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9:29:58

点击下载

作者:雷祯孝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易经

人生易经试读:

自序

《易经》可以联想到政治、军事、商业等等,本书只是联想人生,看看对人生的困惑有没有什么启发。所以还是叫《人生易经》吧!

我解读《易经》的想法是在和朋友聊天中形成的。朋友中有做主编和编辑工作的,禁不住他们美意的鼓动,把聊天的内容拉拉杂杂记录下来,先在《竞争与谋略》上每月一卦,总共写了二十四卦,渐渐竟有了接近一本书的容量,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出版了两个版本。2006年年底,陆莉娜、袁正光主编《生命文化丛书》,编委会决定在丛书中收入我的这本书,增加我新解的几卦,一共有了三十六卦,当时的责任编辑,是在中医古籍出版社谋职的高福庆,现在他到另外一家出版社当了总编辑,仍然惦记着我已经放手的读卦工作。他给予我超乎想象的鼓励,甚至近乎怂恿。他要我继续写下去。因为我本已不打算再写,就此打住了。

我曾经拼命寻找不写下去的理由。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如果《易经》是个大超市,那么我只是一个挑选货物的小顾客。我不是超市营业员,不是采购员,更不是总经理。我只挑选我需要的、我喜欢的。我不要做超市专家。后来,我又觉得说《易经》是超市并不恰当。它只是建筑超市之前的一块地皮。你可以盖住宅,也可以建工厂。或者说是毛坯房,任由你去装修。《易经》没有标准答案,《易经》没有原意可考。写《易经》的人,没有想那么多。我们后人总想去注解它。至于《彖》《象》《系辞》,都是《易经》的读者写的,没必要一定要去注解它。你只要把这些当做读友之间的交谈,也就很对得起它们了。

这里有一个“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的问题。我现在差不多是借题发挥,纵横联想,六经注我,只求对自己有启发,那就行了。

很多的大师都不去当“易学”专家,何况我呢?

比如说老子,他的《道德经》里有很多地方可以说是与《易经》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有些地方甚至超越《易经》,高于《易经》。我现在无法考证是不是老子也读过《易经》,但是人家老子不注解《易经》,不做《易经》学者,更不是卦卦必解。

例如,《易经》第三卦是“屯”,讲万事万物怎样开始。可是没有一句话可以引用,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名言让我们记住。只有《彖传》的作者说:“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序卦传》说:“屯者,万物始生也。”后来有个叫做项安世的学者解说道:“有丧者,为家难;有兵者,为国难;女生者,为产难。屯者,始难之卦也。”

而老子在第一章就开门见山,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接着又说:“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老子直接发表自己关于开始、怎样开始的思想,只字不提《易经》。他讲的比《易经》好多了。

再例如,孔子尚且没有写一本他自己的解读六十四卦的专著,他自己发现的东西,自己就说出来,由学生记下,于是取名为《论语》。他的有关《易经》的言论只有零零星星的传说,还有些则被考证出是后人假托孔子之名所写就算是后人写得好,尤其是那个《易·系辞》,重点发挥,语出惊人,但也不是卦卦都解,更不是爻爻都解。他们基本上采取了“有话就说,没话闭嘴”的方针。这是多么明智的方针。

但是到了后来,解《易经》的人风起云涌。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昆先生一部四本《易学哲学史》,记载、评论、概括了几千年来读易解易的流派及其观点,其中包括历代最著名的哲人在内。

其绪论中说:“《易经》用蓍草算命,要经过排列组合,进行数学推演,含有逻辑演绎成分和人谋因素,相对龟卜,体现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后人将《易经》中的两种萌芽引向了两个方向:一个是从《易经》中引申出有关天地人生的种种道理,从而形成了易学;一个是从《易经》中引申出数字变化、阴阳生克等算命方法,从而形成术数。前者将人类引向理性,引向智慧;后者反其道而行之,将人类引向迷信,引向愚昧。这两种倾向的分野,在汉代已经明显。”朱伯昆先生带的博士水平都很高,不得了,他们知道几千年来每一个易学研究者的观点。

历史上那些易学者的书,他们每个人又都要把前人解《易经》的话分卦分爻地对应起来,整理出来。这样,我感到海量的著作就把最有创意、最有发挥的地方淹没了,看不见了,找不到了。他们的几千册书,我是看不过来的,广大的读者也是看不过来的。

我们不可能去当朱伯昆先生的博士、硕士,我们在社会,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各有自己的职业,我们读《易经》不是要当一个专业“易学者”,只是想从《易经》中“淘”一点点启发,偶尔得点猛然省悟之类。所以,我终于还是找到了不当《易经》学者的理由。

进而,我再看当代另一位国学大师南怀瑾,他没有去注解《易经》,只是给学生讲课整理以后出了一本讲记《易经杂说》。联想他别的书《老子他说》《孟子旁通》《论语别裁》,光看这些书名就知道,他为什么不“全说”,不“通说”,不“系统说”,却要“杂说”呢?我想这正是南先生高明,他不束缚自己,他不背起沉重的包袱,他也可能采取了“有话就说,没话闭嘴”的方针。

在这样的大师、学者面前,我们难道不该“闭嘴”吗?难道我们还想班门弄斧吗?不!我连“班门”的“门”在哪里都找不到,门在哪里?斧头也没有,只能徒手捡点柴烤烤火罢了。易学的门进不得,进去以后水深火热。千万别让易学界的专业人士来读我这书,千万别拿专业易学来盘诘我。千万别让我去读几千本别人写的《易经》。我只是一个胡乱联想的读者,自由而散漫。你们读我的书,只当是遇到一个门外汉,当作聊天吹牛好了。正统《易学》分两大派,一个义理派,一个象数派。我的书不能列入其中任何一派,属于门外散客无党派。

我的《人生易经》完全是朋友之间瞎侃的东西,是编辑朋友鼓动出来的茶余饭后的闲聊。所以,我写的顺序,也没有按照那六十四卦的顺序,而是写了哪一卦,先来后到,排列上去,没有理由。如果有,就是当时好像觉得这一卦我正好勉强容易写得出,那就先写这一卦吧。牵强一些说,也是应了老子的话:“图难于其易也”。

我的第三版《人生易经》出版后,高福庆和我由编著关系成为朋友,他动了撺掇我修改再版的念头,不断地游说策动,我不忍拂其美意,只好勉力为之。他是我写第四版的唯一动力,唯一心理能源。以前好像听谁说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雷已经死过,重新回到人间。“我从死亡里爬了出来,审判非我的历史,将心血点燃当作火把,又向死亡跑去。”我不经意间往往会说出“你们这些人类”这样的话,好像我自己不是人类一样。所以,在我死之前,将来到人间的观感,借《易经》之题,借题发挥一下,也当是“老雷来此一游”。因此,高总编辑建议将书名改为《老雷说易》。当时只增加了四卦,到目前为止,才写了四十卦。今生能不能写完,实在不可预期。但愿,但愿!。

按照高总编的创意,每卦前面增加了卦图,还选了一幅或几幅图画或者照片,希望生动一点,希望增加读者的兴趣。

下面来说是谁终于让我写完了六十四卦。

2008年,那时我才写了四十卦。我几乎认为此生写不完六十四卦。我找了很多理由,不想再继续写。此后6年之中,一卦也写不出来。我想,这本书也许就这样了。算是未了的心愿吧!

