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之父门捷列夫(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22:51:52

点击下载

作者:郭艳红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化学之父门捷列夫

化学之父门捷列夫试读:

总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

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名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狂喜。当我们迷惘或无助时,他们的高贵品格就如同飘动在高处的旗帜,每次招展都会令我们幡然醒悟,从而畅快淋漓地感受生命的真谛。只要我们把他们视为精神引领者和行为楷模,就会不由自主地追随他们,并深刻感受到精神的强烈震撼。

当我们用最诚挚的心灵和热情追随名人的足迹,就是选择了一个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并将提升的空间拓展开来。追随意味着发现,发现名人的博大精深,发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发现最真实的自我;追随意味着提升,置身于名人精神的荫蔽之下,我们就像藤蔓一般沿着名人硕大粗壮的树干攀援上升,这将极大地缩短我们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从而踏上光明的坦途。

不要说这是个崇尚独立思考的年代,如果我们缺乏敬畏精神,那么只能让个性与自由的理念艰难地生长;不要说这是个无法造就伟人的年代,生命价值并不在于平凡或伟大。如果在名人的引领下,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的那本书,就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成长的历程,虽然每位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并非完全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我们说的名人当然是指对世界和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他们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企业家等。滚滚历史长河,阵阵涛声如号,是他们,屹立潮头,掀起时代前进的浪花,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人类的文明和无限的未来,不断开创着辉煌的新境界和新梦想,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权力,并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军事家是指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实施的人,一般包括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

政治家、军事家大多充满了文韬武略,能够运筹帷幄,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世界,书写着历史,不断谱写着人类的辉煌篇章,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科学发明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他们从事着探索未知、发现真相、追求真理、改造世界和造福人类的大学问。他们都有献身、求实、严谨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具有一颗好奇心。从好奇心出发,他们希望探知事物规律,具有希望看到事物本质一面的强烈意识与探索激情。还有就是他们都有恒心,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具有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

文学家是指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学者等。其中,诗人是指诗歌的创作者,小说家指小说创作者,散文家指散文创作者,而文学家则是指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领域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作者,他们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娴熟创作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具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活动的人士,通常指在绘画、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具有比较高的成就,并具有了一定美学造诣的人。他们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极大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哲学家、思想家是指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具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士。思想主要是用言语和符号来表达的,而致力于研究思想并且形成思想体系的人就是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用独到的思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且在此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与宇宙,以此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矛盾迷惑的问题。他们是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探讨所有人类重要的问题和观念,并创造出一种思考和思想的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步伐,推动着人类思想和精神不断升华,使人类不断摆脱低级状态,不断走向更高境界。人是有思想和精神的高级动物,因此,哲学家和思想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导师。

企业管理家是最直接创造财富的人。他们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人们更加幸福。财富虽然只是一个象征,但它与人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等息息相关。企业家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在追求财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和服务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我们追踪这些名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就会发现他们在做好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能够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灵感和启发,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并进行持久的人生追求,去争取获得巨大的成功。

影响名人成长的事件虽然不一样,但他们在一生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则大同小异。正如爱迪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

爱默生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正如日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伟大人物,起初都是很幼稚且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名家并进而获得人们的崇敬。”所以,名人成长也具有其非凡之处,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Менделеев, 1834—1907),俄国著名的化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自然科学基本定律化学元素周期律发现者之一。其研究领域包括气体定律、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无烟火药、度量衡等。

门捷列夫于1834年生于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1841年秋,不满7周岁的门捷列夫就读于托博尔斯克中学。1849年春,门捷列夫中学毕业,历尽周折进入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学习。

1855年,他大学毕业并荣获学院的金质奖章,23岁成为副教授。

1859年,门捷列夫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1860年,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1年,回圣彼得堡编写了《有机化学》一书。

1865年,门捷列夫获化学博士学位。1866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后来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教无机化学。在此期间,编写了《化学原理》。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880年,因为门捷列夫没有当选科学院院士,爆发了“门捷列夫事件”。1890年,因为替学生递交请愿书,而被迫离开了圣彼得堡大学。

1892年,帮助海军部研究新型无烟火药。1893年,担任度量衡总局局长。

1907年,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73岁。

门捷列夫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他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并修改了错误的原子量。他还运用元素性质周期性的观点,写成《化学原理》一书。

门捷列夫还发现气体的临界温度,研究气体和液体的体积同温度和压力的关系。他还提出了近代溶液学说——溶解水化理论。

除此之外,门捷列夫还以惊人的速度从事研究与写作。

门捷列夫在俄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他制造了新型的无烟火药,推动了俄国度量衡的现代化,主张改善石油业、采矿业、制造业、农业与贸易现状,还最先提出了煤地下气化的主张。

他致力于教育改革,主张对女性开放科学研究,以排除无知与神秘主义,他同时协助成立俄国化学学会并担任会长。

门捷列夫的名字和业绩是负有世界盛誉的。他的元素周期律,为寻找和探索新元素指明了方向,使化学科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全世界的化学家在其整个研究工作期间将永远离不开门捷列夫所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集人类日积月累、不断丰富的化学知识之大成,无论过去或将来都是化学、物理学、地质学和其他科学的指路明灯。

门捷列夫的《化学原理》,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8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门捷列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科学、工业的发展和繁荣而忘我工作的热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好奇善问的小男孩

19世纪上半叶,在俄国偏远的西伯利亚荒野中,有一座在本地来说还算热闹的托博尔斯克镇。这座小镇和西伯利亚的其他地方一样,冷是唯一的特点,冬天的漫长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就在这样一个北风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的季节,就在这个托博尔河和额尔齐斯河交汇的小镇上,一家小小的玻璃厂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这个玻璃厂的规模虽然很小,但是却生产着周围几百公里内居民日常使用的酒瓶、烧杯、酒具以及其他的玻璃器皿。

在这里,有的工人正在搅拌炽热的玻璃溶液,有的工人正在吹制玻璃制品,有的工人正在把冷却的制成品装入木箱。在这伙终日忙碌的人群中,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显得尤为扎眼。

这个孩子长着细瘦的个子、深陷的眼窝、高高的鼻子,头戴一顶大而破旧的皮帽子,脚穿一双并不适合他年龄的大皮靴,穿的裤子带着几处补丁,上身的皮衣撕开了许多或长或短的口子,全身的衣服都有被溶液烧出的小洞。

只见他一会儿蹲在熔炉边仔细地观看滚动的玻璃溶液,一会儿又跑去观看如何吹制玻璃器皿。有时他看得出神,就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想摸一摸正在吹制的玻璃团。

当他的手指就要触到炽热的玻璃团时,突然传来一个女人粗壮的吼叫:“米嘉,危险。”

这个孩子对别人的警告好像没有一点反应,两只大大的眼睛依然紧紧盯着那些玻璃的变化。当他的身体被拖着离开了吹制玻璃的现场很远后,他才开始嚷嚷:“放开我,我要回家,我要找爸爸问问题!”

