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开益医案精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1 13:44:30

点击下载

作者:肖燕,周泽强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任开益医案精华

任开益医案精华试读:

前言

《任开益医案精华》系2011年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专项课题“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之子课题,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文献整理与文化建设研究室牵头申报立项,任开益院长领衔的中风病专科病房医务人员以及任开益学术继承人参与共同完成。

任开益现任湖南湘潭市中风偏瘫研究所所长、金侨医院院长,全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全国“治未病”试点单位领导小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基地”联系人,湖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湘潭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人事厅湘卫中发[2004]8号文件授予他“湖南省农村名中医”称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发[2005]64号文件授予他“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称号,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专家,多次获得区(县)、市乃至全国优秀基层医院院长等各种荣誉称号以及嘉奖。一方面是他在医术上有所成就,善治疑难杂症,尤其是对危害极大的中风病,从理论认识到临床方药都有所创新,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色的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理、法、方、药体系。更难能可贵的是,任开益作为地方中医院院长,并不止步于个人医术的出众,还将成功的诊疗经验作为一种优质社会资源,带动医院发展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用任开益院长的话说叫做:特色技术构建医院专科,专科特色提升服务水准,服务能力吸引社会需求,需求增长带动医院人流量,医院人流量带动地方物流,物流繁荣促进人流增长,最终达到医院发展与地方繁荣良性互补。

中医药学术经验,既是学术成果,也是具有产业价值的社会资源,任开益院长基于这样的认识,一方面用心挖掘中医学术的特色内涵,优化诊疗过程提升疗效;一方面为特色技术拓展更大的应用空间,扩大医院专科专病接诊能力。他还践行“医为仁术”的医学本质,深入社区送医到户,对辖区60岁以上的居民每年免费体检。通过大样本临床应用,将专病专科经验方药提升为一种可以复制的医疗模式,转化为一种中医药服务社会的能力。将经验方剂置于单个病案下解读,不失为临床示范意义。将经验方剂置于一个病种、一组综合征观察,就可能具有潜在的产业意义。这是任开益学术经验不能忽视的特色。本医案集主要辑录任氏系列专方专病医案,初稿完成时间为2012年12月,所辑录的医案以近期为主,疑难杂症的成功个案,也仅收录扩大专病专方应用治疗获愈的典型个案,分篇章辑录,并对各章节特点略作小结,以便同道商榷探讨。编委会2014年5月名医传记一、任开益简历

任开益,中医副主任医师、研究员;湘潭市中风偏瘫研究所所长、金侨医院院长;全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领导小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基地联系人。

师承学习5年,任大队赤脚医生5年(1979—1984年),湘潭市中心医院进修西医2年,坚守农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提出“661体质高危中风综合征”假说;围绕假说,发明防治中风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心脉康”、“脑脉苏”、“骨痹平”系列;构建从理论创新到防治方法创新的中风病防治体系(任氏诊疗模式)。通过多年临床观察,防治效果为现行常规方法难以替代。

社会兼职:中国中医药民间研究开发协会名中医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南省专家库专家,湘潭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风病学组组长。

获得荣誉: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人才,湖南省农村名中医,省、市、县优秀院长,市县优秀政协委员、多次“两为”(我为建设省内经济强县争贡献,我为人民政协添光彩)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政府津贴优秀专家、劳模、“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县城精神十佳青年;市“医德贵仁、医风贵正、医术贵精、医绩贵勤”四贵专家。二、任开益从医之路掠影

2011年6月3日,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办公室听取任开益院长关于金侨医院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专题汇报(照片①),指示任院长要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特色,向标准化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社会的能力。并与任院长亲切合影(照片②)。

2012年6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中)亲临湖南湘潭,向金侨中风病防治医院院长任开益(左一)授牌。许志仁司长在授牌仪式上发表讲话说:“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两项试点获批单位,湘潭雨湖区中医医院(即金侨医院)是唯一获准举行现场授牌仪式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试点单位。今天一同来到现场的还有著名中医脑病专家石学敏院士,国家脑病专科协作组组长、北京东直门医院业务副院长、医学博士高颖教授。两位中医界的脑病专家百忙中抽出时间,甚至推迟了国际学术活动,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表示一种态度——对基层中医院防治重大疾病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支持。”(照片③)

金侨中风病防治医院“全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授牌仪式现场(照片④)。

2010年,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邵湘宁局长(左二)深入金侨中风病防治医院病房,现场听取任开益院长(右二)工作汇报(照片⑤)。

2002年,任氏脑脉苏、任氏心脉康通过医药专家评审(照片⑥)。

1986年至1988年,任开益在湘雅医学院临床教学医院之一的湘潭市中心医院进修西医临床,湘雅医学院硕士导师曾建平博士(左),成为任开益的学术恩师。而今,任开益从当年的赤脚医生成长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中医专家,他与曾建平教授纯真的学术师徒关系依然如故(照片⑦)。

不断拜师学艺提高诊疗水平,是任开益一生的追求。2012年6月24日,任开益院长诚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著名针灸学专家石学敏教授(右一);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东直门医院业务副院长、国家脑病专科协作组组长高颖教授(左一)为金侨中风病防治医院特别高级指导顾问(照片⑧)。

诊务繁忙的任开益院长(右),时常记得抽出时间去看望几十年前他从医生涯的第一位患者(中)。任开益始终认为,没有患者性命相托的信任,就无法成就起死回生的好医生,作为一名大夫,尊重患者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生命(照片⑨)。

中医经典理论是他的随行导师,根据师父点读心悟经典,辨析病症信息之间的内在制衡关系而决策临床方略,密切关注施治、检验结果,据此随时修正临床决策,在这样一种学习模式下,疗效成为任开益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也是他行医的第一追求。三、名医传记1.开卷有益与失学少年

