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与对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1 19:58:32

点击下载

作者:魏东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与对策试读:

摘要

随着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持续升温,节能工作成为各国关注的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作为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模式,它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来控制目前用能状况,以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能效。20世纪70年代以来,EPC在各国得到推广应用,学术研究也逐渐开展。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帮助下正式引进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北京、山东和辽宁成立了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其任务是按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从此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2010年我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又明确要加快推行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可见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符合我国共促节能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我国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

综观这种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可知,环境和商业因素导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出现,其发展潜力以及对提高能效、节能减排的作用也得到了普遍认可。然而,合同能源管理自引入中国以来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出现了“只叫好、不卖座”的现象。因此,探寻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阶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和把握制约其发展的核心问题,并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从而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这不仅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理论的充实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更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基于此,本课题展开了以下八章的研究。

第一章是本书的导论。简要说明本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界定了本书中主要探讨的名词的概念与内涵,即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服务公司以及节能服务价值。并提出本书将从模式和公司两个维度并行展开研究的思路。本章也对整个研究的内容、思路、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归纳了三个创新点。

第二章是对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整理和分析。本章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中梳理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相关的理论。通过理论解析,不难发现合同能源管理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理论较多。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也为接下来的问题解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内容是基于规范的视角对合同能源管理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并分别从国内、国外两个视域,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了以美国、欧盟为典型案例的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并综合分析出国外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规律,即政府的示范作用、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法律保障以及行业协会的作用三方面对于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意义所在。这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进提供了诸多启示。在对国外实践和学术研究的分析后,本章对我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研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研究,以及利用经济学理论和工具对该模式进行的理论分析等方面。最后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历程、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出未来可能在节能服务方面产生的新商业模式、融资模式和整体趋势。

第四章则是从节能服务公司的视角出发来进一步解析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发展中形成的特点、问题和影响因素等。该章站在战略的视角来审视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并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战略环境分析,进而分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节能服务公司及其成长规律和战略定位。通过规范性分析发现,目前具有设备生产和研发能力、拥有技术装备的节能服务公司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优势,极有可能成为节能服务市场的主体,并有可能发展成为综合能力强的节能服务型企业。当然其他类型的企业也有其发展空间,因此本章从模式定位、市场定位、业务定位三个方面对不同类型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了战略定位。这一章从节能服务公司的视角展示了当前的问题、障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和第六章则是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视角出发,分别采用规范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该模式是否能够给企业创造价值,以及影响其创造价值的因素进行分析。

第五章先借用价值创新理论、蓝海战略理论等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产生、本质和价值进行分析并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是在企业资源匮乏,包括货币资本要素在内的多资本要素推动企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伴随着企业价值创新而出现的产物。合同能源管理的出现,必然引导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合同能源管理的本质是节能服务公司整合各方资源向目标公司提供节能服务的过程;反过来,对于目标公司或是用能单位来说,是一个能源服务外包或是外购的过程。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通过签订交易契约的形式,实现服务外包。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外包契约,是企业间资源和价值的交换过程。而目标企业和节能服务企业间资源和价值交换的过程中,实现了围绕节能服务企业为中心的众多内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和传递,这被称为“节能服务价值”。而节能服务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构成了节能服务价值网络,存在节能服务价值通道。节能服务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和用能单位之间通过合作,共同创造节能服务价值,并共同分享产生的价值。节能服务价值的增值归根结底,则是具体每个作业的增值。将供应链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业务流程融为一体,本章综合揭示了节能服务价值的增值、分享的价值管理框架模型。

在第五章对合同能源管理产生服务价值的理论的基础上,第六章采用实证研究进行检验。为了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本章选取了上市节能服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了两次事件前后的股市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谨慎性检验和回归,力图使得实证结果可信度更高。通过两次事件的对比,发现就上市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推行的好坏是能否实现价值增值的关键因素。

基于以上多维度、多视角的分析,本书全面掌握了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在我国的问题和特征,并在第七章开展对未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潜力预测、主体思路的定位,以及对策建议的整理提出。本章从战略理念、现实需求以及技术可行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服务产业在未来将会有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并提出抓住发展空间的根本思路就是建立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对接的节能服务现代化市场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本章重点探讨了如何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并且打破了传统的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一一阐述的思路。因为课题组发现,作为系统工程,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进与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都是需要各方协同的,而且还要有主次先后关系。所以,本章归纳出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即建制、贯通、搭台、创新、扩展、育人,并将这六方面的关系用概念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对策的展现更为直观。

