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配套练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22:28:23

点击下载

作者:白文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配套练习

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配套练习试读:

出版说明

2009年,法律硕士开始面向法学本科招生。该专业自招生以来,参加考试的考生逐年增多。根据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的要求,该专业考试的参考书目限于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但由于历年联考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统一的,因此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并不能满足统一评分标准的要求,尽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能够满足历年联考统一评分标准的要求,但考试中经常考查的一些内容,如刑法学中刑事责任的根据和解决方式、刑罚的功能,民法学中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物权变动的模式、占有的效力,法理学中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原因、法的价值、法律论证、法与宗教及科学技术的关系等,考试指南并没有展开论述,这给考生的复习增加了难度。此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法律硕士法学方向的专门考试大纲分析和复习资料。因此,许多考生迫切希望能够出版专门针对法律硕士法学方向的考试大纲分析和复习资料。

应广大参加法律硕士法学方向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特组织编写出版了《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要点解析及应试策略》、《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配套练习》、《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历年真题精解及考前5套题》、《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重要主观题背诵》等参考书籍,供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考试的考生专用。《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要点解析及应试策略》和《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配套练习》这两本书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主”与“辅”的关系。《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要点解析及应试策略》对考试大纲中的要点和联考命题重点进行了详尽的归纳,《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配套练习》则作为考试大纲的辅助练习材料,对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每一章设置了配套练习和答案解析,借以更好地理解考试大纲和《2016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要点解析及应试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因此,考生将两书结合复习使用,效果更佳。编者2015年2月第一部分 刑法学第一章 绪论

●真题提示及答案解析

[真题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真题)下列选项中,根据属人管辖原则应当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

A.中国公民甲在行驶于公海的中国船舶上失手致另一中国公民落水身亡的

B.外国公民乙在行驶于公海的中国船舶中向中国船员兜售毒品的

C.外国公民丙在其本国境内实施爆炸致两名中国公民身亡的

D.中国公民丁被某国有公司派往国外工作,因严重失职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2.(2010年真题)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2004年12月22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侵犯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对这两个司法解释的适用,正确的是( )。

A.2004年12月22日以后审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一律适用2004年司法解释

B.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打击相关犯罪的需要,择一适用

C.上述司法解释都只有参考价值,司法机关可以不受其约束

D.上述2004年司法解释关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规定,不溯及既往

3.(2011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单行刑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

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313条的解释

C.我国《票据法》第102条关于票据欺诈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4.(2011年真题)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 )。

A.犯罪地国家的刑法 B.犯罪人国籍国的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国际条约缔结地国家的刑法

5.(2014年真题)在刑法理论中,狭义刑法特指( )。

A.附属刑法B.单行刑法

C.刑法典D.刑法修正案

6.(2014年真题)甲国公民比尔等人,在乙国领海劫持了一艘悬挂丙国国旗的货轮后,驾驶该货轮途经我国领海回甲国时,被我国警方抓获。我国参加了惩治海盗行为的国际公约,据此,对于比尔等人的海盗行为,我国司法机关( )。

A.应按国际条约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B.可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C.应将犯罪嫌疑人引渡给有关国家追究其刑事责任

D.可适用甲国、乙国或者丙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2010年真题)下列法律法规中,属于我国刑法渊源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C.票据法中关于票据诈骗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D.国务院行政法规中关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2.(2011年真题)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该解释属于( )。

A.扩张解释 B.有权解释 C.文理解释 D.当然解释

3.(2012年真题)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适用中国刑法的必要条件有( )。

A.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

B.犯罪地国家与我国订有引渡条约

C.该外国人在外国没有为此受过审判

D.我国刑法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4.(2013年真题)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 )。

