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套装共15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00:11:02

点击下载

作者:(日)盐野七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罗马人的故事(套装共15册)

罗马人的故事(套装共15册)试读:

总目录

CONTENTS

封面

版权信息

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

罗马人的故事3:胜者的迷思

罗马人的故事4:恺撒时代(上)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罗马人的故事7:臭名昭著的皇帝

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

罗马人的故事9:贤君的世纪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罗马人的故事11:结局的开始

罗马人的故事12:迷途帝国

罗马人的故事13:最后一搏

罗马人的故事14:基督的胜利

罗马人的故事15:罗马世界的终曲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目录CONTENTS

罗马人的故事1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银币故事

◎金币故事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

◎给中国读者的序

◎致读者

◎序

第一章 罗马的诞生

逃亡者的传说

公元前8世纪的意大利

伊特鲁里亚人

在意大利的希腊人

建国之王罗穆路斯

第二代国王努马

第三代国王托里斯·奥斯蒂吕斯

第四代国王安库斯·马尔西乌斯

第五代国王塔克文·普里斯库斯

第六代国王 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

最后一位国王: “傲慢者塔克文”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走向共和政体的罗马

出使希腊的考察团

希腊文明

雅典

斯巴达

波斯战争

霸权国家雅典

伯里克利时代

了解希腊之后

罗马贵族

凯尔特人的入侵

走向衰亡的希腊

罗马重振

政治改革

罗马政体

执政官(Consul)

独裁官(Dictator)

法务官(Praetor)

财务检察官(Quaestor)

财务官(Censor)

按察官(Aedilis)

护民官(Tribunus Plebis)

元老院(Senatus)

“政治建筑的杰作”

罗马联盟

道路建设

市民权

权利

义务

“想不到的路”

山岳民族萨莫奈人

与意大利南部希腊的对决

天才战术家皮洛士

◎小结

◎年表

◎参考文献

原始史料

返回总

目录

◎银币故事

公元前527年至前430年,古代希腊城邦国家雅典铸造的货币叫四德拉克马银币。银币正面是头戴皮盔的女神雅典娜头像,背面是雅典娜女神的守护者猫头鹰。

在实行民主政治、取得波斯战争的胜利以及在伯里克利统治下盛极一时的各个时代,这个图案的银币广为流传,它也是城邦国家雅典繁荣的象征。一想到苏格拉底也曾经使用过它,就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然而,在同时代的罗马,别说是银币,就连铜币也见不到。更多的时候,罗马人是用奥斯提亚海滩制造的盐来支付需要的款项。“工薪族”一词,追根溯源起来,就是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中,用“盐来付款的人”的意思。盐野七生2002年3月于罗马◎金币故事

这是亚历山大大帝发行的金币。这位马其顿年轻的征服者也以其随风飘逸的长发而闻名。金币的正面是他头戴盔甲、长发及肩的图案,背面是胜利女神尼凯像。铸造年代是在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之间,这一期间正是从这位年轻人做马其顿国王开始,经战胜波斯国王大流士,又东征至印度河,后返回西方,到其33岁时病死于巴比伦结束。“罗马非一日建成。”处于同时代的罗马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国,还在为统一意大利半岛而战斗。应该说亚历山大大帝的目光投向东方是罗马的幸事。当时的罗马,正忙于扩大其势力范围,并不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别说是金币,甚至连银币他们也不需要。盐野七生2003年3月于罗马推荐序1为什么是罗马

这是一部煌煌15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15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地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的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2000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我们这条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做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和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做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对于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一点浅见,算是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2011年8月8日推荐序2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

多年前,在朋友处看到台湾出版的一本书,《我的朋友马基雅弗利》,借来后一口气看完。文笔的清美,布局的平实,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作者起笔的角度真是别开生面:◇马基雅弗利看到了什么?由此展开了佛罗伦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马基雅弗利做了什么?由此展示了马基雅弗利一生的经历和事变。◇马基雅弗利想到了什么?由此发掘了马基雅弗利的成就和遗憾。

这是一本历史,也是一本游记,还是一本政论,更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就这样让我铭记在心。她年轻时就爱上了意大利,一住就是大半生,写了很多书,获了很多文学奖,在日本有几百万的铁杆粉丝,近年来在英语世界也声名大振,大陆读者久闻大名,翘首以待。

感谢当年资深书友衣锡群兄专门从香港带回两大袋书,这便是台湾版的《罗马人的故事》全集15本。我如饥似渴地读完。掩卷长思,深深敬佩。一位日本女人这样如痴如狂地写古罗马,发掘2000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她的细腻描写让你身临其境,她的逻辑铺陈促你遐思当下因缘。我读过许多不同作者的罗马史,只有盐野七生女士真正带我走进历史。

我去过意大利四次,也自驾游过西西里岛两次。曾带着盐野手绘的地图在佛罗伦萨四处寻觅马基雅弗利的故居。意大利作为政治国家的历史很短,不足200年,作为文化国家的历史却波澜壮阔地上溯到3000年前。在维罗纳的一个酒店里,看到一幅将意大利历史描绘为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展示了几十个诸侯公国,几百个影响欧罗巴文明的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军事等名流的来龙去脉。一瞬间,我体验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叹服盐野女士把握历史的勇气与能力。

意大利有两个历史的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是当时世界上幅员辽阔的强盛帝国;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它直接启发并推动了全球现代文明的兴起,而这个复兴就是以回归古罗马为道德旗帜。此后一代代的意大利人梦寐以求地希望光荣历史得以重演,统一意大利的民族英雄马志尼如此期许自己,不到40岁便一举颠覆了民主政府的墨索里尼也这样激励自己。此外,法国的拿破仑和德国的俾斯麦都以古罗马的恺撒大帝自居。“条条大路通罗马”,地球上各个角落的部落都这样厘清自己的文明坐标。

古罗马成为意大利人的永远图腾,也成为欧罗巴大陆高度默契的文明血脉。继承希腊文明的古罗马的法典、礼仪、艺术、建筑等构成了当下西方世界主流价值的表达,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华文明的演进。百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始终在希腊文明中捕捉思辨的知音,在印度文明中寻求失落的安慰,但却是在罗马文明中锲而不舍地吸收普世价值体系。我饶有兴趣地注意到,日本作家盐野女士不断用东方的思维来探寻古罗马的蛛丝马迹,体现了类似的精神焦虑。

