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 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之策略与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1 11:48:04

点击下载

作者:付峥嵘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破局 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之策略与法则

破局 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之策略与法则试读:

前言

“互联网+”不是灭传统,只是破传统

当三星、苹果、诺基亚等手机厂商依旧在实体销售中厮杀得难分难解的时候,雷军带着他的小米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始兜售“参与感”。

短短五年时间,小米被估价450亿美元,诺基亚却被碾死在“互联网+”的车轮下。三星和苹果见机行事也傍上了互联网,这才避免了被碾死的结局。

如果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其他行业,“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觑。《华盛顿邮报》见证了美国的兴衰史,她陪着美国走过了1/3的岁月,在100多年历程中,她有着辉煌的记录,获得了数之不尽的荣耀,至今获得了47项“普利策奖”,甚至连尼克松总统都曾在它的帮助下“声名远播”。

然而,当互联网到来的时候,这家见证了美国兴衰的报刊却变成了迟钝的老人。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她光芒黯淡,并且早在2013年,便成为了互联网大鳄亚马逊掌门人贝索斯的“私人珍藏”。

无独有偶。国美与苏宁在家电销售行业大战多年,苏宁费尽千辛万苦才取得战斗胜利,然而庆祝的香槟尚未打开,却发现自己虽然战胜了国美,也没有成为NO.1。因为天猫、京东等电商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已经后来居上,且天猫和京东的搏杀战况更为精彩。幡然醒悟的苏宁,匆忙联姻互联网,这才使其摆脱了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也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IT时代走进了以数据处理技术为主的DT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品和价格”变成了“数据和服务”。在DT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谁能站在政策的风口,谁就可以一飞冲天。

但我们需要注意和认清的一个事实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之间是相“+”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因为每一种传统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方。而且“互联网+”更像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推动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能力。它就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能”一样,如果哪个企业拒绝和互联网相“+”,其结局就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拒绝和电能相“+”的企业一样,被扫入历史的尘埃。

那么,传统企业如何和互联网相“+”?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然而,这样的观点是否还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呢?

百度CEO李彦宏在2014年百度联盟峰会上表示,传统PC互联网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挑战,用户数量不决定一切,不重视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就像开着豪车酒驾,很刺激但也很危险。

显而易见,“互联网+”所对应的并不是简单的行业,谁疏忽了与商业模式的结合,谁忽略了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谁就将错过这个台风口。

本书通过大量的调研,并结合实际,归纳出了8种通过互联网思维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而且企业可以通过这8种商业模式与时俱进,从而做到真正的转型升级。

这8种商业模式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一种必然选择。

1.以C2B模式引领电商的转型之路。作为电商行业多年的大哥,淘宝早在2012年“双十一”期间就开始尝试C2B模式,根据买家的需求来制定商品的价格与优惠力度。在活动期间,买家希望得到优惠的商品达到了400多万件,其中大部分商品都得到了卖家的响应。这种模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以及商家的好评。

2.以众包模式打开一条全民创新之路。宝洁公司在之前的市场调查中,需要派出大量的人员去现场实地调研,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产生了一些效果,但是这种高成本的运作模式并不是宝洁所期望的。然而,众包模式的兴起,让宝洁公司可以将任务发布到互联网平台上,调查的范围可以瞬间扩展到全球,并且成本的消耗可以忽略不计。

3.以长尾模式占领长尾市场。热销产品不再是市场的关键,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口味”才是商家制胜的关键。于是,长尾模式将分散的长尾市场重新整合,利用平台的筛选功能以及强大的流量资源,重新占领消费者市场,在与热销产品的博弈之中处于优势地位。

4.以跨界模式重构产业格局。移动联通等传统的电信垄断企业,或许没想到对自己造成威胁的竟然是一款社交APP。因为互联网企业可以凭借互联网强大的流量资源,疯狂地跨界“打劫”。跨界的互联网企业就像是挥舞着大棒,疯狂地破坏着传统行业自以为安全的壁垒。

5.以免费模式狂收金币。如果有人问,什么办法可以无限量地拓展自己的客户群体?答案只有一个——免费模式。在当年所有杀毒软件都是收费的情况下,360免费杀毒软件横空出世,几乎垄断了杀毒软件市场,现在的360杀毒软件,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了6亿美金。

6.以O2O模式无缝连接线上线下。互联网的初衷就是连接一切,将线上与线下的流量做无缝衔接,无论是线下享受服务线上消费,还是线上享受服务线下消费,O2O的模式正在诠释着互联网连接一切的属性。

7.以平台模式铸就企业长青之路。如果问,什么动物在我们生活当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企鹅”——腾讯公司,现在可以说是腾讯帝国。利用强大的QQ平台,腾讯发布了数不清的各种应用软件。这种平台模式,能够将消费者聚集到平台之上,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8.以社群模式构筑移动商业帝国。再大的国家也是有边界的,而互联网是无边界的,所以互联网带来的社群可以无限大,而且可以细分成无数个亚部落。社群模式把熟人经济推到了部落经济时代,也就是说,社群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的风向标,其中可以创造的财富无法想象。试想,社群中的人都是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朋友、同事,大家互相信任,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是一片天然的商业沃土。

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全面讲述如何在互联网新时代通过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把中小微企业从难以落地的“互联网+”理论思维中解脱出来,让其落地执行的实操手册,用真正起作用的方法,帮助传统企业抓住互联网新一波浪潮的机遇,转型升级。

