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史(汉语四字经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08:21:25

点击下载

作者:里京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文史(汉语四字经丛书)

中华文史(汉语四字经丛书)试读:

前言

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西文化先驱、明末大科学家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先会通。”而今天,我们的教育仍无会通,无会通,则难思辨,则批判性和创造性思想薄弱。因此,我以十余年时间探究基础教育创新变革,发起中国基础通识教育实践,构建基础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创作《汉语·四字经》人文会通启蒙读本。

儿童教育也被称为启蒙,《易经》有:“蒙以养正,圣功也。”几千年中华历史流传下来几百部优秀蒙学读物,这些读物为古代中国启蒙了众多贤哲,荫及代代华人思想。多数童蒙读本,如《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在编纂与教学上兼顾字形、音、义之优,是古典蒙学的上乘之作,而在文义上所表现的是不分学科的会通知识结构,这种蒙学形式该是当今中华启蒙读物最值得传承借鉴的。由于当前流传的古代童蒙读物多成书于宋至清中期,之后具有传统特色的童蒙书几无面世,因此目前流传的童蒙书文义内涵也仅限于中华文化范围。而随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近两百余年人类信息量远超过去两千年的总和,传统蒙学对人类经典文史及现代科学人文思想的缺项已成蒙学不足。所以,创新传承中华蒙学,创作出既兼具传统蒙学韵律美特色,又适合当代中华少年儿童启蒙教育,是开发基础通识教育读本的主导思想。

认知心理学先驱、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儿童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教育,任何学科都可用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进行教育。我认为,信息时代,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除了强调对儿童进行体悟式训练外,通过合适的方式获得大容量的图景概念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过程。图景概念有别于死记硬背、精确定义的文字概念,而是要在儿童的头脑里尽可能产生和储存大量的有兴趣的、灵活的,哪怕是模糊的图景意识。儿童在头脑里储存的图景概念越多,越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对触及到的相关信息引起注意,产生思维碰撞,激发更广泛兴趣和联想,提高自我加工和判断能力,如此逐步孕育出严谨、审慎的思辨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育学创立者夸美纽斯曾提出“泛智论”,主张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而先哲庄子却说:“吾生也有涯,而学海无涯。”我们又说“信息爆炸”了。因此,当下要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其难度之大远非夸美纽斯时代可比。然而教学必是要抽丝于无绪中,即使抽出仅有的几百个知识元,只要是启蒙教育所必要的知识就会引爆智慧的链式反应。在本书创作构思中,关于“脑细胞各神经元依靠突触相互链接来传递脑电波的结构”也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把精选的每个知识元点看作一个脑神经元,把知识元的辐射看作神经元突触,辐射链接越多越长,那么这些知识元就会构成一个“聪慧”的知识网络,我称其为“神经网络知识结构”,这成为《汉语·四字经》知识架构的依据。《汉语·四字经》按中华文史、世界文史和科学人文三个主线分册,构成当代基础通识教育核心内容。全书在中华和世界上下五千余年人类发展史中汲取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科学、人文之精华,主干四字一句,双句成韵,为学习者提供一套易于上口、博导联想的,古今中西会通、文理科哲会通、思想大成的基础学习典籍。针对主干韵文,我在精确考据和把握当前科学人文前沿的基础上,对每句韵文都作了解释,以方便学生、教师、家长的理解,使读本更利于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汉语·四字经》启蒙教育,不要强求死记,应以识字、诵读和兴趣探究为主,由诗韵入手以易于诵读,由图景意识入手以产生概念,为当代中华儿童开拓一条人文会通的精英思想启蒙之路。

这个世界真美好,因为有书可读,而书海无涯,关于书的选择则尤为重要。

愿中华民族的后代在书香中会通,实现超胜,此为《汉语·四字经》系列书作的目的。里京

总概

001tiāndìxuánhuángyǔzhòuhónghuān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pángǔkāitiānqiánkūnchūzhāng

