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睡不好,都有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19 11:20:25

点击下载

作者:刘松青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睡不着、睡不好,都有救

睡不着、睡不好,都有救试读:

前言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健康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防御疾病,还能促进发育、提高智力、延长寿命。健康的睡眠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睡眠质量下降,开始出现失眠的状况。据一项统计显示,世界上每10人中就有1人经常性失眠,每3人中有1人偶尔失眠过,50岁以上的人有80%睡眠不深或睡眠很少,甚至连儿童也会失眠。一项调查显示,40%的成年人每天晚上12点以后才上床休息,41%的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而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6~8小时的睡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例如,生存和发展压力过大并长期得不到缓解,从而导致失眠;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各种矛盾造成心理紊乱,从而导致失眠;经常工作时间太长或玩得太累,会引起身体上的不适,从而导致失眠;一些生理上的疾病,会影响休息,从而导致失眠;一些意外的灾祸或惊喜,会影响情绪,从而导致失眠……

失眠的人并不是不想睡觉,而是难以入睡。如有的人会通宵不眠,在床上辗转反侧;有的人则夜间睡眠减少;有的人则早醒,常常凌晨2~3点起床活动;有的人则睡眠倒置,白天睡觉,夜间不能入睡等。长期的失眠会带来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和精神焦虑,如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体倦乏力、不思饮食、终日惊惕、胆怯恐惧、恶心口苦、腰酸腿软、急躁易怒、胸肋胀满、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与学习效率下降等。

睡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决定着我们的健康。我们要重视睡眠问题,从饮食、运动等多方面有效改善我们的睡眠质量。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饮食与睡眠有很大关系。要想睡得好,就需要注意饮食的内容、方式和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能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如睡前喝一杯菊花茶或酸枣仁粥都有助于睡眠。但同时,饮食不当也可导致失眠,如睡前喝酒也许可使我们很快入睡,但酒精的作用将使我们一直处于浅睡期而不能进入深睡期;有些产气的食物会使我们的肚子胀满了气,令我们不舒服,也不利于睡眠;辛辣的食物会造成有些人胃部不适而干扰睡眠。

运动是治疗失眠既有效又实惠的方法,它对提升睡眠质量有相当大的帮助。这是因为机体活动后的轻度疲劳需要靠睡眠得以恢复和补偿,而且运动锻炼也可以直接对失眠的一些病因进行治疗。实验证明,长期的体育锻炼,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本书介绍了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了提高睡眠质量、防治失眠的一些有效方法。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是为关注睡眠健康的人、饱受失眠困扰的人量身打造的一本睡眠宝典。其实,无论睡不着,还是睡不好,都有救,了解睡眠,认识睡眠,掌握一些防治失眠的方法,我们就能提高睡眠质量,轻松愉快地睡个好觉。第一部分睡眠,你了解它多少睡眠是人的一种需要。在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让我们得以休息,并恢复精神。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地入睡,失眠给很多人带来了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睡眠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睡眠。第01章睡得好要懂的睡眠常识吃人参,不如睡到五更

睡眠占据人类生活1/3左右的时间。睡眠质量好坏是衡量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睡眠是身体天然的补药。

没有好的睡眠就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睡眠是身体健康很重要的一个指标。睡眠的保健功效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消除疲劳: 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形式,睡眠时人的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内分泌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保护大脑: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储存能量,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恢复精力,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睡眠不足者,会出现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缺少睡眠则会导致幻觉。

增强免疫力: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人体能产生更多的抗体抗原,增强了机体抵抗力,睡眠还能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快,现代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医治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利于美容: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影响,睡眠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甜美的熟睡可使第二天皮肤光滑,眼睛有神,面容滋润,而由于精神创伤、疲劳过度及其他不良习惯造成的睡眠不足或失眠则会导致容颜憔悴,毛发枯槁,皮肤出现细碎皱纹。所以说,睡眠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拥有一个好睡眠是十分幸福的事情,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良好的睡眠。怎样才能拥有好睡眠呢?下面是几种调整睡眠的常用方法。

足够睡眠法:主要是根据人体生理需要量来调节人体睡眠时间,改善睡眠环境,排除睡眠过程中的干扰,实现足够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正常情况下,时间超过10小时的睡眠为多眠,少于6小时的睡眠为不足睡眠,多眠与不足睡眠,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足够睡眠可以采取自身调节与他人协助来实现,每个人必须按照自己的年龄、体质强弱选定适宜的生理睡眠时间和合适的睡眠环境,制定自己适宜的固定睡眠模式,并以此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般情况下不要改变,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或偶尔被打乱时,应立即采取重建或补足睡眠的形式进行调整。

少时睡眠法:少时睡眠是通过减少或缩短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从而调动人体生理潜能,激发人体活力。少时睡眠是利用人体自身生理调节缩短睡眠时间来实现的,缩短睡眠时间仍然能够满足人体生理睡眠需要,并且能够恢复人体精力。少时睡眠的时间缩短可以分阶段逐步推进,减少的睡眠时间必须以身体适宜程度为根据,以不能出现有害于身体的不舒服症状或病理损害为前提。根据适宜的少眠时间形成固定的睡眠模式和习惯。这种方法运用适当,既有利于身体保健也有利于时间的充分利用,否则对身体有害。因此,应用少时睡眠法时必须根据身体和睡眠质量决定,并选择恰当时间与步骤。少时睡眠法适用于多眠者。

多时睡眠法:多时睡眠法是通过延长睡眠时间来调节和补偿人体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间。由于疾病、身体素质不佳或其他原因导致身体虚弱,或睡眠质量差,不能以常规睡眠时间来消除身体疲劳,恢复精力,可以采取延长睡眠时间来补偿人体睡眠需要。延长睡眠时间要根据体质、年龄、性别、职业、眠差程度拟定延长睡眠的时间,延长数一般不超过6小时,每日睡眠不得超过12小时。该法不适用于嗜眠者。睡眠是人体健康的基石

