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食疗方案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02:08:01

点击下载

作者:杨建宇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糖尿病食疗方案一本通

糖尿病食疗方案一本通试读:

前言

关于糖尿病,在我国最早的中医书籍《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在以后的中医药书籍中也有不少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并且留下了大量的关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药膳方,寓医于食的理论也贯穿其中。

对于糖尿病,人们有一个共识: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如果把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血糖自我监测比作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的话,那饮食治疗就是驾辕之马,是各类治疗的基础。无论糖尿病属于何种类型,病情轻重缓急如何,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都必须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轻型患者单纯饮食治疗,病情即可缓解;重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必须严格配合饮食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疗效。因此,饮食疗法至关重要,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也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饮食习惯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掌握了正确的饮食原则和方法,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也可以选择丰富、美味的食物,享受美食。《糖尿病食疗方案一本通》立意于此,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朋友们通过饮食疗法来防治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规划好自己的饮食。该书从饮食防治、饮食疗养的角度出发,主张营养调护,防治兼收。《糖尿病食疗方案一本通》将告诉你有关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具体方法,为您提供合理的饮食方案,给予切实可行的饮食指导,让你品尝美食的同时,又轻松达到了防病治病的效果。编者2012.11第一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一种尿中出现糖分的疾病。尿中出现糖分,是血糖升高造成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可出现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致使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多余的糖分从肾排出就形成了糖尿病。

从1980年至今,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了5倍,保守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逾4 000万。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及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失明和截肢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它是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60%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并且有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尚未被发现。

血液中所含的糖称为血糖。血液中的糖类以葡萄糖为主,其他糖类如果糖、乳糖等,因含量微少,故可忽略。正常人的血糖随着进食的多少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呈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血糖的测定通常因测定方法不同,正常值略有差异。

血糖水平升高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表现也不无差异。但一般而言,会有以下症状。

1.比平时感觉更加容易饥饿和口渴。

2.比平时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3.晚上必须数次起床小便。

4.感觉乏力、嗜睡和没有精神。

5.视力模糊不清或眼睛看灯光时出现“晕环”现象。

在没有确定血糖升高之前不要轻易增加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剂量,因为在其他情况下也会呈现上述类似的症状。

血糖增高阶段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情况。主要包括3种情况。

1.空腹血糖损害(IFG),即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其空腹血糖在6.1~7.0mmol/L(110~125mg/d1),当然餐后两小时血糖也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餐后血糖受损是指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升高,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在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的状况,他们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140~199mg/d1)。

3.糖耐量受损又称糖耐量低减(IGT)。患者在做糖耐量检测时,空腹和服糖后两小时都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指标,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测值在7.8~11.1mmol/L。另外,糖耐量受损只能是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如果没做糖耐量试验,仅仅餐后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则不能确诊为糖耐量受损。血糖增高者虽不能说是糖尿病患者,但这个群体比正常人更易发展为糖尿病。研究发现,在血糖增高阶段加以控制和治疗,也可使病情好转,使血糖变为正常,所以说,处于血糖增高阶段的人是我们预防糖尿病的重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伴随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很多人关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检验方法。下面是我国和世界关于糖尿病诊断的不同标准。我国糖尿病诊断标准

我国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由1979年在兰州举行的全国糖尿病研究专题会议提出,后经1980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糖尿病协作组组长会议修订后,再经卫生部审批形成的,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如下。1.典型病人

所谓的典型病人,一般指的是那些已经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的病人,这些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口渴、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对于典型病人的常规检验标准一般是同时查验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1)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1),存在这些病症的患者无需再做糖耐量实验就能确诊为糖尿病。2.糖耐量试验(OGTT)

若不存在典型症状的病人,处于两种诊断标准之外,还需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方法是:口服葡萄糖100g后,用邻甲苯胺法测定血浆内的葡萄糖含量,各时间段正常的静脉血浆血糖上限值如下。

正常OGTT上限值 mmol/L(mg/d1)

空腹      6.9(125)

0.5小时     11.1(200)

1小时      10.6(190)

2小时      8.3(150)

3小时      6.9(125)

上述的几个血糖值,30或60分钟的血糖值为1点,其他各时段的血糖值分别为1点,一共分为4点。诊断标准为:4点中有3点大于或者等于上述各时段标准的则可确诊为糖尿病。

其中若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或者有酮症酸中毒病史的人,糖耐量试验(OGTT)达到上述标准之后就可确诊为显性糖尿病;若是身体未出现糖尿病的病证,但是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检查以及糖耐量试验达到以上标准的也属糖尿病,称为隐性糖尿病;若是没有糖尿病症状,但是糖耐量试验4点中出现2点的数值达到、超过上述正常值上限,就属于糖耐量异常(IGT);如果是没有糖尿病症状、血糖值也正常,而糖耐量试验(OGTT)也在以上描述范围内,就不属于糖尿病。

因此,诊断为糖尿病有3种情况:第一种是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而且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11.1mmol/L);第二种是未发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是仅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者餐后的血糖≥200mg/dl(11.1mmol/L),提议重复测量一次,如果仍然达以上数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第三种是不存在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是仅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者餐后血糖≥200mg/dl(11.1mmol/L),糖耐量实验两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就可以诊断为患有糖尿病。

