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7 04:47:20

点击下载

作者:华阅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无所谓

无所谓试读:

前言

无所谓是对生活挫折与不幸的一种轻蔑,一种释然,一种排解;无所谓是对人间浮华与虚荣的一种放弃,一种割舍,一种淡然;无所谓是对社会纷扰与争夺的一种避让,一种躲闪,一种游离;无所谓是对心理失衡与矛盾的一种调整,一种自救,一种宽慰。用无所谓的心态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无所谓的心态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轻松,更踏实;用无所谓的心态处世,可以使社会更和谐,更亲善;用无所谓的心态奋斗,可以使人生更完美,更潇洒。“无所谓”是一种高尚的大境界,是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种淡泊。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无所谓不是对生活的不负责任,而是用一种豁达的姿态来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它不是消极、颓废、没落,它是一种人生奋斗的艺术:拿得起放得下的艺术,舍得的艺术,主次的艺术,智愚的艺术,输赢的艺术。之所以称它为大境界,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勘破这门艺术的真谛。对此有一定造诣者,则几乎无一例外地修炼成了伟人、圣人以及各界令人仰慕的大家。他们以高雅坦荡、超凡脱俗的风范屹立世间,又以平凡淳厚、朴实无华的形象行于社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安然,失之泰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他们高扬的猎猎作响的大旗。

无所谓的心态其实早就在社会上很流行。我们有时在大街小巷就可以听到《无所谓》的歌声:“其实许多事情原本无所谓/看淡了就不会心灰/成败与否都无愧……”“绝不能当你面掉眼泪/我假装无所谓……”“无所谓谁会爱上谁/无所谓谁让谁憔悴……错与对/再不说的那么绝对/是与非/再不说我的后悔……无所谓无所谓/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无所谓。……”以上这些句子转自几首叫作《无所谓》的歌词。虽然社会上哼唱此歌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能够参透这“无所谓”三个字的人又能有几许呢?我们不妨试问一下自己:真的就那么无所谓吗?还是故作轻松、故作淡雅、故作超然的开明?或者面对世间的纷扰,真的就做不到无所谓?要学会用心用感情去看自己,看世界,看社会,看人生,有所谓和无所谓总是充满了一种深刻的辨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一种看淡世俗纷扰的无所谓心态感受人世间的一切,而不带任何偏见,不带任何牵强,不带任何矫情,不带任何造作,不带任何固执!有诗曰“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无所谓是一种平常心,一种自然态,一种淡泊状,一种真本色!

对待别人的挤对,无所谓一点,免得你整天与人争风吃醋;对待社会的不公,无所谓一点,免得你整天牢骚满腹;对待人生的沉浮,无所谓一点,免得你整天感慨万千;对待生活的不顺,无所谓一点,免得你整天怨天尤人;对待生命的恐惧,无所谓一点,免得你整天忧心忡忡;对待事业的挫折,无所谓一点,免得你整天苦不堪言;对待感情的离合,无所谓一点,免得你整天悱恻缠绵;对待名利的得失,无所谓一点,免得你整天与人勾心斗角;对待心理的压力,无所谓一点,免得你整天抑郁失眠;对待一切牵累、负担、痛苦、不顺,或者荣华、名利、富贵、得意,都应该看得无所谓一点,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超然、释然、安然、坦然。人生坐标的最佳位置是零点处,在这里可以不计得,不计失;不计上,不计下;不计左,不计右。而无所谓的心态就是人生坐标的零点心态,在这种心态背景之下,我们可以从容地面对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可以用一张干净的白纸描绘最美的图画,书写隽永的文字,演绎壮丽的人生。

以无所谓的心态行走人生,行走社会,肩头轻松,脚下轻快,心里超然。无所谓可以让我们抖落身上的血渍与灰尘,轻装上阵,一身释然;无所谓可以让我们放弃生活的负担与烦恼,无虑无忧,一往无前;无所谓可以让我们超越人生的羁绊与牵累,阔步行进,一路平坦。无所谓真好!无所谓让人宽慰!无所谓让人开心!作者2009年11月于北京

第一章 成也无所谓,败也无所谓

成功好比鲜花,固然令人欣喜,但失败也并不是可怕的荆棘。成功的希望鼓舞着人们,但失败往往是更为现实的事情。失败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如果能从失败中学到经验,修补自己的生命,这杯失败的苦酒你就没有白白品尝。成功不是人生的终极,失败也不是人生的挽歌,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是人生一个崭新的开始。这样看来,成败其实是无所谓的。别太看重成功,别太在意失败,无论成败都应以平常心对待。成功了,不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失败了也不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我们尊重的是奋斗的过程。纵然失败了,也要总结教训,厉兵秣马,相信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我们!

拥抱成功,同时也拥抱失败

生活中,我们不能只是拥抱成功,而冷落失败,要知道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将成功与失败同等看待是我们奋斗时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正如爱迪生所说:“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尝试了所有的错误方法以后,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有时成功就像诱人的金矿,而失败就像裹在外面的一层层坚硬的岩石,敲去一层岩石,就离金矿越近。难怪哲人说;“失败的次数越多,离成功就越近。”在杰出的成功者眼里,失败有两重性,它既能给人带来损失和痛苦,也能给人带来激励、警觉、奋起和成功。他们总是把一次次失败,或者说把敲下来的一块块岩石,都视为成功的分子。

一个人成功的历史,其实往往也是一部失败的历史。据说,世界上著名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是1:10,也就是说,他们几乎失败10次,才能换来1次成功。而每一次的失败都会给人带来最后成功的信息。华盛顿打的败仗比他打的胜仗多得多,但他最终成功了。刘邦和项羽交战中,几乎是屡战屡败,终于在垓下一战中胜利了。

一个人愈不把失败当作一回事,失败就愈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愈能成功;一个人如果愈害怕失败,失败就愈会缠住他,他就愈难摆脱失败。

有两个年近70的老太太,其中一个认为这个年纪已经快到人生的尽头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她除了坐在家里等死,便不做他想;另一个老太太则在这个年纪开始学习一项新的运动:登山。第一个老太太在75岁那年正如她意料的一样死去,第二个老太太在95岁高龄的时候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就是美国著名的胡达·克鲁斯太太。

显然,胡达·克鲁斯太太是一个敢于拥抱成功的人,她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还热爱自己做的事,相信自己做的事。

我们同样发现,一个人只要热爱失败,能从失败中汲取智慧,也能成功。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边读书边创作的道路,可是苦苦奋斗了四年,一篇作品也未发表。可他从失败中找到了原因,发现是自己生活基础太差所致,不熟悉生活,怎么能反映社会深处的奥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呢?找到失败的原因后,他毫不犹豫地来到高加索,参加了前线部队,四年的军旅生活,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托尔斯泰创作的《战争与和平》等名著忠实地反映了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生活,达到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轰动了世界文坛,这正是热爱失败的结果。

永不言败和对失败进行总结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失败,就什么也学不到。有远见的企业家在选拔人才时,不仅重视一个人过去的成功,还重视这个人失败的经历。

哈佛商学院的约翰·考科教授说:“我可以想像得出,20年前董事会在讨论一个高级职位的候选人时,有人会说:这个人32岁时就业,遭受过极大的失败。其他人会说:是的,这不是好兆头。但是今天,同一个董事会却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曾经历过失败。可见失败并非是坏事,因为每次失败,都孕育着成功的萌芽,每次失败都使你更靠近成功。如果你不曾失败过,为了成功,你应该勇敢地去尝试一下失败的滋味。在尝试时,要告诉自己:我在什么地方跌倒了,就要在什么地方爬起来,以后也许还会跌跤,但绝不会在原先的这个地方。”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观念落后。莎莉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她总结失败的教训后,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尽管对政治了解不多,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去尝试,她对广播早已轻车熟路了,于是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自己有何种意义,还请观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了兴趣,她也因此一举成名。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她说:“我被人辞退18次,本来会被这些厄运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放弃,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如果因为失败就觉得无脸见人,不敢再尝试,那么,就注定没有出头的机会,碰过几次壁便裹足不前的人,也同样难和成功结上缘分。能够占领生存高标境界中一席之地的人,不会对失败和成功区别看待。在他们眼里失败并不等于毫无所得,失败能让你知道什么是行不通的;失败的经验越多,知道失败的原因越多,你失败了,可以肯定的就是你不会再往回走,你可站在跌倒的地方,环顾四周,再选择一条道路,再在一条新的道路上走下去。

一个失败者既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还要在失败中看到成功和机会,不能看轻失败,但也不能太看重它们。

“这也会过去的”

据说,伟大的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

梦里,一位智者告诉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得他得意的时候不会趾高气扬,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能够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始终保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状态。

但是,醒来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句至理名言。于是,所罗门找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讲了那个梦,要求他们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来,并拿出一枚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至理名言,就把它镌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枚戒指天天带在手指上。”

一个星期过后,几位老臣兴奋地前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勉励人胜不骄、败不馁的至理名言:——这也会过去!

是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喜是悲,是好是坏,什么事都会过去,计较它们是没有用的,因为这已经是事实。以无所谓的心态对待它们,像翻历史书一样把这页翻过去,才是最好的最明智的态度。

199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几乎一致认为,巴西足球队定能荣获世界杯的冠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足球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测。在半决赛的时候,巴西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结果没能将那个金灿灿的奖杯带回巴西。

球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国魂,他们懊悔至极,感到无脸去见家乡父老,他们知道,球迷们的辱骂、嘲笑和扔汽水瓶子是难以避免的。

当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之后,球员们更加心神不安。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种景象:巴西总统和两万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一条横幅格外醒目——“这也会过去的”!

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讲话,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了机场。

四年之后,巴西足球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的冠军。

回国时,巴西足球队的专机一进入国境,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当飞机降落在道加勒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的欢迎者多达3万人。从机场到首都广场将近20公里的道路两旁,自动聚集起来的人群超过100万。这是多么宏大和激动人心的场面!人群中依然有那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巴西的球迷充满生存智慧,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对既成事实要尊重,但不要执著;尊重是好好运用人生的价值,执著就会烦恼、痛苦。

无论是谁,生活几乎都是喜忧参半。在现实中,即使是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也不可能百战百胜,做事情也一样,有成功也有失败。因此,我们强调高标准的去做事,至于最终的成败则无所谓,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做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为成败不只是我们说了算。“这也会过去的”,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它就像一只小船平稳地载我们游向成功的彼岸。

对于昨天的失误、遗憾,我们应该总结经验,而后收拾心情,继续上路,而不该对过去的一切耿耿于怀,因为伤感与悔恨,都不能改变过去,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包袱,沉迷在过去的失落中,只会白白耗费掉眼前的大好时光,失去现在就等于失去未来。丢掉一份埋怨,一份遗憾,一份心灵的垃圾,就多一份轻松,你的心灵也就会多一片明净的空间。

同样的,对于昨天的成功与喜悦,我们也不能总是念念不忘,成功只代表你的过去,而你的将来,还需要你今天不断地努力。一棵苍天大树,虽然今天看起来是枝繁叶茂,但只要它不再吸收日照和水分,它就会不断枯萎,只有每天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才能使树木常青。大树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只有每天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人常好,事常顺,心情常佳!

