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21法则:追随这些法则,人们就会追随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2 11:14:27

点击下载

作者:(美)约翰·C.麦克斯维尔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领导力21法则:追随这些法则,人们就会追随你

领导力21法则:追随这些法则,人们就会追随你试读:

推荐序

当约翰·麦克斯维尔请我给他的这本10周年纪念版《领导力21法则》作序时,我既深感荣幸又颇为好奇。在过去的20多年里,约翰和我走过的道路非常相似,我们俩都在不停地演讲和写作,我们都被人们称为“领导力专家”。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在做的事情,而且也彼此尊重。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相似点,但我们的演讲对象几乎没有什么重合。

在推荐这本书之前,请允许我向自己的读者介绍一下约翰·麦克斯维尔和他所教授的东西,特别是那些此前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的读者。这本修订版的《领导力21法则》无疑是最佳的介绍材料,因为它可谓是约翰工作和生活的最好写照。只要读一读这本书,你就会知道约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时也会对他的领导力哲学有所了解。《领导力21法则》第一次出版是在1998年,当时我就发现这些法则非常实用,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认为。在过去的30多年里,约翰·麦克斯维尔早已为自己赢得“沟通大师”的美誉。正如他自己所言,善于沟通的人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领导力21法则》并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领导力著作,相反,它更像是一本入门级的操作手册。在每一章中,你都能“认识”一些遵循相应法则的人或者违背相应法则的人。每一条法则本身的定义也非常清晰明了。最重要的是,约翰为你规划好了具体的实践步骤,让你能轻松地在自己的办公室、社区、家庭或者教堂里应用这些法则。

约翰告诉我说,这次的修订让他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他终于有机会把自己在图书第一版出版后学到的经验教训融入其中了。我非常清楚他的意思。领导力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关于领导力的图书当然也不应该一成不变。我相信修订后的版本能够带来更大的影响力。约翰在书中更新了部分法则,对一些描述和措辞进行了润色,而且还从应用层面上进行了必要的强化。书中最基本的领导力概念并没有被抛弃,相反,约翰针对新一代领导者的特点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更新。毫无疑问,修订后的《领导力21法则》只会比原书更有可读性。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接触《领导力21法则》,我敢说你一定会爱上它的。这本书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和领导方式。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激励,你的领导能力也会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而得以持续攀升。如果你已经读过最初的版本,那你一定会为修订后的版本拍手叫好。你不仅能够学到很多新的东西,而且还会回忆起那些让你受益匪浅的真知灼见。通过真正参与书中推荐的实践活动,你对这些领导力法则的应用能力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本书不仅带给了我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让我受益匪浅。我深信,你也会跟我一样,书中那些精彩的领导力故事一定会带给你无尽的启迪!史蒂芬·R.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畅销书的作者致 谢

感谢世界各地数千名学习甚至挑战领导力法则的领导者,正是你们不断促使我去做深入的思考。

感谢托马斯·尼尔森的团队,谢谢你们给我机会修订这本书,特别感谢塔米·海姆,你是一名具有战略思想的领导者,也特别感谢维克多·奥利弗,在我最初提炼这些概念的时候你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感谢我的行政助理琳达·艾格斯以及她的助手苏·考德威尔,感谢你们每天不辞辛苦地为我提供那么贴心、那么优质的服务。

感谢我的写作伙伴查理·维泽尔和他的妻子史蒂芬妮,如果离开你们的努力,这本书根本就不可能跟读者见面。引 言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次对话。有些人读书是为了获得些许的鼓舞,有些人会试图掌握书中的所有信息,就好像在参加一个信息量巨大的研讨会似的,还有一些人会试图从书中找到一名虚拟的导师,然后每天、每周或者每个月来跟导师会面请教。

我之所以喜欢写书,是因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很多人“对话”,有些人我一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与他们见上一面。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使我在1977年时,决定成为一名写作者。很多人给了我写作的动力,我想为这些人带去更多的价值。这种激情直到今天依然在我的心中熊熊燃烧。有时候,我走在路上,会被一名陌生人拦住,然后他告诉我说:“谢谢你,你的书真的对我帮助很大!”我就会觉得这就是我所期望的最大的回报。这是我写作的原因所在,而且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

尽管我知道自己的书帮助了很多人,而且也为此深感欣慰,但作为一名作者,我也有自己的困惑。一本书一旦出版,也就在时间的长河里停滞不前了。如果我们彼此相识,而且有机会每周或每个月聊一次领导力这个话题,我觉得我们每次见面的时候,我都能有新的东西分享给你。作为一个个体,我自己也在不断进步。我会读很多的书,会分析我自己的错误。我会跟卓越的领导者交谈并跟他们学习。如果我们相识,每当我们坐在一起聊天时,我一定会说:“你可能不相信,但我最近又学到了不少东西。”

作为一名经常外出演讲的人,我会在各种会议上把我在书中写下的法则教授给观众,而且我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演讲材料。我会讲新的故事,我会让自己的观点变得更加精炼。当我站在听众面前的时候,我的脑海中经常会蹦出新的想法。可是,当我再去读此前写过的图书时,我一方面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另一方面,我又变得非常苦恼,因为图书本身并没有随着我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我的出版商托马斯·尼尔森问我是否愿意把原来的《领导力21法则》修订一下出一个10周年纪念版时,我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我当时之所以写这么一本书,是想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把过去的那么多年里对领导力的研究归结为一个清单,它会是什么样子?”我把领导力的要素写在了一张纸上,而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图书出版后迅速登上了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我也意识到这本书或许可以帮助很多人成为更优秀的领导者。成长=改变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对于书中的一些内容我已经不再那么满意了,我知道自己可以对某些观点予以完善。有些故事已经过时了,我想用新的故事把它们换掉。此外我也积累了更多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更好地诠释某些法则。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去了十多个国家讲授领导力法则,我听到了成千上万个有关这些法则的问题。与最初写作这本书时相比,我的很多思考也变得更加深入了。这个十周年纪念版刚好给了我一个良机,让我得以对最初的版本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对原书想做的最大改动主要是围绕其中的两条法则。“啊?”你也许会问,“你怎么能把自己无可辩驳的法则给改了?”