第八章作为总结和展望部分,将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并对本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再思考,提出未来课题组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尽管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一定突破,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如实证研究因为面板数据难以获取,故选取了上市节能服务公司小样本数据,从而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尽管在过程中采取了谨慎性检验和回归;再如提出的创新性的对策建议是否能够突破理论层面而在实践层面落地生花,得到实践派的认可和支持,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经过这几年来课题组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国发展和研究的持续跟进,发现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节能模式,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但通向未来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多方协同、加强创新,提升机制的灵活性和市场本应发挥的作用。节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直作为我国的战略性工作,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市场机制也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服务公司 模式研究 对策建议 节能服务价值[1]第一章 导论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

随着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升温,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各国关注的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2012年年初,欧盟单方面开征航空税,根据此项规定,凡飞往欧洲的航班均需缴纳相关的碳排放税,此项政策一出,立即遭到各国的联合抵制,在各方的压力之下,欧盟最终有条件的让步,但是这种让步也是暂时的。欧盟碳交易市场自2005年启动以来,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同时,大量先进的节能技术均掌握在欧盟手中,从国家利益角度看,欧盟也需要变现。2012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最后一年,2013年步入了后京都时代,无论国际气候谈判将走向何方,节能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和石油净进口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第一,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越来越被动,工业部门能效偏低,公共机构能源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巨大,而与此同时,因缺少资金,大量的技能、技术无法被有效应用。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这些都是能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对管理节能的认知程度相对偏低,因此,如何挖掘这一市场,对于推动我国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作为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它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改善目前用能状况,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能效。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帮助下正式引进了合同能源管理,在北京、山东和辽宁成立了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其任务是按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从此合同能源管理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之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其他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以此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据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协会(简称EMCA)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4852家,年增幅为16.22%,其中备案节能服务企业达1719家,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达1472家,比2010年的782家增加了 88.23%,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达1250.26亿元,比上一[2]年同期增长49.5%,实现的节能量达1648.39万吨标准煤/年。截至本书写作,第四批备案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公布,共620家,这样我国[3]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达2339家。由此看来,尽管合同能源管理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引入我国,但其真正得到认可并快速发展,是在2010年之后。

尽管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快速发展,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新问题不断,阻碍合同能源管理的健康发展。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阻碍合同能源管理健康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用能单位节能动力不足。其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节能法制不严,现行节能法律约束力较弱,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激励手段促使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或行为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对节能行为缺乏明显的激励政策;其次,节能成本意识不强,只有当用能单位的节能效益与其节能外部性所获得社会补偿之和大于因采取节能措施额外支付的总成本,用能单位才有足够的节能动机;最后,“内部人”的控制问题,这里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合同能源管理在国企推广困难较大,除了部分国企领导节能意识不强之外,主要原因是节能指标考核不落实,节能缺少紧迫感。除此以外,就公共机构而言,由于政策不明确,很多公共机构在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后,在会计处理方面存在诸多障碍,这也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在公共机构的推广。

第二,节能服务公司综合能力较弱。节能服务公司应当具备为客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安装、运行、管理、人员培训等“一条龙”服务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对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其实是很高的,一般的节能服务公司很难完全达到这样的水平,或者说具备这种综合服务能力的公司在市场上是“凤毛麟角”。而且,面对用能企业对节能技术更高、更多的要求,单独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单一节能技术和解决方案已不能满足客户需要,更多的客户倾向于节能服务公司能提供完整的综合解决方案。除技术整合能力外,商务计划能力、财务管理及融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也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的必备能力。从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来看,轻资产的特征突出,抵押物较少,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导致节能服务公司在融资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第三,相关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其中针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措施也散见于各部门出台的有关文件中。我国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引导与支持由来已久,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从实践来看,这些政策由于不具体、不到位、不及时,实施的可操作性、可验证性不好,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动效果并不理想。近十余年来,尽管我国节能减排形势日趋严峻,节能市场规模日趋扩大,整体节能减排工作也成效显著,但合同能源管理的规模和作用还不够突出,最近出台的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有待验证。