这个反应略显“迟钝”的小男孩儿,被大家亲昵地称作米嘉,他的全名叫作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那个把他提起的,显得很“粗鲁”的女人就是他的母亲,也是这个小玻璃厂的厂长。

门捷列夫生于1834年2月8日。父亲叫伊万·巴甫洛维奇·门捷列夫,他于1807年毕业于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托博尔斯克中学当老师,先后教过哲学、美学、政治经济学和逻辑学、俄罗斯文学。

1818年,他光荣地被任命为托博尔斯克省人民中学校长;1823年又调到萨拉托夫省立中学当校长;1827年又回到托博尔斯克中学当校长。

伊万是一个学识渊博、才思过人的知识分子。和同时代的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极为痛恨沙皇统治下的腐败和黑暗,积极地追求进步。他深切地同情革命党人。

在1825年12月14日,俄罗斯爆发了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这是一场由俄罗斯贵族革命家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由于这场革命发生于12月,因此有关的起义者都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试图只依靠军队的力量发动政变。在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尼古拉一世继位。12月14日,3000官兵屯驻在元老院广场,开始了武装起义。

翌日,尼古拉一世调动了约一万多名士兵残酷地镇压起义军,并逮捕了彼斯捷尔等人。

后来,在同年的12月29日,穆拉维约夫再次领导、组织和发动了起义,但最终起义还是以失败收场。

虽然“十二月党人”的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却敲响了俄国自由主义革命运动的钟声,同时也引发了大量有关自由主义的文学创作,如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及诗界泰斗普希金的诗作。

由于起义失败了,许许多多的起义者和同情者都遭到了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

他们有的被抓起来直接杀头,有的被捕后被投进了监狱。伊万虽然保住了脑袋,但却被发配到了偏远的西伯利亚。从此,伊万在这被荒野包围着的小城托博尔斯克镇当上了中学校长。

伊万的妻子名叫玛利姬·德米特里·耶芙娜,是西伯利亚最早从事造纸与玻璃工业的老资本家柯尔尼列夫家的女儿,同时也是一个意志坚强、精明能干的妇女,她是伊万终生不渝的伴侣。

伊万一家在这偏远的荒野小镇上营造起相对平静、安宁的生活环境。

由于伊万校长有学问、有见识、待人亲切和蔼,因此在他来到此地后不久,他们家就成了小镇知识界的社交中心。无论是高一级的官吏,还是“十二月党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都受到了他们家的热烈欢迎和款待。

不同的人士聚到了一起,彼此是那么的亲密无间,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看不见但又能明确感受到的温暖,给幼年的门捷列夫留下很深的印象。

门捷列夫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未来的深深的关切,也正是在此时播下了颗粒饱满的种子。

当小门捷列夫还在襁褓中时,这个温暖的家庭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不幸:

伊万不幸生了一场大病,在病体康复后,视力却急剧下降,最后竟然完全失明。伊万本来就是一个有“反骨”的人,他的上司便利用这个机会,解除了他的校长职务,让他提早退休了。

后来,这一家人开始节衣缩食,省出钱来为伊万做了一次眼科手术。

这次手术并没有白做,伊万的视力在术后略有恢复,至少能模糊地看到眼前的物体。但是,他想要重新工作的机会却再也不会有了。

伊万退休以后,工资被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一年只有275个卢布。夫妻俩有一大群孩子,这点钱对于他们这样一个大家庭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

靠这点钱根本就难以养活全家,该怎么办才好呢?

就在一家人正在为生计而一筹莫展的时候,门捷列夫的舅舅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科尔尼里耶夫来看望伊万一家了。

当瓦西里看到妹妹一家人遭受这样的打击时,十分难过。

他说:“玛利姬,我正好要去莫斯科定居,我的小玻璃工厂就交给你经营吧。它离你这里只有25公里,也不是很远。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受冻挨饿了!”

玛利姬感激地看着自己亲爱的哥哥,眼圈立刻湿润了,她张了张嘴,想说些感激的话,但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许,此时说什么话都显得多余,毕竟眼前帮自己的是自己的亲哥哥,他是打心眼里希望妹妹过得好。

瓦西里亲切地抚摸着妹妹瘦弱的肩头,说:“明天就去那里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就向那里的老师傅们请教。”

玛利姬郑重地点了点头。她又把几个孩子叫了过来,给瓦西里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这时瓦西里的眼圈也红了:“玛利姬,哥哥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我知道你聪明、能干,一定能把这个厂子搞起来的。”

就这样,玛利姬接管了这个小玻璃工厂。

这个从来没见过玻璃器皿如何生产的家庭妇女,一边学习,一边生产,既当老板,又当工人,还搞推销。在她的辛勤经营下,这个不起眼的小工厂成了一家人的生活支柱。

玛利姬去办工厂,这下可苦了家中的孩子们,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便是年龄最小的门捷列夫。繁忙的母亲既顾不上照顾他的生活,更没有心思对儿子亲热。

小门捷列夫穿的衣服,常常是哥哥、姐姐们不能穿的,玛利姬随便改一改就让他穿,有时甚至连缝改的时间都没有。因此,他身上的衣服、鞋帽,没有一件是合适的。

在这个为了生计而奔忙的家庭中,没有人会娇惯他。小门捷列夫自幼就非常懂事,从3岁起,就能做事了。

他有时在家中听爸爸讲故事,有时跟哥哥、姐姐们学识字、算术,但更多的是跑到妈妈的工厂里去看吹制玻璃器皿。

那炉膛里鲜红的溶液和千变万化的吹制过程,使年幼的门捷列夫很着迷。

多神奇啊!石头在熔炉中变成了黏稠的液体,而工人拿着长长的铁管蘸着一小团这样的液体,再鼓着腮,吹呀吹,就变成了一个大玻璃球。他越看越觉得奇怪,越觉得奇怪,就越想把它弄明白。

小门捷列夫回到家里,问爸爸:“为什么石头在熔炉里能变成黏黏的东西,而这东西又能变成玻璃呢?”