首先,当讲授这些法则时,我很快认识到,其中两条法则其实已经包含在其他法则之中了。实际上,哈顿法则(真正的领袖一开口,人们就洗耳恭听)只是影响力法则的一方面(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是影响力)。当人们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认真听一位领导者侃侃而谈,这就说明讲话者很有影响力。因为哈顿法则的观点已经包含在影响力法则之中了,我就将这两章的内容合为一章。同样,我发现增殖法则(名师出高徒,只有领袖才能带出领袖)在倍增法则(培养追随者,得到累加的效果;培养领导者,得到倍增的效果)中已经有所体现。因此,我把这两条法则也合在一起了。

其次,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当初在总结领导力法则的时候漏掉了两点内容。在我提出的领导力范畴中,我觉得一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我认为领导者的地位首先是服务他人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从未想到要把这一点归结为法则然后再去教给大家。我忽略的第二点就是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及其对团队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我将这两条新的法则纳入了这本《领导力21法则》十周年纪念版中。这两条新法则分别是:

增值法则:领导者通过服务他人增加价值

镜像法则:看到别人怎么做,大家也会效仿

真不知道我此前怎么会与这两个法则失之交臂,还好你不会错过它们了。我确信,增加这两条法则无论对于这本书,还是对于你领导力的提高都将大有益处。因为,服务他人和以身作则是成为优秀领导者的两大要素。我真希望每过十年就把自己的所有著作修订一次,加上自己错过的东西!经验总结

在过去10年讲授21条法则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另外两条经验。1.要培养领导力,你需要样样做好

出于直觉,成功人士总是认为专注于获得成功非常重要。然而领导力是错综复杂的。有一次,我在研讨会上讲授领导力21法则,茶歇时,一个大学生走过来对我说:“我明白你讲的是21条领导力法则,但是我想知道,最关键的是什么?”他非常认真地举起食指,问我,“也就是说,关于领导力,我需要知道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呢?”

我学着他认真的样子,举起我的食指,回答道:“你需要知道,关于领导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领导力,你所需要知道的不仅仅是一点!”要成为优秀的领导者,我们必须把21件事情都做好。2.没有人能做到21条法则

事实上,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所有的法则。比如说,其中的5条法则我都只能达到平均或平均以下水平——而我却写了这本书!那么,领导者应该怎么办呢?忽略这些法则吗?不是,领导者需要组建一个领导团队。

我建议你测试一下自己对每条法则的掌握情况。一旦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法则上处于平均或平均以下水平,就去寻找几位在那些方面比你强的队友。他们会弥补你的不足,反之也是如此,整个团队都将因此从中受益。这样,你就可以组建一支全明星领导团队。记住,没有人能够比所有人都聪明。有些东西永恒不变

虽然我对某些法则做了一些改动,并且更新了教学方式,但在过去10年里,有些事情是保持不变的。无论你去哪里,也无论你做什么工作,领导力就是领导力,它的存在不容怀疑。时代在变,科技在不断进步,各地文化也千差万别。但是,不论你是古希腊的公民、《旧约》里的希伯来人、现在世界的战士、国际社会的领导人、乡村教堂的牧师,还是今日从事全球贸易的企业人士,你都会发现:真正的领导力原则是恒久不变的,它们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

当你开始阅读本书章节时,我希望你能将以下几点谨记于心。1.这些法则是可以学会的

其中有些法则要好懂些,也更容易付诸实践,但这21条法则中的每一条都是可以学会的。2.这些法则是相互独立的

各条法则之间相辅相成,但并不是互为前提,你在学某条法则之前不必“一定”学会另一条法则。3.这些法则都会奏效

应用这些法则,人们就会听从你的领导;违背或者忽视这些法则,你就无法有效地带领他人。4.这些法则是领导力的根基

一旦学会了这些法则,就必须将它们付诸实践,应用到你的实际生活中去。

不论你现在是一个刚开始发掘领导力魅力的追随者,还是一个自然而然就已经拥有大批追随者的天然领导者,你都可以成为更优秀的领导者。当你读这本书时,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已经成功掌握了其中一些法则,而另一些法则可能会揭示出你自己以前都没有意识到的不足之处。你可以把这些反思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版本中,我在每章的后面设计了练习题,以帮助你把这些法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不论你现在的领导力处于什么水平,记住:掌握的领导力法则越多,你就越会成为成功的领导者。每条法则都像一个工具,随时可以为你所用,帮助你实现梦想,同时让其他人也从中受益。只要掌握其中一项,你就能成为更好的领导者。把所有法则都学会,人们将欣然追随你。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打开这个工具箱吧。001盖子法则The 21 Laws of Leadership

在有关领导力的会议上,我往往会用盖子法则作为自己的开场白,我之所以向大家诠释这一法则,是因为它有助于人们理解领导力的价值。一旦掌握了这一法则,你就会看到,领导力对生活各个层面的影响是多么不可思议。

我们可以这么解释盖子法则:锅里的水总是漫不过盖子,领导力就像一个盖子,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办事效力。一个人的领导力越低,限制其潜力发挥的盖子所处的位置也就越低,也就是说他的潜力更低;相反,一个人的领导力越高,盖子所处的位置也就越高,他所能发挥的潜力也就越大。举例来说,如果你的领导力分值是8,那么你的办事效力永远也不可能大于7。如果你的领导力分值仅为4,那么你的办事效力顶多为3。不管怎样,你的领导力往往决定了你的办事效力以及你所在组织的潜在影响力。

接下来,我想用一个故事来说明盖子法则。1930年,年轻的兄弟俩——迪克和莫里斯,从新罕布什尔州来到了加州,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两人都刚从高中毕业,自觉在老家打拼没什么发展前途,于是直奔好莱坞,并最终在一家电影工作室找到了工作。

没过多久,富有创业精神且对娱乐行业充满兴趣的兄弟俩就离开了那家工作室,自己在好莱坞东北边大约五英里的格伦代尔镇开了一家剧院。尽管兄弟俩非常努力,可剧院始终都无法盈利。在经营剧院的四年里,他们有时竟然付不起每月100美元的房租。新的机遇

