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3:50:35

点击下载

作者:王喜富、崔忠付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试读:

前言

新时代下我国正处于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开放促进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调整与质量升级阶段,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的对外开放大格局正在形成。《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以及“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我国现代物流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整体产业效率,降低成本。

在过去几年中,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已在物流行业初步运用,物流产业智能硬件也在行业崭露头角,智慧物流随之成为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物流产业新的业务形态。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全过程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大大降低制造业、物流业等各行业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利润,降低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成本。

智慧物流(Smart Logistics)是以“互联网+”为核心,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为技术支撑,以物流产业自动化基础设施、智能化业务运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和关键配套资源为基础,通过物流各环节、各企业的信息系统无缝集成,实现物流全过程链可自动感知识别、可跟踪溯源、可实时应对、可智能优化决策的物流业务形态。

对物流及供应链行业而言,智慧物流体现出数据价值、连接价值和协同价值。数据价值有助于物流企业掌握用户需求,提升企业效益和品牌形象。连接价值通过运营与物流作业信息实时同步,连接物流企业内外部,实现管理智能化、信息共享化;物流全体要素在线化,可推动供应链整体互联互通,引领智慧物流发展新模式。协同价值促进物流行业与其他产业企业协同、共生,供应链节点企业及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物流体系与金融体系、营销体系、数据服务体系等多体系互利共生能够产生巨大的协同作用,助力搭建完整生态体系;基于云、网一体,构建移动网、云储存、云平台等多云协同新生态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向。

根据现代物流产业定位和发展需求,构建包括综合物流服务、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和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在内的业务集群,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全过程信息系统进行综合集成,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大宗商品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平台,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目标,成为资源整合、技术先进、服务全国各区域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

继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2014年为移动互联网元年,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在此背景下,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智慧化技术与物流行业的深度融合与综合集成,面向新时代主流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问题,着重研究新时期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推动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本书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物流发展之路,推进物流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及时给人们带来有效学习和掌握新思想、新技术的途径与平台。本书体系完整、层次清晰、技术翔实、数据准确、通俗易懂,可以推动我国智慧物流向更高层面、更广领域纵深发展,为各级政府部门、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及信息业界提供决策参考和工作指南。

在本书撰稿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科技文献,在此谨向相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作者多次到相关物流企业、单位进行调研,综合了众多行业技术人员和领域专家的意见。在此向相关企业领导和专家致以衷心的感谢!参加本书撰稿的还有张文瀛、代鲁峰、郭周祥、刘海滨、桑俊京、张昊、龙莹婷、马骏驰、杨柳、蒋佳锞等。

由于作者水平及时间有限,加上现代物流技术及物流产业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翻新,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2018年10月1 平台建设背景与需求分析1.1 平台建设背景《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以及“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我国现代物流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整体产业效率,降低成本。在过去几年中,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已在物流行业初步运用,智能硬件也在行业崭露头角,智慧物流随之成为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全过程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大大降低制造业、物流业等各行业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利润,降低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成本。

智慧物流(Smart Logistics)是以“互联网+”为核心,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网络融合等为技术支撑,以物流产业自动化基础设施、智能化业务运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和关键配套资源为基础,通过物流各环节、各企业的信息系统无缝集成,实现物流全过程链可自动感知识别、可跟踪溯源、可实时应对、可智能优化决策的物流业务形态。

智慧物流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体现了现代经济运作特点,强调了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快速、高效、通畅运转,是物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向更加开放、更加科学、更加智能、更加协同、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的有效助推器。通过智慧物流与供应链融合发展,建立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能够实现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承运商等多方相互协作、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提高供应链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能够实现供应链成员业务联系、吸引资金资源、开拓增值服务,构建良性发展阶梯,创造更丰富的社会价值。

根据现代物流产业定位和发展需求,构建包括综合物流服务、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和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在内的业务集群,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全过程信息系统进行综合集成,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大宗商品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平台,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目标,成为资源整合、技术先进、服务全国各区域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1.2 平台建设目标及定位1.2.1 平台建设目标

基于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基础及需求分析,结合业务体系设计,通过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利用体系运营及方案分析,围绕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设计总体目标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搭建面向物流行业全方位布局的战略平台

通过构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对物流行业业务运营和运输、仓储、配送以及拓展物流金融等业务间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实现覆盖行业全方位的监管,助力物流企业进行供应链的创新和转型升级,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主流技术,提升供应链智慧化水平,从而为智慧物流综合管理和供应链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保障物流行业全方位智慧化运营战略。

