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工作法则: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31 03:07:49

点击下载

作者:【英】理查德·泰普勒(Richard Templar)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极简工作法则: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

极简工作法则: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试读:

内容提要

希腊戏剧大师欧里庇得斯曾经说过:“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可忽略眼前的工作。”大多数人都十分关注自己的工作,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对工作颇有微词:不公平待遇、工作多报酬少、总需要加班、流程制度太多、小人当道,等等,不一而足。《极简工作法则》一书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工作中各种重要事项,例如,如何在工作中树立威信、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何融入群体、如何面对纷争、如何应对竞争、如何脱颖而出,等等,这些内容本书都有涉猎。作者提出的一条条法则,看似简单,却给予了我们实用、扼要的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抱怨,恰当处理职场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于职场人士而言,无论你是刚入职的新手,还是久经职场的熟手;无论你是基层员工,还是中层干部;无论你是想升职,还是想创业,本书都将对你有所助益。

其他

谨以此书献给瑞秋·斯托克。

没有她的支持、鼓励和热忱,就没有这部作品。

出版说明

理查德·泰普勒与他的人生法则系列图书“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是欧美史上最畅销的心理自助丛书之一,也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一套经典长销书。其中一些单本长期占据英国亚马逊排行榜前100位,其在英国的影响力不亚于《哈利·波特》。

在英国,截止到2016年年中,“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总销量有200多万册。其中,单本《极简生活法则》英文原版已销售了60万册;《极简工作法则: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英文原版已销售了51万册;《财富的理想国:关于财富的117条法则》英文原版则销售了27.8万册。可以说,“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是欧美各地机场书店里都会摆放、码堆的一套书。

理查德·泰普勒(Richard Templar),欧美畅销书“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的作者,被誉为“个人成长”的导师。

泰普勒的人生轨迹丰富多彩,在其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不同的领域,在不同企业内负责过不同的工作,现在他自己创业,同时经营几家公司。他的个人成功促使其开启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旅程,与大众分享他的成功法则。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240万人在按照他所建议的法则行事。有评论家认为,理查德的文字风格,既不是那种冷硬命令式、听多了让人觉得苛刻的“教科书风格”,也不是温柔多情式、听久了让人觉得黏糊糊的“中央空调风格”,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温暖又不失客观的风格。“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之所以受到欧美读者的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泰普勒强调了一种人生观: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态度并且能够坚持下去。这个结论来源于他对周围各领域成功人士的细微观察,他发现有些人总是看起来生活得很轻松,无论身处何种状况,他们总是能够积极向上,做正确的事情,而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人,大家也都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于是,他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总结成一条条简单的法则,分享给了每一位想从容应对生活的人。

作为“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中文版的出版方,我们希望这套书能从生活、职场、管理、爱情、财富、为人父母及自我突破等领域为读者提供一条人生捷径,帮助每一个人都学会坚持、学会思考,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导言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助理的时候,我就开始构思这本《极简工作法则》了。那时公司刚好有个经理的空缺。公司有两位候选人够格,罗布和我。我的履历更漂亮,经验多,业务精,熟悉这块工作,很多同事都愿意我去接手。坦白说,罗布压根没什么看点。

那天我和公司的一位外聘顾问聊天,问他觉得我胜算如何。“很渺茫。”他回答道。我颇有些愤愤,和他解释了一大通:经验、专业度,还有我的辉煌业绩,等等。“都对”,他看看我说:“可是你走路没有经理的范儿。”“那罗布就有?”“没错,他有那个派头。”他言中了,罗布获得晋升,而我则被迫做了这个蠢材的下属,就因为他走路有经理的派头。后来我用心琢磨了一阵儿他的步法。

这位顾问其实说到了点上:确实有所谓的“经理范儿”。我开始留心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位雇员,看他们每个人走路的样子。果然,前台接待走起路来有他们自己的范儿,出纳是一种,餐厅服务生又是一种,从办公室文员、行政人员、安保人员再到经理,人人都不一样。于是,我走路时开始秘密演练起“经理范儿”。

找准定位

在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研究怎么走路之后,我意识到,所谓的“经理范儿”还包括经理的衣着、品位、谈吐和举止。单单工作优秀、经验丰富还远远不够,我必须看起来就比周围的人强。我不单要学走路,还要大变身。观察久了,我又渐渐发现:读哪份报纸、用哪款钢笔、怎样书写、怎样和同事交谈、怎样在会议上发言,都有讲究。事实上,你的一切细节都会被审视、衡量、掂度。仅仅能把工作做好是不够的,如果你想往上走,你必须看上去就是“对的那一型”。这本《极简工作法则》就是教你怎样把自己打造成这类人的,当然,你首先得把工作做好。不过,能干活的人有一大把,你凭什么脱颖而出?又凭什么成为晋升的最佳人选呢?如何才能与众不同?

先人一步

我注意到在那些经理人当中,有些人对“经理范儿”已经驾轻就熟,还有一些已经下意识地践行起下一个目标——总经理范儿。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当时碰巧需要常常往返于不同的分公司之间,有机会见到各位总经理,不难看出,他们中有些会在这个位置上待很久,有些已经在为下一步做准备——成为区域总监。当然,那就得有总监的步法、风度和形象了。

于是我及时转变目标,从演练自己的经理范儿升级为向总经理看齐。三个月后,我从助理的职位直接升任总经理。现在,我是那个蠢材的主管了。

言行如一

罗布确实有经理的派头(法则18:打造引人瞩目的风格),可惜他没能恪守最重要的法则——他没法胜任自己的工作。他相貌堂堂,声势非凡,可他触犯了底线——工作起来不够格。我被空降做他的顶头上司,是因为公司不能去解雇一个刚刚提拔的员工(那样太难看了),所以急需一个人监督他的工作,及时收拾他的烂摊子。就这样,罗布在自己力所不及的职位上不咸不淡地待了好几年,依旧相貌堂堂、步履威严。最后他决定把一切推倒重来,转行去开餐馆。这件事很快就宣告失败,因为他忘记了“法则2:永不安于现状”。或许他压根就没明白这句话。做餐厅老板的时候,他走起路来还是像个经理,而顾客们并不买他的账。

