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蜜糖 他的毒药(修订版)(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特性,而不是家长的个人喜好。泡爸泡妈以丰富案例分析告诉你了解孩子天性的重要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30 02:01:09

点击下载

作者:泡爸,泡妈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的蜜糖 他的毒药(修订版)(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特性,而不是家长的个人喜好。泡爸泡妈以丰富案例分析告诉你了解孩子天性的重要性!)

你的蜜糖 他的毒药(修订版)(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特性,而不是家长的个人喜好。泡爸泡妈以丰富案例分析告诉你了解孩子天性的重要性!)试读:

版权信息你的蜜糖他的毒药著者:泡爸 泡妈责任编辑:刘英 李媛ISBN:9787571003463

泡爸

知识童书作家。出于给女儿泡泡讲知识的原因,“不小心”成为作家,著有“让孩子着迷”系列、《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等知识童书。“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创建人。已培训家庭教育辅导师逾千人,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

了解更多知识内容和教育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泡爸讲知识”、“顺应天性”。序

常有家长不满地说,为什么我的孩子,就不能像某某孩子那样,有这样的好,那样的好?

也有家长痛苦地说,我的孩子,为什么跟我那么不一样啊?我的优点,他都没有;我讨厌的缺点,偏偏在他身上。

更有家长痛恨地说:他的那些毛病,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无论如何,我一定要给他改掉。

家长想要自己期望中的孩子,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人与人不同,天生的优势劣势也不一样,显然不适用于同样的标准。

孩子与孩子不同,孩子与家长也不一样。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家长的喜好。

不同的人,方向不同,途径也不同,要求猪八戒像唐僧一样勤奋,要求孙悟空像沙僧一样规矩,不太可能,也没意义。反过来,也不能要求唐僧像猪八戒一样感性关怀,要求沙僧像孙悟空一样灵动活泼。

孩子不是白纸,每个人都带着天性禀赋降生。有人聪明、有人鲁直;有人大胆、有人小心。教育的作用,是激发优势、扬长避短。补短纠偏,则是最糟糕的教育。补短纠偏的教育,抑制长项,打击自信,制造纠结矛盾的性格,也为亲子教育的过程,增添种种矛盾和冲突。

如何做一个聪明的家长?怎样才能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给他顺应天性的教育?这本书期望提供一些方法,帮你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了解孩子的思维偏好、优势劣势,掌握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有优势。大大小小的成功,多来自优势的发挥,而非补起来的短板。

找出他的亮点,找准他的方向,每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走上优秀之路。家长有不同 孩子也有不同亲子教育的风格

亲子教育,选择哪一种理念,通常由家长的教育背景、个性特点所决定。

如果唐僧教育孩子,他一定对孩子要求颇高,要努力、要超越;

如果沙僧教育孩子,他会对孩子严格管理,强调纪律、规范和执行力;

猪八戒会对孩子说,别苦哈哈的,开心快乐最重要。成绩差一点也没事,咱不跟别人比;

孙悟空呢,他管孩子一定不严,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试错。

教育理念又是有流行性的。

曾经的中国,人人望子成龙,学习成绩排在第一位。如今,给孩子宽松空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理念正在成为主流。然而,在美国这个自由式教育的榜样国家,虎妈的严管式教育却曾引发轰动。

中国有句古话:七岁看老。

七岁,孩子的禀赋特点开始真正展现。如果你有一个七岁以上的孩子,想必你已经发现,孩子身上显露出明显的优势、劣势。此时,你已走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的养育时期,进入了“每个天使都有缺陷”的教育阶段。

如果你是一位爱思考的家长,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可能:所有的教育理念都可能是对的,如果它被用在对的孩子身上;所有的教育理念也都可能是错的,如果它被用在错的孩子身上。

亲子教育,既不应该追流行,也不应该由父母的喜好决定,而应该从孩子的禀赋特点出发,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让他的人生,既能得到价值发挥,也能拥有快乐和从容。

能不能?怎么做?犯错的可能性

曾有一位爸爸非常困惑:“我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人,我认为踏实勤恳是做人的准则。但我的孩子喔,就像一个孙悟空,马虎随意。我觉得这些毛病必须要改啊,可是,为什么,纠正他的过程,这么痛苦?他现在成天烦躁不安,非常讨厌我,还多次扬言要离家出走。我的准则,难道有错吗?我对他的教育,难道有错吗?”