排除糖尿病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若糖耐量两小时血糖在140~200mg/dl(7.8~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110~126mg/dl(6.1~7.0mmol/L),我们认为不属于糖尿病的症状,前者是糖耐量低,后者是空腹血糖受损;第二种情况是餐后血糖<140mg/dl(7.8mmol/L)及空腹血糖<100mg/dl(5.6mmol/L),也不属于糖尿病。世卫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召开的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专家提出了糖尿病诊断的暂行标准。1.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诊断为糖尿病

第一是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的病人,即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并且测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时,不用做糖耐量试验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第二是有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病症,但是血糖值未达到上述的数值和指标者,必须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一般成人口服约75g葡萄糖,儿童每公斤体重用1.75g、总量不超过75g即可,如果两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被诊断为糖尿病;最后一种情况是患者没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要求糖耐量试验两小时及一小时血糖均≥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2.糖耐量异常(IGT)诊断标准

若是空腹血糖为5.6~7.8mmol/L(100~140mg/dl)、糖耐量试验测两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但<11.1mmol/L(200mg/dl)的状况就认为糖耐量异常(IGT),而非糖尿病。3.糖尿病控制指标续表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多,我国的平均患病率已经达到了3%,这种不容乐观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大部分人对于糖尿病都有浅显的认识,但是对糖尿病的类型却知之甚少。严格来说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不同的糖尿病类型,病因和疗养方法也各有不同,因此,了解糖尿病的类型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是非常关键的。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多存在于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约占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但统计数字显示,其他年龄段的人也可能患1型糖尿病。

其重要的病因是胰岛素受到身体内细胞介导的免疫破坏,身体自身无法再合成和分泌维持身体正常需要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的特征是发病比较急,病情比较重,通常患者多食、多尿、多饮,但是身体消瘦,症状格外显著;对外源性的胰岛素过度依赖,如果不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就会出现如酮症酸中毒等症状,可能危及生命。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也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的发病率在35岁以上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上约占90%,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糖尿病类型。

2型糖尿病发病速度比较缓慢,病情比较隐蔽,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只有通过健康检查或一些常规的其他检查才能发现。这类病人大部分是因为体重超标而得病。因为长时间的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从饮食中摄取的高热量积存在体内,体重的不断增加会引发肥胖,胰岛素抵抗就会随之出现,血糖也必然随之升高。

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之后无任何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只有在体检时能够被发现。没有症状是因为人体内肾排糖阈值的增高导致即使血糖很高也无糖尿;还有的病人不是没有症状存在,而是忽视了机体的变化。因此,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应马上去医院检查,特别是2型糖尿病带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因此家中有遗传性糖尿病患者的人对此更应当关注,定期检查身体。

一些严重的病人需要外源性补给一些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大多数病人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者饮食上的治疗即可稳定血糖,通常不用依赖胰岛素,故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顾名思义,妊娠糖尿病与妇女的妊娠有必然关系,一般情况下,原来未发现有糖尿病的妊娠妇女,在妊娠中期或者后期通常会发现有糖尿病的症状;若是妊娠之前已患糖尿病的,就是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或者特殊糖尿病。为了在妊娠期间早发现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专家提议在妊娠24~28周时口服葡萄糖,每次以50g为宜,服后半小时取血测血糖,如果血糖值≥7.8mmol/L,则可能存在妊娠糖尿病。通常妊娠糖尿病在妊娠结束之后可自然消失,但是有的可能在以后发展成糖尿病;有的妊娠糖尿病一直持续存在,容易造成胎儿的先天性畸形,所以专家提议妊娠期间的妇女,一经发现有妊娠糖尿病症状,应马上就医诊疗。特殊糖尿病

除上述3种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之外,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我们统称为特殊糖尿病,通常指的是继发性糖尿病。这些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和症状与常见糖尿病有所区别。如一些内分泌的疾病引起的糖尿病,一般有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胰岛素结构基因的异常引发的糖尿病;药物或化学制剂使用不当或者接触时间过长所导致的糖尿病;因β细胞功能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糖尿病,称为少年发生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大多小于25岁,得病之后至少5年以上不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如先天性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胰腺外分泌疾病也会引起糖尿病,如胰腺炎、血色病、胰腺切除等;还有一种糖尿病类型更不多见,属于免疫介导糖尿病,如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合并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类的综合征等。糖尿病有哪些症状糖尿病患者早期有何症状

糖尿病患者初期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的,如有以下症状,应考虑可能患有糖尿病。

1.恶心、呕吐或腹痛而找不到胃肠道方面的原因。

2.四肢酸痛或腰痛。

3.性欲减退或阳痿,月经失调。

4.习惯性便秘。

5.体态肥胖,伴随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

6.皮肤上易长“疖子”或其他化脓性炎症,或易发尿路感染。

7.外阴瘙痒或皮肤瘙痒,外涂一般皮肤科药物无效。

8.视力减退或看东西模糊不清。

9.双脚足趾麻木或刺痛,或常常感到头晕眼花。

10.不明原因的口干、唾液少,容易口渴,老想喝水。

11.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迅速下降。

12.近期老是感觉疲乏虚弱,浑身没劲,工作时不能聚精会神。糖尿病患者中期有何症状

糖尿病中期常有轻重不等的症状,并伴随一些并发症及合并症。其临床症状各不相同,通常有以下3个方面。

1.糖尿病自身症状 口渴多饮、多尿、胃口好而消瘦、疲乏无力等,有时伴面色萎黄、毛发少光泽,中年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多出现体态肥胖或有“啤酒肚”。

