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的充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7 01:26:42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才能的充实

才能的充实试读:

前 言

小故事,大智慧,智慧是创造成功的源泉。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智慧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美国著名成功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只要你想成功,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美国著名潜能学权威安东尼·罗宾斯说:“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

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连敢想、敢做和敢干的心理准备都没有,那还谈何成功呢?

成功是一种无限的高度,成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可是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他们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心里面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人生要不要获得跳跃?能不能跳过人生的高度?人生能有多大的成功?人生能否实现自我超越?这一切问题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在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障碍,但只要有成功的心智,我们就可以从人生的谷地走出,攀援到人生的峰顶。我们等待成功的到来,这种成功是伴随理想追求的人生记录,而每个人的成功故事汇成了成功追求过程中最精彩的篇章和最动人的驿站。

在这个追求成功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懂得成功的方法,更需要学习成功的事迹,用以开启成功智慧的行为。成功不在我们追求的终点,也不在寒不可及的高处,它就在你追求的过程之中。

为了掌握开启人生的金钥匙,实现成功的财智人生,我们根据收集了成功励志的智慧故事,编撰了这套《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丛书,包括《人生的超越》、《生活的历炼》、《生存的突破》、《财富的创造》、《创业的奠基》、《成功的追求》、《行动的实战》、《机遇的把握》、《奋斗的飞跃》、《创新的开拓》、《竞争的决胜》、《做事的抉择》、《职场的晋升》、《工作的成就》、《心态的构建》、《智慧的积累》、《素质的打造》、《才能的充实》、《理想的激励》、《自信的树立》,共计20册。

整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本书由刑春如同志主编,参加编撰的还有宋涛、张林、李雪、胡元斌、窦俊平、廖海丽、聂丽、寻美琴、李娟、鹿清斌、王德雪、张立立等人,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第一章 才能的学习

勇于挑战,创造辉煌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勇担风险,勇挑重担,勇于接受急、难、重、大的新任务,勇于去拼、去赢。

我们在面对风险时不能畏惧,也不能逃避风险,一味地逃避风险只是懦弱、胆小怕事的表现,到最后终将一事无成。那种有所作为并且成功的人士,他们都能“敢为人之不敢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并取得高额的回报。但是冒险并不是要求你去莽撞行事,闭着眼睛胡乱去闯。在面对各种风险时,首先要能沉着冷静,并且事前要仔细分析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以及冒险所得与冒险的代价是否相当,还要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能扫清障碍、战胜困难,准确把握风险程度;在冒险行为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周密策划,合理组织,精心运作,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面对风险,要敢于冒险,但不能蛮干、不可冒进,要敢为,但也得“能”为。

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一个健壮而富有精力的好斗的战士,无时无刻不在挑战自己的员工。“巨大的挑战”是GE血统中的永恒不变的基因。从某种角度上讲,GE“乐于”为员工设定不可能的目标,为员工设定员工自己都无法想象的高度,挑战他们。但是,这种设计也并非是盲目的,而是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挑战的潜质。

陈伟凯,1994年加入GE塑料集团。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先生在GE塑料集团岗位轮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开始进行了六西格玛的学习。1996年10月,陈伟凯被调GE总部学习。两年的培训结束后,经过人力资源评估,陈伟凯被评到20%的员工行列中,成为“特级员工”。作为最优秀的员工之一,他的名字被发布在了GE总部人力资源的网络上。这时,飞机发动机集团、金融集团、家电集团等三家公司分别向他发出邀请,只待他做出选择。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陈伟凯选择了金融集团刚刚购并的一家工厂公司。很显然,这是一堆“乱摊子”,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更严重的是,陈伟凯对工厂领域毫无经验可言。陈伟凯真的能成功吗?

毫无疑问,陈伟凯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这无损于他勇士般的挑战精神。从公司重组,到应付各种危机事件,他从未轻言放弃。在接连不断的挑战中,陈凯伟不断学习与成长。2003年初,陈伟凯因杰出的表现,被任命为GE全球副总裁、GE金融集团亚太区总裁。

事实证明,每个优秀的企业都重视挑战员工,而每个杰出的员工都重视这种挑战。每一位员工都应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勇敢承担并挑战“不可能”的责任。

也许你会被安排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锻造,而不管你是否有过相关行业、岗位与专业学习经验;也许你认为这个岗位是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做到,远远超过自己目前的能力和技能。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应树立起独当一面、担当大任的信心,变挑战与压力为动力。这样,你可以达到比其原来预计高得多的高度与成就。

在GE,那些平常被认为是“财务盲人”、“数学笨蛋”的医学、文科等专业的人却在财务部门干得有声有色。勇于向“不可能”挑战的工作精神,是杰出者成绩突出的基础。

记住:我们能够实现的成就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要让“现状”导致我们对自己潜能的低估,把精力积极投入到“不可能”的领域去开拓。

成功需要冒险

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得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为公司创造惊人的业绩,进而得到老板的器重。

英特尔的价值观认为,要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并能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实际上,三十多年前英特尔的几位创始人也是带着些许赌气与冒险的情绪创业的,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成为英特尔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特尔的“鼓励尝试冒险”,并不是指匹夫之勇,盲目冒险。英特尔所推崇的是充分评估,即在接受挑战之前,尽可能掌握各种情报,了解种种变通之道与替代方案,增加对失败的控制力。换句话说,英特尔的“冒险文化”是“可预期的风险”、“可衡量的冒险”。1990年,迈克·萨诺作为一名实习生加入了英特尔公司。一年半后,他被挑选去做英特尔欧美总裁戈登·格纳的技术助理。当时格纳先生正在鼓励员工尝试着冒险。

在迈克最初的几个月,每天早晨八点半进办公室,晚上很晚才离开,平时也特别注重学习。迈克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着实让人敬佩,但这也与英特尔的“冒险”文化产生冲突。

大约在七个月以后,有一天格纳先生对迈克说:“我觉得你的工作量不够。”迈克感到很疑惑:“我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怎么工作量还不够呢?”接着,格纳先生对迈克说:“你的确在工作中花了很多时间,也很辛苦。但在这几个月里,我没有看到你犯错误,这让我感到无法接受。因为你只用你熟悉的方法做让你舒服的事。尽管你把一些事情做得很完美,但同时你也失去了一些机会,一些由冒险所带来的发展机会。”

无论是英特尔,还是IBM,或是微软,很少鼓励员工总是循规蹈矩的,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敢于冒险,敢于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去重复自己很擅长、很熟悉的事情。

也许冒险会让你犯错误,让你失败,但杰出员工却能看到错误、失败背后的价值——错误与失败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宝贵机会。因为成功的基石是重复的实验与失败。

爱拼才会赢

具有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可以在人生之路上有更大的发展。

吉姆·伯克晋升为约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供儿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却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

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罗伯特·伍德·约翰森问伯克,“好,我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伯克本人成了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柯达公司的六大价值观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发展人才。要求员工敢于接受急、难、重大的新任务,敢于去拼、去赢。柯达所渴求的人才不只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埋头苦干的人,而更需要的是主动进取、自强不息的人。而这种精神正是走向杰出的第一步。

2000年,龙建华加入了柯达中国厦门分公司。在柯达这个学习型的组织中,龙建华自发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很显然,龙建华的表现非常出色,被柯达很看好。

柯达是一家多元化、全球化的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各地。为了让柯达的员工具备全球化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柯达经常把员工派往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工作。在2000年10月份,龙建华被派往公司总部纽约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龙建华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对他今后的发展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一切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的,龙建华遇到很多压力和挑战,碰到很多困难。

作为东方文化背景的龙建华,当时对美国的法律还不很熟悉。但人力资源工作却涉及到很多当地的法律、法规,如果哪一句话没有仔细推敲,就很可能会被告上法庭。说错了一句话,员工都可能会对你说:“我会找我的律师跟你谈的。”无疑,在这种环境中,龙建华学习到了很多有益于他今后发展的经验。

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龙建华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进取,全力以赴。也正是这种敢于去拼去赢的精神,2003年5月,龙建华被任命为柯达亚太地区的人力资源总经理。