A.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规定

B.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规定

C.关于我国军人在国外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D.关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 刑法管辖原则有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除了属地管辖适用我国领域内犯罪外,其余管辖原则适用域外犯罪。《刑法》第7条规定了属人管辖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据此规定,D项表述中,我国公民丁在我国领域外犯渎职罪,适用属人管辖原则,即适用我国刑法,可见,选D项。《刑法》第6条规定了属地管辖原则,根据第6条第1、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据此,A项表述中,我国公民甲在我国船舶上犯过失致人死亡罪,B项表述中,外国公民乙在我国船舶上犯贩卖毒品罪,适用的都是属地管辖,而不是属人管辖,故不选A、B项。《刑法》第8条规定了保护管辖原则: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据此规定,保护管辖原则适用于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和国民的犯罪。可见,C项表述适用保护管辖原则,而不是属人管辖原则,故不选C项。

2.D【解析】 我国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是按照新法处理。就本题题干中提到的两个司法解释看,2004年的司法解释在起刑点上明显重于1998年的司法解释,因此,2004年的司法解释关于侵犯著作权的规定,只能根据从轻原则,即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处理。故只有D项表述是正确的。A项表述错误:刑法溯及力是依据“行为”发生时来确定溯及力,即如果行为发生在2004年12月22日以前的,适用1998年司法解释的规定,而不是以审理案件的时间作为确定溯及力的标志。B、C项表述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3.D【解析】 单行刑法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现行有效的单行刑法仅有一部: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可见,选D项。《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单行刑法,故不选A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313条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而不是单行刑法,故不选B项。附属刑法是指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我国《票据法》第102条关于票据欺诈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属于附属刑法,而不是单行刑法,故不选C项。

4.C【解析】 根据《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据此,选C项。

5.C【解析】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可见,选C项。

6.B【解析】 《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据此,我国司法机关可以依据上述普遍管辖权之规定,按照我国刑法追究比尔等人的刑事责任。可见,选B项。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 我国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含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以及民族区人大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A项表述为刑法典,B项表述为单行刑法,C项表述为附属刑法,故选A、B、C项。不选D项,因为D项表述并非附属刑法,附属刑法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制定经济、行政等非刑事法律中附加制定的对特定社会关系加以特别调整的罪刑规范,而D项表述的规范为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国务院,而非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不选D项。

2.AB【解析】 对于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以抢劫罪加重处罚,这里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外国在我国设立的银行以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等。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又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了扩张性解释,即将“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可见,选A项。刑法上的有权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可见,选B项。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文理解释是根据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的说明,该解释是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范围的解释。本题表述的司法解释为扩大解释,明显与文理解释相反,故不选C项。当然解释属于论理解释的一种,是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事物属性和形式逻辑,将该事项当然包括在该规范适用范围之内的解释。题干表述的司法解释是扩大解释,该解释超出了刑法规范适用范围,明显不是当然解释,故不选D项。

3.AD【解析】 《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据此,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国刑法有权实行管辖,但这种保护管辖权是有一定限制的:一是这种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必须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刑罚处罚。可见,选A、D项。

4.ABD【解析】 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了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就是属地原则的例外性规定,属地原则的例外情形包括如下3种情况:(1)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生的犯罪由当地司法机构适用当地的刑法。(3)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变通或补充的规定。可见,选A、B、D项。

●配套练习及答案解析

[配套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刑法是指( )。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 C.附属刑法 D.刑事司法解释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法渊源的是( )。

A.刑法修正案

B.《企业破产法》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

3.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刑法规定的“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该解释属于文理解释

B.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该解释属于扩大解释

C.将“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不满14周岁的幼女在内的所有女性。该解释属于当然解释

D.抢劫罪加重构成中“持枪抢劫”中的“枪”指的是“真枪”。该解释属于限制解释

4.下列选项不属于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

A.罪刑法定原则B.刑罚适用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

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

A.排斥相对确定的法定刑B.罪刑规范必须清楚明确

C.禁止适用类推解释D.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6.我国在刑法溯及力上采取( )。

A.从新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7.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绝对禁止适用事后法

