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睡眠圣经(升级修订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12 08:24:04

点击下载

作者:马克·维斯布朗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婴幼儿睡眠圣经(升级修订版)

婴幼儿睡眠圣经(升级修订版)试读:

推荐序

如何让宝宝睡好觉,是家长最为关注的育儿问题。在微博上,有很多年轻的父母经常向我咨询有关宝宝的睡眠问题,例如,宝宝入睡困难,难接觉,长时间浅睡眠;宝宝晚上睡不踏实,需要持续哄抱、奶睡才会再次入睡;宝宝将近3个月,晚上无法自主入睡,白天闹睡,不吃奶;宝宝白天睡眠太少,睡几分钟就惊醒,小睡时间短,易醒……作为一名儿科专家、两个外孙的外祖母,我和这些父母有同样的感受。很多年轻的父母并不熟知引起孩子睡眠障碍的原因,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睡眠习惯,一直深受其扰。时至今日,很多中外育儿专家,包括我,都一致认为,婴幼儿的睡眠是可以被训练的,父母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入睡。

马克·维斯布朗博士是美国最为著名的儿童睡眠和发展研究专家,并拥有35年的临床经验。维斯布朗博士认为,培养孩子健康的睡眠习惯才能养育出快乐健康的孩子。二十年来,在美国图书网站上寻找指导婴幼儿睡眠的图书,美国父母一定优先选择这一本。维斯布朗博士权威地向家长解释了孩子的自然睡眠周期,如何解决和预防婴幼儿的睡眠问题,并推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调整睡眠。本书提供宝贵的资料向家长介绍了这个领域的全新研究,给千千万万的年轻父母带来了福音。

众所周知,婴儿期是孩子身体与大脑等各方面发育最快速的时期,如果没有良好的睡眠很容易对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马克·维斯布朗博士在本书中提到:“对于婴幼儿来说,如果长期缺乏睡眠,会影响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很重要,孩子在童年缺乏睡眠的恶果不会立刻显现,可能要在成人之后显现出来。不良睡眠习惯与孩子在校表现不佳有关,如注意力不足、多动症或是学习障碍。睡眠问题会导致孩子反应不够灵敏,难以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分神,也会造成孩子易冲动、多动,或是懒惰。而孩子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睡眠,就会保持最佳的觉醒状态,机敏,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维斯布朗博士发现睡眠与性格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睡眠不好,也是引起婴儿病痛的关键成因之一。

婴幼儿不良的睡眠习惯同样也会使得家长的负面情绪延续到第二天白天,他们会感觉心力交瘁,有的妈妈甚至因为夜间睡眠不足而患有产后抑郁症。

我十分认同作者维斯布朗博士告诉全美的父母,入睡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父母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入睡。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必须经历相应阶段的睡眠问题,事实上,过了三四个月大的宝宝都可以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睡眠,这个学习的过程会像孩子学走路一样自然发生。孩子学习走路时,需要花时间来发展力量,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以及自信心。同样,你的孩子想要睡得沉,也需要花时间培养夜间睡眠、白天规律小睡的习惯,以及自我入睡的技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中国婴儿睡眠健康促进研究协作组颁发的《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提倡优质睡眠“3+3”法则:“3要:要在宝宝犯困时放到床上,培养其独自入睡能力;要让宝宝与父母同屋不同床,有助于夜晚连续睡眠;要用纸尿裤等养育行为方式提高宝宝夜晚睡眠效率。3不要:不要依赖拍抱或摇晃等安抚方式让宝宝入睡;不要让宝宝只有在喂奶后才能入睡;不要过度干扰宝宝夜晚睡眠。”另外,世界睡眠协会公布6大金质睡眠法:“金质睡眠环境:卧室温度20—25℃,湿度60%—70%;金质入睡时间:晚上9:00前;金质睡眠时长:10小时之久;金质睡眠准备式:合理睡前运动,每天同一套固定的程序;金质睡眠装备:干爽纸尿裤;金质睡眠方式:3—4个月后训练单独睡觉。”本书观点与这两个法则完全一致。

在给孩子进行睡眠训练这个问题上,我相信维斯布朗博士能给父母们近乎完美的解答,大家定能获益良多。

此外,本书还依孩子年龄阶段的不同(从婴儿期一直到青春期)教导你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睡眠习惯,同时帮助你解决孩子一般的睡眠问题。例如,探讨了不同气质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同睡眠周期,从安静型婴儿到困难型婴儿,从初生儿到初学走路的孩子;帮助你让孩子根据他的生物钟自然入睡以及应对哭闹综合征、婴儿噩梦、尿床等问题。

作为儿科专家,我强烈地推荐这本书,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和帮助家长,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更好地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张思莱

导言

为什么我的宝宝睡觉总不老实?他哪儿来的那么多精力,看上去永远都不会累,直到玩得累倒在地上?你可能还会想起,在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让他睡觉就很令人头疼。夜里睡觉时,他每小时要醒一次。白天一般不爱打盹,除非在妈妈怀里才可能眯一会儿。以前,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认为宝宝是贪玩,是不愿意放弃周围有趣的事物所以不想去睡觉,我可不愿意听到宝宝因不想睡觉而发出的嚎哭声。但是,现在他两岁了,我已经为这些每天必定上演的战斗厌烦了。我多么希望宝宝能安静下来,不那么淘气呀……

以上的问题是不是很熟悉?本书就是帮你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怎样使用这本书

本书是写给所有已有了宝宝的爸爸妈妈和正在孕育宝宝的准爸爸妈妈。如果你还在孕期,那么一定要和准爸爸一起,仔细阅读本书的导言、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争取在宝宝出生之前把这些内容全部看一遍。这虽然可能花费你一点时间和精力,但绝对会对你的宝宝出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比如,帮助你了解健康睡眠的价值,知道怎样满足宝宝的睡眠需求,如何处理宝宝夜间的哭闹以及预防宝宝的睡眠问题。至于阅读的时机,还是建议在宝宝出生前读完,因为宝宝出生后,你就很难再读得进去什么东西了。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出生,那么,你很可能成天被这个小家伙折腾得筋疲力尽,感觉茫然,或者兼而有之。你会发觉,孩子出生后,自己的智商也回到了“婴儿的水平”,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按时完成自己制定的行动计划,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严重缺乏睡眠了。如果你哺乳,你还可能会觉得自己快被榨干了。此时,孩子的父亲,没有变回“婴儿头脑”的那位,一定要仔细阅读本书的相关章节,并教给孩子的妈妈。首先,即便你的宝宝晚间比较乖,也请先阅读本书的第四章,因为所有宝宝都或多或少爱哭闹。然后,应该读读第三章,阅读有关睡眠问题的内容,了解常见的睡眠问题,并按本书提供的方案行动。最后,根据宝宝的年龄,阅读相应章节末的“为筋疲力尽的父母们准备的行动计划”栏目,因为随着年龄的变化,睡眠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也会相应改变。如果你的宝宝睡觉时还伴有打呼噜、张口呼吸,或者皮肤干燥等问题,请阅读本书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的相应内容。

希望本书能让你的宝宝健康地睡眠,快乐地成长!