盘古开天,乾坤初张。【注释】

玄:黑色。洪荒:混沌迷茫。

乾坤:一般代表天地、阴阳。《易·乾》卦中说:“天玄而地黄。”先秦杂家著作《尸子》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庄子首次在《齐物论》中将“宇宙”连用:“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所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指时空。传说在天地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远古时代,茫茫宇宙,天地相连,混沌一片。

在混沌的天地中有一个生命吸天地之精华而渐渐强壮起来,这个生命叫做盘古。盘古孕育成人以后,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睁开双眼,发现周围黑暗混沌一片,非常气愤,便抓起身边的斧子朝混沌的世界劈去。天地分开了,混沌中轻的一部分(阳)飘动起来,冉冉上升,变成了蓝天;而较重的一部分(阴)则渐渐沉降,变成了大地。为了使天地不再合在一起,盘古就手撑天,脚蹬地,他每天长高一丈,天地也每天离开一丈,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盘古开天辟地后,本来混沌不清的乾坤就分明了。002qìjùsāncáirìshēngwùzhǎng

气聚三才,日升物长,wǔxíngwànwùliùhésānguāng

五行万物,六合三光。【注释】

聚:汇集到一起。

长:生出。

有一种传说是,在乾坤初分后,混沌不清的形势被改变了。然而,各种形都是由气构成的,轻清的气,向上飘浮而成为天;重浊的气,向下凝沉而成为地;虚灵的气,在中间凝结为人。这由气凝聚而成的天、地、人一起被称为“三皇”,也被称为“三才”。

还有一种传说,由于时间很快流逝,支撑天地的盘古渐渐变老,快要耗尽心血了。这时盘古想:光有天地不行,还应在天地间造出日月山川、人类及万物。但他太累了,再不能亲手造这些了。于是,盘古把自己的身躯变成了四面高山支撑着天,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而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声音变成了雷电,血液变成了滚滚江河,汗水变成了雨和露,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灵变成了动物。从此,太阳上升起来,万物也旺盛地成长起来,天地间有了世界。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事物。传说这五种事物相生相克而生出万物。六合是指东、南、西、北和上、下。三光是指日、月和星辰。003wúzhōngshēngyǒuzàitǐdàfāng

无中生有,载体大方,tiānzhāngshǐchéngxīnxīnwèiyāng

天章始成,新新未央。【注释】

载:开始;陈设。 体:存在状态;形成,生长。

大方:规则。   天章:日月星辰,天体。

央:终止,完结。《老子》第四十章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论。老子认为天下万物都生于具体事物,而具体事物都是由无产生的。这个“无”就是“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现在,物理学家们也发现,我们这个宇宙就是由大约14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从无中产生的,这与老子的学说非常相似。万物从无开始一产生出来,无论形态及大小有多么不同,就都各有各的位置,各自遵从各自的规则,即万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存规律和运行轨迹,毫无混乱现象。天上的日月星辰出现后便开始生生不息地运转起来,地球上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变化。正如唐朝文臣孔颖达所说:“天之为道,生生相续,新新不停。”表明自宇宙形成以来,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变化是永恒的。天地变化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天地因创造带来新的变化而延续、而美丽。004yínhénèiwàixīngyàolímáng

银河内外,星曜离茫,tàiyángyīxìbāxīngyībàng

太阳一系,八星依傍。【注释】

曜:日、月、星的统称,日、月和水、金、火、木、土五星合称“七曜”。

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天空,我们会想象:这望不到边的宇宙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其实,从古代到今天,人类一直都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今天,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一个原始的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小小“火球”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产生的,随着爆炸后温度的降低,在最初3分钟内产生了现在物质世界的各种粒子:光子、电子、中微子、质子、中子等,约在10亿年时产生了无数个星系,并且宇宙形成后一直在不断地膨胀。银河系就是宇宙无数星系中的一个。

