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检索(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本共用)规划教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4:18:53

点击下载

作者:赵玉虹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学文献检索(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本共用)规划教材)

医学文献检索(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本共用)规划教材)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医学文献检索/赵玉虹主编.—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本共用)规划教材

ISBN 978-7-117-27051-9

Ⅰ.①医… Ⅱ.①赵… Ⅲ.①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成人高等教育-教材 Ⅳ.①R-05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8)第182172 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医学文献检索第3 版

主  编:赵玉虹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4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7051-9

策划编辑:刘晨

责任编辑:刘晨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纸质版编者名单

数字负责人

张 晗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朱卫东 / 赣南医学院图书馆

任慧玲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孙 艳 / 空军军医大学图书馆

张 晗 /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

张小曼 /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卓仁杰 / 宁波大学医学院

赵云艳 /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

赵玉虹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信息学院

胡艳君 / 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

郭 乐 / 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董欲超 / 长治医学院卫生信息与管理系

韩玲革 /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编写秘书

张 晗 /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

在线课程编者名单

在线课程负责人

张 晗

编  者(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晓宇 /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

王孝宁 /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

兰月华 / 赣南医学院图书馆

朱卫东 / 赣南医学院图书馆

任慧玲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闫 雷 /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

孙 艳 / 空军军医大学图书馆

孙常丽 / 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

杨晓君 /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杨 筠 / 空军军医大学图书馆

宋 蕊 / 空军军医大学图书馆

张 晗 /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

卓仁杰 / 宁波大学医学院

赵云艳 /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

赵玉虹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信息学院

胡艳君 / 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

侯跃芳 /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

郭 乐 / 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韩玲革 /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蔡德清 / 赣南医学院图书馆

在线课程秘书

马晓宇 /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

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第四轮修订说明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健康中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探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材建设新模式,经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决定,于2017年3 月正式启动本套教材临床医学专业第四轮修订工作,确定修订原则和要求。

为了深入解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中“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的精神,创新教学课程、教材编写方法,并贯彻教育部印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文件,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决定,将“成人学历教育” 的名称更替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并且就相关联盟的更新和定位、多渠道教学模式、融合教材的具体制作和实施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共识。

本次修订和编写的特点如下:

1.坚持国家级规划教材顶层设计、全程规划、全程质控和“三基、五性、三特定” 的编写原则。

2.教材体现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坚持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非零起点性、学历需求性、职业需求性、模式多样性的特点,教材的编写贴近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实际,适应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社会需要,满足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岗位胜任力需求,达到了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实践好用的“三好”教材目标。

3.本轮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内容上增加案例及解析,突出临床思维及技能的培养。形式上采用纸数一体的融合编写模式,在传统纸质版教材的基础上配数字化内容,以一书一的形式展现,包括在线课程、PPT、同步练习、图片等。

4.整体优化。注意不同教材内容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矛盾和不必要的重复。

本次修订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 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教材29种,于2018年出版。

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第四轮教材目录

注:1.*为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共用教材2.本套书部分配有在线课程,激活教材增值服务,通过内附的人卫慕课平台课程链接或二维码免费观看学习3.《医学伦理学》本轮未修订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名单

顾  问  郝 阳 秦怀金 闻德亮

主任委员   赵 杰 胡 炜

副主任委员(独氏笔画排序)

龙大宏 史文海 刘文艳 刘金国 刘振华 杨 晋

佟 赤 余小惠 张雨生 段东印 黄建强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昆华 王爱敏 叶 政 田晓峰 刘 理 刘成玉