兄弟俩迫切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所以一直都在寻觅更好的商业机会。1937年,他们终于发现了新的机遇。他们在格伦代尔东边的帕萨迪纳市开了一家小小的免下车餐馆。当时,以车代步在南加州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随着人们对汽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当地的文化和商业设施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变化。

免下车餐馆是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涌现出来的,而且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在这样的餐馆里,顾客不会到室内用餐,而是把车开到餐馆周围的停车场,直接向走到车边的服务员点餐。服务员随后会把准备好的食物放在托盘里送给顾客,托盘里瓷碟、玻璃杯和各种金属餐具一应俱全,顾客坐在车里就能够享用到美味佳肴。在一个节奏越来越快、流动性越来越强的社会里,这显然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好创意。

迪克和莫里斯的小餐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1940年,他们决定把餐馆搬到洛杉矶东部50英里处的圣贝纳迪诺,一个工薪阶层聚集的新兴城市。他们扩大了店面,丰富了菜单,除了热狗、炸薯条和奶昔外,顾客还能享用到烤牛肉和猪肉三明治、汉堡包以及其他菜品。他们的生意飞速发展,年营业额高达20万美元,兄弟俩发现每年竟然能够赚到5万美元的纯利润,这在当时可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兄弟俩也因此跻身当地的财富新贵行列。

到了1948年,敏锐的直觉告诉他们,时代变了,于是他们开始对自己的餐馆生意进行调整。他们取消了送餐到车的服务,改成只为走进餐馆的顾客提供服务。他们几乎对餐馆的一切都做了简化。减少菜品,专门卖汉堡包;取消瓷碟、玻璃杯和金属餐具,改用纸盘、纸杯和塑料餐具。通过削减成本降低菜品价格,让顾客得到实惠。此外,他们还发明了一个新系统,他们称之为“快速服务系统”。厨房好像变成了一条流水线,流水线的每一名员工都在高速运转,兄弟俩的目标是把完成每一个订单的时间控制在30秒以内。他们做到了。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餐馆的年收入达到了35万美元,迪克和莫里斯每年已能获得大约10万美元的纯利润。

那么,这兄弟俩到底是何许人也?假如时光倒流,你只需驱车到圣贝纳迪诺市第14大街和E街的拐角处,就能够看到他们的那家小餐馆。在那幢矮小的八角形建筑的前面,悬挂着一个霓虹灯招牌,上面写着:麦当劳汉堡包。你肯定会认为,这就是迪克·麦当劳和莫里斯·麦当劳的故事,兄弟俩当时发了大财,再接下去的故事就尽人皆知了。果真如此吗?很遗憾,你想错了。事实上麦当劳兄弟俩在事业上并未能取得更大的进展,原因很简单,兄弟俩的领导力比较低,这种领导力水平就像是一个盖子,盖住了他们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故事背后的故事

没错,麦当劳兄弟俩的确实现了财务自由,他们的汉堡包店是全美国最赚钱的餐馆之一,他们甚至觉得如何花钱都成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儿。他们在顾客服务和厨房组织方面极具天赋,这种天赋催生出一套餐饮服务行业的全新系统。事实上,兄弟俩的这种天分在业内已是闻名遐迩,很多人开始慕名给他们写信,也有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拜访,想要学习他们经营餐馆的方法。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们每月接听的电话和收到的信件加起来竟然多达300个。

这促使兄弟俩产生了推广麦当劳经营理念的想法。其实,特许经营餐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这种理念。对于麦当劳兄弟俩来说,这意味着不必自己去开新的餐馆就能坐收渔翁之利。1952年,他们开始付诸行动,但结果却以惨败告终。原因很简单,他们并不具备让一家更大的企业有效运营所需的领导能力。迪克和莫里斯在经营单体餐馆方面很有一套,他们懂得如何经营,如何让自己的系统高效运转,如何降低成本,以及如何获得更大的利润。他们是卓有成效的经理人,但却不是领导者。他们的思维模式就像一个盖子,限制了他们去成就更大的事业和成为更优秀的企业家。迪克和莫里斯已经站在了成功的巅峰,但同时也一头撞上了自己事业的天花板,在“盖子法则”的约束下,他们再也无法取得新的突破。兄弟俩与领导者成为合作伙伴

1954年,麦当劳兄弟俩开始与一个名叫雷·克拉克的人合作。克拉克是个领导人才,此前一直在经营自己创办的一家销售奶昔搅拌机的小公司。他此前就知道麦当劳,因为这家餐馆是他的最佳顾客之一。亲自造访过这家餐馆后,克拉克马上就看到了它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数百家这样的餐馆在全国遍地开花的美好前景。克拉克很快就跟迪克和莫里斯签订了一份协议,1955年,他成立了麦当劳系统公司(后来改名为麦当劳公司)。

克拉克迅速买下了一家麦当劳特许加盟店的经营权,并打算以此为范本和原型复制出更多的特许加盟店。随后他开始组建团队,建立组织,雄心勃勃地想要把麦当劳打造成全国性的连锁餐馆。他尽一切可能去招募最优秀的人才,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和能力的提升,这些人又开始去招募更多具备领导才能的新人。

在最初的几年里,克拉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尽管已经50多岁了,但他还像30年前创业时那样长时间工作。他甚至变卖了很多的家当,放弃了自己在乡村俱乐部的会员资格,后来他曾回忆说凭那张会员卡他能多打十杆高尔夫球呢。在为麦当劳工作的头八年里,他没有拿过任何薪水。不仅如此,为了支付团队里几个核心领导者的薪水,他还以个人的名义向银行贷款,甚至拿自己的人寿保险作抵押。他的牺牲精神和领导才能最终获得了回报,1961年,克拉克以270万美元的代价从迪克和莫里斯手中买下了麦当劳的全部所有权,随后不断推动公司向前发展,并最终把麦当劳变成了一家不仅遍布全美而且遍布全球的大型企业。很显然,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领导力方面,克拉克的“盖子”所处的位置都要比麦当劳兄弟高出许多。