2.建设智慧物流和供应链全过程管理的合作平台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通过采集供应链中特别是物流业务涉及的相关企业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信息,实现全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资源合作共享,使各环节、各成员、各企业对自身物流业务整个流程进行管控,实现供应链的信息交流和掌控,完成对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间全过程的智慧管理。

3.形成基于资源整合的智慧供应链的发展平台

智慧供应链是整个供应链创新中非常重要的议题。例如,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化库存,如何实现零售商自动补货、自动定价。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够帮助整合物流业务和设计业务板块间的信息,以物流和供应链信息为纽带,支持所涉及物流业务及板块之间资源信息的高度共享,实现智慧物流信息和供应链信息的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创新发展。

4.建设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建立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基于现代物流综合物流业务、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业务、大宗商品贸易业务以及物流园区服务业务四大业务集群的功能模块,充分利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大宗商品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平台这四大子平台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基础设施,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业务、全领域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

5.搭建基于“云物移大智”等关键技术的技术平台

通过系统综合集成技术可以将子平台及其子系统综合集成为一体化的、功能更加强大的新型平台,借助“云物移大智”技术,吸引各行业、多企业,将其信息系统建立于综合信息平台之上,更好地满足供应链各方对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的持续性、增长性需求。1.2.2 平台建设定位

基于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总体建设目标,结合现代物流产业集群,贯彻国家及区域的政策指导思想,对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定位如下。

1.引领行业、指导企业的全局型平台

宏观看来,智慧物流可全方位监管、跟踪、指导生产、运输、销售、服务等供应链的全流程、全角度,通过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进行的宏观调控更具有透明性、省时性、高效性和精简性,从政府到行业,再到企业,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使全供应链实现了最具全局性、智慧性和实用性的宏观监控,实时为行业、为企业提供引领的准绳,是一个全局的平台。

2.以服务为核心的延伸创新型平台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不仅从基础供应链环节、物流基础业务角度为供应商、承运商、零售商、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借助经营与管理模式思维创新,将供应链各环节结合新型物流、金融、销售多种方式服务,通过平台延伸服务范围、时长,拓展平台服务延展性,将服务范围延伸到最末端客户,在价值链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是一个创新的平台。

3.信息共享安全互通的可靠型平台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打通了智慧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供应链等各个环节信息,以安全为首要保障,实现各成员信息共享,实现物流供应链信息可视化、可追溯化,在保证供应链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搭建可靠的、互联互通的、高效的共享桥梁,是一个可靠的平台。

4.联动共享资源的技术实用型平台

基于“云物移大智”多种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识别控制供应链关键环节,实现供应链资源共享,构建多技术支撑的、动态流转的、适应发展的内核结构,建成庞大的资源池,以技术性、实用性满足应用和客户规模增长的需要,是一个实用型平台。

5.统筹兼顾的智慧化一体化平台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连接物流的各层次、各方面,联系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借助信息共享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确保供应链正确、及时、高效、通畅,通过运用资源服务化、服务定制化等现代网络经济发展规律,智慧地在供应链上为客户提供精准业务,形成完整的统筹兼顾的协调闭环,是一个智慧化、一体化的平台。1.3 平台需求分析1.3.1 物流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物流业“新常态”为智慧物流和供应链发展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也提供了战略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物流业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寻找战略突破口,培育竞争新优势,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以转型升级应对物流“新常态”,主要体现在四大新理念的发展上。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随着制造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将要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原料采购、全球化的生产力布局、全球化的产品营销要求,因此,要求企业加强关键物流节点布局和物流资源掌控,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与全球利益各方构建协作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掌控供应链的主导权。以供应链平台联动融合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产业物流;以供应链平台整合为突破口,逐步完善物流网络,最终构建完善的供应链一体化信息平台。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于2009年提出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具有先进、互联和智能三大特征的供应链,通过感应器、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制动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其他设备及系统生成实时信息的“智慧供应链”概念,紧接着“智慧物流”的概念由此延伸而出。与智能物流强调构建一个虚拟的物流动态信息化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不同,“智慧物流”更重视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精细、动态、科学地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创造更富有社会价值的综合内涵。因此,构建完善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将“智慧物流”的理念贯彻到物流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共享经济”理念相应而出,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使其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共享经济的发展就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共享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的依附,他们可以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个体服务者虽然脱离商业组织,但为了更广泛地接触需求方,他们接入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的出现,在前端帮助个体劳动解决办公场地WeWork(众创空间)模式、资金P2P(互联网借贷平台)贷款的问题,在后端帮助他们解决集客的问题。同时,平台的集客效应促使单个的商户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传统的物流作业中,大宗煤炭生产型企业在货物运输中,需要人工记录发货时间、货物类型、货车信息等。但是“无车承运人”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摄像扫码系统自动识别的车牌号、过磅后的数据等,全部接入管理系统。从寻找货车司机到完成运输,整个过程都被记录了下来。这种不拥有车辆而从事货物运输的“无车承运人”的新模式,依托互联网等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和调度车辆、站场、货源等零散物流资源,实现了多方利益共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思路,高效整合物流领域线上、线下的资源,精准快捷地完成物流任务,满足客户要求,信息化建设需求格外凸显,需要构建以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大宗商品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四大平台为核心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1.3.2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基础

