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办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00:40:33

点击下载

作者:邓俊杰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移动办公

移动办公试读:

前言

非常荣幸获得中国铁道出版社的邀约来出版一本关于移动办公这个领域的书籍。在从事移动办公产品设计开发的这几年里,虽然陆陆续续有不少观察和想法,但是都是零零碎碎的,不成体系,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开始这本书的写作。经过与出版社编辑反复交流,以及与团队内部同事沟通才初步定下了一个写作方向。我也特别去查看了市面上与移动办公相关的书籍,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与个人工作效率提升相关,即主要是介绍各类工作的方法、提升效率的工具;第二类则是与远程办公、在家办公相关,介绍社会趋势和企业实践的案例。但是,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本介绍我们这个行业的书籍,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去写一本关于移动办公行业、产品的科普类书籍。

很多人只是简单地把移动办公理解为用手机办公,或者不去公司办公,这只是非常浅层次的移动办公。移动办公真正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于个体的价值,而是对团队管理、企业经营、社会发展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移动办公可能是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一个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去了解它的出现、发展及未来。为什么这么多行业巨头都在纷纷布局这个市场,当前的市场格局究竟是什么样,未来的趋势会是如何?这是我们都有必要去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期望进行企业移动化转型的管理者更应该积极地去了解移动办公的发展和市场格局。

移动办公市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本书的初稿写于2017年初,因此,也许到真正出版的时候市场格局已经日新月异了,我们自己的产品也正在打造最新版本。这从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变化之快,我所在的行业竞争压力之大,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些打造移动办公平台的从业者不断思考和前进的动力。

书中提到的诸多分析、想法仅代表个人观点,所以也特别请各位读者、同行予以斧正。这本书初稿完成的时间是2017年的5月4日,正值五四青年节,也是我们金蝶公司在北京大学发布金蝶云的重要时刻。来到金蝶云之家团队短短几年时间看到公司一直在打破旧的思维,不断突破自己,而我们的移动办公产品云之家也在每个版本中稳步前进,这也给我编写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思考的方向。

这本书虽然是我自己主笔,但是在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不少同事的鼓励,并且给我提供了非常翔实的数据和案例,因此这本书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也正是不少领导的鼓励才让我有信心完成所有的篇章。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给予我工作和写作提供了各种帮助的同事们,你们是一群专业而又可爱的移动办公行家。最后也要特别感谢中国铁道出版社的信任,以及编辑Sophie对我的指导和帮助。编者2017年12月第一章什么是移动办公1.1移动互联网下的工作方式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更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机配置的增强,网络速度的提升,流量资费的降低,促成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已经开始纷纷拥抱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是人类开始移动生活的时代。在家里点点手机就可以买菜,可以找个厨师上门做饭,可以找个阿姨打扫卫生,可以找个美容师按摩美甲、维修家电,甚至给宠物洗澡美容。衣食住行、消费、理财、娱乐、教育都是可以通过手机来预定、支付和享受服务。

那么跟生活场景相对应的工作场景呢?人们对工作的认识却很难达成一致,有的人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有的人认为工作和生活应该分开,工作很烦、压力大,不要影响生活;有的人认为工作是快乐的、有成就感的;还有的人认为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说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是让人轻松的,那么移动互联网+的工作是否也同样可以让人轻松呢?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工作并不需要正襟危坐在办公桌前,不需要整日对着计算机运指如飞,不需要在单调的会议室里开着冗长枯燥的会议,不需要每天急急忙忙承受上下班交通拥堵的烦恼,不需要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或是复杂的电子流程,这样的工作方式会不会让你期望呢?

为什么不让你在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更轻松快乐一点呢?亿万人的工作方式又将如何去改变?

目前市面上涌现了不少移动办公应用,提供了很多声称提升效率的功能,或是强调“使命必达”、24小时工作,出发点似乎都是基于公司层面或者管理者的诉求,这就很难让基层的工作者产生共鸣。人性都是懒惰的,所以国外的移动办公平台Slack就提出了“Be Less Busy”(少忙一点)的口号,这显然更具亲和力一些。

就工作本身而言,对于大部分工作者都很难拥有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有时候你不得不面对工作中令人劳累、厌烦甚至沮丧的部分。但是正如前所述,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移动办公应用将如何让你轻松享受工作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自由掌握工作时间

注意,这里不是让公司掌握你的时间,而是让你自己掌握工作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工作都是一个Teamwork,团队中的每个人职责不同,业务内容也不同,但是大家有着相同的目标,可能都是为同一个项目而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团队中有人做产品规划,有人做界面设计,有人编写代码,有人做运营,有人做市场推广等。传统的工作方式都是要求大家在相同的时间上下班,坐在相同的地方在一起工作,不同领域的人要频繁地开会讨论,认为这样聚在一起面对面交流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如果聚焦到个体,每个人在每天的每个时段,每周的每一天,工作劲头和效率都不一样,本来大家做的事情就不一样,是否一定需要每个不同业务的人都同时同地工作?