阅读盐野笔下的罗马史与罗马人,时空穿越2000年,体验着人类文明中顽强生长并趋同的精神动力。尽管语言、宗教、习俗、体质和自然环境有千差万别,但内在的思辨、伦理、行为、愿景和组织制度可以彼此熟悉和理解的。现代人往往以仍然蓬勃发展的中华文明与曾经衰落的罗马文明进行比照,发掘出许多文明之谜和文化冲突的理念。不过,从更高的时空立场上看,罗马文明仍然在一波波地前行,荡涤着不同社会形态的隔阂。同样,中华文明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进化成长,与前者共同汇成当下全球文明的主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我读盐野的罗马人故事,看到了主导当时文明的精神特质,也是传承至今的进化基因,更是鞭策中华文明的动力。我也希望读者能与我一起用心体验至少这样几点:◇自信与宽容:罗马人的生活态度和对异教对外族的接纳与吸收。◇竞争与开放:罗马人的生存立场和对制度对风险的尝试与面对。◇人性与权利:罗马人的生命价值和对快乐对自由的追求与捍卫。

去年在东京本来有机会见到盐野女士。索尼集团的前董事长出井伸之先生与她是好朋友,愿意安排见面。得知她正在赶下一系列关于十字军故事的书稿,我惶恐无知会浪费她的时间,借口推脱了。我有机会写上几句,真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期待我能将这部中文版亲手呈给盐野七生女士。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2011年8月6日◎给中国读者的序

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了。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读者,如果读了我写的《罗马人的故事》,对书中的内容不知会作何感想呢?若细细品味读者的感受,必将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作者我最关心的事情。盐野七生2011年夏于罗马◎致读者

据说在古罗马有为数极多的神,最多的时候达30万个。这对于来自信奉一神论的国家的人来说,很难接受。但是对我来说,我的国家同样信奉众神,所以这种情形不但不会让我感到难以接受,反倒是兴趣盎然。

假如你正坐在古罗马的市中心——古罗马广场遗址倒塌的石柱上,翻看旅游指南或说明书,要是感觉背后有些怪异,那一定是幸存下来的诸神中某个爱捉弄人的神正探着脑袋偷看你的旅游指南呢。他们一定很想知道2000年以后的人们是怎样书写他们的。“当然,我会认真地书写。”

我不知道爱德华·吉本是否说过这样的话。但是,爱德华·吉本就是在到访古罗马广场后,才决定撰写《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而年轻的阿诺德·汤因比则为了追溯古代罗马,决定骑自行车环游全意大利。

尽管与这两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相比,我们是如此地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到过罗马,不,只要我们寻访过古罗马人的足迹,寻访过他们留在北非、中东以及欧洲的足迹,就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

古罗马人究竟是一些怎样的人?

其智力不及希腊人

其体力不及凯尔特(高卢)人和日耳曼人

其技术不及伊特鲁里亚人

其经济不及迦太基人

但是,就像众多史料所显示的那样,罗马人为自己是罗马人而深感自豪。

但是,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呢?

还有,从单纯的意义上来说,它之所以能够拥有辽阔的疆土,并建立和长期维持大罗马帝国,难道正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只是缘于它强大的军事力量吗?

再者,他们终究未能幸免于衰亡,也像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是因为统治者很难避免的骄奢造成的吗?

我不想随随便便给这些问题作出解答。对于人类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构建起来的历史,如果轻易给出答案是极不负责任的。而且就我本人而言,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也远远没有达到胸有成竹。随着对史实描述的逐步展开,我要思索,希望你也共同思索。“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大业?”

现在我就要开始写了,你也将开始阅读。在我们的意识里有一个相同的疑问,那就是:古罗马人究竟是一些怎样的人?盐野七生1992年于罗马◎序

公元前167年,有上千人质从正在走向衰亡的希腊被带到了罗马。这些人都是希腊上层社会的人物,36岁的波利比乌斯也在其中。

当时的罗马人非常推崇希腊文化。所以,他们没有把这些被带到罗马的希腊人质关进监狱,也没有软禁于某个地方,而是安排在罗马共和国境内城镇及村落的有权势人家中。他们享有充分的自由——除了希腊,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旅行。

在这些人中间,波利比乌斯受到特别的关照,待遇更为优厚。波利比乌斯曾经是坚守希腊独立的最后一个堡垒——阿卡亚同盟中的骑兵军团长,地位仅次于最高司令官。同时,他还是罗马将军之一的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的朋友。波利比乌斯作为人质被带到罗马后,由于西庇阿的积极争取,住进了西庇阿在罗马的家中。

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是一位武将,他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侄子,同时也是他的养子,曾经在扎马战役中打败汉尼拔,为罗马取得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立下过汗马功劳。西庇阿比波利比乌斯小18岁,所以当时的他还是个不满20岁的年轻人。但是作为罗马名门望族西庇阿家的男子,他在军事方面已经有过多次令人瞩目的战绩。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是一位非常开明的人,和他的父亲一样,热爱希腊文化。一些素养很高的人经常到他家聚会,参加聚会的这个集体被称做“西庇阿派”,在当时的罗马非常有名。不难想象,出生希腊名门,受过相应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位高权重、经验丰富的波利比乌斯很自然地受到了“西庇阿派”真诚的欢迎。这时候的波利比乌斯在感慨祖国衰落的同时,悄无声息地度过自己的余生似乎还太过年轻。

17年过去了。和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的亲密关系使这位希腊人质有机会接触到罗马的核心事务,越发加深了波利比乌斯对新兴国家罗马的关心。他去过距离迦太基最近的意大利南部旅行,也随同西庇阿的军队到过西班牙。在又一次随同西庇阿前往非洲的行军归途中,他作了一次长途旅行。沿着汉尼拔走过的路,经过法国南部,翻越了阿尔卑斯山。

公元前150年,希腊人质获释回归祖国。17年前的1000人此时只剩下300人。

和同胞们一起回国后的波利比乌斯和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的友情依旧。他频频到访罗马,还和已经当选为执政官的西庇阿一起参加了于公元前149年开始的、持续了三年的第三次布匿战争,见证了迦太基在经过顽强抵抗后终因不敌对手而于7月7日夜里灭亡。这一年,波利比乌斯57岁。

到82岁去世前的随后20多年里,他写下了长达40章的《历史》。在他之前的历史作品中,大多描写的是以希腊为中心的东地中海世界。而波利比乌斯的《历史》则把着眼点放在了罗马。这是最早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内容的历史作品。而第一部讲述罗马的真实可信的历史作品就这样由一个非罗马人——希腊人写作而成。

波利比乌斯深知前途渺茫的祖国——希腊所处的混乱局面。同时因为和西庇阿家的亲密关系,他对发展势头正旺的、年轻的罗马也看得很清楚。他发出了疑问:为什么?为什么希腊在不断自我瓦解,而罗马却在不断地兴旺发达呢?