通过演练总经理的步法派头,我得到了晋升的机会,但我最终能站稳脚跟,还是因为我花了极大的精力去把工作做好——谨记法则1。最开始面对这个位置,我当然觉得力不从心,我不仅要迅速适应眼前的新角色、新职责,还要熟悉下一级岗位,毕竟我并未真正做过经理。虽然只代行过经理的相关职责,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了管辖经理的领导,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当众打脸。

别让人家看到你的努力

现在,我一心一意地践行着书中法则,只有一点诀窍:秘密练习。我利用每一秒业余时间(不管是午休、晚间,还是周末)去学习一切我觉得于己有益的东西,但我不告诉任何人——参见法则13。

很快,我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能够胜任我当下的职位,而《极简工作法则》这本小书也有了雏形。

制订计划

做总经理的日子苦乐参半。我要多付出一半的劳动,薪水却只多出两成。下一步似乎理所当然是区域总监,可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不过就是更加繁重的工作压上来,收入却不成正比。于是我开始制订计划(参见法则24~34)。我下一站想去哪儿?我究竟想做什么?我已经厌倦了整日困在办公室里,开那些没完没了的、冗长的例会,更讨厌去总部浪费时间。这里不适合我。我想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我想要实践那些法则,于是我开始为自己拟订计划。

当时公司缺少的是一个可以四处排忧解难的“超级救火员”——一个类似于总经理监理之类的人才。于是我开始将“法则4:建立自身优势”付诸实践。我建议董事长让人拟一份提案。我从没表示过自己想要这份工作,但一切进展完全如我所愿,我得到了这个职位,成为一位逍遥派总经理,直接对董事长负责,并且由我自己拟定工作职责。至于报酬嘛,比当时在任的区域总监们都要高得多,不过他们并不知情,我也绝不会泄露(参见法则45~57),我还要争取他们的友谊和支持。很显然我没有觊觎他们的位置,所以我从来不构成威胁。相反,如果他们知道我的薪水,可能会有点眼馋,可他们应该并不稀罕我为自己开凿的这一亩三分地。

顺利就任后,我既没有冷脸耍诈,也没有伤了同事和气。相反,我一直相当圆融地同这些总经理们打交道。即便有时候不得不削减他们的权职,我也是客客气气。为此我在书中额外加了一篇“不说好话就闭嘴”,也可参见“讲求策略”一篇中的法则76~84。《极简工作法则》终于成型定稿,接下来的几年里,我见证了这本书逐步成长,不断完善,日趋成熟,而我也离开公司,创立了自己的咨询机构。依据这本法则,我培训了一大批经理人,看着他们投身职场,用自己的魅力、素养、自信和权威改写了命运。

不过我还是听到许多疑问:这些法则如何奏效?你是在教我们阴损手段吗?当然不是,你不用让别人做任何事,只需让自己改变成长。

·我需要变成别人吗?不,或许你需要稍稍修正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但绝非性格和价值观,你还是原来的你,只不过是一个更灵活、更敏捷、更成功的你。

·这些法则很难学吗?不,你完全能在一两周内学完,但要真正掌握它们确实需要一段时间。不过我们始终都在学习,即便践行一条法则也比没有要好。

·很容易发觉其他人在演练这些法则吗?是,有时候会。不过真正厉害的法则践行者永远不会让你发觉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早已驾轻就熟。不过一旦你也成为其中一员,确实会更容易看出大家在哪些情况下践行哪些法则。

·我能马上看到成效吗?当然,要打赌吗?立竿见影。

·我需要时时演练吗?首先,我压根就不会承认我在练习,我可是专业的法则践行者。

·依照法则行事道德吗?当然。你又没做坏事,不过是发现了自己本身的才华和技能,并且自觉加以运用而已。自觉,这也是理解本书法则的关键所在。你的一切行动都必须经过预先筹划(当然你会有自发行为,这也是筹划中的一部分),但面对任何情形,你都得是个自觉的掌控者,而不是被动的牺牲品。你得时刻清醒,保持警觉,活在当下,善用自己的技能。底线是你得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做到出类拔萃。职场法则不适用于强盗混混,也不适用于那些装腔作势、吹牛扯谎或是内心戏太多的人。你觉得自己工作已经很努力了?可距离成功践行法则,你还有很长的距离,这的确需要付出努力。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你喜欢工作,也乐在其中。如果你对这些法则感兴趣,如果你还想继续前行,一路晋升,你就得努力。我的建议是,你要自觉地思考当前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做出改变。你需要改善以下两点:

·你做事的方式;

·别人对你工作的认知。

如果你不去演练书中的法则,你就会得过且过、虚度光阴,或许也会在某天偶然发现自己一直追寻的目标。或许你已经凭自己的本能和直觉通晓了大部分法则并付诸实践,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自觉运用。你的收效包括以下几点:

·升职;

·与同事相处更加融洽;

·自我感觉更好;

·更享受工作;

·更了解工作;

·更能了解老板的意图;

·更以自己和工作为傲;

·成为下属的榜样;

·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

·赢得认可和尊敬;

·营造身边友善合作的氛围;

·为未来成功开创事业版图。

这些法则简单有效,安全可行。只需十步,你就能建立自信,迎接一个崭新的强大自我。整个过程在道德上无可指责,你不用勉强自己做任何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法则会强化你的个人标准,提升你的个人原则。这是我送你的礼物,专属于你,你得秘密收藏,妥善安放。

推荐序

我猜,大多数人都想把工作做好;我猜,大多数人都想承担更重要的职责,期待获得更丰厚的薪水、更可靠的保障、更高的地位和更光明的前程。所以我们在职场上极力表现,以期赢得自己所希冀的褒奖、尊重和晋升。

确实,我们都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些拙手笨脚、行事懒散、不善交际的人,本就没什么未来可言。但你如果仅仅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这可不是我的猜测。对此,理查德·泰普勒一语道破了职场生活的潜在逻辑:你的工作越出色,你对组织的贡献就越大。他指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做着两项工作,但大多数人只意识到其中一项,即你的手头工作:完成销售目标、减少故障时长、加快完善台账,诸如此类。与之相比,另一项工作则更笼统、更模糊:让组织有效运作。当大家觉得你能够掌控大局,解决关键症结,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你就已经脱颖而出了。不过,要怎样才能做到呢?答案很简单:读完这本书,然后照做。