没有想到,2013年接近年底,杨晓明先生来电话,说是想由他任职的出版社再版这本书。他说他是黄亨煜的舅父,而黄亨煜是我的学生辈朋友,他读人才学研究生时,他的导师要求他到我这儿来问学。所以我也算是他的老师。但是更重要的是后来一直有亲密的交往,包括他结婚、生女、女儿考上大学。他还把他的车借给我练习开车。杨晓明先生是从他那儿看到我的《人生易经》,鼓励我继续写。

我掐指一算,这本书已经写了20年。还差二十四卦,我勉强答应下来。好在杨晓明兄没有强求我一定要写完。我开工以后,发现有一件事大大地帮助了我。那就是2013年全年,我和儿子雷霆主编了一套99本的图书《学生电影课纲目》。我们也是20年来研究全球电影,陆续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57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及一所大学实验实证,看哪些电影更适合学生看。

这99本书的内容,大大丰富了我对《易经》的联想。我发现,原来世界电影和中国古文是如此地相通。中国古人和世界大导演的思维如此地相通,中国人和世界人的人生困惑也是如此地相通。《易经》里的人生困惑,外国人也有,而且一直在探索如何解惑。有些解惑的思路和方法非常有启发。这些好电影是现代的老子,有些经典台词和人物也像古文一样,经久不衰。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座桥梁,在求学时期,要更多地让学生吸收全人类共同承认的思想成果和文化成果,到了研究生阶段及毕业以后,有兴趣的人再选择更多地去研究他们之间不同的部分。我们于是想出了最简单的广告词:好电影也是书,好电影也是饭,好电影也是药!我们没有办法把学生带到全世界,但是电影课可以把全世界带给学生。

从6年写不出一卦,到3个月写了二十四卦,这是因为有了灵感的源泉。所以我建议出版社用一句话作为本书的广告词:用中国古文和世界电影解读人生的困惑。

写完六十四卦,产生了新一轮的冲动,那就是对以前写的四十卦重新补充推荐世界电影。这是很美妙的事情。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困惑时,看看全世界的朋友,古人和今人,有同样困惑的人,他们是怎样试图解决这些困惑的,肯定会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大有启发,大有帮助。

最后,我建议朋友们一定看看丰卦和未济卦,我在那里找到一种感觉,就是不要忘了我们的地球是飘在空中的,我们生活在天上。哈勃望远镜在太空回过头来拍摄的地球是真的,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我就变成了两个。一个自我在地球上被拍摄,尽管小得看不到,那个就是凡人的我;另一个站在哈勃望远镜的一端,看着地球上渺小的我。那个就是上帝的眼光。太阳的重量占了整个太阳系所有星球总重量的97%还多,地球就像是它不小心甩出来的碎渣。银河系有一千亿个太阳,吓死人了。蚂蚁看得见我们,他们未必没有研究我们,就像我们想研究宇宙。

祝读友们快乐!雷祯孝2015年1月29日于深圳引子1易经不是算命,易经改变命运

人们一听说《易经》,首先就认为是算命。于是,我遇到很多算命的人,都自称是《易经》专家。但是,他们除了算命,却对《易经》里的东西几乎一无所知。而大多数听众,或者叫做算命众,也误以为那些算命知识就是《易经》。于是,我就开始留心,为什么大家都要用《易经》来包装算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易经》看不懂。既然大家看不懂,就有人鱼目混珠了。

我作为一个《易经》读者,感到有一个使命,就是要把《易经》解得人人能懂。这样,1996年,关于《易经》的人生演绎散文杂文就在《竞争与谋略》杂志开始连载。每月一卦,母鸡下蛋,十分难产。但是,总归是出来了三十六卦。大家姑且一读,看看是不是好懂。

老雷经历的算命故事

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小朋友们互相转告,说是算命很神秘,也很好玩。最奇妙的是:“父在母先亡。”据说这是经典的算命教学课程。一个人去问算命先生,我父母的病情怎么样?算命先生神秘地算来算去,然后说:“父在母先亡。”这个人回去了,母亲去世了,不对,回去找算命先生。先生加了一个逗号,“父在,母先亡”。这不是对的吗?另外一个人也去问同样的问题,结果父亲先去世了。也对,父在母之前先亡故。

听了这个算命故事,我觉得算命简直是智慧极了。但是找不到老师来教,只好自己来琢磨。有一次遇到一个卖算命书的街头小贩。他说,你买了这书,就学会了算命。我买回来,赶紧钻研。我属猴,翻到猴的那一章,你看这命,十分模糊。似乎有些相关,但又模棱两可。好不容易看到一句似乎特别适合我的,这就觉得不错了。过了一会儿,我突然转念一想,假设我不属猴,假设我属鸡,查查看,会怎么样呢?你看这命,还是十分模糊。似乎有些相关,但又模棱两可。也有一两句似乎特别适合我。这就怪了。于是,我假设了自己有十二种属相,每一种都有一两句似乎特别适合我。

我仔细钻研,发现都有类似的两点论原理。例如说你会遇到小人破坏,然后会得到贵人相助。这样的算命,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好了,有一次到湘潭大学,在学生宿舍,我开始用成语词典为学生算命。也是好玩。我要求被算命的同学虔诚地将手放在词典上,好像外国人将手放在《圣经》上一样。这是神秘性。然后让同学说出想算什么。例如说,我想算恋爱运。接着,让他自己脱口而出说出一个页码,不准故意说666之类的特别的数,再说出第几条成语。一查看:“另起炉灶”,大家哈哈大笑。原来,这个同学刚刚失恋。在座的另一个大学生惊呆了,不服气,也上来如此这般。一查看:“木已成舟”,大家又是一场大笑。他的脸色都变了。原来,他和女朋友已经同居过了,大家都知道。其实,如果反过来,也可以解释。因为成语本身可以解释。已经有了,就是算得灵验;尚没有,那么将要发生。因为,失恋和同居,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所以,无论怎么算,都是神算。

