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拆装工艺与技术训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6:45:22

点击下载

作者:朱仁盛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机械拆装工艺与技术训练

机械拆装工艺与技术训练试读:

前言

本书是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课程改革成果系列教材之一。在教育部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来自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一线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社会调研,对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加以分析并进行课题研究,在企业有关人员的积极参与下,研发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了相关核心课程标准。本书是根据最新制定的“机械拆装工艺与技术训练”核心课程标准,参照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及有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编写的。

机械拆装工艺与技术训练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入门基础技术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训练课程,是一门具体体现和实现培养目标、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帮助学生熟悉机械拆装工艺、较早认识冷冲模和注射模的技能训练课程。

本书从理实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结合项目教学法,介绍机械拆装基础(含拆卸和装配工艺要领)、常用件的拆装(含标准件和常用件的拆卸工艺方法)、机械拆装综合训练(含7个技术训练项目)等核心内容,选择与职业岗位活动紧密相关的典型拆装训练项目为主要内容,兼顾机电类各技术工种的机械拆装项目,各教学项目包括实习目的、实习设备及拆装工具、实习内容、实习方法步骤、实习要求等。另外,有关项目进行了任务分解,在考核与评价、知识拓展方面都有新体现,项目内容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与训练,使学生通过学习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1.本教材的具体学习目标(1)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创新创优;(2)能熟练识读并理解一般复杂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及装配文件;(3)通过学习与训练,达到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块已学其他知识的巩固和加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4)通过学习与训练,掌握机械总成,能分析被拆卸机械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熟悉机械拆装的方法与步骤及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熟悉零部件拆卸后的正确放置、分类与清洗方法;(6)能根据训练项目的技术要求正确选用工、量、刃具,掌握各组件的装配和装配后的技术检测方法;(7)熟悉典型冲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各零件的功能和装配关系;(8)掌握模具间隙调整方法和模具总装顺序,学会分析试模时常见缺陷的原因及调整办法;(9)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能正确处理生产中出现的突发事故。

2.学时分配建议注:各校可根据本校设备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实训项目,条件许可的要做全所有的实训项目,训练课时可以适当调度。

本书分为3个课题,由江苏省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朱仁盛同志主编;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朱劲松,江苏省扬中职业教育中心校张贤,江苏省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沈鹏、黄翅,江苏省兴化职业教育中心校陆友玉参编。课题一、课题二由朱仁盛同志编写,课题三由编写组成员分工合作编写,全书由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张国军同志主审,并由本套系列教材主编葛金印终审,他们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提高了书稿质量,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作为课程改革成果系列教材之一,且各出版社尚未出版过此教材,在推广使用中,非常希望得到其教学适用性反馈意见,以便不断改进与完善。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9年4月课题一 机械拆装基础1.1 机械拆卸的基本知识1.1.1 机械拆卸前的准备工作

拆卸工作是设备使用与维护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若在拆卸过程中存在考虑不周全、方法不恰当、工具不合理等问题,则可能造成被拆卸零部件的损坏,甚至使整台设备的精度降低,工作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为使拆卸工作能够顺行进行,必须做好拆卸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仔细研究设备的技术资料,认真分析设备的结构特点,传动系统、零部件的结构特点、配合性质和相互位置关系。其次,明确它们的用途,在熟悉以上各项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拆卸方法,选用合理的工具。最后,便可以开始拆卸工作。1.1.2 机械拆卸的顺序及注意事项

在拆卸设备时,应按照与装配相反的顺序进行,一般是由外向内,从上向下,先拆成部件或组件,再拆成零件。在拆卸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对不易拆卸或拆卸后会降低连接质量和易损坏的连接件,应尽量不拆卸,如密封连接、过盈连接、铆接及焊接等连接件。(2)拆卸时用力应适当,特别要注意对主要部件的拆卸,不能使其发生任何程度的损坏。对于彼此互相配合的连接件,在必须损坏其中一个的情况下,应保留价值较高、制造困难或质量较好的零件。(3)用锤击法冲击零件时,必须垫加较软的衬垫,或用较软材料的锤子(如铜锤)或冲棒,以防损坏零件表面。(4)对于长径比值较大的零件,如较精密的细长轴、丝杠等零件,拆下后应竖直悬挂;对于重型零件,需用多个支撑点支撑后卧放,以防变形。(5)拆卸下来的零件应尽快清洗和检查。对于不需要更换的零件,要涂上防锈油;对于一些精密的零件,最好用油纸包好,以防锈蚀或碰伤;对于零部件较多的设备,最好以部件为单位放置,并做好标记。(6)对于拆卸下来的那些较小的或容易丢失的零件,如紧定螺钉、螺母、垫圈、销子等,清洗后能装上的尽量装上,防止丢失。轴上的零件在拆卸后最好按原来的次序临时装到轴上,或用铁丝穿到一起放置,这会给最后的装配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7)拆卸下来的导管、油杯等油、水、气的通路及各种液压元件,在清洗后均需将进、出口进行密封,以免灰尘、杂质等物侵入。(8)在拆卸旋转部件时,应注意尽量不破坏原来的平衡状态。(9)对于容易产生位移而又无定位装置或有方向性的连接件,在拆卸后应做好标记,以便装配时容易辨认。1.1.3 机械拆卸的常用方法