睡眠是人体健康的基石,健康的体魄来自良好的睡眠,这是健康专家最近提出的一种观点。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曾针对催眠与人体免疫力的关系做过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对那些存在睡眠障碍者实施催眠干预后,受测试者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有明显的升高。同时,测试人员还发现受测试人员在接受测试之后,再次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会表现得非常自信、自尊和独立。测试得出最终的结论为: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外,还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改善情绪、增强抗压能力密切相关。

在对中年人的研究中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内分泌紊乱。一般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在夜晚会逐渐下降,与褪黑激素相配和,使人能够很快进入梦境。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会随着天亮慢慢上升,在天快亮时达到最高峰。有了充足的睡眠,皮质类固醇就会有正常自然的循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如果连续一周都睡眠不足,皮质类固醇得不到正常循环,人便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

健康专家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虽然睡眠障碍不必然导致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发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人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那么,应当如何消除或避免引起失眠的因素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在临睡之前不要喝浓茶、咖啡,不饮用烈性酒,不吸烟,不看惊险小说、影视作品,以免引起神经过度兴奋而影响入睡。如果睡前能够先洗热水坐浴、泡足,然后再喝一杯热牛奶,对失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以助睡眠。你一定要知道的睡眠秘密

人的大脑白天长时间工作劳动,夜晚慢慢地由兴奋转向抑制,抑制从局部逐渐向周围扩散,达到一定范围,人就产生了睡觉的欲望。

人的身体周而复始地进行着能量获得和能量释放。白天,人处于活动状态,主要是能量的释放;夜晚,人处于睡眠状态,主要是能量的获得。所以,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睡眠是大脑运动的休整期,是身体能量的聚积期,合理的睡眠是身体健康一个重要的保证。

睡眠的确切定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最初,法国学者认为,睡眠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后来,人们认识了脑电活动,认为睡眠是由于脑的功能活动而引起的动物生理性活动低下,给予适当刺激可使之达到完全清醒的状态。而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是恢复精力所必需的休息,大脑内有专门的中枢管理睡眠与觉醒,睡眠时人脑只是换了一种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贮存,从而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获得高度生产能力的保证。

20世纪初,借助脑电图的分析,人们发现睡眠时脑电活动呈现特殊慢波。1952年,又有人发现,睡眠过程中经常发生短时间的、快速的眼球运动,并伴有快速低幅的脑电波。这一重要发现导致了睡眠研究的蓬勃发展。现在已经证明,睡眠是大脑的主动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觉醒状态的取消,脑内有许多神经结构和递质会参与睡眠的发生和发展。睡眠质量好坏该如何判定

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与睡眠有一定的关系。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判断自己的睡眠质量,以便进行自我调整。

睡眠质量好的标志是:

1.入睡快,在10分钟左右入睡。

2.睡眠深,呼吸深长而不易惊醒。

3.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

4.睡得香甜、安稳。

5.起床快,早晨起床后精神好。

6.白天头脑清楚,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7.小儿入睡安然、安静,呼吸均匀、头部微汗,有时面部出现各种表情,无惊吓现象。

睡眠质量不佳的标志:

1.睡眠时间虽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但深睡阶段的时间大大缩短。

2.入睡时间长。

3.在睡眠中易醒,且醒后长时间不易入睡。

4.睡眠中爱做噩梦,易惊醒。

5.早晨醒后,不想起床,感到没有睡醒或浑身乏力。

6.白天无精打采,精力不集中,有困倦感。

7.嗜睡,睡了还想睡,比正常睡眠时间多许多。一般而言,成年人睡眠超过10小时便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嗜睡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看看你属于哪种睡眠人群

每个人的睡眠习惯是不一样的。根据入睡和起床时间,大致可以将睡眠人群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早睡晚起型

早睡晚起型是指夜里10点上床,早上7点以后起床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人,由于睡眠时间长,因此入睡较迟,熟睡时间相对较短,整夜睡眠较浅。这种类型的人白天的精神状态较好,傍晚或晚饭后则开始变差。

2.早睡早起型

早睡早起型是指夜里10点上床,早上5点左右起床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睡眠,比较符合我国传统,一直被视为一种健康的睡眠模式。这种类型的人,在中午前精神特别好,下午稍差,中午若能适当午睡,则可改变这种状况,使全天精力充沛。

3.晚睡晚起型

晚睡晚起型是指夜里12点以后上床,早上9点左右起床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人,多数有睡眠不足的感觉,整个上午头脑不清醒,精力不充沛,下午会稍好些。

4.晚睡早起型

晚睡早起型是指深夜12点以后上床,早上6点左右起床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人,一般容易入睡,睡得也很熟,但早上睡眠变浅。这种类型的人,白天的精力不如晚上,大多在夜间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活动。

睡眠的类型,主要是长期的生活及工作安排培养起来的,它不存在明显的好坏差别,主要因人而异,只要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进行生活和工作即可。但是,如果一个人每天都精神不振,那么他的睡眠类型可能就有问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一个人是可以改变现在的睡眠类型的。睡眠对生理的影响有哪些

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运动和静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不断的变化中达到新的平衡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其自身的许多方面也同样体现了自然界的这一法则。例如,生命物质的积累与消耗、能量的获得与释放等新陈代谢现象,贯穿于人的一生,而正是由于这些现象,人才能完成由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

人的生存需要各种形式的能量,如活动需要机械能,维持正常体温需要热能,神经传导需要电能等。这些能量都是通过新陈代谢的作用获得的。贮存能量和消耗能量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只不过白天,人处于活动状态时,能量的消耗是主要的;夜晚,人处于睡眠状态时,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减弱,能量消耗大为减少,此时体内的能量贮存大于消耗,积累的能量为第二天的活动做好了准备。因此,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睡眠对身体有哪些作用

