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养护理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0 20:00:56

点击下载

作者:刘小敏,张莉娟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宝宝喂养护理一本通

宝宝喂养护理一本通试读:

前言

21世纪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联想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相信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感到这很遥远。

推己及人,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养育的孩子将来是人才。而这个前提是在怀孕、分娩、育儿的过程中保证宝宝能健康的成长。特别是宝宝从出生到3岁这一阶段,宝宝从一个完全要父母照顾的婴儿,慢慢地成长,从会爬到会走,从咿呀学语到会叫“爸爸”,“妈妈”。宝宝在这一阶段说不清、动作不准、走路不稳时还想跑跑步、不知道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更不懂得什么是危险。在宝宝接触范围日益扩大的时候,患病的机会和受到意外伤害的机会也随之增多,这是父母最需要操心的时候。

宝宝的生理发育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的。在宝宝的喂养与护理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宝宝的成长发育特点,遵从规律,掌握技巧,才能科学、系统地喂养与护理宝宝。才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如本书针对宝宝成长过程中各阶段遇到的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人工喂养的常见问题、断奶期如何科学添加辅食的问题,还有宝宝何时学步与走路、宝宝学说话和与人交流时如何诱导与启发、宝宝日常容易发生哪些意外、宝宝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疾病等方面的问题。都做了科学、系统、针对性的阐释,并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本对策、技巧和建议,细致入微的介绍,贯穿于宝宝的成长发育过程中。

希望本书可以陪伴宝宝健康地成长,帮助父母照顾好宝宝,为宝宝的身体和智力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编者2008年2月

第1篇 要做就做称职的父母

分娩前就开始着手准备

准妈妈的准备

新生儿临产前的2个月,当妈妈的就应该为迎接小宝宝的出生做必要的准备工作了。

要将坐月子期间所穿的内衣、外衣准备好,洗净后放置一起。内衣应选择纯棉制品,因为纯棉制品在吸汗方面比化纤制品优越,穿着较舒适。

上衣要选择易解易脱、方便哺乳的样式为主。裤子可选购比较厚实的针织棉纺制品,如运动裤,既保暖又比较宽大,穿着舒适,同时还容易穿、脱。

由于坐月子期间洗澡不便,应多准备几套内衣,以便换洗;还应准备质量合格的卫生巾若干;同时准备专用的洗脸和擦洗身子的毛巾,各准备1条就可以了;准备10包左右卫生纸备用。

具体来说,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需要准备:

①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地去迎接分娩挑战,不害怕、不紧张、不听不看刺激性强的新闻和影片。

②每天洗澡,清洁身体,修剪指甲。但要注意安全,不宜长时间地进行热水浴。

③严禁性生活,防止胎膜早破和早产。

④禁止做大动作,如追赶、拥挤、探高、登高。

⑤避免独自长时间外出。外出要有人陪伴,万不得已独自外出,需要先告知家人或留条通知家人,以防突然临产。

⑥保证营养、充分休息。饮食要高营养、低盐分,多食牛奶、鸡蛋、鸡汤等。尤其是午餐要保证,它对分娩有益。要保证睡眠充足,积累体力。

⑦准备清点入院所需用具,妥善安排分娩回家后所需的用具。

⑧把出院时自己和宝宝所需的物品放置于显眼位置,以便于丈夫寻找。

⑨进一步熟练分娩的辅助动作,练习呼吸技巧。

准爸爸的准备

妻子分娩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它将为家庭带来一位新的成员。在妻子即将承受分娩之痛的时候,做丈夫的更应付出自己的汗水,做好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准备。

首先,要在情感上关心、体贴妻子。孕妇在临产前都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丈夫可以和妻子一起学习有关分娩的知识,督促妻子做一些分娩辅助动作和呼吸技巧的练习,还可请已经做了母亲的人介绍分娩的过程体验,使妻子对分娩有知识准备,对痛苦有心理准备,认识到分娩并非可怕到无法接受的程度,以解除不安心理。

其次,要在思想上宽慰妻子。丈夫要了解决定性别的因素,尊重科学,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还要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给老人讲解科学知识和道理,帮助老人克服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使全家上下思想统一,情绪融洽,对妻子生男生女不计较,对男孩女孩都一样喜爱,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小生命的到来。

临近预产期,要安排好送妻子去医院的交通工具。妻子可能早产,所以,要把交通工具提前安排妥当,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所用的交通工具最好运行平稳,宽敞舒适,随叫随到。这样,妻子出现宫缩等临产征兆时,可以及时送妻子入院,不至于耽搁。

整理好母子的衣服、用具。妻子入院,需要带一些换洗衣服、日常用品和孩子出生以后要穿用的衣服、用具,如卫生带、卫生纸、尿布、襁褓等等。要把各种东西分门别类放好,清点明了,以免遗漏和不足,不至于在需要时弄得措手不及。另外,还要布置好妻子回家以后的家庭环境,准备好所需材料和用品。

分娩在医院进行比较安全,最好不要在家中分娩。但如果条件限制,不得不在家中分娩,要事先与医院取得联系,做好在家中分娩的各方面准备。也要做好分娩时万一出现险情,即刻送医院的准备。

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经济上的准备,要留出足够的经费用于妻子分娩所需的各种开支,以及给妻子和孩子补充营养的开支。下面几点是特别说明的。

⊙清理布置房间

丈夫应在妻子产前将房子收拾好,以使妻子愉快地度过产假期,使宝宝出生、生长在一个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里。房间一旦确定,就要进行清扫和布置。还要注意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情况,使采光和通风条件尽可能完善。检查房间是否有鼠迹、蟑螂等,要采取措施消灭它们并防止再度出现。

布置房间时应当首先将妻子和小宝宝安排在采光、通风条件好,安静、干燥的位置。如果房间少,不能专为妻子和宝宝安排一间的话,可用屏风等为妻子和宝宝隔一个小间,以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

⊙拆洗被褥、衣服

妻子临产前,行动已不方便了,当丈夫的应主动地将家中的被褥、床单、枕巾、枕头等拆洗干净,并在阳光下暴晒消毒,以便使妻子能够顺利地度过产假。妻子坐月子时所需穿的衣服,丈夫应在妻子临产前洗干净,暴晒之后放好。

⊙购买物品、用具

购置一些小米、红枣、面粉,购买2千克红糖,这是产妇的补养品;准备5千克鲜鸡蛋;1000毫升食用油;适量的虾皮、黄花、木耳、花生米、芝麻、黑米、海带、核桃等能够储存较长时间的食品。

购置洗涤用品,如婴儿专用的婴儿洗头香波、婴儿沐浴液、婴儿香皂、爽身粉、痱子粉、尿不湿等。

小贴士

丈夫及家人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当产妇阵痛开始时,不要惊慌失措,不要在分娩的关键时期给产妇增加不安和无用的担忧。分娩前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母婴的平安,所以,丈夫及其他亲人的良好心态,也是对孕妇的一种安慰。

给宝宝的准备

新生儿降生之前,父母要将孩子的衣、食、住、行用具准备就绪,以便迎接宝宝的到来。可是,新生儿都需要哪些用具,这些用具要有哪些特点呢?

⊙卧室

新生儿卧室最好有充足的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有利于预防小儿维生素D缺乏病。但不要使阳光直射新生儿的面部。如果卧室不易见阳光,最好每天抱着小宝宝去晒晒太阳,当然也要避免阳光直射面部。

住室要整洁、向阳、空气清新,经常通风和换气,但要防止过堂风。最好室温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左右。但不必拘泥于此,可以让婴儿体验温度的变化。当然,不要放在阳光直晒的地方,也不要放在贮物架下,以免发生意外。可以用增减衣服来适应室温的变化。

婴儿并不害怕一般噪声,但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不要让婴儿睡在客厅,以防传染病的侵袭。婴儿所在的房间不要存放老鼠可食的物品,要消灭老鼠,也要防止猫狗进入婴儿室。

另外,居室的门窗最好加上纱门、纱窗和窗帘,以避免蚊蝇的侵扰和阳光的直射。

⊙床铺

新生儿要和母亲住同一个房间,但最好专门为其准备一个婴儿床。床的大小,以足够供婴儿睡到五六岁为宜。婴儿睡单床可以减少感染,有利于正常生活规律和习惯的养成,床四周栏杆的高度,以婴儿起来不会掉落为准,不要有横棱。栏杆与栏杆之间的距离要小,避免婴儿的头部通过。栏杆起落要方便。用钩子扣住的栏杆,要检查挂钩是否安全。如果孩子出生时来不及准备安全的婴儿床,可以使用简易的摇篮。

婴儿床矮一些稳当安全,但大人给孩子换尿布时须弯腰,易引起疲劳。这可根据需要来决定。

婴儿床可以紧挨着墙或放在离墙50厘米左右的地方,以避免孩子跌落后夹在墙和床之间而发生危险。床下地上可铺上毯子等软垫,以防孩子跌落时碰伤头部和身体。

不要把布绒玩具、充气玩具放在婴儿床里,这些东西可能会挤压婴儿面部,使婴儿窒息,大一些的孩子又可能借助这些东西爬到床外。

除了准备床外,还可制作一个怀抱式婴儿床,以便平日大人长时间抱孩子,怀抱式婴儿床是一条宽约10厘米、长约80厘米、厚约0.3厘米的橡胶或硬质弹性塑料,做成椭圆形支撑框架,外面用棉布包住,缝成的一个船形小床。可以用粗质帆布做底布,蒙上一层毛巾被,底下衬上泡沫塑料。床的两端用布兜打结成背带,可以斜挎在成人的肩上。婴儿在这种床内可以活动自如,平安稳当,父母可以用双手托抱小床,也可松开两手,让小床挎在肩上,放松一会儿。

小贴士TIPS

枕套选用要注意

枕套要选用柔软的棉布制作,切忌使用化纤布。因为化纤布透气性能差,夏天易引起痱子、疖肿等皮肤病,还能引起婴儿湿疹。

⊙被褥

新生儿应有专用被褥,不可与父母共用。被子最好是用棉花新做的。棉花透气性好,容易吸汗,太阳晒后,比较柔软和蓬松。被子要易于拆洗。可以装在被套内。褥子不一定要新做,太松软的褥子会使婴儿身体下陷,导致脊柱弯曲,不利于睡眠。可将成人的褥子折叠变小给婴儿使用。褥垫应该舒适整洁,边角完好。褥垫边与床边距离不得超过两指宽。如果家中有人有过敏症史,那么,在选择褥垫、被子时要格外注意其质地、性质,以防引起各种过敏症。

⊙枕头

新生儿的枕头约30厘米长、20厘米宽。可用荞麦皮做心,不宜装得太高,否则会使头颈弯曲,影响新生儿的呼吸和吞咽。其实,新生儿也不一定要用枕头,吐奶和打嗝会不断弄湿枕头。可用折叠的毛巾代替枕头。如果新生儿枕毛巾不舒服可再换枕头。

⊙尿布

尿布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最为重要的用品之一,要用柔软、易吸水的布做成。最好选用淡色的布来制作,以便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如果家中有旧床单或旧的棉布衬衣、裤,也可用来制作尿布,但必须认真洗净,用开水烫后在阳光下暴晒消毒后才能用。尿布每块80厘米见方,准备30块左右。男孩的尿布前面厚一些,女孩的尿布后面厚一些。也可以准备一次性使用的纸质尿布、尿不湿等。

⊙棉垫

为使被褥尽量少被尿湿,可准备一些小棉垫,放在尿布和褥子之间,以减少褥子被大小便弄脏弄湿的次数。棉尿垫的尺寸为30厘米见方。棉垫可用布和棉花制作,外用棉布做套,内用腈纶棉或涤纶棉做絮。用浴巾折叠也可以,但不要用塑料布做,因为它不透气。要准备6块左右。

⊙小方毛巾

喂奶喂水时做围嘴使用,可准备5~6块。

⊙衣服

新生儿皮肤娇嫩,毛细血管丰富,对冷热的调节功能差,抵抗力弱。所以,其衣服以冬天保暖、夏天散热,穿着舒适,不影响生理机能(皮肤出汗、手脚的运动等)为原则,最好用纯棉布、薄棉布、薄绒布自制,也可以选用其他新生儿穿过的衣服。衣服要质地柔软、装饰物少、色彩浅淡。

衣服的胸围和袖口要宽松,以便穿脱。不要用扣子,而可以系带子。扣子会擦伤新生儿娇嫩的皮肤。衣服的接缝要少,接缝处及衣下摆毛边、衣缝朝外,以免衣缝太厚磨伤孩子的皮肤。新生儿颈短,不适合穿带领子的衣服。

新生儿不宜穿毛衣,天冷时可穿无领斜襟棉袄。前身要盖过肚脐,后身可以稍微短一些,以防尿湿。也可以穿后开口的小棉袄,不必穿裤子。夏装可为睡裙式单衣,高温天气可用布胸肚兜。所以,还要准备几个胸肚兜。

另外,还要有篷式拉链袋和婴儿帽,以备外出时用。

婴儿的衣服不要准备太多,孩子长得太快,衣服稍小就要更换。(1)衬衣

新生儿的衬衣,一定要用柔软、手感好、通气性和保暖性好、易于吸水的棉织品做,颜色宜浅淡,这样容易发现污物。式样可选用我国最常见的斜襟方式。衣服要宽大些,便于穿脱。应至少准备3件以上。(2)棉衣

可采用衬衣式样。要用棉布制作里子和面子,用新棉花做絮,但不要太厚,以保证柔软。(3)棉裤

可用棉衣相同的材料制作。可制成平脚式,也可将棉裤连鞋作为一体。(4)鞋子

婴儿出生后3个月内不用穿鞋。如果为了保护脚不受凉,可用毛线织成软鞋。鞋的长度可在8厘米左右。(5)其他

冬天要给婴儿准备一顶帽子,可用细毛线织成,要能够盖到脸部。袜子和手套要棉质或毛线的,准备一两套即可。

围嘴用于接婴儿流的口水,可围在胸前,并用带子固定在身后,最好多准备几个。

当然,现在的母婴用品商店,东西都比较齐全。婴儿的所有用品都能买到,如果你没有时间为你的宝宝准备衣物,商店可以为你解愁。

⊙洗澡用品、药品

洗澡要准备澡盆、脸盆、脚盆、浴巾、毛巾、婴儿洗发香波、婴儿沐浴液、婴儿香皂、爽身粉、痱子粉等。

药品有酒精、紫药水、红药水、氯霉素眼药水、绷带、消毒棉签、消毒纱布、烫伤药膏等。

其他用品,如温度计、体温表、热水袋、便盆、手纸、废纸、小竹刀等。

⊙奶瓶

如果是母乳喂养,需准备1~2个奶瓶,用以喝水、喝果汁。如果是人工喂养,就需要准备5~6个奶瓶。喂水和喂奶的奶瓶最好分开使用。奶瓶以200毫升的耐热玻璃奶瓶为宜。这样的奶瓶脏了就能看出来,用热水消毒也不变形,要瓶壁厚薄一致,外壁光滑,刻度清晰、准确。以宽口为好,便于清洗。塑料奶瓶不透明,脏了不易看出来。奶瓶也不宜过大,盛奶太多,孩子一次吃不了倒了浪费,留下又不卫生。

还要准备和奶瓶配套的奶嘴3~4个。奶嘴有软有硬。要根据婴儿月龄不同,决定奶嘴开孔的大小。奶嘴扎孔时要先用酒精擦洗缝衣被针,然后在奶嘴上扎1~2个孔。孔洞不可过大,以防呛奶。可将奶瓶倾斜45度,以检查孔口的大小是否合适。倾斜时,内容物一滴接一滴地流出为合适。奶瓶、奶嘴每次使用前均要消毒,即把洗净的奶瓶、奶嘴放入锅内煮,奶瓶煮沸10分钟,奶嘴煮沸3分钟。然后把煮锅水倒去,奶瓶、奶嘴留在锅内盖好待用。

还要准备小食匙、奶瓶刷、保温桶、大口玻璃瓶、电热杯和奶锅。奶瓶刷弹性要好,一定要专用。保温桶用于盛热奶供晚上孩子喝。大口玻璃瓶用于存放消毒后的奶嘴,可用罐头瓶,但要有瓶盖。电热杯为夜间热奶用,奶锅要带把的。

新手妈妈应知应会

坚持合理营养

宝宝从出生后开始就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又活泼好动,所以要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育成长,就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为保障充足而合理的营养,应当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逐渐添加蔬菜、水果;注意饮食的烹调和卫生;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既吃荤又吃素,少吃零食、少吃糖的饮食习惯。既做到各种营养素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又能够摄入比例协调的食品,为小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注重卫生习惯

常言道“病从口入”,表明许多疾病都与饮食不卫生有关。特别要注意夏、秋两季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要做到四要三不要。四要即: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要消灭苍蝇;有病要早治。三不要即: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吃腐烂食品;不要随地吐痰。这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应让儿童从小熟记并坚持做到。

增强儿童体质

我们提倡每个儿童从小锻炼身体,使之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让小孩经常和外界冷空气接触,增强皮肤、呼吸道局部黏膜及神经系统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当外界气温骤然变化时,就不至于感冒生病。开展各种运动或游戏,能刺激孩子的感官并激发情绪,在跑、跳中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加强内脏器官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能力。运动还能促进食欲,增加肺活量和耐久力。总之,从小锻炼身体,是预防疾病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

实施计划免疫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已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卫生部制订了预防传染病的计划免疫措施,极大地控制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而且有的卫生行政部门还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等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列入了计划免疫的范畴。这些措施对控制诸多传染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做好智能发育监测

新生儿满月时,最好能安排一次智力测验,了解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婴儿期最好每3个月进行一次智力测验;幼儿期每半年进行一次智力测验;4~6岁期每一年进行一次智力测验。每次测验后,均应做详细的记录,动态地监测孩子的智力发育过程。每次测验后都应根据测验结果,分析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每个方向,以及整个智能的实际发育情况,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训练措施。

准备早期教育

在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过分溺爱小孩,孩子就很难养成坚强的意志、勤奋的习惯和谦逊的态度。反之,对小孩子要求过严,责备多,启发诱导少,就很难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因此,教育要从早期开始,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既要用父母的感情,使小孩子在爱抚中成长,又要负起时代教育的责任,让教育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小贴士

注意婴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期是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综合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类超常智力结构开始建构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得到科学、系统、适时的教育,儿童的超常能力结构将获得最佳的发展。

第2篇 爱是新生儿的最佳营养素

新生儿的基本特征

新生儿第1天生理状况

一般情况,刚出生的婴儿体重在2.5~4千克之间,身长约46~52厘米,头围34厘米左右,胸围要比头围小1~2厘米。

⊙体重

婴儿出生时体重若在2.5千克以上,则为正常新生儿;体重不足2.5千克,称为“未成熟儿”。对“未成熟儿”必须采取特殊护理措施。

⊙头部

健康婴儿的鲜明标志是皮肤鲜嫩,呈粉红色,出现大声啼哭。但常常处于酣睡状态。头部比例相对较大,有时肿起呈椭圆形的一个包(产瘤),这是由于胎儿的头部在产道受压迫引起的。头胎婴儿或年龄大的产妇生的婴儿,其产瘤更为明显,日后可以自然长好。但要特别注意枕骨和囟门。囟门呈菱形,大小约2×2厘米,较软,有跳动感,要防止被尖硬的东西碰撞。

⊙脸部

脸部好像有些水肿,这属正常现象。特别是眼睑发肿的较多,且有眼屎。婴儿鼻梁塌陷,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增高。

⊙胸部

胸廓呈桶状,呼吸浅快,有时不规则,每分钟40~50次。观察呼吸应看腹部的起伏。

⊙脐带

脐带在离肚脐1~2厘米处被结扎,如果拿掉纱布,会看见脐带变黑,而且气味难闻。

⊙生殖器

男孩的阴囊稍肿,睾丸下降,水肿会自然消退;女孩的小阴唇比大阴唇要大,好像突出来,也会自然长好。

⊙姿势

婴儿的姿势和胎儿期大致相同。头先出生的婴儿,头部前屈,下巴与前胸相挨,后背呈圆形,握着的拳头向内,腰和膝都弯曲着,脚也向着内里弯曲,能看到脚掌。

⊙儿斑

新生儿的骶骨部、臀部常常可见蓝绿色的色素斑,称为“儿斑”,随着年龄增长,色素斑将逐渐消退。

⊙大小便

婴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排出第一次大便和小便,粪便呈暗绿色或黑色黏稠块(叫胎便)。也有的健康婴儿是在48小时后才排尿的。有时尿布上会留有砖红色沉淀物,这是尿酸盐的结晶,不必担心。

⊙体温

刚刚分娩的婴儿显得热气腾腾,出生后体温逐渐下降,比在母体内时降1~2℃,因此要十分注意保暖。生后8小时体温应保持在36.8~37.2℃左右。

⊙内分泌

这时,即使很热,婴儿也不出汗,也不流口水,因为内分泌腺还不发达;眼睛看不见东西,耳朵能听到声音。

⊙感觉

出生第一天的婴儿24小时内沉睡少动,偶有啼哭,感觉不是非常灵敏,还不如在母腹内那么活跃。

新生儿第1周生理状况

出生第一周的婴儿正处于朦朦胧胧时期,吃饱就睡,能睁开眼睛,但稍远的东西几乎什么看不见,较大的声响能引起惊跳,出现一系列的反应,这正是婴儿变成“人”的一个鲜明特点。

⊙出现黄疸

多半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及巩膜(眼白)发黄的现象,吃奶和大小便均正常,精神也很好,这就是生理性黄疸,不用治疗。一般情况下,黄疸第7天消退,第10天退尽。也有在两三天内黄疸即可消退的婴儿。如果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之内)或迟迟不退,或者黄疸退后又复现并加深,同时伴有精神不振、不愿吃奶等现象,则属病理性黄疸,需请医生诊治。

⊙脐带脱落

脐带在4~7天脱落,脱落后可见肉芽组织,不用处理。如果流水可撒些松花粉。

小贴士

肚脐突出

有的新生儿断脐后,哭的时候会出现肚脐突起,突起可由花生米大小到核桃大小,医学上叫做“脐疝”。一般到1岁左右就会自然消失。如果突出的肚脐回不去,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乳房肿大

生后4~7天,无论男婴、女婴,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甚至有乳汁分泌现象,一般2~3周会自然消退,千万不可用手去挤,以免发炎。另外,有的女婴会从阴道里流出类似牛奶或夹杂血液的液体,这是受母体雌性激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也会自然痊愈。

⊙体温不稳

有些婴儿出生后1周全身开始脱一层皮,不用管它。有少数新生儿在生后3~5天内会出现发烧,体温在38℃左右,持续2~3个小时,一般认为是水分不足,可喂点温开水。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室温过高,尤其是夏天,易使体温高达38℃以上,这时应多喂些温开水,以防婴儿脱水,室温过低时应注意保暖。

⊙体重减轻

新生儿生后3~4天,因吃喝少,可能会出现体重暂时下降的现象,只要在10天内恢复就属正常现象。

⊙口腔加厚

新生儿两颊有厚厚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这有利于吸吮吃奶。上腭或牙龈边可见小白点,俗称“马牙”,不会影响吃奶,2~3个月后自然消失,千万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去擦,以防感染。

⊙及时喂奶

现在一般主张饿了即喂。有的婴儿一天要吃7~8次,甚至更多,有的则只吃5~6次。有的婴儿吃得快,10分钟就能吃饱。有的婴儿则吃吃停停,吃几口就想睡,弄醒后就再吃几口,吃一次要20多分钟。这些情况都属正常。

⊙排大小便

胎便应在3天内排尽,如果出生48小时后仍无胎便排出,则应找医生检查。排便的次数及大便的颜色因婴儿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喂母乳的婴儿,大便为金黄色糊膏状,每天3~5次,也有仅1次或多达6~7次的。喂牛奶的婴儿,大便较硬,呈浅黄色,有时其中还夹有白色的“奶瓣”。有的婴儿大便呈绿色并混有白色疙瘩和夹杂黏液;还有的婴儿排出的大便颜色发白。但只要婴儿能正常生长,就不必太介意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小便的次数很多,有的婴儿能间隔一定的时间按固定的次数排小便,有的则毫无规律。

新生儿发育的一般状况

⊙外观特点

新生儿头较大,前囟及颅骨缝未闭;皮肤红润,胎毛少;鼻尖及鼻翼处常有黄白色小点(粟粒疹),眉毛稀少;耳郭软骨发育良好,保持直立位置;乳晕清楚可有乳腺结节,乳头突起;男婴阴囊出现皱襞,睾丸已降入阴囊;女婴的大阴唇已完全发育,能遮盖小阴唇;四肢屈曲,指(趾)甲已越过指(趾)端,整个足底有较深的纹路。

⊙皮肤发育特点

新生儿的皮肤表皮层薄,皮下毛细血管透露皮表,所以皮色较红。新生儿的周围血液循环较差,自动免疫能力较弱。

新生儿的周围血液循环较差,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暖,防止冻伤。夏天要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洗澡后应该在皮肤皱褶处扑粉,预防潮湿、糜烂。新生儿用的衣物、尿布等,应该使用旧的、柔软的棉布,以防止摩擦损伤孩子的皮肤。

⊙体温特点

出生后体温明显下降,1小时内可降低2.5℃,以后逐渐回升,并在12~24小时内达到36~37℃;体温不稳定是由于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血管丰富而易于散热。在寒冷的冬季若不注意保暖,可能会出现新生儿硬肿症,使生理状态发生紊乱。足月儿通过皮肤水分的蒸发和出汗而散热,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可能使新生儿发生“脱水热”。

⊙循环特点

出生后,循环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是体循环和肺循环分开;有的出生后一两天内心前区听到杂音,过几天又消失,这与动脉导管暂时性未闭有关,并不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期常听不到杂音。心率波动较大,生后24小时内85~145次/分,以后100~190次/分。

⊙消化特点

具有完善的吞咽功能。但因胃呈横位,幽门括约肌发达,而贲门括约肌不发达,食管上部括约肌不随食物的下咽而紧闭,因而易发生溢乳和呕吐;肠道长,吸收面积大,故能适应大量流质食物;唾液及淀粉酶均较少,但胃肠内的酶已足够消化蛋白质及糖类的需要,而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粪便可见少量的脂肪乳和脂肪球;胎粪是胎儿期的肠黏膜分泌物,由胆汁及咽下的羊水和胎毛、胎脂等组成,呈墨绿色。出生后10~20小时内开始排胎粪。新生儿吃奶后3~4天转为过渡性棕色大便。如24小时内未见胎粪排出,应进行检查,以排除先天性畸形,如肠狭窄、巨结肠、肛门闭锁等。