2.同时存在疾病症状 如合并高血压,有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合并冠心病,有心绞痛、心悸等症状;合并脑血管意外,常发生脑梗死,有头晕、半身乏力、口歪舌偏等症状;合并高血脂、血黏度高,存在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

3.并发症症状 合并眼病时可能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合并肾病时有腰酸、尿中泡沫多、下肢水肿等;合并神经病变时有足麻木、刺痛、蚁行感等;合并大血管病变时有下肢伤口愈合后遗留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破溃不易愈合或烂脚;合并心脏小血管病变时可能心慌、胸闷等。糖尿病患者晚期有何症状

糖尿病晚期以其严重并发症为重要表现,然而也会由于血糖不好控制而有糖尿病自身的表现或易于并发酮症而出现恶心、呕吐等一些消化道症状。其慢性并发症到了晚期症状特别严重,经常要依靠很多药物维持或住院治疗,下面是一些典型症状。

1.糖尿病眼底病变 一般表现为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易出血,出血后通过牵拉作用可引发视网膜剥离而造成视力迅速下降,甚至失明。

2.糖尿病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病变主要感觉有四肢麻木、双足底刺痛或是剧烈疼痛,彻夜难眠。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心慌、胸闷、气急或便秘、食欲大减、尿失禁或尿潴留、皮肤局部出汗等严重症状。

3.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双腿皮肤干燥、出汗少、营养差、色素沉着,或是容易破溃且难以痊愈,形成溃疡、发黑或出现“老烂脚”,有些人不得不选择截肢。心脏方面,则有一种感觉不到疼痛(心绞痛)的心肌梗死,易造成猝死。在脑血管,经常出现“小中风”,甚至因合并高血压造成“大中风”——脑卒中,进而引起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生活质量很差。

4.糖尿病肾病 长时间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损害肾可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出现尿毒症,会有脚肿、乏力、不想吃饭、饮食无滋味、皮肤瘙痒、少尿或多尿、血压高,需用三四种药物控制;有时合并大量蛋白尿漏出,造成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会有全身水肿、贫血、便秘等表现。

因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经不起风吹雨打,天气一变就容易感冒,甚至发生肺炎,且“病去如抽丝”,炎症控制有一定的难度。还有,患者较易发生尿路感染,出现尿急、排尿次数多、尿淋漓不尽等症状。

总之,糖尿病晚期患者的表现各异,不胜枚举,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生命也经常受到严重威胁。幸运的是,这种患者尚属少数。由于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的意义认识越来越深刻和医生对病人控制和监测的不断加强,许多患者血糖基本控制在良好水平,可以减少、减轻其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糖尿病的易患人群有哪些

糖尿病易患人群包括以下几种。肥胖的人

肥胖是多种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比如,血脂异常、高血压、胆囊疾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也包括糖尿病,都与其有关。

肥胖者为什么容易患糖尿病呢?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

1.肥胖者脂肪细胞肥大,脂肪细胞上受体的密度减低,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血糖较易升高。

2.肥胖者行动不便,体力活动较少,糖代谢缓慢,血糖容易升高。

3.肥胖者往往同时伴随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血黏度多数高,这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的人

精神与血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一方面精神紧张可能造成血糖波动;另一方面,血糖波动又会引起精神紧张,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精神紧张、焦急、忧虑、愤怒、恐惧等,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体内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浓度剧烈升高,血糖水平上升,血脂分解加速,可能会造成酮症。反过来血糖升高、酮体阳性又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心神不安,进一步刺激交感神经,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放松心情。更年期妇女

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细胞中的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的,中年后发病增多,40岁以后发病者占总发病患者人数的75%以上。妇女更年期的生理变化明显也开始于40岁左右,这两类病理和生理的变化正好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因此,更年期妇女发生糖尿病的比例较年轻人为高,就不奇怪了。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因调节血糖的基因组合异常而导致发病。通过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亲属比非糖尿病患者亲属发病率高得多。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者为8.33%,其亲胞有糖尿病者发病率为1.62%~5.85%。普遍认为,隐性遗传常隔代或隔数代遗传,糖尿病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者,对胰岛素的适应能力很差,容易发生糖尿病。老年人

1.基础代谢率降低,饮食不合理、不科学。

2.体力活动减少。

3.胰岛β细胞衰老以及全身各器官衰老、不协调,胰岛素质量、产量下降,身体消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总之,老年人的身体各脏器趋于老化,加上患有糖尿病,加剧了身体的损伤,以致有多种并发症表现。