B.罪刑法定原则并不排斥习惯法的适用

C.罪刑法定原则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绝对禁止对刑法条文的扩大解释

8.某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某甲,参与了我国国内某犯罪集团的绑架、抢劫犯罪,对某甲的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是( )。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某甲的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其本国法律追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

二、多项选择题

1.《刑法》第99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该条规定的解释属于( )。

A.司法解释B.文理解释C.立法解释D.论理解释

2.下列行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

A.外国公民甲在我国境内故意重伤第三国公民乙

B.我国公民丙在外国境内故意重伤该国公民丁

C.外国公民布劳恩在其本国国内杀害我国公民徐某

D.外国公民易卜拉欣将一枚炸弹邮寄到我国某市,致使3人被炸死

3.关于刑法溯及力,世界上曾经采取的原则有( )。

A.从旧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新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4.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

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

D.凡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中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三、简答题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基本内容与体现。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可见,选B项,不选A、C项。刑事司法解释既不属于广义刑法,也不属于狭义刑法,故不选D项。

2.C【解析】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企业破产法》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企业破产法》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属于附属刑法的范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单行刑法。可见,A、B、D项表述属于我国刑法的渊源。附属刑法仅限于在非专门法律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但行政法规、部委规章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不属于附属刑法,当然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可见,选C项。

3.D【解析】刑法规定的“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而非仅仅指法院的审理阶段。所以,该解释属于扩大解释而不是文理解释。可见,A项表述错误。扩大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出字面意义的解释,但扩大解释不能超出应有的,哪怕是最边缘的含义,扩大解释必须符合逻辑。B项表述中,妇女不可能也不允许扩大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故B项表述错误。“妇女”从文理解释上看,应指18周岁以上的成年女性和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少女,而对于不满14周岁的女性则属于“儿童”或“幼女”的范围,不属于“妇女”。可见,C项表述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不满14周岁的幼女在内的所有女性,该解释属于扩大解释,而不是当然解释,因为当然解释不能超出刑法规定的“妇女”的适用范围,可是C项表述的解释明显超出“妇女”的适用范围,故C项表述错误。抢劫罪加重构成中“持枪抢劫”中的“枪”指的是“真枪”,该解释属于限制解释,故D项表述正确。

4.D【解析】刑法明确规定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他的诸如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以及惩罚和教育相结合原则等,都不是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

此外,较为权威性的观点认为,除了刑法明文规定的三个基本原则外,法益保护原则和责任主义原则也应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但刑法对此此未作出规定。

5.A【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体现在:(1)禁止类推解释。(2)排斥习惯法,实行成文法。(3)排斥绝对不定期刑,我国刑法实行的是相对确定法定刑主义。(4)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即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禁止法外用刑。罪刑法定原则在时间效力上体现为从旧兼从轻原则。(5)罪刑规范必须清楚明确,排斥含混模糊的规范。(6)禁止处罚不当罚行为、禁止不均衡、残酷的刑罚。(7)罪刑法定原则在犯罪特征中体现为刑事违法性。可见,只有A项表述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6.B【解析】《刑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据此,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7.C【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绝对禁止事后法,即禁止重法溯及既往,但这并不意味着罪刑法定原则绝对排斥事后法,因为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适用于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可见,不选A项。罪刑法定原则排斥习惯法,即要实行成文法。可见,不选B项。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这意味着罪刑法定原则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可见,选C项。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对刑法条文的扩大解释。可见,不选D项。

8.B【解析】《刑法》第11条规定了属地原则的一种例外适用情形: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主要有: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高级官员;外交代表、外交职员、参加国际会议、执行特定外交任务或者参加典礼活动的外国代表;与外交官员一起居住的外交官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本题中,某甲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员,其刑事责任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选B项。

二、多项选择题

1.BC【解析】《刑法》第99条关于“以上、以下、以内”的解释,是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术语所作的解释,因而属于立法解释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学理解释。同时,该条规定是对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所进行的说明,而不是从逻辑上根据立法的精神与目的对条文进行的说明,因而是文理解释,而不是论理解释。可见,选B、C项。