这一问让他开始了《历史》一书的写作。波利比乌斯本人在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要不是太愚蠢,不是太懒惰,大概没有人不希望弄清楚罗马人为什么在短短的53年时间里,可以成就如此大业,可以处于任何政体之下。

波利比乌斯明确指出了53年的时间,指的大概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因汉尼拔之战失败而告终的公元前202年,到因迦太基灭亡而告终的第三次布匿战争开始的第一年即公元前146年为止的这段时期。在这50余年间,罗马一跃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此后的地中海世界的历史就是罗马的历史。

但是,罗马并非在53年前突然出现的。尽管没有希腊人注意过它,尽管没有哪个外国人打算写它的历史,但是它依然有一段相当漫长的助跑岁月。起点可以追溯到扎马之战以前500多年的过去,不是五十几年,而是五百几十年。罗马终究非一日建成。

作为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我要讲述的是从罗马建国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的500年间的历史。这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漫长岁月里的故事,即使在它的鼎盛时期,它都时常处于进一步退半步的状态,何况有时候甚至后退了十步甚至二十步,要想重回鼎盛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罗马后来之所以能成就大业的重要原因,基本上就是在这500年间萌芽的,就好像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积蓄起来的力量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才开始了解其真正的价值一样。第一章罗马的诞生逃亡者的传说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传承或传说。对于人类来说,想弄清自己的根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愿望。这是一个用科学几乎无法解释清楚的难题,而人们也并不要求科学对此作出解释。人们需要的是一个长篇故事,只要逻辑合理,同时符合他们的感情要求足矣。对罗马人来说,他们的故事就是围绕特洛伊沦陷这一件事而展开的。

根据荷马的《伊利亚特》中的描述,即便在20世纪的今天,这部作品依然不失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叙事诗之一,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率领希腊军队来到小亚细亚西岸,攻打此地的城市——富饶的特洛伊。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攻防战后,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时刻。希腊武将之一的奥德修斯设计制作并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误以为这是希腊人准备放弃战斗,在撤退前给他们留下的礼物,就把它带进了坚守10年之久的城门之中。

就在特洛伊人以为胜利在握而安心沉睡的一个深夜,躲在木马中的希腊士兵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出来。霎时间,特洛伊城陷入一片火海,在一片鬼哭狼嚎声中宣告沦陷。希腊人不分王族和庶民,对特洛伊人大开杀戒,侥幸活下来的特洛伊人被迫做了奴隶。只有特洛伊王的女婿埃涅阿斯带着年老的父亲和儿子等极少几个人成功逃离沦陷的城市。据说埃涅阿斯是美与爱的女神维纳斯和凡间男子所生的孩子,他的母亲维纳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希腊士兵兵戎相见。

埃涅阿斯一行人分乘几条船,离开了火海之中的特洛伊城。逃亡者们并未停留在希腊群岛,也没有止步于迦太基,而是在诸神的引导下,沿意大利西岸一路北上,一直到罗马附近的海岸,才终于结束逃亡之旅。此地的王非常欣赏埃涅阿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做了妻子。逃难者终于有了落脚之地。

埃涅阿斯死后,一直跟随父亲和逃亡者一行的他的儿子阿斯卡尼俄斯继承了王位。然而,在位30年后的某一天,阿斯卡尼俄斯决定离开此地。他在另一个地方建造了一座名叫阿尔巴隆迦的新城,也就是后来的罗马的前身。█埃涅阿斯的流浪路线

自此,直到罗穆路斯建立罗马王国的漫长岁月里,无数传说中的王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在这里我不一一赘述了。不是因为担心罗列一大堆不为人熟知的名字而使读者朋友感到兴味索然,而是因为这里有太多明显是罗马人生搬硬套编造出来的东西。

一直以来,罗马人都坚信是罗穆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王国,同时他们还认定罗穆路斯是从特洛伊城逃出来的埃涅阿斯的子孙。然而,在与希腊人开始有了接触之后,他们得知特洛伊城沦陷是公元前13世纪前后的事情。于是其间出现了长达400多年的空白。当然对于罗马人来说,要填补这一时间空白并非难事。在传承传说的世界里,与其追求合理性,远不如荒诞无稽的东西更受人追捧。就这样,在传说中度过了400年后,接下来,传说中的第一位公主登场了。

在王死后,一直觊觎王位的叔叔让阿尔巴隆迦之王的女儿,带着处女之身做了专门服侍神的神子。因为做叔叔的十分清楚自己以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王位很脆弱,他害怕一旦公主有了孩子会对自己非常不利。

然而事与愿违。有一天,在祭神之余,公主躺在河边睡着了。恰逢此时,战神马尔斯经过她的身边,对她一见钟情。据说从天而降的马尔斯在公主熟睡之际占有了她的身体,而公主始终未醒。大概这就叫神奇吧。随后公主生下双胞胎,分别取名为罗穆路斯和瑞摩斯。

公主的叔叔王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他把公主打入牢房,把双胞胎兄弟装进一个桶里投到了台伯河里,任由他们自生自灭。桶在台伯河上顺流而下,一直漂到河口附近,被河边的草丛挡住了去路。婴儿在桶里大声哭闹,哭声传到了正在附近徘徊的一匹狼的耳朵里。这匹母狼把自己的乳头塞进两个婴儿的嘴里,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救了下来。