睡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健康的睡眠有以下作用:

1.消除疲劳

睡眠是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在睡眠期间,胃肠道功能及其有关脏器,合成并制造人体的能量物质,以供活动时用。另外,由于睡眠时,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部分内分泌减少,使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使体力得以恢复。

2.增强免疫力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除了注射疫苗、隔离、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外,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免疫力下降,也是一个预防措施。有慢性感染性疾病的人,如果要想使这些疾病得到控制,不致复发或急性发作,也应经常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促进生长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脑继续发育,这个过程离不开睡眠。而且儿童的生长在睡眠状态下速度增快,因为睡眠期血浆生长激素可以连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平日应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以保证其生长发育。

4.保护人的心理健康

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睡眠能改善人的心态和情绪,增强人的抗压力能力,而长时间睡眠不足则会使人出现不合理地思考等异常情况。

5.预防癌症

医学认为,癌细胞是在细胞分裂中产生的。而人体细胞分裂最多最频繁的情况,就发生在睡眠时。睡眠规律发生紊乱可直接导致肌体对细胞分裂的控制能力减弱,再加上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细胞发生癌性突变的可能性便会增大。因此,夜生活和夜工作不可过于频繁,要调节休息和睡眠时间,这是防癌的首要方法。

6.有利于皮肤美容

在睡眠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循环增多,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作用加强,加快了皮肤的再生。所以,睡眠有益于皮肤美容。人为什么不能没有睡眠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白天进行工作、劳动,到了晚上很自然地就会有困意。睡眠是人类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果剥夺了一个人的睡眠,不让他像正常人那样有节律地睡觉,对健康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实验:

有一个叫彼得·特里普的美国人,自告奋勇地参加了一项200个小时不睡觉的实验。在前3天,一切正常,到了第4天他出现了精神崩溃的状况,表现为因本来并不滑稽的事情捧腹大笑,不能自控;听到一些不值得悲哀的消息后竟莫名其妙地号啕大哭;没有戴帽子,却不断地埋怨自己头上的帽子压得太重。到了第5天,这位受试者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一会儿说别人的上衣像正在爬行的蠕虫,一会儿又说自己从着了火的房里跑出来。200个小时后,他受到类似精神病一样的折磨,几乎疯了。到了201小时13分钟时,受试者再也无法坚持,被人架到床上。他睡了9小时11分钟后,便一切恢复了正常。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不睡觉是不行的。白天人的大脑工作量极大,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需要在睡眠时间向大脑调拨。在睡眠时间内,大脑对这一天所有接受并记忆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遗忘没有用的信息,重复有用的信息。若是不让一个人睡觉,他的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同时还会对大脑产生其他的不良影响。学会用科学方法睡眠

睡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精神和体能恢复剂,但由于睡眠中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时,隐存着加重疾病甚至猝死的危险,因此,讲究睡眠的科学性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1.运用催眠的精油和香薰

在卧室里使用精油,有让人放松的效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适合卧室使用的精油包括洋甘菊、天竺葵、薰衣草、鼠尾草、柠檬等,这些精油有让人放松的效用,特别是薰衣草,可以让卧室拥有令人放松的气场,对睡眠很有帮助。

2.常晒被褥

在潮湿的环境中,被褥极容易受潮,人铺盖着受潮的被褥会感到不舒服,影响睡眠质量。我们在入睡时分泌的汗液会滋生细菌,容易引起皮肤发痒等不适症状,这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天晴的日子里,可以将被褥置于太阳下进行晾晒,被褥经太阳一晒,里面的潮气就会蒸发掉,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细菌等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经常晾晒被褥,被褥就会变得又轻软、又暖和、又卫生,对于促进睡眠有一定的帮助。

3.舒适的睡衣、拖鞋

为自己准备一套舒适的睡衣,会更有利于自己的睡眠。在床前铺上一块质感良好的地毯,准备一双舒服的拖鞋,让双脚在清晨醒来的第一时间就能感觉到舒适。

4.经常开窗通风

天寒时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殊不知,室内家具的油漆气味、电器发射的电子雾、烟雾、尘埃、人体排出的废气以及被褥内的纤尘被吸入肺中,都不利于人体健康。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

5.保护睡眠的窗帘

多种类型窗帘的组合使用,可以让睡眠更舒心。针对自己的不同需要及习惯,选择窗帘要下点功夫。如入睡前需要很暗环境的人,可以采用遮光的窗帘或窗贴,麻质或其他厚布料也可以。

6.舒缓神经的家庭音响

卧室内可以采用体积较小的迷你音响。购买卧室音响前要先考虑可视距离,根据不同距离选择不同类型的音响。另外,对于卧室来说,最好不要使用大功率的音响设备,否则会损害我们的听力。你一定要了解的两种睡眠

人的睡眠是由慢相睡眠和快相睡眠相互交替出现而组成的。在正常成年人一个夜间约8小时的睡眠时间内,这两种睡眠相大约要循环交替3~4次。

那么,什么是慢相睡眠和快相睡眠呢?