第四,中介服务体系水平滞后。良好的中介服务是推动节能服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节能服务市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审计体系不健全,缺少成熟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二是节能量检测认证体系建设落后。

第五,整体信用体系尚未健全。节能服务产业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彼此之间的诚信度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和技术、设备提供方之间的诚信问题。因此,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在选择用能单位时特别慎重,在节能方案实施工程中依然存在扯皮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将在后续的章节中得以详细地分析。总体而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本书将客观分析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一方面总结过去发展中积累的良好经验,另一方面也总结过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推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健康发展。(二)研究意义

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煤炭、石油纯进口国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第一的国家,这使得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的能源压力也日益增加。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

首先,在实践层面,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作为一种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以及减排方面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我国也对该机制的发展极为关注,将其视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合同能源管理自引入中国以来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出现了“只叫好、不卖座”的现象。因此,探寻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阶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和把握制约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核心问题,并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之路,提出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不仅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理论的充实和完善有重要意义,更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其次,在理论层面,用现有的理论来分析合同能源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实现有理论。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从理论层面看,一个完整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还鲜有从理论层面进行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去分析解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从理论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基本思路。通过调研,掌握当前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前沿信息,然后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最后以分析结果来指导实践,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即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一个过程。

总之,节能减排工作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从当前发展较为快速的商业模式切入,归纳其发展成就,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献言献计。二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本课题研究有两大对象,一是节能服务公司,二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本身,整个课题研究将围绕着这两大对象展开。尽管《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中已经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但为便于研究,本书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实践层面的最新进展,对这些概念重新进行梳理。(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国际上一种先进的基于市场的、新型的节能项目投资方式,是节能技改、扩建等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它是[4]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是企业提高能效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也是一种业务外包行为,实施的前提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企业节约的成本能够弥补项目实施成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产品成本,二是交易成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能源系统的物理特征,节能服务公司的专业化水平和规模,市场的竞争程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等[5][6]。合同能源管理在提高能效、节约能源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简单来讲,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就是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实施的节能项目,运作模式有很多种,从融资角度来看,主要有融资租赁模[7]式、金融机构持股模式和政府设立专业融资担保机构三种模式。这种分类法在实践中应用较少。相对常用的分类方式是从节能项目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合同方式的约定来划分,包括三种类型,即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目前我国财政奖励主要是针对节能效益分享型,其他两类则不在奖励范围内,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弄虚作假,为享受财政补贴,虚报瞒报节能量,把不是节能效益分享型的项目转化为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针对这一情况,北京率先尝试将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8]项目与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一同纳入财政优惠,这也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趋势。随着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各种类型的项目都将被纳入奖励范围,这为节能服务公司减轻了一定的负担,使资源更为集中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完成上。实际上这三种类型的合同区别并不大,其主要体现在业务环节上,具体如表1-1所示。表1-1 不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的区别分析

从实践层面来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类型,实施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的商业模式不断产生。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以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为主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及项目上,同时也将对新产生的商业模式进行梳理和归纳。

从合同能源管理涉及的利益各方来看,合同能源管理的本质应当是企业整合和交换有价值的资源和行为的能力。它不仅体现在节能服务的标的(节能量或碳减排量)可以自由在市场中交易,也同时体现了企业之间可用资源或能力的整合。

对于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合同能源管理是其整合各方资源向目标公司提供节能服务的过程;反过来,对于目标公司或是用能单位来说,是一个能源服务外包或是外购的过程。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通过签订交易契约的形式,实现服务外包。因此,合同能源管理同样是一种服务外包契约。

节能服务外包,是指用能单位将能源服务外包给节能服务公司,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降低用能单位的能源费用。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单位提供包括能源信息,节能设备安装、运营、维修,垫付资金,节能方案,节能量审计等一揽子系统整合服务。当然用能单位也可以利用自身资源进行设备投资、技术研发,以获得节能效益。因此,从实行节能减排来看,用能单位可以采取“自制”或是“外包”两种途径。(二)节能服务公司

