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工程境外作业人员HSE培训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07:39:02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石油天然气工程境外作业人员HSE培训教程

石油天然气工程境外作业人员HSE培训教程试读: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业国政府和油公司对承包商的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和公众舆论对企业的HSE管理越来越关注,安全生产和HSE管理已经成为事关稳定发展大局的热点,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的永恒主题。石油钻(修)井是石油工业的一个高风险行业,做好安全生产和HSE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石油工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组后的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所属的国内外一体化的石油工程技术综合性服务公司。公司业务涉及钻(修)井、测(录)井、固井、定向随钻、钻井液、完井、稠油开发、天然气开发、煤层气开发及技术服务,以及大修、侧钻、压裂酸化、油层改造技术服务。目前境外作业队伍遍及十余个国家,为五十多个油公司提供服务,在国内遍及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因此,风险源点多面广。井控风险、交通风险、作业风险、境外高社会风险国家恐怖袭击以及大量使用新员工、境外项目划转交接等给HSE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为适应国内外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实施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HSE管理体系,在探索建立长效安全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公司提出并建立了在HSE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从而在体制上保证了HSE“四到位”,即HSE管理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和监督到位。通过实施企业内部HSE管理与监督两条线运行,公司的HSE管理水平和业绩不断提高,并在HSE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四条好经验和措施,即:适合的,是最好的;规定的,就要做到;该投入的,必须到位;应急的,一定要管用。这些经验和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境内外作业安全和公司的持续发展。

为强化HSE培训,进一步夯实HSE基础,不断提高公司员工HSE素质,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HSE培训中心组织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适用于出国人员HSE培训,也可供国内外基层作业队HSE监督和HSE管理人员参考。书中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3月1 HSE基本理论与HSE文化建设1.1 HSE基本理论1.1.1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图(图1—1):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露头)代表死亡事故,冰山下部代表暗藏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故前就已经出现的大量的隐患。如果我们只关注已发生的死亡事故,而对导致死亡事故状态(事故隐患)、工伤等。通常发生死亡事故后,人们只关注事故本身,而不重视在发生事的受伤、急救、未遂事故不进行统计和管理,对不安全的行为、条件不去控制,冰山就总会有山尖浮出水面,恶性事故就不可避免。

冰山理论强调了杜绝事故,尤其是重大伤亡事故,必须要从消除事故隐患入手。事故三角形(图1—2)也从另一角度分析了事故原因。30000次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将最终导致1次人员死亡等特大事故的发生。图1-1 冰山理论图1-2 事故三角形1.1.2 冰山事故损失理论

冰山事故损失图(图1-3):冰山露出水面部分代表发生事故后的直接损失——工伤和疾病费用,如医疗费、损失的时间、赔偿等。冰山水面以下部分代表间接损失。据有关统计,事故造成的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6~53倍。间接损失包括以下方面:图1-3 冰山事故损失图(1)生产受损;(2)建筑受损;(3)工厂受损;(4)工具和设备受损;(5)物资损失;(6)法律费用;(7)应急供应;(8)调查费用;(9)替换培训费用。

冰山事故损失理论指出了事故可能带来的严重损失,强调了加强HSE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性。1.1.3 海因里希事故原因理论

美国安全专家海因里希(W.H.Heinrich)通过对事故发生原因分析统计,指出引起事故的原因比例(图1-4)为88∶10∶2。其中:88%——人的不安全行为;10%——物的不安全状态;2%——自然灾害(如地震、雪崩、海啸)。图1-4 事故原因比例

同时,海因里希提出了关于事故控制的3E原则:(1)工程技术(Engineering)。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2)教育(Education)。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训练,使员工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先进安全理念,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形成企业和社会浓厚的安全文化,避免事故发生。(3)强制(Enforcement)。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图1—5形象地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类:(1)“羊”:自己从行动上遵章,也不允许他人违章(关心自己的安全,也关心他人的安全)。(2)“披着狼皮的羊”:自己从行动上遵章,但允许他人违章(只关心自己的安全,不关心他人的安全)。(3)“披着羊皮的狼”:要求他人不能违章,而放松自己。(4)“狼”:自己违章,也允许他人违章,都不遵守公司的安全规定。图1—5 人的行为

分析已发生的事故可以看出,大量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2008年提出了反违章六条禁令。禁令明确提出了:(1)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2)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3)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4)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5)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6)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1.1.4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

