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资治通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00:32:09

点击下载

作者:[北宋]司马光 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白话资治通鉴

白话资治通鉴试读:

前言

《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巨著。全书共294卷,300余万字,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五代灭亡,前后长达1362年的历史。其取材除十七史外,还包括杂史、传状、文集、谱录等数百种,内容充实。该书以历代治乱兴衰为线索,在记录历史的同时,阐述君主与人臣的品德善恶、军国大事与政策的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使统治者鉴戒。该书完全用年、月、日的时间顺序记事,结构严密,条理清晰,堪称我国古代最完善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在朝中为官,官至天章阁待制,在皇家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父亲的学识与修养,无疑对司马光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光自幼聪明好学,七岁时便能粗通《左传》,他和同伴游戏时破缸救人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所熟知。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中了进士,起初在华州担任地方官。后被庞籍推荐调入京城,担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的职务。至和元年(1054年),司马光跟随庞籍到了并州为官,嘉祐二年(1057年)因庞籍获罪,司马光便引咎离开了并州。从嘉祐三年(1058年)开始,司马光又陆续担任了开封府推官、度支员外郎等职。宋英宗统治时期,司马光由谏官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奉诏编写《历代君臣事迹》。宋英宗颁诏设书局于秘阁,令其续修《通志》。并授权司马光自己挑选英才,辅助编修《通志》。宋神宗即位不久,司马光任翰林兼侍读学士。当年,司马光向神宗进献《通志》八卷,《通志》即《历代君臣事迹》第八卷,该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二世三年的史事。神宗将《通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命司马光等人继续编写。《资治通鉴》从治平三年设立局编写,经过全体编修者的通力合作,到元丰七年成书,历时十九年。宋哲宗即位,拜司马光为相。他任相年余,尽废新法,元祐元年卒。欧阳修评其为“德性淳正,学术通明”。司马光一生著述多达三十七种,其中以《资治通鉴》《家范》《涑水纪闻》最为著名。《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资治通鉴》通过翔实的历史记载,向当时的统治者说明了历史的经验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资治通鉴》所提供的历史教训,是以往任何一部史书都不能相比的。另外,在历史观点上,《资治通鉴》认为国家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者们的修养。提倡君主应遵礼,讲究仁义,在用人方面要量才而用,赏罚分明,还要能听取臣民的谏言,这一点对后来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直到今天仍不失其意义。《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统治阶级的政策的描述,来警醒世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

在文字表达方面,《资治通鉴》最擅长于描写战争场面,像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被记述得精彩纷呈。在记载赤壁之战时,司马光并没有正面去描写战争的具体情况,而是从人物着手,把鲁肃与孙权合谋定计、吴蜀构筑同盟及诸葛亮智激孙权等故事分别道来,从独特的视角诠释了这场决定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关键之战。既有战争的完整过程,又有人物的刻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因此历代政治家和史学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宋神宗早就说它“贤于荀悦《汉纪》远矣”。南宋学者王应麟评价该书为“自有书契以来,未有为通鉴者”。清代史学家王鸣盛也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一代伟人毛泽东评价这部巨著:“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本末毕具,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资治通鉴》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至今天,人们还在学习它、研究它、借鉴它,从中吸取着大量的营养。我们把其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进行重新编排,以事件为中心重新拟标题,并在原文之外做了背景介绍和简要评述,以便让事件清晰完整、易于理解,定名为《白话资治通鉴》,奉献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欣赏。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智宣子打算让他的儿子智瑶继承他的位置。族人智果坚决不赞同,他说:“你的另一个儿子智宵比他强,虽然智瑶有五个优点:他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他精通射箭,擅长驾车;他技艺出众,才华超人;他能言善辩,文辞优美;他坚决果断,刚毅勇敢。但智瑶有一个很大的不足,那就是不讲仁义。倚仗自己有五个优势,他就盛气凌人,不讲仁义,谁能忍受得了他呢?如果立智瑶为智家的继承人,智家一定会灭亡的。”

但是,智宣子没有采纳智果的意见。为了躲避智家的祸乱,精明的智果就通过太史官作证,把自己家从整个智氏家族里分出来,另外立为辅氏家族。

大夫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立继承人,却不知怎么选择。他把训诫的话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让他们认真记住上面的话。

三年之后,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让他们说出竹简上的话。伯鲁支支吾吾说不上来,让他拿竹简出来,已经找不到了。再问无恤,无恤背得滚瓜烂熟,对答如流。向他要竹简,竹简就在他的袖子里。赵简子就认为无恤贤能,于是把他立为赵家的继承人。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临走前尹铎向他请示说:“我这次去是要像剥茧一样搜刮民脂民膏呢,还是要让百姓一天天幸福安康起来呢?”赵简子说:“当然是要让百姓幸福安康。”尹铎到了晋阳后,减免赋税,让百姓生活富足。

赵简子听说后,就对无恤说:“如果晋国发生祸乱,你不要嫌尹铎地位低下,也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去那儿投靠他。”

智宣子死后,智瑶继承了他的位置,就是智襄子。智襄子独揽大权,暴虐无道。他和大夫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喝酒,在宴席上戏弄韩康子,还侮辱他的家臣段规。智襄子的家臣劝说主公,让他以礼待人,以免招来灾祸,智襄子却不理睬。

智襄子还平白无故地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韩康子和魏桓子因为实力不够,只好忍住怒气,给智襄子土地,但都准备以后找机会报仇。

赵简子去世后,无恤继承家业,就是赵襄子。智襄子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土地,赵襄子没有答应。智襄子勃然大怒,带着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家。

赵襄子害怕了,准备出逃,就问:“我去哪儿好呢?”随从建议去他大儿子的城堡,赵襄子认为那里的百姓刚刚花了大力气把城墙修好,现在又要冒着生命危险守城,肯定不会同心协力的。随从又建议去邯郸城的仓库,那里储存的粮食最为充足。赵襄子认为粮食是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现在又让他们打仗送死,也不会有人与他同心协力。

最后,他们决定逃往晋阳。因为尹铎宽厚爱民,百姓愿意同心协力抗敌。智襄子统率三家联军包围了晋阳,并挖开汾水,引水淹没城墙。晋阳城里到处是水,但是城里的百姓始终万众一心,没有人投降。

智襄子乘坐战车察看水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在旁边保护。智襄子得意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让别人的国家灭亡。”

魏桓子听了,用胳膊肘偷偷捅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轻轻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两个人暗中使眼色,心里都明白智襄子也可以用汾水淹魏的安邑城,用绛水淹韩的平阳城了。

智襄子的谋士絺疵提醒他说:“韩、魏两家一定会谋反,您要小心啊。”智襄子问:“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疵说:“根据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判断。三家联军攻打赵家,赵家灭亡后,灾祸一定会波及韩、魏。而且之前约好三家平分赵家的土地,现在眼看要达到目标了,赵家快要灭亡了,韩康子和魏桓子眼看就能分到土地,却一点儿也没有显露出高兴的样子,反而愁眉苦脸的,这不就是要谋反吗?”

