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启思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00:37:59

点击下载

作者:孙涛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活启思录

大学生活启思录试读:

前言

长江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党建与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面上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途径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涌现出赵传宇、徐静、江福英等三名受到胡锦涛同志接见的在校大学生和一个“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校园精神引领学生进步,强大的精神动力推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开辟新的教育视角,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组织编写了《大学生活启思录》这一新生入学教育读本。本书收编了上百个案例,涉及学习与发展、人际与情感、安全与生活、 奖励与资助、就业与成才等五大部分的内容。各案例均根据发生在校园内的真实故事(姓名均为化名)编写而成,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编者按对各案例进行了入情入理的分析和精彩的点评,对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平安、幸福地度过大学生活,如何获得学习和经济上的帮助,如何培养职业技能和寻求理想工作,都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启迪和警示。

我们将秉承优良传统,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创新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与引导同学们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为同学们成长与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大学生活启思录》编委会2013年夏

第一部分 学习与发展

“在大学里,学什么?如何学?”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博学有成;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虚度时光;有的人迷失所向……

在大学里学的不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不同,大学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也就不同。大学学习要从学业规划开始,要确立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大学的学业总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大学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包含着丰富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应分步完成:大一重在发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掌握基础知识;大二重在发展自我,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大三重在拓展自我,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大四重在超越自我,完成大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成功进入更高的职业发展通道。

在大学里,如何学?首先是培养对自己负责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是把握大学学习的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再次是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学会开放式、研究性、创新性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适当拓宽学习领域,结合学习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坚持以能力为重。要在学习中正确处理为学与为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在大学里的学习是一条充满智慧的征途,需要规划人生、探求规律、探索方法、凝聚智慧、勤学苦练,方能取得学业成功。学习改变人生,目标引领发展,奋斗成就未来。希望同学们着眼长远,立大志,把做大学问、成大学者、干大事业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传承精神、承担责任、圆满完成在大学里的学习使命。

笨鸟先飞 勤能补拙

案例 小程同学来自偏远的山区,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三兄弟都在读书,经济条件非常艰苦。来到大学前,父母想方设法找亲戚朋友借了几千块钱,交完学费后就只剩1000多元。以后的学费从哪里来,会不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这都是一个未知数。他在学校总是最节俭的,吃穿都非常艰苦朴素,但他从来没有因此感到自卑,他的梦想便是好好学习,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但是,大一时英语便把他难住了。小程同学的英语成了他的“跛脚”,他最害怕每次英语课堂上的提问,他的发音不标准,招致同学的嘲笑。小程同学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他采用了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重复练习。每天早晨六点半就到楼顶朗读《新概念英语》,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总是坚持利用好晨读的时间,读不准就听,读不准就练。就这样靠着四年的执著和坚持,他的英语突飞猛进,特别是发音很标准,一次性通过了四、六级,还参加了英语比赛。由于他的刻苦学习,年年拿奖学金,靠奖学金和助学贷款,从大二起就没向家里要一分钱,最后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又凭借自己的刻苦学习,申请获得美国某知名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

编者按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自己的薄弱点,关键是看如何面对。有些同学为自己找借口,逃避它,于是四、六级成了难过的坎,不喜欢的科目成了难言的伤。小程同学,没有抱怨环境,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将自己的弱项变成强项。人非生而知之,知识、技术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不断累积得来的。同学们在刚开始接触一门课程时,都会有一段艰难的入门期。在这段时间,你看不懂课本,答不出问题,不清楚学了有什么用,也理不出学习的脉络,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学习的天赋,是否适合学习本专业,甚至质疑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在这个艰难时期,如何面对自己不擅长、学不太明白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小程同学了解自己在英语上的弱势,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用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每天坚持晨读,持之以恒地学习,靠着自身的勤奋,弥补自己的不足。小程同学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跟他的坚持密不可分。晨读的同学很多,可又有多少能像小程同学一样,坚持四年,每天风雨无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呢?当我们抱怨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学习困难的时候,我们可否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否已经尽了全力?

理性选专业 别跟感觉走

案例1 小郝是一位很幸运的女孩,因为她是目前学校少有的得到两次转换专业机会的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对化学比较有兴趣,而且她向往教师职业,于是就填报了化学师范类专业,并被如愿录取。2011年6月在一工部专业分流时,她的成绩排专业第一,她不想浪费转专业的机会,于是申请转专业,成功转入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但经过两个月专业课程的学习,她感觉不适应该专业的学习,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加之对该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了解,发现该专业未来的工作环境不适合自己。2011年11月,她又申请了办理转专业的手续,重新转入了原来所在的化学师范类专业。在后期的学习中,小郝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当上班里的文娱委员。

案例2 小田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只在网上查了相关信息,凭感觉填了志愿。虽然如愿上了大学,但农学专业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从农村出来不想学农,感觉学农没有前途。为了转专业,他努力学习,争取转专业的机会。在大一结束转专业时,他的学习成绩进入专业前10名。在选择专业时,他感觉电信类专业不错,有发展前景,于是就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后期的学习中,他发现攻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善于钻研思考、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对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很高。电路知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很难学,他的学习很难跟上,成绩大幅下降,失去了拿奖学金的机会,学习兴趣和信心也逐渐失去。虽然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但由于成绩的问题,毕业离校时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看到原来和他一起学农学专业的同学在实习中就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而且毕业后工作都不错,他开始怀疑是不是当初自己选择转专业失误了。

编者按 有的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了解;有的同学甚至是在父母的“包办”之下选择了认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有的同学由于考试成绩等原因在录取的时候专业被调剂。他们在进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或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好,于是就想通过转专业来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或就业好的专业,以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近年来,为给学生一定的专业选择权,很多高校开始实行转专业制度,同学们经过申请和考核等程序可以转入自己喜欢的院系的相关专业。上述两个案例启示我们在转专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了解学校关于转专业的条件和程序,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赢得转专业的机会。二是转专业要看重兴趣。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专业。专业无好坏,只是个人兴趣认同上存在差异。专业兴趣要在对专业的理性认识上确立,不要跟着感觉走,更不要盲从他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总感觉别人学的专业比自己学的专业好,这种感觉常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少兴趣,对专业课程缺乏认同感,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应付现象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全面,仅凭感觉来分辨好坏。三是考虑职业发展。对很多学生来说,接受高等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能谋求到好的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

总之,转专业时,要综合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前景、学习能力、职业规划等因素,在选择专业前可以在学校心理健康网站或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先进行一下职业测评,明确了自己的方向,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后,再确定选择的专业。另外,专业本身无好坏之分,只要努力学习,每个专业都有发展的空间,同学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发现兴趣 厚积薄发