节能服务公司又称能源管理公司,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此名称刚进入国内时,大多翻译成EMCO(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在国外称为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所以也被称为ESCO。一般来讲,节能服务公司主要是通过为客户提供能源审计、节能诊断、节能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3~5年的运行,提高企业能效,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以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9]供节能服务,并获得利润,实现滚动发展。美国的一些能源服务公司也被称为超级节能公司,这些公司除了为客户提供提高能效的服务[10]外,还提供天然气、电力或其他的传统能源。在斐济,为推广和发展太阳能,当地诞生了一种可再生能源服务公司(Renewable Energy Service Company,简称R节能服务公司),其目的是给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降低甚至移除与太阳能技术相关的前期成本,这种公司采用的是收取服务费的模式(Fee-For-Service Model),实际上也[11]就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该模式也被应用到赞比亚,从1998年开始,赞比亚政府成立了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来推广太[12]阳能技术。节能服务公司包含的范围较广,一般来讲,许多公司都以不同的形式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但由于该项业务在其业务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公司并不能称为节能服务公司,但是这些公司是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外部利益相关者。节能服务公司在推动用能单位提高能效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3]。

节能服务公司所开展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具有商业性、整合性、多赢性和风险性等特征,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因此有必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从大类上划分的话,可分为这样几类:①有合同能源管理资质的技术研发公司,这些公司一般有技术专利,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出售技术;②有合同能源管理资质的设备生产商,这类公司非常多,三批备案名单中的32家上市公司也全部是设备生产商;③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这些公司轻资产,没有专利技术,不生产设备,只提供节能服务方案和(或)资金,技术和设备方一起参与用能单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设计及实施;④综合型节能服务公司,即具备以上任何两种特质(技术+设备、技术+融资能力、设备+融资能力)或三者皆有。目前看到的很多阻碍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因素其实主要是针对第三类公司的,具体内容将在后续章节中深入分析。(三)节能服务价值

服务价值是服务企业利益相关群体在服务过程中获得价值的综合。服务企业利益相关群体包括客户、企业员工、供应商、中间商、社会等,对服务企业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要比较服务过程中的所得与付出。

节能服务具有有别于其他服务的特点,如人力集中服务,节能服务的可比性不高,节能服务的效益具有综合性和滞后性,属于服务系统的服务。需要借助服务科学的理论来研究节能服务。

笔者认为,节能服务价值=资源利用率价值+节能服务成本+社会价值+能源溢价+人员技术价值+资金使用和风险价值。同时从合同能源管理的本质出发,节能服务价值应当涵盖节能服务公司利益相关者各方价值诉求,是节能服务公司和其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实现价值的过程,是双赢的结果。三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是导论。这一章首先从宏观角度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然后对课题研究对象及涉及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以此来统一课题研究所涉及的术语,方便下文研究;最后阐述课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是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理论基础。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涉及多重理论,而目前还鲜有理论层面的分析,因此,该章将深入分析合同能源管理涉及的理论。本章将相关理论分为两大部分,即管理学与经济学,并试着用这些理论来解释当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第三章研究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其比较。该章首先选取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以及在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益经验,总结归纳其发展规律,从而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其次,基于文献角度分析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包括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最后,结合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最新现状,基于实践角度分析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包括最新出现的问题,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融资模式,以及与金融之间的关系等。

第四章是我国节能服务公司战略分析。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主体——节能服务公司出发,探讨我国当前节能服务公司遇到的战略困境,并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所处的战略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威胁与机会,内在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分析出其成长规律,预见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不同类型的节能服务公司的战略定位方案。

第五章和第六章,则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论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其自身价值。其中,第五章首先从理论的视角阐释合同能源管理产生的合理性,并挖掘其本质,阐明其对节能服务公司而言的价值所在,并提出“节能服务价值”的概念,论述其对节能服务公司而言的创新增值及意义所在。而第六章则在第五章的理论论证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是否对企业自身价值创新、增值机理具有正效应。为了确保实证检验的科学性,本章先后采用了事件分析法和会计分析法,对两次重大事件前后的上市节能服务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回归分析,最终得出支持第五章论点的数据结论。

第七章则在综合考量了前文的论述基础上,从战略理念到现实需求以及技术可行性三方面论述了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发展的潜力与空间,并提出挖掘该潜力应该具有的发展思路,以此为基础,从建制、贯通、搭台、创新、扩展、育人六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推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则是对整个课题完成情况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研究计划的思考。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围绕合同能源管理目前在中国的推行为何遇到瓶瓶,如何突破瓶颈、寻求健康持续发展开展研究。

