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20:45:41

点击下载

作者:孙毓修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马援

马援试读:

出版前言

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曾经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他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蓬勃朝气,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或许是受到梁启超先生的感召,1908年冬天,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推出了一套系列丛书——《少年丛书》,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这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部历史人物类学生课外阅读丛书。首任编辑和作者是林万里,第二任编辑是孙毓修,孙毓修是这套丛书的主要作者,后期加盟写作的骨干还有国学大师钱智修。他们都博览中外,以精准而严格的眼光审视中外古今文化资源,选取其中有益于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材料,予以整合,编写成册。这套书出版以后,广受少年儿童的欢迎,每册前后加印达几十次,若整套书累计,恐怕达到数百次之多,发行量之大,影响力之广,在二十世纪的人物传记类图书中堪称罕见。《少年丛书》前后出版了近三十余种,每一册传主为一位中外历史名人。我们在全国各地经过多方的搜寻,共得二十八册,其中中国名人十五位,外国名人十三位。每篇先叙述名人的生平传记,后加以作者的评论,根据时事,启发少年,借以激励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奋斗目标,成就健全人格。著名作家茅盾在阅读这套书后曾评论说:“记事简明,议论正大,阅之足以增长见识,坚定志气。”这套出版之初即为砥砺少年志向的书影响了当时无数少年儿童由此走上振兴中国之路。著名作家张天翼、赵景深、陈伯吹等,都曾深受这套书的影响。《少年丛书》的三位作者,都是当时学贯中西的通儒,不仅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也有睁眼看世界的非凡眼光。撰写本套书册数最多的孙毓修先生,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目录学家、藏书家、图书馆学家。他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除了《少年丛书》,他还先后主编出版《少年杂志》、《童话丛书》等,被茅盾誉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

另一位作者钱智修,浙江嵊县人,字经宇,是著名的国学大家,博古文学家,东方学派思想家。他在学时,就以“国学国文湛深,文章洛阳纸贵”赢得尊敬,并被上海多家进步报馆争揽为特约撰稿人。1911年毕业后,他应编译所长高梦旦之聘,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1920年7月他任《东方杂志》主编,长达12年,是该杂志有史以来任期最长的主编。他还参与编辑《辞源》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1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长。

第三位作者林万里是民国年间著名的报人,原名獬,又名白水,字少泉。他幼承家学,又拜名士高啸桐(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为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在杭州参与创办求是书院、养正书塾、东城讲舍、蚕学馆4所新式学堂,任求是书院总教习;后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宣传新思想。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出任《警钟日报》主编,宣扬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帝制取消后,林万里重操新闻旧业,创办过多份报刊。

鉴于每位作者独有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热点,每位编者对人物都有自己的选择。孙毓修所撰写的大部分是中国历史名人,而且写作的视角也非常独特,如其所写的《玄奘》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不是《西游记》中的唐僧。现代的普通读者对玄奘的了解绝大部分是来自于《西游记》等小说,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却鲜有人知——玄奘取经并非唐太宗支持,相反还受限于当时的法令,他冒着生命危险才得以出境。这就需要有人为读者打开另外一扇窗户,还原真实的玄奘,而不是小说中的文学形象。茅盾先生对孙毓修所写的《玄奘》评价很高:“可以说是内容翔实,深入浅出,既宜于少年阅读,也使成年人增加历史知识。”再如《苏秦》,作为一位著名的辩士,《史记》必然为之列传。孙毓修在写苏秦游说各国发言的时候采用了《史记》中记载的史料,而在后面的评论部分对苏秦的表现作了恰当的点评,分析苏秦游说秦、燕、赵、韩魏、齐楚的过程,阐述了苏秦辩术策略的不断提高。对于国外人物的选取,孙毓修也是偏爱励志型的,如德谟士,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演说家;彼得大帝,从受制于人,成为欧洲赫赫有名的皇帝。

另一位作者钱智修,先后写有《林肯》、《苏格拉底》、《拿破仑》等,这些都是西学东渐后中国人十分崇仰的外国名人。值得注意的是,钱智修秉承严复所主张的信、达、雅翻译原则,特别讲究传记所含的真实性。他所抒发、张扬的传主虽然都被列为人们仿效的楷模,写法却不做作,更没有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更改史实。