如果由这匹狼来抚养两个孩子,听上去总是不好。所以,随后的情形是狼在喂饱两个幼儿后就离开了,是一个羊倌发现并把他们抱回了家。现在从罗马市区前往莱奥纳多·达·芬奇机场的路边还经常可以看见一群群的羊,而在2800年前的古代,它们是这个地方的主人公。

罗穆路斯和瑞摩斯兄弟俩渐渐长大,成了这一地方的羊倌的主人。兄弟俩在与他们不断抗争的同时,扩大着自己的势力圈。随着势力圈的扩大,知道的事情也不断增多。他们因此知道了自己身世的秘密。

兄弟俩带领属下的羊倌们攻占了阿鲁巴,并杀死了阿鲁巴王。他们的母亲不堪牢狱生活,好像已经不在人世了。兄弟俩没有留在阿鲁巴,也许他们认为坐落在山区的阿鲁巴不够开阔,尽管便于防守,却不宜发展。因为兄弟俩生长的地方位于台伯河的下游,所以他们决定在那里建一座新的城市,此地后来改名罗马。附近的羊倌、农民以及类似身份地位的人纷纷追随战胜阿鲁巴王之后的罗穆路斯和瑞摩斯。█给两个婴儿喂奶的母狼

然而,在扳倒共同的敌人之后,兄弟俩的关系却开始恶化。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是双胞胎,难以决定由谁来做王。于是他们只好分而治之,分别在帕拉蒂尼山和阿文庭山上设立各自的地盘。罗穆路斯在帕拉蒂尼山,瑞摩斯在阿文庭山。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两人之间再次起了冲突。起因是瑞摩斯越过了罗穆路斯挖掘的作为势力圈分界线的壕沟。这是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以罗马人的想法是绝对不可原谅的。罗穆路斯杀死了瑞摩斯。

据说以建设者罗穆路斯的名字命名的罗马就这样诞生了,时间是公元前753年4月。此时,在希腊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已举办6届,历史从此开始步入脱离神话传说的时代。公元前8世纪的意大利意大利半岛位于南国与北国之间。正因为如此,它兼具南北两地的优点。这些优点因两地的相互作用而得以不断地放大,从而决定了位于意大利半岛居中位置的罗马,在地势上占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于是智慧堪与神媲美的人类决定在这块地势优越、气候温暖的土地上建立罗马人之都。

这是自罗穆路斯建立罗马王国,经过800年后的帝制初期,建筑师维特鲁威站在城市规划专家的立场上讲述的一段话。由此可以看出,罗马的地理位置的确优越。作为适宜国家发展的建都之地,可以说在意大利中部找不出一个地方能够与罗马相抗衡。由此看来,罗穆路斯不仅具备武将的才能,同时还兼备了城市规划的才能。

但是我有一个疑问:作为城市建设之地,罗马享有如此有利的条件,却为什么在罗穆路斯之前没有人在这里建立城市呢?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这里有一些简陋的坟墓和住宅遗迹,经过推算,大约是公元前11世纪前后留下来的。也就是说,在罗马建都之前,这里已经有人生活过。但是看不出可以称之为城市的遗迹。于是人们姑且认为第一个把目光投向这个地方的人就是罗穆路斯。假如罗穆路斯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他的真实性尚不能确定的话,那么把这第一个人说成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任何人都无妨。

尽管如此,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半岛,至少有两个民族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在地理条件适中的地方轻松建起一座雄伟壮观的城市。

他们是正在向意大利中部扩张势力的伊特鲁里亚人和开始在意大利南部进行殖民的希腊人。对于罗马,这两个民族的态度非常一致——他们都没有看中。尽管伊特鲁里亚人拥有排水开垦的技术,用来开发其时除了七个山丘之外到处都是湿地的罗马并非难事。

在我的想象中,对于伊特鲁里亚人和希腊人来说,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罗马,甚至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许都不是一块足以吸引他们的土地。

希腊是一个通商民族,因此他们又是海洋民族。对他们来说,建设城市的必要条件是有临海的港口。所以,对他们来说,只有沿台伯河才能抵达的罗马,作为城市建设之地并不适宜。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建了几个殖民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如锡拉库萨(又译叙拉古)、塔兰托和那不勒斯都面向大海。

伊特鲁里亚人是一个以产业发展和通商为主的民族。关于城市建设,他们与希腊人的想法不同,他们更喜欢把城市建在微微隆起的小山上。即便是靠近大海的地方,如果不靠山,他们也是不会有兴趣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平原上生活,他们更愿意生活在小山上、城墙围绕的坚固城堡内。他们的这种性格,只要看佛罗伦萨就能知道。佛罗伦萨的起源虽然始于伊特鲁里亚人,但是他们居住的地方在菲耶索莱山上。直到罗马人到来并建设之前,亚诺河畔并不存在今天依然完好无损的佛罗伦萨城。

对于伊特鲁里亚人来说,位于罗马的七个小山丘中的任何一个都过于矮小,而且让他们更不能接受的是这七个小山丘的间距又都太近。伊特鲁里亚人最后选择了植根意大利中部,因为这里山岭遍布,山与山之间的距离适中,而且山顶足够开阔。现在依然完好无损的中等城市锡耶纳、沃尔泰拉、佩鲁贾、丘西、奥尔维耶托等都是始于伊特鲁里亚人的城市。正因为如此,当你坐火车来到这些城市,出了车站却不能马上踏进市区,至少不能马上进入老城区。你必须乘坐公共汽车,沿山脊线爬到山顶,才能真正走进这些城市的中心。

漫步在这样的城市里,我非常惊讶。他们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要选择在这样的地方建造城市呢?我想,在建设城市方面,除了水、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其要求或许都不一样吧。

但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想法不同,终究左右了这三个民族以后的命运:

更愿意选择在防御上万无一失却因此容易阻碍发展的山陵的伊特鲁里亚人。

把城市建在防御不充分却因此可以向外发展的地段的罗马人。

在意大利南部,把城市建在沿海地区,虽然便于通商却忽略了敌人的存在的希腊人。

对于在工学院学习城市工程学专业的人,我强烈建议他们首先要学好哲学和历史等社会学。因为一个城市建在何处也许可以决定这座城市的居民的将来。伊特鲁里亚人

现在,我们还无法完全解读伊特鲁里亚人的文字。因此,长期以来,人们都说它是个神秘的民族。我们尚不清楚伊特鲁里亚人是否特指某个固有的民族。即使在古代,伊特鲁里亚人似乎也是对居住在现在的托斯卡纳、翁布里亚和拉齐奥的人的统称,就好像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都叫美国人一样。

