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界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04:55:58

点击下载

作者:钱儿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给孩子立界限

给孩子立界限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给孩子立界限作者:钱儿妈排版:昷一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8-08-01ISBN:9787508692548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明明犯了错,但只是这样回眸深情一望,便让爸爸妈妈怒气褪去。哥哥走到哪儿,妹妹跟到哪儿。钱儿自己做自己吃,开心得不亦乐乎。当别人都在讨过年红包时,这个小家伙想去书店。炫妹上瘾的哥哥,抱着二胖给每个同学看。小兄妹俩的姿势都不怎么舒服,俩人却甘之如饴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地就这样抱着。如今二胖也是一把好手,带球跑相当靠谱。第一次感觉这俩站在一起,身高差这么明显。自序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带孩子们下馆子,环境清幽,菜品合口,周围人们都小声各自聊着,很惬意也很放松。

不久隔壁桌翻桌,换了一家三口,父母都不怎么说话,孩子是个看上去八九岁的男孩,胖墩墩的,虎头虎脑,挺可爱的样子。

他们点完餐在等着上菜,钱儿蠢蠢欲动地想去问问那个男孩是否可以一起玩。我按住他说,人家刚来还没吃饭,一会等人吃完再去打扰。于是钱儿就安静地坐下自己听故事。

忽然间,隔壁桌爆发出砰砰拍桌子的声音和大声喊叫声,熟睡中的金子妞(小名之一,又叫濑濑、濑子姐、二胖)一下子惊醒,恐惧地看着我们。只听那个男孩大喊:“服务员,你们都哪儿去了?还不赶紧给我上菜,想饿死我吗?”

服务员赶紧小跑过去解释说,刚刚下单,会给尽快上的,请耐心等一下。那孩子一只脚踩在椅子上,不依不饶地边拍桌子边喊:“急死我了,都等半天了,你们都干什么吃的!”

周围顷刻安静了,连我们在内的周围几桌人的目光都投向他们,孩子妈妈先是跟孩子说:“你小声点,别喊别喊。”见孩子根本不听劝阻,她又稍带尴尬地对大家说:“对不起啊,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孩子还小”是个特别好的纵容孩子放肆没规矩、懒散不上进的口实,“长大就好了”却是纵容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理由。

最典型的是家中但凡有老人参与养育下一代的,有多少人没听过这句话:“你惹他哭干什么,他又不懂,长大就好了。”

据我分析,说这些话的人,出发点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真心疼孩子,不愿你说他为难他,虽然他可能忘了你说的是自己的孩子;另一种是自恃过来人,觉得自己养孩子还算成功,孩子成不了马云,但也没成流氓,居中就算成功,所以本着资深专家的心态告诉你,长大就好了,放宽心吧。

要是你真信了,并且也把这口号加入了自己的育儿宝典,就由着孩子这样长大,那么风险就来了。孩子长大真好了,那算是完美,可若是长大也没好呢?找谁说理去呢?

就我对身边孩子的观察,对我身边同龄人的观察,以及听老辈人讲述形形色色人的故事来判断,大部分事情,小时候不好,若无人管束,长大也基本是好不了的。

比如各种技能。我上小学时就开始自己做早饭,做得很烂。我一直以为,等我长大了,就能像我爸妈做得一样好了,然而并没有。韩先生一直以为,长大就能像他的父亲一样写得一手好字,然而远不及。

比如道德与教养。小时跟长辈说话没大没小,长大了可能依然说不出个“您”字;小时吃饭没吃相,长大了可能依然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小时偷拿家长的钱被轻易原谅,长大了能自己学好的概率有多高?当年念书时班里那些贪玩逃学、撒谎成性的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一直说他们长大懂事就好了,然而这大概只是幻想。

再比如习惯。我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日常生活乱做一团的孩子,没有人去管束的话,长大可能依然是住在乱糟糟的“狗窝”里。

我父母以前都在部队当兵,所以对我多少有点儿军事化管理。每天早起,我要先把床被叠好弄整齐,用吸尘器把地毯吸干净,把包括书柜在内的所有台面都擦干净,最后确保所有日常用品在应该在的位置。做完这些事,才能出卧室,弄早饭,吃饭上学。

我当年不知多痛恨每天的各种规矩。经常有父母的朋友到家里去都会说:“你们管太严了,孩子这么小,不用这么严,长大就好了。”想到起床后要做一堆事才能吃饭上学,我就根本不想起来了。何况在当年,上学原本就不是件多快乐的事。