例如,有的工程师喜欢早上头脑清醒时编写代码,有的设计师喜欢深夜安静的时候做设计。大家同时同地的工作,固然面对面交流方便,但是吵吵嚷嚷的环境是否又互相影响从而降低了效率呢?其实对于目标责任制的公司项目,大家约定好各领域输出物的交付时间以及需要配合联调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就应该可以自由支配。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团队管理者或是项目经理通过任务功能制订好项目计划、各领域的交付时间点,安排若干需要一起配合的时间,然后团队成员就可以各司其职自由支配时间。团队的日常交流可以利用即时通信的功能,大家可以约定只讨论工作相关的内容,项目相关的工作文档、资料通过文件系统管理起来。同时,重要消息会给相关人发送短信,不会耽误团队工作。有不少团队会在微信中建立会话组讨论工作,但是微信是一款个人社交应用,难免会产生很多跟工作无关的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

这样的工作方式对每个人的职业化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可能对一些大公司的管理也是一种挑战,但是这样的工作方式更人性化,能更好地利用每个人的高效工作时间。之前也有公司提出员工可以在工作日选择一天在家办公,其实也是表达了类似的期望。如果员工能掌握自己的工作时间,自然会让工作轻松一些,这对于那些认为工作是迫不得已的人来说可能会是一种改观,对于热爱工作的人来说则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2)轻松管理人和事

管理其实是项复杂的工作,不论对于公司还是团队都不能回避。我认为高效的团队不需要花费非常大的精力在管理上,优秀的团队和个人都能自我管理。如果一个团队需要领导强调KPI,考察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工作态度、制定复杂的工作流程,那么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应该不会很高。如果员工个人没有自我管理的意识,没有团队配合、自我提升的精神,只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这样的员工你会发现工作了很多年还是没有长进。

这样说并不是指管理就不重要了,轻量级的管理对于公司和团队仍然需要。例如,前面提到的项目管理,这对团队成员的目标和交付时间点认识一致有帮助,也能帮助管理者掌握项目进展。平时也会有一些组织的管理,例如组织架构更新,员工信息维护等,这些管理则是为了方便团队沟通。如果工作时间和地点自由了,那么团队的线上交流就很重要,要保证团队成员信息的准确。

还有日常一些让员工感觉复杂或是耗时的电子流,如报销、请假等。这些也是公司管理的行为,好的移动办公产品也会提供简单的轻应用来满足这样的管理需求。(3)方便的沟通交流

内部交流的便捷性自然不用说,如果大家的工作时间自由、地点自由,那么线上的交流就十分有必要。除了内部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还会有与外部合作方、上下游之间的交流,因此消息、邮件、电话、语音会议、视频会议要做到可以即时发起,并且能快速找到需要联系的人。不同的交流途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每个人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对方的时间安排来选择不同的途径,有效沟通就是团队协作的根本。

对于很多团队来说,和购买产品的用户或是潜在用户进行交流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例如,小米公司就要求全员当客服,工程师、设计师、产品经理每天至少要15分钟在线上直接跟用户交流获取反馈和产品改进意见。传统的公司,通常是把跟用户沟通的工作全部交给全职的客服。客服首先要接受培训,然后上岗,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走一定的流程到内部,然后再返回给用户。对于用户来说可能等待反馈的时间长,或是由于客服并非真实的产品设计研发人员不能很好地解答。而公司可能只有一个热线电话,内部的产品经理、开发人员、设计师可能想跟用户交流却没有合适的途径,或是比较麻烦。

一款好的移动办公产品应该帮助内部团队和外部建立方便沟通的桥梁。

比如,金蝶云之家除了提供各种通信能力,保证内外沟通外,还提供了微社区的能力,如果一个公司开通了微社区,那么购买该公司产品的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直接向产品经理、工程师、设计师来提问。对于公司内的产品团队人员来说,能直接感受到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并且比客服能更好地回答用户提问。同样,交流的方式也不需要在公司办公桌边守着固定电话,或是在论坛里一个个找,只需在有用户@自己提问的时候就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轻松回复问题。用户能得到专门的产品团队人员回复,可信度准确度更高,体验自然也会提高。通过与用户的直接交流,产品团队人员对产品的改进方向也会更明确(见下图)。

微信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微信账号,建立起的沟通桥梁也会非常便捷,不需要额外下载和注册账号,企业微信也可以利用微信的社交网络优势。但是有一点不方便的是,用户能接触到的可能是企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客服,与内部的关键角色建立连接会比较困难。

钉钉则是利用免费电话吸引用户,相对于微信,钉钉的优势使阿里巴巴拥有诸多的小微企业客户,这些客户对日常通信费用更加敏感,因此免费电话是帮助小微企业内外建立连接的利器(见下图)。

前面介绍的利用移动办公产品带来的个人工作上的变化,只是移动办公的一个缩影,这里只是参照移动互联网+下的生活方式对移动办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见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下的工作方式,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工作时间应该是更自由的,可以充分利用员工的高效时间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对于团队和公司来说管理是更轻量级的,没有复杂的流程,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是更顺畅和聚焦的,降低了管理成本;对于内外部的沟通交流要更直接和方便,与用户的互动增强,帮助产品更快改进。或许工作上的交付物并没有改变,但是时间自由了,沟通顺畅了,方式简单了,就会让人感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轻松。1.2移动办公产品的终极目的

1.企业的诉求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的工作日大约是由三个8小时构成,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生活。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少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时间也在渐渐模糊,有的人下班了还要通过手机来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同样的,有的人上班的时候也在刷朋友圈或是跟好友聊着与工作不相干的事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工作通过手机处理变得简单;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增大、速度提升、资费下降也让员工一直网络在线。这两个趋势使得移动办公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显现出来。

正如前所述,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衣食住行似乎都已经被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所占据,所以很多公司也将触角伸向了企业服务市场。从市值千亿美金级的巨头,到大学毕业不久的创业者都推出了不同形态的移动办公应用产品。但是我们至今却很难看到一家独大的局面,因为企业的诉求和个人的诉求相差太远,而移动办公应用要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也是难上加难。