1.慢相睡眠

慢相睡眠,又称“正相睡眠”或“慢波睡眠”,简写为NREM。科学家们在人们入睡时,利用脑电图、心电图、眼震颤图和肌电图等精密仪器进行测验,发现随着人们由清醒到思睡到进入睡眠,进而睡眠逐渐加深,这些仪器会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变化。脑电图中正常的α波随着睡眠的逐渐加深而逐渐减少,直到最后完全消失,并且出现了每秒4~6次的慢波和每秒0.5~3次高波幅的梭形慢波。处于这种睡眠阶段,全身肌肉松弛,没有眼球运动,内脏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率、呼吸均减慢,血压降低,基础代谢率低,脑部温度较醒觉时稍低,大脑总的血流量较醒觉时减少。

2.快相睡眠

快相睡眠,又叫“异相睡眠”或“快波睡眠”,简写为REM。人们睡觉时经过上述慢波睡眠时期以后,即转入到快相睡眠时期。这时从眼震颤图和脑电图上,可以看出双眼球有每分钟50~60次的快速摆动,脑电波由慢波转为快波。处于这种阶段,会出现混合频率的去同步化的低波幅脑电波;眼球快速运动,面部及四肢肌肉有很多次发作性的小抽动,有时会出现嘴唇的吸吮动作,喉部发出短促声音,手足徐动;内脏活动高度不稳定,呼吸不规则,心率经常变动;胃酸分泌增多,男性有时阴茎勃起;脑各部分的血流量都比醒觉时明显增加,以间脑和脑干最为明显,大脑以海马及前联合区一带也增加较多,脑耗氧量也比醒觉时明显增加。

应该说明的是,睡眠分期是为了研究方便而根据脑电波和生理表现人为划定的,实际上各个睡眠阶段很难划出明确的界限,往往是逐渐变化、重叠交错、各有侧重的。第02章走出睡眠误区才会睡得好一定要了解睡眠障碍的危害

据一项调查显示:23%的成年人因工作紧张而导致睡眠障碍,30%的学生因考试熬夜而有睡眠障碍,70%的已婚女子由于生育、更年期等生理原因导致睡眠障碍,90%的中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梦游症等。

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两种类型:

1.睡眠量的不正常

睡眠量的不正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代谢异常、内分泌障碍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现为经常出现短时间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另一种是睡眠量不足,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

2.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

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是指在睡眠中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如夜惊(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夜游(从睡眠中突然起床,在未清醒的情况下,在床上爬动或下地走动,面无表情,动作笨拙,走路不稳,喃喃自语,偶尔可见较复杂的动作)、梦魇(做噩梦)、磨牙、不自主地发笑等。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是多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例如,梦游和夜惊多发生在慢相睡眠的后期;梦呓则多见于慢相睡眠的中期,甚至是前期;磨牙、不自主地发笑等多见于慢相睡眠的前期;梦魇多在快相睡眠期出现。

睡眠障碍会使人头昏、乏力、无精打采、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如不及时控制,则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失眠、神经衰弱。长期失眠会令人出现面色灰黄、皱纹增多等早衰现象。

失眠是睡眠障碍最常见的现象。睡眠障碍会使有些失眠者的免疫力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最终容易引发高血压、溃疡病等严重健康问题。失眠不仅会降低生命质量,也会增加发生精神疾病和抑郁症的危险;不仅会增加意外和损伤的发生,也大大增加了车祸发生的概率。失眠也会降低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总之,睡眠障碍会给人的健康和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人由于失眠、睡眠呼吸障碍、发作性睡病等睡眠障碍而睡眠质量下降。晚上睡不好,白天打瞌睡,尽管有人提醒,也总是睡意眼蒙眬,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能集中。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

2.使认识能力下降

由于睡眠障碍的影响,人体得不到高质量的睡眠,这会损害人的思维判断能力,造成认知能力下降,造成对问题的理解、分析综合、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的下降。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由此会导致工作出现失误。

3.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

正常情况下,在睡眠中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在天黑时脑垂体中分泌褪黑素增多,皮质醇分泌减少。不良睡眠会使得激素分泌异常,出现多种不适感。长时间激素分泌紊乱,躯体不适感会加重,且很可能出现某些内分泌疾病。

4.使记忆力减退

睡眠障碍会使人的睡眠结构紊乱。得不到足够的深睡眠,精力不能在夜间睡眠中得到恢复,时间久了,人的记忆力就会减退。孩子会记不住学习的内容,对以往学习的内容也容易遗忘;成人在工作中则会丢三落四。多睡易病,少睡伤身

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只要7~8小时的睡眠就够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相应延长睡眠时间。不同年龄所需的睡眠时间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人每日睡十几个小时,仍然感到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不高;有些人每天只睡4~5小时,依然精力充沛,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

人类睡眠的需要取决于其普遍的身体素质,取决于每天的工作和某种天性。睡得好还是不好,很少与睡觉时间的长短有关系,而是与睡眠的深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入睡不久便可进入沉睡阶段,但只持续一到两个小时,将近天亮时,睡眠就会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弱。儿童开始睡眠时也都是这种情况。而在睡眠完全变弱以后,睡眠阶段行将结束之后,又会出现一个沉睡阶段。神经衰弱、劳累过度和患有失眠症的人一般是很难入睡的,长时间都处于轻睡状态,直到接近黎明和睡眠快要结束时才进入沉睡的梦乡。如果这些人由于某种职业原因或其他原因在睡眠结束之前就被人从床上叫起来,天长日久,就会导致危险的精疲力竭状况。

胖人一般入睡快,睡眠时间比较长;瘦人一般入睡慢,睡眠时间较短。著名的“发明之王”爱迪生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仍然精力充沛,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则不同,他每天要睡10个小时以上。

有人或许会问,睡眠时间少了不好,那多了是否会对人体健康有利呢?睡得过多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睡眠时间过长可使大脑的睡眠中枢负担过重。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久卧可造成气血流通不畅,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低下,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可引发各种疾病。

总之,人体正常的睡眠时间为5~10小时,成年人每晚的睡眠时间为7~8小时。每100人中仅有1~2人每晚只睡5小时,需睡10小时的也是少数人。研究还发现,那些被允许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的志愿者总是要花一个或几个小时才能入睡。睡眠充足的人会增长寿命

