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古牌楼与牌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3 00:32:49

点击下载

作者:曲小月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北京古牌楼与牌坊

老北京古牌楼与牌坊试读:

1.北京牌楼的作用、种类和结构

作用:作为装饰性建筑和作为街巷区域的分界标志

牌楼也叫牌坊,历史上曾叫过绰楔、坊楔、华表等名称。牌楼是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北京古建珍品。

一座座古牌楼凝聚着中国的历史,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体现出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无穷智慧。

牌楼的作用有的是作为装饰性建筑;有的是为了衬托出主体建筑的气势;有的是为了表彰、纪念某人或某事;有的是作为街巷区域的分界标志等。

北京是牌楼最多的城市,因为北京具有数百年的建都史,在此期间修建了许多座殿堂、庙宇和大建筑群,这些建筑里面,一般都有作装饰或分界标志的牌楼。

另外,在京城相对来说需要纪念和表彰的事件、人物要更多,所以此类装饰性的牌楼也随之建造了许多座。

元大都时,全城分为50坊,明代分四城(区),36坊,清代分五城(区),坊依旧。这样牌坊作为街巷区域的分界标志,在京城建造的数量也很多。

种类:“冲天式”和“不出头式”

北京牌楼按形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称之为“柱出头”式。也就是说,这类牌楼的楼柱超过了明楼的楼顶。另一类是“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所以才称之为“不出头”式。

北京牌楼还可以按每座牌楼的间数和楼数多少来分类,如“一间二柱”式、“三间四柱”式、“五间六柱”式等。

牌楼的间数和顶数,大部分都是奇数。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在京城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

宫苑之内的牌楼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

结构:木牌楼、琉璃牌楼、石牌楼、水泥牌楼和彩牌楼

从结构上来看,北京的牌楼可分为木牌楼、琉璃牌楼、石牌楼、水泥楼和彩牌楼五类。

第一类是木牌楼。这类牌楼数在各地流传最多,在北京木牌楼的数量更是多的不计其数。

木牌的基础(地下部分)用柏木桩(现代用水泥浇铸),称地丁。基础以上各根柱子的下部用“夹杆石”包住(稳固楼柱),外面再束以铁箍。“不出头式”木牌楼,其柱子的顶端以“灯笼榫”直达檐楼的正心檩条,与檐楼斗拱连接,上下一气。

柱上不再装有坐斗,拱翘等都插入榫的里面。

街巷木牌楼顶部超檐部分很短,一般都做成悬山或庑殿式。每根柱端耸出脊外,柱顶覆以云罐(也叫毗卢帽),使木柱免受风雨的侵蚀。

楼顶所有的瓦,要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和不同的地点而定。宫廷木牌楼的顶部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琉璃瓦(以突显其贵),而街巷里的木牌坊的顶部以黑色布瓦为多。

第二类是琉璃牌楼。这类牌楼多用于佛寺、庙宇前面。其造价也非常高,是一般牌楼所不能比的。这种牌楼最独特之处是用琉璃砖砌壁面时,只用黄和绿两种颜色,从远处观望,更能显其宏伟壮观、威严庄重。

第三类是石牌楼。这类牌楼造价也很高,主要分布在景园、街道、陵墓前。其结构也不一样,有的极简单,只有一间二柱,无明楼。复杂的有五间六柱十一楼者。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虽为三间四柱式,却只有花板而无明楼。

石坊的明楼比较复杂,浮雕镂刻亦极有特色。如果石质坚细,不仅浮雕栩栩如生,而且其精细的图案历经数百年也依然风采依旧。

第四类是水泥牌楼。这是近代建筑技术的产物。新牌楼的数目近年来与日俱增,这类牌楼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是对古牌楼进行搬迁或加固。

第五类是彩牌楼。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装饰物,多用于大会、庙市、集市的入口处,会期一过即拆除。当有重大活动时,彩牌楼也会出现,用以烘托当时的气氛。这种彩牌楼一般用杉杆、竹竿、木板搭建而成。彩牌楼作为临时性的建筑装饰物,活动过后便会拆掉,在平时是很难看到的。

【链接】北京牌楼的演变

北京牌楼最早的雏形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从大量出土的公元25~220年的“凤阙”画像砖上,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牌楼的建筑图案。

到宋代,宋代上层人物为表彰“优秀街坊”,亲笔题写匾额,居民则大修牌楼以挂牌匾。尤其是府衙门前,更要建造考究的牌楼。

在宋代,不但到处都建有街牌坊,而且桥牌坊也已出现。在宋代的两幅名画《金明池龙舟夺标图》和《清明上河图》上就能看到像“表”一样的桥牌坊。虽然较小较简单,但它标志着宋代的牌楼已经走出街坊了。

1264年元世祖定都燕京,当时的建筑规划要在“千步廊七百步,建棂星门”,这就是北京最早的石牌坊。

元代在北京建都时,把京城分为46坊。每坊都有坊门,这实际上是承袭了宋朝的城市管理制度。到了明、清时代,虽然取消了“街坊制”,但牌楼的建筑形式还是继承了下来。尤其是坛庙陵寝仍建棂星门式的牌楼。

经过历史的演变,发展到元代,牌楼才有了固定的建筑模式。牌楼从建筑材料分,有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和彩牌楼等;从用意来讲,可分为贞洁牌坊、功德牌坊、街牌坊、山门牌坊等,牌坊的结构有两柱一间、四柱三间、六柱五间等多种形式;牌楼的楼顶,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十一楼等等,其建筑形式一般有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庑殿顶等等。

