆积如山。厮杀中大势已去的波斯王充满恐慌的眼睛正好与亚历山大炯炯的目光不期而遇,慌乱中波斯王在马车上猛力挥鞭,绝尘而逃。丧失了总指挥的波斯军队瞬间土崩瓦解,亚历山大紧追不舍,直到波斯王逃进了山中,亚历山大才勒住了马缰停止追击。

击败了波斯王,东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亚历山大并不满足,他觉得通过波斯,进而占领整个亚洲才是他的目标,这个时候的亚历山大已经感觉到,统治亚洲的大业已近在眼前了。

初战告捷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重重阻碍,为了实现攻下波斯、统治亚洲的目标,亚历山大还要面对波斯的海军基地腓尼基和叙利亚,还有流淌在前方的尼罗河,这些险阻都是亚历山大实现理想的必经之旅,但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怎么会就此停下前进的脚步呢!他理想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在清理战场的时候,过惯了朴素生活的马其顿军队被波斯王遗留在战场上的那些金银器皿和镶嵌了珠宝的日用品惊得目眩神迷,波斯王的奢侈和贪欲令他们瞠目结舌,甚至连豪华的浴缸都被带到战场上来。亚历山大看到这情景,感慨地说道:“这才像一个帝王的生活!”这次战役中亚历山大俘获了大流士的家属,包括他的王妃、孩子及年迈的母亲,亚历山大对他们都以礼相待。

当亚历山大攻占北部叙利亚各城市的时候,曾经接到大流士的投降书。大流士的要求非常简单:第一是希望送还被俘的家眷,第二是维持友好同盟的关系。可是,面对这封以长辈的口吻求和的投降书,亚历山大却措辞非常严厉地回复道:“这次大举进攻波斯,并非是报复百年以前的波希战争之耻,而是由于父亲腓力被暗杀,以及波斯对腓力明显的敌对行为。波斯曾经不惜重金来分化希腊诸国,为了维护希腊的和平我才兴兵讨伐。”接着他又很不客气地回复道:“今后,你若要再呈投降书,应当以写给亚洲盟主的态度才行,我们之间绝不是平等的地位,现在我已经拥有你全部的财产,你如果还想以帝王自居的话,那就不应该逃走,即使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绝不会放过你的。”大流士家眷被俘

可亚历山大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耗费在追逐大流士上,因为波斯的海军仍然牵制着亚历山大。虽然亚历山大已经另外组建了希腊海军,而且也抑制了原先十分活跃的波斯海军,但当时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先去占领成为波斯海军基地的叙利亚和腓尼基。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亚历山大陆上的补给线将很容易被对方切断,从而腹背受敌,到那个时候,亚历山大的处境就很危险了。在战场上,一着错就全局输,因此每一个步骤都要经过缜密的计划才行。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控制地中海的东部,包括埃及在内。

太尔城是腓尼基最大的商业中心,它是一个完全离开大陆的岛上城市。和腓尼基本土的旧城完全不同,这个离岛城市周围四五公里都被高耸的城墙围绕,是个易守难攻的城市。亚历山大获知太尔城所供奉的神和自己的祖先有关,希望能进城去参拜。但当地市民担心亚历山大以此为借口进行侵略,便委婉地拒绝了他。不久,战火终于在这种不友好的氛围中被点燃了。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动员全体将士去搬运沙石,又从山中砍下许多木材,准备在海上建造一个工程浩大的堤防,使陆军能够顺利地攻进岛上去。太尔城的市民嘲弄亚历山大此举是愚公移山,他们向亚历山大的军队发动火攻,烧毁了亚历山大的攻城塔,而尚未建成的堤防也一夜之间被春季汹涌的海潮冲毁了。亚历山大改变了策略,他将两艘大船连接起来,上面装有攻城用的巨锤,不停地撞击坚硬的城墙。太尔城市民顽强地抵抗,使尽了各种方法来对付亚历山大。太尔城从城里投出装有铁钩的绳子,企图将亚历山大的攻城锤拉倒,他们又把灼热的沙子倒在攻城兵士的身上,兵士们的皮肤被烫得起了水泡,疼痛使他们无法继续攻城。到了后来,亚历山大也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有那么一阵子他几乎有放弃的打算。经过七个月的围攻,太尔城已经弹尽粮绝,无法继续抵抗,他们一直盼望的波斯舰队也迟迟没有出现。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城池一处的墙壁被击破,亚历山大攻入城中。

太尔城战争的失败使波斯王第二次向亚历山大提出和解,这次除了有巨额的赔偿金,还提出亚历山大可以把波斯王的公主纳为妃子,彼此缔结友好同盟,同时,波斯王表示愿意割让领土。帕曼纽认为,现在这个局面已经很令人满意,是应该接受波斯王求和的时候了,他说:“假如我是亚历山大,就会接受议和,我不希望再冒无谓的风险。”亚历山大听了这话,用挖苦的语气嘲弄地说:“假如我是帕曼纽,我一定会接受的。”就在这个时候,大流士听说他的王后死于难产,亚历山大以王后之礼将她厚葬。国破家亡的打击使大流士痛下决心,一定要一雪前耻。

亚历山大沿地中海南下,到了最南端的卡萨时再次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卡萨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荣的商业都市,以买卖香料为主,这儿有一位阿拉伯的佣兵将领非常顽抗,他占据着一处易守难攻的有利据点。亚历山大再度使用攻击太尔城的种种方法来进攻卡萨。亚历山大还在附近山丘建筑了一个和敌人城墙同样高的军事据点,并用攻城塔向对方进攻。同时,亚历山大在通向敌人的地方挖掘了一条地道,希望使对方的城墙陷落损坏,这真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不过这个方法最终有了效果,卡萨的守卫军在激战两个月后终于投降了。

就这样一路披荆斩棘,战果累累,很快他们便到达了尼罗河三角洲。当地的埃及人十分憎恨波斯人的统治,当他们得知亚历山大打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