2.ABCD【解析】A、D项表述的情形都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我国可依据属地管辖行使刑事管辖权,故选A、D项。B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属于我国公民在域外犯罪,我国可依据属人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故选B项。C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外国人在域外针对我国公民的犯罪行为,我国可依据保护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故选C项。

3.ABCD【解析】 关于刑法溯及力问题,世界上曾经采取的原则包括从旧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新原则和从新兼从轻原则。我国现行刑法在刑法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可见,备选项应全选。

4.ABC【解析】在共同犯罪的场合,共同犯罪行为有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或者共同犯罪结果有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认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因此,如果约翰果真进入我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可见,A项表述错误。根据《刑法》第7条第1款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据此,我国刑法可以根据属人原则对赵某行使刑事管辖权。可见,B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属地管辖原则而不是保护管辖原则,故C项表述错误。根据《刑法》第10条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据此,D项表述正确。

三、简答题

(1)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①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这里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令。②明确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具体的规定,并用文字表述清楚。③合理化,即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合理确定犯罪的范围和惩罚的程度,防止滥施刑罚,禁止采用过分、残酷的刑罚。

(3)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①在刑事立法方面,刑法总则规定了犯罪的一般定义、共同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刑罚运用的具体制度等;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定刑,为正确定罪量刑提供明确、完备的法律标准。②在刑事司法上,废除了刑事司法类推制度,要求司法机关严格解释和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第二章 犯罪概念

●配套练习及答案解析

[配套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D.主观罪过性

2.《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 )。

A.从实质上定义的犯罪概念

B.从形式上定义的犯罪概念

C.从形式和实质相统一的角度定义的犯罪概念

D.从形式、实质和罪过形态相结合的角度定义的犯罪概念

3.下列对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但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犯罪但不宜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但不予刑事处罚

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刑事打击面的刑事策略

4.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所体现的犯罪基本法律特征是(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D.反社会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形可以不认为是犯罪的是( )。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盲人实施2次盗窃行为数额较大,且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的

C.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D.初次犯罪并积极退赃并赔偿被害人损失的

2.下列关于我国犯罪形式意义上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的形式概念

B.犯罪的形式概念是从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两个方面来界定犯罪的

C.犯罪形式意义上的概念是从主观恶性来界定犯罪的

D.犯罪形式意义上的概念是从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来界定犯罪的

三、简答题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3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基本特征中最本质的特征。

2.C【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了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定义兼顾犯罪的实质特征和形式特征,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定义。

3.C【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对其正确的理解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由于其危害性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所以法律认为不构成犯罪。既然不构成犯罪,自然也不存在刑事处罚问题。可见,选C项,不选A、B项。“但书”的意义在于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从而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打上犯罪标记,这并非刑事策略,而是刑法规定。故D项对“但书”的定性错误。

4.B【解析】刑事违法性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下体现出来的犯罪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虽然犯罪的基本特征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有同时被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时,才是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

1.AB【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了不认为是犯罪的“但书”: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该规定是“但书”规定对认定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具体适用。可见,A项表述的情形不认为是犯罪。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9条第1款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3次,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1)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2)在共同盗窃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或者被胁迫;(3)具有其他轻微情节的。据此,B项表述的情形不认为是犯罪。“但书”规定的“不认为是犯罪”,不仅不应当认定为犯罪,而且也不存在刑事责任和刑罚适用的问题,故C项表述的情形是犯罪,不选C项。初次犯罪也是犯罪,不论其是否积极退赃或是否赔偿被害人损失,故不选D项。

2.AB【解析】我国是从犯罪的实质意义和形式意义相结合来定义犯罪概念的,即犯罪是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实质意义上的概念,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形式意义上的概念。可见,A、B项表述正确,C、D项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必须是人的具体行为,而且是外化的行为,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社会危害性即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可能造成这样或那样损害的特性。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违反刑法即触犯刑律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