在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现代物流行业现状的分析,通过业务板块,构建相应的信息平台,进行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建设。建设现状及基础分析如下。

1.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企业各信息平台的信息端口的不一致,极大地降低了数据的传递效率,增加了供应链的信息安全隐患;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上,智慧物流的理念并没有完全贯彻,数据并没有实现共享,也没有完全透明化记录,使得一体化建设困难;企业合作上,我国大部分供应链上的企业主体之间仍然互不信任,企业间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利益需求层面。在我国,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很难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直接影响着物流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2.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建设基础条件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以物流园区为依托来实施,园区应具备平台建设的基本条件。物流行业拥有夯实的产业基础优势,在物流运输、第三和第四方物流、冷链运输、物流房产开发、智能物流、商品贸易等领域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可以将智慧供应链理念应用至各个领域;物流行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业基础,可以为物流园区间实现供应链管理协同提高基础,依托物流园区、物流平台的搭建,构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促进物流行业朝着有序、集约、规范、高效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建设目标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环境,全方位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必须要尽快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产业科技化、信息产业化、系统智能化、管理集成化,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注重服务、人员、技术、信息与智能管理的综合集成。通过对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大宗商品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和物流园区信息服务平台这四大平台的建设与综合集成,实现并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高水准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和监控中心,提升物流行业竞争力。1.3.3 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涉及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及政府部门等用户,其规划建设过程需要借助于物联网相关技术及平台构建的其他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平台与外界的信息传递与交换、供应链中物流业务的高效运作,结合现代物流综合物流业务、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大宗商品贸易业务、物流园区服务业务四大业务集群及相关业务体系,能够支撑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各种功能的实现,实现供应链物流全程的可视化管理。此外,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还涉及平台的一些非功能性需求。因此,平台的需求分析可分为用户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技术需求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四个方面。信息平台需求分析如下图所示。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1.用户需求分析

1)物流行业需求分析

结合现代物流以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大宗商品贸易和物流园区服务为主的四大核心业务,为满足物流行业需要的信息支撑、传输、共享、资源整合等一系列一体化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地构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大宗商品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和物流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四大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行业信息资源,将智慧物流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协调方面,打造综合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

2)物流企业需求分析

物流企业是信息平台的直接使用者和信息平台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主要包括使用物流港信息平台的运输企业、采购企业、仓储企业和配送企业等。物流企业需要信息平台提供有关于运输配送、仓储及流通加工的物流集散信息,保税仓储及报关等信息,以及一些物流增值信息。物流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平台获取物流供应链服务和客户资源,找到业务对应的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与供应链环节各企业完成数据交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连通全部物流环节。

3)生产企业需求分析

生产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平台获取货物的接收、仓储、出库等中短途物流配送信息,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原材料的采购、加工、运输、仓储、配送、销售、配送等信息和各类原材料的采购到各种机械电器的销售及其仓储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生产企业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发布以上物流服务信息,接受服务请求,提供货物在途信息,与政府各部门及其他企业进行数据交换等。

4)商贸企业需求分析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涉及的商贸企业可分为服务型商贸企业与产品型商贸企业,需要信息平台提供产品的仓储、配送及销售等物流信息,具体包括可靠的配送服务商信息,主导产业的产成品本地商贸交易信息及规模化的产品销售点信息等,能够与其他企业或机构进行数据交换共享,同时能够通过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电子交易服务,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效率,降低成本。

5)公共服务机构需求分析

银行、金融、保险公司等公共服务机构需要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与参与建设平台的企业及其他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用户的业务往来,提供网上支付、办理网上投保、物流金融等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