江 华 李 刚 李 期 李小寒 杨立勇 杨立群

杨克虎 肖 荣 肖纯凌 沈翠珍 张志远 张美芬

张彩虹 陈亚龙 金昌洙 郑翠红 郝春艳 姜志胜

贺 静 夏立平 夏会林 顾 平 钱士匀 倪少凯

高 东 陶仪声 曹德英 崔香淑 蒋振喜 韩 琳

焦东平 曾庆生 虞建荣 管茶香 漆洪波 翟晓梅

潘庆忠 魏敏杰

秘 书 长  苏 红 左 巍

秘   书  穆建萍 刘冰冰前 言

本书为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供专科和专升本使用。本课程侧重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素质、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能,以及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评价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及临床工作者在医疗及科研工作中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文献检索》(第2 版)自2013 年出版至今已近五年,在此期间我们征集了大量教师及同学的反馈意见,结合学科的新进展,对内容做了更新,确定了以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的利用为主线,以电子与网络文献信息、数据库以及Internet 上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为重点,系统介绍医学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及技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继续教育的特点,强调了临床信息系统以及循证医学等章节的介绍,加入了大量检索实例以及案例。与其他同类医学文献检索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针对读者主要是临床工作人员这一特点,本教材加入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相关内容。由于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已覆盖病人医护的全过程,因此对于临床工作人员而言,掌握并熟练使用HIS,了解信息带给诊疗过程的重大改变是有必要的。本教材通过介绍HIS 的概况以及应用范例,使读者初步具备对HIS 系统的录入、检索、输出等能力。

2.个别章节添加了同类医学文献检索教材所没有的新内容,例如“循证医学文献信息检索”一章中添加了临床研究证据的检索不同于一般文献检索的特点及检索方法;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分级以及评价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不仅仅能够有效检索出证据,还能正确评价所检索的证据。

3.本教材在注重内容全面系统的同时,兼顾重点突出。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数据库)的介绍上,覆盖各类型信息、各学科信息检索及特种文献检索的介绍,同时针对读者为临床工作人员这一特点,重点、详细介绍综合医学以及临床医学信息检索,概述性介绍基础学科信息检索。

4.为了启发读者阅读和提高临床分析思维能力,本教材提供配套的网络增值服务,特将案例解析放置于融合部分,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从中汲取了非常有意义的内容,这对提高本教材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们谨向这些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尽管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努力做到认真严谨,尽力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但由于本学科知识信息更新迅速,且编者的编写水平有限,可能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恳请广大同行专家、教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以利再版修订。赵玉虹2018 年10 月第一章 医学信息检索概述

学习目标

掌握  文献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文献的类型;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步骤;计算机检索技术。

熟悉  医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质;检索语言的类型及各检索途径;扩大及缩小检索结果的方法。

了解  文献的发展特点及作用;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第一节 信息素质一、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标准(一)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974 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 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1989 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提出的信息素质的定义被普遍接受,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懂得何时需要信息;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何种信息;能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能对所需信息作出评价;善于组织所需信息;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1990 年,美国信息素质国家论坛(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建立,其中对信息素质的定义与ALA 类似:信息素质是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鉴别、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信息素质标准

1.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信息素质标准

1998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按信息素质、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方面制定了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的九项标准:(1)信息素质标准

标准1: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含5 项指标)。

标准2: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批判地和全面地评价信息(含4 项指标)。

标准3: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准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含4 项指标)。(2)独立学习标准

标准4: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根据个人兴趣寻找信息(含2 项指标)。

标准5: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欣赏文学作品和其他创造性表达信息的形式(含3 项指标)。

标准6: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在信息的探索上追求卓越和创造新知识(含2 项指标)。(3)社会责任标准

标准7:能够向学习型集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而且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于民主社会的重要性(含2 项指标)。

标准8:能够对学习型集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在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道德修养(含3 项指标)。

标准9:能够对学习型集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有效地参加集体活动创造新的信息(含4 项指标)。

2.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标准

2000 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专门针对高等教育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包括五项具体标准:(1)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2)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3)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鉴别信息及其主要来源并能选择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4)作为个人或团体一员,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5)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二、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对医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

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是指国际上各类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目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涉及医学生信息素质的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国际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

国际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根据医学教育结构和过程中明确的组成部分及具体方面,制定了与操作指标相对应的具体标准。其中,在教育资源领域专门开辟信息技术亚领域。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是循证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和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师生们应当能够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自学、获取信息、治疗管理病人及开展卫生保健工作。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同时设置了基本标准和高质量标准两个层次的标准,这不仅规定了基本标准,而且指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在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下,于2001 年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规定了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professional values,attitudes,behavior and ethics),医学基础知识(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medicine),沟通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临床技能(clinical skills),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population health and health system),信息管理(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批判性思维和研究(critical thinking and research)7 大领域、60 种能力。其中在信息管理领域对医学毕业生的信息素质作了详尽的描述,对医学生必备的信息管理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2)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3)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4)懂得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局限性。(5)保存医疗工作的记录,以便进行分析和改进。

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主要侧重于教育结果的评价,是对医学毕业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和从事医疗工作所必需的能力进行评价。

