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复习全书【要点精讲+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8 21:17:4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复习全书【要点精讲+历年真题详解】

2019年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复习全书【要点精讲+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识别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理解各类货币形态的基本特征,总结现金流通和存款货市流通的渠道,理解广义货币流通,理解各类货币需求理论的公式,分析凯恩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需求函数,理解货币供给口径,分解银行信贷收支、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理解货币均衡,总结通货膨胀的原因和类型,理解通货紧缩的原因。

【要点详解】

第一节  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一、商品货币

1.商品货币的含义

商品货币是有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它在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它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故又称足值货币。【例1.1】下列货币形态中属于足值货币的是(  )。[2014年真题]

A.代用货币

B.信用货币

C.商品货币

D.电子货币【答案】C【解析】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它在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它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故又称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的形态

商品货币主要有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两种形态。实物货币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态。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商品货币的形态

3.商品货币的特征

商品货币作为足值货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②在与其他商品交换时,是以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一切商品交换,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等量交换,即以其内在价值量的大小来决定交换的比例。

二、代用货币

1.代用货币的含义

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融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代用货币本身的价值虽然低于其面值,但是公众持有代用货币等于具有实质货币的要求权。

2.代用货币的产生

代用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年间。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地区商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原来使用的铁钱体重、值小,携带十分不便,于是用树皮纸做成货币,即“交子”。“交子”意指交换凭据,它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后来我国的纸币制度传入波斯、印度、日本等国家,纸币对铸币的取代是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一次标志性变革。【例1.2】下列货币形态中,属于代用货币的是(  )。[2013年真题]

A.贝壳

B.金币

C.交子

D.人民币【答案】C【解析】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融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代用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年间,即“交子”。AB两项是商品货币;D项是信用货币。

3.代用货币的特点

代用货币不仅具有成本低廉、更易于携带和运输、便于节省稀有金属等优点,而且还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所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三、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的含义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2.信用货币的形式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两者构成了统一的信用货币流通。具体内容如表1-2所示。

表1-2  信用货币的形式

3.信用货币的特征

信用货币具有以下特征:①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②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③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④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性质。【例1.3】关于信用货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具有强制性

B.与黄金相挂钩

C.是管理货币

D.是足值货币

E.是债务货币【答案】ACE【解析】信用货币具有如下特征:①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②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③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④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性质。

4.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1)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2)电子货币的特点

电子货币除了具有货币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一些特殊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发行主体的多元化;②形态上的超物化。

第二节  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流通由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两种形式共同构成。

二、现金流通

1.现金流通的含义

现金流通是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

2.我国的现金流通

我国人民币现金货币流通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通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经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并经过不同渠道回到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后流回中国人民银行,退出流通。

3.现金流通的过程

现金流通一般经历四个过程,具体如图1-1所示。(1)现金发行

现金发行是指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2)现金投放

现金投放是指人民币再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领域——形成企事业等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的过程。(3)现金归行

现金归行是指随着企业单位和个人用现金进行各种支付,流通中现金又流回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过程。(4)现金回笼

现金回笼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存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的过程。

图1-1  人民币现金流通的程序和渠道【例1.4】企业将销售产品所得现金送存银行的过程属于现金流通的(  )。[2012年真题]

A.现金发行

B.现金投放

C.现金归行

D.现金回笼【答案】C【解析】A项,现金发行是指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B项,现金投放是指人民币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领域,即形成企事业等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的过程;D项,现金回笼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存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的过程。

4.现金投放的渠道

现金投放的渠道有:①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主要渠道);②采购支出;③财政信贷支出;④行政管理费支出。

5.现金归行的渠道

现金归行的渠道有:①商品销售收入(主要渠道);②服务事业收入;③财政税收收入;④信用收入。

三、存款货币流通

1.存款货币流通的含义

存款货币流通也称非现金流通,即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的办法所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

2.存款货币流通渠道

根据不同经济内容,存款货币流通渠道可分为:①商品价款收付(商品交易结算);