6)政府部门需求分析(1)政府部门对物流管理信息的需求。政府管理部门需要从信息平台获得物流产业的总体运作情况及分布状况、物流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等信息,同时发布政策法规信息,为物流企业提供国家、行业、省、市等各级政府部门和主管单位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办法、规划等信息,为各类企业提供交通、国土等公共信息。通过信息平台把握和分析物流发展的总体情况,开展物流发展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研究,利用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和规划,进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物流业发展。(2)政府对大宗商品供应链节点管理信息的需求。政府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大宗商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的有关企业的基础信息、采购信息、销售信息等,从宏观角度管理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削弱“牛鞭效应”。(3)政府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管理信息的需求。政府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时的交易信息、行情资讯、商贸金融信息等,通过信息平台所展示的电子商务信息及产品,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信息进行宏观管理,督促相关企业进行微观调整,保证企业间资金流的流通和合理的利润分配。(4)政府对物流园区管理信息的需求。政府需要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公共政务信息发布、政府部门之间公共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企业信用管理、行业决策支持等,同时要求通过信息平台,使物流园区各业务子系统能够进行互联,实现系统的集成与共享,加强协调与合作,简化相关审核手续,提高职能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通过信息平台提供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功能,辅助政府决策。

2.功能需求分析

基于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依据一般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特性,结合物流企业的主体业务板块,在物联网应用环境下,可将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与现代物流四大业务集群相结合,实现包括智慧物流应用功能、供应链管理功能、大宗商品交易功能和物流园区综合管理功能在内的多种平台功能。

1)智慧物流应用功能

为达到综合化、信息化、协同化的智慧物流应用的目的,结合各物流企业扩展业务内容,对平台的功能提出以下需求。(1)应用业务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于平台相关生产企业、贸易企业、销售企业及需求企业,将普通货物、大宗货物和危险品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供应、生产和销售物流信息进行整合,以提高运输物流、商品贸易和生产服务等综合化物流服务的效率。(2)核心业务需求。利用多种先进技术对智慧物流商务管控、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业务管理、信息全域控制等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对核心业务进行协同运作管理,提高货物运输安全和质量、仓库作业效率,以互联网和企业内网为网络支持,在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服务中心大厅和商业展示中心屏幕上显示平台参与主体所需要的各类信息。(3)增值业务需求。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实现智能加工、包装、装卸搬运、结算,自动支付和物流状态实时查询的准确处理,有效降低对核心业务支撑所需管理费用,保证物流效率和物流安全。(4)辅助业务需求。将大数据技术与企业的服务相结合,提供供应链协同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物流过程控制等业务,基于对物流信息的全程监控和可视化管理,收集应急管理信息,对业务流程进行应急管理预案设计,对物流企业安全程度做出评价与实时管理,建立安全预警系统以降低风险,提高物流业务过程中的安全性,建立应急程序和应急方案,保障企业物流任务顺利完成。

2)供应链管理功能

为达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目的,结合物流公司扩展业务内容和各节点用户对信息共享、统一决策等信息化要求,对平台的功能提出以下需求。(1)应用业务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供应链各节点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构建统一化管理体系,更高效地实现供应链中各实体的业务需求,使操作流程和信息系统紧密配合,做到各环节无缝链接。(2)核心业务需求。利用先进技术为供应链上各节点相关企业提供采购服务、库存服务、销售服务、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针对各节点企业对信息平台服务需求的多样性,提供参与商户信息管理、商户审核管理、商户进销存管理、商户基本服务管理、商户运营状态管理等,以提高公司对参与商户的管理效率。(3)增值业务需求。为了给供应链各参与节点主体提供包括供应链物流、供应链金融、供应链方案设计等在内的增值业务,提出构建信息平台需求,以实现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提供物流服务,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达到为物流行业开辟新利润源的目标。(4)辅助业务需求。为了更好地实现采购、库存、销售和供应链合作等管理,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征信管理、信息技术、绩效评价、结算管理等辅助业务进行辅助支持,这要求平台对上述管理过程的信息进行及时汇总和反馈,通过对相关物流数据的统计汇总,为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用户的统一决策提供依据。

3)大宗商品交易功能

为达到改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服务、简化交易过程的目的,对平台的功能提出以下需求。(1)应用业务需求。为服务各经济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农副产品、金属、化工等大宗货物的交易过程,需要借助信息平台进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业务管理,为生产、销售企业和对应的需求企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提供信息综合管理与共享功能。(2)核心业务需求。信息平台交易系统为供需双方提供一个虚拟交易市场,根据客户的需要,为物流服务的供应方和需求方提供在线物流交易服务,同时还为买卖双方提供商品交易服务。利用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纸介质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分布等环节,实现在线交易、交易管理、结算管理、行情资讯、市场分析。(3)增值业务需求。通过信息平台对物流公司借贷款业务、垫付业务、投融资业务、会员交易信息、大数据服务的信息进行整合,使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并达到物流和资金流等高效率、低成本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经营的目的。(4)辅助业务需求。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物流相关信息,不同层次的用户可通过平台发布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无线应用协议(WAP)等多种方式从平台上查询自己需要的物流信息。实现商品信息管理、商品展示、库存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功能。