林万里所写的外国传记和钱智修的作法大致相近,即在第一章抒发己之传记宗旨,后文谈及传主读书之术、治学之道与其行事风格,并进行了点评。此外还有其他人关于传主的言论,更有编译者自己的评论,以引导少年儿童正确地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一味盲从。《少年丛书》的最大特色,就是“记事简明,议论正大”。书中除了记叙人物的生平故事之外,作者的评论也让这套书大为增色。其议论宏富,既能够结合少年的成长特点,指明如何学习书中人物的优良品质,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引导少年如何立志修身,大有裨益。

这套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全部用文言文写作,语言凝炼,文笔流畅,保持了中国传统作史传的鲜明特色。当时,白话文风已经悄然兴起,而作者能够不从时髦,采用文言写作,甚为难得。以至我们今日再读此书,依然能够体味到文言笔法的无穷魅力。然而考虑到近百年来,国人的文言文水平已经一落千丈。今日的大部分少年,阅读文言文尚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特别组织人员,将全套书进行了白话翻译。尽管我们做了最大的努力,文言文的神韵依然是难以用白话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希望少年朋友通过阅读这套书,体会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进而热爱和学习文言文。《周易》有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说的就是多学习古人的嘉言懿行,对我们修身立德至为重要。古人尝言:“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少年时期是人生至为关键的时候,这个时期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往往会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成就。而一个人少年时期读的书,也足以改变他的一生。在今日少年课外读物良莠不齐的状况下,《少年丛书》堪称鲜有裨益少年的优秀读物。若今日的少年,能够认真研读这套《少年丛书》,对于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健全人格、完善道德情操将大有裨益。或许,今日的风华少年,即是将来成就伟业的千古豪杰、泽被世人的大圣大贤。勉哉!勉哉!

为什么要读名人传记

我从小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身处偏僻山村,小的时候却无书可读。那个时候,家中只有父亲买的一本《古文观止》,儿时翻阅过无数次,虽看不太懂,却记忆深刻。有人说,儿童时期读的书,一生也难以忘记。此言确实不虚。

没有想到的是,儿时无书可读的我,日后竟然投身于出版业。今天,我国的出版业已经非常发达,给少年儿童读的书也非常多。可是,若细心寻求,真正的好书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给少年儿童介绍历史文化的书。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与这套百年前的《少年丛书》结缘,这套当初专为少年而写的中外名人传略,让我眼界大开,没想到,百年前的前辈们,竟给少年们创作出如此优良的传记读物。要知道,给少年儿童写作,比给成年人写作更难,尤其是给人物作传,既要符合历史史实,不可随意编撰,又要注意引导青少年如何取其长,避其短,以免误人子弟。因为,作为历史人物,不可能处处皆堪为今人楷模。这就需要作者要极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严谨精神,才能让读者从中获得纯净的人生智慧。可以说,目前各种写给青少年的人物传记,很少能与这套《少年丛书》相提并论的。

这套书中的二十八位中外名人,大多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但是对于他们的生平事迹,也许就知之甚少了。读了他们的传记,方知欲为圣贤豪杰,需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有所成就。“人人皆可为尧舜”,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圣成贤的资质,然而虽有圣贤之资,也需后天的不懈努力,方能成就一番伟业。所以,这一套书作者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读者了解一下名人轶事,而是以伟人的事迹启迪和激励少年朋友,树立人生的志向,汲取这些英雄豪杰的人生智慧,修身立德,练就自身本领,最终成为造福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这套书虽然是写给少年看的,并不意味着就不适合大人阅读。大作家茅盾就曾大力推荐这套书。现在的青年人,乃至家长、老师,若能读读这套书,对于人生事业,教育子弟,也是大有益处的。可以说,这是一套老少皆宜的好书。《少年丛书》在当时之所以大受欢迎,销量巨大,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套书每册文字量不大,文笔流畅,史实可靠,评议精彩,这都是许多普通名人传记所不具备的。因此,这套书深受读者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

读名人传记,重在学习名人的智慧和经验。正如文天祥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有涯,知也无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求到人生的价值,获取人生的智慧,而不浪费光阴?《少年丛书》中的这些圣贤豪杰,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身上伟大的人格,比如孝友、善良、爱心、坚毅、勇敢等等,这些人性的光辉,都是我们的学习之处。

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将这一套书作了白话语译,希望今天的少年们,能够喜欢阅读并且从中汲取智慧。若能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有所收获,那就不负当初写作这套书的三位老前辈的一片苦心,而我们的工作也就没有白做了。

这一套书规模宏大,在校对和语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少年丛书》语译小组 主编 萧祥剑第一章家世及少年状况

汉显帝永平中,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邓禹以下三十二人于南宫云台。论者至以诸人上应列宿(古代天文学分周天之星为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其说虽不可信,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亦各志能之士也。而马援雍容儒雅,外建功业,内笃行谊,可谓完人以。顾以椒房之亲(援女为显帝皇后),独不得与于云台之列。东平王争之而不从(东平王苍观图,问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岂非遗憾耶?