避免让自己陷入某种不利的情结中

生活实践中,在行动前就让自己陷入某种“情结”中,致使行动不能落实,或归于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说,人们熟知的“约拿情结”即是影响条件之一。“约拿情结”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我们想取得成功,但面临成功,既表现渴望,又表现出恐惧的矛盾心理。我们既对杰出人物感到敬仰,又总有一种敌意,我们敬佩最终取得成功的人,而对成功者,又有一种不安、焦虑、慌乱和妒忌。我们害怕自己最低的可能性,又害怕自己最高的可能性。这就是约拿情结与特征。

约拿是《圣经》里面的一个人物。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神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约拿却抗拒这个任务,他逃跑了,不断躲避着他信任的神,神到处找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最后,他几经反复和犹豫,终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马斯洛用“约拿”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约拿情结”是一种看似十分矛盾的现象。人害怕自己最低的可能性,这可以理解,因为人人都不愿意正视自己低能的一面。但是,人们还会害怕自己最高的可能性,这很难理解。但这的确是存在的事实,人们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尤其害怕争取成功的路上要遇到的失败,害怕成功到来的瞬间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害怕取得成功所要付出的极其艰苦的劳动,也害怕成功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压力。

简单地说,“约拿情结”就是对成长的恐惧,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他反映了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这是一种情绪状态,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不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约拿情结”可能表现为缺乏上进心,或称“伪愚”。

马斯洛在给他的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曾向他们提过如下问题:“你们班上谁希望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谁最渴望成为一位圣人?”“谁将成为伟大的领导者?”等等。根据马斯洛的观察和记录,他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通常的反映都是咯咯地笑,红着脸,神色不安。马斯洛又问:“你们正在悄悄地计划写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吗?”他们也通常红着脸,结结巴巴地搪塞过去。

人类中普遍存在某种“约拿情结”,即不是追求高级需求,追求卓越,追求崇高的自我实现,而是相反,逃避高级需求,逃避崇高的人类品质,人们视天真纯情为幼稚可笑,视诚实为轻信,视坦率为无知,视慷慨为缺乏判断力,视热情为懦弱,视同情心为廉价和盲目。为了表现“男子”气概,英语中COOL(冷)也因此而成了显示“有派”和“时尚”的赞美之词。在长期历史中曾显示出人类美好的、和谐的、崇高的、情感的东西竟成了当代人们不自觉的情感禁忌,无怪乎有人称人类的当代为精神病、神经病大发作的时代。

约拿情结的问题还在于,自己怕出名,如果别人出了名,他又会妒忌,心里巴不得别人倒霉。这种情结同样阻碍生命成长和自我实现。

我们大多数人内心都深藏着“约拿情结”。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不成熟,心中容易产生“我不行”、“我办不到”等消极的念头。如果周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机会供自己成长的话,这些念头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尤其是当成功机会降临的时候,这些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要抓住成功的机会,就意味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并承担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

毫无疑问,“约拿情结”是我们平衡自己内心心理压力的一种表现,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面临机会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敢于打破平衡,认识并摆脱自己的“约拿情结”并承担起责任和压力,最终抓住并获得成功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成功,而大多数人却平庸一世的重要原因。

克服“约拿情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勇敢地面对冲突和矛盾,相信自己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至于成也好,败也罢,都无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成功者令人敬佩不仅因为他的成功

成功都是令人敬佩的,这不但是因为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因为他们有了成绩不张扬、对名利无所谓的品格。

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不能不说是一位成功者,可据传说,她所获得的诺贝尔奖章可以当做她小女儿的玩物,说明她只注重科学不注重功名。“球王”贝利也是一位成功者吧,可当人们问他自己踢得最得意的球是哪一个时,他却回答说:是下一个。这也说明他对以往的成绩是不在意的。

晏子是齐国名相,“晏子使楚”的故事广为传诵,众所周知。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五短身材,相貌平平,看样子还有一点猥琐。可是他的车夫却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特别威武。这个车夫觉得自己坐在车前面,威风凛凛,风光无限。

有一天,车夫回到家,其妻哭闹着收拾东西要回娘家,车夫不解。其妻说,晏子身负治世之才却如此谦恭,一点也不张扬。而你一个赶车的却觉得自己了不起,得意全写在脸上,整天与这么高尚的人在一起,一点东西都学不到,让我觉得耻辱,也很让我绝望。

一位院士曾经说过:“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哪有时间频频上电视。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面了。”任何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士,都应当从这位院士的话语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努力发扬但求事功、不事张扬的精神,求真务实办实事,一门心思干事业。

应该说,为了工作搞点宣传是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出于个人目的,刻意进行包装宣传,就不对了。比如,有的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刻意追求“名声在外”的效应,甚至花钱进行宣传;也有的人事情并没做多少,却热衷于在媒体上“精心包装,隆重推出”,甚至把“政绩”吹大;还有的人事情刚刚开了个头,就忙于搞炒作。

以上种种现象,可以一言以蔽之,叫做好事张扬。

好事张扬,应该说对事无补,对己无益,是不可取的。一是容易产生一种浮躁心理;二是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固步自封;三是容易脱离群众。

这些人好事张扬,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私心作怪,把名利看得太有所谓了,为了名利而张扬;二是缺乏思想修养,沉不住气而张扬;三是社会上的用人导向不正确,让爱张扬的人沾了光,容易促使其他人不得不张扬。

做到不事张扬,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做人行事,是成就大业的基点,是走向成功的长梯,应当大力倡导这种精神和作风。

为人应该是不张扬的。即使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别忘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结果,饱满的谷穗总是低着头,不事声张的,只有穗中虚空的才会昂首挺立,傲视同类。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到底会有多高,完全取决于你的努力,取决于你的行动,取决于你的意志品质,绝对不会因为你的自负、你的得意而提高。只要你努力,就会不断超越自我,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高峰。创造了高峰以后,又要把它当作起点,谦虚一点,低调一些,这样才不至于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高峰会有很多种,有的像金字塔一样,虽不言语,却让人景仰、羡慕;有的则是像垃圾堆一样,令人生厌,避之唯恐不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不张扬应成为起码的为人做事的准则。

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永不失败和永不敢败

有一个步行的人,因为路不平而摔了一跤,他爬了起来,可是没走几步,一不小心又摔了一跤,于是他便趴在地上不再起来了。有人问他:“你怎么不爬起来继续走呢?”那人说:“既然爬起来还会跌倒,我干嘛还要起来,不如就这样趴着,就不会再被摔了。”

这样的人,你一定认为他是一个可笑的人,因为他被摔怕了,所以不敢再起来继续往前走,因而他也就永远无法到达他的目的地。

你肯定见过一种叫做“不倒翁”的玩具,“不倒翁”的重心在下面,所以无论你怎么推它、捅它,只要一松手,它立刻又会直立起来,因此,它永远都不会趴下。人生正是这样,由于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坚强。你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你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春秋时期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的人,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如果你的性格中有自大、自满等不良因素,那么你就应该努力改变它,因为这种性格因素,都是极易引发失败的直接原因,而由这种因素引发的失败,将会让你损失惨重。

人生99%都是失败,只有能够利用失败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你想干一件新的工作,你最好准备用50%的时间去失败,因此,如果是害怕失败的话,那么就绝对不可能向新的工作发出挑战,就算是挑战了也必然会失败。关键是你是否能利用失败,能不能在失败中有所收获。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大多是一些令人痛苦的经验,甚至是让你的人生受到重创的体验。然而,无论是什么人,一生顺利且从未尝过失败滋味的人,估计是不存在的。不管你有多伟大,多么不同凡响,只要你是一个人,只要你是一步一步地走着你的人生之路,那么你就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失败,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当然,你也可以不承认这一点,你完全可以说自己从未失败过,因为你的人生之路非常顺畅,你从未遭受过任何打击与一点点的失败。而后,我们也可以相信你所说的,你是一个成功者。但是,如果你果然没有经历过失败,那你的人生毫无意义,你的所谓成功也是一种虚幻,因为,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是枯燥的,是缺乏真实意义的,甚至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诚然,一般人几乎都讳言失败,甚至有些人更是谈失败而色变,其实,失败并不可耻,真正可耻的,是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因为在人生旅途上,失败是正常的,不失败才是不正常的,重要的是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是什么,是否能够反败为胜。如果你因为一时的失败便一蹶不振,那么可以说,不是失败打垮了你,而是你那颗失败的心把你自己打倒了。

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做好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不付出代价的成功是不可能存在的,你要想有所结果就必须付出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如何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要知道,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富,如何珍惜这种失败的财富,将成为你决定自己未来的先决条件。

失败是金钱和时间的试验剂,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个试验剂的话,那么你就无法变为成功者。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能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所以说,不愿意面对失败与不愿意承认失败同样不可取,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永不失败和永不敢败。其实,如果你能够把失败当成人生必修的功课之一,那么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失败的经历,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把失败当作你人生成功的基础,这是你最好的选择。

不畏惧失败才能不失败

无论在学习,生活,事业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不应该感到畏惧,而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然后运用智慧寻找解决之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踏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在工作中,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一问题就向山一样摆在你面前,要克服它,似乎完全不可能。于是,一种说不出的恐惧不招自来,你很快就向山一样高大的问题屈服了。

在面对难题的时候,许多人出于各种原因,如对于失败的无法忍受,对可能遇到挫折的逃避等,而对问题本身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因为畏惧问题,所以开始寻找畏惧的理由,不断克服自己,问题是多么巨大,情况是多么艰难,所以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这样我们的畏惧就会变成是正常而合理的。

但是,对于恐惧,若你能控制它们,驱除它们,它们就会自动离开你的内心,反之,你越觉得它们真实,越是对其心存畏惧,它们越是会肆无忌惮地吞噬你。面对问题也是如此,如果你畏惧问题,那你就将被问题所击,相反,如果迎向问题,你就有可能解决它。

20世纪50年代,美国某军事科研部门着手研制一种高频放大管。科技人员都被高频率放大管能不能使用玻璃的问题难住了,研制工作因而迟迟没有进展。后来,由发明家贝利负责承担了一这任务。上级主管部门在给贝利小组布置这一任务时,鉴于以往的科研情况,同时还下达了一个指示:不许查阅有关书籍。

经过贝利小组的共同努力,终于制成了一种高达1000个计算单位的高频放大管。在完成了任务以后,研制小组的科技人员都想弄明白,为什么上级要下达不准查书的指示呢?