案例1 小易同学能歌善舞,更难得的是她热爱学习,善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朋友,拓展机会和平台。一次同学过生日,她想送同学一件特别的生日礼物,于是开始学习画卡通漫画。从零开始,她开始学习素描、绘画,从仿照别人的漫画入手,她慢慢会自己画漫画了。在同学生日当天,她送给了同学一份漂亮的素描漫画,同学非常喜欢。从此,她便利用课余时间画卡通画,一年下来画了几十幅画作。在大三时,她在学校办了自己的个人画展,展出各类漫画作品,并且出版了漫画集。媒体也纷纷对她的画展进行了报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编辑成册,小易同学笑了:“刚开始只是喜欢而以,没想到坚持自己的爱好,点滴积累下来,也能有这样的成绩。”

案例2 小汪同学学完单片机后,对计算机硬件很感兴趣。他和同学组成团队,想用所学到的知识,做点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一次,大家讨论到游泳危险的问题,小汪同学便想,能不能做一种穿在身上游泳的救生衣,在危险的情况下能自动救援呢?想法很简单,但在设计的时候,却碰到很多问题,小汪同学和他的团队知识能力有限,但他们不放弃设计,一直坚持下来,不会就问,不会就查。他们多次请教老师,查阅了图书馆里的所有相关书籍,上网看了数千篇相关的论文和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设计出了一种简单实用,新颖独特的救生衣。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他们设计的救生衣获得了湖北省金奖,全国铜奖,并申请获得了国家专利。

案例3 小李同学学的是软件,他觉得软件枯燥无味,自己根本就没有学习软件的天赋。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这些课程听着就难受,更别说好好去学了。有一天他的电脑中毒了,他查看了很多资料,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慢慢他发现自己对电脑黑客、病毒防控,网络安全非常感兴趣,于是便开始自学。在学习中,他发现原来那些枯燥的课程是那么重要,发现自己对原来不以为然的知识是那么痴迷。几年之后大学毕业,他在深圳找到了一份软件开发设计师的工作,一直从事软件开发与设计,他现在的理想是做一个中国一流的软件开发设计师。

编者按 莎士比亚、爱因斯坦正是由于兴趣和爱好才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朽的成绩,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每个人都有他喜欢的和擅长的方面,只是因为没有发现或没有平台、缺乏自信、不能坚持而将其荒废掉了。在大学里有很多平台和足够精力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同学们可以参加社团和协会,相互切磋;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信息与资源,发现感兴趣的内容与专业知识。有了兴趣,就有了想学的方向,也有了学习的动力与创新的激情。同学们从入学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尽快培养自己对专业的热爱。当你在专业学习中找到了感兴趣的东西,你会发现原来一些枯燥无味的公式或基本概念,慢慢变得没那么面目可憎,一切都变得那么有意思。我们不妨从当下做起,在读大学这段黄金时间里,开拓自己的兴趣领域,找准自己的方向,并为之思考、学习和探索,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打造成自己真正的优势与特长。

覆水难收 迷失在大学

案例 小李同学是2007级学生,考上大学时只有16岁,本是家里人的骄傲,但是家里人的这种骄傲并没有持续多久。大二开学之初,由于不及格的课程太多,他被学校退学了。办手续的几天里,辅导员看见小李同学头发乱糟糟的,目光无神,很为他的将来担心。“小李入学的成绩还不错,怎么过了一年就一落千丈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辅导员再次找他谈心,想进一步了解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高考的时候,老师和家长都说,就辛苦这一阵子,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终于踏进了大学校门,觉得整个人都是轻松的,空闲的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开始也好好去上课,但是心玩野了,感觉上课没意思,后来就渐渐开始旷课了。旷课待在宿舍没事做,就到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聊天,后来觉得没意思就开始打游戏,渐渐就陷进去了。暑假回到家里,看到父母年过半百还在地里干活,农闲的时候父亲还要出去打工,心里很不是滋味,深感内疚和自责;加上每学期学校都评奖学金,看着人家拿了奖学金很羡慕,觉得自己也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不能好好争取奖学金,反而要把可怜的生活费都变成重修费。于是发奋图强,甚至让要好的同学督促自己上课,但是过不了多久就又坚持不了了。刚进大学时学校开了不少讲座,其中也有涉及大学生理想和责任心确立的主题,但我没有从这些讲座中收获到什么,因为我以前从没有参加过这样的讲座,当时还觉得那些去听的学生有点傻。其实人在关键的时候是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指导的,但是我拒绝了这些指导。”他后悔地诉说道。

其实在某个时候,小李同学如果收收心,以自己扎实的底子迎头赶上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小李却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最后终于与自己的大学生活“相遇”又“分手”了。

编者按 像小李同学这样迷失在大学里的学生并不普遍,但也绝不罕见。他们在大学日复一日地玩着,渐渐忘却了父母的期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失去了进取的热情,最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是大学生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导致的目标缺失,多发生在自制力不强的学生身上。从高中进入大学后,他们没有忘记家长和高中老师“就辛苦一阵子,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的说法,部分同学思想上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开始肆意放纵自己;部分同学玩过了大一,到大二的时候认识到形势的严峻,能够悬崖勒马、奋起直追;还有部分同学就是像小李同学这样怠于进取,结果积重难返,最终成为迷失在大学里而追悔莫及的人。

十几年的苦读,考取大学,进行必要的休整,似乎无可厚非,但是人生发展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有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大学是人生学习和获取专业技能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里需要继续努力。不要以为上了大学就是人生的目的地,大学是我们奔赴人生事业大战场前的储备站,播种什么则收获什么,就是这短短的四年中,不同的度过方式直接决定了未来不同的几十年。

学业无优绩 深造难再续

案例 小郭同学于2007年9月进入湖北某高校学习会计专业。大学期间,他一直担任班长和学院足球队队长一职,工作任劳任怨,为老师和同学作出了许多贡献。在班级建设和日常管理上很好地维护了班级的学风,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文艺活动,丰富了大家的第二课堂生活。他带领球队成员取得了第四届全校足球联赛第二名、第四届全校班级联赛前八强(共27支队伍)、全校综合运动会足球比赛第三名。

小郭同学从2009年11月份开始准备专升本考试,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学习,还报了专升本辅导班。他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强的毅力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同学们相信通过努力,他应该能顺利通过考试。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报考条件将其拒之门外了。