援字子渊,其先出于赵奢,故将种也。奢为赵将,赵惠文王崇其功,赐爵号为马服君,言能服驭马也,子孙因以为氏。援祖父当西汉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居茂陵之成懽里(茂陵故城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遂为三辅人(汉以京兆、左冯翊、右扶晟为三辅,今陕西关中道之地)。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

武帝时,皇太子据杀使者江充(事在武帝征和二年,太子败自杀)。充有友马何罗者(马,《汉书》作“莽”,“莽”、“马”音同,古文通用),重合侯通之兄也。充既诛,何罗惧罪及已,谋反伏诛,而通亦并坐。故援再世不显。

马仲生四子:况字君平,余字圣卿,员字季主,季即援也。三兄并有才能,仕于王莽。况河南太守,封穷虑侯;余中垒校尉,封致符子;员增山连率。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比长,长七尺五寸,色理、发肤、眉目、容貌如画。汉人尊经学,又重师门。援师事颍川蒲昌(昌字君都,受诗于匡衡,为詹事),受《齐诗》(汉时《诗经》立学官者有齐、鲁、韩、毛四家,今惟《毛诗》存),但通其意而不守章句。盖与诸葛孔明但观大意,陶元亮不求甚解之趣相同。彼之于书,别有会心,而岂若经生家之寻行数墨哉?

时同里朱勃(字叔阳),年十二,能诵《书》、《诗》。常候援兄,衣方领,能矩步,辞书娴雅。援裁知书,见之自失。况知其意,乃酌酒慰援曰:“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卒当从汝禀学,勿畏也。”(后朱勃未二十出试,渭城宰。及援为将军封侯,而勃位不过县令)

三兄年事既长,早出为吏。援以家用不足,久学且耗兄产,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朴玉之在石中者,言未琢,而求售,良工不为;未学而入世,良士不为也)。且从所好(从其所请也)。”援既得兄之许可,将行,而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虽在闺内,必衣冠然后入见。其笃于内行如此。

援在乡里,早已知名。或荐援有大略,由是为郡督邮(官名。汉置为郡守佐吏,主督察属县。愆尤,“邮”即“尤”之借字也。有东西南北中部谓之五部督邮)。送囚至司命府(王莽置司命官上公已下皆纠察),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夫囚逃且不可,况故纵之,援岂不知以此且获罪?徒见囚觳觫而就死地,心实不忍,乃不顾己之利害,决然为之。观过知仁,其此之谓夫!

后遇赦,遂复自由。先是援亡命北地,寄居任氏。任氏业牧畜,援乐之,不即返里。自援祖宾,本客天水,父仲又尝为牧帅,是时兄员为护苑使者。北地故多宾客、故人,皆敬援声望,多归附之,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漠间,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与昆弟故旧,而身衣羊裘皮绔(羊裘皮绔,盖古贫士之服)。【批评】

云台二十八将者: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传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王常、臧宫、李通也,后又益以马武、窦融、刘隆、卓茂四人。合三十二人。

世有恒言曰:“血性男子。”血性即天性也。人生必有血性流露处,方是男子。父子、昆弟、朋友之间,最足观人,若此处不见血性,决不是男子。马援,英雄也,非讲学家也。然其事兄也如事父,事寡嫂也如事兄,门内之行笃矣。及为督邮,释放死囚,虽罹重罪而不顾。此以门内之行,推之于外也。其后建不世之勋,成奇伟之人,何一非由血性二字做起?