3.美国医学院联合会医学院校目标项目系列报告二:医学信息学和群体健康(1)美国医学院联合会医学院校目标项目报告二:医学信息学与群体健康(AAMC Medical School Objectives Project Report Two:Medical Informatics and Population Health)明确了医学信息的定义和范畴、教育目标、目标的组织、范围与特性,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确保学生毕业前具备用以支持其医疗、终身学习、教育、研究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

1)为解决问题,从电子数据库和其他资源中检索、管理和使用生物医学信息的能力,为个人和群体保健相关的问题做决策的能力。

2)特定人群中一般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系统方法。

3)对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理解和尊重,以开展个体化病人的医疗保健和促进群体健康而需要与他人协作。(2)该报告将医学生必备的信息素质细化为其作为终身学习者、医生、教育/交流者、研究者以及管理者的角色应具备的信息相关能力。

1)终身学习者的角色:为了给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医学毕业生应具备下列知识与能力:

A.具备信息资源和工具方面的知识以支持终身学习。知识包括信息资源意识、信息资源的内容、信息需求意识;相关的资源包括MEDLINE、其他相关书目数据库、教科书、参考书、专家诊断系统及医学网络资源。

B.展示如下信息检索能力:

a.使用逻辑(布尔)运算符进行数据库检索,理解医学语言、术语以及术语概念间的关系。

b.优化检索策略以提高检索的查准率与查全率。

c.使用标准书目软件下载检索文献并将其组织进入个人数据库。

d.查找并获取万维网或虚拟图书馆的全文电子文献。

C.过滤、评价、汇聚合成信息的知识和能力:

a.关于影响信息准确性与正确性的常见因素的知识。

b.区别不同类型信息资源,包括其时效性、格式(如综述与原始论文)、权威性、相关性和可获得性等知识。

c.权衡从几种资源中检索出来的矛盾信息并汇聚合成新知识的能力。

d.用批判思维去评价已发表研究报告的能力。

e.关于版权和知识产权(特别是与电子版资料有关的)方面的知识。

D.展示好的“信息习惯”,这种习惯反映了支持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的态度,包括:a.为解决问题使用多种信息资源。

b.对于信息的质量及有效性持正确的审视态度。

c.应根据获得的证据而不是意见来做决策。

d.了解信息丢失或损坏的途径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对个人和机构的数据要进行常规的备份)。e.有效地使用安全技术(如选择“好”的密码,密码不共享,并且经常加以修改)。

f.保证从病人、同事和其他人群中获得的私人信息的保密性。

2)临床医生的角色:临床医生应能够获得病人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临床决策。为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医疗实践,医学毕业生应能够:

A.从临床信息系统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并显示获得的该病人的信息子集。

B.解释实验室检查,展示如下知识与能力:

a.关于标准实验室测量的局限性方面的知识。

b.整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能力。

C.有效地将不确定性结合到临床决策中,展示下列能力:

a.计算量化并交流关于科学信息和临床信息确定性的程度。

b.尽可能确定并查找缺失的重要临床信息,确定何时可根据不完整信息采取措施。

c.有效地将口头的和统计资源中的医学知识与特定的临床病例相整合。

D.有判断地利用决策支持,了解可获得的决策支持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教科书、诊断专家系统、源于电子病案的警示。

E.形成治疗方案,展示下列能力:

a.阐述鉴别诊断的相对确定性。

b.阐述结果和治疗方法的相对危险与益处。

c.综合衡量上述因素后采取措施。

F.记载并共享特定病人的信息,能够在信息系统中记录病人的检查所见并记录医嘱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G.尊重病人(和医师)的隐私,展示下列能力:

a.具备与病人档案有关的立法、伦理和医学问题方面的知识,包括数据保密与安全。

b.能够使用信息系统的安全指导功能。

3)教育者/交流者的角色

A.为医疗保健相关专业人员和病人教育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展示下列能力:

a.具有关于可通过互联网、CD-ROM、电视电话会议和其他媒体获得的教育技术和资源方面的实用知识。

b.有效使用各种计算机教育指导工具(包括电子指南和模拟病人)的能力。

c.有效使用各种计算机化自我评估工具的能力。

B.有效使用印刷版、电子版、口头信息交流方式,展示下列能力:

a.使用软件生成提高演讲效果的可视化材料的能力。

b.为教学或病人教育制作含有简单图表的教学材料的能力。

c.使用电子邮件、讨论组、新闻组、电子会议及相关交流技术在多个网站上合作的能力。

d.具备关于机构电子交流政策方面的知识。

4)研究者的角色

A.判定哪些现有的数据与临床问题或学说有关,展示以下能力:

a.利用信息技术查找现存数据资源的能力。

b.了解其从业机构所具备的数据资源(包括病案、医疗保险理赔信息和在线数据)并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解决临床问题及开展研究。

c.确定并查找自己所在机构没有的数据集(如:全国登记数据)的能力,这些数据可用于解决研究中特定的临床问题。

B.制订数据收集、整理方案以便分析,展示下列能力:

a.为收集和组织数据选择适当的计算机数据库工具。

b.适当地以有助于计算机统计分析的形式表述数据。

C.分析、解释、报告结果,展示下列能力:

a.选择适当的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

b.利用软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用图形描述结果。

c.解释统计软件分析报告。

D.接受信息技术对于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支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方式:

a.基因测序和遗传数据库。

b.实验室试验自动化。

c.生物医学文献的书目检索和管理。

5)管理者角色

A.认识信息技术控制医疗花费的作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展示下列知识能力:

a.卫生保健融资在线资源。

b.持续质量提高和过程管理。

c.信息技术如何用于制定、实施、控制临床依从等协议和其他病人医疗协议。

d.如何利用临床信息集成制订群体卫生保健服务计划。

B.为个人和团体设计和做出决策,展示下列知识和能力:

a.卫生保健的成本/效益知识。

b.使用决策分析软件的能力。

c.使用软件评估医疗机构的能力。

d.进行经济成本预测的能力。

C.作为多专业组织中或综合卫生保健系统中的一员有效地工作,展示下列知识和能力:

a.使用个人及临床电子调度系统的能力。

b.存档组织数字化的个人和临床信息能力。

c.关于立法、政治主张和地方卫生保健政策在线资源的知识。三、信息素质在医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地位

国际教育界以知识、能力、素质(knowledge,ability,quality,KAQ)作为人才培养的三要素。与此对应,医学人才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医务工作者的医学基础知识、实际工作能力、素质的综合水平。医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诸方面,其全面素质教育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对照上述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我国的医学信息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医生是一个全球共同的职业,医生的核心能力必须相同,医学生的信息素质评价也需要有一个世界各国认可的最低标准,也就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1.培养信息素质是医学信息量增多的客观要求

现代社会医学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医学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加上由于信息社会中的医学信息量激增,导致了医学知识的老化加快。作为一名未来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医学生,要想把握医学科技发展的脉搏,了解所从事专业的进展,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主动去寻找、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能够通过有效途径尽快地获得本专业的最新信息,不断了解新的医学知识并从中不断吸取新的营养。

2.培养信息素质是医院建设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化医院的日常医疗诊治也趋于网络化,病人的各种检查结果,医生可通过局域网方便、准确、快捷地得到,并可实现网络化会诊,通过互联网还可实现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医院建设正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提高医院信息能力,获取并保持信息优势,已经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培养与提高自己作为未来医生的信息素质是医院建设信息化的要求。

3.培养信息素质是未来医生角色的要求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的知识和力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素质,是未来医生作为终身学习者、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以及临床医生必备的素质,是未来医生的角色与责任决定的。根据美国医学院联合会的医学生信息素质基本要求报告可以看出,当代医学生不仅要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我获取与更新信息和知识的技能,要求我们掌握并利用各种形式媒介的学习方法,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需要什么信息、怎样发现、组织和使用信息,增强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四、培养自己作为未来医生的信息素质的路径

全球化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高等医学教育是国际上可比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培养自己的信息素质的路径也应顺应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选择信息素质培养的正确路径,全面提升自己的信息素质水平。

1.充分利用学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统筹规划,在学校教育计划中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中学习

很多学校已经把信息素质教育列入医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定期进行检查总结。美国医学院联合会建议将信息素质的培养贯穿在医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并制订了初级策略及理想策略(表1-1)。表1-1 美国医学院联合会课程设计策略