有一位后来很出名的年轻人,他每认识一个美女,就会吹牛说自己会看手相。女孩子都爱把手伸过去,让他捏着,摸来摸去。不知道是女孩子真傻,还是女孩子装傻。反正被摸得很高兴。我在一旁偷学,虽然不得真传,但也十分奏效。原来摸着女孩子的手,很舒服的。如果她再激动一下,据说手心里会冒汗。你就可以说是算到她心里去了。她会将信将疑,对你胡说的内容不一定记得住,也不会今后去应验。她首先在乎你摸着她的手说出她内心不敢说的秘密和愿望。你在对她说她的秘密,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是真的,千真万确。后来我听说,很多伉俪交代他们怎么相好的,其中不少都说是他用算命把她骗到手的。那一位后来很出名的年轻人,也是用第一次见面就算命的办法,娶了妻子。

有一次住院,大家都无聊。一个病友要算命,我就给他看手相。凭空胡编乱造,居然说得他诚惶诚恐。一下子,消息传开,病友家属要算,护士要算,医生也来凑热闹。算到关键处,扬言这个命要保密,不能让大家都听见。于是大家回避。更神秘了,悄悄对他或她说:“你有三个红颜(蓝颜)知己,你要处理好。该保密要保密。要尊重她们自己的意愿,别勉强人家。”那人脸也红了,一个劲地点头,虔诚之至。其实每个人都能数出不止三个过去的现在的或者单相思的异性朋友。如果少说了一个,他会自己去排除;如果多说了一个,他就把原来很没有希望的那一个提上来,成为自己今后的希望。于是,希望是潘多拉盒子里唯一没有跑掉的,有了希望,人活得就很有动力。

最后一个算命故事,是马路上专业算命人士要给我算命。我和两个年轻美丽的女助手正在横穿马路,刚上台阶,就听到后面有人说话:“这位先生对女孩子最不会花言巧语了!”我们一回头,原来是一个摆地摊算命的中年妇女尾随我们。我们三人立刻省悟,她想给我算命。来不及思考,我和她俩不约而同地“嗤!”笑了起来。我说:“你第一句就算错了!”那个算命专家的脸一下子就红了,然后停住脚步,不再跟随我们了。后来这两位佳丽一直拿这个故事挖苦我:“你自己说的啊,对女孩子最会花言巧语了。大家提高警惕呀!”

如此这般,大家都很开心。但是有谁死死记住一次算命的结果,而终身信奉,再不请人算第二次呢?

电视剧破解算命大师的智慧和逻辑《大汉天子》第一集,霍虎儿小时候被马踏,找东方朔算命。东方朔神秘兮兮,预言了虎儿前程远大,给他取名霍去病,保他二十年健康富贵。当然,这是制片编导知道历史,所以把东方朔写得灵验无比,于是,电视剧很好看,收视率就上去了。

紧接着,太子刘彻也去测字。黄晓明主演的刘彻用脚写了个“一”字问前程。陈道明扮演的东方朔说:阁下的前程还用问吗?然后编剧就开始出洋相,让陈道明说:“《易经》曰,一生二,二生四,四生万物。”第一,这话不是《易经》说的,是老子《道德经》说的;第二,老子说的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然,这没关系,反正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出处,只要好玩好看就行。我在此处要夸奖的是这部电视剧破解了算命的神秘性。

刘彻后来当了汉武帝,不明白东方朔为什么算命那么厉害。东方朔对汉武帝说,你当时虽然换了衣服,却忘了换鞋。你穿着太子鞋,用脚来写个“一”字,当然我不是算出来的,是看出来的。聪明的有学识见识的人,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善于推断,善于劝诫,再加点佐料,加点幽默,加点神秘,效果极佳。

到了《大汉天子》第二部,王刚出演主父偃,代替了陈道明演的东方朔,由于过多地编故事,所以把东方朔改名为东方慧。这时王刚说出一段话,破解算命的诀窍。汉武帝只看重东方慧,说他深藏不露。主父偃说:“东方慧如果深藏不露,怎么得到您的识拔呢?”汉武帝说:“那时我请他测字。”主父偃说:“他人微言轻,如果不给你测字,你怎么能听到和相信他的治国之策呢?”原来,算命测字,只是显露自己才华的手段和智慧而已,也是一种自荐的方式。

汉武帝说,可是他测字算命有如天助。主父偃说,测字算命,雕虫小技,会而不难。草民实在耻于以此事君。汉武帝说,朕偏要你测。汉武帝出一个字:偃。主父偃:“偃武修文的偃。请问陛下测什么?”“你测朕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如果草民测对了,一语中的,陛下会不会不肯承认呢?人站立在旁,说明陛下求贤若渴,但又求之不得。日在中天,与站立的贤才一墙相隔。再往下,涉及后宫,草民不敢讲,外臣也不该听。这个女字,是谁呢?朝夕相处,至亲至近的人。”最后说的是汉武帝亲生母亲皇太后重用其弟田蚡,差点让汉武帝被刺,果然应验。但这并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用政治智慧观察出来的,只是借这个测字说出来而已。同样,如果不是田蚡专权,那么这个“女”字,也可解释为皇后卫子夫相夫教子。反正,这个“女”在“日”之下,再多几种解释也是可以的。因而,主父偃说,测字只此一次。草民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不愿以算命测字这种雕虫小技来侍奉君主。

人人都有点心病,有些误区

人难受时,想有个人说说话;人成功时,想有个人鼓鼓掌;人困惑时,想有人点拨点拨;人高兴时,想有人热闹热闹;人痛苦时,想有个人可以在他(她)面前放声大哭一场;人憋气时,想找个人大吵一架……

如果没有,便感到有点失落,有点孤独,有点寂寞,有点凄苦,甚至于失望、绝望。

在比自己成就大的人面前,有点自惭不如;在比自己钱多的人面前,有囊中羞涩之感;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有点自觉卑微;在自觉其不如自己而又比自己所获更多的人面前,有点不平和嫉妒……

最伟大的人也有自卑的点,最胆大的人也惧怕某些东西,最成功的人也有自感最无能的领域,最坚强的人也有最薄弱的心理穴位……

在自己至爱的异性面前,失去本来的自信;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变本加厉地自大……

每个人的心理弱点,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气门,一个有盖世武功的奇侠,只要你点中他的气门,他便无力可施。就好像希腊神话中的大英雄阿喀琉斯,弱点的穴位在他的脚后跟。俗话说,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专揭人伤疤揭人痛处,人就恨你;你专为人抚平伤疤消减痛楚,人就爱你。