②劳务费用收付(劳务费用结算);③货币资金拨缴的收付(财政收支结算);④信贷资金的发放与回收(银行信贷结算)。

四、广义货币流通

1.广义货币流通的含义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广义货币流通是指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有机统一。

2.广义货币流通的渠道

当借款人归还银行贷款时,如果用现金货币归还,流通中现金量减少;若用银行存款货币归还,则存款货币减少。反之,当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时,若直接提取现金,流通中现金增加;若转入借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账户,则存款货币增加,银行的其他信贷投放和回笼都有同样的规律。所以,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如图1-2所示)。

图1-2  广义货币流通渠道

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1.货币需求

从货币流通的角度出发,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2.货币需求量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货币形式持有量的总和。在宏观上则表现为一国经济正常运转要达到某些经济目标的货币需求量。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公式

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与流通手段货币需要量的关系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流通手段货币需要量

该公式表示流通手段货币需要量主要受一定时期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①一定时期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在一定时期内,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求量是成正比的。

②货币流通速度。在一定时期内,在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不变的条件下,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考虑货币支付手段时的货币需求量

流通中不仅需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而且需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发生了如下变化:

①以赊销方式出售的商品,不构成当时的货币需要量;

②到期应偿还的债务,构成了本期货币需要量;

③有些商品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额可以相互抵消,不构成货币需要量。

因此,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例1.5】已知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1000亿元中,赊销商品价格总额120亿元,到期应支付的价格总额20亿元,相互抵消的价格总额90亿元,在原货币流通速度9次不变的条件下,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为(  )亿元。

A.90

B.80

C.70

D.50【答案】A【解析】根据马克思货币需要量的计算公式,可得:

3.在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下的货币需求量

在金块和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下,实际流通的都是纸制的银行券,而不是金币;马克思所揭示的纸币流通规律,实际上就是这两种货币制度下的银行券流通规律,在这两种货币制度流通中:

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

因而,在金块与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下,银行券的流通既受足值金本位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又受其自身特殊规律所支配。即银行券的发行量应该严格控制在足值金属本位币需要量范围之内,但是如果银行券的发行量一旦超过足值金属本位币客观需要量,单位银行券就会贬值。

三、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费雪方程式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他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货币量进行了最好的概括。

MV=PT

M=PT/V

在该公式中,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而作为交易量的T一般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比例关系,也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在上述公式中,就只剩下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得出物价P的水平随着货币量M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例1.6】在费雪方程式MV=PT中,短期内基本不变的变量是(  )。[2013年真题]

A.M和V

B.P

C.V

D.P和T【答案】C【解析】在该公式中,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而作为交易量的T一般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比例关系,也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在上述公式中,就只剩下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得出物价P的水平随着货币量M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

四、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1.剑桥方程式的背景及剑桥方程式

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上,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量,实质上是以怎样的方式持有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货币需求和名义收入水平保持较稳定的比例关系。

根据上述观点,剑桥学派提出如下方程式:

M=kPYd

其中,M表示名义货币总需求;Y表示名义国民总收入;P表示d价格水平;k表示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2.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根据费雪方程式M=PT/V=(1/V)PT和剑桥方程式M=dkPY,若Y=T,k=1/V,则两个方程式在形式上基本相同,但在内容上则有本质的区别:

①费雪方程式看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而剑桥方程式则强调货币的持有。

②费雪方程式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

③费雪方程式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指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量;而剑桥方程式所指的货币数量是某一时间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

五、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他的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需求的行为,取决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相应地,货币需求也被分为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其中,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为消费性需求。【例1.7】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中为消费性货币需求的有(  )。

A.投机动机

B.交易动机

C.投资动机

D.消费动机

E.预防动机【答案】BE【解析】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分为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其中,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为消费性需求。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y(以L(y)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利率r(以1L(r)表示),则基于三种动机的货币总需求为:2