可是若干年后回头看看,却会感谢那些年父母给养成的好习惯。这并不是单纯地收拾屋子,而是整理思绪,做事有条理,并且让我学会了有效地管理时间。

年幼时,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都处在起步阶段,不经过努力的进取,长大也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就好了的。

这些道理,我以为人人都了然于胸,渐渐却发现,很多人依然不懂。若我们以“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为心中秉持的理念,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就会对他们的自私、放纵、任性、懈怠等等消极的特性视而不见或无限纵容。

韩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我认为特别形象的例子,他说养孩子这条路,可以比作让孩子在护城河上走。你要在两边设置界限,让孩子掉不下去,这是家长的职责。 第1章树立规矩: 给孩子有界限的爱家庭的变故,经济上是否富足,都不是改变孩子人生的决定性节点。父母亲,或者只是其中一方能够给予孩子的爱与用心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的满满的安全感与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对孩子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当孩子认为你为他做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时,我们该怎么办?

有天午饭前,家里阿姨摆好一桌菜后问钱儿说:“阿姨给你盛饭好吗?”钱儿答:“我现在不想吃,忙着拼我的‘移动要塞’呢。”

阿姨于是去忙,一会儿又来问,他依然拒绝。大约问到第四五次,他终于结束了手里的事,懒洋洋地坐到餐桌前,说:“阿姨,怎么不给我盛饭啊?”

阿姨忙一路小跑去盛了,一碗饭,一碗汤,他喜欢用的那个勺子,整整齐齐地摆在他面前。

是时我心思正在一通电话上,匆匆结束,坐到桌前,静静看着他,心中感觉十分不好。

他见我面色凝重,立刻了然,转头说:“阿姨,谢谢您帮我盛饭。”阿姨原本就喜欢他,听到这话更是一点儿不在乎地说:“咳,别每次都客气,没事的啊,快吃吧!”

他又偷偷看我。我说:“你先好好吃饭,吃完咱们谈谈。”

仔细回想了下,这样的场景其实很多——

每次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吃饭,总会有一个长辈,把去了的鱼肉,都盛到他碗里。弄慢了他就会说:“奶奶,我还吃鱼,再给我弄点儿。”

我也曾表达过不满,说他该学着自己处理鱼刺了,但老人都心疼孩子,何况相处时间并不多,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有时他从学校回来转达学校的要求,会说:“妈妈,你明天必须给我带……”我猜想他脑子里是把老师说的“You need(你需要)”或“You must(你必须)”直接转换成中文来要求我了。我有时会笑着提醒他说:“我不必须为你做这个哟。”他马上会改口说:“妈妈,明天帮我带个……好吗?”

我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无论是我们,还是与孩子直接相关的每个人,可以为孩子包办很多事情,可以照顾他们细致周全,可以纵容他们推后学习自己原本应该会做的事情的时间。这虽是一种不理智的溺爱,却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

然而,我们不能容许孩子把这一切都当作一种理所当然,并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后在某一天,当别人没有如常做到,他竟反过头来指责。

饭后,没有当着阿姨的面,我俩在书房一人一张椅子坐着聊天。我问他如果想请别人帮忙应该怎样,他答,要有礼貌地说请,然后说谢谢。我问为什么明明清楚,还要那样跟阿姨说话,他说:“我只是觉得那不是帮忙啊,阿姨每天都给咱们盛饭,她不给我盛,我怎么吃啊?”

我心里一惊,即便我们在家请阿姨做任何事情,都是用有商有量的协商口气,比如我会说:帮我做这个,帮我把那个擦擦……说完,也总是不忘记说谢谢,然而孩子还是只看到了皮毛,他虽然多数时候都会照做,却并不懂得其中意思。

于是我告诉他,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甚至包括你的父母,理所应当地为你做任何一件事。对于别人对你的好,为你提供的帮助,你要心存感激,并在自己心里盘算下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作为回报。

他认真地点头表示明白了。而那天之后,自己盛饭,吃完饭把碗筷收走,脏衣服送去洗衣篮,干净衣服分类整理等等,这些原本阿姨就帮忙做了的事情,我开始带他自己做。

他渐渐明白阿姨原来每天做了那么多纷乱却劳碌的琐事。于是在玩过玩具后,他会更自觉地收纳整齐,画画弄脏了桌子,他也会自己去拿湿巾擦上半天。很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在自己动手后,他都有了新的衡量。

周末酷热,户外三十七八度的高温,烈日灼得路面滚烫。我眯着眼睛向远处看去,心里盘算着,是不是应该跳着走才不至烫到脚丫呢?

