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照护者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5-17 10:42:26

点击下载

作者:董碧蓉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年照护者手册

老年照护者手册试读:

前言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为1.94亿,占总人口数的14.3%,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达到2273万;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大关。老龄化给我国包括卫生保健在内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由于中国的养老模式大多以家庭养老为主,老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由子女或保姆照顾,只有在突发疾病或疾病加重时才到医院寻求专业帮助。我们发现,经常会由于照护者的不恰当照顾方式,导致老年人病情加重以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比如泡脚时发生烫伤,协助喂饭时导致噎呛,甚至发生窒息、吃错药物、走失等。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出版这样一本浅显易懂的书,帮助照护者正确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学习一些正确的照护技巧,以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老年照护者手册》分为六章,从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与老年人的相处技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护、老年人的安全问题、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的照护,以及照护者自身面临的压力六个方面给老年人的照护者提供基本的照护知识,也是老年人了解自己身体变化的科普读物。

本书编者均为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临床和教学人员,根据各自的专长编写相应章节,旨在使本书更具权威性和实用性。本书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方便读者通过速查内容解决在日常照护中遇到的问题。

限于编者的能力与水平,本书在文字及专业水平方面难免存在错误与疏漏,恳请读者谅解并惠予指正。董碧蓉2016年1月第一章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第一节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我国把年龄大于60岁的人群界定为老年人。顾名思义,老年人的典型特征就是“老”。当步入老年阶段,人的身体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外观到内在的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外观形态的变化更加突出。【典型案例】

李大爷,刚过完八十大寿。其子女在外地工作,一年只回来几次看望老父亲。这次儿女们发现,老父亲总是忘东忘西,前几分钟放的手表转眼就不记得放哪儿了,听力也不行了,要凑近耳边,慢慢跟他说话才能听清楚,背也开始驼了。老父亲再也不是儿女心目中的伟岸形象。儿女纷纷表示要常回家看看。【照护问题】

1.步入老年后,人体有哪些生理上的变化?

2.步入老年后,人体有哪些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的形态改变

老年人衰老的程度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身体外观的整体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头发

头发变白是老年人最明显的特征。少数人在未步入老年期就出现白发,70岁以后100%的人都会有白发。很多老年人还会出现脱发和秃顶的现象。2.皮肤

老年人的皮肤明显变得粗糙,弹性减弱,皱纹增多;出现色素沉淀,形成老人斑;出现老年疣。3.身高

人到老年,身体骨骼逐渐萎缩,从而身高逐渐变矮。据统计,50~90岁,男性身高平均降低2.5%,女性平均降低3.0%。老年人还会出现弯腰驼背等现象。4.体重

多数情况下,由于老年人再生细胞逐渐减少,导致内脏器官与骨骼变轻,从而导致老年人体重减轻,变得清瘦。但是,也有部分老年人的体重会逐渐增加。这是因为脂肪代谢功能的减退致使脂肪沉积,无法排出体外。女性尤其在更年期内分泌功能发生退化后更为显著。5.其他

老年人可逐渐出现肌肉松弛、牙齿松动脱落、语速缓慢、耳聋眼花、记忆力减退、手脚哆嗦等。●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

老年人都会出现身体免疫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也下降,易感冒,患有相关的疾病;并且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走失、烫伤等意外。这都是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他们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

心脏就像一个“水泵”,规律持续地往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泵血,来维持生理平衡。随着人慢慢变老,心肌逐渐萎缩,心脏变得肥厚硬化,弹性降低。这些变化使心脏收缩能力减弱,不仅心脏搏动频率(即心率)减慢,心脏每次搏动排出的血量(即心排血量)也会减少。心排血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到80岁时其功能减退约35%。心脏泵血量降低,输送到各器官的血流量也就减少了,供血不足则会影响各器官功能的发挥。

我们的血管就像水泵的输送管,当人步入老年期,血管壁弹性降低,硬化逐渐加重,从而使机体主要器官——心、脑、肾的血管对该器官的供血不足,导致相应功能障碍。例如,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动脉,它发生硬化,供给心肌的血液不足时,就会引发冠心病。其主要表现是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动脉硬化还会引发高血压。2.呼吸系统

呼吸包括呼和吸,吸是通过鼻将新鲜空气吸入肺内,呼是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在几十年的生命活动中,呼吸系统为机体活动的运转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同时未歇息片刻的呼吸系统在长期的运转中,与各种气体、粉尘和微生物接触,不断地遭受着它们的腐蚀,不断老化。如果管道堵塞或者肺功能失常,就会影响气体的输入和输出,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很多老年人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另外,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下降,加上脊柱后凸,肋骨前突,胸腔形成筒状变形,使老年人呼吸咳嗽功能下降。老年人咳痰无力,痰液阻塞气道会引发感染和呼吸不畅。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口腔和胃肠的功能变化。(1)牙:老年人牙龈萎缩,牙周组织老化,牙容易松动甚至脱落,造成咀嚼不完善,影响食物消化。(2)舌:舌肌发生萎缩、体积减小,舌的运动能力减弱,使食物咀嚼时难以搅拌均匀。(3)唾液腺:唾液分泌减少,影响对食物的吞咽和消化。(4)食管:由于食管退化,食物在食管内的蠕动幅度减小而使吞咽缓慢。食管下方括约肌张力变差,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5)胃:消化酶分泌的减少,导致消化能力减弱,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老年人还易患胃炎。据统计, 60岁以上老年人约1/3有胃酸偏低或无胃酸。(6)小肠和结肠:肠壁组织萎缩使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蠕动无力,排便过程延缓,易导致便秘发生。4.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功能减退包括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功能变化。(1)肌肉:随着年龄增大,肌肉弹性降低,收缩力减弱,变得松弛,容易疲劳,因而老年人耐力减退,难以坚持长时间的运动。(2)骨骼:骨骼中的有机物减少,无机盐增加,致使骨的弹性和韧性降低,因此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也较多见,且易出现骨折。同时身体的自愈能力下降,骨折后不易康复。(3)关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面上的软骨逐渐退化,骨质胶原组织逐渐老化,弹性纤维失去弹性,易发生慢性关节炎。老年人最常见的是退行性关节炎,会导致活动度下降。5.内分泌系统

