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9 23:03:21

点击下载

作者:戴望舒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戴望舒诗

戴望舒诗试读:

导读

戴望舒(1905—1950),祖籍南京,生于杭州,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他以一首《雨巷》而被人熟知,因此也被称为“雨巷诗人”。虽然他一生创作的诗歌不多,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一、生平简述

戴望舒,1919年进入宗文中学,开始接触鸳鸯蝴蝶派文学,并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最初发表的作品有《滑稽问答》、《红笑》、《债》、《卖艺童子》、《母爱》等,这几篇习作虽显得幼稚并带有游戏色彩,但他的艺术才华已初见端倪。其作品文字简洁、朴实,结构紧凑,描写生动细致,且透露出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痛恨阶级压迫的反帝反封建意识。1923年秋,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思想激进的青年,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自此开始广泛涉猎法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诗歌与文学作品。戴望舒熟读拉马丁、缪塞、魏尔伦和波特莱尔。他们的诗歌有的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强调表现自我内心复杂、微妙的情境,渲染伤感、忧郁的情绪。这类诗歌对戴望舒的新诗创作将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结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8年8月,戴望舒的《雨巷》等六首诗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从此,戴望舒就被称为“雨巷诗人”。戴望舒因《雨巷》一夜成名,但他在诗坛的地位则是由《现代》杂志造就的,或者说是主编施蛰存的张扬与推介所致。《现代》于1932年5月创刊,戴望舒参与了杂志的编辑并在其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及译作。1932年10月,戴望舒自费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索尔邦大学、里昂中法大学。由于生活十分窘迫,他几乎不去课堂听课,而是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翻译书稿,以赚取稿费来维持生活。又因为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1935年春被校方开除了。戴望舒在国外编成的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8月出版,这部诗集汇集了戴望舒成熟期所作风格独异的诗章四十一首,立即在国内诗坛、文坛引起巨大反响,并为他赢得了现代诗派领袖的桂冠。1935年夏,他回国时已经是蜚声诗坛与文坛的现代派大师了。

戴望舒回国以后主要从事《现代诗风》、《新诗》等诗刊的编辑工作,1938年初到香港主持《星岛日报》副刊《星座》的编辑工作。因为他在香港积极宣传抗日,1942年春遭到日军逮捕。监狱生活严重摧残了戴望舒的健康,使他的哮喘病加重。他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幸运的是同年5月叶灵风托人将他保释了出来。然而,抗战胜利后由于大后方对沦陷区作家政治、思想、工作情况缺乏了解、存有偏见,认为沦陷区的刊物都是“汉奸刊物”,刊物上发表的文章都是“汉奸文学”,结果就发生了二十一人检举戴望舒事件。戴望舒在香港无法生活,遂于1946年3月携妻女返回上海,先在新陆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中文,后到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音韵学。1948年夏天,内地局势恶化,他们全家又回到香港。

1949年3月,戴望舒和两个女儿“偷偷”离开香港,来到解放后的北京。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从事翻译工作。他对新生活充满了热情,积极、兴奋的进行工作。可是不久,他因哮喘病发作住进了医院。1950年2月28日晨,他在给自己打针时因用药过量,不幸逝世,时年仅四十五岁。3月8日,他被安葬在北京西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是当时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二、心路历程

戴望舒生前只出版了四部诗集:《我底记忆》(1929年,水沫书店)、《望舒草》(1933年,现代书店)、《望舒诗稿》(1937年,自费出版)、《灾难的岁月》(1948年,星群)。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从消极到积极对待人生的变化过程。早期的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流,受我国旧诗、法国消极浪漫派的影响,情调比较低沉,有较多的感伤气息。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中,题为《旧锦囊》一辑中的十二首诗都弥漫着这种愁苦伤感的情绪。“枯枝”、“死叶”、“寂寞凄清”、“寒风”……诗句里到处都是这类冷色调的词语,留给人一片死寂、荒凉的情景。在《雨巷》一辑中,一首诗直接用“忧郁”为题,后来在《望舒草》集中一首诗里直接用“烦忧”为题,这都表明了戴望舒前期创作心态中的烦忧苦恼意识。20世纪20年代末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深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戴望舒这样一个生活并不富足、个人遭遇也是十分复杂的人来说,社会环境给他带来的苦恼就更加沉重了。《我底记忆》中的作品对于黑暗现实的痛苦与愤懑的反应,同“五四”以后弥漫整个文坛的苦闷情绪是完全相吻合的。在革命低潮时期,描写这样灰暗的心理图景,正是当时性格软弱的知识分子的“时代病”。