朋友给做了些好吃的东西,我们开车去取。她家离我家不算远,三四公里的样子。取完东西出来,钱儿想去旁边不远的小公园玩一会。于是一家人顶着烈日,陪他玩了会儿,他自己也嫌热,说要回家了。

韩先生给我们每人买了个冰激凌,安置我和背带里的妹妹,连同钱儿站在一片阴凉里,说:“你们别走动了,我去把车开过来吧。”

于是就见他满头大汗地匆匆走了。我和钱儿站在原地,吃着凉凉的冰激凌,热气也退去不少。

可能是静止不动就感觉时间过得格外慢的缘故,最多3分钟后,钱儿不耐烦地说:“爸爸怎么还没来啊?”我说:“这里走到停车的地方得走会儿呢,爸爸怕热着咱们,肯定也是紧赶慢赶去开车,再耐心等会吧。”

接着,他说出一句让我十分震惊的话,他说:“真是的,爸爸磨磨蹭蹭半天不来,他为什么不跑着去啊?”

我心中的怒火腾地升了起来,但还是非常理智地跟他解释。我说:“爸爸心疼咱们,才不让咱们一起走过去,咱们也得心疼爸爸啊。你吃着冰激凌站在凉快地方,他呢?他提着阿姨刚做的重重的一堆食物,背着妈妈的大包,还得顶着大太阳出着汗不停走啊!”

钱儿不吭声了,安静地舔着奶油,望着来往的车辆。大约又是2分钟后,他大咧咧地说:“切,我看爸爸,不是又跑哪儿玩去了吧?怎么还没来啊?”

我莫名地出了一身冷汗,心里问自己一句话:如此下去,我不会养出个白眼狼吧?

韩先生停稳车子,赶紧下来接下妹妹,然后张罗儿子上车。他自己脸上的汗还没干呢,却不忘给孩子先擦汗,然后捂住孩子们的额头说:“爸爸把空调开得有点儿低,上车那一下有点儿凉,捂着头别闪着。”

我把妹妹安置在提篮里,嘱韩先生说:“你开车带妹妹先回家,我带钱儿走回家。”

韩先生大惊,说这么热的天,图什么啊?我于是简单跟他描述了下事情前因后果,他说那他陪孩子走,我没同意,好不容易把他劝走了。

转过头,我用湿巾把吃完冰激凌的我和钱儿都擦拭干净,然后告诉他:“刚才爸爸从出发到开车回来,一共用了12分钟。现在,咱们先走去停车场,看看以最快的速度多久能走到。”

他望着绝尘而去的车,表情复杂。我说:“别看了,‘舒服’远去了,只能靠自己了。走吧!”

我们用近乎小跑的速度,走到停车场,花了整整10分钟,他自己喃喃地说:“爸爸放好包再开回去接咱们只用了2分钟。”我说也不尽然,爸爸必然是走得更快,不然2分钟怎么够呢?

他不语。

接着我们又快步走了三四公里回家,我这种平日很少大汗淋漓的人,都满脸满身湿漉漉,更别说活力旺盛的孩子了。

一进家门,钱儿就抱着爸爸大哭起来。他说:“爸爸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知道你是爱我们,心疼我们,不让我们自己走路,我没心疼你,我就想快点坐车就凉快了。”

一向宠爱孩子的韩先生见状心疼得不得了,忙说没事了没事了。我却嘱他,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若是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为他做的事,却不懂得心存感激,那么在他今后的人生路上,除了父母,又有几人能真正担待?

其实孩子不知感恩,将一切当作理所应当,错并不在他们,而是我们家长本身的教育出了问题。

韩先生有个朋友,从小家里纵容他说话没大没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有求必应,成年后回家依然是横草不沾竖草不拿,处处使唤父母,言语也颇为不敬,每次都与家人闹得不欢而散。父母说他不懂事,为老不尊,他怨父母老来糊涂,他从小一贯如此从没变过,而父母的要求却变了。

韩先生劝他说:“你也别气了,都是你父母的错。”朋友喜出望外,韩先生继续说:“他们错在当年对你只知付出不去管束,养出这么个不知感恩的混球儿。”

这虽是玩笑话,但那次长谈后,朋友说,他开始反思自己,回家对父母和善了许多,家庭关系竟有了极大改观。父母要求的并不多,几乎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状态,但因为自小伸手惯了,改起来颇是费了些心思。不劳力,主要是劳心。

若干年前,韩先生在电台做一档心理类节目,每周的嘉宾都是心理学不同领域的专家。有次下节目,一位老师跟我们闲聊,聊起当时新闻里讲的一个年轻的啃老族无业游民,因母亲一次没给钱,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十几刀落在母亲身上,这是有多大的仇恨呢?

