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名言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9 18:53:14

点击下载

作者:杜忠明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毛泽东名言故事

毛泽东名言故事试读:

序言

毛泽东很多永载史册的文章、气势磅礴的诗篇、家喻户晓的题词、沁人心脾的格言,早已经深入人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甚至已经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化作我们的行动。

毛泽东的很多作品,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纵横天下。但是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提纲挈领的关键词语却往往就是一两句话,而正是这闪光的一两句话,使整篇文章的思想为之升华,使一部部的鸿篇巨制深入人心。这一句句闪光的语言,就像毛泽东著作中的吉光片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毛泽东名言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本人将毛泽东著作中的这些名言从作品中精选出来,将它们一一穿在一起,仿佛将一颗颗夜明珠连在一起一样,让它们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毛泽东思想的高度浓缩,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虽然每一篇只有一句话,但是每一句话的包容量却是极大的。它记录了一个时代,记录了一个民族,记录了整个中国的一段历史。我们记住这一句句名言,记住那铿锵有力、字斟句酌的每一句话,也就了解了一个时代,了解了一个民族,了解了整个中国的一段历史。

为了编这本书,我认真阅读了毛泽东的许多作品。很多作品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力求通俗易懂,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人心,很少乏味的说教。有些作品幽默诙谐,读后令人忍俊不禁;有一些作品则摆事实,讲道理,平易近人,读后使人豁然开朗;还有一些作品则义正词严,针锋相对,痛打落水狗,读后令人击掌叫绝,痛快淋漓。这就是毛泽东的魅力,这就是毛泽东语言的魅力、毛泽东思想的魅力。

毛泽东的著作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就像一座丰富的宝藏,我们每一次走进这座宝藏深厚的圣殿,都会满载而归,都会叹为观止。但正因为它博大,因为它精深,所以因为个人学识、水平、修养的不同,很多人往往会对毛泽东的著作望洋兴叹。即使是我们有研究这些著作的能力和水平,一个人的精力毕竟也是有限的。可能我们穷尽毕生的精力到其中去开采,也不会走到这光辉圣殿的尽头。毛泽东的著作可谓蔚为壮观,《毛泽东选集》五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一卷,《毛泽东书信选集》一卷,《毛泽东手书墨迹选》泱泱十几卷,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要真正地读懂、读完毛泽东的这些著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毛泽东名言故事》将为你阅读毛泽东作品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将是你了解毛泽东人生阅历的一个入门读物。本着这个想法,在编写《毛泽东名言故事》的时候,力求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深远的影响力、现实的鼓动力,极具亲和力,使它成为我们手边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本书编选的《毛泽东名言故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书信选集》;二是《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对联》、《毛泽东题词选》、《毛泽东手书墨迹选》;三是他人撰写的回忆性文章,这其中包括毛泽东日常生活中的言谈、毛泽东在各地视察的谈话、毛泽东会见外宾的谈话等。根据阅读的需要,书中对一些名言、故事的出处做了说明,以方便阅读和查找。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对毛泽东著作的研究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所以在选编过程中难免挂一漏万。可能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由于本人知识的片面而将其疏漏了;可能人们没有听说过的一句话,但是本人特别熟悉,而将其选入了。这样的事情是在所难免的,还望大家海涵。在选编过程中,对毛泽东的一些题词,考虑到有一些内容其针对性太强,没有更深刻的哲理,所以没有编入书中。比如“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毛泽东的诗词可以说是字字珠玑,篇篇锦绣,但是我们不可能将其全部作为名言选入本书之中,只能撷取最为人们熟悉的、最朗朗上口的一些名句选入此书之中,这一点还请大家谅解。杜忠明

 

 

一、人生·奋斗

1.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诗句充分显示了毛泽东豪迈、自信的性格。后来这两句诗一直深深地印记在毛泽东的脑海,而且时时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公开发表之后,很多人纷纷为之作注,毛泽东对此做了如下的批示:我的几首歪词,发表以后,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对《沁园春·长沙》中的“击水”一词,毛泽东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对“击水”一词的注释。

1966年7月8日,毛泽东离开滴水洞后,来到了武汉。在武汉,毛泽东给江青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晋朝人阮籍反对刘邦,他从洛阳走到成皋,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鲁迅也曾经对于他的杂文说过同样的话。我跟鲁迅的心是相同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亦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我是自信而有些又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也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是变成这样的大王了。”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9页;谢柳青编著《毛泽东家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418~420页。

2.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早在1917—1918年,毛泽东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反映了毛泽东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1959年2月,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夫妇来华访问,会见时,毛泽东问道:“你们都会游泳吧?”“我们会。听说主席在水中一泡就是几个小时。”

毛泽东听到这个“泡”字,不以为然地说:“错了,那不是泡,是水中击浪,征服惊涛,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大自然斗其乐无穷,我那是与水斗,见到狂澜,我总要斗它一斗。”

斯特朗问道:“主席都游过些什么地方?”