老年人内分泌器官的重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一般到高龄时,脑垂体的重量可减轻20%,供血也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内分泌腺体发生组织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胰岛等激素分泌减少,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内分泌系统紊乱。例如,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老年人易患糖尿病,性腺萎缩常导致更年期综合征。6.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周围神经的功能变化。进入老年期后,人的大脑逐渐萎缩,脑重量减轻,脑细胞数相应减少20%~50%。老年人易患脑动脉硬化,其血流量可减少近1/5。另外,老年人神经传导功能下降,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大多数感觉减退、迟钝甚至消失。这些改变标志着老年人的脑力劳动能力减弱,只能从事节律较慢的活动、负荷较轻的工作。由于中枢神经功能衰退,老年人变得容易疲劳、睡眠欠佳、睡眠时间减少,从而使思维变慢、记忆力减退、反应及应变能力减弱。值得说明的一点是,老年人记忆减退集中体现在近期记忆力减退方面,如刚放下的东西却忘记放哪儿了,刚吃了午饭却忘记吃什么了等。此外,由于脑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智力衰退还易引发老年性痴呆。7.泌尿系统

老年人的肾逐渐萎缩,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数目减少,肾功能也相应减退。这样肾小球的滤过能力、肾小管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均会减退。肾是泌尿的核心器官,因此肾功能减退会直接影响整个泌尿系统的运行。老年人的尿道会渐渐纤维化,弹性减退,女性尿道老化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尿失禁等。老年人膀胱肌肉萎缩使其容量逐渐减小,表现为夜尿次数增多,膀胱剩余尿增多等。男性前列腺中结缔组织增多,会使前列腺出现不同程度的肥厚、肿大。当其肿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对尿道的压迫,从而引起排尿不畅或急性尿潴留。8.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功能减退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的变化。(1)视觉:老年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比较常见的是远视(即老花眼),还会出现视野狭窄、对光量度的辨别力下降以及老年性白内障等。视力下降影响老年人自理能力,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2)听觉:表现出生理性的听力减退乃至耳聋。听力下降使老年人与人交流等受到影响。(3)味觉:老年人味觉迟钝,常常感到饮食无味。因此,老年人可能出现食物中放入过多食盐等调味品。(4)嗅觉:老年人鼻内感觉细胞逐渐衰竭,导致嗅觉变得不灵敏,而且对从鼻孔吸入的冷空气的加热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容易对冷空气过敏或患上伤风感冒。(5)皮肤感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由于皮肤内的细胞退化,老年人的触觉和温度觉减退,容易造成烫伤或冻伤。另外,老年人的痛觉也会变得相对迟钝,以致难以及时躲避伤害性刺激的危害。(6)此外,老年人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也出现功能减退,容易因失去平衡或姿势不协调而跌倒,造成意外事故。

总之,以上变化都标志着老年人各个器官系统的老化,各种感觉能力和器官功能的衰退,都体现出老年人是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体虚弱,并且对外界各种刺激往往表现出感受性较弱、反应迟钝等状况,因此老年人是需要得到特别关爱和照护的一个群体。第二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典型案例】

朱太太,退休前是一名学校老师,同学们都说朱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对学生十分关爱的好老师。但退休后,朱老师觉得整天无所事事,经常失眠,也很少出门,对家人也很少说话,还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儿女都觉得母亲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照护问题】

1.步入老年后,常常出现哪些心理上的改变?

2.老年人有哪些心理需求?●老年人的心理改变1.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

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的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比如,老年人常常忘记随手放的钥匙而找不到,但对曾经参加革命工作的情形记忆犹新。2.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3.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老年人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4.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老年人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还有部分老年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5.产生衰老感,希望健康长寿

经常听见一些老年朋友发这样的感慨:“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啊!”这是老年人主观上产生的衰老感,即自己意识到自己老了。希望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是老年人的共同心愿。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6.空虚无聊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年人。他们经常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可能使老年人产生自杀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7.人老话多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会变得喜欢唠叨,总爱怀旧,而且更加“立场坚定”。老年人的这种唠叨、言语混乱是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混乱的表现,照护者应该予以谅解。8.睡眠不调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我们经常听到老年人说:“我一晚上得醒好几次,不能有一点动静。”“我总是夜里两点就起床看书。”“我晚上总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着。”“年轻的时候就没觉得困过,现在可好,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是发困。”……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人们总是在不断想方设法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需要不仅是人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也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才能满足老年人的真实需要,让老年人不仅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1.安全的需要“老有所养”是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的基础。对老年人来说,其安全感最主要的是来自子女和社会的关心和照护以及家庭是否和睦,社会是否稳定。另外,希望身体健康,居住环境安全,有医疗保障条件,退休金的发放准时等,都是关乎老年人内心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2.情感的需要

很多年轻人总是说:“人老了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把人的情感狭隘化了。感情不只是年轻人所说的爱情,感情还有很多种,而对老年人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亲情和友情。尤其是丧偶老年人,子女不应干涉老年人的求偶需求。3.独立的需要