二、本书的结构

所有的宝宝都会在不能随心所愿的时候爆发一下。但是,为什么一些宝宝比另一些宝宝要乖,闹的时间不那么长呢?本书将帮助你回答这类很熟悉的问题。本书会告诉你,质量差的睡眠是如何造成宝宝疲倦,疲倦又是如何让宝宝变得暴躁,爆发出一些在其他孩子身上不常见的行为的。在这本书里,我还要告诉你,长期的睡眠不佳是如何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来养成、提高孩子平静却不失敏捷行为的能力。

我将带领你了解孩子在夜晚的情况,告诉你哪些夜间因素会打搅孩子的睡眠。本书第一部分《孩子如何睡眠》将告诉你睡眠的基础知识,包括健康的睡眠、混乱的睡眠、常见的睡眠问题和认识误区。这部分包含了不少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父母都未必了解的知识。例如,如果一个家庭里所有成员都因劳累而睡眠紊乱,会有多么大的害处。本书第二部分《如何养成好的睡眠习惯》,是依孩子年龄阶段的不同(从婴儿期一直到青春期)教给你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睡眠习惯,同时帮助你解决孩子一般的睡眠问题。第三部分《其他睡眠障碍和问题》,将帮助你了解和应对一些特殊的睡眠问题:梦话、磨牙、呼吸不畅、尿床等,同时告诉你季节、家庭成员变化、搬家等环境因素对于宝宝睡眠的影响。这部分还将讨论睡眠在成为好父母、好孩子中的作用。我希望,当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已经知道了如何指引孩子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三、健康睡眠应成为现代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准

您知道怎样在夜间睡得香,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吗?我想我知道。但是有时我上床太早,有时太晚——很多人却认为我了解很多有关睡眠的知识。实际情况是,没有人真正确切地知道健康睡眠的全部秘密,从而始终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对于睡眠机制,大部分人几乎一无所知。早期参加睡眠研究的志愿者被研究人员安置在又黑又深的洞穴里。这样志愿者就感受不到昼夜差别,研究人员据此研究睡眠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和感受的。现在的睡眠研究人员还会在专门的实验室环境里将钟表的时间调快或者调慢,然后了解当关于时间的外部标识不准确时,人体的生物钟会怎样运转。研究人员还专门对倒班的工人,经常跨越时区、患高速时滞反应综合征的空军飞行员进行研究,以了解时间差如何影响睡眠模式。

但是对于儿童的睡眠习惯还没有研究得那么细。很显然,一名携带核武器执行任务的轰炸机机组人员因缺乏睡眠、患高速时滞反应综合征而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麻烦,比一个因疲倦而频频发怒的孩子造成的麻烦大多了。不过,如果这是你家的孩子,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组建芝加哥儿童纪念医院睡眠紊乱研究中心后,我对成千上万名儿童的健康睡眠和混乱睡眠进行了研究。我帮助成百上千的家庭了解了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学习的。在完成这些研究后,我进行了30多年的儿科诊疗工作,养大了4个儿子和两个外孙。我发现,因为孩子睡眠不踏实而被折腾得睁不开眼的父母还是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可以从有关睡眠的知识中获益。我的研究对我本人启发就很大。举例来说,原先我以为打盹是浪费时间。我只想好好陪伴我的儿子们,帮他们打理所有事务。结果呢,因为长期睡眠不足,我变得易怒而好斗。当我学会想打盹就打盹时,我的家庭受益不少。

我在研究中发现,预防和治疗婴儿和儿童的不良睡眠习惯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习惯就很难根除了。孩子是不会自动纠正这些不健康习惯的。他们不会自己摆脱这些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治疗,不良睡眠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会有所减少。孩子年龄越小,纠正不良睡眠习惯的成功率就越高。

预防不良睡眠模式的形成是所有父母都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越早越好。要注意孩子自然睡眠节奏的发展。在孩子睡眠过程开始的时候,就要抚慰孩子入睡。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告诉家长如何掌握时间,预防孩子出现睡眠问题,这要求你在实践中掌握。

治疗孩子的睡眠问题要困难得多。因为父母和孩子都已经被孩子的睡眠问题搞得过度劳累。过度劳累的孩子会疲惫不堪,体内会产生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对抗疲倦。对于原始人来说,这种反应非常有利于生存,因为即便原始人过度疲倦了,他们还得逃跑、打斗或者打猎。这种刺激能量的反应会使人处在一种高度警觉、活跃的状态。这就是过度疲倦的孩子显得很兴奋、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来的原因。那么,过度疲倦的孩子又为什么要哭呢?

原因有二。首先,深度疲倦本身会给人带来痛苦。其次,改变已有的睡眠习惯是很烦扰的事情。如果要改变出生几个月的孩子的习惯,他们会以哭来对抗。他们是宁可和父母玩也不愿意睡觉的。

哪个父母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哭。从长远来看,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会使孩子哭得更少。但在治疗孩子不良睡眠习惯的初期,孩子很可能哭得会更多,但睡眠次数是增加的。等孩子形成良好睡眠习惯后,就不怎么哭了。

现在,有不少关于儿童睡眠的图书、杂志和网络文章,父母们应如何判断其可靠性呢?我建议父母们在比较各个专家的睡眠建议时,应当了解一下,专家所依赖的基础是什么。我从1973年就在儿科当大夫,同时进行儿童睡眠研究,研究成果也得以发表。从1981年开始,我就一直就儿童哭闹和睡眠问题作演讲。我还协助我的妻子带大了4个儿子。

所有这些经历都告诉我,孩子的睡眠模式、脾气,以及婴儿的哭闹是相互关联的。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这些因素是由孩子的生物学指标来决定的。其他人的研究也证明了我的观点。因此我确信,孩子生下来就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特质。

就像宝宝需要足够的钙来使骨骼健康发育一样,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同样很重要。孩子在童年缺钙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而且骨骼疏松的恶果不会立刻显现,可能要在人成年后才逐渐显现出来。同样,孩子在童年缺乏睡眠会阻碍神经的发育,其恶果也不会当时就显现出来,需要过一段时间才比较明显。我认为,不良睡眠习惯与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有关,如注意力不足、多动症或学习障碍。我怀疑,长期疲倦的儿童在成年后会继续疲倦,面对无以衡量的痛苦:不够柔和,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缺乏好奇心和同情心,不懂得幽默。总之,睡眠可以强有力地调整情绪、表现、行为以及个性。警惕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自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他们成年后很可能会出现难以治愈的失眠问题,需要依赖安眠药才能休息。