当然,本书也在上半部分通过几篇章节探讨了“互联网+”的由来、“互联网+”在经济转型中将起到的作用,以及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企业的发展方向。

总之,本书告别了简单的“互联网+某种行业”的形式,转用狠、准、快的方式,为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提供了新的逻辑、方法和技巧,旨在帮助更多的传统企业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上篇 破局之道

时代变迁,我们从IT时代走入了DT时代,商业环境产生了新的变革,旧的商业模式无法在新环境中帮助企业再续辉煌,反而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樊笼,而打破樊笼则取决于企业能否与“互联网+”紧密结合。

在IT时代,互联网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工具,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当我们走入DT时代后,“互联网+”从工具发展成了“道”,一条帮助企业改变商业模式,迅猛发展的破局之道。“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融合、重塑,核心则是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组织协同。尤其是当“互联网+”贴上了国家战略标签后,更意味着企业只有及时为自己注入“互联网+”的基因,有效运用“互联网+”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实、做大、做强。

第一章 跟随:国家力挺的光辉岁月

01 “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传统企业刻不容缓

从1986年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至今,全国互联网覆盖率已经接近50%,更有将近7亿网民活跃在互联网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

然而,互联网在高速发展的30年当中,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互联网“1.0”时代,互联网往往被当作宣传、科研的工具,而且因其宣传成本低、传播速度快的特性,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例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品的宣传推广转向了互联网,逐渐减少了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投入。随之发生变化的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逐渐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络中。

互联网“2.0”时代,电子商务兴起,B2B、B2C等词汇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此时,互联网跨空间、跨时间的链接特性凸显,并彻底取代了传统零售商复杂的销售渠道,让消费者可以和厂家直接“脸对脸”交易。人们可以在网上选购样式更多、价格更优惠的商品。淘宝、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就是趁着这股热潮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互联网“3.0”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风靡,移动互联网成为了主要话题,越来越多的服务型APP取代了传统的线下店铺服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线下企业开始利用APP留住用户,并将消费者放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实时沟通——消费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商品信息,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最终实现对产品的更新换代。

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企业的生存、发展方式都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政府机构也积极投身其中。

2015年两会期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提出了四个提案,其中就有建议国家支持“互联网+”的提案。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具备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跨空间的交流,让信息更加对称;互联网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升级与优化;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可以为企业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同时,马化腾在“两会”提案上建议,应该从国家的角度推行“互联网+”的战略发展方针,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之间的有效融合,加强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政策、标准等方面,帮助传统企业正确“触网”。图1.1.1 移动互联网特性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发展有三处:

1.对2014年互联网作概括,认为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应该支持发展互联网。

2.对2015年做工作部署,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步伐,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快递物流,将互联网消费搞大、做强。

3.制定“互联网+”计划,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引导互联网企业走向世界。

由此,“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当时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在随着时代改变,商业环境也在改变的时候,传统企业还有不改变的理由吗?

在自然界,随着环境的改变,生物的进化路线必然发生改变,这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它同样适用于商界,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传统企业的进化路线也应当改变,而且刻不容缓,否则就会被环境淘汰。

诺基亚的没落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诺基亚的神话之所以会在一夜之间破灭,不在于它的规模不够大,而是由于它的故步自封,沉醉于自身已有的辉煌。

要知道,诺基亚每年的研发投入是苹果的5倍,如用iPhone输入文字时,虚拟按键会在触碰时变大的技术,其实并不属于苹果公司,而是诺基亚研发团队的杰作。

而且,诺基亚之所以能够创造移动通信业的神话,其当家人也拥有超强的远见力,甚至看到了时代的发展,并对未来的商业环境做出了准确的预测。2006年,时任诺基亚CEO的康培凯曾判断:互联网与手机在未来将融合在一起,诺基亚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公司。但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诺基亚只是说说,并没有付之于行动。当时间验证了康培凯的预测准确无误的同时,也见证了神话的破灭。

而与之相对应的经典案例莫过于小米手机,而且在风云突变的商界中,我们似乎找不到一家企业像小米一样互联网化得如此彻底。小米依靠“互联网+”在5年内创造了700多亿的销售额,雷军携小米创造了另一个神话。图1.1.2 小米手机2012~2014年销售神话

小米手机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在研发期间,小米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和广大消费者交流,充分激发了大众的创新能力,依靠大众智慧,小米设计出了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小米借助互联网对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大大降低了成本;小米没有实体店,与当年铺天盖地的诺基亚实体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销售是小米一直以来坚守的销售方式;对于服务,小米依旧借用互联网的力量——网络社交平台和移动网络社交平台是小米服务消费者的主要渠道。

事实上,小米神话可以称之为互联网神话。“互联网+”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就像“电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作用一样,它将改变传统商业模式。“互联网+”将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插上一双翅膀,传统企业如果不能顺应这一趋势,进行自我进化,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就会犹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拒绝“电能”的企业一样,化身为历史的尘埃。

02 谁能解读政府口中的关键词,谁就能大成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度提及并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李克强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实质上就是通过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促进传统行业的升级转型。

可想而知,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互联网将对传统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坐上改变整个传统行业发展方式的宝座。因而,如何解读“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便成为了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关键。