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社会危害性如果没有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这三个特征是任何犯罪都必须具有的。第三章 犯罪构成

●真题提示及答案解析

[真题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真题)甲(17周岁)因盗窃他人价值3万元财物被起诉,经审理查明,甲在15周岁时还曾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达到5万元。对甲的行为应( )。

A.按盗窃8万元从轻或减轻处罚B.按盗窃3万元从轻或减轻处罚

C.按盗窃8万元减轻或免除处罚 D.按盗窃3万元减轻或免除处罚

2.(2010年真题)甲因家庭纠纷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甲所犯之罪( )。

A.是纯正身份犯     B.是不纯正身份犯

C.不属于身份犯     D.属于亲告罪

3.(2010年真题)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对其应( )。

A.认为构成犯罪,但不予刑事处罚 B.不予刑事处罚,也不认为构成犯罪

C.认为构成犯罪,由政府予以强制治疗 D.认为构成犯罪,但不追究刑事责任

4.(2010年真题)罪过是指( )。

A.犯罪的故意 B.犯罪的过失

C.犯罪的故意、过失 D.犯罪的故意、过失、目的和动机

5.(2011年真题)下列有关犯罪行为方式与罪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作为是故意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B.作为是故意的或过失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C.作为是直接故意的,不作为是间接故意的或过失的

D.作为、不作为与故意、过失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6.(2012年真题)甲与妻子感情不和,一直找机会毒死妻子。一天,家中饮水机无水,甲打电话叫人送水,然后在水里放了毒药,结果将其岳父毒死。甲对其岳父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疏忽大意的过失

7.(2013年真题)甲误将苏打当毒药投入赵某的水杯中,赵某饮用后安然无恙。这一情形属于( )。

A.意外事件B.过失犯罪C.对象错误D.手段错误

8.(2014年真题)我国《刑法》第303条第1款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甲长期通过网络纠集他人进行赌博,人民法院认定其聚众赌博,对其单独定赌博罪。甲的罪行符合赌博罪的( )。

A.基本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加重的犯罪构成D.派生的犯罪构成

9.(2014年真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不满父亲再婚,与之断绝往来,在父亲晚年孤身一人、身患重病时拒绝予以照顾,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在本案中,甲违反了( )。

A.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B.职务要求的义务

C.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D.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

1.(2011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构成必要要素的有( )。

A.罪过 B.犯罪动机 C.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

2.(2012年真题)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

A.聚众斗殴致人死亡

B.盗窃病人财物致病人无钱治病死亡

C.非法拘禁他人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

D.抢夺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把被害人打死

3.(2012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形有( )。

A.甲欲杀张三,却误将李四当做张三杀死

B.乙认为嫖娼不为罪,有意嫖宿了不满14周岁的幼女

C.丙以为他人电脑背包里有电脑,偷回家后发现里面装的是假币

D.丁用木棍猛击陈某头部,以为陈某已经死亡而离开,后陈某获救

4.(2014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危害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有( )。

A.甲为索取债务,将邹某关押在一居民楼里,邹某在逃跑时不慎摔死

B.乙在菜场卖菜时辱骂顾客王某,致王某情绪激动,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C.丙违章驾车,将行人赵某撞成重伤后逃跑,赵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丁将陶某打晕后以为其已经死亡,就将陶某抛掷到水库中,陶某溺水死亡

5.(2014年真题)下列关于犯罪地点在刑法中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犯罪地点是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B.犯罪地点是犯罪的选择构成要件

C.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

D.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

三、简答题

(2014年真题)简述刑法中危害结果的分类。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 《刑法》第17条第1、2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规定,甲对17岁时盗窃3万元的行为负刑事责任,但对15岁时盗窃5万元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另据《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选B项。