世界睡眠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威廉姆·德蒙特博士1967年曾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给我,人类睡眠有三种状态:清醒、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虽然三种状态之间会相互影响,人在每一种状态中都易发一些独特的问题。

根据德蒙特博士的观点,传统的医学理论仅仅研究第一种状态:清醒状态。而他认为,我们在清醒的时候和在睡眠中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生物钟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要睡眠,并通过大脑调节将体温和荷尔蒙分泌调整至睡眠模式。在睡眠中,我们的反应、思考、感觉与清醒时完全不一样。如果你对这点不相信,可以去问一下6周大的婴儿的母亲,问问她在夜里哄孩子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吧。

人们对“不安全感”和“哭着睡着了”有很多误解,因为他们不了解以下两点:(1)当我们的生物钟已经处于睡眠模式的时候,我们能安稳地睡着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2)当我们的生物钟在清醒模式的时候,我们对安全感是多么依赖。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部分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精神病学家没有机会去研究儿童睡眠,也很难得到这方面的培训。他们不了解,睡眠时的大脑和清醒时的大脑是不一样的。即便到今天,在为期3年的儿科医师高级专科住院实习的过程中,也很少有人教授有关睡眠的知识,即便有,也是三五个小时的事情。很遗憾的事因而发生了,这些“专家”在大众读物上的指导和建议也都缺乏相关知识。

因为大脑睡眠时和清醒时截然不同,睡眠中和清醒时产生的问题也就各自不同。当大脑进入睡眠状态时,类似夜惊这样的问题就容易出现。而当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时,夜惊以及其他类似问题就不会产生。

同样,我们清醒的时候容易产生其他的问题。

当孩子清醒的时候,会耍小孩脾气,打架,不愿意分享,或不好好吃饭。同时,我们也会担心,我们与孩子进行的感情交流是否恰当。孩子得到了足够的爱吗?孩子感到幸福吗?我们在给孩子喂饭、洗澡、穿衣服,陪孩子玩时,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他们觉得安全无处不在,还是感觉不安全,当大脑进入睡眠模式时,安全与否便无关紧要了。睡眠小知识

孩子学习走路时,需要花时间来发展力量,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以及自信心。同样,你的孩子要想睡得沉,也需要花时间培育夜间睡眠、白天规律小睡的习惯,以及自我入睡的技巧。

我们知道,进入睡眠并停留在睡眠状态中,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但是这种学习的过程是很自然发生的,就像孩子在父母不介入的情况下学会走一样。过去,当人们使用绑腿的时候,对孩子学习走路造成了障碍。同样,当父母不尊重和保护孩子天生的、周期性的睡眠需要时,孩子就会出现睡眠障碍。如果让父母进行足够的练习,他们会发现,只要完全配合孩子的睡眠需要,孩子就不会哭。

初为父母者需要练习以掌握恰当的时间,这需要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父母没有经验,而孩子的睡眠节奏会时有变化,常常发生父母没有掌握孩子正确睡眠时间的事情。这时,孩子会因为过度疲倦而感觉痛苦,所以孩子就会哭闹。这本书就是要教给你,如何在孩子因为过度疲倦爆发之前就把握住孩子睡眠的节奏。把孩子弄哭可不是帮助他们睡眠的好办法。

帮助婴儿和儿童睡眠,可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在帮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方面,父亲的作用也很重要。一般说来,母亲是双亲中缺乏足够睡眠的那一方,因为夜间照顾孩子的责任往往是由母亲单独承担的。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对于宝宝来说,妈妈都是随叫随到。如果晚上宝宝哭闹,猜猜是谁负责安抚宝宝?如果宝宝睡不好,猜猜谁要挨骂?如果父亲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庭责任,那么对孩子、婚姻和家庭都是很有益的事情。我一直希望通过这方面的讨论来纠正现实生活中的这些误区。

在这本《婴幼儿睡眠圣经》中,我将帮助您学会预防和治疗孩子的睡眠问题。在有关预防睡眠问题的章节中,我还会让您了解,是否母乳喂养以及与宝宝同睡一张床就可以预防孩子的睡眠问题。在有关治疗睡眠问题的章节中,我会给您比较各种治疗睡眠问题的方案:忽视,逐渐忽视,按时唤醒,定时上床睡觉,白天纠正上床睡觉时间,放松,等等。第一部分 孩子如何睡眠第一章 良好的睡眠习惯为何如此重要

年幼的婴儿和儿童很容易因夜间失眠而致病。

——奥卢斯·科涅利乌斯·塞尔苏斯(古罗马医学始祖)

儿童失眠和担心失眠的问题由来已久。

新生婴儿自然而然地就具有良好的睡眠习惯。他们毫不费力地就能酣然入睡。然而,在出生后一周内,随着大脑的发育,他们的睡眠模式也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或许来自昼夜混淆——白天长时间睡眠,而夜间长时间清醒。这很讨厌,不过这还仅仅是一个时间掌握的问题。新生婴儿从入睡到沉睡,还不会有什么问题。在孩子出生几个星期之后,父母就可以顺着孩子的自然睡眠节奏和模式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

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不会自动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其实,父母会阻碍或者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当然了,当孩子极度疲倦的时候,自然会睡着——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崩溃”是本能,但这是不健康的,因为极度的困乏会干扰人正常的社会交往乃至学习。当你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发现孩子暴躁、易怒、古怪,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正常的。休息充分的孩子可从来不会这样。

当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电,没有由此而产生的广播、电视、计算机以及远程通讯的时候,孩子们上床睡觉要比现在的孩子早。现在,我们就寝的时间普遍晚,这比“孩子越胖越健康的”的陈旧观念显得自然。可是,人们通常以为“正常”“自然”“健康”的事情,却未必真的是那样。此外,当你一想到“养孩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传统的育儿方法:母乳喂养、和孩子同睡、使用柔软的吊篮式婴儿背袋、不离孩子左右、对孩子有问必答等。对一些家庭来说,这些方法根本不管用。即便对于已经使用这些方法的家庭,孩子的极端暴躁、哭闹不安、不睡觉等“不自然”的表现同样在所难免。睡眠小知识“自然睡眠”与“不自然睡眠”的特征“自然睡眠”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孩子入睡都有哭闹、易怒的阶段。

孩子越哭闹,越恼怒,睡觉时间就越少;孩子睡得越少,父母跟着睡得也越少;父母睡得越少,就越难让孩子安静下来。

父母希望亲戚朋友能够帮忙哄宝宝。

母乳喂养以及与孩子同睡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不自然睡眠”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城市里有多种因素(特别是各种噪音)会干扰宝宝的睡眠。