移动办公产品为什么难做?主要有以下三个难点。(1)难点一:对企业需求的理解

市值千亿美金级的公司,或许对个人消费者的七情六欲有着深刻的了解,可以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是论了解企业,如果没有跟成千上万家的企业有过合作,则很难把握企业的核心需求。小型的创业团队如果想进军这个领域自然更是困难重重,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能会长久存活下去。(2)难点二:对工作四个维度的认知

通常一份工作有四个维度:一是岗位工作,就是我们普遍理解的行业工作。例如司机开车、会计算账、厨师做菜、设计师作图、程序员编程等。不同的行业,岗位工作可以说差别巨大。二是通用工作,这类工作不像行业工作那样有很大差别,如收发邮件、电话会议、任务待办、项目管理、文件共享等。因为比较通用,所以绝大多数移动办公的应用都聚焦在这个维度。三是流程工作,如考勤、请假、报销、审批、信息安全等,但是不同公司对同一个流程工作要求可能差别非常大。四是辅助工作,如同事之间的互动、日常工作的分享、培训、团队活动、公司文化建设等。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辅助工作,前面几个维度的工作可能也要打折扣。(3)难点三:团队内部推行困难

一款移动办公应用通常不是用户各做各的,而是需要一个团队内的成员一起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甚至还要跟公司已有的系统进行对接。作为一个普通的基层员工,对于工作相关的应用,他很难去要求对其不了解的同事一起使用,更别说去推动对接公司系统了。人性都是懒惰的,如果这个人不是你的上级,只是同事让你去下载、注册、登录、学习一款与工作相关的应用,这很难让人产生兴趣,甚至反感。

2.移动办公产品的终极目的

市面上绝大部分的移动办公应用都声称提高工作效率,或是让人们将工作与生活分开,不要在微信里谈工作,其实是提供给用户一种聚焦工作、提高效率、随时随地的办公工具。正如前所述,这里聚焦的工作一般都是工作的第二个维度,即“通用工作”,但是这样的定位通常是移动办公应用初级的定位,也是较容易想到和实现的。

我们的用户体验团队就做过相关调研,当前使用移动办公应用的用户大概70%以上都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使用(见下图)。数据表明,很多人不会想着所谓的随时随地工作,认为上班就是上班,甚至因为反正都是工作时间,效率是否提升可能也吸引不了他们。

淘宝改变了我们购物的方式,滴滴出行改变了我们出行的方式,陌陌改变了我们的交友方式,那么,移动办公应用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很显然是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当前很多的移动办公应用如果只是定位在提升工作效率,开发一些很容易被替代的工具、应用,简单地让用户在手机上处理通用工作,那么这样的视野是比较窄的。

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一般都会对自己负责的项目、团队成员、各种资源有着本能的控制欲,期望所有事情可控制,成员交流的透明,下属对自己的指令能快速反馈。作为团队成员通常有受迫或从众的心理,更多时候他们对管理者在非工作时间的指令,或是来自同事@自己的消息是可能有排斥心理的。

一款好的移动办公应用,它既要满足管理者的控制欲,又要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自由度,同时还要让公司低成本运作,它的目标是要能引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移动办公不仅仅是单纯地用手机办公,不是因为手机是移动设备,所以就是移动办公了。在新的工作方式下,每个人的上班行为应该更自由,你在公司里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而我可能在咖啡馆里悠闲地编写代码;你可能吃了午饭才来上班,而我已经下班回家,没有人为上下班堵车烦心。公司里的考勤、会议、电子流、KPI、上下级关系可能都会渐渐弱化。工作形式的改变,公司管理方式的改变,工作者的思想也在改变。工作中不合理、令人厌烦的事情也可能渐渐消失。真正的移动办公应用无疑是要促成这种更人性的工作方式,凝聚信任、激活团队创造力,这才是移动办公产品的终极目的。1.3移动办公的本质

任何产品的诞生一定是它找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存在的痛点,或者潜在的需求。定位的问题越准确,痛点越精准,需求越强烈,那么对应的产品就越可能获得成功,因为它找到了自己的本质,对本质的把握越精准,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广上就会更加有的放矢。很多昙花一现的产品多半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解决的痛点不精准,抑或是一种伪潜在需求。

相同领域里的问题、痛点、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逐渐改变。而不同的人群会因为自己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工作性质、知识层次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诉求。

1.关于滴滴出行的分析

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打车案例为例,在滴滴出行这样的产品未推出之前,打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问题、痛点和需求呢?

首先从问题方面来看。 乘客一方并不知道什么地方有车,站在路边等了半天也看不到一辆空车,有时候好不容易来了一辆空车结果司机要交班又不愿意接单,而司机一方则不知道什么地方有需要打车的人,只能凭自己的经验,耗费大量的汽油到处开着招揽生意。但是滴滴出行平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乘客可以知道周边是不是有空闲的车辆,司机则可以知道离自己最近的一个需要用车的乘客,它很巧妙地把需要用车的乘客和正在招揽生意的司机连接起来。