而且,“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最先解读并正确理解政府口中的关键词的企业,往往捷足先登,近水楼台先得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些关键词,它们的背后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1.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互联网形式,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让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接触互联网。2015年移动购物的比例已经增加到将近70%,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已暴增到8亿人。人们的消费行为、娱乐行为正在与移动互联网产生亲密的接触。图1.2.1 2011~2018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

简单来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将互联网下的技术、平台、数据、商业模式等,通过移动设备的方式体现出来。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微信,其通过自己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了一席之位。

在实战当中,7天连锁酒店通过微信,将企业的会员人数增加了将近4倍;小米手机通过微信,将粉丝数量增至100万。更有越来越多的草根通过微信创业,成功实现了“逆袭”,微信让整个中国创业界为之疯狂。

不可否认,成就微信的正是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最新产品动向,可以让所有的消费者跨空间并及时了解。企业不再需要考虑客户在什么时间段的注意力最为集中,以此来制定宣传策略,继而才能进行产品的推广、营销。互联网化的企业只需要在企业终端发布商品信息,所有的消费者都可以第一时间得知,这种宣传方式是跨空间的。移动互联网将碎片化的用户连接到了一起。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总体规模在2015年突破2.3万亿元的原因。

2.云计算

云计算中的“云”,其实就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在过去被用来表示电信网,在今天,互联网的底层基础设施也被称作“云”。

云计算是企业实现互联网化的一种模式,是互联网服务的增加、沟通、交付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为用户提供每秒数十亿次的计算能力,并按照用户对数据的要求进行计算。图1.2.2 中国云计算支出规模预测(10亿美金)

云计算的便捷性,就像我们去超市一样,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直接拿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自己逐一去寻找资源或者编辑资源。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如果之前想要寻找资源,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大量的筛选、分类、总结,往往造成了时间成本上的浪费,而云计算彻底颠覆了用户寻找资源的方式。

对于连锁模式的企业,比如传统的连锁酒店,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产生了庞大的数据,在数据处理上,酒店付出了庞大的人力物力。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店企业将数据上传到云端,在云端进行分类整合管理,最终可以在管理经营上更加有效与合理,极大地优化了酒店的管理模式。

对于零售业而言,利用云计算,能将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统一的分类、整合,更加精准化地管理商品的生产以及流通环节,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过量生产,降低了零售企业的生产成本。

3.大数据

互联网思维风靡之前,一个人想要结识或者了解另外一个陌生人,通常只能从这个人的生活习惯下手,或者亲自去拜访这个人的亲朋友好友。这样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在准确性上也会大打折扣。毕竟对于这个人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只是站在别人的思维上,去建立这个陌生人的信息档案。同时,如果这样的数据过多,信息档案的建立也会毫无价值。

同理,对于缺乏数据的企业,只能闭门造车。这就像是一场赌博,企业对整个市场行情毫不知情,只能盲目地生产产品,结果将是毁灭性的。“数据”一词其实早就被人们所熟知,而且数据对于企业而言,更偏向于“拿来主义”,因为数据就是资源,数据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一。可是我们一直认为数据只是一种单纯的参考信息,决定权依然是我们自己的“认为”。然而,在互联网思维疯狂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时代,我们必须意识到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

于企业而言,数据就是客户、人脉、员工的信息。企业如果能够提前得知客户的需要,就会让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更具针对性,提升企业在行业间的竞争力;企业如果能够掌握更多的人脉信息,就会得到政策上的风向标,及时地做出调整,顺应政策趋势,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如果能够全面掌握员工的状况,便可以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制度,从而让员工更有效率地工作。

预测未来,企业从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及,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企业有了自己的“水晶球”,在庞大的数据当中提炼有效的信息,从而预知各种市场需求以及企业本身的发展瓶颈,做出有效调整。

4.物联网

物联网是互联网思维下的新一代产物。物联网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将控制器、机器、人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重新连接在一起,形成物与物、人与物互联,最终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可以兼容互联网上所有的应用,区别在于,物联网上的所有元素都是个性化、私有化的。例如炎炎夏日,在回到家中的那一刻就享受到空调带来的福利;早上起床就可以喝到一碗新鲜出锅的米粥;睡觉、看书、办公时,家里的灯光总会调节到让自己最舒服的亮度……这些都是物联网的个性化、私有化。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物联网是家居智能化最大的依靠,而智能家居在给用户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拥有了“学习”的能力,根据用户的习惯,记忆、调整、改善自己的表现方式。

其实,物联网最早的实践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卖机。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截至2014年,全国物联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3000亿元,预计2015年全年的物联网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互联网+”不会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未来的“互联网+”将会对所有的传统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你做好准备了吗?