第二天,智襄子把絺疵的话转告给韩康子和魏桓子,他们赶紧解释说:“絺疵这人专讲别人坏话,其实是想帮赵家脱困好让您怀疑我们的忠诚,动摇您攻打赵家的决心。况且,谁会不愿意马上分到赵家的土地,反而要去做些会带来危险而且不可能成功的事呢?”智伯决水灌晋阳

两人离开后,絺疵走进来说:“主公为什么把臣子的话告诉他们两个?”智襄子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疵回答:“我看到他们出去时,仔细地端详我,而且脚步匆匆,就知道他们的心意了。”

智襄子最终还是没有听从絺疵的劝告。絺疵为了避祸,就向智襄子请求出使齐国。

赵襄子派使臣张孟谈偷偷出城,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劝他们不要帮助智襄子,以免唇亡齿寒。

于是韩康子、魏桓子就暗中与张孟谈约定合作,决定共同对抗智襄子。

按照约定,赵襄子派人用水冲击智襄子的军队,智襄子的军队忙于救水,乱作一团,韩、魏两家乘机从侧翼进攻,赵襄子也率领士兵冲击智襄子的前军,一起打败了智襄子的军队。

智襄子被杀,智氏家族全部被诛灭,只有智果因为已经脱离了智氏,另外立了辅氏而得以保全。

从此韩、赵、魏三家共同管理晋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王分封三家为诸侯,韩、赵、魏三国独立,晋国灭亡。豫让报恩

春秋末期,各诸侯之间的战争仍十分频繁,社会动乱不堪。

当时,晋国的国君晋出公只是一个傀儡,毫无实权,晋国的朝政实际上由智伯、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卿共同执掌。这六卿明争暗斗,私下里都在笼络人才。

当时,有一个很有才气的人叫豫让。起初,他在大夫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家臣,希望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可时间一长,豫让发现,主人并不赏识他,于是他决定投奔求贤若渴的智伯。

终于有一天,豫让只身去投靠智伯。果然,智伯极为高兴,亲自出宫迎接,并设宴为豫让洗尘。智伯尊豫让为上宾,宾主朝夕相处,竟亲如手足,凡遇到大事,智伯都要请教豫让,与之商讨。豫让十分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总是仔细思考智伯所提出的问题,然后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智伯的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他的野心也一天天膨胀,于是智伯带领赵、韩、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

范氏和中行氏被灭了,晋国内部的矛盾依然存在。不久,智伯和赵襄子发生冲突,赵襄子联合韩氏、魏氏,打败了智伯。他们处死了智伯,灭其家族,瓜分了智伯的土地。

赵襄子杀了智伯后,余恨未消,又把智伯的头颅骨用漆漆好,做成饮酒用的大杯子,每逢大宴宾客时,就特意摆在醒目的地方,让人观看,宾客们用餐时通常都是胆战心惊的。

在智伯遇害之前,豫让就舍弃家室,只身逃到深山老林中隐匿起来,等待时机为智伯报仇。机会终于来了,赵襄子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豫让身藏匕首,装扮成服苦役的囚犯潜入宫中。但警觉的赵襄子还是把他抓住了。面对赵襄子的审问,豫让面无惧色,直言不讳地说道:“我想伺机刺杀你,为智伯报仇!”赵襄子十分敬佩他的义气,于是放走了他。

豫让并不感激赵襄子的不杀之恩,相反,他刺杀赵襄子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为了防止被人认出,他用生漆涂满全身,使浑身皮肤肿烂,毛发脱落,自己的容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吞下烧红的木炭,使声音变哑,其间所忍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更让他痛心的是妻子和朋友几乎都不能认出他。

一个朋友遇到豫让,流泪说:“以你的才干,投靠赵家,一定会得到赵襄子的信任,到那时候再杀他易如反掌,何必这么折磨自己呢?现在这个样子报仇,实在是太困难了!”

豫让说:“那是绝对不可以的!我要是做了赵襄子的家臣,再去杀他,就是怀有二心!现在我所做的一切,的确是非常艰难的。我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要让后世那些为人臣子却怀着二心的人感到惭愧。”

豫让在仇恨与痛苦中等待着刺杀的时机。一次,赵襄子外出,豫让便事先埋伏在赵襄子所要途经的桥下。谁知赵襄子的车马刚到桥边,马匹突然嘶叫惊跳,赵襄子好生奇怪,立即令手下四处搜查,果然,发现了一个乞丐躲在桥洞里。赵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不错。赵襄子问豫让为何对智伯如此忠心,豫让回答:“范氏和中行氏把我当常人看待,所以报答他们我也像常人那样。而智伯把我看作人才,所以报答他我要用人才的方式。”豫让击衣报襄子

赵襄子听了,被他的一片忠义所感动,不禁流下了眼泪。豫让知道这一次是非死不可了,于是恳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他刺穿,这样表示自己替智伯报了仇。赵襄子同意了他的请求。

最后,豫让挥剑自杀了。人们听说后,没有不为他叹息的。魏文侯以贤兴国

魏文侯执政时,他请卜子夏、田子方为老师,每次乘车经过段干木的住所,总要低头致敬。各地贤能之人见他如此礼遇士人,纷纷投奔魏国。

一次,魏文侯正与群臣一起欢饮。外边下着大雨,他却命人准备行具,要去城外原野。左右官员说:“今日饮酒很欢乐,天又下雨,主上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跟管山泽的虞人约定今天一起打猎,虽然饮酒很欢乐,但约期是不能延误的!”他坚持前去,亲自与虞人商定因下雨而罢猎。