⊙泌尿特点

多数新生儿在生后第一天排尿,个别推迟到第二天,如生后48小时仍未排尿,须查明原因,看是否有肾发育不良、严重肾畸形、泌尿道梗阻等;有的新生儿在胎内就已排尿或出生后喝水少造成排尿迟。最初几天因液体摄入量少,每日仅排尿4~5次,6~10天后进水量增多,由于膀胱容量小,因而每日排尿次数可迅速增至20~30次。

⊙血液特点

血容量与脐带结扎早晚有关,若推迟结扎5分钟,血容量可以从78毫升/千克增至126毫升/千克,一般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10%;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渐被成人血红蛋白替代;出生时白细胞也较高,第三天开始下降。

⊙神经发育特点

新生儿脑相对较大,占体重的10%~12%,脊髓相对较长,其下端在第3~4根腰椎下缘;具有下列特殊的神经反射,如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交叉伸腿反射、踏步反射等。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落后者则可能延迟消失;味觉发育良好,甜味可引起吸吮运动;嗅觉较弱,对光有反应但视物不清。新生儿3~7天后听觉增强,响声常引起眨眼及拥抱反射,触觉及温度觉灵敏,痛觉较钝。

⊙免疫特点

新生儿对各种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等)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通过胎盘从母亲获得的免疫球蛋白IgG,但半年后,这种免疫力逐渐消失。免疫球蛋白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因此新生儿易得肺部和肠道细菌感染。皮肤嫩,易破损,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作用弱,血清补体低,这些也是新生儿易感染的原因。

⊙能量和体液代谢特点

新生儿总热量第一天约209.10~313.65千焦/千克体重,以后增至每天418.20~501.84千焦/千克体重,正常的人乳或牛乳喂养都能满足这些要求;体内含水分占体重的65%~75%或更高,以后逐渐减少。出生后前两天每天需水量50~80毫升/千克体重,3天以后为每天80~120毫升/千克体重。

⊙囟门的发育状况

人的头颅由7块骨组成:即顶骨、额骨、颞骨各2块(左右对称)及1块枕骨。颅骨的边缘像锯齿一样互相咬合,连接十分紧密,婴儿的颅缝还没有完全封闭,留有骨缝,而且在两块额骨与顶骨之间形成一个菱形空间,这儿无骨,只有头皮及脑膜,叫前囟门。前囟的斜径出生时约2.5厘米。两块顶骨与枕骨之间形成一个无骨的小三角区,叫后囟门,较小,出生时已部分闭合,迟至3个月时完全闭合。侧囟多已闭合,骨缝尚未闭合,前囟门一直到1岁才闭合,如有维生素D缺乏病可推迟闭合。医生根据囟门的张力高低,可判断颅内压力高低。

⊙生物钟状况

新生儿能够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昼日光亮、音响等刺激易于觉醒,夜间黑暗易于睡眠。尤其在出生后,日间准时喂奶,在规定的时间让其就寝,通过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使其对时间的反射形成良好的习惯。

⊙视觉发育状况

新生儿视觉,在各种感觉中发育速度比较快。一出生便把两眼睁开,用视觉感受这世界的美好。出生10小时的新生儿,可以注视面前正常人的脸型、图片。在哺乳时,如果母亲亲切地盯他,他也会凝视着母亲的眼睛,这是新生儿最早看到的东西,母子的眼睛相距只有20厘米远,只有这样,才会保证新生儿不受到其他的超限刺激,而只能承受这最必要的、最合适的刺激——母亲的眼睛。出生第8天,新生儿对发亮的和红色的东西特别敏感,能在1分钟左右时间内看眼前闪闪发光的红星或漂亮的娃娃。第15天,就能较长时间注视着活动的玩具,并能追视到水平方向,距离可达20厘米左右。

⊙听觉发育状况

新生儿出生时,妈妈便呼唤他的名字,3天后就出现明显的反应。孩子对母亲的声音有特殊的敏感。才出生几分钟的孩子,就可以辨别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并有反应。出生第4天,在他耳边吹哨,他就会停止哭闹。第7天,母亲向他说话,虽然没有把他抱起来,他也照样露出了微笑。2周左右,听到声音后转头去找声源,喜欢听音乐,表现安静,而听到突然出现的强音会惊吓发抖。特别喜欢听母亲的歌声。第4周喜欢听成人的说话声,没人同他说话,就会感到寂寞而哭闹,当逗引他时,他会微笑并发出喉音。

⊙味觉发育状况

新生儿感觉最灵敏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睑等。对味觉刺激物感知灵敏,往他嘴唇上或妈妈的乳头上抹上一种难闻的液汁,他会闭上嘴,眯起眼睛,或精灵地把头躲起来。出生后头几天吃母乳,再改用牛奶,他就宁肯饿着肚子,也不肯吸吮这种怪味乳汁。

⊙感觉发育状况

新生儿的皮肤感觉比成人敏感得多,如果他贴身衣服上藏着一丝头发或小毛毛,刺激了皮肤后,就会全身乱动,嘴里吐出白泡泡,出现强烈的反应。新生儿敏感的味觉、皮肤觉是他们自己能力的表现,对维持生命有特殊的意义。

⊙呼吸发育状况

新生儿的呼吸很浅,有时甚至看不出在喘气。呼吸次数和呼吸频率都较快,主要是靠膈肌来呼吸。因此,在呼吸时,胸部运动较浅,而腹部运动却很明显。此外,在新生儿时期,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有时很容易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的现象。

鉴于新生儿的这种呼吸方式,在护理时应注意,不要将他的腹部包裹过紧,以免影响呼吸运动。在观察新生儿呼吸时,如果只看面部,有时好像看不出在喘气,往往需要解开包被,暴露出胸腹部,就可以明显看到新生儿上腹部的起伏,观察到他的呼吸变化。正常新生儿的呼吸应为40次/分,但在不同情况下变化很大,如在哭闹时,呼吸次数会明显增快,故应在新生儿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观察。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有时会出现呼吸深浅交替和频率快慢不等的现象,但不应发生面色难看或青紫的情况。如果新生儿的呼吸次数大于60次/分,并有反应低下、哭声轻、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吃奶差、呛奶等症状,表明新生儿患了肺炎,家长应立即将他送往医院诊治,不能延误。

小贴士

新生儿体检

婴儿一出生就要在医院进行一次仔细的身体检查,包括身体异常检查、健康状况检查、口腔内检查、头部检查等等,项目虽然多,但对宝宝今后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在检查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处理,避免以后因为治疗不及时而产生遗憾。

常见的新生儿皮肤特征

(1)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皮疹

婴儿出生后不久全身皮肤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红斑,有时红斑上有小的黄色粟粒状皮疹,在面部鼻尖、鼻翼处亦可见针尖样秃圆的皮疹,这是由于皮脂腺未成熟,皮脂腺阻塞形成粟粒。这些粟粒皮疹不必处理,多在数日后可自行消退。(2)胎记

新生儿皮肤有青紫色的斑,不突出表面,长大后会消失。有时见到红紫色的痣或斑点,界限分明,往往不会自行消退,日后需要激光或手术方法去除。(3)草莓状血管瘤

是真皮及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突起表面,呈暗红色,会继续扩大,在学龄前逐步消失。

新生儿皮肤的血管纵横交错,很发达,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表皮比较薄,仅1.2毫米(成人2.1毫米),所以皮肤一旦感染,容易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应及时给予治疗。

新生儿的行为与运动能力

⊙大便

新生儿一般在生后12小时开始排便。胎便呈深绿色、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的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尽。吃奶之后,大便逐渐转成黄色。

一般情况下,喂牛奶的婴儿大便呈淡黄色或土灰色,且多为成形便,常常有便秘现象。而母乳喂养儿多是金黄色的糊状便,次数多少不一,每天1~4次或5~6次甚至更多些。有的婴儿则与之相反,经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1次,但粪便并不干结,仍呈软便或糊状便,排便时要用力屏气,脸涨得红红的,好似排便困难,这也是母乳喂养儿常有的现象,俗称“攒肚”。

⊙排尿

新生儿第1天的尿量很少,约10~30毫升。在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随着哺乳、摄入水分,孩子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每天可达250~450毫升。

孩子尿的次数多,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孩子尿多,就减少给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温又高,孩子会出现脱水热。

⊙体温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在36~37℃,但新生儿的体温中枢功能尚不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体温变化较大,新生儿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因此,要注意对新生儿保暖。尤其在冬季,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2℃。如果室温过低容易引起硬肿症。

⊙听觉

新生儿的听觉是很敏感的。如果你用一个小塑料盒装一些黄豆,在新生儿清醒状态下,距小儿耳边约10厘米处轻轻摇动,新生儿的头会转向小盒的方向,有的新生儿还能用眼睛寻找声源,直到看见盒子为止。如果用温柔的呼唤作为刺激,在宝宝的耳边轻轻地说一些话,那么孩子会转向说话的一侧,如换到另一侧呼唤,也会产生相同的结果。新生儿喜欢听母亲的声音,这声音会使孩子感到亲切,不喜欢听过响的声音和噪声。如果在耳边听到过响的声音或噪声,婴儿的头会转到相反的方向,甚至用哭声来抗议这种干扰。

为了培养孩子的听力,你在喂奶或护理时,只要宝宝醒着,就要随时随地和他说话,用亲切的语言和宝宝交谈,还可以给宝宝播放优美的音乐,摇动响声柔和的玩具,给予听觉刺激。

⊙触觉

婴儿从生命的一开始就已有触觉。习惯于被包裹在子宫内的婴儿,出生后自然喜欢紧贴着身体的温暖环境。当你抱起新生儿时,他们喜欢紧贴着你的身体,依偎着你。当宝宝哭时,父母抱起他,并且轻轻地拍拍他,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满足新生儿触觉安慰的需要。

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体的质地和疼痛都有触觉感受能力,就是说他们有冷热和疼痛的感觉,喜欢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嘴唇和手是触觉最灵敏的部位。触觉是婴儿安慰自己、认识世界和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

⊙视觉

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视觉能力,34周早产儿与足月儿有相同的视力,父母的目光和宝宝相对视是表达爱的重要方式。眼睛看东西的过程能刺激大脑的发育,人类学习的知识85%是通过视觉得来的。

新生儿70%的时间在睡觉,每2~3小时会醒来一会儿,当孩子睁开眼时,你可以试着让宝宝看你的脸,因为孩子的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最好距离是19厘米。还可以在20厘米处放一红色圆形玩具,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上下、左右摆动,孩子会慢慢移动头和眼睛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有注视和不同程度转动眼和头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睡眠

新生儿期是人一生中睡眠时间最多的时期,每天要睡16~17个小时,约占1天的70%。其睡眠周期约45分钟。睡眠周期随小儿成长会逐渐延长,成人为90~120分钟。

睡眠周期包括浅睡和深睡,在新生儿期浅睡占1/2,以后浅睡逐渐减少,到成年仅占总睡眠量的1/5~1/4。深睡时新生儿平静、眼球不转动、呼吸规则。而浅睡时有吸吮动作,面部有很多表情,有时似乎在做鬼脸,有时微笑,有时噘嘴,眼睛虽然闭合,但眼球在眼睑下转动,四肢有时有舞蹈样动作,有时伸伸懒腰或突然活动一下。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浅睡时有很多表现,不要把这些表现当作婴儿不适,用过多的喂食或护理去打扰他们。新生儿出生后,睡眠节律未养成,夜间尽量少打扰、喂奶间隔时间由2~3小时逐渐延长至4~5小时,使他们晚上多睡白天少睡,尽快和成人生活节律同步。只有父母精神好了,才能更好地抚育自己的孩子成长。

⊙心理

对于刚出世的宝宝来说,除了吃奶的需要,再也没有比母爱更珍贵、更重要的精神营养了。母爱是无与伦比的营养素,这不仅是因为从宫内来到这个大千世界感觉到了许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已经懂得母爱,并能用孩子的语言(哭声)与微笑来传递他的内心感受。

宝宝最喜欢的是母亲温柔的声音和笑脸,当母亲轻轻地呼唤宝宝的名字时,他就会转过脸来看母亲,好像一见如故,这是因为孩子在宫内时就听惯了母亲的声音,尤其是把他抱在怀中,抚摸着他并轻声呼唤着逗引他时,他就会很理解似的对你微笑。宝宝越早学会“逗笑”就越聪明。这一动作,是宝宝的视、听、触觉与运动系统建立了神经网络联系的综合过程,也是条件反射建立的标志。

刚出生时,就有视觉,但较模糊,不会注视。2周后,母亲抱他时,总是用眼睛看妈妈。满月时,注视物体,眼睛会随着物体的移动而转动。特别喜欢看光亮和鲜艳的东西,为了锻炼宝宝的眼球,提高视力,在宝宝出生10天后,做一块黑白颜色各半的纸板,放在与其相隔25厘米的地方。强烈的明暗对比会使宝宝的眼球在黑白之间移动。建议1周做2次,每次1分钟左右,一直到3个月大。开始宝宝可能没什么反应,妈妈不用灰心,应慢慢诱导,循序渐进。

宝宝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他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频率过高时,宝宝会受惊、哭吵。2周后,哭吵时听到熟悉的声音就会安静下来。如在妈妈怀里,听到妈妈的心跳会变得很安静。在睡觉前,放一段熟悉的乐曲,也会很快入睡。孩子虽然听不懂大人在说什么,但不断的语言刺激,会让孩子形成脑神经回路,为以后学说话做准备。孩子睡醒后,或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洗澡时,母亲一定要同孩子多说话、多交流。

新生儿能分辨母亲的气味,喜欢和母亲在一起,喜欢闻母乳的香味。妈妈特有的气味会使宝宝感到安全、满足。

出生时,皮肤对疼痛、寒冷、温暖的感觉都已相当发达。满月时,能区分过冷过热的水温,尿湿了不舒服也会哭。2周后,把孩子从襁褓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仰卧,双臂顺于体侧,一手扶住宝宝,另一手,用手指掌面从孩子肩部开始,向下徐徐按抚,笑着对宝宝说“长(zhǎng)——长”,每天重复4次。这样可以使宝宝的手脚自由活动,既增强了全身的运动,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新生儿的喂养指导

开奶前不要给新生儿喂糖水或牛奶

以前的育儿法认为,新生儿出生后疲劳,需要先休息,待12小时后要预先试喂糖水或牛奶,能吃下糖水或牛奶再开始喂哺。其实这种方式对新生儿不利。因为新生儿喂糖水或牛奶后,消除了饥饿感,减少了小儿对吸吮母亲乳头的渴望感,这样失去了对母亲乳头的刺激作用,故使母乳分泌延迟,乳汁量也少,影响母乳喂养。

如果用奶瓶、橡皮乳头来喂更不好。软橡皮奶头孔径较大,小儿吸吮不需要太费劲,而吸吮母亲乳头要费较大的劲,所以小儿就不愿再吸吮母亲的乳头,势必造成喂养困难。而且,牛奶喂养细菌污染的机会多,尤其是奶瓶及奶头易被细菌污染,使用不当时,易使婴儿发生腹泻。另一方面,从营养学方面看,牛奶的营养价值要远低于母乳。

另外,若给小儿服用高糖的乳和水,易患腹泻,消化不良,食欲缺乏,以致发生营养不良,还会使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病率增加。因为高浓度的糖会损伤肠黏膜,糖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肠腔充气,肠壁不同程度积气,产生肠黏膜与肌肉层出血坏死,重者还会引起肠穿孔。临床可见腹胀、呕吐,大便先为水样便,后出现血便。因此,开奶之前不宜给新生儿喂糖水或牛奶。

小贴士

母亲给新生儿早开奶的意义

早开奶的目的是让孩子吃上初乳,得到母亲给予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免受外来细菌的感染。早开奶早吸吮乳头,可刺激母体泌乳,为母乳喂养开好头。早开奶还能使母亲减少产后出血。

初乳是很珍贵的

产妇最初分泌的乳汁叫初乳,虽然不多但浓度很高,颜色类似黄油。与成熟乳比较,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钠和锌。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酶类、抗氧化剂等。相对而言含乳糖、脂肪、水溶性维生素较少。初乳可以阻止细菌、病毒在婴儿未成熟的肠道表面附着。初乳还有促脂类排泄作用,减少黄疸的发生。所以初乳被人们称为第一次免疫。妈妈一定要抓住给孩子初乳喂养的机会。

此外,早产乳也具有最适合喂养早产儿的特点。早产乳乳糖较少,蛋白质、乳铁蛋白等较多,最适合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请不要忽视这点。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

据研究表明,大多数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婴儿生长适宜。母乳是婴儿必需的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而且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率。母乳的质与量随着婴儿的生长和需要呈相应改变。孩子吸得越勤,乳汁便分泌得越多。一般公认婴儿6周时乳母每日分泌700毫升乳汁,到3个月时可增加到800毫升。据报道,纯母乳喂养时,7个月的婴儿每日可从母亲乳房吮吸到1500毫升乳汁。

母亲的乳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脂肪、乳糖、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母亲一时营养供给不足,不会影响乳汁成分。但是如果母亲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影响到乳汁营养素的含量(尤其是维生素B、6维生素B、维生素A和维生素D),出现婴儿营养不良现象。12

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

在分娩前就应该决定是否采用母乳喂养,这样就可为母乳喂养做准备和计划。如果乳头凹陷,必须采取特别措施。如乳头完全扁平,婴儿就不能吸住乳头,这种情况是十分罕见的,可以穿着特殊胸罩使乳头稍微凸起。

母乳喂养的益处

①母乳营养丰富。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孩子对钙的吸收。母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乳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磷脂中所含的卵磷脂和鞘磷脂较多,在初乳中微量元素锌较高,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小儿生长发育。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打下了物质基础。

②母乳有助于营养吸收。母乳中的脂肪球小,且含有多种消化酶,小儿在吸吮过程中,舌咽分泌的一种舌酯酶,有利于对脂肪的消化。另外,母乳的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③母乳中含有免疫物质。在母乳中含有各种免疫球蛋白,如IgA、IgC、IgM、IgE等。这些物质会增强小儿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初乳,其中含有多种抗病的抗体和免疫细胞,这是在牛奶中所缺少的。

④母乳是婴儿的天然生理食品。从蛋白分子结构看,母乳喂养婴儿,不易引起变态反应。而在牛奶中,含有人体所不适应的异性蛋白,这种物质可以通过肠道黏膜被人体吸收,引起过敏。因此,有的婴儿哺牛奶以后,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肠道少量出血、婴儿湿疹等现象。

⑤母乳方便卫生。母乳中几乎没有细菌,直接喂哺不易污染,温度合适,吸吮速度及食量可随小儿需要增减,既方便又经济。

⑥母乳喂哺可增进感情。母亲哺喂婴儿时对婴儿的照顾、抚摸、拥抱、对视、逗引以及母亲胸部、乳房、手臂等身体的接触,都是对婴儿的良好刺激,这样婴儿会感到心情愉快,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对婴儿的成长大有好处。

⑦母乳喂哺有助泌乳量。婴儿的吸吮同时也会使母亲泌乳量大增,对母亲的子宫收缩、产后恢复也是极有好处的。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①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容易得病。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有肠胃炎、胸部感染和麻疹的病例,这是由于婴儿直接接受了母体和母乳中抗体的缘故。在婴儿生活的头几天里,抗体可对肠道产生一种保护作用,并且由于抗体为血液所吸收,形成了身体保护作用的一部分,以抵御各种传染病。有些抗体,诸如抗脊髓灰质炎的抗体是在母乳内的。因此,当用母乳喂养婴儿时,母亲能够自动地保护新生儿。

②母乳比牛奶更容易且更快消化。母乳喂养的婴儿不会便秘,婴儿很少拉大便,这是由于食物有效地完全消化的缘故。婴儿的大便往往软而无臭,并且不含有通常会引起阿摩尼亚性皮肤炎的细菌。因此,婴儿是不易患尿布疹的。

③母乳喂养对母亲体形有好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采用母乳喂养,母体在妊娠期间所积聚起来的脂肪就会消除。在母乳喂养期间,母体内释放一种荷尔蒙(激素),名为“缩宫素”,这种荷尔蒙促进子宫恢复到原来的正常大小,骨盆更快地恢复正常,腰围亦然。母乳喂养也不会影响乳房的形状和大小。

④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避孕。如果采用母乳喂养法的话,因婴儿吸啜刺激,使催乳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产乳量,同时抑制排卵,有避免怀孕的特点。

母乳喂养让宝宝健康聪明

母乳营养丰富,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生理食品。母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乳糖,钙、磷比例适宜,适合宝宝的需要,不易引起变态反应。吃母乳的宝宝很少发生腹泻和便秘。母乳中富含利于婴儿脑细胞发育的牛磺酸,有利于促进宝宝智力发育。

母乳不仅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其成分及比例还会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即与婴儿的成长同步变化,以适应婴儿不同时期的需要。母乳中所含丰富的免疫物质又能保护宝宝免受各种病邪的侵袭,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母乳有利于宝宝味觉的发育,长大较少挑食。

哺乳时母婴间皮肤的频繁接触、感情的交流、母亲的爱抚与照顾都有益于孩子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全。

牙医们鼓励长期母乳喂养,因为吸吮动作有助于面部肌肉和牙床的发育,有助于宝宝长一口健康牙齿和漂亮的脸蛋儿。

母乳喂养对妈妈大有好处

宝宝的吸吮过程反射性地促进母体缩宫素的分泌,促进妈妈子宫的收缩,能使产后子宫早日恢复,从而减少产后并发症。

有利于消耗掉孕期体内堆积的脂肪,促进妈妈体形的恢复。

母乳喂养在某种程度上可抑制排卵和月经的到来,达到产后避孕的目的。

母乳喂养过程中,妈妈和宝宝肌肤、目光、语言的接触与交流,可促进亲子感情的建立,也可使妈妈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降低乳腺癌与卵巢癌发生的可能。

小贴士

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母乳喂养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稳定家庭关系。这是因为看起来哺乳只是忙了妈妈一个人,实际上是忙了一家人,使家庭成员在母乳喂养当中明确了分工,妈妈的职责是喂奶,其他成员的职责是照顾妈妈。

不哺乳的风险

从未生育或生育后未充分哺乳的女性极易患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和卵巢癌。

从未生育或生育后未充分哺乳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婴儿未获纯母乳喂养者健康素质下降,容易生病,不但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更加大国家的医疗开支。

婴儿未获纯母乳喂养者影响脸部肌肉发育和心肺功能,智商与情商也相对较低。

牛奶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残留量。新生儿大量食用奶粉易导致抗生素耐药性。

做好排乳反射准备

婴儿吸吮乳房时,母亲的脑垂体受刺激而激发“排乳反射”,母亲能够感到这种反射。事实上,每当母亲看见婴儿或听到婴儿声音的时候都可能促使泌乳,乳汁可从乳头射出,为喂奶做好准备。

掌握婴儿需要的乳量

就身体而言,母亲是完全能够喂养自己的婴儿的,乳房的大小和可产生的乳量无关。乳量取决于婴儿的摄食量,婴儿摄食的乳量越多,母亲乳房产生的乳量也越多。

新生儿需要的乳量为每450克体重每天需要50~80毫升。一个3千克的婴儿每天需要400~625毫升。母亲的乳房可在每次哺乳3小时后产生乳汁40~50毫升。因此,每天产奶640~800毫升是足够的。

掌握婴儿觅乳反射

母亲头几次抱着婴儿靠近乳房的时候,应该帮助和鼓励婴儿寻找乳头。用双手环抱婴儿,并在靠近乳房处轻轻抚摩他的脸颊。这样做会诱发婴儿的“觅食反射”。婴儿将会立刻转向乳头,张开口准备觅食。此时如把乳头放入婴儿嘴里,婴儿便会用双唇含住乳晕并安静地吸吮。许多婴儿都先用嘴唇舐乳头,然后再把乳头含入口中。有时,这种舐乳头的动作是一种刺激,往往有助于挤出一些初乳。

过几天,婴儿就无须人工刺激了,婴儿一被抱起靠近母亲身体,他就会高兴地转向乳头并将其含在口里。

母亲不要用手指扶持婴儿的双颊,把他的头引向乳头,他会因双颊被触摸受到不一致的引导而被弄得晕头转向,并拼命地把头从这一侧转到另一侧去寻找乳头,这就是婴儿跟着感觉走的表现。

给婴儿哺乳的正确方法

每次把婴儿放到乳房上时,应力图将乳头正确地放入他的口内,这样做有如下好处:

①只有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在口内,才能顺利地从乳房吸吮出乳汁。婴儿以吸和啜两种活动方式从乳晕周围形成一个密封环,当吸食时,婴儿的舌将乳头推向口腔顶部(上腭),乳汁是在有节奏地一吸一挤的情况下被吸出来。只有当婴儿对乳晕后方的输乳管施加压力,乳汁才能顺利地流出来。

②如果乳头能正确地放入婴儿的口腔内,那么乳头酸痛或皲裂就可以减少至最低限度。婴儿有很强的吸吮能力,如果他没有含着乳晕而只有乳头在婴儿的口内,他能有效地切断输乳管的通道,这时就几乎没有乳汁流出了。这样乳头就变得酸痛异常,结果乳汁的供应就由于乳汁没有被吸出而减少。婴儿将会很自然地吸不到乳汁,并由于饥饿而哭闹。

小贴士

母乳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母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正常的波动,同时也会因饮食而起变化。比如母亲吃了某些特殊的食物会使婴儿烦躁不安。

不同时期的乳汁,成分不一样,通常把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13~30天的乳汁叫过渡乳。2~9个月的乳汁叫“成乳”。9个月之后乳汁叫“晚乳”。

做好母婴哺乳配合

一旦婴儿在高兴地吸乳时,母亲就应安静下来看着他。如果他的眼睛张开,母亲应和他相对而视。当婴儿吸乳时,母亲应对他微笑和轻轻地细语闲谈,这样,他就会把看到母亲的脸、听到母亲的声音和闻到母亲皮肤的气味联系起来而欢欢喜喜地吃奶。

两侧乳房轮流哺乳

婴儿吸啜在最初5分钟内是最强烈的,此时,他已吸食了80%。一般的说,每一侧乳房哺乳时间的长短视婴儿吸啜的兴趣而定。但是,通常不超过10分钟。大概到达上述时间,乳房已被排空,虽然婴儿可能还对吸啜感到津津有味,而你会发现,婴儿对继续吃乳已不感兴趣,他也许开始玩弄你的乳房,将乳头在口内一会儿含入、一会儿吐出;他也许转过脸去,也许入睡。当婴儿显露出在一侧乳房已吃饱时,应把他轻轻地从乳头移开,把他放在另一侧乳房上,如果他吸啜两侧乳房之后睡着的话,他可能已经吃饱了。

母亲要想知道婴儿的睡着是否由于吃饱的缘故,只要看他是否在约10分钟后醒来又再次吃奶就知道了。同样地,如果婴儿看来只从一侧乳房中吸食已能满足他的需要量的话,那么,下次喂奶时,一开始应换用另一侧乳房哺乳。