03 站在时代的台风口,猪才能飞上天

“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这句话曾在国内互联网界广为流传,也反映了“风口”对企业进入一个市场或者一个行业的重要性。而且其背后也在挑战着我们的传统观念,即天道不一定酬勤,任何发展迅速的企业除了勤奋,还有“运气”——找到时代的风口,顺势而为。

其实,这样的事例我们已经见怪不怪,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现代企业事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代替了手工劳作,为西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数年后,电力的迅猛发展打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窗户,JP·摩根、卡内基等人乘着这股东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富豪;1975年,还在车库创业的比尔·盖茨,估计自己也不会想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竟无意之间造就了一个微软帝国;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史蒂夫·乔布斯身上,1976年创立的苹果公司,在时代的洗礼下,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之一。

时至今日,这些“伟人”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们付出的努力也许不比其他企业少,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其实,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每当一个新时代崛起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一些勇敢的先驱者的出现。所谓时势造英雄,马云便是站在新时代风口上的先驱者,并由此开创了一个神话。

1999年,由18人参加的动员会在杭州的一个小区里召开了。在两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动员会首脑滔滔不绝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与对未来的规划,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创办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尝试,在互联网时代风潮的鼓动下,这家只有15年发展历程的公司创造了全球最大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简称,意为首次公开募股)。

这家由18个人创办,共同投资50万元的公司,就是阿里巴巴。

也许一些外人会感叹“马云的运气真好”!然而,运气是什么?运气并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体现在对时代风口的判断上、掌控上。马云正是抓住了那个时代的风口顺势而为,才有了阿里巴巴今天的成就。

找风口,是小米在互联网时代一直在做的事情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小米很好地利用了粉丝与社群的力量,完成了分分钟销售数十万台手机的销售神话,从只有20名“准技术人员”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快成为百亿美元的企业。小米惊人的发展速度,完全是因为雷军抓住了时代的风口,懂得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与社群的力量,最终让小米有了现在的成就。

并且,不断寻找风口的小米,在2014年进军智能家居行业。雷军认为,物联网有机地将人与物、物与物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情调的提升,物联网必将是互联网时代的下一个风口。

事实上,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上一飞冲天的还有百度、腾讯、京东……

很多人都说要站在风口上,很多人都说要顺势而为,很多人都说时机比努力重要。关键是,我们要如何寻找风口?时代大势是什么?时机在哪里?企业“互联网+”变革的路在何方?

通常,科技的浪潮和用户心态是重构社会的主要力量,是风口的制造者,是时代大势的发展方向,是时机的创造者。

例如,手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折射出的正是用户的心态和科技的发展。图1.3.1 手机发展的三个阶段要素变化

第一阶段主要是以产品性能为主,以功能解决用户需求。也就是说在这个发展阶段中,手机就像PC、打印机一样,是一种工具,所以这一阶段的手机生产企业也往往只是通过市场调研、企业策划、成本控制等手段与对手竞争,诺基亚就是崛起于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功能之外加入人性化需求元素。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消费者眼中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品位,他们会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品牌或者产品,乔布斯正是看到了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创造了苹果。

第三阶段主要是在功能和品位的基础上加入情感元素。这种发展变化主要是基于越来越多的手机生产企业虽然将品位元素注入到了产品中,却无法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稳定用户。所以,如何让用户将感情倾注在产品中就成了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而兜售参与感的雷军如愿以偿地把用户情感注入到了小米手机上。

用户心态的每一次变化和科技变化都会开创一个新市场,随即便会形成风口,也可以将其看作大势,或者时机,企业只有抓住这个风口才能一飞冲天。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才能找到并占领这块空白地,同样需要企业从用户心态、科技发展和自身优势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图1.3.2 市场空白寻找的三个思考角度

1.用户角度。找出用户的痛点需求,为用户提供可以戳中其痛点的产品和服务。

2.科技发展角度。人人都知道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企业需要开创出自己独有的技术,用技术占领市场。

3.自身优势角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析用户是为了知彼,明确自身的优势是知己,放大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帮助企业迅速占领这块空白地。

就像开篇的那句话,在中国,最大的风口无非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只有顺应了时代,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上,企业的发展才可以乘风破浪。

第二章 探索:“二马”眼中的下一个机会是什么

01 “互联网+”将连接一切

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似乎永远都是惊讶。

在美国,一家扫雪公司通过与互联网连接,让其在一年内成功扫出了3亿美金的收入;网易、新浪让人与媒体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QQ、微信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为便利;百度缩短了人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淘宝、京东缩短了人与商品之间的隔阂……

这接二连三的惊喜,让世界不再有空间的隔阂,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物都在感受着互联网的气息。环顾四周,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网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产生连接。

可以说,互联网连接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然而,“互联网+”的连接方式,不仅仅体现在这几方面,它还可以为传统媒体注入新活力,将传统农业变为智慧农业,对能源进行优化分配等。图2.1.1 “互联网+”的范围

1.“互联网+媒体”——将对媒体再造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获得新闻的方式一般是通过电视、报纸、收音机等传统渠道。然而,传统媒体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新闻滞后,民众得知的新闻往往是已发生较长时间的,无法及时获得新信息;二是民众无法获得完整的新闻,一般媒体强调热点新闻,对需要后续持续报道的新闻没有足够的关注度;三是利用报纸、电视等渠道来获得新闻,民众处于被动状态,如19点钟准时观看《新闻联播》就是最常见的新闻获得方式。

同时,我们通过电视只能看广告,无法和企业做互动交流。“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让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焕然一新,也为传统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4年,中国网络广告收益超过了1500亿元,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电视广告收益的1200亿元。而在2015年的春晚上,CCTV联合互联网推出的“让红包飞”活动,短短几个小时,便创造了110亿次的互动。

互联网和电视的联姻,让电视媒体成为了一种“交互工具”,企业可以在电视媒体上和用户随时互动,而不仅仅是做广告。

在可预见的未来,更多的传统媒体都会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它们将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媒体只有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才可以实现多方共赢。

2.“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诞生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从“刀耕火种”到“耕牛遍地走”,再发展到机械化作业,跨越了上下5000年。那么,中国的农业发展之路,是不是依然需要再经历一个5000年才能登上另一个台阶?

