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0 03:12:11

点击下载

作者:程双红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试读:

前言

高职教育是构建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园林规划设计》教材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倡的教学改革,在教材编写组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本教材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进行的编写任务。

本书是基于园林行业工作过程设计的专业系统化的项目教材,打破了按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编写的思路,以“行动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为根本指导方针,遵循学生职业发展规律,以学习情境为编写单位,以完成具体园林设计项目的工作过程及每个工作过程所需知识和能力为编写框架,将“园林规划设计”这一工作领域划分为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按照工作任务单、信息单、任务计划单、任务决策单、教学反馈单的顺序进行编排,每个项目由若干个来自实际生产、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任务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认知发展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园林行业项目和实际工作过程来编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相对接,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角色相互转换。它们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园林规划设计能力的提升。

在教材整体结构设计方面,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将介绍传统基础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但完全取消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材是难以实施教学的。因此,我们在编写本教材过程中,始终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作为改革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完成实际项目生产过程所需知识和能力为编写结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本书将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有机糅合在一起,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不再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实践。也就是先有任务,根据任务要求来学习要完成这一任务所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

在构建行动导向教学内容方面,较好地克服了同类教材理论与实践训练分开的缺陷,严格遵循“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确定内容安排和展开深度,用“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教学反馈”等栏目呈现,既突出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情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教材的可读性。

本书由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程双红主持编写,并参与编写学习情境3的全部内容;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2的内容由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龚莉萍编写;学习情境4中项目4.1的内容由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魏凡翠编写;学习情境4中项目4.2的内容由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惠娟编写;学习情境4中项目4.3的内容由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王珂编写;学习情境4中项目4.4的内容由山西省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刘文华编写;学习情境4中项目4.5的内容由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翟晓岚编写。本书由程双红担任主编并统稿,龚莉萍、刘文华担任副主编,由西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晓梅担任主审。同时,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云南普洱学院农林学院副教授李孙洋、苏志龙和普洱市大地集团原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区鉴基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改正。编者2015年1月学习情境1园林概述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情境描述

要完成园林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任务,首先要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和程序,了解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及特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并能运用城市园林绿地的各项指标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分析评价。能借鉴国内外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进行园林的规划设计。

职位岗位

园林景观设计师。任务1.1 园林概述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任务引入

现有一个园林绿地(居住区或校园绿地)规划设计项目,请结合园林绿地(居住区或校园绿地)设计的实际过程,完成此项目规划设计步骤和程序的研究报告。同时,完成一个城市园林绿地的系统及特点的调研报告。任务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和熟悉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内容.

2.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功能,以及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特征,熟悉城市园林绿地的评价指标。

3.了解掌握国内外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4.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能力目标

能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分析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素质目标

1.具有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严谨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的态度。任务环境

一个园林绿地(居住区或校园绿地)规划设计项目(已建或待建)、学校周边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工作任务单续表信息单

1)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任务和原则(1)园林的含义

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园林的界定不完全一样。在我国古代,园林被称为苑、囿、园囿、园池、庭院、别业、山庄等。西晋以后,诗文中才出现“园林”一词。在国外,则称为Garden, Park, Landscape Garden等。它们的性质和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总的可概括为: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素材,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环境。

园林是一个供人观赏、休闲、游憩的场所,是一个户外的活动空间和视觉空间。规模大的如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规模小的如庭院绿化、单位或街道小游园等。

园林的构成要素有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统称园林四大要素。园林构成要素并不是简单随机地拼凑在一起,而是互相联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和谐搭配形成了园林的不同类型和风格,如图1.1所示。图1.1 网师园内园林各要素的和谐统一

园林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园林的营造是在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艺术地进行布局,从而形成一个优美的户外环境,既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改善了生态环境。(2)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规划泛指考虑长远发展计划的过程。宏观上,它是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与安排,制订出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投资等,这种规划也称发展规划。微观上,它是指具体的园林绿地的布局、要素的安排、土地的利用等。园林规划总的可概括为:是园林绿地的总体规划,是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是园林设计的依据。

园林设计是指具体实施规划中某一工程的实施方案,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它一般是指具体而细致的施工计划。具体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建筑小品等方面的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通过规划从时间、空间方面对园林绿地进行了安排,使之符合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要求,同时又能保证园林规划设计各要素之间取得有机联系,以满足园林艺术要求。园林设计就是在规划的原则下,围绕园林地形,利用植物、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创造出有独立风格,有生机、有力度、有内涵的园林环境。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二者不可分割。(3)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对象

