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19:16:4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

2019年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试读: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实现“十三五”时代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发展理念是(  )。[2016、2017、2018年真题]

A.创新、协调、绿色、改革、共享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包容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法制、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解析】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从2020年到2035年,要在已经确定的(  )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答案】A【解析】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  )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A.共享

B.协调

C.创新

D.绿色【答案】B【解析】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4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

A.协调

B.开放

C.共享

D.绿色【答案】B【解析】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  )。

A.协调

B.创新

C.共享

D.绿色【答案】C【解析】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6各类工程咨询服务的指导思想是(  )。

A.坚持以人为本

B.促进全面发展

C.推动协调进步

D.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工程咨询理念是指导工程咨询服务的思想,在工程咨询服务中,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要求,不断更新工程咨询理念。当前,就是要根据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要求更新工程咨询理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理念是(  )。

A.高效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E.共享【答案】BCDE【解析】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

2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  )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E.经济创新【答案】ABCD【解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下关于该发展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绿色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C.协调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D.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E.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答案】BC【解析】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包括: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③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④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⑤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A.满足人民

B.为了人民

C.依靠人民

D.保护人民

E.成果由人民共享【答案】BCE【解析】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现阶段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2018年真题]

A.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B.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答案】B【解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  )。[2017年真题]

A.总方针

B.总路线

C.总政策

D.总目标【答案】D【解析】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2016年真题]

A.科学发展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全方位对外开放【答案】C【解析】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4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必须坚定不移贯彻(  )的发展理念。

A.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C.创新、绿色、协调、发展、共享

D.创新、发展、协调、开放、共享【答案】B【解析】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  )的总目标。

A.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D.推进政府管理体系现代化

E.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答案】ABCE【解析】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到2020年,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  )的制度体系。

A.井然有序

B.系统完备

C.科学规范

D.运行有效

E.公开透明【答案】BCD【解析】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改革的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  )同步发展。

A.工业化

B.信息化

C.人性化

D.城镇化

E.农业现代化【答案】ABDE【解析】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ABDE四项简称新“四化”。

第三节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应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  )为主线。[2018年真题]

A.供给侧结构的改革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答案】A【解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2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关于现代市场体系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7年真题]

A.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B.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C.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D.政府宏观调控、精准施策【答案】D【解析】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对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为:①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②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③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3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  )。

A.创新

B.协调

C.共享

D.利益【答案】A【解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住的工作主要有(  )。

A.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C.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E.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答案】ABCE【解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⑤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选项D,属于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

2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措施有(  )。

A.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B.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C.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D.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E.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应【答案】ABCE【解析】深化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②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增长点;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④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应,实现供需动态平衡。选项D属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区域差距的主要内容有(  )。

A.加大对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支持

B.深入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C.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发展的城镇格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D.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E.深化区域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答案】ABDE【解析】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区域差距的主要内容除了选项A、B、D、E外,还包括:①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②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③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城镇格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第二章 宏观经济管理

第一节 市场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政府通常采取的对策是(  )。[2018年真题]

A.加强税收监管

B.实行价格管制

C.加强信息管理

D.严格市场准入【答案】B【解析】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即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对策包括:①反垄断法;②价格管制;③设立公共企业。

2负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通常采取的对策是(  )。[2017年真题]

A.对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

B.实行价格管制

C.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D.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答案】A【解析】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目的:①对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②提供消除负外部性的鼓励措施(包括通过补贴促进市场上使用净化技术、改用清洁能源、原材料等,减少污染);③可转让产生负外部性的权力;④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管制)。B项是应对垄断问题采取的措施;C项主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问题。D项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内容。

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它们是(  )。[2009、2017年真题]

A.战略性和公益性

B.公益性和基础性

C.排他性和竞争性

D.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答案】D【解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鲜明特征是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中,非排他性是指不可能排除拒绝支付费用的人共享;非竞争性是指某个人消费物品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

4当整个行业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控制产品生产和销售,这种市场结构称为(  )。[2017年真题]

A.垄断市场

B.寡头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答案】B【解析】市场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①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结构;②寡头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③垄断竞争市场,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而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价格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以上三种市场的垄断程度依次降低,市场效率逐渐提高。

5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的实现条件是(  )。[2017年真题]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有限竞争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答案】A【解析】整体经济实现一般均衡时,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效率实现的条件。

6当政府对商品实行最高限价时,通常市场上会出现的现象是(  )。[2017年真题]

A.市场过剩

B.变相降价

C.市场短缺

D.政府收购【答案】C【解析】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是世界上许多政府为响应公众要求而经常采用的、有理由的价格干预措施。但仅从经济角度看,其后果通常是:当实行最高限价时,会出现市场短缺现象、排队现象、以次充好和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现象。在对生活必需品持续实行最高限价后,政府往往不得不放弃最高限价或实行配给制。