开卷有益是广为人知的成语。史传宋太宗规定自己每日阅读当朝巨著《太平总类》,如遇政务繁忙当日无暇读书,定会日后补上,并表白说“开卷有益,不以为累”。由此带动朝中盛行读书之风,宋太宗通读过的类书巨著被改名为《太平御览》,这部书以其史料珍贵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卷有益则成为劝诫人们向学、向上的成语。湘潭市中风偏瘫研究所所长、金侨医院院长任开益从未忘怀父亲为其取名的良苦用心,每每有人问及姓名,他的回答是:任开益——开卷有益。并从小就憧憬长大了做点与读书写字有关的事情,历经坎坷成年后,任开益夙愿得偿,有了丰富的家庭藏书(照片⑩)。

少年任开益经历了国家政治动荡的年代。1968年,初中毕业的任开益,正当求知的好年华,却找不到读书的地方。中学停课,大学停招,恰如他在回忆中所说:

我出生在湘潭县响塘乡偏远农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略通翰墨,受其教化,自幼总是憧憬着长大后做些与看书写字有关的事。不巧初中毕业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在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升学成了泡影。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缺医少药相当严重,八姊妹中四个先后因患白喉、麻疹、肺炎、疳积而夭折,母亲患甲亢、心脏病久治不效,于是就萌生了学医的念头。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作为社会的“另类”,加上贫穷的家境,要想从医,听起来有些荒唐。

有人善意提醒他,与其学医后谋不到饭碗,不如学油漆手艺,因为任开益颇有绘画天赋,色感、手性都很不错。最关键的是,做手艺只要雇主点头,不需要组织审查。加上农村代代造房子,户户打家具,油漆手艺的需求很大,不愁没有进项。善于深度思考的任开益婉谢了这份好心。现实已经让少年任开益品味了钱只能解决温饱,几位同胞手足相继病故,并不全是因为自家穷,农村太缺少必要的医疗资源,很多病都是靠身体自愈,不到命悬一线,极少就医,也极难就医。“少年初识愁滋味”的任开益,迷上了医学自救和救人的特质,尤其是中医学不依赖器械,全在于用心苦修,功夫到家了,百草皆为药,犹如天帮地助。人不论亲疏长幼,只要你为他治好病,便可成为一生的挚友。医学既能解除患者的病痛,又能体现医者的人生价值。任开益认准了,医学于己可以安身立命,于人可以救人疾苦。虽说能不能当大夫要靠别人点头,但有没有治病的本事是可以自己去努力的。任开益想通过拜师学艺来增长自己的学识。2.师父点书与小试牛刀

任开益的医学之路,起步于寂静黑夜30公里的田埂小道。他回忆说:

1968年开始,凭着自己的一股拗劲,一边找些医学书籍阅读,一边寻找师父。当地的医生不敢带我,都劝我不要学医,说像我这类人学医,即使学了也不会有机会看病。本地医生不敢收我为徒,我就托亲戚到外县拜师求学。经人介绍,终于在离家30公里外的望城县桐木卫生防治所找到了夏懋炎老中医。夏老师是当时望城县八大名老中医之一,素以治疑难杂症著名,不幸的是,学了不到两年,恩师就过世了,临终时,把我托付给他的得意门生刘汉章师兄。那时,我从师学医是不能公开的,更不能脱产,只能傍晚收工后步行三十公里到师父家点书(所谓点书就是师父点释本次学习的内容),早上8点之前又跑回来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出集体工时,一头挑着锄头、箢箕,一头挑着医书、笔记本,利用上下午工休半小时,在田间地里学习,晚上就点着昏暗的煤油灯看书。就这样学完了《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濒湖脉学》、《药性赋》、《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内经》、《温病条辨》等中医典籍。经过五年师承生涯,觉得自己学了点东西,就准备自个儿行医,没有钱,把猪卖了换钱进药。(痴迷中医的任开益经常上山辨草识药,照片)

跟师的经历说起来寥寥数语,付诸行动却是持续5年的春夏秋冬,一整天的劳作后还得起早贪黑往返奔波30公里,深夜那短暂的苦读时间来之不易,对当时的任开益而言,可谓甘之如饴。难怪他至今还能诵述当年师父的点读教诲,并练就了浏览中快速抓住精髓的思辨能力。中医经典理论就是他的随行导师,根据师父点读心悟经典,辨析病症信息之间的内在制衡关系决策临床方略,密切关注施治反应检验并修正临床决策,在这样一种学习模式下,疗效成为任开益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也是他行医的第一追求。

当年跟师读书的清苦,任开益偶尔会以笑谈的方式说上一二。比如夏夜里乡村四处都是撒野的蚊子,轻轻一咬,痒得人五心不定。任开益有他夜晚读书时防止蚊子捣乱的独门秘招:用木桶装上灶膛里的柴草灰,双脚埋入柴草灰里。能想出这种常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办法,可见任开益早年攻读医书的定力。

虽然任开益并没张扬拜师之事,但5年里手不释卷,山坡田头辨识药草,邻里乡亲都知道他在学中医。有一天,他过路时被一位大嫂叫住:“开益呀,听见人家讲,你学哒郎中,劳你给我开个单子好不?”大嫂完全没想到,本来是自己麻烦人家的事,但求医的话落到任开益耳里,却成为他一生都不淡忘的一个定格——终于有人拿我当大夫看,向我求医了。30多年过去了,经手诊治的各色患者无数,但是,任开益院长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与大嫂的对话:“谢谢你看得起,请问你哪里不舒服?”“哎哟,总是脑壳痛,手脚无力身上冷,吃过一些方子总也不见好。”

师父点读过的中医经典,任开益都早已烂熟于心,他听了主诉,查看舌脉,按照柴葛解肌汤开了方子。几天后大嫂眉开眼笑地说:“你开的单子飞灵的哦,我吃3剂人就松泛哒。谢谢啊!”

