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百年:北京大学举行建校百年庆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06:54:28

点击下载

作者:王治国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缤纷百年:北京大学举行建校百年庆典

缤纷百年:北京大学举行建校百年庆典试读:

前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0年1月

一、盛大庆典

●江泽民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和校长陈佳洱的陪同下,微笑着走到同学们当中,他不时地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

●北京大学主管外事的副校长迟惠生教授走上主讲台,他用英语响亮地宣布:“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开幕。

●北大校内设立了分会场,电教室、食堂、会议室等有电视机的地方,都围满了驻足观听的师生和校友,群情振奋。

江泽民冒雨到北大迎庆典

1998年4月29日,距离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只剩下短短的5天。连绵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仿佛为节日的盛装在做最后的梳洗打扮。

8时5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一行来到北大。

江泽民在贾庆林、曾庆红、陈至立、由喜贵、王沪宁、贾廷安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大学考察,祝贺北大百年校庆。

在濛濛细雨之中,江泽民健步走下汽车,同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北京大学书记任彦申、校长陈佳洱等校领导亲切握手。

此刻,北京大学古雅恬秀的校园,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中。

江泽民对任彦申和陈佳洱同志说:“我这次是来祝贺北大百年校庆的,5月4日你们在人民大会堂的庆祝大会我要参加,但那不能代替我来北大看望师生,所以我要亲自到学校来。”

江泽民带着兴奋的表情接着说:“这些天我一直在看北大的材料,越看越觉得北大真是了不起啊!你们的校庆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我就是为你们烘托气氛来的。”

江泽民首先来到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参观了北京大学珍藏的文物。

这些文物,绝大部分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在野外实习时,挖掘并保存下来的。

考古系主任、博物馆馆长李伯谦教授为江泽民作了现场讲解和介绍。

江泽民不时地停下脚步,仔细地观看展品,提出问题。

然后,江泽民还参观了蛋白质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夹道欢迎。

著名青年科学家、北大副校长陈章良教授为江泽民介绍了植物克隆等有关科技发展情况,这引起了江泽民的极大兴趣。

在计算中心,江泽民听取了石青云院士有关北大校园网建设的情况汇报。

石青云为江总书记做了指纹识别系统、图像压缩技术系统和说话人识别系统现场演示。

石青云院士还告诉江泽民:我国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目前仅有100多万人的库存,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库存要大得多。

江泽民关切地对他们说:“人的指纹各不相同、终生不变,对搞好社会管理有重要的开发价值。这项工作要加强,在法律规定上也应进一步研究。”

江泽民还特意来到正在上课的计算机实验室,与学生亲切交谈。

从计算中心出来后,江泽民一行在微雨中乘车游览了风景秀美的未名湖区。江泽民对未名湖赞不绝口,他说,未名湖因未名而有名,北大的环境真是太美了。

10时,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科参考书阅览室里,除了勤奋用功的同学们轻微的脚步声和柔和的翻页声,保持着惯常的安静。

忽然,门边的几声掌声打破了这种平静,随着一个人的逐步走近,掌声迅速地蔓延开来,两三秒之内便连作一片。

原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和校长陈佳洱的陪同下微笑着走到同学们当中。他不时地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我冒雨来看大家了。”那亲切和熟悉的话音在同学们的耳边响起。

早在1992年,江泽民曾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题词:

几代英烈,百年书城,发扬传统,继往开来。

这次,江泽民又为图书馆重新题写了:

百年书城

江泽民的题词,反映了北大和北大图书馆辉煌的历史:

1917年末,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受聘为北大图书馆主任,后来又兼职史学、政治、经济等系教授。

李大钊除讲授唯物史观、国际工人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外,还在《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并发起组织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社会主义研究会等,团结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开展学习和研究。

在学习和研究中,他们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学生和工农群众中去。同时在思想上、理论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并通过宣传、教育,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基础。

1920年10月,李大钊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其中绝大多数成员是北大师生,北京大学又是当时北京小组的活动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各地中共组织共有8个,其中6个组织的发起人、负责人是北大校友。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出席代表13人中有北大校友5人。当时全国共有共产党员53人,其中北大校友占了21位。