伊万看着小门捷列夫一脸的严肃和迷惑,笑了:“这就是好多人都在尽力解释的问题,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两种不同的东西放在火里烧,就变成了一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又不能分解?”“那他们是怎么说的?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水是万物之源;有人说,火是万物之本;还有人说世界是由水、火、土、气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的。但这些都无法解释为什么玻璃不能被火进一步分解,显然物质的构成是更加复杂的。”

小门捷列夫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水是万物之源?不对!要是火炉是水组成的,水不早就被火烤得无影无踪了吗?火是万物之源?也不对!要是万物都是火构成的,就没有冰雪和冬天了。世界是由水、火、土、气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的。”

小门捷列夫挠了挠脑袋,一脸困惑地望着伊万,说:“这句话我听不懂。”

伊万笑了,望着这个聪明好学的儿子感到由衷的欣慰,他说道:“你还小,慢慢地这些东西都会明白。现在你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学习,多学点知识,做个知识渊博的人。等你长大了,用你的知识解释你不明白的事情。”“嗯,我要好好学习,快点长大,到时候爸爸您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尽管问我,我什么都懂!”

听了儿子的豪言壮语,伊万的眼睛好像亮了,他好像看到了未来的光明。

七岁直接进入中学

门捷列夫一家虽然人口较多,但是白天家里面却多数情况下都是静悄悄的。母亲玛利姬管理工厂。哥哥姐姐们中,大的工作,小的上学。退休的父亲伊万,视力虽然很弱,但他也不能闲着,烧饭、洗衣等家务都归他。全家人只有小门捷列夫一个闲着,他感到很寂寞。

到了傍晚,上学的哥哥、姐姐们都放学回家了,小门捷列夫立刻喜笑颜开,终于有伴儿了。他主动接过哥哥、姐姐的书包,然后给他们端上吃的,倒上水,顺便问他们一些学校的趣事。

哥哥、姐姐看着这么乖巧的弟弟,总是将一天里在学校中发生的事仔细地讲给他听。小门捷列夫每次听完后,都是一脸的神往。

休息一会儿后,哥哥、姐姐开始做作业了。小门捷列夫就搬上一个小凳子,坐在他们一旁,两只小手托着腮帮子,眼睛一眨不眨地听他们念书。

有时候他还情不自禁地拿起他们的书,一本正经地读起来。有不认识的字,他就问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嫌他麻烦时,就会毫不客气地将他赶到一边去。

此时,小门捷列夫感到孤独和委屈。他跑到一边,生一会儿气,又耐不住寂寞,再次悄悄地凑过来,看哥哥、姐姐写字。

慢慢地,小门捷列夫在识字、背诗和算数方面已经赶上了哥哥姐姐。搞了一生教育工作的伊万,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对小门捷列夫的成长没有忽略,他从小就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伊万把时间挤出来,顾不上视力低下和看书困难,亲自教小门捷列夫读书、识字。

有时候,看书的时间长一点伊万的眼睛和头就会剧烈地疼痛,这时候小门捷列夫就会懂事地让父亲休息,自己跑到哥哥、姐姐那里。

哥哥、姐姐见父亲视力不好,还教弟弟识字,就不再烦小门捷列夫了。只要他们有空,就主动替父亲教门捷列夫识字和算数。就这样,在两年内,小门捷列夫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门捷列夫7岁那年,哥哥巴维尔到了上中学的年龄。看到玛利姬为哥哥准备新书包,小门捷列夫着急了,缠着玛利姬也要求上学。

玛利姬说:“按要求是8岁才能够上学的啊,我的小米嘉,你再等一年好吗?”

小门捷列夫坚决地说:“不!我也要和哥哥、姐姐一起上学。”

玛利姬笑了笑,宠溺地说:“那你等等,等我有了工夫,到小学跟老师说一说,让你到镇上的小学去读书。”

听到这话,小门捷列夫不高兴地说:“我才不上小学呢,我要和哥哥一样去上中学。”

玛利姬有点生气了:“米嘉,妈妈答应让你上小学,也只是试探着,学校不一定会接收你。你不要再闹了,上中学,简直是开玩笑!”

门捷列夫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眼泪吧嗒吧嗒地直往下掉,但他坚持着说:“我现在已经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我认为我应该上中学了!”

伊万听到这母子的争论,扔下手中的活儿,走了过来。

他站在儿子一边,对玛利姬说:“米嘉的要求并不过分,他现在确实已经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你去找一找托博尔斯克中学的校长,请求他允许米嘉和哥哥一起上中学。”

玛利姬有些难以置信,她随便出了些题目让门捷列夫回答,结果门捷列夫回答得又快又准。玛利姬终于相信小儿子的话是真的,他真的已经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看着如此聪明的孩子,玛利姬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满足他的心愿,让他上中学。

起初,学校不肯收这个从没有上过学的孩子,认为这是不符合规矩的,在学校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玛利姬坚持着,一次次地去学校,说门捷列夫如何聪明好学,还有比同龄孩子强得多的观察力等。到最后,学校看在老校长的面子上,勉强同意让门捷列夫参加考试,考试通过才能录取。

学校特地组织了俄文、数学、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对门捷列夫进行了认真的考试。结果证明,门捷列夫确实达到了上中学的文化程度,尤其是计算能力比中学一年级的孩子还强。

门捷列夫的出色表现,使学校不得不破例招收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读中学。

当门捷列夫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他心里高兴极了,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而大家对他这个“小”同学,也抱有同样的态度。