作为一名读者,在阅读中我发觉自己对书中的这些法则似乎早有体会,但是,我却没法像作者这样,将它们形诸文字、明白阐释。我曾负责英国广播公司的员工升职面谈,不知怎么,对绝大多数候选人,我都觉得他们不是高管的材料。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穿着?因为他们的步态?抑或因为他们的言谈?或许多多少少都与这些有点关联吧,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态度,他们的思维框架,这会直接影响他们作为候选人的其他因素,决定他们是否能领先一步。

这些被访谈者大多会强调自己在目前的职位上表现如何出色,这其实毫无必要:我们当然了解他们目前的情况,不然也不会向他们伸出橄榄枝。过往的履历是他们来这儿面试的一张入场券,而到了这里还一直抱着这些不放就有些不合时宜了。让我惊讶的是,他们中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自己在未来职位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毕竟这与他们手头的工作相去甚远,更别提那些涉及公司宏观发展的大题目了。所有那些无法成为高管的候选人都不曾留意到本书中的法则。

美国管理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对“效率”和“效果”做过清晰的界定:所谓“效率”,就是把事情做对;所谓“效果”,则是做对的事情。你的上司会教你怎样把事情做对,但你必须自己弄清楚哪些是对的事情。这意味着跳出组织的局限,放眼全局,要了解外面世界的需求,了解它们的变化,认真思考组织该如何运作,才能继续生存繁荣。

我还记得采访过两位大企业的执行总裁,他们当年是从几百位甫出校门、雄心勃勃的大学毕业生中逐层打拼上来的。我问他们,为什么最后走到行业顶端的人是他们而不是其他人。其中一位告诉我他也不知道原因,但他知道自己待过的每个职位在他离职之后都会被撤除。另一位也回答不出这个问题,只能告诉我他所做的每项工作都没有先例,都是由他而起。这两位都是专注于“做对的事情”的绝佳典范,即便在助理或中层阶段,他们也会像总裁一样思考。我毫不怀疑,他们的言行与本书的其他法则也高度契合,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指向一个更高的职业平台。正如理查德·泰普勒所言——他们在组织上下深受欢迎爱戴。如果你身边的同事都垂头丧气、心怀怨愤,你永远也没法成为一位成功的总裁。《极简工作法则》首先是一本职业经理人指南,为那些想要晋升却苦无出路的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它也适用于组织本身,因为组织最大的弊端是僵化,是被内部事务、体制和流程所困,与外面的世界逐渐割裂。如果人人都一味追求“效率”而不顾“效果”——换言之,如果大家都无视这些法则——那么组织的弊端就会更加暴露无遗。安东尼·杰伊爵士(Sir Antony Jay)政治情景喜剧《是,大臣》及《是,首相》编剧视觉艺术公司创始人

自序

2002年,我开始着手《极简工作法则》的写作,当时没有想过一定要做成什么样,只是感觉这是个不错的点子:将那些工作中要多年才能领悟的“潜规则”逐次列出,让大家少走弯路。这些年我一直在观察那些成功人士,看他们在职场如何穿越重重障碍,一路攀爬晋升。我凭记忆检取,梳理出他们制胜的诀窍。我想读者需要的,就是每个问题上两三页的清晰阐释。

那时我完全没料到这本书会让这么多读者喜欢,它流行的速度远超我的想象,最后甚至成为全球畅销书。《极简工作法则》收到的良好反馈鼓舞了我,我决定继续和大家分享我在财富、管理、人生、爱情,还有为人父母方面的心得,这些书同样也反响热烈。就这样我们一路走来,如今,数以百万计的读者手边都放着一本或是一整套我的教战法则。这套书被译成各国语言出版,其中有些语种我都从未听说过。事实证明,相比于枯索的真相,将那些真正重要的方法提炼出来供人参考,更能使大众受益。

我又从何而知呢?是读者告诉我的。这也是法则系列写作过程中的乐趣之一,即读者的反馈。他们会发表评论、提出建议、帮我出主意、和我分享逸闻,甚至向我悔悟坦白。当然也会有批评的声音,这一样让我受益。有太多人告诉我这些书对他们意义非凡。这也是整件事最棒的部分:发现人们的生命因你而变得更好。我要向所有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勇士们脱帽致敬,因为这件事真的是知易行难。不过我很乐意告诉你,我的书似乎吸引了一大群这样的读者(哈,我知道这么说太像谄媚,但这碰巧就是事实)。

我要感谢那些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朋友——你们懂的。感谢迈克,这位独具慧眼的出版人给了我信心。最后,我要向那些不计时间和辛苦,与我分享自己故事的读者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

数年来,尽管我定期回阅,但并没有对这些法则做过太多改动,因为它们原本就是智慧的淬炼,已经经历数十年的检验,也经得起以后若干年的检验。我也期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读者能发掘出自己的人生法则,反馈给我。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将你的人生法则发布在我的Facebook个人主页上,我再乐意不过。

感谢阅读。第一篇言行如一

本篇法则是其他所有法则的基础——了解你的工作,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胜任这份工作。就这么简单。但秘诀在于,你必须确保没有人知道你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你所有的学习都在私下进行——决不能泄露,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永远别告诉其他人你读过这本书,它是你的“秘密武器”。有一点很重要,你必须看起来十分沉稳高效,一切尽在掌控。你能轻松自如地处理好日常的工作。你从容不迫,势不可当。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非常擅长自己的本职工作。法则1 让你的工作引人瞩目

在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你的工作很容易遭到忽视。焦头烂额之际,你很难再投注更多的精力去提升个人的状态和影响力。但这其实至关重要:你必须打造个人品牌,这样才能脱颖而出,让人们看到你身上的升职潜力。

最佳的策略就是:跳脱日常工作事务。假如你每天都沉溺在大量的细琐工作中——就像大家都做的那样——那么你干得再多也难有助益。但如果你向上司递交一份报告,阐述怎样才能让大家更有效率地处理这些细琐工作,你就会显得与众不同。主动递交报告是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一个绝佳小窍门,表明你思维敏捷又积极进取。但这招绝不能滥用过度,假如你隔三差五就去找上司递交报告,那你得到的只会是“白眼”而绝非赏识。记住以下几点原则:

·主动递交报告只能偶尔为之;

·必须确保报告内的建议行之有效,即能为公司带来效益;

·确保你的名字出现在醒目的位置上;

·确保除了你的上司之外,上司的上司也能看到你的报告;

