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十城记:从传统到癫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9 21:30:32

点击下载

作者:建道筑格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国—— 十城记:从传统到癫狂

美国—— 十城记:从传统到癫狂试读:

作者简介

建道筑格ArchiDogs是由年轻设计师引领的国际化新媒体,于2015年初由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生共同创建。立足于北美,关注世界建筑、室内、景观、规划等学科的教育与实践,受众遍布全球各大建筑院校和建筑公司。建道筑格以线下活动为核心凝聚力,以网络平台为媒体阵地,力求促进学科交流,指导职业发展,推动设计创新。

行走美国,你想体验不一样的城市吗?

行走美国,你想发现建筑背后的故事吗?

行走美国,你想感受当地文化与特色吗?

行走美国,你想欣赏城市不同建筑中蕴含的美吗?

旅居美国的名校毕业生们将带你领略他们学习和生活过的城市。

一人一城,不同的城市,不一样的旅行方式,不一样的故事。

去一个城市旅行,换个尺度看世界,换个视角品味建筑之美。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美国:十城记:从传统到癫狂/建道筑格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5(世界建筑漫游指南)

ISBN 978-7-111-58919-8

Ⅰ.①美… Ⅱ.①建… Ⅲ.①建筑史-美国-指南 Ⅳ.①TU-097.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03757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 100037)

策划编辑:时颂 责任编辑:时颂 邓川

责任校对:肖琳 封面设计:鲍婧 栗茜

责任印制:常天培

北京联兴盛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印刷

2018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48mm×210mm·10.375印张·2插页·603千字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8919-8

定价:79.0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电话服务

服务咨询热线:010-88361066

读者购书热线:010-68326294

010-8837920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网络服务

机工官网:www.cmpbook.com

机工官博:weibo.com/cmp1952

金书网:www.golden-book.com

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

编著|建道筑格

主编|栗茜

参编|于珺之、张佳楠

作者介绍

introduction

李苏萍|

Suping Li

建筑设汁师,CARC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建筑硕士,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

01/ WASHINGTON DC

梅根·斯皮格尔|

Meghan Spigle

美国注册建筑师、AIA,LEED AP ND、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景观硕士,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建筑设计硕士,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建筑学士。现任美国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NCPC)规划师,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景观系研究生设计课讲师。

叶颖|

Ying Ye

旅美建筑师、城市设计师。

密歇根大学城市设计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硕士及学士。天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海外合伙人,建筑设计羿学堂联合创始人、讲师。

02/ NEWYORK

刘松恺|

Songkai Liu

建筑设计师、独立建筑摄影师。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设计硕士,扬州大学建筑学学士。为SANNA拍摄的Grace Farms作品曾入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

03/ CHICAGO

谢建鲲|

Jiankun Xie

旅美自由艺术家。

纽约雪城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Syracuse University,College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摄影硕士。他的作品形式涵盖了当代纪实摄影、实验影像和跨媒体装置,曾多次在美国展出。他在思考后工业化时期美国文化的同时,更偏向于用主观的纪实方式去记录所观察到的人、城市以及景观。2007年获得“Joan Mitchell Foundation Grant”基金并入选参加在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艺术中心(Atlantic Center for the Arts)的驻留项目。

陈旖旎|

Yini Chen

景观设计师。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景观建筑学硕士,复旦大学生物科学系学士。在美期间获取多次旅行奖学金,参与过印度恒河火葬场的改造项目,以及加拿大北极圈的冰川研究。

04/ BOSTON

栗茜|

Sherry Li

建筑设计师、独立插画家、ArchiDogs建道筑格联合创始人。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景观建筑学硕士,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及学士。现就职于美国波士顿Elkus Manfredi Architects建筑设计公司,参与波士顿昆西市场和华盛顿联合车站历史保护规划和建筑改造项目。

鲍泓慧|

Jackie Bao

大型私募基金公司地产与基建项目投资分析师,城市规划与建筑史研究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商学院学士。参与美国机构买家与财团的商业地产投资项目评估,长期在美国东海岸各大城市生活与工作。

05/ PHILADELPHIA

张佳楠|

Jianan Zhang

建筑设计师、LEED AP。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学士

现就职于费城BLT建筑设计公司。

汪澄波|

Chengbo Wang

纽约州注册建筑师,ArchiDogs建道筑格联合创始人。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现就职于美国HDR建筑设计公司项目经理/建筑设计师。