上课的铃声响了,大家走进了教室坐到座位上。7岁的门捷列夫,由于个子太矮,仅仅能把头露出来。同学们看了哈哈大笑。老师看到这个滑稽的场面也笑了,但随后制止了同学们大笑,开始上课。

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越短。所以,任课老师担心小门捷列夫的注意力无法持续45分钟。可是,他们都低估了这个孩子。小门捷列夫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那些大孩子还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门捷列夫逐渐地表现出他极为优秀的一面。

上课回答问题,他往往是第一个举手,而且回答得既正确又有条理性;他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也很认真,能够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物理、地理、逻辑等主要学科都取得了好成绩,只有拉丁文不及格。

门捷列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态度,没有人再嘲笑他是个小孩子了,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对待。

门捷列夫那颗充满好奇、渴求知识的心在学习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他喜欢数学,觉得数字在他的“指挥下”乖乖地做游戏;他爱物理,因为物理告诉他为什么气球能上天;他对地理感兴趣,地理可以告诉他俄罗斯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宝藏。

只有拉丁语,让小门捷列夫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兴趣。一看到拉丁文课本他就头疼。他已经连续两次拉丁文考试不及格了。

当时,正值尼古拉一世的反动势力最猖獗的时候。俄罗斯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崇尚一种不切实际的理论知识——经院哲学。

没有人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神学和古代语言被确定为教学体系的重点。教学的基础是反对东正教、独裁和民族主义的原则,托博尔斯克中学自然也不例外。

伊万,这个搞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父亲当然无法容忍自己的儿子拉丁语只得两分。所以学期一结束,他就要求小门捷列夫把拉丁语课本拿过来,要替他进行补习。

门捷列夫犯难了,磨磨蹭蹭。

原来,学期一完,门捷列夫和几个同学便把拉丁文课本靠在河边的那棵大树上当靶子打,在一阵阵开心的欢呼声中,不堪一击的课本几乎成了一摞破纸。“天啊,这就是你的课本?”伊万怒火中烧。

门捷列夫低着头,不知道如何回答。

伊万压了压自己的怒气,说道:“米嘉,我知道你不喜欢拉丁语。但是学习不能够光凭兴趣,拉丁语是非常重要的,以后要想上大学,拉丁语一定要过关不可。”

门捷列夫听了这话更惭愧了,他知道父亲对他的期望很高,而且为他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他不想说些安慰人的话,而埋没自己真实的想法。

于是他恳切地说:“爸爸,我知道我的拉丁语成绩让您和妈妈很失望,可我真的觉得它既单调又枯燥,跟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直没法儿比。我长大了不想做神甫,也不想研究拉丁文典籍。”

伊万听了这番话,觉得儿子长大了,于是问道:“那你长大要干什么?”“我想做一个科学家,揭开大自然更多的奥秘!”门捷列夫一脸认真地说,“老师艾尔绍夫告诉我们:‘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美丽的山河,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矿藏,但是它现在还很贫穷、落后,也有许多愚昧封建和黑暗的东西,只有科学,才能够使它富裕起来,强大起来。' ”

伊万惊讶地看着门捷列夫,他没有想到儿子7岁的小脑袋瓜里装了这么多东西,明白这些当时看来还很激进的道理。他疼爱地摸了摸门捷列夫的脑袋。“你说得没有错,可是要想当科学家就要有知识,要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上大学啊,可是上大学拉丁语就必须过关。”

门捷列夫琢磨了一下,最后点点头:“我知道了,学习不能仅凭兴趣,为了我的理想,我会把拉丁语补上去的。”“这才是我的好儿子!”伊万欣慰地说。“爸爸,艾尔绍夫老师答应我,假期带我到乌拉尔的群山中采集矿石标本,然后再到西伯利亚大草原,采集昆虫花卉标本。”

看着儿子一脸的神往,伊万感慨地说:“米嘉,本来这些事情应该由我带着你去的,可爸爸的眼睛看不清了,不能带你去采矿石、捉蝴蝶了。不过,你既然选择了俄罗斯的未来,那你就投入到它宽广的胸怀中去吧!它值得你去为其钻研科学、发掘宝藏。但是拉丁语也要认真学啊!”

门捷列夫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假期里,他怀揣着一颗还略显稚嫩的心,钻进了乌拉尔的群山,走进了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

他白天采集矿石标本,晚上梦见俄国的地下矿藏都被自己发现了,矿石从地下冒出来,变成各种各样的金属,又制成各种工具和仪器;采集蝴蝶标本,又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花蝴蝶,在花丛里忽扇着两只翅膀飞呀、飞呀。

在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门捷列夫把他的全部热情投入到了对科学的追求上,他的个性在大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张扬。

不过,艾尔绍夫老师发现在门捷列夫鼓鼓的行囊里,还放了一本拉丁文课本。

中学时代就要过去了,虽然门捷列夫只有15岁,但善良、正直、聪明已成为他一生都不会缺少的品质,父母和老师们的启蒙教育已使科学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迈入大学门槛

当小门捷列夫超常的天资和聪明好学的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时;当玛利姬的工厂呈现出繁忙兴旺的景象,前来订货的客户接连不断,向外送货的马车一辆接一辆时,一连串的不幸降临到了这个本来充满了希望的家庭。

首先是伊万,他患了结核,一病不起,持续高烧十几天后,就与世长辞了。他多么想看到自己疼爱的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对祖国有益的事啊,可他没有等到这一天,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这对门捷列夫全家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伊万虽然仅有一点模糊的视力,无法挣钱养家,但他善良,有才华,在当地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人,也是全家的主心骨。

伊万的去世,使这个家庭崩溃了。

当一家人终于接受了现实,准备从悲痛中振作起来时,门捷列夫的大姐又一病不起。她是妈妈工厂的得力助手,每日发货、收账、结算全依靠她。玛利姬为救女儿想尽了办法,可是,最终也没有把女儿的病治好。不久,大女儿也离开了人间。