7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上会出现(  )。[2017年真题]

A.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

B.供给短缺和超额需求

C.供给短缺和需求不足

D.超额供给和需求不足【答案】B【解析】均衡价格是指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至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至均衡价格。

8需求规律指出,需求数量和价格的变动呈现(  )的关系。

A.反方向变化

B.正方向变化

C.不变化

D.不确定【答案】A【解析】一般情况下,需求数量和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这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构成需求规律,反映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作需求曲线。

9供给规律指出,供给数量和价格的变动呈现(  )的关系。

A.反方向变化

B.正方向变化

C.不变化

D.不确定【答案】B【解析】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和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关系变化。这种供给数量与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构成供给规律,反映这种关系的曲线被称作供给曲线。

10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能自发解决经济体面临的基本问题,该基本问题是(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

C.“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

D.“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答案】D【解析】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面对着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能自发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市场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市场经济的自组织过程。

11完全竞争市场的约束条件不包括(  )。

A.经济主体完全理性

B.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C.国际市场足够开放

D.市场上从事交易的每一个人掌握的信息是完全的【答案】C【解析】市场效率实现的条件在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同种商品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有的经济资源在各行业间完全自由流动;市场上从事交易的每一个人掌握的信息是完全的;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12现实市场经济中,在一些场合下存在市场失灵,不包括(  )。

A.不完全竞争

B.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分配不公平【答案】D【解析】现实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一些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13具有经济效率特征的资源配置状态是(  )。

A.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

B.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C.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

D.市场存在外部影响的状态【答案】B【解析】经济效率也称帕累托最优,即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福利减少,那么这个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帕累托效率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上,在均衡的价格和产量上,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都是小于市场价格的,因此没有实现经济效率。外部影响通过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使市场资源不能达到最优配置。

14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坏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种现象称为(  )。

A.道德风险

B.正向选择

C.逆向选择

D.外部不经济【答案】C【解析】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15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办法是(  )。[2005年真题]

A.鼓励竞争和增加市场透明度

B.实行政府价格管制

C.对经营者加强公平、合法和诚信原则教育

D.加大对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答案】A【解析】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办法是鼓励竞争和增加市场透明度。

16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最优效率的领域不包括(  )。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不完全竞争

D.外部性【答案】B【解析】在很多情况下,只靠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易出现市场失灵。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最优效率的领域主要有:①公共物品(如国防);②外部性(如污染);③不完全竞争(如垄断);④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17(  )是指某人已经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这种商品。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竞争性【答案】D【解析】A项,非排他性是指不可能排除拒绝支付费用的人共享;B项,排他性是指只有对商品支付过价格的人才可以享受,可排除他人共享;C项,非竞争性是指某个人消费物品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

18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属于(  )。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共有资源

D.混合物品【答案】B【解析】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物品可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其中,私人物品是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

B.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C.私人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D.外部性包括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答案】C【解析】私人物品是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20市场出现不完全竞争,是因为(  )。

A.生产力水平不高

B.存在外部性

C.公共物品的出现

D.买方或卖方能够左右商品价格【答案】D【解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企业或个人都无法影响价格;当买者或卖者能够左右一种商品的价格时,就出现了不完全竞争。

21下列关于公共物品与公共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公共物品要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来提供

B.公共物品必定由公共部门生产

C.混合物品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D.混合物品可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答案】B【解析】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预算提供,但并不意味着必定由公共部门生产,可以把该产品的生产承包给私人部门生产。

22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性问题,根本方法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  )。

A.成本内部化

B.成本外部化

C.社会成本内部化

D.社会成本外部化【答案】C【解析】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因此,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

23为保护小企业进入市场和生存的自由,针对不完全竞争(垄断)的常用公共政策是(  )。

A.反垄断法

B.设立公共企业

C.征税

D.价格管制【答案】A【解析】消除不完全竞争(垄断)可利用的工具包括:①反垄断法;②价格管制;③设立公共企业。其中,用反垄断法来规范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确保经济自由,尤其是要保护小企业进入市场和生存的自由。

24国民收入分配的基础是(  )。

A.初次收入分配

B.二次收入分配

C.收入再分配

D.生产要素分配【答案】A【解析】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基础。只有按要素贡献分配才能保证市场效率,使各项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25(  )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转移的收入再次分配。

A.初次收入分配

B.二次收入分配

C.收入再分配

D.生产要素分配【答案】B【解析】二次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转移的收入再次分配,是政府对初次收入进行再调节的过程。