毛泽东挥动右手,说:“我几乎每年都要游长江,或者游其他江河。”他又扳着指头说,“如广州附近的珠江,我老家的湘江,还有钱塘江、北戴河,建国之初,我在游泳池里游泳,但那太受局限了。游大江大海,很壮阔,用中国的俗话说,那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的整个身心都是自由的……我还打算游黑龙江!”

斯特朗有些惊异地说:“那你就要游到苏联去了?”

毛泽东说:“哎,你完全正确!”

沉吟片刻,毛泽东又讲道:“如果你们三位允许,我愿去横渡你们的密西西比河。大概另外三位先生——杜勒斯、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不会欢迎我去吧!不过,我是个乐观的人!”

陈冠任编著《毛泽东个性化的健身之道》,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19、33页。

3. 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

1921年冬天,毛泽东从长沙风尘仆仆回到韶山。

农历正月初八,是毛泽东母亲的冥诞。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以及弟媳王淑兰、表兄文南松、表弟文东仙等围在火炉边烤火。毛泽东对毛泽民说:“这几年我不在家,泽覃也在长沙读书,家里只有你两口子撑着。父母死了,都是你们安葬的,我没有尽孝,你们操了不少心。”接着,毛泽东又问:“是不是欠了别人的钱?”

毛泽民和王淑兰分别叙说了这几年家里生活的艰辛,毛泽东不胜感慨嘘唏,说:“你们讲的这些都是实在的。我的意见,把屋捡一下场,田也不做了,都跟我出去。泽民、泽覃到长沙读点书,边做些事,将来再做一些有利国家、民族的事……”

毛泽东提议把家中的东西,该送的送,该丢的丢,都处理掉。“家里发出的票子,写个告示出去,请他们几天内来兑钱。你把猪赶到银田寺卖了,准备点钱,让人家来兑。牛就让别人去喂,不要向别人要钱,快春耕了,不能让别人卖牛啊!别人欠我们的就算了。”

他又对毛泽民、王淑兰等人说:“光顾自己有饭吃不行啊!要使全国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怎么才能办得到呢?那就是要走出去干革命,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

弟弟妹妹们围坐在家里的火炕上,畅谈国家大事,讲述革命道理,他教导弟弟妹妹要为民族振兴,舍弃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在哥哥的耐心开导下,毛泽民和弟妹们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决心舍家为国,舍己为民。他们将他人的欠债全部勾销,将欠款的字据一把火烧毁,自己的家产全部奉献于革命事业,兄妹四人都毅然地投身于伟大的革命运动。正月初十,毛泽东离开了韶山。泽覃、泽建也跟着走了。一个星期后,毛泽民和妻子王淑兰也带着孩子离开了韶山冲,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

为了中国革命,毛泽东一家就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毛岸英,他们为了实现毛泽东的伟大理想,真的是舍自己为人民。毛泽东有两个孩子下落不明,儿子毛岸青因战争时期颠沛流离,历经磨难而病痛缠身。毛泽东前妻贺子珍身上未取出的弹片在身上隐隐作痛。毛泽东就更不用说了,他的整个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毛泽东和弟妹们的谈话》,《半岛晨报》1998年12月11日第12版。

4. 登山不怕高,只要肯登攀

1939年秋的一天,毛泽东来到戴镜元所在的机要工作人员驻地,听取戴镜元的工作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的工作是一门科学,科学事业的成功,是靠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顽强钻研创造取得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登山不怕高,只要肯登攀,只要有毅力,有钻劲,不怕挫折,敢于走‘之’字路,就能步步胜利。”

后来,1965年5月毛泽东在重回井冈山的时候,作了一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他再一次豪迈地向世人这样说道: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诗人的豪迈、激情由此可见。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编《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06页。

5.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944年,党中央准备次年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给代表们准备防寒取暖用的木炭,同时也解决中央领导同志的取暖问题,中央办公厅决定把各代表的警卫员组织起来,到山中去烧炭,由张思德和另外两名同志负责。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领着几位战士在陕北安塞烧炭,突然,轰的一声。炭窑由于年久失修而崩塌,张思德和两位战士被压在了下面。两位战士压得不太深,张思德当时就停止了呼吸。不幸的消息传到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很难过,急忙跑去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古远兴的报告,从桌前站起来,生气地责备道:“前方打仗死人是没有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就是不应该的,这件事你向上级汇报了吗?”“没有,我想直接报告主席就行了。”张思德烧炭“这不行,要向你们上级报告。”毛泽东又补上一句,“张思德是个好战士,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什么时候开追悼会,告诉我,我去参加。”

张思德因公牺牲,毛泽东非常难过。他关心地问起张思德的遗体放在什么地方,古远兴说还在窑里压着,毛泽东生气地看着古远兴说:“要很快挖出来放好,山中狼多,不要被狼吃了,要是被狼吃了,你这个队长就当不成了。”

古远兴请示能否把张思德的遗体挖出来就地安葬,毛泽东沉默了一会儿,掰着手指头指示说:“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并让警卫员坐上他的汽车,把张思德的遗体运回了枣园。