马况落落数语,真挚可感,今人喜逸恶劳,崇虚厌实。有子弟者,惟望早入仕途,早得浮名。谁愿其远至边郡,就畜牧之业哉?孰得孰失,知者当能辨之。

马援以羁旅之身,而能致富,其才不可及。聚而能散,其识尤不可及。

东汉永平(汉显帝年号,公元58年-75年)年中,汉显帝为追感前代东汉江山的开拓功臣,便命令工匠在南宫的云台上刻画了邓禹等32名优秀将领的图像。论述者认为这些伟人应该对应天上的28星宿(古代的天文学家把整个天空中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四方各有七个星宿,分别是东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北边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西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南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这种说法虽不可信,但我们借此却能切实感觉到当这些被刻画纪念的文武功臣,生前奋勇卫国,各展其能的情景,也能感觉出他们都是志向远大、才能高卓的人。而同时代的马援,雍容尔雅,在外建功立业,在内行为淳厚,纯正踏实,可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但因他是皇后的父亲(他的女儿是汉显帝皇后),为了避嫌,唯独没能列入云台功臣之中。东平王刘苍为此提出争议,显帝没有听从(东平王即光武帝之子刘苍,封在山东东平县,他欣赏了云台上的图画后,问汉显帝:“您为什么不画马伏波将军的像呢?”皇帝笑而不答),这难道不是一件憾事吗?

马援,字子渊,他的祖先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武将世家出身。赵奢是赵国将军,赵惠文王尊崇他的赫赫战功,赐予他爵号马服君,取能够驯服、驾驭马匹之意,其子孙后代因此沿用“马”姓。汉武帝时,马援的祖父是郡县太守,从邯郸迁徙到茂陵的懽里乡(茂陵的旧城城址在现在的陕西平县东北一带),成为了三辅人(三辅,指西汉时治理京都一带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晟,后来用三辅来指代他们管辖的地区,今陕西关中道一带)。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因为功劳被封为重合侯。

汉武帝时,皇太子刘据诛杀了绣衣使者江充(这件事发生在汉武帝征和二年,以太子刘据的失败自杀告终)。江充有一个叫马何罗的朋友(马,在《后汉书》中写作“莽”,这两个字发音相同,在古文中通用),也是重合侯马通的哥哥。江充被诛杀后,马何罗害怕波及自己,因而谋反,后来事败被诛,而马通也遭受牵连,被判处死刑。所以到马援这一代时,家世不显。

马援的父亲马仲有四个儿子:大儿子马况,字君平;二儿子马余,字圣卿;三儿子马员,字季主,小儿子就是马援。马援的三个哥哥都很有才识,都在王莽手下为官。马况为河南太守,被封为穷虑侯;马余是中垒校尉,被封为致符子;马员担任增山连率。在马援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年少时就心怀远大志向,三位兄长很是惊奇。等到马援长大,他身高七尺五寸,俊美得像一幅画,上下没有一丝瑕疵。汉朝的人重视经学,又看中师门出身。马援师从颍川的蒲昌(蒲昌,字君都,随匡衡学习《诗经》。当时任詹事一职),学习《齐诗》(汉朝时研究《诗经》的学官分为齐、鲁、韩、毛四家,现在只有《毛诗》流传至今),马援只通晓了诗的含义,却没有拘泥于章节句式。这大概和诸葛亮读书只看大意,陶渊明学习不追求完全知晓类似吧。但他看书写文章,常有特别的领悟,怎么会跟那些专在文字上下功夫的经学家一样呢?

当时同乡的朱勃(朱勃,字叔阳),年纪只有十二岁就可以朗诵《尚书》、《诗经》。朱勃常常来看望马援的兄长,衣着得体大方,步行规规矩矩,言辞文雅,书法美观。马援刚刚知道一点读书的事,看到了朱勃感到惭愧沮丧。兄长马况知道马援心中的想法,就一边喝酒一边安慰他说:“朱勃只是有点儿小才能,进步得快,他的智力水平到这也就是尽头了。最后他还会向你学习,你根本不要畏惧他。”(后来朱勃没有到二十岁通过考试,主管渭城;马援当了将军,封了侯位时,朱勃还是一个县令)

马援的三个哥哥年纪大了,他们早早在外当官。马援因为家用不足,学习时间长且还耗费了各位兄长的钱财,便辞别了大哥马况,打算到郡县边境上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有渊博的才识,一定会大器晚成。手艺高明的工匠不会把没有雕刻过的璞玉直接拿出来卖(朴玉,指没有雕刻过的玉石,手艺高明的工匠不会出售它;没有学成就去做官,讲诚信的士人不会这么做)。现在且去做你喜欢的事吧(听从他的请求)。”马援得到大哥马况的准许,准备动身时马况却去世了。马援在家服孝一年,没有离开过马况的墓地。他对待嫂子很敬重,即使是在家中,也穿戴好衣帽才去见她。马援在家中就是这样严格遵守礼节。