·形式不重要,可以是一份报告,也可以是一篇刊登在公司简报上的文章。

当然,让大家注意到你努力工作的最佳途径,就是把工作做得极为出色。而要达到这一点,只有心无旁骛、全心投入。职场上充斥着美其名曰工作的办公室政治、八卦闲谈、微末伎俩、光阴虚耗和社交应酬,那些都不算工作。当你专注于你的目标时,你其实已经遥遥领先于你的同事们一大截了。职场法则的践行者们总能专心致志、出色地完成手头工作,绝不分心。主动递交报告是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一个绝佳小窍门。法则2 永不安于现状

绝大多数人每天上班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熬到下班,然后回家。每一天他们都浑然度日,直到下班这一神奇时刻到来。但你不同,你绝不安于现状。对于大部分人,有一份工作就已心满意足,所以他们欣然接受一切安排,很容易裹足不前。但对你而言,工作并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达成目标的途径。你的目标是晋升和加薪,是不断地取得成功和超越,不断地积累资源和经验,去开拓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人生的“愿望清单”。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反倒无关紧要。

当然你还是必须工作,并且还得工作得极为出色,但你的目光必须瞄准下一个阶段。你在工作中投入过的每项行动,都是你前进计划中的一个齿轮。

当其他人还在关心接下来的下午茶,或是盘算怎样浑水摸鱼地打发下午的时光时,你正忙于策划执行你的下一步策略。理想状态下,一位法则践行者会在午休前完成一天的所有工作,然后空出整个下午来谋划下一次晋升:他要评估同事中的竞争对手,起草一份能引起上司关注的自发报告,研究如何提升每个人的工作效率,还要充实知识储备,深入了解公司的流程和历史。

如果你没办法在午休前完成全天的工作,你就得学会把上述事宜穿插在日常的工作中。长此以往,你的竞争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你绝不安于现状。别人可以满足于完成手头的工作,但你不能。你要一直不断地去谋划、钻研、分析和学习,不断地进步。

我们之前谈到过经理人的走路派头,唔,这也是你该做的事情:演练经理人,或者任何其他目标对象的步态。你得将晋升或者其他任何目标视作一种常态。“滚石不生苔”,所以你必须一直前进。你必须时时推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你必须渴望成功,不然就会碌碌无为。

只要你对成功还怀有憧憬,就绝不该坐安现状、得过且过。记住,永远不要安于现状。理想状态下,法则践行者会在午休前完成一天的所有工作,空出整个下午。法则3 主动请缨需谨慎

许多人认为,只要他们对每件事都回答“好的”,他们就能得到重视、奖赏甚至晋升,但事实并非如此。精明的经理人会充分利用这种“放着我来”的心态,最终的结果就是,你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但你的价值却被轻视,甚至会有人欺负到你头上。因此,在你主动提出承揽某项工作之前,请务必三思。你必须将以下这些问题考虑清楚。

·为什么这个人要寻求别人的帮助?

·主动承揽这项工作对我的升职是否有益?

·如果我主动站出来,高层主管会怎么看我?

·如果我没有主动站出来,他们又会怎么看我?

·这是不是一件没人肯干的苦差事?

·这个人是否真的已经超负荷工作,所以亟需他人协助?

假如这是一件无人肯干的苦差事,那么,主动请缨的你可能会给高管留下好印象:你能直面挑战,发挥才干,并随时准备好卷起袖子大干一场。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会被他们看作傻瓜。如果你主动要求整理档案,他们就会把你当成一个小档案员;如果你在同事焦头烂额之际主动伸出援手,你就有可能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名声。情形不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所以务必谨慎选择主动请缨的时机。假如主动担任某项工作会招来他人嘲笑,那你就不必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只有当你十分确信这样做能为你的形象加分,能够带来回报,或是能切实帮助到身处困境的同事时,你才踏出这一步。

还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即使你并未举手迈步,也会被人当作在主动请缨。打个比方,你的同事们都在集体往后退,把你留在当下,那么不管你是否有意,你都被推向了最前线。如果你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你必须咬牙坚持,努力将工作完成,但一定要确保这是最后一次,因为法则践行者绝不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下次切记要察言观色、耳听八方,如果同事们都往后退,你也跟着他们一起退。在你主动提出承揽某项工作之前,请务必三思。法则4 建立自身优势

我曾经与一位叫迈克的同事共事,他拥有一项过人的才能,能够发掘众多我们无从得知的客户信息。例如,他似乎知道所有客户的孩子叫什么,他们本人、他们的配偶爱去哪里度假或过生日,他们最喜欢什么音乐、最喜欢哪家餐厅。于是在约谈重要客户之前,你自然要恭恭敬敬地去问迈克,看看他能不能给你提供一点宝贵的资源,帮你拉近与客户的关系。这就是迈克的优势所在。从来没人要求他做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将客户的好恶谙熟于心,这和他的工作也并不沾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和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但这项才能的价值非凡。没过多久,区域总经理就听闻了迈克过人的勤奋,此后迈克便大步流星、平步青云,成为公司有史以来升职最快的员工。这就是成功所需的“全部”。但在这个“全部”背后,隐含着无数的努力和超凡的智慧。

建立优势,意味着你要去发掘一项尚未被其他人留意的才能。它可以很简单,如整理表格或是撰写报告,也可以特别一点,如像迈克那样洞悉他人无法知晓的资讯,还可以是通晓公司日程、掌握财务预算或者熟知内部体系。但是切记,别让这项才能影响到了你的本职工作,否则这条法则就会适得其反。

建立优势,可以帮助你摆脱日常的办公事务。你可以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四处走动,并且无须向别人解释你的去向和手头工作。它能令你脱颖而出,让你获得工作的自主权和更优渥的条件。我曾主动请缨去编辑公司的内部时讯——牢记上一条法则——这让我得以在七家分公司之间自由出入。当然,我总会确保自己按时、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建立优势,意味着除了你的上司之外,你还能获得更多人的注意——其他人的上司。当这些上司们一起聊天,偶尔提到你的名字时,聊到的总是些良性信息:“我发现理查德最近在忙着做一些很有想法的市场分析”。这样如果你的上司想获得同侪的认同,他就很难不提拔你。当其他上司都认为你的见解不错时,你的上司也只能随声附和了。当其他上司都认为你的见解不错时,你的上司也只能随声附和了。法则5 承诺留余地,完成超预期

假如你觉得周三之前可以完成某项工作,就和老板说要到周五;假如这项工作得花费整个部门一周的时间,你就回复两周;假如还需增派两名人手才能完成新设备的安装和运行,你就要求三名。