哺乳时不可拉动乳房

切勿将吸食中的婴儿从乳房拉扯开——这样做会弄伤乳头。为了把吃奶中的婴儿移开,可稳定地轻压他的颏部使他松开口。另一办法是用手指滑入乳晕和婴儿颊部之间,将小手指放入婴儿的口角内。

上述这两种方法都会使他的口张开,并且使乳头容易滑脱,而不必使用其他方法把乳头弄出来。

母乳喂养姿势

母亲可以按自己选择的姿势哺喂婴儿,只要宝宝能够含住乳头和自己觉得舒服、轻松自如就好,可以实践各种方法并采用感觉最自然的一种。在一天以内要改换各种哺乳姿势——这样做将会保证婴儿不会仅向乳晕的一个部位施加压力,并且尽量减少输乳管受阻塞的危险。如果坐着哺乳,一定要位置舒服。必要时,用软垫或枕头支持双臂和背部。

躺在床上喂乳也很好。特别是在头几周的晚上,母亲应采取侧睡姿势,如希望更舒服,则可垫上枕头,轻轻地怀抱婴儿的头和身体紧靠你的身旁。可能需要把婴儿放在枕头上,使他的位置高一点以便吸吮乳头,但是较大的婴儿应该躺在床上并靠在母亲身边,保证母亲大腿侧的肌肉不受扭曲或拉得太紧,因为这样会使奶流减慢。另一种办法就是在母亲手臂下垫个枕头,把婴儿放在枕头上,婴儿面向母亲的乳房,而母亲的手可以托住他的头部。

开始时,母亲所选择的哺乳姿势可能受到分娩影响,如若做过会阴切开术的话,就会觉得坐起来非常不舒服,这时侧卧哺乳更为适合。如果做过剖宫产手术,腹部太柔嫩,就不适宜让婴儿躺在上面,因此要把婴儿的脚放在臂下的位置,或把他放在床上靠在自己身旁的位置哺乳。

把握母乳喂养次数

婴儿因为身体幼小且食量小需要多次喂食。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比奶粉喂养的婴儿喂食次数更多,这是由于前者吸收的更快。

新生儿每2小时需要喂奶1次,每天哺乳次数可达8~10次。婴儿长至1个月时,通常每3小时哺乳1次;2~3个月,每4小时喂食1次。

大多数3个月大的婴儿在晚上喂食后都睡一整夜,但不应考虑放弃晚间哺乳,除非婴儿一直睡觉不醒。

夜间的哺乳

要满足婴儿对食物的需求,就应增加哺乳时间,但每次哺乳最少要用30分钟,这样24小时就花去了3个小时。由于夜间哺乳比其他事情更为重要。因此,母亲往往为照料婴儿而弄得疲倦不堪或精神紧张,一天睡不上几个小时,母亲的睡眠方式在很长时期内会被破坏。所以,母亲应在白天和晚间争取充分的休息。作为丈夫应该协助妻子,并且帮助妻子做一些家务事。如果婴儿睡在另一间房里,一旦婴儿啼哭,就可请丈夫把婴儿抱来喂,并且在喂完奶后把婴儿抱回婴儿睡房和换尿布。

婴儿在体重达到4.5千克的时候,他能1次睡眠5个小时以上,不会因饥饿而醒来。婴儿的体重一旦达到上述标准,就可尝试把2次哺乳之间的时间延长,以便能获得6小时安静的睡眠,并能顺利地停止凌晨给婴儿喂乳。

婴儿有他自己的吃奶规律,但一般地说,巧妙地省去最后1次喂乳是合理的,以便自己能按规定的时间睡觉。但是要灵活处理,也许婴儿不想停止凌晨的哺乳,无论怎么样力图改变哺乳程序,他还是醒来就饿了。

哺乳需注意的问题

①以轻松的心情喂奶。如果母亲精神上有负担或心情紧张,乳汁就会流不出来或流得不畅。要掌握适宜的喂奶时间与间隙,并形成一定的规律性。

②若是非常疲倦,就挤出足够的乳汁作为晚间喂养用。把挤出的乳汁放入消毒瓶内,届时由丈夫给婴儿喂奶。

③在卧室里放一些尿布等替换用品,以便更方便地给婴儿哺乳和换尿布。在床边放些饮料,以备在哺乳期间口渴时饮用。

④假如婴儿睡在另一房间而你又害怕听不到他的哭声,可买一个可传递婴儿任何声音的婴儿信号器。

⑤每次哺乳前洗手,剪掉指甲。用温开水清洗乳头、乳晕(不要用肥皂洗)。将婴儿嘴的周围也擦一擦,但不要擦里面。乳母感冒时应戴口罩。

⑥喂奶前查看一下尿布是否湿了,如果湿了,就要更换,否则婴儿不能好好吃奶。

⑦乳房要全露出来,不要让衣服挡住,更别让衣服遮住婴儿的头和嘴。

⑧尽量把乳头放入婴儿嘴中,让婴儿的舌头含住乳头。婴儿充分吸吮乳头时,乳房会堵住婴儿的鼻子,容易造成婴儿窒息或者呛奶,只要用手指按着乳房就没问题了。

⑨先喂一侧乳房,被吸空后再喂另一侧乳房,下次哺乳时轮换先后次序。每次哺喂10~20分钟。

⑩喂完后,用消毒棉擦净乳头和乳头周围,婴儿的嘴周围也要擦擦,以免残留奶液形成垢。

[11]产妇在哺乳后为使婴儿胃内的气体排出,应将其抱起来,头靠在自己肩上,轻轻拍其后背,听到打嗝后再将其放下,取右侧卧位片刻,防止溢奶。过10~30分钟再看尿布是否湿了,如湿了应及时换掉。

[12]哺乳中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表现,如刚吃几口就睡着了,可以捏捏他的耳朵,也可以弹其足心唤醒他,不要养成含奶头睡眠的习惯。若婴儿被呛着或者看样子很难受时,可以离开乳头一会儿,打了嗝以后再喂。

[13]哺乳后要将乳房中的乳汁排空,以利于下奶。乳头破了应及时上药,可用复方安息香酸酊或求偶素注射液局部涂抹,喂奶前将药液擦去,一般会很快愈合。不要因此停止哺乳,更不应回奶。

母乳喂养中常见的问题

(1)婴儿拒绝吸奶

婴儿在哺乳时出现此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呼吸困难。如不能够在他的鼻子呼吸的同时进行吞咽,这时就必须注意乳房是否盖住了他的鼻孔。婴儿不能正常呼吸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鼻塞或鼻子不通畅。请医生开些滴鼻药,以便在每次哺乳前给他滴鼻,以畅通鼻道。

婴儿拒绝吸吮乳房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烦躁不安。如果他醒来,很想吃奶,但却发现他不理不睬、烦躁不安或动来动去,那么也许婴儿是由于太累而不吸吮乳房。在这种情况下,应把他紧抱怀中,轻轻说话加以安慰,而不要试图哺乳,直到他安静下来。(2)婴儿吸吮运动

在喂哺过程中可能发现和感觉到,婴儿虽在进行强有力的和有节奏的吸吮运动,细心观察一下,却发现他并没有吞咽。但是,不能因为这个理由而不让婴儿吸吮,除非乳头酸痛。(3)婴儿哺乳睡觉

分娩头几天,婴儿可能对喂哺完全没有兴趣,请不要灰心,仍要试着给婴儿喂哺,每次喂5分钟左右。如果他在喂哺时睡觉,这是婴儿满足的一个很好现象。如果他在喂哺时一直睡觉,这并没有什么害处,可以在下一次喂哺时补足。(4)婴儿喂哺惊跳

当抱起婴儿喂哺时,一定要把他紧抱在怀里并不断地和他轻声讲话。把头低垂朝向婴儿,使他看得见和注视着妈妈的脸和眼睛。要做到在母亲周围没有噪声的干扰。如可能,在他饥饿而开始啼哭之前就把他抱起来。(5)婴儿咬乳头

婴儿咬乳头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婴儿甚至在长牙前都可能着实地咬妈妈的乳头。这时,妈妈会情不自禁猛然后缩并叫出声来。婴儿则会被你的叫声惊吓住。如果母亲能沉住气不叫出声来,仅说“不要这样”,他甚至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很快学会不这样做了。(6)婴儿吐奶

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如喂奶过于频繁,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这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或者引起胃部饱胀,以致吐奶。(7)母乳喂养不足

母乳喂养婴儿有可能出现喂养不足的现象。喂养不足,首先表现为,婴儿虽然已经从两侧乳房哺乳完毕但仍想继续吸吮。但上述现象并不一定表示饥饿,它也可能表示口渴或仅是喜欢吸吮。这是一个难题。如果他是口渴,喂哺以后试着给他一茶匙凉开水(茶匙预先消毒)。如果他仍烦躁不安或哭得很厉害,就把他带到诊所检查一下体重,如果婴儿没有按预期那样快地增加体重,就会知道一直没有产生足够的乳量。如果工作太多、太累和体力消耗太大的话,乳汁是会减少的。乳汁的供应是可以恢复的,但要经过几个星期才能完全恢复,这期间必须给婴儿补充奶粉喂养。

小贴士

母乳不足的表现

1.母亲感觉乳房空。

2.新生儿吃奶时间长,用力吸吮却听不到连续的吞咽声,有时突然放开奶头啼哭不止。

3.新生儿睡不香,出现吃完奶不久就哭闹,来回转头寻找奶头。

4.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少,量也少。

5.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

大多数自认为“没有奶”的乳母并非真正母乳不足,应及时查明原因,排除障碍,并采取积极的催奶办法,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8)婴儿喂食过量

母乳喂养的婴儿不会喂食过量,因为他能自己调节他需要的乳量,保持体重正常。除非在给他喂食母乳以外还补充了其他食品(例如,用奶瓶喂给配制好的补充奶等)才会过量。因此,不要轻易给婴儿补充其他食品,否则会喂食过量或消化不良,打乱哺乳规律。

母乳不足时的喂养方法

母乳不足时,需加牛奶或其他乳制品进行混合喂养。混合喂养虽不如母乳喂养效果好,但要比完全人工喂养好得多。混合喂养时,每次应先哺母乳,将乳房吸空后,再给新生儿补充其他乳品,当然最好的代乳品是鲜牛奶。鲜牛奶维生素含量高,浓度易掌握。这种喂养方法叫做补授法。这样每次按时哺乳吸空,有利于刺激乳汁的再分泌,否则会使母乳量逐渐减少。补授的乳汁量要依据新生儿食欲情况与母乳分泌量多少而定,原则是新生儿吃饱为宜。补授开始需观察几天,以便掌握每次补授的奶量及新生儿有无消化异常现象。以无腹泻、吐奶等情况为宜。

小贴士

煮鲜奶的方法

鲜奶必须煮沸,一是灭菌,二是便于吸收。

将牛奶烧开2~3分钟就可以关火。

将牛奶倒入锅中会煮出奶皮,还容易溢锅。可将奶倒入奶瓶或奶罐中,隔水煮20分钟。

乳母患乙肝的喂养

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已为人们所重视,资料表明,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0%的胎儿有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当婴儿出生3个月后,婴儿的感染率可达30%,5年后则可能达80%以上。由此可见,宫内垂直传播乙肝病毒的几率并不像一般预测的危险度那么高,反而是出生后的水平传播几率很高。提示人们要重视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者将病毒传染给婴幼儿。

要做好这方面的预防,基本措施应放在三个方面:

①给予新生儿以乙肝疫苗或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增强新生儿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

②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好不要哺乳。报道表明,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母亲,其初乳中总排毒率达42%,而且初乳排毒率与传染性、感染率呈正相关,对新生儿威胁极大。所以,凡是母亲血清HB-SAg、HB-CAb阳性者,最好以人工喂养为宜。

③要对婴儿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乙肝携带者的母亲应与婴儿分床而睡,讲究卫生,衣物用品分开洗。

尽管从原则上讲,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不宜哺乳,但如有条件能够确定母亲血清标志物水平仅抗体阳性而抗原阴性,以及HBV-DNA阴性的话,则表明不存在传染性。这种情况可以给予母乳喂养,无须要隔离,应注意的是要及时给予新生儿乙肝疫苗注射,做好提前预防。

乳母患乳腺炎的喂养

乳腺炎通常因为有乳头损伤或出现乳腺管阻塞和奶胀而引起的,是乳腺管外的结缔组织炎症,并非乳腺管内的炎症,所以继续哺乳是安全的。如突然断奶或中断喂哺可延缓疗程或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在消炎止痛的同时采取喂奶前和喂奶时湿热敷,首先让婴儿吸吮病侧乳房,以更频繁的喂奶等方法排空乳房,促进炎症的好转。

母亲生病时的喂养

如果用母乳喂养婴儿,母亲哪怕是生病住院了,也应该继续这样母乳喂养。母亲必须和护理人员制定特别的安排,如果必须接受麻醉剂,事先将乳汁挤出冷藏,因为实施麻醉后,母亲不但有头昏眼花的现象,而且所必须采用的麻醉剂也会传到乳汁中去,影响胎儿。若病情严重,不能挤出乳汁时,婴儿就不得不人工配乳,用奶粉或小匙喂养,一开始时婴儿也许会拒绝吸吮,但当他越来越饥饿时就会老老实实地吸吮起来。

母体患了相当消耗体力的病,如因妊娠中毒严重而引起的肾功能障碍或心脏障碍以及结核病等,这些情况一般不能用母乳喂养孩子。而麻药中毒、酒精中毒、精神病患者以及性病治疗期间,则更不能用母乳喂养孩子。

母亲上班时的喂养

若是母亲工作,不便按时哺乳,需进行混合喂养,这种哺乳方法叫做代授法。一般是在两次母乳之间加喂一次牛奶或其他代乳品。最好母亲仍按哺乳时间将乳汁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空,以保持下次乳房充分泌乳。吸出的乳汁在可能的情况下,放置冰箱或凉的地方(须保持清洁),温水煮热后仍可喂哺。每天用母乳喂哺最好不要少于3次,因为如果只喂一两次,乳房得不到充分的刺激,母乳分泌量就会越来越少,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

影响母乳分泌的因素

母乳分泌量的多少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

①母亲营养良好,热量充足,各种营养素充足,其乳汁的分泌质量就高且数量也多。反之,则质劣量少。

②乳母的精神情绪因素起一定作用,如焦虑、悲伤、紧张、不安都可使乳汁突然减少。因此,乳母应该有一个宁静、愉快的生活环境。

③乳母要充分休息,保证睡眠。过分的疲劳和睡眠不足,可使乳汁分泌减少。

④乳母生病也会使乳汁减少。每次哺乳不能完全排空或每日的哺乳次数过少,使乳房内乳汁不能被吸空,会抑制乳汁分泌。

分娩后,有的医院让妈妈喂奶时间较迟,12~24小时后才让母亲喂哺婴儿,夜间又不喂奶,这样新生儿吸奶次数少,加上医院婴儿室又给新生儿补充糖水或牛奶,所以在喂奶时新生儿常处于睡眠状态,造成新生儿不肯吸吮或吸吮无力的现象,导致乳母喂哺失败。因此,应提倡产后母子及早同室;新生儿醒后饿了随时喂哺,以促使乳汁分泌逐渐增多。

母乳的污染问题

乳汁中原无细菌,仅乳头上有细菌存在,而一般消毒剂不易彻底消毒到无菌状态,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乳汁排出是经过乳头而被污染的。因此在哺乳时,先用开水洗净乳头,然后将第1~2滴乳汁排出不用,以防婴儿哺入污染的奶,又可减少乳房内乳汁的污染而引起乳房的炎症。

产妇所服的大多数药物均可排入母乳中,但对婴儿产生的毒性反应甚少。多数止痛、退热、麻醉、镇静、抗生素、利尿药等服后,分泌到乳汁的量甚微,对婴儿无毒性反应。但抗癌药物进入乳汁后能抑制婴儿的骨髓,因此服用抗癌药物的乳母应禁止哺乳。

烟草素会引起乳汁分泌减少,每天吸烟20~30支者,乳汁内的含量足以引起婴儿恶心、呕吐、肠痉挛及腹泻。

小贴士

哪些药物影响哺乳

以下药物影响泌乳:

1.生物碱代谢药可影响泌乳素的产生,从而抑制泌乳。

2.止痛药。如安乃近应避免使用。因为这类药可通过乳汁分泌出来。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母亲用了安定、巴比妥酸盐等药可影响泌乳。

以下药物在哺乳期最好不用,如必须用时,就要考虑停止哺乳:

金刚烷胺、抗癌药物、溴化物、水滴露、放射性同位素等。

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观上不愿进行母乳喂养,或者客观上限制了母乳喂养,而只好采用其他乳品和代乳品进行喂哺婴儿的一种方法。

新生儿期奶量(指牛奶)可按每千克体重计算。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喂100毫升牛奶。因牛奶不易消化,新鲜牛奶可加适量的水,一般新生儿出生3周后可按2:1,即2份奶加1份水、少量糖。先把牛奶煮开5分钟,这样既有利于新生儿吸收,又可以将奶中的病菌杀死。新生儿一般每天要喂7~8次,每次间隔时间为3~3.5小时。如3千克的孩子,则需给奶为100毫升×3=300毫升,再加上150毫升水,总量为450毫升,分7~8次吃,每餐为60~70毫升。如消化功能好,大便正常,出生后15天到满月可给纯奶吃,可按每千克100~150毫升计算,每顿吃60~100毫升。

人工喂养要注意的问题

最好为新生儿选购直式奶瓶,便于洗刷,奶嘴软硬应适宜,乳孔大小可根据新生儿吸吮情况而定,一般在奶嘴上扎两个孔,最好扎在侧面不易呛奶。孔扎好后,试将奶瓶盛水倒置,以连续滴出为宜。

奶瓶、奶嘴、杯子、碗、匙等食具,每次用后要清洗,并消毒。应给新生儿准备一个锅专门消毒用,加水在火上煮沸20分钟即可。

每次喂哺前要看牛奶的温度,过热、过凉都不利。可将奶滴于腕、手背部,以不烫手为宜。

喂奶时将奶瓶倾斜45°,使奶嘴中充满乳汁,避免冲力太大或空气吸入。

小贴士

人工喂养应喂多少水

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在两次喂奶中间喂1次水或米汤,每日每千克体重喂40~50毫升水。至于新生儿到底需要多少水,与天气、活动量、身体情况等有关。

尽早建立亲子依恋关系

新生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

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与照看人之间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

依恋的形成和发展分为4个阶段,包括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

在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前依恋期。前依恋期即出生至2个月,宝宝对所有的人都做出反应,不能将他们进行区分,对特殊的人(如亲人)没有特别的反应。刚出生时,他们用哭声唤起别人的注意,他似乎懂得,大人绝不会对他们的哭置之不理,肯定会与他进行接触。随后,他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语与大人进行交流。这时的婴儿对于前去安慰他的人没什么选择性,此阶段又叫无区别的依恋阶段。

对新生儿影响最大的是母亲。母亲是否能够敏锐而且适当地对宝宝的行为做出反应,是否能积极地同小宝宝接触,是否在孩子哭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安慰,是否能在拥抱小宝宝时小心体贴,是否能正确认识小宝宝的能力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母子这种依恋关系的形成。

新生儿同母亲和父亲的依恋几乎是同等程度的,尽管通常是母亲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多些。但母亲和父亲在同宝宝的关系上有一些区别,父亲通常更充满活力,母亲则更温柔而且语言更多一些。

母爱的重要性

由于宝宝无法自行进食、更衣或寻求庇护,因此他发出的声音,甚至连他的眼神,都是特别设计来激发那些能喂他和替他穿衣服的人的关爱及保护之心。

当然,母亲首次看到新生的孩子时,总是本能地想伸手抱他。这是世界上最自然的反应了,它和亲子依恋关系的其他层面一样,都满足了孩子某些特定而根本的需求。出生时爱不仅是情绪上的必需品,更是生理上不可或缺的要件。缺乏了爱,以及缺乏伴随爱而来的抚摸和拥抱,婴儿很可能凋萎、死亡。这种现象的名称叫做消瘦症,是从希腊文演变而来的,原意是“逐渐消耗殆尽”。19世纪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儿是死于这种病症;一直到20世纪初,弃婴收容所里因病死亡的孩子,都还有近100%是死于此病。这些孩子的死因很单纯也很突然,都是因为没有人拥抱他们。今天消瘦症的病例比较少了。然而不幸的是,还是有很多宝宝欠缺照料,医生称他们为未能茁壮成长的婴儿。

即使是一丝关怀,也能在缺爱的孩子身上创造小奇迹,这是由一位研究出生体重不足孩子的研究者所发现的。体重不足的孩子的发育速度比一般孩子来得慢,以前总把这归咎于生理因素,最常怪罪的就是脑部轻微损伤。这位研究者认为或许还有别的解释。他注意到,这些婴儿刚出生的几个星期内,经常是隔离在小儿科的加护病房里,这些病房的高科技设备可以满足他们的任何需求,但就是不能提供他们爱和拥抱。

而这正是这位研究者认为不对的地方。所以他在他的病房中挑选了一组婴儿,请工作人员连续10天,每天每隔1小时花5分钟摸一摸他们。5分钟不算很长的时间,而且护士毕竟不是亲娘,但即使如此,抚摸却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比起那些没有被触摸的婴儿,这些宝宝体重增加得比较快,发育得比较迅速,而且体格也比较强壮。

这个研究发表了几年后,另一个研究小组也展开类似的测试,而且做了一项改变,那似乎也是一项关键的改变。他们把原先的小儿科护士,替换成亲生母亲。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些婴儿就像其他有亲子依恋关系的宝宝一样,全都健全地发育着。但是研究者4年后再来检验这些孩子时,有一项重大差异便出现了:相对于那些未被抚摸的孩子,被抚摸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了15分。

当然,这些孩子在一岁、两岁和三岁时的表现也很重要。智力不是一出生就恒久不变的,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智力需要孩子的家人、朋友和老师不断提供刺激。亲子依恋关系把母亲和孩子结合在一起时,不仅让了解及关爱宝宝的人获得更多力量,也让婴儿得到更多有助于情绪及智力发展的刺激。

培养母子感情的方法

⊙激素促进自然的感情

年轻的母亲们在分娩后尽管非常疲倦,但她们的心情是兴奋的,她对婴儿产生伟大的母爱。但是,有些母亲并未意识到她们对婴儿有这种强烈感情。

其实母爱是激素的一种反应。母亲在产后脑部几乎立刻就产生某种“缩宫素”或“催产激素”,这种激素引起乳汁分泌,也能引起母性感情。对这种激素,不同的妇女感情上的反应也有不同,所以有的母亲对婴儿的爱也可能会表现得迟钝些。

母亲对自己婴儿的感情也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诸如实际的分娩情况、她本人对生育和婴儿的期望等。因婴儿的降生而出现感情巨大起伏的情况是常见的。即使产程很短暂,完全正常,但分娩毕竟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痛苦大事,也是一件要尽职尽责的艰苦工作。

如果分娩不顺利使产程延长,并且用了药物,产妇可能太疲倦和麻木,以致无法对婴儿产生母爱感情。她也可能对她的新生儿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例如,她认定婴儿既是自己的亲骨肉,应当一出生就长得同她和她的丈夫相似。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少如愿以偿,这种认为虽然有科学的道理,但很难达到。

许多母亲发现她们在婴儿出生48~72小时内对婴儿的爱逐渐增长。直至第3天随着“母爱”激素的出现,她们对新生儿感觉到一种明显的爱。“母爱”激素要过2周才起作用,那也是比较正常的。

⊙母子感情还需后天培养

母爱除了生理激素促使产生一种自然的感情外,母子感情还需要后天培养。一般采取如下措施培养与增进母子感情。

母亲和婴儿的身体接触,母亲的声音和身体的气味,在婴儿生活的头几天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婴儿和母亲形成一种结合,并且能加以鼓励的话,那么这种结合就是牢不可破的,就会形成一种感情的纽带。(1)看宝宝的眼睛

婴儿出生后,母亲应尽快开始和婴儿的身体接触。还有,眼睛接触应在婴儿出生后尽快进行。婴儿的眼睛在聚焦之前是看不清东西的,但他却能判断形状和轮廓。婴儿在36小时之内就可以认识母亲脸部的形状和外貌了。一旦婴儿发现母亲的眼睛,他就会搜寻并注视着母亲的双眼。婴儿出生后几小时内就可以做出上述这些动作。

和婴儿早期进行眼睛接触的母亲,特别是在哺乳时,面对着婴儿和深情地注视着婴儿眼睛的母亲,并且继续坚持做下去,极可能是富有同情心和聪明的,她们大多能冷静地通过逻辑讨论来解决各种问题,而极少对她们的婴儿采取体罚手段,这样的母亲都善良理智,都属贤妻良母型。(2)多进行早期身体接触

新生儿从头几天开始,母亲就应该尽可能和婴儿多接触。所谓接触,是指身体的接触。譬如说用背带背着婴儿。新生儿觉得与母亲身体的紧密接触是十分安全的,母亲的身体柔软而温暖,气味熟悉。当婴儿把头靠在妈妈的身体上时,他会听到他过去9个月在母腹里曾经听到的熟悉的心跳声(心搏)。在这种环境里,婴儿觉得安全又舒服。对婴儿来说,他在妈妈的身体上轻轻摇动比完全静止地躺在床垫上要自然得多,特别是它好像能唤起婴儿在母腹内柔软而舒服的环境的回忆,会形成一些条件反射。(3)母亲气味的重要影响

母亲身体的气味是婴儿和母亲最初的一种联系。婴儿对母亲身体发出的气味十分敏感,并会做出天然的生物反应。每当母亲走入婴儿的睡房时他就会醒来,而当其他人甚至是父亲进入他的睡房时他可以照睡不醒。这是因为婴儿十分敏锐的嗅觉可闻到母亲身上独特的化学物质“外激素”,他醒过来是因为他立刻认为母亲是他舒适、喜悦和食物的源泉,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4)必须注意声音的传导

新生儿非常喜欢柔和、轻松的声音,不喜欢高声的噪声。尽管婴儿习惯母亲的声音,仍应以轻柔、温和的声音讲话和唱歌。婴儿对高音调的女声反应比低声调的男声反应好些。对于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就是一种治疗。每当母亲和婴儿相处在一起时,应该跟他小声谈话、唱歌或低声哼唱。幼小的婴儿都十分喜爱童谣和简单的歌,特别是有声音的旋律和有节奏的歌。较早会唱歌的儿童能够很快地学会使用单词。他们趋向于比其他儿童较早地会讲话和阅读,他们对声音和语言表现得非常敏感。他们在这方面也有天赋,是儿童成长成才的基础。因此,母亲必须注意婴儿的声音传导。