L=L(y)+L(r)12

货币总需求与收入y呈正相关关系,与利率r是负相关关系。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资产需求)列入了货币需求范围,即将L(r)列入了货币需求函数。因此,不仅商品交易规模与其价格水2平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的变动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货币需求的调节,不仅可以通过调节物价来实现,而且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水平来实现。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凯恩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政策性理论观点,即政府可以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家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实现政府货币政策目标。

六、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为:

函数式的左端M/p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公式右端是决定货d币需求的各种因素,按性质可分为三组。其中:

第一组:y,w代表收入及其构成。其中,y表示实际的恒久性收入。恒久性收入可以理解为预期平均长期收入,与货币需求呈正相关关系。

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或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他认为,对大多数财富持有者来说,其主要资产是其人力财富,在个人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与货币需求正相关;而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第二组:r,r,r和(1/p)×(dp/dt),这些变量在弗里德mbe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统称为机会成本变量,即能够从这几个变量的相互关系中,衡量持有货币的潜在收益或潜在损失。

其中,r表示货币的预期收益率,r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mbe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是作为不生息的资产看待的;而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考察的是大口径货币需求,在大口径货币需求中包含着广义货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广义货币是有收益的。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以外的其他资产,例如债券等的收益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少。(1/p)×(dp/dt)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表示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同时也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由于在物价变动率上升的条件下,人们会放弃货币购买商品,对货币的需求量会减少。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小。

第三组:u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反映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险及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变数。由于u是代表多种因素的综合变数,而且各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并不一定相同,因此,它们可能从不同的方向对货币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在货币学派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理论的特点是:

①基本上承袭了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结论,非常重视货币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②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某些观点。具体表现在:a.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b.把货币看成受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

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是指一国经济体系中的银行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从动态来看,货币供给是银行系统向经济活动提供货币的过程;从静态来看,货币供给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2)货币供给量

某一时间点上由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务总量。

2.货币供给的口径(1)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规定:货币供应量是一国在某一时间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等负债,即除金融机构和财政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口径,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

M=流通中现金;0

M=M+单位活期存款;10

M=M+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21【例1.8】按流动性的强弱,可以将现代的货币供应量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M=M+(  )。10

A.现金货币

B.短期信用工具

C.活期存款以外的其他存款

D.活期存款【答案】D【解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口径,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①M=流通中现金;②M=M+活期存010款;③M=M+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21

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银行信贷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

1.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银行信贷包括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和商业银行信贷。(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商业银行信贷收支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和调节器。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2)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中央银行并不直接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它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进而影响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中央银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例1.9】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中央银行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导致(  )。[2009年真题]

A.货币供应量增加

B.货币供应量减少

C.外汇储备增加

D.外汇储备减少【答案】B【解析】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存款增加,超额准备金存款减少。由于法定准备金存款商业银行不能动用,而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可以自由运用的信贷资金,因此,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信贷能力降低,贷款与投资能力降低,因而货币供应量减少。

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包括再贴现)

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对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③中央银行调整与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

央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时,无论黄金与外汇来自商业银行还是企业,都会增加其超额准备金。

④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

央行从商业银行买进证券——增加其超额准备金存款。

商业银行从央行买进证券——减少其超额准备金存款。【例1.10】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货币供应量将(  )。[2013年真题]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先增后减【答案】A【解析】当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买进证券时,中央银行直接将证券价款转入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账户,直接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能力和货币供应能力。反之,如果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则情况相反。

2.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即国收银减、国支银增)

财政收入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划拨给央行后,商业银行存款减少,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增加,央行的信贷收入和信贷资金增加。

财政支出增加,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央行的信贷支出和信贷资金可用数额减少,因为划拨给了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增加。(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

财政收支必然引起相应信贷收支,但并非一切财政收支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财政收支能否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关键在于财政收支的具体情况。不同的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表1-3所示。