1931年由美国W.H.Heinrich提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多米诺骨牌理论(图1—6)指出,如果抽掉多米诺骨牌的其中一块,即消除事故链中的一个事故原因(隐患),即可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该理论指出导致事故发生是由于一系列屏障失效,从直接原因分析到间接原因,最终都能查到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这就是一切事故的原因在于管理。在现场加强周期性安全检查,对重点设施、关键设备进行交叉检查等都是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如对死绳固定器、活绳头、防碰天车等检查的四重覆盖法(由平台经理、带班队长、司钻、机械师每天每班分别进行重复检查)就是很好的方法。图1-6 多米诺骨牌理论1.1.5 多屏障理论

该理论指出造成事故都是由于预防事故的措施失效引起的(图1-7)。因此,为防止措施失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识别出的危害和风险评估,找到尽可能的预防措施(屏障);(2)每一个屏障尽可能完善(无漏洞),包括完善HSE管理体系,要求员工遵守操作规程,遵守规章制度等;(3)措施不能同时失效,即漏洞不能同时发生,这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中提到的事故链是一个道理。图1-7 预防事故的多屏障图1.1.6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由Gibson和Haddon提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如触电、摔伤、落物打击、电磁辐射、压力释放、碰撞、强光刺激、噪声、爆炸等。如在钻井现场的钻井液高压管汇、井控装置试压等高压都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压力释放。

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几乎毫无例外地,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使得能量或危险物质失去了控制,是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导火线。1.1.7 轨迹交叉理论

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交叉。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相遇时,则将在此时间和空间发生事故。如车辆碰撞、交通事故和现场交叉作业发生事故等。1.1.8 木桶理论

安全领域的木桶理论(图1-8)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安全与生产同等重要,安全不能成为短板。因此,在HSE管理体系的第一个要素——领导和承诺中,就要求各级领导首先要明确的是安全的位置问题,即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如果只片面地强调生产和效益,忽视了安全,公司整体效益和业绩将会因为安全这块短板而大受影响。(2)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最低的员工直接影响和制约公司的整体安全水平(业绩)。(3)高标准要求每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才能促进公司安全工作。图1—8 木桶理论1.2 安全文化1.2.1 安全文化的产生

1986年,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图1—9)。4月26日,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基辅以北130千米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900万人遭到涂炭,大约2.6亿居里的辐射量,大约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200多倍。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

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这一术语,给出的核电企业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安全文化的定义表明,安全是有关人的态度问题,又是组织问题,又是个人的问题。图1—9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美国杜邦公司(DuPont)在其20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安全管理和发展中总结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很多好的经验,该公司也因此取得了很好的安全业绩,安全表现好于美国的安全平均值的30~40倍。2001年,367个报告中80%没有失能工作日。至少50%工厂无伤害记录。杜邦公司将安全文化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图1—10):(1)自然本能阶段。

①依靠人的本能;

②以服从为目标;

③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

④缺少管理层参与。(2)监督阶段。

①管理层承诺;

②受雇的条件;

③害怕/纪律;

④规则/程序;

⑤目标和监督;

⑥重视培训。(3)自我管理阶段。

①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

②个人价值;

③关注自我;

④良好习惯;

⑤个人得到承认。(4)团队文化阶段。

①帮助别人遵守;

②留心他人;

③团队贡献;

④关注他人;

⑤集体荣誉。图1—10 安全文化发展阶段

同时,杜邦公司总结出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十条黄金理念:(1)所有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2)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3)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4)安全是被雇佣的一个条件。(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6)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7)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更正。(8)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中的安全同样重要。(9)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绩。(10)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其中第一条理念——所有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既是公司全体员工应该具备的一条先进的安全信念和观念,又是公司安全事故零目标的具体体现,其余九条理念提出了实现零目标的措施。

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系统的经验和要素(12要素):(1)显而易见的管理层承诺;(2)切实可行的政策(10大理念);(3)综合性的安全组织(员工与管理者共同参与);(4)执行管理责任;(5)挑战性安全目标;(6)严格要求的标准;(7)推陈出新的激励机制;(8)有效的双向沟通(沟通的组织、渠道);(9)持续性的培训计划;(10)有效的安全检查(正面的检查);(11)有能力的安全管理人员;(12)事故调查。