灾难到此并没有终结,接下来,一场大火将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工厂化为了灰烬。

一连串的灾难使原来的大家庭无法维持下去了,哥哥们都离开家,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出路,姐姐们则纷纷嫁人,最后玛利姬的身边只剩下了最小的女儿丽莎和门捷列夫。小女儿还不到嫁人的年龄,小儿子是丈夫生前的希望。玛利姬要靠剩下的一点积蓄,把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抚养成人。

小门捷列夫在这一连串的打击面前,虽然也悲痛万分,但是他将这一切化为了动力,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最后,以除拉丁文之外,其余各科都是优秀的成绩,圆满地结束了中学的学习。

玛利姬拿着儿子的中学毕业证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起了在额尔齐斯河的沙滩,在百花盛开的草原,在茂密的白桦树林,在清澈如镜的湖泊边,她和伊万相依相伴;想起了伊万曾给她讲的大自然的奥秘及生活的趣事。

但是伊万念叨最多的是莫斯科,讲那里的克里姆林宫,讲那里的莫斯科大学。

玛利姬知道丈夫始终把知识和科学看作世上最神圣的事情,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孩子们将来都能读大学,搞教学或研究工作。现在伊万的心愿只有门捷列夫能够达成。

为了完成伊万唯一的遗愿,玛利姬毅然变卖了全部家产,带上所剩不多的积蓄,带着丽莎和门捷列夫,告别了托博尔斯克镇,登上了去莫斯科的马车。她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设法送门捷列夫上大学。

从托博尔斯克到莫斯科路途遥远,达上千公里。年轻的门捷列夫不顾旅途的劳累,兴致勃勃地观赏着一片又一片莽莽原野、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美丽的河流……

湖光山色,奇花异草,光怪陆离的大自然景色,使门捷列夫情趣盎然,心花怒放,他像笼中之鸟回归大自然一样,显得格外欢快。

10多天后,他们跨过了卡马河,到达了喀山,接着又渡过了伏尔加河。玛利姬兴奋地告诉姐弟俩:莫斯科就要到了!他们这样一路兼程20多天,也没有走完横跨全俄罗斯路程的一半。

门捷列夫在心中叹道:“多么辽阔的俄罗斯!上帝给了我们一个多么美丽宽广的家园!我一定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去探寻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更加强烈地击打着他的心扉。

莫斯科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是俄罗斯的首都,在那里汇集了全国著名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满怀着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渴望,来到了这里。站在克里姆林宫墙外的广场上,门捷列夫觉得莫斯科甚至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美好。

可在莫斯科,等待着门捷列夫母子的并不是笑脸。

冷眼、推诿、嘲笑,像一把把利剑戳着他们的心。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莫斯科学区的学籍,这使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长都轻而易举地说出“不”字,可这个“不”字怎样深深地刺伤了母子俩人的心啊。

没有办法,玛利姬只得通过她的哥哥,去拜见教育部的官员,甚至还找到了教育部部长。

部长耸着肩,摊着双手,毫无通融地拒绝道:“肯定不行!托博尔斯克属于喀山学区。就算你的儿子才华出众,也只能报考喀山大学,这里经常会招收其他学区的学生。”

玛利姬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上喀山大学意味着又要跋涉上千公里返回,况且喀山大学并不理想。

这时,好心的朋友劝玛利姬,让门捷列夫在莫斯科找个工作挣钱算了,何必要上大学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玛利姬婉言谢绝了这个建议,她打算上圣彼得堡试一试。

母亲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了门捷列夫巨大的鼓舞。

圣彼得堡当时是沙俄的首都。门捷列夫的父亲就是在那里的师范学院毕业的。

玛利姬就带上门捷列夫来到圣彼得堡大学。她们母子被允许进了校长办公室,但不等她把话说完,又被撵了出来。这里也不接收外省的中学毕业生。

这时的玛利姬都快绝望了,但是想到了丈夫伊万,想到了儿子门捷列夫,她坚持了下来。她一个一个地找伊万昔日的老同学帮忙,经过数日的奔波,终于有了一点结果,圣彼得堡医学院同意接收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半是惊喜,半是疑惑,还掺着几分担忧地跟着母亲来到医学院。

门捷列夫当看见解剖室里的人体标本时,他不寒而栗。再壮了壮胆子,他来到实验室,突然一摊猩红的东西映入了眼帘,那是血!他急忙闭上了眼睛,而且强烈的刺激已经使他两腿发软,几乎晕倒。

伊万的老朋友见此情况,遗憾地摇了摇头:“这孩子晕血,医生这个行业他是不适合的,你再去别的地方找找看吧。”

玛利姬仿佛听见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她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那个朋友又想了想,安慰她说:“你不要难过,要不去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去试一试。伊万就是那里毕业的,可能会通融些。”

一句话提醒了玛利姬,她立即擦干眼泪,连声谢谢也没顾上说,就带上门捷列夫匆匆向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奔去。

来到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玛利姬母子径直进了院长办公室。正在看书的院长没有责怪风风火火闯入他办公室的妇女和孩子,而是放下书,问她有什么事情。

这个性急的女人,遇到客气地对待他的人时,却一时语无伦次了。她一会儿说儿子如何聪明过人,一会儿说她如何不幸,一会儿说她为儿子上大学跑了多少地方。

老院长是个很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他从玛利姬杂乱的叙述中了解到她是伊万·巴甫洛维奇·门捷列夫的妻子。伊万是他大学的同学。他知道,那是个很有思想和同情心的人。

想到这里,老院长怀着极大的同情接待了这对母子。但对于门捷列夫能否入学,他没有把握,因为这所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招生,而今年不招生。

玛利姬倔强地说:“能不能破例呢?我可以直接向教育部递交申请。”

经过老院长的努力和一些朋友的帮忙,门捷列夫终于破例地被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数学系,作为“旁听生”录取了,他成了该学院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1849年8月9日,学院代表大会确认了门捷列夫的学生资格,但是他必须立下字据,保证毕业后服从分配,在教育部所属的学校内教课。

这就相当于契约式服役,而且每在师范学院学习一年,毕业后就要在被分配的学校“服役”至少两年,就是说门捷列夫毕业之后,应该在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至少工作8年。