26(  )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收入公平的基本机制。

A.财政政策

B.政府支出

C.税收

D.政府的收入调节【答案】D【解析】国民收入最终分配结果通过初次收入分配和二次收入分配达成。政府进行必要的收入调节,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收入公平的基本机制,也是国家的职责。

27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2018年真题]

A.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B.消费者对价格的满意程度

C.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D.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答案】D【解析】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意愿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①消费者有购买意愿;②消费者具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28市场准入政策中(  )是指在列明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有限制之外,都可以做,即“法无禁止皆可为”。

A.清单

B.正面清单

C.负面清单

D.两面清单【答案】C【解析】与正面清单不同,负面清单是在列明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有限制之外,都可以做,即“法无禁止皆可为”。

29物品消费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是根据是否(  )划分的。

A.可排除他人消费

B.排斥和妨碍他人消费

C.可排除拒绝支付费用人的消费

D.妨碍他人消费【答案】C【解析】排他性是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了价格的人才能享受该商品;非排他性是指一种产品可以为多人同时使用,并且难以排斥任何人使用。一个公民拒绝支付国防费用,依然可以享受国防的好处,这就是非排他性的。

30下列关于均衡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政府为了保证市场均衡,通过价格干预形成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

B.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市场价格将趋于下降至均衡价格

C.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市场价格将趋于上升至均衡价格

D.均衡价格是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答案】D【解析】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互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至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会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至均衡价格。

31下列关于需求和供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与市场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构成供给规律

B.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正向关系被称作需求规律

C.市场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供给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总和

D.生产要素供求变化是影响供给的基本要素【答案】B【解析】选项B,一般情况下,需求数量和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这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构成需求规律,反映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作需求曲线。

32对于市场机制来说,逆向选择意味着市场的(  )。

A.高效率

B.失灵

C.最优效率

D.波动性【答案】B【解析】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对于市场机制来说,逆向选择意味着市场的低效率,意味着市场的失灵。

33许多技术创新使全世界受益,而创新者获得的只是交易中的利润,这体现了(  )。

A.生产的正外部性

B.生产的负外部性

C.消费的正外部性

D.消费的负外部性【答案】A【解析】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根据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外部性又可细分为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负外部性、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的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当一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全部补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获得的利益小于该活动带给全社会的利益。如许多技术创新使全世界受益,而创新者获得的只是交易中的利润。

34按照收入法核算的GDP扣除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必定等于(  )。

A.工资+租金

B.工资+租金+利息

C.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

D.工资+租金+利息+间接税【答案】C【解析】从收入方面统计GDP(收入法):统计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加上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计算方式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在市场上,直接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基本因素有(  )。[2017、2018年真题]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商品价格

D.替代品的价格

E.生产成本【答案】ABCD【解析】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或服务)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等。

2当对某种商品实行保护价格时,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2016年真题]

A.过剩

B.以次充好

C.变相降价

D.短缺

E.缺斤短两【答案】AC【解析】保护价格,又称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保护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当实行保护价格时,会出现过剩现象,如果没有伴随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当实行最高限价时,会出现市场短缺、排队、以次充好和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现象。在对生活必需品持续实行最高限价后,政府往往不得不放弃最高限价或实行配给制。

3需求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有(  )。

A.消费者的工资收入

B.消费者具有的支付能力

C.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D.商品的价格

E.商品的供给【答案】BC【解析】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①消费者有购买意愿;②消费者具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4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包括(  )。

A.成本

B.产品价格

C.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D.国家政策

E.广告宣传【答案】BCDE【解析】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或服务)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A项,成本是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

5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包括(  )。

A.预期

B.产品价格

C.消费者偏好

D.国家政策

E.生产技术【答案】ABDE【解析】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有: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供求变化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

6国家实行最高限价后,会出现(  )。

A.价格的波动

B.过剩现象

C.短缺现象

D.排队现象

E.变相降价【答案】CD【解析】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是世界上许多政府为响应公众要求而经常采用的、有理由的价格干预措施。但仅从经济角度看,其后果通常是:当实行最高限价时,会出现市场短缺现象、排队现象、以次充好和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现象;当实行保护价格时,会出现过剩现象,如果没有伴随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

7下列有关均衡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需求增加时,均衡价格上升

B.需求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

C.供给下降时,均衡价格上升

D.供给下降时,均衡价格下降

E.均衡价格不随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答案】AC【解析】当需求增加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当需求减少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也就是说,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当供给增加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当供给减少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也就是说,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8有关资源的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B.提高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而不降低任何其他一个人的福利水平,这种状态称为帕累托改进