心病还得心药治

现在西方的心理劝诫、心理引导、心理按摩、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营养。心理医生这一职业,普遍地经常地对每个人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连警察局也配备了心理医生,随时对警察的心理异常进行辅导性调整,不然,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就可能出乱子,甚至惹大祸。

在美国,心理不健康的人不能当总统。在中国古代,国家元首有了心病,是靠最有思想的大臣来谈话。

现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还有报纸杂志,设了不少的心理咨询专栏,与观众读者直接对话,像中国的禅宗那样,以心养心,善莫大焉!《易经》名为算命,实为心理引导

中国研究《易经》的第一权威,北京大学教授,美芝灵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昆先生说,《易经》是西周时期用来算命的典籍。《易经》包括《易经》和解释《易经》的文献《易传》。《易传》把这种算命术归结为一句话:“易彰往而察来。”阐明过去的经验,考察来世的吉凶。

不少心理学者和哲学家,也用算命这种方式,假装给人算命,实际上是利用被算命的人那种迷信心理,利用算命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以便让受众更容易接受他的心理劝诫。过去不少皇帝迷信算命,听不进忠言。进谏的人,只好假借《易经》来算命,皇上以为这是命,只好放弃一些愚蠢的决定。《易经》的卦爻辞,使你获得某种启示。它往往是异类相推,形成比附和联想。比如说乾卦中有一条:“潜龙勿用”,你就可以联想到,龙潜于地下,无法施展才干。或可理解为条件还不具备,时机尚未成熟,不要忙于出来做官、经商、出门远游或挑头干事,不要轻举妄动。这对于急于求成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劝告和心理引导。

又例如,乾卦第六爻:“亢龙有悔”。龙如果飞得太高的话,容易掉下来,有危险,值得警惕。后人从这里悟出:物极必反。把事做绝了,那你就走向反面了。这样来勉励人们做事不要走极端。

善易者不卜

台湾著名哲学家、禅宗大师南怀瑾先生说:“善易者不卜。”就是说,真正懂得《易经》的人是不用来算卦算命的。他说:“一个人去看相算命,八成都是彷徨不定。发财的时候,一天忙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看相算命。生意失败的人、没有办法的人,理发也没有钱,头发长长的,胡子也不刮,穿着破鞋子,每天却围着算命先生转。《易经》道理懂了之后,不用算命,也不用卜卦,一切事情就都懂了。”

孔子并不相信《易经》是算命的书,但他却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孔子认为《易经》的真正意义是劝世人道教训。它可以暗示人们,劝诫人们,引导人们,通过悔恨,或者反省别人的教训,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重新进行自我选择,这样就化凶为吉了。因此,学《易经》可以帮助自己少犯错误,至少会少犯大错误。

这样,《易经》比别的占卜手段,就有更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引导、心理按摩的特点。所以后人都把《易经》当作中国哲学和中华思维的源头。《易经》的话题,从总统到百姓,人人都无法避免的困惑

以前人们用草棍算命,不过是为了增加算命的神秘性和趣味性。其实,用《易经》算命可以完全不用草棍或别的什么棍。《易经》分为六十四卦,实为人生、社会、生活64个领域。如果遇到了什么困惑,难以抉择,你只要找到《易经》中相应的那一卦,进行查阅,然后进行联想,琢磨其中的启示,反省自己的言论行动,悟出其中的教训,重新做出选择,调整自己的战略、策略、措施,你的生活、事业、爱情、财运、官运,就会有新转机、新局面、新气象出现。

这是一部分卦的标题,看看是不是确实与每个人的人生息息相关。

乾卦:你想当领袖人物吗?坤卦:怎样当大臣当部下当配角?

泰卦:怎样才能国泰民安?屯卦:成家开国立业,万事怎样开头?

晋卦:升官晋级,有何秘密?观卦:用几只眼睛看天下?

临卦:领袖临场,兵民昂扬。随卦:应该傍谁?

姤卦:扩大缘分场。比卦:加入哪个团伙?

萃卦:聚天下精华,求善举发达。师卦:发达诀窍向谁学?

解卦:谁来为我解困惑?谦卦:谁是你的终身保护神?

同人卦:谁是自己人?大有卦:你到底要拥有什么?

蒙卦:给孩子发蒙,给自己启蒙。需卦:欲望啊,需要等待吗?

履卦:人生的路,该怎么走?颐卦:管好嘴巴,吃饭说话。

小蓄卦:肥水不流外人田吗?讼卦:这官司我打不打,这长短我争不争?

升卦:长得慢的活得长。旅卦:观世界,而后才有世界观。

渐卦:做大事要有耐心。涣卦:散聚离合与自由的命运。

大壮卦:你想当个巨子吗?归妹卦:男女相亲,怎样嫁人。

困卦:怎样走出困境。否卦:看透了,活得更积极。

豫卦:你怎样才会快乐。蛊卦:我们到底要不要变“坏”一点。

咸卦:丢个石头试水深。贲卦:包装、装饰、形象设计的艺术。

坎卦:水的哲学。《易经》也有缺陷《易经》是三千多年前的典籍,集中了我们先民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形成了一个很漂亮的总体系、大格局。它的巨大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毕竟人类社会又前进了三千年,智慧也发展了三千年。《易经》中的粗疏简陋之处也是可以发现,可以理解和承认的。

卦爻辞中的每一句每一字,并不都是深不可测,并不一定都是字字真理。写《易经》的人,自己也不一定把每个字的含义弄得准确而又深刻。所以,我们没必要深究和无休止地争论每一种解释是否完全符合《易经》原作者的本意,因为你根本无法权威地裁定谁的诠释是《易经》原作者的本意。只要这种联想比附式的解释,对现代人的人生有启发,即所谓“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有意义的。《易经》卦爻辞的含糊之处,众说纷纭,各有千秋,都有启发。从不同角度研究《易经》的人,都演绎出一个思想体系。如星占学、姓名学、堪舆学、风角学、气功学、奇门学、六壬学、医易学、计算机、遗传学、物理学、天文学、管理学、文学、地质学、军事学等等。所以,总的说来,它是中华思维、中华智慧和中华哲学的总源头。

因此,在下把《易经》的六十四卦理解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引导、心理劝诫、心理治疗、心理按摩,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有责任把后人关于人生劝诫的成果加以整理,分门别类据以上六十四类归属并充实《易经》,来一个《易经》人生智慧大积累。从而,有可能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心理引导学,对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处世,人生平安、成功、幸福,给人莫大的启示,对整个人类也会有积极的意义。引子2借题发挥读《易经》