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伊特鲁里亚人来自何方。有历史学家说他们是从小亚细亚横渡大洋而来,也有学者认为他们是从内陆南下而来。但是,不管怎样,他们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经掌握了铁器的制造方法。

意大利中部有很多矿山。在此地定居下来的伊特鲁里亚人充分利用了这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渐渐成长为拥有高超技术的民族。技术力的提高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于是和同样经济高度发展的希腊人之间的交流出现了空前的盛况。考古学家在伊特鲁里亚人的遗物中,发现了许多出自希腊的壶,其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东西竟都出自希腊本土,而非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城市。伊特鲁里亚人除了制造业之外,还开始涉足海上的贸易通商。他们虽然居住在山上,但是通常会有自己的港口,尽管距离可能有些远。所以拥有丰富矿山资源的埃尔巴岛自不必说,他们甚至还到达过科西嘉和撒丁群岛上。环绕群岛的那个海现在仍叫第勒尼安海,而第勒尼安海的意思就是伊特鲁里亚人。

公元前8世纪,他们的势力圈扩张到了北至流经佛罗伦萨的亚诺河,南及流经罗马的台伯河之间的整个区域。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地矗立在这个区域内的城市就像前面所说,都始于伊特鲁里亚,因此它们几乎都在山上。

古代伊特鲁里亚采用联邦制,共有12个城邦国家。在这12个城邦国家中,我们知道的有阿雷佐、沃尔泰拉、丘西、维泰博、奥尔维耶托、塔奎尼亚、切尔韦泰里、维爱和佩鲁贾这9个城市,其中7个城市留存至今。然而,伊特鲁里亚人尽管采用了联邦制,但是各城邦国家的独立倾向非常明显,能做到统一行动的常常只是宗教上的事情,而在政治、经济及军事方面要采取统一行动则异常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这12个城邦国家基本上都旗鼓相当,没有一个国家明显比其他国家强大,因此也没有哪个城邦国家可以占据主导的地位。而正是这一点,后来成了他们的致命之处。

伊特鲁里亚人对死者采用的是遗体埋葬法,所以坟墓建得都很精致,感觉好像是把地面上的房子按比例缩小以后搬到地下一样。一个有权势的人的坟墓内,不仅壁画色彩斑斓,随葬品也极尽奢华。如果单看这些东西,人们一定以为伊特鲁里亚人是一个爱好和平、不好战的民族,是一个纯粹靠技术和通商来构建繁荣的平和的民族。尤其是他们的雕像显示出的祥和,甚至可以让看到这些的我们心情变得平静起来。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切只是生者为死者的死后生活提供的点缀而已。真实的情况是,伊特鲁里亚人和其他民族一样,性情并不温和,他们对和平没有偏爱,也不厌烦战争。

围绕第勒尼安海的制海权,他们与迦太基和希腊有过冲突,他们也有用活人做祭品的习俗。让古罗马人痴狂不已、人兽间搏斗的各种角斗项目,原本也是伊特鲁里亚人热衷的竞技形式。如果仅仅根据坟墓内的壁画上极尽享乐的生活场景,就认为这是个耽于享乐而难以自拔的民族,认为这是个好逸恶劳的民族,那无疑是错误的。既然他们拥有值得自豪的一流技术,那么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勤劳的民族,非常具有进取心。伊特鲁里亚人在很多方面对罗马都产生过影响,甚至其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

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的伊特鲁里亚人,其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不是罗马等国所能企及的。到其鼎盛期,他们的势力范围甚至逼近意大利南部。这一时期,从波河到意大利南部半岛,可分为两大势力:北部属于伊特鲁里亚,南部属于希腊。而罗马就诞生于这两大势力圈的夹缝之间。█希腊殖民势力扩张图在意大利的希腊人

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进入了由贵族统治的城邦国家时代(城邦)。与曾经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王政时代相比,由于开始从事工业、商业和海运业,经济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人口随之大幅度增加。但是在贵族统治下,政治倾轧不可避免,由此引发的成败之争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冲突不断增多。

在可耕地稀少的希腊,政治失势者和穷人的唯一出路就是离开祖国,去国外寻找生存之路。公元前8世纪是希腊人进行殖民运动的鼎盛时期。而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喜欢冒险的性格加速了这一运动的兴起。

希腊人拓展殖民地的规模覆盖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东至黑海沿岸,西从法国到西班牙。西班牙的马拉加和法国的马赛都是源自这一时期的希腊殖民城市。

由于意大利距希腊较近的地理条件,这里的殖民城市发展盛况空前,其他地区难以匹敌。一直存在至今的意大利南部诸城市,除极少数源自迦太基外,可以说几乎都源自希腊的殖民城市发展。这些城市包括那不勒斯和塔兰托,以及如今只剩下遗迹的帕埃斯图姆、库马、西西里岛的墨西拿、锡拉库萨、阿格里真托等。它们统称为大希腊[德语发音为maga gurekia(Magna Grecia),意大利语发音为mania gureqia(Magna Grecia)]。

之所以叫大希腊,是因为这些城市发展迅速,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繁荣与富强;是因为殖民者是已经具备高度文明的希腊人,所以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尽力做到完美;是因为他们从不为如何与原住民相处而苦恼,就好像这里根本不存在原住民一样;还因为他们是抛弃了自己的国家来到这里的,一旦失败,他们将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实现急速发展简直可以说是万事俱备。█罗马转向共和政体时,意大利半岛上各民族的势力圈

从殖民城市和他们的祖国希腊之间的关系也反映出了希腊人独立意识很强的个性。

尽管是自己的祖国,但是对于塔兰托人来说,斯巴达是外国;同样,对于锡拉库萨人来说,科林斯也是外国,但是他们之间的交流十分密切。希腊人则不然。首先,希腊人是一个更愿意放松心情在海上扬帆航行而不愿意在内陆行走的民族。更何况,移居到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终究还是希腊人,尽管他们拥有一切,却唯独与团结的精神无缘。甚至在大希腊的各城邦之间,也从来不曾出现过共同作战的情形。