表1-3  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例1.11】其他条件一定时,财政结余使货币供应量(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答案】C【解析】财政结余即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其意味着财政支出形成的社会购买力小于财政收入代表的那部分已经进入流通的商品供给,其差额表现为一部分形成财政收入的已进入流通的商品滞留于商业部门,形成商品库存积压。因此,在财政结余的情况下,其他条件一定时,货币供应量将减少,导致市场购买力需求不足。

第五节  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和标志

1.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均衡可以表述为:货币供给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要的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在经济运行中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状况,能体现出生产顺利增长,生产各部门比例协调,市场交易繁荣,物价基本稳定的局面。

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下,货币均衡的状况也有所不同:

①在生产力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利率机制比较健全,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单位货币投入产出效率高,表现为货币供给效应好,货币供求的均衡比例就小些。

②在那些生产力水平不离,市场经济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也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其单位货币投入产出效率相对低些,表现为货币供求的均衡比例就大些。

2.货币均衡的标志

目前,理论界提出的货币均衡标志主要有三个指标,具体如表1-4所示:

表1-4  货币均衡的标志

二、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概念

在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在物价受抑制的条件下,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经济现象。(2)通货膨胀的原因

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从我国的状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国家财政原因。如果出现国家财政收支赤字,挤占银行信贷资金弥补,引起银行信贷投放和信贷规模过度扩张,就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客观需求量,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②国民经济结构原因。国民经济结构原因,是指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相对过多。这些比例如果失调,就会导致结构型通货膨胀。

③国际收支原因。长期、大量的顺差可能导致一国货币供应量过多。

④银行信贷原因。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多。(3)通货膨胀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如表1-5所示。

表1-5  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可以分为财政赤字型、经济结构型、国际收支型和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型。【例1.12】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将其分为(  )。[2010年真题]

A.爬行式通货膨胀

B.奔腾式通货膨胀

C.恶性通货膨胀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E.预期型通货膨胀【答案】ABC【解析】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爬行式通货膨胀,又叫温和式通货膨胀,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短期内不易察觉,膨胀率在一位数字之内;②跑马式通货膨胀,又叫奔腾式通货膨胀,人们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寻找其他保值措施,膨胀率可达两位数字;③恶性通货膨胀,也叫极度通货膨胀。D项是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划分的;E项是按通货膨胀预期划分的。

2.通货紧缩(1)通货紧缩的概念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的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普遍地下降。(2)通货紧缩的判别标准

判别标准:①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②看这种下降是否超过了一定的期限。(3)通货紧缩的分类

按通货紧缩的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

①轻度通货紧缩是指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由正值变为负值的情况;

②中度通货紧缩是指通货膨胀率负增长超过一年且未出现转机的情况;

③中度通货紧缩继续发展,持续时间在两年左右,或物价降幅达到两位数,这种情况就是严重通货紧缩,严重的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4)通货紧缩的原因

通货紧缩的原因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紧缩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在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时,往往出现通货膨胀势头已得到抑制,而实施的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有一定的惯性,或是主管部门未能适时调整政策,这时政策的负面影响就会显现,就有可能导致货币供应不足,社会需求过分猥琐,市场开始疲软,出现政策紧缩型的通货紧缩。

②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周期达到繁荣的高峰阶段,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产品供过于求,可引起物价下跌,出现经济周期型的通货紧缩。

③结构失调。如果由于前期经济中的盲目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加剧供求之间的矛盾。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消费结构不断调整,若生产结构的调整跟不上,必然形成消费增长放慢、市场需求和物价疲软不振的现象。

④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其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通货紧缩具体表现在:

a.当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降低和经济走势不佳时,消费和投资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跌,形成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

b.金融体系效率较低,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或提高贷款利率,便会出现“信贷紧缩”。

c.由于信贷过度扩大产生大量不良投资和坏账时,金融机构“借贷”引起信用紧缩,也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⑤国际市场的冲击。对于开放程度很大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入减少。

a.出口下降会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而出口产品价格下降也会拉动国内可比产品价格的下降。

b.外资流入的下降,对经济增长不利,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又促使物价进一步下降。

c.本币汇率高估,会减少出口,扩大进口,加剧国内企业经营困难,促使消费需求趋减,导致物价持续下跌,出现外部冲击型的通货紧缩。

⑥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影响。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放松管制和改进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出现成本压低型通货紧缩;同时,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降低成本的科技创新是导致生产率出现增长趋势、供给增加和物价下降的重要结构性因素。