此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尿酸和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也是糖尿病高发人群。另外,据有关部门调查,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糖尿病比例高1倍以上。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及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4年全世界约有1.94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世界患糖尿病的人数将增至3.66亿。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增长的速度极快,大大超过发达国家,尤其是那些经济和生活水平发生剧变的国家,以及富裕国家中的贫困人口,糖尿病的流行情况令人担忧。

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3个国家之一。2002年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 000万,而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测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糖尿病的危害危害一 身体和经济双重受累

糖尿病对身体的影响很多,过高的葡萄糖可顺着血液流向周身各个部位,因此,如果糖尿病不能有效控制,则有可能产生诸多并发症,影响全身组织器官,甚至连头发、指甲也会受牵连。

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糖尿病对人类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以及人类为治疗和控制糖尿病所付出的昂贵代价。

1.病死率增加2~3倍。

2.心脏病及脑卒中(中风)者增加2~3倍。

3.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倍。

4.坏疽和截肢者约比一般人多20倍。

5.是诱发致死肾病的第二重要原因。

6.易导致其他慢性损伤(如神经病变、感染和性功能障碍)。

7.与同龄的一般人相比,住院人数增加两倍。

8.直接用于医疗方面的费用,还有包括时间、药物、康复、护理和其他服务性工作以及物资需要增加。

9.其他花费包括退休金以及由于残疾而丧失的生产能力所造成的损失大大增加。危害二 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健康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危害非常大,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患者如果平时不在意,一旦发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时可以危及生命。

1.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 血糖明显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血气分析有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胰岛素发明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经常死于酮症酸中毒。

2.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 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升高,但尿中可不出现酮体,血渗透压升高,容易昏迷、死亡。

3.低血糖反应 是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并发症。轻度低血糖时可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危害三 慢性并发症

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天长日久累积起的一些改变,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可使人们的健康指标和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造成残疾或过早死亡。

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糖尿病肾病。

2.糖尿病眼病。

3.糖尿病心脑大血管病变。

4.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有哪些发病原因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原因不明。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紊乱等有关。

1.基因缺陷 指从父母那儿传承来的“遗传易感性”。现在研究发现,当孩子体内的基因异常时,胰岛β细胞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变得异常脆弱,从而使孩子小小年纪就很容易患上这种痛苦的病症,而且必须一生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

2.环境危险因素 主要是病毒感染和化学物质影响。

3.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1型糖尿病是由于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加上β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相互制约,通过攻击β细胞自身的抗原一抗体反应而大量破坏β细胞所导致。这可以通过测定血中的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得到证实。

总之,人类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决定了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易感的人对环境因素特别是病毒感染或化学毒性物质刺激的反应异常,直接或间接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以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1型糖尿病有区别,它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不足或葡萄糖的毒性作用而发生的。

1.遗传因素 平时经常听到有人议论,“我的母亲有糖尿病,我现在也得了糖尿病,是不是我母亲遗传给我的?”目前研究发现,这种说法不无道理。2型糖尿病的发病确实与遗传因子有关。

2.环境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不同,环境因素中一个最重要的诱发因素是肥胖。男性腰围超过90cm(2.7尺),女性腰围超过85cm(2.5尺),说明脂肪多堆积在腹部,称为内脏型肥胖,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而易患糖尿病。

其他的环境因素主要与都市化的生活方式有关,如饮食中摄食油脂过盛,饭和蔬菜摄入量少,或总是懒于活动锻炼,都是罹患该病的重要诱因。另外,多次怀孕和生育的妇女易患糖尿病。婴儿出生时体重偏轻,长大成人后也易罹患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不明。但科学家们正探寻一些线索。

1.激素异常 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格外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而诱发糖尿病。妊娠第24~28周是这些激素释放的高峰时段,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易发时期。

2.遗传基础 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3.肥胖症 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糖尿病与吃糖有关吗

这里所讲的糖是碳水化合物的总称,糖又可分为多糖、双糖、单糖。我们常吃的米饭、馒头、面条、面包、饼干、山芋、南瓜等所含的淀粉都是多糖。多糖类的淀粉虽然不甜,但是可以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可以被人体吸收并利用的,但需要有胰岛素的协助。如果含淀粉或糖的食物摄入过多,且运动量太少,没有足够的能量损耗,身体里的胰岛素就无法帮助多余的糖类吸收和利用,就会使血中的血糖升高,甚至通过肾滤出成为尿糖,直到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女性患糖尿病前会出现哪些症状

因为生理特征不同,女性糖尿病患者早期常会呈现一些与男性患者不同的症状。

1.腰臀比例增大 中年以上妇女正常腰围与臀围比例为0.70~0.85,若比例大于0.85,则要小心是否患有糖尿病。

2.阴部瘙痒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致使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当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液中排出,这给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很容易引起炎症,出现阴部瘙痒。

3.性功能出现障碍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供应会阴部的营养动脉发生硬化,使管腔变狭窄,从而影响到阴部的血液供应,导致爱液分泌减少,神经末梢反应迟钝。