2010年4月22日,该学院专升本招生章程出台,政策要求报考学生必须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良好,无补考记录,且如期毕业。而小郭同学的“管理会计”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两门课程不及格,不符合报考条件。得知这一消息,他的思想压力很大,不知道该怎么办,多次找辅导员老师,请求帮助。虽然辅导员对他的印象很好,但在报考条件限制下也无能为力。其实,学校还是适当放宽了条件的,对于挂科的学生如果大学期间获得过学习方面的奖励也可以报考,而小郭同学大学期间没有获得过一次奖学金,也没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并获奖。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他当了三年的班长,又是学院足球队队长,也算是一个优秀学生干部,怎么就没有获得过任何奖学金呢?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看看班级成绩表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从大一到大三,小郭同学的成绩在班上都是中等水平,而各种奖学金的评定几乎都是要求成绩排名为班级前30%,虽然他当了三年的班长,工作能力突出,为班级也作出了许多贡献,但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他并不具备获得奖学金的资格,也因此与专升本的机会失之交臂。

编者按 专升本考试类似于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是专科学生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和知识层次的好途径,是一次选拔考试。小郭同学因学习成绩失去了一次继续深造的机会。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应该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因为学习才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做好的。作为学生干部,应该将学习与工作兼顾,做好自我定位,勤于思考、主动学习、正确地把握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不仅要工作好,而且也要成绩好。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呢?

第一,以学习为主。要摆正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干部在主观心理上不能颠倒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以做学生干部为压力和动力来促进自己抓好学习,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习作风。因为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活动上,也体现在学习上,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

第二,适当取舍。参加活动无非是想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学习与工作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必须作出取舍,取舍的依据是其对自己的重要性和影响。如果两者兼做自己很累的話,可能会影响心情,影响做事情的效率,造成两者都做不好的局面。这样一来,你就会怀疑自己参加活动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并极有可能怀疑自己的能力,会挫伤信心,这就需要在“鱼”与“熊掌”之间寻找均衡点。

第三,讲究效率。要学会运用时间。学生干部应做到学习的时候专心致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工作的时候雷厉风行,珍惜时间的价值,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从而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

侥幸作弊 考“除”了名

案例1 小赵同学是土木工程专业2006级学生。来校后得知,如果学习成绩优异就有机会获国家一等奖学金8000元。因此,他学习非常努力,多门功课成绩都很理想,但不幸的是“高等数学”挂课了。同室小张同学“高等数学”成绩最好,补考时小赵同学担心复习不充分,害怕不能通过补考,便请小张同学替他参加考试。小张同学起初并不同意,后经不住劝说,顾及哥们儿义气,抱侥幸心理替小赵同学考试。在考试过程中被监考教师当场发现。事后,小赵同学、小张同学均被学校开除学籍。

案例2 小张同学是法学专业2007级学生,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时(是小张同学大学期间最后一次考四级的机会),使用手机接收答案,在抄袭答案时被监考教师当场发现,后被开除学籍。经查,马上要毕业的小张同学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一方面,他担心毕业拿不到学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他提出了明确要求,不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将不接纳他为公司员工。2011年上学期开学不久,小张同学在教学楼卫生间发现墙壁上有卖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答案的信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电话,对方承诺只要他付600元,在考试开始后50分钟内将所有选择题答案以数字编码的形式用手机短信传给他。小张同学想这也许是自己最后的一次机会,仅凭自己考试是没有办法通过的,于是铤而走险。

编者按 考试是对大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学习成绩是大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评价形式之一,也是大学生参与各类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更与毕业、就业等息息相关。于是有些人抛弃诚信道德铤而走险,高科技舞弊手段层出不穷,一些社会投机分子把考试舞弊作为一种产业、一种谋生手段予以发展和运作。像“四、六级英语考试包过”、“出售隐形耳机,免费提供四、六级英语考试答案”等广告贴满了校园。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寄希望于考场舞弊。大学生重视考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不能通过非法手段。某门功课挂科了可以补考,英语不过级可以通过发表论文来弥补,但是如果考试作弊,就可能永远失去学习的机会,这种错误的损失是没有办法弥补的。2005年9月1日,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实施,《规定》对于学生作弊处理提出了明确规定,第54条第4款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信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各普通高等学校也针对本校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学生管理规定。考试作弊是大学生不能穿越的底线,同学们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

学业失利 迷途知返

案例 小宁同学是陕西商洛人,两岁时父母离异,跟着母亲长大。由于长期受到母亲的溺爱,他从小到大一直非常贪玩,经常不能控制自己,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2006年曾经考到东北一所三本高校,学习一年半之后,他感觉学校不好,学风很差,并且毕业后的就业率也不高。他觉得继续下去毫无前途,就退学重新参加2008年高考,考取某二本院校某专业,虽然所学专业为调剂专业,但他和他母亲都很高兴。上大学之初他还可以认真学习,可是由于离开了家庭,没有了母亲的管教,加之好玩的天性,又开始去网吧玩网络游戏,经常逃课,学习成绩下降,期末一门课程不及格。宿舍其他5名同学都经常上自习,学习都比较努力,因而跟他没有共同语言,交流较少。于是小宁同学去网吧的次数变得更多了,有时会有夜不归宿的情况出现,其间,辅导员多次做思想教育工作但无明显效果。

2009年8月暑期返校后,小宁同学得知自己有多门课程不及格。2009年9月18日下午小宁同学未请假离校。宿舍同学向辅导员汇报后,辅导员立刻拨打该生手机号码,手机是关机状态,随即联系其母亲,最终将其找到。2009年9月22日上午,小宁同学返校。学校对小宁同学做了批评教育,并且进行了通报。问其为何不请假擅自离校,小宁同学回答说:首先,自己对调剂的专业不满意、没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其次,了解到所学专业就业率不高,自己担心以后无法找到好的工作,对未来也比较迷茫;最后,因为在学校没有什么强制性的管束,一进入大学就放松过度,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就开始打游戏,并且越陷越深,导致厌学。

此后,辅导员经常找小宁同学谈心,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并安排班干部、寝室长和同寝室同学积极督促他按时上课,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小宁同学的学习时间逐步得到了保证,打游戏的时间和打游戏的次数慢慢减少,也没有再出现夜不归宿的情况。但是由于之前落下了一部分课程,期末考试还是有两门课没有及格,但是学习态度和状态有所好转。大二下学期,小宁明显端正了学习态度,不再沉溺于网络游戏,并且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补考,学习生活步入正常轨道,大家都感到很欣慰。