4)物流园区综合管理功能

为满足物流园区的综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实现当地政府、物流园区和企业间的无缝连接,对平台的功能提出以下需求。(1)应用业务需求。物流园区日常应用业务主要包括对物流园区企业信息服务和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企业信息发布、金融服务、人才物资服务等,为日常办公提供信息化支持,实现物流管委会的办公自动化,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2)核心业务需求。为实现物流行业园区业务服务和产业服务的优化,针对基础信息、产业服务、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等物流园区中物流服务诸多环节的优化需求,信息平台中应建立相关的数学优化模型,透过综合信息平台上的优化引擎,为有相关需求部门提供服务,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同时,应具有对相关物流数据的统计汇总功能,为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3)增值业务需求。针对公司对政务公开、网上公告、电子审批等电子政务服务和人才、科技、公共商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园区公共服务的需求,需要平台对公共服务业务提供信息汇总、发布和展示等功能,实现平台内各业务系统之间、平台与外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4)辅助业务需求。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制造业、商贸企业和经营管理部门均可通过信息平台交换物流服务需求和物流服务能力的信息,如订单执行信息、运况信息和库存状况信息等。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组合、预测分析、智能商务、运营分析、统计分析,为园区及园区内各企业客户提供公共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整套服务解决方案。

3.技术需求分析

围绕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面向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各参与者信息共享和交换的需求的基本目标,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及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平台技术需求可划分为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

1)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数据密集型的超级计算,云计算技术能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少量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少量交互。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编程方式、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等。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包括终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等关键技术。终端技术用于感知“物”,网络技术用于传递与交换“物”的相关信息与服务,信息服务技术用于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

3)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融合发展的产物,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其服务,包括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和应用服务三个要素,其中应用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也是用户的最终目的。其特点是可实现将彼此依赖的多种异质群体连接起来共同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与用户的信息对接,带来以平台为核心、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新模式,在此情况下用户不仅是创新成果的需求者,也是创新资源数据的提供者。

4)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能够实现提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数据的任务。大数据有大量化(volume)、快速化(velocity)、多样化(variety)、价值化(value)的特征。大数据技术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其关键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捕捉技术、大数据预处理技术、大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以及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5)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就是采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途径,使人类的智能得以物化与延伸的一门技术。它借鉴仿生学思想,用数学语言抽象描述知识,用以模仿生物体系和人类的智能机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物流系统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就物流行业而言,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主要聚焦在:推理规划、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4.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围绕物流行业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及技术需求分析,在平台规划设计过程中辅以非功能性需求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户界面需求

信息平台用户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可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是介于用户与硬件之间交互沟通的相关软件。目的是使得用户能够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软件,以达成双向之间的交互。因此,利用已成惯例的用户界面交互(UI)模型,将使用户产生亲切感;界面要始终保持和用户的沟通,注重反馈机制;语言上简洁并且具有亲和力;操作人性化,界面美观大方,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全部功能。

2)软硬件环境需求

软硬件环境需求包括选择适用的服务器和适用系统的客户机,满足平台要求,选用可视化编程设计器和个性化编程设计器来简化用户操作,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例如,以色列公司开发的Tersus(管理软件定制开发工具)是一个开源视觉应用平台,用户可通过绘制可视化流程图来实现企业网络应用开发,而不像传统的编程开发那样编写代码。通过Tersus可视化平台,用户可以开发所有应用程序的组成部分,包括图形用户界面、服务器端脚本、业务逻辑和数据库。

3)产品质量需求

要求平台录入及计算的数据没有偏差,有可靠、准确的故障处理机制,进行删除、添加、更新某条记录时,系统反应时间满足要求,可方便地部署在相关操作系统上。对于用户的评价反馈和平台的正常运营,可以做到及时处理、准时纠正、按时检查。

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需求

平台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平台运行的核心指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展现出平台的各类功能。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用户的数量达到的上限、日常业务处理时间、综合查询时间、可靠性、可扩展性、跨平台性、平台特色等。各类技术指标应满足用户基本需求。2 信息平台基础理论

信息平台基础理论主要是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确定集成原则,规划集成任务,为信息平台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信息平台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系统集成,包括集成要素与集成形式、六大集成基础以及集成设计模型等。2.1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理论概述