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是创造自然优美、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环境系统。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建设一批新城镇的同时,还在扩大、改造一批旧城镇。因此,园林规划设计的对象主要是这些新建和需要改造的城镇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地,具体是指城镇中各风景区、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街道绿地、广场、小区等各个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对于新建城镇,新建单位的绿地规划,要结合总体规划进行;对于改造的城镇和园林单位的绿地规划,要结合城镇改造统一进行。总体任务是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绿地系统。(4)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以园林地形、建筑、山水、植物为材料的一种空间艺术创作。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园林规划设计的特殊性,因此,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要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生态等方面的要求。

①适用原则

所谓适用,一是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二是园林的功能要适合于服务对象,各种园林绿地在功能上各有特性,在设计时,就要满足它们各自的功能特点,实现人们建造使用这些园林的目的,这才是适用的原则。适用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和长久性。

②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的实质,就是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的性质和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一是充分运用乡土树种。各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树种,善于利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会有新的突破,这也是解决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费用不断增加的办法。因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广泛,又可突出地方特色。二是注重经济树种种植。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树种,如柿树、银杏、枇杷、杨梅、薄壳山核桃、杜仲等,使观赏性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在布置方法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并有效地划分和组织园地的区域,尽量减少进行大量土地平整的费用,达到经济的要求。四是在造园材料的使用上,多考虑经济环保性的材料。材料不在于名贵或高价,主要在于它能不能满足园林的使用要求,并把园景优美的特点表现出来,当然,对材料的坚固耐用程度和日后管理方面也要考虑。

③美观原则

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配,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④生态原则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城市人民的生存条件,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因此,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布局,使园林绿地在生态上合理,构图上符合要求,做到景观与生态环境融于一体,使城市园林既发挥出生态效益,又表现出城市园林的景观作用。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类园林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统一体。城市园林绿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因此,它能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和经济功能。(1)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①生态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声。它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A.净化空气

a.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城市中,石化燃料消耗多,造成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威胁人的身心健康。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也相应增加。通常1 ha(1 2ha=0.01 km)阔叶林一天可消耗1000kg的二氧化碳,释放730 kg的氧气。因此,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制造者。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b.吸收有害气体。城市的主要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对人体十分有害。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例如,1 ha的柳杉林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60 kg。植物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例如,槐树、银杏、臭椿对硫的同化转移能力较强;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种具有较强的吸收苯的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树种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另外,植物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还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有关。

c.减少粉尘污染。一方面是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灰尘也会随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且能分泌黏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植物的滞尘量大小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生长角度,以及树冠大小、树叶疏密等因素有关。例如,刺楸、榆树、朴树、刺槐、臭椿、悬铃木、女贞、泡桐、侧柏、圆柏、梧桐、桑树等树种防尘效果较好。草地比裸地的吸尘能力大70倍。故园林植物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可见,在城市中扩大绿地面积、种植树木、铺设草坪是减少粉尘污染的有效措施。

d.降低噪声污染。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树木之所以能减弱噪声,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造成树叶枝条微振而使声音消耗。因此,噪声的减弱是与树冠,树叶的形状、大小、厚薄及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分枝点低的乔木比分枝点高的乔木减弱噪声的效果好,叶茂疏松的树群因能产生复杂的声散射,其减弱噪声的作用非常明显。

e.杀死病菌。许多植物能分泌出一种杀菌素,具有杀菌作用。例如,1 ha柏树林每天能分泌30 kg的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桦木、桉树、梧桐、冷杉、毛白杨、臭椿、核桃、白蜡等也都具有很好的杀菌能力。另外,由于园林绿地中有花、草、树木等植物覆盖,其上空的灰尘相应减少,因而也减少了黏附其上的病原菌。

B.调节温度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阻挡直射阳光,并通过它本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许多热量。据测定,盛夏树林下气温比裸地低3~5 ℃。绿色植物在夏季能吸收60%~80%日光能,90%辐射能,使气温降低3℃左右;园林绿地中地面温度比空旷地面低10~17 ℃,比柏油路面低8~20 ℃,有垂直绿化的墙面温度比没有绿化的墙面温度低5 ℃左右。