就这样历尽千辛万苦,门捷列夫终于进入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学习。门捷列夫目睹了这一路求学的艰辛,站在学院的门口,他给自己立下了目标:“为了母亲,为了自己,米嘉你一定要做到最好,一定要成为这里最优秀的学生。”

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圣彼得堡的中央师范学院,是一所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公费待遇的寄宿制高等学校。这所学校不仅对在该校学习的学生不收取任何学费,还会给学生发取少量的助学金。

为了保证培养出“完全可靠的教师”,尼古拉一世的教育部在这所学院完全实行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要在校园以内,如果有学生要想出校门必须提前申请,经督学允许后方可离校。

这所学校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日程表,把学生们的作息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所以在校的学生们根本不可能有太多自由的时间。这也就避免了学生因各种理由申请离校的现象发生。

在门捷列夫刚入学的时候,学院里的环境更是糟糕到极点。在他看来,学校里简直就是阴云密布,各种条条框框根本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著名的教育家别林斯基看到学校的制度以及学生的境况,曾经痛斥这所学校“扑灭和蒙蔽俄罗斯教育”。当时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也是这所大学的学生,他曾写下不少讽刺诗,来抨击这里的诸多丑恶现象。

但是,这所学校也有其出色的一面。一批当时很有名望的科学家当时都在这里任教,如化学家伏斯克列森斯基,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楞次,数学家奥斯特洛格拉茨基院士,天文学家萨维奇院士等。

就这些科学家的成就而言,楞次论证了电磁感应定律;伏斯克列森斯基确定了萘和可可碱的化学式等,这些都是当时在世界上具有极大影响的科学成果。

学校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该校的教学方式完全采取小班授课的模式,每班不能超过10人。这样一来,一些真正有才华的学生是容易被老师们发现,并加以适时引导和教学的。

还有一点,这所学院招收的学生人数很少,在门捷列夫入学的那一届,全学院仅招收了100名学生。

门捷列夫从刚一入学那天开始,就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他每一门功课都非常认真地听讲,并随时做好课堂笔记。在有限的课余时间他还去学校的图书馆,饱读各类经典。他就如一个饥饿的学子在知识的殿堂里贪婪地吮吸着各学科的知识。

由于门捷列夫中学是在托博尔斯克那个小地方上的,他的基础打得并不好,所以他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倒数第四。但是,门捷列夫并不因自己这样的成绩而气馁,他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成为全班乃至全学校最出色的学生。

循循善诱的化学家伏斯克列森斯基慧眼识珠,很快发现了众多学子中的门捷列夫在化学方面的天资。他给了门捷列夫以极大的帮助。

这位在当时不过40岁出头的教授,以其杰出的个人品格和出类拔萃的学识彻底征服了门捷列夫。

伏斯克列森斯基教授为人和善,教学严谨。他总能及时地发现一些在学科中的尖子生,并加以引导。

他曾经培养出大批出色的俄罗斯化学家。他的学生,如门捷列夫、别凯托夫、索科洛夫和其他许多学生都崇敬地称他为“俄罗斯化学之祖”。

伏斯克列森斯基非常重视学生们的活泼创造思想,他极力鼓舞学生要尽可能地发扬独立精神,教导他们大胆地去思考并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正是受了伏斯克列森斯基的影响,门捷列夫才对化学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进而走进化学王国的辉煌殿堂。

在师范学院学习期间,门捷列夫与他的同学——俄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杜勃罗留波夫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门捷列夫在朋友的影响下,也经常阅读具有革命民主主义倾向的刊物《现代人》和《钟声》。

门捷列夫还喜欢同外系的同学,如学哲学系、历史系和经济系的同学们争论有关科学、哲学、社会政治生活等诸多问题。与其他学科同学的交流对他扩大视野、磨炼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门捷列夫曾经这样说过:“别的专业的同学们对学生整个发展的影响,几乎不小于教授。当我在中央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数学系学习时,我与同学们毗邻而居,其中不仅有与我听一、二年级一般学科的数学系同学,而且也有外系学哲学、历史和经济学的同学,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不同意见的争论,这种争论经常发生,大大有利于磨炼我们大家。”

就在门捷列夫在学校里如鱼得水的时候,不幸灾难再次降临到他身上。

自从门捷列夫入学院入读以后,家中就只有玛利姬和丽莎俩人了。

长时间的奔波结束了,一种不习惯的平静对于精力充沛的玛利姬来说,似乎是个致命的打击,她就像是一直在不停转动的机器,一旦没有了动力,就再也撑不住了。

在门捷列夫进入师范学院第九个月后,玛利姬彻底地病倒了。

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季节,玛利姬望着师范学院的方向,自言自语道:“永别了,我的孩子。对于你的未来,我死也放心了。我相信,你将成为一个伟大的……”

玛利姬·德米特里·耶芙娜这位伟大的母亲对儿子的祝愿尚未说完,就被死神无情地夺走了生命。

门捷列夫伏在母亲的身上失声痛哭起来。他不敢相信最爱自己的母亲真的离开了人世,他也不能相信一切都已经完结。难道他的母亲、一个性格如此坚强和充满无穷活力的人,竟会被死亡所战胜……

一幕幕往事,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母亲的音容笑貌,母亲的举手投足,一切就像在昨天,一切恍若眼前。

当门捷列夫睁开无力的双眼,看到眼前只是母亲孤零零的坟墓时,他彻底地相信了这一事实。往事不能回首,越是回首越使他揪心地疼痛。

母亲以她的勤劳养育了他们14个兄弟姐妹,而在父亲双目失明后,一家人生计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这个勤劳、刚强、慈祥的母亲离开了门捷列夫,但却影响了他的一生。母亲临终的遗言是:

不要欺骗自己,要辛勤地劳动;不要花言巧语,要耐心地寻求真正的科学真理。

因为她知道,人们应该知道更多的东西,并借助于科学的帮助,不是强迫,而是自愿地去消灭成见和错误,而且可以做到:捍卫已经获得的真理,进一步发展自由,共享幸福和内心的愉快。