C.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即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D.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此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E.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未必是有经济效率的【答案】ABCD【解析】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而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9控制负的外部性是政府的职责。针对负的外部性,政府可以使用的公共政策有(  )。[2009年真题]

A.设立公共企业

B.对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征税

C.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

D.价格管制

E.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答案】BCE【解析】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目的:①对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征税;②提供消除负的外部性的激励措施(包括通过补贴促使市场上使用净化技术、改用清洁能源、原材料等减少污染);③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污染许可证);④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管制)。

10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在于(  )。[2008、2010年真题]

A.宏观经济波动性

B.不充分竞争

C.过度竞争

D.外部性

E.公共产品【答案】BDE【解析】对于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应法规及微观干预措施加以克服。

11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价格进行干预的必要性是由公共物品具有(  )特征决定的。[2007年真题]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信息不对称性【答案】BD【解析】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是“非排他性”,第二是“非竞争性”。其中,非竞争性是指某个人消费物品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不可能排除拒绝支付费用的人共享。

1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形成的价格,既不公平,又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主要解决办法包括(  )。[2006、2007年真题]

A.实行政府指导价

B.鼓励竞争

C.实行价格管制

D.增加市场透明度

E.向消费者宣传商品知识【答案】BD【解析】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的解决办法包括:①鼓励竞争;②增加市场透明度。

13下列选项中,属于私人物品的有(  )。

A.商店里的日用品

B.国防

C.海洋中的鱼

D.某家的家具

E.作为商品出售的食品【答案】ADE【解析】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可将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B项,国防属于公共物品;C项,海洋中的鱼属于共有资源。

14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公共物品是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物品

B.公共物品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C.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通常会产生供给不足

D.私人部门不愿生产或无法生产公共物品

E.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公共物品非常少【答案】ACDE【解析】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15消除不完全竞争(垄断)的公共政策工具有(  )。

A.国有化

B.反垄断法

C.价格管制

D.设立公共企业

E.价格放开【答案】BCD【解析】消除不完全竞争(垄断)可利用的工具包括:①反垄断法,用反垄断法来规范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确保经济自由,尤其是要保护小企业进入市场和生存的自由;②价格管制,价格管制可以通过设定最高利润率、固定资本收益率、最高价格(限价)等方式进行;③设立公共企业。

16再分配转移渠道包括(  )。

A.收入税

B.财产税

C.消费税

D.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E.政府转移收支【答案】ABDE【解析】再分配转移渠道包括:①收入税,政府通过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等对初次分配收入进行流量调节;②财产税,政府通过房产税、遗产税等对居民收入进行存量调节;③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前者指居民为维持未来的福利,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所缴纳的款项,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等;后者指居民从政府获取的、维持最基本生活的收入,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福利金和社会救济金;④其他转移收支,包括政府转移收支、本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之间的援助、捐赠、会费缴纳等,对私人非营利性机构的捐赠、赞助等转移收支、居民之间的转移收支等。

17下列属于社会福利的是(  )。

A.失业保险

B.退休保险

C.医疗保险

D.社会保险福利金

E.社会救济金【答案】DE【解析】社会福利是指指居民从政府获取的、维持最基本生活的收入,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福利金和社会救济金。ABC三项属于社会缴款。

18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可以将物品分为(  )。

A.公用物品

B.私人物品

C.混合物品

D.共有资源

E.公共物品【答案】BE【解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①私人物品;②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19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最优效率的主要情况有(  )。

A.不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外部性

D.公共物品

E.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答案】ACDE【解析】现实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一些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包括:①不完全竞争市场;②外部性;③公共物品;④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外汇市场中,交易规模不大但影响很大的参与者是(  )。[2017年真题]

A.国际贸易公司

B.中央银行

C.进出口银行

D.商业银行【答案】B【解析】外汇市场是国际货币的交易场所,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国际贸易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和各国的中央银行。其中作用突出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易是外汇市场的核心,银行间交易规模占到外汇市场交易活动的绝大部分。中央银行虽然交易规模不大,但产生的影响很大,因为参与者会密切注意中央银行(官方参与者)的举动,从中获取可能影响未来汇率的宏观经济政策动向。

2影响短期汇率变动的两个关键因素是(  )。[2014、2017年真题]

A.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和国内局势

B.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和增长表现

C.各国利率水平的相对变动和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

D.经济体国际收支情况和贸易增长表现【答案】C【解析】引起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从短期来看,最关键的因素是各国利率的相对变动和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当某国货币的实际利率水平相对其他国家货币升高,全球的投资者会更愿意持有该国资产,从而扩大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其升值;反之,则会导致其贬值。当某国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价格水平降低,会刺激全球的消费者更多消费该国产品和服务,从而刺激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其升值。反之,则会导致其贬值。