一般人都认为人到老年依赖感会增强。而事实是,很多的当代老年人并不愿意依靠子女,相反他们更愿意独立生活。在许多老年人看来,向子女要钱是很没面子的事,“做老人的怎么好张口向孩子们要钱啊!”还有的老年人与儿媳妇的关系很敏感,“我去看孙子,儿媳妇一句话也没和我说,走的时候连送都没送”,由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也会使老年人的独立需要增强。儿女没时间陪伴吗?没关系,找上几个老朋友跳跳舞、喝喝茶,照样可以过得开心快乐;儿女没条件照护吗?不要紧,和几个老邻居一起,买买菜做做饭,照样让一日三餐变得有滋有味;儿女没时间探望吗?不要紧,一个人练练字看看书,照样让内心安宁充实……4.自我实现的需要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在人际关系、生活内容上有很大反差,易造成情绪低落,无所事事的心理,他们希望奉献公益事业,或者是专注于自己因工作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业余爱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享受退休后的快乐,充实老年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些老年人之所以感到空虚和寂寞也正是其自身价值不能实现的体现,更加说明老年人有着较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类型1.乐观积极型

这类老年人性格开朗、自信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充满活力。2.知足常乐型

这类老年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3.关心健康型

这类老年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4.解脱型

这类老年人性格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易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5.寻求支持型

这类老年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6.坚持工作型

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7.冷淡型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8.自责型

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年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9.愤怒型

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自己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他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

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特征,能让照护者体会老年人的不易,知道老年人爱发脾气是老化所致,并非针对某个人。照护者应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尽量为他们提供帮助,预防跌倒、走失等意外的发生,预防抑郁等心理上的不健康。(徐凌 伍莉 王海燕)第二章与老年人的相处技巧【典型案例】

患者,男性,80岁。饭后在走廊散步,突然有人从后方大声叫其名字,并用力拍老人的后背。老人因为受到惊吓,突然转身站立不稳,跌倒在地,造成股骨颈骨折。【照护问题】

1.如何使老年人晚年过得舒心?

2.与老年人谈话时要注意什么?●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这是老年人最大的认知特点。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绝大部分都记不住多少。由于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年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多数的老年人性格孤僻、古怪,这就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年人的心,取得老年人的信任。●与老年人相处的原则

与老年人相处的原则是亲切胜于亲热,态度胜于技巧,多听胜于多说,同理胜于同情。●老年人的分类1.休闲安详型

这类老年人对生活没有太高的目标,有房可住、有食可吃即可。

相处方式:常回家看看,解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2.成熟自立型

这类老年人是中老年人的偶像,自立自强,自给自足,为人豁达开朗,时常四处游走,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奔波于社会交际。

相处方法:多尽孝心,多多陪伴,从老年人身上学习社会经验。3.紧张忙碌型

生活中忙于各种事情的老年人看起来是自尊心强、干劲十足,实际上强悍的外表下是一颗孤寂的心。只有忙碌于各种零碎的事情,才能忘掉烦恼,掩饰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相处方法:肯定其积极向上、思于进取的态度;同时尽力为老年人提供放松的机会,可以常陪伴老年人外出散步、下棋。4.多管闲事型

老人年纪大了,社会经验比儿女更多。俗话说倚老卖老,老人会觉得儿女不成熟,事事都要谆谆教导,而儿女则容易反感老人反复的说教。

相处方法:不触及原则的情况下将就着听听,不要顶嘴。5.幼稚依赖型

这并不是说老年人幼稚,而是由于老年人的各种疾病,可能导致意识不清,从而表现出各种幼稚行为,类似孩童;或者由于孤身一人,空虚寂寞而产生孩童心理。

相处方法:情况严重的话就医咨询,多陪老年人外出散步。6.情绪多变型

老年人由于年龄大也容易出现情绪多变的情况。

相处方法:不能以凶横硬气的口气和态度对待老年人多变的情绪和行为。老年人发泄情绪时顺着其情绪发泄口劝说宽慰,千万不要硬碰硬。●与老年人相处时的注意事项(1)永远要把安全摆在第一位。要小心地滑,扶好老年人,掌握正确扶法。老年人坐轮椅时,一定不要让轮椅活动而导致坐空(图2-1)。推轮椅动作要缓慢。老年人的脚要放好,双手一定要放在大腿上,不要离开扶手的范围。图2-1 轮椅制动(2)老年人记性大多数都不好,避免问:“你还记得我吗?”老年人不愿别人说他记性差,改说:“我又来看你啦!”让老年人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3)尊重老年人的习惯:不要随意搬动老年人房间里的摆设和其他物品。(4)不要随便给老年人吃亲朋好友带去的东西。例如,糖尿病患者要吃低糖饮食,肾病和高血压患者要控制食盐等(图2-2)。图2-2 不能给老年人食用看望者随意带去的食物(5)时刻留意老年人的变化,如冷、热、咳、渴、方便等,以便能及时做出处理。(6)不要嫌弃老年人,要把老年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关怀备至。●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

与老年人的身体语言沟通主要借助手部动作、面部表情等身体姿态来表达对老年人的帮助和关爱(图2-3)。图2-3 触摸老年人的身体部位1.触摸

触摸可表达触摸者对老年人的关爱和保护。在与老年人进行触摸沟通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触摸沟通的技巧如下:(1)确定触摸部位:最易被接受的触摸部位是手,其余有手臂、背部与肩膀;不适合触摸的部位是头部。(2)渐进触摸:触摸的同时密切观察老年人面部表情以及被触摸的部位是否松弛或紧绷、身体姿势是接受的前倾还是退缩的后靠,以判断老年人是否接受触摸。(3)保护皮肤:触摸前要确定老年人的手有无不宜触摸的情况,如皮肤有破损或伤口等,触摸时避免使用摩擦或拉扯。(4)对老年人的触摸应有正确的反应:应尝试适当地接受老年人抚摸我们的脸颊、头发或手臂来表达谢意。2.身体姿势和动作