06/ LOSANGELES

罗琦|

Qi Luo

旅美独立电影制片人,媒体人。

旧金山艺术学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电影硕士。担任联合制片的长篇科幻电影《Advantageous》,获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并提名美国电影独立精神奖。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海外制片人、湖北电视台影视剧编剧、新浪网视频制作人及撰稿人。

07/ SANERANCISCO

吴冠中|

Guanzhong Wu

彼山(上海和洛杉矶)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主持建筑师。SOM纽约可持续建筑研究中心(CASE:Center of Architecture Science and Ecology)建筑学硕士,背包行走过美国、哥伦比亚、智利、阿根廷、秘鲁、墨西哥、日本、泰国等多个国家,作为一位专业建筑师背包客,爱好用脚步阅读城市,习惯以构成、塑造城市的重要建筑为核心点发散拓展,对其城市、自然和建筑的关系分析研究,并以图解笔记的方式记录所走过的城市。

汪妍泽|

Yanze Wang

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研究室访问学者,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出于研究方向和个人偏好,关注城市更新以及建筑文化外延与设计的关联性,乐于用连贯的线索梳理和比照具有潜在关联的建筑案例。游学美国期间,通过阅读和行走体会到20世纪以来美国大陆所经历的外来文化的统治、消退与融合以及本土文化的独立、繁殖与海外扩张;而且有感于文化自觉的强大生命力,尝试突破空间维度将走访建筑的视角扩展到时间深度。

08/ SEATTLE

唐玮|

Wei Tang

建筑设计师、独立建筑摄影师,西雅图建筑基金会(Seattl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市区建筑导游。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主攻地产设计与开发,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工商管理学士。在任职美国帕金斯威尔(Perkins+Will)期间赢得2017创新孵化器甄选,参与的项目模型入选西雅图建筑设计中心第20届建筑模型展。

09/ HOUSTON

于珺之|

Jason Yu

景观设计师。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景观设计学硕士,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景观设计学学士。美国Terrain Studio景观设计事务所景观设计师,美国景观设计基金会(LAF)2015年度奥姆斯特德学者(Olmsted Scholar)称号获得者。

10/ DENVER

鲍婧|

Jing Bao

美国注册建筑师、建筑插画家。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建筑硕士,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建筑设计学士。现就职于丹佛文泽师建筑事务所(Fentress Architects),专注于国际机场规划与设计。参与设计奥兰多国际机场和休斯敦国际机场。

推荐序 FOREwORd

今天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年轻建筑学人对“美国”已经不再陌生。这本书提供了对于他们寄居的空间全方位的读解和足够细致的思考,他们的视角和足迹,将为那些来到美国寻觅建筑城市经验的人提供有益的导览。

唐克扬,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唐克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著有《从废园到燕园》《树》《长安的烟火》等作品,翻译《癫狂的纽约》,曾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人们常说,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世界,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我在美国从事媒体工作多年,也热衷旅行,本以为很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直到读了这本《美国十城记:从传统到癫狂》,才发现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太窄了。这本书从人文、历史、建筑、旅行等角度,呈现了美国最有代表性的十大城市之精华,你一定能在这本书中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孙思远,远读重洋创始人,真格基金媒体顾问。喜马拉雅FM《精读全球好书》主理人,罗辑思维《每天听本书》撰稿人。

American cities large and small are responses to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climate,but more significantly they are expressions of common aspirations defined by individuals from diverse cultural,religious,ethnic and economic backgrounds over the span of time.This publication seeks to shine a light on the aspirations of 10 American Cities expressed through urban form.A knowledgeable group of young writers and thinkers offer unique insight into defining constructs within each City and the aspirations they represent.

美国大小城市的形态大多都是人类对自然景观和气候的反馈,更是在跨越时代,不同文化、宗教、种族和经济背景下,经过诸多个体定义的共同愿景表达。本书旨在通过阐述都市形式表达十个美国城市的愿景。知识渊博的年轻作者和思考者群体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定义每座城市内的建筑和它们所代表的城市愿景。

史考特·史兰尼(Scott Slaney),美国景观师协会理事,注册景观建筑师,Terrain Studio 首席主创设计师,全面领导公司的景观建筑、规划和城市设计项目,荣获40多个国际级、国家级、州级和市级专业奖项,包括城市土地学会、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委员会和美国规划协会的最高褒奖。