科学家研究发现,因睡眠出现问题而引起的疾病多达84种。专家指出,睡眠不足会影响健康,降低免疫力,缩短寿命。

一般来说,睡眠因人不同,而受年龄差异的影响尤为明显:以天为单位,新生儿20小时,婴儿16小时,4岁儿童12小时,小学生9~10小时,中学生8~9小时,成年人7~9小时,老年人8~10小时。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人们的睡眠时间会大打折扣,比如,加班加点工作、享受夜生活、上网聊天、收看午夜电视节目等,不自觉地就牺牲了睡眠时间。长期不能睡足觉,不但会加速衰老,还会导致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睡眠只会影响脑部,但芝加哥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睡眠不足也会影响荷尔蒙功能及新陈代谢。研究人员选择了11位健康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第一个晚上让他们睡8个小时,此后的6个晚上每晚睡4个小时,最后7个晚上一共睡12个小时。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时段对这些接受实验者的新陈代谢适度及影响血糖浓度的荷尔蒙皮质醇水平和心跳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在研究工作结束后,全部测试对象的血糖水平均上升。在吃下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后,他们需要比正常人多四成的时间才能调节血糖浓度。此外,这些人的荷尔蒙也出现失调。而所出现的这些情况,都是衰老的征兆。看来,人要防止疾病、永葆青春,除了要保持心情愉快之外,多睡点觉,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睡觉比吃饭、喝水更重要,睡眠不足比抽烟、喝酒过量对寿命的影响还大。这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失眠不仅会让人们饱受巨大的痛苦,更会让人的寿命大大缩短。真正的寿命杀手不仅是酗酒和吸烟,更重要的是失眠。贪睡,一定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嗜睡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这些睡眠会经常发生,且发生的时间多不合时宜,例如说话、吃饭或驾车时。尽管睡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但最常发生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当睡眠发生在从事活动的时间段,就会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嗜睡通常发生在15~30岁的年龄段,但也有的人出现嗜睡现象的时间比较早或比较晚。嗜睡很难彻底根除,男人和女人受影响的程度一样,一旦出现可能会伴随终生。嗜睡很难确诊,它的最初症状通常是白天时感到很严重的睡意。由于很多原因都能引起白天睡意过多这种症状,所以通常需要好几年才能确诊病人的确患有这种疾病。

目前,嗜睡产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嗜睡与心理、性格因素有关,如,白天心情不愉快、学习或工作压力过大、个性内向等等都可能导致出现该情况。也有人认为,嗜睡是一个人逃避现实生活压力的一种消极行为反应。

严重的嗜睡症状被称为“嗜睡症”。嗜睡症,也叫多眠症,它并不依据睡眠时间的长短而界定,主要看患者是否在不该睡的时间、不该睡的地点酣然大睡,看它是否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临床中,嗜睡症主要分为以下4种类型:

1.原发性嗜睡症

患者本人过度嗜睡至少一个月,几乎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在延长,或者白天也禁不住想睡觉。而且,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前一天晚上没睡好或是睡眠不足所造成的,也不是因为使用药物或身体状况不佳所导致的。这时,可以初步断定为原发性嗜睡症。

2.发作性嗜睡

发作性嗜睡是一种神经方面的疾病,是由于脑干中睡眠觉醒中枢的功能出了问题,而产生过度嗜睡、猝倒、睡眠瘫痪及入睡前幻觉等四大主要的症状。

3.猝睡症

猝睡症是至少有3个月每天都会发生无法抗拒的睡眠(主要是白天),而且会发生猝倒。猝睡发作时,患者本身通常可以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强烈的情绪引发身体两侧肌肉张力消失,会导致患者忽然全身发软而倒下。

4.反复性嗜睡症

反复性嗜睡症较常见的有克莱恩-顾文症候群及反复性经前嗜睡症等疾病。克莱恩-顾文症候群多发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更为高发,临床症状表现为发作性嗜睡,并伴有食量的增加和性欲的增加。

嗜睡症患者出现睡意,有时症状是轻微的,患者本人察觉不到。但如果嗜睡发生在高空作业、开车等极度不恰当的场合,就有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在美国,每年会发生200万起交通事故,有四五万人丧生。司机的不可抑制的瞬时嗜睡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被认为是马路上的一个“超级杀手”。

那么,对于嗜睡症,该如何调理呢?

1.日常作息时间要有规律

要克服嗜睡,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三天两头就熬通宵,要按时睡觉,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2.从饮食上调理

现代医学认为,嗜睡与人体蛋白质缺少、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所以,饮食要营养丰富,要多食含蛋白质的食品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3.多参加运动

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加强,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这样嗜睡就会缓解。比如清晨信步慢行、做操、跑步、打太极拳,对于振奋精神都十分有益。千万不要忽视睡觉磨牙

说梦话、打鼾是睡觉时常见的现象,但磨牙也是不少人的心病。人们常说,睡觉磨牙是因为患上了某种疾病。牙科专家指出,磨牙本身就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有数据显示,有8%~10%的成年人有磨牙的习惯。

专家认为,睡觉磨牙与精神、情绪、系统、职业等因素有关。

1.心理因素

当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和紧张状态时,人的各种情绪在睡眠状态可下意识地表现出来,夜里磨牙就是表现形式之一。

2.牙合因素

牙合畸形、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单侧咀嚼等,可引起牙齿咬合障碍。所以在深睡眠时,机体就会增加潜意识的下颌运动,以求通过摩擦牙齿这个自纠性动作,以求达到咬合平衡。

3.职业因素

汽车驾驶员、运动员,以及要求精确性较高的工作,如钟表工,均有发生磨牙的倾向。

4.其他因素

寄生虫、血压波动、缺钙、胃肠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都有可能引起夜里磨牙。

对于由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引起的夜里磨牙,可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对夜里磨牙的孩子,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放松精神,尤其在睡觉前1~2小时,不要让其参加剧烈的活动,不要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白天也要避免玩得过度兴奋。