读《易》的总办法

做一会草棍排列游戏,附加些祸福联想意义,引申出人生成败教训,寄托点命运暗示预期。《易》的产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伏羲氏创八卦。

伏羲氏与女娲氏是远古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伏羲氏又叫庖羲氏。可能伏羲氏是作为祖先的代名词,八卦是由我们的祖先推演出来的。《易传·系辞下》:“昔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

现在,我们也来模仿一下我们的祖先,试试看能不能把八卦演出来,就当是做一会儿排列游戏,很好玩的。

第一步,天地未开,混沌一片,那时被称为洪荒时代,被笼统称为太极,用一根实线“—”来表示。老子把这叫做“道生一”。

第二步,天地分开了,出现阴阳、男女,我们用一条实线“—”代表天、代表阳、代表男;用断开的虚线“—”代表地、代表阴、代表女。这就是太极生两仪,老子把这叫做“一生二”。

第三步,两仪生四象。如果我们用这一根实线、一根虚线来进行排列,可以得到四种结果:

上下两根实线为老阳,象征夏;

上虚线下实线为少阴,象征秋;

上实线下虚线为少阳,象征春;

上下两根虚线为老阴,象征冬。

祖先联想,正好有春夏秋冬四季,那么干脆就把这四象叫做春夏秋冬吧。

第四步,四象生八卦。《易传·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祖先将世界总分为天地人三才,所以要在以上的两线一组的排列游戏中再添加一条线,变成三条线一组,我们姑且将其称为三划八卦,或者叫做单卦。

在两条实线老阳上面加一条实线乾卦

在两条实线老阳上面加一条虚线兑卦

在下实上虚少阴上面加一条实线离卦

在下实上虚少阴上面加一条虚线震卦

在上实下虚少阳上面加一条实线巽卦

在上实下虚少阳上面加一条虚线坎卦

在两条虚线老阴上面加一条实线艮卦

在两条虚线老阴上面加一条虚线坤卦

为了便于记忆,宋代的朱熹写的《周易本义》中编了一个《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第二阶段是周文王姬昌将八卦演成六十四卦。

传说姬昌作为殷纣王的大臣,被纣王囚禁在羑里。坐牢是很无聊的,姬昌便把八卦拿来排列组合。《易传·系辞下》说:“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他把三划的八卦,双双重叠试试看,每卦与每卦之间来一个上下两次组合,八八六十四卦,结果排出了每卦六划的六十四卦。这便是《易经》形成的第五步。

六十四卦太多,在这儿举六卦为例,是将三划的乾卦加到以上八卦的上面。

乾上乾下,乾卦

乾上兑下,履卦

乾上离下,同人卦

乾上震下,无妄卦

乾上巽下,姤卦

乾上坎下,讼卦

乾上艮下,遁卦

乾上坤下,否卦

六十四卦分宫卦象次序图“爻”是什么意思呢?每一卦不是有六划吗?每一划即称一爻。爻,就是交叉和变化的意思。每一卦有六爻,就是可以分为六种变化或者说六种分类。

第三阶段是传说姬昌和无名氏等为六十四卦起了卦名,并且写了卦爻辞,形成了《易经》。

几千年来也没有考察清楚到底是谁写了《易经》的那些文字。有学者认为《易经》是最早的占卜书。《周礼》记载夏、商、周三代都有《易》,只有周代的《易》流传下来。《易经》里的卦爻辞,很可能是历代占卜辞的汇编。到了姬昌演六十四卦时,也许他又加了自己的创意。《易传·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易经》在商末周初兴盛起来,这些卦爻辞可能首先是为了动员当时各诸侯和民众起来推翻腐败暴虐的殷纣王,借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的模糊性,含糊其辞,危言耸听,正反可解,模棱两可,借用算卦的神秘性,解说时机与风险,实际起到发动心理力量和集合武装力量起来反殷,起到使殷纣倾覆,从而江山易主的作用。

所以,其“易”者,更多更直接是要达到易者使倾、江山易主、上下易位、改朝换代的目的。《易》的解读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说周文王作《彖》《系辞》,周公作《象》,解读《易经》,加上其他合称为《易传》。传说孔子等人读《易经》,其引申联想心得被后人编进《易传》。

孔子也是《易经》的读者。传说写的《彖传》和《象传》,我看很像是读书笔记,有些甚至只是旁批。如果说《易经》卦爻辞很含糊,很简略,那么文王、周公、孔子也是一边在读,一边在猜。他终于找到了读《易经》的根本战略:借题发挥,说自己的思想。这样,他就不必背上沉重的包袱,要考证《易经》作者的原意。结果,他没有读懂或者没得发挥的地方,他就不说话。他有心得有发挥的地方,就被后人《系辞》作者明确地加上“子曰”。于是,他的这种方法得到后人的继承,在整个被称为《易传》的十篇文章当中,以《系辞》上下篇为独立的著作,尽情发挥自己的宇宙观、历史观、世界观。与其说是《易经》好,不如说《系辞》本身写得好。当然也不排除是《系辞》作者借文王、周公或孔子之名而发自己的议论。

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说不准孔子本人就是五十岁左右才开始读《易经》的。他说“五十而知天命”,在知天命的时期读《易经》,可能更容易有所顿悟,有所发挥。

我们随便摘取几段:

他看到同人卦,子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那时的“臭”,是指气味。同心之言,气味如兰。发挥得多好,多明白。

再看一段《易经》爻辞:“不出庭户,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文王或孔子趁机把“不出庭户”发挥成了要保密,不要出言。

第二阶段,几千年来学者将《易经》《易传》合并注解为《周易》。

据不少学者考据,《易传》成书于战国末期,与《易经》成书相差七八百年。而孔子生活在春秋,只能说他对《易经》有心得,后人选择载入《易传》。或者写《易传》的人借孔子之名以提高自己写作的书的传播力度。因为在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人更将《易传》与孔子紧密联系。这样,《易传》的地位越提越高,到后来,干脆把《易经》和《易传》合称为《周易》。

有很多注解《易经》的学者,几乎把《彖传》和《象传》与《易经》的每卦每爻穿插对应,差不多把这当成经文本身了。《易传》本身有很多很有启发的思想,值得认真攻读。

几千年来,已经有几千种注解《周易》的书,其中有历代大家所注。所以,本人在读《易经》时,把《易传》当作读《易经》的第一本参考书,和其他几千种注解《易经》的书一起参考,不把《彖传》和《象传》作为经文必读必解,只是选择其中有创意的句子纳入议论。

第三阶段刚刚开始,用全球经验将《易经》融入人类现代日常生活。

我感到现在到了一个《易经》解读新阶段。解《易经》的书越来越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就像以往言必称“革命”那样,现在快要出现言必称“孔子”,言必称“易经”的现象了。

从注解《易经》发展到借《易经》的框架,全面整理汇总几千年来人们对《易经》的发挥发展的思想大系,进而鼓励大家充分发挥创造性,把几千年来《易经》解读中的思想精神有选择地融入人类现代日常生活。

我不想当一个《易经》学者,只是一个《易经》读者。正是因为《易经》读不懂,我才自以为是地给自己找了一条捷径。那就是本人的话题演绎法。

什么叫话题演绎法?