银河系是由一千多亿颗恒星组成的外形如铁饼的恒星团,它的半径约为4万光年(1光年是光一年走的路程)。太阳是银河系内千亿颗恒星之一,距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夜晚我们仰望茫茫天空,无数颗星星闪烁着光芒。而我们看见的银河,就是我们站在地球上,沿银河系直径向银河系边缘方向所看到的无数闪亮的恒星重叠而成的。

太阳系由八个围绕太阳运行的大行星组成,距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一大批小行星。太阳和围绕它转动的这些大小行星、卫星和彗星组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美妙的天体系统,这就是太阳系。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

浩瀚的宇宙给予人类无尽的遐想,至今人类所知道的还微乎其微,而人类也将不断探索下去。005dìqiújiāolìbìcǎizhōuyáng

地球娇丽,碧彩洲洋,

shēngwùyàosùshuǐqìyángguāng生物要素,水气阳光。【注释】

娇丽:可爱而美丽。碧:青绿色的玉或美石。

洲:一块大陆和岛屿的总称。洋:比海更大的水域。

要素:必要因素。

地球表面大约十分之七被海洋水体覆盖着,而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三左右。地球上环绕在陆地周围的广大水面叫做海洋。“海”和“洋”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海”是“洋”的一部分,它分布在大洋的边缘,和陆地紧紧相连,面积和深度比大洋要小、浅得多。地球上的大洋是相互通连的,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个大洋。其中太平洋的面积最大,比地球上陆地面积的总和还要大。亚欧大陆虽然是一整块的陆地,却又分为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这样,世界上的大陆有六块,大洲却有七个,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

因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着,并包裹着一层大气,因此在太空看阳光照射下的地球是个蓝色的球体。同时,由于地球上空时常飘浮着白色的云朵,而陆地表面有绿色的植被,这给蓝色的地球点缀了绿色和流动状的白色,使地球显得更加晶莹剔透,异常美丽。

太阳给地球提供温暖的阳光,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江河湖海中有水。这样的阳光、大气和水成为生物产生和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地球上才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命体存在。006rìyuèyíngzèchénxiùlièzhāng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hánláishǔwǎngqiūshōudōngcáng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注释】

盈:满,指月圆。昃:太阳西斜。辰宿:星辰和星座。

列张:出现,布满。

在地球上,我们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来,在西边落下去,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天空。日月光华,旦复旦夕。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每年都有寒冬的降临和暑夏的结束。万物生于春,长于夏,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我们感受时空变化,这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形成的自然现象,太阳又在银河系中运行,银河系在宇宙中运行,整个宇宙天体演变不停。人类只是宇宙中一颗星球上的一员,随着整个宇宙的不停运行而感受周而复始的变化。

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四季变化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引起的,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不垂直(与公转轨道面法线有23°26′的倾角),便产生一年四季的变化。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就是一年。007rùnyúchéngsuìlǜlǚtiáoyáng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yúnténgzhìyǔqìníngwéishuāng

云腾致雨,汽凝为霜。【注释】

闰馀:农历纪年的时间与地球实际公转一周的时间的差值叫闰馀,馀同“余”。

凝:凝华。

日历上一年的十二个月再加上闰馀,才是真正完整的一年时间。中国古人认为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连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都可以被概括为“阴”和“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并以阴阳变化反映现实的物质世界,即物质世界的运动是“阴阳”的。所以,在气候变化上如果阴阳之气调和了,阳气上升为云雨,阴气凝结成露霜,这样天时便具备了。传说古人用六律六吕来测量天气的变化。律吕始用于黄帝时期,黄帝命大臣将竹子截成筒,代表阴阳各六个。六个阳管为律,六个阴管为吕。这样人们可用律吕来调和阴阳之气,春夏得阳气,秋冬得阴气。

自然界中,云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遇冷形成雨滴,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就凝结成露水,所以夏天和秋天的早晨会看到草叶上有露水(水珠)。而到了深秋时节,水汽遇到更冷的天气便凝华成霜,所以深秋的早晨会看到地面或植物叶子上有白霜。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008jīnshēnglìshuǐyùchūkūngāng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yuánhéxìbāoshǐzìmíngyáng原核细胞,始自溟洋。【注释】