此外,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于2010 年对其既有的卫生信息学/医学信息学(BMHI)教育进行修订,公布了其最新建议,分别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BMHI 专业人员以及高等教育不同程度(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对BMHI 教育需求进行了描述。IMIA 分别针对一般IT 用户(如医学生、医生、护士等)以及BMHI专家(即攻读BMHI 专业的本科生、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所应掌握的BMHI 知识/技能的内容以及程度做了建议(表1-2)。同时对不同学生所应开设的课程轨道及学时做了介绍。表1-2 IMIA 对不同类型学生所应掌握的BMHI 知识/技能以及程度的建议续表知识和技能水平:+:介绍性的;++:中级的;+++:高级的

2.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综合立体培养信息素质

按照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国内很多医学院校正在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文献检索课程的内容大部分局限于检索工具方法的学习上,偏重于文献方面的知识,没有把计算机信息检索与数据库利用作为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重点,更没有把医院信息系统、病人信息系统纳入教育学习内容中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今社会电子信息资源的大量增多,互联网等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引入,资源共享观念的牢固树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普及,使得信息素质课程在内容、方式和重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样,美国医学院联合会给出了信息素质的培养初级策略及理想策略的建议(表1-3)。表1-3 教学方法设计

如上,我们已经知道信息素质是指判断何时、何地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总和,包括计算机素质(computer literacy)、互联网素质(internet literacy)、媒体素质(media literacy)、图书馆素质(library literacy)、研究素质(research literacy)、批判性思考的能力(critical literacy)。这些内容在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居于不同层次(图1-1)。图1-1 医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层次

3.将信息素质与终身学习相结合

在20 世纪60 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论终身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和青年期,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进行。教育应当借助于这种形式,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永恒要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现代社会中,仅仅依靠教师有限的教材所传递的知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的。终身学习的效果和信息意识的强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个人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病人有可能成为自己病情的“专家”,人们生活方式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保健形式的复杂性。上述因素将影响未来医生面临的工作环境,医学生除了应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临床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医学生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获取知识信息、利用知识信息,坚持终身学习,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医疗实践需要。(赵玉虹)第二节 文献信息概述一、信息、知识、情报、文献

1.信息“信息”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我国古代用的是“消息”。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V.Hartley)于1928 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20 世纪40 年代,信息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给出了信息的明确定义,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意义的表述如下:

信息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它也被作为经典性定义加以引用。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简单地说,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或者说,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这种方式或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根据以上信息的研究成果,信息的概念可以概括如下: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2.知识

知识(knowledge)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知识是一种特定的人类信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发生的信息,经过思维加工,获得了对事物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信息就转化为知识。可见,知识是对信息进行提炼和深化的结果,是重新组合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信息积聚,它是信息有效利用的一部分。人们获取知识之后,再将这些知识用来创造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如此反复循环,信息越来越纷繁,知识越来越丰富,知识不断提高和深化,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医学知识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医学信息的获取、提炼和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是关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现象和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3.文献

文献(document,literature)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以一定的知识为内容;②以一定的载体(如纸张、光盘等)作为存储知识的依托;③以一定的信息符号(如文字、图形等)作为表达方式;④以一定的记录手段(如印刷、光刻等)进行制作。由此可见,凡属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保存下来,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形态的载体,都称为文献。记录有医学知识的一切载体称为医学文献。

医学文献是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学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和医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医学文献的交流和利用是进行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的依据和基础,在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增进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关系

文献与信息、知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将客观事物产生的信息升华到理论化和系统化层面就形成了知识,再将知识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就形成了文献。文献是信息、知识的存储、传递和利用的主要方式。可见,文献因载有知识和信息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知识和信息因附着于文献这一载体之上,才得以超越时空地保存和传递。人类社会利用文献进行交流,实质上是利用和交流文献中记录的信息、知识。二、文献的类型

文献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标准来划分。(一)按文献载体形式划分

1.手写型文献(written document)

是指人工书写或抄写而成的文献。如书写在竹简、帛或纸张上的古代文献、书法作品、书信、手稿、原始记录等。

2.印刷型文献(printed document)

是以纸张作为信息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手段,将信息固化在纸张上形成的文献,如传统的图书、期刊等。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记录知识信息的方式,目前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信息载体。其特点是便于直接阅读,可广泛流传,但其信息存贮密度低,收藏占用空间大,受自然条件和纸张自身限制,不便长期保存,文献的识别与提取也难以实现信息自动化提取和高速度传递。

3.缩微型文献(microform document)

是以感光材料作为存储信息载体,利用光学记录技术产生的文献,如缩微胶卷和缩微照片等。其特点是体积小、保存期长、传递方便,多用于存储过期报纸、期刊等,但使用时必须借助于专门的阅读设备。因此,它和声像型文献逐渐地被电子型文献所取代。