【过关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我国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口径,属于M的是(  )。1

A.定期存款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口径,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①M=流通中现金;②M=M+活期存010款;③M=M+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21

2.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  )。

A.现金发行

B.现金漏损

C.现金归行

D.现金回笼【答案】A【解析】B项,现金漏损是指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随着客户从商业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C项,现金归行是指流通中现金又流回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过程;D项,现金回笼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存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的过程。

3.在物价可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完全可以通过物价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称为(  )通货膨胀。

A.成本推动型

B.开放型

C.结构型

D.控制型【答案】B【解析】开放型通货膨胀,也叫公开的通货膨胀,即在物价可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大,完全可以通过物价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4.根据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  )。

A.商品质量

B.商品生产技术条件

C.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D.投机性货币需求【答案】C【解析】按照马克思对货币需求量的论述,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在商品流通中,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因此,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决定了所需的货币数量。

5.当国家财政发生赤字,用(  )弥补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A.银行再贴现

B.银行同业拆借

C.银行信贷资金

D.税收办法【答案】C【解析】根据银行信贷是货币流通总闸门和调节器的原理,只要银行信贷资金运用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必然相应增加,进而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下列中央银行的信贷调控手段中,属于减少流通中货币的有(  )。

A.减少黄金储备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增加外汇储备

D.卖出有价证券

E.提高再贴现率【答案】ADE【解析】无论是现金货币还是存款货币,都是由银行信贷渠道提供的。只要银行系统资金运用量减少,例如收回贷款,票据到期兑现,卖出金银、外汇和证券,流通中货币总量都会相应减少。只要银行系统运用资金,例如发放贷款,票据贴现,买入金银、外汇和证券,流通中货币总量都会随着这些资金运用量的增加而等量增加。

2.下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中,能够增加流通中货币量的有(  )。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卖出有价证券

C.增加再贴现票据融资

D.增加外汇储备

E.减少黄金储备【答案】ACD【解析】A项,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可能增加;C项,当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再贴现票据时,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增加,货币供应能力增加;D项,中央银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时,无论黄金与外汇来自商业银行或是企业,都会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因而信贷能力增加,货币供应能力增加。BE两项都会导致货币量减少。

3.人民币现金归行的渠道主要有(  )。

A.工资收入

B.商品销售收入

C.服务事业收入

D.财政税收收入

E.外汇收入【答案】BCD【解析】人民币现金归行的渠道主要有:①商品销售收入;②服务事业收入;③财政税收收入;④信用收入。

4.存款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货币(  )。

A.在银行存款人存款账户之间的等量转移

B.在银行体系内部账面上进行的

C.不引起存款货币进入或退出流通

D.不仅仅是由银行信贷渠道提供的

E.可以不涉及银行信贷的投放和回笼【答案】ABE【解析】存款货币流通也称非现金流通,即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的办法所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

5.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投资的增加

B.对外贸易逆差

C.外资流入的增加

D.对外贸易顺差

E.外资流出的增加【答案】CD【解析】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的结果:前者意味着商品出口大于进口,一方面减少了国内市场商品供应量,另一方面国家又要通过信贷途径投放本币增加外汇储备,扩大了国内本币供应量,形成国内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供应的矛盾,这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后者外资流入的增加,如果不能及时用来引进国内生产所需技术、设备或材料,也必然增加国内外汇储备,由此增加国内没有相应物资的货币供应量。

三、案例分析题(由单选和多选组成)

某国家基期货币流通速度为7次,报告期待售商品数量及其基期价格资料如下:

1.报告期货币的实际供应量为1000,则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流通量为(  )。

A.0.625

B.0.750

C.0.500

D.2【答案】C【解析】流通中单位货币代表的流通量==3500÷(1000×7)=0.5。

2.如果报告期实际货币供应量为800,则报告期通货膨胀率为(  )。

A.50%

B.100%

C.25%

D.60%【答案】D【解析】报告期通货膨胀率为:(800×7-3500)÷3500×100%=60%。

3.如果报告期该国发生战争,国家财政由于军事支出增大而出现赤字,为了同时达到弥补赤字和不扩大通货膨胀率两个目标,该国政府应当(  )。

A.用银行贷款弥补

B.发行个人购买的国债债券

C.发行银行系统购买的国债债券

D.减少偷漏税【答案】BD【解析】发行个人购买的国债债券,可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不会扩大通货膨胀,同时能够弥补政府赤字;减少偷漏税也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同时会使政府税收收入增加,减少财政赤字。

4.如果报告期实际货币供应量为800,但商品物价受到控制,并基本维持在基期水平,那么(  )。

A.报告期通货膨胀水平为0

B.报告期货币流通速度会减慢

C.报告期会发生抑制型通货膨胀

D.报告期会发生开放型通货膨胀【答案】BC【解析】抑制型通货膨胀也叫隐蔽型通货膨胀,即在物价受抑制条件下,货币量过多而不能直接、完全通过物价反映出来,因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被强制缓慢下来的货币流通速度使物价长期、迂回曲折缓慢上升的通货膨胀。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识别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辨别现代信用的形式,理解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理解利息的性质,总结利息的种类,分析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内容,掌握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掌握贷款利息的计算方法。【要点详解】

第一节  信用

一、信用概述

1.信用的含义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资金借贷行为。

其特征是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将其货币或商品暂时转让给别人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按期归还,并由借方支付给贷方一定利息。

信用活动中所形成的借贷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例2.1】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行为。

A.贷款

B.偿还

C.支付

D.资金借贷【答案】D【解析】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资金借贷行为。其特征是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将其货币或商品暂时转让给别人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按期归还,并由借方支付给贷方一定利息。

2.信用的特征

信用的特征有:①信用关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②信用具有债务偿还性和债权收益性;③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

二、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借贷关系特征的表现形式就是信用形式。按照在借贷关系中借方与贷方的不同,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租赁信用等。

1.商业信用(1)含义

商品信用是企业单位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包括赊销赊购、分期付款、预付货款等多种不同的形式。(2)特点

①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

②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③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3)局限性

①规模上和数量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最高限度只能是工商企业现有资本的使用,数量有限。

②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只能向商品直接需求者提供信用,或者需求者向供给者预付货款,方向不可能相反。

③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企业之间在发生商业信用时需要了解相互之间的信用能力。

④期限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只适用于短期借贷。(4)工具的类型

商业信用有期票和汇票两种类型。

2.银行信用(1)含义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2)特点

①银行是银行信用的主要债权人,债权人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

②单一货币资本是银行信用的客体。这一特点使得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上、数量上和方向上的限制。

③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

④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运动不完全一致。(3)工具的类型

银行信用工具有银行券、支票和金融债券三种类型。【例2.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

A.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货币资本

B.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

C.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银行

D.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数量和期限上的局限性

E.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运动一致【答案】ABD【解析】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①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②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货币资本。这一特点使得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上、数量上和方向上的限制。③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由于银行与社会发生广泛的信用关系,利用社会资金能力强,具有众多的机构和较高的稳定性和信誉,相比商业信用大大提高了信用能力和作用范围。④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运动不完全一致。

3.国家信用(1)含义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一种信用形式。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2)特殊作用

①国家信用是调剂政府收支短期不平衡的手段。一国财政收支在财政年度内,常会因先支后收而发生暂时的不平衡,这样就可以借发行国库券这种短期债券解决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

②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国家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较大的财政赤字。为了弥补赤字,不得不经常发行国债。