我们在与老年人的沟通中,可利用一些让老年人感到亲近的身体姿势,缩短与老年人的距离,让老年人感到亲切,减少孤独。这些姿势包括:挥手问好;亲切的微笑迎接;主动搀扶老年人到沙发上坐下;把耳朵贴近老年人,神情专注地听老年人述说,并做出相应的回应;蹲于老年人身旁面向老年人倾听等。3.倾听的技巧

倾听是沟通中必不可少的。与老年人沟通时特别需要耐心倾听,要保持面部表情平和、不紧绷或皱眉,并且要表现出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必要时可夸大面部表情以传达担心、惊喜、欢乐、关怀等情绪。另外,眼神的信息传递也是很重要的,眼神的接触是脸部表情的精华所在。因此,与老年人眼神的信息传递是至关重要的。

倾听的技巧具体如下:(1)倾听者精力集中,听清楚老年人谈话的背景、内容及尚未表达的意见。倾听时保持与老年人的眼神接触,以了解老年人谈话的真正意图,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探讨谈话的内容。(2)学会聆听老年人的“弦外之音”和体会他们的感情。同时适当运用各种老年人能理解的动作与面部表情,如微笑、点头等,以表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3)与老年人沟通时要求倾听者要使头、躯干、四肢处于适当的位置。必要时可把耳朵贴近老年人或适当俯下身子或以稍前倾的姿势贴近老年人倾听。听老年人讲话时要尽可能停止手头的工作,要全神贯注。(4)尊重老年人,耐心倾听,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并善于抓住重点,综合和概括所听到的信息。(5)适时获取信息。通过提问的内容可获得信息,也可从对方回答的内容、态度、方式、情绪等获得信息。●与老年人沟通的注意事项1.营造沟通机会,启发交流兴致(1)主动与老年人接触,可从打招呼、握手、日常问候开始。初次见面要自我介绍,先开放自己,谈些自己的事,待取得老年人信任后再展开其他的话题。(2)营造与晚辈人接触的机会。晚辈人与老年人接触时要注意“多请教,少指教”。这也是提供发挥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3)营造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同年龄的老年人更易于相互理解。应设置必要的交流空间,如露天休息亭、健身活动处、老年人俱乐部等,供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2.知己知彼,适当调整自己和环境(1)自我准备:

1)照护者要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的处境,理解对方的苦衷,看对方长处,至少不要嫌弃老年人唠叨啰唆及健忘。

2)可恰当运用微笑、赞美、幽默等方法。但是,当老年人备受疾病折磨或极度痛苦时,应收敛笑容,给予关注的目光。对老年人的赞美要真诚得体,可对衣着服饰、特色专长等赞美。此外,幽默风趣会化解紧张,消除抵触情绪,拉近距离。(2)了解对方: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状态和生活习惯,特别是作息时间、兴趣及忌讳。(3)环境准备:提供安静舒适、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环境,双方都能清楚看到对方的脸,保持适当位置,距离以1米内为宜。通常未经老年人允许,不要随便挪动或摆弄其居室的摆设及物品。●老年人常见的沟通障碍有哪些?

老年人常见的沟通障碍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理因素:老年人视力、听力衰退,反应速度减慢,容易导致对方厌烦。若照护者表现出这种情绪,会使老年人有所顾虑而不敢畅所欲言。(2)心理因素:老年人常缺乏自信或对别人缺乏信任感,不敢与人沟通。(3)语言因素:老年人常因方言或与年代相关的特色词汇而难以理解。(4)疾病因素: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等会影响理解力及表达力,抑郁症会影响沟通意愿。(张晓艳 李沙沙 雷莹)第三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护让老人能够享受幸福快乐的每一天,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逐渐下降,需要照护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的质量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对老年人来说,最大限度地主动发挥老年人的功能,是日常生活照护的目标。第一节生活能自理老年人的照护【典型案例】

孙爷爷今年65岁,性格开朗,平时生活完全自理。每天上午孙爷爷都喜欢与朋友们出去散步、打球,下午还与孙奶奶去菜市场买买菜,接小孙女放学回家。半年前孙爷爷因疝住院做了疝修补术,术后身体康复得比较好。出院后家里人都舍不得让孙爷爷做任何事情,甚至还限制他外出活动。如今孙爷爷变得郁郁寡欢,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差,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也要家里人帮忙。【照护问题】

1.如何观察生活完全自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2.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观察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对家庭照护者来说,在与老年人的日夜相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引导照护者更好地照护老年人。对于生活能力可以自理的老年人,虽然他可以完全照护自己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年龄大,各种器官功能下降,承担照护责任的家属或其他照护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这种老年人,我们要鼓励他(她)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尝试记录关键点。比如:(1)老年人通常都是几点起床?睡午觉吗?晚上什么时间睡觉?(2)老年人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3)他(她)习惯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吃早饭、午饭和晚饭?(4)他(她)喜欢什么样的饭菜?最不喜欢什么样的饭菜?(5)他(她)一天当中是否吃水果和零食?(6)他(她)冲澡还是洗盆浴?一周洗几次?喜欢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洗澡?(7)他(她)的饮食量怎样,吃得多还是少,大便有问题吗?(8)他(她)有经常看的喜欢的电视节目吗?(9)他(她)的兴趣爱好?(10)喜欢谈论哪方面的事情?