在互联网来临之前,农业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再停留在解决温饱的阶段,而是满足品位。同时,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来高,个性化需求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这个时候“互联网+”就是传统农业的救命稻草。

2009年,“养”网易的丁磊开始养猪了;2010年做电子的联想也开始种地,并于2013年推出“佳沃”品牌;电商大鳄刘强东在2011年开始种大米……越来越多的IT巨头开始进军农业。而与这些IT企业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互联网这个大家庭中来了。

我们可以憧憬一下:农作物在田间的生长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你的眼前,你可以实时地看到自己吃的食物的生长过程、生长环境;农民们可以通过对土壤、气候等客观因素的计算,合理地种植各种农作物,计算机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自行浇水、施肥;待农作物成熟后,农民们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将农产品配送到户。

这样的场景你能想象得到吗?“互联网+农业”将农业生产的所有过程数据化、信息化、自动化了,将农业生产真正变成了智慧农业。

3.“互联网+商业”——智慧商业产生

企业家的商业嗅觉很强,他们早已嗅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商机,并且走进了智慧商业的大门。电商是“互联网+商业”的先行者,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早已发展为商业巨头。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例如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等又为智慧商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从B2C到C2B,从单纯的线上交流到O2O模式,企业家们利用移动互联网在商业领域大展拳脚,智慧商业已经逐渐成为部分企业的现实。

4.“互联网+能源”——能源优化分配

随着时代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会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会作为取代者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但是地域性、不连续性、不可控等问题却导致了可再生能源无法普及。

那么,如果我们将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进行结合,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当能源和互联网“联姻”后,通过互联网将能源的生产端、运输端、消费端连接起来,并通过对数据的整合计算,可以实时地为每个环节配送能源,让再生能源进入到千家万户。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的渗透,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和互联网“+”在了一起,我们基本上很难找到不能与互联网相“+”的行业或个人。因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将所有的人和事物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网络。“互联网+”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环境、人与未来的连接,并且这种连接将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在这个传统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大变革中,生活模式、商业模式等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从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走向一个由“互联网+”连接一切的世界。

乔布斯将“无缝连接一切”当作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扎克伯格将“连接世界”当作Facebook的主要任务;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未来就是连接一切……而这一切都不再是他们独一无二的设想,因为“互联网+”连接一切已经成为趋势,并且正在成为现实。

02 “互联网+”是一种能力

事实上,“互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7年张荣寰先生的一篇博文中,只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众人的关注。甚至,截至2013年,互联网仍然仅是被当作一种工具。

或许,众多互联网人眼中的互联网就像蒸汽机和电力一样,被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或许,互联网经济在大众眼中只是虚拟经济。于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又把“互联网+”定义为传统经济的一个替代者,认为它将颠覆、替代传统企业。

那么,“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只是传统经济的替代者吗?它的出现只是用来颠覆和替代传统企业的吗?

在“互联网+”模式下,电商大鳄亚马逊无视与媒体业的隔阂,“简单粗暴”地收购了《华盛顿邮报》进军媒体业,而本来日落西山的《华盛顿邮报》在和互联网企业联姻后,又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存能力。

所以说,“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可以将传统经济推向一个新高度的能力。跨界融合、驱动创新和组织协同正是它的能力体现。图2.2.1 “互联网+”的能力体现

1.“互联网+”与生俱来的能力——跨界融合“跨界”在数年前还犹如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在今天已经快速成长为一位巨人,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互联网+”模式下的跨界融合之风。

在这股跨界融合之风的吹动下,各个行业之间不再有隔阂。中国电商的开拓者阿里巴巴不仅涉足金融行业,还开始卖保险;做影视版权出身的乐视TV进入了硬件领域,推出了乐视电视、乐视手机,也许在将来还有可能生产乐视汽车……

在跨界融合的商业背景下,今天的竞争对手或许会成为明天的合作伙伴,昨天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或许会成为明天的竞争对手。例如,有谁曾想过,“煎饼”的竞争对手其实是“烤串”。

但事实是,跨界融合的案例已经比比皆是,“互联网+”模式将与生俱来的“跨界融合”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需要注意的是,跨界融合也不是盲目的,“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首先是产业方面。在“互联网+”模式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融合,企业向平台化发展,让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就好像谁也无法准确定义阿里巴巴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这就是产业跨界融合。而且产业方面的跨界融合,可能来自于上下游产业,也可能来自于毫无关联的产业。

其次是组织方面。在“互联网+”模式下,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组织从“实体化”向“虚拟化”转变,各种组织在“互联网+”平台上也将被重新定义,重新组合。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垂直整合和水平扩张是“互联网+”在跨界融合中的两个方向。垂直整合,顾名思义是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整合,这是在产业内的跨界整合,能够使企业具有更强大的控制力、更牢固的产业关系、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水平扩张,是对同一类型产业的跨界整合,就像从电脑搜索到手机搜索,从常规手机到智能手机,它可以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并且干掉竞争对手。“隔行如隔山”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被彻底打破了。不同行业之间相隔的只是一个链接,我们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翻越。传统的广告、运输、媒体、酒店、服务、餐饮等行业在“跨界融合”的作用下,将被一一打破,重塑成更便利、更全面、更关联的行业。“互联网+”跨界融合能力的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打破旧的利益分配格局。言外之意则是,这将是一场跨界打劫的时代。