于是他们查阅了有关书籍,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如果采用玻璃管,高频放大的极限频率是25个计算单位。25与1000,这个差距太大了。

后来,贝利对此发表感想说:“如果我们当时真查了书,一定会对研制这样高频放大管产生畏惧,就会没有信心和勇气去研制了。”

其实,真正的问题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畏惧。

面对问题,我们不应当畏惧,不应当逃避,而是应该坦然地去面对,将问题的相关方面研究清楚,将问题的根源找出来。开动自己的脑筋,寻找更多的解决之道。

看待问题时,我们不能将其放大,相反,除了要正视问题,更要“藐视”问题。

问题的出现经常出乎人的意料,但只有不被它吓倒,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那些一开始就被问题所吓倒的人,永远不会找到出路。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的时候,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全国上下一片恐慌。为了振兴美国,罗斯福决定推行“新政”。但要实行“新政”首先要振奋民心。为此,他给美国人民做了一次“战胜恐惧”的著名演讲,其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本身,模糊的、轻率的、毫无道理的恐惧本身!”

罗斯福以正视问题,蔑视困难的姿态,采取果断的措施,不仅带领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而且让美国加入反法西斯的战争,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还没有真正的与问题接触,就将其无端放大,以至于很快心生恐惧,逃避,最终将自己打败。实际上,问题绝大多数时候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只要我们撕破畏惧的面纱,把问题看得无所谓,我们就能解决它。

如果我们把所有问题看得都很严重,畏惧就会像一种“腐蚀剂”时时侵蚀我们的心灵。只有在生活中注入勇气,扫除畏惧心理,才能帮助你斩断阻碍你前进的蔓草和荆棘。

心随路转,学会转弯

生活中常常碰到许多意外,打击了曾有的自信,捻碎了美丽的梦想。这时候,出现失落、犹豫甚至绝望的心理是正常的,但只要你痛定之后,能够及时地转变心态,适应自身的所处境遇,重新调整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你仍然可以大有作为,重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当年,克里斯朵夫·李维,是以主演美国大片《超人》而蜚声国际影坛的。然而,1995年5月,正当他在好莱坞红极一时、风光无限之时,一场飞来的横祸改变了他的人生。原来,在一场激烈的马术比赛中,他意外坠落马下,顿时眼前一片黑暗,几乎是转眼之间,这位世人心目中以“超人”和“硬汉”形象化身的他,就从此成了一个永远只能固定在轮椅上的高位截瘫者。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对家人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早日解脱吧。出院后,为了让他散散心,平息他肉体和精神的伤痛,家人推着轮椅上的他外出旅行。

有一次,小车正穿行在落基山脉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克里斯朵夫·李维静静地望着窗外,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都会出现一块交通指示牌:“前方转弯!”或“注意!急转弯”的警示文字。而拐过每一道弯之后,前方照例又是一片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山路弯弯,峰回路转,“前方转弯”几个大字一次次地冲击着他的眼球,也渐渐叩醒了他的心扉:原来,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他恍然大悟,冲着妻子大喊一声:“我要回去,我还有路要走。”

从此,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首席执导的影片就荣获了金球奖;他还用牙关紧咬着笔,开始了艰难的写作,他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一问世,就进入了畅销书的排行榜,与此同时,他创立了一所瘫痪病人教育资源中心,并当选为全身瘫痪协会理事长。

他还四处奔走,举办演讲会,为残障人的福利事业筹募善款,成了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以《十年来,他依然是超人》为题报道了克里斯朵夫·李维的事迹。在这篇文章中,他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只能做一位演员,没想到今生我还能做导演、当作家,并成了一名慈善大使。原来,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在提醒你:你该转弯了。“超人”克里斯朵夫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他良好的心态,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坚毅和顽强,使人们会永远地记住他的名字。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因为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是转机。

跌倒后的站立会更挺拔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崎岖甚至陷阱,稍不留意就可能跌倒或深陷其中,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是不可怕的,只要心中前行的信念不倒,跌倒后重新爬起,前面的必然更开阔,而重新站立的形象也会更加挺拔。

在日本有一位连名字都不会写的人叫田中光夫,曾在东京的一所中学当校工。尽管周薪只有50日元,但他十分满足,很认真地干了几十年。就在他快要退休时,一个新上任的校长以他“连字都不认识,而在学校里工作,太影响我们学校的荣誉”为由,将他辞退了。

田中光夫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校园。像往常一样,他去为自己的晚餐买了半磅香肠。但快到山田太太的食品店门前时,他猛地一拍额头,他忘了,山田太太已经去世了,她的食品店也关门多日了。

而不巧的是,附近街区竟然没有第二家卖香肠的。忽然,一个念头在他的幽闭的心田一闪,为什么我不自己开一家专卖香肠的小店呢?

他很快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接手了山田太太的食品店,专门经营起香肠来。

因为田中光夫灵活多变的经营,几年后,他成了名声赫赫的熟食加工公司的总裁,他的香肠连锁店遍及东京的大街小巷,并且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颇有名气的“田中光夫香肠制作技术学校”也应运而生。

一天,当年辞退他的校长得知后,便十分敬佩地打电话称赞他:“田中光夫先生,你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却拥有好些成功的事业,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田中光夫却由衷地回答:“那得感谢你当初辞退了我,让我摔了个跟头后,才认识到自己还能干更多的事情。否则,我现在肯定还只是一位周薪50日元的校工。”

田中光夫的经历再次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跌倒了没什么,再爬起来,前面又是一片天。

史玉柱,中国商界奇才,从四千元起家,奇迹般地崛起,到负债2亿元又突然倒下,后来脑白金用区区50万元启动资金在短短两三年内一跃而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新一代的盟主。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巨人演义”成了中国乃至全球大学、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给今天的成功者以宝贵的警示,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的启示,对关注中国民营企业成败兴衰的人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教案。

他的最终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失败无所谓的心态。他说:“我认为我一直就没输过,只是受了一个挫折,你不能说一个战斗失败了,整个战役就失败了吧?我失败了我就研究它怎么败了。”他非常尊崇毛泽东思想,他说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写得好,你要打一个地方,一定要在局部形成优势,不用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但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个在逆境中曾开着一辆丰田吉普、一天三包烟的苦行僧一样的史玉柱,却为我们树立了另一个样板——别怕倒下,只要没死,你就有可能再站起来。

可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把失败看得太重要了,以致做事毫无斗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这种人心里有一道自己无法逾越的鸿沟,就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其实,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实际上别人不会看不起你,是你怕别人看不起你,因为怕,你给自己围上了心灵的藩篱,自己打败了自己。理由是,由于你看不起自己,你自卑了,由于自卑,你对自己的评价太偏低了,因而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久而久之,你有了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的体验,并逐渐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倾向。

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跌倒”的时候,或是在生活中,或是在事业上,但是一定要爬起来,爬起来之后,“跌倒”的过程只会变得微不足道,只不过是你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或许,它还成了你事业上的另一个起点。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失败,有时只需稍微调整一下思路,失败就有可能向成功转化。失败和成功之间有时只有半步的距离,只要我们从跌倒的地方向前跨出了那正确的半步,成功就唾手可得。

但是,要记住的是,当你遇到困境和失败时,千万不能一蹶不振,而应把失败看做是上天给你的一次发展机会,这样你才能迅速地振作起来,走向幸运与辉煌。

成功让人幸福,失败也创造机遇

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失败也不是让人悲观丧气的坏事。成功让人幸福,失败也创造机遇,只要一个人心中有目标有意志有信念,失败的压力反而变成了促进成功的动力。生活中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当你看了《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时也一定会感觉非常激动,振奋,片中主人公那种在困难挫折面前从不低头,努力肯干的精神会像一剂精神良药一样在刺激着你的大脑和神经。《当幸福来敲门》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加德纳的同名自传。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作为一名单身父亲,加德纳一度面临自己的温饱也无法解决的困境。在最困难的时期,加德纳只能将自己仅有的财产背在背上,一手提着尿布,一手推着婴儿车,与儿子一起前往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实在无处容身时,父子俩只好到公园、地铁卫生间这样的地方过夜。

为了养活儿子,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他从最底层的推销员做起,最后成为全美国知名的金融企业家。回忆起自己的这段过去,加德纳表示,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各种艰难、黑暗、恐惧的时刻,不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

每一个成功的人物背后都有一段类似于传奇的故事,但是这样的传奇是由人去创造的,而且我们会发现每一段传奇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印象:成功不是偶然的,你必须历经艰难而仍然怀有信念顽强拼搏,幸福才会来敲你的门。

为什么幸福还没来敲你的门?是因为你付出的还不够多,是因为你在困难面前放弃了继续追求的勇气,是因为你没想过为了成功放下你的尊严,你的傲气甚至你的小聪明。成功不需要太多的聪明和技巧,决心和忍耐比这些更重要。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会失去群星。”获得是一种幸福,失去也是一种机遇,人生的一切都可以享受,即使是失去也可以享受。失去了热闹,还有幽静陪伴,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还有脚下的路相伴。如果只感伤失去,那么就会一无所有。只有敢于去品尝失去的乐趣,才能真正品尝人生的幸福。当然,人也不能失去一切,不能失去道德,不能失去理智,不能失去人性。否则,什么幸福和乐趣也都无从谈起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我们增长才干的最佳途径。失败在悲观者眼里是灾难,在乐观者眼里却是生活的浪漫。有失败的痛苦,才有做人的成熟。失败也会增添生活的情趣。

人生就好比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就是我们不能不花的旅费。而在这一趟旅途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当做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跋山涉水,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流连。这正如旅行一样,我们总不能总在日月潭涵碧楼住着,住一阵过后,我们就又该背起行囊去寻觅下一个佳境了。所以,我们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即使失去与失败,也不应悔对今生。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成功与失败

