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无止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9 22:09:24

点击下载

作者:张凤山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求索无止境

求索无止境试读:

伏枥犹存千里志 奉献丹心到白头——记一代名师张凤山

张凤山,毕业于四川大学教育系,历任四川省教委副主任、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教育厅关工委副主任、省内几所重点高校兼职教授等。他是四川省较有影响的资深德育专家。他无论在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还是离休后从事关工委的工作中,都以模范行动实践着他自己提倡的“三无”精神,即:“无悔的选择,无私的奉献,无止境的求索”。他离而不休,病而不退,老骥伏枥,耕耘不止,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他于1982年创办《学校思想教育文稿》月刊;1983年创建“四川省大学中专德育研究会”,担任会长;同年,组织编写《四川省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全省大中专学校开设思想品德课;主编《德育丛书》(已出《新时期德育十大关系》等17本,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他针对新时期一度出现的贬低和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良倾向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主要有:《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管理》(《中国教育报》1984年7月3日);《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思想教育研究》1985年第二期);《共产主义教育有序可循——再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思想教育研究》1986年第一期);《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改革和建设》(《中国高等教育》1989年第一期)等;出版了专著《大学德育工作通论》(任副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989年至今,他致力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研究,对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及其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作了科学的论证,出版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任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他很重视关工委的思想理论建设,撰写了《高校关工委工作新走向》等多篇论文。2003年,教育部关工委下达给四川省教育厅关工委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概论”科研课题,由他具体负责。为完成这一具有开拓性的、难度很大的任务,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学习、调研和写作。在教育部关工委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该课题已结题成书,名《关工委工作概论》(任主编),由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在,他又受教育部关工委对四川省教育厅关工委的委托,主持开展“建立健全关工委工作长效机制”的课题研究。(原载《重庆教育研究》1994年第5期)序

我与凤山同志相识相知已有30多年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对凤山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厚实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政治眼光,渊博的学识修养,勤奋的工作精神,高尚的理想情操一直十分敬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凤山同志的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高教局和四川省教育委员会以及西南师范大学、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是四川省乃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界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重的领导和专家。

凤山同志秉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几十年奋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和努力。面临大是大非,他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亲临一次又一次思想战线的激烈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丰富经验。

凤山同志虚心待人、严于律己,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深得同志们的爱戴和尊重,尽显了他的人格魅力。他十分重视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对队伍尤其年轻同志要求严格,注重从思想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人才辈出,成果丰硕,在全国颇有影响,这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

凤山同志对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有深入的研究、探索。早在1982年,他就率先在四川创立了“德育研究会”,组织队伍编写“德育丛书”和《新时期德育十大关系》等,力求从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方面,探讨和总结高校德育的规律。考虑到青少年思想成长的连续性,他还下大力气,组织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以贯之的德育工作体系实验,并努力通过实践,归纳总结德育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本书所展示的凤山同志的文稿,相当一部分形成、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前期。那时,我国正经历改革开放的深刻变化,西方和国内的错误思潮对我国思想文化战线的冲击,高校思想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凤山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以不断探索的认真态度,从工作的实际出发,撰写出这一篇篇论著。这些文稿反映了那个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和理论探索的轨迹,对我们今天了解这段历史,厘清高校思想教育战线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仍有很大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这也是凤山同志希望把这一份份耕耘果实,以汇集成书的形式奉献给后来者的良好愿望。

全书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索规律 科学育人”,第二部分“构建体系 创新实践”,第三部分“大爱无疆 关心后代”,第四部分“伏枥老骥 壮心不已”,收入近70篇文稿。

从理论的角度看,这些文稿体现了作为思想理论教育专家的凤山同志对党的领导核心的教育理论和德育思想进行的探索研究,对陶行知教育理念进行的研究、创新。

从实践角度看,这些文稿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20世纪最后20年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历史进程和进入21世纪后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关爱、引导,体现了创新奋进的时代精神和发展脉络,展现了一代人努力的耕耘和奋斗。

从文章的角度看,这些文稿无不体现了凤山同志的理论功底、探索精神以及文字功力。也许有的篇目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作为历史的面貌,仍有记载的必要和启示的价值。

一个人在自己一生的工作时段能够忠实于一件事情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干出不凡的成果,为社会大众所公认,而且在耄耋之年,仍然壮心不已,执着于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就难能可贵,令人佩服了。