4.声像型文献(audio-visual document)

是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作为信息载体,借助于特殊的机械装置直接记录声音信息或图像信息而产生的一种文献形式,如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其特点是给人以闻其音、观其形的直接感觉,比较直观,便于理解,但使用时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播放设备。

5.电子型文献(electronic document)

是以数字化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磁盘、光盘或网络等载体上,借助于计算机及现代化通信手段传播利用的一种新的文献类型,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数据库信息等。其特点是信息的容量大、存储密度高、存取速度快,并具有电子加工、出版、传递和复制等功能,出版周期短,内容能够及时更新;融文本、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表现力丰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利用,电子型文献的产生与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二)按文献出版类型划分

1.图书(book)

是指以印刷方式单本刊行的出版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篇幅(封面除外)不少于49 页的非定期出版物称为图书,以示与期刊等连续出版物的区别。

图书有阅读用书(如教科书、专著等)和参考工具书两大类。教科书(textbook)一般只介绍基础知识和公认的见解,提供比较系统、成熟的知识,是系统介绍某学科或专题的总结性论著;专著(monograph)是就某一专题或研究对象而撰写的比较全面深入论述的学术著作,其内容比较专深。参考工具书(reference book)是专供查检各类知识的一种特定类型图书,包括字(词)典、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指南、名录、图谱等(详见第二章第三节)。

正式出版的图书在版权页或封底均有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ISBN),它代表某种特定图书的某一版本。ISBN 具有唯一性和专指性,可通过某些检索系统查询某种特定图书。

2.期刊(periodical,journal,magazine)

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series publication)。它通常有固定的名称、版式和编辑出版机构,其内容由多篇文章组成。期刊与图书相比,其出版周期短、内容专深新颖、学科广泛、连续性强,能及时地反映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动态,因而在科技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期刊是科技人员获取最新科技信息而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文献类型。

学术性期刊刊名中常有杂志(journal)、学报(acta,bulletin)、纪事(annals)、会刊(proceedings)、评论(reviews)、进展(progress,advances in…)或某学科或专题名称等字样。

期刊通常用卷(Volume,Vol.)和期(Number,No.或Issue)作连续出版的标识。对一定期限内(通常为一年)出版的期刊划分一卷或几卷,每卷再分为若干期。通常卷号自创刊开始累积,期号在一卷内连续计数。

正式出版的期刊通常在期刊的封面或版权页上均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SSN)。ISSN 同样具有专指性和唯一性,可用于期刊的订购、索取、流通、馆际互借等,也可作某些检索系统的检索标识,指定查寻该种期刊中刊载的文献。

核心期刊(core journals)是指学术水平较高和实用性较强的、被引用率和利用率较高的部分学术期刊。核心期刊一般只占同类学科期刊的较少比例,但载有大量信息,而且利用率较高。因此,了解和利用本专业的核心期刊,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本专业信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于评价核心期刊的常用工具有《中国核心期刊要目纵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和美国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

电子期刊(electronic periodical)是指通过电子媒体出版发行的期刊。目前电子期刊的发行传播方式主要有光盘版电子期刊和网络版电子期刊两类。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网络版电子期刊不像传统印刷版期刊那样有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委会进行严格的审稿编辑程序,使可靠性难以保障,因此被学术界认可的程度要低一些。

3.资料(materials)

资料亦称特种文献,是指除书刊以外的其他各类型出版物。它通常在出版发行方面或获取途径方面比较特殊。资料的特点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内容广泛,有时在某种特殊需求下,只能利用资料才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包括专利说明书、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技术档案等。(三)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划分

1.零次文献(zero document)

零次文献是指未经正式发表或未融入正式交流渠道的最原始的文献,如实验的原始记录、观察记录、工程草图以及内部档案等。这些未进入社会交流的信息,往往反映的是科研工作取得的最新发现。零次文献对一次文献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内容新颖,但不成熟,也难以查寻。

2.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

一次文献就是原始文献,是指以著者本人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如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等结果)为依据而创作、撰写形成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著、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一次文献的特点是内容新颖、详尽,记录着前所未有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新见解,它直接提供参考、借鉴和使用,因而是文献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和检索对象,但其量大、分散而无序,因此不便于管理和传播。