美国有200多年历史,它的城市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记忆。读建道设计师们的旅行笔记,用设计师的眼,带你观察美国当代建筑的绮丽,它们或新奇,或浪漫,或喧嚣,或平静,发现十座城市给予人们心灵的不同空间,讲述关于它们的故事。

赵敏,建筑评论人,独立撰稿人,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特约副主编,《建筑知识(a+a)》特约评论人。

我从小喜欢建筑,美国的这十大城市除丹佛外我都去过,并且在旧金山和芝加哥都居住过,这本书不仅唤起我很多的记忆,还帮助了我进一步理解美国的城市,哪怕是我已经住了30多年的芝加哥。

蒋奇谷,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如果你爱他,请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美国十城记:从传统到癫狂》,不只有纽约,这里有十座城,从绵雨之城到癫狂之城,从爱乐之城到自由之城。他们途经此地,旅居于此地,耕耘于此地,写下城市、建筑与自己。世界真的很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与谁相遇。

罗松,建筑师,写作者,著有小书《将建筑进行到底——建筑师的成长手记》《世间唯建筑与旅行不可辜负》。

行者导语 NTRODUCTION

来美国之前,我一直有种误解,认为美国与欧洲同是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相似,特别是美国的早期移民大都来自欧洲。到美国之后,我的第一站是东海岸弗吉尼亚州的夏洛斯维尔市(Charlottesvile),景色秀美、气候宜人,是三位美国开国总统的故乡。彼时又有种错误的印象,认为美国各地的文化相近,尽管景色会有所不同。毕竟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现代史是它的主体,加之全球化带来各地区城市、建筑,甚至生活方式在表面上的趋同,很容易让人忽略其地域文化上的多样与差异。

在美旅居十余年后,开始渐渐体会到美国及其文化的特点。和有长远历史的欧洲相比,美国非常务实,毕竟早期来这里的移民大多是来讨生活的。在这样一片“蛮荒之地”上短期内建立起一个与具有近两千年历史的宗主国相抗衡的国家,不务实怎么行。也因此,崇尚自由精神的美国人认为个人能够对自己的成功有所掌控,相信个人自由应该不受政府的影响,并且对宗教有更多的认同和依赖。随着20世纪美国崛起,成为新的科技与文化中心,这些价值观推动着许多影响全世界生活方式甚至思考方式的创新,其中包括城市与建筑。理解它们的原创性是为什么美国值得一游的原因。

此外,美国也并非像表面上那样趋同。随着行走的地方越多,越能分辨出各地的差异,也越能理解美国城市与建筑背后的文化多样性。《波特兰新闻先驱报》的记者科林·伍达德在《不同的“美国”:关于11个相互竞争的北美区域文化的历史》一书中,根据北美各地历史文化渊源和区域差异将其划分为11个文化带。这些文化带如同画布上流淌的不同颜料,在彼此融合的同时,也保持着主体独特的文化色彩。可以说,任何不同的文化带之间的差异都等同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差异。这些不同的文化带所呈现出的城市与建筑的多元化是在美旅行的独特体验。

每次旅行都是一次反观自身的良机。不仅因为生活在别处,更因为只有到一个与习以为常的生活不同的地方,才能更好地回头思考自己生活中不同的可能性。当我们通过旅行逐渐了解陌生文化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熟悉的自身文化做对照。这是一个积极反思的过程,一个让思维更加开放的过程,一个慢慢发现那个隐藏在某处的不为自知的自我的过程。就像伊塔洛·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的,“每次抵达一个新城市,旅人都会再度发现一段自己不知道的过去:你不复存在的故我或者你已经失去主权的东西,这变异的感觉埋伏在无主的异地守候你”。

那么对于准备来美国旅行的读者来说,这本《美国十城记:从传统到癫狂》与其他众多介绍美国的书籍有何不同呢?《美国十城记:从传统到癫狂》顾名思义,每章讲述一座城市。每章的作者都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学习和工作过。他们都曾是这里的旅人,经历过“再度发现一段自己不知道的过去”。并在旅居多年后,深入理解了那种“变异的感觉”,或理性或感性,为读者提供介于外来者与本地人之间的独特视角。