丽水:丽江,即金沙江。

昆冈:昆仑山。溟:海。

天时具备,地利兴起,地上便形成了俊美山川,生长出灵秀万物。传说黄金产于金沙江,美玉产于昆仑山。

生命的产生是个奇迹,也是个谜,至今人们都在探索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让那些无生命的原子、分子自己组成生命,有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可能或不可能,现在我们就在这里,我们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目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水、空气和阳光是地球上产生生命的三个要素。最早的生物体是只有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是在30多亿年前的原始海洋中孕育形成的。之后,它们又不可思议地组合成了像细菌的线粒体,线粒体支配着氧,食物营养被线粒体吃掉然后释放出食物中的能量,这种线粒体入侵到细胞中,使细胞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带核的细胞,由此产生了复杂生命的细胞——真核细胞。单细胞的真核细胞就是“原生生物”,它比原核生物大得多,能够多带1000倍的DNA。据说从原核生物到原生生物就花去了20亿年左右的时间。从原生生物开始,又进行了不可思议的结合,形成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最后发展成了两种生物——排斥氧的生物(如植物)和接受氧的生物(如人等动物)。009hǎixiánhédànlínqiányǔxiáng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wùzhǒnglěilěishànlíntóngxiāng

物种累累,善邻同乡。【注释】

潜:进入水里。翔:飞。累累:很多。

海纳百川,大地与海相依,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有鳞片的鱼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着,长有羽毛的鸟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我们的地球资源种类繁多,生物丰富多彩。但相对于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类而言,地球资源总数在不断减少,尤其是生物种类减少得更快,这种情况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家园,大家应该是和善的邻居,是同乡,应该相互关爱,友好、和谐共处。

地球上共有13亿立方千米的水,有97%的水在海里,太平洋占了较大部分。淡水只有3%,但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冰川里,只有约0.3%的水存在于江河湖泊中,这部分存于江河湖泊中的淡水是目前可以提供给人类的淡水资源,还有更小一部分存在于云团空气中。而地球上约有90%的冰在南极洲,有3000米厚。据说,如果南极的冰全部融化,海平面将升高60多米。010

sānshíyìniánshēngmìngmiáncháng

三十亿年,生命绵长,gǔwǎngjīnláilìjìncāngsāng

古往今来,历尽沧桑。【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简称,沧海指大海,桑田指农田。沧海桑田,指世事变化巨大。

30多亿年前在原始海洋中产生的原核生物,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进化成今天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这期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奇迹般的重大突破。在6000万到3000万年前,进化产生了最早的类人猿。在600万到300万年前,进化产生了最早的原始人类。目前发现最早使用石器工具并能完全直立行走的人,是在东非250万到170万年前的能人。直到25万到4万年前,人类才进化到现代人(智人)。

人类经过不断演变,走到现代科技发达、分工明确的人类社会。但人类在大自然的选择中存在很多先天不足,最后才凭借发育出的特有大脑侥幸生存下来。人类的肉体在自然面前存在诸多尴尬,人的视觉不如鹰、猫锐利,也不能夜视,嗅觉不如狗、狼等,也不会飞翔,其奔跑能力只能与爬行动物为伍。如此低劣的体能,可以想象得出面对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人类的发展将是多么艰难!所以著名哲学家尼采说人是“大自然的弃儿”。然而,作为“弃儿”的人却有幸生存下来了,并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而生存。

生命从几十亿年前到今天的演变,沧海变桑田,万物历尽沧桑。011tiāndàorénxìngxuésībùwǎng

天道人性,学思不罔,pǐnwùliúxíngruìzhéchāocháng

品物流形,睿哲超常。【注释】

天道:天地自然的规律。罔:迷惑,糊涂而无所得。

品物:产生万物。流形:赋予形态。睿哲:睿智,通达事理。

人类利用自己发达的大脑,制造工具以弥补体能的不足,最终有幸生存下来,并逐渐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今天的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特有的智力,感悟天地自然规律,精通人性,勤于学习和思考,使自己更加明智,并珍惜培育人类产生智力的自然。善用智力,善待自然。