在“互联网+”横行的时代,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谁可以更好地运用跨界融合能力,谁就可以决胜千里。

2.“互联网+”激活经济新驱动——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处于中坚地位。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用资源驱动经济增长,创新创造的驱动力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创新、创造尚未被激活。

于是,“互联网+”临危受命。当然,这也是因为它拥有激活创新、创造的能力。“互联网+”与传统工业制造业结合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智能制造业:通过个性化定制,集合用户智慧进行创新;通过互联网对资源系统的优化,提高了制造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了成本;通过互联网的高效整合能力,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可以想象,未来的传统制造业,不会再以大生产、大批量、大工程等大形式来表现,取而代之的是以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标。

如今,着眼整个互联网世界版图,美国企业的互联网经济一直雄踞一方、无人匹敌,原因就在于美国企业一直以创新为主体,对持续创新能力与互联网中枢神经的掌控。

在美国企业看来,中国的某些企业的发展仍是匪夷所思的,因为他们确实在中国企业的身上看到了互联网创新发展经济的影子,但又好像没有看到。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成功所在,因为这些企业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创新之路。

以阿里巴巴为例,在起家之初,阿里巴巴独创的为中小企业服务,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线下实际交易为辅的国际、国内两大B2B商业模式,成功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图2.2.2 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

当然,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结合还会诞生更多的微创新,这些微创新聚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能力,就是发展未来经济前所未有的创新动力源。

3.“互联网+”组织——组织协同“互联网+”在跨界融合的同时,无论是在研发、设计、采购方面,还是在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都彰显出了一种优于任何机构、任何组织的协同能力。

以小米手机为例。小米工程师不仅在论坛上和米粉们讨论如何设计产品,而且在产品发布后,小米也会在网络上实施预售模式进行营销,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也会通过互联网组织协同生产过程的每一步,对产业资源整合,做到资源的合理使用,最后再通过物流网络将产品配送到用户手中,而后通过论坛、微信等网络平台服务用户。

在整个过程中互联网组织协同了小米的研发人员、用户、生产厂商、配件供应商、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这种组织协同能力是任何个人、组织都望尘莫及的。

再看看阿里巴巴。2008年9月,马云一声令下,同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阿里巴巴合二为一。这其实可以看作是马云走组织协同之路的第一步,意在打造一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业生态体系。

第二步,马云改变策略,不断进行“拆分”,最彻底的一次是,马云将阿里巴巴旗下的全部业务拆分成25个事业群。然而,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尽管马云将业务群越分越广,越分越多,但其本质并没有变,始终都在围绕着“电子商务”这个主心骨拆分,而各个业务始终都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着有效运作。“互联网+”蕴藏的能力是无穷大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学习、掌握所有的能力,为传统行业转型与升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贸易新秩序

近年来,中国外贸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中国取代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甚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贸易大国。但2014年中国传统外贸进出口增长却只有2.3%,是经济危机复苏之后的最低值。

中国传统外贸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外贸急剧缩水?

在旧的全球贸易格局下,“中国制造”想进入全球百姓家,外国的“大牌”想要握在中国人的手中,简直难如登天。

从出口方面来看:一是劳动力成本逐渐上涨,中国不再是廉价劳动力市场;二是大型制造企业逐渐降低了外贸市场的投入;三是由于烦琐的出口程序的制约,中小企业的低端产品无法直接接触国际市场;四是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欧美各国的进口需求没有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外需量降低。

从进口方面来看:一是在进口市场各门各派鱼龙混杂,商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二是进口交易监管部门众多,流程烦琐,周期过长,以至于购物成了人们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

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困境下,“互联网+贸易”仍掀起了新一轮外贸热潮,并在2013年刷新了纪录。我国跨境电商交易在2013年突破了5000亿美元大关,占到了中国总出口额的15%,这个数字让传统外贸企业瞠目结舌。图2.3.1 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占比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外贸”的主体,其创造的互联网时代全球贸易新秩序无疑为中国外贸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这一点我们依然可以从“互联网+外贸”的先驱者阿里巴巴身上一窥究竟。B2B业务是阿里巴巴外贸业务的主流,几乎覆盖了地球上所有的国家与中国所有的行业,阿里巴巴的设想就是,将“中国制造”通过互联网销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而这一设想可以说已经实现。近几年来,俄罗斯、美国、巴西、西班牙等国的消费者通过网购,大量购买中国商品。例如,俄罗斯姑娘Nadezhda Orlova通过阿里全球速卖通购买了各种衣服和首饰,现在这位俄罗斯姑娘的家人的衣服都是在阿里全球速卖通上购买的;在巴西,阿里全球速卖通是最大的电商平台;在俄罗斯,仅仅5年时间,阿里全球速卖通便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另外,不要认为淘宝的“双十一”只是属于中国人的狂欢节,国外的网购者同样为“双十一”活动贡献了数亿销售额。

在传统外贸行业低迷的时候,为什么互联网上的外贸却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态势?“互联网+外贸”这种跨地域、无中间环节的外贸新秩序直接引爆了中国外贸的出口热潮。传统的外贸产品从企业流通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至少6个环节,而且缺一不可,但B2B模式省去了出口商和进口商两个环节,发展到B2C模式,批发商也被剔除了。而发展到今天,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已经实现了跨地域直接和企业对话,产品可以从企业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所有的中间环节已经直接被剔除。图2.3.2 外贸商品的6个流通环节

然而,“互联网+外贸”不单单是卖,还有买。“互联网+”是通过哪些方法做到“买全球”的呢?