愿我们的后来者能从这本书中吸取有价值的养分;愿凤山同志思想长新,精神长青,健康长寿。朱新均2014年7月1日(朱新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原国家教委党组成员,国家语委原党组书记)第一部分探索规律科学育人关于德育科学化问题

德,对我们培养的又红又专人才来讲,应当是第一位的。但在学校“三育”中却数德育最不落实。解决这个问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务之急是把德育科学化的问题提上日程,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讲德育科学化,是因为这项工作确实还不够科学。比如,什么是德育,德育在培养人中的地位、作用,德育在各级学校培养目标中的具体要求,德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德育的考核,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的辩证关系,德育的基本规律,如何构建德育体系,等等,这样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还没有做出比较成熟的、科学的回答。又如,我们党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建国三十多年来,又有丰富的办学育人经验,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典型,都还缺乏系统的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到理论的高度,做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述。再如,对德育工作的管理,也有个科学化的问题,从校内外的领导管理体制,到政工队伍的素质要求、培训考核、政策待遇,以至于德育的教学、研究机构的设置,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等等,都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找出适应德育规律和特点的一套科学管理办法。所有这些,实际上涉及到建立德育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工作体系的问题,归根到底,涉及建立我们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德育学的问题。看来要把德育落实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落实到科学的轨道上,不在德育科学化上下一点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推动我省德育科学化的研究和实践,本刊决定增设“德育科学化研究”专栏,刊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讲稿、理论文章。本期先在其中发几篇,出个专辑,作为开头。欢迎宣传教育部门和各大、中学校的领导同志、政工干部、班主任、德育教研室(组)的专兼职教师、共青团干部都来参加这个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讨论。

要搞好这个讨论,必须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造成民主讨论的空气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跳出框框想问题,把这个讨论搞得生动活泼。为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而努力《文稿》发刊词

一般化,是当前学校思想教育的一大通病。究其原委,除受诸种客观因素影响外,大抵是主观主义作风、本本主义学风和八股调文风的交错反映。因此,它又是一个综合征。此征不除,青年学生与马列真理之间“意义障碍”难消,思想工作的软弱状态难改。这对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近几年来,我省一些学校学习全国先进单位的经验,为克服思想工作一般化的毛病作了许多努力:一是勤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勤研究,研究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研究新时期思想工作的规律,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认识、理论问题;三是勤写作,总结新经验,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这“三勤”经验正在全省逐步推开。我们办这个《文稿》,就是为了给这些经验和相关研究文章提供发表的阵地,沟通交流的渠道,使分散的成果形成“拳头”,提高思想工作的战斗力和有效性,并起到活跃理论研究、锻炼政工队伍的作用。

从学校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本刊将逐步开设以下主要栏目:德育教材选载,思想评论,政治课教学难点探讨,教育思想和思想工作研究,学生论坛。各专栏文章供党团干部、政治课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参阅。学校可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转载、转播或翻印。

我们深知,要办好这个刊物,难度是很大的。既然它是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强和改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精神文明的需要,一定会得到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以及关心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只要我们学习女排的拼搏精神,振奋起来,共同攻关,这个刊物一定能够逐步办好,一定能够对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发挥出应有的促进作用。

放眼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春天已经来到。让《文稿》这朵迎春花在我们的共同浇灌下绽开怒放吧!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我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全国一样逐步得到加强,出现了可喜的形势。形势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仁人志士愈来愈多,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有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威力,帮助犯错误的同学回到正确道路的政治课教师;有结合各门学科的专业教学和以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教书育人的专业课教师;有和同学打成一片,被同学视为良师益友的政治辅导员;有善于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和关心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寓教育于管理之中的干部;有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的共青团和学生会的积极分子;有善于通过各种形式在学生中进行思想工作的先进分子;还有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学生家长,等等。由于他们的努力,使我省高等学校开始出现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发表他们的文章。研究这些新鲜经验,对于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规律,对于克服畏难情绪,掌握主动权,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很有启发。

从我省近几年一些高等学校摸索到的经验中,可以找到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感受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仔细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排除“左”右干扰,坚持疏导方针,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中全会以来,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问题,这是好的。但一些学校前两年出现过各种风波,高校校园显得很不平静。这也反映了问题多的一面,不能掉以轻心。处理得好,能够巩固安定团结,发展生动活泼;搞得不好,又可能或者搞成死水一潭,或者激化矛盾。这里的关键是要严格区分两类矛盾,善于坚持疏导方针。特别是对在学生中有影响的人和事,一定要持慎重态度,要舍得下功夫。教育一个人,可以影响一大片。既可以帮助有类似错误的人分清是非,提高反腐蚀、抗污染的能力,又可以消除一部分青年学生对我们党的政治工作的种种疑虑,密切党和青年学生的关系。