4.糖尿病孕妇容易生巨大胎儿 因为糖尿病孕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高,孕妇血液中的葡萄糖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引起胰岛素分泌活跃,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使胎儿脂肪堆积,脏器增大,体重增加,最终导致胎儿巨大。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属于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不少患者只是由于明显的身体乏力、体力减轻而求医;还有的则未发现任何症状,而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才确诊为糖尿病。

2.老年人常易发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患上糖尿病后,这些心血管疾病加剧恶化,易出现脑梗死、心肌梗死、下肢坏疽等。

3.老年人内脏功能多有衰减,自我调节功能也有所下滑。患上糖尿病后,在诊疗方面不可按照中青年糖尿病患者那样过于严格要求,如果一定把血糖完全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容易导致低血糖。老年人一旦发生低血糖,常常不易自我恢复,并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采用强化疗法。

4.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发生时常有典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慌、饥饿感等,所以一般糖尿病患者不难自我发现,及时进食即可防止低血糖发作。但老年人由于反应性较差,低血糖发生时常常不出现典型症状,故不易及时发现;这种不易察觉的低血糖会由于未及时进食而由轻变重,甚至发展为低血糖昏迷。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身体的变化,经常检测血糖及尿糖。儿童糖尿病的特点

1.儿童糖尿病大多为1型糖尿病,其病因与2型糖尿病显著不同,两者虽都有家族史,但1型患者往往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呈阳性,ICA(胰岛细胞抗体)也呈阳性,且有某种病毒感染史。

2.儿童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

3.儿童糖尿病多起病急骤,其中半数以酮症酸中毒症候群起病,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就越高。慢性病例常影响生长发育,并发症以在微血管病变基础上发生的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为常见,约有40%的患儿最后会发生肾衰竭。

4.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胰岛素与C肽水平绝对降低,诊疗上必须终身补充胰岛素。如何通过现象判断是否患上糖尿病

在发展至重度糖尿病前,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早期症状,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引起患者的注意。

1.短期内体重减轻较多或身体消瘦而又无明显原因者,尤其是体重突然明显降低的肥胖者,最好马上检测血糖或进行糖耐量检验,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

2.肢体出现溃疡或皮肤反复出现疮疖痈肿,经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应进行血糖测量,以确定是否为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病变。

3.餐前经常出现乏力、心慌、颤抖、多汗、饥饿感明显等症状,且无明显原因者,应进行血糖检测,以判断是否为高血糖后的低血糖反应。

4.在无明显原因的前提下,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双目干涩者,应积极检查眼底和血糖,以判定是否为糖尿病性眼底病变。

5.外阴部皮肤瘙痒且反复发作,或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经妇科治疗或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者,也应检测血糖,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阴道炎或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

6.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男子阳痿、性欲减退,女子闭经或月经紊乱且经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应进行血糖检测,以判断是否为糖尿病所引发。

7.对于有以下病史、症状、体征者,要经常检测血糖或糖耐量,以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①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已超过40岁,身体又属于中度以上肥胖者;②有分娩巨大婴儿(婴儿体重超过4kg)病史者;③有妊娠并发症者,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胎死宫内,尤其是婴儿先天性畸形以及胎儿尸检时发现有胰岛增生或胰岛炎症;④有胰腺手术或外伤史,或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及肝炎、肝硬化者;⑤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尤其是功能亢进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⑥有长时间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史或高糖饮食史,体形又偏于肥胖者。第二章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

饮食疗法,简称“食疗”。那到底什么是饮食疗法呢?《辞海》是这么解释的:“利用特别配制的饮食以配合治疗的方法。通过食物的合理调配和烹调,并对食物的质和量进行适当的控制或调节,以配合医疗、增强体力、加速疾病痊愈。”也就是说,饮食疗法就是通过特别配制的饮食来影响机体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治愈疾病的一种方法。“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民以食为天”,均说明饮食是保证生存必需的物质基础,是“安身之本”,所谓安谷则昌,绝谷则危。中华民族应用饮食养生保健疗疾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周礼·天官》记载,西周时期就有专门为帝王调配膳食的医官,称为“食医”,与“疾医、疡医、兽医”同为四科。千百年来,在前人丰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饮食疗法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应用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当今,人们生活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对规律的生活饮食方法保障人体健康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饮食疗法的优点是取材方便,无不良反应或很少有不良反应,易为人们所采纳。在防治疾病过程中,饮食疗法与医疗、药物、护理等一样,是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饮食疗法应用要点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基础,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理想效果,中、重型患者,必须以饮食疗法为前提,合理采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单纯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适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患者可适当放宽要求,保证总热量。肥胖患者一定严格限制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为主,降低体重。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或不及。既不可主观随意,也不能控制过严,一点主食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依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配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重视控制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严格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有一部分也可变成糖类,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不能取得最好效果。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长期坚持饮食疗法

健康的人进餐后,血糖升高幅度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可恢复。这是因为伴随血糖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也相应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减弱,如果像正常人一样进餐,就会出现高血糖和尿糖,从而加重胰岛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很多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出正常人2~3倍。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对糖尿病患者不无益处。