母亲的遗训成了门捷列夫一生成长的指明灯。

毅力战胜了病魔

在母亲玛利姬去世一年半后,门捷列夫的姐姐丽莎也随后离开了人世,他一下子变得孤苦伶仃。然而,门捷列夫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以他那惊人的毅力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对于举目无亲又无财产的门捷列夫来说,学校就是他的家。当时,在大学虽然说是公费的,但是少量的奖学金只能买必要的书,同时维持很低的生活水平,门捷列夫几乎每天都是饿肚子的。

当饥饿难忍时,门捷列夫就想母亲的艰辛,想母亲的临终嘱咐。想到这些,他就不觉得饿了。他把注意力放到书本上,以精神的食粮慰藉着空空的肚子。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门捷列夫不仅把本专业的课程学得很好,而且选修了相邻专业的课程。

著名的数学教授奥斯特洛格拉茨基和被誉为“俄罗斯航空之父”的茹可夫斯基,还有“大自然实验家”库托尔格教授都让门捷列夫对他们各自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才华横溢、被称为“俄罗斯化学之父”的伏斯克列森斯基教授的出现,又使门捷列夫兴致盎然,一头钻进了化学的世界里。

19世纪40年代初,俄罗斯化学家的学术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年轻科学家们摒弃了纯实用角度的课题,代之以理论和实验研究。这些研究活动都与化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世纪第一个十年,出现了一门有无限前景的新学科——有机化学,这引起了俄国化学家的特别注意。那时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其中包括伏斯克列森斯基和齐宁。

与此同时,俄国科学家在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较有代表性的是克拉乌斯发现的新元素钌和高斯发现的热量守恒定律。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门捷列夫发现化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界,而且还能实现他从小就怀着的理想: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获得简单、廉价和“到处都有”的物质。

于是,门捷列夫下决心要成为一个化学家。在这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

自从母亲去世后,门捷列夫失去了生活来源,为了能够有更多的钱买书和维持生活,他曾经利用放假期间,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当家教。

他的动物学教授、科学院院士布兰特,有一大群孩子,因为欣赏门捷列夫的才华,同时也是为了帮助他,布兰特就让门捷列夫给他的孩子们上课。

受到布兰特教授的长期熏陶,门捷列夫一度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动物学的研究上。他按照布兰特教授的指示,写了一篇《关于圣彼得堡省的啮齿动物》的论文。除此之外,还写了另外一篇论文《动物大量繁殖的一些条件》。

门捷列夫兴致勃勃地想把这两篇论文都发表出来。他把其中的一篇寄给了莫斯科大学教授卢尔叶主编的《自然科学公报》。因为卢尔叶与布兰特两个人之间的学术分歧,造成了门捷列夫的论文被婉言拒绝了。

另一篇论文寄给了人民教育部的杂志,但也遭到了同样的冷遇。门捷列夫原本打算毕业后献身于动物学的研究,但遭到了这些挫折之后,他对动物学失去了兴趣。

如果当时门捷列夫坚持下去,相信动物学也会在这位天才的手中有所发展的。

门捷列夫喜欢的课程越来越多,他的时间变得越来越不够用。于是,他把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了又挤。

实验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构成了门捷列夫全部的生活。同学们都劝他注意休息,他感激地点点头,又坚决地摇摇头:“谢谢,但是我要锻炼自己。”

是啊,母亲死了,小姐姐丽莎也病故了,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研究以告慰母亲。

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加上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使门捷列夫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身体就垮了:食欲不振,面容消瘦,咳嗽不止,而且咳得好像要把五脏六腑都震碎了。由于咳得太厉害,两耳也开始嗡嗡作响,而且工作一会儿,就有眩晕的感觉。

由于影响了学习和工作,门捷列夫不得不去医院看病。

当那名老医生仔细听了门捷列夫的叙述后,皱起眉头。“咯血吗?”“偶尔有。”“住院吧,小伙子。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会吃不消的。”

门捷列夫犹豫了一下,想到现在正是实验进行的关键时刻,于是请求道:“能不能先给我开点药啊,我现在还有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完成了我再来住。”

老医生听了他的请求非常恼火:“小伙子,你今年多大啊。怎么就这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没有好的身体,你怎么能够好好工作呢!”

门捷列夫依然苦苦地请求医生给他开药,并保证如果再咯血就立即来医院。

最后,老医生实在没有办法了,给他拿了点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稍有不适立刻就来。

门捷列夫拿了药,又急忙赶回了实验室。

门捷列夫不知道自己患上了肺病,这种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

吃了药后的门捷列夫感觉好了点,他又开始了实验。但是,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吃药的时间总是被一次又一次地错过。最后,他竟然晕倒在了实验台边,被大家送进医院抢救。

经过医护人员的大力抢救,门捷列夫醒了过来,他的第一句话问的竟是实验的结果。在场的人又生气又佩服,气他对生命的不珍惜,佩服他对学习的执着与认真。

经过医生的一系列的全面检查,最后,门捷列夫被确诊得了肺结核。

知道这个消息后,门捷列夫惊呆了。命运为什么要如此捉弄人呢?它让那些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拥有健康的身体,而我却患上绝症?我还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完成,许多的知识没有掌握,还有很多的想法没有实现。

怎么办呢?是在那里瞪着天花板,等待着死神的到来,还是对死神置之不理,与病魔战斗到底?

他想到了父母的期望,想到了母亲为他上学遭受的屈辱,想到了课本上那些神奇的数字、奇怪的符号,他下定决心不服输,和病魔斗争到底。

门捷列夫又开始工作了,这让医护人员感到吃惊,没有一个病人是这么治病的。他把全部精力都花在查找资料和撰写论文上面,简直把病房当成了实验室,当成了课堂,当成了战场。

一开始,护士还对他加以劝阻,把他的书籍和笔记都收走了。但是,门捷列夫仍然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思考或推导数学问题。后来大家干脆由他去了,反正他也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濒危病人,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就遂他的愿吧。

一天,医生郑重其事地通知门捷列夫:“鉴于你的身体状况,请及时办理转院手续,到基辅继续治疗。”

门捷列夫听罢医生的指示,沉思了片刻,此时他想的不是基辅的和煦的风和温暖的阳光,他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老师、同学,想到的是他未完的学业。

门捷列夫微笑着对医生说:“基辅的确比圣彼得堡气候好,但我去了那里会失去很多东西,这样,我的病情说不定反而会加重。”

医生听罢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门捷列夫住在学院的附属医院里,每天都能看到同学们在教室走进走出。门捷列夫急得不行,病情稍微有点好转他就要求出院。

大家全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他,一位老医生劝他说:“在这里,我们已经不干涉你的学习了,你为什么非要出院啊!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可是连翻个身都可以出危险的病人!”

