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现场05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罪与罚》


发布时间:2020-03-12 09:04:57

点击下载

日期:2019年12月08日(周日)

时间:13:30-16:00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205弄3号一见图书馆

嘉宾:蒋凡(一见图书馆会员)

主题: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罪与罚》

合作单位:一见图书馆

读书会现场笔记

记录:岑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照片:许树建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

关于俄罗斯文学,大家关注更多的可能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先名字就有点拗口,真的要推广起来也不容易。而我自己读的第一部俄罗斯作品就是《战争与和平》。大概在一几年的时候,我在上海书城看到陀思妥夫斯基的文集,当时就感觉他的名字很难读。

两位大家:托尔斯泰(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下)

有人喜欢托尔斯泰,也有人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纪德曾经说过,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终身大事。他是被托尔斯泰这座高山暂时遮掩的更高的山。

由于工作关系,我最初把《罪与罚》是当做法律文本来读的。读完以后才发现好像与法律没有更大的联系。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罪与罚》与其人生经历有着直接关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名是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文名: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他于1821年11月11日出生在俄国西南边陲的旧式贵族家庭(类似满清世家的那种贵族家庭)。11月11日,大家知道这是光棍节,购物节,也请记住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日。

主讲老师蒋凡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家中排行老二,患有癫痫。关于他患病这件事有几种说法。第1种说法源自弗洛伊德的梦学说。在陀斯妥耶夫斯基9岁的时候接受了性启蒙,后来被其父亲发现,对他进行严惩,因此有了心理疾害。第2种说法是他进入大学(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他的家庭属于没落贵族,经济拮据,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暴躁的中产阶级父亲便更加凶狠地催逼农奴。农奴们合伙整死了他的父亲,为此陀斯妥耶夫斯基感到内疚,心里产生了阴影。

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正发病是在1849年,他被判刑流放至西伯利亚,又遇到了恶劣的狱警,顿觉人生悲凉,疾病由此发作。

圣彼得堡

我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会经常看到生这种病的人物,这也是有别于托翁小说的地方。

虽然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姓氏在西南边陲属于贵族世家,但他父亲这一辈已开始没落。父亲是医生,是有着体面职业的中产阶级。有时候到家后会监督孩子们的功课,教他们法语、数学。母亲家里的舅舅(也可能是叔叔)担任莫斯科市市长。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踏进贵族圈的门槛。他被送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

1837年母亲因肺结核去世。家里有农场,一直由母亲来打理,母亲与农奴的关系要好些,因为她体谅他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是受母亲和奶妈的影响。理性的爸爸因为个性直,也比较暴躁,被农奴们谋害而死。陀思妥耶夫斯基毕业之后要讨生活,接触到了圣彼得堡各个阶层的人,也接触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他的第一部小说《穷人》讲的是用死去的农奴骗钱的故事,被文学界核心人物别林斯基赞叹为“第二个果戈里”。听闻此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感到这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由此融入了这个圈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性格方面的两面性,一面在这个圈子里说这样的话,另一方面却在准备自己的小团体,就在别林斯基大力推崇他的时候。

电影《罪与罚》,1956年

别林斯基出生于贫民家庭,他认为文学是要为社会服务的。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毕业于最好的学校,有能力维系自己的生活,如果他没有赌博的恶习。渐渐地,两人的理念有所不同。别林斯基所说的文学,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5W1H”标准,就是用大白话写出来,没有文学修辞、铺陈,可能比报道文学还要简单。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心里有些看不起别林斯基,他不想走别林斯基的路线。别林斯基依靠大股东出钱办了杂志《祖国纪事》,普希金的《现代人》带走了屠格涅夫。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好赌,欠了很多债。别林斯基在小圈子里批评他,一直到彻底写文章批判他。

陀思妥耶夫斯基独立出来以后,融入政治圈,进入“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这是一个为外国人服务的机构,而对方则把沙皇政府的禁书带给他们。他们每周五会招待这些人好吃好喝,又能读到禁书,所以圣彼得堡的青年都来了。

在大范围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只讲一件事情,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小马被虐待的事情,而在小范围里,他在搞宣传,秘密筹备印刷所。后来,沙皇知道了这些事情,派了外籍孙子的画家当密探。