刚刚诞生的罗马之所以能在伊特鲁里亚和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两大势力之间生存,不是因为伊特鲁里亚人和希腊人尊重罗马的独立,而是因为当时的罗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试图把它纳入自己的势力圈中。

对于既不会制作商品也不会购买商品的人,从一开始就不会引起那些带着商品到处行走的商人的注意。只懂得农业和畜牧业的罗马人,既没有资金购买由雅典工匠精心制作的、漂亮的壶,也没有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伊特鲁里亚生产的、精巧的金属器具。这使得商人们的眼里完全看不到他们的存在。再加上罗马所处之地既不靠海又不适合防御,无论对希腊还是对伊特鲁里亚人来说都缺乏扎根于此的吸引力。

由北向南去的伊特鲁里亚人,如果不走海路,就只有走陆路南下。即使中途到了罗马,他们也只是顺着河中毫不起眼的小岛渡过台伯河,然后毫不留恋地继续向希腊人所在的南方前进。对他们来说,罗马不过是途中的一个经由之地而已。既然是经由之地,那么只要不节外生枝就好。就这样,处于发展初期的罗马完全不必担心会有强敌侵扰。还有一点,当时联结伊特鲁里亚人和希腊人的通商干线主要还是他们从不惧怕的大海。建国之王罗穆路斯

位于罗马的七个山丘全部集中在台伯河东岸。台伯河发源于亚平宁山脉,全长300多公里。自罗马向前流经约30公里,经过奥斯提亚注入地中海。这条河虽然称不上大河,但是到了罗马附近,水量会大幅度增加。水量丰富的台伯河在罗马附近,首先向西拐一个大弯,接着转而向东,然后又折回向西,最后离开罗马。一旦这里发生洪水,这几个弯道也许很快就会被淹没,水流化做一条粗壮的直线,直奔地中海而去。

罗马的七个山丘尽管位于台伯河附近,却不会受到洪水的侵袭。因为它们都集中在台伯河向东拐了一个大弯的地方。当人口增加到一旦发生洪水,很快就会被水淹没的地带也住上了人的时候,罗马的国体也稳固了,也有了展开大规模治水工程的实力,不必再为洪水灾害而惶恐不安。█王政后期至共和政体前期的罗马

七个山丘从北向南依次是奎里尔诺山、维弥纳山、埃斯奎里山、卡匹托尔山、帕拉蒂尼山、西里欧山和阿文庭山。山丘与山丘之间的平地在当时还是一块又一块的湿地。

这些山丘都很低,连最高的卡匹托尔山海拔也不过50米。相比之下,伊特鲁里亚人建造城市的山,海拔都在300到500米之间。

现在的意大利总统官邸位于奎里尔诺山,负责包括国政选举在内的事务工作的内务部则在维弥纳山。所以我们在电视上看有关报道的时候,很少听到来自总统官邸的说法,而是说来自奎里尔诺山。同样,报道选举快讯的时候,也听不到来自内务部的说法,而是说这是来自维弥纳山的报道。

让我们重回2800年前。从城市建设的条件来看,如果要说防御,那么这七个山丘中,卡匹托尔山无疑是最适合的。不只是因为它最靠近台伯河,而且还因为此山三面都是陡峭的悬崖。但是,这个山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山顶空地过于窄小。即便是现在,光是罗马市政厅宿舍和两座美术馆加上一座教堂,就已经占据了它几乎全部的空间。于是罗穆路斯最终选择了虽不是最高,但山丘顶部面积有10公顷左右,而且距台伯河又相对较近的帕拉蒂尼山。卡匹托尔山则作为诸神的住处。同样靠近台伯河,而且也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居住的阿文庭山,因为处于七个山丘中的最南端,所以远离中心。与罗穆路斯发生冲突而被杀的瑞摩斯曾占据的就是阿文庭山。

瑞摩斯死后,罗穆路斯成了罗马唯一的王。他首先在帕拉蒂尼山周围筑起城墙,意思是要在这里建设城市。他还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为诸神献上祭品。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的4月21日。就这样,作为罗马建国纪念日,这一天在随后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成了每年必不可少的一个节日。

这一年,罗穆路斯18岁。通过这位年轻人和追随他的3000名拉丁人的努力,罗马建立了国家。

罗马建国后,作为第一代国王,罗穆路斯并没有独揽大权,他把国政分成三个机构,分别是国王、元老院和市民大会,并由这三方共同治理罗马。

作为宗教祭祀、军事和政治的最高领导人,国王由市民大会投票选举产生。曾经是羊倌和农民领袖的罗穆路斯本人一定认为自己这个王不是自封的,而是经过市民大会选举的。国王由市民大会选举产生的这种制度,不是君主政体,却是当时的罗马最为自然的选择。

罗穆路斯设立了元老院。他召集100位长老参加元老院。我不清楚为什么元老院的人数是100人。我猜想也许是当时把各门第的长老全部召集起来后,一共就这么多吧。元老院议员不是政府官职,他们的职责是向国王提出忠告和建议,所以不需要通过市民大会的选举。但是这些议员所属的元老院是官方机构。尽管这是个以听取有权势者的意见和建议为目的的机构,但是只要有助于政体确立,那么给他们一个官方的地位或许更有利吧。因为如果它只是一个民间机构,就无法明确它的作用和职责。向国王提供意见和建议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国王个人的情绪所左右。

元老院议员又称“父老”,意思是父亲,也就是建国之父。据说这个词后来又衍生出了“贵族”一词。

市民大会由全体罗马市民组成。它的任务是选出以国王为首的各级政府官员。市民大会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但是对国王听取元老院的建议后制定出来的政策有赞成或反对的表决权。此外,在对外关系上,是战是和,也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才可实施。

这就是罗马建国之初的国家基本形态。它一方面符合当时的罗马国情,同时它也是一种可能适用于将来的、简单而完美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政体。

那么,和罗穆路斯一起参与罗马建国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我们知道罗穆路斯当上罗马国王之前率领的羊倌和农民都是拉丁人,属于拉丁民族,使用拉丁语。但是,这些说拉丁语的人并不是带着家眷一起移居到台伯河沿岸,共同建设新国家的。事实是,刚刚诞生的罗马的市民中,绝大多数都是单身男人。因为在政体确立以后,罗穆路斯着手进行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掠夺其他民族的女人。