2.C【解析】 自然人犯罪主体分为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在刑法理论上,通常将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构成要件或者刑罚加减根据的犯罪称为身份犯。身份犯可以分为纯正身份犯和不纯正身份犯。纯正身份犯是指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条件,无此特殊条件该犯罪则不能成立。如贪污罪的主体必须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纯正身份犯是指特殊身份不影响定罪但影响量刑的犯罪。如诬告陷害罪的主体不要求以特殊身份为要件,但如果具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则应以诬告陷害罪从重处罚。从本题表述情形看,甲构成故意杀人罪,而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特殊身份,因此甲不是身份犯,更谈不上是纯正身份犯还是不纯正身份犯。可见,选C项,不选A、B项。亲告罪是指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这类犯罪包括侵占罪、侮辱罪、诽谤罪、虐待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故意杀人罪不是亲告罪,不选D项。

3.B【解析】 《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据此,选B项。

4.C【解析】 罪过是指犯罪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所持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是犯罪主观方面最主要的内容。罪过形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主观心态。可见,选C项。

5.D【解析】 作为与不作为是危害行为在客观上的两种基本形式,故意与过失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主观基本态度的两种基本形式,不能把作为与不作为的划分同故意与过失的划分相混淆,实际上,作为和不作为都是既有故意,也有过失,例如,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都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也都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故D项表述正确。

6.C【解析】 甲为了毒死妻子在饮水机中投毒,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其岳父被毒死的发生,甲对其岳父被毒死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故选C项。

7.D【解析】 甲误将苏打当做毒药投入赵某的水杯中,这在刑法理论上属于认识错误中的手段认识错误,即甲本想使用毒药杀害赵某,但因为误认而错用了无毒的药物——苏打,从而造成手段不能犯未遂。可见,选D项。甲的认识错误不影响其罪过性质,其主观心态属于故意,而不是过失,故不选B项。认定意外事件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甲的主观心态明显是故意,故不选A项。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行为人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搞错了对象,如行为人杀错了人。本题表述中,甲谋害赵某,并没有发生对象错误,故不选C项。

8.A【解析】 犯罪构成有基本犯罪构成和修正犯罪构成之分。基本犯罪构成是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修正犯罪构成是以基本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而形成的犯罪构成,包括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等各类停止形态和共同犯罪等犯罪形态。本题表述中,人民法院对甲单独定赌博罪,并没有认定存在赌博罪的各类停止形态,也没有对甲是否属于赌博罪的共犯作出认定,因此,甲的罪行符合赌博罪的基本犯罪构成,选A项,不选B项。犯罪构成还有标准犯罪构成和派生犯罪构成之分。标准犯罪构成是刑法条文对具有通常社会危害程度的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派生犯罪构成是以标准犯罪构成为基础,因为具有较轻或较重的法益侵害程度而从标准犯罪构成中派生出来的犯罪构成,包括加重的犯罪构成和减轻的犯罪构成。《刑法》第303条第1款规定的是赌博罪的标准犯罪构成,并没有规定赌博罪的加重和减轻的犯罪构成等派生犯罪构成。人民法院只能依据该标准犯罪构成规定对甲定罪。可见,不选C、D项。

9.D【解析】 遗弃罪为典型的纯正不作为犯。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是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条件,而这种特定义务的来源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行为人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引起的义务和因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本题表述中,甲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这是我国婚姻家庭法明确规定的义务,属于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而甲违反赡养义务,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可见,选D项。

二、多项选择题

1.AD【解析】 犯罪是由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要件构成的,其中,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的故意和过失(统称为“罪过”)属于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而行为对象、行为的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犯罪主观方面的相关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则是构成犯罪的选择性要素。可见,选A、D项。

2.ACD【解析】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该条所规定的8种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指的是8种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A项表述中,聚众斗殴致人死亡中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故选A项。C项表述中,虽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非法拘禁罪不负刑事责任,但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非法拘禁罪转化为故意伤害罪(重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故意伤害罪(重伤)负刑事责任,故选C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第1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选D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且被害人因财物被盗而无钱治病死亡的,行为人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故不选B项。