没有永恒的胜利者,只有永恒的进取者。没有永远发达的民族,只有永远进取的民族,只有永远处于先进行列的民族。一个民族一时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一个人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

尽管不是每个努力奋斗的人都能成功,但努力奋斗的国民越多,成功的国民就越多,对民族发展越有利。一战后,梁启超到欧洲考察,曾这样说过:“我在欧洲看见德奥两国战败国人民,德国人还是个个站起了,奥国人已经个个躺下去,那两国前途的结果,不问可知了。”不出梁公所料,十年后的德国又建设成为世界的第二强国,而奥地利却再也没有成为强国。

令多数人感到可怕的是失败,而不是发展中的痛苦。假如最终可以成功,多数人都能接受发展中的痛苦。因为前途未卜,很多人放弃了努力。多数人都有进取心,但能付诸努力的人却不多,在很多努力进取的人中,多数人有些成就,少数人失败。很多人的失败在于未能坚持到底,碰到困难就放弃了追求。许多人后悔当初没有坚持到底。

失败之后要艰苦奋斗,以求迅速恢复元气,以求东山再起。成功后,要继续创新,以不断保持优势。如果成功之后不注意创新求进,那么,即使一时不败,时间长了也会败下来。

人是从失败中走向成才、成功的,但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成功之母,也不是所有的成功都要靠失败来铺垫。多数成功不能靠失败来铺垫,而是靠不断的收获来铺垫。就如下棋一样,几乎只有步步获利才能取胜,只要有一步失误,就可能全盘皆输。人生也靠“经常获利”及“积小成大”取得成功,只要某个阶段走错了,就难以成功,而且很可能失败。

有“台湾经营之神”之称的王永庆先生认为,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检讨才是成功之母。即使败得很惨,高手们也不愿为不良情绪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集中时间和精力思考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的办法。当然,如果因失败而搞得又苦又累,他们也会好好地放松一下,比如睡多点、旅游、度假、登山、跳舞、唱歌、交友等,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及转移悲观消极的情绪。

成就一项大事要具备很多有利条件,而失败往往只是忽略了某些问题。高手们胆大心细,就如探险一样小心谨慎地开拓前进。成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逐步、长期积累的过程,只要投入足量的时间和精力于合理的目标,就可取得较大的成功。不管在成功的路上遇到的是失败还是阶段性的成功,都是一种积累,要么积累实力,要么积累经验,要么提高能力,这些都是最终成功的基础。

高手之间的竞争,失败往往不是由大错造成,而是由一些小失误综合而成的,或者双方都没有什么失误,只是一方的发展慢了对手而已。成功往往不是直接地击败对手,而是通过发展好自己,而间接地战胜对手。例如,在围棋比赛中,双方很可能都下得很好,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失误,只是一方比另一方下得好了一点点,或者在某个角落比另一方领先了一点点而已。不要把一次胜利当做终生的胜利,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实力,以轻松的心态接受别人的挑战。

最黑暗的时候也就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只要坚持下去,就很可能摆脱困境。即使是高手,小时候也有很多失败,在形成了过硬的能力之后才较少失败,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失败,只能尽量减少失败及避免大败。

能成大功的人毕竟不很多,很多人都在努力,但形成的能力有大有小,机遇也有所不同,因此,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有些人略有小成。如果感到自己的目标太大而无法实现,则可以放低一点目标,但不能消极过一生。这种积极的退步是有益的。即使有些放弃远大的目标,也要做到“退兵有道”,不能乱退。假如不能成为亿万富翁,也可争取成为百万富翁,而不必安于贫困。大多数高手都胸怀大志,但又不一定非要成就大功不可,他们尽量争取发展,能进步则争取进步,不能进步则放低目标。

失败是发展的成本,没有投入“失败”的成本,就不会有成功的收获。如果投入于“失败”的成本过高,本身就是失败的。小败于大局的影响不大,而且即使损失大一点也可以卷土重来,而大败往往意味着无法东山再起。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问题,要确保不致于大败(立于不败),在此基础上争取胜利。很多人奋斗了大半辈子,因为一两次大败而宣告人生的失败,令人惋惜。很多人因为能力不足,又不注意学习,随着事业发展,能力没有跟上去而引起决策失误并导致失败。很多强人因一时的失误而铸成大败。

有些事不管是否能够成功,都要做。成功受到意外情况的影响,有些看起来必败的事情,反而能够成功;有些看起来必胜的事情,反而失败了。因此,不到大势已去,一般不要放弃努力。

在发达国家的比赛中,同事之间虽然存在激烈的竞争,但他们基本都有轻松快乐相处,各自以合法手段争取发展,谁胜谁败都能轻松接受,而不怀恨及嫉妒,因为他们认识到不快乐相处是不必要的,不接受合法的失败也不行。在没有决定胜负之前,大家都会尽力争取胜利。决定胜负时,败的一方往往会和胜利的一方庆贺。另外,失败的一方往往不会气馁,而是寻找原因及努力奋斗,争取以后成功;胜利的一方也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而是努力奋斗,争取在下一次竞争中取胜。

在我国,许多国民打败对手之后就不大努力,并千方百计压制对手的发展,妄想做一辈子的胜利者。这实质上是懒惰、狭隘、恶毒的表现,也是封建的一种腐朽精神,于他人、民族的发展十分不利。同事之间必然存在竞争,如果搞过度竞争或不正当竞争,就会影响彼此的快乐、健康,是不足取的。

第二章 顺也无所谓,逆也无所谓

人的一生,都是在顺境与逆境中穿梭,因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原本如此!顺境,是我们人人所渴望的,但不可能永远只有风平浪静、万事胜意,无论是谁,无论你多努力避免,逆境总是会出现,而且普遍存在每个人身上。而逆境,也不会是只有困苦灾难而没有安慰和希望。世事如棋,万事无绝对。这在于自己怎么样去看待其中的困难和幸福,怎么样去看待得与失、痛苦与欣悦。其实,对于人生而言,顺境逆境都是无所谓的,因为顺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顺不常顺,逆也不常逆。顺境时居安思危,逆境时不消极沉沦,用积极乐观、平和淡定的心态对待人生,前面就一定是平坦的路,晴朗的天。

人生的三种境遇

人生的境遇无外乎三种:顺境、逆境和平常之境。

顺境是乘风扬帆,是春风得意,是乘缆车看风景;逆境犹如在山路上攀登,是汗水和泪水往肚里流的跋涉;而平常之境,则是在平平淡淡中,默默地度过生命的昨天,从从容容地面对今天和明天。

顺境并非人生常态,人在红尘,难得有几个人一生都是马蹄凝香,即使是在相对顺境之中,也不可能事事顺心,样样如意。人生追求无止境,顺境可遇却难得一求,因此只能有相对的顺境。

逆境也非人生常态,人世间的大苦大难从来都与大喜大悲如影随行,绝对的逆境是少之又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相对的逆境时时可见,处处不可回避。

平常之境是人生常态,人有趋易避难之心,都期望把自己置身于平常之境中。所以向往顺境,拒绝逆境,并夸大顺境之幸与逆境之不幸,便成为大多数人的追求。

顺境中人,若向阳花木,常得人所难得,及常人所难及,但活得潇洒,意识却难得磨砺,所以难成大器,难有大的作为。因此顺境中人活得容易,成就感却不可能强烈。

走出逆境的人,经历崎岖山路的跋涉、浩瀚大海的搏击,一定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难得的成就。因此只要不是灭顶之灾,逆境便是一份上好的人生馈赠。

对于大多数处于平常之境的人来说,平常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但对其中那些不甘平庸的灵魂,平常之境也是一种逆境。这样的心境,是怀抱平常心态的一种追求。

顺境之中可以提升自信。觉得这个世界没什么是自己做不成的。有了自信就有了做事情的基础。天才不是真的聪明,天才只是对某些东西有天分,碰巧又遇到了这个东西,然后死命的学,还学得特快乐,然后脱颖而出——周围没有人比他兴趣更浓,自然比他不过。

逆境可以给人危机感,把懈怠之心驱逐出去。居安思危自然可以成事。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说大苦难让你坚强,让你有了奋斗的动力,让你饱经风霜而后意志坚定。

真正的平常之境却是常人所达不到的,是一种平常之心,是逆境顺境经历之后的最高境界,目光直指目标,眼神清澈无杂质。只是真正的平常之境必须是历尽繁华之后的,是不经意间经过顺逆流,从来得失我皆看透。否则就是假平境,最害人的,会磨灭天才,磨灭斗志。

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就是一苦二甜三淡,象征了人生的三重境界。苦尽才能甜来,随之才有散淡潇洒的人生。

人生不管是处于顺境、逆境,还是平常之境,他最终的成功或失败,重要的不在于置身何种境遇,而在于怀抱着何种态度。

人在顺境,需要时常为自己设置精神炼狱。人在逆境,需要学会为自己舔平伤口。而在平常之境,最需要的是,要拥有一颗敏感的心,不断地去拒绝平庸。

顺境逆境皆可成就人才

“顺境”即所谓在成就事业的路途上、行进时有优越的条件保证,前进的障碍和阻力较小,可以一帆风顺到达成功的彼岸。

顺境与逆境相比的优势是占有资本,可以让个人的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可以使英雄不再感叹无用武之地。

顺境可以快速成就一个人,让这个人直抵成功。有好多名人就是从顺境中直抵成功的。居里夫人的女儿就是从小受到她父母的“特殊教育”,才走上了科学的大道,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央电视台的两位“国嘴”水均益和撒贝宁也是如此。水均益本就是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受到了家庭的熏陶,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成才当然不成问题,他的英语不知考到几级,但英国首相都夸他英语讲得流利,从中可见一斑。撒贝宁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连升三级”,就是由于他被上帝安排在了顺境中。他在考试的抽签题中可谓抽了个“上上签”。那道题是有关法律的,他本人就从法律系毕业。结果不言自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后,便一举夺冠。由此可见,顺境不但可以出人才,而且可以出世界级的人才。

顺境是人之所求,但又不是人人可得的,在身处顺境中要把握机遇努力成材,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放慢自己行进的步伐,反而应该加快前进脚步,向自己的目标全速前进。真正的强者能够在顺境中不骄不矜,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居安思危,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和你有个约会。“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也可以是人际间的互相倾轧,可以是飞来横祸,也可以是人为事端,总之就好像一条铺满荆棘的人生路,在这条路上充满了障碍和阻力。