此外,国内专家总结出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阶段(表1—1)。表1—1 安全文化发展与特征1.2.2 安全文化定义

安全文化是人类为防范(预防、控制、降低或减轻)生产、生活风险,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企业持续发展,所创造的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总和。

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指这个企业中所有人对安全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的综合表现。通俗地讲,就是对待安全的态度、习惯、价值观。

通俗的比喻,安全文化就像中药,治的是本。它的作用可能是缓慢的,但它一旦起作用,就是持久的,不可逆转的。1.2.3 安全文化建设原理

1.2.3.1 球体斜坡力学原理

球体斜坡力学原理如图1-11所示,在安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既有时代对安全价值观的推动力,科技发展对本质安全的支撑力,也同时存在落后观念、轻视安全产生的下滑力。这些力的合力将决定安全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图1-11 球体斜坡力学原理

1.2.3.2 理论和价值观收敛原理

理论和价值观收敛原理如图1—12所示,图中各字母的具体含义是:(1)O——共同理念或价值观,O 、O ——不同的理论或价值12观;(2)AB——文化建设对员工安全多元化的价值观、安全态度或理念取向作用力。(3)AB 、AB ——建设先进安全文化推动力和同一价值观或12理念的合力。这些安全文化的合力收敛于最高目标。图1—12 理论和价值观收敛原理

1.2.3.3 目标偏离角最小化原理

目标偏离角原理如图1—13所示,其含义如下:(1)夹角越小其余弦值越大,当夹角为0时,余弦值取最大值1。(2)O点代表共同理念或价值观,M代表组织(企业)的最高目标,OL和ON是指在干扰力量的影响下产生的目标偏离。(3)共同的安全理念或安全价值观,产生最大的文化合力;否则就会产生目标偏离,导致企业的经营和安全不能实现。图1—13 目标偏离角最小化原理

1.2.3.4 HSE文化力场原理

HSE文化力场原理如图1-14所示,安全规范的执行力和成效取决于文化场力。图1-14 HSE文化力场原理

1.2.3.5 人因本质安全原理

人因本质安全原理如图1—15所示。图1-15 人因本质安全原理1.2.4 公司HSE文化建立方法(1)公布HSE方针承诺,吹响HSE文化建设战略号角。

①HSE方针和承诺是最高管理者HSE价值观的至高体现;

②HSE方针和承诺是全员HSE行动指南;

③HSE方针和承诺体现了尊重生命,关爱员工的人性化境界;

④HSE方针和承诺是建立HSE文化的基石和原动力。(2)建立HSE管理体系及辅助性文件,统一HSE管理模式。

根据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结合本公司情况,开发和建立HSE管理体系和辅助性文件,逐步形成具有本公司特色的HSE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并统一管理模式。这些都是形成HSE文化的基础。(3)开展全员HSE培训,为建立HSE文化奠定基础。

HSE培训是建立HSE文化的基础工作。根据集团公司HSE培训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大纲,分层次、分岗位进行培训。同时,严格按照HSE取证和继续教育时间组织实施培训。境外项目招聘的外籍员工也要纳入培训考核。(4)加大HSE制度落实力度,推动HSE行为文化建设。

执行力是HSE管理体系运行的保证。HSE管理体系、HSE程序文件和HSE作业文件,以及一系列有关HSE的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必须通过可视化行为展示出来。如现场使用劳保用品、办理作业许可证、锁定标识、安装和使用HSE设施、乘车系安全带、各级领导参加HSE检查等都是HSE行为文化的具体体现。因此,具体的行为展示是HSE文化的重要符号。(5)完善公司HSE监督体系,建立HSE监督文化。

公司从上至下的各级HSE监督形成了公司HSE监督体系。HSE监督(包括HSE总监、HSE高级监督、HSE基层监督)在各级单位运行HSE管理体系中起到的督导、纠偏作用,所形成的HSE监督文化对HSE文化建设同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6)公布HSE业绩,营造持续改进的HSE文化氛围。

公布HSE业绩,包括如实汇报HSE表现、统计HSE数据(如百万工时工伤频率、死亡、险肇事件等)、HSE奖惩情况等。这些HSE业绩指标是兑现HSE承诺的依据,将促进各级单位自身对照目标查找差距、持续改进HSE管理。(7)学习先进HSE文化,促进公司HSE文化建设。