爸爸的准则,用于约束自己,可能没有错。但是,以为这样的准则,适合约束所有的孩子,就有错啦。这位爸爸的问题在于:缺乏教育智慧。

从爸爸的角度出发,他以为付出的是正确管教,然而,孩子却不这样认为。一个渴望自由的孙悟空式孩子,他内心的准则和原则,跟沙僧式的孩子不一样的。他能做到的程度,跟沙僧式孩子也不一样。他的亮点,同样不在这里。爸爸的“改正和纠正”,在他看来,这是过度的捆绑和束缚。

这一案例,体现出两种思维模式的激烈冲突。

很多亲子教育问题,源自这种理念上的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只是从自己的内心喜好和思维定势出发,并没有考虑孩子的特点;家长给的,往往跟孩子的内心需求相悖。

孩子小的时候,反抗能力不强,错位教育的矛盾还不明显。

等到孩子长大,反抗能力增强,家长认识到问题,往往为时已晚。

文文是个女孩,今年6岁,刚上小学。文文妈妈对她的要求很高。

通常,一年级的老师考虑到孩子小,刚上学记不住,会把作业要求发到家长手机上。但文文妈妈不给文文看,她认为:没记住作业,一定是文文上课不认真。

老师要求家长辅导作业、检查学习,协助培养好习惯。但文文妈妈不管,她对文文说:上学、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必须自己做好。

因为作业做不好,学习跟不上,上学刚刚两个月,文文妈妈被老师叫到学校三次。文文妈妈只得赔笑脸,“绝对改正”。回到家,她教训文文:因为你上学的事,耽误了妈妈的时间,你必须自己调整好。

又过了两个月,老师“客气”地说:文文妈妈,文文学习的事,既然你不管,我也不会再找你了,让她自己多努力吧……

因为孩子的学习,这个家庭开过三次家长会,文文妈妈坚持己见,孩子奶奶被气得回了老家。

文文妈妈的高要求不仅在作业上。文文放学,常常要在深圳的大街上独自走25分钟,过马路、穿地铁通道,去妈妈的办公室。有人劝道,这样恐怕不安全。文文妈妈坚持说,这是锻炼,我已经教了她如何应付坏人。

类似的高要求还有很多。不得不佩服文文妈妈内心之强大,在坚定的信念指导下,不向任何“势力”低头。

但也忍不住有些担心:如果文文是一个唐僧式的孩子,有挑战自我的热情,长大后,她大概会庆幸自己童年时妈妈给的锤打锻炼。可如果她是一个猪八戒式的孩子,内心柔软敏感,渴望温暖柔情,长大后回想这段时光,她铭记的,会不会是“独自走在大街上的害怕无助”,以及“老师看到她又不交作业时,那不满又同情的目光”?她的童年里,会不会留下一段冷冰冰的缺爱记忆?

曾有人逼着4岁的孩子在暴雪里裸跑;也曾有人逼着9岁的孩子蹦极,那孩子站在80米高的蹦极台上,哭得撕心裂肺、凄惨绝望:妈妈,妈妈,求求你,我不敢,我真的不敢……

这样的做法令人纠结,更让人忧虑,如果面对这些的是一个情感丰富、内心柔软的小孩,这种体验,将在他的内心刻下多么深的伤痕……

我一度以为,孙悟空式的教育是最好的,自由生长、自在发挥,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心境开阔,有创造力。当看到琪琪爸爸对琪琪约束很严,我曾忍不住,试图影响他,想让他认识到过于严格的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但琪琪爸爸非常不以为然。

他说:“我了解琪琪,她跟我一样,属于你说的那种沙僧式的人。我们这样的人,优势和长项在于纪律和严谨,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天生的弱项,补是补不起来的。所以,她的人生方向,不是成为马云、李白那样的人。”“那她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我问。“强化纪律性,关注细节,成为自律又有执行力的人。”琪琪爸爸回答。“做孔子那样靠自律取胜的人?”“是,不一定成为孔子,但也靠类似的亮点取胜。”琪琪爸爸说,“创新虽然重要,但不需要人人都成马云吧?阿里巴巴的董事会,不能都是马云这样的吧?”