编者按 通过本案例,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小宁同学学业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天性贪玩,自制能力比较差;二是缺乏对专业和就业前景的正确认识,不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从而失去了学习目标;三是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在放松中陷入网络游戏。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导致小宁同学厌学。小宁同学所遇到的问题是大学新生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许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也会遇到,但只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案例提醒大学新生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克服“玩”的天性,尽早制定大学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二是要正确认识专业和就业前景。专业无好坏,能力见高低,能否就业与专业本身有关,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最关键的是有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拥有一技之长。只要学到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自然会有事业发展的平台。当前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专业的好坏与就业的冷暖都是相对而言的,现在热门的、相对好就业的专业将来可能人才过剩,现在冷门的、相对不好就业的专业将来可能成为热门。我们应该爱一行学一行,也要学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节奏。三是不要沉迷于网络。

掌握规律 适应大学学习

案例1 小刘同学是 2006级学生,从小学习勤奋刻苦,中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6年顺利考进大学。进入大学后,小刘同学学习依旧刻苦,早上总是第一个起床,上课也总是坐在最前排。大一的时候学习认真的他顺利地拿到了奖学金,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学习明星。

但是从大二开始,小刘同学的成绩开始出现滑坡。原来,虽然小刘同学学习十分刻苦,但学习方法存在很大问题。首先,小刘同学没有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特点制订完善的学习计划,仍旧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题海战术,对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其次是小刘同学的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大学学科繁多,各学科间联系紧密,如果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他习惯于死记硬背,对于所学知识只是机械性地去记忆,而不讲究学习方法和技巧。小刘同学的这些学习方法在中小学和大一时的基础课学习期间,还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到了专业课方面的学习后,就明显力不从心了。加上小刘同学从小性格内向,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许多学习上的疑惑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因此成绩自然而然开始下滑。看到学习不如自己刻苦的同学成绩都逐渐超过了自己,小刘同学开始苦恼。为了提高成绩,小刘同学变得更加刻苦。尽管如此,小刘同学的成绩依旧不见起色,反而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案例2 小孙同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都是父母和全村的骄傲,他学习刻苦踏实,成绩优秀,可来到大学后非常不适应。他不习惯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不习惯老师只讲重点,讲得太快,听课跟不上;不习惯课后无作业。他很迷茫,那么多的课余时间他不明白要干什么,该干什么。在困惑与对大学的强烈不适应下,他受同学的影响开始沉迷看小说和玩游戏,上课不做笔记,老师提供的参考书目也没有去借阅,一个学期下来,他成绩很差,甚至有一门课挂科。

编者按 在大学,特别是在大一,有不少同学对大学学习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还停留在高中的学习思维和习惯中,没有了解大学的学习规律,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氛围。大学学习呈现“五多五少”的特点:一是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二是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三是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四是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五是自由学习多,老师管得少。在大学校园里,成千上万的学生,都可以不被阻碍地自由安排大多数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进入大学,同学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高中的学习思维,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逐渐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要提倡生动活泼地学习:一是继承和发扬学习精神,注意总结出新的学习方法;二是多参加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学习高年级学生的经验;三是要减少依赖性,学会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行强化训练,建立适合自己的自学模式;四是学会开放式的学习,在学习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了解专业最新的前沿动态,积极参与课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要广泛涉猎人文社科知识;五是研究性、创新性地学习,要学会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要结合学习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六是要享用所有相关资源,在大学里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书,尽情地读,还可以查阅一些珍贵的工具书或文献,去实验室多动手做实验,去听各类学术讲座,去和名师交流,在享受资源的快乐中获取学业的进步。

网络虚度 荒废学业

案例1 小何同学是来自西南方的一名少数民族子弟,从遥远的西南来到具有深厚楚文化底蕴的荆州。一开始他深深爱上了这里,他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因为他深知一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子弟考上大学的不易,他明白自己在高中的那段时间里,是如何努力才换来的今天。

或许是十二年的中小学生活给了他太多的束缚,使他压抑了十二年,进入大学之后,网络世界似乎让他变了一个人。

大一那年,他就经常去网吧包夜打游戏,同寝室的同学都劝他说包夜打游戏既伤身体又耽误学习,但是他觉得在游戏里自己很有成就感,他还经常向其他的同学讲自己的装备是多么的昂贵,自己是如何轻而易举地秒杀对手。或许,他并不曾发觉同学们投来了异样的眼光,相反,他还是在那里津津乐道、无休无止地讲述。

到了大二,他用政府助学金买了一台电脑,有了电脑上网玩游戏更加方便,每天都要上线十个小时左右玩游戏,网游成了他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早饭、中饭、晚饭,可以让同学带,课可以不上,衣服可以不洗,但是游戏每天必须玩。他常说“大学课程那么少,加上我们所学的专业课又没什么含金量,对于以后的就业没什么影响,不玩游戏那么大把的时间岂不是要在空虚无聊中度过,都是打发时间的方式嘛。你们可以看书来打发,我当然可以玩游戏来打发啊,各取所好嘛。”

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宅男,跟同班同学见面的机会也很少,很多同学也只是在考试的时候才会看见他,然后调侃一句:“怎么样,升将军没(网络游戏的等级)?”他却还真以为同学也玩这个游戏,还拉着别人滔滔不绝地谈论一大通游戏的技巧,讲讲哪里有宝藏,如何升级升得更快……

四年的大学,他的学习成绩综合排名班级倒数,累计挂科了十几门,成为重修和补考的常客,最终他没能顺利拿到学士学位证。

案例2 小王同学,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同学打交道。在大一时迷上了玩三国杀,经常周末去学校旁边的网吧玩三国杀。到大二的时候,因为时间更为自由,他经常不上课,甚至熬夜去网吧玩。小王家里比较困难,母亲身体不好,只有父亲一人打工赚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小王为了上网吧玩,常常向父母撒谎,每个月找家里要的生活费都超过一千。玩游戏严重影响了小王同学的学业,他脑子里总是三国杀,根本没有心思看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5门课挂科。更重要的是,因为长时间熬夜上网玩游戏损伤了身体,出现了经常头疼的现象,无法再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最后,小王同学只好休学,在父母的陪伴下去看病。

编者按 虚拟的网络世界给大学生带来了任意驰骋的快意,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宣泄感情的工具。同学们往往在业余闲暇、心情不爽、困惑迷茫时走进那个世界,在虚拟世界“畅快”地“缓解”精神压抑,“填补”精神空虚。无法抗拒的诱惑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了那个虚拟世界,沉迷于网络,结果荒废了学业。

大学生应该自主学习,自制自立,因为大学毕业后要求职和参加工作,独自面对社会。看到这些案例,我们是不是在为他们感到惋惜?我们是不是应引以为戒?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当别人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出色的个人特长、娴熟的人际交往能力,案例1中的小何同学能拿出什么来呢?是游戏中那虚拟的将军等级么?