糖尿病患者应按照专科医生设计的饮食方案,定时、定量摄入营养丰富均衡的食物,并控制总热量,这样既能使病人生活和工作的热量需求得到满足,又可以使体重接近正常,从而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下降,减轻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压,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同时,也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有些轻症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合理的饮食疗法,并配合适当的运动锻炼,即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也可减少其药物剂量。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中,饮食疗法是这套马车的驾辕之马,也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手段。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管症状如何,有无并发症,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坚持合理饮食治疗。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内容

糖尿病患者的食疗主要是依据病人身高、体重、活动量计算出每天损耗的热量,以此为依据提供相应热量的食物,

专家指出,合理的饮食结构,应该是“二高四低一平衡”,二高即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四低即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一平衡即平衡蛋白质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健康人的饮食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但要注重食品种类的多样化,严格控制要求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比例恰当,以及总热量。糖尿病患者每日饮食中三大营养素占全日总热量的比例应为:糖类55%~65%;蛋白质15%~20%,其中动物蛋白质不少于1/3;脂肪20%~25%,其中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要少于10%,胆固醇每天不能超过300mg。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提高糖类的含量,降低脂肪比例的饮食结构,对改善糖耐量有良好的功效。

食疗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单纯地限制糖类和油脂类,应遵循“总量控制,花样翻新”的总原则。因此,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年龄、性别、标准体重和活动量确定总热量,然后按比例分配三大营养素。这三大营养物质组成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2.食物多样化。所吃的食物应包括:①以糖类为主的谷类、薯类、干豆类,以及含糖类较多的蔬菜、果实等;②提供动物蛋白质的鱼、虾、禽肉、畜肉、蛋、奶类;③提供植物蛋白的大豆及其制品;④含有充足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菌藻类。

3.粗细粮搭配。倡议多吃粗杂粮和高纤维的食物,如玉米、小米、高粱米、燕麦、豆类等,少吃精米、精面,

4.以植物食品为主,动物食品为辅。多吃绿色蔬菜、豆类、块根类、含糖分低的水果等,动物食品适量即可,不可多吃。

5.低盐饮食。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少于10g,最好是低于6g,同时控制饮酒,戒烈性酒。

为了稳定血糖,糖尿病患者当然不能像健康人那样不管不顾地大饱口福,但也绝对不能理解为不吃或少吃,始终处于饥饿状态;应该吃得健康、营养和可口。糖尿病饮食疗法的效果如何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之一,不管哪个类型的糖尿病、病情如何、是否有并发症,也不管是否运用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和严格执行。

1.通过饮食疗法可以减轻胰岛负担。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本来就相对缺乏,胰岛常超负荷释放,采用饮食疗法,根据机体的实际情况计算出合理的饮食量,这样就能有效地减轻胰岛负担。

2.可以保持标准体重,控制病情。通过饮食疗法使机体摄入的热量及营养物质符合生理需要,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过程实现良性循环,致使肥胖者的体重得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轻症病情得以减轻,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

3.能够预防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通过饮食疗法节制饮食,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膳食,根据机体的需要以科学的比例确定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数量和比例,使饮食的量和习惯更加合理,这样不但能减轻胰岛负担,也可使血糖、尿糖和血脂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饮食疗法的要求有哪些

1.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2.高糖类、糖类供应占总热量的55%~65%,主要应为复合糖类及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素的糖类,如蔬菜和全麦食品。

3.适当的蛋白质。

4.低脂肪和胆固醇,饮食总热量的20%~25%应来自脂肪和油。

5.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食盐量控制在每天10g以内。

6.高膳食纤维,将豆荚、扁豆、蚕豆、小麦、大米、新鲜水果(不含糖)、蔬菜等食物作为每餐的基础。

7.少食多餐。

8.合理饮水。

9.忌烟酒。

10.正确食品交换。

11.做到平衡饮食。

12.做好营养咨询。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用“食物单位”计算饮食。食物单位的含义是指每份食物所含的热量都是80keal(334.7kJ),这样在确定每天总热量后,就可以确定每天摄入的食物份数。即每天总热量÷80=每天食物份数。

三餐热量分配:强调定时、定量,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各按1/3或1/5、2/5、2/5)。

对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为了免除低血糖反应,可于两餐中间或睡前加餐,但应包括在总热量的计算中。三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平衡,每餐均应有糖、脂肪、蛋白质,并且要定时定量。什么是药膳疗法

药膳疗法是利用特别配制的药膳以配合治疗的方法,它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有的方法。药膳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相配,经过烹调加工而成的具有滋补养生或防治疾病作用的食品,具有营养和治病的双重功效。

中国的药膳是一种特有的膳食形式,它不是中药与食物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下,寓治于食,根据食用对象的病情症状,个体体质,选择食物和药物进行搭配,并运用我国传统烹饪技艺加工而成的特殊食品。药膳同普通食品的差别在于,其既有普通食品的营养价值,又能发挥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保健祛病的功能(这主要从所配入的药物来体现)。药膳也不同于药,药多有毒,所谓“是药三分毒”,其以疗病为主;药膳则以膳为形,以食为用,故入膳之药多以药食兼用或味甘、平,性无毒为主,且以保健养生和预防疾病为功,在疾病的防治中,可为药物之辅佐。