听到这里,我快忍不住为琪琪爸爸鼓掌了。“一方面,这是琪琪的优势所在,活在世界上,每个人总是要靠优势取胜的嘛。”琪琪爸爸接着说,“另一方面,你可能不了解,我们这种沙僧式的人,还有个弱点:没有主见,习惯服从。琪琪这个孩子,你不给她方向,不约束她,她反而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这样的小孩,管得不严,最容易被人带坏啦。”“哈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如果有个小沙僧被妖怪领去,他会很快变成一个兢兢业业的小妖。”我笑着说。

不得不说,琪琪爸爸的认识,有道理,够深刻。

放一个小孙悟空在虎妈家,这个家庭一定冲突不断、无法安宁。但沙僧式的孩子,放到虎妈家,肯定比被孙悟空式的家长教育,更利于激发潜能。“逼子成龙”是不对的。但一个孩子,如果必须严管才能发扬天性优势、实现人生价值,或者说,严格细致的教育,能够激发优势和自信,能让他考上北大、哈佛,而自由放松的管理却只带给他一个二本、三本,甚至一无所成,或者步入歧途,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那么,松散的教育就是不适合的。

为什么那么多讲理念的亲子教育书,讲述成功教育的故事书,虽能让人读得心生感慨、跃跃欲试,但是,真去尝试的结果,却又觉得不那么适用,总好像在隔靴搔痒?

写到这里,我倾向于相信,原因是不同的孩子,他们的成长道路,适用的理念、方法,是不同的。而那些书,试图将一个理念、一种方法用于所有的孩子。对象错了,理念、方法虽好,却有可能南辕北辙。

我也意识到,狼爸虎妈的做法虽有效果,但显然不通用;温情温暖、自由生长的教育观念,虽然感人,若用错了孩子,也有可能误人子弟。

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对于亲子教育的认识,我也是逐渐深入的。当认识到这一层,我的感受是:浑身冷汗!

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原则,所施予孩子的亲子教育,有没有可能,是与孩子的天性需求相违相悖的,而我们却浑然不觉,甚至自鸣得意?

那些青春期特别反叛的孩子,是不是因为童年时期无力反抗,却又必须忍受来自父母的错位管教方式,到了青春期,长久的积压终于一并发泄?

很多人长大后内心矛盾、纠结,无所作为,或郁郁不得志,是不是因为成长期没有得到顺势的教育,优势没发挥、劣势被夸大、方向被领偏呢?泡泡缺乏一些规矩意识

小时候,泡泡的自觉意识、规矩意识很差,衣服、鞋子向来脱了就乱扔;吃东西的盘子、碟子,在哪儿吃完就扔在哪儿;随地乱坐、随手乱画。这些还好,都是小事,严重的是,做事也不自觉,该做的事,总要三番五次催着逼着才去做。好习惯养不成,坏习惯改不掉,一些小毛病,往往说N遍也不管用。她的脑子里,总是只装着她自己感兴趣、有热情的事。安排她做的事,常常遭遇她的抵触、不满。

泡妈是个重规矩的人,泡泡的这些问题,让她很崩溃,尤其把泡泡跟陶陶相比,她更觉得难以接受。陶陶是泡妈好朋友的孩子,那孩子规矩听话、稳稳当当,家长的要求,家长的安排,向来轻松接受,简单好管。

泡妈无数次打算把泡泡的坏习惯扳过来,方法是立规矩:比如在小黑板上写出明确的时间表;制定各种条条框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还有具体明确的奖惩条例,每天严格监督执行。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监督执行的事,我也干了不少。

但过程很痛苦,一家人都备受折磨。泡泡被这些规矩整得头疼,脾气变得暴躁。泡妈和我则为泡泡的抵触情绪烦恼,因执行难度之大而感到不安。

5岁时的一天,泡泡说出一句骇人的话:“我不想要爸爸,也不想要妈妈,我想要自由。”