这些都说明,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基地,是产生中共党人的摇篮之一。

在视察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外观之后,江泽民来到老馆文科开架阅览室。

正在那里学习的学生们喜出望外,纷纷向江泽民致敬问候。

江泽民非常高兴,一一询问了在场学生的专业。并用英、俄、法、德等几种语言与学生交谈,还兴致勃勃地当场背诵了《滕王阁序》片断。场面非常热烈,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在与学生交谈中,江泽民兴趣极浓,不断变换着话题,但始终围绕着如何全面提高素质、全面成才这个主题,一再强调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热烈交谈之后,学生们与江泽民依依不舍地话别,用热烈的掌声欢送江泽民走出了图书馆。

10时25分,江泽民来到北大勺园会议大厅,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北大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由任彦申主持,陈佳洱介绍了北大的相关情况,季羡林、王选、刘忠范等代表相继发了言。

见到季羡林先生,江泽民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季羡林对江泽民提出:“如今社会上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

江泽民说:“任何一个学理工的,不懂文科是不行的。我非常赞成和支持季老的意见,要重视文科,文理兼通。我是学理工的,但对文科也有一些爱好。北大是综合性大学,既有文,又有理,要进一步充实提高。学问是相通的。我最近看了李政道先生的ArtandScience,他把艺术与科学联系了起来。”“中国有句俗话‘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主张小孩子也要学一些。”

接着,江泽民当场背诵了《陋室铭》以及李清照的词,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江泽民还用英语询问了参加座谈会的两位外籍教师,和他们一起探讨关于中国文化的问题。

在谈到北大的著名学者时,江泽民深情地说:“北大名人很多,在场的季老年纪最长。在中央政治局里,我的年龄是最大的,但在季老面前是小弟弟。北大有中西结合的学术传统,从梁启超开始就是这样。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我是看过的……”

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发言后,他对江泽民说:“现在,北大方正的排版系统已经占领了国内市场的99%,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您当年提出,在具备一定条件以后,还可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您的这个意见,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

最后,江泽民再次强调说:“我今天来,一是祝贺校庆,二是与学生、老师和领导进行交流,三是来向大家学习,包括向年轻人学习。”

任彦申在座谈会上总结说:“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北大的历史会记住1998年4月29日这一天,总书记视察北大将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北大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座谈会结束后,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及与会的师生合影留念。

按原定计划,照相结束后,江泽民一行就将返回中南海。但走出勺园会议厅以后,江泽民看到围观在现场的师生,就热情地向大家招手致意,还兴致极高地来到北京大学学五食堂,看望正在那里就餐的学生。

北京大学学五食堂内外,人山人海。

江泽民在食堂里与学生亲切交谈,查看了饭菜质量,风趣地夸奖道:“很香!可惜我没有带饭盒。”

江泽民还在售饭窗口与食堂师傅握手,向他们表示慰问。

走出学五食堂,江泽民向在场的师生高声说道:“向你们祝贺校庆!”

在场师生回应道:“欢迎总书记来北大!”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12时,江泽民乘车离开了北大,大家久久没有散开,仍在回味刚刚过去的令人铭刻在心的场景。

百位校长聚北大共论高教

1998年3月2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以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教授的来访与演讲拉开帷幕。“论坛”得到海内外高等教育界的热烈响应。

5月2日,在北京大学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来自牛津、斯坦福、伯克利、东京大学等的60余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国内30余所大学的校长在北京聚集一堂,举行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

此时,中国大饭店会议厅一派节日的气氛。主席台正中,红色的屏风衬着金色的英文会标。台前洁白的百合,台侧葱绿的油松,将整个会场装点得典雅而庄重。

8时30分,贵宾们陆续步入会议厅。他们中,不少人是“旧友”,更多的人是“新朋”。大家相互问候,亲切交谈,就近落座。

9时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市长贾庆林,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等在主席台上就座。

这时,北京大学主管外事的副校长迟惠生教授走上主讲台,他用英语响亮地宣布:“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开幕!