日托(无法在孩子有睡意的时候及时把孩子哄睡)也会干扰宝宝睡眠。“居家族”妈妈要独自承担照料孩子的责任,承受极大的压力。

繁忙的现代生活使得父母们整天忙东忙西,没多少时间照料孩子,有时候他们看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

有工作的妈妈没时间陪孩子玩,让孩子在深夜还无法入睡。

父母工作地点离家远、回家晚,回家后还想和孩子玩,搞得孩子睡得也晚。

祖父母干扰孩子的睡眠节奏。

克里斯汀·吉耶米诺博士与威廉姆·德蒙特博士都是世界睡眠研究方面顶尖杂志的创刊编辑。他们告诉我有关睡眠的基本原则:

1.睡眠时的大脑并不是没有任何活动的大脑。

2.人在睡眠时和清醒时的大脑活动规律并不一致。

3.人在睡眠时,大脑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

4.入睡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5.如果能让孩子在大脑的快速发育期有足够的睡眠,孩子以后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脾气也会很温和。

睡眠使大脑灵敏和平静。无论是夜晚的睡眠,还是白天打盹,都会给大脑充电。睡眠提高大脑的注意力,使人们身体上很放松,精神上很灵敏。这和提举重物可以锻炼肌肉是一个道理。这样你就能做到最好的自己。当孩子学会如何睡得好时,他就能保持最佳的清醒状态。最佳的清醒状态,也就是最恰如其分的机敏,非常重要。

我们总是简单地认为,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睡眠,一种是清醒。但是,一天24小时并不是非昼即夜,还有破晓,还有黄昏,24小时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同样,人在睡眠与清醒中转换也是渐变的。比如说,人可能沉睡,还可能半睡半醒;人也可能完全清醒,也可能迷迷糊糊。

保持最佳的清醒状态当然最好不过了。问题是,如果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睡眠,就会要么昏昏欲睡,要么过度兴奋。持续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这样的恶果:孩子情绪很差,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更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生活节奏这么快,怎么保持很好的小睡和睡眠习惯?如果宝宝晚上哭着要找我,我去爱抚他,这样真的对孩子不利吗?睡眠真的那么重要吗?我的宝宝总是哭,就一定意味着我是个失败的家长吗?宝宝夜里哭是不是因为他觉得不安全?……很多父母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父母们也会说,到处都是关于宝宝睡眠问题的观点,都不知道该信哪个,所以干脆哪个也不信,什么也不做。这里,暂且不论那些观点的正确与否,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无休止的等待总不是个办法。如果你的宝宝睡眠不好,但是你也不想采纳本书的建议,那么请自问:如果放任不管,等着宝宝自己调整好睡眠,需要多长时间?3个月还是3年?如果有专家告诉你,为了让宝宝觉得安全,你应当在夜里尽可能地陪着宝宝,那就要问问这个专家:如果这样做,在多长时间以内,宝宝就可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威尔士亲王医院的儿科主任查理斯·E.桑戴儿在1922年曾经说过:如果一名儿科大夫能够治疗好婴儿的失眠,那说明这位大夫的职业耐心和医疗技术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他还说:婴儿失眠是养育人的问题。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失眠只是个小事。

现代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像查理斯这样谨慎的专家在80多年前就提出的论点。他这样写道:

因为亲戚朋友要来拜访,或者因为保姆手头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就推迟宝宝的睡眠时间,是万万不可的。在宝宝已经犯困的时候还要想办法让宝宝清醒,会很快消耗掉宝宝的精力,让宝宝烦躁不安。等最后家长安排好让宝宝睡觉时,宝宝已经没法睡着了。

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是宝宝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个过程需要父母(或其他养育人)极大的耐心。在开始的几个夜晚,宝宝可能会有所抵抗,哭闹,但是如果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雪花一样,千变万化。每个宝宝都生来具有某些个性,这些个性会影响宝宝的活动量、睡眠持续时间以及哭闹持续时间。宝宝还有其他细微的差别。有些宝宝“阅读”能力很强,他们进食和睡眠的时间很规律,往往哭闹少,睡眠充分。这些宝宝自我调节能力很强:早早就能入睡,如果半夜醒来,不用大人哄,自己就能再睡着。不过,如果你的宝宝爱哭爱闹,自我调节能力差,也别责怪自己。这一半是天性,好在我们还可以做出努力使之改变。

在某些国家,妈妈们总是和宝宝紧密相连,随时准备哺乳,或者哄宝宝。但即便这样,每个宝宝的哭闹程度还是不一样。妈妈们或者哺乳,或者把孩子摇啊摇,摇啊摇。或许,她们不愿意让孩子单独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和父母在一张床上睡。而在西方,大多数孩子从小就要与父母分床睡。

不同国家的孩子睡眠习惯都不一样。不仅如此,社会的期望对父母们养育孩子的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但请注意,在养育孩子方面,没有绝对的“对”或者“错”,也没有绝对的“自然”或“不自然”一说。在欠发达地区,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未必更“自然”,也未必更“健康”。士的宁(一种生物碱)和牛奶都是天然物质,但是对人体的影响却完全不同。

一定程度上讲,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睡眠少和好动,反映了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心大小。我们是愿意一天24小时都抱着宝宝,还是愿意把宝宝放下来睡一觉?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有一天一位沙特阿拉伯公主来找我咨询。随行的还有一位英国教育体系培养的沙特裔儿科大夫,一位英国教育体系培养的保姆,还有另外两名女士。他们咨询的内容是沙特皇室儿童的睡眠问题。儿科大夫对我说,沙特皇室养育后代的方式和英国19世纪贵族中所流行的方式差不多。就像英国19世纪的保姆一样,这位沙特裔的保姆即便在公主的宝宝睡着的时候也抱着它。皇室还给这位保姆配备了专门的属下,这些属下接受的培训有限,他们负责做一些养育婴儿的琐碎工作。

当然,绝大部分父母不会有如此庞大的婴儿养育团队。他们必须得靠自己。所以,如果宝宝哭闹让我们很烦恼,或者我们为此深感内疚,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无能。我们会觉得,自己无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很不幸,这种想法会进一步带来麻烦。

睡眠问题影响的不仅是夜晚,还有白天。睡眠问题会导致孩子反应不够灵敏,难以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分神,也会造成孩子易冲动、多动,或者懒惰。而如果孩子能得到充分的睡眠,就会保持最佳的觉醒状态,机敏,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魅力,有幽默感。如果父母反复无常,做事没有定力,大惊小怪,或者夫妻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孩子的睡眠问题就会很明显,导致孩子夜里哭闹的次数变多。