马援在邻里乡间很早就有名声。有人觉得他有雄才大略推举了他,因此他当上了郡城督邮(都督,官名。汉朝时设置,辅佐郡守的官职,主要负责监督、视察附属县城方面的事。罪过又称为“愆尤”,督邮的“邮”就是“尤”的借字。按照各自负责的地方不同,分为东南西北中五部分,称之为五部督邮)。一次他押送囚徒到司命府(王莽称帝的时候设置司命官,负责纠察上公以下的所有官员),囚徒犯有重罪,马援同情他,把他放了,于是弃官逃往北地。押送的囚犯私自逃跑了,官员都要承担责任,况且是故意放走,难道马援不知道自己会因此获罪吗?只是因为看到囚犯在被押送到行刑场的路上害怕得发抖,于心不忍才不顾自己私人的利害关系,坚决做了这件事。观察他所犯的这些过失,就能知道他是个有仁德的人,马援就是这样的人啊!

后来马援被赦免,恢复了自由。在此之前他逃亡到了北地,寄居在任氏一家中。任氏一家从事畜牧,马援很乐于这项工作,所以被赦免后没有即刻返回故乡。马援的祖父马宾,本就客居在天水,父亲马仲也曾经在这里担任牧帅,那时候兄长马员是护苑使者。所以在北边有很多他们一家的门客、故人,大家都敬重马援,大多归附他,于是马援渐渐管理了好几百户人家。马援带着这些人游牧于陇漠一带,曾经对门客说:“大丈夫的志向,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更加坚定,年华不再的时候更加壮大。”他就在这里住下种田、畜牧,渐渐发展到有数千头牲畜,数以万计的粮食,他看到这样的景致,叹道:“凡是干养殖、商贩这一类赚钱的事,贵在能够施舍救济于人,否则就是一个守财奴而已。”他就把全部的家产分给兄弟姐妹、邻里之间,自己仅仅穿着破旧皮衣(羊裘皮绔,指古代贫困人的衣服)。【评论】

云台二十八将,分别是邓禹、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传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彤、铫期、刘植、耿纯、王常、臧宫、李通,后来又纳入了马武、窦融、刘隆、卓茂四个人。总计32人。

世上有句老话:“血性男子。”血性就是天性。一个人必须有血性流露,展露出他正直的天性,这才是男子汉。通过父子、兄弟、朋友关系间,最容易看到一个人的本质,如果这里还是看不到血性,那他绝不是男子汉。马援说得上是一位英雄,而不是讲学家。虽然如此,他还是严格遵守礼节,侍奉兄长和孝顺父亲一样,对待嫂子也像对待兄长,在家里行为淳厚踏实。到了担任督邮时,释放死罪的囚徒,即使是判重罪也不顾。这就是把家庭中的行为准则,推广到外。马援后来建立了万世功业,成为了一位雄奇伟大的人,哪一点不是来源于“血性”二字呢?

兄长马况开导他说的寥寥几句话,感情真挚动人;现在的人好逸恶劳,崇尚虚无,厌恶脚踏实地。家长都惟愿孩子早点步入仕途做官,早点追求到名声。有谁愿意到偏远的边疆,从事畜牧养殖?当官追求名利,还是到边疆磨练意志,这两者孰得孰失,智者应当好好分辨。

马援漂泊在外,却能够发家致富,他的才能没人能及。等到致富后又把财产分发出去,他的境界更是无人可及。第二章初见光武

承平之世,怀才者限于门第,用人者拘于资格,智能之士,不得志于有司,老死草泽者,往往而有。鼎革之际,八方云扰,屠沽之雄,亦得乘时崛起,云起龙骧,化为侯王。马援浮沉边郡,虽大才终非久困者,而际遇未至。与木石居,与鹿豕游,盖不胜士不遇之感。未几而真人崛起(光武初,起应图谶为白水真人,帝名秀,字交叔,高祖九世孙),天下多故,豪杰立功之秋至矣。