对于以牙合因素为主的磨牙症状,需要到医院口腔科做治疗处理,通过磨除牙早接触点,去除牙合干扰。缺失牙的患者需做假牙修复,改变单侧咀嚼习惯,以达到咬合平衡。

晚饭不要吃得过饱,特别是胃肠功能不佳者,要积极治疗、调养。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果发现有肠道寄生虫,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清除了寄生虫,夜里磨牙会因没有神经反射而停止。

严重的夜里磨牙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要从病因入手,注意调节心理,减缓压力。最好睡前休息放松,避免实用兴奋性食品,改善睡眠环境,还应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减少夜里磨牙的发生。打鼾,不是睡得香的标志

许多人认为睡眠时打鼾是睡得香,睡得实,是健康的标志。其实,打鼾是一种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阻塞,呼吸时上气道阻力增加,使呼吸浅慢或暂停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甚至是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者,可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系统失活,进而引起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使组织缺氧,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坏。

正常人睡眠时的呼吸是平稳、通畅的,而打鼾者因为呼吸道受阻常会反复发生睡眠呼吸暂停。打鼾的人经常会有这种感觉:睡梦中突然被憋醒。这种频繁的睡眠呼吸暂停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会降低人的血氧浓度,造成致死性低氧血症,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脑出血、高血压、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哮喘、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可能发生夜间猝死。要想健康,请不要早上赖床

在时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习和工作都十分紧张,充足的睡眠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所必需的。可是,有的人却错误地认为,多睡有益健康,以致赖在床上不起来,使睡眠时间大大超过需要,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专家认为,早晨醒后赖床不起(指在床上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非但不会增添体力和精神,反而会影响健康。

1.打乱生物钟效应

让一个上白班的人接受激素检测,结果显示:其下丘脑及脑垂体分泌的许多激素,早晨至傍晚的浓度相对较高,而夜间至黎明较低。上夜班的人正好相反。因此,如果你平时生活有规律,逢周末或节假日却睡懒觉,就会扰乱体内生物钟的时序,造成夜不能寐,而白天却心绪不宁、疲惫不堪。

2.头晕无力,精神恍惚

赖床会使人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起床后,头沉甸甸的,什么事也干不下去。据分析,这是因为赖床也需要用脑,会消耗大量的氧,以致脑组织出现了暂时性的“营养不良”。

3.影响胃肠功能

一般人们在7点钟左右吃早饭,此时晚饭的食物已基本消化完,胃肠会因饥饿而引起收缩。爱睡懒觉的人,宁愿肚子饿也不愿起床吃早饭,时间长了,易发生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影响肌肉的兴奋性

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肌肉较放松。醒后立即起床活动,可使肌肉血液循环加剧,血液供应增加,从而有利于肌肉纤维的增粗。而赖床的人肌肉组织长时间处于松缓状态,肌肉修复差,代谢物不能及时排除,起床后会感到腿部酸软无力,腰部不适。不良的睡眠习惯要不得

不良睡眠习惯,容易使人产生各种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疾病,所以一定要改变以下这些不良的睡眠习惯:

1.戴假牙入睡

有的人习惯戴着假牙睡觉,这样容易在睡梦中不慎将假牙吞入食道,假牙的铁钩可能会刺破食道旁的主动脉,引起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戴假牙的人临睡前最好取下假牙清洗干净,这既有利于口腔卫生,又可安全入眠。

2.饭后立即睡觉

吃完饭后,大量食物滞留在胃里,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人体就会增加胃、肠的血流量,所以大脑的血容量就会减少,血压也会随之下降,如在这时睡觉,很容易因脑供血不足而发生中风。所以,吃完饭后应先活动活动再睡觉,以免中风的发生。

3.睡前饮酒

专家对睡觉前饮酒的危害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睡前饮酒者入睡后会出现两次窒息,每次窒息10秒钟。这10秒钟可损害血管,升高血压,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高血压。高血压时间一长会“株连”心脏,导致心跳增快、心律不齐,最终形成心脏病。

4.坐着睡

坐着睡可以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流到各脏器的血液量相应减少。再加上胃部消化需要血液供应,从而会加重脑缺氧,导致头晕、耳鸣的出现。尤其是老年人,心肌功能较差,就更应该注意不要坐着睡觉。

5.睡前生气

睡前生气发怒,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万千,以致难以入睡。

6.醒后马上起床

人们在刚刚睡醒时心跳比较慢,全身的供血量也比较少,脑血管就会相对收缩。如果睡醒后马上起床,使得心脑血管迅速扩张,大脑兴奋性也加强,就容易出现脑出血。所以睡醒后应在床上养神一小会儿再起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这一点。第03章睡不好的主要形式:失眠晚上睡不着,一定有原因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人的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不能达到正常的要求,从而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等难受的感觉。睡眠的时间和质量要以平时睡眠习惯为标准,而且只有连续长期无法成眠才算患有失眠症。在通常情况下,失眠只是一种主观症状,而失眠症则是一种疾病。

失眠症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醒后有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的紧张,失眠的发病率日趋上升。目前,日本人失眠症的发病率在18%~23%之间,美国人在32%~35%之间,我国的失眠症患者也日趋增多。失眠已不仅是医学问题,而是逐渐成为社会问题。

失眠是一个人的主观症状,很多因素可以引起失眠,比较常见的有:

1.环境因素

有的人只习惯于在固定的环境中睡眠,离开这个特定地点、方位便睡不着。另外,周围环境嘈杂、强光、炎热,床铺不适,以及蚊子、老鼠、跳蚤等的侵扰也会影响睡眠。

2.饮食因素

睡前吃得过饱或饥饿,睡前饮用浓茶、咖啡或其他兴奋性饮料,会影响入睡及睡眠质量。

3.生理因素

高速跨几个时区的旅行(时差反应)以及由白班改为夜班工作的人,由于体内生物钟尚未适应新的昼夜节律,也会出现失眠。

4.心理因素

应激(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和各种生活事件均可以引起失眠。如为自己或亲人的疾病焦虑、害怕手术、亲人亡故、为考试或接受重要工作而担心等,都是引发暂时性失眠的常见原因。

