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20:54:1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复习笔记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约在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2)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文明尽管也历尽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表现在:

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典籍文献浩如烟海;

③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

这些是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4)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还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5)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1)经济方面

①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②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2)社会政治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朝的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以统制人民,并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3)文化思想方面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4)社会结构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②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

③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殖民扩张

①性质

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强国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奴役。它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

②发展

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更完善的世界体系。

③目的

西方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们来到东方,目的是为了把东方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3)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1)时代背景

①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②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英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③英国的鸦片走私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缴鸦片的行动。(2)爆发

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1840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3)结果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4)影响

①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②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资本主义世界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它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①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②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就使得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故被称作半殖民地。(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②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的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不过,地主阶级本身发生了某些变化:

①由于近代城市的发展、农民战争的冲击和乡村社会的动荡,有些地主从乡村迁往城市成为城居地主;

②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为资本家。(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①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②有些农民破产或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3)近代中国诞生了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其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但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③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两大历史任务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2)两大历史任务的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

①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这是因为:

a.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

b.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

c.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②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后习题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主要是因为:(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非常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社会主要矛盾变得复杂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4)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就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中国的主要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等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3)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来分裂中国,使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2)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①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③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复习笔记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①甲午战争中,1894年11月,日本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2万余人。

②1900年7月,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③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仅在庄王府一次,就烧死和杀死义和团团民与平民1700多人。(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①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a.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b.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c.俄国于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d.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e.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湾及其附近水面,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②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a.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

b.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福州、重庆等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

③通过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列强还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并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a.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就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元(银元);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元(银元);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

b.甲午战争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共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②列强在侵华战争中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a.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抢劫圆明园内的金银珠宝、瓷器绸缎、文物古籍。

b.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皇宫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的无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意劫掠。

2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①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②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

③把持中国海关,海关总税务司成为清朝中央政府的最高顾问。(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船只,而且派外国军官组织并指挥“洋枪队”,甚至直接动用陆海军,对太平军作战。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后,美国公使康格公开要求清政府派所谓“强有力”的人物袁世凯去山东进行镇压。(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得到列强支持的奕䜣、文祥等满族贵族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②中外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列强扶植曾国藩、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官僚,并帮助他们购买、制造洋枪、洋炮和练兵。

③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④袁世凯死后,列强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混战。

3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①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②1858年《天津条约》又规定,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

③1860年《北京条约》又规定增加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④陆路方面,清政府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噶尔等商埠。(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①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清政府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②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形式固定下来。

③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进一步规定,倘中国以后要变更税例,必须得到对方“议允”,正式把协定关税的条款订入条约。

④1858年的《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其商品不需要重新课税。(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①商品倾销

1890年至1894年,中国每年平均入超达到770余万海关两。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民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受到排挤。直到19世纪末,鸦片依然占据进口货物的重要地位。

②资本输出

a.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类洋行已达500多家。它们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b.帝国主义列强还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95年以后,由于《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外国资本家争先恐后地涌向中国投资。(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①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形成了垄断地位。

②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外国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③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

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4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①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北京的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向俄国公使和英法联军提供了有关清军在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和详细的北京地图。(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①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主持广学会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企图影响中国的政治方向。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②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鼓吹“黄祸论”。

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投入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①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

③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台湾,台湾人民奋起反抗侵略者;

④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爱国商人举行罢市;

⑤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反对割台,反抗日本侵略者;

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义和团与清军还在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军。(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①1859年6月,英法联军大举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伤敌舰多艘;

②中法战争期间,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法舰进犯;

③1885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被守军击退;

④1885年3月,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英国侵入西藏和云南;法国侵犯广西;俄国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中国陷入“边疆危机”。(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重要原因;

②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根本原因。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①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②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

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2)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①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

②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冷兵器,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等,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舰队帆船船速快,并可在逆风搁浅时牵引帆船。

③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

2民族意识的觉醒(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入的外围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

①1841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③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而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①康有为1898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

②1895年,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③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④1898年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⑤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1.2 课后习题详解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1)经济上: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入侵,主要是强迫中国支付战争赔款和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方式有: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等等。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并且他们同中国封建主义相勾结,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2)政治上:帝国主义主要通过控制中国的政府,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随着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人民的反抗被镇压,军阀、官僚被扶植成代理人,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3)文化上: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制造舆论。(4)社会矛盾: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人们并不甘心受列强欺负,所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代替了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上升为主要矛盾。(5)意识形态的改变:无论在经济、政治体系还是其他方面中国和西方列强都明显存在很大差距,西方列强的入侵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1)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爱国主义精神,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瓜分中国的政策。(2)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3)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如: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救亡图存思想日益高涨等。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1)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抗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国自身的原因,其原因有: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另外,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就会造成经济技术的落后。当时的英国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水平,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和军事思想的落后,尽管清朝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是却无力与装备先进和训练有素的敌军作战。(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①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封建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②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 复习笔记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①《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②《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①1856年,发生了太平天国内部互相残杀的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分水岭。

②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颁布,表明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他们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①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a.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b.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c.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

d.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很正确的。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力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②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即洋务派,开始兴办洋务事业。这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冯桂芬首先在他的《校邠庐抗议》中论述了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

①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其中规模较大的确5个:李鸿章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兵工厂)和金陵机器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最大的造船厂);崇厚的天津机器局;张之洞的湖北枪炮厂。

②洋务派还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这些企业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等。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

①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②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

①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②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③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

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①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和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②洋务运动时期,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另外,翻译了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③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等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另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①洋务运动具确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确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

①向皇帝上书。如康有为曾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他在1895年曾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公车上书”。

②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

④办学会。著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⑤设学堂。重要的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⑥办报纸。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①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有的人甚至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们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维新派认为只有君主立宪制度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治国之大经”。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守旧派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洋务派虽认为西方的军事和技术司以学习,但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三纲五常绝对不能触动。而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并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其内容归纳起来,包括:

①政治方面

a.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b.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

c.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

d.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②经济方面

a.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

b.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c.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

d.广办邮政,修筑铁路;

e.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

f.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③军事方面

a.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b.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④文化教育方面

a.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b.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

c.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

d.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其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方案。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维新派人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革职,或遭放逐。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②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和软弱性。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