首先,探讨了合同能源管理所涉及的理论基础。这种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必然有其运作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才能有这样的生命力,因此探讨其理论基础对理解和把握该种模式极为必要。其次,采用文献整理法从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两个层面分别对国外和国内的合同能源管理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特色和差异,明确其在中国存在的问题无法照搬国外经验来解决,必须在充分了解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特点和阶段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课题组分别从节能服务公司层面和模式两个层面深入研究探讨该模式在我国节能减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要义、角色定位及作用。从企业层面主要是利用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包括SWOT分析法以及概念模型法,分析节能服务公司当前在我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遇到的各种战略环境影响因素,并且根据节能服务公司成长规律和多元化的类型,提出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位。从模式层面则主要是利用相关的理论来探讨合同能源管理的产生原因及其本质,通过应用服务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明确节能服务的本质就是通过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共同创造价值,进而提出“节能服务价值”的概念及其构成,并从理论层面分析出以合同能源管理为特征的节能服务是可以为节能服务公司创造价值的这一观点。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本书采用了事件研究法、会计研究法以及回归分析法来检验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是否对企业自身价值创新、增值机理具有正效应,从中发现了一些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通过以上两个维度(企业+模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进一步定性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发展中的特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最后,采用理论分析和概念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发展思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推进其发展的六大对策。五 研究创新

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方面。(1)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理论层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通过价值管理的视角对合同能源管理本质进行定位,并提出节能服务价值的概念,以及节能服务价值产生、传递的机制框架。这是在理论层面的主要贡献,是从理论高度认识、理解合同能源管理及其对节能服务公司发展意义的内在机理的重要推进。

具体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是在企业资源匮乏,包括货币资本要素在内的多资本要素推动企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伴随着企业价值创新而出现的产物。合同能源管理的出现,必然引导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基于此,课题组提出合同能源管理的本质是节能服务公司整合各方资源向目标公司提供节能服务的过程;反过来,对于目标公司或是用能单位来说,是一个能源服务外包或是外购的过程。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通过签订交易契约的形式,实现服务外包。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外包契约,是企业间资源和价值的交换过程。而目标企业和节能服务企业间资源和价值交换的过程中,实现了围绕节能服务企业为中心的众多内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和传递,这被称为“节能服务价值”。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本书界定了节能服务价值的产生涵盖了包括客户、股东、员工等在内的众多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利用率价值、节能服务成本、社会价值、能源溢价、人员技术价值、资金使用和风险价值等价值范畴。

笔者认为,节能服务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和用能单位之间构成了节能服务价值网络,存在节能服务价值通道。节能服务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和用能单位之间通过合作,共同创造节能服务价值,并共同分享产生的价值。节能服务价值的增值归根结底,是具体每个作业的增值。将供应链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业务流程融为一体,提出了综合揭示节能服务价值的增值、分享的价值管理框架模型。(2)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对两组事件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合同能源管理板块走势对特定的敏感事件是否显示利好刺激作用,从而分析出目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研究方法的采用方式上,本书将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相结合,并采用多元回归来分析财务报表指标的非相关性及托宾Q值和ROE均与CAR是否背离,并且将两组事件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种方法应用的思路从目前所获取的文献来看是没有的,但采用这样的综合方法可以避免采用单一方法所带来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的问题。(3)在研究思路上,本书利用“先展开再收紧”的思路,先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节能服务公司两个维度上分别展开研究,深入挖掘发展阶段上的特点及问题,定位当前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然后再总括出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从当前走向未来的途径和对策建议。在对策建议提出的思路上,也避免了按照利益相关者一一阐述的传统思路,归纳出六方面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内在关联的对策,以期待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起到切实的指引作用。

[1] 本章部分内容被课题组成员纳入发表的会议论文以及研究生毕业论文之中。具体包括:此处分析的内容已经被纳入课题组提交的会议论文中,即聂利彬、牛玉斌、魏东:《合同能源管理推广机制研究》,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2011;程龙《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研究》,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居岩岩《合同能源管理提升节能服务公司价值研究》,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2011年度峰会在京召开》,中国节能服务网,2012年1月9日,http://news.emca.cn/n/20120109023217_2.html。

[3] http://hzs.ndrc.gov.cn/newjn/t20120206_460328.htm.