大嫂不经意的求诊和道谢,成为铭刻在任开益内心深处的感念。而今,大嫂已经80多岁,任开益也从当年偷偷行医的编外郎中成为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式评定的省级名中医,并担任地方中医院院长,但每逢过年,任开益不论多忙,必定会去给老大嫂拜年,奉上一份礼仪。当他饱受冷落的时候大嫂的信任给他暖心的鼓励,当他收获成功的时候,他要回报大嫂一个暖心的晚年,即使已经为老人的女儿解决了就业问题,任开益院长依然履行他内心要求自己的一个守诺——这份年礼将与大嫂的生命同行。在任开益的行医信条里,患者是最后栽培医生的人,是患者的性命之托成就了大夫医术的提高。任开益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患关系之水乳交融。全国中医脑病专科协作组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东直门医院业务副院长高颖教授曾深入金侨医院病房查看任开益收治的住院患者,患者的言谈和眼神让高颖教授感叹:“患者对你多么信任啊!”真正的医者,懂得品味患者信任的价值。高颖教授认为,医患关系不仅关乎道德,还有学术意义,要想得到患者的信任不是善良就可以做到的,还得有为患者尽快解除病痛的真功夫。安慰剂的阳性率数据可观,已经成为医学研究课题。赢得患者的信任,也是治疗过程中依从性的最好依托。“医为仁术”,内涵深邃,孙思邈撰写的“大医精诚”成为中医入门必修,欲为大医,必先“精诚”,青史传名的医家,无一不是德艺双馨者。常怀体恤之心,才能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从而鞭辟入里洞察病机,并不断探求最佳方药。任开益从读经典开始入门中医,也自然地把经典大师的医学境界融入自己的灵魂。3.二度拜师与救人一命

自从有了治病成功的先例,找任开益看病的人慢慢多起来,终于实现了他当大夫的梦想,那几年的经历,他如数家珍:

1979年,新上任的大队书记童后上认为我业务能力还可以,能治好些病,在乡亲们中口碑又好,就安排我到大队担任拿工分,没有工资的赤脚医生,别看这听起来有些卑微的“赤脚医生”,但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情,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于是认真扎实地工作,把大队卫生室搞得有声有色。1985年被南谷乡卫生院黄仁坤老院长选拔到卫生院工作。来卫生院就诊的病人多,病种、病情都较村卫生室相对复杂些。在卫生院工作一年后,由于西医基础知识的不足,我深感知识贫乏,决心自费到湘潭市中心医院进修西医。

由于我没有科班的文凭,中心医院门槛高,我就托熟人,找关系。好不容易才有了进修学习西医的机会,原来只打算学习半年,可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结果一待就是两年。进修期间,深得心血管博士曾建平教授悉心指点,在市中心医院的两年进修学习期间,白天在临床科室跟班学习,晚上到医院图书室查阅资料,做学习笔记,还经常到心电图室、检验科亲自动手操作,拟发检测报告。通过两年的进修培训学习,在各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先后选修了内儿科、普外科、急诊科等临床一线科室,自己也能做心电图、看显微镜,发三大常规检验报告了,这些为我今后研究防治心脑血管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治疗的第一个中风病人是望城县含浦镇朱家湖的周六公,周六公因脑溢血、冠心病在省城一家大医院治疗20多天,毫无起色,抬回来准备后事。他的一位亲戚是我的同学,听说我治病还行,把我请去了。我当时也没把握,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几十里山路,隔两三天跑一趟,1个多月周六公竟奇迹般地好了,再也没有发生第二次中风,活到90岁。这一次诊治经历,使我感觉到中医药的神奇,从此增强了我攻克中风病的信心。

任开益所说的信心,并非简单的自信,而是有了探索的动力。自第一个成功病例之后,20多年里,他经手救治的中风患者可谓成千上万,他并不满足于开方用药让患者康复出院,而是不断探索研究中风病有关发病和治疗的深层机制。针对中风病举世公认的四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任开益认为,发病以后的对症治疗主要影响病死率和致残率,如果要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还须另辟蹊径。他给自己定下研究中风病的信条: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领域重新发现。4.已知领域重新发现

任开益从偷学郎中的另类子弟到全国基层优秀中医、湖南省农村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一路走来不断提升自我,创立了“治未病”防治中风病的“任氏模式”。这主要得益于他虚怀若谷的求学态度和精于思辨的学习方法。中风病是医学界公认的重大疾病,从理论研究到临床探索,都不乏名家论述和医界共识,任开益博览各家学说,借鉴名家经验,但绝不简单模仿,更不止于公论。他认为,已知的领域还需要重新发现,不仅要发现表象,更要探求现象后面的本质。任开益收治的中风患者和大量的中风高危因素文献报道,都证实了中风高危因素的客观存在。虽然高危因素是共识,各种控制单因素预防中风病的方法已可罗列成篇,但是,中风病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这一方面说明医学理论研究对高危因素的危害机制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说明实际临床中针对中风高危因素的预防手段收效甚微。任开益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观察,创新性提出了“661体质高危中风综合征(high-risk stroke syndrome,H.S.S)”假说。“661体质”是指30岁以上劳动力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高尿酸血症、高体质量“6高”,和颈椎病、冠心病或(和)心脏手术史者、脑动脉硬化、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综合征、脑萎缩“6病”,以及有中风病史和(或)中风家族史者。

高危中风综合征则是指:有“661”因素的人偶然或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头脑不清爽、视物昏花、耳鸣耳聋、胸闷心悸、心烦易怒、肩颈不适、手足甚或唇舌麻木、易感冒、易疲劳等精力、体力、听力、视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免疫力等“七力”减退,导致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亚健康临床综合征。

以上6高、6病以及家族史,这些西医学上各自独立的病、症、因等,其实具有共性,即血液或血管的生态改变,家族史、中风史者这种改变来自先天的因素更多。任开益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和病症学说,将其全部归结到中风病的视野下来解读,他认为,就中风病而言,高血压不是独立的病,而是中风病欲病期的一种症,其他高血黏、高血糖也是同样道理。如同伤风会有咳嗽、鼻塞、流涕、声嘶等症状,如果伤风病根不除,单纯施以止咳、通鼻、止涕、润喉等,可能会久药不效。与此相反,如果及早疏风,这些综合征都将迎刃而解。任开益采用纠正病因消除病症的临床思想,创设了用于改善中风高危症状的纯中药制剂——任氏心脉康,并获得国家专利和省药监局核发的医院制剂批号。