城市和建筑是时间的形状、文化的容器。只有理解了文化内涵,才能在旅行时更好地阅读实体环境中的提示,置身于更丰富的语境。因此本书在城市选取上,力图覆盖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美国东西两岸及中部的十座大城市,为读者呈现一个多维的美国文化图景。让我们从美国文化的发源地东海岸说起,看看每座城市所处文化带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反映在城市实体环境中。

东海岸是新移民们早期成功落脚的地方。从波士顿、纽约、费城到华盛顿连成了著名的“东北走廊”。然而这四座城市却分属四个不同的地域文化带。北端的“智慧之城:波士顿”是清教徒创建的扬基国(Yankeedom)文化带的代表。从一开始清教徒们就把重点放在教育、对本地政治的控制,以及对社区利益的追求上。难怪1630年成为定居点的波士顿在六年之后就创办了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时至今日拥有三十多所高等学府。波士顿的老城呈现有机生长的形状,道路曲折多变。不过你只要跟着地上的一条细细红线——约4公里长的“自由之路”,就能轻松穿越波士顿老城的时空,途经多个美国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同处在扬基国文化带上、中西部的另一座代表城市、1780年才开始成为定居点的“现代之城:芝加哥”就显得颇为年轻。1871年的大火险些毁掉整个城市。在废墟上芝加哥以更自由的姿态涅槃重生,作为摩天大楼的发祥地向上崛起,创造出了更纯粹的秩序和本土精神,也孕育了著名的芝加哥建筑学派。和同样高楼林立、杂乱喧嚣的纽约相比,芝加哥是一个井井有条、不温不火的城市。在高楼林立中绕城穿梭的高架城铁虽然老旧,依然充满着未来的意象。

东北走廊的第二重要节点无疑是“癫狂之城:纽约”。纽约市作为新荷兰(New Netherland)文化带的发源地,自成一体。1624年开埠的纽约是新大陆的全球贸易核心。它对多样性有着极高的冗余度,对自由有着无所畏惧的追求。只有这里的居民会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简·雅各布斯的影响下在20世纪中期与被奉为经典的城市规划模式相对抗,只有这里的居民能在20世纪80、90年代自发组织起“高线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与市政府和开发商抗衡,从而造就了独一无二、由废弃的铁路改造的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为纽约城市景观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纽约是一个在各个维度上都极度多元化的城市。“整个城市的规划通过鼓励设计更多的供公众使用的场所,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开放性,以确保私人拥有的公共空间和滨水景观都对民众视觉或空间开放”。

东北走廊再往下的“涂鸦之城:费城”则处于由贵格会信徒创建的中原(Midlands)文化带。这里一直对各个种族的外来移民持开放态度,对自上而下的政府持怀疑态度。正是因为这种多元化和对政府的不信任,费城在美国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众多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的建筑遗址,也曾经是当时北美13州的临时首都。虽然与纽约有点类似,都是夹在两条河之间的一个方格网城市,然而费城在尺度和密度上都更具小镇般的风貌。老城的道路网格和节点处的五处公共广场都遗存自1682年殖民时期兴建一座“理想城”时的规划。20世纪末的“费城壁画艺术计划”将破坏城市环境的涂鸦转变成让居民们“述说他们的故事,表达他们的感情,保留他们的文化”的独特机会,使壁画成为费城新的城市名片,再次显示了这座城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位于东北走廊南端的首都“规划之城:华盛顿”地处沿海低地(Tidewater)文化带与中原(Midlands)文化带的交界处。前者出过众多国父——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他们在美国建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华盛顿也是殖民时期和建国初期最有权力的地区。这里尊重权威和传统,无疑与中原文化带的开放与独立有着激烈的碰撞。华盛顿就是这样一个多种力量碰撞出来的、充满政治正确的矛盾体,从选址、规划到建筑都深受影响。例如它既是各类新潮思想的早期引用者,诸如成为20世纪初城市美化运动的标杆,七八十年代转向生态城市时的旗手,也是对建国时确定的传统新古典首都形象的坚定维护者。虽然从18世纪末建城至今规划几易其稿,仍然保持了欧洲巴洛克式的城市规划基调——“强有力的城市轴线、放射状的斜线与方格网直线交汇于城市的重要节点和政府重要建筑,象征国家权力的集中和重要性”。