逆境既能打击一个人,甚至毁灭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逆境使强者获得新生,使弱者走向沉沦。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英国的培根也曾说过:“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就成材而言,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外因,都要靠内因来起作用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古英豪出贫贱,纨绔子弟少伟男”了,因为顺境中的人容易受迷惑,他们往往贪图享受,不知奋进,不知道苦难为何物。而没有志向,没有进取心的人,又怎么能成材呢?逆境中的人则不同,他们饱受磨难,一次次与命运和困难作斗争,为走出逆境,大多都树立了远大志向和坚定目标。人没有压力不抬头,没有动力不奋进,一旦二者兼备,就会发挥出令人吃惊的潜力。这正是顺境中的人一般不具备的。

当然,既然环境是外因,所以不是所有身处顺境的人都不能成材,更不是所有逆境中的人都会成材,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顺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图安逸,立下壮志,奋力拼搏,又何愁不能成材呢?相反,逆境中的人如果经不起磨难,就会消沉下去乃至被吞噬。

对于强者来说逆境是上天给予他的最宝贵的财富,挫折则更是人生一所最好的大学。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是强者。试看古今中外接踵走来多少大智、大勇、大才、大德者,可有那位称得上“一生顺境”或“半生顺境”呢?孔子与磨难相伴一生而留《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贝多芬晚年失聪而谱《命运》。这些古今中外的贤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生的灯塔,他们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使我们在黑暗中不会迷失方向。

当我们身处逆境中要处逆不惊,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敢于向命运宣战,敢于在并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从一重重的逆境中冲杀出来。让“不经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让厄运在你的不屈和无畏的精神下战栗吧。

态度决定顺逆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总是会充满大大小小的坎坷,总会有顺境和逆境穿插交织,因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原本如此。顺境,也许是我们所渴望的,但逆境总会遭遇到,而且它普遍存在。困难面前,逆境之中,有人沉沦,有人振奋,彼此用截然不同的态度走出不同的人生。相同的际遇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人的一生是充实还是虚无,生命之星是闪耀还是黯淡,关键在于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态度决定顺逆,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一生!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或许辉煌,或许灰暗,但昨天毕竟已成过去。昨天的成就,昨天的颓废,不应阻挡今天前进的脚步。正如威廉·巴克莱说的:“一个人如果只知道生活在过去,而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那么,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而对于明天,我们总会有太多美好的憧憬,但明天毕竟还没有到来。对于我们,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去观望遥远的将来,而是去做手边的事,去度过愉快充实的今天,因为惟有今天,才是现实。

面对今天,正视现实,难免会遭遇挫折。遇到挫折时,我们往往会抱怨,抱怨老天的不公,感叹命运的多舛。但一味地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使自己陷入到更低谷。因为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培根说过:“顺境并不是没有许多恐惧和不安,逆境也不是没有许多安慰和希望。”辨证地看待其中的困难和不幸,与其抱怨,沉浸在痛苦中不可自拔,不如打起精神,去充实自己,只有今天振作了,明天才会成功;只有春天播种了,秋天才会有收获。不要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因为平凡者如同岸边的沙粒,夜空中的繁星。但是,平凡不等于平庸,再平凡的人,也要力争走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网络中曾经很流行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人生永远是现场直播。”的确,时光不可能倒流,人生不可能重新来过。当我们打开历史的画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许彷徨过,或许迷茫过。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生命蓝图如何描画,人生道路如何行走,最终还是要自己抉择,没有哪个人可以帮助我们一生。困难最终还得靠自己去解决,逆境得靠自己去克服,障碍得靠自己去冲破。

古希腊塞浦路斯岛上,用真情感化了万物主宰的皮格马利翁终究是一个神话,但随着执着,伴着顽强,美好的愿望终会变为现实,美梦终会成真。遭遇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要勇敢坦然地去面对它,尝试着去搬走它,不要被它狂妄的表象所击倒,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很多困难,许多挫折,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可怕,只是我们把它想象得太可怕了。顽强的毅力也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人,往往习惯于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其实,人有无限潜力。超越自我,你会发现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梁漱溟在《勇气的力量》里也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你总要看到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无论怎样艰难巨大的工程,你总要“气吞事”而不要被事慑着你。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揭示的那样:“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无论人生如何崎岖,不管道路多么坎坷,漫漫行程上,只要和乐观相伴,与执着为伍,顽强坚毅,生活,就会对你微笑;人生,也会是阳光灿烂的春天。因为,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一生!

顺境中感恩,逆境中心存喜乐

北欧的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因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要求,觉得于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愿。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这位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很简单。于是耶稣下来,看门的先生上去,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般地伸张双臂,本来耶稣像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所以来膜拜的群众不疑是他。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友的心声。

来往的人潮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说。

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它渡过生活的难关。当要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耶稣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能说。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是来祈求耶稣降福他平安。正当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年轻人不明究竟,两人吵了起来。

这个时候,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终于忍不住,遂开口说话了。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稣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船。化装成看门的耶稣出现了,指着十字架上的人说:“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了。”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耶稣说:“你懂得什么?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是用来嫖妓的,可是对那穷人,却是可以挽救一家大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这是一个听起来像笑话的寓言故事,却透露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事与愿违,使我们意不能平。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人生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应认真活在当下。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让我们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地活在当下。

乐观的人即使身处绝境也照样潇洒

生活经验是:遇到困难时,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勇敢地迎接上去,才能战胜困难。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所以,我们应当多想想自己遇到的那些幸运的事情,这样就会心存感恩,以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影星吉尼威尔德在《监狱风云》中饰演了一个名叫亨利的男子,他笑口常开,风趣幽默,倾倒了许多人。在电影中,亨利被误判入狱,所有狱官都看他不顺眼,常常找他麻烦。

有一次,狱官用手铐将他吊起来,几天之后,他竟然还能一脸笑容灿烂地对狱官说:“谢谢你们治好了我的背痛。”狱官又将亨利关进一个因日晒而高温的锡箱中,当他们放亨利出来时,亨利央求道:“喔,拜托再让我待一天,我正开始觉得有趣呢。”

最后,狱官将他和一位重300磅的杀人犯古斯博士一同关进一间小密室。古斯博士在狱中恶名远扬,就连最凶恶的犯人也像躲瘟疫一般避着他。所以,当狱官们打开密室的门,看见古斯博士和亨利坐在一起开心地玩牌时,都惊讶得不得了。

其实,亨利做的只不过是在喜乐与悲伤之间,选择了以喜乐去面对世事,所以,没有人能以任何方式夺走他的喜乐。

遇见不如意的事,有人通常的反应是沮丧、埋怨、忧愁,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另一种反应。可以想想自己目前所处的光景,并学习接纳自己所面对的各种困难,因为万事互为因果,在苦难的外衣下,也隐藏有无穷的机会。

人确实需要一点生存智慧。当磨难来临时,我们可以把对生活的苛求降到最低限度,只要一箪食、一壶浆足矣。除此之外,所有强加于你的都可以承受,因为你的最高要求只是活着。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任何代价都不能换来重生,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把生活中的压力视为生命中的转机或挑战。如果你能接受这些挑战,你会更加了解自己,也能培养出面对这些压力情境的有益技巧,以免伤人伤己。另一方面,你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更有信心面对未来,迎接挑战。

日本江户时代有个茶师很喜欢武士的装扮,一天,他一时兴起,打扮成武士上街闲逛。不巧碰上了一个真正的武士,茶师吓得头都不敢抬起来。

武士见茶师很惊慌,就说:“拔出剑来,我要和你比武。”茶师心想:若跟武士比武,我一定会死。但他又觉得自己是个得道的茶师,要死也要死得漂亮,就骗武士说:“我要去办一件很重要的事,等办完了再来与你比武。”

茶师赶到全城最著名的剑道馆,恳求剑道师傅说:“请教我死得最漂亮的姿势,因为等一会儿我要跟人比剑,我一定会被杀死,但我要死得像个一流的茶师。”剑道师傅要他先泡一壶茶给他喝才肯教。

茶师觉得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后一次泡茶了,于是就很专心地用毕生功力泡了一壶茶。师傅喝了非常感动,说他这辈子从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他告诉茶师:“你去比武时,就保持刚才泡茶时的心态就可以了。”茶师听了很开心,便回去跟武士比剑。

他把腰带扎紧,高举着剑,两只眼睛盯着武士。武士大吃一惊,心想:对手原来武功这么高强,吓得把剑丢了,爬着离开了。

对生活巨大的热忱和信心是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是一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只要具备了淡然如云、微笑如花的人生态度,那么,任何困境和不幸都能被锤炼成通向平安幸福的阶梯。

千万别太在意“下下签”

美国实业界巨子华诺密克参加一年一度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商品展览会,他的运气仿佛不佳,因为根据抽签的结果,他的展位被分配到了一个极为偏僻的角落处。所有员工都为这个结果倒吸一口冷气,这个地方是很少有人光顾的,更别说看他们的样品了。鉴于他的运气“糟透了”,替他设计展位的装饰工程师萨蒙逊劝他放弃这个展览,别花那些冤枉钱了,等明年再来参展。

但华诺密克却不以为然,反而对萨蒙逊说:“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是机会来找你,还是由你自己去创造呢?”萨蒙逊回答说:“当然是由自己去创造了,任何机会都不会从天而降!”华诺密克愉快地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将是促使我们创造机会的动力。萨蒙逊先生,多谢你这样关心我。但我希望你将关心我的热情用到设计工作上去,为我设计出一个美观而富有东方色彩的展位。”

萨蒙逊开始冥思苦想,果然不负重托,设计出了一个古阿拉伯宫殿式的展位,展位前面的大路变成了一个人工做成的大沙漠,当人们从这儿经过时,仿佛置身于阿拉伯世界一样。

华诺密克满意极了,他吩咐后勤主管让新雇来的那254个男女职员一律穿上阿拉伯国家的服饰,特别要求女职员都要用黑纱把面孔下部遮盖住,只露出两只眼睛,并且立即派人从阿拉伯买来6只骆驼来做运输货物之用。同时,他还派人做了一大批气球,准备在展览会上使用。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秘密操作的,任何人不得泄露出去。否则,一律开除。