对老年人生活习性的了解是为了让照护者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出现的异常情况,寻找原因,避免发生意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关注老年人的主动性

老年人由于衰老或是疾病等原因,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对照护者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有些老年人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爱护而寻求照护。照护者需要知道的就是包揽一切的照顾和爱护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老年人的日常照护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充分调动老年人的主动性,尽可能地发挥其功能,从而保证老年人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到家庭和社会生活,满足其精神需求。2.保护老年人的安全

与容易依赖照护者的老年群体不同的是,另一部分老年人有着不愿麻烦、不服老的心态。这种心理可以充分保证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有时又会出现“勉为其难”的局面,从而导致老年人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照护者应该多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使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能力,同时也要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3.环境的调整

有老年人的家庭,应该注意尽可能去除妨碍老人生活行为的因素,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高。对老年人生活环境的总体要求就是“健康、安全、便利、整洁”。

老年人居住的地方要注意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保证安全和舒适,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天干燥,可以通过空气加湿器等设备来提高室内的湿度。此外,因为老年人视力和听力下降,应特别注意室内的采光,夜间照明,要保证走廊和厕所的灯光,在不妨碍睡眠的情况下可以安装地灯。老年人的房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去除异味。老年人居室内的陈设应简单,对于有转角的家具可以尽量采用弧形设计或是用泡沫等软物保护,避免碰伤老年人。而对于浴室、厕所、厨房等使用频率高且又容易有水的地方,应尽量使用防滑地砖。第二节生活部分自理老年人的照护【典型案例】

王爷爷今年75岁,1年前因右侧股骨头坏死后住院做了股骨头置换术,通过康复锻炼后王爷爷可以拄着拐杖行走,自己吃饭、刷牙、洗脸,坐在轮椅上浇浇花、看看书刊等,需要家属协助洗澡、穿裤子、如厕、上下楼等。家里人觉得王爷爷比较娇气、小题大做,穿裤子这种小事都要家人帮忙,甚至经常对王爷爷冷嘲热讽。因而王爷爷经常自己如厕、穿裤子。1周前,王爷爷夜间自行如厕时发生了跌倒,导致骨折入院,家属非常后悔。【照护问题】

1.生活部分自理的老年人生活照护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2.如何保证生活部分自理老年人的安全?●生活部分自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生活能够部分自理的老年人,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活动可以自行完成或是在帮助下完成,比如进食、穿衣、洗漱等。对于这类老年人,需要照护者推动他们的活动。照护者需要选择老年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其参与日常活动,提供适当的帮助,并且不断给予鼓励。如果老年人需要照护,请照护者务必用温和亲切的态度,千万不要让老年人觉得自己无能或是犯错误了,因为这种做法只会加重老年人内心的愧疚感和无能感,使其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友好而合格的照护者,应该及时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给予适当的帮助,或是提供一些器械的帮助。比如,牙齿不好的老年人我们可以给他提供软食;对行走不便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拐杖或是轮椅等,提高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如何保证生活部分自理老年人的生活安全?

对于生活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其照护的重点就是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因为这个阶段的老年人还存在部分自理能力,这也导致老年人和照护者都容易高估其自理状况,没有很好的防范,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老年人在沐浴、如厕时,尤其是晚上如厕时,照护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老年人常常因为怕麻烦家人或照护者,自行如厕导致摔倒等事故的发生。

对于生活能够部分自理的老年人,我们也需要积极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尽量使其残存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这不仅有助于老年人功能的康复,同时也能提高老年人的自尊,改善其生活质量。第三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照护【典型案例】

杨爷爷今年78岁,3年前患了老年性痴呆,近半年病情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与任何人交流,经常白天睡觉,晚上烦躁,乱扔东西。其家属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照护杨爷爷的生活。【照护问题】

1.如何安排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2.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穿衣?

3.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刷牙和口腔保健?

4.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吃饭?

5.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洗澡?●如何安排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生活?

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依赖照护者。这个时候老年人每天的生活越简单越好,照护者要降低自己的期望,而且随时准备提供帮助。此时需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这类老年人只能被动参与,比如只是看着照护者做事。这个时候安慰和休息都很重要,哪怕老年人全然依赖照护者生活,也要让其感受到照护者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其生活节奏和安排完全由照护者负责。照护者应该充分利用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为老年人制订每天的照护和活动计划。只有这样才不用每时每刻都去费脑筋琢磨如何安排老年人的活动,而保持有条不紊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让老年人更容易适应和配合,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个一天活动的范例,照护者可以根据自己所照护的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列出每日活动计划。1.上午

上午应注意的问题:①穿衣服,整理床铺;②刷牙、洗脸、梳妆打扮;③准备早餐,吃早餐,清洗碗筷;④闲聊或是外出散步;⑤吃水果;⑥休息一下,拥有一段安静的时间。2.中午至下午

中午至下午应注意的问题:①准备午餐,吃午餐,清洗碗筷;②午休;③看报读信;④听听音乐;⑤散步。3.晚上

晚上应注意的问题:①准备晚餐,吃晚餐,清洗碗筷,倒垃圾;②看电视,做按摩;③洗澡或做个人卫生;④整理床铺,睡觉。

接下来我们就从每天早晨第一件事——穿衣服开始,一起分享日常生活照护的经验吧!●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穿衣?

帮助老年人维护整洁的外表可以让他(她)生活得更有尊严。下面介绍一些具体方法。(1)尊重老年人对衣服的选择,可以事先选择好两套衣服和裤子供选择。对于老年人,多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痴呆患者,二选一就容易多了。(2)为老年人准备舒适、简单而且穿脱方便的衣服和鞋子。上衣最好是正面开衫,比如开襟的衣服比套头的衣服更容易穿(图3-3-1);裤腰最好用松紧带的,不要用皮带或其他材质的绳子(图3-3-2);鞋子要合脚舒适,防滑(图3-3-3)。图3-3-1 老年人衣服的选择图3-3-2 老年人裤子的选择图3-3-3 老年人宜穿防滑鞋(3)如果老年人想反复穿同一件衣服,可以多买一件一样或者差不多的,这样衣服脏了可以及时换洗,老年人依然能够穿自己喜欢的衣服。(4)穿衣服的时候,需要一些耐心,因为催促和抱怨都可能会引起老年人焦虑和产生挫败感。(5)只要老年人还能够自己穿衣服,哪怕只是自己系扣子,照护者所要做的就是在一旁协助(图3-3-4)。如果任何事都代替老年人做,会让其感觉自己没有用,且自理的能力会衰退得更快。图3-3-4 协助老年人穿衣(6)如果老年人自己想多穿一点,就随他的意,只要确保他不会太热就行。●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刷牙和口腔护理?