任氏心脉康采用纯中药复方实施对高危中风综合征病因性治疗,通过促进生理功能,改善头部供血环境,消除中风发病危险的因素,还能避免长期吃西药的副作用。由于中药的作用机制是促进生理功能,因此一般不发生耐药性,可根据身体需要间歇性长期使用。5.未知领域不断探索

在那个农村与贫穷划等号的年代,农村贫乏的不仅是生活资源,更缺乏的是学习资源。能有一盏青灯几页故纸,就是难得的文明了,释疑解惑首先依靠自身的不断探索和思考,这也练就了任开益不断挑战自我的学习方法和行医风格,正如他写给自己的格言——已知领域重新发现,未知领域不断探索。任开益认为,一个好的中医,不能只跟师父模仿开方子,那种描红般的学方子只能算是工匠,他认为要把开方治病当做一门精益求精的艺术,不断完善有所创新,让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都渐趋完美。带着这样的境界,他对中风病常规治疗后居高不下的残疾率难以释怀,他希望躺着进院的患者都能自己走着出院,治疗中风病如何最大限度保全功能成为他殚精竭虑的追求。他对自己治疗过的病患会细心体察症状的发展变化,琢磨如何从治疗环节上找着力点,从药方上修正功效。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探索实践,任开益发明了治疗中风病的纯中药个人经验处方任氏脑脉苏,经过临床应用,患者意识、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者。但任开益没有满足于这种胜人一筹的疗效,他观察到少数患者服用任氏脑脉苏会伴有少量渗血现象,通过广泛查阅“活血不外溢”的相关文献,尤其是不同活血中药对血液流变方向影响的报道,研究相关药物的性能差异,加上丰富的临床实践,任开益调整了处方中的一味药物,果然获得了他所想要的结果——活血不外溢,祛瘀以生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任氏脑脉苏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和省药监局核发的医院制剂批号。

当任氏脑脉苏获得一定声誉的时候,一些制药企业闻风而至,有许以高职位的,有许以高薪金的。任开益始终不忘记自己是中医大夫,疗效是他的第一追求。制药企业从销售的角度考虑,希望任开益把任氏脑脉苏处方改成固态的剂型。但是,在试验过程中,任开益发现固态的剂型疗效不如液态,而且不方便昏迷病人鼻饲给药,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重金。正如他自己所言,好大夫要把治病当艺术,追求精益求精。他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任氏脑脉苏有治疗经年不愈脊髓空洞症、脉管炎的意外疗效。2012年6月24日,著名针灸学家石学敏院士(左3)亲临任开益院长的病房指导性查房(照片),恰逢曾经的脉管炎患者微中风二度住院,亲述4年前治疗中风病的同时,严重的脉管炎同时获愈,石学敏院士建议任开益院长,今后类似病例做系统的临床观察记录,这是很有学术价值的,可以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中药复方的综合性功效。任开益本来就执着于复方中药的疗效研究,得到石学敏院士的鼓励,他更坚定了探索任氏脑脉苏多功效应用的信念。他在多年前就将自家一座小山改造成仿原生态的中药种植园,采用天然有机物肥增强地力,山土深翻1m后,他雇大卡车从榨油坊买来油菜籽渣饼,敲碎深埋山土中,再种上杜仲、金银花、五加皮、天丁等百余种中药材,药材种植入土后不再人为施肥。无论从原药、处方到剂型,任开益都在追求一种内在的完美。6.“治未病”防治中风病

无论是做大夫还是当院长,任开益都做得有声有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认知和实践。《黄帝内经》推崇“上工治未病”,这对于把临床效果当做艺术追求的任开益而言,可谓正中下怀。任开益认为,“治未病”绝不是单纯的预防医学,而是洞察秋毫的临床思维;不仅仅是提前一步的时间差,更是捕捉隐患的机敏和四两拨千斤的机巧。治未病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应用,是可以且应该贯穿中医医疗全程的诊断思想和治疗策略。故此《内经》尊其为“上工”。

在古代汉语里,“治”是管理,治理;“病”是“疾”的递进状态。“未病”不等于“没病”,当然也不是“已病”,而是健康和病态之间的一个动态渐变的中间态,是具有发病趋势的潜伏期以及疾病达到临床诊断之前的渐变期。《黄帝内经》认为高明的医生应在疾病的隐匿阶段就采取措施。汉代名医张仲景把这种全程治理疾病的“治未病”思想分解为4个步骤:“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用张仲景的这4个步骤全程干预中风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将有利于降低中风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等。任开益率领他的团队以“治未病”理念为中风病临床指导思想,将现行治疗模式被动接受“已病”才开始治疗,变革为主动发现“未病”进行积极干预。分别设立“未病、欲病防治”,“已病防变”,“病愈防复”3个中风专科病室,将中风病的前高危期(临床发病之前)、后高危期(复发危险期)都纳入中风病治疗过程;在中风病临床治疗中强调保全功能,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尽量避免创伤性治疗,创设了“一个理论假说(661高危中风综合征),两个疾病阶段(未病、已病),3种专用制剂(任氏心脉康、任氏脑脉苏、任氏骨痹平),一套诊疗规范,一组技术要点”的防治中风病任氏模式。2012年6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为考察专科建设项目单位、推进基层中医院发展,邀请中医界著名脑病专家石学敏院士、东直门医院业务副院长高颖博士,深入金侨医院中风病专科病房,察看住院患者治疗实况。石学敏院士查房后说:“刚才在病房考察,看了3个具体的病,从结果来看,金侨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予两项授牌绝对是合格的,对基层医院有示范作用。”石学敏院士介绍:2012年6月13日,温家宝总理召集两院院士开会,希望医务工作者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病要下大力气解决好。石学敏院士评价说:“金侨医院的‘院中三宝’(任氏心脉康、任氏脑脉苏、任氏骨痹平)主攻方向选得准,针对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免疫缺陷风湿病,治疗手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理论和方药,这是基层医院很难做到的,他们是一面旗帜,他们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全国中医脑病专科协作组组长、东直门医院业务副院长高颖博士说:“中医治未病理念有丰富的内涵,在每个病的不同环节体现是不一样的。金侨医院把治未病理念切入到了中风病治疗的各个环节,对高危人群有防治方法,对已病患者防止传变,对病愈者预防复发,金侨医院的方法和模式是值得推广的,符合国家“十二五”战略思想,卫生工作的重心前移和下移,他们走在了前面。作为国家脑病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东直门医院(在中风病方面)做了长期的积累,我表个态,今后愿意和金侨医院携手,在中风病防治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石学敏院士、高颖院长病房指导性查房1个月后,患者全部康复出院,3个月后,任开益院长抽出时间,带上接受指导查房的3位患者全部顺利康复的病历资料和脑溢血偏瘫患者康复后独自步行出院的视频,亲赴天津、北京向两位专家汇报。两位资深学者给了任开益相同的评价:认真。并且不约而同都答应接受任开益院长派出的中风病治疗医护学习团队,进入本院病房参与治疗实战进修。这就是任开益,不放过任何提升自己和团队诊疗水平的学习机会。他还用一笔政府颁发给个人的奖金设立了“开益育才基金”,凡在职人员获得高一层次学历学位的,均能获得一笔奖励金。做大夫,他追求患者疗效精益求精;做院长,他追求团队的诊疗实力不遗余力。7.烧汤河畔写意人生