5.躯体疾病因素

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瘙痒、鼻塞、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尿频、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心悸等,均可引起入眠困难和睡眠不深。

6.精神压力过大

精神压力过大是导致失眠最常见的原因。许多长期失眠的人被认为是紧张过度和带有抱怨情绪的人,他们稍有不适就很敏感,不易松弛。

7.年龄因素

失眠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失眠。如老年人入睡时间往往会延长,再加上夜尿多、睡眠浅、易醒等原因,老年人失眠症的发病率比年轻人高得多。

8.药物因素

利血平、苯丙胺、甲状腺素、咖啡碱、氨茶碱等均可引起失眠,停药后失眠即可消失。

9.生活规律紊乱

由于人体存在生物钟,因此生活规律紊乱的人容易患失眠症,如上班时间无规律、出差、娱乐过度等均会导致失眠。

了解了失眠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失眠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失眠的类型主要包括:

1.按失眠原因来分(1)生理性失眠

指偶尔失眠,或因环境、情绪、饮食、娱乐、药物等引起的失眠,并排除疾病引起的失眠症。在人的一生中,大多数人均有生理性失眠的体验。(2)病理性失眠

指由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失眠,一般时间较长。临床多见于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精神病等疾病。而较长时间的慢性失眠,则为一种病态,应加以注意,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持续发生。

2.按失眠时间来分(1)起始失眠

指入睡困难,要到后半夜方能睡着,又被称为“入睡性失眠”,多由于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引起。(2)间断性失眠

指入睡不宁,容易惊醒,常有噩梦,又被称为“睡眠维持性失眠”。中老年人消化不良,容易发生这种情况。(3)终点失眠

指入眠并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不能再入睡,又被称为“早醒性失眠”。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精神抑郁症患者常有这类失眠。

3.从病程上分(1)短期性失眠

主要是由生活事件、心理压力、环境问题引起,这些因素消失后,失眠病症也会自然消失。(2)短暂性失眠

大部分人在感到压力、兴奋、焦虑时,或生病时,或到高海拔的地方时,或睡眠规律改变时,都会有短暂性睡眠障碍。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延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果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3)慢性失眠

刚开始可以是任何原因,身体的、心理的,甚至是环境上的因素引起的,但这些因素一直未改善,或患者未能接受适当的治疗,使失眠持续下来,患者每晚睡前就开始担心睡不好,这种担心让他的焦虑度及情绪张力增高,反过来让他更睡不着。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睡不着更担心,担心更睡不着,以致长期失眠。有心病,往往会导致失眠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一大难题。导致失眠的因素很多,其中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公认的。

1.害怕失眠的心理

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即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到了晚上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入睡,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因而就更不易睡着。

2.担心害怕的心理

有的人生性胆小怕事,有担心害怕的心理,每到晚上天黑下来就怕这怕那,怕有“鬼”、有“神”,尤其是一个人在房间里时更是明显,甚至不敢一个人睡觉,心神恍惚,睡在床上仍心悸不安,大脑被“鬼”“神”所困扰,这种人往往入睡困难,即使睡着了也往往是噩梦不断。

3.经常自责的心理

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常常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反复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每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之中,大脑异常兴奋,结果久久难以入睡。

4.期待盼望的心理

期待盼望的心理是指期待某人或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早醒或睡不着。比如工厂的工人、医院的护士,在连续上大夜班时(晚上12点上班),常常晚上6~7点睡觉,因害怕迟到,常睡得不踏实,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而久之便成了入睡困难且又早醒的失眠者。

5.手足无措的心理

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差,在受到突发事件的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思前想后,始终处于焦急状态而影响睡眠。

6.怕做梦有害的心理

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做梦,认为做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会影响睡眠质量。其实,科学研究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做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人产生的心理负担。情绪不稳,导致睡眠不深

人类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常说的“七情”,各家说法不同。儒家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佛家指“喜、怒、忧、惧、爱、憎、欲”,中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而现代心理学家把基本情绪概括为喜悦、愤怒、恐惧、悲哀等四种。当人体喜悦、愤怒、恐惧、悲哀过度时,可造成心慌、激动和过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的紊乱,可导致失眠以及相伴而生的疾病。中医学则认为,情志是许多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七情过度均可导致神不守舍而不寐。《黄帝内经》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且“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而心为“五脏之大主”,七情剧变,可由他脏伤及于心,心伤而心神不宁,则不眠。情绪波动不利于失眠的治疗和康复,良好的情绪对防治失眠无疑是积极有益的。

情绪上的波动能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影响血管、血压和脑细胞的功能,不利于失眠的治疗。对于失眠患者来说,要保持安静、淡泊的心情,“志闲而少欲”,控制情绪波动,避免妄想和激动,有助于改善睡眠和消除其他不适症状。

乐观情绪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保持内环境稳定是失眠患者自身精神治疗的要旨。要学会自我调整,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设法摆脱各种不良因素,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做到性格顽强、心胸开阔、情绪饱满,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主动地配合治疗。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情绪稳定,就要以乐观的态度去观察事物,培养广泛的兴趣,如阅读、看电视、听音乐、从事体育活动等,让生活充满乐趣;同时,要主动与人交往,自觉审视自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尽可能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遭受惊吓,导致半夜惊醒

失眠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外感六淫、七情不顺等都会导致阴阳不和出现失眠。惊恐是其中常见的原因之一。受到突然的惊吓之后,有的人会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候群,如失眠、惊悸、噩梦、汗出、尿频、大便溏泄、头痛、头晕、乏力、发热、多疑、纳呆、心慌、胸闷、恐惧等。

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儿和妇女。患者常有精神受刺激的经历,如,外出差一点被车撞到,因父母吵架而受到惊吓,意外遇见恐怖场面,在学校受到别的孩子欺侮等,都可能引起夜间睡眠障碍或夜惊症。