其次从痛点方面来看。 打车整个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个痛点,作为乘客来说需要等在路边忍受风吹日晒。如果是雨雪天气则更是难受和不方便,滴滴出行就可以让你先订好车,等车差不多开到门口的时候再出门,让整个用车过程更从容。作为司机则很怕遇到讲不清地址的乘客,原先上车之后需要口头交流目的地的情况,在滴滴出行平台上已经变成了接单后就已经规划好了线路。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最怕的就是遇到堵车的情况,于是滴滴出行平台上规划的线路是根据实时的路况进行计算推荐,尽可能做到避开拥堵路段并选择最短路线。到达目的地后,以前需要用现金支付车费,对于乘客和司机双方都有诸多不便,有可能收到假币,乘客甚至会对费用有异议,在滴滴出行上则通过预先计算车费并采用电子线上支付的方式,让乘客真正做到下车即走。

最后从潜在需求来看。 其实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和痛点后,就已经是一款很不错的产品了,因为已经解决了打车过程中非常通用的问题和痛点,但是不代表它不可以再改进了。一个很明显的潜在需求就是一个城市里计程车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打车的需求无时无刻,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刻,为什么不利用城市里其他的私家车?前面也提到了不同的人群因为各自背景的不同也会有不同诉求,有的人希望费用更优惠,有的人希望更安全。有的私家车司机专职接单,而有的只是顺路接单,有的甚至还需要代驾。各种潜在需求都会逐渐显现,所以滴滴出行又根据不同人群推出了快车、拼车、顺风车等相对快捷优惠的服务,也有专车、出租车、敬老出租等更为专业的服务,还有代驾、试驾、自驾租车等特殊的服务。

所以,滴滴出行的本质是什么?从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滴滴出行不是简单地满足了乘客打车效率的问题,更是从多个维度解决了出行用车的难题,充分考虑到不同乘客、司机的诉求。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滴滴出行这款产品的本质,那就是解决了出行难题(见下图)。

2.移动办公的本质(1)如何定义“移动”

通过对滴滴出行的剖析,我们再来看看移动办公的本质。有人说2015年是移动办公市场的元年,因为这一年不仅有像深耕企业市场多年的金蝶云之家,也有像阿里钉钉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还有国外的独角兽Slack。除此之外,各种大大小小知名和不知名的移动办公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颇有当年各种团购网站“百团大战”的情景。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将工作场景作为切入口,有的定位于企业社交,有的定位于团队协作;有的定位于流程审批;有的当作工作入口提升工作效率,有的倡导手机办公可以随时随地工作,还有的则在打造连接各种专业应用的平台。林林总总,这些产品是否抓住了移动办公的本质呢?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出具的一份《2016年移动办公全景报告》中指出: “根据狄利克雷函数的移动办公解析,移动办公是碎片化 解决企业生产、销售、运营、管理四大核心问题。你永远无法定义 它的边际,但它客观存在。” 这个定义从描述上似乎有点笼统,一方面感觉移动办公会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又很难做出很精准的概括。

2016年因为资本“寒冬”,加上许多产品本身的定位不清晰,以及对移动办公本质理解的偏差,淘汰了不少移动办公产品,因此,移动办公的市场格局也渐渐明晰。到2017年,一定是只有正确认识到移动办公本质的产品才会体现出生命力,并且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所以,移动办公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如何定义“移动”?首先,不少人认为移动办公中的“移动”是指用手机这种智能移动设备办公,因为现在移动互联网发达,特别是在大城市,高速移动网络覆盖面广,加上手机的性能提升、硬件配置增强,为大家用手机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不过,移动设备并不是只有智能手机,如Pad、智能手表、手环、笔记本电脑其实都是移动设备,这些移动设备也可以或多或少地处理工作(见下图)。这就有别于使用公司给员工专门配备的不可随时移动的台式计算机工作。

其次,“移动”的另一个解释应该是地点的不固定,不同于每天长时间在固定地址的公司、固定的工位上办公,现代人或许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地点开展工作。我们可能在家中,可能在咖啡馆,可能在公园、海滩,可能在酒店,甚至在多个地点进行切换。这种工作地点的切换并不一定是岗位工作的需要(如销售、市场外出见客户),而是一种更为自由的选择。

最后,“移动”还有一个维度是人的状态处于不稳定中,即不一定是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对着计算机正襟危坐,有可能正在坐车、开车,有可能正在跑步、运动,还有可能在飞机、高铁上,这个时候能处理的工作内容又会有很大的不同(见下图)。

不难看出,移动办公就是针对操作设备从固定到移动、办公地点从确定到变化、员工状态从静止到运动三种不同维度的移动给出综合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里也需要分析移动办公中的“办公”两个字。所谓的“办公”应该如何理解?难道说移动办公应用可以帮你完成各种工作吗?关于工作的四个维度,前面章节已经有了简单介绍,下面将在后面的章节进行详细分析,很显然移动办公中的“办公”肯定不能帮助你完成“岗位”工作。岗位工作就是指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并且直接能产生结果的工作,比如厨师炒菜、教师上课、司机开车、程序员编代码、设计师绘图,俗称“饭碗”。移动办公不是让你通过移动办公的应用去完成你的“饭碗”工作,这样的工作仍然需要你自己去利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配合合适的生产工具完成。

所以,移动办公的本质并不是让你随时随地工作,因为有些工作你不可能随时随地完成;移动办公的本质也不是让你用手机办公,因为即使手机是个人信息处理的中心,功能强大,但是很多工作用手机完成不了;移动办公的本质同样不是提升工作效率,因为当你用手机在咖啡馆、在跑步时的工作效率不会比你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的工作效率高。(2)沟通是移动办公的本质

如果说滴滴出行的本质是解决出行难题,那么移动办公的本质就是解决工作中的沟通问题。有人会说,日常沟通用微信、电话不就已经足够了吗?这里说的“沟通”并不是简单的消息、邮件、电话或是面对面交谈。除了这种直接沟通之外,工作中涉及的会议、汇报、流程、培训、分享都是沟通(见下图)。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必要环节。