利用“互联网+”买全球的先驱者依旧是电商创造者阿里巴巴。

2014年的情人节,天猫国际悄悄地出现在了天猫平台上,它将海外的商品直接送到了中国消费者的手中。短短一年时间内,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5000余个海外品牌进驻天猫国际,而且在天猫国际门口排队等候领取许可证的品牌还有很多。至此,购物已经不再是中国消费者出国旅游的第一选择。

天猫国际将“互联网+”的高效、便捷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互联网+”连接一切的能力也在这里彰显无遗。通过“互联网+”,这些商品绕过了中间各个环节的盘剥,以最低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的眼前;天猫国际通过对交易全流程的监管,为国内用户带来了透明、便捷的跨境购物体验;天猫国际得到了政府海关的大力支持,共同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使商品送达全国的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5个工作日内。“互联网+”帮助阿里巴巴初步实现了“买全球”和“卖全球”的愿望,但当前的“互联网+贸易”形态远远没有触及“互联网+”的底线,贸易关系、市场结构仍会发生新一轮的改变。但“互联网+”创造的全球贸易新秩序,能够让各个传统企业平起平坐、同台竞技,实现“买全球”和“卖全球”的愿望。

04 从IT走向DT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文字的出现让数据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让数据的记录和获取成本大幅度降低;无线电和电话的出现,让数据的承载体从纸质变成了点播,让数据的传输变得更为简单;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获得了全面、完整、系统的数据,推开了智能化的大门。数据的创造、传输和使用与人类的各项活动息息相关。

从人类的发展史上就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数据和其他要素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让数据在各个要素之间流通,使数据逐渐成为了第一生产要素。近半个世纪以来,IT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数据的处理能力呈现出爆炸性的成长,“互联网+”让大数据成为时代的焦点,同时也让人类从IT时代走向了DT时代。“IT”一词,大家耳熟能详,它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的英文缩写,“DT”一词是“Data 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的英文缩写。

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曾说:“IT时代是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主,DT时代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乍一听,我们或许会觉得两者相差无几,只是互联网技术的差异,其实不然,它暗示了一种转化。

2014年,马云曾对阿里巴巴的员工们说:“我们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这一观点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回响。当我们用“时代”来定义某一时期时,一定是这种元素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的变化。这个元素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T时代和IT时代最大差异就体现在核心生产力上。

在DT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一个区域,人才和创新能力也将取代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而大数据将成为DT时代的核心生产力。

在IT时代,核心生产力是“软件+硬件”。但是IT时代只是信息时代的初始阶段,是信息替代传统资本作为生产力迈出的一小步,同时,由于软件封闭化、结构化等特点,只有一小部分的信息被开发出来。

在今天,这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互联网+”便应运而生。“互联网+”以其强大的跨界融合、资源整合、组织协同能力,将自身的核心生产力——“云计算+大数据”发挥到极致,而“云计算+大数据”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一生产力。

云计算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为大数据的整合提供了效果显著的计算能力。且大数据具有使用灵活、换代速度快、门槛低、价格低廉等优势,电商、游戏等首先触网的产业,率先借助这种优势进行了改革,凭借大数据的优势率先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

在DT时代,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超乎寻常的力量,是开展各种业务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教育、资源管理、医疗等都需要数据来驱动;在文化体育、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变革中,大数据更是最大的功臣;在电子商务界更是可以说,没有大数据就没有电子商务的今天。

那么,由“互联网+”推动进入的DT时代究竟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力呢?图2.4.1 DT时代的“互联网+”影响力

1.核心价值——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在IT时代,人只能依附于庞大的工业体系,在这些工业体系中,能力无法最大化发挥,创新能力也无法显现。在DT时代,信息基础设施面向全民开放,在数据资源的运用中,竞争更公平、智慧得以发挥、相互之间的协同更为流畅、就业方式更为多样,可以最大化地体现个人价值。

同时,尽管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走在了“互联网+”的前沿,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从当年的小微企业发展成了享誉全球的互联网大鳄。然而,在IT时代走向DT时代的路途中,作为经济主体的不再是那些拥有大量生产资料的互联网“大鳄”,“互联网+”将小企业的作用无限放大,中小企业正在逐渐成为新时代最为活跃的经济力量,它们通过遍布全球的网络基础设施,收集来自全球的数据,利用全民的智慧发展创新。

甚至连马云也感叹,“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他们这些互联网大鳄,而是众多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才是支撑起他们商业帝国的基石,就像淘宝网中那数以百万计的小商户一样。

2.改变竞争格局——竞争不再限于单一领域

DT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针对同一服务对象,不同企业在不同业务环节上的竞争;其次是针对同一项目,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竞争;最后是通过在自然、生态、社会环境上的竞争,最大化实现企业的附加价值。无论从哪一方面分析,企业之间的竞争,都脱掉了单一的“外套”,成功投身于更加宽广的竞争领域。