韩国向魏国借兵去攻打赵国。魏文侯说:“魏国与赵国是兄弟之国,您的要求我不能遵从。”赵国向魏国借兵去攻打韩国,魏文侯也是这样回答。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当他们听说魏文侯把自己的国家当作兄弟之邦时,两国都朝见魏国。于是,魏国开始成为赵、魏、韩中最强大的国家,其他诸侯国都不能与魏国相比。

魏国派乐羊进攻中山国,得以攻克。魏文侯把这片土地分封给儿子魏击。一天,魏文侯问群臣:“我是怎样的君主?”大家回答:“仁慈的君主。”任座却说:“您不把中山封您的弟弟而封您的儿子,怎能称为仁慈的君主呢?”魏文侯大怒,任座赶忙退出去。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慈的君主。”魏文侯说:“你又根据什么这么说?”翟璜回答:“我听说,君主仁慈则大臣正直。刚才任座说话很直率,我是由此推断的。”魏文侯高兴了,派翟璜去把任座请回来,并亲自下堂迎接,待为上宾。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饮酒,听到宫中乐队奏乐时,说道:“钟声有点不协调,大概是悬挂的编钟左边高了。”田子方微微一笑。魏文侯问:“你为何发笑?”田子方说:“我听说,君主只要了解管理音乐的乐官就够了,对音乐就不必了解。现在,您如此精通音乐,我担心您对乐官一无所知。”魏文侯连忙说道:“说得好!”雨不失期·魏文侯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您曾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能够担任宰相的不是魏成,就是翟璜。您以为他俩谁更合适?”李克回答说:“卑微者不参与谋划尊贵者的事,关系疏远者不参与谋划关系密切者的事。我远在宫门之外,不敢说三道四。”魏文侯说:“先生遇事不要绕道走,躲得那么远!”李克说:“其实,这事也好办。选择宰相的条件十分明显,您只是没有留心考察罢了。这就是:平日居家,看他亲近什么人;富有之后,看他交往哪些人;身为达官,看他举荐怎样的人;身处困境,看他能否不苟且;一贫如洗,看他能否不取不义之财。凭这五点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能力的高下,而确定谁可为相。何必要等我说话呢!”魏文侯说:“先生,请您回府休息吧。我已经知道谁可以为宰相了。”李克出来,遇见了翟璜。翟璜说:“刚才听说主上召见先生,向您征询选相的意见。最后谁可以得到这个职务呢?”李克说:“魏成。”翟璜勃然变色,怒气冲冲地说:“西河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主上于国内最忧虑邺城,我举荐了西门豹;主上要攻伐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攻拔中山后,无人镇守,我举荐了先生您;主上的儿子无师傅,我举荐了屈侯鲋。从以上各个方面看,我什么地方不如魏成?”李克说:“您当初将我推荐给主上的时候,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当大官吗?主上向我征询选相的意见,我如此这般做了回答。所以推断主上必是打算以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的千钟俸禄,十分之九用来广交豪杰,周济穷困之士;十分之一用于养家糊口。因此才获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样贤能的人。这三人,主上皆尊为师长。您举荐的五人,主上皆用为大臣。您可以和魏成相比吗?”翟璜惭愧得连连后退,再三拜谢说:“我翟璜是鄙陋之人,说话失礼了。我愿终身当您的学生。”

魏成做了魏国的相国。大臣们都一致称赞他,说魏文侯很有远见。吴起奔楚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做官。齐国攻伐鲁国,鲁国人想任用吴起为将,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不放心,吴起便杀了妻子来请求担任鲁国的将,他把齐军打得大败。有人向鲁侯说他的坏话:“吴起最初侍奉曾参,母亲死了他也不回家去守丧,因此被曾参赶走;现在他又杀了妻子来请求做你的将帅。吴起是残忍鄙薄的人!而且小小的鲁国竟有战胜敌国的大名,这会招致诸侯国的联合进攻。”

吴起知道后怕有危险,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去投奔他。魏文侯向李克询问吴起的情况,李克说:“吴起这个人贪心好色,然而在用兵打仗方面,就是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于是魏文侯以吴起为将,攻打秦国,攻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大将后,同最下级的士卒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食。睡卧时不铺置床席,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亲自背着该由士卒们担负的粮食,与士卒分担劳苦。士卒有患痈疽的,吴起为他吮吸脓血。士卒的母亲听到这些消息之后哭泣,有人问她:“你的儿子是普通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吮痈疽脓血,还哭什么呢?”士卒的母亲说:“不是这样。从前吴公吸吮儿子他父亲的脓疽,他父亲作战时勇往直前从不退却,被敌人杀死。吴公现在又吸吮我儿子的脓疽,我不知道儿子又将死在哪里,因此为他哭泣。”

魏武侯坐船沿西河顺流而下,船行驶在河中时,他对吴起说:“华山、黄河天险坚固,多么美好啊,这是魏国的大宝!”吴起回答说:“国家的大宝在于施行德政而不在于天险坚固。古代三苗氏,西有洞庭湖,东有彭蠡泽,却不施行德政,被夏禹所灭。夏桀的国土,东边有黄河、济水,西边有华山,南有伊阙山,北有羊肠坂,他也因不实行仁政而被商汤放逐。商纣的国境内,西边有孟门山,东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境,黄河流经它的南境,但他施政不仁德,周武王就把他灭了。所以,国家的大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山河天险。假使主君您不行德政,那么这船中的人都是敌人哩!”魏武侯说:“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魏国以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想与田文比功绩。吴起说:“统领全国的军队,使士卒作战勇敢,视死如归,敌国不敢来侵犯,这方面你跟我吴起相比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说:“整治众多的官员,安定广大百姓,使府库充实,这方面你跟我吴起相比怎么样?”田文回答说:“我不如你。”吴起接着又说:“守卫西河,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来进攻魏国,韩、赵两国都来臣服,这方面你跟我吴起相比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个方面你都不如我,而官职地位却在我之上,这是为什么?”田文说:“主君年少,国家不稳定,大臣们还没有诚心归附,老百姓犹豫不安,在这样的时候,是把相的职务交给你,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一阵说:“该交给你!”