王莽阴移汉祚(汉孺子婴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自称皇帝,国号曰“新”,汉亡),四方兵起。莽从弟卫将军林,广招雄俊,乃辟援及同县原涉(涉字巨先)为掾(音“砚”,古佐贰官之通称),荐之于莽。莽以涉为镇戎大尹(王莽改天水为镇戎,太守为大尹),援为新成大尹(莽改汉中为新成)。及莽败,援兄员时为增山连率(莽改上郡为增山。连率亦太守也。莽《法典》:郡者公为牧,侯称率,正伯称连率,其无封爵者为尹也),与援俱去郡,复避地凉州(今甘肃武威县西)。闻光武即位,汉室再兴。员先诣洛阳,帝遣员复郡,卒于官。援因留西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

隗嚣(字季孟)据天水(汉郡,治平襄,故城在今甘肃通渭县),自称西州上将军,三辅士大夫避乱者多归之。嚣倾身引接,为布衣交,由是名震西州(今甘肃西部),闻于山东(以太行山以东也)。援往归之,嚣甚敬礼,以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是时公孙述据蜀(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初为清水长,有能名,迁导江率正,治临邛。南阳宗成等起兵徇汉中,以应汉众数万人。述遣使迎之,成等至成都虏掠暴横。述谓郡中豪杰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刘氏久矣。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此寇贼,非义兵也。”乃诈为汉使者,拜述将军兼益州牧。击成,杀之而并其众),嚣使援往觇之。援素与述同里衎(衎,里门也)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乃竟不然。述闻援至,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单,古与“禅”通。《凡将篇》曰:黄润纤美宜制禅,盖古时蜀布最著名也),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磬折者,屈身如磬之折,敬之至也),礼享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援之宾客皆以为不世之逢,而乐就之。

援见公孙述以天子之贵骄故人,又曲修布衣之好,以示纡尊,心甚鄙之。乃晓宾客曰:“天下雌雄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哺食也,《史记》周公诫伯禽曰:“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士心也。”),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言若布帛,徒修整其边幅,而无益于实际也),如俑人形(俑,偶人也。虽有面目机发宛似生人而无灵气也),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稽,留也。言贤士将去之,不能为彼留也)?”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言述志识褊狭如蛙,在井底一无所见),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东方谓汉也)。”

述自立为天子,号成家(以起成,都故号成家),建元龙兴,后为光武所败。建武(光武年号)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今河南洛阳县东溪都此)。援到,敕令中黄门引入,时上独坐宣德殿南庑下迎,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间(谓汉与公孙述也),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盗名字谓窃称帝号),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壮之。

援从帝南幸黎丘,转至东海。及还,以为待诏,使太中大夫来歙,持节送援西归。【批评】

马援在北地畜牧,固不甘以是终老也,然亦未尝露抑郁不得意之概,而废俗务。尝见怀才未试者,穷居无聊,不治生产,不习劳苦,一事不为,坐耗岁月,以俟大用。不知学问岂有穷尽,俗务亦关经济,少年当以马援为法。

马援自祖父以及诸兄,皆仕于汉,世受汉恩,不宜臣莽。然如龚胜之饿死(王莽迎龚胜为太子师,友祭酒,胜谓门人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遂不食而死),薛方之却聘(齐人薛方,有清名,莽以安车迎之,方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操),或如徐乡之讨贼(王莽初年,徐乡侯刘快起兵讨莽,不克,死之),郅恽之危言(郅惮,字君章,汝南西平人。明天文历数,以汉为再兴,上书说莽归政),士各有怀。独行其志,皆无不可。而援既无官守,何必守硜硜之小节耶?终老丘园,固非素志,抑亦不必矣。

公孙述初见马援,有如许做作,岂足当马援之一笑?归对隗嚣,寥寥数语,已将公孙为人,活画出来,其不屑之意可见矣。及至洛阳,一见光武,即屈膝称臣,固知帝王自有真,援之眼力亦是不弱。