天地万物在生生相续、新新不停的变化中产生出来,并被赋予各种形态。物集山川之精英,汇乾坤之瑞气,可以成为至宝奇珍。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而异于其他动物,在于人有思想、有智慧。思想使人从动物进化中脱颖而出。在人类文明产生以后,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有思想、有智慧、集大成的哲人学者,他们的思想极大地推动和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人类科学、艺术、人文领域传播真、善、美。这些圣贤如颗颗巨星垂布天宇,烁烁闪亮,为人类自身发展启明导航。012

zònglùnqiāngǔhéngcǎibāhuāng纵论千古,横采八荒,sìzìjīngwénqǐxiánzhìshàng

四字经文,启贤至上。【注释】

采:选取,收集。八荒:天下。

启:引导。贤:有才能、有德行的学者。

精英人才,应该是饱学者和勇于实践者,既满腹经纶又可实操事业,既可指点江山又可激扬文字,并时时把握时代脉搏,感悟前沿领域中大师级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汇聚古今中外贤明者的智慧为我所用,在自我成长中化智慧为指导思想,培育出领袖型和创造型思维、气质和开拓能力,为天地人和谐出一分力。《汉语·四字经》是一套贯通古今中西、文理科哲,培育精英思想的通识性经典,引论天人之道,上追人类与自然的千古历程,横括中外天下大事,汇聚大家人物思想与智慧,展示科技发明和创造的机缘、实践与成就。学习《汉语·四字经》可领悟圣贤思想,与圣人为伍,激发思辨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提升科学、艺术与人文底蕴,厚实文学功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通才硕学。中华文史101shìjièzhīběiyàzhōuzhīdōng

世界之北,亚洲之东,

xióngjīzhīshìzhōngguózhīxíng雄鸡之势,中国之形。【注释】

势:姿态,自然现象。

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她幅员辽阔,海陆兼备。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北至漠河附近的黑龙江(北纬55°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西起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东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处(东经135°多),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中国东部临海,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度32000多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000千米。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中国周边同14个国家接壤,与8个国家海上相邻。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中国的版图恰似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雄鸡,故用“雄鸡”比喻中国,昂首于世界的东方。102

zhūfēngxīyǎngsìhǎidōnghéng

珠峰西仰,四海东横,wǔyuèwēiéjiānghébēnténg

五岳巍峨,江河奔腾。【注释】

巍峨:山或建筑物的高大俊美。

中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它们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各具独特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珠穆朗玛峰(Jo-mo Glang-ma,Mount Everest),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位于中国西藏与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上,终年积雪,是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是“大地之母”的意思。1999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珠峰的海拔高度为8850米;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珠峰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测量珠峰高度为8844.43米。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因地理板块的运动而不断变化。“四海”在古代泛指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此处指在中国陆地东面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五岳”是中国古代帝王加封的五大名山的总称,包括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和南岳衡山。“江河”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等河流。中国有七大河流,它们分别是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松花江和辽河。

在中国版图上,“珠峰”与“五岳”雄伟险峻、高耸入云。“四海”和“江河”源远流长、川流不息。103

yuánmóuyuǎnzǔhémǔlìgēng元谋远祖,河姆砺耕,

yāngyāngzhōnghuámànmànlìchéng泱泱中华,漫漫历程。【注释】

砺:粗磨刀石,引申为石器。

泱泱:深远广大的样子。

在中国境内已经发现了多处早期人类活动遗迹。已知时间最早的有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陕西蓝田县的蓝田人,距今80万至100万年;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这些远古人类已经可以使用石器和火。但这些生活在1万年以前的人类还不会自己生产食物,只能用石器采食,所以称这一时期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以后,人类可以用石器生产食物,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此时,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浙江省余姚县(今余姚市)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遗址内有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及各种农器具,展现了灿烂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这些古人类遗址的发现,表明大约在100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在这片土地上,人类经历了漫漫历程,逃避自然灾害和野兽侵袭,为生存而抗争,并且不断发明创造,一步步繁衍、发展、延续下来,逐渐进化成今天的我们。104