对于设备拆卸工作,应根据设备零部件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拆卸方法。常用的拆卸方法有击卸法、拉拔法、顶压法、温差法和破坏法等。

1.击卸法

击卸法是拆卸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用锤子或其他重物对需要拆下的零部件进行冲击,从而实现把零件拆卸下来的一种方法。(1)用锤子击卸

用锤子敲击拆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 要根据被拆卸零件的尺寸、形状及配合的牢固程度,选用恰当的锤子,且锤击时用力要适当。

② 必须对受击部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切忌用锤子直接敲击零件。一般应使用铜棒、胶木棒或木板等来保护受敲击的轴端、套端和轮辐等易变形、强度较低的零件或部位。拆卸精密或重要零部件时,还应制作专用工具加以保护,如图1-1所示。图1-1 用击卸法拆卸零部件时的保护1、3—垫铁;2—主轴;4—铁条;5—螺母;6、8—垫套;7—轴;9—轴套

③ 应选择合适的锤击点,以防止零件变形或损坏。对于带有轮辐的带轮、齿轮等,应锤击轮与轴配合处的端面,锤击点要对称,不能敲击外缘或轮辐。

④ 对于严重锈蚀而难以拆卸的连接件,不能强行锤击,应加煤油浸润锈蚀部位,当略有松动时再进行击卸。(2)利用零件自重冲击拆卸

如图1-2所示为利用自重冲击拆卸蒸汽锤锤头的示意图。锤杆与锤头是由锤杆锥体胀开弹性套而产生过盈连接的。为了保护锤体和便于拆卸,在锥孔中衬有阴极铜片。拆卸前,先将锤头上的抵铁拆去,用两端平整、直径小于锥孔小端5mm左右的阴极铜棒作冲铁,放在下垫铁上,并使冲铁对准锥孔中心。在下垫铁上垫好木板,然后开动蒸汽锤下击,即可利用锤头的惯性将锤头从锤杆上拆卸下来。(3)利用其他重物冲击拆卸

如图1-3所示是利用吊棒冲击拆卸锻锤中击楔条的示意图。先将圆钢靠近两端处焊上两个吊环,然后用起吊装置将圆钢吊起来,如图1-3(b)所示。再将楔条小端倒角,以防冲击时端头变大而使拆卸困难,最后用圆钢冲击楔条小端,即可将配合牢固的楔条拆下。在拆卸大、中型轴类零件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图1-2 利用自重冲击拆卸蒸汽锤锤头1—下垫铁;2—冲铁;3—锤头;4—锤杆;5—阴极铜片;6—弹性套;7—木板图1-3 利用吊棒冲击拆卸锻锤中击楔条1—锤墩;2—中击;3—楔条;4—吊环;5—圆钢

2.拉拔法(1)轴套的拉卸

轴套一般都是用硬度较低的铜、铸铁或其他轴承合金制成的,如果拆卸不当,很容易使轴套变形或拉伤配合表面。因此,不需要拆卸时尽量不去拆卸,只作清洗或修整即可。对于必须拆卸的可用专用或自制拉具拆卸,如图1-4所示。图1-4 轴套的拉卸(2)轴端零件的顶拔

位于轴端的带轮、链轮、齿轮和滚动轴承等零件的拆卸,可用不同规格的顶拔器进行顶拔拆卸,如图1-5所示。(3)钩头键的拉卸

如图1-6所示为两种拉卸钩头键的方法。使用这两种工具既方便又不损坏钩头键和其他零件。图1-5 轴端零件的顶拔拆卸图1-6 钩头键的拉卸(4)轴的拉卸

对于端面有内螺纹且直径较小的传动轴,可用拔销器拉卸,如图1-7所示。图1-7 用拔销器拉卸传动轴、3、4—弹性挡圈;2—三联齿轮;5—双联齿轮;6—拔销器;7—钢直尺;8—花键轴