[4] 蓝毓俊:《当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障碍和对策研究》,《宁波节能》2010年第5期。

[5] Steve Sorrell,“The economics of energy service contracts”,Energy Policy,2007,(35),507-521.

[6] Vine,E.,Hamrin,J.,Crossley,D.,Maloney,M.,Watt,G.,“Public Policy Analysis of Energy Efciency and Load Management in Changing Electricity Businesses”,Energy Policy,2003,(5),405-430.

[7] 张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创新与法律应对》,《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第5期,第28~31页。

[8] 《北京扩大合同能源管理政策优惠范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2011年12月28日,http://www.emcsino.com/html/news_info.aspx?id=7927&type=0。

[9] Gan Da-li,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Barriers and Removal Measures,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2009(1),1695-1704.

[10] E. Vinea,H. Nakagamib,C. Murakoshi,The Evolution of the US Energy Service Company(ESCO)Industry:from ESCO to Super ESCO,Energy,1999(24),479-492.

[11] M. Dornan,Solar-Based Rural ElectriCation Policy Design:The Renewable Energy Service Company(RESCO)Model in Fiji,Renewable Energy,2011(36),797-803.

[12] Mathias Gustavsson,Anders Ellegard,“The Impact of Solar Home Systems on Rural Livelihoods. Experiences from the Nyimba Energy Service Company in Zambia”,Renewable Energy,2004,(29),1059-1072.

[13] Konstantinos D. Patlitzianas,John Psarras,“Formulating a Modern Energy Companies’ Environment in the EU Accession Member States Through a Decision Support Methodology”,Energy Policy,2007,(35),2231-2238.[1]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手段,其本身属于经济学范畴,而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各项财税政策也均属于经济学范畴。同时,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是采取项目制实施的,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即属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合同能源管理对市场诚信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而诚信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因此,合同能源管理跨越了多个学科,可以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基于本项目的需求,主要是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在此,本书对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综述。一 管理学相关理论

合同能源管理涉及多个管理学理论,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项目管理理论、价值链管理理论等。了解、掌握这些理论,用这些理论来解释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学术界最早给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受“股东”(Shareholder)一词的启发,用另外一个与之相对应的“Stakeholder”来表示与企业有着密切关系的团体和个人。至今,“利益相关者”已有近百种定义。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定义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狭义定义,以Clarkson的表述最典型,他认为只有在企业中投入的专用性资产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如果没有他们的支[2]持,组织便无法生存。该定义基于某一群体“是否影响企业生存”的角度出发,排除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可能会与企业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团体。另一类广义定义以弗里曼的定义为代表,他认为“一个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影响或者受组织达成目标影响的任何[3]团体和个人”。该定义考虑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影响,将当地社区、政府部门、环保组织等狭义定义排除在外的实体纳入了研究范畴,扩大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也是后来被研究者引用频率最高的定义。广义的利益相关者虽然内涵宽泛,但是也具备缺陷,即难以精[4]确定量。Mitchell(1997)在考察了27种利益相关者定义后认为,作为利益相关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影响力,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企业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其次是合法性,即某一群体是否被法律和道义上赋有对企业拥有的所有权;最后是紧迫[5]性,即某一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除了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进行界定外,为在现实中更具操作性,学者们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也开展了研究。弗里曼等根据利益相关者在公司中的作[6]用将其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利益相关者,弗雷德里克根据是否与企业发生市场交易将利益相关者分成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7]。总之,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勾画出企业与相关群体的关系,并有[8]助于理性地处理这些关系,从而达成双赢的最终结果。