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库雷博士说过:“许多年轻人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缺乏。的确,大多数年轻人都具备了成就大业的各种能力,但他们致命的弱点是缺乏自强不息、主动进取的奋斗精神,所以,他们只能终其一生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

美国之所以在短短的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竭尽全力、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结果。他们也曾遭遇过挫折,也曾遇过失败,但是他们没有屈从于失败、挫折,而是从头再来。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是一个“攻”的世界,只重“守”的人是很难脱颖而出的。因此,做一个敢于去拼、去赢的员工,没有哪个企业让这样的人去当“替补”。

心理素质决定理财指数

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人人都希望一路坦途,人人都希望马到成功,投资收益多多,但现实总是那样的无情,失败与挫折就象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有的人一遇挫折,情绪就落入低谷,随之而来的是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觉得什么都不行,进取心全面瓦解。然而人在失败与挫折面前,并不是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我们如果清楚地意识到在前进中失败是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失败、挫折面前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看到失败中也含有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成功投机条件,成功就会近在眼前。大发明家爱迪生认为:“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种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有些人,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愧是强者,可是在成功和胜利面前反而成了弱者。一次成功就可以使他陶醉、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再不思进取了。

有些人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是强者,在成功面前也是强者。在他们看来,一次成功,既是过去工作的一个终点,又是未来工作的一个起点,永葆头脑冷静,客观地看待成功的价值,并考虑成功中的不足。成功和失败是我们手中握着的一串念珠。智者将念珠平静地数过。无论是成功亦或是失败,都不是人生的终极。真正理解成功真谛的人就是笑对成功与失败的人!

总之,每个人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善于在失败和挫折中学会镇定,善于用自我和外在的两种力量去处理。

决策果断才能聚财

在人生奋斗的历程中,许多绝妙的出手机会往往只有一次,如果拖拖拉拉,优柔寡断,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就会擦肩而过。埃尔摩·帕特森是J·P·摩根公司的董事长兼执行长。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企业之一,资产价值二百五十亿美元。帕特森曾说这么一段话:“打从一开始,我就向每位新进员工明白地表示,这个环境随时存在着不稳定及不可测的因素。我要他们搜集所有重要资讯,通过仔细研读再下决策。”

威廉·克劳海军上将曾担任过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是美国军中最高的职位。他在接受《时代杂志》的一次访问中说:“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在做成重大决定时,连考虑都不考虑一下。我却不是如此,要是遇着重大问题时,我连觉都会睡不好。”军事领导人物常会遭遇一些重大问题。公元前1100年,以色列军队的领导人基甸在一次战斗中面临的是守在坚固营地的米甸人,米甸人装备精良,受过良好的训练且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基甸将军的部队是些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面对强大的敌人他只说了一句话:“不愿作战的可以离开。”立刻有23000名土兵回家,这是他军队三分之二的人数!“对其他事情,对是否提升A或B作出一个决定,我会烦恼很长一段时间……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我最终学会了说:我想我们应该把头版给布里滋涅夫;这是我目前的感觉。但这可能发生变化,而且常常发生变化。随着一周时期的推延,我随时准备改变主意……但在诸如混血儿、察里多米德、菲尔比等的决定上,我绝对是不可通融的。”

黛安娜·冯·菲尔斯滕贝格说:“我应付的是妇女的市场,因此,我的女性直觉能向我提供我的消费者直觉。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我不需要市场研究的原因。如果我听从自己所考虑的东西,懂得我需要的是对我自己来说最好的东西,那么,我想这很了不起了。所以说,因为我与妇女打交道,我是一个妇女,我所做的是为了妇女,使妇女的生活变得便利和美就是本能的事。”

学习计划要合理

比尔·盖茨多次对公司的一线员工强调:“为了应付有些无预期的事而要做好完全准备工作,并应在你投入一件工作前尽可能努力学习。”

人的一生本来就不算太长,而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但需要学习的东西却数不胜数,所以人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和面对知识更新的挑战。终身学习化,即人生学习化,若让人生成为“学习化的人生”,就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真正做到“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学习化”不仅是人们在新世纪的最佳生存方式,也是家庭、企业、国家在新世纪的最好生存方式。你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不要再把人生机械地划分为“读书”和“工作”两个阶段,学习将伴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包括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生计教育和闲暇教育,它是你得以发展和进步的永久性动力,如同汽车加油站一样。

所以,学习也是一种永恒的权利,你在任何年龄段都有权利享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而且终身学习也是提高你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在社会大学,人们对学习的选择更为自由,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但无论你学习什么,你都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能力,你什么都学不好,最终你将一事无成。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如果你不能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那么你将失去很多。比如,比尔·盖茨可算是信息行业的“龙头老大”了,可是就因为他后来有点小看了事态发展状态以致未能察觉信息行业内所发生根本性变化,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新机会。

面对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你无论制订怎样的生存计划,都必须确立自己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如此你才能展翅高飞,游刃有余,如果一踏入社会你就失去了学习的心,那么失败离你为时不远了。而反之,若能将工作当作一生的工作而埋头苦干,不断进修、不停创造始终能“活到老学到老”,你的进步一定是无穷的,这种人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有效率地做自己的工作。

这样他自然就有希望,不至于失去理想,当然也不觉得疲倦了。

与专家为伍很重要

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与专家为伍很重要,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都需要有一个专家与网络体系以帮助其完成任务,这些人是各个行业的专家。

每一年,都会有数以百计的男女以内向,能力不足的模样进入销售。然而几周之内,很多人都变得有信心,有能力,而且更富有生产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人过去一直生活在消极的环境中,而且周围的人也不断地在他们心灵中注入消极的因素,并且告诉他们干哪些事情一定会失败。而进入销售之后,环境与交往有了极大的转变,周围的人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生活。更重要的是,从训练师到经理,这些专家都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给予他们所需的知识信自己。他们每天都与这些专家为伍,自然而然就开始以专家的做法来改变自我。

即使是和精通的、自私的个人交往,也可能是危害极大的,可能会让人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形成保守、自私的精神风貌,不利于勇敢刚毅、胸襟开阔的品格的形成。很快就会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原则性丧失,遇事优柔寡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精神状况对于想有所作为或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相反地,与那些比自己聪明、优秀和经验丰富的人交往,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和鼓舞,增加生活阅历。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改进自己的生活状况,成为他们智慧的伴侣。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开阔视野,从他们的经历中受益,不仅可以从他们的成功中学到经验,而且可以从他们的教训中得到启发。如果他们比自己强大,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力量。

因此,与那些聪明而又精力充沛的人交往,总会对品格的形成产生有益的影响——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自己的目标,在日常事务中更加敏捷和老练,而且,与此同时,也许对别人更有帮助。

与优秀的人交往总是会使自己也变得优秀。因此,在人生的奋斗之路上,我们应小心谨慎地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寻找那些强于自己的专家作为自己的榜样,努力去模仿他们,以便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明智的指导,因为与优秀的人交往,就会从中吸取营养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

给自己找个教练

为了最快地获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结交经验丰富的优秀专家。努力与之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以建立个人的知识网络。

柯达虽然对新员工实施了众多的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柯达还是采取教练制,让新员工与经验丰富的专家一起工作,一起学习、讨论,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体验柯达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为柯达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员工。

詹姆·沃森,一个非常杰出的柯达人,从基层做起,五年之后,现在成长为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沃森认为,知识网络对一个职业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开发和利用知识网络中的网点可以快速推进事业发展与进步。

无论是在参加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上,还是在工作当中,沃森广泛开发和利用优秀的人,注意寻找并结交那些比自己聪明、优秀和经验丰富的人。沃森在柯达任职期间,他总是与优秀的人员为伍。这样一来,沃森或多或少地受到感染和鼓舞,广泛吸取他们的优点和经验。也正是因为如此,沃森的成长才会异常迅速。

成功地发展知识网络应当是一名杰出员工工作生涯中不可间断的过程,而且,这不是在短时间内急于求成、立等可取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可是,一旦你将个人的知网络建立起来,你可以从与网点的接触中获益良多,与优秀的同行或具有同一工作关联的人谈话,可以使你在如何好自己的工作方面得到更多的见识。如果你在工作中要冒尝试新观念的风险,理解你的专家们会对你的新方法或技术方面提供有益的意见。此外,建立个人的知识网络也是富有乐趣的。

但是,应该如何建立个人的知识网络呢?参加与你的工作和行业有关的团体是建立个人知识网络的最佳方法。此外,参加义务组织专题会议和讲座也是寻找专家的明智之道。

在此有一点需特别强调,在公司内部建立这种知识网络时,不要打乱职场规则,即几个人组成小帮派。在公司中拉帮结派是上司非常忌讳的。因此,在与公司内部的专家交往时,首先应公私分明,不要只为小团体的利益考虑,而损害公司的利益。其次,团结为重,与公司中的所有员工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公司内部,你只有这样,既结识了用得着的人,又吸引了老板的目光,为职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成为有知识价值的网点

我们应想方设法成为自己建立的知识网络中很有知识价值的网点。因为任何专家都愿意与那些同样掌握对自己有用知识的人分享知识。

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许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而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是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应该先问问自己一些问题?