华诺密克的阿拉伯式展位一经做成,就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想,不少人在互相询问“那个家伙想干什么”,更想不到的是,一些记者把这种异想天开的独特造型拍照进行了报道,这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开展后,展览会上空飞起了无数色彩斑斓的气球。这些气球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升空不久后,便自动爆破,变成一片片胶片纷纷撒落下来。有人好奇地捡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当你捡到这枚小小的胶片时,亲爱的女士或先生,你的好运气开始了,我们衷心祝贺你!请你拿上这枚胶片到华诺密克的阿拉伯式展位前,换取一枚阿拉伯的纪念品。谢谢你。”

这下,华诺密克的展位前人头攒动,人们纷纷跑过去争相领取纪念品,反而冷落了处于黄金地段的展位。

第二天,芝加哥城里又升起了不少华诺密克的气球,引起更多市民的关注。45天后,展览会结束了,华诺密克公司共做成了2000多宗买卖,其中有500多宗的买卖都超过了100万美元,大大出乎华诺密克最初的预料。而且,据组委会统计,他的展位成了全展览会中光顾游客最多的展位。他的这一“鲜”招,狠狠地挤兑了一回那些因处于黄金地段而多掏管理费的展位。

在有些人的眼中,华诺密克抽到了“下下签”,是个“倒霉鬼”,可能因此陷入绝境。可华诺密克偏偏从这个绝境“死里逃生”,既然好运气没有垂青他,那就自己谋利吧。生活中,往往就有很多这样的绝境,再坏一点,便是希望的开始,只要你善于谋划自己的运气。

面对困境,重要的是勇气

只能在顺境下工作得好,而在稍遇困难就不知所措的人算不上是优秀的人,更算不上是强者。

有一个年轻人拜一位画家为师学素描,但他的手天生爱出汗,炭笔素描又常需要用手涂抹,很容易就把纸弄脏了。画家多次劝他改画水彩,但他坚持学素描的志向不改。没想到过了半年多,他的素描不但不脏,而且比别的学生画得更好。原因是他尽量避免擦抹,而用手指在画面上压。手上有汗,压的轻重不同,就能黏起不同份量的炭粉,造成比别人更丰富的色阶。

可见,困苦对于强者来说,根本就不是事,这是因为他能从本质上认识到:你在意它,它也存在,不如适应它,而且这是可以做到的。

生活里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屏障和难关。比如:耳聋、失明、瘫痪、贫困、口吃等等,只要你的信心不倒,顽强拼搏,就有成功的机会。

贝多芬30岁便失去了听觉,耳朵聋到听不见一个音节的程度,但他仍为世界谱写了宏伟壮丽的《第九交响乐》。托马斯·爱迪生是聋子,他要听到自己发明的留声机唱片的声音,只能靠用牙齿咬住留声机盒子的边缘,通过头盖骨骨头受到震动,才得到声响的感觉。

埃及著名文学家塔哈·侯赛因,号称“阿拉伯文学之柱”。他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阿拉伯的新文学方向。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文豪,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残疾人。由于患眼疾,塔哈在三四岁时就双目失明。但性格倔强的小塔哈,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以惊人的毅力与勇气,顽强地闯出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刻苦认真地学习,课余时间从不荒废。他听别人朗诵诗歌,就默默在心里记下,并请别人帮助自己朗读。他经常到邻居中间,学习来自民间的淳朴、生动的语言。这一切为他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塔哈凭自己的努力,进入著名的埃及大学,毕业时获得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学位,得到国王的亲准,到法国巴黎留学,后又获法国的博士学位。通过个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他为阿拉伯文学宝库留下了不朽的鸿篇巨著。

达尔文病魔缠身40年,可是他从未间断过从事改变整个世界的科学探索。爱默生一身多病,包括患有眼疾,但是他留下了美国文学第一流的诗文集。查尔斯·狄更斯病不离体,却正是他在小说中为世界创造了许多最健康的人物。米开朗琪罗肠功能紊乱,莫里哀有肺结核,易卜生有糖尿病……

爱尔兰著名作家、诗人斯蒂·布朗一生中写出了五部巨著,令人惊叹的是这些著作是他用左脚趾写成的,其间的艰辛不言而喻。布朗生下来就全身瘫痪,头、身体、四肢不能动弹,不会说话,长到5岁还不会走路。但5岁的小布朗会用左脚趾夹着粉笔在地上乱画了。在母亲的耐心教导下,布朗学会了26个字母,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布朗努力克服因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用超出常人的巨大毅力,进行刻苦顽强的磨炼,学会了用左脚打字、画画,也开始了作文和写诗。他进行写作时,就把打字机放在地上,自己坐在高椅上,用左脚上纸、下纸、打字、整理稿纸。克服了巨大困难,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他的自传体小说《生不逢辰》面世后,轰动了世界文坛,被译成了15国文字,广泛流传,并且拍成电影鼓舞着世界人民。这位一生都在与病魔做着顽强斗争的伟大诗人和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一直都在写作。直到他48岁告别人世前,还最后完成了小说《锦绣前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你常常觉得自己的境遇不够好,那么,从这些人身上,是否应该能够找到行动的勇气?勇气,鼓舞我们面对困难;勇气,力助我们抗拒阻力;勇气,陪伴我们走向成功。

对生活顺逆不要太使气

我们不能因为有月缺,就说月球不是圆的;不能因为有日食,就说太阳不是永恒的。任何一天都有“好”与“坏”,没有哪一天、哪种环境是百分之百的“好”。我们之所以常常会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总是抱着一种悲观的看法,而不是一种中庸平和、积极向上的看法;是因为对事事有所谓,而不是持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

某家公司因为业务不足而需要裁员,其中,内勤部办公室的艾丽和密娜达,都在裁员名单之内,按裁员决定要求,一个月之后她们必须离岗,接到被裁员的通知后,她们的心情都是糟糕的。

第二天上班,艾丽的情绪仍很激动,跟谁都没有什么好声气,仿佛吃了枪药,她不敢找老总去发泄,就跟主任诉冤,找同事哭诉:“凭什么把我裁掉?我干得好好的……这对我来说太不公平了!”她声泪俱下的样子,让人既同情,又不知该怎样劝慰她。而她也只顾到处诉苦了,以至于对她的分内工作,如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等,都不再过问了。她原本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但现在她整天气愤愤的,许多人都开始有些怕和她接触,都躲着她,后来就有点厌烦她了。

而密娜达在裁员名单公布后,虽然也暗自哭了一晚上,但第二天一上班,她仍和以往一样地工作。由于大伙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所以她便主动向大家揽活。面对大家同情和惋惜的目光,她总是笑笑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过,反正这样了,不如干好最后一个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机会了。”她仍然每天非常勤快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一个月后,艾丽如期下岗,而密娜达却被从裁员名单中删除,留了下来。主任当众传达了老总的话:“密娜达的岗位,谁也无可替代,密娜达这样的员工,公司永远需要!”

人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不要抱怨命运,而是应该以无所谓的心态泰然处之。因为抱怨不但会让自己内心痛苦不堪,而且在怨天尤人的愤怒情绪中,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把解决问题的机会再次错过;抱怨除了使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恶劣之外,更会令自己一事无成。

其实上苍真的很公平,那些抱怨它的人只是因为没能发现命运放在他们身边的那些机遇,却常常舍近求远,到别处去寻找,寻找不到,就开始抱怨。而实际上机遇往往就在你的脚边,正确地讲,是在你的心里。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他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吗?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

有时候,命运在向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都是多面的,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对我们有利的因素。

面对不幸,面对困境,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应该不断地捕捉有利信息,承受苦难,直面打击,在挫折中使自己不断成长起来。

如果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磨砺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最终把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那么,任何人都掩不住你灿烂夺目的光辉。

能够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并且以无所谓的心态对待,坦然面对生活,用微笑来迎接一切困难,这是人生的一个境界,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多年前,当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阿济·泰勒·摩尔顿到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学院对全体学生发表演说,她走到麦克风前,先是扫视了一遍全场,然后开口说道:“我的生母是聋子,因此她没有办法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去做事。”

台下的听众全都呆住了,她继续说道:“一个人的未来如何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如果情况不尽如人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只要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全身心地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

假如当初阿济·泰勒·摩尔顿一味感叹命运的不公平,一味抱怨生不逢时,那就肯定无法摆脱“到棉花田去做事”的境遇,更不用说成为美国的财政部长了。

倘若你能在大千世界里,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正视“不公平”现象,努力做你自己应该做的事,那么很快你就会从叹息之中摆脱、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古往今来,许多有贡献的人都是乐观、豁达、心地坦诚的人。他们蔑视权贵,淡泊名利,善于享受真正的生活,善于发掘蕴藏在生活中的快乐。他们之所以总是充满着幸福和快乐,正是由于他们从不抱怨命运,而是想方设法地让他们那富有的心灵总是充满创造的活力。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所谓的灾难很大程度上完全归结于人们对现象采取的态度,受害者的内在态度只要从抱怨转为奋斗,坏事就往往会变成令人鼓舞的好事。在我们尝试过避免灾难而未成功时,如果我们同意面对灾难,以无所谓的心态接受现实,它的毒刺也往往会脱落,变成一株美丽的花。”

如果生活成全了你,你务必要心怀感激。即使生活为你设置了一些磨难,也无须嗟叹,给你困境是为了磨炼你的毅力,然后成就你。其实,不管你经受了多少打击,也不管你经历了多少苦难,一旦你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便能治愈创伤,获得希望,萌生出新的生机,哪怕是在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能够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坦然接受现实,接受逆境

有时候,生活中难以承受的困难确实会对一个人造成重压,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当事情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应保持冷静,不要“左顾右盼”,应想着如何去接受现实,适应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放松自己压抑的心情。

莎拉·伯恩哈特五十年来一直是美国四大州剧院里独一无二的皇后,全世界观众最喜爱的一位女演员,但她在71岁那年破产了,而这时她的医生、巴黎的波兹教授又告知她必须把腿锯掉。

那是在一次旅途中,横渡大西洋的时候碰到了暴风雨,她摔倒在甲板上,腿伤得很重,还染上了静脉炎、腿痉挛,剧烈的疼痛使医生诊断她的腿一定要锯掉。这位医生有点怕把这个消息告诉脾气很坏的莎拉,他相信,这个可怕的消息一定会使莎拉大为恼火。可是他错了,莎拉看了他一阵子,然后很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就只好这样了。”

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边伤心地哭。她朝他挥了挥手,高高兴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回来。”