在大转折时期,不同性质的矛盾和问题,往往出现错综复杂的情况,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更是如此。一些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性质严重的政治问题,认真一查,有的是理论观点上的错误,有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有的甚至纯属幼稚无知。如1980年下半年,一个学生写了篇有严重政治错误的文章,说“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在中国达到了顶峰”等。经调查了解,发现这个同学过去的表现是好的,当过工人和解放军,在部队入党,入学后学习勤奋,思想活跃。他的错误观点主要是受西方资产阶级流行的存在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学院党委经过全面分析,认为是“苗子长歪了,要扶正”,组织了包括哲学、共运史、经济学等几个马列主义教研室的6位教师,采取反复座谈讨论的办法,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帮助,终于使这个同学认识到文章的主要错误。又如1981年,一个学生写小字报指名道姓地攻击党中央负责同志。经调查,他主要是受“四人帮”的流毒和“左”的影响太深,对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很不理解,和思想方法的片面偏激造成的。学院党委组织了一个以该生所在系总支为主,有宣传部、德育教研室、学生处、团委等单位同志参加的教育小组,对他进行争取挽救工作,还把他的父亲请到学校配合教育。他逐渐改变了看法,写出了诚恳的检讨,说:“老师们的教育帮助,使我自己思维的列车重新走上正轨。”

这些事例说明,分清敌我和区别各种不同性质问题的是非是坚持疏导方针的前提;贯彻疏导方针,还要注意排除“左”右干扰。对待青年学生中的错误,放任不管是不对的,是涣散软弱的表现。但应当看到,有些青年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往往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应当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到他犯错误的真实根源,对症下药,坚持疏导方针,做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好的。有的在政治上一度迷失方向的人,经过比较、鉴别、思考、探索,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失足者,经过教育,痛改前非,表示要做“金不换的回头浪子”。

二、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寓思想教育于专业知识传授之中,是增强思想工作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前几年,在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宣传共产主义真理中,碰到了所谓“意义障碍”或者说是“抗药性”问题,有的学生竟然宣称自己是“刀枪不入”。这是在十年内乱的后遗症有待消除的历史条件下传播共产主义真理遇到的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会严重影响思想工作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逐步改善,这种对宣传马列主义产生“意义障碍”的不正常现象开始不断地得到消除。在坚持疏导方针,帮助青年学生消除“意义障碍”,接受共产主义真理方面取得成功经验的,除了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外,还涌现了一些善于通过教学、启迪青年心灵的各门各类的教师。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行列,同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相配合,作了许多出色的工作。有的教师作了几十场、百多场的报告,收到很好的效果。不少青年在听了隗瀛涛同志的中国近代史的报告,懂得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规律后说:“资本主义在我们眼中黯然失色,社会主义在我们心中豁然明亮。”一些为了寻求知识来听中国近代史的理工科大学生,听了报告后反映,“竟意外地发现还是共产党好”。一些青年听了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冯光钰和四川美术学院讲师崔炎关于音乐欣赏和美的知识的教育报告后,有的自动洗去了黄色下流的港台音乐录音磁带,有的改变了奇装异服。

这段时间还有许多教师在开展“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中,注意了教书育人,在课内课外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善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把巩固专业思想与树立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把鼓励学生在专业上取得成就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把科学规律的阐述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结合起来,使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得入情入理,顺理成章,深受学生欢迎。

这些事实使我们看到了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力量,看到了知识对当代青年学生的魅力。智育是德育的基础,它是打开“意义障碍”的钥匙,也是奠定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把智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对知识的渴求同对人生道路和治国安邦之道的探讨结合起来,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有效途径,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那种毫无知识内容的空洞说教和离开马列主义思想指导的单纯知识传授,都很难收到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实效。

三、发挥学生中先进分子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正气逐渐上升、邪气日益下降的大好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中出现了一大批先进分子,他们不仅自己坚信马列,而且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马列、捍卫马列,成为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一支生气勃勃的生力军,打开了一条自我教育的新路子。