过了一段时间,魏国的相国公叔想用娶公主为妻的办法来陷害吴起。公叔的仆人给他出主意:先在主君面前说:“吴起是贤能的人,而主君你的国家小,我恐怕吴起没有留在魏国的想法,主君你何不用招他为婿的办法试一试?吴起如果不想留在魏国,那他就一定会推辞的。”然后与吴起一块儿回家让吴起看看公主的骄横,吴起一定会辞谢娶公主为妻的事的。公孙听从了仆人的计策,吴起果然推辞娶公主的事。魏武侯怀疑吴起,因此不信任他,吴起怕招致杀身之祸,便投奔到楚国。

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有本领,就任命他为相。吴起申明法律,审施政令,除去冗闲的官员,废除公族中关系已疏远的人的爵禄,以抚慰士卒,其目的在于强兵保国,破除游说的策士们所宣扬的合纵连横言论。于是在南方平定了百越,在北方使晋国军队退却,向西方攻伐秦国,使诸侯各国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这样却招来国内贵戚和大臣的怨恨。吮卒病疽

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去世,贵戚大臣们围攻吴起。吴起伏卧在楚悼王尸体旁,攻击吴起的人射击吴起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丧葬完了后,楚肃王即位,命令令尹将作乱的人全部杀掉,因作乱、攻打吴起而被诛灭宗族的超过七十家。齐威王明察吏治

齐国在东周时期属于大国,包括今天山东大部分地区,北到河北沧州,西到聊城,东、南临海。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鱼盐贸易等条件相当便利,春秋时,齐桓公就倚仗这种雄厚的实力第一个建立了霸业。

但是,齐威王即位后,齐国却连连遭到了鲁、魏、赵、卫等诸侯国的侵略,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了许多城池。

原来,齐威王即位初期年龄还小,他把治理国家的大事交给了手下的大臣,而一些卿大夫只顾自己捞好处,与地方官吏串通一气,欺上压下,致使齐国实力一落千丈。其他国家趁机派兵攻打齐国边境各地,侵占了不少城池。

齐威王长大以后,见国家屡遭侵略,国力衰退,决心重振朝纲,重树大国雄风。首先,齐威王亲自到周天子的京城洛邑,参拜周天子。

这时的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了,不被任何一个诸侯放在眼里。齐国这么个大国肯屈尊前来称臣,周烈王喜出望外,也摆了摆天子的威仪,对齐威王大加赏赐。齐威王高高兴兴地回到齐国,这样的举动在各诸侯中间也产生了影响,大家都觉得齐威王英明仁义,开始不再小瞧齐国和齐威王了。

在国内,齐威王着手整顿全国各级官员,对每个官员都进行评审。半年时间里,齐威王听得最多的是:阿城大夫好,善于治理地方,操劳勤勉;即墨大夫如何不理政事,鱼肉百姓,把即墨给搞得一团糟。身边的大臣们每提起来,齐威王都答应“考虑考虑”,最后,齐威王决定把两人召到京城进行赏罚。

第二天,齐威王叫人在大殿中间支起一口大锅,点起柴火把锅里的水煮沸。齐威王召见即墨的大夫,对他说:“你自上任以来,我每天都听到毁谤你的话,然而我派人观察,看到你治理的地方人民富足,官吏清廉,国家的东部得以安宁。可见你不巴结我左右的当权者以求他们为你助力!”于是封给一万户作封邑。齐威王召见阿城的大夫,对他说:“自从你主管阿城,每天都有称赞你的话。我派人视察阿城,只见田野荒芜,没有开辟,人民贫困挨饿。前些时候,赵国攻打-城,你不援救;卫国占领薛陵,你全然不知。可见你用大量钱财贿赂我左右的当权者,以求他们为你说好话!”于是把阿城大夫及左右曾夸赞过他的人,都投到锅里。从此,大臣们都十分害怕,再也没有人敢弄虚作假了,齐国也渐渐强盛起来。商鞅变法

战国初年,秦国还是个弱小的国家,虽然商业交换正逐渐活跃起来,但是比起关东各国仍要落后一些,主要原因是奴隶领主势力十分强大。秦献公时,秦国经常受到楚、魏两国的侵略。秦在外交上地位颇低,不能参与中原各国之盟会,各国都瞧不起它。

前361年,秦献公的儿子秦孝公即位,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他决心改变“诸侯卑秦”的局面,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下令求贤变法。商鞅应召自魏入秦。他是卫国的贵族后裔,姓公孙,叫卫鞅或公孙鞅,入秦后,因变法有功封于商,号商君,史称商鞅。他重视刑名之学,是当时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商鞅在秦孝公三年(前359年)和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变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土地税由国家统一征收。从此,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被法律认可。与此同时,也使相当多的奴隶制下的国有土地转变为封建国家所有,促进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规定宗室贵戚中凡是没有立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根据军功大小制定了尊卑爵秩的等级,秦国的爵位为二十级。规定“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军功越大,授爵位越高,赐田宅也就越多。大夫以上是高爵,每一级还赐给一个“庶子”,平时每月要为地主提供无偿劳役六天,忙时不计。军功爵制的建立,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培植了一批新的军功地主。

第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又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第四,推广县制和什伍连坐。秦孝公以前秦国已设立县,商鞅普遍推广县制,把秦国划分为三十一个县(一作四十一县),每县设县令和县丞,县令是全县最高地方长官,掌管一县的政务,县丞是他的助手。他们均由国君任免,必须对国君负责。这与奴隶社会世卿世禄制不同,是封建社会的行政机构。同时又将全国人民都编入户籍,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互相连坐告奸。告奸者,与斩敌同赏;不告发者腰斩;藏匿“奸人”的以降敌论处;什伍同罪,这就是什伍连坐法。

第五,统一度量衡。制造统一的标准量衡器,发至全国各地,标准尺约合今二十三厘米,标准升约合今二百毫升。

第六,“明法令”。商鞅制定了秦国法律,申明“刑无等级”,并公布于众。

第七,迁都咸阳,以适应向东发展的需要。

此外,还严禁私家请托或私通外国,焚烧诗书,禁止游说,禁止私斗,以及改革戎狄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等等。商鞅立木孙膑奇计胜庞涓

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段干木等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魏国迅速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国家。魏惠王继位以后,继承文侯、武侯的霸业,继续积极向外扩张。魏国的兴盛和称霸,直接损害了楚、齐、秦等其他大国的利益,引起这些国家的普遍恐惧和嫉恨,齐、魏矛盾尤为尖锐。齐国自西周以来一直是东方的大国。前356年齐威王即位后,任用邹忌为相,积极发展经济,使齐国国势日渐壮大。在面临魏国向东扩张的严重威胁时,它积极利用赵、韩诸国与魏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了对魏国的激烈斗争。