1849年,这些人都被抓了起来,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原来被判死刑,沙皇尼古拉一世一定要从重处理这些叛乱分子。后来也许是意识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才华,他搞了一个假死刑,以此显示其威慑力。就在死刑犯亲吻了十字架,戴上头套以后,在最后一分钟吹起了号角,宣读诏书,赦免罪犯,发配西伯利亚。沙皇判其流放四年,再服兵役四年。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来的文字不那么激进了,不走革命路线了,文字从宗教角度出发,拥护沙皇。这就是以后的根基派思想,根植于俄罗斯大地,偏向东正教,在实践中产生理论,也不提西方了。

1885—1886年被沙皇俄国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做苦役的罪犯、政治犯。

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从1859年开始陆续发表了《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地下室手记》。1866年出版了《罪与罚》,写的不是一般人物,而是带着哲学思想的人。1868年出版《白痴》,1872年的《群魔》,1880年的《卡拉马佐夫兄弟》,1881年写《大罪人》,同年2月9日他的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弥留前妻子为他朗诵《圣经》,葬于圣彼得堡。葬礼中,俄国所有在思想界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据说还有人想抢尸。有人说,沙皇统治了土地,陀思妥耶夫斯基凝聚了人性。

二、《罪与罚》

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的重合: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沙皇判刑八年,而大学生拉斯科尼科夫也被判刑八年;作者是大学生,拉斯科尼科夫也是没落贵族;作者好赌,大学生经济拮据;作者落魄,大学生好吃懒做。唯一不同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住过好的公寓。

最可怜的卡捷琳娜,很有可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至西伯利亚,出于同情而娶的妻子玛丽亚·季米特里耶夫娜·伊萨耶娃。母亲对作者影响很深,所以母亲的角色是宽厚的,最后郁郁而终。小说里的妹妹为哥哥进入了长期卖身的状态,为家里也做了很多牺牲。

我在11月27日的讲座主题是“一个小人物的大地之吻”。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基本人物都是小人物(不像托翁,写的大多是贵族阶层),除了《群魔》里的公爵,陀思妥耶夫斯基基本写的都是中下层劳动人民的集体群像,这决定了大时代的走向。《罪与罚》承载着哲学思想。“吻”有接触的质感过程。小说中,拉斯科尼科夫也有跪吻大地的情节。小,蕴育于大;大,由小人物体现。

小说的复杂性不是呈一条直线的,像辫子一样绕在一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赌徒,有统治倾向。有仆人偷他钱,他也不响,估计也有不上台面的事情发生。不像托翁,端正地坐在书桌前,把提纲写清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不断给人新鲜感,有好几条线铺开。

英剧《罪与罚》

从故事情节分析,有四个层面的双重性。写的是一个人,其实是一群人。拉斯科尼科夫的性格,其实是通过别人的口,继续着他的思想;个人的双重性,个人悲剧。他受到外人的盘剥,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太。此时他有了杀人的想法。后来母亲来信,告知他妹妹能够让他继续学业,进一步激发杀人念头。在小酒馆喝酒,听到两个喝酒人的谈话,顺应了杀人的合理性;拉斯科尼科夫想着自己本应成为伟大的人;坚决果断地实施杀人计划,杀人之后感受到人生抵达了巅峰。

从家庭层面来讲,他要争取权利,实现尊严价值,这是需要资金作为支持的,但他不能主动去适应生活环境。尤其是卡捷琳娜,调整不好心态,始终处于撕心裂肺的生存状态。他们彼此都没有适应好,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环境之间。

贵族也在抗争,母亲与路人争吵,为维护其个人荣耀。普希金有“明亮的忧郁”的写法,忧伤故事里有抗争。

从社会层面来讲,也有其两面性。俄国当时正处于转轨阶段,原来的东正教思想正在发生转变。有一种“圣愚”的说法,地位仅次于先知。其一是资产阶级力量对比,传统道德与现实境遇的角斗。其二,奉献与争夺,贫富差距悬殊。有人奉献越多,有人就掠夺越多。始终有那些持有传统思想无私奉献的人,越是被掠夺,就越要履行对上帝的义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情节取胜的。文字的质感形成了凝重的色彩,才符合各阶层的需求。文风的质感使得叙事空间更加阴暗、逼仄。

一见图书馆《罪与罚》海报

文字质感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物内心:内心思想斗争,情绪发泄。拉斯科尼科夫想做恶,偶有人性恢复。