cāngjiézàozìléizǔsīféng仓颉造字,嫘祖丝缝,

sānhuángwǔdìshìzúliánméng

三皇五帝,氏族联盟。【注释】

氏族:有共同祖先和血缘关系的人类群体。

联盟:结为合作伙伴关系。

传说,仓颉又称苍颉,是5000多年前黄帝时期的史官,他创造了汉字,被尊称为“造字圣人”。而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她们还把男人们猎获的野兽的皮毛剥下来,加工成衣服。后来,聪明的嫘祖通过观察山上的蚕,发明了养蚕技术,并总结出一套用蚕丝织补的方法,从此人们用丝锦制衣,结束了穿树叶、兽皮的时代。“三皇五帝”是中国大约5000年前传说中的“帝王”。那时先民大都处于部落联盟的时期,“三皇五帝”正是这一历史时期通过传说保留在古文献中的领袖人物,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所在,他们有的已被历史考古资料证实。关于三皇五帝的具体所指,有着不同的传说,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105

shénnóngxuānyuántǒngyīchuánchéng神农轩辕,统一传承,

huángdìshǐzǔhuáxiàchúxíng黄帝始祖,华夏雏形。【注释】

雏:幼小的鸟,生下来不久的(生命)。

雏形:事物初具的规模。

神农与轩辕即传说中的炎帝与黄帝,为大约距今5000年前的两个氏族部落首领。炎帝是神农氏部落首领的称号,姜姓,会用火,故称炎帝,据传出生于烈山,所以炎帝之后又称烈山氏;黄帝是轩辕氏部落首领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又因建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所以亦被称为有熊氏。

传说九黎族首领蚩尤与炎帝部族发生了冲突,击败了炎帝部族,并占据了他们所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部族为了生存,就向黄帝部族求援,黄帝大败蚩尤于涿鹿,擒杀了蚩尤。涿鹿之战之后,炎、黄二帝因权力之争,战于阪泉之野。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炎黄两个氏族遂合并为华夏族。从此,黄帝成为天下共主,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传说黄帝在位时间很长,并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尧、舜、禹、汤等均是黄帝的后裔,所以炎黄二帝被奉为华夏族的始祖,由此引申称今天的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106tuīwèiràngguóyáoshùngōngtīng

推位让国,尧舜公听,yǔshuǐlìdǎoxiàqǐsīyíng

禹水利导,夏启私营。【注释】

推位:让位给。公听:听从大家的意见。

利导:因势利导。

尧、舜、禹是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相传,黄帝的王位传到尧舜时期,仍然保留着氏族民主制度,天下是大家的,谁的能力强就推选谁任首领。当尧为首领时,天下暴发大洪水,尧派夏部落的鲧去治水,鲧用堵截的方法治了9年,没有成功。后来尧年老将王位禅让给能力强的舜(即传说中的“尧舜禅让”),舜让鲧的儿子禹治水,禹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制服。舜老了便将王位让给治水有功的禹。禹在年老时将王位传给伯益,但同时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儿子启的势力,后来启将伯益杀死,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中华民族第一个王朝——夏(约公元前2070年)。从此,由“天下为公”(即以能力强为标准的禅让制)转变为“天下为家”(即以位传子孙的世袭制),开始了中国历史上4000多年的“天下为君”的专制集权王朝统治时期。107