口腔健康关系到老年人的饮食和营养摄入的能力,所以特别重要。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帮助老年人早晚刷牙或是清洗假牙,饭后要漱口。(2)在引导老年人刷牙的时候,可以将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开,并向他做出简单明白的指导。(3)如果老年人没有其他严重的疾病而必须进流食,那么可以在每天的食物中准备供他咀嚼的东西,这样可以维持口腔和牙齿的功能。●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梳妆打扮?(1)使用简单安全的梳理工具,比如,修甲锉比指甲剪安全,电动剃须刀比手动剃须刀安全。(2)使用老年人钟爱的护理用品,比如牙膏、护肤品、洗浴用品等。(3)如果老年人喜欢到理发店理发,可以陪他一起去;如果到理发店不方便,可以请理发师傅上门服务。●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吃饭?

合理的膳食是健康的保证。为了保证老年人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照护者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操作。(1)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用餐,形成规律,养成习惯。(2)创造一个安静的就餐环境,关掉电视等,避免干扰,使老年人可以集中精神吃饭。(3)餐桌的布置尽量简单,只放吃饭需要的餐具,不放花瓶、装饰品等(图3-3-5)。图3-3-5 老年人的餐桌布置宜简单(4)有的老年人不能判断食物或饮料是否太凉或是太烫,这个时候就需要照护者替他把好关,帮忙尝一下食物的温度是否适宜。(5)食物的选择要灵活一些。(6)避免给老年人吃坚果、爆米花这类食物,防止被呛着或是噎着(图3-3-6)。图3-3-6 老年人不宜食用坚果(7)陪老年人一起进餐,这样吃饭会成为一个愉快的活动,有人陪伴常常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情。(8)留给老年人足够的吃饭时间,提醒他细嚼慢咽。(9)如果老年人用不好筷子,可以换成勺子。总之要尽可能地发挥其自身能力,给予鼓励。●如何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洗澡?

定期洗澡是非常必要的,能让老年人的身体保持清洁。然而,洗澡是老年人照护中公认的困难事件。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自己所照护的老年人的自身能力,包括平衡能力、视力、对水温的感知能力等。根据老年人的实际能力,提供需要的帮助。(2)创造一个安全的浴室。不要将老年人一个人丢在浴室里,陪伴在整个老年人的照护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把热水器的温度调节在适宜温度上,以免烫伤(图3-3-7)。检查水温,避免过烫过凉。地面尽可能放置防滑垫。图3-3-7 老年人沐浴时注意水温(3)提前准备好浴室的物品。(4)在洗澡之前,先准备好洗澡要用的物品。(5)确保浴室温度适宜。(6)注意保护老年人的隐私。(7)如果家里用的是浴缸,需要留意老年人进入水中的反应。最好让老年人坐入浴缸后再放水,且浴缸中的水不要太深,保持在20厘米以内为宜。(8)关注老年人,而不是机械地完成任务。(9)给老年人选择的机会。比如,可以询问老年人是愿意现在洗澡还是半个小时后洗澡,是淋浴还是盆浴。(10)尽量让一位同性别的亲人或是熟人来帮老年人洗澡,经常表扬老年人的努力和配合,保护老年人的尊严和隐私,让其感觉舒适。(吕娟 张雪梅 封燕)第四章老年人的安全问题第一节老年人跌倒和坠床的预防与管理【典型案例】

苏爷爷今年89岁,双下肢无力,已使用轮椅近两年了。苏爷爷在女儿的陪同下,坐轮椅在小公园晒太阳。前面有一小坡,苏爷爷坚持要自己用手推轮子上坡。眼看着就上坡了,苏爷爷突然往后一仰,后脑勺着地,根本来不及扶。

牛婆婆今年90岁,患老年性痴呆,右侧肢体偏瘫,躁动,情绪不稳定。照护的张阿姨见牛婆婆已安静入睡,怕牛婆婆夜间坠床,除了拉好两边床档,还特意给牛婆婆双手双脚都用了保护性约束带。张阿姨再次确认床档的稳固性,检查约束带的松紧度,一切稳妥后,张阿姨放心地睡了。夜间,熟睡的张阿姨突然听见一声响。被惊醒的张阿姨发现,牛婆婆坠床躺在地上,情绪激动、烦躁。【照护问题】

1.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或坠床的原因有哪些?

2.在生活中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和坠床的发生?

3.针对此类老年患者应该怎样照护?●什么是跌倒和坠床?