前384年,魏惠王攻伐赵国,将邯郸团团围住。楚王派遣景舍救援赵国,齐威王派遣田忌救援赵国。

孙膑和庞涓曾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任将军一职。他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孙膑,就把孙膑招引来;孙膑到达魏国以后,庞涓却寻机削去了他的髌骨,并且施以黥刑,想使孙膑终生不能做事。齐国的使节来到魏国,孙膑以受过刑罚的罪人身份暗中求见,并让齐国的使节偷偷地用车把他送回齐国。田忌非常友好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了孙膑,并且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并拜他为军师。后来齐威王谋划救援赵国,打算让孙膑担任主帅。孙膑以受过刑罚的人不能担任主帅为理由来辞谢,于是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帅而以孙膑为军师。

田忌想要与赵国军队直接交锋。孙膑说:“理清乱丝的人不能握紧拳头,劝架的人不能动手帮着打,避开要害直捣虚处就可以自然地改变形势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进攻,轻便的武器和精锐的士卒必然全部用在战场,而年老病弱者则留在国内。您不如率领部队快速奔赴魏国都城,占据它的交通要道,攻陷它正处于虚弱的地方,那么魏国必定放弃进攻赵国。这样,我们出一次兵就能达到既解赵国之围而又挫败魏军的效果。”田忌接受了孙膑的建议,率军亲自奔向魏国都城。魏军得知这一情况急忙返回救援,齐军在桂陵大败魏军。孙膑

庞涓又攻伐韩国,韩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召见大臣商议说:“早救与晚救相比较,哪个对我们更好呢?”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说:“不救韩国,那么韩国就将受挫而被魏国吞并,不如早点救它。”孙膑说:“韩、魏两国的军队还没有疲惫就去救它,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武力,听从了韩国的命令。况且魏国有破韩国的决心,韩国看到有亡国的趋势,必然向东告诉齐国。我们顺势与韩国深结友谊,这样就可以获取重利并且得到好的名声。”齐威王说:“好。”于是暗中答应韩国使节并且送走了他。韩国因为依赖于齐,于是就把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东方的齐国。

齐国于是让田忌、田婴、田盼率领部队,孙膑为军师,前去救援韩国,奔赴魏国都城。庞涓听到这消息,离开韩国而返回。魏国派太子申担任主帅,抵御齐军。孙膑对田忌说:“韩、赵、魏的士卒向来剽悍勇猛而瞧不起齐国士卒,认为齐军怯懦。善于作战的人应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孙武兵法》说:走百里去争利的,先头部队的将领会受挫折;走五十里去争利的,队伍只有一半赶得到。”于是齐军进入魏国领土后,第一天孙膑让修造十万火灶,第二天修造五万火灶,第三天修造两万火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国领土三天,超过半数的士兵就逃走了!”于是他舍弃了步兵,只与他的轻骑兵日夜兼程追逐齐军。孙膑估计魏军天黑时应该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军队,他命人在路边一棵大树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下!”接着他命令齐军擅长射箭的人携带上万只弩,沿马陵道两旁埋伏下来,约定好天黑后看到举火把就一齐射箭。庞涓果然夜间来到被砍剥的树下,忙让士兵点火去看。还没等读完,万弩一齐发射,魏军大乱,各自逃窜。庞涓走投无路只好自杀。齐军大破魏军,魏国的太子申也被俘虏。马陵道万弩射庞涓孟子谏齐宣王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齐王命令章子率领五都的军队,联合齐国北境的军队去攻伐燕国。燕国士兵未做任何抵抗,大开城门。齐军顺利地捉住了子之,把他剁成肉酱,并把燕王哙杀死。

齐王问孟子:“有人不让我们攻打燕国,有人又要我攻占燕国。以有战车万辆的大国去攻伐另一个战车万辆的大国,五十日便攻取了,这不是光靠人力所能做到的,一定是天意啊。不攻占燕国,一定会有上天的惩罚。我们攻占燕国的做法怎么样?”孟子回答说:“攻占了燕国而燕国的人民高兴,那么就应该攻占,古代之中,周武王就是这样做的。攻占燕国而燕国人民不高兴,那么就不要攻占它,古人之中,周文王就是这样啊。以有战车万辆的大国去攻伐另一个战车万辆的大国,人们用筐装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王国的军队,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逃离水深火热的生活。假使水还要更深,火还要更热,人们只有投靠他国一条路可走了。”

诸侯各国打算共同拯救燕国。齐王对孟子说:“诸侯各国多在合谋攻伐我,我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说:“我听说以方圆七十里的土地而能在天下推行政令的,就是商汤啊,没有听说有方圆千里的土地而畏惧别人的啊。《尚书》里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到来,君王到来我们就复活了’。现在燕国虐待它的人民,大王您前去征讨它,人民认为将要被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便用筐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大王的军队。杀死他们的父兄,捆绑他们的子弟,捣毁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的国宝重器,这怎么可以啊!齐国的强大本来就是各国所害怕的,现在扩张了一倍的土地而又不实行仁政,这样就引动了天下各国的军队。大王您要赶快下命令,送回掳掠的燕国老小,阻止搬迁燕国的国宝重器,和燕国民众商议确立燕王之后,再离开燕国,那么还可以来得及阻止诸侯国出兵拯救燕国啊。”齐王却不以为然。

不久,齐国遭到了燕国民众的反对。齐王说:“我十分愧对孟子。”陈贾说:“大王不必忧虑这件事。”于是他去见孟子,说:“周公是什么人?”孟子说:“是古代的圣人。”陈贾说:“周公派管叔去监督商国的遗民,管叔据商地叛变,周公是知道他将要叛变而派遣他前去的吗?”孟子说:“周公不知道他会叛变。”陈贾又说:“那么圣人也有过错啊!”孟子说:“周公是管叔的弟弟,周公有过失不也是应该的吗?况且古代的君子,有过失就改正;现在的君子,有过失就由着它。古代君子的过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时,人民都敬仰他。现在的君子对于过失,不但由着它,还为自己辩解。”张仪的连横策略