夜惊症多见于4~12岁的儿童期,发生率为1%~4%,男多于女,有遗传倾向。发作频度一般为数日或数周1次,进入青春期后逐渐消失。有人认为,夜惊症也可能是脑发育迟缓所致。脑电图证明,夜惊出现在入睡不久的深睡眠阶段,当时若被唤醒尚能残存一些记忆,稍过一会儿就全部不记得了。失眠患者常伴有健忘症

健忘是指人记忆力减退,是人体智能活动障碍的一种表现,可因为许多疾病引起,如痴呆、帕金森氏症、一氧化碳中毒、脑外伤等。其表现主要有近期或远期记忆力减退、易忘事,注意力不集中,重者不认识家人、不认得自家门等。健忘时常可伴有失眠症状。失眠是指不充分的睡眠或不完全的睡眠。在短暂性失眠或失眠早期,人可无健忘症状;若长期失眠,或失眠症状严重,引起脑神经病变,使脑功能活动受到影响,失眠患者便常伴有健忘症。失眠和健忘本质虽然不一样,但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失眠可导致和加重健忘,而健忘也会间接地加重失眠。

失眠导致健忘症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由于大脑长期处于弱兴奋状态,因而很多活动不能持久,容易疲劳,学习时间稍长就容易走神。

2.患者注意力和记忆力常集中在自己的病情和几件特别引起自己烦恼的事情上,思想偏执,容易钻牛角尖,因而对工作、学习和其他事物兴趣淡漠。

3.患者对病情的不利解释能长期记忆不忘,甚至达到强迫思考、不能摆脱的地步,从而抑制了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失眠会加重一些皮肤疾病

失眠会加重一些皮肤病,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几种:

1.神经性皮炎

本病多表现为颈部、肘部及骶尾部出现苔藓样斑片,病因虽还不十分清楚,但与神经精神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根据临床观察,多数患神经性皮炎的病人有头晕、失眠、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衰弱的症状。故长期失眠,可以诱发和加重神经性皮炎。

2.黄褐斑

黄褐斑也称“肝斑”“妊娠斑”,主要见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面部出现淡褐色或淡黑色斑。据临床观察,本病与精神情绪关系尤为密切,故失眠、心烦、情绪不稳,可诱发和加重本病发生。

3.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为一种头部突然发生的限局性斑状秃发,局部皮肤正常。本病病因与遗传和免疫有关,而精神因素常可诱发及促使病情加重。据临床观察,很多斑秃病人就是因家事烦扰、抑郁、失眠等诱因发病的。

4.痤疮

痤疮多发于青年人,本病病因复杂,与内分泌、皮脂分泌及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可能是工作时间与生物节律不相符合,人体调节机制失衡,从而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而引发的。失眠也可影响内分泌调节,从而诱发和加重本病发生。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大敌之一

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内源性睡眠紊乱。不宁腿综合征的特点是腿部感觉异常,特别在膝盖和踝部之间,但有时会扩散到大腿和前臂,并被描述为深部疼痛、虫咬、灼烧和爬行感觉。

不宁腿综合征晚上比白天更容易出现症状,在入睡时症状尤为严重,因而它会严重干扰睡眠,导致入睡困难,睡眠中醒转次数增多。有时虽然患者并未意识到腿部存在不适感,但在入睡或重新入睡时,却因为它的存在而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

有的患者因为腿部不适感而在夜间突然醒来,这种异常感觉会使患者全身感到不安,常常难以再次入睡。受不宁腿综合征的影响,有些患者可能因为感觉在早上4~5点钟睡眠较好,就有意推迟睡眠时间,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为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夜间症状严重者,会在白天出现过度睡意、记忆力下降和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睡眠紊乱程度的加重反过来又会使肢体不适感症状更加恶化。患者的配偶或同床者的睡眠常常受到干扰而出现失眠症状,由此可能导致人际关系不良或诱发婚姻危机。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会出现明显焦虑和抑郁,部分患者的社会与职业功能受到影响。

对于不宁腿综合征,应努力寻找原因并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规律,以减少其促发因素。平时应尽量减少或干脆戒掉咖啡、香烟、茶、酒,睡觉前用热水泡脚,洗热水澡也有利于缓解此症状。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调节可以使症状慢慢缓解。如果症状很难改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倒班综合征:上班族的失眠症

一些初上夜班和经常倒班(即日班、夜班交替)的工作人员,常常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如头昏脑涨、精神萎靡、浑身乏力、食欲减退,严重者会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甚至血压下降,出现低血糖休克等症状,这些表现有人称之为“夜班病”或“倒班综合征”。

倒班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疲劳。许多调查表明,三班制工人比日班工人更容易全身疲劳,在夜班工作期间疲劳逐渐增加。这种疲劳不像生理性的疲劳,在规则的休息后立即消失,而是连续性的,只有在夜班改回日班后才能逐渐减退。睡眠失调会引起消化等系统的生理功能紊乱,患者要经常跑医院,缺勤率增加,严重者会酿成工伤事故,或导致家庭不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倒班综合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自我调节方法来加以预防和消除:

1.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要以高蛋白食物为主,如牛奶、蛋类、瘦肉、豆制品等。这样既能满足夜班人员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求,又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精力。下夜班后,应以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主,如面条、面包、馒头、蛋糕等。这些食物能使细胞活动滞缓,有利于日间的睡眠休息,又能满足体内的新陈代谢需要。

2.睡前不喝兴奋饮料

下夜班后要抓紧时间睡觉,睡前不要喝咖啡、浓茶等会导致兴奋的饮料。

3.加强体育锻炼

在保证足够睡眠和休息的前提下,白天可以抽出少量时间参加体育活动,以强筋壮骨,彻底松弛神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