——自己是否象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钻研过职业领域的各个细节问题?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你的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勤于钻研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就可以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现在,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大自然要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才长出一朵艳丽的花朵和一颗饱满的果实。

当你精通你的业务,成为了你那个领域的专家时,你便具备了自己的优势。

成为专家要尽快。这里我们强调“尽快”,并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只是说要越早越好。两年不算短,五年也不能说长,完全看你个人的资质和客观环境。但如果拖到四五十才成为专家,总是慢了些。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很多人也磨成专家了,那你还有什么优势。因此“尽快”两个字的意思是——走上社会后入了行,就要毫不懈怠,竭尽全力地把你那一行钻研清楚,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你能这么做,你很快就可以超越其他人。

一般来讲,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心情还不十分稳定,有的忙于玩乐,有的忙于谈情说爱,真正把心事放在钻研工作上的不是很多,很多人只是靠工作来维持生计,一心想成为“专家”的则更少了。另外在于快乐、悠闲,这不正是你的好时机吗?苦熬几年下来,你累积了自己的实力,超乎众人,他们再也追不上来,而这也就是一个人事业成就高低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在本领域中成为“专家”呢?

首先,选定你的行业。你可以根据所学来选,如你没有机会“学以致用”也没有关系,很多有成就的人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在学校学的专业并没太大关系。不过,与其根据学业来选,不如根据兴趣来定。不管根据什么来选,一旦选定了这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这样会让你中断学习,减低效果。每一行都有其苦乐,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关键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之上。

其次,勤于钻研。行业选定之后,接下来要象海绵一样,广泛摄取、拼命吸收这一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加班不算钱也没关系,这也是一种学习。另外可以吸收各种报章、杂志的信息。此外,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也都要参加。也就是说,要在你所干的这一行业中全方位地深度发展。

最后,制定目标。你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几个阶段,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这是一种压迫式学习法,可迫使自己向前进步,也可改变自己的习惯,训练自己的意志。然后,你可以开始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你不必急于“功成名就”,但一段时间之后,假若你学有所成,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你必然会受到老板的注意。当你成为专家后,你的身价必会水涨船高,也用不着你去自抬身价,而这正是你“赚大钱”的基本条件。只要有“专家”的条件,人人都会看重你,何愁高工资?

不过,成为“专家”之后,你还必须注意时代发展的潮流,你还要不断更新提高自我,否则,你又会象他人一样原地踏步,你的“专家”水平又打折扣了。

以同事为师

我们应悉心观察同事的日常交往,认真学习和赶超先进,虚心采纳同事对自己有价值的工作方法与建议。

沃尔玛排名500强,被管理界公认为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在沃尔玛,很多员工都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60%的管理人员是从小时工做起。

在沃尔玛,拥有一张MBA文凭并不能够赢得高级主管的赏识,除非通过自己努力以杰出的工作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这并不是说沃尔玛不重视员工的素质,相反,公司在各方面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为每一位想提高自己的员工提供接受训练和培训的机会。

在沃尔玛,有一个很关键的培养人才法则——悉心观察同事的日常工作,认真学习和赶超先进。其实,在沃尔玛创立之初,山姆就运用这个法则学习到了“女裤理论”——降低价格,刺激销售量,进而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1969年,19岁的迈克·耶罗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城进入沃尔玛做小时工。当时,沃尔玛才拥有18家商店。虽然迈克只是个理货的小时工,但做事认真负责,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更为难得的是,迈克悉心观察正式员工的一举一动,认真学习他们的优点,并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当时店中的经理詹姆斯非常欣赏他。于是,三个月后,迈克成为沃尔玛的正式员工。

此后,迈克更注重学习同事的优点,而且每个月还主动向经理询问自己的工作有哪些不足,并进行积极改进。1971年,经理的助理辞职,由于迈克表现不凡,经过6个月的训练,成为经理助理。

当时,沃尔玛的管理层正处在两个派系的争斗之中,一派是公司元老费罗尔德·阿伦领导的内部老员工,一部是年仅40的领袖人物罗恩·迈耶领导的年轻一派。新老两派的明争暗斗,迫使山姆退居二线,当了执行委员会主席。

年轻的迈克没有参加派系之争,而一心为公司做事,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并不断加强自己管理员工、管理好商品销售的能力。经理退休,经其推荐,迈克成为分店经理。在一般零售公司,没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根本不会被考虑提升为经理。

悉心观察同事的日常工作,认真学习同事的有价值的工作方法或方式,这是通往卓越的捷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取舍地学习优秀员工的做法,我们就能够做出和他们相同的成就,甚至可以超越他们。

创新思维助你成功

英特尔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升级换代的品牌,其创新精神在招聘中也有充分体现。莫特尔在各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宁愿招聘各科虽是3分却富于创新意识的年轻人,也不要各科都是5分却因循守旧的“老古董”。那些在校期间就完成过颇有创意性的项目的学生最受英特尔青睐。

在企业需要用新的眼光关注世界的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谋求拓展。企业只有关注改变并尝试着改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得到发展。企业的创新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因此,员工应训练自己充满新意的工作意念。

1985年,杰西大学毕业后成为英特尔的一员。自开始工作,杰西是同事们公认的最佳合作伙伴,工作业绩年年获得好评。然而,部门里的两次晋升都与他无缘。先后提升的两名同事资历没他深,人际关系处得也没他好。

对此,不仅杰西心里感到不服,其他同事也为他愤愤不平。部门主管知道后,和他们讲座自己的看法:“毫无疑问,杰西敬业肯干,但是,却从无创意,只能被动地等待组织上分配工作,无法主动出击,而提升者即使没有他那么踏实肯干,却有开创性,积极主动地向市场找需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只有踏实肯干是不够的,思想古板只会使市场停滞不前。杰西,你应平心静气地好好考虑一番,在工作中不断尝试着做些新的改变,训练自己充满新意的工作意念。”

经过主管的一翻解释,杰西知道了制约自己杰出的瓶颈。在此后的工作中,杰西有意识地“逼”自己摒弃保守的思想,尝试做些新的改变。

但是,杰西也告诫大家:“在尝试新的改变时,应注意物极必反。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令人生厌的事情。刻意的与众不同,不仅不会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反而会引起别人的非议。

工作中的问题被解决之后,只有对、错之分。但是,做事的途径却有很多种。每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都不是最好的,只有不断尝试着做些新的改变,使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好、更简洁、更清晰。

掌握受众的心理

“能想、能写、能说、能干”是对现代职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纵然满腹经纶,但如果思无逻辑、文无章法、语无伦次,其见解、其建议、其要求,如何让他人所明白、所理解?其才华又如何为人赏识,又如何得以展现?须知,“茶壶煮饺子,倒不出饺子就是没有饺子。”

因此,说服表述是一个真有才华的人必须具有的重要技能。这种技能就是收集读者或听众所最关心的知识和信息,选用最关键的词语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与人分享,而且能打动人。杰出的人无不时时刻刻在培养这种技巧能力。