战国中后期,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日益强盛,不满足于居于边陲,就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之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当时局势混乱不堪。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同时,如果弱国被齐国或秦国拉拢,进攻其他弱国,就被称为“连横”。于是,一批对当时国家间的政治形势非常熟悉的说客利用辞令和权术,从中获取功名利禄,这些人被称为“纵横家”。张仪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张仪,魏国人,曾拜鬼谷子为师。张仪出师之后,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曾经和楚国令尹昭阳一块儿喝酒,正巧昭阳丢失了一块玉璧,相府中有人认为张仪很贫穷,也没什么好的名声,一定是他偷的,便把他捆绑起来,拷打逼供。但张仪死也不肯招认,无奈之下只好将他放了。

张仪跌跌撞撞地跑回家,对妻子一五一十地倾诉委屈。妻子悲恨地长叹一声,说:“您若不是一心读书游说,这些苦楚又怎么会发生?”满不在乎的张仪问妻子:“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妻子莫名其妙地说:“舌头还在。”张仪笑道:“舌头还在,就足够了!”其后,张仪就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巧施纵横之术,助秦国统一天下。

前329年,秦惠文王拜张仪为客卿,让他直接参与谋划讨伐诸侯的大事。前328年,张仪与公子华带兵攻打魏国,一举拿下魏国的蒲阳。张仪乘机推出自己的连横政策,建议秦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而他将利用护送公子繇入魏的机会与魏王接近,游说魏王投靠秦国。

入魏后,张仪对魏王说:“秦国是真心实意地对待魏国!得到城邑不要不说,还送人质来到魏国,魏国怎么说也不应对秦国失去礼节呀,应该想办法来报答一下吧?”“怎样来报答呢?”魏王问道。张仪说:“秦国只喜欢土地,魏国如果能送一些地方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把魏国视为兄弟之国。如果秦魏结成联盟,联合起来攻打其他国家,魏国将来从别的国家取得的土地肯定会比送给秦国的土地多很多倍。”魏王被张仪说动了心,于是把上郡十五县和河西重镇少梁献给了秦国,从此秦魏和好。张仪的连横政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而秦国也占据了黄河以西的所有土地。

当时,齐国是东方的强国,楚则称霸南方。齐楚联盟成了秦国的心腹之患,因此离间齐楚联盟,削弱齐楚力量就成为秦向东扩张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前313年,张仪南下楚国,首先派人买通了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并骗取了楚怀王的信任,然后着手离间齐楚关系。他对怀王说:“我们秦王所敬重的人没有谁能超过大王您,我们秦王所憎恶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齐王。现在我们秦国想讨伐齐国,如果大王能够与齐国断绝关系,臣下将请求秦王把商於六百里的地方献给楚国。这样,齐国的国力就会被削弱,而大王就可以趁机役使齐国了。这是向北削弱齐国、向西施德于秦而自己据有商於之地,一计三利可得的事情啊。”楚王十分高兴地应允了。不明真相的大臣们也都向楚王庆贺。

张仪的意图却被陈轸看得十分清楚,他劝楚怀王不要听信张仪之言,以防被欺而又和齐国断绝关系。但楚怀王早就被张仪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又利欲熏心,根本听不进陈轸的意见,他把楚国相印交给张仪,一面派人去齐宣布断交,一面派人跟随张仪去接收土地。张仪

回秦国后,张仪称病三个月不上朝,没有得到土地的楚怀王,以为秦嫌楚与齐断绝关系不够坚决,因此又派勇士前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一面与楚彻底断交,一面派人入秦与秦王商议共同伐楚。达到目的的张仪这时才接见了楚国使者,对他说:“您怎么还不接受我们献给楚国的土地呢?从这里到那里,共六里。”楚使节回报怀王,楚怀王暴跳如雷,大骂张仪出尔反尔,盛怒之下决定出兵伐秦。

前312年,楚国与秦、齐大战,结果楚军大败,八万楚军被消灭,汉中郡也被秦国夺走。战败消息传来,楚怀王气得发昏,他又调动楚国全部军队进攻秦国。由于孤军深入,楚军在蓝田又被打得大败。这时韩、魏两国也乘机向南进攻楚国,一直打到邓邑。楚国腹背受敌,急忙撤军,还割了两个城邑向秦国求和。前310年,张仪病死。从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联盟,使其力量削弱。在整个秦惠文王时期,在外交上,他取得了连连胜利,同时也帮助秦国扩张了领土,为秦国的强大和日后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国在北方靠近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区,除了同邻国打仗保卫领土外,还得提防着当时叫作胡人的少数民族骑兵的骚扰。胡兵不用战车,全是骑马作战,在马上射箭威力不小;他们的穿戴与中原各国不一样,都是紧身衣甲,上下马和拉弓放箭灵活自如。因此,胡兵突袭赵国边镇,往往得胜,抢走钱物牲畜,抓走不少百姓。

前326年,赵武灵王当上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可算战国时代一个有雄心壮志并有一番作为的君主。刚一即位,他就下令设置三个“博闻师”的职位,专门让那些见闻广、知识多的人在自己身边当顾问;又任命敢于当面批评自己错误的正直大臣,做左司过和右司过。司过,就监督过失的意思。先朝老臣中有不少人忠心耿耿,赵武灵王十分尊重他们,这些大臣见赵武灵王雄心勃勃,励精图治,都十分出力地辅佐新君,如肥义、公子成等,都成了赵武灵王的得力帮手。

赵武灵王做了二十年国君,在此期间,连韩国、燕国这些小国的国君都倚仗国力,不再老老实实顺从周天子,他们改称为王,只有赵武灵王不动声色,依旧沿用赵国侯国的称号。他倒不是遵从周王室,赵武灵王有自己的长远打算:只有赵国力量强大了,自己才能安心。不然,急急忙忙称了王可实力不如人家,又有什么意思!