迪克和莫里斯曾试图以特许加盟的方式推广他们的餐饮服务系统,但他们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才找到50个买家,最终真正开业的餐馆只有10家。即便是在那样的规模下,他们有限的领导力和视野也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举例来说,他们的第一家特许加盟店位于凤凰城,当时的店主尼尔·福克斯告诉兄弟俩说想把自己的餐厅也叫作麦当劳,迪克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有这个必要吗?麦当劳在凤凰城毫无名气啊。”

相反,雷·克拉克生命中的领导力盖子非常之高。仅在1955年到1959年期间,克拉克就成功开设了100家餐馆。又过了四年后,全美已经出现了500家麦当劳。如今,麦当劳公司在全球119个国家开设的餐馆已经超过31000家。领导力——更准确地说,是缺乏领导力——就像盖子一样限制了麦当劳兄弟俩的办事效力。缺乏领导力获得的成功

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但我也相信,缺乏领导力的个人成功所产生的效力一定是非常有限的。跟优秀的领导者相比,一个缺乏领导力的人产生的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你想要爬得更高,你就必须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如果你想对外界施加更大的影响,你就必须具备更大的影响力。你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直接取决于你领导他人的能力。如果你想要爬得更高,你就需要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如果你想对外界施加更大的影响,你就必须具备更大的影响力。

我可以用一幅图来说明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假设我们把成功分为10个级别,而你目前处于8级,这已经相当不错了,我觉得麦当劳兄弟俩就在这个级别上。我们再假设你的领导力非常有限,你根本就不在乎这个,而且也不想费劲儿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领导者。你的领导力水平只能算是1级。那么,你的办事效力会如下图所示:

要想提升自己的办事效力,你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非常努力地工作,尽你所能提升自己的成功级别——努力达到10级。你的确有可能达到这个级别,但回报递减法则告诉我们:要完成这最后两个级别的跨越,你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种代价甚至远远大于你从1级到8级的整个过程中所付出代价的总和。换句话说,为了提升这20%的办事效力,你可真得拼了命才行。

但是,你还有一个选择。你可以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水平。我们假设你原来的领导力水平是4级——略低于平均水平。借助“上帝赋予你的某种天分”,你已经把自己的办事效力提高了300%。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假设你真的掌握了领导艺术,挖掘出了自己的最大潜力,从而把自己的领导力水平提升到了7级,那么,结果就会如下图所示:

通过提高领导力,你根本不需要努力去追求成功,就可以让自己的办事效力跟最初相比有600%的提升。领导力的乘数效应由此可见一斑。在各种各样的商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中,我一次又一次见证过领导力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也是我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致力于讲授领导力的原因所在。要想改变一个组织的发展方向,那就换个领导人

领导力就像是一个盖子,它决定了一个人和一个组织的办事效力。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领导力,那么这个组织的盖子所处的位置就很高,组织的办事效力当然也就很高。反之,这个组织的办事效力就会非常有限。正因如此,当一个组织陷入困境遭遇困难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要去寻找一个新的领导人。同样的道理,当一个国家遇到危机时,就会选举一个新的总统;当一家公司出现亏损时,就会聘用一个新的首席执行官;当一座教堂深陷困境时,就会寻找一位新的牧师;当一支球队屡战屡败时,就要换一个新的主教练。

领导力和办事效力之间的这种关系可能在体育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比赛的结果是即时的,而且一目了然。在职业化的体育组织内,对于一支队伍而言,人才通常不是问题,几乎每一支队伍里都不乏运动天才。真正的问题是领导力。这个问题始于队伍的老板,随后会延伸到教练组和几个核心的队员。如果一支运动队人才济济但却赢不了比赛,那就要看看是不是领导力出了问题。个人和组织的办事效力与领导力成正比。

无论身处何处,你都会发现一些成功人士,他们虽然头脑聪明、才华横溢,但由于受到自身领导力水平的限制,在事业上已不可能更上一层楼。比如说,在20世纪70年代刚刚起步时,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可谓是苹果电脑背后出谋划策的军师,但他的领导力比较低。然而,他的合伙人史蒂夫·乔布斯可就不一样了。由于乔布斯的盖子高高在上,所以他最终缔造出一个庞大的跨国企业,苹果也因此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这就是盖子法则的巨大影响。

20世纪80年代,我曾与唐·史蒂芬森共进午餐,他是加州圣地亚哥全球酒店资源管理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他领导的是一家国际性的酒店咨询公司。席间我询问了一下他们公司的情况。咨询业务现在是他们的主业,但在当时,他的公司主要是接手一些经济效益不佳的酒店和度假村的管理工作,其中很多都是非常不错的酒店或度假村,比如位于南加州的拉科斯塔酒店。

唐对我说,每当他的人去接手一家机构时,他们首先会做两件事情。第一,培训所有的员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第二,解雇原来的领导者。他的话当时让我很是吃惊。“你们总是解雇他们的领导?”我问他,“每次都这样?”“没错,每次都这样。”他回答说。“你们不先跟那个人谈谈吗?看看他是不是一个好领导?”我又问。“不谈,”他回答说,“如果他是一个好领导的话,那个机构就不会陷入困境了。”

当时我就想,当然没错,这就是盖子法则啊。要想达到效力的最大化,你就得想方设法把盖子推到更高的位置。

好消息是解雇原来的领导者并非唯一的办法。我在讲授领导力时会告诉大家有一个盖子,但我同时也会告诉大家:你可以把这个盖子推得更高——不过这就涉及另一个领导力法则了。将盖子法则应用于你的生活

1.列出一些你希望达成的主要目标。(尽量聚焦到一些重大目标上——关注那些需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做的事情。至少列出5条,但也别超过10条。)然后确认哪些目标需要其他人的参与或者其他人的合作。在这些活动上,你的领导力将会极大地影响你的办事效力。

2.对你的领导力水平做一个自我评估。通过完成本书最后的领导力评估测试,了解你自己的基本领导力水平。

3.让别人给你的领导力水平打分。跟你的老板、配偶、两名同事(与你平级)以及三名受你领导的人谈谈你的领导力。让他们按照从1(低)到10(高)的评估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给你打分:

·人际交往能力

·规划能力和战略思维

·远见卓识

·业绩

算出所有人所打分数的平均值,然后与你自评的分数作一个对比。根据这些分数来看,你的领导力水平比自己想象的要高还是要低?如果你的自评分数与他人给你打出的分数相距很大,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多大的意愿去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水平?002影响力法则The 21 Laws of Leadership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是影响力

领导者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总是拥有强大的气场吗?他们总是魅力超凡吗?他们总能留给别人深刻的印象吗?此外,你如何去衡量一个领导者的办事效力呢?如果让两个人肩并肩站在一起,你能够立刻就分辨出谁是更佳的领导者人选吗?在过去的数百年里,人们一直都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她是20世纪晚期最杰出的领袖之一,可是,她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深刻。当大多数人想到特蕾莎修女时,他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柔弱、瘦小的女子,一个致力于服务“穷人中的穷人”的女子。如果仅从外表来看,她的形象就是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名伟大的领袖。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对别人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巨大影响。如果没有影响力,你永远也不可能去领导别人。小身材,大影响

编辑《一条简单的道路》(The Simple Path)一书的过程中,宗教作家露辛达·瓦尔迪曾与特蕾莎修女共事,她是这样描述特蕾莎修女的:“一个典型的、精力充沛的创业者,她察觉到了某种需求并且为满足这种需求采取了必要的行动,她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一个组织,制定了组织的章程,并在世界各地设立了众多的分支机构。”如果没有影响力,你永远也不可能去领导别人。

特蕾莎修女建立并领导的组织名为“仁爱传教修女会”。当天主教会的其他修道会日渐衰退时,“仁爱传教修女会”却发展迅速,在她有生之年就拥有了4000多名会员(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志愿者)。在她的指引下,她的追随者服务的区域遍及五大洲的25个国家。仅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她就建立了一家孤儿院、一个麻风病患者疗养中心、一个收留临终患者和赤贫人群的收容所,以及一个为肺结核患者和精神病患者提供救助的家园。只有真正的领导者才能在组织建设方面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

特蕾莎修女的影响绝非仅仅局限于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来自各行各业、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对她心怀敬意,在她讲话的时候,人们都会洗耳恭听。曾担任过总统演讲撰稿人的作家佩吉·诺南描写过特蕾莎修女1994年在全美祈祷早餐会上发表演讲时的情形。下面的这段文字足以说明特蕾莎修女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

华盛顿的达官显贵当时都在场,此外还有几千名有过重生经历的基督教徒、东正教徒和犹太教徒。特蕾莎修女谈到了上帝、爱和家庭。她说我们必须相互关爱、彼此呵护。很多人都对她的话表示赞同。

但随着演讲的继续,她的话变得越来越尖锐了。她谈到了养老院里闷闷不乐的父母,说他们“非常伤心,因为自己被别人遗忘了”。她问大家:“我们是否心甘情愿地付出,为了跟我们的家人在一起,还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座的不少人是婴儿潮一代,他们开始坐不住了。特蕾莎修女还在继续往下说:“在我看来,破坏当前和平局势的最大因素就是堕胎。”随后她用毫不妥协的语气向大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当时现场一片寂静,大约两秒之后,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在鼓掌,总统和第一夫人(比尔·克林顿和希拉里·克林顿)、副总统及其夫人(戈尔夫妇)看上去都像是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坐像,一动不动。特蕾莎修女依然没有就此打住。当演讲结束的时候,她几乎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得罪光了。

在当时,如果说出那些话的是另外一个人,不管是谁,听众肯定会表达出自己的敌意。他们会发出嘘声,会嘲讽打岔,甚至会变得怒不可遏,愤而离席。可演讲者是特蕾莎修女,她可能是当时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得听她把话说完,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强烈反对她的观点。事实上,特蕾莎修女每次讲话的时候,人们都会认真聆听。为什么?因为她是一名真正的领导者,当一名真正的领导者发言时,人们就会洗耳恭听。领导力的本质恰恰就是影响力。领导力不是……

人们经常对领导力产生误解。如果某人有个很响亮的头衔或者被任命担任某个领导职位,人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那个人就是领导者。有时候,事实倒也的确如此。不过,谈到领导力,头衔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

真正的领导地位是无法被授予、指派或委任的。因为真正的领导力来自一个人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是无法被委任的,必须靠自己去赢得。头衔能够带来的唯一东西就是一点点的时间——你可以利用这点时间去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但也可能在这段时间内让原有的影响力丧失殆尽。有关领导力的五大误解

对于领导者和领导力,人们抱有很多错误的概念和观点,以下就是常见的五大误解:1.管理者就是领导者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领导和管理就是一码事儿。直到几年前,很多号称谈论领导力的图书实际上往往讲的是管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指的是影响他人,让他人追随自己,而管理关注的焦点是维持既定的系统和流程。曾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李·艾科卡说过一句颇具讽刺意味的话:“有时候,即便是最出色的经理人也像是一个牵着大狗的小孩子,他会等着看大狗想去哪里,然后就能把它带到那里。”

要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领导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去营造一种积极的改变。管理者能够把握既定的前进方向,但却无法改变这个方向。系统和流程只能做到这样。要想把人们带往新的方向,你得具备影响力才行。2.企业家就是领导者

人们往往会认为凡是企业家都是领导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企业家们擅长的是发现机会和抓住机会。他们能够看到潜在的需求,并且知道如何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实现盈利。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善于跟人打交道。很多企业家都觉得自己需要找到一个精于人际关系的合作伙伴,以便弥补自身的不足。如果他们无法影响别人,也就无法领导别人。3.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领导者

弗朗西斯·培根爵士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如果你相信知识对于领导力来说至关重要,那你很可能会认为掌握知识的人或者智商高的人就是领导者。这种想法其实未必正确。只要去任何一所名牌大学拜访,你都能遇到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们的思考能力好得超乎你的想象,但他们的领导能力却低得惊人。由此可见,无论是智商还是受教育程度都不能跟领导力画等号。4.引领潮流的人就是领导者