9月8日,延安枣园沟口的操场上显得格外肃穆,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共一千多人在这里开会追悼张思德同志。毛泽东身穿深灰色的旧夹袄,头戴八角帽,也来参加追悼会,并向烈士遗像敬献了花圈,花圈的挽联上有他亲笔题写的一行大字:“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警备团领导介绍了张思德的生平事迹和牺牲经过之后,毛泽东缓步登上一个土墩,以清晰洪亮的声音发表追悼张思德的演讲,这篇演讲就是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接着,毛泽东又引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段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高度评价张思德的一生。“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用浅显易懂的道理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张诚主编《新编毛泽东故事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194~196页。《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04页。

6.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毛泽东的这两句话最早是在1945年9月9日和郭沫若谈话时说到的。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亲赴重庆进行国共和谈。9月9日那天下午,毛泽东在红岩村会见郭沫若、于立群等同志,并与他们共进晚餐。他们边吃边聊,场面和气氛都非常热烈。席间,郭沫若谈及在文化界应采取的态度时,毛泽东认为态度应强硬些,要有斗争。他对郭沫若指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后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向延安的干部群众做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再一次说道:“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不能设想,哪一天早上,一切反动派统统自己跪在地下。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上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854页;谢柳青编著《毛泽东家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1页。

7.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有一次,李银桥问毛泽东:“那主席在诗里说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指的是什么人呢?”

毛泽东思考了片刻说:“风流人物,是说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这支革命队伍……这是一首词,也是诗吧,是我十多年前刚到陕北时,看到大雪后写的。”

这首词的公开发表是颇费了一番周折的。

1945年11月11日,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首柳亚子和毛泽东词韵的《沁园春》,引起山城重庆文化界的普遍关注,人们一致认为,既有和词,当然应该有原作。纷纷要求柳亚子公开毛泽东的原作,柳亚子那边还没有答复,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给《新民报》送来了毛泽东的原作。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首刊此词。一时在重庆引起轰动,死寂的重庆文坛一时间活跃起来,很多诗人纷纷步韵唱和,引起国民党的惊恐。

原来,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应蒋介石之邀,从延安飞抵山城重庆,开始同国民党谈判。在这期间,毛泽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重庆的民主人士进行广泛的接触交流,宣传国共合作的重大意义。8月30日,毛泽东的老朋友、著名诗人柳亚子前来拜会毛泽东,二人促膝相谈,非常融洽。回去后,柳亚子赋七律一首《赠毛润之老友》,登载在9月2日的《新华日报》上。9月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来到柳亚子的寓所。因柳亚子正在着手编一本诗集,准备收录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请求毛泽东对它进行校对。毛泽东对柳亚子手中的《七律·长征》进行了校对。10月7日,毛泽东又以《沁园春·雪》赠柳亚子。柳亚子得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欣喜若狂,并和词一阕,准备在《新华日报》上一起发表。但是,报社的同志说发表毛泽东的著作(包括诗词)要经过延安的批准,而且要征得毛泽东本人的同意,所以柳亚子只好将自己的和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在等待延安回复的这个空当,有人不知从哪里抄得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并将其在《新民报·晚刊》上予以发表。以后很多报刊相继转载,多有讹传。1951年《文汇报·副刊》将作者书赠柳亚子的这首词的墨迹制版刊出。

刘汉民编著《毛泽东诗话词话书话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67页;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上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839~840页。

8.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949年4月23日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占领南京,宣布国民党二十二年统治终于结束。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今天见到了胜利的曙光。毛泽东心潮澎湃,诗意飞扬,当即吟成一首伟大的革命史诗。毛泽东写完之后又觉得不甚满意,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里。秘书田家英在收拾文稿时,细心地从纸篓中捡了回来,并妥善地收藏起来。1963年,在编辑出版《毛泽东诗词》的时候,田家英献出了这首诗,毛泽东说:“忘了还有这一首。”1963年12月5日,毛泽东给田家英的信中专门谈到这首诗:“‘钟山风雨’一诗,似可以加入诗词集,请你在会上谈一下,酌定。”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诗是比较钟爱的。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诗中最有名的一句,而且也是毛泽东自己最满意的,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多次看《霸王别姬》这出戏,并让其他中央领导都去看。每每看到楚霸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与虞姬生离死别,他的睫毛时常抖个不住,眼睛里湿漉漉的。他是很爱动感情的。他曾用一根指头按住李银桥胸前的纽扣,用沙哑的声音说:“不要学楚霸王。我们都不要学!”

1949年1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见了杨开慧的表弟向三立。饭后,毛泽东的兴致很高,大家在一起聊天,吃水果,气氛非常融洽。这时,刘思齐给毛泽东沏了一杯茶,毛泽东一边喝茶一边给刘思齐讲了一个对联故事。

他说,古时候有两个秀才,一个姓刘,一个姓李,两个人都爱作对联,一见面就想对对子。一次,两个人又见面了,商量着对对子,谁对不上来就要受罚。李秀才出了这样一个上联:“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刘秀才知道李秀才用了老子李聃骑青牛过函谷的典故,心想:“他想占我的便宜,没门!看我非损他一下不可!”他略一思索,对出了下联:“斩白蛇,兴汉室,高祖是刘。”

李秀才听了刘秀才的对联,知道刘秀才是自比汉高祖刘邦,对联对得非常高明,不觉感到非常佩服,连说:“高明,高明!”