C.调节湿度

人们感觉舒适的相对湿度为30%~60%,园林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从而增加空气湿度。据测定,公园的空气湿度比其他绿化少的地区高27%,行道树也能提高空气相对湿度10%~20%。绿地中的风速小,气流交换较弱,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因此,其空气相对湿度也高10%~20%。由于空气湿度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使人们在生理上具有舒适感。

D.净化水体

城市和郊区的水体,由于工矿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威胁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证明,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含菌数量。水葱可吸收污水池中有机化合物,水葫芦能从污水里吸取汞、银、金、铅等重金属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E.净化土壤

园林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分泌使土壤中大肠杆菌死亡的物质,并促进好氧性微生物增多,故能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不仅净化了土壤,也提高了土壤肥力。

F.通风、防风

城市中的水系、道路等带状绿地是构成城市绿色的通风渠道,特别是带状绿地与该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时,可将该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地区,大大改善市区的通风条件。在夏季建筑群和路面受到太阳辐射增热很大,加之燃料的燃烧、人的呼吸等因素影响,造成热空气上升,而大片绿地气温低,可使冷空气下降。在冬季,大片树林可以降低风速,具有防风作用。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的50%。风在入林前200 m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要经过500~1000m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在冬季寒风方向的垂直方向种植防护林,可以大大降低冬季的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不良影响。若在城市四周设置环城防护林,其防护效果则更加明显。

②社会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可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A.美化城市,创造城市景观

园林植物是美化市容增加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它可以丰富城市中僵硬的建筑轮廓线,使千差万别的建筑物得以协调。城市中的花园广场、滨河绿带、林荫绿化、景观小品等既衬托了街旁建筑,又增加了艺术效果,如图1.2所示。图1.2 深圳世界之窗成为亮丽的城市景观

B.陶冶情操,创造休闲、娱乐场所

园林绿地,由植物、建筑、山水等构成,给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心理与情感等精神上的享受。在各种游憩娱乐活动中,对于体力劳动者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于脑力劳动者可调剂生活,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儿童可培养勇敢、活泼、伶俐的素质;对于老年人,则可享受阳光、空气,延年益寿。因此,城市园林绿地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如图1.3所示。图1.3 创造城市休闲娱乐场所

C.创造文化教育场所

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小游园和一些公共设施的专用绿地,是一个城市或单位的宣传橱窗,是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场所,使人们在游玩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如图1.4所示。

③经济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与其他产业的经济效益有所不同,是指它为城市提供的公益功能数量和质量。它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图1.4 文化教育园地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A.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等所得的直接经济收入及“产业”效应。

园林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了它的“产业”效应。我国幅员辽阔,风景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园林艺术享有盛誉。为配合旅游业发展,各类园林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主题文化园、游乐园、微缩景园、科普园、体育公园、民族风情园及海滨休闲园等出现在各大中城市,甚至一些小城市也建起了大公园。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假日经济”的出现,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园林投资迅速收回,直接经济效益甚为可观。园林商业服务和水平质量较高的游乐等设施的引进,也为园林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绿化是一个渗透性很强的行业,与第一、二、三产业关系密切,绿化的间接经济价值是其本身经济价值的18~20倍。园林是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并维系着城市的生态平衡。其效益是综合的、广泛的、人所共享的和无法替代的。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的身心健康、经济的繁荣、外商的投资,均离不开优美的环境。城市园林的这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2)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及特征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分类按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并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绿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将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类。

①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如图1.5所示。

A.综合公园

综合公园是指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它主要有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图1.5 公园绿地

B.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是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它主要有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

C.专类公园

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它主要有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包括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D.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是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E.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它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占地比例≥65%)。

②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③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它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④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它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如图1.6所示。

⑤其他绿地

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它包括风景名胜区(见图1.7)、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耕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图1.6 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图1.7 风景名胜区(3)城市园林绿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用以反映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用以评价一个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价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它为城市规划学科提供了可比的数据。

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按现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按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确定最低人均公2园绿地面积。例如,人均建设用地小于80 m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2最低应不少于7.5 m。

计算公式为

②城市绿地率

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按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绿地率应不少于31%。

计算公式为

③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的用地面积比率。其中,乔木下的灌木投影面积、草坪面积不重复计算。按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应不少于36%,即