步入信息时代,建立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效和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发挥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增值功能,就必须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有效控制和协调,跨越企业、行业的边界,将作业链与产业链有机集成起来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和现代管理技术,将多个不同功能的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成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理论核心。2.1.1 系统集成理论概述

系统集成是指与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对象有关的人、技术、设备、信息、过程的集成,通过硬件集成、软件集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实现过程与功能的集成。具体内涵为各类人员组成协同工作的团队,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按照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管理控制及人机系统的组合,实现信息自动化处理,组成满足用户要求的应用系统,取得整体高效率和高效益。2.1.2 系统集成的原则

1.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

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要求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开放的系统才能满足可互操作性、可移植性及可伸缩性的要求。标准化即系统硬软件平台、通信接口、软件开发工具、网络结构的选择要遵循工业开放标准,开放的标准化信息系统才能与其他开放的系统连接,使系统能够不断扩展、升级。

2.实用性与先进性兼顾原则

系统的先进性是建立在技术先进性之上的,只有先进的技术才有较强的发展生命力,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优势和较长的生存周期。同时,在系统设计时应该注重实用性原则,紧密结合具体应用的实际需求。在选择具体的网络技术时,要同时考虑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主流应用的技术,不要一味地追求新技术和新产品。

3.可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达到系统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应考虑经济性原则,尽量减少工程总投资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费用。所谓可用性,就是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保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能够合理分配系统各方面的资源,以实现相应能力情况下的各种功能。

4.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

系统集成应遵循安全可靠原则,为保证数据安全一致,高度可靠,需提供多种检查和处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准确性。针对主机、数据库、网络、应用等各层次制订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可靠性策略,采用容错设计和故障检测与恢复技术,保证安全措施有效可信,能够在多个层次上实现安全控制。

5.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集成需配置灵活,提供备选和可选方案,能够在规模和性能两个方面进行扩展,使其性能大幅度提升,以适应技术和应用发展的需要。系统需充分考虑在结构、容量、通信能力、产品升级、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开发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2.1.3 系统集成的任务

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我们可从六个层次对信息系统集成的任务进行描述。

1.支撑系统的集成

支撑系统的集成是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基础,在支撑系统中,企业应用集成技术主要完成三类任务。一是应用程序集成。通过传输和转换,不同的应用系统共享和使用彼此的信息和数据。二是企业内部流程集成。将异质的而且分散的应用程序,依据运营商的业务流程的需求做有效集成。三是园区商业社群的流程集成。就像运营商内部的流程集成一样,跨组织的流程集成将集成的对象延伸到了整个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以及主要客户,将不同企业间的应用程序以及业务流程做有效集成。

2.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的目标是将分布在信息系统环境中自治和异构的局部数据源中的信息有效集成,实现各信息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同时,信息集成还需解决数据、信息和知识(包括经验)之间的有效转换问题。

3.应用功能的集成

对信息的需求决定了对集成系统功能的需求。应用功能的集成是在集成系统的整体功能目标的统一框架下,将各应用系统的功能按特定的开放协议、标准或规范集合在一起,成为一种一体化的多功能系统,以便互为调用、互相通信,更好地发挥集成化信息系统的作用。

4.技术集成

技术集成是整个信息系统集成中的核心。无论是功能目标及需求的实现,还是支撑系统之间的集成,实际上都是通过各种技术之间的集成来实现的。技术集成可分为硬技术集成、软技术集成及工具集成。

硬技术集成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软件重用技术等信息技术;以及模拟技术、预测技术、分析技术等管理技术。

软技术集成主要指信息系统集成中的方法及其模型集成,包括系统开发方法集成和管理方法集成。如面向对象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方法、生命周期方法、信息工程方法等。

工具集成是指由多个工具集合在一起的模块集。主要用于将硬技术与软技术集成为一个整体,服务于组织的管理功能。

5.人的集成

系统集成必须通过人的作用,运用多种硬件和软件技术,将各个单独的信息系统重新优化和组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系统。人的集成在系统集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人的集成应包括人与技术的集成和人—机协同。集成化信息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主的智能化的人—机综合系统,因而,人的集成是集成化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集成化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

6.产品集成

产品集成是综合信息系统集成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因为,无论是应用功能集成、支撑系统集成,还是技术集成其最终的表现形式都落实在具体产品的集成上。产品集成是系统集成的外在表现形式。2.2 系统集成要素与集成形式

系统集成研究是建设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首要工作,依据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和物流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四大子平台各自的特征和侧重点的不同,对其特定的集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的层次分析系统集成的要素,从横向和纵向集成的角度研究系统集成的形式。2.2.1 系统集成要素分析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物流客户、物流服务商、物流相关部门以及供应链的社会化、开放式、互联公共信息系统。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系统集成不仅是连接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增值链,更是一体化供应链。由此可见,宏观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微观上的物流客户、物流服务商和物流相关部门等都是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基本组成要素。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要素如图2-1所示。图2-1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要素