这并非欺骗,只是谨慎行事。如果被人看破,索性就大方承认,告诉他你习惯于将一些意外因素考量在内。这没什么大不了。

但这只是第一部分:承诺留余地。而且,虽然你为自己争取到了宽裕的时间,但并不表示你就可以磨洋工,一直等到最后期限的到来。噢,绝对别干那样的蠢事!你要做到的是:提前、按预算、比原先承诺的更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部分:完成超预期。举例来说,如果你承诺在周一之前上交报告,那么首先你周一之前就必须完成,其次你上交的不仅仅是一份报告,还要包括新门店的整套运营规划。又比如,你承诺在周日晚间举办一场大型展示会,并且只有两名额外人手可用,你就得说到做到——届时还得将你的主要竞争者挤出这次展览。再比如,你承诺在下次会议上给出公司新一季宣传册的大致方案,那么除了准时交稿之外,你还要呈上一份全彩排版的样册、外加校对好的完整文案、拍摄的所有照片以及发行所需的印刷成本和报价明细。当然你得十分小心,千万不要逾矩或越权行事。但我想表达的意思相信你已经了解。

再次提醒,行事切忌张扬,别让老板从一开始就有所期待——这应该是个惊喜,而不是老调重弹。

有时候装聋作哑也是个办法。你可以假装对某项新技术或者新应用知之甚少,实际却了如指掌。这样当大家都对着电子报表一筹莫展时,你却能挺身而出完成全部预算,自然大放光彩。反之,假如你一开始就说“哦,没错,我知道这个,我在上一份工作中用到过电子报表”,那么你的表现就毫无惊喜可言,因为你主动放弃了手中的筹码以及你的优势。

在做到“承诺留余地,完成超预期”之前,作为一名法则践行者,你需要严格恪守的底线是:绝不拖延或潦草敷衍。如果为了完成某项工作,需要你倾尽全力、通宵达旦,那你就这么做吧!一旦你许下承诺,你就得确保如期完成——如果可以就提前完成——绝不食言。从一开始就为自己争取更宽裕的时间,总比到最后让上级失望要来得好。很多人为了博得上级的欣赏、赞同和褒奖,会对时限要求一口答应,“好的,绝对没问题”,结果又做不到。他们不但是一开始的“软柿子”,还是到头来的“蜡枪头”。绝不拖延或潦草敷衍。法则6 学会问为什么

如果你不具备大局观,你就无法为公司作出最有力的贡献。或许你是这部庞大机器中一枚十分重要的螺丝钉,但假如你无法退而远观,从而发现整部机器的功能和作用,那么你最多也只是一枚螺丝钉而已。另外,如果你只把视野局限在自己的岗位或与之密切关联的“一亩三分地”上时,你就真的被牢牢地禁锢在你的现有角色里了。

但你有更大的雄心,想在公司中担任更重要的职责,不是吗?这是当然!别忘了你是个法则践行者。你渴望成长和发展,从而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做到这一点并且能够被视作合适的人选,你就需要知道整个公司的目标和驱动力是什么。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提问。当你的老板向你简单交代一项新的任务或者项目时,你可以询问它在公司整体规划中的位置。为什么你们的销售方式转向了电话营销?是因为整个市场趋势的变动,还是因为公司想要尝试一些新鲜事物?为什么财务部门被一分为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还是为了优化公司内部构架?如此等等。

我并不是让你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去找老板一问究竟。诸如“我该用什么颜色的文件夹来配这些粉色的报表”或“我能不能在工作邮件中顺便请个假”这类问题,只会让他们觉得你很烦。我要你关注整个组织的状况,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要让你的老板看到你有很好的大局意识。

当然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的老板渐渐意识到你是一个眼观全局的人,能够胜任更高层级的工作,也是一位心系整个公司的忠诚员工。而你也会发现,视野打开之后你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当你能理解公司的一些新变化、新规定、新业务和新项目背后的原因时,你就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工作。我要你关注整个组织的状况,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法则7 百分之百投入

要成为一名法则践行者,意味着你得比周围的同事更加努力地工作。别人可以磨洋工,你不可以;别人可以跷着二郎腿放松,你也不可以。想要一路前进,你就得百分之百投入工作,每一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长远目标。对你而言,不存在什么休假,也没有时间消沉或虚度光阴,在追逐目标的旅途中,不容许有丝毫闪失、错误和偏差。

如果这些要求对你而言太苛刻,那么你还是趁早放弃。我希望每个读者都是真正的法则践行者。如果你决心加入这个阵营,你就得歃血为盟。你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全神贯注、眼观八方、充满热忱、随时待命、谨慎行事、机警敏锐。这些都极难做到。

这样做值得吗?当然。当大家还在职场中盲目摸索时,你已独具慧眼、看清了方向。你会变得强大,更重要的是,你会享受其中。熙熙攘攘的职场中,没有什么比抽离旋涡,保持绝对的客观超然,静待周围的人事发展更让人欣慰的事了。

你会发现,当你学会观察以后,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其实并不多。你只须稍加提点,不用生拉硬拽,就能改变别人的做事方式。你的处事技巧也会日臻细腻与温和。

但你仍需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如果你试图投机取巧,就可能操之过急,被别人当作傻瓜看待,没办法冷静掌控全局。但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一大好处是,你不再需要做选择。你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因此无论面对何种情况,你只需问问自己“这件事对我践行法则是否有益?”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就是如此简单。你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全神贯注、眼观八方、充满热忱、随时待命、谨慎行事、机警敏锐。法则8 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

聪明的人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而智慧的人会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法则践行者们都是这么说、也都是这么做的。人人都会犯错,但在职场中,你犯错的次数越少越好。

听上去很简单,对吧?但你不能光凭嘴上说,还得付诸行动。也就是说,每当你周围有同事犯错时,你都必须去了解前因后果。你得做好“侦查”工作,但必须格外小心。没有人喜欢被同事盘问究竟犯了什么错误,你还要注意言行,不能因为事不关己就流露出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好管闲事或居高临下的表情,这是法则践行者的大忌。

所以,当你的同事身陷困境时,要想不动声色地了解个中细节,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一起改正。毕竟,同事之间并非只有竞争,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的队友真的把工作搞砸。我们只想从错误中得到经验,而帮助他们进行补救是锁定错误根源的绝佳办法。