拉卸轴类零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 拆卸前应熟悉拆卸部位的装配图和有关技术资料,了解拆卸部位的结构和零部件的配合情况。

② 拉卸前应仔细检查轴和轴上的定位件、紧固件等是否已完全拆除或松开,如弹性挡圈及紧定螺钉等。

③ 要根据装配图确定正确的拉出方向,应从箱体孔的大端将轴拉出来。拆卸时应先进行试拔,待拉出方向确定后再正式拉卸。

④ 在拉卸轴的过程中,还要经常检查轴上的零件是否被卡住,防止影响拆卸过程。如轴上的键易被齿轮、轴承、衬套等卡住,弹性挡圈、垫圈等易落入轴上的退刀槽内使轴被夹住。

⑤ 在拉卸过程中,从轴上脱落下来的零件要设法接住,避免零件落下时被碰坏或砸坏其他零件。

3.顶压法

顶压法适用于形状简单的过盈配合件的拆卸,常利用油压机、螺旋压力机、千斤顶、C形夹头等进行拆卸。当不便使用上述工具进行拆卸时,可采用工艺螺孔、借助螺钉进行顶卸,如图1-8所示。

4.温差法

温差法是采用加热包容件或冷冻被包容件,同时借助专用工具来进行拆卸的一种方法。温差法适用于拆卸尺寸较大、配合过盈量较大的机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配合件。加热或冷冻必须快速,否则会使配合件一起胀缩使包容件与被包容件不易分开。拆卸轴承内圈时可用如图1-9所示的简易方法进行。具体方法是将绳子绕在轴承内圈上,反复快速拉动绳子,摩擦生热使轴承内圈增大,进而较容易地从轴上拆下来。图1-8 用顶压法拆卸平键图1-9 温差法拆卸轴承内圈1—绳子;2—轴承内圈;3—轴

5.破坏法

对于必须拆卸的焊接、铆接、胶接及难以拆卸的过盈连接等固定连接件,或因发生事故使花键轴扭曲变形、轴与轴套咬死及严重锈蚀而无法拆卸的连接件,可采用车、锯、錾、钻、气割等方法进行破坏性拆卸。1.2 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

按照一定的精度标准和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部件组合成机构或机器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在机器或机构的使用与维护过程中,要对设备或部件根据需要进行拆卸、清洗和修复,还要进行装配,所以装配是机械拆装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操作技能之一。1.2.1 装配工艺规程概述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规定装配全部部件和整个产品的工艺过程,以及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夹具等的技术文件。

1.装配工艺规程的作用

装配工艺规程是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总结,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组织生产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按工艺规程组织各项生产活动才能保证装配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但装配工艺规程所规定的内容也应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进。

2.装配工艺过程

装配工艺过程一般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① 研究产品装配图、工艺文件及技术资料,了解产品的结构,熟悉各零件、部件的作用、相互关系和连接方法。

② 确定装配方法,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③ 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清洗,检查零件的加工质量,对有特殊要求的零件要进行平衡或压力试验。(2)装配工作

对比较复杂的产品来说,其装配工作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部件装配:凡是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配单元的装配工作,都可以称为部件装配。总装配:将零件、部件及各装配单元结合成一台完整产品的装配工作,称为总装配。(3)调整、检验和试车

① 调整。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面的松紧等,使机器或机构工作协调。

② 检验。检验机构或机器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等。

③ 试车。试验机构或机器运转的灵活性、振动情况、工作温度、噪声、转速、功率等性能参数是否达到相关技术要求。

④ 喷漆、涂油和装箱。机器装配完毕后,为了使其外表美观、不生锈和便于运输,还要进行喷漆、涂油和装箱等工作。

3.装配工作的组织形式

装配的组织形式随产品的生产类型、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的不同而不同。机器制造中,产品的生产类型及装配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1)单件生产时装配的组织形式

单件生产时,产品基本上不重复,装配工作常在固定地点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这种装配组织形式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装配周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如夹具、模具的装配,多属于这种装配组织形式。(2)成批生产时装配的组织形式