另一个误解认为:谁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谁就是领导者。可是,第一名未必就是领导者。举例来说,埃德蒙·希拉里爵士是第一个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他在1953年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壮举,从那以后,数百人“追随”着他的脚步登顶珠峰。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希拉里就是一名领导者。在他登顶珠峰的时候,那次探险活动的官方领队甚至都不是他,而是约翰·亨特。1958年,希拉里参加了英联邦的横越南极洲远征,并最终抵达了南极点,当时与他同行的是另一名领导者——卫维恩·福斯爵士。要成为领导者,一个人不仅要走在前面,还要有人愿意跟着他走,愿意服从他的领导,并且愿意采取行动去实现他描绘的愿景。做一个弄潮儿跟成为一名领导者可不是一回事儿。5.位高权重的人就是领导者

前面已经提到,有关领导力的最大误解就是,人们认为领导力是建立在职位基础上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想想几年前发生在科戴安特传播集团的事情吧。这家著名广告代理公司的前身是萨奇广告公司。1994年,萨奇的机构投资者迫使董事会解雇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莫里斯·萨奇。结果如何呢?数名高管都跟着莫斯利离开了公司,公司的很多大客户也随即终止了合作,其中就包括英国航空公司和马氏糖果公司。莫里斯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他的离开竟然造成公司的股价迅速从8.675美元降到了4美元。这一切正是影响力法则导致的结果。莫里斯失去了他的头衔和职位,但他依然是一个领导者。史丹利·哈夫迪曾经断言:“不是职位造就了领导者,而是领导者造就了职位。”谁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很多年前,美国有一档很火的电视游戏节目叫作《说出真相》(To Tell the Truth)。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游戏一开始,会有三个人站到台上,他们都会声称自己是某个人。其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其余两个人都是演员。一个由名人组成的评判小组会轮流向台上的三个人发问,时间到了以后,每一名评委都要猜一猜到底哪个人说的是真话。节目中的演员都伪装得非常好,以至于经常能够骗过所有的评委以及现场的观众。

相对而言,要确认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领导者就容易多了。如果有人声称自己是领导者,不要听他说什么,也不看他的资格证书,不核验他的头衔,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看看他的影响力到底如何。领导力只有在追随者那里才能得到证明。领导力只有在追随者那里才能得到证明。

我亲身体会到影响力法则是在大学毕业后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完全符合那份工作的任职条件。我拥有正规的大学文凭;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我已经对那份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洞见;我也的确在组织中担任过领导职务,拥有正式的头衔。这一切都让我的简历看起来光彩照人,但却无法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领导者。在第一次召开董事会议时,我很快就发现了谁才是真正的领导者——一个名叫克劳德的农场主。他发言的时候,人们都会洗耳恭听。他提出建议时,人们都会表示尊重。当他领头的时候,其他人都会心甘情愿地追随他。如果我想影响大家,就必须先去影响克劳德,然后靠他去影响其他人。影响力法则就是这样发挥作用的。领导力是……

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只能是影响力,不可能是其他的任何因素。正如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所言:“权力就像淑女,如果你必须告诉人家自己是淑女,那你肯定不是。”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果你仔细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你就会发现,总有一些人是在引领别人,也总有一些人是在追随别人。此外你还会发现,职位和头衔并不能决定谁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领导者,而另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尝试也影响不了他人呢?我相信以下这些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性格——他们是谁

真正的领导力往往源自一个人的内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像备受瞩目的摔跤巨星比利·格雷厄姆这样的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性格中深层次的东西。关系——他们认识谁

要想成为一个领导者,就必须得有人追随你才行,这往往需要你去发展一些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越密切,你的领导潜力就越大。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每当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我都会立即着手构建人际关系。只要能够认识恰当的人,并适时与他们建立起足够全面的人际关系,你就能够成为组织里真正的领导者。知识——他们知道什么

信息对于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你需要掌握事实,了解动态变化的因素和把握好采取行动的时机,同时还要对未来的发展有远见卓识。虽说仅仅掌握知识并不能让一个人成为领导者,但如果你知识匮乏,那铁定成不了领导者。每当加入一个新的组织,在试图去领导他人之前,我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必要的信息,做好准备功课。直觉——他们感受到了什么

领导者不仅要掌握把控数据的能力,还要具备应对众多无形因素的能力。事实上,这往往就是管理者和领导者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领导者会试图去识别和影响一些无形的因素,比如精力、士气、时机以及动力。经验——他们去过哪里

作为一名领导者,你在过去面临过的挑战越大,你目前的追随者愿意给你机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虽然过往的经历不能确保你的可信度,但却能够激励人们给你一个机会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过去的成就——他们做过什么

对于追随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良好的过往成绩更有说服力。我第一次担任领导职务时,没有什么业绩可言,当然也就无法借助过去取得的成就赢得人们的信任。可是,当我第二次走上领导岗位时,我已经有了一份良好的业绩记录。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担任领导职务我都会竭尽全力,不惧风险,锐意进取,我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会让我的追随者们更加相信我的领导能力,并因此更愿意听从我的指挥。能力——他们能做什么

对于追随者们来说,领导者的能力就是他们的底线。他们想要知道那个人能否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彼岸。人们愿意听你指挥,承认你是他们的领导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一旦他们不再相信你能够带领他们赢得最后的胜利,他们也就不会再听从你的指挥、追随你的脚步了。不借助其他优势的领导力

我的好朋友比尔·海贝尔是一名牧师,也是伊利诺伊州南巴灵顿柳树湾社区教会的创办人,这个教会目前已是北美最大的教会之一。比尔的领导能力让我深感敬佩。在比尔看来,在整个社会中,教会是最倚重领导力的机构。我认识的很多商业人士听到这种说法都大为震惊,但我觉得比尔说的没错。那么,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在志愿者组织中,你根本不可能凭借职位去领导他人。这种组织的领导者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在其他组织中,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往往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比如,在军队中,领导者可以利用军衔带来的级别优势,即便其他的手段都不管用了,领导者还可以把不服从命令的人关禁闭呢。在商业化的公司里,老板们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员工的薪水、福利和奖金都掌握在老板们手中。大部分的追随者都不会拿自己的生计开玩笑,一旦事关生计,员工们通常还是会乐意配合的。所有影响力的本质都在于让别人参与其中。——心理学家哈利·奥维斯特