2010年新修订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指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相关指标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人均建设用地22小于80 m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 m,建成区绿地率(%)≥35。

3)中外古典园林历史发展与特色(1)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与特色

中国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特色。

①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在商代,帝王、奴隶主盛行狩猎游乐。《史记》中记载了银洲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蛮鸟置其中。……乐戏于沙丘”。最初的形式“囿”,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道、墨、法家等。绘画艺术也有相当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思想领域。当时,神仙思想最为流行,其中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也最广。东海仙山的神话内容比较丰富,对园林的影响也比较大。于是,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苑囿的主要内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宫苑。汉朝,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汉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建章宫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园林史上的发展、转折期。这个时期的园林穿池筑山而有山有水,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因景而设园林建筑。园林形式从粗略的模仿真山真水到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园林植物由欣赏奇花异木到种草栽树,追求野致;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山水,列于上下,点缀成景,称为自然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

南北朝时佛教兴盛,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了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类型。此外,一些风景优美的地区逐渐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自然风景中就融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和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元、明、清时期是园林建设的高潮期。这一时期,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特色。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园林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堪称三大杰作的避暑山庄、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以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地为主的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也发展很快。

元、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大发展,其中比较系统的造园著作就是明末计成的《园冶》。书中提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相地合宜,造园得体”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造园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理论基础。

②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所处地理条件和文化艺术的差异,使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按照隶属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A.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因此,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由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建都在北方地区,受自然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并且风格粗犷,因此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因而有“北方皇家园林”之称,如图1.8所示。图1.8 皇家园林(颐和园)

B.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植物配置、建筑设计和园林布局均强调诗情画意,追求简朴、淡雅的精神气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见图1.9)、上海的豫园等。

C.寺观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在城市及郊区出现了许多寺庙建筑。唐朝时期,各处名山多数都建有寺庙和道观,逐步形成大小名山、洞天福地、五岳神山等。到了宋朝,禅儒道士与文人的结合更将寺庙建筑及园林推向文雅和精致的方向,如五台山佛寺,如图1.10所示。图1.9 私家园林(网师园)图1.10 寺观园林(五台山佛寺)

③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A.自然式的园林风格,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利用自然山水,或叠水引水,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精心设计,形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体现了“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如图1.11所示。

B.以园林建筑为主体,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常以建筑作为艺术构图的中心,成为全园的主景,或与其他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之中,如图1.12所示。

C.浓郁的诗情画意,深邃高雅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常借鉴文学的章法、绘画的创作来进行园林设计创作。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再现,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诗情画意,往往运用景名、匾额、楹联、花木寓意等手段来表达或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如图1.13所示。画境就是“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图1.11 “师法自然”的园林布局图1.12 以建筑为主的中国古典园林

D.巧于因借,寓大于小的空间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常通过巧妙的空间组织,运用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等创作手法,借助于人工叠山理水手法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浓缩模拟于咫尺之间,强化园林的景深,“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也称移情联想,如图1.14所示。(2)国外园林概述

世界园林有东方、西亚和欧洲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西亚园林以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还有介于三大系统之间的古埃及、古印度园林。这些古代的园林对当今各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发展速度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各国园林在长期的演变和建设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图1.13 置石与竹配置体现园林意境图1.14 拙政园借水中假山强化园林景观层次

①意大利园林

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中心,具有悠久的文化,是世界上著名的园林古国之一。意大利园林在继承古罗马传统园林的同时,又注入了新的人文主义,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园林形式,这种园林称为意大利台地园。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园林中有明显的中轴线,常采用几何对称式平面布局形式。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式的植坛,顺山势利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雕塑成为水体的中心。建筑多用曲线和曲面,多雕刻、装饰,讲究细部形态设计,如台阶、栏杆、水盘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台地园在地形整理、植物修剪艺术和水法技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一般依山就势,分成数层,庄园别墅位于上层,下层为花草、灌木植坛,园林风格为规则式。向下俯视,图案十分精美,园中多水景、雕塑,如图1.15所示。图1.15 意大利园林

②法国园林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埃·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的典范之作凡尔赛宫苑(见图1.16),根据法国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精致开朗的规则式的园林艺术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效仿。勒诺特尔风格的园林布局是利用宽阔通直的园路构成贯通的透视景,植物配置上重视花坛、图案的设计;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形态,或形成树篱、树墙;水体常用水池、运河、喷泉等形式,水边有植物、建筑雕塑等。各种要素均严格按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式布局。图1.16 法国凡尔赛宫苑