在一定的时间内,成批地制造出相同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成批生产。成批生产时,装配工作通常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每个部件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来完成,然后进行总装配。如机床的装配,一般属于这种装配组织形式。(3)大批大量生产时装配的组织形式

产品的制造数量很庞大,每个工作地点经常重复地完成某一工序,并且具有严格的生产节奏性,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大批大量生产。大批大量生产时,把产品的装配过程划分为部件、组件装配。每一工序只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来完成,只有当所有的工人都按顺序完成了自己负责的装配工序后,才能装配出产品。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过程是有顺序地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转移给另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这种转移可以是装配对象的移动,也可以是工人的移动,通常将这种装配的组织形式称为流水装配法。由于流水装配法广泛地采用了互换性原则,并且使装配工作程序化,因此,装配质量好、装配效率高,是一种较先进的装配组织形式。如汽车、拖拉机的装配,一般属于这种装配组织形式。1.2.2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零件的清洗与清理

在装配过程中,零件的清洗与清理工作对提高装配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轴承、液压元件、精密配合件、密封件和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更为重要。如果清洗和清理工作做得不好,会使轴承发热、产生噪声,并加快磨损,很快失去原有精度;对于滑动表面,可能造成拉伤,甚至咬死;对于油路,可能造成油路堵塞,使转动配合件得不到良好的润滑,使磨损加剧,甚至损坏咬死。(1)零件清洗与清理的内容

① 装配前,要清除零件上残存的型砂、铁锈、切屑、研磨剂及油污等。对孔、槽及其他容易残存污垢的地方,更要仔细清洗。

② 装配后,应对配钻、配铰、攻螺纹等加工时产生的切屑进行清除。

③ 试车后,应对因摩擦而产生的金属微粒进行清理和清洗。(2)零件清洗与清理的注意事项

① 对于橡胶制品零部件,如密封圈、密封垫等,严禁使用汽油进行清洗,以防发胀变形,应使用酒精或清洗剂进行清洗。

② 清洗滚动轴承时,不能采用棉纱进行清洗,防止因棉纱进入轴承内而影响轴承的精度。

③ 清洗后的零件,应待零件比较干燥后,再进行装配。还应注意,零件清洗后,不能放置过长时间,防止灰尘和油污再次将零件弄脏。

④ 有些零件在装配时应分两次进行清洗。第一次清洗后,检查零件有无碰伤和拉伤,齿轮有无毛刺,螺纹有无损伤。对零件上存在的毛刺和轻微碰伤应进行修整。经检查修整后,再进行第二次清洗。(3)零件清洗与清理的实例

① 待清洗、清理的组件为滑动轴承,如图1-10所示。图1-10 滑动轴承1—螺母;2—轴承盖;3—轴承座;4—螺栓;5—衬套;6—油杯

② 清理的方法如下。

a.用錾子、钢丝刷清除轴承座和轴承盖上的型砂、飞边及毛刺等。

b.用刮刀、锉刀或纱布清除各零件上的毛刺、切屑和锈痕。

c.用毛刷、风箱或压缩空气清除零件孔、沟槽、台阶处残存的切屑、灰尘或油垢等。

③ 清洗的方法。经过清理后的零件还必须进行清洗,一般先清洗精密零件,再清洗一般零件;先清洗较小零件,再清洗较大零件。

a.将适当煤油倒入清洗槽(盒)内。

b.清洗上、下衬套。

c.清洗油杯、螺母、螺栓。

d.清洗上轴承盖。

e.清洗轴承座。

④ 清理、清洗时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a.在清理和清洗的过程中,要防止将零件的加工表面损伤。

b.对清理和清洗完毕的零件,要妥善放置,避免零件变形或被弄脏。

c.对不同材料的零件,要选用不同的清洗液,以免造成零件的腐蚀或老化。

2.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对于设备中的一些精密零件,如液压元件、油缸、阀体、泵体等,在一定的工作压力下不仅要求不发生泄漏现象,还要求具有可靠的密封性。但是,由于零件毛坯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砂眼、气孔及疏松等缺陷,因此造成在一定压力情况下的渗漏现象。对这类零件在装配前必须进行密封性试验,否则,将对设备的质量、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密封性试验有气压法和液压法两种,其中以液压法压缩空气密封性试验比较安全。试验时施加的压力,应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1)气压法

试验前,先将零件各孔用压盖或螺塞进行密封;然后,将密封零件浸入水中;最后,通过压缩空气向零件内充气,如图1-11所示。此时,密封的零件在水中应无气泡逸出。若有气泡逸出,可根据气泡的密度来判定零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图1-11 气压法密封性试验(2)液压法