一旦你发现问题所在,一定要寻根究底找出原因。然后扪心自问,如果换作你,是否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你是否曾经为了赶工就忽视文案的复查?你是否曾在一天工作结束后忘记检查自己的语音信箱?你在谈判中倚仗的数据有没有可能并不准确?你的工作日志中是否记录过错误的交货日期?假如你曾经犯过类似错误,那么你就亟需采取一些措施,确保今后不再重蹈覆辙;否则,再次犯错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切记,假如你犯了和同事先前同样的错误,你的处境只会更糟。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面对他人所犯的错误,与其自鸣得意地表示“我可不会那样”,不如秉持全面了解和探究的态度,这会令你更加受益。你出错的次数越少,你给老板留下的印象就会越深。道理就这么简单。每当你周围有同事犯错时,你都必须去了解前因后果。法则9 享受你的工作

如果你过得不快乐,那人生的意义何在?如果你在自己的工作中无法获得一丝乐趣,那你真没必要继续做下去,还不如靠失业救济金生活。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只是他们担心被贴上“工作狂”的标签,所以不愿说出口罢了。

告诉他人你很享受自己的工作,这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有的人工作能力糟糕,总是抱怨外部环境,仿佛这么做能得到他人的赞同。在有的办公室里,人们甚至争相比较谁对工作的抱怨更甚。

但你不会这么做。作为一名法则践行者,你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并且你要让他人也意识到这一点。当你认识到工作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并且能带给你比别人更多的乐趣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步伐变得轻快了,工作压力减小了,行为举止也更加自信了。当你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时,其实你已经掌握了只有职场达人才具备的成功秘诀。工作是快乐的,要把这句话牢刻心底。

愉快地工作和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并不是一回事。前者表示你可以稀里糊涂地度日,在上班时间吹牛聊天,与同事交际应酬,喝着咖啡打发一整个下午;而后者则意味着你为自己这份工作感到骄傲,乐于接受挑战,积极、热忱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相信你也同意这两者有本质区别。愉快地工作只是一时的,最初的乐趣会随着新鲜感和兴奋感的消逝而迅速衰退。

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意味着享受每一次的谈判过程、每一次的招募和解聘,享受日常的挑战、压力和失落,享受未知的未来,享受对你勇气的考验,享受每一次学习的历程。你可能不相信,有相当多的人在退休后的一年内离世,这意味着工作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如果你无法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乐趣,那么你注定会沦为自怨自艾者中的一员,成为人生的输家。告诉他人你很享受自己的工作,这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法则10 建立正确的态度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在内心将“我们和他们”区分开来。人们总是倾向与“普通劳动者”站成一线,对“管理者”大肆吐槽。而你需要做的是端正态度,拒绝和这些人为伍。无论你现在身居何职,你都应该将自己视为下一任部门主管、下一位总经理、下一届董事会主席。你要学会如何通过“他们”的视角,全面地看待一件事。你不必声张这种想法,在某些公开场合,你也许还得和工友同事们站在一边。但在内心深处,你明白你的立场与“他们”一致。务必记住,同事们也许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满腹牢骚,而你必须理性分析,学会从“他们”的视角看待问题。有时为了融入集体氛围,你也许还会假意跟着发几句牢骚,但这并不可取。你可以点头附和,但千万别把自己也变得怨天尤人。

正确的态度有两重含义:

·其一,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从他们的角度看待决策;

·其二,全身心投入工作,尊重规则,并努力做到第一(这才是真正的你)。

正确的态度就是:在工作的每一天,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你都必须全力以赴。

正确的态度就是:即使你已精疲力竭、耐心耗尽,甚至准备放弃,仍愿意多付出一分。其他人可以选择放弃,但你不能,因为你是法则践行者。

正确的态度就是:保持斗志,从不抱怨,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精益求精。

正确的态度就是:制定出一套行为准则,并严格恪守。清楚自己的底线,知道何时该奋起反击。

正确的态度就是:明了自身具备的巨大潜力,并善意、节制、周全地付诸实践。不诽谤诬陷,不残酷无情,不玩弄权术。不错,你或许利用了他人倦怠冷漠的错误态度,但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你要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无可指责。

正确的态度就是:优秀而果断,善意而敏锐,周到而卓越。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无可指责。法则11 怀抱热情但别过度劳累

我希望你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无论你对工作的满足感是来源于你的同事、你的成就感、你对自己事业的坚定信念,还是来源于你所获得的肯定、收入或其他什么,我都希望你能从工作中有所收获,从而对它充满热情。

但千万别错误地以为,这份热情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工作和不间断的考验去证明。热情工作并不等于在办公室长久熬夜。你的积极和热情会在日常工作中自然显露出来。我相信你的老板会发现并认可你的态度,这与你工作时间的长短无关。

不必为了表现你对工作的热情而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事实上,如果一份工作慢慢榨干了你的精力,那么你对它的热情也难以持久。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而不是为了这项成就所花费的时间。你可能会说,如果一个人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就应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和别人同样的成就。好吧,不过这并不表示你可以在下午两三点就收工回家,只能说即便你同大家一样在五点半钟下班,你的热情也能支撑你在这之前一直保持高效。

保持工作热情常常被看作一项好品质,但它的重点在于去关心自己究竟有没有把工作做好。相比于你的工作方式,你在工作时的感受更为重要。所以,你不必通过长时间的工作去证明你的热情,何况这根本无法证明,因为你可能每天工作16个小时,但还是会对自己的工作提不起一点兴趣。这种生活相当可悲,但我知道有人就是这么生活着。

所以,你要培养起对工作的热情。假如你现在还没有,那么试着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调动起自己的情绪,找到可以激发热情的方式,再在工作中将它创造出来。我知道这并不容易。对某些人而言,这会是一生的求索。但有一点我能肯定,假如你从未尝试探寻,那么你也永远无法找到。相比于你的工作方式,你在工作时的感受更为重要。法则12 管理精力

相信每个人都听说过时间管理。我希望你很擅长管理自己的时间,并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我们总觉得,我们其实可以把时间管理得更好。如果我们工作得更有效率,我们所能取得的成就就更大,留给自己的时间就更多。