任开益所在的医院坐落在湘潭市雨湖区的烧汤河畔,烧汤河是湘江支流靳江河的支流,源远流长而远离喧嚣,以其天成的清雅婉约默默滋润一方山水。任开益感悟河水千年延绵的文化底蕴,以“河水取不尽,烧汤济苍生”作为医院执业理念。烧汤河畔还是旧建制时三县交界的接壤地,被当地人趣称为“鸡鸣三县”,一只公鸡打鸣,长沙、望城、宁乡3个县都醒了。说起任开益选址在这样一个立足乡土又兼具包容开放的地方建医院,那是他为壮大基层中医院而培育特色专科励精图治的另一个篇章。

1990年,我被南谷乡政府任命为南谷卫生院院长时,卫生院负债13.8万,借栖在原乡农机站弃用的几间旧房子(照片),因年久失修,已属危房,并且后有一个翻砂厂,整天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医疗环境极差。卫生院的内部条件也简陋得让今天的人难以想象,那时候,卫生院的所谓输液床,就是地面上铺一层稻草!

卫生院要发展,就要改善现状。我们竭尽全力提高疗效,发挥中医中药效便验廉的特色,赢得患者的信赖,经过几年奋斗,还清了所有债务并略有剩余,我开始筹划择址新建卫生院。几经周折,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同意了我的请求,但支持不多,缺口资金大。我就白天看病,以维持医院正常运转,晚上出去跑贷款,找熟人借钱,赊材料,跑工地。经过1100多个日夜的苦干,全体同仁,穿上白大褂是大夫,下班了换件衣服,加入基建队伍,上下一心,挑土方、扛木料,挖路基、种树苗,终于在1996年7月实现了整体搬迁(照片)。医疗环境改善了,同步提升从业素质,全员考试上岗,医护工勤尤其救护车司机,都必须知晓本院专科特色的基本知识。随之而来的是医院业务量不断增加。

1997年,由于疑难病医疗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影响越来越大,前来就诊的病人不再限于本乡本土,外地慕名前来求治的病人越来越多,湘潭县卫生局为支持卫生院的发展,决定依托卫生院成立“湘潭县疑难病治疗中心”。

2000年,由于中风防治专科特色显著,湘潭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卫生、科技、药监、计划、财政、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现场办公,为医院的发展排忧解难。同时市科技局特批准在医院成立“湘潭市中风偏瘫研究所”,作为市级科研单位给予重点扶植。

2001年自行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任氏心脉康、任氏脑脉苏通过湘潭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评审,2002年通过省药监局组织的医学和药学的评审,2004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两项发明专利。

显著的专科特色,确切的临床疗效,也吸引了许多周边地区政府领导的重视,我院的专科均被周边地区(长沙、望城、宁乡等)列为城镇医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专科特色制剂也被列为基本用药目录。

2003年6月13日,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甘霖同志率卫生、科技、计划、财政、经贸及省中医局的领导、专家在各级地方政府陪同下来我院视察,对我们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采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奇特疗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指示:要把医院作为我省“综合建院、重点建科”的典型予以重点扶植。

2004年,医院荣获湖南省中医兴院示范单位。

同年,由市、县党委及主管部门牵头,引进金侨集团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扶植我院心脑血管病特色专科,装备了CT、彩色B超、经颅多普勒、生化分析仪、动态血压、心电监护的仪器设备,新建了科研楼和200张床位的住院楼、职工宿舍和科研制剂室,开辟了100种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构筑了集医疗、科研、康复疗养、种药、制药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医特色鲜明的心脑血管病科研临床基地框架,作为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试验田。

2006年,获评为湖南省重点特色专科医院。

2008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单位。

2012年,获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并作为基层医院中医兴业的典范,唯一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亲临医院授牌。

2012年5月16日,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兰州召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工程中医药厅局长座谈会”,任开益院长作为5个中医社区服务做出了成效的单位之一,受到王国强副部长的邀请参加座谈会。讨论期间,任开益院长以“中医人要自信”为主题发言,陈述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守望中医,通过提升诊疗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把一个负债的小小卫生室发展为拥有200张病床的专科医院,赢得全体与会人员的赞叹,王副部长亲切握手勉励说:“开益,好好干!”休会的短暂时间里,任开益院长向王国强副部长了递交了一份近期工作汇报,字里行间,是任开益顺应社会需求再次提升医院规模的规划蓝图:根据金侨医院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理特点,为缓解城、乡就医难、就医贵的社会问题,金侨医院自筹资金,新建两万平方米综合大楼,增设700张病床。本书付梓之际,大楼基础建设已在进行中。