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必须经历相应阶段的睡眠问题。事实上,过了三四个月大,所有宝宝都可以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睡眠。这个学习的过程会像孩子学走路一样自然发生。

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父母会人为地给孩子制造睡眠问题。但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父母可以纠正孩子的睡眠问题,帮助孩子的睡眠走上正轨。

那些更倾向于渐进疗法的父母会经常抱怨孩子的睡眠总是反反复复。渐进法不得力的原因是,它花的时间太长了,这样会由于一些自然因素的干扰而中断,如孩子生病,放假等。中断后,父母们要想再重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会觉得压力很大。采用渐进法一段时间,会使父母心力交瘁,放弃了努力,又回到原先的恶性循环中。而采用断绝疗法的父母,只允许在纠正孩子睡眠问题过程中发生一次这样的事情:从外地休假回来,或走亲访友回来后,孩子晚上哭闹时。

很多父母总是在允许孩子晚上哭闹和制止孩子晚上哭闹中间摇摆不定,最终无法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他们常常幻想孩子的实际行为就是自己美好的愿望。所以我想如果有一本治疗睡眠问题的日志来记录整个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那会很有帮助。我随后会讲到关于睡眠日志的问题。毕竟暂时的“成功”也许只是孩子长期疲倦后崩溃的反应而已。在纠正孩子睡眠问题过程中的进步也许很微不足道,休假、生病、旅行或其他事情都会造成前功尽弃,孩子又变成了老样子:夜里睡觉总要醒来,或者死耗着不想睡觉。

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运用突然戒除的方法——断绝法来治疗睡眠问题,能快速、有效地改善孩子的睡眠,而且没有后遗症。这些孩子很少反复,可以很快地摆脱外在干扰因素造成的偏离。如此有效的治疗会让你有信心继续进一步控制睡眠习惯,如果有必要,再次使用这种方法。

我再次强调,父母必须尽早开始治疗孩子的睡眠问题。睡眠小贴士

尽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成功地预防睡眠问题。

如果你开始得早,那么即使孩子晚上屡屡长时间地哭闹,也不会有睡眠问题。让孩子独立安然入睡是门技术,在孩子没有形成坏习惯之前就教给他们良好的行为,总比纠正坏习惯要容易得多。当然了,无论是哪种技术,都需要大量的实践。

本书中许多关怀体贴父母的例子也会告诉你,尽早开始训练孩子如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或者尽早纠正孩子的睡眠问题。这样,你会彻底享受到养育孩子的乐趣。有些家长需要专业指导来消除家庭中的激烈矛盾,帮助家庭建立合理有序的家庭规则,或者纠正年龄大的孩子根深蒂固的睡眠问题。要想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父母的态度必须很坚决,不要担心孩子因此恨你或者不那么爱你。事实上,我能提供的治疗睡眠问题的最佳药方是:建立一个孩子和父母都充分休息,充满了爱的家庭。第二章 健康睡眠处方

再可爱的孩子,母亲也愿意看他安睡的样子。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一、判断睡眠是否健康的五个标准

让我们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开始:你的孩子有健康的睡眠模式吗?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判断孩子的睡眠模式是否健康。

1.夜晚和白天的睡眠持续时间。

2.小睡次数和时间长短。

3.睡眠固化。

4.睡眠安排,睡眠时间的掌握。

5.睡眠是否有规律。

如果以上五个方面相互平衡,那么,孩子睡眠就足够充分、质量足够高。我们先逐一分析一下这五个方面。然后我再向您解释,为什么这五个方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健康睡眠”。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育儿行为,如喂食,是不会影响大脑发育的。在睡眠成熟的过程中,有五个转折点:孩子6周大时(夜晚睡眠时间延长);12~16周时(白天睡眠规律化);9个月时(不再夜里醒来嗷嗷待哺,也没有了第三次小睡);12~21个月时(不再有清晨的小睡);3到4岁时(午后的小睡变得越来越少)。

随着孩子大脑的发育,孩子的睡眠模式和节奏一直在变化。如果你能相应地调整育儿的行为,孩子就能睡得好。如果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或者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就容易产生孩子过度疲倦的现象。而要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需要了解造成这些变化的两种生理调节机制。了解这两种生理调节机制,不但有助于纠正认识误区,更关键的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第一种调节机制是控制孩子睡眠需求的,它被称为“自动平衡控制机制”。简单地说,你不睡觉的时间越长,你就越需要睡觉。如果你缺乏睡眠,这种生理机制会试图使你进入睡眠状态,尽量确保你有足够的睡眠。这种自动调节的机制是无法人为控制的。就像人体调节自身温度时一样:一发热,就会出汗。如果摄入水不多,出汗少,我们就会因为脱水而生病。而如果我们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使得睡眠短缺,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于婴儿和幼儿来说,他们的睡眠需求一直在变化,所以父母必须密切关注,及时跟上变化。

第二种调节机制叫“生理节奏定时系统”,也称“体内定时系统”。它就像一个精密的调节程序一样,随着白昼变换而开关体内的某些基因。体内这个开关装置是分子钟,它可根据阳光指向正确的时间。这个自动调节机制可以确保人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睡眠,并且进入每一个睡眠阶段的时间点和时间长度都恰当。大脑的某个区域会发出信号,让我们感觉欲睡或欲醒。在婴儿发育的过程中,这些信号的作用模式可能几周、几个月或者几年变化一次。在婴儿出生后前几个月,这些信号模式的变化时间间隔很短,父母很容易就跟不上节奏。当你刚琢磨明白宝宝什么时间应该打盹、什么时间该上床睡觉的时候,宝宝的睡眠节奏又变了!睡眠小知识

由于人体内在的睡眠生物钟是受基因控制的,因而存在个体间的差异。而且,生物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发挥作用。二、宝宝每天应睡多少时间

如果你睡眠时间短,就会感到疲倦。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睡多长时间就够了?你怎么能判断你的宝宝睡眠是否充分?