我们要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学会自我控制,拒绝诱惑;合理安排时间,严格控制上网和玩游戏的时间;充实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让自己因为无聊或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成就感而寄托于网络;多参加运动与集体活动。如果不慎网络成瘾或有成瘾倾向,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学会克制,通过转移注意力,比如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学习上,或者锻炼身体等方式,不断的充实生活并养成习惯。其次,要用心发现生活的乐趣,培养学习的兴趣,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努力坚持并适时自我鼓励。最后,可以向同学和老师求援寻求帮助。

过度兼职 得不偿失

案例 小吴同学来自鄂西山区,他看到有些没考上大学的小学、初中同学现在混得都不错。有开旅行社的、有开药房的、有做房地产的,有的连奥迪车都买了。这让小吴同学觉得“读书无用”,文凭也不能当饭吃。渐渐地,他对大学学习越来没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感。进大二时,深感就业形势的严峻,有种强烈的紧迫感。他认为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认清形势,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加之其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小吴同学开始做很多的兼职工作,也开始了逃课。先后当过家教、做过销售、搞过培训等校外兼职。虽然兼职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除了保证自己在学校的生活费用外,还贴补了家用,但是小吴同学因长期学业荒废,到毕业时,由于学分不够,最终只能留级重修学分。

编者按 小吴同学从事兼职工作,赚取就业的能力资本,这本没有什么错,但是他因兼职而荒废学业,让人感到可惜。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兼职活动虽然对找工作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兼职族”中,有很多同学和小吴同学一样,家境贫寒、经济窘迫,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是他们兼职的主要目的,结果过多的兼职造成了学业上的荒废。从小吴同学身上可以看到:大学生不能盲目兼职,不能只为挣钱或增加经历而兼职,而是要在适度的兼职中了解社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要留意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大学时光有限而宝贵,大学生应当以学为主,要学会如何科学地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在学好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兼职,毕竟扎实的专业技能才是我们将来得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思路决定出路 未来形成于现在

案例 小罗同学和小陈同学是大学同班同学,对于未来和大学应该学什么有着截然不同的规划。小罗同学想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靠自己的能力早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小陈同学有一个表叔在深圳开了大公司,他毕业后可以到那儿工作,所以不愁找不到工作,他认为学习太苦了,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开心,混过去就行了。

在大二的时候,小罗同学听老师和同学介绍,有名专业老师软件很厉害,于是他想加入老师的实验室,通过实践学习实用知识,锻炼能力。可惜的是实验室资源和老师的精力有限,在他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同学进入实验室学习,老师拒绝了他的请求。小罗同学没有就此放弃,甚至晚上抱着笔记本电脑在老师实验室外面静候祈求,老师被他的诚心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因为踏实肯干,专业熟悉,小罗同学很快成了实验室中的技术骨干,并得到辅助老师做项目的机会。通过项目的锻炼,小罗同学的技术也越来越过硬。在毕业的时候,虽然碰上金融危机,但凭借自己大学专业的积累和实际经验,有两个很好的公司都录用了他,小罗同学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小陈同学抱着大学开心就好的思想,课余时间经常玩玩台球,上上网,打打牌,睡睡觉,得过且过。碰到考试,临时抱佛脚,提前几天背背,再偷看舞弊一下,实在不行就补考,就这么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混到了大四。到了大四,小陈同学英语四级考试没通过,还有几门课要补考。最让他难受的是,因为他毕业那年正好赶上了金融危机,他表叔的公司很艰难,大量裁员,不可能再接纳他去工作了。小陈同学去深圳找了一圈工作,用人单位不是嫌他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就是嫌他动手能力不行,要不就是直接说他英语四级考试没过不要。直到这时,小陈同学才后悔大学没有好好学习,可是已经太迟了。

编者按 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大多同学和小罗同学一样有明确的学业目标,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努力学习,锻炼能力,全面提升自己,使得自己在毕业前拥有适应社会的专长与资本。也有部分同学和小陈同学一样,要么认为学习太苦,要么质疑学习的意义,要么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目标与规划,在他们中流传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逃课法则,“大学不考研,天天像过年”,或“60分万岁,59分受罪,61分浪费”的口号。这些同学往往希望通过家庭的背景或运气获得好的工作。在当今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专业能力是个人安身立命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凭借关系、背景和运气也许能暂时找到较好的工作,但外在的环境和情况是变化的,不能保证一辈子都能被背景、运气所庇护。在竞争中,如果没有能力的支持,则如无根之浮萍,很难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很难成为有用之才。

热衷创业 落下学业

案例1 小魏同学2008年9月花2万元转让费从别人手上接过“快乐游”车行。四年里,别的同学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小魏同学整天守在店面忙着租车服务和自行车修理维护。虽然营业额可观,为其带来了不少的收入,但学业一直是他心中一道绕不过的坎。大学四年,小魏同学由于全身心投入生意,导致所有的功课都挂科了,成了学校的“挂科王子”,毕业无望,最终选择退学而告别大学学习生涯。

案例2 小王同学初进校园的那一刻,抬头望了望那条横幅“怕吃苦莫入此道,想成才请进斯门”,他嘿嘿地笑了。

大一上了一年专业课,他的英语成绩不好,最后勉强通过了四级考试。好在大一开设了计算机这样比较实用的课程,他大一过得还挺充实,可是这样的时光在大二的时候被打破了。随着专业分流,原本想着一定要好好加强专业学习的小王同学事与愿违,随着专业学习的一步步展开,他觉得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名从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的社会人员赵某。赵某时常对他说,自己大学期间没怎么上课,基本上把时间都用在了创业上,现在拥有几百万的财产,日子过得相当舒服。

于是他决定去创业。为了获得创业资金,他不间断地在外面做兼职,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做兼职上。每次作业他都是请同学代写,而到了期末考试,他就偷偷摸摸地带着小抄进考场,听天由命。虽然说大学的考试并不难,但是这样一来他的成绩自然一直排在班级末尾,但是眼看着自己的创业资本正在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他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大三那年,他投入将近十万元和几个同学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中档餐厅。一开始,同学、朋友和老师们都常去惠顾,生意倒还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投资者都是学生,经营经验不足,进货渠道狭窄,加上周围餐馆众多,更多的学生还是倾向于便宜的小餐馆。这样,餐馆的生意就渐渐冷清下来。随着营业额的不断下降,合伙人之间也出现了分歧。最终,另外两位合伙人把他们的股份亏本卖给了另外一名社会人员,虽然不情愿,但小王同学最终也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首次创业之旅……