3.ACD【解析】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包括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包括假想犯罪、假想非罪和行为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罪名和罪行轻重发生误解等3种情形。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包括客体认识错误、对象认识错误、手段认识错误、目标打击错误(行为偏差)和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等5种情形。A项表述的杀错人的情形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中的对象认识错误,故选A项。B项表述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中的假想非罪,故不选B项。C项表述为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中的客体认识错误,故选C项。D项表述的情形为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故选D项。

4.ABCD【解析】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A项表述中,邹某的死亡是因甲的非法拘禁行为所致,如果没有甲的非法拘禁行为,则不会出现邹某不慎摔死的结果,因此邹某的死亡结果与甲的非法拘禁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选A项。B项表述中,王某心脏病突发而猝死是因乙的辱骂行为所致,如果没有乙的辱骂,则不会引起王某死亡的结果,因此王某的死亡结果与乙的辱骂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选B项。但需要说明的是,王某确实患有心脏病,乙未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但这并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不过乙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关键在于乙是否对甲患有心脏病有所认识或应当认识,如果有所认识或应当认识,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没有认识,则按照意外事件处理,因此,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基础,但有因果关系未必承担刑事责任。C项表述中,丙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使赵某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赵某的死亡是因丙的交通肇事行为引起的,因此赵某的死亡与丙的交通肇事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选C项,虽然赵某死亡是因得不到救助所致,但这并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D项表述中,丁将陶某打晕,误以为陶某死亡,这属于认识错误中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对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和刑事责任的承担,故选D项。

5.BCD【解析】 犯罪客观方面的要素包括危害行为、行为对象、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其中,危害行为是客观方面的必要构成要素,而危害结果、犯罪地点等其他要素则不是必要或共同构成要素,而是选择性要素。可见,A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正确。犯罪地点可以成为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例如“入户”抢劫可以成为抢劫罪加重处罚的法定量刑情节。可见,C项表述正确。犯罪地点可以成为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例如,犯罪地点特殊,反映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可以酌定从轻处罚;反之,犯罪地点特殊,反映的社会危害程度较重的,可以酌定从重处罚。可见,D项表述正确。

三、简答题

根据不同的标准,刑法中危害结果可分为:

(1)以危害结果是否犯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分为构成要件的结果和非构成要件的结果。

(2)以危害结果的现象形态为标准,分为物质性结果和非物质性结果。

(3)以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关联方式为标准,分为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

(4)以危害结果的表现形式为标准,分为实害结果和危险结果。

(5)以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及其意义为标准,分为标准的犯罪构成结果和派生的犯罪构成结果。

(每个要点3分,答对3个以上给10分——编者注)

●配套练习及答案解析 [配套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构成是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

B.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基础

C.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

D.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具体化

2.强奸罪(中止)的犯罪构成属于( )。

A.基本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

C.派生的犯罪构成D.从轻的犯罪构成

3.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刑法典的分则体系是依据犯罪的一般客体为标准而进行分类的

B.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

C.任何犯罪都必须有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

D.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

4.下列犯罪行为中,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是( )。

A.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B.使用暴力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

C.非法拘禁他人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

B.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对象遭受损害

C.犯罪所用之物是犯罪客体的载体

D.人体可以成为犯罪对象

6.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

A.危害结果B.危害行为

C.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D.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7.下列行为可以成为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是( )。

A.受到诱惑而实施的行为B.人在睡梦中的动作

C.身体受到外力强制情况下的动作D.人在不可抗力下的举动

8.铁路信号员甲因和恋人分手饮酒自醉,未能按时发出改变信号,致使火车相撞。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形式的危害行为

B.甲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甲的行为义务来源属于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9.下列选项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