学习国内外、企业内外HSE管理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对公司HSE文化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8)完善HSE设施配套,形成良好的HSE硬件文化。

根据HSE设施配套标准完善HSE硬件设施建设,是HSE文化建设的物质保证。比如,要求员工乘车系安全带,但如果车辆就没有配备这些安全设施,安全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就非常苍白无力了,也就根本谈不上HSE文化。

以上介绍了公司HSE文化建设的一些主要方法,各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举行安全月活动、安全百日活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安全论文征集、安全单位(班组、员工、家庭)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安全文化建设。2 HSE管理工具与技术2.1 HSE术语及相关名词解释(1)Man hour:人工时。国际上通用百万工时(个别用20万工时)的各项事故率来评价一家公司的HSE业绩。(2)Accident:An unwanted incident resulting in personnel injuries or damage to material assets or the environment.事故:不希望发生的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造成损害的事件(在有些西方油公司,Accident特指与交通有关的事故)。(3)Incident:Any unwanted event or hazardous condition which leads or,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could have led to an accident.事件:一切不希望发生的情况或有害的条件,在此情况或条件下可以导致(或在不同环境下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在有些西方油公司,Incident指任何交通事故之外的事件和事故)。(4)FTL(Fatality):死亡。(5)LTI(Lost Time Injury):损失工时的受伤(误工超过一个工作日)。也称LTI(Lost Time Incident),LTA(Lost Time Accident).(6)LTIF(Lost time Injury Frequency):百万工时(或20万工时)人员受伤事故率。(7)RWC(Restricted Work Case):工作受限事件,是指人员在受到伤害后,虽然不能继续从事原岗位的工作但经过医疗处理后可以从事其他岗位工作的事件(误工不超过一个工作日)。(8)MTC(Medical Treatment Case):医疗处理事件,是指人员受到伤害经过专业医疗处理后还能回到原岗位工作的事件(误工不超过一个工作日)。(9)FA(First Aid):急救,是指人员受到轻微伤害在现场接受简单医疗处理后又马上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事件。(10)NM(Near Miss):险兆事件或未遂事故。任何发生的有可能产生对人的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造成损害但实际上没有出现任何后果的事件。(11)RTA(Road Traffic Accident):道路交通事故,包括翻车RO(Roll Over)和非翻车Non-RO事故。(12)FREQ(Frequency Rate):发生频率。(13)TRCF(Total Recordable Case Frequency):总可记录事件发生率。(14)SJA(Safe Job Analysis):安全工作分析。有的油公司称为JSA(Job Safety Analysis)。(15)Hot work:Work which involve use of the sources of ignition.热工作业:任何涉及产生热量的作业。

①Welding(arc or gas)——焊接(电焊或气焊);

②Cutting torch——气割;

③Abrasive wheels,grinding——研磨,抛光;

④Soldering equipment——烙铁,锡焊;

⑤Electric tools——电动工具;

⑥Use of open flame——动用明火;

⑦Shrink—sleeve heat gun(blower)——尖嘴喷枪(16)Cold work:Work which not involve use of sources of ignition.冷工作业:工作中不涉及产生热量的作业。

①Hydrostatic testing,or pressure testing by other means,of all piping and/or equipment.使用净液压或其他方式对管线和(或)设备进行压力测试。

②Opening of explosion proof or purged enclosures in classified areas. 在危险区内打开防爆线路或清洁防爆盒。

③Erection of scaffolding.搭建脚手架。

④Work with ionizing rays.工作场所存在电离射线。

⑤Heavy lifts(extraordinary long or big).起重(超长或超大)。

⑥Maintenance operations which compromise critical safety systems or which remove them from service e.g.fire and gas detection systems,fire fighting equipment.会使安全系统暂时部分失灵或暂时撤销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作业,如移走消防设备。

⑦Any other work,the person in charge decides if a safe work permit is required,since this is not an exhaustive list.其他冷工作业,其他主管人员认为需要安全工作许可的作业也需要申请冷工许可。(17)火灾的划分标准。

①小火(Small Fire):可以用手提灭火器扑灭的火灾。

②中火(Medium Fire):可以使用固定消防设备和(或)使用不超过两条消防水龙带扑灭的火灾。

③大火(Major Fire):因为火势大,必须由专业消防队才能扑灭的火灾。(18)环境污染的划分标准。

①轻度污染(E1):

a.只在污染现场有一定的影响,不会长时间的影响周边地区;

b.污染释放物只能引起轻微的感官不适,人员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c.虽然污染区的地面没有防污染的保护,但也污染不到地面和地下水。