对于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它们的睡眠模式几乎是和大脑的发育程度一致的。在初生的几周中,婴儿的睡眠时间长短几乎和它们内在的睡眠需求一致,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睡眠时间长短主要受生理因素影响。但是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到了孩子三四个月,或者更早,到孩子6周大的时候(对于早产儿,要从预产期算起),父母的育儿方式就会对孩子的睡眠长短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我相信,如果父母能够足够细心,及时把握孩子变化的睡眠需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宁静而机敏。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宝宝不同年龄段睡眠持续时间的长短。

1.新生儿和婴儿的睡眠时间

孩子在刚出生的头几天,每天总共需要睡十六七个小时,不过每次睡眠时间最长也就四五个小时。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无论是男孩和女孩,都是这样。睡眠小贴士

哺乳的妈妈往往会担心,宝宝睡眠时间太长的话,会没空吃奶,营养会跟不上。尽管放心好了,给宝宝称称体重就会发现,没必要这么紧张。

婴儿出生1个月到4个月的这个阶段,每天睡眠总量从16个小时下降到14.5个小时,最长的一次睡眠通常在夜间,从4个小时延长到9个小时。很多研究表明,发生这样的变化,说明婴儿的神经发育成熟了,与给婴儿喂辅食无关。

有些新生儿和4个月大的婴儿睡眠时间要长得多或短得多。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你可能经常认为你的宝宝已经睡眠充足了。但如果你发现宝宝哭闹得厉害,或者脾气极其糟糕,那就需要按照第四章的“帮助爱哭的孩子”所提出的建议进行调整了。睡眠小知识

很多宝宝在1周或两周大的时候会有这么一个阶段:越来越机敏、清醒、爱生气或者哭闹,一直持续到宝宝6周大的时候。然后宝宝逐渐变得宁静。人们往往将宝宝这个阶段易怒易醒的状态解释为受妈妈焦虑的影响,或者母乳质量不佳。这简直是一派胡言。罪魁祸首其实是宝宝体内一种暂时的神经系统造成的额外刺激。别太紧张,随着宝宝大脑的成熟,这一阶段自然会过去。这完全不是你的问题。

婴儿携带起来非常方便。你可以把他们带到随便什么地方。如果他们想睡觉了,就会乖乖地睡着。我还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念书的时候,有一天,我和我太太去打网球。我们的大孩子待在护栏边上的婴儿椅里睡着了。这时,一辆巨大的自动倾卸卡车沿着狭窄的街道轰隆隆地飞速驶过,我们向孩子飞奔而去。让我们惊讶的是,孩子依然睡得很甜。孩子6周大的时候,他对周围的人逐渐有了意识。到4个月大的时候,他就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始对汪汪叫的狗、树林中穿行的风、天空的云彩这些好玩的事物感兴趣。这些都可能也的确干扰了他的睡眠。

很多婴儿开始有了社会性微笑(通常在宝宝6周大左右,对于早产儿,则是预产期后6周时间),这说明宝宝的社会好奇心,或者说社会学习过程启动了。很多宝宝在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就像我的儿子一样,睡眠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体内调节机制告诉他们该睡时,他们就睡着了。当体内调节机制告诉他们该醒了,他们就会醒,不管父母是否方便。无论是按需喂养还是定时喂养的孩子都一样。对于出生就有肠胃问题而进行静脉注射的宝宝,也是如此。可能影响宝宝睡眠模式的是褪黑激素。宝宝在发育到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大脑开始分泌这种激素。褪黑激素在晚间分泌得最多,它既能制造睡意,又能使肠周围的平滑肌放松。所以在宝宝三四个月大的时候,人们所说的昼夜混乱以及缠人现象会自动消失。

在持续亮灯的环境中生长的婴儿,和在定时开关灯的环境中生长的婴儿一样,会形成正常的睡眠模式。还有一件事情能说明,婴儿在三四个月大之前,睡眠模式不受环境影响,那就是早产儿的睡眠。如,提前四周出生的婴儿与正常出生的婴儿相比,达到同样的睡眠发展阶段要晚四周。早产儿受到社会刺激的时间更早,但是这并不能加快他们睡眠模式发展的速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宝宝三四个月大之前,顺着宝宝的睡眠需求就可以了。不要去估计宝宝的睡眠时间,也不要强迫宝宝睡或者醒。然而,有一些婴儿会在大约6到8周的时候,提前进入有规律的作息的阶段。这些宝宝很温和,很少哭,每次睡眠时间都很长。如果你能幸运成为这样宝宝的父母,就去感谢上天给你的宠爱吧。

2.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时间

随着宝宝的发育,总睡眠时间会变短。下面的图表1~3告诉我们,在孩子的各个年龄阶段,白天的睡眠时间、夜间的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差距。每张图表最下面一条曲线都表明,10%的孩子睡眠时间要少于图表中显示的对应年龄段孩子的总睡眠时间;而最上面一条曲线表明,90%的孩子睡眠时间少于图表中显示的对应年龄段孩子的总睡眠时间。这些曲线是我在20世纪80年代对2019名孩子的睡眠状况进行研究后做出的。这些孩子大多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北部和印第安纳州北部的中产阶级白人家庭。通过对比这些图表中的数据,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高于那90%还是低于那10%(有一些人的研究只标注50%的那条曲线,即各年龄段孩子的睡眠时间平均值,这让你无法得知,自己孩子的睡眠是略微低于平均水平还是大大低于平均水平)。有趣的是,1911年有人对加利福尼亚州的几千名孩子做了同样的研究,1927年有人对明尼苏达州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这两次研究的结果都与我的研究结果吻合。除此之外,英国学者1910年做的研究,以及日本学者1925年做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注:0代表4月~11月龄童图表1:各年龄儿童睡眠总时间注:0代表4月~11月龄童图表2:各年龄儿童日间睡眠时间注:0代表4月~11月龄童图表3:各年龄儿童夜间睡眠时间

这表明,无论在何种文化下,无论是何种族,无论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无论电视、DVD、计算机之类的发明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孩子各年龄段的睡眠持续时间长短都仅仅取决于孩子生理发育的程度。这一结论的例外是,如今美国的青少年睡眠时间都普遍缩短。20世纪后半叶,美国的高中将上学时间提前了。这使得孩子不得不更早地起床,总的睡眠时间相应也减少。与此同时,十几岁的孩子课后打零工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他们上床睡觉的时间也相应推迟。家庭作业量也增加了不少。

孩子4个月大后,父母就会对孩子的睡眠模式产生影响。正如你所知道的,睡眠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幼儿非常重要。

我做儿科医生的时候,曾挑选了60名健康的孩子,分别对他们5个月大的时候以及3岁大的时候的睡眠状况进行了研究。在5个月大的时候,那些喔喔啊啊地试图和大人沟通,喜欢微笑,适应能力强,作息有规律,对于周围不熟悉的人和事物很好奇的婴儿,睡眠时间要比相反性格的婴儿长。这些安逸、宁静的孩子,白天大约睡3个半小时,晚上要睡12个小时,每天总的睡眠时间是15个半小时。那些爱哭闹、易怒、难以相处、较为孤僻的婴儿,睡眠时间要短大约3个小时(白天睡3个小时,晚上睡9个半小时,总共睡12个半小时),比前者少大约20%。

此外,对这60名5个月大的研究对象,其注意力与白天睡眠和打盹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白天睡眠时间长的婴儿,注意力更集中。