新生儿抚触的好处

抚触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因为触感是最原始的感觉官能,皮肤也是体表面积最大的感觉器官。中国人对肌肤的接触向来较保守,不像西方人将拥抱、亲吻视为表达情感的必要动作,所以包括亲子关系上总显得严肃有余,亲密不足。特别在婴儿期充分的抚触是一种被爱的需要,使孩子有安全感,进而养成自信、独立、不依赖的个性。这让他的一生都受益匪浅。

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视、听、嗅等各种基本生理功能,并能对照顾他的方式、环境的种种刺激有所应答。胎儿在出生挤压时所受到的大小损伤,在和母亲肌肤相亲如怀抱、哺乳、吸吮等各种接触时多少会得到缓解。孩子出生的一刹那,被认为是母子亲情建立的重要时刻。因为在子宫内孩子一直被母亲保护着,并不断接受营养。但出生后婴儿与母体分开,则需要适应定时照顾的模式。如出生后的几个月,孩子经常被母亲紧紧拥抱,让孩子有包在子宫内的感觉,能更快适应新环境。宝宝对抚摸的反应也很强,因为脑部处理触觉的这个区域比其他区域发展更快,密切的身体接触能促进情绪的调适以及各种感觉的统一。

通过按摩,可促进婴儿的肌肉协调,使全身舒适,更易安静入睡。在触摸的过程中,直接的身体接触和情感传递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增强育儿的信心。对于剖宫产的婴儿,按摩可以消除剖宫产后的隔阂。通过皮肤的抚触还可改善皮肤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弹性。

新生儿抚触的准备

①确保姿势舒适,在15分钟内应该不受到打扰,放一些轻柔的音乐。

②最方便做抚触的时候应是在宝宝沐浴后或给宝宝穿衣服的过程中,房间要保持温度。

③在做抚触前妈妈应先温暖双手,倒一些婴儿润肤油于掌心或将油置于开口容器中,这样妈妈很容易能用手蘸油,另一只手无需停止抚触。勿将油直接倒在宝宝皮肤上。

④妈妈双手涂上足够的润肤油,轻轻在宝宝肌肤上滑动,开始时轻轻按摩,然后逐渐增加压力,以使宝宝慢慢适应按摩。

小贴士

新生儿抚触的条件

1.保持房间温度在25℃左右,每次做抚触的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2.妈妈和宝宝都应采用舒适的体位,居室里应安静、清洁,可以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做背景,有助于妈妈和宝宝放松。

3.选择在宝宝不太饱或不太饿的时候进行。

4.为宝宝预备好毛巾、尿布及替换的衣服。

研究显示,抚触对早产、产后窒息、产前曾接触过可卡因或艾滋病病毒的婴儿、抑郁症母亲的婴儿以及盲、聋和脑瘫婴儿均有多方面积极的影响。抚触能刺激新生儿的淋巴系统,增强抵抗力,改善消化系统,安抚婴儿的不安定情绪,减少哭泣等。抚触可使婴儿的发育指标如头围、身长、体重等都明显优于未接受抚触的孩子,显示出抚触的良好效应。

北京妇产医院护理部研究认为,抚触可全面地提高婴儿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五大功能分数。

新生儿抚触的方法

适合从出生到10个月的婴儿。时间每次约20分钟。开始时动作要轻,逐渐增加压力,使婴儿适应,且手指不离开婴儿。其方法为:

①婴儿取俯卧位,家长用较小的力自头—颈—背,再从背—颈—头进行抚触5分钟。

②婴儿取仰卧位,抚触肩—胸—大腿—双足—臂—双手,时间为5分钟。

③上下肢做伸屈运动,时间为5分钟。先俯卧位使新生儿感觉更安全、舒适,表现安静、不哭闹,而后仰卧位继续抚触,使新生儿更愿意接受。每个按摩动作不能重复太多,先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一般每天3次。抚触同时要与婴儿进行眼神、语言交流,使婴儿始终处于安静愉快的情绪中。

⊙手部按摩

①用手指划小圈按摩宝宝的腕。用你的拇指抚摩宝宝的手掌,使他的小手张开。

②移动宝宝的手臂和他做游戏。慢慢松开手,抚摩宝宝的每个手指。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手,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宝宝的手指,从小指开始依次转动、拉伸每个手指,保持动作流畅。

③重复上述步骤,按摩宝宝的整只手,直到每个手指。

④让宝宝抓住你的手指,用其他四个手指,按摩宝宝的手背。

⊙胸部按摩

①从宝宝的肩膀,沿宝宝身体的正面向下一直抚摩到脚趾,为宝宝做全身按摩。按摩时可以用一只手,也可以两只手都用,这取决于宝宝的感受。如果两只手交替使用,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没有另一只手接替,手就不能放开。这样,宝宝就不会感到手的变换了。

②用你的指尖,在宝宝的胸部划圈,不要碰到乳头。在手滑动时,要注意肋骨部位的按摩手法。要用小指的指尖,轻轻沿每根肋骨滑动,然后沿两条肋骨之间的部位滑回来,轻轻伸展这个部位的肌肉。把手移到宝宝的脖颈后面,手指聚拢,胸部按摩就结束了。

⊙腹部按摩

①腹部按摩是沿顺时针方向进行,和肠的蠕动方向保持一致。在划圈的同时,要尽可能放平手掌,轻轻抚摩宝宝的腹部,同时注视着宝宝的脸。做腹部按摩时尤其要观察宝宝是否有不舒服的反应。按摩小腹部时动作要特别轻柔,因为膀胱就在这个部位。如果压力过大,会使宝宝感到不适。

②用你的手指肚沿宝宝肚脐周围划圈。左右手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方,为避免手碰撞,右手在适当的位置手指成拱形状。

注意:不要在离肚脐太近的地方按摩,以免引起宝宝的不适。

⊙腿部按摩

①轻轻沿宝宝左腿向下抚摩,然后再用手平稳滑回大腿部。

②从宝宝的腿部向下捏到脚。可用两只手同时捏,或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脚后跟,另一只手沿腿部向下捏压、滑动。宝宝这时可能会踢脚,“帮助”你按摩。鼓励宝宝协调自由地运动是按摩的目的之一,不要限制宝宝的这种反应。

③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宝宝右腿。

注意:按摩时定时让宝宝的脸侧向不同的方向。否则老是朝一个方向对宝宝大脑的神经中枢不利。

⊙背部按摩

①双手捧住宝宝的头向肩膀和背部抚摩。两只手在宝宝的背部来回按摩。按摩时,要五指并拢,使掌根到手指成为一个整体,把注意力集中在手上,保持力度的均匀。对于新生儿,只用双手交替从脖颈滑动到臀部就可以了。

②双手来回抚摩过宝宝的背部后,在臀部停住。把拇指放在宝宝脊柱的两侧,双手其他手指并在一起,按住宝宝身体两侧,拇指带动其他手指上下滑动几次。

注意:按摩时,不要用力按压脊椎。

⊙臀部按摩

①注意在按摩时避开皮肤发炎的部位。用“轻捏、拉伸、放松”这3个动作揉按臀部的肌肉,整个过程只用5个手指就可以了。按摩时,要避开宝宝的肛门。

②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揉捏宝宝大腿的肌肉,一直按摩到骶骨(脊柱的下端)。沿着臀部的底部,成扇形向两侧按摩,直到骨盆。

注意:按摩时每个动作的重复次数取决于你的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喜欢,可以让他多享受几次,如果他不情愿,就不要勉为其难。

⊙脚部按摩

①用拇指以外的4个手指的指肚绕着宝宝的脚踝抚摩。一只手托住脚后跟,另一只手的拇指向下抚摩脚底。然后,把4个手指聚拢放在宝宝的脚尖,用大拇指肚抚摩脚底。大拇指按摩脚底时可以稍微加一点力,其他手指不能用力。

②用拇指以外的4个手指的指肚,沿脚跟向脚趾方向在脚底按摩。按摩时要稍稍用力,保持手法的平稳。每次按摩到脚趾时,手指迅速回到脚跟,根据上述步骤继续下一次按摩。

③从小趾开始,依次轻轻转动并拉伸每个脚趾。

注意:腿和脚的按摩结束后,应让宝宝翻身俯卧。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新生儿的优育要点

①母子皮肤直接早接触、多接触。

②早开奶,多吸吮,饿了就喂。

③多搂抱,多抚摸,多说话,多微笑。

④尊重个性,让新生儿充分享受母爱。

⑤新生儿哭声的“翻译”与处理。

⑥护理脐带,预防感染。

⑦出生后15天开始口服鱼肝油滴剂和钙片。浓缩鱼肝油滴剂每次1~2滴,每天3次,钙片1~2片,每天3次。出生后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新生儿的正确抱法与包裹法

⊙正确抱法

①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婴儿的背、脖子、头,用右手托住臀部和腰部。

②腕抱法。轻轻地将婴儿的头放在左胳膊弯中,左小臂护住婴儿的头,左手腕和左手护住婴儿的背和腰部,右手护住婴儿的臀部和腰部。由于新生儿脖子软,挺不起来,用这种方法抱,可使手和手腕牢牢地支撑住孩子的脑袋,使头不至于前倾后仰。

⊙正确包裹法

①正确包裹。为了新生儿的保温,必须给婴儿进行包裹。包裹是非常讲究的。在北方普遍用棉被包裹婴儿,有时为防止孩子蹬脱被盖而受凉,父母还常常将包被捆上2~3道绳带,认为这样既保暖,孩子睡得又安稳,其实却没想到包裹过紧会妨碍婴儿四肢运动,孩子被捆绑后,手指不能碰触周围物体,不利于新生儿触觉发展。同时,由于捆得紧,不易透气,出汗容易使皱褶处皮肤糜烂,给孩子造成许多痛苦和束缚。婴儿需要的包裹,应以保暖、舒适、宽松、不松包为原则。用婴儿睡袋来替代包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避免对婴儿造成束缚,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②正确穿衣。服装样式应按婴儿不同月龄、性别和季节特点来选择。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和好动,所穿服装不应束缚其活动;不得有碍呼吸、血液循环和消化;不应对皮肤有刺激和损害;不能使用腰带,以防约束胸腹部。因此新生儿服装样式要简单、宽松,且要易穿、易脱。上衣最好是无领小和服,掩襟略宽过中线,大襟在腹前处系布带,以使腹部保暖好。后襟较前襟要短1/3,以免尿便污染和浸湿。这种上衣适于新生儿和2~3个月的婴儿。新生儿下身可穿连腿套裤,用松紧搭扣与上衣相连。一方面可防止松紧腰带对胸腹部的束缚,也便于更换尿布,还对下肢有较好的保暖作用,可避免换尿布时下肢受凉。

训练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布置单独的小床

婴儿进行睡眠,最好给他一张单独睡的小床,这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培养独立能力和坚强自立的性格有好处。

婴儿的小床一般安放在母亲床边,便于睡眠时随时抱起来喂奶和换尿片、盖被褥等生活照料。从出生后就开始单独睡眠,可以养成孩子单独睡眠的好习惯。婴儿的小床四周要有栏杆,小床周围的栏杆不能太稀,前几个月可用床单将栏杆包上,以防头、手、脚卡在栏杆中间发生意外。婴儿床所有的角应是圆钝的,避免锐角。婴儿床高度和成人床相同或略高些,这样护理婴儿比较方便和省力。床铺最好是木板或硬性棕棚或弹簧床,婴儿不宜睡软床。首先枕头高度要合适,一般以3厘米左右为宜,随着孩子长大,可适当提高。如果枕头过低,使胃的位置相对过高,容易引起吐奶;枕头过高,不利于脊柱和颈部弯曲的形成。

枕头中充填物的选择也很重要,因为用米豆作为充填物的枕头很硬,孩子长时间睡在上面,出汗后来回摩擦,容易擦伤皮肤或引起枕骨后面一圈秃发,也容易使孩子头睡得扁平。选择木棉做枕心比较好,因为婴儿容易出汗,木棉透气性能好,容易散热。

枕套要选用柔软的棉布制作,切忌使用化纤布,因为化纤布透气性能差,夏天易引起痱子、疖肿等皮肤病,还能引起婴儿湿疹。被褥应用质地柔软、保暖性好、颜色浅淡的棉布做,不要用合成纤维或尼龙织品,因为这些化纤织物不吸水、透气性差,还容易产生皮肤变态反应。褥子上可垫一块防水布,预防大小便污染床褥。婴儿床上用品要经常洗晒,保持清洁卫生,柔和舒适。

⊙训练婴儿安睡

刚出生的婴儿有的晚上不睡觉,不是哭就是闹,这被称为“小儿夜哭”,如果孩子养成了这个习惯,长此以往还会阴阳失调,人体生物钟就会出现混乱。

如果宝宝不是因为有病哭闹,就得想办法解决宝宝夜哭问题,可以试试下面的“五个晚上训练法”。

①第一个晚上。即在原来固定的喂奶时间喂过婴儿后,在他还醒着的时候就放在床上,让其自行安睡。在半夜,必须听到他的哭声后再走到他的床边,先检查尿布,但不要把他抱起来,只轻轻拍拍他或和他小声说话。如此过10~20分钟后,若仍不入睡,再把他抱起来。此时尽量拖延至20分钟后才喂他开水。记住,不要先喂奶。喂完水后让他安睡。如果他还是不睡,这时再让他吃奶。

②第二个晚上。固定喂奶时间,应比第一个晚上晚30多分钟。婴儿如果半夜醒来,处理方法同前一晚上,采用拖延战术,但要比头一晚多拖延5~10分钟再把他抱起来,如果哭得很凶,也要比头一晚多拖15分钟再喂水。

③第三个晚上。继续这么做,但在每一个环节上应试着再多拖延10~20分钟。

④第四个晚上。婴儿经过3天的训练,大致已能睡到早上五六点钟。这时晚上的步骤仍同前晚,唯一不同的是,待他醒来时,等上10~20分钟再去理会他。

⑤第五个晚上。按前4天推,固定喂奶时间应接近半夜了,此时可视情况开始将喂奶时间提早30分钟,调整到大人正常休息之前,并继续将第2天早上醒来后的喂奶时间延迟10~20分钟,直到婴儿被训练成在大人起床后才醒为止。

新生儿睡觉不要捆

我国民间有一个传统习惯,在新生儿睡觉时,用布带把新生儿两腿拉直捆好,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长成罗圈腿。再把两臂贴在身体两侧固定好,认为这样新生儿才睡得香甜,不受惊吓,于是用带子把孩子上下捆紧。其实,这种做法限制了新生儿在睡觉时的自如动作,固定的姿势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实际上罗圈腿是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症)的症状,不是捆绑可以预防的。因此,新生儿在睡觉时,四肢应处于自然状态。睡眠中四肢活动是自然生理状态,不是受惊吓的结果。新生儿睡觉时,可根据气温情况,选择厚薄合适的被子,用一条带子在被外轻轻拢上即可。

小贴士

搂着孩子睡觉好吗

有些年轻的妈妈,晚上睡觉时喜欢把孩子搂在怀里,以为这样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其实不然。这是为什么呢?

1.孩子的头往往枕在妈妈胳膊上,妈妈多侧卧而睡,时间久了,手臂因长时间受压而麻木不适,这就造成妈妈自觉或不自觉地翻身,会把孩子弄醒,或不小心压伤孩子。

2.孩子容易吃着奶睡觉,可能会吸裂妈妈的乳头。

3.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孩子吃着奶,自己也就睡熟了,若乳房堵住新生儿的口鼻,影响其呼吸,严重的可把新生儿憋死(窒息)。

4.孩子的头裹在被窝内,被窝内空气污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可见,搂着孩子睡觉既不安全,又不卫生。为了孩子的健康,最好让孩子单独睡一个被窝,更好的办法是睡在婴儿床里。

新生儿睡眠不安时的护理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每天为18~22小时,除了吃奶的时间之外,大都是在熟睡之中。若经常哭闹,睡眠不安,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果白天睡觉的时间很长,而夜晚哭闹不安,即所谓的“夜啼郎”,那就要设法让他白天少睡些,晚上自然就能够睡好。

若孩子鼻尖上有汗珠,身上湿乎乎的,这是因为太热而睡不安稳,要根据实际情况开窗通气降低室内温度,或适当松开包被,散散热,解除了过热的感觉,孩子很快就能安稳入睡了。

如果孩子的手脚发凉,则表示由于冷而睡不沉,可适当提高室温,加盖被子或用热水袋在包被外加温。

另外,尿布湿了,没有吃饱等原因都会引起睡眠不安,应当及时更换尿布,勤喂奶。解除了潮湿环境或饥饿感觉,宝宝也就很快入睡了。

如果上述情况都不存在,而是母亲怀孕时就缺乏钙和维生素D,致使新生儿形成低血钙,也可造成睡眠不安。这要到医院进行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补充维生素D和葡萄糖酸钙后,就能使孩子睡得安稳。

若新生儿由发热、不吃奶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睡眠不安时,应及时到医院诊疗。

给新生儿垫尿布的方法

给新生儿垫尿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怎样垫好尿布,使孩子既舒服又健康地成长,并不是每一位初为人母的女性都会做的。尿布如垫不恰当,对孩子双腿裹得过紧的话,会造成髋关节脱臼,终生下身瘫痪。到底怎样才能为新生儿垫好尿布呢?

总的说来要顺着孩子体态的自然。本来婴儿在娘胎内是螃蟹形的,出生以后也是两腿分开在膝部弯曲,形成“M”状,这是一种自然的姿势。这种自然的体态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垫尿布后裹得过紧,就很可能会引进髋关节脱臼。所以垫尿布时,一定要保持新生儿双腿自然的姿势,松松地垫上就可以了。女婴的尿布后边垫厚一些,男婴的尿布前边垫厚一些。

新生儿尿布的洗涤

“月子里的尿布真难洗”,不少年轻的父母这样说。因为胎粪、过渡便和新生儿便中含有肠道分泌的黏液、脂类等物质,粘在尿布上不易洗掉。

怎样才能洗净新生儿的尿布呢?要先用刷子在清水中或自来水下把尿布上的粪便冲刷掉;再用开水烫泡,将粪便、尿液浸泡干净;然后放在肥皂水中浸泡片刻(不要用碱性强的皂粉),进行搓洗;再用清水漂净即可。或者在新生儿的尿布上铺两张质地较软的消毒卫生纸,让孩子粪便直接拉在纸上,使粪便中的黏稠物不污染尿布,尿布就容易洗净了。

为了预防新生儿尿布皮炎,每次洗尿布时一定要用开水泡烫,把肥皂粉冲净,晴天时晒干,阴雨天烘干,并定期把尿布集中煮沸消毒。

婴儿衣服不要用洗衣粉洗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这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对人体中的淀粉酶、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容易引起人体中毒。如洗涤不净,衣物上残留的烷基苯磺酸钠会给婴儿造成危害。因此,婴儿衣服忌用洗衣粉洗。

洗澡时的注意事项

①准备好洗澡用品和温暖居室。澡盆、毛巾、婴儿香皂、婴儿洗发水、润肤露等洗澡用品与宝宝换洗的衣物、尿布、浴巾等,放在顺手可取的固定地方。洗澡时室内温度在24℃左右即可,早产儿或出生7天内的婴儿要求室温为24~28℃。水温在38~40℃,可以用肘部试一下水温,只要稍高于体温即可。

②家长的手法一定要轻柔、敏捷,初生宝宝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即可。时间过长易使宝宝疲倦,同时也易着凉。

③不必每次洗澡都用香皂或沐浴液,如需要用一定要冲净,以免刺激宝宝皮肤。另外,注意婴儿沐浴液的选择。春、冬季节气候干燥,洗后可在宝宝面部及手足等处涂以润肤露,以防皲裂。可在宝宝臀部涂鞣酸软膏或植物油,以防红臀发生。

④如果宝宝的脐带未脱落,洗澡时不宜将宝宝直接放入浴盆中浸泡,而是用湿毛巾擦洗腋部及腹股沟处,注意不要将脐部弄湿,以免被脏水污染,发生脐炎。不过弄湿了也不必担心,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即可。

⑤清洗女婴会阴时,应从前向后洗。因为女婴尿道较短,外口暴露着,易被肛门周围的细菌所感染。男婴阴茎包皮易藏污垢,也应定时翻洗。新生儿大部分是包茎,洗时用手轻柔地把包皮向上推一推即可,随着年龄增长,包皮逐渐可以上翻清洗。有时男婴阴茎头上充血发红,令家长不安,其实翻推开包茎,用0.9%的生理盐水或1‰的苯扎溴铵液清洗就可以,不必大惊小怪。

小贴士

爽身粉或松花粉

很多父母喜欢在给孩子洗澡后或洗臀部后擦上一些爽身粉或松花粉,并且在腋下、大腿根部等身体皱褶处还要多擦些粉,认为这样可以保护宝宝皮肤。其实这样做适得其反,因为小婴儿代谢快,出汗多,尿也频,过多的粉遇到汗水或尿能结成块状或颗粒状,当孩子活动时,身体皱褶处的粉块或颗粒摩擦小婴儿娇嫩的皮肤,引起皮肤红肿糜烂。因此不主张宝宝用爽身粉或松花粉。

哪些新生儿不宜洗澡

经常给新生儿洗澡,不仅可以达到清洁卫生的目的。而且能够促进其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但是,有下列特殊情况的新生儿不宜洗澡。

①早产儿及低体重儿(低于2500克以下)。

②生病呕吐、腹泻,如洗澡的话可能加重病情。

③患荨麻疹(痒痒疙瘩)、脓疱疮等某些皮肤病或烫伤等皮肤损伤时也不宜洗澡,不然的话,会引起感染。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用一些中药煎水擦洗。

④高热后退烧不到48小时(两整天)也不宜洗澡,因为这时孩子身体较为虚弱,洗澡时容易受凉,造成疾病复发。

给新生儿保暖的方法

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容易随外界温度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若外界温度变化大,而没有给新生儿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时,容易发生疾病。因此新生儿的保暖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调节好室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冬季有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的家庭,要定期开窗或开门调节空气。夏季除通风外,还要在地上洒冷水或放冷水盆,帮助降温。有空调的家庭,室温保持在与室外温度相差8℃左右或者在25℃以上,湿度在60%~65%。

其次,根据室内温度变化增减衣被。室温在10℃以下,给新生儿上身穿棉衣,包一层小被,盖层大一点的厚被,小被外面放热水袋;10~15℃时,穿棉衣,包一层小被,再盖一层被子;16~21℃时,穿夹衣或绒衣,包一层小被;22~25℃时,穿棉毛衫,包一层小薄被;26~28℃时穿棉毛衫,包一层小夹被或毛巾被;29~30℃时穿汗衫,包一层单布;30℃以上时穿小背心或带一小肚兜,不打包,盖好肚子就行。

孩子吃奶或哭闹时,应适当减少衣被,以不出汗为宜。使用热水袋水温不超过60℃,要把热水袋放在包被下,千万不能直接接触新生儿皮肤或离皮肤太近,以免烫伤。不能让新生儿太靠近暖气管或煤炉,以免发生意外。早产儿或体弱儿,冬季要戴帽子。

另外,还要时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冷暖反应,若孩子身上发凉,面色发青,体温低于35℃,表示过冷,应加强保暖;若孩子哭闹,挣脱包被,手臂伸出被外,面部有汗,鼻尖额头湿黏,是过热了,应适当减少衣被。

新生儿头上包块的识别与处理

新生儿头部包块一般由两种情况引起,即产瘤和头颅血肿。产瘤又称为先锋头,是由于孩子在娩出过程中,头部受阴道挤压而发生头皮下局部水肿所致。多在刚出生时最明显,以后逐渐变小,36小时内可完全消失。而头颅血肿则为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被骨膜局限在局部所致。这是由于孩子在娩出时颅部和母亲骨盆间相互摩擦、挤压或因生产困难而采用了产钳或胎吸助产所致。孩子在刚出生时往往头部包块不明显,数小时后或1~2天后头部包块逐渐增大,以后缓慢地缩小。一般在出生后2周至3个月自然吸收。大多数孩子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无明显的不适之感,亦不会出现发热、呕吐、抽搐等异常情况。

孩子出现头部包块后,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均不必特殊处理。产瘤最迟在5天内自行消退。头部血肿自然吸收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只须注意保护皮肤,不使其受感染即可。在给孩子洗澡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手使劲地搓揉,还应避免碰撞。更应注意的是不要穿刺抽血。因头颅血肿内的血液处于半凝固状态,既不易抽出,又极易引起细菌在其内繁殖而造成感染,而头部细菌感染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如在此期间孩子伴有只睡觉不吃奶、少哭、反应差、面色苍白、尖叫等情况,则应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头颅B超或头颅CT等检查。如确实存在颅内出血,则医生将酌情给予手术等治疗。此外,如头颅血肿较大,孩子可有贫血、黄疸加深等继发现象,亦应去医院由医生进行诊治。

护理宝宝的眼、耳、口、鼻

⊙眼睛护理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眼睛易被细菌污染,有些新生儿眼部分泌物很多,所以出生后要注意眼部护理。预防性的可用0.25%的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2~3次。如有分泌物,可用干净小毛巾或棉签蘸温开水,从眼内角向外轻轻擦拭。

对出生即有脓性分泌物的宝宝,应将分泌物涂片找淋球菌,同时培养,如为阳性,应按淋病性结膜炎治疗。

⊙耳部护理

给宝宝洗澡时,注意不要将污水灌入宝宝耳内,洗澡后用棉签拭干外耳道及外耳。要注意耳背后的清洁,宝宝的耳后有时会发生湿疹及皲裂,可涂些食用植物油或紫药水。一旦发生耳后湿疹,可涂婴儿湿疹膏。

⊙口腔护理

宝宝的口腔黏膜薄嫩,不宜擦拭。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的口腔黏膜有白色豆腐渣样物附着,用棉签轻轻擦拭不易脱落,而且黏膜充血,则宝宝可能患了鹅口疮。可以用棉签往口腔黏膜涂甲紫药液或制霉菌素液,每天涂3~4次,看不到白色豆腐渣样后,再继续涂4~5天,才能根治。有的家长动辄给宝宝使用消炎药(抗生素),致使消化道菌群紊乱,反复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治疗又不正规,想起来就涂一次,见好就停止涂药,造成鹅口疮久治不愈。

另外,不少家长用粗布给宝宝擦拭牙龈,以致出血,其理由是:“牙龈颜色呈现黄白色,宝宝会感到痒。”其实,宝宝的牙龈本来就是浅黄色,是正常现象,家长如此处理,往往导致浅表溃疡,以致细菌感染。也有少部分家长把正常牙龈当作鹅口疮跑到医院求治。

⊙鼻腔护理

宝宝的鼻腔经常会有分泌物堵塞鼻孔,影响呼吸,家长可用棉签或小毛巾角蘸水后,湿润宝宝鼻腔内的干痂,再轻轻按压鼻根部,然后把分泌物用棉签取出。

护理好新生儿的皮肤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应知道皮肤有什么作用。皮肤覆盖在人体的表面,它的主要作用是:

①使机体与外界隔离,保护机体不受外界的侵害。

②防止身体内的液体外流和外界物质侵入。

③通过汗毛孔(汗腺、皮脂腺)排泄汗液以调节体温。

新生儿的皮肤与成年人的不同。成年人的皮肤坚实,其保护作用、体温调节作用以及再生修复能力都很强,而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防止外界侵扰、调节体温和自身再生能力都很差,若护理不慎,造成皮肤的皱褶处糜烂,或意外事故损伤皮肤,伤口处即成为细菌大量繁殖的场所,造成皮肤化脓感染。

由于新生儿抗病能力低,细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血液,很容易发展成为败血症。若不及时治疗,细菌随血液循环可到身体的各处,引发其他疾病。例如,细菌进入脑膜将引起脑膜炎;流入肺部,会引起肺炎、肺脓肿;进入肝脏,可引起肝脓肿。也可以同时出现多处化脓性感染,使病情加重。

因此,护理好新生儿的皮肤非常重要。要勤洗澡,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要清洗臀部,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如颈下、腋下和臀部更要精心护理,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爽。万一擦破了,要及时消毒处理,千万不要造成感染。护理新生儿的皮肤要慎之又慎。切不可掉以轻心。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

婴儿的脐带残端是个创面,无皮肤覆盖,脐部又凹陷,易积水、积垢,不易干燥,容易感染。脐炎如扩大感染,通过血管可发生败血症,通过腹壁能发生腹膜炎。

小贴士TIPS

选购婴儿指甲剪

1.选用不锈钢材制成的指甲剪,经久耐用,不会生锈,安全性高。

2.指甲剪外面包层塑料外套,以此保护宝宝的小指甲不被伤害。

新生儿的脐带常在出生后5~7天脱落,脐带未掉以前,要注意避免沾湿或污染,不要随便打开看。洗澡时要避开脐部,尿布最好不要盖在脐带上,以免湿尿布上的尿液污染脐带。如果脐带包布已经沾湿,必须更换,并先用消毒棉签蘸2.5%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擦去碘酒,另取无菌纱布重新包扎。处理时,碘酒不可沾着小儿皮肤,以防止灼伤。

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根部有痂皮,应让它自行剥离。痂皮脱落后,如果脐孔潮湿,或有少量浆水渗出,每天用75%的酒精将脐带孔擦净,滴2%的甲紫,数天后即愈。如果脐孔有肉芽组织增生,可先用75%的酒精消毒后,再用10%的硝酸银液或硝酸银棒点灼,点灼后用盐水洗净再涂上甲紫消炎粉。如果脐部周围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这是脐炎的表现,应及时找医生治疗。每个初当母亲者都要护理好婴儿,不要使婴儿脐带感染。

新生儿生殖器官的保护与清洁方法

⊙保护男婴生殖器的方法

男婴睾丸内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组织结构尚未发育完全,抗病能力也较弱,一旦遭受损伤,会影响成年后的生育能力。所以父母不要抱孩子到有物理辐射、放射线及有害化学物质等污染的地方去,并应预防各种微生物(如细菌)感染。

男婴阴茎包皮长而且外口较狭小,包皮内层的分泌物和尿液容易存在包皮内,使细菌繁殖,发生感染。父母应经常为孩子清洗,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睾丸炎、包皮龟头炎等生殖器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治。

清洁男孩外阴部的方法是:用一块湿布或棉球把残留在龟头内的尿液清除,从大腿皱褶向阴茎的方向清洁,不要将包皮往后拉。

用一只手握住婴儿双腿,并提起来,清洁其臀部,直至干净。握小儿双脚时注意,要用一个手指垫在他的两足跟之间,以防他的两内踝相互摩擦。

如果尿布弄脏要换,可先用尿布干净处尽量将粪便擦掉,使用棉球蘸上洗剂或油擦拭。棉球用完要扔掉,不能重复用。擦后要洗手。

⊙清洁女孩外阴部的方法

女孩子的尿道较短,如果不注意卫生,细菌可以经尿道进入膀胱,引起泌尿系统炎症,而阴道口也时常留有少量分泌物,若不加清洗,将为细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引起生殖器官炎症。

女孩清洗外阴部一般在就寝前或者大便后进行,具体方法是:备一盆温水,用湿毛巾自前向后清洗,即先清洗尿道口、阴道口,最后清洗肛门口。如果方向相反,由后向前,很容易将肛门部粪便残渣中的细菌带入尿道口或阴道口,引起尿道及阴道部的炎症。外阴部一般用温水清洗即可,但如伴有湿疹,则应在温水中加入少许高锰酸钾(溶化后成淡红色)或者洁尔阴做局部清洗或坐浴10~15分钟,以达到消炎的目的。但注意不宜用热水洗外阴部皮肤及黏膜,因为水温太高容易烫伤,同时,虽可暂时止痛,但刺激了炎症反应,反而使湿疹加重。必须注意应将洗脚布与洗外阴布分开,母亲的用具和女婴的用具分开。

新生儿“胎毒”、“胎垢”与胎脂

⊙不要清除“胎毒”

在一些科学文化落后和人的素质低下的地方,还存在一种传统的习俗,认为婴儿出生时身上带有“胎毒”,要给刚出生的婴儿吃些清热解毒的排毒药,如黄连、黄柏之类的中药,以去掉宝宝身上的“胎毒”。其实“胎毒”是不存在的。宝宝在母亲的子宫内生活是舒适、安详、无菌的,一切营养都是由母亲的血液通过胎盘提供的,分娩过程也是无菌操作,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胎毒”。主要是有人看到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有些特殊表现,而实际上这些表现在新生儿身上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胎毒”,纯粹是误解。

每个新生儿在出生后1~2天内都能排出墨绿色、黏稠的大便,医学上称此为胎粪。胎儿出生后,由于光、空气、衣服、包布、尿布以及温度等刺激,在新生儿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斑块,以脸部、躯干、肢体上多见,这叫做“新生儿红斑”,一般3~4天会逐渐消退。在红斑消退时伴有皮肤少量脱屑或脱皮,这不是“胎毒”,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任何处理。

新生儿皮肤易脱屑,是因为在子宫内时胎儿是浸在羊水中的,出生后,新生儿生活环境由湿润一下子变成干燥,湿润的皮肤也就会变得较干燥,薄薄的一层表皮就很容易脱落了。婴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脱屑,以躯干、四肢末端多见,而脸部一般没有脱屑。干燥的皮肤可适当用消毒的食用植物油敷擦。新生儿脱屑也不是胎毒。

⊙可以清除“胎垢”

有些婴儿,特别是较胖的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头顶前囟门的部位,有黑色或褐色鳞片状融合在一起的皮痂,且不易洗掉,俗称“胎垢”。这是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以及灰尘等组成的,一般不痒,对孩子健康无明显影响,无需清除。但是显得很脏时也可以洗掉。有些老人认为:“天灵盖”上的“护身符”不能揭,否则孩子会变成哑巴,会受凉生病,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胎垢”确实不易洗掉,有些家长用肥皂、香皂清洗都无济于事,而且还会刺激孩子的娇嫩皮肤。最好的办法是用消毒后的植物油(加热后冷却)或液状石蜡局部擦拭,或0.5%的金霉素软膏涂上,24小时后用小梳子轻轻梳理几下即可除掉。

⊙不必清除胎脂

皮肤的结构是很致密的,完整的皮肤微生物是不能侵入的,同时皮肤表面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繁殖和生长。皮脂腺分泌皮脂增多,产生的脂肪酸也多,能抑制真菌的生长。皮肤黏膜分泌物中含有乳酸、脂肪酸、溶菌酶和各种分解酶,可有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新生儿皮肤细嫩,须在逐渐生长发育中达到成熟,因其不成熟,角质层薄嫩,容易损伤,可成为全身感染的门户。新生儿出生后,皮肤覆盖着一层灰白色胎脂,胎脂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与脱落的表皮形成的,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于出生后数小时内渐渐被吸收,因此不必洗掉。

新生儿要注射卡介苗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可获得结核菌的一定免疫能力。卡介苗接种一般在左上臂三角肌处皮内注射,也有在皮肤上进行划痕接种,做“仆”或“井”字形,长1厘米。划痕接种法虽方便,但因接种量不准,有效免疫力不如皮内注射法。故目前一般不采用划痕法。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性反应。在接种后2~8周,局部出现红肿硬结,逐渐形成小脓疮,以后自行消退。有的脓疮穿破,形成浅表溃疡,直径不超过0.5厘米,然后结痂,痂皮脱落后,局部可留下永久性瘢痕,俗称卡疤。为了判断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一般在接种后8~14周,应到所属区结核病防治所再做结核菌素(OT)试验。局部出现红肿0.5~1.0厘米为正常,如果超过1.5厘米,需排除结核菌自然感染。一般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2~3月就可以产生有效免疫力,3~5年后,再进行OT试验,如呈阴性,可再种卡介苗一次。

早产儿、难产儿以及有明显先天畸形、皮肤病等的小儿,禁忌接种。

小贴士

暂时不能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

如果新生儿具有以下情况,即暂时不能接种卡介苗: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克、有严重的窒息、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等。但是,在身体恢复健康、体重上升到3000克以后,经医生检查后,即可在出生后3个月内直接接种卡介苗,如超过3个月,则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时方可接种卡介苗。

新生儿要注射乙肝疫苗

目前在世界各国,乙型肝炎的患病率均高得令人吃惊。为此,我国有关部门研究出乙型肝炎疫苗,这种疫苗没有传染性,对乙肝病毒具有很好的免疫性能,现已在新生儿中广泛应用。

整个免疫注射要打3针,第一针(一般由产科婴儿室医务人员注射)于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在上臂三角肌处注射,剂量为10微克。第二针在出生后一个月注射,剂量为15微克。第三针在出生后6个月注射,剂量为5微克。全部免疫疗程结束后,有效率可达90%~95%。

免疫疫苗接种过程简单,一般没什么不良反应,个别孩子可能出现低热,有的在接种部分出现小的红晕和硬结,一般不用处理,1~2天可自行消失。

注意辨别宝宝的哭声

在新生儿期,可以说宝宝除了吃、睡、尿、排泄,最多的就是哭了。我们描述宝宝的出生,就是用“呱呱坠地”这个很形象的词,可以说宝宝是伴着哭声长大的。这时的宝宝还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无论是饿了、冷了、热了、尿湿了、不舒服了、生病了,他都可能用哭来表示。如何辨别这些哭声呢?

当宝宝饥饿时,他的哭声往往很洪亮,哭时头来回活动,嘴不停地寻找,并做着吸吮的动作。只要一喂奶,哭声马上就停止。而且吃饱后会安静入睡,或满足地四处张望。

宝宝冷时,哭声会减弱,并且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身体紧缩。这时把宝宝抱在怀中温暖或加盖衣被,宝宝觉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如果宝宝哭得满脸通红、满头是汗,一摸身上也是湿湿的,被窝很热,或宝宝的衣物太厚,那么减少被盖或减衣服,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

有时宝宝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好像很委屈似的,赶快打开包裹,原来尿布湿了,换块干的,宝宝就安静了。

如果尿布没湿,那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宝宝做梦了,或者是宝宝对这种睡姿感到厌烦了,想换换姿势可又无能为力,只好哭了。那就拍拍宝宝,告诉他“妈妈在这儿,别怕”,或者给宝宝换个体位,他就会又接着睡着了。

还有的时候,宝宝不停地哭闹,用什么办法也没有用。有时哭声很尖直,伴发热、面色发青、呕吐,或是哭声微弱,精神委靡,不吃奶,这就表明宝宝生病了,要尽快请医生诊治。

对哭闹的宝宝要用心护理

这里所说的对付哭闹的宝宝,通常指的是宝宝精神、饮食、大小便都正常,白天睡眠也很好,可一到晚上睡觉就开始哭闹不止,怎么哄都不行,搞得全家人疲惫不堪,左邻右舍也不得安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夜哭郎”。这种宝宝多半是由于家长没有注意给他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或没有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所致。宝宝白天睡得太多,晚上就哭闹不睡;或睡前逗宝宝格格大笑、兴奋不已;或是睡前家里人多、吵闹、电视声音太大等,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应该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除其他病理情况外),睡前给宝宝服小剂量的镇静剂——苯巴比妥(鲁米那),一般两三天就能见效。但是家长不可随意自作主张给宝宝服药,如剂量掌握不好,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小贴士

宝宝喂奶后的卧姿

由于新生儿的胃入口松,出口紧,入口位于腹部左上侧,出口位于腹部右下侧。喂奶后先取右侧卧1小时,然后仰卧1小时,再侧卧1小时。这样每喂一次奶为一个周期,变换孩子的躺卧姿势,既可预防溢奶,又有利于孩子的生长,还可预防头脸变形。

第3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早产儿的喂养与护理

新生早产儿的特点

生早产儿的原因有妊娠中毒症、多胎、低龄分娩、高龄分娩、梅毒、心脏病、肾脏病、急性传染病、子宫异常等。

⊙早产儿的外观特征

头相对大,囟门宽大,骨缝阔裂,常伴颅骨软化,头发呈绒毛状,皮肤松弛,面额部皱纹多,犹如“小老头”,胎毛多,皮下脂肪少,耳郭薄而软,紧贴头侧,头发稀少而短,指甲和趾甲薄而短,达不到指、趾的末端。乳房无节结,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女婴大阴唇不能掩盖小阴唇,男婴睾丸常未降至阴囊。

⊙体温调节功能差

早产儿中枢发育不成熟,又因代谢低,产热少,体表面积大,散热多,故体温偏低;又由于汗腺发育不良,热天体温易升高。

⊙呼吸功能不健全

呼吸中枢不成熟,肺泡组织和呼吸肌发育不全,吸气无力,易出现肺膨胀不全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和肺出血。早产儿呼吸浅而快,不规则,易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缺氧现象。

⊙心脏与血管

心肌收缩力弱,心率快,每分钟可达140次左右,血管壁脆弱,易发生破裂、出血。

⊙血液成分不正常

由于造血功能不全,早产儿体重越小,其血红蛋白、红细胞降低越早。因此,发生生理性贫血较足月儿早,且持续时间长。

⊙肝肾功能低下

肝功能不健全,影响胆红素代谢,故生理性黄疸重而持续时间长;凝血因子(来源于维生素K)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肝内糖原储备少,易发生低血糖。肾对尿的浓缩功能差,尿量多。因此,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较明显,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消化功能弱

早产儿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易呛奶。贲门括约肌较松,幽门较紧,胃容量较小,因而易吐奶。由于胃酸少,胃肠蠕动弱,消化功能差。早产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高,对脂肪的吸收能力较差,故常发生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

⊙骨骼缺钙

约在第8~10周胎龄期间,胎儿开始形成骨骼,而一半以上的钙是在妊娠最后2个月储存的。因此,早产儿骨骼缺钙。

⊙抵抗力低

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力低,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因此,即或是轻度感染,也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故应对早产儿格外精心护理。

可以哺乳的早产儿

早产儿具备了以下条件,才能有效地实行母乳喂养。

①孕周已满32周(7个半月)或更长一些。

②婴儿已具备协调的吸吮与吞咽动作。

③全身一般情况稳定,或在喂养过程中仅偶尔出现屏气和心率减慢的现象。

④已观察到早产儿有清醒之时。

如果早产儿符合上述指征,就可以实行母乳喂养。

母乳能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早产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速度比足月儿快得多,而且还有一个很高的脑与体重的比率,因此按每千克体重来计算,他们对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的需要量比足月儿要大。

大脑发育必需的物质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只存在于母乳中,早产儿只有在母乳中才可获得这些脂肪酸。在早产儿大脑快速发育的易感期间,母乳有保护脑细胞膜免受其他物质损伤的作用。更有利的是早产儿母亲乳汁中的蛋白质要比足月分娩母亲的乳汁高出80%,这更适合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此外,早产儿母乳所含有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铁、锌、钙都很丰富,而且特别容易吸收,这样就可以弥补早产儿过早地离开母体而造成的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E,能有效地稳定细胞膜,从而减少因长期机械通气后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等疾病。

母乳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

早产儿的消化道黏膜尚未发育成熟,通透性大,对牛奶等异性蛋白质容易过敏,而且肝脏和肾脏的功能也未尽完善,所以含酪蛋白高的牛奶不易被消化吸收,还容易造成排泄困难,牛奶喂养常常会使早产儿并发氮质血症和晚期酸中毒。

母乳中的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乳清蛋白保持着溶解状况,再加上母乳中的蛋白酶含量也高,所以容易消化吸收。

母乳中的脂肪都是以乳化得很好的小脂肪球颗粒形式存在,它含有牛奶中所缺乏的肉碱,对脂肪酸有氧化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母乳中所含的钠等电解质的量适当,这样就减轻了肾脏的负担,对肾功能发育不全的早产儿极为有利。

母乳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

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通过胎盘从母体中得到的免疫物质较少,自身的免疫系统又未发育成熟,再加上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差,极易受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袭而患病。

早产儿母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IgA和分泌型IgA(SIgA)等免疫物质,而且一直含有较高浓度的乳铁蛋白,这些都对免疫系统发育缓慢、功能差的早产儿有极大的好处。

小贴士

母乳的免疫成分与牛奶有什么不同

母乳的免疫成分,也就是抗感染因子与牛奶比较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母乳中所含有的免疫细胞能传递对细菌和感染因子产生较好免疫反应的细胞免疫力。

2.母乳中含有的双歧因子,在乳酸的作用下促进肠内乳酸杆菌的繁殖,可有效地预防婴儿腹泻。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

对于早产儿来讲,只要是母乳喂养成功了,其生存就有希望了。怎么样才能使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成功呢?(1)应鼓励母亲让其充满哺乳的信心

早产儿的母亲,由于自己的身体正在康复之中,往往对能否喂好婴儿缺乏足够的信心。既焦急、又怀疑自己的乳汁数量和营养是否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这时,医护人员要帮助早产儿的母亲,要让她了解和认识到母亲乳汁的特性,只有自己的乳汁才最适合孩子的需要,只有让孩子吃母乳,才足以使他健康成长,并鼓励她和自己的早产儿尽早和频繁地接触,促使母亲主动地、积极地、有效地实行母乳喂养。(2)加强对早产儿的母亲的母乳喂养技巧指导

有的早产儿因为吸吮功能太差或住院治疗而不能进行直接吸吮时,医护人员应指导母亲按时挤奶(至少每3小时挤一次),然后用滴管或小匙喂给早产儿。

一旦早产儿有能直接吸吮母亲乳房的吸吮功能时,应尽早直接母乳喂养。

早产儿的哺喂姿势要正确,要针对新生儿哺乳的特点,用手托起乳房,并带动含住乳头的新生儿的下颌也要有所上抬,但要注意避免颈部过度伸展而影响吞咽。也可以先挤出一点乳汁在乳头上,鼓励早产儿吸吮。

有时由于早产儿肌张力较低易引起哽噎,这时可让母亲躺下以减慢乳汁的流速,并改变孩子的体位,使他的咽喉部略高于乳头的位置。在哺乳时观察孩子的行动是否有过度疲劳的情况,如果说孩子感到疲劳,就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再进行哺喂。由于早产儿胃容量较小,所以要勤喂,每天应哺喂12次以上。每次哺喂后要将孩子竖抱起来,拍拍孩子的后背,促使孩子打嗝,以免吐奶。(3)家庭和社会要大力支持

在喂养早产儿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各位家庭成员,亲戚、邻居及社会各界,都要给予大力的支持。积极协助、关心和鼓励早产儿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正确、有效地实行母乳喂养。

护理早产低体重儿的要点

这里说的早产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不足月新生儿,医学上也叫未成熟儿。医院里将出生2000克以下的极低体重儿,放在新生儿培养箱内进行特别护理,待体重超过2500克后才可出院。这样的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才好。(1)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被窝的温度应保持在30~32℃,房间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换尿布时动作要快,不要冻着孩子。体重低于2500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但寒冷季节,也要控制,以保暖。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2)防止感染

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进入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3)精心喂养

早产儿体重增长快,营养供给要及时,最好是母乳喂养。住院时,妈妈挤出奶来由护士喂,回家后就可以直接喂奶了。吃奶量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确定,一般说来,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00克重的婴儿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喂奶的次数每天12次或按需哺乳。早产儿消化吸收能力差,易呛奶,易呕吐,睡觉时头部宜侧位,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2~3小时变换体位一次,每2天称体重一次,以了解体重的增长,若体重不增,应查明原因。与健康新生儿相比,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早产儿出生1个月后,黄疸仍不能完全消失。(4)保持安静

早产儿的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进入早产儿的房间动作要轻柔,换尿布、喂奶也要非常轻柔、敏捷地进行,不能大声喧哗,或弄出其他刺耳的响声,以免惊吓婴儿。

早产低体重儿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①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者。

②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时。

③吃奶骤减,脸色蜡黄,哭声很弱时。

④突然发生腹胀时。

⑤发生痉挛、抽搐时。

早产的婴儿要特殊护理到什么时候呢?一般来说,体重要达到3千克以上,每次的吃奶量在100毫升以上,或者体重的增长每天在30克以上时,就可以与足月的婴儿一样养育了。

双胞胎及多胞胎的养护

新生双胞胎的喂养

双胞胎儿的特点是早产儿多,据统计大约有80%双胞胎儿是早产儿。双胞胎儿各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生长速度特别快,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素。

由于双胞胎儿的上述特点,喂养双胞胎儿应采取特殊方法。母乳仍然是双胞胎儿最理想的营养品。双胞胎儿胃容量小,胃肠消化能力差,宜采取少量多餐的哺喂方法。一般来说,只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充分休息,母亲的乳汁是能够满足双胞胎儿需要的。如果乳汁不足,应保证2个婴儿都得到母乳的前提下,先喂体质较弱的孩子,每人再加喂牛奶或奶粉。万一产妇无乳汁,就要采取人工喂养。

由于双胞胎儿大多体重较轻,体内贮备的营养素少,生长发育又特别快,奶量需要大,因此辅食的添加应早于单胎足月儿,宜从生后2周起逐渐加鱼肝油、菜汁、鲜橘汁,第8周可加蛋黄、肝泥、鱼泥等。否则,双胞胎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病等。

对多胞胎进行母乳喂养

双胞胎儿或多胞胎儿的母乳喂养问题是很受营养学家关注的。这是因为,双胞胎儿的母乳喂养可以一个一个地轮换哺喂,或者是母亲一边一个,采用环抱式的方法同时给两个孩子一齐喂奶。而对于一胎出生三个或三个孩子以上的母亲来说,困难就大得多了。往往三胎以上的孩子出生时体重大都在2500克以下,属于足月小样儿。

多胎足月小样儿的基础代谢率高,热量的需求量高。因多胎小样儿宫内营养不足,肝糖原贮存量低,且糖原异生作用差,以致血浆中异生糖原的氨基酸深度比正常儿高,所以容易发生低血糖,特别是出生头三天空腹血糖低,若不及时喂养,其血糖可迅速下降,造成脑发育不良的后遗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多胎小样儿要早期、足量、有效地实行母乳喂养,并按需进行哺乳。但由于多胎的原因,母乳量不可能同时喂饱几个孩子,这就要适当地添加母乳化代乳品,以满足多胎小样儿高基础代谢率,高热量的需求。以保证孩子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小贴士

母乳中的脂肪与牛奶中的脂肪有什么不同

1.母乳与牛奶的脂肪含量虽然基本相同,但牛奶中所含脂肪的浓度是固定的,不适宜婴儿。母乳中所含脂肪的浓度是随婴儿的需求而变化的。

2.母乳中的脂肪酶具有溶解脂肪的活性,使婴儿容易吸收;而牛奶就没有这个功能。

3.母乳中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还可预防某些寄生虫的侵犯。

新生儿异常的护理

新生儿异常现象

(1)鸡胸或漏斗胸

胎内胎儿肢体压迫二侧胸廓,导致鸡胸。若四肢集中压迫剑突下则造成漏斗胸,出生后能逐步自行纠正。(2)“角弓反张”

常由面先露的胎位所致,出生后能逐渐自行纠正。(3)“螳螂嘴”

为两侧肥厚的颊脂垫,系正常现象,无须处理。(4)“马牙”及“板牙”

在牙龈部位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微隆起的米粒大小的颗粒,此系上皮细胞堆积所致,俗称“马牙”。有的可见白色的斑块,隐约见于齿龈黏膜下,此为黏液腺潴留肿胀所致,通常称为“板牙”,均不必处理。(5)口唇及牙床青紫

可能由高血红蛋白血症引起。(6)乳腺肿大及泌乳

男女足月新生儿皆可发生,多在出生后3~5天出现,如蚕豆到鸽蛋大小。这是孕母雌激素对胎儿的影响以及出生后雌激素中断所致。一般于出生后2~3周消退,不必处理。若强力挤出乳汁,反而可能造成继发感染。(7)假月经

女婴出生后第5~7天有时可见阴道少量出血。持续1~2天自行停止,亦为孕母雌激素中断所致,一般不必处理;若与新生儿出血症同时存在,则出血量可以增多,应按新生儿出血症处理。(8)生理性体重下降

初生几天内小儿进食较少,由于排出胎粪、小便,加之有水分自皮肤和呼吸道丧失,所以出生后4~5天内体重可略下降。但此阶段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10,在生后7~10天内体重可恢复到出生水平,以后逐日上升。(9)脱水热

出生后第2~3天,若进食及喂水量不足或环境温度太高均可引起脱水,导致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有烦躁、口渴、尿少、前囟稍凹等症状,但一般情况尚佳。经补充液体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新生儿生病的征兆

疾病在发生、发展时会出现某些征兆,这些征兆可作为一种传达患病的信号。注意观察和重视新生儿的各种患病信号,可以帮助父母或其他养育者及早发现,及早医治,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新生儿常见的患病信号有:反常的啼哭、无端的呻吟、经常呕吐、异常呼吸、黄疸不退、腹泻不止、发热抽风、皮肤发绀或苍白、不哭不吃、少哭少吃等。发现以上患病的信号后,父母不要自己随便治疗,一定要请医生看一看,即便是在家中治疗,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以为是。

⊙通过新生儿的大便辨病

新生儿大便的颜色、性状,能反映出营养问题和一些疾病。家长只要细致观察,就可以了解孩子的消化是否正常。

从新生儿的大便辨别疾病,要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形状和气味。

①若出生10小时后不排泄胎便,应检查一下是否患先天性肛门或其他肛肠疾病。

②如大便次数多,绿色稀水样带有透明丝状黏液,这是孩子饥饿的表现。

③大便呈稀水样或鸡蛋汤样,或有黏液或泡沫,有腥臭味,这可能是小儿腹泻。

④大便次数减少,排便时小儿哭闹、费劲,粪便干、硬,甚至表面带血,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这是因为食蛋白质较多,或小儿肠蠕动弱所致便秘。

⑤大便为白陶土样,提示新生儿患有胆道疾病。

⑥大便为黑色柏油样,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

⑦红色大便,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

⑧果酱样大便,可能是肠套叠。

⑨高粱米水样便,可能是坏死性肠炎。

[10]大便若为蛋清样伴有黏液、脓血,这是痢疾。

新生儿出现以上不正常的大便,要马上去医院诊治,切不可耽误。

⊙通过新生儿的哭声辨别疾病

啼哭是新生儿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正常的啼哭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哭也是新生儿表达要求的唯一方式。因新生儿不会说话,如身体不适、患病、饥饿、疼痛或不良刺激时,就会用哭声来告诉大人。所以,婴儿啼哭时一定要找原因,不要一哭就抱,一哭就喂奶。当父母的应学会识别新生儿的哭声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

健康的新生儿,当饥饿、尿布潮湿、过冷、过热、睡眠不足、受到强大声响刺激时,都会啼哭。不过这种啼哭一般声音洪亮,当需要得到满足或者消除不舒服的因素后,哭声马上停止,安稳入睡。这就是正常的啼哭。

非正常的啼哭,常常是哭闹不安,而带痛苦表情。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①在喂奶时哭声剧烈,同时出现痛苦表情,可能是口腔炎(口疮)或咽炎;吃奶时,耳朵贴近母亲哭闹或摇头不止,可能是耳道有毛病。

②哭声嘶哑、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嘴唇青紫,可能是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

③如反复剧烈哭闹、口角苍白、两手紧握、下肢蜷曲,伴有呕吐、腹泻等,可能是肠绞痛。

若发现以上不正常的哭声,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预防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较弱,口腔、黏膜、皮肤以及脐带都是细菌侵入的门户,要注意预防感染,新生儿的住室、衣着、尿布都要保持清洁,加强新生儿的护理和合理喂养,尽量减少亲友的探望和亲抱。特别是患有感冒、肝炎、皮肤病、肺病的人,不要接触新生儿。如果母亲患了感冒,喂奶时要戴上口罩,以免传染给新生儿。

母亲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新生儿就容易发生感染。对产妇来说,更要勤换内衣,勤修指甲,经常保持双手的清洁,大小便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给新生儿沐浴、配奶及喂奶前都要把手洗干净。在每次喂奶前,要先用煮沸的纱布或小毛巾把奶头揩干净,然后再给婴儿喂奶。

新生儿的居室要经常打扫,减少灰尘等于减少室内的细菌数。室内通风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密度。

小贴士

父母吸烟可导致婴儿耳聋

医学研究表明,婴幼儿耳聋可能与他们被动吸烟有关,这种由被动吸烟引起的耳聋多是传导性的,是中耳长期性炎症的结果。父母经常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对儿童娇嫩的中耳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它使中耳内分泌和黏液增加、变稠,也使咽鼓管不通畅,从而造成中耳内积液,使听力下降。时间长了,黏稠积液可造成鼓膜粘连,发生传导性耳聋。由于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他们的痛苦,所以容易延误诊治,等发现时为时已晚,致残率极高。所以,父母在家尽量不要吸烟。

给新生儿喂药的方法

新生儿特别娇嫩,一旦有了病,喂药十分困难。怎样才能给有病的新生儿按时按量把药喂下去呢?