②中度污染(E2):

a.达到了应该向公众提醒污染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程度,但还达不到应该立刻通知政府部门的程度;

b.污染释放物能够引起明显的不适;

c.对没有污染防护的地面需要小型的设备才能对污染进行清除;

d.污染区的地面或地下水有可能被污染,但污染不会扩散或污染饮用水。

③重度污染(E3):

a.属于重大事故,例如大量的气体泄漏或爆炸、有毒物质的扩散等;

b.污染释放物导致了当地居民的伤残或严重的疾病,或因为释放物的长期伤害而不得不长期撤离;

c.污染物污染了能够扩散到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并且这种扩散还有可能污染地面水。

④特大污染(E4):

a.污染产生了特大的灾害,例如大量的气体扩散或爆炸所产生的影响会逐步扩大到污染发生地以外的其他地区;

b.污染释放物会使居民患危及生命的疾病,受到危及生命的伤害或直接造成人员死亡;

c.污染导致了饮用水的长期污染或地面水的污染会长期存在。(19)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0)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2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中存在危险的一部分。如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遇火可能发生爆炸,我们说煤气罐泄漏是危险的,而煤气罐是一个危险源。(22)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23)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单元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 Q——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t;

q——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t。(24)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25)事故: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26)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27)风险:风险即是危险。广义的危险是指一种环境或状态,它是指超出人的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即指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狭义的风险(R)是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R=CS

式中 C——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

S——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28)风险评价:也称危险评价或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现存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充分揭示危险性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然后

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2.2 HSE程序文件

HSE程序文件是指导HSE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公司有效地实施HSE管理和对主要的风险源控制提供规范的管理程序和控制程序。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针对境外项目开发的HSE程序文件共有35个:

HSE-01-001 方针和承诺

HSE-02-001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

HSE-03-001 岗位与职责程序

HSE-03-002 能力评价和培训管理程序

HSE-03-003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HSE-03-004 协商和沟通管理程序

HSE-03-005 安全代表和工作环境程序

HSE-03-006 激励管理程序

HSE-03-007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程序

HSE-03-008 安全工作分析程序

HSE-03-009 风险分析程序

HSE-03-010 钻井作业安全程序

HSE-03-011 劳动保护用品程序

HSE-03-012 工作许可程序

HSE-03-013 起升作业程序

HSE-03-014 安全用电程序

HSE-03-015 驾驶和运输程序

HSE-03-016 设备控制和保养程序

HSE-03-017 设施完整性程序

HSE-03-018 废弃物处理程序

HSE-03-019 危险材料处理程序

HSE-03-020 消防程序

HSE-03-021 硫化氢程序

HSE-03-022 应急反应程序

HSE-03-023 应急响应演习程序

HSE-03-024 油品意外泄漏计划程序

HSE-03-025 环境管理程序

HSE-03-026 井喷应急反应程序

HSE-03-027 法律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HSE-03-028 变更管理程序

HSE-03-029 事故汇报、处理和归档程序

HSE-03-030 不符合及纠正措施程序

HSE-03-031 重大事故调查程序

HSE-03-032 绩效测量和监视管理程序

HSE-03-033 记录和记录管理程序

HSE-03-034 审核程序

HSE-03-035 管理评审程序2.3 HSE作业文件

HSE作业文件是现场作业的操作指南,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安全作业规范(规程)。公司的HSE作业文件是按每一个作业工序来编写的。每个作业文件包括7个主要要素:(1)技术数据——对作业过程中所包含的名词进行解释或对作业过程简要概述说明。(2)设备和工具检查——提出了在进行作业过程中对所涉及的设备和工具如何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3)HSE提示和预防措施——本提示非常重要,它指出了在本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对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的损害,并提出了相应预防的措施。(4)准备工作——指导作业者在进行作业前所准备的一些基本工作,包括作业所涉及的设备,所使用的工具,或如何对设备和工具进行维护保养等。(5)实施——详细描述了整个作业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过程,并提出了进行每一步骤时的注意事项。(6)关闭——提示在完成整个作业后所做的一些善后工作。(7)相关文件——指出了与该作业过程相近的关联的作业文件。