既然是工作中的沟通,那么和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就有很大区别。工作中的沟通首先对象就会有很多不同类型,内部有上司、下属、同级别和跨部门的同事、高层领导等,外部有甲方、乙方、合作伙伴、上下游、用户等。与这些人谈工作上的事情,在沟通上会有很大区别。也许你们在微信上是好友关系,但是一旦涉及“正事”自然要公事公办,不可能那么随意。

工作中的沟通在内容上有的是有严格时间要求的会议通知,有的是涉及信息安全的文件资料,有的是需要持续跟踪的工作任务,有的是涉及多方协作的流程审批。很显然仅仅依靠普通的社交软件无法完成有效的工作沟通,还会有各种安全隐患,这无论是对沟通双方还是企业都是不合适的。

工作中的沟通在形式上也会多样化,普通的社交软件也提供了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比如消息、录音、语音/视频电话。但是沟通内容种类繁多,对沟通的形式自然也有对应的要求,不可能一招通吃。不同的沟通形式又意味着留底、证明、过程记录、结果跟踪,这些都是工作沟通中所需要的严谨。

为什么很多人反感用个人社交应用谈论工作?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工作中的沟通涉及的对象、内容、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对象有很严格的区别对待,不同的内容又需要不同的沟通形式,如果把这些要求统一塞入个人社交软件中,跟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混杂在一起,难免会让人感觉“分裂”,甚至会因为个人疏忽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和尴尬。

不同的办公设备,不同的办公地点,成员不固定的状态,就必然对于工作中的沟通提出了很多挑战。我在计算机前给你提交了一个流程审批,如果你同样在计算机前可能会立即看到一个待处理事项,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不在计算机前可能就没有看到。我要跟你讨论一个方案,如果你就在旁边,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当面写写画画,但是你现在根本就不在办公室,那么我们还能不能讨论?我要召集一个项目会议,如果项目组成员就在一个办公室,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找一个空闲的会议室开始会议,但是如果你正在公园跑步,他正在出租车上,还有人在家中,我们这个会还能不能开?

可见移动办公的本质不是所谓的随时随地办公,不是用手机办公,也不能帮你完成岗位工作,而是去解决工作中各种各样的沟通问题。除了同公司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还有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还有内部员工与外部商务伙伴、客户、用户的沟通,如果上升到公司层面,还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甚至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

移动办公就是要全面解决各类沟通的体验,杜绝无效沟通,减少沟通时间,改善沟通方式,提升沟通效率,促进沟通和谐。这就是移动办公的本质。1.4从工作的四个维度看移动办公

在前面的章节中对工作做了四个维度的定义,只有将工作进行合理分解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移动办公产品针对不同维度的工作能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所以如果一款移动办公产品声称自己可以将工作效率提升了多少百分比,但是并没有提在哪个维度的工作效率提升了,那么可能对你的帮助并不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是一名设计师,刚刚参加工作,公司设计岗位所要求的软件你还使用得不熟练,那么移动办公产品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提升你在这个维度工作上的效率。所以,有必要对工作的四个维度再做一次深入的分析,并且看看不同维度的工作和移动办公的结合点。

1.维度一:岗位工作

工作的第一个维度是岗位工作,就是我们俗称的“饭碗”,代表着一个人的职业。比如老师上课、司机开车、厨师炒菜、会计算账、设计师画图、程序员编代码,等等。每个不同岗位工作的内容差别非常大,通常都是需要对应的知识、技能,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或设备等。但是岗位工作有个共同点就是它直接产生了价值或者有一定的输出物,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一个人的绩效。

岗位工作的效率和完成质量基本上都是来自专业知识的掌握层次、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等。有一些针对不同岗位工作的软件,比如GPS导航可以帮助司机开车,Sketch可以帮助设计师作图等,或许在以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不少岗位工作会被机器替代,不过就短时间而言,岗位工作还是需要工作者自己去完成(见下图)。因为不同的岗位工作要求特定的工作环境、特定的知识技能,以及特定的工具,所以很难用一套通用的软件来分别提高不同岗位工作的效率。

有一些应用的确可以辅助部分岗位工作,比如针对帮助销售岗位管理客户的CRM应用,帮助HR岗位的招聘应用,也是具备移动的特征,可以在手机上随时使用。但是与上面举例的GPS、Sketch一样,它们都还不是全员应用,只是针对某些特定岗位。因此我们也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移动办公软件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帮助你完成岗位工作。

2.维度二:通用工作

工作的第二个维度是通用工作,顾名思义,既然是通用工作就不会像岗位工作差别那么大,是更为抽象的工作,或者说处于不同的岗位也可能会需要做的工作。诸如工作交流、收发邮件、电话会议、任务待办、项目管理、文件共享,等等。不论你是设计师还是程序员,也不论你是销售还是HR,不论你是高管还是基层员工,这样的通用工作你可能都需要处理。

如果把这些通用工作再抽象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团队的交流协作。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一个项目组会有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大家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还需要通过这些通用工作进行相互衔接和配合。通用工作通常是为了更好地跟周边同事、相关岗位做好协调,明确上下游的工作职责、沟通时间计划等,正是因为这些工作的通用性,因此很多移动办公产品都是聚焦在这个维度。