但是,戴望舒毕竟得到过革命思想的启蒙,他诗集中也有少数与这些消极、颓废诗章形成强烈反差的诗作。如《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把你伤感的头儿垂倒,静,听啊,远远地,在林里,在死叶上的希望又醒了。”这首诗里充满朝气,正是诗人对新生活的信心。另外一首正面触及革命主题的诗——《断指》留给我们的印象更为深刻。这首诗作于1928年,“四•一二”大屠杀刚刚过去,是对那些死难烈士的祭奠。“这断指上还染着油墨底痕迹,是赤色的,是可爱的,光辉的赤色的”,是对革命友人光荣牺牲的赞誉和崇敬。据说,“断指”的故事源自中共行县县委书记池菊章。池因恋爱遭受挫折,悲痛心情不仅难以平复还压抑了他的革命意志,为挣脱世俗的羁绊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他便断指以明心迹。后来池被捕,这断指瓶几经辗转落到了戴望舒家里。此诗没有详细叙述“可笑又可怜的恋爱”,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革命者面对“牢狱”、“酷刑”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品格上。

第二部诗集《望舒草》反映了戴望舒的日趋成熟。此时仍是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但诗人不论从艺术上还是心理上都已不再稚嫩,他努力开拓自己的诗歌创作领域,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虽然仍不脱其孤寂、抑郁和多愁善感的基调,但也不乏色调明朗、情绪奔放的诗作,如《寻梦者》、《祭日》、《游子谣》、《村姑》、《流水》等。“在一个寂寂的黄昏里/我看见一切的流水/在同一个方向中/奔流到太阳的家乡去”。该诗对无往不胜的力量给予肯定,对顽强的生命力进行热情歌颂。

抗战爆发后,戴望舒的诗歌观念和创作实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显示出超越个人情感的思想高度和蓬勃的生命力。1939年的元旦,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写出了《元日祝福》,表现了诗人对民族解放斗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唱出了诗人心灵深处真切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1942年被日军逮捕下狱后,他的个人命运更和祖国的命运交汇在一起,使其诗风有了新的变化。《狱中题壁》抒发了诗人为民族解放慷慨赴义的勇气。《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在铁牢中唱出的属于“永恒的中国”的悲壮之歌。此外,《示长女》、《在天晴了的时候》表达了诗人在长年颠沛流离之后,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其压卷之作《偶成》中“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三、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

戴望舒的诗流传了几十年,始终魅力不减。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最终走向咏唱现实之路,几经寻觅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格。最为读者称道的还是那首——《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

戴望舒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西方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自己缠绵的柔情都揉进了这首诗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虽没有细致为我们刻画“油纸伞”、“雨巷”、“丁香”,但是当我读着这些熟悉的诗句,脑海里会自然浮现出细雨蒙蒙的江南小巷,面容清秀、神情忧郁的姑娘,甚至古朴素雅的油纸伞,润泽清亮的石板。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默默彳亍着”的独行者,以及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不仅如此,戴望舒的诗歌在诗境、语言和诗体上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诗境的朦胧美