大四毕业,他由于成绩太差没能顺利拿到学士学位证。他的大学虽然辛苦,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编者按 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显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激情、冲劲、自信。但是很多学生一味地创业,没有注重处理好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关系,把学业丢到一边,小魏同学与小王同学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大学生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胆识和兴趣,更需要具备各种素质。大学生在校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仍有很大差距,大学生创业要三思而后行:一是要明确我们为什么创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身处“金钱至上”观念的社会里,我们周围的诱惑很多,但我们的创业理念不能唯金钱至上,要争取资本和“知本”双丰收;二是我们创什么业,想创业的同学在选择项目上一定要慎重考虑,要选择自己胜任的项目,最好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不要做纯体力劳动的项目;三是我们怎么创业,创业前要做好创业咨询,做好市场调查,做好充分的创业心理和创业技能准备,创业之路不能设计得过于简单;四是我们如何处理创业和学习的关系,一味地把所有的经历押在创业一件事情上,当它失败时,我们就会变得一无所有,学校鼓励创业,是希望同学把创业建立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搞好创业。

科学规划大学生活

案例1 小孙同学刚入大学时,因在军训中表现非常突出,在竞选中顺利当上了班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任职不久,学校社团开始了招新生的活动。各类社团的宣传板让他目不暇接,他蠢蠢欲动,向很多社团提出了申请,结果一口气加入了五个社团。新生入学不久,各类社会活动比较多,五个社会活动忙得他分身乏术,结果他不是不能及时到场参加社团活动,就是工作不到位,经常受到社团负责人的批评和社团成员的抱怨。尽管再三努力,到大二下学期,情况依然没有改观,并且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努力没有回报,他不得不退出了所有的社团。

案例2 小罗同学刚进校后听毕业的师哥们说,考证是找到好工作的秘诀之一,英语四、六级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计算机等级证、各种计算机系统操作证等越多越好。用人单位也不看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只要证多就代表你能力高。所以,从大一起,不管什么考试小罗同学都报名参加。为了通过考试,小罗同学报名参加各类培训,有时候为了参加培训,不能正常上课,在考证上也花了不少钱。大二下学期,学校举办大型招聘会,他假冒毕业生的身份参加了招聘会,仔细了解了用人单位的要求,才发现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非证书,大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换来的各种证书,并不一定能成为“就业通行证”。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大学的规划出现了偏差,大学生考证应以不影响专业学习为前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所选择,不能盲目跟风。

案例3 小宋同学是2008级管理学院学生,进入大学后,感觉大学学习任务比高中还重,为了更充实地过好大学生活,结合未来的职业发展,她为自己制定了主攻目标:一是通过努力进入学校实验班学习;二是适当地参加社会工作,提升综合能力;三是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四是毕业时考取研究生。

她勤奋刻苦,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读书,刻苦钻研,主动组织班级兴趣小组,与同学积极讨论学业中的问题。大一下学期的专业分流中,她以全校第五名的成绩被实验班录取,在实验班学习的三年中,各年度综合测评成绩均居前三名,专业必修课加权平均分第一名。她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积极参与班委和学院干部的竞选,曾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2009年12月,她成为一名中共党员,还成为学院学生党支部第三支部的支部委员。优异的表现让她获得学校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学校程序设计大赛三等奖、校级优秀团干部等奖励和荣誉。毕业时,她考取了研究生。

编者按 不同的人从不同视角看大学生活,会有不同的憧憬。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规划大学生活,会有不同的结果。上述三个案例告诉我们,大学生活需要从学业规划开始,有了明确的大学生活目标,才不会陷于被动与混乱之中。实践证明,大学生制定科学恰当的学业规划,有利于学生自我定位,树立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能使新生平稳度过适应期,促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顺利完成大学期间各阶段的任务。大学生需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制定职业规划与学业规划,把大学的学业目标同未来的职业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的学习生活发展自己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下面是大学学业规划的步骤与大学四年的主要规划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业规划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潜在职业能力,初步设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并明确毕业时是选择就业、考研,还是留学、创业。第二步,根据自己确立的目标有所侧重地规划学业,学业总目标应该包括专业学习与技能培训的学习目标、认知社会与职业的社会实践目标、人际交往及身心健康的生活成长目标。第三步,经常回顾学业构想与行动规划,善于坚持,适时作出努力,实现各阶段目标。另外,还要加强自我管理,适时激励与惩罚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和积极性,防止产生惰性,确保学业规划顺利完成。

学业规划内容如下。大学各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应该合理规划、分步完成。大一任务规划:重在了解自我,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二任务规划:继续探索自我,初步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提高综合素质。大三任务规划:重在确立就业目标,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大四任务规划:重在完成从大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换,顺利实现就业计划。

第二部分 人际与情感

每个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于这个世界,过与世隔绝的生活。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和身边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时时刻刻处于各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每一天都在人际交往中度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汪洋大海。”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人际交往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人际交往既可以满足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心理需求,又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每个人的朋友都可以是自己的心理资源,对于自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成功的助力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是走出困境的金钥匙。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是人们一生都在经营的事业,也是考证人生是否成功和幸福的因素。

就“准社会人”——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能力也成为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技能,而且要学会做事做人。如何交往,怎样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网,是大学生在大学里必修的课程。

人际交往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感情和心理活动又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人际交往有着可以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可供参考的重要技巧。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习并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和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乐趣。

闺中姐妹花

案例 小张同学、小胡同学是一对好姐妹,她们一起学习、一起旅游、一起考取研究生,她们之间情同姐妹的情感在同学之中被传为佳话。但她们的这份情谊来之不易。

小张同学来自北方,小胡同学来自湖北,从大一到大四她们都住在同一个宿舍。不过大一期间她们的交往并不多。小张同学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亲戚朋友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她强调——湖北佬,“九头鸟”,很狡猾,为人处世都要多加小心。小张同学也在心里想:最好不跟湖北的同学有什么交往,免得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大学报到后,小张同学就把班里湖北籍同学的信息摸得一清二楚,交往中尽量回避跟这些同学的交往。小张同学外向活泼,舞跳得特别好,是学院文艺部的骨干成员,小胡同学耐心细致,学习成绩特别好,是学院学习部的骨干成员,两个都是学生干部,而且工作都很出色,但是人际交往众多的小张同学偏偏在小胡同学在场时话特别少。尤其在宿舍,小张同学跟其他两个室友总是有说有笑关系亲密,但跟小胡同学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细致的小胡同学也很早就察觉了小张同学对自己的态度有点怪异,她很疑惑,不解其中的原委。