但精力管理的概念却少有人提及,我不知道个中原因,因为精力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且它不会自行管理。工作时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你必须确保把精力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首先是对自己体力的管理。保持身体健康,如果第二天还有工作,晚上就别太劳累。为了孩子第二天上课有精神,我们会早早地把他们赶上床去。同样,你也不应熬夜、暴饮暴食、喝酒、过度劳累、不吃早餐等,以确保自己在第二天的工作中有充沛的体力。

其次是精神的管理。你在一天中的哪个时段工作状态最佳?是饱餐过后还是半饱状态?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效率最高:安静的、繁忙的、高压的、嘈杂的,还是轻松的?人各有异,我们也许无法掌控每天的工作,但至少可以把那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情安排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时段处理。

再次是情绪的管理。如果你的家庭生活不幸福,你必须想办法在早上出门前调整情绪、振作精神,避免影响一天的工作(“法则14:工作家庭分两边”)。假如你带着情绪工作,你就得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把自己的能量调动起来,可以利用午休时间跑个步,忘掉让你心烦的人,或者找你的老板谈谈心。

最后,你的精神需要空间舒展,才能重新充满活力。有些人会在工作之外进行休整,也有些人需要在工作中才能体会到强烈的自我价值。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的满足感来自何方,但切记,千万别让工作过分束缚了你的精神;否则,无论你还是你的工作都会备受牵连。你必须确保把精力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法则13 别让他人看到你在埋头苦干

看看那些像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那样的人,他们好像整天都在玩乐,乘着热气球,坐在改装过的游艇里,三天两头往美国飞。你从没见过他正经坐在办公桌前接听客户来电或处理文案。不过有时候职责所迫,他确实也得做一些,只是我们没看到罢了。在我们的印象里,他就是一位商界的花花公子、乐天知命的企业家,也是个魅力非凡的大明星。这样的形象完美至极,人们都乐意和他相处。为什么不呢?

这就是一个有志向的法则践行者应该建立的形象:斯文有礼、平易亲和、从容不迫、井井有条、运筹帷幄、沉着冷静。你绝不会匆忙惊慌,也不会让人感觉仓促。不错,你可能每天都通宵达旦,但你绝不会主动承认;你可能整个假期和周末都在埋头加班,但你永远也不会透露给他人知道,更不会因此牢骚满腹。在外人眼中,你永远轻松自如、举重若轻,一切都尽在掌握。

显然,要想达到上述境界,你必须对自己的工作驾轻就熟,否则这条法则就不适用于你。那么,如果你并不擅长你的工作,你该怎么办?答案只有挑灯夜战,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积累经验和知识、广泛阅读、求教、改进、刻苦钻研,直到你对自己的工作了如指掌。只有这样,你才能看上去从容自若。

践行这条法则时,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某项工作的截止日期一旦确定,就不要申请延展;

·绝不寻求帮助:不要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你可以寻求他人的指点、建议、信息和意见,但不寻求帮助;

·绝不因为加班而怨声载道;

·学会果断一点,这样你就不会有成堆的工作,这不是指不让别人看到你埋头苦干,而是指别超负荷工作;

·别让他人看到你惊慌失措的样子;

·积极寻找减轻工作负荷的方法——当然是在不被人注意的情况下——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要想达到上述境界,你必须对自己的工作驾轻就熟。法则14 工作家庭分两边

只要是上班时间,你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你的工作。如果你上班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家里的事,人们会认为你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他们就没有看错。

回想一下你曾经的或现在的同事,有谁经常唠叨自己的家人或家里面的琐事,抱怨自己的母亲,整日幻想着放假,讨论上回的购物之旅,埋怨接送孩子时的糟糕交通,或和你聊起他们的圣诞计划?这些人中,你觉得有几个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责任感?也许一个都没有。

你不必对自己的家庭生活讳莫如深,以至于你的同事都不知道你有孩子,或者你的母亲住院了,或者你爱好钓鱼。但在上班时间,你应该将自己的家庭生活搁在一旁,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任务。只有这样,你的上级,还有你上级的上级,才会将你视作一名全心投入而且热情饱满的员工。只有这样,你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享受其中。心无旁骛才能让你体会到工作中的乐趣。

你无须将自己的私人生活告诉同事。当然,你可能需要一个倾诉的出口,找几个朋友聊聊天,这无可厚非,但别在上班时间做这些事。如果同事中有你的好朋友,你大可以在下班后找他们一块去喝一杯。

每个人都会遇到家里的烦心事,如父母生病、孩子在学校里惹了麻烦、邻居太恼人、贷款压力大,或讨嫌的弟媳要来家里过周末。但你的同事不需要听你唠叨这些。对不起,事实就是如此。我并非没有同情心,但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地点上,这都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当然,我知道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大事,难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像离婚或亲人离世这样的特殊时刻。这种情况下,你无需再有所隐瞒,你应该让上级知道为何最近几天或几周,你在工作上有些力不从心。只要你已尽力而为,并且平时已经攒下了“专心做事,不把私人生活带进工作”的美誉,那么周围的人都会给予你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心无旁骛才能让你体会到工作中的乐趣。第二篇你永远在被评价

我们的一切都是别人口中的谈资。我们的穿着、我们开什么样的车、我们去哪里度假、我们的言谈举止,甚至我们中午吃了什么,这一切都是别人借以评价我们的话题。

本篇是关于如何确保别人对你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并以此促进你的职业发展。假如你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这些法则会帮助你重新认识自身散发的信息,并教会你如何改进才能引起注意。你无法阻止人们的评价,但你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改变。这些法则会让你更有型、更自信、更具格调、更优雅得体、更讨人喜欢。法则15 学会微笑

还记得吉卜林(Kipling)的那首诗吗?“如果周围的人毫无理性地向你发难,你仍能镇定自若保持冷静……”那么,如何才能让别人知道你依然保持冷静呢?很简单,就是微笑。无论面对何种情况,保持你的微笑。早上遇到同事时,以微笑向他们致意;握手的时候要保持微笑;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要微笑着面对。总之,无论面对何种情况,保持你的微笑。

到底该怎么笑呢?要笑得亲切而真诚——要让笑容绽放到眼神——真挚、坦率、诚恳、开朗、快乐。要想拥有这样的笑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源自真心。你装不出这样的笑容,因为一眼就会被人识破。内心真诚才能表现得真诚。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和愉悦,否则你的笑容就会显得虚伪而刻意。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不如早点收起你的假笑,走得远远的。