门捷列夫说:“大夫,你要是让我卧床不起,那不是和死人一样了吗?在这里我虽然也可以学习,但是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想法是局限的。所以我想出去。”

他的话、他的行为感动了大家,最后医院经慎重研究,同意了门捷列夫的请求,但叮嘱他一旦不适马上返院。

也许是病魔被这个顽强的小伙子吓跑了,门捷列夫的健康状况竟然逐渐恢复,慢慢有所好转了。

一个月后,门捷列夫完成了对芬兰褐帘矿的研究。第二年,他的第一篇论文《关于芬兰褐帘石和辉石的分析》,发表在矿物学协会的刊物上。

得知这个消息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得了绝症,对门捷列夫来说到底是厄运还是一桩幸事呢?是不是死神也怕工作狂呢?而智慧之神却在此时敲击他的头脑。

不久,门捷列夫又开始研究同晶现象,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做准备。

同晶现象是指一种化合物中的元素被相似元素代替时,其结晶形式不变的现象。比如,甲元素与乙元素性质相似,那么,甲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晶形式就同乙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晶形式相同;反过来,由两种化合物的结晶形式的相同,同样也可以推知组成它们的某两种化学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

1855年5月,门捷列夫毕业的日子到了。他给九泉下的母亲献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他是毕业生中成绩最好的,名列第一。他荣获了一枚金质奖章。

全体参加考试的人都向伏斯克列森斯基教授和他的天才学生致以热烈祝贺。一个普通学校的大学生,竟在读书期间取得了如此辉煌的研究成果,真叫人不敢相信。很多有远见的人都从这个聪明、执着、顽强的学生身上,看到了未来天才研究的潜质。

这种看法的根据,就是门捷列夫最初的一些科学研究工作,其成果就是这位青年人所做的毕业论文——《论同晶现象与结晶形状及其组成的其他关系》。

这篇著作被刊登在1856年的《矿业杂志》上,而且在同年出版了单行本,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它是门捷列夫理论观念发展的起点,又是他后来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这篇文章把门捷列夫真正带进了化学研究领域,它决定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生中的许多东西。

论文论述了把一种同晶物质中的晶体浸入另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可以看出,浸入液体中的晶体又在表面上生长出由溶解了的同晶物质的原子所构成的新层。

门捷列夫在师范学院实验室中培育了各种极不相同的物质的同类结晶体,而用各种天然矿物标本研究了同晶现象。他以极其浓厚的兴趣观察到同晶物质是怎样由溶液中结晶而出,成为同类构造的混合结晶体。

门捷列夫在研究同晶现象时,曾努力想获得关于同晶物质的各原子中间相互联系的概念,他正确地认识到研究这些联系就是研究化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后来门捷列夫称这种同晶现象为可以自然地使各种元素分组的重要属性之一。

门捷列夫深深地爱着他的母校,1904年,也就是大学毕业近50年时,他还十分温情地回忆起自己的母校,并将其所有的发展都要归功于这里。

门捷列夫满怀深情地说:

那时我只是一个领助学金的学生,甚至一度曾经只是旁听生。我对学习的热情完全可以因为没有机会而丧失殆尽,但是那里既有称心如意的课程,又有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方便、舒适的图书馆、实验室。时间和精力没有浪费在路途奔波上,也没有消耗在衣食劳碌上。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切,一切东西都很容易弄到。

让我们拿什么,我们就去拿什么就可以了,因为教授可以告诉我们最好在哪里拿什么。教授们都是当时一流的学者,完全具备决定学校发展方向的实力,而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无不取决于学校的发展方向。

我们学校注重数学,因为有奥斯特洛格拉茨基;注重天文学,因为有茹可夫斯基;注重物理学,因为有库托尔格;注重动物学,因为有布兰特;注重化学,因为有伏斯克列森斯基……

不甘心平凡的一生

门捷列夫毕业后,科学院院士弗里茨惊讶门捷列夫的天分,也是出于爱才之心,特地给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院长写了一封荐举信,极力推荐门捷列夫的才能,指出他“在化学上很有进一步深造的必要”。

同时,学院委员会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请求把门捷列夫和另外几个优秀毕业生留在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一年,准备硕士学位的考试。

但按照当初的协定,门捷列夫这样的旁听生在师范毕业后应到中学任教,而且,医生认为门捷列夫这个肺病患者应该到气候温暖一点的地方去,圣彼得堡的气候对于这位才能出众的青年的健康太有害了。

临行前,伏斯克列森斯基教授对他说:“你的翅膀已经长硬了,即使不在我的身边,你也会很出色的,而且会比我更出色。”

门捷列夫望着教授,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伏斯克列森斯基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说了,准备行装吧,你可以在敖德萨和辛菲罗波尔这两个南方城市里挑一个,因为你是优秀毕业生,你有挑选去向的资格。”

门捷列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敖德萨,因为那里有一个学术研究会,还有一个藏书量很大的图书馆,相比之下辛菲罗波尔没有这样的条件。

可是这位苦命的大学生,离开了昨天的不幸,又走上了一段新的苦难旅程。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国民教育部竟把敖德萨的名额分给了一个叫雅恩吉维奇的人,而给门捷列夫的派遣证却是到辛菲罗波尔的。

伏斯克列森斯基和门捷列夫本人都径直向国民教育部交涉,对方回答是:“名字有点相同,弄混了。”其实,这两人名字几乎毫无共同之处。任凭师生俩人如何请求,都无法改变成命。

1855年8月,门捷列夫不得不动身前往辛菲罗波尔,准备开始他当教师的生涯。

辛菲罗波尔是距离赛瓦斯托波尔很近的一座小城,而塞瓦斯托波尔在那时正是卫国战争时期。

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宣战,这就是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