大二暑假在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专业实习时,小张同学和小胡同学恰好被安排在同一个组。天气炎热,环境潮湿,实习第六天的晚上,小张同学突然发高烧,还上吐下泻,那天带队老师刚好也不在实习基地,这下可急坏了小组成员,去城里就医没有车,原地不动更不是办法,大家七嘴八舌,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小胡同学想起了当医生的舅舅,打电话详细描述了小张同学的情况,咨询舅舅怎么处理,舅舅告诉她不要太紧张,先帮同学降温,等天亮了去医院。小胡同学按照舅舅教的方式,用湿毛巾一遍一遍地帮小张同学擦拭身体,一次一次地喂小张同学淡盐水,并每隔半个小时就帮小张同学测一次体温,守在小张同学身边寸步不离,直到凌晨小张同学的体温才降到37.6摄氏度,第二天一早大家就把小张同学送进了医院,小胡同学一直照顾小张同学到出院。这件事情让小张同学感动得泪流满面,对自己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公正地对待小胡同学感到很愧疚,对小胡同学表示了歉意,并说明了原因。从此以后,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经常一起学习,谈理想、谈兴趣、谈人生,两个人的学习成绩总在班级前几名,假期一起出去旅游,她们真挚的友谊让同学们都羡慕不已。她俩在大四同时报考研究生并相互勉励,最后都考取了理想大学的研究生。

编者按 小张同学起初对小胡同学的态度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人际交往中的刻板印象造成的。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的,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分的;法国人是浪漫的,英国人是保守的;女性是温柔的、细心的,男性是理性的、豪爽的、粗心的等。这些都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进行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像“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嫉妒之祸

案例 小章与小刘是同学,两人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由于同乡的关系,两人逐渐熟悉起来,一个学期下来,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小章同学活泼开朗,乐于交往;而小刘同学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在同学中,小章同学逐渐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好友众多,而小刘同学让同学们觉得怪异孤僻、难以接近。小刘同学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章同学像一位美丽的公主,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章同学处处都比自己强,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章同学。小章同学也觉得小刘同学时常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难以理喻,因而两人关系逐渐疏远。

大学三年级,小章同学和小刘同学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小章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小刘同学却一无所获。小刘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先是无法接受,而后看见同学们众星捧月般恭喜小章同学时更是妒火中烧。回到寝室看见小章同学的参赛作品,心中恨意更是难以平复,见寝室无人,一时恨从心头起,趁机将小章同学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章同学的床上。小章同学回到寝室后,看着满床的碎片非常伤心,同时将小刘同学的行为告诉了老师和同学。

后来,学校对于小刘同学的行为给予记过处分,同学们得知小刘同学的行为后也更加疏远她,甚至同寝室的同学也纷纷要求搬出寝室。小刘同学也因此觉得难以在学校继续待下去而选择了退学。

编者按 小章同学与小刘同学从形影不离到反目成仇,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两个字——嫉妒。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要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自私心理,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其次要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最后要学会将心比心。将心比心,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抑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的有效办法之一。

两个第一名

案例 某学院的专业第一名总是很有意思地在两个男生之间交替,一个是小方同学,另一个是小柯同学。

小方同学来自城市,是学院有名的才子,身为学生会主席,还是学校有名的主持人,属于在校园活动里如鱼得水的那种同学。作为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不仅仅在社会活动方面表现优异,还每年都拿奖学金,隔一个学期就是专业第一名,而且获得了大学生英语竞赛的一等奖。

小柯同学来自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勤奋学生,而且还不服输。小柯同学学习努力,还未上大三就已经有文章发表在学术刊物上了,为此还在学校获得了相关的奖项,被同学们戏称为“小学者”。

这个称号传到小方同学耳中,小方同学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的专业也很优秀,只是没发表文章而已,不见得自己在学业上比小柯同学差。事实上,从大一开始,这两个男生就开始较劲。第一学期,小柯同学拿到第一名,这让小方同学大为光火。尽管小方同学不愿意承认,但是还是要接受这个第二名的事实。更有意思的是,第一学期的奖学金获得者也只有他们两个男生。第二学期,小方同学加倍努力,拿到第一名,他特别开心,还请宿舍的人一起吃饭庆祝。大家都以为是因为这次又拿奖学金了,所以请客,却不知道原因是他战胜了小柯同学。

如此几个学期下来,他们互相交替拿第一,同学们谁都不觉得意外了。可是他俩因此不怎么说话了。有次元旦晚会做互动活动,刚好抽到他俩是一组,他俩这一组却成为成绩最差的一组。大家都觉得他俩的关系不太好,有点水火不容的味道。事实上他俩也确实因为学业上的竞争而很少交流,几乎就是见面点个头之类的。虽然没有矛盾,但是关系很疏远,一点都不像是同班同学。

大三时学院组队参加学校的辩论赛,这是学校最受关注的学生活动之一,学院领导很重视,不仅从文学院请来了教练,还安排了学院的一个年轻老师做领队,全面负责这个活动。老师非常郑重地发布了选拔队员的通知,并点名要求他俩参加。小方同学得到这个消息后是又惊喜又不解,惊喜的是老师点名让自己参加,不解的是老师为什么还点了小柯同学的名,他认为毕竟自己是主持人,小柯同学的口才没有自己好。

经过选拔,包括他俩在内的8名同学成为学院新的辩论队队员。可是开始的几次搭档训练和讨论并没达到预期效果,他俩明显不在状态。

老师和小方同学进行了交流,以下为交流的内容。

老师:小方同学,你这个主持人状态怎么不太好啊?是不是在想为什么小柯同学也在这个队伍里?

