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一记足矣


发布时间:2020-03-12 09:54:16

点击下载

晓月时对窗翻卷,

是我翻书还是书翻我?

夏日泛舟,以荷为伞,

沉睡不知光阴之须臾;

秋日远足,最好迷失而不知归途;

踏入花径,无需知晓前途方向;

雪夜里,生暖炉,

促足相依偎,静闻雪落无痕。

— 沈复《浮生六记》—

其实很久以前就看完了这本书,但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这本书,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一、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张以北宋都城汴京为背景的照片,咔嚓一下,五百余人的身影就定格在了长长的画卷上,为我们了解那时候的民生百态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可画卷再恢弘,人物再多,那都是静止的,凝固的,我永远也猜不透他们的心思,永远也不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而《浮生六记》就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个遗憾,和《清明上河图》比,它更像一部微电影,小处着墨。顺着这个乾隆年间苏州书生的视角,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的文人志趣和市井生活。如果把六记比作电影的六个篇章,最吸引我的,只有第一记《闺房记乐》里作者(沈复,字三白)和他妻子芸娘之间的故事,那份初遇的美好和喜悦。很多人说,看完了《浮生六记》,都觉得沈复配不上芸娘,如果单看第三记《坎坷记愁》,我大概也会同意这个观点,觉得芸娘所托非人。但人总不能割裂了来看,如果没有遇到沈复,芸娘也绝不会成为那个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的芸娘。如果这么想,也就颇有“成也三白,败也三白”的感触了。而书里的造园之术(记二《闲情记趣》)和山水风景(记四《浪游记快》),虽然读来也颇为有趣,可是如果书里没有了芸娘的点缀,《浮生六记》就只能算得上是一本还不错的文人笔记,也绝难有今日今时的地位了。

《浮生六记》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对比那些脍炙人口的爱情之作,世上男女之情真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那般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能有几人?但沈复却写出了很多人没有写出来的琐碎。市井百姓的浪漫自然在市井之中,让人觉得他们两人的故事似乎离的很近,所以显得特别鲜活,此其一也;即使退到中国古代的文坛,古代的文人墨客留给青楼名妓红颜知己的诗句到不少,可有多少是写给原配夫人的?而沈复不惜笔墨,细细描绘平常夫妻的蔬饭羹汤、嬉戏欢愉、两相缱绻,让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真切地见证了他和芸娘之间的幸福、感受到了他后来的悲苦。那种情深意长让观者动容的感觉,只有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可与之相比了吧,所以不得称赞沈复的难能可贵,此其二也。

二、

遇到沈复,是芸娘之幸,也是她的不幸;但沈复遇到芸娘,是他一生所幸,夫复何求的那种。

先说沈复,沈复应当像极了当时出身于小康之家的文人:好热闹,喜交友,一生寄情于笔墨和山水之间。但这样的人应该活在梦境中,理想里,绝不该是在尘世间。如果不用操持营生,不用顾虑柴米油盐这类的琐事,沈复和芸娘应该能幸福地度过一辈子;可家道中落,又缺乏谋生的技能,偏偏赚了钱想到的不是赶忙回家,而是和船帮妓女风流快活,那就不能不说是芸娘的不幸,悲剧的开始了。在芸娘烟消玉陨后,缓过劲来的沈复总结出一句:“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因为感情太好,离别就回难过这样的昏话,那就由不得人恨得牙痒痒了,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抵如此。