一种形式是开展以“三热爱”为中心的讲演比赛活动。有的以“歌颂祖国、歌颂党”为主题,有的以学习十二大文件“做一个合格大学生”为主题,开展群众性的讲演比赛。这些讲演,很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如有个同学以“单凭生活水平高低,能够判定社会制度的优劣吗?”为题,用严谨的逻辑论证和无可辩驳的事实,讲社会主义好,讲得很理直气壮。有个同学以“三中全会的光辉照亮了乌蒙山区”为题,用带着泥土芳香的质朴语言和山乡巨变的大量事实,报告家乡由穷变富的喜讯,歌颂三中全会路线,讲得很有感染力。有个同学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今日之爱国观必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讲得那样入情入理,激情满怀。有个同学批评崇洋媚外的思想,讲得那样一针见血,义正词严。这些学生的讲演,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一扫“假大空套长”的流弊,有稿不念稿,感情十分充沛,因而很受欢迎。

另一种形式是宣讲近代史。如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即西南师范学院)等校历史系的一些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出有针对性的、有丰富史料的专题讲演稿:《百年痛史、奇耻大辱》、《热血沃中原、悲歌壮千秋》、《理想与奋斗》、《回顾抗战历史,坚信党的领导》、《八十年的奋斗,历史道路的抉择》等,先在校内宣讲,接着又受各方面的邀请走向社会。两校的宣讲组有的讲了20多场,有的讲了40多场。听众称赞他们“用火一样的语言点燃了我们的心胸”,感到“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油然而生”。

再一种形式是搞社会调查。近几年,一些院校配合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效果很好。为了推广这一经验,去年暑假,省委确定全省大专院校学生都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从同学交回的调查报告看,有农村调查、工矿调查、市场调查、教育调查、青年心理活动调查、途中见闻等,涉及面之广,形式之多种多样,内容之丰富多彩,是事先没有料到的。通过社会调查,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投身社会大课堂,接触实际,接触工农,有的还参加了劳动,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如一个学生对一个县农场进行调查后写道:“从一个小小的农场,也可感觉到祖国大地复苏的脉搏,扫除了我心中的阴影,使我明白了一些以往纠缠不清的问题。”又如一个学生通过对科研单位的调查,看到了国家、社会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需要,更加热爱专业,并感到“一个大学生在课堂上学的那点知识太微乎其微了,远远赶不上知识的日益更新,必须珍惜学习时间,把基础打得越扎实越好”。每一次调查回来,学校都经过认真的挑选,将其中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一些学校把这种交流与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二大文件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同学从亲身感受中加深了对“历史性的转变”的理解,增强了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还有一种形式是,在十二大文件的学习中,学生自己组织起来学马列原著和新党章。有的学校参加这类学习小组的学生占到百分之二三十。

以上这些自我教育的新形式,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欢迎,是因为它符合我们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符合先觉觉后觉这个传播真理的客观规律。这些先进分子都是在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中涌现出来的最先觉悟的部分,通过领导上的培养、扶持,又让他们再回到群众中去,口讲、手写,传播共产主义真理,往往能够起到政工干部和师长不大容易起到的某些作用。这些先进分子的优势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是同龄人,同具“学生腔”。他们和广大同学不仅经历相同,情趣相仿,甚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也大同小异。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习马列原著和中央文件、翻阅大量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自己寻找答案。这种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自我教育方法,思想脉搏摸得准,针对性特别强,讲出来的问题、悟出来的道理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用“学生腔”,学生听起来也亲切顺耳,即使批评尖锐一些也接受得了,有时还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种自我教育形式之所以较为有效,还因为它符合内容起决定作用这样一条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也是德育的基本规律。思想问题的解决、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情操的修养,固然不可忽视师长的主导作用、系统的理论灌输和环境的巨大影响,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觉程度。一些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就是没有在启发自觉上下功夫,没有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这种自我教育活动中,会自然地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有觉悟较快的,有一般的,有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便于因材施教,克服一刀切、一般化的毛病,特别是有利于对先进分子的加强培养,把他们推到思想斗争的第一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这当中定能够锻炼出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有才华的宣传鼓动家和各条战线的可靠接班人。

四、建设一支新型的政工队伍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开创共产主义教育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在几支队伍当中,政工队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在许多方面起着主力军的作用。特别在前几年,当思想政治工作还处于困难境地的时候,他们中的许多同志任劳任怨,知难而进,坚守住党的思想工作阵地,在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偶发事件、维护安定团结方面,在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反腐蚀、抗污染方面,在加强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师生的政治觉悟方面,在开展“五讲四美”、“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培养学生坚持又红又专方针方面,在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当前,学校中出现的大好形势,是与他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今年8月,省里专门召开会议,在表彰三好学生的同时,表彰了一百名优秀政工干部,总结交流了他们的经验。从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可以看出,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需要,这支队伍的素质开始发生可喜的变化。这批优秀的政工干部,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为名,不为利,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二是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复杂的斗争中,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并善于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疏导教育。三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思想品德上能为人师表。四是具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需的较宽的知识结构,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五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疾苦。六是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注重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决心在德育科学化过程中把自己培养成这方面的专门家。从这些同志身上,可以看到我们党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正在得到发扬。经过他们的工作,被“四人帮”严重败坏的政治工作声誉正在得到恢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正在逐步提高。