③英国园林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了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追求田野情趣。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18世纪中叶,中国园林造园艺术传入英国。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H.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式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连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推进了一步。

英国风景园的特点是以发挥和表现自然美出发,园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一般不进行铺装,任由行人漫步或作运动场。对人工痕迹和园林界墙均以自然景物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法。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并注重园林建筑小品的点缀和装饰。这一园林特色在欧洲影响较大,从而开创了欧洲自然式风景园林,如图1.17所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是邱园,也称英国皇家植物园。图1.17 英国园林

④美国园林

美国园林是以西欧自然式园林为主体发展而成的。与法国园林不同的是美国园林更具有现代气息。美国在园林艺术手法上既有古罗马规则式的特色,又有东方风景式的风格。美国的现代园林是通过私家庄园、公共墓地及小广场发展而来的,尤其是近现代园林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现代化程度之高,是各国罕见的。1857年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和弗克斯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开创了美国园林的新时代。把传统园林学的范围扩大了,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他认为城市户外空间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因此在纽约中央公园这块大规模的用地上,创作了乡村景色的片段,把预想中的建筑实体隐蔽在园界之外,使人们能在城市中享受大自然和乡村景色的气息。公园四季皆美,春天嫣红嫩绿,夏天阳光璀璨,秋天红枫似火,冬天银白萧索,如图1.18所示。

⑤日本园林

从汉代起,日本就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影响。到公元8世纪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影响着日本社会。日本园林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后又受日本宗教的影响,又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逐渐发展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山水庭”,是自然风景的“缩景园”,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如图1.19所示。图1.18 美国中央公园图1.19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多采用不对称自然式布局,建筑多为散点式,重视造园要素之间的尺度关系。石和植物是日本园林最主要的造园要素,多用石灯笼、踏步石、洗手钵等装饰点缀景观。植物注重其自然形态,色彩淡雅朴素,多用常绿树和针叶树。

4)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是指建造一个园林绿地之前,设计者根据建设计划及当地的具体情况,把要建造的这块绿地的想法,通过各种图纸及简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过程,称为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园林规划设计分以下五个阶段:熟悉任务书、调查研究分析阶段、总体规划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及编制任务书阶段。(1)熟悉任务书

甲方对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设计标准和投资额度。设计工作的第一步是熟悉设计任务。在此阶段,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愿望、项目的造价和时间期限等内容。这些内容是整个规划设计的根本依据,在任务书阶段很少用到图样,常用以文字为主的文件。(2)调查研究分析阶段

无论现场面积大小、设计项目难易,设计者都必须到现场进行认真踏查。一方面,核对、补充所收集的资料;另一方面,设计者到现场,可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现场踏查的同时,要拍摄一定的环境现状照片,以供进行总体设计时参考。

①自然环境的调查

A.气象方面

气象方面包括气温(平均、绝对最高、绝对最低)、湿度、降雨量、风速、风向及风玫瑰图、无霜期、结冰期、化冰期、冻土厚度、有云天数、日照天数及特别小气候。

B.地形方面

地形方面包括地形起伏度、谷地开合度、地形山脉倾斜方向、倾斜度、沼泽地、低洼地、土壤冲刷地、土石情况。

C.土壤方面

土壤方面包括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种类、土层厚度、地下水位、透气性、肥沃度、地质构造、断层母岩、表层地质。

D.水体方面

水体方面包括河川、湖泊、水的流向、流量、速度、水质、pH值、水底标高、常水位、最高及最低水位、地下状况、水利工程特点(景观)。

E.植被资料

植被资料包括现有园林植物古树、大树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情况、观赏价值。

②社会环境及人文资料的调查

A.调查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与该绿地的关系。明确国土规划、地方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城市概况,包括城市人口、面积、土地利用、城市设施、城市法规等。