要具有这种十分重要的说服表述技能,首先应比较充分地了解听众或读者的心理及他们所关注的知识与信息。

为了保证你的说服叙述符合听众或读者,你必须认真分析读者或听众心理及他们所关注的知识与信息。想一想听众或读者是你公司的人还是公司以外的人?如果是内部人,他们职务是什么?责任范围又是什么?如果是外部人,他们与你又是什么关系?读者或听众对你所表述的主旨是否熟悉?他们是否熟悉叙述中所指的特殊领域?他们对你的观点会有什么反应?他们关注哪些知识与信息?能了解听众或读者的心理及他们所关注的知识与信息,你会选择对他们有用的知识进行表述。确立这些,你表述的内容便不会跑题,听众或读者也不会感到无头绪。

学习是成功的保障

一个人生道路上的奋斗者应该自觉坚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与创新,以便不断增长知识、专长、技能和经验。

人的资质是成功的保障,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因为没有哪一种能力是万能的,可以适用于各个时期、各个阶段。

所以,要想走向成功,除了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还必须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学习最新的知识,并把它应用于工作中,这样你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通用电气公司(GE)堪称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才制造工厂,全球500强中的三分之一的CEO都曾在GE供职。GE的文化会告诉每一位进入GE的员工,时时刻刻都要学习,要不停地学习,要设定目标和期望值。只有这样,才会跟上GE的成长步伐。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现在的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就业竞争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5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一年零四个月。所以,不懈怠地学习才是你百战百胜的利器。

如果你是一名善于学习并善于把学习的知识转成业绩的人,如果你每一次的进步都超过公司对你的期望值,即你的成长步伐远超过了GE的成长步伐,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个企业会让你站在阴影里。

杰克·韦尔奇——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董事长兼CEO——是全球众多企业家心目中永远的偶象。从所创下的股东收益方面来看,无论是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英特尔的安德鲁·格鲁夫,还是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沃伦·巴菲特,或者沃尔玛零售大王山姆·沃尔顿,都无法同韦尔奇相比。而韦尔奇的发展却是与不断学习连在一起的。1957年,韦尔奇毕业于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伊利诺斯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加入通用电气公司塑胶集团,成为马萨诸塞州友茨菲尔德的一位初级工程师。

韦尔奇与当时其他的年轻人有所不同,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与学习中,自觉坚持在实际工作中和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创新,广泛摄取、拼命吸收这一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从而使知识、专长、技能和经验不断得到增长。

正是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1981年4月,年仅45岁的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兼CEO。

但即使成为“专家”,韦尔奇的学习兴趣仍没有改变。

韦尔奇不是神,不是万能的,但他的好学精神让他成就辉煌。韦尔奇曾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电脑盲。在1999年4月,韦尔奇与夫人在墨西哥庆祝结婚10年度假的一天下午,简让杰克在她的笔记本电脑上看关于GE的信息,又哄着杰克写了几封电子邮件,浏览了几个网站,杰克被迷住了。在那时,杰克·韦尔奇认为他自己根本就不会打字。

两个月后,杰克·韦尔奇在GE内部网络上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但是韦尔奇就是韦尔奇,当他一旦发现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时,他立刻以极大的学习热情拥抱住它——尽管1999年做出这个决定似乎已经不早了。

随着知识、技能的折旧越来越快,不通过学习、培训进行更新,适应性自然越来越差,而老板又时刻把目光盯向那些不断自我更新的人。而且,未来的职场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有些人之所以成为骨干,是因为他事先就已经学会了扫除将来有可能遇到各种障碍的必备知识。

在很多职业中机构的名录中,登记着无数受过教育的失业者,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进步,没有自我更新,从而造成了工作上的危机。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在学习中成长,才能生存下去,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树立终生的学习观是必要的。

学习与工作相伴

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并加速出现,于是生活中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都天都要面对新事物。我们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呢?学习与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学习。

据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一生工作所需知识,90%是工作后学习的。这个数据足以说明参加工作后学习的重要性。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除了为员工提供广泛的通过课堂进行学习的机会外,更重视让员工在岗位上学习,为员工提供在IBM不同的职能部门工作的机会,让员工在工作中成长。为此, IBM在公司内部实行岗位轮换制,根据员工需要定期轮换。

工作是任何职业人员的第一课堂,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胜出,就必须学习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的启发以及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资讯。

1981年,艾伦从大学毕业就加入了IBM。艾伦初出茅庐,在实际工作中似乎对任何陌生的事物都没有信心,比如写一份像样的工作简报。

为了帮助新员工在公司中快速成长,IBM实行一种“师徒制”,为新员工指定一名资深的IBM员工做“师傅”,帮助新员工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艾伦的“师傅”是他的经理。在经理的刻意培养以及实际工作的锻炼下,艾伦的工作技能不但迅速提高,而且变得非常自信。艾伦自加入了IBM后,也经历了许多专门的培训,但他对各个岗位的任职经历更加珍惜。他认为:“在实际工作中的经历有时比一些培训课程都有用,因为很多培训毕竟是概念化、理论性的东西,不如在实践中体会深刻。”

艾伦在IBM工作已经20多年了,更换了10多个岗位。每一次变换岗位,艾伦都觉得受到新的挑战,而且可以让他熟悉公司运作流程中的更多环节。更加重要的是,每一次的岗位变换都给艾伦带来了新的学习机会,带来新的历练。

正是由于这种在职教育,2000年初,艾伦被任命为负责亚太地区市场的高级经理。追寻艾伦的“纯蓝”成长为“深深蓝”的发展道路可知,在职教育在艾伦的成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每个人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过时,因此要“不断自我更新”才能避免工作上的危机。然而,大多数年轻人都放弃了这种“更新”机会。工作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应与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学习。杰出的人物会掌握每个机会学习、发展技能以及寻求挑战的任务。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你可避免因无知滋生出的自满,从而影响损及你的职业发展生涯。所以,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

柯达对工厂管理人员与员工开展的培训包括课堂理论培训和车间现场实践,尽量把课堂学习与车间现场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把做对了的事情变成理论,把经过验证的理论去做对。把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比先讲理论后实践更有效。

杰出的员工应该坚持实践和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断学习是他进步、发展的保障,但是,学习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员工只有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才能保障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从第一部民用相机,到全球首创数码相机,从为人类的电影乐事业奠定基础,到记录人类首次登月探索茫茫宇宙,柯达每一次技术革命与进步的脚印上都凝结着坚持实践与学习的重要性。柯达没有离开“人”这个核心,而柯达人从没有放弃坚持实践与学习,特别是产品研发部门的成员。

沃恩·巴顿1994年加入柯达美国总部的研发部。当时,正值柯达向市场推出首部民用数码相机。马顿对数码技术非常喜爱,在工作之余,积极研究这方面的理论,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

此外,巴顿利用假期,到各地旅游,向使用者了解使用过程中的烦恼以及优点,向使用者征询需要改进之处。对于一个研发员来说,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一味在研发室里搞研究,而不注意产品的市场流行趋向,不了解使用者的消费趋向,就很难使开发的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

巴顿把实践中发现的产品缺点进行努力改进。正是在巴顿这样的柯达人的努力下,柯达研发出来的各类产品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然而,并不意味着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而是要把学习到的知识通用实践进行组织和运用,变成能力和素质;也只有这样,你学习到的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如果在学习中不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那么学习再多的知识也是在浪费时间。

要想在工作中获得杰出成就,只有坚持学习。要想学得更好学得更有用,你就得亲身实践。正如你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光凭视觉是无法获得的,你还得亲口尝一尝。