跌倒指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含双脚),因失去平衡而意外触及地面或低于平面的物体,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跌床常常称为坠床,是指个体从床上掉落在地上。●跌倒和坠床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跌倒是导致老年人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轻者可造成软组织损伤,重者可导致骨折、脑外伤等。受伤部位多集中在上下肢,给老年人带来伤痛甚至使老年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跌倒使老年人产生低落、急躁、忧虑、冷漠、自信心下降等消极情绪。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后害怕再次跌倒。床不高、地面有保护垫时,坠床一般不会引起老年人损伤;但床较高、地面坚硬,跌落时撞到床沿等时,可造成老年人表皮破损,肌肉、韧带损伤或骨折,甚至死亡。跌倒和坠床导致的伤害增加了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跌倒和坠床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跌倒和坠床的高危人群包括:(1)年龄大于65岁者。(2)认知障碍者。(3)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差者。(4)肌力下降,步态与平衡能力异常,行走需要搀扶或助行器者。(5)有头晕、眩晕感者。(6)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律不齐、痴呆、帕金森病、严重抑郁、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等相关疾病者。(7)服用止痛药、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包括利尿剂)、抗抑郁药等易致跌倒药物者。(8)排泄障碍,平时大小便管不住或频繁小便者。(9)曾经有跌倒或坠床者。(10)穿着不当者,如穿不防滑的鞋、拖鞋及过长的裤子等(图41-1)。图4-1-1 穿着不恰当(11)不适劳作者,如搬或提过重物品,取放过高、过低处物品,爬高擦玻璃等(图4-1-2)。图4-1-2 不适的劳作——搬运重物、爬高●哪些环境因素易引起跌倒和坠床?(1)室内设施不合理:如门槛过高;椅子过低或不稳定;床的稳定度差,高度、宽度、软硬度不合适,缺少床档;电灯开关位置不合理,房间光线过强或过暗等(图4-1-3)。图4-1-3 容易引起跌倒的室内设施(2)物品放置不合理,拿取不方便,如水杯、电话、呼叫器等未摆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3)室内地面不平整、易滑,无防滑地垫或地毯,地面有小凳、电线等物品及地毯不平等(图4-1-4)。图4-1-4 室内地面不平整、易滑(4)户外环境:路面不平、照明不足。(5)居住环境的改变,如搬迁使老年人进入陌生的环境。●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跌倒或坠床的预防措施1.跌倒的一般预防措施(所有高危人群)(1)定期体检:分析老年人可能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积极防治可能诱发跌倒的疾病。建议每半年至1年接受1次相关的健康体检。(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规律饮食、作息;均衡营养,进食七分饱;适度锻炼,适当娱乐;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等。(3)衣服宽松合身、长度适宜,坚持穿防滑鞋,穿脱鞋、裤、袜时采取坐位(图4-1-5)。图4-1-5 适当安全的衣着和穿脱体位——穿防滑鞋并采取坐位(4)尽量避免经常更换居住场所。如必须更换,应当通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然后再进行抉择。(5)必要时,选择合适的助听器、老花镜和助步器。(6)帮助老年人调整和控制情绪,对不良情绪给予耐心疏导和帮助。2.老年人活动或者改变体位的注意事项(1)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的方式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活动能力、个人兴趣选择,如慢跑、游泳、太极拳、平衡操等。(2)尽量不去路面不平、照明不足的户外环境。(3)避免从事危险性劳动和重体力劳动,避免过度劳累,改变姿势时要注意一定的缓冲时间。改变体位后先休息1~2分钟。(4)遵守“三步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30秒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在夜间时(图4-1-6)。图4-1-6 预防跌倒起床“三步曲”(5)起床或活动时,若出现头晕、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和不能移动时,立即原地坐下或立即卧床,并叫他人帮助。(6)长期卧床者第一次下床时需要给予帮助,指导患者起床、翻身动作不可过猛,动作宜缓慢。(7)行动不便、虚弱、无法自我照顾、视力下降的老年人,下床时需有人陪同,协助日常生活。3.环境安全且用物放置合理(1)家具摆放及设施合理:如常用物品方便可取(如将水杯、电灯开关、电话、呼叫器等放于床边),椅子高低适宜、有扶手且稳定,光线适宜等(图4-1-7)。图4-1-7 家具摆放及设施合理(2)地面清洁、平整、无水渍、防滑,过道无杂物。(3)楼梯、厕所、浴室安装扶手。(4)确保床的安全:①确保床稳固,如有脚轮,则其处于制动状态;②床的高矮适合老年人上下床,床的宽度较宽;③必要时加床档或在床旁用椅子护挡;④床垫不要太软,以免老年人翻身时滑落坠床;⑤老年人若躁动不安,则可直接将床垫放在地上。●老年人发生跌倒或坠床应怎样进行初步处理?(1)立即评估跌倒或坠床环境,如有无障碍物,地面是否打滑,老年人在干什么等。如果环境中有煤气泄漏、明火等威胁安全的因素,应立即转移老年人到安全环境。(2)观察老年人跌倒或坠床相关征象,如有无头痛、头晕、心悸、胸痛、呼吸急迫、单侧虚弱、口齿不清、打哈欠、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等,如有立即送医院,并且将相关情况告知医护人员。(3)若有他人在场,请其告知老年人跌倒或坠床情况。(4)观察老年人跌倒或坠床后是否能独立或者扶住站起。(5)告诉医护人员老年人目前用药情况,视力和听力状况等。(6)对呼吸和心搏骤停者,立即就地心肺复苏或者拨打120。【老年人跌倒或坠床后哪些情况需要到医院紧急就诊?】

老年人跌倒或坠床后,诉说头痛、头晕、心悸、胸痛、跌倒局部疼痛,见其呼吸急迫、身体虚弱、口齿不清、大小便失禁、意识改变、出血等,均应立即送到医院就诊。●预防老年人坠床的误区

预防老年人坠床的误区——用约束带防坠床。部分照护者认为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特别是痴呆、烦躁的老年人,用约束带可以防止其坠床,故用约束带束缚老年人的肢体。而实际上加用约束带常常会增加老年人坠床风险。所以,对此类患者,应该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采用降低床的高度,或者只用床垫,可防止老年人坠床。(陈茜 张泽梅 阮顺莉)第二节老年人噎呛和误吸的预防与管理【典型案例】

患者,男性,83岁,参加寿宴因饮酒过多、进食过快、边进食边说话,突然停止了进食,神情紧张,不能说话,频繁咳嗽,喘不过气来,面色青紫。随即家属将其送往医院,发现老年人咽喉部有食物阻塞并抽出大量胃内容物。【照护问题】

1.导致患者突发此症状的原因有哪些?

2.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噎呛的发生?

3.针对此类患者,我们应该怎样照护?●什么是噎呛和误吸?