既然罗穆路斯及其属下的男人们不惜向其他民族诉诸武力以期补充女性,那么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的来历表示怀疑。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罗穆路斯和他的属下很可能是被他们所属的部族赶出去的。因为正常的部族迁徙应该会带上妻儿家人。当然,如果是这样,那么后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伟大的罗马建国者故事就容易流于平庸,从而让他们的子孙感觉兴趣索然。因此,罗马人才编出了埃涅阿斯的游历故事,说他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孩子,同时又是特洛伊勇士,还生拉硬扯地把他和罗穆路斯联系到了一起。

神话传说的价值并非在于它们的可信度有多高,而是在于有多少人经过多么漫长的岁月依然对其深信不疑。罗马人始终坚信自己是特洛伊勇士的后代,而关于这一点,希腊人曾经也深信不疑。

因此,类似“萨宾女人被掠”之类的故事给后世画家普桑、鲁本斯等人提供了极好的绘画素材。根据古代历史学家的说法,事情的起始和结局是这样的:

罗穆路斯热情邀请了居住在附近的萨宾人参加罗马的祭祀活动。当时,在祭祀诸神的日子里,一切战斗都是禁止的。萨宾人于是接受罗穆路斯的邀请,全体出动来到了罗马。

就在祭祀活动达到高潮的时候,罗穆路斯一声令下,罗马的年轻人向萨宾人的年轻姑娘们发起了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萨宾的男人只能护着自己的妻儿老小逃回自己的部落。

萨宾人自然不甘屈辱,他们不会忍气吞声地接受这一事实。他们强烈要求罗马归还被抢的姑娘们。而罗穆路斯对于这一要求自然是一口回绝。他告诉对方说罗马的男人将和这些女孩子正式结婚,娶她们为妻。不仅如此,他还率先举行了婚礼。如此看来,此时的他大概也还是个单身。然而,即便如此,不甘受辱的萨宾人依然无法平息心中的怒气,他们向罗马宣战了。

罗马和萨宾人之间共发生了四次战斗,几乎都是罗马占上风。据说其中的一次战斗是在帕拉蒂尼山和卡匹托尔山之间展开的,所以罗马方面大概也曾陷入过被动吧。事情出现转机是在第四次战斗正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被罗马人抢去的萨宾女人突然闯入战场。她们纷纷表示对于丈夫和亲兄弟之间的相互杀戮不能再坐视不管了。这些女人知道,虽然自己是被抢去的,但是她们并没有被逼为奴。她们不仅享有充分的作为妻子的权利,而且从罗马人丈夫那里得到了爱情。

罗马国王罗穆路斯和萨宾国王塔提乌斯一致认为应该听取这些女人的意见。两个部族于是开始了和平共处。

在欧美国家,现在还保留着一个习俗,就是男女结婚时,新郎要抱着新娘跨过新居门槛。这是在萨宾女人被掠事件发生后,作为罗马人的习俗沿袭至今的一个例子。

当然,罗穆路斯为后世的罗马人留下的习俗不只是丈夫抱着新娘迈过自家门槛这一桩。

罗穆路斯向萨宾人提出了一个和平建议。不是建议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共处,而是建议两个部族合并起来。这个建议实际上是要萨宾人放弃自己的领地,移居到罗马。而七个山丘之一的奎里尔诺山被提供给他们作为新的居处。

萨宾人接受了这一建议。原因是在四次战斗中萨宾人都输给了罗马人,所以他们认为如果和强者合并,肯定利大于弊。再说,两个部族的合并完全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并非罗马人吞并萨宾人。合并后的罗马由萨宾国王塔提乌斯和罗穆路斯共同治理。于是,罗马有了两个王。

两个部族合并后,萨宾全体自由人享有和罗马人完全相同的市民权利。在保证他们有关私有财产的种种权利的同时,他们也享有在市民大会上的投票权。而且,罗穆路斯还为萨宾长老提供了在元老院的席位。

对罗穆路斯来说,这也许是为了增加罗马人口和强化军事力量的一个策略。其结果却使当时的罗马取得了远远大于他们预期的效果。对此,普鲁塔克在《列传》中是这样说的:

没有任何比同化被征服者的做法更能使罗马强大的了。

作为建国之王,罗穆路斯成就的另一番事业也很理所当然,那就是依靠战争确保自己的领土。由于萨宾国王塔提乌斯在不久后的一场战斗中战死沙场,所以作战指挥权几乎都落在了罗穆路斯一个人的手中。罗穆路斯长达37年的统治期间,有一大半时间都处在一个新生国家不可避免的宿命中,那就是始终都在和邻近部族作战。罗穆路斯制定了以100个士兵为一队的百人队制度。这是罗马军队中的最小单位,是战斗的核心。只要罗马存在一天,百人队制度就会一直存续下去。

接二连三的战斗,出现的阵亡者应该不在少数。但是罗马的人口和它的战斗力在一点一点地增加。与萨宾人之间的合并,从短期看也是成功的。

公元前715年,罗穆路斯的统治迎来了第39个年头。这一天,罗穆路斯和以往一样正在检阅军队。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骤雨倾泻而至。倾盆大雨遮住了人们的视线,震耳欲聋的雷鸣声压倒了一切。

等到雨过天晴,人们看到国王的座位空了,哪儿都不见罗穆路斯的身影。于是人们纷纷传言国王被神召到天上去了。

对于罗穆路斯的功绩,所有人都很认同。所以当不幸突然降临时,人们在悲痛欲绝之余,决定认罗穆路斯为罗马国家之父,作为神来祭拜。

继罗穆路斯之后,第二任罗马国王并没有很快产生。其间的过程不太顺利。首先,在罗穆路斯死后,罗马人之间悄悄地在传播一个流言,说国王是被元老院的议员杀死的,原因是他们嫉恨他的权力日渐增大。其次,拉丁人想当然地认为新的国王应该从拉丁人中选出,而萨宾人则希望由萨宾人做国王。元老院受命负责协调此事,却没有能力完成这样一个重任。这时,元老院出现了两个派系:一派为亲罗穆路斯派,另一派则是反罗穆路斯派。也许杀害罗穆路斯的是元老院的某些人这一流言确有其事。