刘思齐和向三立都听得津津有味。

这时,毛泽东话锋一转,将学习历史和治国兴邦联系在了一起。

他说:“刘邦出身贫苦,没有多少兵力,没有万贯家财,却能称霸一方,统一天下,并且使汉朝长治久安,其原因主要是他善于用人。他手下有两个重要的谋士,一个是张良,另一个是韩信,这两个人能够为他所用。刘邦的对手楚霸王项羽却是个孤家寡人。当初,他的势力比刘邦大多了,拥有庞大的军队,统治着楚国这块富庶之地,兵强马壮,不可一世。但他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不听谋士的进言,鸿门宴放走了刘邦。当然,项羽心肠好。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羽却不肯杀刘邦,刘邦说了几句好话,他就心软了。范增向他进言,他却不杀刘邦,而把刘邦放了,等于放虎归山。项羽没有理睬范增的话,结果被言中。刘邦逃走后,势力不断扩大,与项羽争雄,结果打败了项羽。项羽被围在垓下,只得别姬自刎。项羽也不善用人,不能招贤纳士。韩信去拜访项羽,项羽却看不起韩信,结果韩信却被刘邦所用,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毛泽东越说越有兴致,大家越听越感兴趣。毛泽东最后深情地说:“殷鉴不远,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要记取项羽的教训,切不可骄傲自满,对敌人更不可心慈手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易孟醇、易维著《诗人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72页;权延赤著《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6月版,第46页。

9. 凡事不冒险,就不能成功,许多成功就是通过冒险才取得的

1954年夏,毛泽东带着几箱书来到了北戴河。

一天下午,毛泽东看书看得累了,说:“走,去观潮落。”来到海边,但见海面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毛泽东立刻面露喜色,一种强烈的征服欲涌上心头。大家纷纷劝道:“风浪太大,我们回去吧!”毛泽东却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勇气。”毛泽东毅然地向大海走去。

毛泽东的水性极好,他漂浮在惊涛巨浪之中,一会儿在浪尖上,一会在波谷中,在风浪中搏击了一个小时才上岸。

面对大家的担忧,毛泽东说:“你们不要怕什么冒险,凡事不冒险,就不能成功,许多成功就是通过冒险才取得的。这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勇气,敢不敢于排除万难。我说你们要有决心和信心,当然不是盲目地冒险。”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74页。

10. 无限风光在险峰

1957年毛泽东写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应答和词,抒发了对杨开慧的怀念和追念战友的深情。这首词公开发表之后,江青极为不悦。特别是“骄杨”的“骄”字,深深刺痛了江青的心。她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乞求毛泽东为她也写一首诗。

1961年,江青拍摄了一张庐山仙人洞的照片,照片选择了庐山在薄暮时分傲然屹立的剪影,富有诗情画意。她请毛泽东为照片题一首诗,也许画面的意境触动了毛泽东的诗兴。1961年9月9日,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一首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将其题为“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李进同志”不是别人,就是江青,她的心理终于平衡了。“无限风光在险峰”显示了毛泽东敢于向困难、敌人、矛盾挑战的一贯作风和性格。

叶永烈著《江青传》,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34~235页。1964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庐山》

11. 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1958年,北戴河会议之后,张治中陪同毛泽东南下,视察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9月10日到15日,毛泽东在六天之内六次畅游长江。当时,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赵锦清、陈鄢屏、陈廷兰和毛泽东住在一个宾馆里,毛泽东会见了他们,聊天的时候,毛泽东说:“要走出游泳池。在江河游泳,有逆流,可以锻炼意志和勇敢。”他还说:“全国江河这样多,能不能利用起来游泳呢?全国六亿人口,能不能有三亿人口都来游泳呢?”

可见,毛泽东对游泳的确是情有独钟的。

15日,张治中陪同毛泽东乘江峡轮离开武汉,于16日到达安徽的安庆江面。当时,正刮着六级大风,江面上波涛汹涌,水流像射箭一般直往船上蹿,水面上漂着一些草根木片,一眨眼就在眼前消失了。毛泽东说下江游泳。张治中关怀地说:“今天风浪这样大,不要游了吧?”毛泽东说:“试试看。”说着就下江去了。张治中和其他人站在船上做“观潮派”,他们惊心动魄地看毛泽东在水中和险恶的风浪搏击了近二十分钟。毛泽东上来后感慨地说:“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296~297页。

12. 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

1959年5月6日,毛泽东同苏联等11个国家的代表团和驻华使节在一起交谈,毛泽东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中国的小说里有一些不怕鬼的故事。我想你们的小说里也会有的。我想把不怕鬼的故事、小说编成一本小册子。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有个狂生夜坐的故事。有一天晚上,狂生坐在屋子里。有一个鬼站在窗外,把头伸进窗内来,很难看,把舌头伸出来,头这么大,舌伸得这么长。狂生怎么办呢?他把墨涂在脸上,涂得像鬼一样,也伸出舌头,面向鬼望着,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望着鬼,后来鬼就跑了。今天世界上鬼不少。西方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也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动派。“……我们的策略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劳动人民得到一次教育,使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也学会不怕鬼。”