3当经济实际产出明显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时,就业市场和价格水平分别是(  )。[2017、2018年真题]

A.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

B.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

C.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通货紧缩

D.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通货紧缩【答案】B【解析】潜在GDP是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产出水平。当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存在产出缺口时,无法为能够工作并且愿意工作的人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会伴随通货紧缩或受其威胁。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时,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经济难于或无法供给更多的资源,需求的扩张只会带来价格的急剧跳升,而无法带来产出的增加,即通货膨胀。

4用于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数是(  )。[2017年真题]

A.消费物价指数

B.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C.GDP平减指数

D.生产价格指数【答案】C【解析】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有:①消费物价指数(CPI),度量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及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②GDP平减指数,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可以解释GDP的所有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价格水平;③生产价格指数(PPI),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

5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支出法统计核算公式是(  )。[2017年真题]

A.GDP=第一生产增加值+第二生产增加值+第三生产增加值

B.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扣+间接税

C.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D.GDP=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答案】C【解析】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从支出方面统计GDP(支出法),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统计,应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额之和。A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核算公式,B项是收入法核算。D项描述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

6当经济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总支出继续扩大,将会由于经济资源已经被充分使用,最终引发(  )。[2016年真题]

A.结构性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需求型通货膨胀

D.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答案】C【解析】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四类: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货物;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③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④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当经济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总支出的继续扩大,将会由于经济资源已经被充分使用,经济难以通过迅速扩大产出来满足需求的扩张,必然推动价格上扬,引发需求型通货膨胀。

7PMI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控指标体系之一,其荣枯分水线为(  )。[2016年真题]

A.20

B.30

C.40

D.50【答案】D【解析】采购经理指数(PMI)体系,涵盖着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所处周期状态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①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PMI略大于50,说明经济在缓慢前进;越大于50说明经济发展越强势。②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PMI略小于50,说明经济在慢慢走向衰退;越小于50说明经济衰退越快。

8用当期价格衡量的GDP是(  )。[2014年真题]

A.实际GDP

B.名义GDP

C.潜在GDP

D.绿色GDP【答案】B【解析】A项,实际GDP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C项,潜在GDP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D项,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

9实际GDP是指(  )。[2010年真题]

A.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B.用实际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C.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D.用实际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答案】C【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实际GDP则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计算。

102007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多年来的1%左右上升到4.8%。根据经济学对通胀的分类,这次价格上涨属于(  )通货膨胀。[2010年真题]

A.温和的

B.严重的

C.恶性的

D.奔腾的【答案】A【解析】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①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②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③恶性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

11因社会总支出和产出下降引起的失业称为(  )。[2010年真题]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答案】C【解析】根据劳动市场上失业的原因,经济学家将失业归纳为三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变动,或者处在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指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

12经济萧条是指(  )。[2010年真题]

A.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B.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水平

C.实际产出持续下降,与潜在产出之间缺口不大

D.实际产出持续下降,与潜在产出之间缺口巨大【答案】D【解析】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在相当长时期内,表现出一个长期增长趋势,即潜在GDP的长期变动趋势。潜在GDP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当实际产出连续1~2年下降,而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并不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衰退。当实际产出持续下降,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巨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经济萧条。

13潜在GDP是指(  )。[2010年真题]

A.经济处于高涨,生产要素被全部使用时的最高产出水平

B.仅存在自愿失业时的产出水平

C.仅存在摩擦性失业时的产出水平

D.存在充分就业失业率时的实际产出水平【答案】D【解析】潜在GDP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它由可获得的投入(资本、劳动、土地等)及技术效率决定。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济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

14当出现通货紧缩时,为了扩大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2010年真题]

A.出售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

B.出售政府债券、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

C.购入政府债券、提高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

D.购入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答案】D【解析】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帮助经济达到无通货膨胀、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针对由于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与衰退局面,中央银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

15一般来说,经常项目顺差表明当期国内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关系是(  )。[2010年真题]

A.储蓄等于投资

B.储蓄大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储蓄等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之和【答案】B【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某个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汇总统计表,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存量状况,按复式簿记原则编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方法和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错误和遗漏三大项。一般来说,经常项目顺差反映的是当期国内储蓄超过了国内投资,逆差则表明当期国内投资超过了储蓄。

16按照最终用途,总供给可分为(  )。[2009年真题]

A.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

B.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

C.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

D.潜在供给和真实供给【答案】B【解析】按照供给物形态,总供给可分为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按照最终用途,总供给可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按照来源,总供给可分为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

17按支出法统计的GDP,是对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