任开益每天都在充实自身内涵,同时在不断扩展他所领导的医院的外延,当生命和事业交织,已然分不清是人成就了事业,还是事业成就了人。任开益不想搞清楚这个问题,他最想要的是“上工治未病”,人人都健康而长寿、长寿而健康!医案精选

任开益从早年拜师学艺到后来担任区中医院院长,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医疗第一线,临床经验丰富,善治各种疑难杂症,对中风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独创性见解,其经验方任氏心脉康、任氏脑脉苏均获得国家专利和湖南省药监局医院制剂批号。用于痹证治疗的个人经验方任氏骨痹平获得国家专利号并成为医院的协定处方。任开益临床思路的特点是——整体识病,以病带证,病愈证平,疗效至上。比如通常认为高血压是中风病的高危因素,医、患双方都会很在意如何控制血压。任开益基于多年大量的临床实例发现,很多高血压只是某种疾病的症,只要治好了对应的病,高血压可以随之而愈。有时候,过分纠结于症而忽视原发病,反而会本末倒置延误治疗时机。

任开益善于运用中医整体观剖析疾病,治疗方略始终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纠结于病理过程中的某个单证片面纠偏。以中风病为例,尽管症多势险,任开益治疗中风病始终扣住改善头部供血这个基本点,其经验处方具有较好的普适性。为了客观地反映任开益3个经验方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对其诊治的病案按照任氏脑脉苏系列、任氏心脉康系列、任氏骨痹平系列分章,以近5年病案为主,所选病例分病种按就诊时间排序,将一个时间段诊疗实况作客观呈现,亦便于其他医学相关研究作统计学分析。一、中风病系列医案

任开益治疗中风病以个人经验独创的纯中药方剂——任氏脑脉苏为基础药方。主要药物有天麻、全虫、胆星、石菖蒲、葛根、防风、珍珠母、怀牛膝、丹参、川芎、杜仲、双钩、水蛭、田七、地龙、僵蚕、白术、淮山、菊花、生黄芪、草决明等数十味,可搜风剔络、活血祛瘀、健脾化痰、清肝养肾等。脑脉苏基础方可用于脑溢血、脑梗死、震颤、面瘫、痿证等的治疗。

任氏脑脉苏0号方剂是在脑脉苏基础上略加化裁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纯中药方剂。

任氏脑脉苏可与中风病治疗的其他常规方法同时并用,如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脱水剂、利尿剂等。中风病常规治疗方法专业文献多有介绍,医案中不再一一列出。

脑脉苏煎剂可采用常规中药服用方法,每天1剂分2次口服,昏迷患者可鼻饲给药。若患者食欲低下,一天服2次药量难以接受,可分4次服用,以减轻肠胃负担又保持一定的药力。

脑脉苏方剂可独立应用,也可化裁组方,批量应用时可“药包加味”方式配剂。为方便读者,本医案采用化裁方。

[附]1.疾病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肢体瘫痪程度采用医学6级“肌力”表示:

0级:完全瘫痪。

Ⅰ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Ⅱ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抗地心引力地抬起。

Ⅲ级:肢体能抗地心引力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Ⅳ级:能做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为差。

Ⅴ级:正常肌力。(一)脑出血急性期医案(24例)1.中经络风痰火亢证(脑干出血)

陈某,女,54岁。住湖南省湘潭县响塘乡益草村,病案号32700。【初诊】2006年4月14日住院。【主诉】突发头晕,右侧肢体偏瘫10h。【临床表现】于2006年2月14日凌晨1时左右睡觉中突感头晕不适,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起床,无头痛、恶心呕吐,自觉休息后就会好转,未作处理。早晨7:12进食后出现呕吐,并感头晕加重,遂入院就医。现右侧半身不遂,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痰多而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病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未系统治疗,无中风家族史。【查体】神清语利,定向、计算、记忆正常。常规内科体查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右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可,浅感觉正常,右巴氏征阴性。头部CT示“脑干出血”。【诊断】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

辨证:风痰火亢证

西医诊断:脑干出血【治法】平肝泻火通络。【方药】天麻10g,双钩10g,水牛角15g,黄芩12g,大黄10g(后下)(便通即停),白茅根20g,川牛膝10g,水蛭5g,桑枝12g,每天1剂,水煎分4次温服。15剂。【二诊】(2006年4月29日)服上药后患者精神好转,纳食增进,血压正常,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基本正常。语言洪亮。仍感头晕,余无其他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患者风火稍降,仍感头晕,心烦易怒,故原方加菊花15g、冬桑叶10g,以助清肝息风之功。7剂。煎服法同前。【三诊】(2006年5月6日)继上述治疗后,患者已能下床在他人的帮助下活动,无明显头晕,近几日大便干燥难解。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前症效不更方,针对大便干燥难解加生大黄5g(大便好转后停用)。15剂。服法同前。【四诊】(2006年5月21日)改用脑脉苏煎剂14剂,(6月4日)患者右侧肢体好转能单独行走数十米,右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可。舌红,苔薄白,脉滑有力。患者要求出院。带脑脉苏煎剂15剂,以巩固疗效,病愈防复。【按语】此案为出血性中风之中经络,患者素体阴虚,水不涵木,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上逆上冲犯脑而发。故平肝泻火通络治疗有奇效,但要注意过犹不及,泻火分寸极为重要,燥便见缓,大黄即止。因中风大多本虚标实,过用寒泄有损元阳,影响预后。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头痛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黄某,女,55岁,湖南省湘潭县响塘乡柴山村,病案号32785。【初诊】2006年3月3日住院。【主诉】突发头痛2天,加重1天,呕吐2次。【临床表现】 2006年3月2日17:00时左右从田间步行回家时突感头痛,呈持续性钝痛,以前额为甚,并感头晕,于17:30左右出现呕吐一次,呈喷射状,为胃内容物,量约300ml。在家休息,自服感冒药治疗(具体不详),3月3日头痛加重,再次呕吐,遂呼医院救护车接收入院。现仍头痛,以持续性钝痛为主,急性病容。舌红,苔黄,脉弦滑。【病史】高血压病史5年。无家族中风病史。【查体】血压:180/110mmHg,神清语利,定向、计算、记忆正常。常规内科体查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可,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医诊断:头痛病