热烈的掌声过后,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用一句英文“早晨好”,开始了简短的致词。

陈佳洱代表组织并倡导这一论坛的北京大学,向与会的海内外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

举办这次大学校长论坛是北京大学百年庆典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在中国教育史上尚属首次。论坛会期两天,大学校长们将共同探讨21世纪人类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就大学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战略、大学与社会的联系、管理与财政事务等问题发表意见。

在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李岚清副总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教育”这个名词便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教育虽有很长的历史传统,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然而她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教育传统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

2000多年来,高深的学问在中国以其独特的方式得到积累、培植,并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学术传统。

到大约100年前,中国开始出现自已现代的大学。北京大学就是少数几所最早的中国现代大学之一,她为开拓知识的疆域、促进中国的学术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岚清指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学术和人才,在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科学与人文、理论与经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迎着21世纪的曙光,人们正在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其中知识,包括科学和技术,在新的世纪里比在人类存在的以往任何时期都将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中国政府认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并把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作为头等重要任务,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可以预言,中国的高等教育在21世纪一定会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李岚清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际,并越来越取决于外部环境对它提出的需求和为它提供的支持。

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外部环境对它提出的需求和为它提供的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发展过程中的数量问题,而且更要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问题。

中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000多所,成人高等学校1000多所,在校生规模在600万人以上,可谓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但不等于是一个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下一个世纪,我们要力争有一批大学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李岚清在讲话中还称道,大家不远万里相会在一起,回顾历史,研讨教育现状,展望教育的未来,将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有益。这次论坛是“众多历史悠久、卓有成效的大学的校长们的一次空前盛会”。它为北京大学百年华诞“增添了特殊的光彩”。

李岚清最后说:

北京大学已走过了100年的历程。各位校长从世界各地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共度百年庆典,为这次活动增添了特殊的光彩。这是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耀。这也是众多历史悠久、卓有成效的大学的校长们的一次空前盛会。

如果把各国的大学作为一个国际大家庭来看待的话,任何一所大学都是国际大学家族中的一员,都生活在与国际大学家族的交往、合作之中。今天的论坛便充分体现了世界上大学之间这种联系。我相信,这次论坛一定会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相互之间的友谊,为今后共同的交流与合作,为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开幕仪式结束后,“校长论坛”开始了第一单元有关“21世纪大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

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教授、牛津大学副校长科林·卢卡斯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分校前校长田长霖教授和台湾大学校长陈维昭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有备而来的中外大学校长们,面对海内外记者提问轻松自如地应答,使场内浓郁的学术气氛与场外和煦的春风融为一体。

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高教体制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中外校长们对未来高等教育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却有着很大程度的共识。

牛津大学校长柯林·卢卡斯教授称此次盛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它“提供给每个校长去倾听别人的思想并且学习的机会,这也是此次论坛的精髓”。

谈起对北大的印象,卢卡斯教授说:

今天来到的大学校长之所以如此众多,是因为北京大学在世界上是一所举足轻重的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吴家玮教授,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

他在谈及21世纪的高等教育时说:

每一种类型的大学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而北大作为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大,但就像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将来的走向一样,一个大学首先要弄清自己面临的是何种挑战,才能决定怎样去应付。

来自马里兰大学的贵宾是一位美籍华人。他曾经多次来到北大,最近的一次是在90年代初,他非常熟悉地谈起了北大的历史和“五四”运动。

当记者问他是否是北大校友时,他笑着说:

如果能成为北大的校友,那将是一生的荣幸。我虽然不是北大人,但北大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

应邀出席会议的不仅有近百所大学的校长,一些高等教育问题的专家也列席会议。

在5月2日至3日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就21世纪大学的地位与作用、21世纪的教学战略、21世纪的大学与社会的联系、21世纪大学的管理与财政事务4个议题分组展开讨论。

作为百年庆典系列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论坛的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中国教育史上尚属首次。

由在中国教育界历来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发起召开的这次论坛,既体现了北大校庆“弘扬传统,繁荣学术,面向未来,促进发展”的宗旨,更是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大势所趋。

四海校友相聚北大话母校

1998年5月4日,这个北大人向往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6时,学生宿舍区已经热闹起来。有幸前往参加大会的几千名北大在校学生精神焕发,满腔热情地准备参加这次世纪盛会。

8时整,100辆蓝白相间的黄海大客车分两路由东、西校门分别驶上二环与三环。警车在前开道,沿途已由交警们进行了北京市较大的一次交通管制。胡同里每天热闹的早市今天也无踪影。宽阔的环城道路上,只有这条蓝色长龙徐徐前行。