2、永恒:用澡堂做比喻(用点来形容面)。

3、拉斯科尼科夫的思想斗争,还体现在与索菲娅谈心。“我不是青铜人”,青铜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代表拿破仑式的人物,用来形容手段狠,杀人不眨眼。

4、警方与拉斯科尼科夫交锋四次,最后到了摊牌阶段。站起,愣了,坐下,又……

还有一段这样的描述,从家里到那里需要730步,这是理性思维描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至西伯利亚,每天数数,数一天便少一天是一样的。

5、社会思潮。宗教思想强烈,以挽救人为主。拉斯科尼科夫杀了两个人,但警察、律师还是找了很多理由来宽恕他。环境因素成为一种理由,差不多阶层的人都会互相帮忙。

6、生存环境:空气里弥漫着腥臭,新旧衣服的味道,船舱的破烂不堪。整个城市是个不带窗子的空间。

7、恶劣环境:拉斯科尼科夫忍受不住孤独,需要跟人交流,到操场去散步。他发现,雪是笔直地飘下来的,说明没有风,时间是静止的,你将永恒地生活在那个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拉斯科尼科夫与索菲娅一起读《圣经》,他跪在大地上亲吻大地,旁人各种嘲笑。西伯利亚看上去空荡荡、白茫茫,仿佛时间要停止。

人物形象。那个相当帅气的倒霉公务员,衣服上只有一粒纽扣扣上了;索菲娅知道案情真相后的表情。

悲惨事件。小公务员之死;夫人为其办丧宴,被诬陷;卡捷琳娜死后,身上盖上了奖状。这个情形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位夫人的死有很大关系。必须有普通人也能看得到的元素。

《罪与罚》

主题多重性。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作品,肯定不是那种一大半思想性的文字,否则就没有什么可以讨论了。

1、个人层面:生活中的希望与无奈。拉祖米欣,热情理性,有计划地挣快钱。介绍拉斯科尼科夫做翻译,在根本生计上也要服从社会现实。拉祖米欣的母亲,看上去正直。儿子在论文中的歪理,她也觉得很灵,很厉害。拉祖米欣是超人,但又扛不住内心的压力。自首后觉得自己还是异于常人,是超人,当然到了更深层面便是另一回事了。

斯维德里盖洛夫,升级版拉祖米欣,一个绝对的自由主义者,对老婆也这样,他对她说“我不能忠于你”,妻子死后便追求以前喜欢的人,当彻底看不到爱情希望的时候,自杀了。

2、社会层面。为什么高利贷者很容易被杀掉?他们比穷人有钱,但也进不了贵族圈。很容易被找到、处理掉,生活于上下夹击的缝隙间。

3、哲学层面。列别尼科夫,大学生,衍生下去就是《群魔》里的大学生。像拉祖米欣,在现实面前要低头,有的还得到了时代的宽恕。

宏观层面:个人渺小与宏大叙事。

小说开头未指明具体时间,横空出世这么一个人。所有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处境差,生活在阴暗场面。卢仁也是想通过讨好老婆来提高地位。波尔菲里,乐于破案,没有前途。

这是死亡的绝望与复活的抗争,无论是谋杀现场,还是办丧礼的时候被诬陷。雨夜做梦,满地老鼠爬,蟑螂飞,这是无法回避的现象。拉斯科尼科夫在服刑的时候,在索菲娅的陪伴中,有逐步恢复的过程。

俄罗斯的民族个性:可参考《俄罗斯的命运》。这是一个阴性民族,喜欢集体主义的东西,喜欢抱团温暖地过日子。

索菲娅以及被杀的莉扎薇塔,是“圣愚”代表,相信信仰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他们完全不反抗,长期忍辱负重,默默奉献。

读者们拍照留念

生和死看起来是隔绝的,这里不得不提到浓墨重彩的四个梦,也是被弗洛伊德注意到的现象。它们反映了人在极端环境中内心的向往、抗争,虽是瞬间,却也是长期以来的结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写第一个梦的时候,只说自己是在年轻时看到邮差感觉马车跑慢了,就去抽车夫,车夫再去抽马。

第一个梦:草坪上的梦。车夫,以及一群乌合之众,车夫抽马,直接来源于作者的生活经历。鞭抽快马,你越有能力,便越是被盘剥,影射被杀的阿廖娜。这也是民意,是被社会各阶层痛恨的被害人(小母马)。