辨证: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

西医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治法】 滋阴潜阳,镇肝息风止痛。【方药】天麻10g,白茅根20g,双钩10g,川牛膝10g,三七粉5g(兑服),代赭石15g(久煎),丹皮12g,黄精12g,白菊10g,每天1剂,水煎分4次温服。5剂。【二诊】(2006年3月8日)患者精神好转,纳食增进,血压正常,无明显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余无其他不适。查体:脑膜刺激征阴性,四肢肌张力正常。舌红,苔黄而少,脉弦滑。患者其肝阳已息,虚火仍在,治以滋阴降火为主,故前方加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首乌10g。10剂,煎服法同前。【三诊】(2006年3月18日)患者已能下床活动,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其他不适。查体: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舌红,苔薄白,脉滑有力。病情明显好转,患者要求次日出院。【按语】此案为头痛病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此头痛系脑卒中之伴症,故而坚持治以滋阴潜阳,镇肝息风止痛为主,后用加味亦据此治疗思想拟定。异病同治,标本兼顾,既缓解了头痛,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又达到了固本培元之效。3.痰湿内阻头痛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凌某,男,55岁。住湘潭县响塘乡。病案号:50026。【初诊】2007年1月6日住院。【主诉】头痛头晕、呕吐1h。【临床表现】患者自诉于1h前饮酒后,突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及麻木,急送医院。现神清,精神萎靡,头痛头晕,共呕吐4次,口角不歪,伸舌居中,颈软。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滑。【病史】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达220/120mmHg。家族中其兄于5年前曾患“脑出血”。【查体】 血压200/120mmHg,呼吸20次/分,脉搏63次/分,体温36.8℃。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3次/分,律整,无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力肌张力可,病理征(-)。本院头部CT: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医诊断:头痛病

辨证:痰湿内阻证

西医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药】半夏15g,陈皮10g,白术20g,薏苡仁10g,川牛膝10g,白茅根15g,三七粉5g(兑服),茯苓10g,天麻15g,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早晚温服。7剂。【二诊】(2007年1月13日)患者精神好转,未再呕吐。头晕、头痛较前减轻。纳食欠佳,大便5日未解。查:神清,精神尚可,血压190/110mmHg,四肢肌力肌张力可,颈抗阳性。克氏征、布氏征阴性,病理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根据患者目前情况考虑邪郁有化热之势,故予加代赭石(先煎)20g、生大黄(后下)10g、厚朴10g,以平肝潜阳、泄热通腑。5剂。煎服法同前。【三诊】(2007年1月18日)经上述治疗,患者精神好,纳食正常,无其他不适。血压160/90mmHg,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考虑患者目前临床症状虽然消失,但病程为第二周,为防止再出血,巩固疗效,嘱患者继续卧床休息,再服初诊方10剂。【四诊】(2007年1月28日)患者未诉任何不适,血压140/80mmHg,复查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完全吸收。患者要求出院,告之出院注意事项,予以出院。1个月后回访,告曰无任何不适。【按语】此案贵在病程的准确把握,虽酒后发病,但头痛、呕吐、舌苔白腻,可责为痰湿内阻脾胃不和,以任氏经验方为基础针对脑溢血“活血不外溢,祛瘀以生新”,辅之加味祛湿健脾止呕,诸症得减,血压有所降低。二诊苔腻除而痰湿渐清,邪热渐起大便不行,续用任氏经验方,加味重在泄热通腑,如此保持任氏经验方祛瘀生新,运用加味调理旁症,可助提高任氏经验方效用。4.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左丘脑出血)

王某,女,69岁。住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茶恩寺村。病案号0706060007。【初诊】 2007年6月6日。【主诉】突发右侧肢瘫,言语謇涩8h。【临床表现】 2007年6月6日早晨6时左右在菜地里劳作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站立不稳,不能行走,伴有言语不利,于2007年6月6日13时急诊入院右侧半身不遂,头痛,膝酸腿软,言语謇涩。舌红,苔黄,脉弦滑。【病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其母于10年前曾患“脑梗死”。【查体】定向、计算、记忆正常。常规内科体查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右侧肢体肌力1级,肌张力可,痛觉减退,右巴氏征阳性。头部CT示“左丘脑出血并破入右侧脑室”。【诊断】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

辨证: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

西医诊断:左丘脑出血(急性期)【治法】滋阴潜阳,镇肝息风,活血通络。【方药】天麻10g,双钩10g,生地黄15g,桑椹15g,川牛膝10g,黄精10g,水蛭5g,三七粉5g(兑服),桑枝12g,夏枯球8g,白菊10g。每天1剂,水煎分4次温服。7剂。【二诊】(2007年6月13日)患者精神好转,不思饮食,言语不利,右侧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已正常,余无其他不适。舌质红,苔黄,脉弦滑。予健脾开窍,原方去生地黄,加白术10g、茯苓10g、远志3g、石菖蒲6g。15剂。煎服法同前。【三诊】(2007年6月25日)患者已能下床在他人的帮助下活动,言语较前清楚,无明显头痛,食纳可,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患者要求出院,嘱其守方服10剂,后复查。【按语】 患者烦劳过度,年老体弱,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阳日渐亢盛,致使阴亏于下,肝阳弛张,阳化风动,气血上冲,心神昏冒,发为中风。正如《景岳全书·非风》所说:“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此案患者年龄偏大,脾运乏力对药物吸收和肢体康复有直接影响,二诊辅以健脾,疗效立显。中风病位在脑,病因却是全身性的,故治疗绝不能局限于脑。5.肾精亏虚头痛病(脑室出血)