我翻了很多本解《易经》的书,读得头昏眼花,不得要领,疲惫不堪,几乎一无所得。差一点就要放弃了。

突然,我发现了一个好像是规律那样的东西。或者可以说是概率吧!我发现,虽然我读不动也读不懂,但是好像所有的书说到某一卦时,都说这一卦是讲什么的。比如说,需卦是讲欲望和等待,比卦是讲加入哪个团伙,随卦是讲应该依傍谁去,解卦是讲谁能为我解困惑,姤卦讲缘分,归妹卦讲嫁人,剥卦讲衰落衰老,升卦是讲生长得慢的活得长久,等等。一下子,我兴趣来了。并不是《易经》里的哪段文字打动了我,而是这些话题打动了我。仔细一读,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个范畴的困惑。几千年前的人们的基本困惑,到了现代,这些困惑依然是每代人都要面对,每个人都要面对。皇上、总统、主席要面对,农民、士兵、商人也要面对。穷人富人,贵人贱人,谁也回避不了。这可能就是宿命吧。《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我们要解决现在人生的忧患,和古人感情相通。老去抠《易经》字眼原意有什么用?连孔子都不确定《易经》作者的原意,只是在那儿猜测发问,我们何必要去钻牛角尖呢?

于是我产生了另外的想法。借古喻今,我只要《易经》的话题,然后引用全球的故事、言论和电影来演绎这个话题。比如说升官、升职、升级、升值,是晋卦的话题。那么我们要想解开这个话题中的困惑,完全不必局限在古老《易经》的文字卦爻辞里面。我们要从全世界查到的资料中来总结关于升官、升职、升级、升值的经验和教训,要从很多在这个话题上成功或者失败的人的故事中去获得启发,并进而总结出新的升官、升职、升级、升值的三条六条要点或者告诫来。摩西有十诫,我们整个六诫试试。福在其中,祸在其中。我们要从中获得启示,有所预期,不是算命,而是选择自己的行为决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很欣赏蔡志忠先生的易经漫画。他将每一爻都翻译成一句谁都看得懂的话。6乘以64,384句人生格言,足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受用了。《易经》是个毛坯房,各人创意来修装。

成败妙法悟我心,命运自在去开创。“易”从“上下易位”到引申为五层意思

什么是“易”?我读来读去,在《易传·系辞》中找到了解释。

刚才说了,其“易”者,在周推翻殷的动员时期传播开来,更多更直接的目的是要达到“易者使倾”,江山易主,上下易位,改朝换代的目的。

对于不义之君,屡教不改,变本加厉,危害人民,如夏桀王、殷纣王,《荀子·臣道》说:“争然后善,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功参天地,泽被生民,夫是之谓权险之平,汤武是也。”汤武,指的就是商汤灭夏,周武灭商。“上下易位”,才是当时《易经》产生的根本意义。

因为“易者使倾”,江山易主,“上下易位”,改朝换代的目标实现了。其后,引申开来,再顾名思义,将“易”的大意引申为主要的五层意思:第一是简易;第二是平易;第三是容易;第四是交易;第五是变易。

易,第一是简易,把复杂繁琐的事物变得简易。

把复杂的、深刻的化为简易。《系辞上》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又说:“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聩然,柔顺的样子。

既然圣人作“易”是为了让人感到简易,那么,我们的学者解读《易经》一定要让人懂。

天下最大的道理一定是说起来最简单的。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那些产生伟大影响的思想,往往是极其朴素的。”

但是现在很多写《易经》的书,大家都读不懂。连很多大学者对《易经》都望而却步。这恐怕不是《易经》的本来用意。

有一篇曾经影响过时代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发表版的执笔修改人名叫孙长江,他总结出做学问文章的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浅入深出,没什么思想却让人读不懂;第二种类型是浅入浅出,虽然没那么深刻,但是大家都读得懂;第三种是深入深出,虽然难懂,毕竟有深刻的思想在其中;第四种是深入浅出。道理很深,但语言简易,谁都能懂。

我想如果一本《易经》让人读来不易,这就不是《易经》而是《繁经》了。

易,第二是平易,平易近人就是亲民,为百姓谋利益。

平易近人,是我们夸奖有地位的人不摆架子,让普通的人感到接触起来不困难。那么,《易经》的“易”,也是要平易近人,要接近老百姓,要亲近老百姓,要让老百姓受益。《系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得失之报。”朱熹注解说:“贰,疑也。”因为百姓有疑问困惑,所以做事举棋不定,患得患失。《易经》作者认为,《易经》就是用来帮助人民解决困惑,明白采取某种行为之后果是失还是得,失多还是得多,从而帮助百姓把生活中的难题都得以解决。《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圣人要把自己的思想清洗干净,又叫做洗脑。洗成什么样子呢?洗得和人民同心。所谓平易,就是不要高高在上,要和人民打成一片。老子《道德经》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孟子说:“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易,第三是容易,做困难的事情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

把困难的事情变得容易。《易经》的屯卦是讲万事万物怎样开始。成家、立业、开国、开创新时代,都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做困难的事情总是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下手。这一点老子说得最明白不过了。他说:“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引自葛实如、郑君华著《老子新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七十一章)老子又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是说做困难的事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下手。

易,第四是交易,用自己的劳动与别人的劳动做交易。

交易是社会最早的法则。《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皇上与人民要做交易。你为人民兴利除害,人民把权力授予你。《系辞下》:“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你不拿一点东西与人民交易,而想求得权力,人民就不会把权力给予你。

交易还有第二个意思,就是市场交易。我要想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得给予别人需要的东西来进行交易。《系辞下》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第五是变易,创造新的事物取代旧的事物。《系辞下》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新生的取代衰老的。这种生生不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日新之谓盛德。”如此等等,总之,易就是变易。这种变易是仿效自然而来的。“天地变化,圣人效之。”相传鲁班效法茅草而发明锯子,效法荷叶而发明雨伞。莱特兄弟效法飞鸟而发明飞机。姜太公效法老鹰猛兽捕食,悟出兵法《太公六韬》。而老子更明确地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变易,变革变化,推陈出新,新陈代谢。用新的发明取代旧的做法。例如,“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以上是《系辞下》的描述。如果我们继续往下看,可以发现,以前的肩挑背托独轮车,现在易之以火车、汽车;以前的搓衣板,易之以洗衣机;以前的煤油灯,易之以电灯;以前的木刻活字印刷,易之以电子排版。