对于容积较小的零件进行密封性试验时,可用手动液压泵进行液压试验。如图1-12所示为五通滑阀阀体的密封性试验示意图。试验前,在两端装好密封圈和端盖,并用螺钉紧固,各螺孔用锥形螺塞拧紧,装上管接头并与手动液压泵接通。然后,用手动液压泵将油液注入阀体空腔内,并使油液达到技术要求所规定的试验压力。同时,应注意观察阀体有无渗透和泄漏现象。

对于容积较大的零件进行密封性试验时,可选用机动液压泵注油,但要控制好压力的大小。图1-12 液压法密封性试验1—锥形螺塞;2—端盖;3—密封圈;4—管接头;5—手动液压泵;6—压力表

3.旋转件的平衡

机器中的旋转零件,如带轮、飞轮、叶轮等,因受形状、加工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可能引起零件旋转时的不平衡而产生振动现象,从而使机器的工作精度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缩短,噪声增大,甚至发生设备事故。(1)旋转件不平衡的种类

① 静不平衡。有些旋转件在径向各截面上存在不平衡量,但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仍通过旋转件的重心,这种情况不会产生使旋转轴线倾斜的力矩,这种不平衡称为静不平衡,如图1-13所示。静不平衡的特点是:当零件静止时,不平衡量始终处于过重心竖直线的下方;旋转时,不平衡离心力只在垂直轴线方向产生振动。图1-13 零件静不平衡示意图

② 动不平衡。有些旋转件在径向各截面上存在不平衡量,且由此产生的离心力不能形成平衡力矩,所以旋转件不仅会产生垂直于旋转轴线方向的振动,还会产生使旋转轴线倾斜的振动,这种不平衡称为动不平衡,如图1-14所示。(2)旋转件的平衡方法

消除旋转件不平衡的工作称为平衡。其中,消除静不平衡的工作称为静平衡,消除动不平衡的工作称为动平衡。图1-14 零件动不平衡示意图

① 静平衡。静平衡的特点是:平衡重物的大小和位置是在零件(或部件)处于静止状态时确定的;静平衡的工作过程是在静平衡架上进行的;静平衡主要适用于长径比小于0.2的盘类零件。

静平衡的装置主要有圆柱式平衡架和棱形平衡架两种,如图1-15所示。还有一种平衡架,一端可通过升降调整来平衡两端轴径不等的旋转件。

静平衡的步骤如下。

a.用水平仪将平衡架调整到水平位置,误差应在0.02mm/100mm以内,如图1-16所示。图1-15 零件静平衡装置图1-16 调整平衡架1—支架;2—圆柱形导轨;3—水平仪;4—水准器;5—调整螺钉

b.将旋转件安装到心轴上后,摆放到平衡架上。

c.用手轻推旋转件,使其在平衡架上缓慢滚动;待自动停止后,在旋转体的正下方作一记号,重复转动几次,若所作记号位置始终不变,则为不平衡量G的方向。

d.在与记号相对的部位粘一块质量为G′的橡皮泥,使G′对旋转轴线产生的力矩,恰好等于不平衡量G对旋转轴线所产生的力矩,如图1-17所示。此时旋转件已达到静平衡。

e.去掉橡皮泥,在其所在位置加上相当于G′的重块,或在不平衡量处(与G′相对的直径上1处)去除一定的质量G。待旋转件在任何角度均能在平衡架上静止时,静平衡即告结束。图1-17 静平衡法

砂轮静平衡可参考下列步骤。

a.平衡前,先用水平仪将平衡架调置水平位置。

b.拆下连接盘(法兰盘)上的平衡块,平衡块的形状如图1-18所示。清除连接盘上的污垢,然后将砂轮和连接盘装到平衡心轴上,如图1-19所示。图1-18 平衡块图1-19 平衡心轴

c.轻推砂轮,使其在导轨上缓慢滚动。当砂轮停止时,在砂轮上方作一记号A,如图1-20(a)所示。

d.在砂轮下部(与记号A相对)较重一侧装上第一块平衡块1,如图1-20(a)所示。装上平衡块后A的位置应不变,然后在记号A的两侧各装一平衡块2、3。调整平衡块2、3,使A保持原来的位置,如图1-20(b)所示。图1-20 砂轮静平衡方法

e.将砂轮转90°,使记号A处于水平位置,如图1-20(c)所示。检查砂轮是否平衡,若不平衡,调整平衡块2、3,使其同时向记号A 靠拢或分开,直至保持平衡。

f.把砂轮转180°,如图1-20(d)所示。若不平衡则继续调整平衡块2、3。当砂轮在任何角度都能静止时,砂轮平衡即告结束。

对于新安装的砂轮要进行两次平衡,第一次平衡后把砂轮装配到机床上进行修整,然后取下砂轮,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平衡。