十二大提出要组织起有战斗力、说服力、吸引力的思想工作的宏大队伍。我们理解,在高等学校中应该包括上述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支综合治理的多方面军。这样,就能使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学生无处不受到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这应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标志。我们坚信,在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随着德育科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康庄大道。克服软弱涣散状态 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

克服软弱涣散状态,加强思想战线工作,是邓小平同志近几年来一再强调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又把清除精神污染作为党在思想战线的迫切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并要求提到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种新情况,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按照党的政策,正确地、有效地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绝不可以不闻不问,任其自由泛滥。

从四川省高等学校的情况看,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虽然逐步有所加强,但还很不得力,因而出现了一些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反映出精神污染对青年学生的毒害是十分严重的。在各种精神污染中,我感到对大学生毒害最大的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和“社会主义异化论”。这些东西对于渴求知识而又缺乏识别能力的青年学生来讲,是毒害灵魂的精神鸦片。有位同学在思想小结里沉痛地回顾说:“进大学后,我整日淹没在书海里,避免同生活发生碰撞,什么主义,什么思想,什么流派,都尽可能地饱览。不管是属于什么观点的人,只要他说的能引起我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我就吸收”,以至“精神越来越空虚,思想越来越苍白”。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在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作风上有错误的人,往往从这些“主义”中找到“理论依据”和遮羞布,以至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个学生受某大学一位教师的影响,热衷于异化理论,写了篇大谈“社会主义异化”的文章,把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描绘得一团漆黑,传播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有的学生大谈所谓人的价值,认为:萨特的存在主义讲得有道理,人活着就是为了自我,为了自己的名利,为了出人头地,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有的受尼采权力意志论的“启示”,信奉“强者永远依靠牺牲弱者而生存”的“哲理”,结果由道德败坏走上了杀人、自杀的罪恶道路。有的腐化堕落,干着伤风败俗的勾当,还厚颜无耻地宣扬什么这是“性解放”,是“丰富精神生活”,是“美的享受”。还有的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由对党和社会主义产生离心倾向到逐步陷入搞非法刊物、非法组织的泥坑。这些情况说明,精神污染助长了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了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发展,从而把青年学生中的意志薄弱者引入歧途,甚至引向毁灭。所以,清除精神污染是个十分迫切而又长期的任务,它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接班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克服软弱涣散状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的斗争搞好。

在清除精神污染的工作中,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从高校的情况看,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加强理论工作。要组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针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及其对师生的影响,加强理论研究,写出高质量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有战斗力的文章。近年来思想战线精神污染有个新特点,就是披着“理论”外衣,打着“学术”幌子和以传授“知识”为诱饵。因此,我们必须针锋相对,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对错误思潮进行有说服力的批判,对受毒害的人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教育和疏导转化工作。同时,在斗争中组织、锻炼学生中的积极分子队伍,依靠他们推动广大同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使正气日益上升,邪气日益下降,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沿着党指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道路健康成长。广大青年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要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几年来,我们高兴地看到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远大理想抱负的积极分子队伍在成长壮大,而且还十分欣慰地看到一些在政治上曾一度迷失方向的同学,在党的教育下,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有的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是,我们面临的任务仍然是很艰巨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在清除精神污染的问题上态度坚决,头脑清醒,严格掌握政策界限,采取妥善做法,我们就一定能够正确而有效地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培养出经得起花花世界的引诱,经得起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经得起艰难困苦磨炼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我们的新一代是有希望的,我们的事业是大有希望的。加强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管理

四川省共有高等学校51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得到加强和改善。几年来,省委和省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管理。