而说芸娘遇到沈复是芸娘的幸运,理由也有二个:一是因为沈复对她初见倾心,再见痴心。在那个婚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遇到一个能对自己真心以待的男子实在是太难太难了。虽然从辈分上说,芸娘还算是沈复的表姐,而这段“余年—十三,随母归宁.......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的记录,也颇有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志气和稚气,但难能可贵的是,儿时的誓言竟能至死不渝。甚至于在公婆对芸娘极度不满之下,沈复也能够始终顶住压力,宁愿与芸娘共同搬出家门也要和芸娘相守在一起。古代表兄弟姊妹相亲之事多矣,但能入沈复芸娘这样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者又有几人呢?至少那个喊出金屋藏娇的刘彻没做到,而陆游也徒留下了“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的满腔忧郁。这是芸娘有幸的第一个地方。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古代封建礼教对于女子的束缚,一方面在于物理上的限制,比如女子要深居简出,大家闺秀更是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另一方面还有在精神上的约束,比如女子从小就被灌输要尊从“三从四德”,乃至还有很多人喊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口号。这种对于女子严重的物化和奴化教育,使得很多女子出嫁后不仅没有话语权,而且不会独立思考,严重依附于夫家,其作为人的天性都被抹杀了。但沈复不仅不限制芸娘,还常与她一起探讨诗词,整理残卷,夸她写的词句是“锦囊佳句”,乃至于芸娘逐渐成了沈复的“书中好友”;而且,沈复更不愿将芸娘束缚在朱门之内。比如水仙庙有灯会,芸娘很向往,但苦于自己是个女子而不能至,沈复就怂恿她女扮男装,“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 于是易鬓为辫,添扫蛾眉,加余冠,服余衣.......芸揽镜自照,狂笑不已。不消说,芸娘在这一晚一定是快乐的。而夫妇同游的记叙在第一卷里还有一些。尊重、引导和鼓励,这是沈复对于芸娘的爱,这种爱在当时的大环境里,是显得如此弥足珍贵。也正是因为如此,芸娘的天性才没有被压制,她作为人而不是妇人的快乐才能得以保留和显现。这是芸娘幸运的第二个地方。

芸娘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女子,比如她会在夏日里焚香,刺虫以仿画,布置活花屏;

她也是一个有趣,幽默的女子,比如会和丈夫将蚊“留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还会在丈夫打趣将其爱吃腐乳比作如狗和屎壳郎时自嘲:“妾作狗久矣,屈君试尝之。” 以箸强塞余口;

而她还是一个有谋的女子,比如能想到雇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出主意为自家公公找姬妾等等。

但芸娘再好,她还是没能脱离那个时代的局限。不然你就很难理解为何芸娘能跟着沈复和乐妓在船上饮酒作乐,也很难理解为何芸娘会主动为沈复物色合适的女子做他的小妾了。虽然古代的纲常认可了男人的三妻四妾,但若非因为生育的原因,正妻是绝少会主动提出为夫君纳妾的,而芸娘选妾,又完全不考虑听话乖巧好控制的因素,所选之人必“美而韵”,这就不得不感叹芸娘的奇了。而在纳妾一事上,芸娘待憨园如同姐妹,以贴身玉钏为信物,甚至“无日不谈憨园”,及至憨园被老鸨另嫁富贵人家为妾,终因此事郁郁不可终,最终大病一场落下体弱之症,又不得不让人垂怜不已。芸娘待人之真让钦佩,但她的单纯又让人感叹。

芸娘身上几乎集合了中国古典女性之美的所有特质,这些特质,让她在两百年前那个呆板的年代里显得是那么地可爱和与众不同。在她身上,我们依稀能看到宛若林徽因般的诗意和杨绛先生般的情深。只可惜,沈复却没有梁思成般的担当和钱钟书般的智慧,以至于中年生活穷困潦倒难以为续,芸娘也在这种环境下撒手西归,读来让人惋惜不已。也难怪乎有人会喊出宁愿芸娘嫁了个土财主的感慨了。

三、

但不可否认的是,《浮生六记》中,沈复对芸娘的爱超过了对世俗功利的追求,他们在彼此最美好的年华里相遇,并且携手相伴走过了很长一段快乐的时光。沈复对于芸娘的爱,未曾有一点私心余地,而她对沈复,亦是不遗余力。她和沈复的感情,恐怕已不再是单纯的夫妻之爱,而也夹杂着亦师亦友的成分。无论结局如何,这是只属于他们的故事。“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也许这句诗,是对他们一生最好的注解。但多希望,这样的美好能一直延续下去。于我而言,浮生六记,一记足矣。

-End -

微信号:NRWHIKING

点击下载《浮生六记》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