一个完整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会牵涉众多组织,既包括企业,也包括政府部门,有些项目不仅涉及国内的企业或单位,甚至还涉及国外企业。不同组织的共同行动,促成了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很多情况下,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目的取向,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影响项目进程和实施的问题。例如,当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进行谈判,设备供应商可能绕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直接达成买卖协议,出现了当前的一种“合同能源管理销售”现象。当用能单位与节能设备生产商直接合作时,原本节能效益的共享主体减少了一个,即节能服务公司,对于用能单位而言,可以适当降低成本,对于设备销售商而言,既能分享相关的财政和税收优惠,也能借此提高销量。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实际上就面临着外部利益相关者联盟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其市场将逐渐被利益相关者侵蚀掉。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会围绕着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的形成联盟关系。利益群体有时也会因为共同的[9]“敌人”而结盟,如果竞争对手认为人多势众也会结盟。很显然,设备销售商与用能单位的结盟,就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当两个主体达成协议时,彼此的利益也实现了捆绑,同时也将节能服务公司排除掉。因此,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影响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因素,以及完善相关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前提是要评估每一位利益相关者的相对势力,包括本企业中各方存在的利害关系和这些利[10]害关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要制定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战略,首先要考虑与每一位利益相关者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其次决定对特定利益相关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最后决定对特定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和战略最合适。

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节能服务公司所面对的利益相关者各不相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综观整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实际上就是不同利益相关者为直接利益的博弈过程。因此,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合同处理利益分配,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项目以及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项目管理理论

合同能源管理是依靠不同的节能项目加以实施的,每一个项目都会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节能方案、设备,不同的融资规模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过程就是一个项目管理过程。因此,有必要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换言之,项目管理就是由相关人员执行以期[11]达到符合一定成本、预算和质量要求的目标。概括起来,项目管理就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预期的目标。按照这个概念,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就是在资金、技术等外部条件的约束下,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整合、配置资源,最终达到为客户节能的效果。

项目和项目管理对组织取得战略上的目标有重要作用。任何项目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就不会有适当的项目预算,也不会有项目各项成本的控制,自然也不会有项目绩效考核,就会导致组织进程没有效率。成功的项目管理能够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上的开支,使企业项目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也更有[12]利于企业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从项目的角度看,项目具有确定生命周期的一次性努力,为组织战略的设计和执行奠定了基础,致力于开发最新最先进的产品、服务和组织流程,项目管理需要跨越职能和组织边界,需要突破传统的管理职能。进行项目分析时,通常可采用生命周期法,用生命周期模型来评价项目时,会得到一些后续资源需求的提示,从而使得项目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确定什么时候需要资源以及需要什么资源来按时完成项目。项目生命周期也就是项目发展的阶段,一般可将项目生命周期分为启动、计划、实施、收尾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根据项目需求开展不同的活动。一般而言,启动阶段要确定工作范围,做必要的资源识别,确定重要的组织成员或干系人;计划阶段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规范、图表、进度计划以及其他计划;实施阶段要做的是项目的具体工作,开发系统或者生产产品;收尾阶段发生在项目移交到客户手中后,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项目正式进行收尾,当具体的子活动完成后,项[13]目的成本和范围也迅速减小。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流程,但很多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一定完全按这个流程进行,有的可能只需要三步,还有的可能划分得更详细一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展开、中期实施和后期落实。项目前期主要是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进行谈判,同时进行能耗诊断以及能源效率审计,并出具项目建议书,编制改造方案。项目中期的主要工作包括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履行合同、项目实施及验收等工作。项目后期则主要是进行项目维护及培训,监测节能量,最后在合同期满后移交客户。

融资是影响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融资也就变得格外重要。项目融资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广义上讲,项目融资是指为了建设一个新项目或者收购一个现有项目,或者对已有项目进行债务重组所进行的一切融资活动都可以称为项目融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一般的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自有资金量有限,因此,如何从外部融资,就成了制约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项目融资分为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和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融资,无追索的项目融资也称为纯粹的项目融资,在这种融资方式下,贷款的还本付息完全依靠项目的经营效益。有限追索权项目的融资是指除了以贷款项目的经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和取得物权担保外,贷款银行还要求由项目实体以外的第三方提供担保,担保人以他们各自提供的担保金额为限,所以称为有限追索权的项目[14]融资,这里的有限体现在时间、对象和金额三个方面。项目融资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用来保证贷款偿还的依据是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和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而非项目投资人自身的资信,项目的未来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很大的风险。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具有轻资产的特征,没有抵押物,而以未来的现金流作抵押进行融资,难度非常大,尽管国内金融机构做了大量尝试,但效果并不显著,下文也将对新出现的以未来现金流作抵押进行融资的模式进行归纳。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企业自有资金,这就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何进行资信结构升级,优化资金结构,是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一个难题。