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一直背着她演的一出戏里的台词。有人问她这么做是不是为了提起自己的精神,她说:“不,是要让医生和护士们高兴,他们受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当手术完成、恢复健康之后,莎拉·伯恩哈特还继续环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着迷了7年。“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加丰富的生活。”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能利用这些情感和精力去创造新的生活。你只能在这两者中间选择其一,你可以为面对生活中那些无可避免的暴风雨而弯下自己的身子,你也可以抗拒它们而被摧折。

拿破仑·希尔在密苏里州的农场就见过这样的事情。他在农场种了几十棵树,它们长得非常快,后来下了一场冰雹,每根细小的树枝上都堆满了一层厚厚的冰。这些树枝在重压之下并没有顺从地弯下来,而是骄傲地反抗着,终于承受不了重压而折断。这些树可不像北方的树木那样聪明,他曾经在加拿大看过长达好几百公里的常青树林,从来没有看见一棵柏树或是松树被冰雪或冰雹压垮,因为这些常青树知道怎么去顺从重压,知道怎样弯垂枝条,怎么适应不可避免的情况。

日本的柔道大师教他们的学生“要像杨柳一样柔顺,不要像橡树一样挺拔”。在这个充满忧虑的社会里,今天的人比以往更需要这句话:对必然之事,要轻快地加以承受。

能够顺从,这是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很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每个人快乐或不快乐,每个人对周遭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他的感受,必要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忍受得住灾难和悲剧,甚至战胜它们。有些人也许以为自己办不到,但自己内在的力量却坚强得惊人,只要肯于加以利用,就能帮助自己克服一切。

绝望是一种醒悟和升华

如果你认为你一生中也不会陷入绝境,那么只能证明你正在走向绝境的路上。

如果你已经陷入了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天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走出了绝境,回首再看看,你会说你从未发现过,自己要比自己想像的要伟大,要坚强,要聪明。

如果你已经成功了,你要由衷感谢的不是你的顺境,而是你的绝境。

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腐蚀剂和麻醉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蜕变,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奴隶的转化。

绝境仅仅是一段距离、一个门槛,同样也是一次转折、一次醒悟和升华。在绝境中你往往会突破骨髓与血液中的樊篱,超越与俗人甚至包括你自己所见不同的常规,书写连你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所以,绝境才是你的资本、你的证明。

一个人只要不甘心平庸,哪怕是有一点点想法,在把想法通过办法变成现实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阻力和麻烦。人为制造的、客观存在的和偶然发生的,会让你感到时不予我英雄气短的无奈,会让你有穷途末路求救无门的尴尬。

人生之所以有绝境,是因为你要突破要挑战。身陷绝境,就不要诅咒。上天把一辆车交给你时,他首先会让你学习驾驶,或者是让你扮演一个死于车祸的角色。只有这样,你才能学会控制,学会珍惜和理解。如果你在得到这辆车之前,你诅咒了或者放弃了,上天会把那辆车收回,让你永远不停地诅咒或者永远一无所有。

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你不在绝境中发迹,就在绝境中沦落。自古英雄多磨难。一个平凡人成为一个领域的英雄或者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是挫折和磨难使然,因为英雄和平凡人的区别就在于,英雄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后的机遇,在绝境中创造了奇迹。而平凡人在逆境中选择了随波逐流,在绝境中选择了放弃。

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者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一分钟,多走一步路,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师。看别人的脚,我们至少少走弯路,少跌跟头,多一个想法,多一道门。

切记,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

用心品悟,一切皆生活之真味

别跟自己过不去,也别跟生活过不去,没理由不滋润,不快活,关键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角度看生活与看自己。我们有我们的悲哀,生活有生活的难处,应当学会原谅生活。“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古人有古人的悲哀,可古人看得很开,他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比作月的阴晴圆缺,一切全出于自然,其中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在那里翻云覆雨,演绎着多色多味的世界。今人也有今人的苦恼,因为“此事古难全”。

苦恼和悲哀常常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报怨,哀自己命运,怨生活的不公。其实生活仍然是生活,关键看你取什么角度。有几位“麻将专家”,是真正意义上的赌徒,他们无限沉溺于这种游戏之中,自然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可人生又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难道不也是一场赌局吗?用你的青春去赌事业,用你的痛苦去赌欢乐,用你的爱去赌别人的爱。要不怎么有人说:“如果你觉得活得没意思了,那就该死了。”

沮丧失落的时候,我们对一切感到乏味,生活的天空阴云密布,看什么都不顺眼,像T恤衫上印着的:别理我,烦着呢!面对高考落榜,面对失恋,面对解释不清的误会,我们的确不易很快地超脱。但是人有逆反心理,更多的时候是“多云转晴”,忧郁被生气勃勃的憧憬所取代。烦些什么?你的敌人就是你自己,战胜不了自己,没法不失败;想不开、钻死胡同,全是自己所为。

沮丧的时候,退归你生活的角落,去充电、打气。选一张光盘去欣赏,京剧、越剧、歌曲、乐曲什么都成,边听边练毛笔字,渐渐地你就会排谴了沮丧,焕发了新的振奋激情,环视四周,发现一切正常,你的消沉、你的低落、你的怨愤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如此,何不让自己回归正常?凭什么总跟自己过不去呢?试试看,每天吃一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是甜的!

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残忍一点,不必过分纵容自己的哀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去或登到顶上去,你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我们看清了自己,再来看生活,也许就多了几分宽容在里面,生活本身,并不是可以实现所有幻想的万花筒,生活和我们是相互选择的,不该过分计较生活的失言,生活本来就没有承诺过什么。它所给予的,并不总是你应当得到的,而你所能取得的,是凭你不懈的真诚和执著所能得到的。

人类以热爱生命为目的。一位德国作家兼心理医生维克多·弗兰克,回忆自己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时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正是这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满意义且有目的。……那一刻我所身受的一切苦难,从遥远的科学立场看来,全都变得客观起来。我就用这种办法把自己超越;在困厄的处境,我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尘往事,并加以观察,这样一来,我自己以及我所受的苦难全变成我手上一项有趣的心理学研究题目了。”这种方式值得借鉴。当我们凭窗而坐,静观一本关于战争或其他的书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活,不滋润?

原谅生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原谅生活,不是为了淡漠所有的不公,不是为了超脱凡世的恩怨,而是要正视生活的全面,以缓解和慰藉深深的不幸。相信生活,才能原谅生活,如果你的桅杆折断,不论是你自己的错,还是生活的错,都不该再悲哀地守着荡舟的孤独。请重新支起新的桅杆!原谅生活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第三章 多也无所谓,少也无所谓

有篇文章写得好,题目是《谁偷走了你的快乐》,副标题是“别总是得陇望蜀”,很显然,是说人的贪欲夺走了人的快乐。这层道理,在《伊索寓言》中讲得很透彻:“有些人因为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人的欲望总是在做着得不偿失的事情。有人说,“得陇望蜀”是人的天性。这种看法,似乎无可挑剔,但为人处事,总在一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有了银山想着金山,做了小官惦记着大官……那么到头来,只会被物欲、权欲、淫欲弄得疲惫不堪。其实,人生就那么点需要,多点无所谓,少点也无所谓,只要适合就足够了。人若是能知恩惜福,不贪心,不妄求,苦痛便会烟消云散,祸患、灾难亦不能近身,幸福、快乐将不召而至。

正视欲望,适可而止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托尔斯泰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地主,本来已拥有足够多的土地,但他仍不满足,还是不断地祈求上帝赐与他更多的土地。一日,天使便对地主说,上帝已听到了你的祈祷,决定答应你的要求,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已经落山了,他还没有跑回来,最后在回来的路上,因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正如伊索所说:“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人生欲望的最好的诠释了。

每个人都有物质和精神、肉体和心灵方面的欲望。欲望是天理人情,但欲望的满足程度我们应视自己的能力和客观条件而定,正确的心态应是,不奢望,不强求,正视欲望,适可而止,对拥有的多少抱以无所谓的态度。

明朝吕坤对欲望有段精辟的阐述:“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援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也。”

意思是说,防止欲望好像是在挽拉那行驶在逆水中的舟船,稍一放松便会往下流去;尽力做善事好像是在攀援那没有枝杈的树木,刚一歇脚便会往下坠落。所以君子的心灵无时无刻不感到敬畏。

世人都是凡人,凡人就都有欲望。欲望不仅没错,而且功不可没。欲望经过正确地引导、规范、升华之后就是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实在的追求、成功的彼岸。人类如果离开欲望,尤其是离开规范、升华之后的欲望,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各种成果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人无论是处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都应该有欲望,但这种欲望不是无止境的贪欲,不是对自己眼下处境的高度不平衡,因为大多数人面对不平衡就要跌倒,就要出毛病。这时往往会私欲熏心,失去理智,就会走向犯罪道路,甚至丧失生命。其根源是在对欲望的理解和追求上出了偏差,惟我独尊,我行我素,远离了法律法规的束缚。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特别是那些大大小小掌握着一定权力的人,如果忽略了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放松对私欲的节制,就会有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危险。

所以,惟有正视所有欲望,保持它们的均衡,人生才会纳入正常的轨道,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正视欲望并不表示一定要采取具体的行动,当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正视所有欲望之际,它们自然会达到均衡。

当一种欲望在各方面都能获得平衡时,这就是真心的渴求。

一些人之所以常不自觉地忽略真心渴求,就是因为心中的各种欲望有时会产生冲突。例如:理智告诉自己要坚强,但在感情上,自己却需要快乐与关爱。看不到大局时,理智告诉自己金钱最重要,快乐与成就感都是其次;但在感情方面,自己的灵魂却渴望快乐与关怀。如此一来,两方面的欲望就产生了冲突。

事实上,物质与精神不见得互相冲突。物质成就与精神成就同样重要,心灵欲望不见得比肉体欲望崇高。人类的欲望是复杂多变的,但所有的欲望都同等重要。人要学会正视欲望。

然而,在欲望的放弃和压抑之间是存在着原则性区别的。一个人如果压抑他所有的欲望和希望,认为它们根本不可能实现,那么他就有可能走上一条悲剧性的道路。但敢于大胆放弃的人能很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欲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任何价值,在放弃之后,他们的内心变得更为坚强有力。他们敢于直面人生,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如果一个人能够这样对自己说,那么他便懂得放弃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就不会再压抑自己。只有直面人生中的诱惑并能放弃它们,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永恒的和真正的幸福,人方不再感到内心的冲突和精神上的重负。