除了这些毛病之外,泡泡是一个有趣好玩、想法多、有灵气的小孩。泡妈给泡泡记了几万字的成长笔记,那里面记录着太多泡泡小时候搞笑搞怪的话和故事,每次阅读都能感到欢乐。

泡泡还是一个很有娱乐精神的小孩。她5岁时的一天,犯了某个一再重复的错误,我狠狠地训了她。训完,她一脸平静地说:老爸,你管孩子好严格啊。

这话真是令我羞愧,每次回忆这件事,我总想到一个场景:一个满脸怒气的暴君,面对一个盛装打扮的小丑。

后来,我的想法慢慢有了变化。我劝泡妈,有些小毛病就算了,抓大放小。她就是这么个孩子,不可能达到陶陶那个标准,老这么紧张,大家都累。泡妈比较听劝,管得松了。

泡泡爱画画,画风大胆,很有创造力。泡妈也很欣赏,常说,看这孩子画画,真享受,抬笔就画,想哪画哪,要是我,且得想半天呢。

但是,泡泡不重细节的毛病,也在画画上有所体现。这事,不只泡妈意识到了,连画画班的老师也这么说。

泡妈觉得,这样不好。画画时毛毛糙糙的,不重细节,是很大的毛病,得改。

改的过程中,泡泡有抵触,情绪还很大。

眼见俩人又开始较劲,我劝泡妈,五六岁的孩子,兴趣第一,万一逼得她没了兴趣,岂不更麻烦?听人劝,是泡妈特别大的优点。

后来,泡泡一直在画,而且进步很快。各种大奖小奖,拿了一堆。到9岁的时候,已经为我的几本书画了上百幅插图,还自己出版了一本卡通成语故事书。

更重要的是,她对画画的兴趣依然浓厚,连枯燥的素描都学得极有热情。当然,我和泡妈都清楚地知道,这臭孩子,如果再认真一些,出版的那些书,插图的精细程度还能够大大提高。她完全有这个能力,书中的很多插图,在细节方面,远不如她自己随便画着玩的那些画。因为,干别人安排的活,这孩子耐心差点。

无论对待大人还是小孩,很多时候是一样的,逼他,往往不如接受他。然而,接受是接受了,顾虑仍然存在,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小事情倒还算了,画画可能是她一辈子的事,到底要不要盯住她的毛病,给她改过来呢?家长的喜好

从幼儿园到小学,泡泡总有一堆朋友,这群孩子常在我家客厅里嬉戏打闹、“装神弄鬼”。

感谢他们,给了我难得的机会,认识家庭教育。

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是从观察家长开始的。我很早就发现,周围这些家长的教育风格,差别非常大。

乐乐爸爸很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强,对孩子的要求比一般家庭高,这位爸爸推崇目标化管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课外班表现都有目标要求。

东东妈妈正相反,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爱意的妈妈。提要求、定目标、督促上进的事,从来没有。而且,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表现,总是鼓励、夸奖,很少批评。

媞媞妈妈的教育,是鲜明的放养式,管得松、规矩少,家长很随意,孩子很自由。

康康爸爸要严得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分得很清楚。玩到几点必须回家、哪件事在前哪件事在后,非常讲规矩。

为什么差不多的年龄、差不多的受教育水平,家长们在教育风格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全脑概念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全脑概念(Whole Brain Concept)”最早由奈德·赫曼博士提出。奈德·赫曼曾长期供职于美国GE公司,是一位成功的商务人士。如今,赫曼博士被人提及,则更多与他的“全脑概念”有关。

全脑概念的核心,是将人的大脑优势、思维偏好分成四个象限。

A.左上脑:牛顿擅长的理性、逻辑、分析能力;

B.左下脑:孔子式的规范、细节、执行能力;

C.右下脑:戴安娜王妃擅长的感性、沟通、表现能力;

D.右上脑:马云式的想象、思想、创造能力。

大脑优势不同,决定了每个人不一样的思维偏好和行事风格。

全脑概念最初用于商业领域,用来协调组织管理,强化人际沟通。在这个目标上,奈德·赫曼博士取得了相当骄人的成绩,多家财富500强公司使用了全脑概念以及在全脑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全脑优势测评工具(HBDI, Herrmann Brain Dominance Instrument)。

有意思的是,全脑概念对大脑优势的划分,跟《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的秉性,有着鲜明且一致的对应:

唐僧目标明确、不惧挑战,正是基于牛顿所拥有的理性、逻辑和分析能力;

沙僧严谨务实、恪守规矩,正是基于孔子式的规范、细节、执行能力;

猪八戒擅长于表现沟通,因为他有戴安娜王妃式的感性、感觉优势;

孔悟空自由灵动、天马行空,因为他有马云式的想象、思想、创造优势。

借助全脑概念去观察那几位家长,我发现,教育风格的不同,跟教育“主管者”的思维偏好有直接关系。

乐乐的爸爸是理性、坚定、牛顿式的爸爸,他鼓励竞争、挑战,对孩子有高要求,希望孩子有过人的表现;

东东则有一个温暖温情、戴安娜王妃式的妈妈,她注重感受,强调沟通交流,乐于分享,竞争心不强。

媞媞的妈妈是自由灵动、马云式的妈妈。她推崇放养,认为自由是创造力的来源;

康康的爸爸是务实细致、孔子式的爸爸,他强调细节、规范和执行,在他看来,管孩子就需要定规矩,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顺着这条思路,我得到这样的启示:几位家长的教育方式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他们所做的选择,是由他们的思维习惯所决定的。

然而,如果教育方式仅仅是由家长的喜好所决定,那么,不管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