通用工作不会像岗位工作那样有很直接、明确的价值输出,比如设计师做了一个方案、程序员编了一段代码、销售员签订了一份合同,一般来说,通用工作都可能比较烦琐和耗时,所以有时候难免会让人反感和排斥。但是通用工作又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很厌烦开会,但是很少有某个岗位工作是不需要开会的(见下图)。

如果说岗位工作是“饭碗”,代表一种核心竞争力,那么通用工作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职业化素养。这个时候移动办公在这些通用工作上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多种沟通形式,文字的、语音的、视频的;即时的、滞后的、分优先级的;无论成员所处的状态、地点。把原先很多需要人工进行的提醒、推动、跟踪都由机器来完成,因此在这个维度上移动办公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的效率。

3.维度三:流程工作

工作的第三个维度是流程工作,它通常是公司为了规范管理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所以流程工作在不同的公司或者企业文化下差别会比较大,同一个流程工作在不同公司的要求也会显著不同。比如考勤、请假、报销、审批、出差申请、行政IT服务等都可以视为流程工作。以考勤为例,有的公司采取弹性的上班时间制度,每天只要保证一定的工时长度即可;而有的公司则是要求非常严格,迟到几分钟就会被扣工资或者通报批评;还有的公司是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上班时间,如三班倒。

不同公司里的通用工作是接近的,但是流程工作可能会因为公司制度不同,采取的流程处理软件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它和通用工作的相似点是同样不会产生像岗位工作那样直接、明确的输出,在员工看来更像是被公司要求去做的,有时候甚至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如果一旦需要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流程工作上,尤其是当流程工作比较复杂和琐碎的时候,员工也会产生较多的排斥情绪。

因此,不少OA转型移动办公的产品致力于解决这个维度的工作,此时如何让流程更方便地发起、审批人更高效地审批,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是核心。很显然,流程工作如果可以用手机随时随地处理,即时接收到待办提醒,并配合即时通信等能力,流程工作的完成会更加高效。有一点需要考虑的就是不同公司的需求会不同,这就需要流程的配置具备很好的灵活性、拓展性(见下图)。

4.维度四:辅助工作

工作的第四个维度是辅助工作,从名称上看这类工作是起到辅助作用,如同事之间的互动、日常工作和知识的分享、员工培训、团队活动、公司文化建设等(见下图)。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辅助工作,前面三个维度的工作可能也要大打折扣。辅助工作大多是一种潜移默化、重要不紧急的工作,和通用工作、流程工作一样也不会直接产生像岗位工作那样的直接、明确的输出。

辅助工作像团队的润滑剂,不仅可以促进团队的和谐,让成员之间沟通更顺畅,还能起到提升团队整体战斗力、激活个体的作用。很难想象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只有岗位工作、通用工作和流程工作这三个维度的工作,这样的组织肯定是僵化、低效率、没有人情味的。

一款好的移动办公产品也必将对这个维度的工作很关注,比如提供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分享的平台,培训平台、互助的社区,让大家畅所欲言,分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让企业能够有效地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个体充分被激活,让企业和员工之间无缝连接。

通过对工作的四个维度分析,不难看出移动办公产品需要发力的方向是通用工作、流程工作和辅助工作,只有这三个维度的工作被高效完成,员工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岗位工作,从而提升工作满意度,组织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1.5移动办公进化史

这个话题可能比较大,因为如果谈移动办公的进化,它会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硬件的流行、工作方式的改变、社会文化的变革都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综合来看这些领域的变化,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移动办公是如何进化的。

粗略来看可以把移动办公的进化分成四个阶段:未开始、初级、成熟和未来。

1.移动办公的未开始阶段

移动办公的未开始阶段就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办公,那个时候的工作环境是相对固定的,电话是固定的,工作所用的计算机也是固定的,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还不普及,手机基本上都是功能机,互联网才刚开始起步。在这样一个技术环境下,移动办公本身就不具备充分的条件,特别是大家对工作的认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到固定的地点上班这样的情况下。所以,在这个阶段及在这之前更长的时间里移动办公都是处于未开始的阶段。

2.移动办公的初级阶段

移动办公的初级阶段主要依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类智能移动设备的流行,这个阶段中很多“职场达人”开始体验移动办公,主要是为了个人工作效率的提升。比如,中谷健一写的《移动办公室工作术》一书中就提到在终身雇佣和正式聘用逐步减少的当今社会,工作方式也不再是固守一间公司,而开始以IT技术武装自己,凭借自身能力生存的形式转移。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术语—Nomade-working,Nomade是游牧民的意思,所以在职场中引申为“习惯在家中或咖啡厅等地进行远程办公的特殊人群”。“工作不一定要在办公室进行,通过IT技术进行备份,随时随地都可以无障碍地进行工作。”这就是《移动办公室工作术》一书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如果可以在办公室以外的地点进行工作,就可以将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不仅能提高效率,还可以利用场地的优势提高注意力,并激发出全新的灵感,创造私人时间。

中谷健一是这样描绘自己在办公室以外的“我的一天”的(见下表)。

我们可以看到,中谷健一在办公室以外的一天也是安排得非常紧凑,而且没有耽误任何工作,他熟练地利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各种应用和云存储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工作。而诸如地铁、麦当劳、车站的座椅、便利店、茶室、家都是他的工作场所。也许他的工作的确有很多外勤的时间,而很多每天在固定办公楼里坐班的人比较难体会,但是像中谷健一这样追求工作效率的职场达人的确会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为自己开展移动办公。