改革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粉碎“四人帮”后,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度相当薄弱,在社会上和学校中都曾出现过否定政治工作、丑化政工干部的错误倾向。针对这种情况,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反复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谭启龙同志曾在一次高校党委书记会上指出:十年、二十年以后,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员,是些什么样的人来接替老一辈的同志呢?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今天培养的大学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的大事。因此,高校党委的根本任务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省委另一负责同志也指出: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从四化对又红又专人才的急需来认识其紧迫性,从腐蚀反腐蚀的斗争来认识其艰巨性,从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特征来认识其长期性,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委的首要任务,认真抓起来。为了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管理,几年来,省委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改革领导管理体制。为了改变对高校多头领导、职责不清的状况,省委于1978年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定我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由省委统一领导,学校所在市、地、州委负责督促检查和管理党务工作,在重庆市的高等学校由重庆市委代管,省委不仅有一位书记、副书记分管,省委的主要负责同志也亲自过问。1982年底,在省级机构改革中,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又有了进一步的加强,除有一位省委副书记兼管外,还有两位常委和一位副省长分管。

第二,调整充实了省级管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实行综合管理。这几年,除省委宣传部负责牵头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主管政治理论课外,还在省委、省政府文教办公室设高教处,配备9名干部,在文办主任和一位副主任直接领导下,具体管理全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文办同宣传部合并后,高教处仍然保留,同时在省高教局原学生处的基础上成立了政教处,加上教育工会、团省委学校工作部和大学中专德育研究会的力量,在省委统一领导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党政工团群综合管理。这样统一领导,任务各有侧重,相互配合,有利于政治与业务、教育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形成合力,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第三,直接抓高校领导干部,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央以及省委有关指示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重大问题。高校是思想战线最敏感的部门之一,但前几年由于管理体制混乱,信息不够畅通,工作非常被动。这是造成思想政治工作涣散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省委从1979年开始,除多次召开高校党委书记会外,凡省委召开的重要会议,一般都吸收了高校党委书记或党员校院长参加。会议内容主要是传达学习中央的重要文件,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在有的会上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高校领导干部解决一些带倾向性的思想问题。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省现在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基本上是适应的。

排除“左”右干扰,端正指导思想,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不同于50年代、60年代的新情况。一方面,广大师生思想解放,勇于探索,这是好的,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人带头闹事问题、受精神污染影响的问题、刑事犯罪问题等等,成为学校中的不安定因素,有时还影响社会秩序。面对这种情况,松懈麻痹者有之,急躁简单者有之。为了克服软弱涣散状态和“左”的影响,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沿着三中全会路线指引的方向健康发展,省委遵照中央部署,多次召开高校党委书记会,正确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形势,全面领会中央指示精神,明确指导思想,从做好经常工作和处理偶发事件两个方面正确地加以引导。

一方面,从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出发,着眼于大多数,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重点放在经常工作上,放在教育青年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根本问题上。1979年8月以来,各校先后通过组织师生员工学习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二大文件,把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在这一教育中,省委针对认为抓四坚持教育妨碍解放思想,或把四坚持教育理解为“收”和“压”的手段这两种错误看法,明确指出:不能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解放思想对立起来。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确理解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解放思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通过几年的四坚持教育,使积极分子坚定了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少数迷惘徘徊的同学明确了前进方向,个别失足者得到了挽救。

另一方面,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疏导方针,教育挽救极少数政治思想上有严重错误的同学,正确处理闹事等问题。在大转折时期,不同性质的矛盾和问题,往往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更是如此,必须具体分析,正确对待。重庆建工学院曾出现一张有严重问题的小字报。后来了解到写小字报的是一个不满20岁的学生,主要是受“四人帮”毒害太深,对三中全会路线极不理解形成了一些错误观点。其错误的观点应当批驳,但还是属于思想认识问题。因而该校党委对他采取了批评教育、挽救争取的做法,同家长配合做了大量工作,使他认识了错误。他感激地说:“老师们的教育帮助,使我的思维的列车重新走上正轨。”还有一些在政治上一度迷失方向的人,经过比较、鉴别、思考、探索,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践证明,疏导的方针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更是教育青年学生的正确方针。有的同志说,对待这类问题,我们要有“大禹疏河”的精神和气魄,宜疏不宜堵,宜导不宜压,宜稳不宜急。对待青年学生中的错误,放任不管是不对的,是涣散软弱的表现;但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而是采取过去那一套“左”的做法,就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省委根据中央精神总结了一些学校的经验,反复说明处理这类问题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同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丝毫的模糊动摇都会助长错误思潮,造成严重的后果。第二,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关心群众生活,如加强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师生迫切要求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改善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切忌久拖不决,引起群众不满意导致矛盾激化。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开诚布公地讲清楚,使群众谅解,上下一致共同克服困难。第三,在维护安定团结的同时,要注意继续解放思想,广开言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局面。第四,要按思想工作的规律办事。如对思想认识问题,只能说服,不能压服,而且要善于等待,允许反复;对学术性的问题,要坚持“双百方针”提倡争论,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事实证明,这样做有利于解决矛盾,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把思想工作搞活。