以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围传达感情,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建设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他的成名之作《雨巷》中,诗人构筑了一个富于浓重抒情色彩的意境,朦胧之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把自己化身为雨巷中徘徊的抒情主人公,在蒙蒙细雨笼罩的小巷中,怀揣着一个朦胧的愿望:“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然而,她竟也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诗人的身旁飘过,走进了寂寥的雨巷,留给诗人的是飘然而逝的希望。诗的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反过来又扩大了想象,它使意境朦胧,一切都在不言中,深得象征诗幽微精妙的真谛。诗的意境、情调也都极其古典化,就如一幅墨迹未干的水彩画,稀疏清冷的图像后面潜伏着淡淡的忧伤与惆怅。象征派的形式与古典派的内容嫁接融汇,形成了婉约朦胧的艺术风范。再如《印象》是一首纯意象诗,诗人抽去了语义上前后的因果关联,综合视觉、听觉、幻觉等各种类型的意象,借助一串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某种飘渺恍惚的记忆,其中有诗人对昔日记忆中事物的眷恋,也有内心隐藏的空虚和寂寞。诗中涉及的幽微的铃声、小小的渔船、青色的真珠、残阳、微笑、古井等,都是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不仅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而且积淀着悲凉感伤的情思,形断意连,意与象浑,构成了一个情思隐约、意境深邃的朦胧画卷。戴望舒诗歌的朦胧之美正是通过意象的虚实和含蓄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在意象之间的组合上讲究和谐一致,常给人一种张弛有致的流动美感;而流动的便是氛围,这种情调氛围的统一、整合所造成的情境合一、心物相融,获得了浓重的朦胧美的审美特质。

语言的音乐美

戴望舒的诗歌语言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音乐美,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统一,使人琅琅上口、富有乐感。在第一部诗集中,第一辑《旧锦囊》的十二首诗,都有明显的格律诗的特性,句式大体匀称,每节行数相等,诗形整饬,押韵而且韵位固定,有的还讲究平仄相间。在第二辑《雨巷》六首中,诗形也大多整齐,十分注重音乐性。例如《雨巷》,在梦幻与现实的不断交融中,ang韵反复出现,连绵不断地织就了一张音韵的网,把人笼罩其中,好像在倾听一首低回的吟唱。但自第三辑《灾难的岁月》起,逐步从追求格律的形式中跳出来,运用多种句式、灵活的手法来表达情感。他在诗论中提出以内在韵律代替外在韵律,以情绪的自然节奏代替对外在的音乐成分的刻意追求。这说明诗人在走向成熟的创作道路上,创作手法更多、更新,勇于用多种形式来丰富诗歌作品。不论诗人的创作风格如何变化,音乐美仍然是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点之一。

诗体的散文美

戴望舒从《我底记忆》开始,逐渐摆脱格律诗的樊篱,开始为自己制造“最适合自己走路的鞋子”,即以自由的散文化手法传达感情。这种现代口语形式的自由诗体,显示出了戴望舒诗歌所具有的另一种艺术美——散文美,正是这种创作风格确立了诗人在现代派诗歌的地位。他用现代派的自由体抒情方式来表现诗歌的情绪,使诗歌显得更加朴素、自然、亲切。例如《我的恋人》:“她是一个娴静的少女/她知道如何爱一个爱她的人/但是我永远不能对你说出她的名字/因为她是一个羞涩的人。”在平静的叙述中,使“我的恋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好像诗人用一支笔在轻轻地描画,让人一目了然又过目不忘。《小病》更是一篇散文化十足的华章:“从竹帘里漏进来的泥土的香/在浅春的风里它几乎凝住了/小病的人嘴里感到了莴苣的脆嫩/于是遂有了家乡小园的神往……”小病的旅人无聊孤寂,从浅春的泥土香里仿佛闻到了可口鲜嫩的窝苣味,于是勾起了对家乡小园的神往与思念。戴望舒诗体的散文化,不仅表现在描绘人物和事物上,还表现在其善于用短句来表达情韵。例如《灯》的最后一节:“这里/一滴一滴地/寂然坠落,坠落/坠落。”在《秋天的梦》一诗的结尾中:“哦,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这些精短的句子,虽然没有整齐的节奏和鲜明的韵脚,但在复沓的词语中形成一种千回百转的情愫,使读者感到诗句中内在情绪的流动,在娓娓道来的氛围中,给读者留出回味和想象的空间。正如郭沫若所说的那样:“语言能够流体化或呈现流线型,抒情诗歌就可以写到美妙的地方。”