太平年代,有识之士受门第家族限制,而用人者又拘泥于出身,使有才智之人无法得到任用,郁郁不得志,最终老死于村野。这样的不幸常有发生。改朝换代的时候,国家风起云涌,出身市井的雄才,也得以趁机崛起,云起龙骧,化为侯王。马援在偏远的郡县里沉沉浮浮,或得意或失意,虽然他也有雄才大略,不会长久困在民间,但是时机未到。他住在草木丛生,乱石堆积的野外,和野鹿、野猪一同生活,常有怀才不遇的痛苦之情。没过多久光武帝刘秀自称真人兴起发兵(当初东汉光武帝为了顺应迷信预言,在白水乡起兵,称白水真人。光武帝刘秀,字交叔,是汉高祖九代孙),天下开始扰动不安,豪杰争相立功的时机到了。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篡夺帝位,结束了西汉统治(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篡权自称皇帝,国号“新”,结束了大汉统治。初始,汉孺子刘婴皇帝的年号),反叛之兵四起。王莽的堂弟王林当时是卫将军,他广交各路英雄豪杰,就任命马援和同县的原涉(原涉,字巨先)为掾(掾,发音和砚相同,古时统称所有的附属官员),把他们推荐给王莽。王莽任命原涉镇戎大尹(王莽把天水改称镇戎,太守改称大尹),马援为新成大尹(王莽把汉中改称新成)。王莽失败时,马援的兄长马员是增山太守(王莽改称上郡为增山。连率指的也是太守。在王莽的《法典》中规定,郡守称牧,侯爵是率,正伯是连率,其中没有封爵的为尹),他和马援一起离开了自己管辖的郡县,再次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县西部)。他们听闻光武帝刘秀即位,大汉复兴。马员就先到洛阳,光武皇帝派遣马员再去治理原来的郡地,最终逝世于任上。马援就留在了西州(在今甘肃天水县西南一带)。

隗嚣(字季孟)据守在天水(汉朝时的郡城名,管辖平襄一带,郡城旧址在今甘肃通渭县),自称为西州上将军,三辅一带的士大夫逃避战乱的大多归附了他。隗嚣恭敬地接待了他们,不论地位高低,结为布衣之交,因此隗嚣在西州一带名声大震,连太行山东部(古代指太行山的东部)一带也有传闻。马援归附了他,隗嚣对他十分敬重,拜为绥德将军,跟他一起筹划决策大事。当时公孙述占据着巴蜀(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最初是清水县令,因为治理郡县才能突出,升为导江太守,治理临邛一带。南阳人宗成在汉中起兵,响应宗成的达数万人。公孙述派遣使者迎接他们,宗成他们到了成都后掠夺百姓,强横霸道。公孙述就对郡城中豪杰说:“天下痛恨王莽新朝,思念大汉已经很久了。所以老百姓听到大汉将军到了,都夹道欢迎。可是现在百姓遭受无辜,妇女小孩被抓,可见这是贼寇,不是义兵。”于是公孙述诈称自己是大汉使者,是将军,兼任益州牧。他率军讨伐并诛杀了宗成,收编了他的军队),隗嚣派遣马援到蜀地暗地视察情况。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人(衎,里门,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一向关系深厚,他以为到了那,公孙述会和他握手谈笑,就像平常一样,没想到最后不是这样。公孙述听到马援来了,摆出庞大的卫队迎接马援,引导马援入宫相互行拜礼后,送他到宾馆,公孙述更是为马援用蜀地优质布料缝制了华美的衣裳(单,在古代和“禅”字通用。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说:古时候蜀地的布料最著名,质地黄润,轻薄纤细适合做禅衣),以及高贵的交让冠,然后才在文武百官面前会见他,给他专门设置了“旧交”的席位。公孙述上朝时,使用着天子才能用的华丽旗帜和充当先驱的骑兵,他用帝王卫队清道,乘坐马车弯着腰(磬折,弯着身子像磬钟,形容礼节非常敬重。磬,古代打击乐器),掌管着礼节和祭祀的官员非常多。公孙述打算授予马援封侯大将军一职。马援的随从们都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很乐意接受。