第二个梦:杀人后,梦见老太太还活着。他便又拿斧头去砍老太太。这是肉体被处理了,精神上却克服不了的暗记。也说明社会在疾速前进的过程中,必然有杀人案件,但人的心理是不可能跟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成长起来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第三个梦。月亮,代表柔和。在拉斯科尼科夫的梦里,它又大又亮,是一个巨大的古铜色。有点儿恐怖,精神成长跟不上极端措施的步伐。

第四个梦,自杀的那个人。当时这个社会,上帝已经不管这个梦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人取代了上帝。外面大雨瓢泼,而你的生活环境是苍蝇乱飞老鼠乱跑,社会没有规则,你也这样我也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有年少轻狂时,可能也有恋童癖之类的事件,这暗示了拉斯科尼科夫人格的延伸。这个现象《群魔》里也有。

最后这个梦,有科幻色彩,在西伯利亚可思考人生。突然的病菌,西方现代思想的瘟疫,人人都觉得自己代表正义,我是真理掌握者,以后所有的走向都是无政府主义,其他水平不够的人可能被消灭。

蒋凡总结语:

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即便读到一些不太好(黑暗的,暴力的)的场面,也没有什么,可作为生活的一个警示。现在网上探讨很热烈,你自己就可以搞一个自媒体了,各有各的说法,关键是你自己要对事物的认知做出判断。我们读书,做事,说话,要多为对方考虑,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一下。

推荐书目:

1、《俄罗斯的命运》

2、《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3、约瑟夫·弗兰克撰写的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系列

4、纳博科夫《俄罗斯文学讲稿》

画外音

说实话,除了八九十年代看过几部不错的俄罗斯电影,我还从来没有真正地阅读过一篇俄罗斯经典长篇小说。上周日参加了第1期草婴读书会“影像中的《战争与和平》”,昨天参加了一见图书馆举办的《罪与罚》讲座,下周参加草婴书房的《战争与和平》精读会。俄罗斯文化的一粒种子仿佛落入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等着我去努力开垦。

为了一见图书馆蒋凡老师的这堂课,我捧起了《罪与罚》。于是,便放不下了,细节写得太好。来看看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住的房子吧:

“这是一间很小的‘鸽子笼’,只有六步长,外表极其简陋,墙纸发黄,布满灰尘,而且到处脱落,它是这么低矮,个子稍高一点的人在里面就得担惊受怕,总是感到脑袋就要碰到天花板上了。家具与这小屋倒是配得恰当:三把还没有完全损坏的旧椅子,一张上过漆的桌子放在角落里,桌上放着几个笔记本和几本书;笔记本和书上灰尘密布,单凭这一点便可以知道,已经很久没有人碰过它们了;最后还有一张笨重的大沙发,几乎占据了一面墙壁的长度和半间屋子的宽度,以前沙发上蒙着印花布面子,但现在这面子已经破损得不像样子了。这张沙发就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床。他常常和衣睡在沙发上。也不垫床单,盖着自己那件破旧的学生大衣,头下枕着一只小花头,就头下面垫着他所有干净的和穿脏了的内衣,以便使头增高。沙发前面放着一张小桌子。”

宽敞明亮的一见图书馆

在这狭窄、逼仄的空间里,你能感受到浮尘的飘荡和一股难以忍受的酸腐气。

我对朗读不曾有过偏好,但居然在这种文字的诱惑下,在心里默读起来,而且还读了好长一段。以至于这两天,其他文字都读不进去了。有人嫌陀思妥耶夫斯基啰嗦,可是他得赶稿挣钱呢,而且写得又不乏味,把读者给死死地粘牢了。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屠格涅夫令人感到愉悦。托尔斯泰使人向上。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杂的。我们需要健康的生命基底,但对于复杂的、甚至病态的东西也要勇于直面,至少对我们的生活会起到预警作用。我很高兴一开始就能读到这份复杂,甚至是鲜血淋漓的结痂,让我对美好又多了一份期盼。

而蒋老师的课,除了对小说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解析,对作者生平也做了有趣的介绍,是一堂很好的《罪与罚》导读课程。最令人感动的是,蒋老师在结尾时关于读书与做人的阐述,寥寥数语,字字玑珠,直指人心深处!

我想借用加缪《秋是第二个春》中的诗句来表达文字与读者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读书态度:

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请走在我的身边,我的朋友。

别样风景

一见图书馆的“蒋凡书架”

一见图书馆,一见难忘

点击下载《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