除此之外,戴望舒诗歌中通感、比喻、顶针、拟人、象征、重叠、复沓等多种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致萤火虫》中那句“我躺在这里/咀嚼太阳的香味”,历来为读者所称道。诗人奇妙地将视觉、味觉、嗅觉三者沟通在一起,并且将情思融汇于一句话中。再如《秋蝇》一诗中“用一双无数的眼睛/衰弱的苍蝇望得眩晕/这样窒息的下午啊/它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木叶、木叶、木叶/无边木叶萧萧下……”。在立体化的流动的心理结构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描述秋蝇的形象,渗透出对日趋没落的现实世界的厌恶与自己作为政治殉葬品的无奈。这种多元素多层次的心理流程,映射出诗人的心理体验。它用重叠复沓的词语交汇出了幻觉、联想与情感活动,创造了一个全官感或超官感“心理格式塔”。总之,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不断煽动着语言的斑斓的彩翼,给诗歌以美感、以生动、以光芒。

夕阳下

晚云在暮天上散锦,

溪水在残日里流金;

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

像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

远山啼哭得紫了,

哀悼着白日底长终;

落叶却飞舞欢迎

幽夜底衣角,那一片清风。

荒冢里流出幽古的芬芳,

在老树枝头把蝙蝠迷上,

它们缠绵琐细的私语

在晚烟中低低地回荡。

幽夜偷偷地从天末归来,

我独自还恋恋地徘徊;

在这寂寞的心间,我是

消隐了忧愁,消隐了欢快。

寒风中闻雀声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

死叶在大道上萎残;

雀儿在高唱薤露歌,

一半儿是自伤自感。

大道上寂寞凄清,

高楼上悄悄无声,

只那孤岑的雀儿

伴着孤岑的少年人。

寒风已吹老了树叶,

又来吹老少年底华鬓,

更在他底愁怀里

将一丝的温馨吹尽。

唱啊,我同情的雀儿,

唱破我芬芳的梦境;

吹吧,你无情的风儿,

吹断了我飘摇的微命。

自家伤感

怀着热望来相见,

冀希从头细说,

偏你冷冷无言;

我只合踏着残叶

远去了,自家伤感。

希望今又成虚,

且消受终天长怨。

看风里的蜘蛛,

又可怜地飘断

这一缕零丝残绪。

生涯

泪珠儿已抛残,

只剩了悲思。

无情的百合啊,

你明丽的花枝。

你太娟好,太轻盈,

使我难吻你娇唇。

人间伴我的是孤苦,

白昼给我的是寂寥;

只有那甜甜的梦儿,

慰我在深宵:

我希望长睡沉沉,

长在那梦里温存。

可是清晨我醒来

在枕边找到了悲哀:

欢乐只是一幻梦,

孤苦却待我生挨!

我暗把泪珠哽咽,

我又生活了一天。

泪珠儿已抛残,

悲思偏无尽,

啊,我生命底慰安!

我屏营待你垂悯:

在这世间寂寂,

朝朝只有呜咽。

流浪人的夜歌

残月是已死的美人,

在山头哭泣嘤嘤,

哭她细弱的魂灵。

怪枭在幽谷悲鸣,

饥狼在嘲笑声声

在那残碑断碣的荒坟。

此地是黑暗底占领,

恐怖在统治人群,

幽夜茫茫地不明。

来到此地泪盈盈,

我是颠连飘泊的孤身,

我要与残月同沉。

Fragments

不要说爱还是恨,

这问题我不要分明:

当我们提壶痛饮时,

可先问是酸酒是芳醇?