长城钻探公司针对境外项目开发的HSE作业文件包括6部分(含设备维护保养)共124个文件:

DOP1 作业要求

DOP1-01 钻井作业要求

DOP1-02 钻井作业程序要求

DOP1-03 钻井方案的检查和跟踪

DOP2 井控

DOP2-01 井控手册

DOP2-02 井控设备的试压

DOP2-02A BOP试压单

DOP2-03 泥浆检测系统

DOP2-04 泥浆液气分离器的操作

DOP2-05 环空压力记录

DOP2-06 小排量的确定

DOP2-07 井控演习程序

DOP2-08 关井程序

DOP2-09 压井程序

DOP2-10 斜井和水平井中的井控

DOP2-11 压回地层压井法

DOP2-12 强行起下钻作业

DOP3 一般规定

DOP3-01 危险区域

DOP3-02 高空作业检查表

DOP3-03 置换油基钻井液

DOP3-04 井底钻具组合

DOP3-05 管件规范

DOP3-06 管件装卸操作

DOP3-07 装卸钻头

DOP3-08 柴油机启动和紧急停车程序

DOP3-09 提升和甩单根

DOP3-10 用方钻杆接单根

DOP3-11 用大钳上卸扣

DOP3-12 倒大绳或割大绳

DOP3-12A 附录A吨英里计算公式

DOP3-12B 附录B钻井大绳切割程序

DOP3-13 高压旋转接头的安装和测试

DOP3-14 顶驱操作

DOP3-15 起下钻补给罐作业

DOP3-16 检查流量

DOP3-17 井架安全检查

DOP3-17A 井架和底座现场检查报告

DOP3-17B 红色

DOP3-17C 黄色

DOP3-17D 绿色

DOP3-17E 粉红

DOP3-18 高温高压程序

DOP3-19 磨铣和拔出套管

DOP3-20 基层作业队交接班规定

DOP3-20A 24h交接班工作内容表格

DOP3-21 使用高压清洗枪

DOP3-22 水泥和重晶石气动下灰缺罐的使用

DOP3-23 在储存区搬运化学药品

DOP3-24 进入泥浆罐

DOP3-25 清洗泥浆罐

DOP3-26 钻过硫化氢地层后的泥浆罐清洗

DOP3-27 标签和标识旗

DOP3-28 隔离程序

DOP3-29 员工安全须知

DOP3-30 接地

DOP3-31 管件的现场维护、检查和通径

DOP3-32 井架起放程序

DOP3-33 死绳固定器和指重表

DOP3-34 绞车安全操作程序

DOP3-35 起吊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DOP3-36 钻井废弃物处置要求

DOP3-37 钻井泵开关运转程序

DOP4 从钻前准备到完井的操作程序

DOP4-01 井场基础

DOP4-02 钻机的复员

DOP4-03 钻机安装、拆卸和运输

DOP4-04 开钻前的准备工作

DOP4-05 分流器安装和测试要求

DOP4-06 防喷器的安装和拆卸

DOP4-07 起下钻

DOP4-08 导管打桩程序

DOP4-09 大直径井段钻进

DOP4-10 起下防磨补心

DOP4-11 定向钻井

DOP4-12 17.5in井段钻进

DOP4-13 12.25in井段钻进

DOP4-14 8.5in井段钻进

DOP4-15 6in井段钻进

DOP4-16 钻出套管鞋和井底口袋

DOP4-17 漏失或地层完整性试验

DOP4-18 倒划眼

DOP4-19 泵入泥浆段塞

DOP4-20 卡钻

DOP4-21 取心

DOP4-22 下套管尾管

DOP4-23 套管和尾管固井

DOP4-24 通过顶驱固井

DOP4-25 中途测试(图)

DOP4-25A 中途测试安全指南

DOP4-25B BDST设备清单

DOP4-26 开窗侧钻

DOP4-27 用造斜器侧钻

DOP4-28 废弃井的回堵

DOP4-29 钻杆测试(图)