李某,男,54岁。住湖南省湘潭县响塘乡杨梅村。病案号0809120012。【初诊】2008年9月12日。【主诉】 突发头痛、头晕,行走不稳1天。【临床表现】于2008年9月11日19时左右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行走不稳,感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由家人背回家中休息,未作处理,次日症状无缓解,遂送我院。现头痛且空,头晕,行走不稳,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无力。【病史】慢阻肺、肺心病6年余。无中风家族史。【查体】血压150/90mmHg,呼吸24次/分,脉搏81次/分,体温37.1℃。神清语利,定向、计算、记忆正常。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无干湿啰音,余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部CT示“第三脑室内出血”。【诊断】 中医诊断:头痛病

辨证:肾精亏虚证

西医诊断:脑室出血【治法】 补肾填精。【方药】天麻10g,蔓荆子10g,吴茱萸10g,白茅根15g,水蛭3g,益智仁10g,熟地黄20g,淮山10g,枣皮15g,枸杞子10g。每天1剂,水煎分4次温服。7剂。【二诊】(2008年9月19日)患者精神好转,纳食增进,血压正常,头痛头晕明显好转,行走较前稳当,仍有耳鸣,并补诉有遗精现象,近日遗精1次,余无其他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患者有遗精,故原方加莲须10g、芡实10g、金樱子10g,以收敛固涩。7剂。煎服法同前。【三诊】(2008年9月25日)患者无头痛头晕,行走稳当,耳鸣减轻,近几日未有遗精现象。舌红,苔薄白,脉滑细。患者要求出院,嘱其守方服药15天后复诊,多休息。【按语】此案为肾虚头痛证。肾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虚精髓不足,髓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府,肾虚故腰痛酸软。肾虚精关不固则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是肾阴不足之象。据此以补肾填精,脑、肾同治而获良效。6.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右丘脑出血)

陈某,女,73岁。住湖南省湘潭县响塘乡白冲村。病案号0903020008。【初诊】2009年3月2日19:20抬送入院。【主诉】 突发半身不遂伴头痛头晕2h。【临床表现】2009年3月2日17:00左右在家菜园中劳动时出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感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送医途中呕吐1次(非喷射性胃内容物)。现仍左侧半身不遂,头痛头晕。舌红,苔黄,脉弦细而数。【病史】 高血压病史7年。其母8年前曾死于中风病。【查体】血压180/100mmHg,神清语利,定向、计算、记忆正常。双肺(-)。心界稍扩大,心率67次/分,律齐,无杂音。腹(-)。神经系统检查: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可,浅感觉减退,左巴氏征阳性。头部CT示“右丘脑出血”。【诊断】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

辨证: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

西医诊断:右丘脑出血(急性期)【治法】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祛瘀通络。【方药】天麻10g,白茅根20g,水蛭5g,三七粉5g(兑服),水牛角15g,桑枝12g,黄精10g,川牛膝10g,玉竹20g,淮山15g,制首乌20g,甘草5g,每天1剂,水煎分4次温服。7剂。【二诊】(2008年3月9日)患者精神好转,纳食增进,血压正常,左侧上,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已正常,余无其他不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考虑患者阴虚有热,故原方加熟地黄15g。7剂。煎服法同前。【三诊】(2008年3月16日)患者左侧肢体活动好转,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2级。大便干燥,解下困难。舌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加生大黄5g(大便软化后停用)。10剂。煎服法同前。【四诊】(2008年3月26日)左侧肢体乏力好转,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3+级。舌红,苔薄白,脉滑有力,二便调。患者要求出院并带药(3月16日方)15剂以巩固疗效。【按语】此案为出血性中风之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其本为阴虚,阳亢为标实。本案中虽无明显瘀血内生之象,任氏以为:但有离经之血,则必阻气血流通,故以水蛭、三七祛其瘀。同时,三七尚有止血之功。如此施治,故取得良好效果。7.中经络阴虚风动证(左基底节区脑出血)

刘某,男,50岁。住湘潭县响水乡狮山村新塘组。住院号0905070011。【初诊】2009年5月7日从外院转入本院中风专科。【主诉】右侧半身不遂,言语不利11天。【临床表现】患者于2009年4月27日13时左右因右侧半身不遂而入住湘潭市中心医院,该院行头部CT检查,诊断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0ml”,予住院治疗11天后(具体用药不详)效少,今为求专科治疗而转入我院。现症:神清,言语不利,口角左歪,伸舌右偏。右侧肢瘫,头目眩晕,眼花耳鸣,寐欠安,纳差,二便尚可。舌质红,苔白,脉弦细。【病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中风病史。【查体】血压160/110mmHg,呼吸20次/分,脉搏62次/分,体温36.8℃。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6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3级,浅感觉减退,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诊断】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

辨证:阴虚风动。

西医诊断:左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治法】滋阴潜阳,平肝息风。【方药】怀牛膝10g,生龙骨30g,生牡蛎15g,生地黄10g,龟板15g,茵陈10g,麦门冬10g,白芍15g,麦芽10g。每天1剂,水煎分4次温服。7剂。【二诊】(2009年5月15日)患者精神好转,纳食增。头晕、眼花好转。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尚可。语言洪亮,但仍欠流利,余无其他不适。舌质红,苔白,脉弦涩。患者服上方后症状好转,寐欠安,系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则心烦不寐,故原方加夜交藤10g、珍珠母10g镇心安神。15剂。煎服法同前。【三诊】(2009年5月30日)上述治疗后,患者已能扶拐棍行走,右上肢能抬至胸前,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语言流利。应家属要求,予以带药出院。【按语】此案为出血性中风之阴虚风动症。患者中年男性,劳动过甚,肾阴素亏。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赖肾水以濡养,肾阴素亏,令阴不足而阳有余,阴不制阳,相火妄动,虚风内动,故见半身不遂,予任氏经验方滋阴潜阳,平肝息风,故疗效甚佳。8.中经络风阳上扰证(左基底节区脑出血)

刘某,女,60岁。住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坝子塘村。住院号:0905080014。【初诊】2009年5月8日住院治疗。【主诉】突发右侧半身不遂伴头痛1天。【临床表现】5月7日下午6时许在家洗澡时突感右侧半身不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