在人生之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学习,以检视自己对变迁需求的反应,没有一个时代的旁观者能够获得杰出成就,每一个渴望优秀的人都应从角落中站起来,参加各类学习,谋求更深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通用电气公司(GE)堪称是一个自动化、流水线式孵化人才的制造工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球500强,其他任何一家公司的培训体系都无法与GE的培训体系相较。可以说,GE的成功,更大程度的是GE培训体系的成功。一个重视对员工培训的公司,既对人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表明了自己追求发展的长远眼光。GE的培训体系分为基础培训、职业发展培训、专业技能知识培训以及领导力培训四大部分。1956年,哥尔曼加入通用电气的特种材料集团。在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期间,哥尔曼积极主动地了解GE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GE的业绩评估标准、好员工的标准以及GE的宏观管理体系。培训结束后,哥尔曼的培训评估受到了一致好评。

进入工作岗位,哥尔曼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工作,向优秀的同事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在空闲时间不断自我提高,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哥尔曼主动了解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如周期、人员数量、时间的长短;还了解部门推荐培训对象的条件,是注重资历还是潜力,是关注现在还是关注未来。

为了达到企业培训的条件,哥尔曼全力以赴。时机成熟后,哥尔曼主动向部门经理提出申请,三年里参加了职业发展培训和专业技能知识培训。

部门经理对于哥尔曼渴望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非常欣赏,一年后,哥尔曼被任命为主管。现在,哥尔曼是克劳顿村的一名“资深讲师”。

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的投资一般由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支出。企业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同时,技能的增长也是个人升迁的保障,所以争取成为企业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和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知识在企业中日趋重要,因此,重视企业的各种培训,并给予各极的配合是一种十分幸运的美事。

杰出员工之所以成为老板欣赏的人,与重视企业的培训工作,并给予积极的配合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知道,企业培训能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业务熟练、敬业爱岗的人,成为企业中流砥柱,并借此增进员工之间的团结精神及相互间的依赖关系。

第二章 才能的创新

勇气加智慧就是成功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见,人们是多么企盼着机遇,珍惜机遇,但在机遇面前,人们又仿佛只有被动地适应、服从。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握住机遇的咽喉,使它为你单独呈现出来呢?那就只有创造机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把自己置于机遇的康庄大道。

要想创造机遇,就必须有坚实的根基。这种根基就是:你对先进的经营思想、消费时尚和社会经济的大环境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下面以世界最大的百货公司——梅西公司为例来简析之。在创业初,梅西公司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机遇。开业那天,提出了一个诱人的口号:“用现款买便宜货。”也就是今天常说的“开业大酬宾”。而这一招在一百年前看来,无疑是新颖、独特的。在当时商品经济并不象现在这么发达,人们渴望购买便宜货的愿望要比现在强烈得多,而机遇却要少得多。罗兰·梅西正是抓住了这一消费心理,为自己创造了机遇。在这个口号的吸引下,人们潮水般地涌向梅西公司。公司不仅因此赚回了一大笔,还以此广泛地宣传了自己,从此,人们知道有一家百货公司叫梅西,在纽约第十四街区。

人无我有,同样的经营方法,用在别人之先,便能为自己创造机遇,稳操胜券,而跟在别人之后,就很难有所成就。这是梅西公司的又一成功的法宝。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拥有的存款越来越多,购物的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信用卡也开始在不少地方使用。梅西发现了这一变化,针对这一变化,他又为自己创造了一次机遇。他推出一种新的结算方式:只要在梅西银行存入一笔钱,顾客就得到一张信用卡,用这张信用卡,他就可以在所有梅西公司的商店购物,余款仍可享受利息。这一举措,方便了顾客购物,又给了顾客不少优惠。梅西公司的销售量再次突飞猛进。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经营方法和服务措施也需要一步步改进。要变化,才能求新,才能有生存之地;要领先,才能赚得丰厚的利润,才会显示出优势。梅西就善于先人一步,为自己创造机遇。有一段时间,公司的许多老顾客纷纷到别处去购买大件贵重商品。梅西调查发现:有些公司在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销售大件商品。针对这种情况,梅西决定推出“用时再付”的付款方式。这种方式自然又比分期付款方式更进一步,于是昔日的顾客又纷纷回到梅西,梅西再创销售高潮。不过如果你在使用“用时再付”的销售方式时,一定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确实保证你的产品不会不翼而飞,否则你将会弄巧成拙。

针对人们在购买不同商品时的不同心理,制定相应的措施,使人们的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为自己创造机遇的窍门。梅西又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为自己创造了再一次的商业机遇。30年代之前,美国家具行业均不太注重销售方式。大家都认为:酒好不怕巷子深。只要自己的产品过得硬,销售就一定很旺。但是梅西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回事。当时梅西公司有一个家具商场,于是他就凭着这一认识,开始对家具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进行调查。他发现:顾客大多认为,购买家具是家庭里的一件大事,家庭成员常要经过商议才能决定,而且人们在购买时,也非常慎重,常常要经过反复的比较才能决定是否购买和购买哪种样式的家具,但一经购买,常常同时购买几件,有一种想成套购买的愿望,特别是在结婚和喜迁新居时,常常想面目一新,同时又想所有家具都能协调搭配。

针对以上情况,梅西就想,为什么不设置一个个格调不同的小房间,布置出专门的陈列室,把家具配套地摆放在其中,然后再配以灯光设计,烘托出家的温馨和浪漫。梅西这一着的确高明,顾客从来没见过如此销售家具的。他们徜徉在一间间温馨的小房间中,仿佛第一次感受家的温馨、甜蜜和浪漫。顾客们几乎奔走相告,梅西公司门庭若市,人们称梅西公司的展厅为摩登小屋,称这里的家具为摩登家具,梅西公司名噪商界。然而,梅西并未就此止步,又进一步丰富了这种展卖方式,辟出各具特色的房间将家具配套出售,有小孩、老人和青年的单身房间,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家具房间,也有豪华的客房。接着,梅西又把这种方式推广到其他商品的经营上。梅西又一次为自己创造了机遇。用社会学、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顾客心理和社会消费大趋势,领风气之先,是为自己创造机遇的又一制胜之道。梅西用自己的执着和才华再一次用以上的方法为自己创造了机遇。

梅西步入一家家百货公司,深入了解每一个行业,他发现大型百货公司的顾客群由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主妇构成,这些家庭主妇也代表着美国商业顾客的主流,所以研究她们的消费心理和购物方式,并且满足这些心理和购物方式将会获取巨大的商业利润。于是梅西开始深入调查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状况和购物方式。经过多方信息收集,他发现:家庭的全部购买活动,包括男人的服装、鞋袜都是由这些家庭主来承担的,而她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生活也丰富多彩,不仅仅以购物为乐趣,价值观念也很新潮。在购物方式上体现出如下一些特点:更注重产品的精巧,不完全看重便宜货,喜欢用信用卡结算,购物时大多有较好的交通工具,在购物过程中,也想顺便办一下其他家务等等。有了这些新发现后,梅西开始为自己创造机遇了。

首先,他在梅西公司的所有出口,都增设宽敞、显眼方便的停车场,顾客可以就近停车,每层楼还设置特别的入口,可以直接停车上楼。这就省去顾客寻找停车场的烦恼,也方便了送货上车。接着,梅西公司广开货架,把商品琳琅满目地布置在货架上,顾客可以自由地选择:为适应家庭夜晚集中购物的习惯,梅西公司又延长夜间业务时间:为了使顾客在购物时顺便处理其他家庭琐事,梅西公司又附设了汽车修理中心、音乐厅,举办服装展示会、赛马等,还增设售票柜,代售娱乐、影视的门票。由于这些措施的实行,顾客来到梅西公司,就仿佛进入了家庭百业店,它可以为你提供几乎所有家庭服务。于是这些家庭主妇无不结伴而来,到梅西来购物作为一种习惯和时尚。梅西的发展充分说明,只有充分地了解市场,分析市场,不断地改进经营方式和服务措施,人无我有,先人一步,就一定能给自己创造机遇。