若喂西药片,应先研成细末放入小匙内,再用少许温开水把药粉充分溶解成药液。对于病情较轻、情况较好的新生儿,可将药液直接用小匙喂给患儿,然后用少许白糖水涮净小匙,再喂服,以保证足够的药量。对病情较重、情况欠佳的新生儿,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滴管或塑料软管吸满药液后,将管口放在患儿舌根部慢慢滴入,滴完为止。

若需服用中药,熬煎的药量要少些,以50毫升左右为宜,一日分4~6次喂完,可加少许白糖调匀,温热后倒入奶瓶喂服。

给新生儿喂药时要特别注意,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这样会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甚至会影响新生儿的食欲。要在喂奶后半小时再喂药。

新生儿发热的预防与护理

发热是婴儿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家长带孩子看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又不断从皮肤和呼吸道散热。在人的脑子里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体温,使其相对稳定。正常人腋下温度在36~37℃之间(试表调节时间5分钟为准)。喂奶或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都可使婴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左右。新生儿、小婴儿更容易受上述条件影响,有时甚至可达38℃以上。所以,一般认为37.5℃以上为发热(体温在37.5~38℃称为低热,38.1~39℃称为中度热,39~41℃以上为高热)。(1)发病原因

婴儿发热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如常见的流行性感冒、肺炎、败血症、痢疾等都常引起发热。发热还可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如药物过敏、中暑、脱水、严重烧伤、创伤等。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后也可有短暂发热。(2)病状表现

发热既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也是机体与疾病作斗争的结果。一些身体非常衰弱的孩子或早产儿即使有严重感染也可能不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所以,不能单纯以发热高低判断病情轻重。发热时除体温升高外还可伴有四肢发凉、脸红、呼吸急促、脉搏心跳加快、烦躁不安、消化功能紊乱,如腹泻、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少数婴儿可以发生高热惊厥。发热时心跳加快、血液循环旺盛、白细胞增高,抗体产生增加,这些都利于机体与疾病作斗争。(3)注意事项

在病因不明时不能急于用大量退热药退热,这样既抑制了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又可能把热型搞乱,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即使诊断明确,用药及时,也可能要持续2~3天才能退热;有些病毒感染或较严重的细菌感染要持续3~5天甚至1周以上。对于高热39℃以上的孩子,尤其有高热抽风史的,要及时给予退热。还有一些孩子对某些退热药过敏,用药后起了皮疹、诱发哮喘等。退热药都有一定副作用,故切勿滥用。(4)治疗方法

①发热时,婴儿食欲明显减退,应少食多餐。

②婴儿发热,需注意高热惊厥。体温超过39.5℃,应采取退热措施。

③物理降温方法:降低环境温度,利用风扇、空调,通风换气均可;利用冰块、冷湿毛巾置于大血管处,比如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置于头部、前额降低颅内温度。

用40%~50%酒精进行擦浴,加速散热。禁用部位:胸前区、腹部、颈后,因可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作用。

④药物退热,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新生儿肺炎的预防与护理

(1)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感染可以发生在出生前、娩出时及出生后,所以发病的时间不一。患儿的反应差,食欲不佳、吸吮无力、口吐泡沫,常有呼吸艰难、青紫等表现。有的患儿有咳嗽症状,有的则出现呼吸暂停。大部分患儿肺部有细水泡音,但有部分患儿并无明显体征,需经X线检查才被证实。除根据病原体选用抗菌药物外,气急、青紫者尚需供氧,营养维持和保暖亦很重要。大部分患儿要住院治疗。母亲临产有感染或羊膜早破者,可酌情给新生儿用抗生素预防,新生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及时治疗。(2)吸入性肺炎

是由于吸入羊水或胎粪引起的肺炎。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如缺氧会出现呼吸运动以致吸入羊水或带有胎粪的羊水。足月产儿及过期产儿相对较易发生这种情况。一般在出生后即有气急、青紫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水泡音。胎粪吸入者较易并发气胸。病情轻者1~2天内症状即可减轻,重症会导致呼吸衰竭。避免宫内缺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若已有羊水或胎粪吸入,在刚娩出时应尽量将吸入物吸出。

新生儿呕吐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由于呕吐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胃容量小而呈水平位,胃入口(贲门)处括约肌较松,所以,容易引发呕吐。

刚生下不久,还未开奶就开始呕吐,吐出物像泡沫样或含少许咖啡样物,但全身情况尚好,胎粪排出正常,无腹胀,分娩时有产程过长或窒息者,可能因吞入过多羊水所致,待羊水吐尽后呕吐自然停止。少数呕吐严重者可用导管抽出胃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洗胃,症状可缓解。对于因难产、高位产钳、吸引助产等引起分娩损伤的和有窒息的小儿发生呕吐,需注意颅内出血,这时常伴有嗜睡、突然尖叫、抽筋、前囟饱满等神经系统症状,全身情况亦较差。

出生不久,或刚开奶,一吃即呕吐,无胎粪排出或排出量极少时,常常有可能为胎粪黏稠引起梗阻,或消化道畸形所致的梗阻。由胎粪黏稠引起的,灌肠后大便通畅即能解除。消化道畸形可有食道闭锁、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无肛等。除呕吐和无胎粪(或极少)排出等共有症状外,如梗阻位置较高,则呕吐频繁,腹胀不明显,或上腹胀而下腹空虚;梗阻在十二指肠以下的,呕吐物含胆汁;梗阻位置低的,呕吐发生较晚,呕吐物中可有粪便,腹胀明显。对这类畸形的患者,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出生1~2周后发生呕吐,全身情况很好的常常因喂养不当所致。当婴儿食量已增加,而母乳不足或牛奶过稀,婴儿饥饿,吸奶时咽下大量空气,或人工喂养时奶头开孔过小、过大,牛奶不充满奶头,都会让婴儿吞入空气,当咽入的大量空气从胃内排出时便发生呕吐。此外,牛奶过热、过冷、量过多或吸奶后翻动婴儿等也会引起呕吐,有时呕吐可呈喷射状。只要注意喂养方法,吸奶后竖抱起婴儿轻拍背部,待至嗳出吞入的空气后再半卧,就不会发生呕吐。如果胃出口(幽门)处肌肉痉挛,乳汁不易通过,也会发生呕吐,吸奶前给予解痉药物能有效。因新生儿的胃游离度和活动度大,进食后会发生胃扭转而呕吐,可于吸奶后取身体稍抬高右侧卧位以预防。对于婴儿喂饱后不久吐出小量乳汁,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吐后不啼哭,亦不伴有其他任何症状和体征的,通俗称为“溢奶”,这是属于正常现象。

如出生2~3周后开始呕吐,每天数次,逐渐频繁并发展为喷性。每次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发生剧烈呕吐,吐出量有时比吸入量还多,吐出物无胆汁,吐后食欲仍正常,并因长期持续呕吐而逐渐消瘦的,可能为先天性幽门肥大性狭窄。本病在男婴多见,进食时在腹部可见到胃蠕动,有时在右上腹可摸到像橄榄大的硬块,即胀大的幽门,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小贴士

新生儿呕吐需警惕

新生儿在胎内、出生时、出生后都很容易感染败血症、肺炎等,呕吐为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新生儿任何时候出现呕吐,且伴有这些疾病的相应症状,或全身情况差时,都应及时就诊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感染,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1)生理性黄疸

①在生后第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期,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②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③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内消退。

④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2)病理性黄疸

①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

②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③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黄疸减轻后又加深。

④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⑤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应积极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的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损害脑细胞,引起死亡或留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小贴士

新生儿皮肤保健

新生儿的周围血液循环较差,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暖,防止冻伤。夏天要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用的衣物、尿布等,应该使用旧的柔软的棉布,以防止摩擦损伤孩子的皮肤。

新生儿低血钙症的预防与护理

当新生儿血钙总量在7.0毫克/升以下或游离钙在2.5~3.5毫克/升以下时,称为低血钙症,这是新生儿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低血钙发病因素有多种,其发病时间也有不同。(1)早期低血钙

是指出生后72小时以内出现的低血钙症。由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受抑制所致,因在妊娠后期钙经胎盘主动输入胎儿的量增加,以致胎儿血清钙增高,抑制了甲状旁腺功能。本症多发生于出生低体重儿,患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婴儿及患糖尿病的婴儿,因他们的甲状旁腺功能比正常婴儿差,钙的储备量少,肾排磷功能低,故易出现低血钙症。(2)晚期低血钙

指出生后72小时至第3周末发生的低血钙症。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因牛乳、黄豆粉制的代乳品和谷类食品中含磷高,超过肾脏廓清能力,于是血磷增加,致使血钙降低。(3)出生3周后发生的低血钙

见于维生素D缺乏或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婴儿。这种低血钙持续时间长,多超过新生儿期。

新生儿低血钙症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表现有不安、惊跳、震颤、惊厥,偶可出现喉痉挛和呼吸暂停。发作期间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

为本症患儿补充钙剂可有特效。如出现惊厥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2毫克/千克,缓慢静注,注射过程中要注意心率保持在80次/分以上,还要注意不使钙剂溢出静脉外,因可发生组织坏死和钙质沉着。惊厥停止后改为口服钙剂,服钙时间根据病情而定。口服氢氧化铝乳剂可减少磷在肠道的吸收。3周后发病者除口服钙剂外,同时每天口服维生素D 10000~25000国际单位,口服双氢速固醇(ATSO)0.05~0.1毫克/天,亦可收到疗效。

新生儿尿布疹

新生儿皮肤非常娇嫩,出生后又离不开尿布,顾名思义,尿布疹就是发生在兜尿布的臀部,表现为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红斑、丘疹,较重时发生糜烂、溃疡,故俗称红臀。皮疹并可向外延及大腿内侧或腹壁等处。

尿布疹是兜尿布所造成的,但不是兜尿布的新生儿都发生尿布疹。那么,尿布疹是如何形成的呢?

由于尿液中含有尿酸盐,粪便中含有吲哚等多种刺激性物质,兜尿布后,这些物质持续刺激皮肤,加上新生儿皮肤娇嫩,就发生了红臀。发生红臀的诱因如下:(1)尿布不勤换

新生儿尿后没有及时换尿布,特别是夜间不换尿布,或用一次性尿不湿一夜到天亮,长时间不换尿布,尿液对臀部皮肤引起刺激。(2)便后不清洗

新生儿的大便稀、量多,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1天通常有4~5次。因兜着尿布,大便常沾满了整个臀部。有些父母或保姆在新生儿大便后用尿布将臀部的大便擦去,而没有清洗臀部,使整个臀部仍黏附着大便,当再兜着尿布时,在潮湿有刺激物的环境下而发生红臀。(3)臀部潮湿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护理特别仔细、精心,不仅大便后将孩子的臀部洗得干干净净,而且每次小便后都清洗臀部。夏季时1天洗2~3次澡,冬天也几乎天天洗澡,每次洗完臀部或洗澡后还在臀部拍上一层粉,可以说得上是尽心尽力。清洗后换上干净的尿布,外面再包裹一层塑料纸,将孩子整理得很干净,可是孩子还是发生了红臀,他们不明原因来找医生。这种情况发生红臀的原因就是局部潮湿。新生儿臀部皮肤皱褶多,清洗臀部后水不易擦干,马上包上尿布,外面再裹上塑料纸,使局部不透气;而潮湿的臀部拍上粉,似乎是使臀部皮肤干燥,但实际上粉吸水变成块,不仅局部仍然潮湿,而且粉对皮肤也形成刺激。潮湿的环境使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生红臀。(4)尿布粗糙吸水差

有些父母没有认识到新生儿的皮肤特别娇嫩,所准备的尿布粗糙,或用化纤布做成的,吸水性能特别差,使局部皮肤更潮湿;在擦拭臀部时,由于动作粗暴及尿布粗硬,使皮肤损伤,继而在潮湿刺激环境下更容易发生红臀。

红臀时由于皮肤破损,细菌易繁殖造成局部感染,严重时细菌从感染的局部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因此,新生儿尿布疹重在预防,发现臀部发红、糜烂时要及时治疗。

小贴士

红臀的预防

预防红臀的关键是及时清洗粪便,保持臀部干燥。每次大小便后要及时换尿布,大便后一定要将臀部的大便清洗干净,再用干布将水吸干,最好将臀部暴露一段时间后再兜尿布。如果发生红臀,轻者经以上护理会逐渐治愈;重者由于局部红斑融合成片,有糜烂渗出,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除勤换尿布外,每次清洗后要暴露臀部,还可用取暖器烘干臀部,但应注意避免烫伤臀部。局部用鞣酸软膏涂擦,每天3~4次;也可用0.5%新霉素炉甘石擦剂,每天3~4次涂擦臀部。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败血症是致病性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由于新生儿期免疫功能尚不成熟,体内的屏障功能尚不完善,细菌容易在全身扩散,当细菌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时,则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使病情加重。

但新生儿患败血症时,临床症状不像较大儿童有典型表现,一些败血症的特征表现不出来,特别是早期因症状无特异性而易被家长忽视,没有及时送医院,被延误治疗;即使早期到医院就诊,由于败血症的明确诊断要抽血做血培养,所需时间较长,早期的非特异性表现使医生的诊断也较为困难。因此,早期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症状和体征对于让孩子能及时就诊及得到诊治十分重要。

尽管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它们是新生儿的一些异常表现,要早期发现败血症,就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我们将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症状归纳为“三少”、“二不”、“一低下”。“三少”即少吃、少哭、少动。少吃是指新生儿吃奶明显减少或吸吮无力。母亲发现孩子吃奶不像以前吃奶那么迫切、那么有力,吃奶时间不足以前的一半时间长,喝牛奶的孩子吃奶量比平时减少了一半以上。

少哭是指新生儿哭的次数减少或哭声低微。正常新生儿在尿湿后、饥饿时等不适情况下都会哭闹,而且哭声响亮。而败血症的孩子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有人把它形容为“猫叫”的低微哭声。

少动是指新生儿四肢活动减少,或全身软弱。正常新生儿屈肌张力高,表现为四肢屈曲,你将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他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而且四肢能自主出现活动。败血症的孩子四肢及全身软弱,你将他的上肢抬起后放下,他的上肢不是表现为屈曲明显的反应,而是会掉落下来,也不会抓紧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二不”即体温不升及体重不增。体温不升是指新生儿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平时新生儿手足温暖,败血症时新生儿手足发冷。

体重不增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因败血症使体重没有正常增长。正常新生儿出生后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的时间在生后3~4天最明显,下降的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以后逐渐恢复,在生后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以后新生儿每天体重增加约50克,满月时体重增长在750克以上。而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不增加。“一低下”即反应能力低下,或精神委靡。正常新生儿在受到刺激时可做出适当反应,如微笑、注视、惊醒等,而败血症的新生儿则表现为反应能力低下,昏昏欲睡,精神差。

除以上危险症状外,新生儿败血症可出现危险体征——黄疸。黄疸的特点是在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时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新生儿败血症并发黄疸是一个常见表现,甚至可能是唯一表现。因此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怀疑败血症存在的可能。

此外,败血症的新生儿可有局部感染灶,如皮肤脓疱疮或疖肿,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等,败血症的致病菌正是从这些病灶进入血液的。有这些感染病灶容易引起父母的注意,也有助于败血症的诊断。但有许多新生儿败血症没有感染病灶,如羊膜早破、羊水污染,细菌经血或羊水感染胎儿;出生时由于产程延长使新生儿在产道受到感染等。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对新生儿挑“马牙”、割“螳螂嘴”,使口腔黏膜损伤,致病菌从损伤处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因此,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要重视孕期保健,实行住院分娩,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新生儿脐炎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供养线,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结扎,使新生儿腹腔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道被堵塞,所剩下的1厘米左右脐带残端,在正常情况下于生后3~7天脱落,脱落的时间早晚因不同的结扎方法稍有差别。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发生新生儿脐炎,进而细菌可侵入腹壁、进入血液,成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而感染,更常见的是由于脐带残端被污染而发生感染。

父母对宝宝的脐带应该十分重视,一要避免感染,二要避免此处着凉。有的新生儿的脐部除医生给予包裹的纱布外,上面还垫了一层厚布,将所兜的尿布再盖在上面。当尿布被尿湿后,尿液将纱布和垫的厚布浸湿,而换尿布时,内面的纱布和垫布不会换,使脐带浸在潮湿的环境下,各种病原菌在脐带这种适宜的环境下繁殖而造成感染。

脐部感染轻者表现为局部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脐部及周围皮肤发红或有肿胀;重者感染扩散形成腹壁感染,形成脓肿,或向腹膜扩散引起腹膜炎,向全身扩散引起败血症。

有些父母在孩子脐带脱落创口未愈时,因局部潮湿用爽身粉、脐带粉一类的东西,使脐部在异物的刺激下形成慢性炎症,表现为脐肉芽肿,常呈一小的樱红色肿物,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经久不愈。

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主要是做好断脐后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如果有脐带根部发红,或脐带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等表现,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用3%的过氧化氢冲洗局部2~3次后用碘酊消毒,再用酒精脱碘,如果脐部炎症明显,有脓性分泌物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又叫寒冷损伤综合征,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新生儿是如何发生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呢?这与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有关。

新生儿出生前生活在温暖、充满羊水的子宫环境下,环境温度为37.2~37.7℃,使新生儿体温很容易保持在恒定状态。出生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再加上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皮肤毛细血管丰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较容易散热。这些特点使新生儿出生时从一个温暖的环境进入到较冷的、温度低的外界环境,如保暖不好,就会散失很多热量,严重时出现低体温(体温<35.5℃),就会发生新生儿硬肿症。

另一方面,由于体内的热量主要消耗在抵御寒冷上,会妨碍新生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影响体重的增长。早产儿由于脂肪量少,产热贮备力差,有严重感染、窒息的新生儿由于脂肪产热过程受抑,而更容易发生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表现为体温低下,其特征是皮肤改变,表现有4点:

①凉。轻者局部皮肤发凉,重者全身皮肤发凉。

②硬。早期是皮肤紧张,不易捏起,开始部位多是下肢,重者皮肤僵硬如硬橡皮样。

③肿。在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的部位,按压可有凹陷性水肿。

④皮肤颜色。皮肤发硬早期呈红色,严重时变成紫红色。

除以上这些典型表现外,还表现有不吃、不哭、不动等症状,这也与皮肤及皮下脂肪僵硬有密切关系,硬肿症患儿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最终可发生肺出血死亡。因此给新生儿保暖十分重要。

在寒冷季节,保持孩子居住的室内环境温度在22~25℃,并保持50%左右的湿度,使孩子的衣着适宜,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四肢自由活动。换尿布、换衣服时动作要轻快。

如果室内取暖有困难,可在孩子脚底的包被外放一温度在50℃左右的热水袋并用毛巾裹好,自己先试一试不烫后才能给孩子取暖,以防烫伤。注意不要将孩子放在离窗户近或有过堂风的地方。此外要早开奶、勤吸吮,保持孩子的热能供应。如果孩子发生上述硬肿症的表现,应在保暖的前提下,及时到医院诊治。

第4篇 0~1岁,帮助宝宝迈出人生第一步

满月宝宝的喂养与护理

生理发育情况

⊙身体发育

体重 男婴约5.03千克 女婴约4.68千克

身长 男婴约57.06厘米 女婴约56.17厘米

头围 男婴约38.43厘米 女婴约37.56厘米

胸围 男婴约37.88厘米 女婴约37厘米

坐高 男婴约37.94厘米 女婴约37.35厘米

1个月的孩子,可以称之为婴儿了,他一逗会笑,面部长得扁平,阔鼻,双颊丰满,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脖子短,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臂、小腿也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成拳。

⊙动作发育

婴儿在4周以后,运动能力较新生儿期有了很大进步,俯卧位下巴离开床的角度可达45°,但不能持久。到3个月时,下巴和肩部才能都离开床面抬起来,胸部也能部分地离开床面,上肢支撑部分体重。婴儿俯卧时,家长要注重看护,防止因呼吸不畅而引起窒息。从出生到1个月的新生儿,动作发育处于活跃阶段,新生儿可以做出许多不同的动作,特别精彩的是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撇着小嘴好像很委屈的样子,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其实这些面部动作都是孩子吃饱后安详愉快的表现。

⊙感觉发育

婴儿经过一个月的哺育,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听到陌生的声音他会吃惊,如果声音很大他会感到害怕而哭起来。因此,要给婴儿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婴儿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婴儿很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因感到寂寞而哭闹。1个月的婴儿,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时家长不注意,把一丝头发或其他东西弄到孩子的身上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这时的婴儿对过冷、过热都比较敏感。以哭闹向大人表示自己的不满。两只眼睛的运动还不够协调,对亮光与黑暗环境都有反应。1个月的婴儿很不喜欢苦味与酸味的食品,如果给他吃,他会表示拒绝。

⊙睡眠特点

1个多月的婴儿,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每天能睡18~20个小时,其中约有3个小时睡得很香甜,处在深睡不醒状态。

心理发育特点

婴儿先天的本能就是会吸吮,吃饱后被竖直在妈妈的怀抱中轻轻地拍拍他的后背,有时婴儿会打几个嗝出来,之后他会有一种满足感。如果是在光线微暗的房间里他就会睁开眼睛,喜欢看母亲慈爱的笑容,喜欢躺在妈妈的怀抱中,听妈妈的心跳声或说话声。因而在育儿开始,提倡母子皮肤直接早接触、多接触、早喂奶、多吸吮、多抚摩、多交谈、多微笑,尊重婴儿的个性发展,让婴儿充分享受母爱。让婴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今后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以上与婴儿的交流,也正是触觉、动觉、听觉、视觉、平衡觉综合训练刺激的过程,为婴儿脑发育提供了信息和促其发育的营养素。

小贴士TIPS

婴儿与大人的沟通

婴儿是用哭声和大人沟通的,哭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提醒别人不要忽视他的存在。如果能仔细观察婴儿的哭,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学问呢。

对于稚嫩的婴儿来说,除吃奶的需要外,再也没有比母爱更珍贵、更重要的精神营养了。母爱是无与伦比的营养素,这不仅是因为从子宫内来到这个大千世界让宝宝感觉到了许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已经懂得母爱,会温顺地躺在母亲怀里,并能用孩子的语言(哭声)与微笑来传递他的内心世界。宝宝最喜欢的是妈妈温柔的声音和笑脸,当母亲轻轻地呼唤宝宝的名字时,他就会转过脸来看妈妈,好像一见如故,这是因为宝宝在子宫内时就听惯了妈妈的声音,尤其是把他抱在怀中,抚摩着他并轻声呼唤着逗引他时,他就会很理解似的对妈妈微笑。宝宝越早学会“逗笑”就越聪明。这一动作,是宝宝的视、听、触觉与运动系统建立了神经网络联系的综合过程,也是条件反射建立的标志。

宝宝人工喂养方案

①一般婴儿长到1个月时,每日能吃780毫升稀释奶。由于牛奶在胃中比人乳停留时间长,所以喂奶间隔时间可延长到4小时,每日共喂6次,每次130毫升。

②白天在两次喂奶中间加喂50~60毫升温开水、淡米汤,或菜水。

③浓缩鱼肝油,每日2次,每次1滴。

④食量大的婴儿,有时每顿能吃到180毫升,但最好不要超过150毫升,不足部分可补充点淡米汤。

婴儿要多晒太阳

在宝宝周岁以内,不论春夏秋冬,家长每天都要抱宝宝晒太阳。因为在人体皮肤中含有一种维生素D源,这种物质经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后,才能转变为维生素D,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的作用在于促使身体吸收钙,预防佝偻病。