车上的人与车下的人一起激动着:北大百年的旅程与祖国的巨大变革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前往人民大会堂,不仅要在回顾中感受北大的沧桑和巨变,更要在展望中感知对未来的抱负和不尽的责任。

9时左右,100辆蓝色的北大车队停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8000多名北大校友、师生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了这里,原本空旷的天安门广场因这些人的到来而顿时喧闹起来。

在这个春风荡漾、鲜花绽放的季节里,人民大会堂里里外外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江泽民为北大百年校庆题词的横幅,醒目地悬挂在会场。

江泽民的题词写道:

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

中文系55级的一位校友手拄双拐下了车,他是专程从福建回来的,41级中文系校友马识途专程从成都赶来。

在穿越广场的人流中,85岁的外语系33级校友吴文焘拄着拐杖一步步登上台阶,手里拿着鲜红的嘉宾请柬。

吴文焘曾连续4次作为人大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开会,这一次却是为着母校的生日。

他说:“我真遗憾,由于腿不好,不能回母校,听说学校很热闹,真想回去呀!”

中科院院士陈能宽特意带来刚从旧资料中发现的一份报告提纲,感慨地说:“1956年我回国后在北大物理系作的第一个报告,至今历历在日。北大走过百年,在新中国的半个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20年,北大所做的贡献是世人瞩目的。”

杨光,这位77级的地球物理系学生与他在北大的两位老师王永生、李守中亲切地交谈着。1985年赴美的杨光与老师久未谋面,没想到却在人民大会堂,在庆典上喜相逢,怎么能不笑呢?杨光说自己是地道的北大人,从附小到附中再到北大。

他说:“北大老师们对我一生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是在北大的教育使我在今后的发展中受益匪浅,谢谢北大!”

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大厅里,手持不同请柬的校友们热烈交谈合影。

满头银丝的老先生与朝气蓬勃的学生们都沉浸在这喜庆欢乐、充满希望的氛围里。

在三三两两聚集的校友中,穿军装的58级物理系校友段金龙显得沉着而深情。“5月3日我重回燕园转了一圈,感觉自己又焕发了青春,校园的和谐、向上的氛围正适合年轻人的成长。”

段金龙说:“这些年北大变化很大,发展很快,人民大会堂的庆典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北大的关怀,我对北大的前景很有信心。”“母校百岁生日,自己既高兴又惭愧,没有为母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美国赶回北京参加百年校庆的中文系48级校友殷德厚、中文系50级校友霍汉姬夫妇携手走出人民大会堂。

他们还记得在沙滩红楼读书时传唱的那首《民主进行曲》:嘹亮的钟声在回响,东方发出黎明的曙光,钟声唤醒了年轻的一群,我们向着钟声尽情歌唱……

殷德厚与夫人、霍汉姬将自己近年来的著作作为礼物送给了中文系。

目前定居美国三藩市的殷德厚夫妇感慨地说:“尽管我们拿着美国的国籍,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祖国、想念北大。”

在美国学习、生活的IBM公司董缙先生感慨地说,相对于美国大学而言,北大完全具有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潜力和标准。董缙先生说:“我们的目的不是固步自封,对学问的态度、精神的力量是我们面向未来最大的动力。”

在东门大厅的校友贵宾中,皮肤黝黑、来自苏丹的加法尔是北大历史系博士后。他已来中国3年,他学习研究的是中国与中东关系。此次作为嘉宾也来参加了这次世纪庆典。

加法尔十分兴奋地说:“我为身为北大人而骄傲,我喜欢中国,我喜欢北大。”加法尔说回国后他可能会进入大使馆工作,他表示将努力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促进中苏的交流与合作。

隆重举行百年校庆盛典

1998年5月4日10时整,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北京大学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拉开帷幕。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走上主席台,向与会的北大校友们挥手鼓掌致意。

庆祝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首先介绍北大的光荣历史和发展现状。

100年来,北大培养了近20万名毕业生。其中许多莘莘学子成为社会各界卓有建树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影响和推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文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诚然,科学化的学风和整个校园见贤思齐的空气,使北大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中央研究院于1948年评选的首届院士中,45%是北大校友,首届中研院院长是北大校友。