远西部(The Far West)文化带是受自然与地理环境影响极大的地区,也是北美最后一片被殖民的地区。这里除了高山和草原,就是沙漠,非常不适合以农业耕种为主的早期移民模式,必须依靠铁路补给、水坝灌溉以及采矿、冶金等大型工业。1858年建城的“高山之城:丹佛”海拔高度1英里(1609米),别名“里高城”。这里三面环山,作为“落基山的守门人,丹佛一年里有三百日的晴天,让那里的人爱自由爱户外,所以丹佛的建筑也和自然有着无比亲密的关系”。

1869年建城的“绵雨之城:西雅图”和1850年建城的“山海之城:旧金山”都是左岸(The Left Coast)文化带的重要城市。其文化受到19世纪西部大开发时来自东部的两股不同力量的影响,既有扬基国文化带对于好的政府及社会变革的信心,也有大阿巴拉契亚区(Greater Appalachia)文化带对于个人主义的追求。这两股看似相反力量的碰撞造就了左岸文化带的活力,使其成为现代环境运动和世界信息革命的发源地,并与纽约代表的新荷兰文化带共同成为很多自由派社会文化运动的旗手。

这两座城市都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特色,以及与之和谐的城市环境。作为微软、波音、亚马逊、星巴克等总部的西雅图,市政府要求所有新建公共建筑至少是绿色建筑LEED银级认证。旧金山是一座依山面海的城市,“所有的建筑都建立在43座小山丘之上,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形与美国标准的方格式路网叠加,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

西海岸南部的“爱乐之城:洛杉矶”则处于另一个文化带——北部(El Norte)文化带。这个北部不是美国的北部,而是墨西哥的北部。北部文化带融合着盎格鲁-撒克逊和西班牙文化。洛杉矶的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1781年西班牙殖民时期。这个名字本身就是西班牙语“天使”的意思。在这座艺术、教育和娱乐重镇中漫步时,你会时时体会到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这里也是美国“郊区蔓延”的一个典型例子。摊大饼式的城市形态造成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城市和社会问题。

深南地区(Deep South)文化带早期是由拥有大量奴隶的大种植园主们建立的,曾是南北战争中南方的核心。“自由之城:休斯敦”位于深南地区的边缘,1837年建城时是德克萨斯共和国的临时首都,直到德克萨斯正式加入联邦。“休斯敦是美国唯一一个没有区划法规的大都市。这意味着土地用地性质不受规划部门的限定,完全受市场经济需要自然调控。”当然这不等同于没有城市规划,而是以其他形式的法规和规范形成自下而上的规划途径。

阅读一座城市有多种方式:可以泛读,可以精读,也可以一读再读。每个人有不同的偏好。有人喜欢在城里暴走,穿街过巷,把经典之处一一点到,对城市有个整体的印象。也有人喜欢悠闲享受,把某些精彩之处细细品味,剩下的留待他日有缘再续。无论你是怎样一种读法,都可以找到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书每章的开篇部分是一份“建筑地图”,标出作者细心挑选的城市地标。与之相配的是城市综述,为读者勾勒出阅读城市的背景或视点。例如“规划之城:华盛顿”一章,从首都选址开始,介绍了政治力量如何塑造城市的实体环境。“联邦政权与地方政治之间的相互扶持与较量,如同一双隐形的手,在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背后推波助澜,搅弄风云,无时无刻不在华盛顿这个城市舞台上演着一出云谲波诡的《纸牌屋》。”又如“绵雨之城:西雅图”一章,作者以人性化为切入点,“着重介绍西雅图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城市和建筑设计如何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并从方方面面影响人的行为和体验,最终展现处处充满人性化的西雅图”。

综述之后,是对经典地标的单独介绍。其中有些你可能耳熟能详,有些是你在旅行团的行程里或者一般的导游手册上找不到的。这些是不为外人所熟知的精华,为有心的旅行者提示可能的独特体验。如“智慧之城:波士顿”一章,你可以找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案例,它们通过历史建筑的保存、更新、修复、重建四个系统化的层次得以融入当下的生活中。再如“爱乐之城:洛杉矶”一章中的斯塔尔住宅,是著名的20世纪50年代实验住宅之一,彰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设计的新中心。而无论是“现代之城:芝加哥”轻盈的水纹公寓,还是“涂鸦之城:费城”厚重的巴恩斯基金会艺术馆新馆,无论是“癫狂之城:纽约”在废墟上展翅重生的“大鸟”世贸车站,还是“自由之城:休斯敦”在空中漂浮的“暮光顿悟”天台,都展示了当代美国前沿文化的原创与多样。