李景元主编《听毛泽东讲古今故事》,红旗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461页。

13. 路是人走出来的

1959年6月,毛泽东离开韶山乘专列北上。一天,列车行驶到一片空旷原野的时候,毛泽东吩咐停车。他走下火车,做了一个深呼吸,山野里清新的空气使他精神大振,站在列车边,目光停在远处的一个山冈。一条小路从铁路边蜿蜒蛇行,通向远处的山冈。但是,面对眼前的小路,毛泽东却没有走,而是踩着碎石和青草沿着一条自己心中划定的路线向山冈的方向走去。

山野里荆棘丛生,乱石随处可见。有人劝毛泽东走现成的小路,毛泽东却自信地说:“路是人走出来的!”然后他回身问身边的卫士,“你们怎么办?”“我们跟主席走。”“那好,我们就试一试。”

他们一行在山野中艰难地向山上走去。

1965年5月,在离开井冈山三十八年之后,毛泽东终于再一次踏上了井冈山的山间小路。那一天,毛泽东带着自己的竹拐杖攀上了井冈山宾馆的后山,毛泽东在前边自信地走着,这时陪同人员提醒毛泽东说:“主席,那边没有路,不能去了!”毛泽东听罢,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就不信前面没有路,有山就有路!”说着,他挥起手中的拐杖拨开两边的荆棘,继续向山上走去,随即给后面随从的人员踩出一条小路……

这就是毛泽东,特立独行的毛泽东,独辟蹊径的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游击战争”、“四渡赤水”……无一不体现了毛泽东敢于“走自己的路”的革命气魄。这样的话,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还说过多次。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75~176页、520页。

14. 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要怕困难

1960年3月15日下午,上海锦江饭店对面的俱乐部的会议室里坐着好多人。毛泽东在上海市领导人陈丕显、魏文伯、刘述周的陪同下,在这里宴请上海的工人代表。

由于人不太多,毛泽东提议两桌拼一桌。入座后,毛泽东微笑着说:“这一次,上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技术革命搞得很好,我想请大家吃饭,可是上海那么多工人,不可能把大家都请来。你们是上海工人的代表,你们多吃一点吧。”

那一天,《解放日报》头版用大字标题刊登了上海工具厂革新成果的长篇报道,还配发了朱富林等同志的照片。毛泽东笑着对朱富林说:“你是革新闯将。我国军事战线上出了个‘朱总司令’,现在上海工业战线上也出了个‘朱总司令’,太好了!”毛泽东又关切地问朱富林:“搞试验有没有困难?”朱答:“没有什么困难。”主席听了回答笑着说:“不见得吧?困难肯定有的。你搞了多少次才成功的?”朱富林说:“228次。”“是嘛,你们上海有个王鹤林,发明高压电桥不是经过三百多次试验吗?困难是不小的。但是,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要怕困难。”

毛泽东接着又说:“革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你们在大搞技术革命的时候,尤其要记住这条真理。搞试验,一次不行,十次、百次,甚至几百次,最后还是会成功的。不试验,不失败,不成功!凡事都要经过试验,在失败中取得经验,然后才会成功。”

张诚主编《新编毛泽东故事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330~332页。

15. 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1961年12月25日,毛泽东同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谈话,他说:“像今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一样,大家团结得很好,这就好。你们整风,检查一下,批评一下,大家还是团结在一块。这就叫作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

接着,毛泽东给大家讲了《张仪列传》中张仪的故事,毛泽东详细讲述了张仪在发迹以前所受到的压力。一是在楚国张仪被怀疑偷了和氏璧而遭到毒打;二是他厚着脸皮投奔能力在自己之下的同学苏秦,却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于是,张仪在这样的压力下开始发奋努力,最后成为连横事秦的领袖人物。

最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看,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坏意?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16.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63年元旦,郭沫若满怀激情地填写了一首《满江红·领袖颂》: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这首词在1963年1月1日《光明日报》上发表后,触动了毛泽东的词兴,他在1月9日和词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泽东的和词高屋建瓴,总揽世界全局,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而且词调高昂,用词非同凡响,对活跃我国诗词,促进诗词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在这一年,《毛泽东诗词》正式出版了,而且在国际上也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外国友人纷纷索要《毛泽东诗词》。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为了满足这些国际友人的要求,开始组织翻译出版英译本。1964年1月,毛泽东应英译者的请求,就自己诗词中的部分词句做了一些口头解释。毛泽东对“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样解释:“你要慢,我就要快,反其道而行之。你想活一万年?没有那么长。我要马上见高低,争个明白,不容许搪塞。但其实时间在我们这边,‘只争朝夕’,我们也没有那么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135~139页;刘汉民编著《毛泽东诗话词话书话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247页。