③国家信用是协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发行各种长期和短期债券,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3)工具的类型

国家信用工具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类型。

4.消费信用(1)含义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需要的信用。现代经济中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息息相关。消费信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包括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2)积极作用

①启动新的消费热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②拓展银行的经营空间,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的结构,从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③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促进新产品的推销、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应用,进而促进经济增长。(3)缺陷

使消费者提前动用未来的收入,在一定条件下,这会导致消费需求过高,加剧供需矛盾,制造虚假繁荣,其过度膨胀必然推动通货膨胀。因此,应对消费信用加以适当的控制和引导。(4)工具

消费信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就是信用卡。信用卡的基本功能有:转账结算、储蓄、汇兑、消费贷款等。

5.国际信用(1)含义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相互提供的信用,是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2)形式

①国际商业信用。是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方式向进口商提供的信用。国际商业信用的形式有:延期付款、补偿贸易和来料加工。

②国际银行信用。是指进口国和出口国双方银行为进出口商提供的信用。其主要形式是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银行对出口贸易所提供的信贷。主要的形式有: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③国际间政府信用。是指国家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一般由政府和财政部门进行借贷,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条件较优惠,具有友好往来的性质,但个别附有政治条件。

④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是指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国所提供的信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一般期限较长,利率较低,条件优惠,但审查较严格。一般用于成员国弥补暂时性国际收支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开发。

6.租赁信用(1)含义

租赁信用是通过出租固定资产而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在物品出租期间,物品所有权仍归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有使用权。租金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利息。租赁期满承租人可以继续租赁,或归还所租设备,或作价购买所租设备。(2)形式

①金融租赁,是一种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租赁形式。其做法是先由承租人选好所需机器设备,由租赁公司出资购买,并出租给承租人。

②经营租赁,是一种以提供租赁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租赁形式。经营租赁是一种由出租人提供维修、保养、管理服务、可撤销的、不完全支付的短期租赁形式。

③杠杆租赁,是一种投资和信贷相结合的租赁形式。其做法是:出租人自己承担20%~40%资金,其余部分向银行借入,将购买的设备租给承租人,出租人以出租的设备和租金作担保向银行取得借款。

三、信用工具

1.含义

信用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力的凭证。信用工具是一种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一般需注明交易金额及偿还债务的具体条件。

2.分类

随着信用关系和信用形式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信用工具的种类也不断增加。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信用工具的类型如表2-1所示。

表2-1  信用工具的分类

四、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1.社会信用体系(1)社会信用体系的含义及目的

社会信用体系,是与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组织机构、监管体制、技术手段、交易工具的总和。

建立一个适应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促进一国的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转变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目的。(2)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络。2003年,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具体承担这方面的工作。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信用信息记录和传播机制,把失信者个体问的矛盾转化为失信者与全社会的矛盾,依靠市场经济内生的力量,实现社会对失信者的联防惩戒。要建立起这种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包含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法律制度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及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等系列内容。

2.社会征信体系(1)征信

①含义

征信是指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②形式

征信活动主要有四种形式:个人信用调查、企业资信调查、资信评级和商业市场调查。

③特点

征信活动具有独立性、信息性、公正性、时效性等特点。(2)征信系统

①含义

征信体系指的是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共享和报告制度,它是建立有效信用体系极为关键的环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信贷市场信息共享程度,降低贷款机构收集信息的成本,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

②意义

a.企业和个人征信应当成为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支柱之一。专业化的征信机构对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对其信用等级进行科学、准确的评定,将为商业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提供有力的保证。

b.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还将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和个人消费的持续健康增长,改善经济结构。(3)征信机构

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即信用信息服务的机构。它包括信用信息登记机构、信用调查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信用评分公司。实践中出现的征信机构主要有:消费信用调查机构、企业资信调查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调查机构、市场调查机构、信用管理资信机构等。(4)信用监管