在这种情形下,找第三者做国王是较为现实的做法。人们把目光停留在了一个以人格优秀著称的人物身上。第二代国王努马

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施展其才华的事例,在各民族走向兴盛的历程中比比皆是。在漫长的罗马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就有很多,而努马的即位就是其中一例。

罗穆路斯在位期间,罗马和萨宾合并后,有大量萨宾人移居罗马。而努马坚持留在祖先留下的土地上。他是一个读书型的人,晴天下地劳动,雨天在家学习,农耕之余努力探索知识。其道德之高尚、教养之深厚,罗马人早有所闻。

对拉丁派和萨宾派之间的王位之争束手无策的罗马元老院一致同意推荐努马为罗马国王。长老们来到萨宾的领地,找到努马,向他转达了元老院的决定,请求他继承罗马王位。最初努马拒绝接受这一请求,因为此时的他已年届40岁。在当时,40岁的年龄已经不再适合开启新的人生了。

然而,经不住长老们一次又一次的劝说,努马最终还是答应下来,随他们一起来到了罗马。努马进罗马城的时候,没有穿军装,也没有卫兵手举束棒斧子的国王权杖跟随其后,而是用托加遮住头部的神官形象。

在征得市民大会的同意后,正式继承王位的努马并没有实施神权政治。

罗马国王既不同于集王与神为一体的埃及法老,也不同于带有浓厚神官色彩的、作为神和人之间的纽带的美索不达米亚国王,当然也不同于给人豪族首领印象的希腊国王。

罗马国王不是神的替身,他是罗马共同体意志的代表,他要率领罗马共同体不断进步。虽然是终身制,却不世袭,还要通过选举产生。罗穆路斯有孩子,但是没有一个罗马人想过请他的孩子来继承第二代王位。所以,与其说是国王,倒不如说是终身制总统更为准确。

历史学家李维在《罗马史》中关于努马的功绩是这样描述的:就任王位后的努马,试图对依靠武力和战争打下建国基础的罗马进行立法和习俗的改革。

这里所谓的立法改革,不是要制定全新的法律,而是要建立秩序,要让当时喜欢逞强好胜的罗马人懂得做人的礼法。在了解自身力量的局限性的同时,让他们懂得要对超越自身极限心存畏惧。

战神雅驽斯同时也是大门及出入口的保护神,努马为他修建了一座神殿。大概是因为雅驽斯表示出和入的意思,他的雕像有两个脑袋,分别面向前后两个方向。在雅驽斯神殿完工后,努马向人们展示了神殿的前后两个门。他说,这两个门要在战时打开,和平时期关闭。在努马统治罗马的43年间,据说这扇大门█战神雅驽斯始终都是关闭的。

但是,在努马死后,这扇大门几乎都是开着的,很少关闭。公元前240年,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有过短暂的关闭,但是,没多久又被打开。在尤里乌斯·恺撒死后的内乱中,屋大维于公元前31年战胜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联军,终于第三次关上了这扇门。

努马认为除了为防御的需要而战之外,这一时期的罗马不需要战争。他集中力量致力于振兴农业和畜牧业。目的是为了将来在战争取得胜利后,即使不对失败者进行掠夺也能做到自给自足。

努马还对罗马市民进行了职业分工,让每个人归属于有独立保护神的团体。为此,罗马出现了许多团体,如木工公会、铁匠公会、染色工公会、陶艺工公会等。建立这些职业团体的目的,不仅让人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感,还可以防止拉丁人和萨宾人之间的部族对立。当时的罗马,除了这两个部族,还有其他民族的人大量涌入。伊特鲁里亚人甚至还成立了自治团体。罗马从建国之初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样的国度,摩擦极易发生,如果没有一些预防措施,国家很难有所作为。

努马为了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有序,还进行了历法改革。

罗穆路斯时代的罗马,每年的总天数不固定。为此,努马根据月亮的盈亏,把一年分成了12个月,规定总天数为355天。余下的天数每隔20年作一次调整。努马制定的历法延续了650年,规范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直到恺撒重新修正历法后,才把一年的总天数定为365天。

努马对一年中每个月的顺序也作了调整。例如,原来的3月是每年的第一个月,努马把它换到了第三个月;原来的11月和12月调到最前面,变成1月和2月。只是,对每个月份的称呼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大概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些叫法,担心改动太大会引起混乱吧。但是,9月以后的称呼前后不一。

下面列举的是每个月的称呼,分别用日语、拉丁语和英语表示。虽然英语的母体不是拉丁语,但是我也把它列入了其中。这是因为我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了解英语和罗马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努马还规定了一年中的节日和休息日。

每个月的第九天和第十五天为集市日。对罗马人来说,这两天就是休息日,他们会从田间劳作中解脱出来,拿着各自的作物前去赶集。除此之外,还有祭祀诸神的祭祀日。据说全年节假日共有45个。在这些节假日里,所有公务一律停止。

但是第二代罗马国王努马的功绩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有关宗教的改革。

在罗穆路斯时代,罗马人就已经有了很多神。努马即位以后,着手对这些神进行了整顿。尽管后来还是和希腊诸神混为一谈,但是,有一些神对罗马和希腊都同样重要。如诸神之王朱庇特神(希腊人叫宙斯,英语叫朱庇特)、其妻朱诺女神(希腊人叫赫拉)、专司美和爱的女神维纳斯(希腊人叫阿弗洛狄忒,英语叫维纳斯)、狩猎女神黛安娜(希腊人叫阿尔忒弥斯,英语叫黛安娜),还有学问和艺术之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马尔斯等。此外,雅驽斯等神则是拉丁民族自古就有的神。而先王罗穆路斯是在死后被罗马人神格化,加入罗马诸神行列里的。

努马为诸神设立了等级制度,但是没有规定哪些是罗马之神。目的是要让大家懂得尊重诸神的重要性。

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多神教和以犹太教、基督教为典型的一神教的不同之处在于,多神教从不祈求诸神来纠正人类的行为道德,而这正是一神教中的神的专利特权。在希腊神话中我们会发现,多神教中的诸神有着和人类相同的缺点。既然他们的职责不是纠正人类的道德行为,有缺点自然无大碍。但是一神教的神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缺点,因为它的职责是纠正人类的道德行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