小方同学:嗯,我觉得他不太适合这个活动,他的普通话不标准,而且和他搭档我也不习惯。

老师:呵呵,我知道,在学业上你们是学院出了名的对手,可是这一次大家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你俩都是学院最优秀的同学,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你怎么就觉得他不适合呢?不错,他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你还记得他上次的总结陈词么,我和教练都觉得很不错,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这些是他的优势,也正是你这个主持人所缺乏的东西啊。

小方同学回去之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他发现自己把小柯同学当做对手看了,拒绝和他交往,也正是没有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不能正确评价他,才导致现在的状态。此后,小方同学和小柯同学积极交流,相互支持,终于在学校的比赛里他们学院取得了冠军,小方同学也因此和小柯同学成了好朋友。

编者按 小方同学和小柯同学在学业上彼此竞争,因而成为对手。小方同学对这个对手有些耿耿于怀,在平时几乎不和他交往,这是一种不太成熟的做法。其实每一个对手的出现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从激励学的角度来分析,每个对手都是激励你前进的最有效的刺激,对手的存在会激发你的成就动机、学习动机,让你能够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里的“忧患”就是小方同学在学业上的个人危机感。另一方面,既然可以成为对手,那么他身上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一来又多了一位老师,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小方同学和小柯同学同时入选学院的辩论队,但是小方同学在一开始并没有理解合作和团队的含义。一个团队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需要成员在合作中完成每个任务,这时成员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就十分重要。小方同学只觉得自己适合辩论,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陷和别人的优势。在团队的活动里,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他人,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学会如何去沟通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间形成的默契是无比珍贵的,并且会成为彼此友谊最精彩的一部分。

当然,将对手当做搭档的过程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这让人不禁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和诸葛亮,也让我们叹息“既生瑜,何生亮?”的意味深长。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中个人修养和胸襟气度是多么重要。

被动的关系 不良的心境

案例 小孙同学是2007级学生,他从小成绩优异。由于父母离异,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语,对人缺乏信任感。

上大学后,学校实行集体宿舍制,10人住一间宿舍。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交往还很融洽,但慢慢地,小孙同学就被宿舍同学孤立了。原来,小孙同学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很少与寝室同学交流。周末,室友们总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郊游或者聚餐,以增进室友间的感情,但小孙同学总是以学习为由推脱。渐渐地,小孙同学成了室友们眼中的书呆子,有什么活动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不叫他了。他与室友的关系也逐渐疏远,正因如此小孙同学原有的一些毛病也逐渐不能被大家所接受。例如,小孙同学总是抱怨寝室过于吵闹,喜欢计较等。同样,小孙同学也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虽然在外人看来,他的学习时间很长,但是效率一直得不到保证。

面对自己交友面窄的处境,他也曾想过去改变,因此在大一下学期重新竞选班干部的时候,他也上台竞选。他希望通过班干部这个平台去主动改善与他人的交往,但由于平时他给人的印象就是沉默寡语的书呆子,不善交际,疑心重,因此连室友们都没有支持他,结果自然是落选。主动尝试改变失败后的小孙同学很难过,但他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将失败归因于室友,因此经常在寝室里发火,动粗口,如此举动,使得其他人对他更加厌恶。紧张的宿舍关系愈演愈烈,一个很小的导火索都会引发大爆炸。有一段时间,宿舍频发失窃事件,由于宿舍其他人之间关系融洽,因此,大家私底下都认为是小孙同学在刻意报复他们,一致决定要求小孙同学搬离宿舍。在协调无效后,小孙同学被迫搬到其他宿舍。

由于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小孙同学更加缺乏安全感,情绪也时常很低落。总感觉同学们都在刻意地针对他,因此,更加封闭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成绩也逐渐下滑。四年下来,他勉强完成了学业,几乎没有参加过课外活动,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他原准备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但由于不太愉快的大学生活,最终中途放弃考研,惶恐地走入了社会这个复杂的大圈子。

编者按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都力图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获得友谊,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但青春期的大学生还未完全成熟,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慌、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自己的学业。大一新生入学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很多同学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加之部分同学性格孤僻、不善交流,心中的抑郁和不满长期得不到发泄,因此,人际关系问题就产生了,心理的抑郁又直接导致了学习效率的下降。小孙同学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成绩优异的小孙同学在小学和中学时代可以称作是一个优秀生,但是在大学里,他性格孤僻的缺点暴露了出来。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我们要看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学业的正常完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转变内向孤僻的性格,摆正人际交往的态度,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自我调节,排解压力和不良情绪,增强自我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只有在一个人际关系良好、心情愉快的环境里,才可能安心地学习。

一个求助者的自述

案例 小陈同学,男,大二,因害怕与人交往而拨打心理咨询热线。以下是他的自述。我从小生活在管教严厉的家庭,很少参与集体活动。父母不喜欢其他小朋友到家里玩,怕小朋友把家里搞得乱糟糟的。父母也不太愿意我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认为玩野了会影响读书,常常让我一个人待在家里看书或摆弄玩具。上学以后,父母怕我学坏,很少让我与别的同学来往,规定放学后必须及时回家做作业。上初中以后,我常感到不自在,怕见到熟人,怕别人对我评头论足。平时老师和同学多看我一眼,我就会脸红,常会想是否衣服没穿好,还是身上哪个地方出毛病了。有一次,语文老师叫我站起来发言,结果我读错了一个字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使我感到无地自容。从此以后,上课时我总是低头盯着书本,心里最担心的就是老师叫我发言。在路上,如果遇到隔壁邻居,我就尽可能地躲开,实在躲避不掉,就硬着头皮叫一声“大伯”或“大妈”,然后就继续埋头往前走。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胆小、害羞、孤僻的性格,不喜欢热闹的场面,不爱说话。即使与亲人交谈也是吞吞吐吐的,在生人面前更是闭口不言。如今我已经22岁了,但这种性格仍没有改变。特别是在老师面前,我总是感到非常紧张,唯恐自己说错话、做错事,一切显得那么不自然。最近有一次,由于疏忽没有把实验做好,出了一点纰漏,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次。现在,我在老师面前就更加紧张了,说话笨嘴拙舌、语无伦次。心里想好要说的话一到老师面前就说不出来了。我知道这种性格和这样的心理对自己很不利,也曾试着克服它,但一切徒劳无功,我心里真的很痛苦,所以想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编者按 勇敢地开放自己。从求助者讲述的情况来看,他正在承受着社交焦虑所带来的痛苦,生活和学习严重受到了影响。所谓社交焦虑,是指对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所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时怕自己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或者是在人际接触时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怕被人审视。常伴有害羞、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等情绪体验,有的还伴有脸红、心慌、出汗等。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同样的体验,特别是在比较重要的场合如面试或者发言时,就更易发生这种体验。

小陈同学所产生的社交焦虑,首先与小陈同学的胆小害羞及内向孤僻的个性特征有关。小陈同学在年幼时,与同伴的交往技巧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的指点和帮助,反而受到了限制,从而失去了锻炼胆量的机会,并且养成了不合群的性格。其次是因为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小陈同学与老师交往时表现失态,这与他初中时发言读错字时受到的创伤经历有关。最后就是他的自我概念不清晰。小陈同学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也过于在乎自己的表现给别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样必然促使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