3.移动办公的成熟阶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多的移动智能设备走入我们的生活,加上Wi-Fi网络的覆盖、4G网络资费的下降,企业的日趋人性化,以及专业的移动办公平台的出现,让更多人开始移动办公。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移动办公的成熟阶段。

在移动办公的初级阶段里我们可以看到,职场达人利用的各种应用软件都是极其分散的,主要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并没有体现出团体的移动办公。在如今移动办公已经日趋成熟的阶段,移动办公不再是那些熟悉IT的职场达人的特权,而是整个公司、内部同事和外部客户都已经接受的工作方式,曾经分散的“IT武装”已经变成了集成的一套“日常装备”。

以金蝶云之家这种成熟的移动办公平台为例,可以把跟职场中相关的同事、外部客户、商务联系人、产品用户都高效连接起来,把曾经分散的消息、邮件、电话等沟通方式整合到一个平台中,可以建立一个长期的或者临时的项目组,并提供了方便的音频、视频会议。公司里涉及的流程、工作中涉及的云存储、不同设备之间的同步基本上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中完成(见下图)。企业微信则是沿用了微信的强大社交和通信能力,同时更加聚焦企业内的沟通场景并配合轻便的OA让用户移动办公。

4.移动办公的未来阶段

到2017年,当前最热的话题莫过于AI和VR,这两项技术能力也势必在工作场景中发挥出作用。如果移动办公再往前一步,AI+工作和VR+工作也一定会催生出很多独特的场景。同时,整个社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雇佣关系可能会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的崛起。

在赖安·库纳缇和杰里米·纽纳合著的《工作的未来——移动办公及创业的另一种可能》一书中就提到,科技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职场正经历着工业革命以来前所未有的转型。格子间、企业园区、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刻板工作将成为过去;旧有的工作模式不仅越来越站不住脚,而且越来越不受欢迎;移动办公、碎片式雇佣、协同共享、创新经济正向我们走来;未来的职场规则是透明、合作、个性化和高度连接。个人将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自由的生活,真正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将从追求工作的安全感转变为追求成就感。企业将创造新的、以人为中心的工作结构和公司文化,以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价值。

配合便携的VR设备,移动办公可能更加自由和现场化,远在千里也身临其境,真正把办公室装进口袋中。AI技术则可以让工作者从烦琐、重复、没有创造力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做有意义、高价值的事情。工作将回到以人为中心的本质,人们能真正做到谋生的同时将工作转变为自我实现之旅。第二章移动办公的市场格局2.1从群雄逐鹿到三国杀

1.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类型《IDC中国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市场跟踪报告(2016年)》中指出,2016年中国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市场的累计注册用户达到1.6亿人,累计企业用户达到1158.4万家;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92.4%和87.2%。目前,社交+移动的办公方式已经被市场高度认可,并广泛应用到现实工作场景中。相较于传统协同市场增长乏力,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市场正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社交化的移动办公软件正在加速替代和颠覆传统协同办公软件市场。

IDC将中国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类型。

●办公平台类: 自身提供移动办公SaaS应用,同时拥有平台资源,通过SDK或Open API的方式,可以与自身或其他厂商的各类系统集成,从而扩大产品的功能覆盖。此类产品以金蝶云之家和阿里钉钉为主要代表。

●客户关系管理类: 以销售和客户管理为主打功能,目标用户为销售管理者及销售人员。纷享销客、销售易、红圈营销、外勤365及用友超客是此类产品的典型代表。

●协作办公类: 此类产品数量众多,如明道、今目标、iWorker、北森Tita、Worktile、Teambition、群策、企明岛、石墨等。从产品的功能特点、目标客户量级还可以划分为团队级产品和企业级产品。

IDC的分类是以“社交化”的移动办公软件为标准。除此之外,还有HR、财务、OA等专业领域的移动办公软件,如果再把行业专项(如政府、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移动办公软件也纳入进来,整个市场上的产品可谓五花八门。基本上大家的目的都是盯住了移动办公市场这块“肥肉”,所以用群雄逐鹿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是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移动办公市场格局逐渐清晰起来。2015年,深耕企业服务市场多年的金蝶旗下的云之家开始发力,已经揽获大量中大型企业客户;2015年初,阿里巴巴的钉钉开始崭露头角,并且迅速抢夺大量小微企业;2016年初,腾讯的企业微信推出,开始转化原微信及微信企业号中的巨大流量。

2.腾讯推出企业微信

2015年年中的时候,笔者曾经在一次公司内部的会议上推测微信可能会有专门针对企业的APP,虽然当时不少同事觉得微信已经有了企业号没有必要再搞一个新的APP,但是看到企业微信APP内测版的流出,印证了这个判断。

微信为什么要再推出一个企业微信APP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原微信用户对用微信讨论工作已经非常反感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当这个生活方式与工作讨论、任务指派关联起来后,就变得是一种压迫了。特别是有时消息发错群组也会尴尬。绝大部分职场人士都期望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不会想随时随地工作或时时刻刻被同事、上司叨扰,除非真的是那些控制欲比较强的管理者或是创业先锋、工作狂。微信不仅是一个聊天的场所,更是一个分享、炫耀、展示自我的场所,有了太多的同事领导、商务联系人、业界同行反而让这种“晒”的行为变得谨慎不自由。

所以微信要把与工作相关的交流尽可能转移走,以此来提高微信这种生活方式的纯粹性。其实现在来看,这一步走得有点晚了,现在每个人的微信联系人都已经杂乱不堪,我们活在一个被微信绑架的时代。(2)钉钉已经在企业社交领域抢先一步,而且势头很猛,腾讯作为在社交领域的王者自然不会任其发展