② 动平衡。对于长径比较大或转速较高的旋转件,需要进行动平衡。

动平衡不仅要平衡离心力,而且还要平衡离心力所形成的力矩。动平衡需要在动平衡机上进行,常用的动平衡机有弹性支梁式动平衡机、框架式动平衡机和电子动平衡机等。磨床主轴在动平衡机上的装夹,如图1-21所示。图1-21 磨床主轴在动平衡机上的装夹1.2.3 装配系统

1.装配的有关术语(1)零件

零件是机器组成中的最小单元,如一个螺钉、一根轴、一个套等。任何一台机器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的。(2)部件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相结合而成为机器的一部分,称为部件。如一个主轴总成、车床主轴变速箱、进给箱等都是部件。(3)装配单元

可以独立进行装配的部件,称为装配单元。任何一部设备,一般都能分成若干个装配单元。(4)基准零件或基准部件

最先进入装配的零件或部件,称为基准零件或基准部件。其作用是连接需要装在一起的零件或部件,并决定这些零件或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

从装配的角度看,直接进入机器装配的部件也可称为组件,直接进入组件装配的部件称为一级分组件,直接进入一级分组件装配的部件称为二级分组件,依次类推。显而易见,机器越复杂,分组件的级数就越多。

任何级别的分组件都是由若干个低一级的分组件和若干个零件组成的,最低级别的分组件只由若干个零件组成。

2.装配系统图

用来表明产品零部件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称为装配系统图。1.3 常用机械拆装及检测工具1.3.1 机械连接方式

零件的连接方式常用的有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两种。

固定连接是指装配后零件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的连接,如螺纹连接、键连接和销钉连接等。

活动连接是指装配后零件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运动的连接,如轴承、螺母丝杠连接等。

粘接剂(又称胶合剂)可以把不同的或相同的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连接可靠。近年来,利用粘接技术,以粘代铆、以粘代机械夹固,解决了过去某些连接方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装配工艺。目前常用的有无机粘接和有机粘接两大类。常用的有机粘接剂有环氧树脂粘接剂、聚氨酷粘接剂和聚丙酸酷粘接剂等。1.3.2 常用拆装工具

1.常用拆装工具的种类

大多数的部件和产品都是用螺纹连接的方法将零件连接而成的。常见螺纹连接件拆装的主要工具是扳手和旋具。根据使用场合和部位的不同,可选用各种不同类别的工具。常用的拆装工具如表1-1所示。表1-1 常用拆装工具续表续表

2.常用拆装工具使用注意事项(1)手锤使用注意事项

① 精制工件表面或硬化处理后的工件表面,应使用软面锤,以避免损伤工件表面。

② 手锤使用前应仔细检查锤头与锤柄是否紧密连接,以免使用时锤头与锤柄脱离,造成意外事故。

③ 手锤锤头边缘若有毛边,应先磨除,以免破裂时造成伤害。使用手锤时应配合工作性质,合理选择手锤的材质、规格和形状。(2)螺钉起子使用注意事项

① 根据螺钉的槽宽选用起子。大小不合的起子非但无法承受旋转力,而且容易损伤钉槽。

② 不可将螺钉起子当做錾子、杠杆或划线工具使用。(3)扳手使用注意事项

① 根据工作性质选用适当的扳手,尽量使用固定扳手,少用活动扳手。

② 各种扳手的钳口宽度与钳柄长度有一定的比例,故不可加套管或用不正当的方法延长钳柄的长度,以增加使用时的扭力。

③ 选用固定扳手时,钳口宽度应与螺帽宽度相当,以免损伤螺帽。

④ 使用活动扳手时,应向活动钳口方向旋转,使固定钳口受主要的力。

⑤ 扳手钳口若有损伤,应及时更换,以保证安全。(4)手钳使用注意事项

① 手钳主要是用来夹持或弯曲工件的,不可当手锤或起子使用。

② 侧剪钳、斜口钳只可剪细的金属线或薄的金属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