现代玩具之父,美国人瓦列梅克,创业初期手里之不过有1000美圆,可以说是不太富裕,但他凭借自己对智慧,对玩具进行革命式的创新,最后成为了富翁。

在他之前,也有人制造玩具,但那个时候的玩具主要是木偶玩具,一点生气都没有,孩子们玩的时间长了,都感到乏味了。瓦列梅克心想,为什么不让这些木偶的手臂活动起来呢?他想了很久。却没有什么办法。有一天,他在马路上候车,等得很是无聊,便观察马路来往的车辆,看看它们是怎样行走的?于是他特别留心车辆的滚动情形。他看到车上的轮子,用两条轴承穿着,装在车厢底下,只要轴承装得牢固,轮子滚动时候便不会发生障碍了。他突然灵灵机一动,不由自主地将两支手臂向前伸直,不断地转动着,转了好—会,便满面笑容地叫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他—路发狂地奔回家里,连衣服也来不及脱,就拿出一把小锯子和—个长柄的手钻,随手把桌上的一个木偶拿起,将它的两条手臂锯下。在锯口当中钻了一个小孔。再插进一根小圆铁条,把那两条锯下来的手臂装在小圆铁条上。轻轻转动木偶左手。它的右手也跟着转动了。他把这个“改造过的木偶拿去给自己的儿女们看,逗得孩子们嘻嘻哈哈高声大笑。瓦烈梅克马上把这个木偶的样子发给—个木匠去做,先行试做1000个。他把这些做好的木偶拿回来由自己涂色,把色彩配置得非常鲜艳悦目。这1000试验品拿到百货公司推销时,大受欢迎,不到3天,便把这1000个转臂木偶卖光了。而且还接到了12万个转臂木偶的定货单。

瓦烈梅克并不以这样的成就为满足。他认为这是个初步的小的成功,只是行万里路的第一步,所以再继续努力研究。他再根据转臂木偶的原理,创造了活腿木偶。这种四肢活动的木偶打击了不少木偶制造工厂,使他们自叹不如。瓦烈梅克在自己开设—家拥有370个工人的工厂之后,越发小心翼冀的去研究。他不仅研究如何把木偶做得更好,还研究如何把木偶的成本尽量减低,以及如何使木偶更能引起顾客们的喜爱。

有一天,他忽然异想天开地想到,如果这个四肢活动的木偶,能够象真人一样在地上行走,这一定更受孩子们的欢迎的。但是怎样才能使这个木偶自动地走路呢?他把这个新概念记录下来,四处去询问别人,想从别人那儿获得一些宝贵的意见。可这种新概念并未引起他的朋友的兴趣。他们带笑地听取他的意见,也似笑非笑地嘲弄着他:“亲爱的瓦烈梅克,假如你能够制造出一个自动走路的木偶的话,我相信天上的太阳会因此而改变轨道,由西方升起,向东方降落了。”

瓦烈梅克没有放弃。终于,他还是从车轮行走的原理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他首先想到只要有一根曲轴穿着前面的两个轮子,再用一条直轴引着这根曲轴,则这根直轴由车杆牵动时,两根曲轴便同时被牵动,这样轮子便会转动了。如果把轮子拆去,装上木偶的手和脚,他不是可以自动走了吗?他很快地把这个新发现写下来,并且附图说明。“马上发送到工场去,调用了4个老技工来从事这个新的试验,半个月以后,第—个自动行走的木偶制造出来了。使得整个木偶制造厂的工人都欢天喜地的围拢在于起,观看这个新奇的产品,他们啧啧称奇,认为这是玩具业里的一种新创造。

瓦烈梅克再根据这个原理,把自动木偶的一些小毛病改正了,抽调了一半工人来试行这项生产。并且要那4个老技工,试行制造一个4.5尺高的自动木偶,用来放在一家人百货公司的大堂里面,以广告招徕顾客。这批自动木偶推出来发售了。第—天光是纽约一地便售出了17万个!瓦烈梅克凭借对前人的发明创造进行改进获得了机遇资本的垂青,成为一方富豪。相对于王永民、瓦烈梅克靠发明、改进创造财富的经历,更多聪明的穷人是通过发现的机遇搞经营活动出人头地的。因为,机遇从来都不会挑剔发现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机遇可遇不可求

遭遇机会往往在偶然中显示着必然,在必然中显示着偶然,所以显得诡秘莫测。生命的流程象一条线,机遇则是一个点,没有流程的线,就没有机遇的点。既然机遇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就必定有其规律。有人曾做过如下的比喻:抓机遇好比老鹰捕兔子,不留神稍纵即逝。要捕捉到狡猾的兔子,老鹰必须做到稳、准、狠。机遇好象兔子,它是动态的,绝不是静止的,机遇的性格就是谁也不等待。老鹰在天上盘旋,只能说是“机”,老鹰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守株待兔不是机遇,纯属偶然。因为兔子触树,折颈而死的“机遇”太少、太偶然了。守株待兔,千年未必能够等一回。反过来说,真是千年等到一回折颈而死的兔子,待兔之人要付出一千年的机遇成本,其机遇成本也太高了。

机遇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包含着较高的收益含量。你的门前有一个卖烧饼的,天天都这么卖着,你天天都能见到他,双方之间公平交易,这就不叫什么机遇。首先,机遇必须具有超出一般受益度的价值,同时又具有不可多得性,即老百姓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上所说,“机”是一条线,“遇”是一个点。我们通常说的机遇,主要是指“遇”这一部分。刻舟求剑虽然是一个荒唐的笑话,但这个笑话对我们不乏启发。刻舟求剑是对机遇的曲解,是机遇观念的错位。“机”的运行路线变了,何以得“遇”?在现实生活中,刻舟求剑的人实在不少,许多人都在机遇已经过去的时候刻舟求剑;刻舟求剑的错误在于时空的错位,按照时间和空间的运动方向,机遇不可能在他画的地方重新出现。由于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机遇都要求人具有相应的技能和基础,所以,长期的不懈努力是把握机遇的条件,即人们常说的: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加富尔说:“时机可能是召集军队打仗的号角,但号角的鸣叫永远不能制造出士兵和胜利。”机遇并不是不可捉摸、不可把握的,它自有其规律。机遇作为一种时空组织,首先具有时空组织的规律,再者,时空具有不可逆性,因而它是有代价的,即时间和空间的代价。时间的主要特点是不可逆性,因为时间是机遇的主要成因之一。机遇的时空组织规律主要表现为它的方向性,即不可逆性。严格地说,机遇从来都是只出现一次,第二次出现的机遇不可能和第一次一样。由于机遇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选择机遇同样需要付出时空成本。我们平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成功机遇的三条运动线。

80年代的一天,曾出现过一次百年不遇的日全食,时间是在上午。现代科学早就计算出了日全食的准确时间并印在了日历上。应该说,观看日全食是一个公开的机遇。这个机遇可不可以赚钱呢?一个人为此大发其财。百年不遇的日全食是所有的人都想看到的,但真要去看日全食并不方便,因为肉眼直接观看日全食会很刺眼。在家中可以找上一个照片的底片,隔着底片就可以大胆地看;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一个水盆中倒进一些墨水,从墨水的反光中观看日全食。但是,一般人都没有想到,在大街上行走的人该怎么把握这次机遇。此人就是想到了这一点,采取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赚了不少钱。他提前加工了一大批深色的胶片,裁成小方块,在当天上午,一下子在全市设了几十个销售点,一片深色胶片的加工费不过几分钱,但他每一片卖五角钱,立即被抢购一空。对于想观看日全食的人来说,花五角钱买到一次百年不遇的机遇,绝对是值得的,而对于这个卖胶片的人来说,则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他的这次机遇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在于它的时空成本,因为他的机遇只有一次,虽然如此,他的成功概率还是很小,如果年年都有这么一次日食,也就称不上什么机遇了。谁都会如法炮制,大家只有公平竞争了。

随着时代发展,机遇也在进步。进入犻狀狋犲狉狀犲狋时代,机遇仿佛拥有了全新的概念。在网络之上,机遇在无限地碰撞,机遇几乎要把人们忙坏了。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尽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午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把握机遇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