晒太阳时,要尽量暴露婴儿的皮肤,才能让婴儿多接受紫外线。不要在室内晒太阳,因为玻璃挡住了大部分紫外线,隔着玻璃晒太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不要让婴儿接受日光的直射,强烈的日光照射皮肤对人体是有害的,可以选择上午9:00~10:00和下午4:00~5:00,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刻。在寒冷的冬季,要选择天气较好的中午,抱孩子晒一晒太阳,但一定要注意保暖。

给婴儿穿脱衣服

①婴儿躺在床上,妈妈将手从袖口伸入,另一只手将婴儿的手送入袖中。

②握住婴儿小手,将袖子拉至孩子肩膀处。

③一只手撑开裤腿,另一只手将小脚送入裤口。

④穿连衣裤时,将连衣裤在床上放好,先穿腿,后穿上身。

⑤脱衣服时,妈妈一只手握住婴儿膝部,另一只手往下拉裤腿。

⑥一只手握住婴儿肘部,另一只手拉住袖口。

⑦然后一只手稍稍抬起孩子的头背部,另一只手迅速将衣服从孩子身体下抽出。

给婴儿洗脸

①用纱布或小毛巾由鼻外侧、眼内侧开始擦。

②擦净耳朵外部及耳后。

③用较湿的小毛巾擦嘴的四周。

④擦洗下巴及颈部。

⑤用湿毛巾擦腋下。

⑥张开婴儿的小手,用较湿的毛巾将手背、手指间、手掌擦干净。

不必太过在意宝宝的睡姿

许多家长都喜欢让宝宝仰卧着,偶尔让其侧卧,一般不会采取俯卧,认为俯卧可能会使宝宝憋气,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宝宝的潜能十分惊人,让他多几种睡姿的体验,他会很快适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至于俯卧位能睡多长时间,不必硬性规定,只要宝宝高兴,俯卧位睡眠也能使宝宝睡得踏实而舒服。

对于溢乳的宝宝,侧卧位是防止误吸的好办法,可以防止造成宝宝窒息。有的家长担心宝宝的头形会睡歪,其实只要不是固定一侧卧位,即左右侧卧位勤更换就不会睡成歪头。

多种姿势睡眠,既有利于健康,又可以锻炼宝宝的活动能力,如侧卧可以帮助宝宝练习翻身,俯卧可以锻炼宝宝的颈部肌肉,练习抬头,为以后学习爬行打下基础。

注意观察婴儿囟门

孩子在一岁半之前,头盖骨还没有发育好,头部各块颅骨之间留有缝隙。位于头部中间靠前一点的地方,有一块菱形间隙,一般斜径有2.5厘米左右,医学名叫前囟。用手摸上去有跳动感觉,这是头皮下的血管中血液在流动,不是病态。

婴儿在生某些病时,囟门会发生变化,如吐泻严重、脱水的婴儿会出现囟门凹陷的现象;如脑膜炎时,脑压增高,囟门可凸起。囟门一般在1岁半左右闭合,如囟门闭合过早,可能是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若囟门闭合过晚,则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呆小病)。

婴幼儿鼻疖不要挤压

儿童鼻疖为鼻尖或鼻前庭部毛囊或皮脂腺被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如处理不当可发生海绵窦栓塞及其他颅内感染。因面部静脉内无静脉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这与四肢静脉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有所不同。因此,如挤压鼻疖,细菌感染可经面部静脉,经过内眦静脉、眼上静脉而到达颅内海绵窦内引起颅内感染,故小儿鼻疖切勿挤压。

电风扇不能直吹婴儿

由于年龄越小的孩子体温调节中枢越不完善,所以婴儿既怕热也怕冷。电风扇不断地吹会使婴儿感冒、腹泻、消化不良。因而即使天气很热,电风扇也不要直接对着婴儿吹,更不要离婴儿很近,吹的时间也不能过长。还要避免风流固定在一个方向,最好是让风扇摇头旋转,风量开到最小,形成柔和的自然风,以降低室内温度,促进人体散热。

小贴士

要不要剃满月头

许多父母在孩子满月的时候会给他们剃个大光头,即“满月头”。为的是能让孩子的头发长得更黑亮、更浓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而且对宝宝的健康有害无益。在剃头的过程中,刀片会对婴儿的头皮造成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损伤。此时的婴儿皮肤娇嫩,处于功能尚不完善之时。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尚不能很好抵御病菌的入侵,更何况是用剃刀,这为病菌打开了无数的缺口。

把大小便的技巧

大小便是天生的非条件生理反射。新生儿期,宝宝的排尿次数多无规律性。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大,大小便次数减少,量增加,出生半岁以内的宝宝,每天大便3~4次,小便20次左右;半岁到1岁,每天大便1~2次,小便15次左右。但家长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宝宝排便的次数与进食多少、进水多少都有关系,多数宝宝在大便前会出现腹部鼓劲、脸发红、发愣等现象。

尽早培养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仅使宝宝的胃肠活动具有规律性,有利于宝宝皮肤的清洁,减少家长洗尿布的麻烦,还可训练宝宝膀胱储存功能及括约肌收缩功能。因此,在宝宝满月前后就应把大小便。

首先,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生活规律,一般在宝宝睡醒及吃奶后及时把,不要把得过勤,造成尿频。把的姿势要正确,使宝宝的头和背部靠在大人身上,而大人的身体不要挺直,宝宝3个月以内还不会反抗。同时给予其他条件刺激,如“嘘嘘”声诱导把尿,“嗯嗯”声促使其大便。刚开始时,宝宝不一定配合,没必要每次把的时间过长。慢慢地定时加以训练,使宝宝形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2个月宝宝的喂养和护理

生理发育情况

⊙身体发育

体重 男婴约6.03千克 女婴约5.48千克

身长 男婴约60.30厘米 女婴约58.99厘米

头围 男婴约39.84厘米 女婴约38.67厘米

胸围 男婴约40.10厘米 女婴约38.76厘米

坐高 男婴约40.00厘米 女婴约39.05厘米

两个月的婴儿从外貌上看长大了许多。

⊙动作发育

婴儿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他的头可以自己稍用力,不完全后仰了。他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发育

2个月大的婴儿,在有人逗他时,会发笑,并能发出“啊”、“呀”的语音。一旦发起脾气来,哭声也会比平常大得多。这些特殊的语言是婴儿与大人的情感交流方式,也是婴儿意志的一种表达方式,家长应对婴儿的这种表示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感觉发育

当听到有人与他讲话或有声响时,婴儿会认真地听,并能发出咕咕的应和声,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如果婴儿满2个月时仍不会哭,目光呆滞,对背后传来的声音没有反应,应该检查一下婴儿的智力、视觉或听觉是否发育正常。

⊙睡眠特点

2个月的婴儿睡眠较一个月的新生儿要短些,一般在18小时左右,白天一般睡3~4次,每次睡1.5~2小时左右,夜晚睡10~12小时,白天睡醒一觉后可以持续活动1.5~2小时。心理发育特点

2个月的婴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喜欢听柔和的声音。会看自己的小手,能用眼睛追踪物体的移动,会有声有色地笑,有天真快乐的表现。对外界的好奇心与反应不断增长。开始用咿呀的发音与人对话。

2个月的婴儿脑细胞的发育正处在突发生长期的第二个高峰的前夜,不但要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而且要给予视、听、触觉神经系统的训练。每日生活逐渐规律化,如每天给予俯卧、抬头训练20~30分钟。婴儿睡觉的位置应有意识地变换几次。可让婴儿追视移动物,用触摸抓握玩具的方法逗引婴儿以促进其发育,可做婴儿体操等活动。

这个时期的婴儿最需要人来陪伴,当他睡醒后,最喜欢有人在他身边照料他、逗引他、爱抚他,与他交谈玩耍,他才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宝宝人工喂养方案

①这个月的婴儿,每日约需稀释奶850毫升以下,每日喂奶6次,每次135~140毫升。胃口大的婴儿可每日添加70毫升豆浆,与牛奶混合喂养。

②由于牛奶维生素C含量低,所以这个月的婴儿可加喂点时令性的鲜水果汁(橘子汁、樱桃汁、西红柿汁)及新鲜菜水(小白菜水、油菜水、菠菜水等)。可于上午、下午两次喂奶中间交替喂50~70毫升。

③浓缩鱼肝油,每日2次,每次1滴。

喂婴儿牛奶不要过量

满月后的婴儿,体重增长快、食欲旺盛、吃得多,母亲看到孩子能吃会很高兴,毫不吝惜地不断增加牛奶的量,即使过量了,一点儿也不在乎。但这样持续下去会使孩子过胖,身上会长出不必要的脂肪,为了接受这些脂肪,心脏就要过量工作,肝脏和肾也得不到休息。偏偏这些做母亲的是看不到的,在母亲的心里都以自己孩子胖为骄傲,即使医生郑重其事地告诉母亲你孩子已经肥胖了,母亲的反应大多是冷淡的。要是医生说孩子的体重没达到平均值,那母亲的反应就不同了,往往是一副紧张的面孔。前一种孩子是异常的,后一种孩子还可能是正常的,但母亲的反应却相反。因此,生后1个月的婴儿,用牛奶喂养时,最重要的是不要使牛奶过量,以免加重身体各器官的负担。

1~3个月的婴儿一般喂牛奶的标准在120~150毫升,最好不要超过150毫升。婴儿期平均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418~460焦耳热量,如果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取热量超过500焦耳以上就会导致肥胖。母亲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体重,牛奶产生的热量(一般100毫升含糖牛奶产生418焦耳)来计算出婴儿一天所需要牛奶的量。

奶瓶上都有刻度,冲牛奶时母亲对量心中要有数,不要超过孩子的需要量,不然,孩子吧嗒吧嗒全吸光就容易过量。要是没吃完的话,母亲看到剩余的奶,又会担心孩子没吃饱,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宁可冲少点儿再添,也不要冲得太多。

生下来就吃得很少的婴儿,到了这个年龄说不定也就能吃到100毫升,这种婴儿就是食量小,做母亲的也不要去羡慕吃得多的孩子。孩子是最不能忍受饥饿的,只要一感到饿就会表现出索食的要求,而对过量的反应却不那么剧烈,不像饥饿时那样引起大人的注意。因此,做父母的要当心小儿过食,长期过食会导致肥胖或厌食牛奶。父母也不要嫌牛奶太稀,小便多,而不科学地去增加牛奶的浓度,或者加进过多的奶糕、米粉等食品,这样容易增加婴儿消化器官的负担,也容易造成肥胖儿。

牛奶过敏怎么办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乳制品大多是牛奶制品。有的宝宝在吃奶制品过程中或喝牛奶之后,表现为大声哭闹,且面色潮红或苍白,两手握拳,双腿屈曲于腹部,同时有腹泻、大便带有血丝。严重者还会出现荨麻疹、肛周糜烂、哮喘等症状。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妈妈往往惊慌失措,不知宝宝得了什么重症。经过医生检查后得知,原来宝宝得的是牛奶过敏症。

宝宝一旦患了牛奶过敏症,应立刻停用宝宝原来的食品,症状会即刻缓解。宝宝长到5~6个月后肠黏膜发育基本完善,过敏症也就自然消失了。出现牛奶过敏症的宝宝,可停喂牛奶及其制品一段时间,采用代乳品,待宝宝肠黏膜发育完善后再行喂奶。

如果认为代乳品不如牛奶制品营养全面,可采用脱敏疗法,其方法是:发现宝宝有过敏症状,先停用原食品2个星期,改用代乳品,比如奶糕粉类、米粉类或羊奶等。2星期后用鲜牛奶试喂宝宝一次,试用量在10毫升(约2汤匙)左右。如果略有变态反应,只要不会影响宝宝身体健康,可隔3天再喂鲜牛奶15毫升。依此类推,每隔3天增加5毫升到10毫升。随着牛奶量的增加,宝宝过敏症状不加重且逐渐减轻,则可在增加奶量的同时缩短喂奶的间隔时间,直到恢复正常喂奶。这种方法是让宝宝逐渐适应牛奶饮品,且不会造成营养失衡。此方法适合大部分牛奶过敏的宝宝。

另外,可在煮奶时将牛奶制品煮沸一段时间,以高温使其中蛋白质改变性状,失去致敏性,但此种方法不利于奶中营养的吸收。

小贴士

糕干粉、米粉等淀粉制品不能代乳

糕干粉是一种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的代乳品,其中含糖7.9%、脂肪5.1%、蛋白质5.6%,蛋白质与脂肪的含量很低,质量也较差,因此满足不了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糕干粉的食用方法对婴儿是有益的。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酪蛋白约占80%,乳蛋白占20%。酪蛋白食入人体,遇到胃酸后形成凝块,不易消化。牛奶中加入糕干粉形成了柔软而疏松的酪蛋白凝块,易于消化。

适量喂用果汁

2个月的婴儿可以饮用果汁了。果汁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还可以使大便变软,易于排出。果汁好喝,婴儿容易接受,还能让他领略到人生的乐趣。这时期婴儿的乐趣,主要通过味觉来体现,给他好吃的东西,他能表现出很愉快的样子来。

制作果汁,要选用新鲜、成熟、多汁的水果,如橘子、橙子、西瓜、梨等。制作者要先洗净自己的手,再将水果冲洗干净,去皮,把果肉切成小块状放入干净的碗中,用小匙背挤压其汁,或用消毒干净的纱布挤出果汁。加少量的温开水,即可喂哺。不需加热,否则会破坏水果内的维生素。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有电动榨汁机的多了,那么制作起来就更方便,只是容器应消毒干净。

水果汁大多是酸性的,如果在喝奶后不久就喂的话,在胃内能使牛奶中蛋白质凝固成块,不易吸收,因此,要喂果汁最好在喝完奶后1小时再喂,也就是要选在两顿喂奶之间喂,有利于维生素的吸收。

如果一时没有新鲜的水果,也可以饮用瓶装、罐装的水果原汁,喂时通常要加上等量的温开水,这样味道不至于太浓。开始喂时,应从小量开始,逐渐一匙一匙增加,增至每日果汁和开水各30毫升左右后,可逐渐减少水的比例,增加果汁的比例,直至适合婴儿的口味。市场上出售的水果原汁通常是用鲜果汁加糖加工而成,制作时会消耗大部分的维生素,营养价值会降低。而且,一瓶原汁要饮用较长的时间,反复开启瓶盖容易混进细菌,易使小婴儿感染,所以,水果原汁并不是婴儿理想的饮料。

另外,市场上销售的五颜六色、色泽鲜艳的各种果子露,如橘子露、柠檬露、苹果露、杨梅露等,它们都不是由水果制成的,而是用白糖和水再加上人工合成的色素、香精、糖精等配制而成带有水果味的甜饮料,根本无营养价值,并且,添加的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不要给婴儿饮用果子露。

要给婴儿多喂水

水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人体中的新陈代谢,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泄、体温的调节、呼吸等都离不开水。水被摄入人体后,有1%~2%存在于体内供组织生长的需要,其余经过肾脏、皮肤、呼吸、肠道等器官排出体外。水的需要量与人体的代谢和饮食成分相关,婴儿的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需水量也就相对要多。3个月以内的婴儿肾脏浓缩尿的能力差,如摄入食盐过多,水就会随尿排出,因此需水量就要增多。母乳中含盐量较低,但牛奶中含蛋白质和盐较多,故用牛乳喂养的婴儿需要多喂一些水,来补充代谢的需要。

总之,孩子年龄越小,水的需要量就相对要多。一般婴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100~150毫升水,如5千克重的孩子,每日需水量是600~750毫升。这里包括喂奶量在内。

给婴儿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婴儿不能食入蔬菜,所以容易造成维生素C的缺乏。一般每100毫升母乳含维生素C 2~6毫克。但牛奶中维生素C含量较少,经过加热煮沸,又被破坏了一部分,就所剩无几了。所以要注意给婴儿增加一些绿叶菜汁、番茄汁、橘子汁和鲜水果泥等,这些食品中均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在接触氧、高温、碱或铜器时,容易被破坏,因此制作这些食品要用新鲜水果蔬菜,现做现吃。既要注意卫生,又要避免过多地破坏维生素C。

不要滥服鱼肝油

有的妈妈觉得鱼肝油是维生素A、维生素D,多吃几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殊不知维生素A或维生素D过量会造成中毒。婴儿维生素A、维生素D急性中毒,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精神不振、前囟隆起,常被误认为是患了脑膜炎。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不好、发烧、腹泻、口角糜烂、头发脱落、皮肤瘙痒、贫血、多尿等。

如发现以上症状,要停服鱼肝油,少晒太阳,立即到医院检查。

婴儿腹泻时的喂乳

婴儿腹泻以夏、秋多见,其发病原因除肠胃受细菌感染外,主要是由喂养不当,天气太热,或突然受凉引起。如果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一旦食物变化较多,婴儿肠道不能适应,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对婴儿腹泻,除了要注意衣着,用药物治疗外,饮食条件也非常重要。

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喂奶量,即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喂奶间隔。一般正常喂奶时间是每只乳房喂10分钟,改为5~7分钟,并将剩余奶汁挤去,因为这一部分奶汁内脂肪含量高。此外,腹泻时应停止添加辅食,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恢复喂奶量和各种已食用过的辅助食品。

母乳的营养成分与母亲的饮食密切相关,当婴儿腹泻时,母亲应少食用脂肪类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时每次喂奶前,母亲应饮一大碗开水,稀释母乳,有利于减轻婴儿腹泻症状。目前,有一些家长因婴儿腹泻,母乳全部停用,换喂米汤,这是不恰当的。单吃米汤是不能满足婴儿蛋白质需要的。

以上处理是针对腹泻不严重的,只需饮食调整即可得到治疗的情况。如果腹泻次数较多,大便性质改变,或婴儿两眼凹陷有脱水现象时,应立即送医院诊治。根据医生安排,合理掌握母乳的喂哺,有时也需要暂停母乳。

婴儿的清洁卫生

婴儿来到人间,身上还带有母腹中一些污秽,特别是婴儿分泌出许多东西,因此要特别注意婴儿卫生。(1)理发

刚出生1~2个月的婴儿,头发一般长得慢,脑袋后面的头发好像被磨掉似的,显得光秃秃的;但有的孩子头发长得很快,显得乱蓬蓬的,这时就要将长得过长的部分剪掉。因为宝宝还小,皮肤很嫩,还不能用剃刀,弄不好剃伤皮肤,会造成细菌感染,所以只用剪刀剪短就行,免得积聚灰尘、汗垢和溢脂。

由于出生后的婴儿正是骨骼发育成长的高峰阶段,指甲长得特别快。1~2个月的婴儿的指甲以每天0.1毫米的速度生长,10天就能长1毫米,1个月能长3毫米。而且婴儿喜欢用指甲搔脸部及身上其他痒痒部位,往往会抓破皮,因此要常给宝宝修剪指甲。由于婴儿指甲很小,很难剪,所以每次剪的不要太多,以免剪伤。最好在宝宝洗完澡睡觉的时候用小指甲刀剪,指甲刀要锋利;别损伤宝宝的肌肤。

婴儿在1~2个月期间分泌物很多,很容易长眼屎、流鼻涕等,而且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许多孩子会倒长睫毛。如果倒长睫毛,因受刺激眼屎会更多。洗完澡后或眼屎多时,可用脱脂棉花蘸一点儿水,由内眼角往眼梢方向轻轻擦,但千万别划着了眼膜、眼球。如果眼屎太多,怎么擦也擦不干净,或出现眼白充血等异常情况时,就应到医院检查,看有无异常情况。(2)减少鼻塞

婴儿1~2个月,鼻涕分泌较多,由于婴儿鼻孔很小,往往造成鼻塞,呼吸困难,这样宝宝就会不好好吃奶,同时情绪变坏。如果鼻子堵塞厉害,可用棉签轻轻弄掉。用棉签只能去掉较外面的鼻屎,里面一点,棉签就无能为力了。倘若鼻子堵塞得实在厉害,妨碍呼吸,用棉签又不弄出来的话,可用吸引器吸掉。1~2个月的婴儿不能滥用滴鼻药,实在非用不可时,一天最多只能滴1~2次。经常把孩子抱到室外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孩子的皮肤和鼻腔黏膜会得到锻炼,鼻塞现象就会减少,只要呼吸趋于正常,自然鼻塞就少了。(3)清除耳屎

婴儿的耳屎一般会自行移到外耳道,因此没有必要特地用挖耳勺来掏,否则会损害正在形成中的耳膜和耳鼓,对今后的听觉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在洗完澡后用棉签在耳道口抹抹即可,切不可太进里边。(4)清除头上乳痂

头皮脂腺分泌物积聚而形成一层黄褐色的乳痂。如果经常给婴儿洗头,就不会产生乳痂。出现乳痂与家长护理婴儿方法密切相关。有的家长十分害怕碰婴儿的囟门,认为这个地方不能摸碰更不敢给婴儿洗头;有的家长是怕婴儿弱小,洗后会受凉。所以,天长日久,乳痂越积越多,有的婴儿头上会形成一层厚厚的乳痂,很不卫生,同时也不好看。而且还会形成一股酸臭味。

要清除头皮乳痂,可用清洁的植物油来清洗。方法是将植物油加热后放凉以备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对植物油进行消毒。将冷却的植物油涂在乳痂处,“闷”一天后用小梳子慢慢地、轻轻地梳一梳,头皮乳痂就会掉下来,然后再用婴儿皂和温水洗净。清洗头皮乳痂要注意动作轻柔,不要用梳子硬刮,更不要用指甲去硬抠,这样容易弄破头皮引起感染。同时婴儿囟门处是可以洗的,只要动作轻柔是不会伤害婴儿的。洗头后还要注意防止婴儿受凉,可用毛巾遮盖或戴上小帽子。头皮乳痂结痂比较厚的婴儿,需要用油多“闷”几天,多洗几次,才能除掉。用植物油给婴儿清除头皮乳痂,有利于保持孩子皮肤上的油脂性。

小贴士

热水袋保暖防烫伤

在冬季、深秋或早春,由于室温较低,有些家长常使用热水袋给宝宝保暖。热水袋水温不宜过高,一般50℃左右。要在热水袋外面包一层布,置于宝宝包被外面,不要将热水袋直接贴在宝宝皮肤上,否则很容易发生皮肤烫伤。

给宝宝喂药的技巧

宝宝在出生后一两日,就已经具备分辨味道的能力了,喜欢吃甜的东西,而对苦、辣、涩等味会表现出皱眉、吐舌,甚至哭闹而拒绝下咽,因此给宝宝喂药是件令家长头痛的事情。

不太苦的药,可以将药溶于少量的糖水里,用小勺或奶瓶喂给宝宝。太苦、太难吃的药,应先喂糖水或奶,然后趁机将已溶于糖水的药喂入,再继续喂些糖水或奶。

如果宝宝一直又哭又闹,不肯吃药,只好采取灌药的方法,一人用手将宝宝的头固定,另一人左手轻捏住宝宝的下巴,右手拿一小匙,沿着宝宝的嘴角灌入,待其完全咽下后,固定的手才能放开。不要从嘴中间沿着舌头往里灌,因舌尖是味觉最敏感的地方,易拒绝下咽,宝宝哭闹时容易呛着,也不要捏着鼻子灌药,这样容易引起窒息。

给宝宝喂药是家长普遍感到头痛的事情,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发生意外。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首先应看清楚药物标签,了解药物用途及用量。宝宝服药是根据体重计算用量的,切勿误服过量,以免发生药物中毒。另外,还要掌握用药次数及天数。

②喂药水时应首先摇匀;给宝宝喂粉剂、片剂时,可将药用温开水调匀后再喂。

③喂药时最好抱起宝宝,让宝宝半卧位,防止药物呛入气管内。如果宝宝不愿吃,可扶住宝宝头部,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宝宝双颊,使宝宝的嘴张开,用小匙紧贴嘴角,压住舌面,药液就会慢慢从舌边流入,直到宝宝吞咽药液后再把匙从嘴边取走。当然,对宝宝应设法解除其恐惧心理,家长可以让宝宝看着你先吃药,并说:“哎呀,吃了药病就好了。”这样,宝宝慢慢就会消除恐惧。

④药物应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宝宝误服有害药物。

⑤茶水喂药不利。茶是中国人最喜欢喝的饮料,具有提神、助消化和防癌等作用。尽管茶水有这些优点,但是父母不宜用茶水给孩子喂药。这是因为茶叶里含有鞣质,鞣质略带酸性,遇到某些药物,可引起化学变化,改变药性或发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产生不良作用。所以说不能用茶水给孩子喂药。

小贴士

只吃钙片并不能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

单纯地给婴儿吃很多钙片并不能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必须在适量的维生素D的促进下,才能使身体吸收的钙达到抗维生素D缺乏病的效果。

人体食入维生素D后,经过肝脏、肾脏的代谢,转变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才能使肠道吸收的钙、磷进入血液,维持血液中钙的正常浓度,并能将钙、磷输送到骨骼。所以说,只吃钙片不吃维生素D达不到预防维生素D缺乏病的目的。

不要给婴儿戴手套

2个月的婴儿比较活泼爱动了,但还不能控制手脚定向运动,有时把自己的小脸蛋抓破。有的家长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就给婴儿戴上小手套。其实这种做法是比较危险的,这是因为手套毛边的棉线,很容易绕到嫩小的手指上。手指越动,线勒得越紧,很快婴儿的手指会因为血液循环受阻,缺血而坏死。轻者可引起指端脱落致残,重者可引起骨髓炎、败血症等。

预防婴儿睡偏了头

婴儿出生后,头颅都是正常对称的,但由于婴幼儿时期骨质密度低,骨骼发育又快,所以在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总把婴儿的头侧向一边,受压一侧的枕骨就变得扁平,出现头颅不对称的现象。

1岁之内的婴儿,每天的睡眠占了一大半,甚至2/3的时间,因此,要防婴儿睡偏了头,首先是注意婴儿睡眠时的头部位置,保持枕部两侧受力均匀。另外,婴儿睡觉时习惯于面向母亲,在喂奶时也把头转向母亲一侧。为不影响孩子颅骨发育,母亲应该经常和孩子调换位置,这样,孩子就不会总是把头转向固定的一侧。

如果孩子已经睡偏了头,家长应用上述方法进行纠正。若孩子超过1岁半,骨骼发育的自我调整便很困难,偏头不易纠正,影响孩子的外观美。

2个月宝宝的睡眠须知

(1)睡眠时间

一般2~3个月的宝宝白天睡觉3~4次,每次睡1.5~2小时,晚上睡10小时,一昼夜为17~18小时。每个宝宝所需睡眠时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只要宝宝睡得踏实,醒后精神饱满,食欲正常,体重按月增长,妈妈就不必担心。(2)睡眠环境