正视欲望还意味着,有些时候,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凡事要适可而止。

下面这段话很有寓意:

一位印第安酋长对他的臣民们说:“上帝给每一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体味生活。”

生活确实就是一杯水,清澈透明,五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接下来你有权力加盐或者加糖,只要你喜欢。

你有欲望,不停地往杯子里加水,或者加糖,但必须适可而止,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

啜饮的时候,你要慢慢地品味,因为你只有一杯水,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活当中,有多少人为了让自己的这杯水色香味俱佳而无谓地往里面加着各种各样的佐料,诸如爱情、友情、金钱、喜、怒、哀、乐……等等,所以都感觉到活得非常“累”。但是,只要你适度地、有选择地放入调料,你的生活便会过得有滋有味。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感满足

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足,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你也会觉得心灵里面还有许多未被塞满的地方。

心理学家曾对一些美国乐透奖的得主做过研究。按理说,这些人一夕之间得到千万的美金,应该会乐透了,而且从此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结果却发现,这些幸运者在刚得到奖金的时候,的确非常快乐。但是几个月后,快乐的情绪就逐渐消退下来,到后来几乎和一般人一样。换句话说,他们虽然比别人更有钱,但却没有比一般人更快乐。

那么,到底怎样才会使人快乐呢?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人生的幸福,与其靠偶然撞上一次大运气,还不如每天都有小运气。”

的确,小小的快乐往往比轰轰烈烈的享乐有更多的幸福感。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也指出,轰轰烈烈的快乐往往会阻断了长期的满足。那些只有小小快乐的人,才能拥有持续的幸福感。

正如一位教授所说:“真正的幸福在于快乐的次数与时间,而不是强度。”

我们对生命即使有无限的企图,也必须落实在有限的成就上,哪怕是今夜静谧地读了一篇好文章,做了一件“小小如意的事”,我们都应该为此而感到踏实。

一位经理说:“我最大的快乐是从喧哗的宴会回来,可以泡个热水澡。”

有人因吃到一盘充满童年回忆的萝卜炒蛋而心满意足;有人则因早上搭公车,结果一上车就有位子可坐而高兴;有人为能在夜晚月下小酌而备感愉悦;有人为穿着很美的一件衣裳,或丈夫送的一束花而雀跃不已。“最美好甜蜜的日子里,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有一个像一串珍珠轻缓滑落的小小喜悦。”加拿大作家露西·摩德·蒙加默里透过她笔下的女主角安·雪利如是说道:“我们必须学着去品尝小小的满足。看一本好书,在洒满月光的阳台上啜一口好茶或聆听一首小夜曲,都是单纯的乐趣。”

对有的人来说,在书店里看看书,或是一个人沉思冥想,都是单纯的快乐。也有的人喜欢与小孩嬉戏,偶尔与老友相聚,这些简单的事都能让他快乐无比。

如果人人都能经常为一个小小的幸运而心存感激;为一份小小的友情,真诚地感动;为一个小小的礼物,欢呼不已;为一份小小的关心,充满怀念,那么一个人真的不需要很大的财富或智慧,就会很快乐。

事实上,我们早已拥有让生活快乐起来的一切元素,缺少的只是予以欣赏品味的意识。

有一则讲小白兔和大灰狼的童话故事。

小白兔的生活观念很简单,很实际:守住萝卜,天长地久。基于这种想法,她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播种、耕耘、收获、储存,就这样她单纯而快乐的活着。而大灰狼则又懒又馋,不爱劳动,只图享受。

有一天,大灰狼去小白兔家做客,他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一番尝过的口福,并对小白兔说:“我们一起出去吃现成的吧。我看你一年到头忙得累死累活,多没意思呀!”

小白兔听了大灰狼的描述,的确感到自己的生活过得多么艰苦,自己的日子过得多么可怜。但是,她认为自己在艰苦的劳动中得到了一份快乐,在可怜中得到了一份安慰,在别的地方是很难找到这份快乐和安慰的。

于是,她对大灰狼说:“你还是自己去吧,我不去了。我还是喜欢守着自己的萝卜过日子。”

果然,冬天来了。大灰狼再也找不到食物,这时他才由衷地感到,即使身边有个萝卜也是好的。而此时,小白兔正在她的窝里,品尝着萝卜的鲜美,以及生活的恬静。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要么如大灰狼般生活得刺激,要么如小白兔般生活得平实。热烈的人,一般都不容易满足,他永远都在追逐刺激的生活。而平实的人就不同了,他很容易满足,由于深层的生存危机感,就像一只背负厚壳的蜗牛,永远在地平线上爬行。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身不是坏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能达到,就会构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

知足常乐,寻找心理平衡

“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这些都是古人的遗训,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因过高的名利心而遭到不测。历史上范蠡、张良等人的功成身退,都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借鉴。如果一个人做事不能在紧要关头急流勇退,到头来难免像李斯一样发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得出”的哀鸣。

据传,赵襄子率兵攻翟,翟国不敌,被迫投降,割让两座城池给赵国,许多士兵成了赵国的俘虏。赵国大获全胜,设宴庆功。在酒席上,赵襄子却一言不发,郁郁寡欢。

许多人觉得奇怪,今天是高兴的日子,将军为何闷闷不乐呢?有人问道:“将军,攻下两座城池本是一大喜事,该高兴才对,您为什么还不快乐呢!”赵襄子回答说:“再大的风暴,也不是每天都气势汹汹,总有一天会转强为弱的。从前,赵国有许多冤家对头,积德甚少,今天一下子就获得两座城池,这是不祥之兆。这种美好的景象不会维持太久,我担心,赵国的末日即将来临。”

远在鲁国的孔子听了赵襄子这段谦虚并带忧伤的话语之后,说道:“天下君王难得有这份心,赵襄子既有这份心,赵国将来一定会繁荣昌盛。”

果然,春秋末年,赵国与韩、魏三家分晋,终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傲视东方。《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段话与“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权势无论有多高,如果不知满足,就永远生活在争权夺利之中,那种奔波忙碌的情形和穷人并无区别。“人心不足蛇吞象”,它形象表明了人的欲望永远不知满足的丑态。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基本信条就是“知足常足,知止常止”。洪应明说的“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可谓真知灼见。在对待名利、荣辱等问题上,人还是糊涂一点好。糊涂了,你就不会遭受耻辱。

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受煎熬,那么人生不但没有快乐而言,而且会为自己招来不测。“知足者常乐”。这是人们通常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求得心理平衡的道理,也是糊涂修身的原则之一。《老子》也说:“知足之足,常足矣。”大则忧国忧民,感时忧愤;小则忧家忧己,往往都是忧多于喜,要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还就得这样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工作条件好些,精神安逸些?想归想,未必都能一一满足,在各种理想、愿望,甚至连小小的打算都未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现实,并且不消极、不失望,自己寻找心理平衡。

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力

人的一生总不能事事如意,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善用方圆处世,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以“方”推“圆”可越过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方圆并用,可轻松进行人生之旅。每个人都有失望和不满的时候,不是你的希望没有实现,就是他的欲望没有满足。每当这时,我们不是怨天尤人,便是破罐子破摔,却很少会坐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不满和失望。

活着,不要乞求太多。我们来到这世上时,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以及思想和财物等等,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占据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满足过,依然乞求上苍为我们降下更多的甘露。

然而,生活不可能也不会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实足地供应我们,于是,我们便失望了,我们便不满了。

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涉及到名誉、地位、钱财……人与人之间实在没有多大的可比性。这倒不是说自己一定比别人差多少,而是机会不是适合于每个人的。有的人官运亨通、财源滚滚、高朋满座、宝马香车,诸多好事得来全不费工夫;轮到自己就不同了,千辛万苦,百般努力,可“好事”总和你“捉迷藏”,可望而不可即。每当此时怎么办?怨天尤人,没用;抱怨命运不公,也无济于事,于事无补;撒泼骂街,也只能是丢人现眼。最好的办法,还是有一点“阿Q精神”,权且把没有吃到的葡萄理解成是酸的,不吃也罢。

所谓知足者常乐。满足于现状,对于个人来说,并不一定就是不思进取。“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事业我们应该孜孜以求,而对于那些名利之事,我们大可不必计较,还是随遇而安的好。看人家去公司坐汽车,而自己骑自行车也自得其乐,累是累了,可一来安全,二来符合环保要求,更重要的是还锻炼了身体。千金难买好身体,何乐而不为呀?

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美好心境,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步。《大学》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地,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乐,知前乐后,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从而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力与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环境决定你该如此的时候,而你却好高骛远,非要达到你所不能达到的预期目标。这个时候,你只会给自己寻来无尽的烦恼,那就一定没有快乐可言。这个时候,如果你懂得知足常乐,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一步登天”的痴想,那么你心中的重负就会消失,同时你也会感到身体轻盈,心里轻松,快乐自然会光临你的心坎,你的脸上会荡漾着笑容的涟漪,你会看到人生的纯净与美好。

有一句俗话叫做心宽体胖。心宽的前提是知足,因知足而放弃重负,因放弃重负而快乐,这样体胖就是必然的。一个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比较满意的人,不但睡觉的时候睡得香,而且吃饭的时候也吃得甜,结果自然身体健康,精气神十足。其实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只是一个饿不着撑不着的工薪阶层。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处处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愤愤不平的一个人,他总说自己钱挣得太少了,以后孩子上学可能都上不起,因而整天闷闷不乐,经常失眠,胃口也不好,落得一个面黄肌瘦,形容憔悴。而实事上,这两个人的工资差不了多少,只因一个知足而心宽,另一个不知足而忧愁,最终而造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

人的欲望追求根本是没有止境的,因此,人要做到知足常乐也确实比较困难。尤其是当今社会,五光十色,异彩纷呈,诱惑人的东西实在非常多,真要做到不浮不躁心静如水真不容易。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大可不必不知足。你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把自己的腰包赚得鼓鼓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力”,即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一种大彻大悟的坦荡胸怀。

当然,知足常乐是必须有前提条件进行限制的。在各种创新上我们是不能知足的。唯有创新,才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没有创新,我们就只能原地踏步;没有创新,也许我们现在仍然活在刀耕火种的生活里,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文明。

如果你是一个平凡的人,那么你就应该为现在的生存状况而感到知足,至少应该在物质生活上知足,但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却不能就此知足。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在为社会多作贡献上一定不能知足。因为人类社会需要进步,需要创新,人类只有在创新的过程中才会有发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