A.放火罪B.交通肇事罪C.遗弃罪D.故意杀人罪

10.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

A.甲负有履行生效判决的义务,但甲在有能力履行的情况下却拒不执行判决,还将前来履行执行职责的法院执行人员打成轻伤

B.乙对严重残疾的儿子拒绝扶养,致其冻饿身亡

C.丙拦路抢劫孙某,过路人李某看见此情形后却见危不救

D.丁离婚后嫌才3个月的女儿戊累赘。某日将戊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丁5天后回家,戊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丁构成故意杀人罪

11.下列关于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无期徒刑

B.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C.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宣告缓刑

12.下列关于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死刑

B.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适用缓刑的,可以宣告缓刑

D.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适用缓刑,如果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需执行

13.下列犯罪中,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犯罪的是( )。

A.污染环境罪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C.违规销售枪支罪D.洗钱罪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76周岁)因过失致人死亡,对甲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乙(14周岁)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杀害,乙不负刑事责任

C.丙(15周岁)抢夺他人财物后,因抗拒抓捕而将被害人打死,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D.丁(17周岁)虽罪行极其严重,但不能适用无期徒刑

15.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应当以单罚制为原则,双罚制为例外

B.刑法分则规定只处罚单位的,自然人也可以构成该罪

C.单位犯罪只能是故意犯罪

D.对于以走私毒品为目的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当以自然人犯罪处理

16.甲试图毒死乙,便在乙的饭碗中下入砒霜毒药,实际上甲错把碱面当成了砒霜,结果甲没有死。则甲在认识上的错误属于( )。

A.手段认识错误B.因果关系的错误

C.对象认识错误D.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17.甲明知自己石头扔得不准,但为了砸死经过自家楼下的乙,便置乙身边的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将大铁石扔了下去。结果没有砸死乙,却砸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的主观心理状态是(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18.某甲在林中打猎时,发现一只酣睡的猎物,同时又发现附近有一个孩子在玩耍,根据自己的枪法和离猎物的距离,甲不能肯定能够击中猎物。但某甲打猎心切,不愿意放过这一机会,随开枪射击,结果子弹打偏,将小孩打死。某甲对小孩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19.行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由于行为人( )。

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认识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

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过失D.不具备犯罪的主体条件

20.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关键区别在于( )。

A.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已经预见到,是否凭借一定条件可以避免

B.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希望的、积极追求的,还是放任的、置之不理的

C.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有无否定、反对的态度并凭借了一定的避免条件和措施

D.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有预见,是否有预见能力和预见义务

21.下列关于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故意犯罪中都存在犯罪目的,而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目的

B.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都是犯罪主观方面的选择性要素

C.犯罪动机仅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D.犯罪目的偏重于定罪,犯罪动机偏重于量刑

22.张某,15周岁,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残忍地杀害,张某的行为构成( )。

A.构成绑架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

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D.不负刑事责任

23.下列选项中,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分则规定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

B.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单位犯罪指的是法人犯罪

24.张某穿着貂皮大衣,戴着鹿皮缝制的帽子,去深山老林之中捡拾蘑菇。后天空下起大雪,张某到一棵大树下蹲着避雪。而来山林打猎的王某恰好途经此地,远远望去,误以为张某是雪豹,便欣喜若狂,开枪射击,张某中枪身亡。则王某的主观心态是( )。

A.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D.意外事件

二、多项选择题

1.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包括( )。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

2.甲、乙二人在市场买菜发生纠纷,甲将乙推了一下,乙倒地而亡。尸体解剖表明,乙患有心脏病,受惊吓而死亡。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乙的死亡是甲不能预见的,因此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D.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对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3.下列犯罪中,属于特殊犯罪主体的是( )。

A.行贿罪B.徇私枉法罪C.医疗事故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有( )。

A.贪污罪B.受贿罪C.职务侵占罪D.挪用公款罪

5.甲于14周岁生日那天在大庭广众之下用绳子勒住另一小孩,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