周赧王八年,赵武灵王向北掠取中山国的土地,到达房子,又到达代郡,再往北至塞外大漠中的无穷,西到黄河边,登上黄华山。他与肥义谋划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来教化百姓,说道:“愚顽之辈会嘲笑我,贤能之人会明察。即使世人都讥笑我,我也要这样做,胡人之地和中山国,我必能夺到手!”于是,在国内推行短衣短袖的胡服。

赵国人都不愿改穿胡服,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称病不上朝。赵武灵王派人去请求,说:“在家要听命于父母,一国要听命于君主。现在,我已决定让国民将宽袍大袖的传统服装改为紧身灵便的胡人服装,而叔父却不肯改换服装。我怕天下人会议论、指责我徇私情啊!国家有常制,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从政有规律,以行令为前提。广布明德于黎庶,必须先在下层民众中宣传;推行法令有阻力,必须权贵先遵从,以取信于民。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来成就改穿胡服的大功。”公子成先行礼,然后说:“我听说中原之国,是圣贤教化的地方,是推行礼乐的地方,是远方外国向往的地方,是蛮夷之邦效仿的地方。现在,大王抛弃这些,而袭用远方胡人的胡装。这改变了古代的风尚,违逆了人们的心愿。我劝大王三思。”

使者回来如实报告。赵武灵王亲自去公子成家请安问好,说道:“我们赵国东有齐国、中山国,北有燕国、东胡,西有楼烦、秦国、韩国。现在,如仍沿用笨重迟钝的战车,而无精锐的骑射之师做防备,将如何去守卫国土呢?先前,中山国倚仗齐国的强兵做后盾,侵略我们的国土,施暴行于我们的人民,决河引水围灌鄗城,如果没有上天神灵保佑,则鄗城就会失守。先君深以为耻辱。所以,我才推行胡服骑射,是为了防备四境敌国的发难,以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却固守中原之国的旧俗,厌恶改变服装的名声,忘记了鄗城的耻辱,这可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公子成表示听从上命,赵武灵王就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穿胡服上朝,赵武灵王这才发布了胡服令,并招募骑兵,演习骑射。

不到一年工夫,身穿胡服的赵国骑兵就训练好了。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小儿子赵何,让他管理国家,史称赵惠文王。赵武灵王则专管军务,称为“主父”,他特地安排肥义辅佐惠文王。赵武灵王本来是立长子赵章为太子的,后来,赵武灵王娶了美女吴娃,宠爱无比,以致几年不外出。吴娃便是赵何之母,赵武灵王因为宠爱吴娃,所以改立赵何为太子。

赵主父身穿胡服,到了西北,决定从云中、九原南下,袭击秦国都城咸阳。为了观察秦国的地形和秦王的为人,他化装成赵国的使者访问秦国,秦王接待了他。等他走后,秦王越想越觉得不对头,觉得他长得太雄伟了,不像个人臣的样子。于是,忙派兵去追。这时,赵主父已经出了函谷关了。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赵主父亲率身着胡服的骑兵部队,与齐国、燕国的军队共同灭了中山国。

赵主父将长子赵章封在代郡,称为安阳君,让田不礼做代相。赵章被废后,心中一直不服。大臣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为人骄横,党徒很多,欲望很大。田不礼也很骄横。他两人凑到一起,必有阴谋。小人有欲望时,往往轻举妄动,只见其利,不顾其害。他们不久就会有行动的,您不如退出来,让公子成辅佐大王吧。否则,您会很危险的。”肥义说:“我受主父重托,辅佐新君,只有临危不惧,怎能顾及身家性命呢?”李兑说:“那好,您多保重吧。”李兑哭着走了。赵主父饿死沙丘宫

李兑又多次去找公子成,劝他防备田不礼。肥义也预料到大难将至,嘱咐赵惠文王的近臣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心术不正,极可能谋反。为了大王的安全,如果有人来请大王,你一定要告诉我,我先去,没危险后再让大王去。”信期答应说:“好吧。”

一天早朝,赵主父在旁窥视,见公子章年纪大,反而北面称臣,心中很不是滋味,便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让公子章当代王。后来,这事又终止了。

不久,赵主父带着儿子到沙丘去游玩。一天夜里,公子章和田不礼真的谋反了。他们假传赵主父之命,召见赵惠文王,要杀掉他,好取而代之。信期赶紧告诉肥义,肥义立即抢先前往,结果被杀了。

信期和赵惠文王率军反击,公子成和李兑闻信后,率领大军前来平乱。公子章和田不礼逃进赵主父的行宫中躲了起来。公子成和李兑命令军队围攻行宫,杀了公子章和田不礼。

事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我们为了平乱,围攻了主父的行宫。现在即使解围,也会被灭族的。”于是,他们继续包围行宫,对里面的人说:“行宫里的人快出来!后出来的人一律灭族!”里面的人听了,都出来了。

公子成和李兑将行宫大门关上,不许赵主父出来。几天后,赵主父断粮了。无奈,他只得掏树上的小鸟吃。三个月后,他终于饿死了。

赵主父死后,公子成和李兑解除了对行宫的包围。公子成做了相国,李兑做了司寇。

赵武灵王提倡穿胡服,练骑射,其魄力是惊人的。赵国因而强大起来,百姓也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但由于废长立幼,处理失当,引发了沙丘之乱,他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令人深感遗憾的。乐毅伐齐

齐湣王灭掉宋国以后,日益骄横起来,不但攻打其他诸侯,还想吞并二周,自立为天子。

燕昭王召来乐毅,与他商议攻打齐国的事。乐毅说:“齐国凭借桓公称霸时打下的基础,土地广大,人民众多,单凭我们的力量很难将其打下。不如与赵、楚、魏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一起攻打。”

于是燕王派乐毅出使前去联合赵国,又派使者联合楚、魏,还通过赵国旁敲侧击,以攻打齐国可获得利益来诱导秦国。各诸侯国都受齐湣王欺凌,都争着与燕国联合去攻打齐国。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王出动了全国所有的兵力,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秦太尉斯离也率领军队和韩、赵、魏的军队会合,赵王还把乐毅任命为他们的相国,于是秦、韩、赵、魏的军队由乐毅统一率领。齐湣王也动员了全国所有的军队,与联军在济西展开了一场大战,齐军大败而回。

乐毅让秦、韩两国军队先行回国,派魏国军队攻占原属宋国的土地,安排赵军收复河间。然后亲自率领燕国的军队,长驱直入追逐败逃的齐军。

剧辛进言说:“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我们大败齐军是因为我们有各国的协助。现在应该及时攻占边境城镇,扩大我们燕国的疆域,这样的打算才长远。您现在经过边境城镇,却不去攻占,反而打着旗号要深入腹地。这样做,对齐国其实造不成什么损伤,对燕国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与齐国结下深仇大恨,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乐毅说:“齐王骄横暴虐,任用阿谀谄媚之人,而疏远忠良贤臣,在国内横征暴敛,百姓早就对他不满了。现在齐军打了败仗,如果我们乘胜追击,深入腹地,齐国百姓一定会背叛齐国,而归附我们燕国,齐国国内就会大乱,我们也就可以顺利征服齐国。如果现在我们不乘胜进军,一旦齐王醒悟过来,改正以前的错误,体恤下属,爱惜民众,那我们再要图谋齐国就不容易了。”于是继续率军深入。