3.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

二次文献是将大量分散、杂乱、无序的一次文献根据其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进行收集、加工、整理、组织、有序化后而形成的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搜索引擎等。二次文献具有报道性、检索性、系统性、简明性等特点,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查找文献信息的线索,故又称为检索工具。正因为如此,二次文献及其利用也就成为了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核心内容。

4.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

三次文献是将分散无序的某一范围的一次文献,经过综合整理后而重新组织成有条理有定评的文献,如综述、述评、进展、年鉴和百科全书等。三次文献的知识信息具有浓缩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如综述文献就是综合描述某一学科或专题在一定时空内研究进展的文献,这对了解某学科或专题的研究发展动态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三次文献还常常附有大量参考文献,因而又兼有检索文献的作用。

通过对文献加工深度的划分,可知:零次文献是一次文献最基本的素材,一次文献是检索的对象,二次文献是检索的手段和工具,三次文献既是检索结果的体现,同时也具有检索文献的功能。虽然它们是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加工的产物,但其所含知识的量和质却不同。对文献的四次加工过程,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组织到系统化,由不便利用到便于利用的过程。这对于深入发掘信息资源,充分了解和利用信息资源起了很大作用。同时,把文献分成四个结构层次,有利于加强信息机构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分工,有利于指导文献加工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工作。三、医学文献的发展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科技文献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文献,在诸多方面都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数量激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知识也迅速增长。各种信息量不断增加,已经呈几何级别的增长,信息量增长的速度远比人类理解的速度要快,并以海浪式四面八方涌入人类的生活。

2.发表分散,内容重复

现代科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学科越分越细,新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这必然使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导致了记录知识信息的文献发表分散。就医学文献发表而言,不仅刊载在医学专业期刊上,还有相当数量出现在与其相关学科领域或综合性的期刊上。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献重复发表的现象也并非少见。文献发表分散且又重复,无疑增加了搜集文献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不必要检索同一文献的重复劳动。

3.时效缩短,质量参差不齐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促使知识信息更新加快,某些知识信息随时被更新的知识信息所取代。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文献的使用效果。为此,一些经典著名的教科书和参考工具书必须频繁再版更新。同时,某些科研工作的相互重复而又无新的见解和参考价值,加之一些商业性出版物(其中大多数水平很低,重复、粗制滥造、抄袭等现象时有发生)不断增加,给使用者造成筛选上的困难。目前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某些电子文献,由于诸多原因,难以像传统学术期刊那样有严格编辑审稿程序,因此文献质量难以保证。对于文献时效缩短和质量下降的问题,科研人员应该重视如何进行选择和利用文献,使科研水平建立在最新成就和高质量的基点上。

4.载体向多元化发展,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现代交通、通信、光学和印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结合应用技术的发展,使记载知识信息的文献载体形式多样化,性能更具有科学性。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的普及、不断完善及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存取与传播的方式,这为信息的快速传播与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电子型文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无纸社会”(paperless society)等新概念由此应运而生。四、医学文献的作用

1.医学文献是存储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医学文献是医学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和医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自从有了文字以来,关于人类在与疾病长期斗争和维护健康实践中积累的医学知识,主要是以文献的形式记载并长期保存下来,形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医学资源宝库。人们在研究和探讨新问题的过程中,则需要以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为前提。可见,医学文献是传播、记载和利用医学知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工具。

2.医学文献是进行医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

医学文献是医学知识的真实记录,反映着医学活动的发展过程、研究水平与发展动态,记载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无论是进行基础医学研究或临床实践工作,都必须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作为基础,以便取得所需要的足够的科学依据,这样才能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取得新的成就。科学技术研究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以查阅文献作为依据和基础是科学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3.医学文献是衡量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医学文献是记录、揭示、传递最新医学科研成果和医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媒介。因此,医学文献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团体乃至某位学者的学识水平的标志,是体现其科学创造力和确认其科学地位的一个公认的指标。此外,还可通过文献计量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论文被其他著者引证和被检索工具收录的情况,据此作出质量的评价。(董欲超)第三节 信息检索概述一、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1.信息检索的概念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把大量文献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编制起来,并根据检索课题的需求,从存储的大量信息中查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信息检索包括信息存储(storage)和信息查找(search)两个过程。但是在实际检索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信息检索则仅指此过程的后半部分,即根据课题的要求,以科学方法把符合课题的文献信息查找出来的过程。