与公司共命运

一个有宏大抱负的人在自己服务的公司里应该珍惜自己的工作,竭力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一个精明能干的员工再有能力,如果不以公司利益为重,仍然不能算是一个杰出的员工。一个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的人,不会因为公司的规定而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羁绊,更不会做出违背公司利益的事。“维护公司利益”从细处讲就是要求员工尽职尽责,要求热爱本职工作,对客户负责,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充分承担本职工作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不做任何与履行职责相悖的事,不能做那些有损于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的事。那些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能、自由散慢、随便许诺的语言和行为,都不符合企业员工的工作规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能维护公司利益的员工是相当可怕的,特别是那些身居要职而又居心不良的“精明能干者”。这种人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了解公司的商业秘密,他们的某些行为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一个公司所器重、所相信的职员,往往都是那些可信赖的维护公司利益的人。

工作时间不做私事,这是公司对每一个职员最基本的要求,不要认为这是无伤大雅的小事,公私分明是每一个职员应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必备的职业道德。在工作时办私事,不但会耽误工作进程,影响工作气氛,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公司和职员之间的感情对立。因此,工作时间不做私事,不但会使老板放心,对你有很好的评价,而且还会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此外,还要戒除私心,不要将公司的物品私有化,这些微不足道的小节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操守。事实上,每个老板最担心的是用错人,如果用一个只知道一味追求私利的人,只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一心为公司谋更高的利益、公私分明的员工,才是老板喜爱并愿意重用的人。

有两个女行政人员,她们通过了层层选拔,被一家企业试用。其中的一个女员工发现自己的办公桌下有一叠便笺,她对另一个女士说:“拿一些回家当记事簿吧。”于是她拿了,而另一个女士没拿。这一切都落在了正准备进门的老板眼中。试用期满后,拿便笺的女士走了,而没拿的则留了下来。

现代企业的经营风险比传统企业更大,作为员工,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有义务对企业所做的决定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灵活地执行企业的决策。一个员工能够为整个公司的利益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时,无论他的级别高或低,他都是值得钦佩的。没有一个人会嘲笑一个为企业利益着想的人。

从创新角度看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应从创新的角度看问题,以便实时、快速、有效地自觉接受各方面的创新意、新思维、新观念。

许多员工抱着坚守岗位的态度,一切因循守旧,缺少创新精神。认为创新是老板的事,与己无关,自己只要把分内的工作做妥即可,舍此无他。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狗家族出了一条很有志气很有抱负的小狗,它向整个家族宣布要去横穿大沙漠,所有的狗都跑来向它表示祝贺。在一片欢呼声中,这只小狗带足了食物、水等上路了。三天后,突然传来了小狗不幸牺牲的消息。

是什么原因使这只很有理想的小狗丢掉了生命呢?经检查,食物,还有很多;水不足吗?也不是,水壶还有水。后来,经过研究,终于发现了小狗牺牲的秘密:小狗是被尿憋死的。

小狗之所以被尿憋死,因为狗有一个习惯,一定要在树干旁撒尿。

由于大沙漠内没有树,所以可怜的小狗一直憋了3天,终于被憋死了。

这种思想实在要不得。要知道,谁也不比谁强,谁也不比谁差。你所拥有的,别人同样也拥有。如何能够突围而出,高人一筹?你务必突出自身创造力。

发挥创新行为不仅对公司有利,也对员工本人的形象、声誉、能力和前途有利。无论创新的意念是否被老板接纳,进行的是否顺利,都能显示出你对公司的热诚和责任感。

成败得失并非关键,重要的是那分勇于尝试的精神,能够有助于你获得老板的认同。

纵观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员工,他们一般都不是那种从常规去考虑问题的人,而是能够在创新的立场上,考虑各种问题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欧洲的推销员去非洲销售皮鞋。由于天气炎热,非洲人向来都赤着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此景立刻失望起来,并即刻打道回府。而另一个销员却惊喜万分:“这些人没有鞋穿,一定大有市场啊!”于是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结果发大财而归。

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赤着脚的非洲人,由于观念之差,一个人因循守旧,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信心满怀,敢于创新,大获全胜。这就是创新与守旧的天壤之别。

总之,创造性的眼光,可以使员工摆脱本行业的条条框框,接受其他领域中的优秀思想,当你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时,创新的智慧常会让你得出独到的见解,再加上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必然令老板大为信服。

人们在现实中都追求正确、反对错误,可是这种观念却不适合创新思维。对于创造性思考来说,如果你强烈地认同“犯错是一件坏事”,那么你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犯错是创造性思考必要的副产品,所以有的思考技巧都会产生不正确的答案,但那是唯一的路。错误可以成为成功的垫脚石,是因为错误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刻该改变方向了。我们从失败中、错误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及新的希望。

创新意味着从无到有,因而充满着风险和不正确性,遭到挫折或失败是正常的,但风险往往又蕴涵着机遇和未来。麦当劳连锁店的创始人克罗克认为:“成就必须是在战胜了失败的可能、失败的风险后才能获得的东西。没有风险,就没有取得成就的骄傲”。所以,一些优秀的企业总是热情地鼓励尝试和冒险,积极支持员工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动,同时又能宽容地对待失败,甚至鼓励犯错误,以保护员工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时代华纳公司的己故总裁史蒂夫·罗斯曾说过:“在这个公司,你不犯错误就会被解雇。”硅谷公司流传的名言是“失败是可以的”。那时的企业普遍推崇的价值观就是“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要奖赏敢于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失败的人”,以致有人认为,“失败是硅谷的第一优势”。这些都表现出勇于变革的公司对待创新失败的宽容态度,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创新理念。

在IBM发生的一件事件,典型地体现出企业对待创新失败的宽容态度。IBM公司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经由于在创新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而造成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许多人提出应立即把他革职开除,而公司董事长却认为一时的失败是创新精神的“副产品”,如果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人。结果,这位创新失误的高级负责人不但没有被开除,反而被调任同等重要的职务。公司董事长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将他开除,公司岂不是在他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后来,这位负责人确实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打破一切常规

若干年前,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詹姆斯·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在访问惠普公司的比尔·休利特时问他:在他眼里有没有哪家公司值得他崇拜并可以称作楷模。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毫无疑问,有,就是3M公司!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步他们会想出什么奇招来。它们的魅力就在于连他们自己很可能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有什么新招。但即使你永远无法预料这家公司到底会做什么,你也知道它会继续取得成功。”

真正想了解创新——创新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在支持创新以及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的人最终将会注意到3A公司。创新并不是花点钱或者参观一下创新企业就能实现的。在3M公司,创新是一种复杂环境的产物。3M公司最突出的天赋就是培养了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促进的总体工作环境。据3M员工称,3M有一种特殊的创新生态机制,正是这种机制使3M研制出了大批令人眼花瞭乱的产品。

在3M公司,员工的主要成就就是其贡献性,而公司的各种工作都为员工发挥其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行政管理人员,他们都可以得到同样的重视。许多员工都把公司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这句话铭记于心,他们时常询问自己:“我怎样才能革新自己的工作,怎样才能为生产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意识意味着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是同他极其强烈的成就欲望和事业心密切相关的,它们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著名的世界球王贝利踢进了第1000个球之后,记者围上来问:“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贝利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踢进第1001个球!”可以想象,当贝利吃进第1001个球,他仍会不加思索地说:“踢进第1002个球!”这就是一种永不足的追求。我们完全可以类比地说,现代企业员工强烈的成就欲望与事业心,或者说现代企业员工强烈的创新意识,同贝利“踢进第1001个球”的回答,具有相同的意义。

在有些企业中,不但员工对现状感到满意,领导者也同样安于现状,就好象整个企业都被魔咒催眠了似的。在这种情况下,形势可能严重到使许多恶兆纷至沓来,但是着了魔的人仍然浑然未觉。

企业必须以变应变,在创新中不断前进。不管是在哪个阶层、哪个部门的员工,都要接受环境不停变化的事实,都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未来世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这种竞争,主要是创造力和创造性的竞争。创新精神体现了公司员工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释放创新的巨大潜力。显然,漫无目的的创新方式其结果也只能是于事无补、白费力气。为了达到更高的创新效率,他们必须运用创新这一有力武器,来解决业务上最严峻的挑战。