早在1917年1月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他在推进北京大学革新中,聘任了一大批改革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鲁迅、胡适等等,他们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在《新青年》等刊物上讨论新诗、白话文、文学革命、科学的起源与效果、劳动神圣、精神独立、女子、婚姻等问题;介绍尼采的宗教、马克思的学说、斯宾塞尔的政治、日本的新村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文化运动健将的有些思想、言论早在《甲寅》月刊、《甲寅日刊》上发表过,甚至也在迁京之前的《新青年》上发表过,但影响均不大;而一旦北大师生大量投入,甚至成为《新青年》的全部撰稿人之后,就会情形大变,《新青年》一跃成为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再加上北大学生办起的《新潮》、《国民》、《每周评论》、《努力周报》、《少年中国》等刊物与《新青年》相呼应,产生了更强烈的群体效应,北京大学自然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而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陈佳洱院士还介绍了北大的各个学科现状。

目前,北大共有8个学院和23个系、52个研究所、63个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2个国家重点学科,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4个。

北京大学是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

事实上,北大学科改革由来已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改革,其中之一便是建立各科研究所。

蔡元培认为要把北大办好,使之成为可与西方现代大学媲美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加强科学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他说:“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

在蔡校长倡导下,北京大学于1917年设立了文、理、法各科研究所,开中国大学设科研机构之先河。

1920年后国内各大学逐渐也有研究机构建立,到30年代,中国大学中建立研究所、院已成普遍现象。

进行科学研究,就要讲究科学方法。蔡元培说:“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这里他明确提出了学习、借鉴、继承的目的是创新,是进步。

在蔡先生倡导下,1917年2月12日,北大理科研究所举行了中国最早的物理学讨论会。

1918年2月,北京大学开始了中国现代最早的民俗学歌谣研究。

1930年,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16字方针,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

实行教授专任制,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特别是理学院吸收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使北大理科得到较快发展。

蒋梦麟主持制定《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明确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并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正式设立研究院,推进高等教育的正规化。

蒋梦麟还多方筹集资金,1931年北京大学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1934年北大动工兴建新的图书馆;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风波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方面稳步上升,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实在功不可没。

在庆祝大会上,江泽民以十分高兴的心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并以他个人的名义,向北京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高等院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江泽民首先回顾了北大的光辉历程,他说:

一个世纪以来,北京大学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成为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

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的著名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一批著名的进步学者,都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

毛泽东同志在北大工作期间,通过阅读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具体了解十月革命,思想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北京大学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学术文化阵地,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创造了许多重大成果,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也是北大永葆生机的重要动力。这种优良传统和精神动力,要永远发扬光大。

在谈到五四青年节时,江泽民对北大代表的所有高校大学生提出了4点希望。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首先要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成才的重要前提。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

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

希望你们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青年人富有遐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的特点,也是优点。但需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如果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各族青年展示才华,实现志向,提供了广大的舞台。生长在这样的时代是幸福的。广大青年一定要虚心向革命先辈和人民群众学习,在为祖国的竭诚奉献中焕发出青春的绚丽光彩。

希望你们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青年人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是非常艰巨的事业。

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挑战。

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要有坚忍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悲观。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历史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

尤其在最后,当江泽民用激昂的声调号召“向着新世纪前进,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前进,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时,全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如潮的掌声持续了整整3分钟。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宣读了教育部的贺信。

贺信全文如下:

北京大学:

值此你校隆重举行百年校庆盛典之际,谨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为重要和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大的百年辉煌历程,始终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北京大学的创立,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她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汇集了众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形成了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她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传统,深深植根于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她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北京大学在我国教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北大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学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基础研究,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积极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致力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在加强学科建设、延揽优秀人才、发展高新科技、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的北京大学,已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基地,也是一所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文化先进水平的大学。

在世纪之交,北京大学同祖国一起走过了风雨兼程的20世纪,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北京大学的百年校庆,不仅是北大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教育和科技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有着百年历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北京大学承担着光荣的历史使命。

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是几代北大人的梦想,也是国家对北大的期望。我们希望北京大学能够继往开来,继承和弘扬百年优良传统,在新世纪铸造新的辉煌!