我在本章还会讲到,白天睡眠时间长的婴儿,更易于从周围环境中学习,这是因为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更强。他们就像干海绵一样从周围事物中吸取信息。看天上的云彩、地上的树木,摸,闻,听,观察爸爸妈妈的脸,这些都能让他们学到东西。白天睡眠时间短的婴儿,注意力断断续续的,从周围学习事物较为吃力,很难让自己快乐。对于这些因为睡眠少而感觉疲倦的孩子,玩具和物体难以取悦他们。

我研究的这60名孩子到3岁大的时候,其中那些性格温和、积极乐观、适应能力强、易于接近相处的孩子,每天总共要睡12个半小时。那些很难管理的孩子——情绪紧张、思想消极、适应能力差、性格孤僻的孩子,要比前者总的睡眠时间短一个半小时,几乎相当于少一个白天的小睡。

由此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对于3岁大的孩子来说,那些白天能够小睡一下的孩子适应能力要比白天不能小睡的孩子强。而且白天的小睡不影响夜间的睡眠。无论是白天进行小睡的孩子,还是白天不进行小睡的孩子,夜间睡眠时间都是10个半小时。然而白天能够进行小睡的孩子在白天要睡两个小时,这样每天总的睡眠时间就达到12个半小时。这说明,孩子如果白天不进行小睡,晚上也不能够自动补上缺少的这段睡眠时间,白天不睡,就会缺乏这一段睡眠时间。警惕

如果孩子偶尔白天缺睡,无关紧要。但如果孩子养成了白天不进行小睡的习惯,他缺的睡眠就会越来越多,直到进入过度疲倦的状态,这时候就很难挽回了。对3岁孩子睡眠持续时间的对比调查

总的来说,3岁大的孩子,如果睡眠充分,就能给周围人带来很多快乐,易于相处,不那么缠人。如果3岁大的孩子不能够得到充分睡眠,他们不仅会很缠人,爱哭爱闹,还有多动症的倾向。还有,这些过度疲倦、爱哭爱闹的调皮鬼更容易发育成肥胖儿。

最近有人对一组10到14岁的儿童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限制这些儿童某夜的睡眠时间,之后对其后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一个晚上睡眠不足,就会损害孩子的语言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形成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高级的认知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至关重要。相比之下,缺乏睡眠对孩子的机械行为及简单记忆和学习能力没有什么影响。即便犯困,也要把惯常的事情做完,这对成年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很多成年人无论有多累,都可以把常规的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的。我提到这项研究只是说明,对于婴幼儿和儿童来说,如果长期缺乏睡眠,会影响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随着孩子成年,以及在长为成人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复杂的挑战,这种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要知道,孩子的认知能力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并非十几岁。因此,睡眠缺乏对年幼的孩子影响尤其大。儿童要处理的事情比成年人简单得多。即便是长期缺乏睡眠的孩子,也可能顺利完成拼、写、读以及算术作业。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难度的加大,缺乏睡眠造成的恶果会逐渐显现出来。

再研究一下前面三张睡眠曲线图,我们会发现,孩子在童年的早期和中期睡眠时间一直在减少,而进入青少年阶段后,睡眠时间有少许增加。另有一些专业人士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推断,青少年的睡眠需求比儿童的睡眠需求强烈。但是学业的重压、社会活动、体育运动等等迫使青少年睡得越来越晚。青少年的生理发育也使得他们在晚上清醒的时间延长。这样,经年的睡眠缺乏会给青少年造成危害,有时甚至会使他们进入人生极为艰难痛苦的一段时期。三、小睡不可缺少

在美国这样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小睡往往被当成是浪费时间。我们经常认为,只有生性懒惰、不求上进、体弱多病或年事已高的人才要在白天小睡,从而也把婴幼儿在白天的小睡当作无用之举。下面,我就告诉大家,为什么小睡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亦即认知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小睡并非意味着孩子夜间的睡意偶尔挤占白天的清醒时间。夜间的睡眠、白天的小睡和清醒各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互相独立。在孩子出生的三四个月中,这三种状态发展速度不一致,造成三者可能不协调。随着孩子的发育,作息的节奏受孩子的体温以及活动控制,之后三者才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例如,我们都曾在午后昏昏欲睡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部分在于(记住,是部分而不是全部)头天晚上我们睡眠时间的长短以及我们已经醒来多长时间。在白天,我们的精神状态会在机敏和昏睡之间波动;同样,夜间睡眠的时候,会在浅睡和深睡之间波动。成年人如果能在午后小睡一下,会使自己重新精神焕发,因为在这个时段,我们的生理状态进入低潮。睡眠小知识

采用下述方法就能得知自己小睡的最佳时间:取自己晚上的最佳睡眠时间(如晚上10点)和早晨自然醒的时间(如早晨8点)的中间值。然后将这个中间值往后推12个小时(这个例子中是下午3点),就是你小睡的最佳时间。

如果你生活在拉美或者西班牙,也许你会午休一下,或者午睡。但如果你在美国,也就只能喝喝咖啡而已。

睡眠迟惰

睡眠迟惰是这样的一种感觉:茫然,混乱,痛苦,不舒服,情绪糟糕,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清醒地思考,尤其不能像小睡醒了之后那样清醒地思考。对于孩子来说,睡眠迟惰造成的后果更严重。那些过度疲倦的孩子睡眠迟惰的时间会更长。就好像睡眠侵袭了清醒,这种睡与醒的交叉让人非常不舒服。一位母亲认为睡眠迟惰就像是患了梦游症,另一位母亲认为那是一种疯狂的状态。孩子无法自控,心慌意乱,哭哭啼啼,甚至歇斯底里地尖叫。常有父母在三天假期后带孩子来我这里看病。我提醒他们,不要让孩子在假期中过度疲倦。但是这些家长却说,他们确信孩子耳部感染,因为孩子晚上哭着就醒来了。他们向我保证,孩子一点也不累,因为他们刚刚睡了一大觉。检查的结果是,耳朵一点问题也没有。仅仅是因为孩子该小睡的时候没有睡,或者因为放假,晚上可以很晚才入睡。

知道夜间睡眠、日间小睡和日间清醒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后,我们就能理解以下两点了。