眼睛向下,注重在实践中探索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新路子

有个时期,不少学校的同志反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高、难度大,“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比较普遍地存在畏难情绪。省委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眼睛向下,注重实践,既要善于运用我们党过去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经验;更要注重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树立新典型,逐步摸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新路子。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来,我省各高等学校陆续涌现了大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分子,创造了不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新经验。几年来,我们及时总结推广了这些经验,使我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出现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可喜局面。

首先,重视专职政工队伍的作用和经验。专职政工队伍是开创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新局面的骨干力量。几年来,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当前高校出现的大好形势,师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都是与他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1982年8月,省里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表彰大会,表彰了一百名优秀政工干部,总结交流了他们的经验。

第二,大力提倡和推广教师教书育人的经验。教师是同政工干部密切配合的一支重要而宏大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他们做思想工作的特点是,寓思想教育于专业知识传授之中,帮助学生把巩固专业思想与树立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把在专业上取得成就的愿望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把对科学规律的理解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结合起来,使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进行得入情入理,顺理成章,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效果显著。他们之中有从史入手,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川大历史系副教授隗瀛涛;有以健康的音乐欣赏和美学知识陶冶人们心灵的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冯光钰和四川美术学院讲师崔炎;有用自己在美国一年多的亲身经历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的原内江师专副校长洪范(现任西南师院副院长),等等。一年多来,他们分别作了几十场、百多场的大报告,发挥了知识的优势,创造了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的新经验,在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正如有的听众说的:“以文感人,能动人以情;以史服人,能坚人之志;以美享人,能冶人心灵。”

第三,总结推广学生自我教育的经验。几年来,我省高等学校学生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分子,他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群众自我教育形式。一种是展开以“三热爱”为中心的讲演比赛活动,如以“歌颂祖国、歌颂党”、“八十年代大学生”为题的讲演比赛。另一种是搞社会调查。1979年暑假,重庆医学院布置学生回家搞社会调查,作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假期作业,效果很好。我们及时总结交流了他们的经验,逐步在全省高校中推广。通过调查,许多学生加深了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再一种是学生自己组织起来开展学马列、学先进的活动,这几年有了新的发展。有团支部书记上台宣讲《决议》的;有学生党支部书记上党课的;有学生自己组织起来开展“时事讲评”的;有走上社会宣讲近代史的;有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的;有以“在开创新局面的征途上”为主题开展团支部活动日记的,等等。十二大后,各校出现了自学马列原著小组和新党章学习小组,有的学校参加学习的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二三十。同时,这几年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的活动一直未断,特别是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来,结合学当代雷锋张华、张海迪,学习华山抢险战斗集体的英雄事迹的活动,有的还结合学本校先进典型,把学先进的活动提到了新的高度,增添了更为丰富感人的内容,因而愈来愈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对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和改变校风校貌起了很好的作用。

以上这些自我教育形式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它们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符合内因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原理。大量事实证明,认识的提高、思想问题的解决,固然不可忽视师长的主导作用、系统的理论灌输和环境的巨大影响,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觉程度。因此,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启发自觉上下功夫。依靠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原理,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原理,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同样是适用的,是应当坚持的。

在德育科学化上下功夫,把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落到实处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应当是第一位的。但在学校工作中,德育往往落实不力。去年5月,省委召开的高等学校党委书记会提出:有两件事必须提上日程,一是德育科学化,二是政工队伍建设。这两件事抓好,才能使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局面。一年多来我们在这两方面抓了几件事:

解决认识问题。几年来,在我省高等学校的一些同志中,对为什么德育要科学化和如何科学化的问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致使实际工作中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经过多次讨论和初步实践,愈来愈多的同志开始认识到德育确实存在一个科学化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德育科学化决不是照搬什么行为科学,而是掌握德育的规律。什么是德育,德育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作用,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的辩证关系,德育在各级学校培养目标中的具体要求,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如何建立德育体系,对这样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需要作出科学的回答。我们党有丰富的办学育人经验,这几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经验、新典型,都还需要系统地加以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到理论的高度,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述。再如,对德育工作的管理,也有科学化的问题:从校内外的领导管理体制,到政工队伍的素质要求、培养考核、政策待遇,以至于德育的教学、研究机构的设置,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等等。所以,大家认为,只有在德育科学化上下一番真功夫,才能使德育落实,并合乎德育的规律。