如今,当人类追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时,中国药膳以其蕴含的东方养生理念和卓越的功效以及安全性,备受世人的重视和青睐。药膳疗法与饮食疗法的区别及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药膳疗法和饮食疗法都是采用特别配制的饮食以配合治疗疾病的方法,只是药膳中加入了中药而已。所以有人称,药膳就是配有中药的菜肴或食品。从范畴而言,饮食疗法的范畴更广,所有运用饮食以配合疗疾的方法都属饮食疗法,药膳疗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饮食疗法是在平时饮食营养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的需求或康复阶段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具有药理作用的日常食品或药膳,以达到营养保健或祛除疾病的目标。

这里不厌其烦地将饮食疗法和药膳疗法分述之,只是想强调一点,作为普通膳食,可以随意选用,比如米饭、青菜。但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就要考虑到食物入口与人体脏腑的适与不适。如脾胃虚寒者吃了冰镇西瓜多数会拉肚子;内热气盛者贪吃麻辣火锅会使脸上长痘,大便干结;这就是食物与个体体质不相宜的具体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食物也有四性(温、凉、寒、热)五味(酸、辛、咸、甘、苦)的不同,个体体质也有寒、热、虚、实的区别,所以不管是补充营养,还是从养生保健的需求角度来选用食物,都应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至于药膳,作为具有药物功效的膳食,其中配有中药,中药有不同的性味、功用、宜忌,因此,更应按照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原则辨证施治,根据病情与阶段的异同和体质的差异,使药膳的针对性更强,疗效更确切,且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但并非任何一种药膳都适宜于所有的受疗对象,应该采用量身定做的方式,强调个性化,做到辨证择膳。什么是食物的交换份

众所周知,不同的食品提供不同的热量,能产生334.7kJ(80kcal)的食物就是1份食物。为便于交换使用,专家将食物按其所含营养成分的比例分为四大类:谷薯类、菜果类、肉蛋类和油脂类。

谷薯类的重要营养成分是糖类和膳食纤维。1份主食,如粳米、面粉、小米、高粱、玉米面、燕麦、荞麦、干豆类、干粉条等重约25g。若是馒头、生面条则为35g,鲜玉米为200g。

菜果类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维生素和膳食纤维。1份新鲜蔬菜,如各种绿色蔬菜、冬瓜、丝瓜、黄瓜、茄子、绿豆芽等重约500g,青椒、茭白、南瓜、冬笋、胡萝卜、洋葱等为200~400g,鲜豌豆、毛豆、芋头、百合等为70~100g。1份新鲜水果,如苹果、梨、橘子、桃、葡萄等重150~200g,草莓约300g,西瓜为500g。

肉蛋类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1份肉或鲜蛋,如各种畜肉为25~50g,禽肉约70g,兔肉为100g,鱼虾类80~100g,鸡蛋或鸭蛋1个,鹌鹑蛋6个。1份奶类,如牛奶160ml,奶粉20g,脱脂奶粉25g,豆浆则为450ml。

油脂类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1份油脂,如豆油、花生油、香油、猪油等约10g。1份坚果,如花生米、核桃、杏仁为15g,葵花子为25g,西瓜子为40g。怎样使用食物交换份

食物交换份给人们明确了热量为334.7kJ(80kcal)的各类食物的重量,以便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自由交换。在具体使用时,先计算一下适合自己的总热量(kcal),再除以90,计算出每天应吃多少份食物。如一天总热量为5 021kJ(1200kcal),其交换份总量为13份。依据三大营养素的分配比例,谷薯类应为7.5份,菜果类1份,肉蛋类3.5份,油脂类1份,然后选择自己喜欢吃的品种。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总原则是:“总量控制,花样翻新”,所谓花样翻新是指饮食种类要勤于更换、食品品种多样齐全,变着花样吃,以确保营养均衡。为使食物花样翻新,能品尝到不同口味的佳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食品交换法。食品交换法是营养学家将种类相同的食品分成几组,按一定的量搭配,使它们的营养成分相似。在这些范围内,各种食物可以互换,使糖尿病患者能自主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丰富食谱花样。比如50g粳米可以和50g面粉、玉米面、绿豆、干粉条或6~8块苏打饼干等交换;50g瘦猪肉可以和2个鸡蛋、150g鱼、150g虾、250g豆腐、100g豆腐干等交换。

在使用食物交换份时,通常应在同类食物或含有同等营养成分的食物之间进行,如粮食换粮食,蔬菜换蔬菜,以保持营养均衡。如果主食换成肉类,牛奶换成粥,或光吃水果以代替主食或肉蛋类等,偶尔为之,关系不大,但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营养素的比例失调,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过量的蛋白质会加重肾的负担,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蛋白质摄取不足,糖类太多,又控制不好血糖。所以应正确运用食物交换法,既要做到食物多样性,又不影响营养素的平衡。“血糖生成指数”让你不再为吃担心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继“食品交换份”之后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又一重要概念。有了血糖生成指数作为参考,你在挑选食物时就不会再盲目和不知所措了。