1.宏观要素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运作的线上服务网站,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身。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整合产业资源、物流资源和政策资讯等信息,在主体间构建这四大要素的连通通道,打下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构建基础。

1)商流

商流是指一种交易活动的过程,通过商流活动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所以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是电子交易中商流所需要着重体现的内容,特别注意的是,电子交易中的商流并不包括资金的支付和资金的转移等过程。

2)物流

物流是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包括采购配送、生产加工和仓储包装等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情况。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采用传统的物流方式,少数商品和服务可直接以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进入信息时代的物流具备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等特点。

3)信息流

信息流主要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询报价单、付款通知、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和信用、中介信誉信息,以及大量权威的政务信息。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管理的基础就是对企业内、企业间和相关政府主体间的信息流实施有效控制,企业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得信息流的流动变得更加通畅;政府借助于信息流的交互,实现对物流行业的安全监管和决策支持。

4)资金流

所谓资金流,是指在营销渠道成员间随着商品实物及其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的资金往来流程。在电子交易中的在线支付中,顾客支付的款项能否安全、及时、方便地到达商家,关系到交易的最后成败。因此,在线支付不论是对于顾客,还是对于商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线支付的关键就是资金流平台的建设。因此,作为“四流”中最特殊的一种,资金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微观要素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系统集成中的微观要素,是宏观要素的承载者,主要包括物流客户、物流服务商和物流相关部门三个基本要素。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参与主体在交易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在物流过程中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为媒介实现整个平台的不断增值。

1)物流客户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中的物流客户是指在物流服务中,可能产生物流需求的企业或个人,主要包括生产制造企业、批发贸易企业和最终客户,以及在物流过程中能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金融服务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战略是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吸引和提高客户黏性的关键。

2)物流服务商

物流服务商是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要素的核心。上游对接产品供应商,确保产品安全正确发出;自身做好库存管理工作,降低库存成本;下游则对接物流服务终端客户,并确保物流环节的优质服务;同时还需要满足客户合理的信息服务需求,做好用户评价工作;最后还需要和银行进行业务对接,完成资金的支付、转账以及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商具体包括水运企业、航空运输企业、铁路运输企业、公路运输企业、仓储服务企业、物流园区、运输代理服务商等。

3)物流相关部门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是政府进行宏观物流调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物流行业点多面广,内容丰富,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难以发挥高效的管理和支持作用,引入公共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通过对物流行业基本运行数据实时准确统计、分析,规范和监督电子物流交易市场,构建信息平台直接支持企业发展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实市场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物流相关部门具体包括交通部门、海关、税务局、海事部门、检验检疫局等。2.2.2 系统集成形式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就是作业、企业、行业之间通过价值链和物联网所实现的一种资源整合。在市场竞争牵引和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下,企业追求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无缝链接与有机协同,企业间信息集成、产业间协同网络研究、物流服务链管理以及价值链重构等方式的出现,成了系统集成的主要体现。

其中,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集成形式主要分为横向集成与纵向集成。

1.横向集成

横向集成又称为水平集成,即企业内部各部门或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中同级企业之间对于各日常运作系统的集成,是对同一类资源、同类型业务体系进行识别、选择、运作、协调,主要强调的优势资源在内沿横向汇总提升,主要体现于两个层次。

一是加盟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企业内部。最典型表现为生产制造商、经营贸易商、物流服务商内部的并行工程、准时生产、准时采购和物流作业协同等,各企业通过对自身内部各部门间的业务关系进行协调,对同类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在部门之间建立密切的工作联系。

二是加盟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企业之间。最典型表现为平台中加盟企业在合作的基础上共享物流优势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构建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

按照横向集成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将横向集成分为两大级别:企业集成、组织集成。物流服务信息平台横向集成如图2-2所示。图2-2 物流服务信息平台横向集成

1)企业集成

横向集成主要实现平台中同级的企业与售出产品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对生产制造商来说,同级或同类的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分销商之间的集成则属于横向企业集成;对于物流服务企业来说,具有相同业务类型、相同运输服务能力的企业之间也属于横向企业集成;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其内部的业务信息在部门之间的贯通也是一种横向的企业集成。企业集成可分为三类模型。(1)以金融为中心的宏观企业群集成。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上的生产制造企业或物流服务企业,松耦合或紧耦合地集成在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销售端及其供应链系统中,在金融上相互支援或相互统筹;在大型企业或供应链协同背景下,可在银行的支持下与银行集成在一起,形成宏观集成。