①含义

征信监管就是指政府对征信业的监督管理。征信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及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等都有密切联系,其重要作用和机构活动的特殊性使得国家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

②范围和内容

从各国征信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征信监管的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

a.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这是监管的基本内容。

b.经营合规性监管。主要包括征信数据采集、披露程序和手段的合规性,对采用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手段采集和使用数据的行为进行处罚。

c.对征信信息安全性的监管。世界各国都把征信信息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管理范围,对征信机构数据库的安全性及征信数据的跨国流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

d.对征信信息真实性问题引起的纠纷进行行政裁决。

③必要性

信用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a.征信业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来保证公众利益和国家经济信息安全;

b.征信业是一个需要社会公信力的行业,信誉是征信业的生命,需要政府有效监管规范征信业的行为,以确保征信业的社会公信力;

c.征信业是一个需要有一定条件和门槛的行业,需要政府对其开办条件和资质进行认定;

d.征信业是一个必须保护适度竞争的行业,市场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征信机构的过多、过滥会导致信息分割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性质

1.定义和性质

利息是贷款人由于借出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利息是从属于信用的一个经济范畴,信用关系是利息产生的基础。

利息的来源决定了利息的性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何种生产方式,利息都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例2.3】在商品条件下,利息归根结底是劳动者在社会再生产创造的(  )的一部分。[2013年真题]

A.利润

B.资本

C.使用价值

D.商品【答案】A【解析】利息不是货币本身结出的果实,它是劳动者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转化形式,由资本借入者支付给资本贷出者。所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何种生产方式,利息都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西方学者对利息性质的认识

西方学者对利息性质有不同的观点,具体内容如表2-2所示。

表2-2  不同利息本质论的内容

二、利息率和利息率的种类

1.含义及计算公式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利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其公式表示如下: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润在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率越低,借出者所获得的利润越少,借入者获得的利润越多。所以,利息率变动可以调节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进而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例2.4】在借贷活动中,决定利润在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之间分配比例的是(  )的高低。[2009年真题]

A.利润率

B.成本率

C.收益率

D.利息率【答案】D【解析】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润在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率越高,借出者所获得的利润越多,借入者获得的利润越少。

2.利率的分类

利息率的种类如表2-3所示。

表2-3  利率的分类【例2.5】在利率体系中,实际利率是指(   )的差额。[2008年真题]

A.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B.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C.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D.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答案】D【解析】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三、影响利息率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正相关)

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是社会平均利润率。从整个社会考察,在资本量一定时,社会平均利润率越离,利润总额越大,借贷双方可分割的总额越大,则利息率越高。同时;平均利润率越高,投入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资本量增大,借贷资本需求增大,使利率上升。在利润总量一定时,利息率越高,贷者分割的利润越多。因此,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率水平的最高界限。

2.借贷成本

银行的借贷成本主要有两部分:①银行吸收存款或发行债券所支付的利息;②业务费用。银行经营是为了取得盈利,因此,从理论上讲,银行的存款利息支出与吸收存款业务费用之和必须小于贷款利息收入,否则就无利可图。

3.资金供求状况

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利息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是借者和贷者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由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决定的,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息率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息率上升。

4.借贷期限(正相关)

借贷资本使用时间的价格是利息,在一般情况下,借贷期限越短,贷出者成本越低、风险越小,借入者创造的可分割的利润越少,利息率应该越低;反之,就越高。

5.借贷风险(正相关)

借贷活动中存在借者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为了弥补借贷风险发生后给贷者造成的损失,贷款人在确定利息率时必须考虑风险因素。贷款风险越小,利息率越低;反之,则利息率越高。

6.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是利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利率具有重要影响。当经济衰退、商品过剩、价格下降时,国家就要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利息率;当经济增长过热、物价上涨过快时,国家就要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息率。

7.国际利率水平

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有重要影响:

①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利率水平。当国内利率水平低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外国资本就会向国外流动;反之国内资本就会流向国内。国际资本流动会引起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变化,因而,必然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变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