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在会上宣读了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贺信。

信中说:

北京大学已走过了波澜壮阔的100年,今后的道路更加宽广,事业更加辉煌。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京大学一定会发扬传统,再创辉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发来贺信,他高度赞扬了北京大学对中国的科学、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对北大组织21世纪高等教育论坛表示赞赏。

安南的特使、秘书长外事办公室主任环纳在庆祝大会上宣读了安南的贺信。

贺电全文如下:

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谨向贵校师生致以最热烈的敬意,深感荣幸。

北京大学是一个名声显赫的学术中心。长期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众多杰出学者正是从北大起步进而对高等教育、全球觉悟以及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为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潜能以应付日益复杂的世界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我们必须使政治界和知识界承担义务以完成这个任务。在此深刻变革之际,像贵校这样的机构在世界事务获取了业已提高的重要地位。它们有助于揭示变革的重要性,并创造更加美好明天的知识讲坛。为此,我赞赏贵校主办以20世纪高等教育为主题的论坛的主动性。

由于深受贵校这个伟大学术基地使之长期保持的崇高学术与其思考水平的激励,我相信你们将继续运用你们的学识、远见以及分析能力去帮助应付我们这个时代的各种问题。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存在于此,而我们离实现成为联合国的目标越来越近的希望之源也存在于此。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也先后在会上致辞,对北大百年华诞表示祝贺。

北大校友代表、物理系49届毕业生于敏院士,北大学生代表、经济学院94级本科生叶建第也在会上发言。

北大教授季羡林也出席了庆典,并在主席台就座。他深情地对记者说:

100年了,北大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传统,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铸就了它的百年辉煌。唯其如是,才有了此时此地的世纪盛典,这是历史、是国家、是人民给予北大的荣耀。

庆祝大会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主持。

他在会议结束时表示: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为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继续努力奋斗。

走出会场的贵宾、校友、师生们热烈地谈论着。

北大附中初二的学生吕佳说,今天会上印象最深的是热烈的掌声,“从来没听过这样热烈的掌声”,她深受鼓舞,坚定而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将来一定考北大。”

来自中科院的校友们都说,在整个大会中不但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怀,感受到了北大的历史和精神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年青人的憧憬、热情和理想。

校友们说:“这次大会是为年青人开的,未来的辉煌就看你们的了。”

来自香港的一位嘉宾,很高兴看到那么多青年学生来参加大会,看到老师同学打成一片,他说:

这是非常难得的。

他还说:

北大除了有很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在于有思想。

这次盛会同样使他体会到了这一点。

百年校庆的世纪盛会,无论对于北大师生,还是中国的知识教育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科教兴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北大将在这股潮流中勇挑重担。

本次盛会不但让学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北大的优秀传统,也对中国教育思想和体制的改革起导向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北大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大学正向世界一流行列迈进。用北大一位校友的话说:

这将是一座世纪的丰碑!好不仅在五四运动中引领中国冲破封建主义的桎梏,走向科学、民主的道路,而且在今后的祖国建设也将成为一如既往的领军者。

全国高校学习江泽民讲话

5月4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各地大学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应。

广大师生纷纷表示,江泽民的讲话讲出了广大大学生和青年的心愿,很有号召力。一定要牢牢记住江泽民提出的4点希望,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为实现现代化的光辉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5月4日上午,北大校内设立了分会场,电教室、食堂、会议室等有电视机的地方,都围满了驻足观听的师生和校友,群情振奋。

法律系97级学生曾丽萍说: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青年人要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北大100年的历史就熔铸着这种精神。如今我们庆祝百年校庆,就要发扬这种精神。

国政系95级学生简易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盛会。他说: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当代青年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我认为这对我们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压力加大,只有把个人志愿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5月4日晚上,天津大学数千名学生收看了电视新闻联播节目。

化工学院95级学生赵鸣和同学们围坐在宿舍的电视机前,认真聆听了江泽民的讲话。他说:

江泽民给青年提出的4点希望,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上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一门课做起。

南开大学党委组织部分学生收看了新闻联播后,召开了由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政治系96级研究生南敬伟说:

听了江总书记的讲话,我感到很振奋。要想成为跨世纪人才,光有专业知识不够,还必须自觉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理论素质。

电子系95级学生王振国说:

继承五四传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当前就是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准备将来建设祖国。

会后,同学们以“不忘总书记嘱托,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题,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倡议:将报国之志化作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学好本领,准备将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山东省三好学生、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94级学生耿志慧说:

江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提出的4点希望,明确回答了我们成长道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