17. 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

1964年9月,毛泽东从南方回到北京。当他听说司机朱德魁患肺病住进医院的时候,立刻派护士吴旭君和保健医生李志绥到医院去看望。两个人向朱德魁表达了毛泽东的问候,并嘱他好好休息,不要紧张,听大夫的话,配合治疗,并将毛泽东让他们带来的300元钱交给了朱德魁,让他增加些营养。

300元钱对当时一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差不多是朱德魁一年的工资。朱德魁曾经回忆道:“当时我总在琢磨自己是否已离死期不远了,情绪非常低落。主席知道这种情况后,又多次派身边工作人员来医院看望我,安慰我,并亲笔写下了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鼓励我说:‘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更不怕养不好病了’。”

刘汉民编著《毛泽东诗话词话书话集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240页。

18.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原词为: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毛泽东时常在不同的场合引用,而且常常是带有幽默意味地使用,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欢乐的气氛。

1973年,毛泽东在北京见到歌唱演员小叶,知道小叶首次进京,叮咛小叶一定要去长城看一看,一定要登上烽火台。还对小叶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嘛!”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小叶到了八达岭,并鼓起勇气攀登了险峻的烽火台。小叶回来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的感受,毛泽东含笑夸奖:“好,困难锻炼人的意志,坚持上去了就好。”

吴直雄著《毛泽东妙用诗词》,京华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176页。

19.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一家牺牲六位亲人。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1930年就义于长沙,那时候她才29岁;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于乌鲁木齐,时年47岁;小弟毛泽覃,1935年与国民党军作战,阵亡于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交界地区,时年不满30岁;从小在毛泽东家长大的堂妹毛泽建,1929年牺牲于衡山,年仅24岁;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1950年殉难于抗美援朝的前线,年仅28岁。他的侄儿,毛泽覃的独生子毛楚雄,1946年牺牲于陕西南部,年仅19岁。

一个多么伟大的革命家庭啊!

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多年的韶山,旧地重游,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振兴,为了人民的幸福,共产党人甘洒热血,前仆后继。如今,革命的目标正在一一化为现实,但是曾经一起奋斗的亲人却为国捐躯。毛泽东发自内心地、豪迈地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诗作:《七律·到韶山》,其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堪称全诗的点睛之笔。

谭振球编《毛泽东外巡记》,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3月版,第15页。

20.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吃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毛泽东的饮食极为简单。1947年,沙家店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对李银桥说:“银桥,你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来好不好?”

李银桥回答说:“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吃碗红烧肉还不应该?我马上去搞。”

当时,战局非常紧张,毛泽东为了指挥战役,三天两夜没有合眼,听了李银桥的话,毛泽东摇了摇头说:“不是那个意思。这段时间用脑子太多,你给我吃点肥肉对我脑子有好处。”

红烧肉端上来了,毛泽东两眼一眯,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真香!”转眼之间就吃了个碗底朝天。

毛泽东放下碗筷,忽然发现李银桥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有点馋了……打胜仗了,我的要求不高吧?”

这次战役俘敌六千余人,毛泽东几天几夜没有睡觉,只要求一碗红烧肉。李银桥的眼圈一下子红了,用力摇摇头说:“不高,不高,主席要求的太少了,太低了。”

有一次,人们劝慰毛泽东吃点有营养的食品,补养一下身体,毛泽东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吃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跟其他动物的区别。”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36页。

 

 

二、修养

21.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这两句话是《送纵宇一郎东行》中的名句。纵宇一郎是罗章龙的化名。1915年罗章龙第一次同毛泽东通信时用的就是这个名字。当时毛泽东和罗章龙均在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化名征友,从此毛泽东和罗章龙相识。1918年4月,罗章龙准备去日本,行前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为其饯行。毛泽东仍以“二十八画生”自称,并为罗章龙赋《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一首,诗中仍用他们初次相识时的称谓,其实是对过去友谊的回顾,诗云: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全诗是送别时的感慨,但又是一首言志诗,“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是赠给朋友的也是留给自己的。世界虽然是风云变幻的,但是只要我们内心有一个伟大的志向,美好的追求,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在我们的心中,日月是常新常美的。表达了毛泽东对未来和人生的美好追求。

龙剑宇、胡国强著《毛泽东的诗词人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82~83页。

22.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是一位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他作为加拿大的一名共产党员,参加过国内工人反对资本家的罢工斗争,参加过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卢沟桥事变的消息震动了世界,日本开始全面的侵华战争之后,他立刻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战斗中、革命中的中国是最迫切需要我的地方,那儿是我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白求恩历经千山万水来到了中国。

白求恩到达延安后的第二天,就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好消息,毛泽东主席要会见他,而且就在当晚。

窑洞里的油灯安静地燃烧着,毛泽东和白求恩热情地谈论着。白求恩说:“在中国的抗战中,我觉得最能发挥作用的方式是组织战地医疗队,在前线附近工作,照顾重伤员。”

毛泽东沉思着,八路军目前还没有战地医疗队,而且,由于敌人的各种封锁,药品、器械和医务人员极为缺乏,按西方的标准,八路军简直没有什么医疗机构。“如果没有战地医疗队,重伤员怎么办呢?”