愿她温温的眼波

荡醒我心头的春草:

谁希望有花儿果儿?

但愿在春天里活几朝。

凝泪出门

昏昏的灯,

溟溟的雨,

沉沉的未晓天;

凄凉的情绪;

将我底愁怀占住。

凄绝的寂静中,

你还酣睡未醒;

我无奈踯躅徘徊,

独自凝泪出门:

啊,我已够伤心。

清冷的街灯,

照着车儿前进:

在我底胸怀里,

我是失去了欢欣,

愁苦已来临。

可知

可知怎的旧时的欢乐

到回忆都变作悲哀,

在月暗灯昏时候

重重地兜上心来,

啊,我底欢爱!

为了如今惟有愁和苦,

朝朝的难遣难排,

恐惧以后无欢日,

愈觉得旧时难再,

啊,我底欢爱!

可是只要你能爱我深,

只要你深情不改,

这今日的悲哀,

会变作来朝的欢快,

啊,我底欢爱!

否则悲苦难排解,

幽暗重重向我来,

我将含怨沉沉睡

睡在那碧草青苔,

啊,我底欢爱!

静夜

像侵晓蔷薇底蓓蕾

含着晶耀的香露,

你盈盈地低泣,低着头,

你在我心头开了烦忧路。

你哭泣嘤嘤地不停,

我心头反复地不宁;

这烦忧是从何处生

使你堕泪,又使我伤心?

停了泪儿啊,请莫悲伤,

且把那原因细讲,

在这幽夜沉寂又微凉

人静了,这正是时光。

山行

见了你朝霞的颜色,

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

却似晓天的云片,

烦怨飘上我心来。

可是不听你啼鸟的娇音,

我就要像流水地呜咽,

却似凝露的山花,

我不禁地泪珠盈睫。

我们彳亍在微茫的山径,

让梦香吹上了征衣,

和那朝霞,和那啼鸟,

和你不尽的缠绵意。

残花的泪

寂寞的古园中,

明月照幽素,

一枝凄艳的残花

对着蝴蝶泣诉:

我的娇丽已残,

我的芳时已过,

今宵我流着香泪,

明朝会萎谢尘土。

我的旖艳与温馨,

我的生命与青春

都已为你所有,

都已为你消受尽!

你旧日的蜜意柔情

如今已抛向何处?

看见我憔悴的颜色,

你啊,你默默无语!

你会把我孤凉地抛下,

独自蹁跹地飞去,

又飞到别枝春花上,

依依地将她恋住。

明朝晓日来时

小鸟将为我唱薤露歌;

你啊,你不会眷顾旧情

到此地来凭吊我!

十四行

微雨飘落在你披散的鬓边,

像小珠碎落在青色的海带草间

或是死鱼飘翻在浪波上,

闪出神秘又凄切的幽光,

诱着又带着我青色的灵魂

到爱和死底梦的王国中睡眠,

那里有金色的空气和紫色的太阳,

那里可怜的生物将欢乐的眼泪流到胸膛;

就像一只黑色的衰老的瘦猫,

在幽光中我憔悴又伸着懒腰,

流出我一切虚伪和真诚的骄傲;

然后,又跟着它踉跄在轻雾朦胧,

像淡红的酒沫飘在琥珀钟,

我将有情的眼藏在幽暗的记忆中。

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

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

把你伤感的头儿垂倒,

静,听啊,远远地,在林里,

在死叶上的希望又醒了。

是一个昔日的希望,

它沉睡在林里已多年;

是一个缠绵烦琐的希望,

它早在遗忘里沉湮。

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

把你伤感的头儿垂倒,

这一个昔日的希望,

它已被你惊醒了。

这是缠绵烦琐的希望,

如今已被你惊起了,

它又要依依地前来

将你与我烦扰。

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

把你伤感的头儿垂倒,

静,听啊,远远地,从林里,

惊醒的昔日的希望来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