无论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还是项目管理理论,这两个理论在项目实施的整个周期内都影响着项目的实施进程。项目实施的不同的阶段,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着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从管理学的角度看,除了这两个理论外,合同能源管理还涉及服务外包、价值链管理等管理学的理论,这些理论只出现在项目的某一个阶段,因此,本书未将其单独作说明。(三)企业理论与企业价值创新1.企业理论

企业所有权安排问题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居于正统地位的经济学理论不断变化,对于经济学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问题也是争议不断,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学者莫衷一是。企业理论正是在资本雇佣劳动或是劳动雇佣资本的争议中艰难发展着,合同能源管理的出现也正是企业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梳理经济学理论中关于企业理论的文献,可以看到企业理论发展的脉络经历了资本雇佣劳动逻辑、非资本雇佣劳动和共同治理逻辑三个阶段。企业产权经历了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企业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非物质资本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企业发展越来越受其他非物质资本的影响。例如,企业生产会对环境产生影响,造成环境污染。正是企业的资源理论使得学者认为环境资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生产型服务的环境资源稀缺性使资源价格提高,从而制约经济增长,进而引起[15]经济系统纠正环境资源过量消耗,以缓解资源稀缺程度。不过,[16]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率可以减轻对环境资源的依赖。环境资源耗用达到瓶颈时,边际成本增加,收益递减,经济发展受到影响[17]。

环境产权的确立是企业理论或是企业产权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合同能源管理既能帮助企业节能降耗,缓解资源压力,又能满足企业自环境资源配置时追求价值创新的目标。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合同能源管理活动本身创不创造价值?企业只是一个虚拟主体,企业价值主要是由谁创造的?共同治理逻辑的企业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工具。2.企业价值创新

共同治理逻辑认为,企业作为多要素资本的集合体,把包含货币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整合到一个系统之中,经过市场活动,达到“1+1>2”的结果。多种资源要素虽然形式不同,但企业通过资源配置和市场行为使得其在价值层面得到统一。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生存环境。要让企业既节能降耗,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又不减损企业价值,企业只能走价值创新的道路。

价值创新与价值创造不同。价值创造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战略观念,没有边界条件限定价值如何被创造出来。企业削减成本,是一种价值创造,但这不是价值创新。企业往往倾向于改变边际收益的增量。企业规模扩张的确创造价值,但这种价值创造难以突破资源限制的瓶颈。价值创新概念最早由W. Chan Kim和Renee Mauborgne于1997年提出。他们通过对全球30种行业的30余家高成长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的高速增长主要受创新战略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基于顾客的价值[18]创新战略。“价值创新”这一概念将顾客价值提升到了战略逻辑的高度。他们将价值创新定义为“通过在现有的市场环境内创造全新和卓越的买方价值,以及大幅度提升买方价值来创造新市场从而规避竞[19]争”。2005年,这两位学者在继续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价值创新”的内涵,并推出了基于价值创新的“蓝海战略”。

笔者认为价值创新是对现有行业环境的根本性改变,通过打破现有规则和改变竞争重建现有市场边界,涵盖公司的系统性战略问题。从而引导整个系统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提升。因此,价值创新不同于价值创造的根本在于系统创新,其包括经营模式、客户关系、制度建设、游戏规则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的总和。

W. Chan Kim和Renee Mauborgne(1999)认为,价值创新战略是企业推行蓝海战略的基石。但是,这一论点对本课题更为有意义的启示是,价值创新战略有可能成为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个理论工具。二 经济学相关理论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市场化的节能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是与经济学的理论密切相关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探索、引入乃至具体项目的实施涉及外部性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以及博弈论等多个理论。如何运用经济学中的各种理论以及分析范式来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提供帮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Externalities),最早由著名福利经济学家阿瑟·庇古(Arthur C.Pigou)发现并提出,它是指组织或者个人的行为的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非一致性。外部性亦称为外部效应或外部影响,指的是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因而其影响是外在的。根据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的论述:“个人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之间的差异,意味着有第三方或者更多方在没有他们许可的情况下获得或承担一些[20]收益或者成本,这就是外部性”。依据外部性的作用效果,可将其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从非经济因素来说,外部性的存在会影响每个人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经济学来说,它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负外部性会导致生产领域的供给过度和消费领域的消费过度,而正外部性则会引起生产领域的供给不足和消费领域的消费不足,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