创造活动本来并不难,它只是不同于呆板。几乎所有通俗哲学读物中都有介绍有关“布里丹驴子”的故事。14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布里丹认为,意志是由环境决定的。反对他的人以驴子作为例证:有一头驴子,它肚子很饿,而在它前面两个不同方向上等距离地有两堆同样大小、同样种类的料草。驴子犯了愁,由于两堆料草与他的距离相等、料草又是同样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它无所适从,不知应到哪堆料草去才是最短距离,才最省力气,于是在犹豫愁苦中饿死在原地。

布里丹的反对者试图说明:如果没有自由选择的意志,这头驴子就会饿死。后人把这种论证叫做“布里丹驴子”。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深刻的,它提示人们:许多时候,只要点创新意识,就会焕发创造行为,就会有活力,而呆板凝滞是足以扼杀创造力的。现代企业员工要在纷繁多变的市场经济的不平衡中寻找企业发和获利的机会,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不可能成功的。

企业员工必须树立“以变求胜”的态度去关心企业,这其实就是一种变革思想。当一切都顺利时,人易于陷入安逸的生活方式。以安逸的生活方式生活就会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热情。这是人的非常自然的心理状态,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无法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改良或发展将停滞不前。

居安要思危

微软已成为霸主,但是比尔·盖茨从来不会自我陶醉,一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不断地前进,在他的备忘录里充满了始终如一的忧患意识和永远领先的强烈愿望。

1995年,在接受《财富》杂志记者的采访时,比尔·盖茨说:“从内部和外部观察微软公司,得到的感觉完全不同。从同部来看,微软总是受压迫的形象……回头看去,虽然我们这些年的销售额和利润在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我所真正能想得起来的事情只是长期的担心与不安。”从此可以看出比尔·盖茨的忧患意识,他注意事情不利因素和黑暗一面,即使公司业绩飞速上升时,他仍然保持着很强烈的危机感。

在比尔·盖茨对理想的看法中,他总是看准最高的山峰,他认为伴随他的是任何时间都可能从高峰跌落的危机意识,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达到山顶的路还很长。

盖茨不时地提醒他的属下要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即使取得再大的成功也要如此。他经常对他的属下说:“要多想想,多看看竞争对手,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做些什么,谁可能在下步取代我们。”他反复告诫“微软”的员工:“不要总喜欢说自己是龙头,是老大,这会限制我们进取,导致我们落伍和被淘汰。应经常想想我们还有哪些不足,别人哪些地方比我们强,以便确定我们下一步该干些以。”

盖茨不喜欢自己的部下过度沉迷成功的欢乐之中,怕过度的欢乐会使他们忘乎所以,以致延误了战机。

危机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动力。即使Windows3.0正式推出之后,微软也并未放弃MS-DOS的持续升级换代开发,公认的MS-DOS3.3早已经被全世界个人电脑用户接受,DOS7.0版已经公布于世,在操作系统没有哪一家公司能超过微软公司,但比尔盖茨仍然没有停止对操作系统的技术改进和功能的扩展。在IBMPC机上市后,IBM公司的声望与反映时代潮流的新机开始互相推波助澜,横扫着计算机的市场。很显然,市场销售前景一片大好,微软公司的前景也一片大好,“微软”腾飞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在这样值得兴奋的时刻,“微软”只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会,而不是狂欢之夜。盖茨等人很清楚,这只是个开始,DOS1. 0还不完善,DOS新版还必须尽快开发,CP/M系统过还对“微软”存在着威胁,别的公司已经推出了不少好的应用软件,“微软”决不能松口气,要做的工作还是太多太多了,这只是一个刚刚的开始。

1987年,“微软”的业绩已上升到软件产业界的首位,营业额达34590万美元,利润达7000多万美元,“微软”的全体职工个个精神振奋,兴奋异常。但是,盖茨诚恳地告诫员工说:“不要老在这上面打转转,我们的前景很远大,应继续努力。”不久,他又令有关部门对微软各位员工的杰出表现表示感谢。他说:“往后的路还长,工作还很多,许多思想感情问题还等待着各位去解决,希望你们今后更要加倍努力,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做好一切工作。”

1991年,在比尔·盖茨的备忘录里写道:“IBM公司怎样在大力促销它的DOS/2系统,以便取代微软MS-DOS系统;三大网络公司的网络软件还在激烈交锋;‘微软’还正在接受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调查等等。”

由这些事例可见,比尔·盖茨在成功的路上头永远保持着忧患意识,警觉和持续拼搏精神时刻相伴。即使取得了象Windows3.0,Windows95软件开发销售如此大的成功,股票价格达到每股120多美元的高价,公司资产超过美国老牌的波音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大公司,内部涌现众多的亿万富翁、千万富翁和百万富翁,他们仍然是如此。其实正是居安思危的战略思想渗透到微软公司的各个阶层,每个员工的心中,才激励着“微软”不停地向前冲刺。

IT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讨伐运动正如火如荼,有人说已听到微软帝国丧钟,众多的迹象表明,更多竞争对手威胁着微软,而且过去的成绩正一点一点变成自己不能承受之重的包袱。

比尔盖茨向主要的董事们分发了公司史的备忘录,回顾了过去,同时也描绘了公司的将来发展前景,其中充满了比尔盖茨一贯的精神风格:“永远保持领先激情和惧怕落后的忧虑。”

不甘落后的蓝色巨人在软件系统领域的DOS/2还继续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Movell公司依然生龙活虎;还有比尔·盖茨自己假想的“影子竞争对手”,及其众多电脑公司联盟把微软推上反垄断的法庭等等。

比尔·盖茨清醒地认识到在各个领域内正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和前所未所有的挑战,比尔·盖茨必须冷静思考沉着应战,才能保持微软公司在市场的地位。

总之,“微软”的成功绝不能说是运气所致。事实是:“微软”的忧患意识使“微软”保持了进取精神,而这种持续进取精神又激励着“微软”全体员工的饱满工作热情和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拼搏精神,这才是“微软”成功的重要原因。他的这种管理危机感带动着微软大军不断创新拼搏,使“微软”取得一次次的成功,可以说,危机感是比尔·盖茨不断战胜竞争对手的战略武器。

现在企业间更新、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一些著名大企业江河日下难挽颓势之时,一大批中小企业却如旭日初现。美国每年创立的四五十万家新企业中,约有一半以上五年之内就会倒闭。企业要想保持昔日辉煌,越来越难。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竞争是一场不进则退、永无止境的竞赛。

在硅谷,每年都有近90%创新公司破产。所以,企业都信奉“世界属于不满足的人们”这句箴言,很少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之中。惠普公司原董事长兼CEO卢·普拉特说:“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未来学家托勒也曾经指出:“生存的第一定位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比尔·盖茨反复向员工强调:“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意在使员工保持创新的紧迫感。葛洛夫也有一句名言,即“唯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并说英特尔公司一直战战兢兢。忧患意识和危机理念赋予这些企业一种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工作方式应随着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相应的我们的头脑也应该发生变化。如果你对这些变化不加理会并且消极沉溺,那就很危险了。“这五十多年,我每日都是在连续的不安中度过的。我虽然时时都在不安动摇中,但我却能抑制不安与动摇并克服它们,完成今天的工作,产生明天的新希望,并从中找到生活的意义。我这五十多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如果我没有任何不安,说不定就没有今天的我、今天的公司了。”松下幸之助的一番心里话也许能让每一个人领悟出其中的真谛。

做个好主人

提合理化建议

有无数的实例证明:公司的成功,总体上说10%取决于高层领导,90%则取决于广大的下属员工如何将其领导意图转化为实现公司目标的行动。杰出员工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常常心甘情愿当好下属,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下属,杰出员工应以主人翁的负责精神,尽其所知,向领导提供深思熟虑的参考意见,并忠诚地协助其改进决策。

沃尔玛公司一再强调倾听基层员工意见的重要性,尽管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但仍一如既往——广开言路,倾听员工意见。沃尔玛的管理注重将这种倾听员工意见的做法长期坚持并保持下来,形成管理者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