由于篇幅有限,还有不少有特色的美国城市或建筑未被纳入本书。美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实践有非常成熟的专业组织、管理机制和市场运作,使得城市建筑在整体高水准的前提下,也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特别是在郊区地段,大片大片的别墅住宅区和购物区如此相似,让人很难分辨身处何地。为此本书中反映美国不同文化特色的城市和建筑显得格外珍贵。

这里有设计理论的迭代,也有建造工艺的成熟;有新兴学科在实践中的应时而生,也有法规在纠错救急之下的艰难完善;有建造行业的系统化标准化,也有创意人群在主流的缝隙中寻求突破。我们的不少城市发展在效仿美国模式,但如果忽略了其背后独特的资源条件、历史成因以及文化因素,就未必能看到美国对自身城市发展的不断反思和矫正。“城市,虽然不讲述它的过去,但会将其包含其中,就像是手掌上的掌纹。”我们希望《美国十城记:从传统到癫狂》能够帮你显现出这些城市的掌纹,并且给予解读的提示。而真正的解读,就需要你亲身的参与和感悟了。李苏萍2017年10月8日写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

01 规划之城:华盛顿 CITy Of PlANNING WASHINGTON DC

政治与城建的博弈游戏APLAY AMONG POLITICS,CITY AND BUIldINGS

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C.)是为纪念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而命名的,简称华盛顿,或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其中,“哥伦比亚”取自于美国独立战争后一个经常在诗歌中出现的名字——“哥伦布”。华盛顿在行政上隶属于美国国会直辖的联邦地区,不属于美国任何一个州。华盛顿位于弗吉尼亚州与马里兰州的交界处,一条波多马克河贯穿全区,为其天然的西南边界。作为美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华盛顿不仅是大量美国联邦政府办公机构以及176个国家驻美大使馆的所在地,也是不少国际机构与组织总部的所在地,区域内公共文化建筑和纪念性建筑林立,并拥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庞大博物馆体系;仅在国家广场及周边的区域,步行范围之内就有十几个国立大型博物馆。大型的地铁网络覆盖整个城市和周边区域,其交通枢纽建筑也多以冷峻内敛的外观彰显着这个美国政治核心区的形象。华盛顿的城市建设,从建城之初到现今,一直都是多方力量角逐的缩影。尤其是联邦政权与地方政治之间的相互扶持与较量,如同一双隐形的手,在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背后推波助澜,搅弄风云,无时无刻不在华盛顿这个城市舞台上演着一出云谲波诡的《纸牌屋》。

华盛顿建筑地图

Washington Dc architecture map

摩天大楼在美国从19世纪起便开始蓬勃发展。尽管华盛顿在1894年建成全城第一栋高楼(14层高的开罗酒店)后,这个城市随之也开始了向高处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整座城市的建筑高度受《建筑高度法》的严格控制,相比纽约和芝加哥这些摩天大楼林立的城市,如今华盛顿的整体建筑高度依然保持着低矮的特色,除了华盛顿纪念碑(地标构筑物),特区里基本看不到一栋真正意义上的高楼。最初的《建筑高度法》是在1899年由国会通过的,原《建筑高度法》限定整个华盛顿区域所有的办公建筑不得高过110英尺(34米),所有的居住建筑不得超过90英尺(27米)。1910年第61届国会会议制定了新的《建筑高度法》,把建筑限高放宽到130英尺(40米)的同时,限定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其所在街道的宽度加20英尺(6米)。也就是说,一栋位于27米宽的双向六车道马路边上的建筑最高不能超过34米,相当于11层楼高。这个法案一直沿用至今,也难怪这个城市的天际线直到今天还是低矮错落的样子。

重点推荐建筑:

1.华盛顿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

2.美国国会大厦US Capitol

3.白宫White House

4.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5.联邦三角Federal Triangle

6.艺术及工业大楼Arts and Industries Building(AIB)

7.旧专利局大楼The Old Patent Office Building

8.美国国家艺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9.国立非裔美国人历史文化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10.国家建筑博物馆National Building Museum

11.美国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12.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

13.越战纪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14.林肯纪念馆Lincoln Memorial

15.杰斐逊纪念馆Jefferson Memorial

16.二战纪念碑World War II Memorial

17.议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

18.马丁·路德·金图书馆MLK Library

19.卡耐基图书馆Carnegie Library

20.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