我们建立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把理想教育、道德教肓、纪律教育、历史教育和法制教育落实到不同年级中,力求使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一个从怎样做一个合格大学生开始,落脚到怎样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的科学体系。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准备,我省各高校已从1983年上半年把这门课程普遍开设起来了。从1983年3月开始,我们还在成都科技大学进行了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改革试点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德育科学化的需要,省里举办了两期近代史教育讲习班,召开了全省高校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经验交流学术讨论会。各校普遍建立了思想品德课教研室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室,在组织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开展德育研究的同时有计划地加强了政工干部的培训,对专职政工队伍的稳定、提高起了很好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在加强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左”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肃清,简单化的做法时有出现;在教育和管理相结合方面,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政工干部还不安心;高校党政分工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好,党委和总支的主要精力未真正转到抓思想政治工作上来。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工作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试谈几个观念的新涵义——谈高校思政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

几年来,我们在改善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努力,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总的说,步子迈得不大,发展不平衡,有些方面还很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也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思想没有随着变化了的新情况相应地转变。我认为,在以下四个问题上我们应当以新的涵义发展和丰富原有的观念:

第一,培养目标问题。我们长期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方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坚持这个方针无疑是正确的,但随着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对人才的素质应有新的要求,主要是必须富有创造精神。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关系到“四化”和改革成败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成败的根本问题。前几年,我们头脑里有个十分明确的认识:我们高等学校如果培养出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人,就是出了次品、废品。今天,我们头脑里还应当再有一种认识:我们高等学校如果培养出唯唯诺诺、平庸的无能之辈,也会误国误民,同样是出次品、废品。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要起用一代新人。这一代新人应当既有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又有革新和创造精神,能够开创新局面。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是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的。因此,在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认识要有新变化,我们今天培养的是应当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创造精神的人才,从中还要培养一部分坚定的、清醒的、有作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可能。

第二,共产主义教育问题。对大学生要不要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曾经有过分歧。党的十二大以来,认识逐步统一了,但还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之所以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原因在于:一、整个共产主义实践运动,都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四化”建设就是今天的共产主义实践,不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不可能实现的。二、我们今天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如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都属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三、在大学生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共青团员。共青团是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亲密助手和后备军。四、随着干部队伍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步伐的加快,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因此,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带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明确地认识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去进行,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个脱离: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四化”这个当前最大的政治,一是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脱离“四化”这个当前最大的实际。其结果导致共产主义教育与当前共产主义运动相脱离,使本来最能启迪人的心灵,提高人的觉悟,振奋人的精神的共产主义教育,成了学生不感兴趣的空泛讲解,甚至成了令人生厌的空洞说教。

因此,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应当进一步明确:共产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教育必须大力改善,使之与当前的共产主义实践相结合;否则,我们就难以培养出符合“四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同教学业务的关系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教学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过去总是解决不好。我们应当着重清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政治”的遗毒,坚决按照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为实现总任务、总目标服务,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方针,抓好德育同智育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克服两个思想障碍:一是否定德育的独立性,认为有知识便有道德,否定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二是对智育的理解比较狭窄,认为“教师是教书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的事。我们必须克服这两种糊涂观念,树立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的正确观念。一方面,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这个中心,结合教学、科研业务工作去做,而且要十分注意共产主义教育的知识性,因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另一方面,在各科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掘知识中极为丰富的德育因素,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优势,教育学生把热爱所学专业同热爱祖国的“四化”大业结合起来,把掌握科学规律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结合起来,把渴望成名成家同职业道德修养结合起来,把知识的增长同思想境界的提高和各种能力的锻炼结合起来。大量事实证明,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能更好地起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教书育人作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只有抓好德育和智育的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业务的结合,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落到实处。

第四,管和放的问题。几年来,为了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到了管和教上,在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同时,加强了管理,这对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是完全必要的。但也出现了管得过多过死、防范多于疏导的情况,形象的说法叫“抱着走”。这很不利于开拓型人才的成长。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可以大胆一些,放手一些了。政治方向、教育方针、纪律法制要管,管理也是教育。大的管住管好,小的放开放活,让学生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生动活泼地发展。要引导他们走出校门,到沸腾的社会生活中去,在实践中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学习共产主义,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事实上,这几年不少学校放手疏导的结果并没有出什么乱子,相反,各种自我教育形式却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