在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过程中,人们注意到:进食热量相等的不同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并不完全一样,为了体现不同食物对血糖影响的差别,营养学家提出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饮食,这是继“食品交换份”之后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又一重要概念。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食物交换份法”结合在一起,将使糖尿病食疗更加科学。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人体摄入食物后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参数。习惯上讲,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就是根据食入含同样数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测试对血糖的不同影响。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主要和食物的种类有关,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此外,食物加工的粗细以及烹饪方法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也有影响,例如,淀粉颗粒越大,血糖生成指数越低;同样以大米为原料,米饭比米粥血糖生成指数低。

营养学家还认识到,许多谷薯类食物尽管血糖生成指数很高,但与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者与鱼、乳等高蛋白质低脂的食物科学调配,血糖生成指数可以大大降低。例如,大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值为83.2,而米饭加蒜苗(膳食纤维含量为2.2%)的血糖生成指数值仅为57.9;馒头的血糖生成指数值为88.1,馒头加酱牛肉(蛋白质含量为51%)血糖生成指数值仅为49.4。这些都证明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影响不小,因此,饮食要做到合理搭配,这对降低血糖生成指数十分必要。

那么,如何利用血糖生成指数选择食物呢?

血糖生成指数概念的提出,使我们能够认清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根据血糖生成指数,可将食物分为高、中、低三大类,>70%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55%~70%为中血糖生成指数食物,<55%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通常情况下,进食血糖生成指数越高的食物,餐后血糖升高得越快;相反,进食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餐后血糖升高慢而且幅度较小。

研究表明,长期食用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血糖波动,并可降低血脂,推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了血糖生成指数作为参考,糖尿病患者在挑选食物时就不再盲目和不知所措了。利用血糖生成指数,糖尿病患者对食物的选择面更宽,能够更加大胆地选择水果、豆制品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既可满足口福,又有利于血糖控制。常用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见下表。50种常用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摘自:《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杨月欣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三章了解各类营养素

人体所需要的热能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提供的,故又将这三大营养素称为生热营养素,生热营养素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热能并不是随意而无相互制约地供给,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能满足人体正常代谢的适当比例,此比例能最大限度维持人体健康状况即碳水化合物供能应占总热能的50%~70%,脂肪占20%~35%,蛋白质占10%~15%。

糖尿患者由于其胰岛素缺乏,体内各种物质代谢与正常人略有差别,故其三大生热营养素的比例也略有不同。

如果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占热比过高,必然会加重胰岛功能的负担,使得血糖难以控制;碳水化合物占热比过低(小于40%),则脂肪所占热比必然偏高。脂肪的代谢有赖于糖的代谢正常才能进行彻底。糖尿患者常有糖的代谢异常,再加上脂肪热比偏高,很可能使脂肪代谢不完全,结果脂肪代谢中间产物——酮体,在体内大量堆积,极易使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糖尿患者常存在负氮平衡。如果膳食中蛋白质所占热比偏低,难以纠正负氮平衡现象,故患者蛋白质的供给应比正常人略高,但是长期给予高蛋白饮食,对病情控制亦无益,因为蛋白质在满足代谢需要之后,通过糖的异生作用亦可使血糖升高。另外,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长期摄入过高的蛋白质也是不合算的。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者膳食蛋白质供给则宜给予低蛋白质饮食,蛋白质所占热比在10%或每公斤体重每天0.6~0.8g即可。蛋白质——一切生命的基础

由碳、氢、氧、氮、硫、磷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称为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人缺乏蛋白质就会发生疾病,甚至死亡,所以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人体自身能合成的氨基酸叫“非必需氨基酸”,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不能满足需要而必须从食物摄取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人类必需氨基酸有八种。蛋白质不仅是人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而且蛋白质也构成人类体内的各种重要生命活性物质,酶类、各种激素、免疫物质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蛋白质无处不在,包括构成人体的神经传递介质,调节人体正常的渗透压和多种体液的组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下面三个方面。

1.构成和修复组织 肌肉、内脏、骨骼等组织器官中的主要有机物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2.生理、代谢调节功能 蛋白质是构成某些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并参与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调节。如蛋白酶有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作用;免疫蛋白有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肌蛋白有调节肌肉收缩的功能;血红蛋白则参与氧的运输功能;激素有调节器官功能和物质代谢的作用等。

3.供给能量 蛋白质是三大生热营养素之一,每克蛋白质在人体内通过生物氧化可产热4keal,与1g葡萄糖所产热量相等。蛋白质的供能过程是通过糖异生途径实现的;同样也可以通过转换方式将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转化为脂肪而被利用或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备用。通常情况下,蛋白质不参与供能,只有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明显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时才会分解组织蛋白质供能;此外,当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大大超过体内生理需要时,多余的蛋白质也可参与供能或转化脂肪。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食物中。根据其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植物性食物中的粮谷类含蛋白质8%~11%,干豆类可达20%~40%,蔬菜、水果类含量最少;粮谷类食物如大米、面粉、玉米面等其蛋白质含量虽不算很高,但因它们是主粮,为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质量好,肉类、鱼类食物含量多为15%~20%;蛋类和奶类食物蛋白质是所有食物蛋白质中质量最好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