B.调查该绿地的性质及周边的绿地建设情况,如工厂、单位,有无风景旅游区,以及防灾避难场所等。

C.调查该绿地现状,绿地目前使用率,现有建筑物、交通情况。

D.调查与该绿地有关的历史、人文资料。

③设计条件的调查

A.总平面地形图

根据面积大小,提供1∶2000,1∶1000,1∶500的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以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现有建筑、山体、水系、植物、道路,各主要点标高、坡度、等高线,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道路、树木分布现状图(1∶200~1∶500),主要标明现有树木的位置、种类、胸径、生长状况及观赏价值等,有较高价值的树木最好附有彩色照片。

B.建筑物

建(构)筑物的位置、高度、门窗位置(朝向、高度)、用途、材料、结构、色彩、风格样式、个性特点等。

C.地上、地下管线图(1∶200~1∶500)

一般要求与施工图比例相同。图内应包括要保留和拟建的上水、雨水、污水、电信、电力、暖气、煤气、热气等管线位置及井位等。

D.局部放大图(1∶200)

主要供局部详细设计用。

④城市环境及绿地技术经济资料调查

调查市区各种污染源的位置、污染范围、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以及天然公害、灾害程度等。

调查城市现有公共绿地位置、范围、面积、性质、绿地设施情况及可利用程度。现有各类绿地用地比例、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适于绿化、不宜修建用地的面积,荒地植树造林情况;当地苗圃地面积、现有苗木种类、大小规格、数量及生长情况等。

⑤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设计师在掌握上述情况后,还要对该绿地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有助于用地的规划和各项内容的详细设计。分析评价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分析评价、文化娱乐分析评价、景观分析评价和综合分析评价等,如图1.20所示。图1.20 道路绿化设计调查研究分析(3)总体规划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

在明确该园林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园林设计的原则与目标以后,按照设计大纲,着手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功能分区、结合基地条件、空间及视觉构图确定各功能区的主要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道路广场、建筑、出入口的确定等。常用的图纸主要有地形规划图、功能分析图、道路系统规划图、方案构思图及总平面图等。

①位置图

位置图(1∶5000~1∶10000)属于示意性图纸,一般要求标出园林绿地在城市区域内的位置、轮廓、交通和周边环境关系。

②总平面地形图

根据面积大小,提供1∶2000,1∶1000,1∶500的总平面地形图。图纸应明确以下内容: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坐标数字),现有建筑、山体、水系、植物、道路,各主要点标高、坡度、等高线,周围机关、单位、居住区、道路、树木分布情况,主要是树木的位置、种类、胸径、生长状况及观赏价值等,有较高价值的树木最好附有彩色照片。

③现状分析图

根据收集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分成若干空间,用圆圈或抽象图形将其粗略地表示出来,并对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如对四周道路、环境分析后,可划定出入口的范围等,如图1.21所示。图1.21 道路绿地设计现状分析图

④功能分区图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原则、现状图分析,确定不同的分区,划出不同的空间,使不同空间和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使功能与形式尽可能统一。该图属于示意说明性质,主要反映不同空间、分区之间的关系,可用抽象图形或圆圈等图案予以表示,如图1.22所示。

⑤地形规划图(竖向设计图)

地形是园林的骨架,要求能反映出全园的地形结构。根据规划设计原则以及功能分区图,结合设计内容、景观需要和排水方向等绘出地形设计图。

⑥道路系统规划图

确定全园的主要、次要与专用出入口;确定园林主干道、次干道,包括消防通道、主要广场的位置,以及各种路面的宽度;初步确定主要道路的路面材料、铺装形式等。

⑦总体规划平面图

总体规划平面图应包括以下内容:全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位置、形式、面积,以及主要出入口内外广场、停车场、大门等的布局;全园地形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全园建筑物、构筑物等布局情况;全园植物分布;全园比例尺、指北针、图例等内容,如图1.23所示。

⑧整体鸟瞰图

为了更直观地表达园林设计的意图,更清楚地表现园林设计中各景点、景物以及景区的景观,可通过钢笔画、水彩画、水粉画、电脑制图或模型等形式来表现,如图1.24所示。图1.22 广场绿地功能分析图图1.23 广场绿地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图1.24 广场绿地规划设计鸟瞰图

⑨绿化规划图

根据总体设计图的布局、设计的原则以及苗木来源的情况,确定园林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造景树种,确定不同地点的植物种植方式。为了更好地表现方案,经常对绿地中的重要景点、景区,要求画出局部效果图。

⑩管线、电气规划图

管线规划图是以总体规划方案及树木规划为基础,规划出上水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