腾讯必然知道既然那么多人用微信谈论工作,这块需求就是实际存在的,与其被别人的产品满足,不如自己出马。何况钉钉针对性地提出是“一个工作方式”,这就意味着腾讯要用企业微信来满足工作场景。(3)腾讯内部产品的的整合需求

RTX、企业QQ、TIM、TM、微信企业号、微信电话本、企业邮箱、企业云盘、这些产品在很多应用场景下有重合,但是在内部却没有很好地整合起来。这些分散的产品不能形成合力,如果通过一个企业级的应用将这些产品有机连接起来,这些产品反而能发挥更大的价值。目前企业微信正在陆续推出一些轻便的OA功能,移动办公的方向日益凸显。

不论如何,这场企业领域的社交之战已经真正打响,社交是阿里巴巴最大的痛处。“来往”(现在已经改名为“点点虫”)与微信在个人社交领域的PK已经败下阵来,而强行推出社交功能的支付宝也是很难发挥社交价值。此次的企业社交可以说是阿里巴巴先发制人,虽然在用户数量上跟微信还相差甚远,但钉钉的确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很大的知名度。

3.企业微信、钉钉和云之家

就目前的产品形态来看,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仍然缺少企业产品的基因,从产品形态上可以看出还不够了解企业诉求,也没有很好地平衡“公司”“管理者”“员工”三者的关系,这只能让企业微信和钉钉处于即时通信的水平,真正达到移动办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来看钉钉,“DING”这个功能可以说是这款产品特色,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钉钉强调一种“使命必达”的理念,员工一旦在用的时候,总是会随时担心被别人“DING”。这样的工作方式打破了生活和工作的平衡。钉钉似乎是在以一个平台的形式拓展着自己的产品,但是接入的产品并不能与企业已有组织关系结合起来。比如填写一个审批单,如果管理员没有配置各个节点的审批人,那么提交审批的人就可以选择任意的人。这样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但是钉钉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使命必达”是管理者钟情的特性,在To B服务中迎合管理者需求会让产品更容易全员推广,从而让团队快速使用起来。从DING2.0开始,进一步强化了会议的全流程场景应用,这是对DING功能的强化(见下图),之后的版本还将个人日程进行整合,可以看得出,钉钉势必会进一步发展DING这个核心品牌。

再来看企业微信,现在已有的版本还非常简单,感觉当前的版本应该是先解决企业员工内部交流的需求,把原微信中讨论工作的会话组移过来,同时在消息里做了一些针对工作讨论的优化(见下图)。比如可以对某个人说的话设置一个时间提醒,或是进行收藏,这样可以防止需要稍后处理的重要消息淹没在会话组消息里。有个功能特别有意思,那就是可以设置“休息、下班了”这种免打扰模式。这强调了一种“工作生活分开”的理念,又是从员工角度出发,管理者估计不喜欢。如果下班不能联系你,只能上班联系你,那还需要什么移动办公呢?组织架构相对简单,仅仅从当前移动端的展示来看,也是可以看出来微信对企业管理的了解程度还需要加强。

目前企业微信接入的应用也非常有限(如请假、考勤、报销),工作相关应用还十分少,企业微信的用意应该比较明显,那就是请假、报销这些是可以移动处理。但是能看出企业微信的发展思路,就是利用原微信的社交和通信能力优势,结合轻量级可移动处理的OA形成移动办公的初级版本,然后再利用微信的生态让更多合作伙伴加入进来提供更为丰富的能力。

在前面的章节已经分析了工作本质,工作有四个维度。一是岗位工作(如厨师炒菜、司机开车、教师上课、程序员编代码、设计师作图等);二是通用工作(如交流、开会、发邮件、工作汇报等);三是流程工作(如请假、报销、考勤、审批等);四是辅助工作(如分享、培训、团队建设、企业文化等)。我们看到,无论是企业微信还是阿里钉钉主要是关注通用和流程两个维度的工作,但是这两类工作与企业特质强相关的部分,如上下级关系、职位等在两个产品上的表现相对比较薄弱。真正把员工聚集到一起的其实是组织架构,而不是靠一个APP和上面连接的功能。

这个时候深耕企业服务市场多年、更懂企业需求的金蝶就凸显出来,这份优势很自然地传递到了旗下移动办公平台云之家身上。云之家凭借自身对企业的了解,以及金蝶已有的优质企业客户资源强势进驻这个领域。据最新IDC报告《IDC:中国社交化移动办公软件市场将全面进入收费时代》在大中型企业市场(企业员工人数在250人以上),从产品的企业用户数量来看,金蝶云之家在2016年继续引领市场,以81.8万家用户占据首位,市场份额达到26.9%。阿里钉钉和今目标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虽然报告中并未指出企业微信的情况,但是相信企业微信注定是个不可小觑的对手。不仅是IDC的报告,来自艾瑞网的文章《移动平台化,三足鼎立格局基本确立》中也指出,以金蝶云之家、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为首的移动办公平台正越来越受到企业客户的青睐。

腾讯的社交优势、阿里钉钉的资源优势、金蝶的专业优势引发了移动办公市场的三国杀,虽然格局渐渐清晰,但是一些细分工作领域(如CRM、项目管理、任务、HR、财务等)的产品也会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参与到这场战斗中来。国内还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那就意味着这场战斗对所有参赛者都是机遇和挑战。相信只有最懂企业、最懂人性,能很好平衡公司、管理者和员工三者关系的产品才会最终胜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