虽然牌楼成为一种独立建筑,但它原有表彰功能和标志的功能依然保留。

通常在形式上将柱子上加屋顶的称为牌楼,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但有许多地方并没有严格区分,统称为牌楼或者牌坊。

目前,京城现存的古牌楼大部分都是明、清两代的。北京故宫午门五凤楼是阙式建筑的最高形式,并在两旁设有“阙左门”和“阙右门”,以点明午门为大阙楼。还有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南门牌楼、八达岭的秦始皇艺术馆门前的牌楼、京郊良乡县城牌楼都是仿阙式的牌楼。

总之,牌楼是中国的特有建筑,它不仅是一种在主体建筑物前端的陪衬性建筑,装饰美化着环境,增加景观的气氛;而且是一种具有一定标示意义的建筑,在过去也常用于表彰升官、守节等,其建筑意义与文化内涵源远流长。

2.北京牌楼亡失原因

年久失修,自然损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建设一日千里,古老的建筑正在一步一步直向消亡。北京牌楼由于种种原因,其亡失情况也非常严重。

有的牌楼由于长时间经受风雨的侵蚀,再加上政府因财力不足或因各种原因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修补,到最后只能把它拆除。如大高玄殿之中坊,北海公园西北角之普庆门内二坊等,都是因此而拆除的。

主建筑废圮,牌楼不存

有些建筑的年代因为比较久远已遭毁坏或废弃的,其作为陪衬性建筑的牌楼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因此,也遭毁弃。这类牌楼以庙宇的为最多。如崇元观前的“三界圣境”坊,南顶碧霞元君祠的“广生长善”坊,薛家湾的“关帝圣境”坊,显佑宫坊等,都是因此而不复存在。

人为破坏

晚清时期,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次列强的入侵,使北海五龙亭的“性海”、“福田”,颐和园的须弥灵境坊及香山静宜园中诸坊,都被彻底的破坏掉。由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破坏,使北京的牌楼及古建筑损失异常严重。

有碍交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要东单、西单,前门五牌楼,大高玄殿等坊,差不多同时拆去。

失去存在意义

有些牌楼由于历史及社园的须弥灵境坊及香山静宜园中诸坊,都被彻底的破坏掉。由人为原因所造楼及古建筑损失异常严重。发展,马路要拓宽,那些有碍交通的牌楼就要被拆除。如东西、西四、楼,大高玄殿等坊,差不多同时拆去。会的原因,已失去存在意义,故将其拆除。这样的牌楼不是很多,但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如“克林德纪念坊”,在德国成为战败国后,此坊自然不可以再存在;袁世凯的“蹈和”“履中”坊,本是为其“登基”所竖的标志,自然也不可以再存在。

听信谬论

这类牌楼为数不多,但听其某人的只言片语就将牌楼给拆掉,还是太可惜了。如隆福寺前的“第一丛林”坊,是明景帝时建筑,后来听信了山西巡抚都御史朱鉴所言,恐有伤风水,将牌楼拆去。新中国成立后将“长安街”二座牌楼迁建于陶然亭公园,本是好事,但是误听“四人帮”谬论而拆除。

兵焚火灾

此类牌楼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有的灾后复建,如东单、前门等牌楼;有的灾后无存,如东交民巷口的“敷文”、“振武”等。

【链接】北京古牌楼的恢复

北京的牌楼已不仅仅是古代建筑物的象征,它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挥着新的作用。

现在的牌楼既装饰美化环境,陪衬着主体建筑物,增加建筑的气氛;而且还有一定的标识意义。牌楼也像瓷器一样,正代表着中国的形象走向未来,走向全世界。

由于时代的更迭,北京牌楼大部分已遗失,因此,保护和恢复牌楼的工作就显得殊为迫切。

进入21世纪,北京的公园和庙宇牌楼恢复了很多,但是,这些牌楼多是复古,并没有新意可言。然而,由于其工程量浩繁,建造这些牌楼并不是一律简单地重复,所以仍有其艺术价值。

前门大街的牌楼俗称“五牌楼”,是六柱五间五楼十二戗杆的大牌楼。解放初牌楼后是护城河,河上有正阳桥,五牌楼的匾额上书有“正阳桥”三个大字,所以五牌楼也属于桥牌楼。

民国时,为通有轨电车,五牌楼、四牌楼、单牌楼的戗杆撤除,全部改为水泥梁柱。为了改善交通状况,解放后“前门五牌楼”还是被拆除了。

为了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前门牌楼于2001年进行重修,改成了两柱大跨度五楼牌楼。

新的牌楼宽22米,冲天柱上的“毗胪帽”顶高14.95米。虽然在设计时依旧以老牌楼的外形为基础,尽量保持原有的风格,但是原来的牌楼有六柱五门,为了不影响交通,中间的四柱改为垂花,距离地面6.5米。匾额改为“前门大街”,比老牌楼更气派。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北京的旅游事业更是蓬勃发展。旅游景点的开发又促进了牌楼的修建。

潭柘寺是北京现存的百余座各式牌楼中其中的一座,它是文革后第一座被修复的牌楼。修复前的潭柘寺楼顶歪倾,而且楼柱朽烂,夹杆石内的柱根已呈褐色海绵状,如果没有戗杆支撑早就倒塌了。

潭柘寺始建于晋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因而有民间流传:“先有潭拓寺,后有幽州(北京)城”的说法。

潭柘寺过去本来就年久失修,又赶上一场浩劫更是伤痕累累,对其修复工作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而资金多被主要殿堂的修缮工程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