解读《易经》的三条原则

整个对《易经》的解读注释,几千年来,要数《易传》的作者胆子最大。他们可以说是装修六十四卦的第一代大师。他们发现《易经》在殷末周初兴起,是时代政治讨伐殷纣的产物,第二是《易经》作者有忧患有困惑,所以,他们大胆按照自己的设计装修六十四卦,采用的只是六十四卦的框架。

如果说《易传》值得代代相传,那并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易经》作者的原意,而是他们创立了新意。这些新意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启发,所以,《易传》本身是独立的著作。他们的功勋不仅是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思想,还在于他们开创了发挥《易经》的基本方法。

这些方法,简单归纳为三条:

第一条原则,引申联想,触类旁通。《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触类而长之,那个长,可以是延长的长吧?触类而长之,可以说是,触类而延长,放飞想象的翅膀,引申,联想,比喻,比附,附会,只是不要牵强附会。只要对人生、社会有启发,无从考证《易经》那句话的原意,也不要去考证那句话的原意,也考证不出那句话的原意。《系辞》写得何等精彩,但它是新的创作。它像放飞风筝一样,把线延长再延长。

朱伯昆先生说:“《易经》的卦爻辞,使你获得某种启示。它往往是异类相推,形成比附和联想。”

解《易经》的书,也是比附得出奇。例如那个噬嗑卦,明明谁都说那像嘴巴,上下各一条实线,象征上下嘴唇;中间三虚一实,三虚象征牙齿,一实象征塞在嘴里的异物。噬,就是食,就是咬;嗑,就是合。噬嗑,就是咬合,咀嚼。上下的实线象征的是上下嘴唇。这不是刚刚解说了吗?可是,在解每一爻时,联想马上变了,变得与刚才的嘴唇咬合风马牛不相及,那上下两条实线,变成了枷锁刑具。最下面一条实线,算初犯,小时偷针,关了禁闭,不让出门;最上面那条实线,算是屡教不改,大时偷金抢银行,带了大枷。中间的三根虚线,不代表牙齿了,象征意义也变了,最下面那根虚线算是吃嫩肉,中间那根虚线算是吃腊肉遇毒,上面那根虚线则是吃干肉里面有黄金。

所以,《易经》的卦爻辞本身就充满矛盾,何况历代解卦的人自由联想,《彖》《象》解卦爻辞的文字,至少可以不用当成经典。

我们学习《易传》,首先是要学习那种敢于放开想象,甚至敢于以孔子的名义,发挥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并不见得低于孔子,或者甚至是孔子所不及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系辞下》,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我们虽然不算智慧,但我们可以百虑,然后可以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为《易经》写出新的一页。

第二条原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成语原来出自于《易传》,这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普适原则。这个原则在世界上都是非常著名的,被广泛地接受。

发生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我在日本讲学时,被日本学校临时安排给学生上电影课。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哥伦布》的电影课。除了看电影外,我安排学生自组织分组诘难。问题出自学生,再由学生指定别组学生回答。举一例,学生问,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有学生说是为了黄金;另一名学生说,不,恐怕是为了爵位;第三名学生说,他是一个地理学者,他有一些猜想,他想去证明自己的想法。课堂欢声笑语,非常热烈。家长和教师都坐在周围。我并没有做课堂总结,只是建议他们去计划一次真正的在保险前提下的探险旅行。课后,日本企业家藤井先生代表校长和教师来问我,你怎么没有做结论就下课了,效果却那么好。我就告诉他,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恍然大悟,立即拿来宣纸板和笔墨,请我为他写下来。原来日本对中国的这句成语,只有少数研究中国的学者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第二年,当我又带着中国电影课校长代表团访问日本时,藤井先生很神秘地请我和教育部官员进他的办公室,指着墙上挂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心地笑了。

在我们读《易经》,解《易经》时,见仁见智,是最重要的原则。读《易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在评论别人的《易经》心得时,最好不要说“你那观点不符合《易经》”这样的话。你只要看他的说法对你有没有启发就行了。

苏东坡发明了一个“八面读书法”,一本好书要读八遍以上。每读一遍,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营养。又好比,同一块土地,你可以种辣椒,也可以种冬瓜。都是用根去吸收那块土地里的营养,长出来的辣椒很红,而冬瓜很大,各具特色。

我们在学校开设电影课的试点,有的学校强调每一部电影,都要有教师认真备课,生怕学生吸收到不好的东西。在众多的校长论文中,内蒙古包钢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宋建东女士的论文用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标题。她的论点非常中肯,后来影响了整个电影课学校的观看原则。

第三条原则:借题发挥,各抒己见。《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徐志锐著)第464页:“以上第五章。此章记述孔子议论爻辞十一条,为学《易》用《易》之事,皆属《系辞传》作者托孔子之名而发议论。”

请注意,我引用这一段,是想特别强调一下“《系辞传》作者托孔子之名而发议论”。《系辞传》作者托孔子之名而发议论,说明《系辞传》作者那时还很不出名,一是要借《易经》之题说自己的话,二是要借孔子之名说自己的话。他或者他们说得好哇!尽管直到现在也不知道《系辞传》作者是谁,但是我觉得应该独立地纪念他或者他们。

现在借《易经》的名是太多了。起名的,算命的,看风水的,全都打上《易经》的招牌。其中,有假冒伪劣的,有假冒不伪劣的。

借名的事是不出名的创造者经常不得不做的事情。最传为美谈的有两个音乐界的故事。一个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女钢琴手,她弹得一手好钢琴,但是因为不出名,所以推广不开。她想到了一个馊主意,说自己是当时最有名的钢琴音乐家李斯特的学生,于是她的演奏音乐会红火起来。李斯特听说有个自己的女学生很受欢迎,又想不起来有这么个学生,便赶到这个城市,去听了一场。他发觉他根本没有这个学生,是假冒但不伪劣。他生出爱才之心。会后,他走上舞台,告诉那个女钢琴手有几个音符如果这样弹会不会更好些。女钢琴手很受启发,感谢这位好心人。她请教这位好心人的大名,他说我叫李斯特。那个女钢琴手一听,吓坏了,面无人色,正要负荆请罪。李斯特说,刚才我不是已经教过你了吗?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呀!多么感人呀!李斯特!