然而,在志愿者组织中,领导力只会以最纯粹的形式出现,那就是:影响力。心理学家哈利·奥维斯特认为:“所有影响力的本质都在于让别人参与其中。”在自发性的组织中,你不可能强迫组织的成员参加活动。如果领导者没有影响力,人们当然就不会追随。

最近我在一次会议上发表了演讲,台下的听众基本都是公司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当时有人向我请教,问我如何在他的组织中找出最优秀的领导者。我给他的建议是让所有的候选人去志愿者组织当半年的领导。如果候选人能够在没有其他优势的情况下让人们追随他——招募志愿者、为社区提供服务、与联合之路慈善组织合作等——那你就可以断定他们具备影响他人的能力。这一点足以证明他们的确是优秀的领导者。从指挥官到二等兵再到总司令

我喜欢用故事来阐述影响力法则,其中一个故事跟亚伯拉罕·林肯有关。1832年,距离他成为总统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年轻的林肯组织了一群人参加黑鹰战争。在当时,自发组织队伍参加民兵组织的人,往往就被任命为该连队的领导者和指挥官,林肯也因此被授予了上尉军衔。可是,林肯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带兵打仗。此前他也没有过参军的经历,所以对战术也是一窍不通。他甚至连最简单的军事命令都记不住。

有一天,林肯带着几十个人在野外行军,他需要指挥他们穿过一道大门从一片原野进入另一片原野。可是,他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林肯后来回忆过当时的情形,他说:“我想让我的人从横队变为纵队,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合适的口令。最后,我们快走到大门口的时候,我大声喊道,‘队伍解散,两分钟后在大门另一侧集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肯在民兵组织中对他人的影响力实际上在逐渐减弱。其他军官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晋升,但林肯却开始走下坡路。起初他被任命为上尉,但这个头衔和职位并没有带给他什么好处。他根本无法摆脱影响力法则。到了服役后期,林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了一名二等兵。那些自以为是领导,但却没有追随者的人,只不过是在说大话罢了。

幸运的是,林肯最终还是克服了无法影响他人的弱点,这无疑也是美国的幸运。在伊利诺伊州议会以及在美国众议院任职期间,林肯同样做着平凡的工作,跟在军队服役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懈的努力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林肯最终成为了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有一个关于领导力的谚语我很喜欢:“那些自以为是领导,但却没有追随者的人,只不过是在说大话罢了。”如果你无法影响他人,人们就不会追随你。如果没有人追随你,你就不是一个领导者,这就是影响力法则。不管别人是怎么说的,你要记住: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只能是影响力,不可能是其他的任何因素。将影响力法则应用于你的生活

1.本章中提到的五大误解中,你曾经有过哪几个?管理者就是领导者、企业家就是领导者、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领导者、引领潮流的人就是领导者还是位高权重的人就是领导者?你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这说明到目前为止你对影响力的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能够在将来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你必须对自己当前的想法做哪些改变?

2.通常来说,你会依靠哪些因素说服他人听从你的指挥?就本章中提及的七大因素,按照从1到10的衡量尺度给自己打分(1分意味着你不依仗这个因素,10分意味着你要频繁依仗这个因素)。

·性格——你是谁

·关系——你认识谁

·知识——你知道什么

·直觉——你感受到了什么

·经验——你去过哪里

·过去的成就——你做过什么

·能力——你能做什么

对于那些打分比较低的因素,你如何才能进一步优化或者更好地应用这些因素?

3.找一个组织,去里面当志愿者。选择一个你认可的地方或一件你认可的事情——比如说,学校、救济贫民和无家可归者的施济所,或者某个社区服务项目——为此投入精力和时间。如果你认为自己有领导能力,那就尝试去做一个领导者。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学会如何通过影响力去领导他人。003过程法则The 21 Laws of Leadership领导力的提升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而非一日之功

1995年,101岁高龄的安妮·塞贝尔与世长辞。多年来她一直住在曼哈顿一间狭小、破旧的公寓里,那是政府特意为低收入者提供的廉价出租公寓,每个月的租金仅为400美元。由于年久失修,墙上的油漆都已经脱落,墙边的一排旧书架上也落满了灰尘。

塞贝尔退休前是国税局的审计员,1943年退休后一直靠领取社保和为数不多的退休金生活。她在国税局也没取得什么成就,更准确地说,是国税局没有公平对待她。她不仅拥有法律专业的文凭,而且工作也非常出色,可是,她一直也没有得到提拔。51岁退休时,她的年收入仅为3150美元。

本杰明·克拉克非常了解塞贝尔,在他看来,“她受到了极度不公平的对待。在生活中,她方方面面都只能靠自己。她过得真是很不容易”。

塞贝尔堪称勤俭节约的典范。她从来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原来的旧家具坏了她也不会去买新的。她甚至连报纸都不订,每个星期她会去一趟公共图书馆,因为在那里可以免费阅读《华尔街日报》。意外之财!

当纽约叶史瓦大学的校长诺曼·兰姆听说安妮·塞贝尔把所有的遗产都捐给了这所大学时,你可以想象他是多么惊讶,要知道,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位娇小的老妇人的名字,而且她也从未在这所大学上过学。“当我看到遗嘱时,整个人都蒙了,那可真是一笔意外之财啊!”兰姆说,“这位女士一夜之间就成了传奇人物。”

安妮·塞贝尔留给叶史瓦大学的遗产价值高达2200万美元!

就是这样一位终身未婚的老妇人,竟然在退休后的50年里积累出八位数的巨额财富,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是:她是一天一天积累出来的。

1943年从国税局退休时,安妮·塞贝尔已经有了5000美元的积蓄。她把那笔钱投进了股市。到了1950年,她从股市赚的钱已经够买1000股先灵葆雅公司的股票了,这1000股在当时的价值是10000美元。她一直持有该股票,耐心地等待股票升值。到她去世的时候,仅她购入的1000股就已经经过多次拆分而变成了128000股,总价值750万美元!