shāngtāngfùxiàjiǎgǔwénmíng商汤覆夏,甲骨文铭,wǔwángfázhòushàngdìzhōuyìng

武王伐纣,上帝周应。【注释】

覆:颠覆,灭亡。铭:在器物上刻字。

应:应承。

夏朝建立后,开启了王位世袭制度。夏朝共传了大约14代17位王,约470年后,于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商朝定都于殷,又称殷商。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我们对商朝历史了解得更为详细,被视为中华文明开启的标志。周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周的祖先曾做过夏的农官。商朝时期,周在今天的陕西、山西一带建立了政权。后来,商朝为了限制周的发展,杀了周王季历。季历的儿子昌(周文王)继位后,治理周五十年,并打出禹的旗号,称周在部落神“上帝”那里得到眷顾,周的天命是“上帝”抛弃商而让周来代替的。周文王死后,其儿子发(周武王)继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队进攻商。此时,商纣王却在大造鹿台,迷恋歌舞。面对周军的讨伐,商纣王仓促应战,大败后逃回鹿台自焚而亡。商朝经过约600年后,终于因商纣王的暴政而被周推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部分。“上帝”本是商朝人尊崇的部落神,周人借用来作为自己讨伐商的宣传工具,从此“上帝”由部落神成为中国的至上神称呼。108

zhōugōngzhìlǐjiànguófēnfēng周公制礼,建国分封,lǐbēngyuèhuàizhànluànpínréng

礼崩乐坏,战乱频仍。【注释】

崩:毁坏,败坏。

仍:频繁。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姓姬,名旦。因姬旦分封得到的采邑在周,所以被称为周公,后人也称其为周公旦。周武王临终前让周公继位,而周公立周武王的幼子为周成王,自己称摄政王。不久武王的另两个弟弟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令率军东征,三年平定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之后周公建议成王在东部营建新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并实行大规模的分封制,即“封建”。周公还在殷礼的基础上,制定了礼乐制度。“礼”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等级关系;“乐”是指通过音乐的教化作用,缓解社会矛盾。公元前770年,太子平王即位后将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史称这次东迁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东迁以后的周朝为东周。此时,东周王朝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却失去了控制各地诸侯的能力,诸侯各自为政,整个国家瓦解成140多个小诸侯国,各诸侯滥用天子之礼,打着天子的旗号争霸天下,历史进入了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221),周家王室名存实亡。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109

gāoànwéigǔshēngǔwéilíng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chūnqiūshèjìbàyèfēngēng春秋社稷,霸业分更。【注释】

社稷:原为谷神,后指国家。“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意思是原来的高山成为谷底,原来的深谷变成高地,在这里用来比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众多诸侯国之间频繁地进行着战争兼并。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局面错综复杂,战争层出不穷,学术学说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在动乱中原有的贵族可能成为平民,新的霸主又出现的现象屡见不鲜,社稷和霸主地位变化无常。“春秋战国”这个称谓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因此,东周这段历史被称为春秋战国。110wòxīnchángdǎnwúwángyuèxīng

卧薪尝胆,吴亡越兴,cáishénzhūgōngsūnwǔbīngshèng

财神朱公,孙武兵圣。【注释】

薪:柴草。胆:胆囊,器官。

春秋时期,吴越爆发战争,越国战败投降。越王勾践夫妇和大臣范蠡被俘虏到吴国服役,住在破屋的柴草堆里,为吴王夫差养马。为了东山再起,越王他们假装彻底臣服,极力讨好夫差,夫差信以为真,三年后释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勾践回到越国后,每天仍然穿着破布衣服,睡在柴草堆里,并在房间里悬挂一个苦胆,吃饭前先尝一下苦胆,以提示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耻辱。他不吃鱼和肉,和老百姓一起耕作,努力发展壮大越国。同时,他还采用文种和范蠡的建议,用为吴国提供粮食、木材等很多办法来麻痹吴王,并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最后乘机灭亡了吴国。

范蠡帮助勾践战胜吴国,实现了复国理想之后,急流勇退辞官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定居,自称“朱公”,人们称他“陶朱公”。他在这里经营商业,在19年内三次赚了千金之多,成为巨富。但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由此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并被民众尊为财神,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商业的楷模。