另一个还是李斯特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已经拍成了电影《一曲难忘》。肖邦那时还不出名。但是李斯特已经名扬天下。女作家乔治桑首先发现肖邦的天赋,她爱上了肖邦。然后她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借冕播誉的喜剧。李斯特的音乐会,座无虚席。李斯特宣布当晚举行一场熄灯演奏。大家听得入神,如痴如醉。这时灯光缓缓亮起,音乐没有中断,大家发现正在演奏的人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不认识的年轻人。惊讶之余,猛然醒悟,于是掌声雷动,接受了这位音乐界的新秀。这时,李斯特才正式介绍肖邦,从此肖邦走进了音乐界。

至于借题发挥,是文学界、哲学界、政界,甚至商界的常见智慧。中国古代寓言,大多是借题发挥的创作。螳螂捕蝉、杯弓蛇影、唇亡齿寒、塞翁失马等寓言故事,都是借题发挥,曾经起到劝谏君主改正过错的积极作用。

苏东坡明知他去玩的那个赤壁不是《三国演义》中孙、刘大破曹操大军的那个赤壁,但是他借题发挥,写了两个《赤壁赋》。

据说有一次画院考试,要考生画创意的图画。结果是以下三幅画获奖,传为美谈。一看,全是借题发挥的作品。第一幅,“踏花归去马蹄香”,几只蝴蝶在飞跑的马蹄附近飞舞。第二幅,“深山藏古寺”,画面不见古寺,只见和尚在小径上挑水。第三幅,“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竟是美女红唇。

康有为写《大同书》一书,更是借题发挥的杰作。他借“大同”的概念,要宣扬自己变法的主张。果然生效,既动员了社会,又打动了光绪皇帝。

网上说,萧伯纳的剧中对白,善于运用机敏的诙谐、尖酸而得体的俏皮话、翻旧出新的典故、信手拈来的借题发挥,因此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又谑而不伤其雅,厉而不失其婉,从而显现为一种智慧的光彩。

获优质金奖的无锡市红豆牌服装厂厂长,在接待记者采访时,不谈产值、利润,却在“红豆”上大做文章,讲解有关“红豆”典故,并组织记者观看台湾新片《一颗红豆》,参观红豆树,最后赠送真正的红豆。进而又借记者对红豆的宣传赞誉,使“红豆”服装的名牌效应迅速产生。

我现在读《易经》,毫无疑问是要借题发挥。借这六十四个困惑题目,来总结人类在这六十四个题目上的总经验、总启发。1.乾卦:当头儿的哲学

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始。乾字的左半是日在中天,上下的十字代表光芒。乾字的右半是乞,乞者气也。气者,受热或燃烧而上升之烟或水蒸气也。总之,乾代表阳,代表天,因而引申为天子、丈夫、父亲和一切的头儿。相对而言,一切臣民、部下、妻子儿女便都成了坤。村长在村里是阳,但面对乡长时他又成了部下,成了阴。小国王在大国王面前成了阴,大国王在议会面前成了阴,议员在选民面前成了阴。所以没有一个人是纯阳,没有一个人是纯阴。阴阳集于一身,协调方可大顺。

每个人都有机会当头儿

凡有人群处都有一个头儿。鸟有鸟王,兽有兽王;村有村长,国有国王;天上有玉皇,海里有龙王。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治世公司起八方,有执照就是董事长。原始部落虽落后,也有酋长来当头。当官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什么长也当不上,弄几个结拜弟兄,搞个大哥大来当当。大哥大也当不上,还可回家当家长。家长被丈夫当了,三十年媳妇熬成婆,还可以统治儿媳妇。小时候被大人统治了,长大后我总要当个头儿。即便是约几个朋友出去玩,也要有个召集人。头儿就是领袖,当头儿的事,当领袖的事,是人人都要面对的,人人必须学习的。

当了头儿有特权也有责任。如果你不能给下属带来福利,你就会被弹劾,被改选,被推翻。如果你给下属带来了福利,你就被歌颂,被爱戴,被拥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当头儿是一门学问,每个人都要留心一学。

领袖分五等,无圣明昏暴

先秦的老子把君主分为五个等级。“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最坏的君主是暴君。实行殃民政治,属于公敌型。人民的态度是咒骂他,侮辱他。暴君心态,以人民为敌,以为人民随时都想推翻他,于是先来残酷地压迫人民。正如黄宗羲所说:“以举国之公为一己之私。”像殷纣王、夏桀王一样,被视为窃国大盗。晏子号召不怀暴君之禄,不居乱国之位。荀子主张从道不从君:争然后善,夺然后义,上下易位然后贞。不管你是当家长、村长还是国长,都要注意,别当暴君。

第四等君主是昏君。实行虐民政治,属于腐败型。人民的态度是畏惧他,害怕他。性质是主人对奴隶的虐待。昏君的特点,只知自己享乐,听信奸臣当道,糊涂贬杀忠臣,对外好大喜功,对内严酷苛刻。昏昏然以为自己是伟人,居危而不知危,仍然苛捐杂税,酒池肉林,声色犬马,劳民伤财。就像那《窈窕淑女》中的酒鬼父亲,也像《秋菊打官司》中的村长。

第三等君主是明君。实行开明政治,属于主仆型。人民的态度是歌颂他,夸奖他。性质是主人对仆人的照顾,以便更多地让仆人干活。管子说:养人如养六畜,用人如用草木。资本家改善一点对工人的待遇,可以榨取更多的油水。主人给马加点夜草,次日马可跑更远的路。在昏君、暴君统治下的人民,一旦遇到个开明君主,便会歌功颂德。

第二等君主是圣君。实行爱民政治,属于救星型。人民的态度是爱戴他,亲近他。性质是救星对凡人的恩赐,老子对儿子的统治。例如海瑞、包公之类,父母官,爱民如子。贤君爱民,但仍高高在上,让下面的人感恩戴德,顶礼膜拜,近于宗教。

第一等君主是无君。实行民主政治,属于公民型。人民的态度是,只知道有这个人是头儿,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委托人。性质是公民对公民的服务。老子说:“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即是圣人。如孙中山所说,让人民来做皇帝。父子情深如朋友,官民鱼水一家人。最好的领袖只是开创人民依法自为的社会条件。人民发达了,认为这是我自己干出来的。

老子这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两千多年前他就为现今的民主政治留出了排名空位。虽然他叫不出民主政治这个词,但他朦胧地感觉到,有一种领袖比贤君还好,他称之为“太上,下知有之”。朋友,你需不需要想一想,你准备当哪一种头儿?

怎样才能当上头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