马援看到公孙述迎接他的旧友时像皇帝天子一样骄傲,还迂回地弥补两人的布衣之情,来显示自己礼贤下士,因此在心底非常鄙视他。于是他对自己的门客说:“这天下谁胜谁败还难确定,公孙某人不像周公一样吐出口中的食物赶忙迎接有才能的人(哺食,司马迁《史记》记载: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洗一次澡要三次束起头发,用一次餐要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都是为了及时迎接天下英才。就算是这样做了,我还是害怕会失去天下贤士啊。”),与他们探讨谋划天下大事,反而修饰边幅(像布帛,只是修整它的边幅,而没有实际含义),像人偶一样徒有外表(俑,指的是人偶。虽然有面孔,皮肤,头发,宛如真人但是没有气息)。这样的人怎么能长留下天下英才呢(稽,是留下的意思,文中指的是贤能的人将要离开,不再为了公孙述停留)?”马援随即辞别了公孙述,回来对隗嚣说:“公孙述只是井底之蛙(说公孙述的志向短浅,好像井底下的青蛙一样),妄自尊大,不如我们专心考虑东边(东方,指汉朝)的刘秀政权吧。”公孙述自立为帝,国号“成家”(公孙述势力起于成都,所以国号“成家”),年号龙兴,后来被光武帝刘秀打败。建武(光武帝的年号)四年,隗嚣派遣马援带着文书到大汉国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县东溪)。马援到了后,刘秀命令从中黄门迎接他进来,当时皇帝独自一人坐在宣德殿南边的廊屋中欢迎马援,他笑着说:“你辗转在我和公孙述两位皇帝间(二帝指汉光武帝和蜀公孙述),现在亲眼见到你,我大感惭愧啊。”马援叩头道谢,顺势说:“当今天下,不仅仅是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我和公孙述同县,年少时关系很好,我先前到蜀地去,公孙述命令近臣手持戟侍卫在两旁,然后才召见我进去。我今天来,您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反而如此粗心呢?”皇帝笑着说:“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罢了。”马援接着说:“天下政权反反复复交换,窃取名字称帝的人不可胜数(盗名字,指私自称帝),今天看到陛下您恢弘大度,和汉高祖一样,我就知道真正的帝王出现了。”皇帝非常赞赏他的话。

马援跟随光武帝视察黎丘,又到了东海一带。回来后,皇帝让他暂时待命,派遣太中大夫来歙,持节护送马援回到西边。【评论】

马援在北边放牧,当然不甘心这样子终老一生,但是他也没有感慨自己郁郁不得志,没有荒废俗世里的劳作。我曾经看到怀才不遇的人,投奔无果,百般无聊,他们不经营生计,不劳动,甚至什么事都不做,白白浪费时光,等着有一天当官,派上大用场。他们不知道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况且世俗里的劳作也和经邦济世相关,少年们应当把马援当作榜样。

从马援的祖父到几个兄长,都是在汉朝任职,世世代代享受汉皇的恩赐,所以马援兄弟们不应当对王莽称臣。但是像龚胜绝食饿死(王莽任命龚胜为太子老师,他的朋友祭酒道贺,龚胜对门人说:“我受到汉朝厚重的恩待,无法报答。现在老了,很快就要入地为安了,难道让我一个身躯侍奉两家姓吗?我还是到地下见我的君主吧!”他就绝食饿死了),薛方辞退聘请(齐国人薛方,有清廉的名声,王莽派车迎接他做官,薛方推辞:“上古时期尧舜当政时,巢父和许由为隐士。现在您是明主,推崇唐虞的德行,小臣我想要效法箕山上的美好节操。”,或者徐乡起兵反王莽(王莽初年,徐乡侯刘快起兵讨伐王莽,失败被杀),郅恽上书劝说(郅惮,字君章,汝南西平人。明晓天文、历法、算术,认为汉会再度复兴,上书劝王莽归还政权),这仅仅只能说明人各有志。每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做事,没有什么不对的。况且马援没有官位,何必奉守小节呢?终老在家中,本来就不是他平素的志向,也不必这样做。

公孙述对待马援,如此做作,岂能博得他一笑?马援回去对隗嚣寥寥数语,就把公孙述的为人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出来,他不屑的程度可见一斑。等到马援到了洛阳,一拜见光武帝,就卑躬屈膝,俯首称臣,他知道真正的帝王出现了,马援的眼力也不差。第三章说隗嚣

隗嚣之初起也,用方望言:立高帝庙,称臣奉祀,以系民望,故人士归心。及王莽授首,光武正位。为嚣计者,正应纳土归藩,以示从前之所为,实出于保境息民之苦心,初无窃据一方之私意。朝廷嘉之,则隗氏子孙,带砺河山,永绥福禄矣。而嚣犹不能决,故遣援东行,观察情势。

援归,隗嚣与援共卧起。问以东方之事,援说嚣曰:“前到朝廷,上引见十数,每接宴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卿谓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嚣意不怿,曰:“如卿意,反复胜耶。”隗嚣闻援言,虽不甚喜,然雅信援,故遂遣长子恂入质。而嚣将王元、王捷常以为天下成败未可知,不愿归汉,元遂说嚣曰:“昔更始西都,四方响应,天下喁喁(喁喁,众口向上也),谓之太平。一旦败坏,大王几无所厝(同“措”,新市平林诸将共立刘玄为皇帝,改元更始,大败王莽之兵于昆阳。于是海内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未几为赤眉所杀)。今南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