假设你的笑容出自真心,也足够诚挚友善,那么接下来,你就可以考虑如何改进你的微笑,通过反复演练让它更加迷人,不过前提还是要发自内心。我们先假设这个前提已经成立。

对着镜子笑笑看,你很可能觉得自己的笑容不太对劲。这很正常。你在镜子里只能看到自己的正面,照片也不行,这些都是平面二维的呈现方式,表情中的很多信息都无法传达出来。你需要从三维立体的角度全面观察自己的笑容,那就只剩一种办法了——拍摄视频。

如果你不好意思找一个搭档或是朋友来帮你拍摄,那你就只能自拍了。但千万别闹出和我一样的笑话。在我还是财务经理时,有次被派到一家超市去替经理的下午班。店里基本没人,所以整个下午我都愉快地对着超市里的闭路电视练习走路的架势、微笑和仪容仪表,还时不时地走回办公室看回放,以便将不满意的地方找出来改进。我玩得很开心。几周之后,我受邀去观看一场为全体员工准备的特别表演。没错,我当时忘了洗掉录像,而那位超市经理——愿上帝保佑他——发现了这些带子,于是拿来放给大家观赏。我被迫和大家坐在一起从头看到尾,而我的朋友们都乐不可支,对着画面评头论足,还时不时挑我的毛病。那滋味我永生难忘。

最后,在练习微笑的时候,不要笑得龇牙咧嘴,你只需适度露出几颗牙齿,让自己显得真诚而愉悦即可。继续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内心真诚才能表现得真诚。法则16 掌握完美握手——坚实有力

我们经常要和别人握手,但通常都是无意识地随意一握。你有没有算过每周大概要和多少人握手?你是否思考过握手的重要性?这简短的一握其实可以传递很多信息,所以你应该借此传达出你的自信、可靠和可被信赖。当你和别人握手的时候,你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力量、信心、热情和沉着——一个真正的你。如果你对自己的握手方式还存在疑问,那就找个朋友来告诉你。

如何改进握手的方式?一定要坚实有力。你可以借助另一只手来感受力度,充分练习。但别用力过猛,让人觉得手指都快要被你捏碎。

你可以打造自己独特的握手风格,让别人印象深刻。我祖父的握手方式堪称一绝,他只用两根手指(食指和拇指)握手,但握得异常坚定,让你觉得仿佛在和皇室成员握手。

握手是一项传统而正式的礼节。你得忘掉击掌致意,忘掉共济会的秘密握手礼,忘掉一切带有黑帮印记的招呼方式。坚持传统的握手方式,你会给人留下自信权威的印象。

会握手的人通常会主动伸出手,力度节奏都刚刚好。他们还会在伸手的同时报上姓名,显得热情友善、随和自信,又散发出一种坚定的气质。他们也会看着你的眼睛、重复你的姓名。人们都喜欢听别人念出自己的名字,这也有助于强化记忆。

在你介绍自己的姓名之前,记得先说“你好”,这就够了。如果想轻松潮流一点,你也可以说“嗨”——这个随便你。但优秀的法则践行者们都会选择说“你好”,然后依旧很传统地报上自己的全名。千万别用“嗨,我是市场部的大卫”这样的方式招呼,虽然显得愉快又友好,但不会给人留下印象,也无法帮助你获益或建立优势,反而会把你拉低到菜鸟的层次。你最好这样说:“你好,我是大卫·辛普森,市场部经理。”这样你立马就脱颖而出,显得比在场的众人都要资深。再加上一个自信有力的握手,一切就尽在掌握了。你得忘掉击掌致意,忘掉共济会的秘密握手礼,忘掉一切带有黑帮印记的招呼方式。法则17 散发自信与活力

有一次我应邀去作一场面向职场女性的大型演讲,主题为压力管理。当我走到前方准备开讲时,才发现没有讲台可以放我的讲稿(当然我也没带),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可站,台上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如果我坐下来,就只能看到前排的观众,也显得过于拘谨和正式。我也可以站着讲,双手背在身后,看起来就会像菲利普亲王在对皇室工作人员训话。又或者我垂下胳膊或两手交叠端在腹部,这又会显得像个害羞的学生。可我的演讲主题就是关于压力和压力管理,所以我必须看起来放松又镇定。我一直劝大家言行如一,自己当然也要做到。

最后,我选择坐在桌子的一角,这样我就可以随便摆腿、前倾、后靠,只要我愿意,躺下来都行。几年之后我遇到一位当时在场的观众,她说她已经不记得我当时说了些什么,但我的轻松让她印象深刻,据说我还在演讲结束后步履轻盈地走去与当地记者合影。这些细节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但她说我看上去既轻松自信又充满活力。

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早晨踏进办公室的那一刻,你就要让自己的脚步轻快起来。你的同事们可能还沉浸在昨晚的宿醉,睡眼惺忪,或者已经被路上的交通折磨得泄了气。而你依然要元气满满、活力四射,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对你只是小菜一碟。走路的步伐快一些,不要慢吞吞的——这样才能显示出你的热情、干劲、清醒和活力,表示你已做好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但你的思维不要过于鲁莽,要懂得自我克制——不毛躁、不懒散、不屈从、不泄气。要让自己保持一个轻松、明快、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形象。

早晨踏进办公室的那一刻,你就要让自己的脚步轻快起来。法则18 打造引人瞩目的风格

这里的“风格”,指的是有品位、有规矩、有教养、蕴藉、优雅、考究、精致、独具一格。你要打造的风格需要具备这些素质,从而引起众人的瞩目。染一头红发或天天穿着从慈善商店买来的二手货,也是一种风格,也会吸引眼球,但法则践行者不会这样做。多想想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而不是乔治男孩(Boy George),多想想劳伦·巴考尔(Lauren Bacall)而不是麦当娜(Madonna)。他们每个人都有鲜明的风格,也都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但相信我,加里和劳伦才是你想要的风格:经典、有质感、永不过时。如果你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以下建议都可供你参考。

·选择一种固定的风格,并且让人熟知——例如,只穿黑色系或双排扣,或者只穿阿玛尼,又或者只用某个系列的经典手包/公文包。形成标志式的穿衣风格,并坚持下去。

·只购买自己支付得起的最好的产品。

·永远不穿紧身的服饰——宽松的衣着传递着质感和优雅,而紧身的服饰会让人感觉寒酸和廉价。

·少就是多——精简首饰,只买/只戴最好的。如果是廉价货,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