噎呛,常称为“噎食”或“食噎”,是指食物阻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某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而引起的呛咳、呼吸困难、窒息。民间常说的“噎食”主要指大块食物致使食管阻塞,医学上称之为老年性食管运动障碍,又称老年性食噎。误吸是指食物或液体进入呼吸道。●噎呛和误吸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噎呛和误吸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美国每年因吞咽障碍噎呛致死者超过1万人,加上其相关并发症导致的死亡达6万人,超过糖尿病,其中多数为老年人,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噎呛和误吸的高危人群有哪些?(1)半睡半醒或昏睡者。(2)进食呕吐或呛咳者。(3)意识或警觉性下降者。(4)脑中风、痴呆、谵妄和帕金森病等患者。(5)有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或胃食管反流等患者。(6)不能上半身端坐和吞咽困难者。(7)安置胃管或气道切开者。●如何发现老年人有噎呛和误吸风险?

可以通过下列十项测评老年人的误吸风险,有任何一项均应该到医院进一步筛查。(1)您是否有时进食时有食物误入气管或鼻腔?(2)您的声音进食时有时出现浑浊的嗓音或湿声音改变吗?(3)您是否有进食的愉快感觉比过去减少?(4)您是否有时不能一口吞下您口中的食物?(5)您是否有时会感觉到食物卡在喉咙?(6)您有反复的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吗?(7)您曾经出现重量下降吗?(非减肥等原因)(8)您经常出现吞咽药物困难吗?(9)您经常在吃固体食物或吞咽液体时阻塞或咳嗽吗?(10)您经常有某种食物或液体吞咽困难吗?●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噎呛和误吸的预防措施1.噎呛和误吸的一般预防措施(所有高危患者)(1)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1)对偶有呛咳的老年人,合理调整饮食种类,以细、碎、软为原则。

2)食物宜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等。

3)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和热量,选择安全食品,避免硬质食物。

4)避免黏性较强的食物如年糕、汤圆、果冻等。

5)避免有鱼刺、骨头等容易噎呛的食物。

6)食物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以20~40摄氏度(℃)为宜。

7)避免过量饮酒。

8)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老年人,给予肉松粥、汤面、馄饨、肉末、菜泥等半流质饮食。(2)常规口腔护理:每12小时刷牙1~2分钟,包括舌和牙龈;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每4小时要让老年人漱口1次。(3)宜取坐位进食。如卧床至少抬高床头60度,维持至少进食20分钟后。(4)尽量减少使用影响吞咽的药物。2.在协助进食或喂食时避免误吸的方法(1)不给半睡半醒的或昏睡的老年人进食。进食前准备辅助设备以方便进食。(2)正确进食。正确的进食方法如下:

1)进食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细嚼慢咽。

2)对于进食慢的老年人,配餐员可将餐盘留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收。

3)避免一次进食过多,鼓励少食多餐。

4)避免每次喂食过多或强迫喂食,喂食方法正确,交替喂汤和固体食物。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老年人,可用汤匙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老年人吞咽;待完全咽下,张口确认无误后再送入食物。

5)老年人发生呛咳时宜暂停进食,呼吸完全平稳后再喂食物。

6)若老年人频繁呛咳且严重者应停止进食。

7)饮水应将杯内加满水再喝。如果水不及半杯,老年人就会头后仰饮水,增加误吸的风险(图4-2-1)。图4-2-1 饮水方式(3)观察老年人对饮食的接受程度,减少环境中的干扰。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进食必须在老年人清醒、不疲劳、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3.胃管的评估

每次管喂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合适的位置。4.监测吸入性肺炎的体征

观察老年人体温、呼吸有无异常,是否有烦躁不安或注意不集中等情况,有无咳嗽、痰量及颜色;询问老年人有无气紧、呼吸困难等不适,及时汇报医护人员。5.进行吞咽功能锻炼指导

吞咽锻炼方法如图4-2-2所示。图4-2-2 吞咽锻炼6.监测体重变化

每周测老年人的体重,体重下降应该向医护人员汇报。●老年人发生噎呛应怎样进行初步处理?(1)当老年人出现呛咳时,立即协助其低头弯腰,身体前倾,下颌朝向前胸,鼓励其用力咳出食物等异物(图4-2-3)。图4-2-3 噎呛后的自救方法(2)如果食物残渣卡在喉部危及呼吸时,让老年人低头弯腰,照护者可在其肩胛下沿快速连续拍击,使残渣排除。(3)如果仍然不能取出,让老年人取头低足高侧卧位,以利体位引流;用汤勺或用光滑薄木板等撬开老年人口腔,横在上下齿之间,或用手巾卷个小卷撑开口腔,清理口腔、鼻腔、喉部的分泌物和异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4)以上方法无效时,可用海氏急救法。(5)应该在第一时间尽量更多地去除气道异物,如果不能有效清除,应立即呼叫医务人员抢救或送到医院急救。●海氏急救法

美国泽维尔大学临床医学教授海姆里斯发明了一种简单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方法。从20世纪起,已被广泛应用于大众噎食急救。1.对清醒患者(1)站在患者身后,双臂合拢环抱患者腰部,使患者弯腰稍向前倾。(2)一只手握拳,轻放在患者的肚脐上。(3)另一只手也紧握拳头,在患者腹部迅速有力地向上挤压,好像要提起患者身体一样。(4)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异物被排出。

海氏急救法对清醒患者急救如图4-2-4所示。图4-2-4 海氏急救法对清醒患者急救2.对昏厥患者(1)救护者应使患者仰卧,然后骑跨在患者腰部。(2)左手握拳,拳心朝前,腕部顶在患者上腹部中线处,右手按压在左拳上,双手同时用力,向患者腹腔内上方挤压。(3)如果无效,可隔几秒钟再重复操作一次。当然在场的人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