DOP4-30 钻柱中下入陀螺仪

DOP4-31 下入生产油管

DOP4-32 安装采油树

DOP4-33 钻井钢丝绳安装与拆卸程序

DOP4-34 钢丝绳下入井下安全阀

DOP4-35 用钢丝绳下测量工具

DOP4-36 用钢丝绳下入和起出井下堵塞

DOP4-37 用钢丝绳下封隔器和松扣炸药及放射性工具

DOP4-38 油管传输射孔

DOP4-39 钻17.5in上部井段

DOP5 与设备有关的要求

DOP5-01 更换防喷器闸板

DOP5-02 更换防喷器控制系统的阀门

DOP5-03 更换钻井泵阀门和阀座

DOP5-04 更换钻井泵缸套和活塞

DOP5-05 清洁钻井泵出口过滤器

DOP5-06 设置和调整高压安全阀

DOP5-07 更换配浆系统的阀门

DOP5-08 天车拆卸

DOP5-09 陆上油井井口要求

DOP5-10 载人绞车程序

DOP5-11 液压大钳操作

DOP5-12 套管循环头的使用(自动密封)

DOP5-13 振动筛的操作

DOP5-14 除气器操作

DOP5-15 除砂器、除泥器和泥浆清洁器的操作

DOP5-16 离心机的操作

DOP5-17 更换卡瓦和大钳钳牙

DOP5-18 泥浆盒的使用和检查

DOP5-19 自动铁钻工的操作

DOP5-20 固井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DOP5-20A 固井设备的检查表

DOP5-21 电磁刹车的操作

DOP5-22 更换顶驱的直流电动机

DOP5-23 安全设备的要求

DOP5-24 更换顶驱的直流电动机

DOP5-25 更换冲管

DOP5-26 安装密封接头法兰

DOP5-27 换钢丝绳

DOP5-28 检查机械提升助力系统

DOP5-29 叉车操作规程

DOP5-30 井架逃生器的操作和维护

DOP5-31 焊接和气体切割作业

DOP5-32 可燃液体的操作和保管

DOP5-33 扶正对扣台的操作和维护保养

DOP6 设备维护保养2.4 HSE风险评价与HSE计划2.4.1 概述

HSE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价可实现对事故的超前预防和对生产过程的全过程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HSE策划,形成HSE工作计划书,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风险评价包括定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做风险评价之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依据包括综合利用有经验的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危害检查表自查(表2-1)、工业标准及有关风险评价分析结果等。表2—1 危害检查表续表续表

HSE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也就是说,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用人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组织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度,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HSE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最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提高HSE 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的主要输入,即几乎体系的所有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以考虑。HSE管理的目的是控制风险和事故的发生。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识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险源成为HSE管理的核心。围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确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检查其落实完成和遵守情况。HSE管理体系每个要素的设立,都是为了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HSE管理体系的不断持续改进,其根本目的是风险控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组织建立HSE管理体系,要根据其所具有的危险源这个管理核心,按照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设立和开展其管理要素。2.4.2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2.4.2.1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原因

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1)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一般来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危害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之所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有害因素。

2)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有益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控制这些能量、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出现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含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大部分是一些随机出现的现象或状态,很难预测它们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1)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设施完整性等)。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施、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认识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但故障发生的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掌握各类故障发生规律和故障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系统发生故障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体现在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设施完整性的缺乏、缺陷和设备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的缺陷两方面。(2)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人员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意外行为。影响人员失误的因素很多,但发生人员失误的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和分析,也是可以预测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6441—1986)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3)管理缺陷。

系统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系统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造成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4)外界环境。

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外界环境条件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事故要素4M如图2-1所示,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见表2—2,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见表2—3。图2—1 事故要素4M表2—2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表2—3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分类

2.4.2.2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在此介绍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①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②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③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④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⑤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⑥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Y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⑦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⑧明火;

⑨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⑩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⑾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⑿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⒀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⒁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⒂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①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②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

③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④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⑤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①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②传染病媒介物;

③致害动物;

④致害植物;

⑤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①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②健康状况异常;

③从事禁忌作业;

④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⑤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

⑥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②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③监护错误;

④其他错误;

⑤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①搬举重物;

②作业空间;

③工具不合适;

④标识不清。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本书介绍其中的16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2)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3)化学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

3)按职业病类别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等7类。2.4.3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4.3.1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辐射等。

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储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16项内容构成。

根据危险物品具有的危险性或最主要的危险性,一般把危险物品分为以下9个类别:(1)爆炸品。

①爆炸性物质;

②爆炸性物品;

③为产生爆炸或烟火实际效果而制造的上述两项中未提及的物质或物品。(2)气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