因此形成的宏观企业集成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围绕“大型银行+大型企业”的企业集成形式;另一种是由“多个大型企业”形成的企业集成形式。

这两种方式形成的以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大集团或大型物流企业之间是相互竞争而非垄断的关系,且这种竞争主要是同行业中,竞争基本适度,属良性竞争,此种竞争有利于促进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不断进步、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受益。(2)以产品为中心的中观企业群集成。中观企业群集成是以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中的产品为中心的一群企业的集成,由一大群生产制造企业、批发贸易企业和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集成于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之下。在该集成形式下,企业围绕单一产品设计物流服务链,并向上下游延伸。以产品为集成中心,采购、各企业在库存、生产、销售、财务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和支持,通过信息平台与物流服务商紧密联合,用快速、灵敏、智慧化的物流活动将各个作业环节无缝衔接。(3)以单个企业内部行为为中心的微观企业群集成。微观企业群集成是以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上的物流服务企业的内部行为为中心的单个企业的内部集成,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产品维度、制造维度和管理维度之间的集成。

2)组织集成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组织集成多是指其与各个生产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契约、股权参与或合资等方式共同建立的信息完全、渠道畅通、配置优化、角色特定、规则明确、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以线上业务为核心业务的战略伙伴关系,或物流战略联盟。

组织集成更有利于在系统集成管理中形成以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多个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的物流服务联盟,能极大地提高联盟的资产重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发展新资源,避免联盟内部竞争,开展协同运营,从而降低物流产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绩效。

2.纵向集成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纵向集成主要是指通过以平台为核心,对加盟企业的市场供应能力、生产制造计划、物流服务能力等进行平衡。

这种集成方式能够将平台的服务能力以及上游企业供应能力和意愿,反映到下游企业的需求意愿中。其目的在于保持企业间的协调同步,从而达到整体产业的高效率、高效益。从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系统集成的深度和广度来看,纵向集成可分成三个级别:信息流集成、业务集成、全面的物流服务链集成。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纵向集成如图2-3所示。图2-3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纵向集成

1)信息流集成

物流服务链主要由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共同驱动,对于物流服务链的集成从这四部分资源作为集成源头,是必要且可行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息流集成。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信息流集成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开发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管理软件,实现整个平台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处理,对产品服务中各项业务进行预测和辅助决策,对中间服务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降低整体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业务集成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业务集成主要体现方式为以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为途径完成企业间的协同计划。协同计划是物流服务链上的成员企业针对生产计划、市场需求和作业联动所采取的联合设计和执行计划,根据共享的信息所进行的生产运营措施。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协同计划主要包括生产计划、库存计划、分销计划、物流运输计划、销售计划、需求计划、产业链网络设计和战略计划等。

协同计划的实现方式包括同步的产品设计和试制,以及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将个性化、定制化的订单和新产品需求信息快速导入信息集成系统中,通过信息集成体现在管理系统之中,实现柔性、灵活与高效率的统一,即大规模定制的模式。

3)全面的物流服务链集成

物流服务链纵向集成按照延伸方向主要分为前向集成和后向集成。前向集成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它集成自己投入的生产,大多出现于生产制造企业中,即从基本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加工,再从零部件的生产到组装均由自身企业完成,或由自身合资或持股或外包的企业完成;后向集成即是企业可控制自己的客户,多出现于包装回收等延伸服务中。

综合来看,全面的物流服务链集成是尽可能地在部分集成的基础上结合前向集成和后向集成,真正将整个物流服务中涉及的企业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系统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计划同步、技术互补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物流服务中所涉及的资金、人力、物力、技术等各类资源,建造一个良好集成的物流服务环境,为平台上的加盟企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追求企业的目标。2.3 系统集成基础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有效地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使分散的物流客户、物流服务商、物流相关部门等主体连接成一个动态的、集成的、虚拟的整体集成网络。建立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需要政策基础、行业基础、企业基础、技术基础、模型基础和方法基础等各方合作,实现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协同运营。信息平台系统集成基础要素如图2-4所示。图2-4 信息平台系统集成基础要素2.3.1 政策基础

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物流规划发展政策,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使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有了一定改善。同时,由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逐渐重视物流信息化,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

1.我国物流发展规划基础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物流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平台整合、跨界融合,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物流业态。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把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提到新的高度,极大地拓展了物流业发展空间。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推动我国供应链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我国物流业激发活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型物流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思维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高效物流”生态体系加快建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