塞贝尔成功的秘诀就是: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积累财富。无论她的股票是涨是跌,她从没想过要把它们抛掉。她的脑海中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我的财富积累已经结束了,现在是兑现的时候了。”她想的是放长线钓大鱼,而且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线。每当获得红利时,她都用来买入更多的股票。分红的数额越来越大,她持有的股票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她花了一生的时间积累财富。当其他老人还在担心自己的财富会在辞世之前消耗殆尽时,她却成了活得越久就越富有的人。在理财这件事上,塞贝尔懂得并且运用了过程法则。领导力就好比投资——它会不断增值

成为一名领导者跟在股市上成功投资有诸多相似之处。如果你幻想着自己能一夜暴富,那你是不会成功的。就领导力开发而言,不存在成功的“超短线交易员”。最重要的事情是你长时间内每天坚持做什么。我的朋友泰格·绍特认为:“我们能够在每天的日程表上找到成功的秘诀。”如果你能够在领导力培养方面持续投资,让你的“资产”不断增值,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你的领导力必然会有显著的提升。从一个人的日程表中,你能够看出什么呢?做事的优先顺序、热情、能力、关系、态度、自律、眼光和影响力。看看一个人每天都在做什么,日复一日做什么,你就能知道他(她)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她)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当我发表有关领导力的演讲时,人们总是问我领导者是不是天生的。我也总是回答说:“是啊,他们当然是天生的……迄今为止我还没见过不是生出来的领导者呢!你觉得他们还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吗?”于是我们都笑了,随后,我会认真回答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领导力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天生就具备和掌握的一种能力?

没错,某些人的确在某些方面比别人更有天赋。但领导能力是多种技能的集合体,其中的每一项技能几乎都是可以学会、可以提高的。只不过这个过程不会一夜之间就发生。领导力非常复杂,它涉及很多的方面:敬意、经验、感染力、人际交往能力、纪律性、远见、动力和时机——这个清单可以一直列下去。你肯定看出来了,与领导力相关的很多因素都是无形的。正因如此,造就一名高效的领导者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磨炼。也正因如此,直到50岁时我才开始真正对领导力的各个层面有所领悟。领导者都是善于学习的人

领导力专家沃伦·本尼斯和伯特·纳努斯曾针对来自不同行业的90名杰出领导者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了成长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自我发展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这正是领导者与其追随者最本质的区别。”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善于学习的人。这种学习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是自我约束和坚持不懈的结果。每一天的目标都必须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比前一天做得更好一点。自我发展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这正是领导者与其追随者最本质的区别。——本尼斯和纳努斯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高估了结果的重要性,因而低估了过程的力量。我们只想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都想得到安妮·塞贝尔积累了50年才得到的巨大财富,但我们希望只需50分钟就可以得到它。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也重视结果。它们是有效的催化剂。但是,如果你想不断进步,如果你想得到权力,那就要依仗过程了。考虑一下两者的区别吧:

如果我们需要激励自己向前迈进,我会重视结果。如果我想要有所提高,那么我会参与过程,并且坚持不懈。领导力提高的几个阶段

领导力提高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然而,不论你是否拥有领导天赋,你的成长和进步大概都会经历下面5个阶段。阶段1:不知道你不知道

很多人不知道领导力的价值所在,有些人不知道领导力的重要性,还有一些人认为领导力只适用于少数人——身处公司高层的人。他们不知道因为自己不学习而错过了很多机会。一位大学校长曾经跟我说,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报名选修了学校的领导力课程。这恰恰证明了我的上述观点。为什么呢?只有少数人认为自己能当领导。如果他们明白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明白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试图影响至少四个人,那么他们想要多学学这门课程的激情就会被点燃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他就不会进步。阶段2:知道自己需要知道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很多人虽然位居领导地位,环顾四周,却发现没有人追随自己。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如何当一个领导者。当然,这可能就成为学习过程的起点了。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利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当意识到自己对事情一无所知时,你就向知识迈进了一步。”

我是在1969年初次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意识到这一点的。我一直担任体育队的领队,并且在大学时期就担任学生会的主席,因此我早就觉得自己是一个领导了。可当我在现实社会中尝试去领导别人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处于领导的地位和当领导不是一回事。当意识到自己对事情一无所知时,你就向知识迈进了一步。——本杰明·迪斯累利阶段3: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第一个领导岗位上,我挣扎着坚持了一段时间。说实话,我依靠的是绝对充沛的精力和自己拥有的那么一点感召力。但是后来,我终于意识到,领导力是我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我的事业终将深陷泥潭,再也实现不了自己定下的目标。幸运的是,就在那时,我与成功动力有限公司的库尔特·坎普密尔一起吃了顿早饭,在餐桌上,他问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问题。“约翰,”他问我,“你有什么个人发展规划?”

我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最后终于承认,我还没有人生规划。当天晚上,我的妻子玛格丽特和我一起决定节省开支,以便我可以参加库尔特提供的学习课程。这是有意识地向个人成长迈出的第一步。从那天起,直至今天,我一直坚持读书、听录音,去听有关领导力的讲座。

在偶遇库尔特的前后,我还有另一个主意:给自己所在行业的前十位杰出领导人写信,提出愿意花100美元(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与他们见面谈话半小时,以便当面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接下来的几年,玛格丽特和我把每次度假的地点都选在那些人所在的地区。假如有位住在克利夫兰的优秀领导人答应了我的请求,那一年我们就去克利夫兰度假,这样我就可以见到他。那些宝贵经验对我的帮助之大,难以言表。那些领导者与我分享的经验是在别处怎么也学不到的。阶段4:我知道,我成长,我发现

当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开始每天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令人激动的事情就会发生。

几年前,我在丹佛给一群人讲授领导力时,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特别显眼的19岁青年,名叫布赖恩。几天里,我注意到他非常认真地做笔记,并且积极与别人交流。课间的时候我也和他谈过几次。当讲到过程法则时,我就叫布赖恩站起来与我对话,我希望在座的人都会认真倾听。“布赖恩,我一直在注意观察你,”我说,“你如饥似渴的学习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