信息检索根据检索对象不同,包括文献检索(document retrieval)、事实检索(fact retrieval)和数据检索(data retrieval)。通常所说的信息检索主要是指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一种相关性检索,而事实检索和数据检索则是一种确定性检索。但是,它们在原理、方法和实践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可见文献检索这个用语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其内涵也更为丰富和广泛。

信息检索按其检索结果可分为题录检索、文摘检索和全文检索等;按其检索标识可分为分类检索、主题检索、著者检索等;按其检索手段又可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以其检索速度快、检索途径多和检索手段灵活等诸多手工检索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已成为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但是,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检索语言、索引方法和信息资源方面的知识是掌握计算机检索的必要基础。

2.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信息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查找这两个过程,它们的实现有赖于检索工具(系统)的存在。信息存储是编制检索工具(创建检索系统)的过程;信息查找是利用检索工具查找出与课题需要的有关文献资料的过程。所以任何检索工具都具有存储文献和查找文献两方面的职能。存储是检索的基础,而检索是存储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文献检索的核心就是要使检索词在文献的存储与查找这两个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征标识达到一致。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如图1-2 所示。图1-2 信息检索基本原理示意图

从图1-2 可见,在信息存储过程中,首先要对纳入检索工具中的每一篇文献的各种特征进行主题分析,找出若干个能代表文献内容的主要概念,并用文献检索语言对其加以标引,形成文献特征标识(如分类号、著者姓名、主题词等);然后将有关的文献特征标识著录下来,形成一条文献条目(记录);最后将所有的文献条目再按一定的规则排序,从而形成了具有检索功能的检索工具。

在信息查找过程中,首先要对所检课题进行主题分析,使之形成若干个能代表课题需要的主题概念;然后把这些主题概念转换成文献存储过程中所使用的检索语言,形成检索提问标识;最后利用这些检索提问标识到检索工具中去查找相关的文献。

由此可知,信息的查找过程是与存储过程相对应的逆过程,而连接这两个过程的纽带就是文献检索语言。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检索提问标识与存储在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特征标识进行比较,结果凡是文献特征标识与检索提问标识相一致,或者前者包含了后者,或者符合某些检索规则,那么,具有这些文献特征标识的文献就从检索工具中显示出来,它与检索课题所需要的文献大致相符,最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去获取原始文献。二、信息检索的意义

1.提高信息素养,适应知识更新的速度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传统教育培养的知识型人才已满足不了改革环境下市场经济的需求,新形势要求培养的是能力型和创造型人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首先需要具备自学能力和独立的研究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之后的知识更新、积累,都是通过自学完成的。所以掌握一定的检索方法和技能,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前提和条件。

2.提高科研能力,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任何一个课题从选题、试验直到出成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研究人员在选题开始就必须进行信息检索,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在短时间内获得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使科研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他人的劳动成果。

3.能够全面地掌握有关的必要信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掌握一定量的必要信息,是进行研究、搞好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科学的决策源于对信息资料的充分了解与认识,信息检索是国家、部门、单位和个人等决策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信息检索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三、信息检索语言

检索语言(retrieval language)又称为标引语言或索引语言,是在文献检索领域内用来描述文献特征和表达检索提问的一种专用语言,即根据信息检索需要而创建的统一文献标引用语和检索用语的一种语言。

1.信息检索语言的作用

检索语言是文献信息检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检索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检索语言的质量以及对它的使用是否正确。因此,检索者有必要学习其中的主要规则、基本原理,减少漏检或误检,提高检索效率。检索语言是信息检索系统存储与检索共同遵循的一种专用语言,它既是汇集、组织、存储文献的标准,也是检索提问时所利用的手段及工具。它规范了信息标引人员和检索人员都要用相同的语言来表达同一主题概念内容,即排除了自然语言中不适合于检索的部分,从而使信息存储和查找两者之间所依据的规则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使文献信息存得进,又取得出,实现了信息检索的全过程。否则,信息检索也就不可能顺利实现,甚至根本不能实现。可见,检索语言是信息标引人员和检索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也是人与检索系统之间交流的桥梁,在信息检索过程中起着语言保障的作用。其特点表现在:①对文献的各种特征加以标引;②对文献内容相同及相关的信息加以集中或揭示其相关性;③对大量文献信息加以系统化或组织化,形成各种标识系统或索引系统;④便于将标引用语和检索用语进行相符性比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