毛泽东的心情很是沉重:“目前重伤员中死亡的人太多了。”“但是,他们有很多是能够救活的。”白求恩接上去说。

毛泽东的眼睛热情地注视着白求恩,非常关切地听着。“根据我在西班牙的经验,只要在前线附近拥有战地医疗队,重伤员中百分之七十五一定可以复原。”白求恩在战地医院做手术“百分之七十五?”毛泽东的思想好像一下子完全集中在这个数字上。“是啊,这等于我们的战士可以有两次,或更多次的生命以打击敌人。”想到这里,毛泽东更是激动。毛泽东又一次热情地注视着白求恩:“白求恩同志,那就请您立刻组织战地医疗队吧。”“好!”白求恩爽快地答应着。

很快,在敌后的晋察冀根据地、冀中根据地,活跃着一个外国人为首的八路军战地医疗队。在每次激烈的战斗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知道了一个伟大的、可亲的名字:诺尔曼·白求恩。

不幸的是,在白求恩来华的第二个冬天。这位曾帮助无数重伤员战胜死神的人,因为败血病的侵袭而倒下了。那是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他的手指被碎骨划破而受到感染。当时由于日军和蒋介石的封锁,橡皮手套和抗毒药品在根据地是极为缺乏的。

弥留之际,白求恩为自己在中国的工作做了如下总结:“请转告加拿大人民和美国人民,最近两年是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白求恩的逝世,毛泽东是很悲痛的。就在白求恩逝世不久,毛泽东在紧张的工作和战斗中,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向我们每一个人发出学习白求恩的号召。

张诚主编《新编毛泽东故事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161~165页。

23. 一个革命队伍的同志,能做到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是一种美德,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毛华初是毛泽民原配王淑兰的养子。1938年7月,毛华初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并由毛慎仪(毛新梅之子)领着去见伯父毛泽东。毛泽东微笑着摸了摸侄儿的头,又端详了一会儿说:“你这么小也来了……还是回去吧!”

他这一说,毛华初竟信以为真,心里就着急了。“妈妈讲这里有书读,……妈妈还要我问您好。”毛华初抢着说。

毛泽东又笑了:“这里是有书读,但敌人不让我们平平安安地读书。还要打仗,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随时可能来轰炸延安;要躲飞机,要跑路。这里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和窝窝头,你吃得消吗?”

毛华初毫不犹豫地说:“我不怕苦,我讨过饭,跟妈妈坐过牢,又给地主放过牛,砍过柴,什么苦都吃过。这些苦我吃得消!”

毛泽东严肃地说:“不过,要记住,你过去吃的是旧社会的苦。地主压迫农民的苦,那是阶级苦。从今天起,你就要为革命吃苦了,为解放劳苦大众而吃苦了。你要知道,革命是一件艰难的苦差事,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取得胜利。你今后学习也好,将来工作也好,都要吃苦在先。一个革命队伍的同志,能做到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是一种美德,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你要学会为革命吃苦……”

初到延安的毛华初,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伯父就给他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政治课,使他很受教育。

1945年10月7日,毛泽东在延安做《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时,再一次向人们语重心长地强调:“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这种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我们都要学习。”

赵志超著《毛泽东一家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19~220页;《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61页。

24. 为人民服务

1944年,大年初一,毛泽东到枣园给乡亲们拜年。陈晶引导毛泽东走进乡政府大厅,李区长拉把椅子请毛泽东坐下。赵乡长说:“主席,咱先把枣园乡这两年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向您做个汇报吧?”毛泽东点头,乡长从从容容地把枣园乡的情况,如农户、劳力、土地、牲口,近两年的收获情况如数家珍地说了一遍。毛泽东问道:“你们近两年缴了多少公粮啊?老乡自留口粮、种子、饲料、消费怎样?逢年过节杀猪、宰羊,慰问军队、军烈属和自己生活的情况怎样呢?”乡长应答如流,毛泽东认真地听着,有时捏着手指计算着、对比着,最后满意地笑了。毛泽东又喝了口茶,吸了一口烟,站起来兴奋地说:“我们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略顿了一下,又加重语气地说,“我们人民政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晓得而且要牢牢地记住:我们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时时刻刻要为人民‘兴利除弊’!”他又吸一口烟,说,“我们人民政府应该用最主要的最大的力量,比如说90%以上的力量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只用较少的力量,比如5%以下的力量,向群众收缴公粮,这为的是养军队和我们政府的工作人员,叫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是十分必要的哟!”随后,毛泽东让警卫员掏出一只怀表来,看看已经9点多钟了,就说:“不早了呀!”遂对陈晶和警卫员说:“我们还应该到枣园村看看老乡亲啊!”这时,大厅外一片明亮,阳光普照大地。毛泽东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枣园村走去。毛泽东手迹

后来,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这样写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毛泽东与我”征文组委会编《我见到了毛主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79~83页;《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04页。

25. 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

抗日战争后期,陈毅和饶漱石在工作中发生了一些矛盾,饶漱石在背后搞了一些小动作,使陈毅的工作陷入被动。陈毅对此感到很委屈,曾经给毛泽东去信,坦诚地表露了自己的心迹。毛泽东为此给陈毅写了一封信,对陈毅进行了劝说。信的内容如下:

来信已悉,并送少奇同志阅看。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感冒宜多睡,少动多食。余容面叙。

敬礼!毛泽东四月九日

后来,陈毅到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又和陈毅进行了单独谈话,使陈毅抑郁在内心的委屈得以释放,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27页。

26. 顾全大局

1947年冬天,贺自珍带着娇娇(李敏)从苏联回到祖国,因为工作一时没有落实,便在哈尔滨暂时驻足。

这时,贺自珍产生了给毛泽东写信的念头。她摊开信纸,万千滋味一起涌上心头。延安一别就是九年,在这漫长的九年时间里,自己在异国他乡遭遇了人间各种辛酸冷暖,而国内却在这九年的时间里,在自己丈夫(叹息,是过去的丈夫)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万千感慨。

此一时,彼一时。在无奈的情况下,贺自珍在无法否定的现实面前,也只能认可这个事实了。她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写道:主席:

我已经回到祖国了。身体不太好,还要休养,并参加一些工作。我离开中国九年,对国内的情况不太了解,我需通过工作来了解情况。我在苏联的日子,比在长征时还要苦。不过,这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好好地工作,我正在学习做工会工作……

最后,贺自珍写道:

我很感谢你对我母亲和妹妹的照顾,代我尽了做女儿和姐姐的责任,我将终生铭记在心。

在贺自珍写信的同时,娇娇也用俄文给自己的爸爸写了一封信,两封信一起给毛泽东发了出去。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并没有给贺自珍回信,他只是给娇娇发来了一封电报,电报中毛泽东深情地这样写道:“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爸爸已请贺怡同志专程去东北接你了,爸爸欢迎你来。”贺怡将娇娇安全送到了毛泽东身边。不久,贺怡向毛泽东来辞行,见到毛泽东之后,贺怡说:“主席,我一是来送外甥女的,二是来给自珍姐姐找地位的。”毛泽东听了贺怡的话,立刻收敛了脸上的笑容,眉头也渐渐地蹙紧了。他转身走向书桌,用有一些微微颤抖的手写下了几行大字:“自珍:向你问好!娇娇在我身边很好。我很喜欢她。望您要保重身1947年贺自珍和李敏在苏联体,革命第一,身体第一,他人第一,顾全大局。”

1950年,贺自珍同兄嫂联名再一次给毛泽东写信,信中谈到了他们三人的工作安排问题。毛泽东很快又回复了一封信。在提到贺自珍时写道:希望贺自珍保重身体,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

两封信都一再重复着这样一句话:顾全大局。毛泽东内心的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谢柳青编著《毛泽东家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2~444页。

27. 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

1948年8月13日,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致电周恩来,请示想在华北大学成立大会典礼上提出“主要的学习毛泽东主义”,“把毛泽东思想改成毛泽东主义”。

周恩来把电报转给了毛泽东。

15日,毛泽东复电吴玉章,指出:“那样说是很不适当的。现在没有什么毛泽东主义,因此不能说毛泽东主义。不是什么‘主要的学习毛泽东主义’,而是必须号召学生们学习马恩列斯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经验。这里所说的‘中国革命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也在内)根据马恩列斯理论所写的某些小册子及党中央各项路线和政策的文件在内。”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应当和马、恩、列、斯并列。他说:“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人就是我,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对科学的东西不能调皮,不能比国家的大小,不能因为保加利亚小,苏联也只有两万万人口,而我们国家大,一下就搞了四万万多人口,就应该占先。在这里,数量不等于质量。如果硬要比较,那末马克思的祖国,那里今天还没有革命,那又应当怎么看呢?”

为了防止自己以及党内出现因为胜利而骄傲,毛泽东提出,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做地名、街名和企业命名,少敬酒,少鼓掌。

这些都要从自己做起。但是,仅自己做到远远不够。毛泽东还在思考全党的问题。

1949年,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前夕,胜利后怎么办的问题成为更加现实的问题。毛泽东忧虑我们党内有同志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在一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他说:“胜利冲昏头脑,今天更有可能,胜利越大,包袱越大,紧张困难时易团结。这必须警惕,要教育干部,首先是要使高级干部懂得,战争打完了,真正要做的事情才开始,届时很可能感觉打仗还容易些。”

雷国珍、吴珏编著《毛泽东大成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4月版,第110~112页。

28.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此时,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夜。中国革命的中心即将从农村走入城市;从创业走向建设。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毛泽东高屋建瓴,在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道:“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2年之后,1991年9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为西柏坡题词的时候,回顾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展望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果,挥毫泼墨,深情地为我们这样写道:“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3年之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2年12月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了毛泽东当年在这里向人们做出的伟大预言:“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在西柏坡,胡锦涛进一步回顾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艰苦奋斗的一系列论述,向全党再一次发出号召:“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必须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就只是在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使我们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伟大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因此,在国际局势异常复杂的现在,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警惕,要永远记住毛泽东的告诫:“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38~1439页;洪祺编《艰苦奋斗居安思危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红旗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3、22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