宝宝的室内应安静,光线暗淡,空气新鲜,温度不宜过高。被褥轻软、干燥,睡前不要过分逗引宝宝,入睡前可播放固定的音乐,如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摇篮曲,音量由大到小。一旦建立条件反射,宝宝就能迅速入睡。(3)睡眠规律

宝宝若作息时间颠倒,白天睡,晚上闹,可能是白天睡觉时间过长之故。纠正的方法是,白天每次睡觉4小时就应该把宝宝叫醒,逐渐改为合理的作息时间。这样,宝宝体内的生物钟才能建立正常的节律,从而也可使妈妈在夜间得到休息。生物钟紊乱,正是许多疾病的根源。

3个月宝宝的喂养与护理

生理发育情况

⊙身体发育

体重 男婴约6.93千克 女婴约6.24千克

身长 男婴约63.35厘米 女婴约61.53厘米

头围 男婴约41.25厘米 女婴约39.90厘米

胸围 男婴约41.75厘米 女婴约40.05厘米

坐高 男婴约41.69厘米 女婴约40.44厘米

⊙动作发育

3个月的婴儿,头能够随自己的意愿转来转去,眼睛随着头的转动而左顾右盼。大人扶着他的腋下和髋部时,他能够坐着。让婴儿趴在床上时,他的头已经可以稳稳当当地抬起,下颌和肩部可以离开床面,前半身可以由两臂支撑起。当他独自躺在床上时,会把双手放在眼前观看和玩耍。扶着腋下把他立起来,他就会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

⊙语言发育

3个月的婴儿在语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逗他时会非常高兴并发出欢快的笑声,当看到妈妈时,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嘴里还会不断地发出咿呀的学语声,似乎在向妈妈说着知心话。

⊙感觉发育

3个月的婴儿视觉有了发展,开始对颜色产生了分辨能力,对黄色最为敏感,其次是红色,见到这两种颜色的玩具很快能产生反应,对其他颜色的反应要慢一些。这么大的婴儿就已经认识奶瓶子了,一看到大人拿着它就知道要给自己吃饭或喝水,会非常安静地等待着。在听觉上,发展也较快,已具有一定的辨别方向的能力,听到声音后,头能顺着响声转动180°。心理发育特点

3个月的婴儿喜欢从不同的角度玩自己的小手,喜欢用手触摸玩具,并且喜欢把玩具放在口里试探。能够用咕咕噜噜的语言与父母交谈,有声有色地说得还挺热闹。会听自己的声音。对妈妈显示出格外的偏爱,离不开。

此时,要多进行亲子交谈,如跟婴儿说说笑笑或给婴儿唱歌。或用玩具逗引,让他主动发音,要轻柔地抚摩他,鼓励他。

小贴士

最初的语言

1个月的婴儿已能分辨出噪声和其他声音之间的区别,如在他哭闹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对他讲话,他就会自动将哭声止住。2~3个月时,婴儿开始懂得别人对他的讲话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当听到愤怒的讲话声时,往往会躲开;对友善的语声,往往报之以微笑,且咿咿呀呀地响个不停。他们还能区别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语声以及男的或女的声音。

乳母应多吃健脑食品

从出生到1周岁,婴儿的脑发育是很快的。在出生后的头6个月内,平均每分钟增加约20万个脑细胞。出生后第3个月是脑细胞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所以为了婴儿的聪明,每个哺乳的妈妈要注意营养,以提高乳汁的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供母亲食用的、有利于促进小儿健脑益智的食品:

动物脑、动物肝、鱼肉、鸡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苹果、橘子、香蕉、核桃、芝麻、花生、榛子、各种瓜子、胡萝卜、黄花菜、菠菜、小米、玉米等。

促使婴幼儿增高的营养保健措施

人的一生中,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时期,即婴儿期和青春期。

一般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厘米,1周岁后长到75厘米左右,以后每年平均增长5厘米。到了青春期,每年身高的增长上升到8厘米左右。在此之后,身高的增长日趋缓慢直至停止。因此,排除遗传等因素,要想在成人后达到应有的身高,就需要在这两个高峰期及其前后注意人体的保健和营养,尤其是婴儿期的营养更应该引起重视。

婴儿在哺乳期时,如果用牛乳或其他食物喂养,这要比用母乳喂养的效果差一些,前者婴儿身高往往低于正常值。另外,喂养婴儿的一些辅助食品中,如果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较低,婴儿会显得虚胖、肌肉松软、身材矮小。因此,这一时期,首先要保证婴儿有足够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增生和修复必不可少的物质,是骨骼、肌肉发育的基本成分,也是制造激素、红细胞和酶的原料。其次,要有足够的钙、磷、锌、铁、铜等矿物质,钙和磷是婴儿骨骼发育的主要物质;铁和铜是造血的原料,而锌能促进核酸代谢,参与人体70种酶的合成,所以缺锌会使婴儿食欲减退,并影响性发育成熟,直接导致生长缓慢。

这里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婴儿的骨骼处在迅速发育之时,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才能使骨骼向纵的方向发展,如果缺钙就会影响骨骼发育。而让婴儿多在外面晒晒太阳,日光通过皮肤合成维生素D,就能促进小儿骨骼对钙质的吸收。

由此可见,婴儿期的饮食营养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身体健康,作为父母应掌握婴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调配婴儿的饮食,使其摄入足量平衡的营养,才能让孩子的机体得到健康的发育。

宝宝人工喂养方案

这个月的婴儿日需牛奶量600毫升,加入300毫升水、40克白糖调匀食用。

喂奶次数可由每日6次改为5次,逐渐养成婴儿夜间睡长觉的习惯。减少了喂奶次数,可增加每次喂奶量,每次喂180毫升左右,食量大的婴儿,每日增加90~100毫升豆浆,可与牛奶对在一起饮用。

上午、下午两次喂奶中间可交替喂用淡糖水、水果汁或菜汁等,每次90~100毫升。

由于牛奶含铁量低,所以这个月的婴儿就可以喂蛋黄了,开始可食用蛋黄的1/4个,逐渐增加,可将蛋黄与菜水、米汤等混合食用,亦可在上下午喂奶前食用。

浓缩鱼肝油,每日2次,每次2滴。

正确使用奶粉

近年来,调制婴儿食品的方法开始简化,因为市售的婴儿奶粉已更接近母乳的成分。冲泡婴儿奶粉的首要原则,是仔细阅读包装上的说明,各家公司生产的奶粉浓度不同,不可混淆。如果孩子完全没有吃过母乳,可以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酸酪,以利宝宝肠内有益细菌的繁殖。多数销售的婴儿奶粉都含有足够的维生素C,父母可向小儿科医生请教如何逐渐将维生素C加入牛奶中。

小贴士

走出购买奶粉的误区

1.不要过于追求奶粉的品牌。

2.不要从外观上判别奶粉的品质。

3.不必过于关注奶粉中包含多少营养成分。

4.父母们不必为奶粉的加工工艺费神。

配制婴儿奶食品

(1)鲜牛(羊)奶

没有冰箱的家庭,应现制现吃,即将牛(羊)奶加糖煮沸后,倒入消毒的奶瓶。备有冰箱的家庭,可买奶瓶5个或6个,每天将牛(羊)奶全部调配好,煮沸后分装瓶中,置于冰箱内,喂时用水温热即可。(2)全脂奶粉

奶粉1份,加水4份,合成婴儿一次用量,煮沸装入奶瓶中备用。(3)蒸发乳

无糖蒸发乳较鲜牛乳浓约一倍多。可将1份蒸发乳加1.5份水,加糖后煮沸备用。(4)蛋白奶

取鲜奶1000毫升,加乳酸钙4克,加热到80℃左右,使奶渣和奶清分离开来,将奶渣过滤至能通过奶头为准;所得奶渣加500毫升脱脂奶,调匀过滤,再加水到1000毫升,加糖,煮沸后即得蛋白奶。每100毫升蛋白奶含蛋白质4.5克。蛋白奶适用于患腹泻的婴儿。(5)脱脂奶

将鲜奶静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内6小时以上,倒出上部大半,将余下的奶煮沸再除去浮膜,连续2次或3次即成。每1毫升脱脂奶约含脂肪1.0~1.5克。(6)酸奶

取鲜奶1000毫升,加乳酸1茶匙,或枸橼酸4茶匙,或橘子汁12茶匙。制备时先将鲜奶消毒、冷却,盛入容器,左手慢慢加入乳酸或果汁,右手迅速搅拌、调和,调和后,盛入奶瓶,置冰箱内备用。饮用时用水温热,不可煮沸,以免结成凝块。(7)脱脂酸奶

鲜奶按上述方法脱脂后,做法同酸奶,脱脂奶和脱脂酸奶适用于患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婴幼儿,但因脂肪含量过低,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故不宜久用。(8)厚奶

厚奶有3%、5%、10%三种做法。用鲜奶或稀释好的奶粉液100毫升(约奶瓶3大格),加入米粉或面粉3克,煮沸调和,即成3%厚奶,加5克或10克米粉或面粉,即成5%或10%厚奶。厚奶适用于有反刍(指喂哺后将乳液回至口内咀嚼,然后咽下)的婴儿。(9)特制豆浆

取黄豆250克,略磨去外皮,用清水2000毫升浸泡8小时后,用石磨磨细,所得豆浆约为1500毫升,在每1000毫升豆浆中加入食盐1克、乳酸钙3克、淀粉20克、糖60克,煮20分钟后即成。

添加辅食的原则

随着婴儿慢慢长大,纯母乳或牛乳逐渐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要,这时就需要适当添加辅食喂养。

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开始时不要几种食物一起加,应先试加一种,让婴儿从口感到胃肠道功能都逐渐适应后再加第二种。如婴儿拒绝食入就不要勉强,可过一天再试,三五次后婴儿一般就接受了。

②由少到多的原则。添加辅食应从少量开始,待婴儿愿意接受,大便也正常后,才可再增加量。如果婴儿出现大便异常,应暂停辅食,待大便正常后,再以原量或小量开始试喂。

③由稀到稠的原则。食品应从汁到泥,由果蔬类到肉类。如从果蔬汁到果蔬泥再到碎菜碎果;由米汤到稀粥再到稠粥。

④应使用小匙添加,而不要放在奶瓶中吸吮。这样也为婴儿断奶以后的进食打下良好的基础。

⑤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以免加重其胃肠道的负担。

⑥最好给婴儿添加专门为其制作的食品,即不要只是简单地把大人的饭做得软烂一些给婴儿食用。因为婴儿的肝脏、肾脏还很娇嫩,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咀嚼吞咽功能也不够强。他们的食物以尽量少加盐,甚至不加盐为原则,以免增加婴儿肝、肾的负担。辅食的颗粒要尽量小,以免噎住、卡住喉咙。

辅食的制作

①蛋黄泥。取鸡蛋放入冷水中微火煮沸,剥去壳,取出蛋黄,加开水少许用汤匙捣烂调成糊状即可。把蛋黄泥混入牛奶、米汤、茶水中调和喂哺。

②猪肝泥。将生猪肝去筋切成碎末,加少许酱油泡一会儿。在锅中放少量水煮开,将肝末放入煮5分钟即可(还可用油炒熟)。混入牛奶、茶水、米汤内调和喂哺。

③菜泥。蔬菜种类很多,可交替给孩子食用。如胡萝卜、土豆、白薯等,可将它们洗净后,用锅蒸熟或用水煮软,碾成细泥状喂婴儿食用。菜类可选用白菜心、油菜、菠菜等。把菜洗净后,切成细末,再用少许植物油炒熟即可食用。

应该注意的是,菠菜中含草酸较多,草酸容易与钙质结合形成草酸钙,不能被人体所吸收。所以在制作菠菜时,要先将洗净的菠菜用水烫一下,再放入冷水中浸泡15分钟,切成细末,放在炉火上继续煮2~3分钟才可食用。这样便可去掉菠菜中大部分草酸,减少草酸与人体中钙的结合。不管给婴儿食用何种蔬菜,都要注意既要新鲜,又要多样。初始时要少量,从一小匙开始,逐渐增多,同时注意观察婴儿身体是否适应,如出现呕吐和腹泻的情况,要立即停止食用并找出原因。在各种蔬菜中,胡萝卜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胡萝卜营养丰富,是人体内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人体如缺了维生素A,眼睛发育会出现障碍,易患夜盲症并伴有皮肤粗糙等病变。

适量喂些菜汁

快3个月的小婴儿可以适当喂些菜汁了,家长要选用新鲜嫩绿色的菜叶而不是选用嫩菜心来煮水喂孩子。据现代营养研究分析,蔬菜的营养价值以翠绿色为高,黄色次之,白色较差,同一种蔬菜也是色深的营养价值高。从蔬菜的生长过程看,蔬菜的生长需要阳光,由于光合作用,外部的叶片往往比里面的获取营养多,它的颜色也是比里面的深,而菜心包裹在内,见不到阳光,颜色往往是淡绿色、黄色,甚至近白色,因此从营养价值角度上看,嫩菜心要比外部的深绿色菜叶要差得多。

做菜汁时,就要选用新鲜、深色的外部菜叶子,洗净、切碎,放入干净的碗中,再放在盛有一定量开水的锅内蒸开,取出后将菜汁滤出,可加少许盐喂给孩子。

有一些能压出汁的蔬菜如番茄,可直接做,不用蒸煮。选用新鲜成熟的番茄,洗净再用开水烫洗去皮、去子,放入一定量的白糖,用汤匙搅碎,再用匙背将汁压出,滤出汁水,稍加温开水即可喂给孩子。

婴儿发热不爱吃奶的解决方案

人体发热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婴儿虽然食量很小,但食物在胃肠内停留的时间很长。所以,婴儿在发烧时食欲减退,有时还肚子胀。

婴儿发热不爱吃奶时,可以让婴儿每次食入量少一点,多吃几餐,而且要吃一些稀而清淡的、有助于消化吸收的食品。如在牛奶中加一些米汤或水,并注意给婴儿多喂水,保证足够的液体供给。发烧时体内水分消耗较多,如不注意给婴儿喂水,一方面发烧不容易退,另一方面,容易引起婴儿代谢紊乱。在补充水时,特别要注意补充些鲜果汁或菜汁等。

⊙人工喂养注意要点

无论是鲜牛奶还是全脂奶粉,品牌都较多,但只要是优质产品,只要宝宝食用后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大便正常,便是适合宝宝的食物,所以不要频繁更换品牌,以免宝宝对某种牛奶产生过敏。

为预防宝宝肥胖和营养不良,本月不宜增加糕干粉、米粉等谷类食物。千万注意不要用强灌的方法让宝宝把奶瓶里的奶吃光。不要经常喂糖水,以免影响宝宝食欲,造成宝宝拒食或厌食。

小贴士

如何添加蛋黄

3~4个月的婴儿应该添加含铁较丰富、又能被婴儿消化吸收的食品,鸡蛋黄是最适合的食品之一。开始时将鸡蛋煮熟,取1/4蛋黄用开水或米汤调成糊状,用小匙喂,以锻炼婴儿用匙进食的能力。婴儿食后无腹泻等不适后,再逐渐增加蛋黄的量,半岁后便可食用整个蛋黄了。人工喂养的婴儿,最好在第二个月开始加蛋黄,可将1/8个蛋黄加少许牛奶调为糊状,然后将一天的奶量倒入调好的糊中,搅拌均匀。煮沸后,再用文火煮5~10分钟,分次给婴儿食用。如婴儿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蛋黄的量,直至加到1个蛋黄为止。应当注意的是,不要随意增加蛋黄的食用量。

尽量让3个月的宝宝睡好

3个月了,宝宝不仅睡眠时间在逐渐减少,而且开始建立自己的睡眠习惯。好的睡眠习惯是按时睡,按时醒,自动入睡,睡得踏实。只有这样,宝宝醒来后才会精神饱满、心情愉快。

①宝宝的室内空气要新鲜、湿润,光线要暗些,电视、收录机的声音要低些,成人说话的声音也要轻些,这样就会使宝宝入睡快、睡得熟。

②每天睡觉前可先给宝宝洗个澡,换上干净衣服。冬季若不便每天洗澡,也必须洗脸、洗手,洗净臀部和脚,换好干净衣服和尿布再睡。

③宝宝的被褥要清洁、舒适,适合季节特点,被褥、被罩、床单、睡衣要勤洗、勤晒、勤换。睡衣要柔软宽松,冷暖要适度,以宝宝睡下片刻后手脚温暖无汗为宜。

④宝宝白天吃奶后要有一定的活动量,晚上才睡得沉。睡前不要过分逗引宝宝,以免宝宝不易入睡。

⑤活泼型的宝宝睡前常常爱“闹觉”——啼哭一阵而后入睡,这是宝宝睡前疲乏不堪的最终表现,不是什么毛病。对此并没有特别的妙方,可试着让宝宝处于平时习惯的睡眠姿势,用固定的摇篮曲,或低声安慰,或轻轻拍拍宝宝,让宝宝在床上自己入睡。要避免连拍带摇、又走又唱地哄宝宝入睡,这样入睡后常常容易惊醒,睡得不踏实。

⑥要注意宝宝的入睡姿势,侧卧、仰卧、俯卧均可,入睡一段时间后,可以帮助宝宝变换一下姿势,从而使宝宝睡得更舒服。

⑦宝宝刚入睡时出汗较多,是自主神经功能还不够稳定的缘故,并非是维生素D缺乏病的症状,可轻轻地给宝宝揩干。

⑧宝宝熟睡时,妈妈可给宝宝剪除长长的指甲,防止宝宝抓伤自己的脸或“吃手指”时把细菌带入体内。可隔周一次,注意不宜剪得太深。

小贴士

定期给孩子体检

定期健康检查的次数和时间一般是:1岁以内查4次,分别在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1~3岁,每半年检查1次;3~7岁,每1年检查1次。如有问题,应根据医生要求增加检查次数。通常,在孩子生后3个月内,就应带孩子到当地的儿童保健部门进行健康检查,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档案。

为婴儿选择良好睡眠姿势

(1)选择合理的枕头

婴儿到3个月后,就开始学抬头,趴着时能用双肘支起上半身,颈部脊柱开始向前弯曲,胸部脊柱渐向后弯曲,同时,躯干生长加快,肩部增宽。为了维持睡眠时脊柱的生理弯曲,保证体位舒适,应在出生后3个月给婴儿使用枕头,这样婴儿才感到满意。

婴儿枕头不宜过大,要轻便且吸湿透气。可用荞麦皮或用后晒干的茶叶装填枕芯。枕头高度以3~4厘米为宜。(2)培养睡眠姿势

宝宝睡觉姿势没有固定模式,可以任其自然。由于受惯性影响,一般说来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总是保持着胎内的姿势,手脚屈曲,略低头,朝哪个方向睡的都有。父母安排宝宝什么样的睡觉姿势都可以,但要注意宝宝睡觉姿势的卫生要求:要注意有利于呼吸,防止发生意外,如呕吐、被褥压盖造成窒息;防止头颅变形。

①防止宝宝睡觉呕吐。出生时间不长的宝宝容易呕吐,所以才出生后头几天的宝宝可采取头低侧卧睡,在肩背部垫块小毛巾,万一呕吐也会流出,不致将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每次喂奶后要注意先拍背,待宝宝呃逆打嗝,表示已排出胃中吸入的空气,然后再让宝宝睡。通常这时也采取侧位,先向一侧,再向另一侧,避免经常朝一侧睡造成头颅变形,侧位睡眠时把耳朵放平,不要把耳郭压向前方。

②防止宝宝头颅变形。宝宝的头颅骨是较软的,受压会变形,头颅里面是脑组织,头颅腔大些,脑组织发育的空间也大些。从科学道理上讲,圆形的容积是最大的,如果把头睡成扁头、歪头,颅腔的容积就会略微缩小,外形也不好看了。所以宝宝睡眠时要经常改变睡眠方向,不要老朝一个方向睡,避免头部变形。如果头部已经睡得左右不对称,那么就要设法使已经扁下去的一侧头部不再承受压力,可在宝宝下面支一个小枕头或小米袋,让头形慢慢纠正过来。让宝宝从小就保持美丽的外表,长大后自然就非常漂亮。

婴儿背和抱的正确姿势

(1)婴儿不同姿势的抱法

①抱起仰卧的婴儿。如果婴儿仰卧睡在床上,需要抱他起来时,用一只手慢慢地托住婴儿的下背部及臀部,另一只手慢慢托住头及颈下方,再慢慢地把婴儿抱起,使婴儿的身体有依靠,头不会往后仰。再把婴儿小心地转放到肘弯或肩膀上,使头有依靠,不至于耷拉着身子和头。

②抱起侧卧的婴儿。如果婴儿侧着睡在床上,需要抱起婴儿时,可用一只手慢慢地托住婴儿头颈下方,另一只手慢慢托住婴儿臀部。再把婴儿挽进手中,确保婴儿头不耷拉下来,再轻轻地慢慢地托起,让婴儿靠住你的身体,然后用前臂轻轻地滑向婴儿的头部下方,使婴儿的头靠在你的肘部,让婴儿感到有所依靠。

③抱起俯卧的婴儿。如果婴儿俯卧着,需要抱起婴儿时,用一只手慢慢地托住婴儿的胸部,并用前臂支住婴儿的下巴,再用另一只手放在婴儿的臀下,然后慢慢地抬高婴儿,使婴儿面转向你,靠近你的身体;用另一只支撑婴儿头部的手向前滑动,直至婴儿的头舒适地躺在你的肘弯上;另一只手则放在婴儿臀下及腿部。这样,婴儿好像躺在摇篮里一样,感到很安全。(2)放下婴儿

用一只手置于婴儿的头颈部下方,用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臀部,再慢慢地、轻轻地把婴儿放下。在放的过程中一直扶住婴儿的身体,直到感到婴儿已落到床褥上为止。然后从婴儿的臀部慢慢地抽出手来,再用抽出的这只手慢慢地抬高婴儿的头部,使另一只手能够抽出来,再轻轻地放下婴儿的头,不要一下就把婴儿的头放在床上,或把手臂抽得太快。千万别让婴儿受到惊吓,否则婴儿会出现夜哭的。(3)用背带兜抱婴儿

若想把婴儿带出去走走,或者需要腾出手来做点家务事,使用背带来兜抱婴儿是最好办法。其优点在于安全可靠,简便灵活。可以让别人帮助穿上背带或脱下,又可在无人帮助时自己穿上或脱下。同时,在母亲走动时,也可以使婴儿获得安抚和亲切感,增加母子感情交流。在母亲背带兜抱活动中还可使婴儿得到运动,有利于生长发育。用背带兜抱婴儿的方法如下:

在腰部扣紧腰带。如果感觉不合适,可在前面扣紧再转回腰部。

再抱起婴儿,让婴儿靠住你的肩膀,然后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后部。坐下来,身体向后倾,让你的胸腹部支撑着婴儿,再向上拉起兜袋,让婴儿的腿穿过兜袋的洞(但不要用手去拉),用一只手托住婴儿,再用另一只手把肩带拉到你的肩膀上,当你坐直身体时,婴儿的重量就逐渐落到背带上。当你需要把身体向前倾时,你要用一只手把婴儿的头托住,以免婴儿因自己不能支撑头部而后仰。

脱背带的方法与穿背带的方法相同,只是反着做而已,但需要非常注意婴儿的安全,千万别把婴儿摔着或者吓着。

保护婴儿眼睛和耳朵

(1)保护婴儿的眼睛

婴儿的眼睛十分娇嫩、敏感,极易受到各种物质侵袭,因此需小心保护,让孩子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①讲究眼部清洁,防止疾患感染。婴儿的洗脸用品,应有专用的毛巾和脸盆,并且经常保持清洁。每次洗脸时,可先擦洗眼睛,如果眼屎过多,应用棉签或毛巾蘸温开水轻轻擦掉。婴儿毛巾洗后要放在太阳下晒干,不要随意用他人的毛巾或手帕擦拭婴儿眼睛。婴儿的手要经常保持清洁,不要让孩子用手去揉眼睛,发现婴儿患眼病,要及时治疗,按时点眼药。

②防止强烈阳光或灯光直射婴儿眼睛。婴儿室内的灯光不宜过亮,到室外晒太阳时,要戴遮阳帽以免阳光直射眼睛。平时还要注意不带婴儿到有电焊或气焊的地方,免得刺伤婴儿眼睛,引起炫目。

③防止锐利物刺伤婴儿眼睛及异物入眼。婴儿的玩具要没有尖锐棱角的,不能给婴儿小棍类或带长把的玩具。要预防尘沙、小虫等进入眼睛。一旦发生异物入眼,别用手揉,可滴几滴眼药水刺激眼睛流泪,将异物冲出来。

④家长患急性结膜炎时,要避免接触婴儿。眼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婴儿去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如果父母患上眼病,那么应及早为婴儿预防。(2)保护婴儿的耳朵

听觉功能,是语言发展的前提。如果耳朵听不到声音,就无法模仿语音,因而也就无法学会语言,就会成为哑巴,这对婴儿的智力发育极为不利。因此,保护好婴儿的听力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必须对下列方面加以注意:

①慎用链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能够引起听神经中毒的抗生素,这些药物可以导致耳聋,即使非用不可,也应少用。

②防止疾病发生。麻疹、流脑、乙脑、中耳炎等疾病都可能损伤婴儿的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积极治疗急性呼吸道疾病。

③避免噪声。婴儿听觉器官发育还没有完善,外耳道短、窄,耳膜很薄,不宜接受过强的声音刺激。各种噪声都对婴儿不利,会损伤婴儿柔嫩的听觉器官,降低听力,甚至引起噪声性耳聋。

④不要给婴儿挖耳朵,不要让婴儿耳朵进水,以免引起耳部疾患。

⑤防止婴儿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朵,这些异物容易造成外耳道黏膜的损伤,如果出现此类问题,应该去医院诊治,千万别掏挖,以免损伤耳膜耳鼓,引起感染。

颈部糜烂的防治

由于宝宝皮肤细嫩,颈部、腋下、大腿、腋窝等皮肤褶缝处通风有限,而被湿热所刺激,相贴的皮肤面相互摩擦,造成局部先出现充血性红斑,以后表皮糜烂,甚至出现渗液或化脓,有臭味,但糜烂面往往不再扩大至暴露处的皮肤。宝宝常因此哭闹不安,吃奶不香。

家长应注意宝宝皮肤皱褶处的清洁护理。每天洗澡时,将皮肤褶缝扒开,清洗干净,特别是对肥胖、皮肤褶缝深的宝宝,更应注意,并且要用柔软的干毛巾将水分吸干。只要保持通风、干燥,糜烂部位很快就会痊愈。

一旦发生颈部、腋下糜烂,可用4%的硼酸液湿敷,或用含有硼酸的氧化锌糊剂外涂。如有感染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再涂以1%~2%甲紫溶液使其干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