齐国民众果然大乱,齐湣王仓皇出逃,后来被楚国将军淖齿杀死在鼓里。乐毅率军进入齐国的都城临淄,把齐国的金银珠宝以及贵重器皿都运回燕国。燕昭王非常高兴,亲自前往济上犒赏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并让他留下来招降还未投降的城邑。

昼邑的王蠋是位贤人,乐毅于是命令军队环绕昼邑,在三十里外停留。然后派人去请王蠋,王蠋辞谢不去。

燕国的使者威胁说:“你不去的话,我们就要屠杀昼邑。”

王蠋说:“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齐王没有听从我的劝告,所以我隐退到乡下耕田。国家残破,君主流亡,我没有办法挽救,而你们现在又想用武力逼迫我,我宁愿一死,也不愿不忠不义地活着!”于是把绳子挂在树上,套住自己的脖子,然后跳下来拉断颈骨而死。

乐毅整顿军队,禁止抢掠,礼遇民间的贤人,减轻赋税,废除严苛的法令,改善过去的政治,使齐国人民安居乐业。燕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六个月之内,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都改设为郡县以便更好地管理。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时期,秦国多次派兵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廉颇英勇善战,秦国占不到丝毫便宜。

前283年,秦昭襄王得知楚国丢失的和氏璧被赵国得到了,便派使者对赵惠文王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赵王立即把群臣召集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考虑到,如果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不守信,只会白白地被骗;要是不给,秦国就找到了攻打赵国的借口。他们讨论了许久也没想出一点办法。后来他们决定先找个使者去秦国周旋,但又没有理想的人选。这时,有人把蔺相如推荐给了赵王。

蔺相如来到秦国,秦昭襄王在别宫接见了他,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恭敬地献给秦王,秦王高兴地接过观赏。随后,秦王递给左右大臣们传看,又传给姬妾和侍者赏玩,大臣们纷纷祝贺秦王得到稀世珍宝。蔺相如在朝堂上等了半天,发觉秦王没有诚意。可是和氏璧已落到别人手中,怎么才能拿回来呢?蔺相如急中生智,对秦昭王说:“这玉璧虽好但仍有个小毛病,让我指给大家看。”秦王信以为真,叫手下把玉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璧退了几步,身子靠着殿柱,愤怒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派使者送国书,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玉璧,赵国大臣都认为大王在骗人。我却认为普通百姓交朋友都讲信用,何况秦国这样一个大国呢?赵国诚心实意派我把玉璧送来,大王却态度傲慢,在普通殿堂接见我,这说明大王根本没有换璧的诚意。现在请按诺言以城换玉璧。如果大王逼迫我,我的脑袋和这块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完,蔺相如抱着玉璧用愤怒的目光斜视着柱子,做出要去撞的样子。秦王唯恐撞碎了玉璧,赶紧劝他不要这样做,并连连表示歉意。他马上命令大臣把地图拿来,让蔺相如看用来换玉璧的十五座城池,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使用歉骗手段,也将计就计。他对秦王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在我出发之前,我国举行隆重仪式,斋戒五天。大王也要斋戒五天,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于是答应斋戒五日后再举行交换仪式,蔺相如回到住处,叫自己的随从化装成百姓的模样,把和氏璧藏在怀中,从小路偷偷地带回赵国去了。

五天后,秦王在朝廷备了大礼接见赵使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自穆公以来秦国共传了二十多个君主,但一个讲信用的都没有。我实在怕被骗上当,所以派人把和氏璧先送回赵国了。”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十分生气地对蔺相如说:“我今天举行这么大的仪式,你竟敢把和氏璧送回去。来呀!把他绑起来。”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天下诸侯都知道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自古以来只有强国欺负弱国,而没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如果大王真心想要和氏璧的话,请先交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弱国是不敢背信弃义而得罪大王的。如果杀了我,那么天下人都知道秦国不讲信用。望您仔细地想一下吧!”秦王与大臣们被说得哑口无言。秦王只得在正殿上以欢送赵国特使的礼节把蔺相如送回去。

蔺相如不辱使命,使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赵惠文王十分高兴,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没打算以城换璧,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将相和

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原先瞧不起他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赵王也任命他为上大夫。

前279年的春天,一直对赵国虎视眈眈的秦王(昭襄王)派使者告知赵王(惠文王),愿意跟赵王在黄河南面的渑池友好相会。赵王不想赴约。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就显示了赵弱而又胆怯。”于是赵王出发赴会,蔺相如陪同。廉颇送到边境,与赵王告别,说:“大王的行程,总共不会超过三十天。到三十天不返回,请允许我们拥立太子为王,以打消秦国的政治企图。”赵王应允。

在渑池会上,秦王与赵王饮酒,正喝到兴头上,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推辞不掉,只好鼓了瑟。蔺相如也请秦王击缶,秦王却不肯。蔺相如说:“五步之内,请允许小臣我以颈部的血溅大王!”秦王左右近臣欲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眼怒斥,他们都吓得退缩一旁。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敲了一下缶。直到饮酒完毕,秦国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人也做了充分的准备,秦国不敢轻举妄动。赵王回到国内,任用蔺相如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认为,他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功劳。而蔺相如素来地位低贱,仅凭口舌之功竟位居他之上,因此感到羞耻,就扬言说:“我见了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了,不肯跟他碰面,每次上朝,常常称病,不想和他争朝列位次的高下;出门时望见廉颇,就指引车队躲避。蔺相如的门客都认为蔺相如胆小怕事,以此为羞耻。蔺相如说:“你看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厉害吗?”门客回答说:“不如秦王。”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淫威,而我在他的朝廷上却敢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也不至于惧怕廉将军。我只是认为,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的缘故。现在,二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私人的怨恨放在后头啊!”廉颇听了这话,袒露背膀,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谢罪。于是,两人结为生死之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