第一点是,孩子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夜间睡眠、日间睡眠和日间清醒相互之间步调不协调,大脑可能给孩子发出相互矛盾的指令。负责夜间睡眠的神经给孩子发出“睡”的指令,而负责日间清醒的神经则告诉孩子“要清醒”。孩子醒着,但是很累,哭得很惨。我们或许说孩子缠人,或者爱哭爱闹。大脑不同部分发出的相互矛盾的指令也会使孩子处于混乱的状态,如睡眠迟惰。科学家们对成年人和动物进行了研究,把这种状态称为“睡与醒的分裂”,或者“作息失调”。例如,有些鸟类在沉睡的时候仍然可以游泳或者飞!嗜睡症发作的原因是快波睡眠与清醒交叉。梦游、夜惊或夜啼是因为慢波睡眠和清醒交叉。即便是成年人的睡/醒状态也可能交叉,不完整,或者交替很快。三四个月大的孩子睡眠状态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有些状态发展速度超过其他状态,或者和其他状态重叠,造成我们所谓的“爱哭闹”、“缠人”,或者“睡眠迟惰”的问题。例如,我们知道,孩子在快波睡眠状态中,可能睁着眼吮吸,微笑,或者哭,他们看上去是醒着的,实际上却是睡着了。我们称之为“不定型睡眠”或“模糊睡眠”。大脑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会出现这种状态。孩子出生三四个月以后,模糊睡眠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第二点是,如果睡/醒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它们也应该有各自的功能。醒是为了学习,睡是为了身体发育和情感复位。而白天的小睡和夜间的睡眠其功能有所不同。白天的小睡是为了帮助清醒的时候学习效率更高,也就是说,白天的小睡是为了调整作息机制,使得白天清醒状态达到最佳。如果没有小睡,孩子会昏昏欲睡,无法有效学习。如果孩子长期缺乏睡眠,就会时不时地哭闹,过度敏感,总在抵抗睡意的侵袭,从而无法从环境中学习。睡眠小知识

白天的小睡和夜间的睡眠不同,不仅如此,小睡与小睡之间也各有其妙。孩子清晨的小睡往往是快波睡眠,而午后的小睡往往是慢波睡眠。对儿童的研究表明,在褪黑素水平低的时候进行大量快波睡眠,会促成大脑尽早发育成熟。对成年人的研究表明,快波睡眠对于修复我们的情感和心理很重要,而深入的慢波睡眠对于身体发育很重要。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快波睡眠足够。

因为小睡有这样神奇的功能(当然,若能在恰当的时间小睡,所获效果最佳),所以我认为,如果孩子某天错过了一次小睡,那么就让他到下一次小睡时间再睡,这样他的睡眠节奏就不会被打乱。但在孩子极端疲倦的情况下,可以让他提前进行下一次小睡,不过这样他的睡眠周期就被提前了。

我在研究中发现,4个月大的孩子,每天要小睡2~3次。如果孩子进行第3次小睡,那往往是在傍晚之后进行的很短的一次。而大多数(84%)6个月大的孩子每天进行2次小睡;绝大部分9个月大的孩子每天只进行1~2次小睡。有17%的孩子在1周岁的时候每天只进行一次小睡;15个月大的孩子中,有56%每天只进行一次小睡。大多数21个月大的孩子每天都只进行一次小睡。

孩子们的晨盹比午睡发展得早,而消失得也比午睡早。无论对于21个月大的孩子,还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来说,如果他们每天只小睡一次,那就是午睡。婴儿在夜间的快波睡眠时间比幼儿长,而晨盹多为快波睡眠,午睡以慢波睡眠为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婴儿的晨盹是夜间睡眠的某种延续。随后我会和大家探讨,如何通过缩短婴儿早晨睡醒和晨盹之间的间隔时间来使婴儿睡眠质量保持最佳。如果我们希望婴儿夜间睡眠时间延长,这个办法就会奏效。

我曾说过,大部分孩子在21个月大的时候,小睡时间就很短了。不过有些孩子天生爱小睡。

父母可以通过干扰孩子的安排来减少孩子小睡的时间,但如果相反,孩子不爱小睡,那父母是无能为力的。6个月大的孩子中,有80%的孩子每天小睡2.5到4个小时,有15%的孩子每天小睡时间超过4个小时,而5%的孩子每天小睡不到2.5个小时。如果把每天小睡时间等于2.5个小时的孩子算上,那么这个比例是18%,也就是说,有18%的6个月大的孩子每天小睡时间不超过2.5个小时。在接下来的12到18个月中,这些小睡时间少的孩子,仍然是同龄儿童里小睡时间短的一组,他们的睡眠模式保持不变。在一些家庭中,第一个孩子爱小睡,这使得父母白天有大段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而第二个孩子却不爱小睡,这让父母很沮丧,以为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

为什么父母可以使孩子小睡时间变短,却无法延长孩子的小睡时间呢?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睡眠和清醒之间的不对称。睡眠并非不清醒,而是大脑自动启动了睡眠程序,同时关闭了清醒程序。你和你的孩子可以打开清醒程序,关掉睡眠程序,却无法打开睡眠程序,关掉清醒程序。你和你的孩子可以迫使自己保持清醒或机敏,却无法迫使任何人沉沉入睡。睡眠和清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但并非彼此对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达到最长的睡眠时间,而这个限度是由孩子内在的睡眠需求决定的。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孩子小睡的模式是天生的,这种模式到孩子21个月大的时候不会改变。

对双胞胎和控制婴儿睡眠基因的研究也证实了每个人的睡眠模式都有与生俱来的特点。有的双胞胎,一个不爱小睡,一个爱小睡。喜欢小睡的往往是那个出生晚的。21个月大的幼儿,其平均小睡时间略微低于两个半小时,但是绝对值差别很大:短的仅1个小时,长的达4个小时。有些孩子之前爱小睡,到了这个阶段反而不怎么小睡了;而有的孩子之前不爱小睡,到这个阶段反而小睡时间延长了很多。我对此的看法是,到孩子21个月大的时候,影响孩子睡眠模式的不仅仅是生理因素,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开始发挥作用。例如,弟弟妹妹的出生,哥哥或姐姐去上学前班。21个月大的孩子开始参加有组织、有规律的活动后,那些本来需要小睡较长时间的孩子就不能睡足。当然,如果当天晚上就让孩子早点上床睡觉,是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不良影响的。

孩子小睡的时间点也很重要。有研究表明,早晨10点左右进行的小睡,其效果与之后的午睡有差距。我们前面曾说过,早晨的小睡,往往以快波睡眠为主;午睡往往以慢波睡眠为主。所以此时的小睡非彼时的小睡。即便对成年人来说,早晨的打盹睡得轻,不像午后打盹那样能使精力全面恢复。

晚上打盹可以让孩子精神焕发。当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提高;而打个小盹就可以使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降下来,这意味着体内的张力也松弛下来。如果不能及时打盹,则体内会一直保持绷紧的状态。虽说与体内生物钟步调不一致的小睡给人带来的休息和放松效果不那么好,但能够小睡一下总比不小睡对人有利。无论如何,小睡对于提高人的机敏程度都有帮助。

你可以教孩子如何小睡。不需要为了小睡开关灯。小睡或者夜间睡眠涉及三个步骤:入睡、睡眠、醒来。有位父亲向我发牢骚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