IT时代是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主,DT时代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无论是大数据的运用,人才、创新能力的激发还是竞争领域的扩大,企业做得最多的就是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企业的制胜之道,才是企业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的正确步伐。雷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早早地带着自己的小米手机在网上兜售“参与感”,用以提高客户体验。

除此之外,任何企业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的时候,都要做到三方面的共赢:图2.4.2 积极共赢

首先是客户要赢。无论你做什么生意,客户都是第一元素,客户赢了才是真的赢了。

其次是合作伙伴要赢。在DT时代,合作伙伴将向小型企业发展,你需要将更多的小型企业聚集在一起,就像淘宝那样聚集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百万的合作伙伴(商铺),因为只有合作伙伴赢了你才会赢。

最后是自己要赢,毕竟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

第三章 远见“互联网+”就是“创客家”

01 “互联网+”并不神秘,就是创造机遇

“互联网+”从问世到今天,一直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如雾里看花,似幻似真。于是,有些人开始将“互联网+”神秘化,甚至让很多传统企业有些恐慌。

其实“互联网+”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参团旅游可以在互联网上报名;看电影不用排队买票,鼠标一点即可;消费购物不需要逛街逛超市,轻点鼠标即可送货上门……这些都是“互联网+”带给生活的便利。

除此之外,在中国的各个行业都有用“互联网+”重新做的机会,如同1994年中国开启了互联网时代,同样创造了无数的机遇——阿里巴巴、腾讯、网易、新浪等,都是互联网的受益者,他们抓住了机遇,创造了自己的商业传奇。“互联网+”开启了传统行业的变革步伐,最大的功能就是创造机遇。尤其是在“互联网+”得到了政府认可后,这种可以连接一切的商业模式将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遇。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嘉兴乌镇召开,为乌镇贴上了互联网的标签。很快,这个标签辐射了嘉兴的各种产业,为嘉兴人带来了机遇——传统品牌依靠互联网辐射四方,新兴企业也借助互联网向前高速奔跑。

60岁的老周就是一个代表。他在嘉兴经营着一家民宿,但生意并不是很好,而且他也很不看好互联网。因为每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走路睡觉都会抱着一个手机上网,也不在知道捣鼓个啥时,他就会抱怨道:“我家的工兵回来了,拿着手机在扫雷。”

然而,当儿子通过“扫雷”逐渐改变了民宿的经营境况后,60岁的老周扔掉了自己用了10多年的“板砖”手机,换成了智能手机,正式加入了“扫雷”一族,成了邻里之间的“洋老头”。

自从他把自家民宿从线下搬到线上,生意火了好几倍。“互联网+”不仅改变了老周的民宿发展状况,也改变了老周的经营观念:以前的游客都是来了之后,再找住的地方,现在的游客不同了,他们出门之前就把住的地方找好了,没了这“探雷器”就少了很多客户,做不了生意啊!

老周抓住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桐乡政府也不甘人后,也在积极地向互联网靠拢,将旅游融入互联网,转型传统的旅游经济,目的是把未来的桐乡建设成一个“互联网+”旅游名城。

整个嘉兴都在进行“互联网+”改革。嘉兴本土的通信产业、电子产业、元器件产业为嘉兴“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整个嘉兴发展的步伐。“五芳斋”是嘉兴粽子的百年老字号,它是嘉兴搭上互联网战车较早的企业之一。自从2009年与互联网结合以来,五芳斋实现了火箭式发展,销售业绩在2014年突破了亿元大关,“未来的业绩增长依旧会来自电商”,这是五芳斋负责人的理解。五芳斋抓住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从传统的店铺销售,发展到线上和线下有机融合。图3.1.1 五芳斋的互联网销售渠道

不仅在嘉兴,在整个中国,依靠“互联网+”创造的机遇成功转型的例子还有很多。

1.降低推广成本

无论是在生产性行业,还是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产品上市都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就是必须进行大量的营销推广。以前,企业选择的营销推广方式通常是电视广告、报纸杂志、宣传海报等,不仅投入大,而且见效慢。

相较于传统媒体推广,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在网上推广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更具诱惑力,且成本低,形式灵活,对于中小企业是非常有用的阵地,对于大型企业也是机会无限的舞台。

例如,“疯传”作为北京智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全新移动社会化媒体营销品牌,具有多重传统媒体推广不具备的优势。由于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精准高效的广告渠道传播,不但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推广方案,而且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时间、人群、内容等多维度锁定广告目标人群,从而为广告主提供精准的广告投放数据,甚至可以通过平台合作的百万级优质自媒体传播与推广,真正实现全民营销。图3.1.2 “疯传”的产品理念

与此同时,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在传播过程中,后台数据实时监控,智能优化,最终可实现ROI(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2.提高运营效率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对“互联网+”有这样一种见解:“其实大家不要觉得‘互联网+’或者互联网思维有多神秘,我觉得回到根本的根本,就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有很多方面,比如提高产品效率。你做十个产品消耗的精力可能远比做好一个产品消耗的精力多得多,但你发现做十个产品还不如做好一个产品创造的效益高。提高效率还包括提高公司的组织效率,以及商业模式的效率。在销售方面,产品从你的仓库出来了,要经过省代、市代、县代,每一级代理商都意味着一道销售环节,效率很低;推广方面,传统做法的效率也不高,我的微博粉丝不多,但是好的微博我一转就是几百万的阅读量,非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