公元前545年,孙武出生于齐国,齐国内乱时,孙武离家到了吴国,并在吴国军队当了几年兵,受伤退伍后在姑苏的一个小山村里潜心研究兵法,写出千古名篇《孙子兵法》,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伟大的作战指导思想。后来,孙武被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闾。孙武率领吴军分别战胜了楚军和晋军,使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强国之一。今天,《孙子兵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军事教材,并引申在商业领域中成为经典。111dímóujiānbìngzhànguóqīxióng

敌侔兼并,战国七雄,

zhēngfēngbǎihéhézòngliánhéng争锋捭阖,合纵连横。【注释】

侔:同“牟”,谋取,求。捭:开的意思,敞开心怀积极行动。

阖:闭的意思,取封闭形态。

公元前476年,经过近300年的春秋列国争霸,最终演变成几个大国进行争夺的局面,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剩下来的有七个大国和几个小的国家,这七个大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七国为了应付兼并变化,在之后的200多年里,纷纷采取变法强国,同时对外明争暗斗,波诡云谲,合纵连横,战争不断。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拉拢,争取盟国。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分别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当时最著名的纵横家为苏秦、张仪、公孙衍。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苏秦、张仪、公孙衍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秦的偏护。而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最终,秦国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112

zhūzǐfēngqǐbǎijiāzhēngmíng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shìrénjiēzuìqūyuándúxǐng

世人皆醉,屈原独醒。【注释】

诸:众,多。

蜂起:成群地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出现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对人们言论和思想没有束缚的时代,加之各国极力网罗人才辅助君王称霸,使平民百姓以一家之言影响一国之强成为可能。等级制度瓦解,有些平民通过经商或其他机会致富,甚至成为政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如此重能力和思想自由的大环境中,产生了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史称“百家争鸣”。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群星灿烂的时代,并一直影响着2000多年后今天中国人的思想。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诗人——楚国大夫屈原(约前340—前278)。屈原深深忧虑自己国家的衰亡,忠心于楚怀王,主张联齐抗秦。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遭排挤被流放。怀王死后又因楚襄王听信谗言,屈原再次被流放。当他得知楚国放弃与其他国家联合而亲近秦国,觉得楚国不久将被秦国吞并,非常痛心,认为世上的人都头脑糊涂不清如醉了一样。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楚国国都。屈原得知后,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而亡。后人特用端午节来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113

wénshīsùyuánchǔcíshījīng

文诗溯源,楚辞诗经,

nánsāoāiyuànběifēngchúnqīng

南骚哀怨,北风淳清。【注释】

溯源:追溯源头。

淳:朴实、敦厚。

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诗骚”。“诗”就是“诗三百”,即《诗经》。“骚”是指以屈原的作品《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以当时楚国民歌为基础,并提炼诸子散文的语言,融入诗歌,开创了楚辞这一崭新的形式。屈原在被流放时,对国家前途的焦虑和自己满怀救国热情却被冷落的现实状况心怀伤感和绝望,写出《离骚》、《九歌》、《天问》等楚辞代表作品,在诗坛上开辟了一代新风。楚辞以向天叩问探究宇宙人生之理,以浪漫的咏叹袒露哀怨、多思、感伤的情怀。“骚”是多愁善感的意思,深情、哀怨与往复成为楚辞的特征。因此后人李白有“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的诗句。楚辞主要流行于当时的南方地区,所以有“南骚”之称。《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作品305篇。《诗经》有“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指内容,“风”是民间地方歌谣,“雅”是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颂”是祭祀的歌乐。“赋、比、兴”说的是写作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指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的思绪自由飘移和联想。《诗经》主要流行于当时的北方地区,所以有“北风”之称。

从审美角度看,北风是庙堂的、民俗的、清淳的;南骚是自我的、艺术的、哀怨的。《诗经·国风》与《楚辞·离骚》也被合称为“风骚”,成为中国诗歌史乃至中国文学的源头。114

dàojiāqítónglǎozhuānghéchēng

道家齐同,老庄合称,dàyīnxīshēngdàxiàngwúxíng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