那位老师说,其实啊,从做父母的角度来说,对孩子多好都不为过。问题并不出在你对孩子好上,而是出在你是否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对他如此好上。

若孩子明白了,就不会只索取,而不思付出。

我那时还没有孩子,并不能领会她的意思。如今回头来看,简直不能同意更多!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且毫无保留的。我们愿意倾尽所有爱他们,并为他们做一切事情,完全不期待任何回报。然而若是他们将父母所付出的一切当作理所当然,并由此推己及人,认为别人也理应这样对待他们,那么碰壁与失落,就难免成为生活常态。

不过在方法上,如我般苦口婆心地告诉他,别人原本不必非这样对你,而是因为爱你、喜欢你、心疼你才为之,其实是很低阶的方式。

更高阶的办法,还是父母的身体力行与生活中不动声色的小提醒。祖父母们与父母在一起时的互相照顾与惦念,在孩子收到别人礼物后适时提醒孩子还礼回去,别人费心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谢,等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让他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更不能把这些爱当作理所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心存感激地去面对这个世界时,才会发现其中无限的美好。而若是只想索取,从不思考付出,那么稍有不满,便觉全世界亏欠了自己。那种愤懑,会时时伴随着一个永远不会成功的人生。关于眼力见儿,孩子到底需不需要长?

好友在一家大公司刚升职不久,老板邀请他们几个新升迁人员带孩子一起参加一个亲子活动。好友的儿子豆豆我经常见,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有点儿淘气,但教养不错。

周日晚上她跟我吐槽说,觉得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太失败,平时对他要求也挺严格的,但到关键时候一点儿眼力见儿也不长,太不给自己长脸。人家一个同事的孩子,在领导面前,特会“来事儿”,相比之下,高下立现。(有眼力见儿,北方方言,通常是指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初级水平,能够做到举止得体,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高级水平,能够根据对方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等来采取适当的言行方式,也就是所谓的见人下菜碟。)

我对好友说:“不能吧?怎么个高下立现法?你家豆豆我是知道的,活泼好动但很有礼貌,多好的孩子啊!”

好友郁闷地跟我描述活动当天的情形。她说,老板兴致颇高地拿来一盒形状各异的巧克力,让大家选自己喜欢的。豆豆和另外几个孩子就大咧咧地伸手要抓,而某个同事家的儿子,姑且叫他小Q吧,却拦住所有孩子,先挑了一块大的,递给老板说:“叔叔,请您先吃。”然后又挑了一块特好看的,递给老板的女儿,之后,才对大家说:“你们来挑吧,我最后吃。”

老板挺高兴,后来又给大家讲些有趣的事。其实老板说那些,对孩子来说挺无趣,其他孩子都蹦蹦跳跳,站没站样,坐没坐相,皮打皮闹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有两个孩子听得不耐烦,索性跑开自顾自玩去了。而小Q呢,一直身体笔直,双手紧贴体侧,双眼流露出恭敬地看着老板,从头到尾认真地听着老板讲的每句话,直到谈话终了才微笑离开,临了还不忘对老板致谢,说谢谢叔叔给他们讲这些。

我说:“哦,这个孩子真是好棒,诱惑在眼前,还能先顾及别人,举止也十分得体,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他竟懂得认真倾听,可见这孩子家教不是一般好。”

好友说:“才不是呢,都是家里处心积虑教的。”

我说这个我不太赞同。我身边有的朋友家的孩子,做事就特别有分寸,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有的是因为父母就八面玲珑,情商特别高,孩子耳濡目染。有的呢,是孩子天性使然,本就是个敏感又贴心的孩子。所以我不觉得孩子的这种表现就是家里教的。

好友说:“要是小Q一贯如此,我也觉得他很棒,但是平时私下里,他和我们豆豆有时一块玩,他爸爸加班有时带他来办公室,他跟我们这些人说话的样子,跟今天其他孩子无异,也是没什么约束,甚至有时没大没小,是个跟豆豆一样活泼外向的孩子。而且如果他今天一视同仁,我们也不会觉得意外,但你知道吗?今天他在选巧克力时,周围同事也都围在那儿等着吃呢,他递给老板和老板女儿之后,并没给其他每个成年人一块,完全无视我们,只看到老板了。还有啊,你都没看见,他跟老板说话时那个低眉顺目,毕恭毕敬啊,跟孩子的年龄真是不相符。”

我觉得好友过于敏感,我说:“孩子心性不同,可能这个孩子略为早熟,懂得顾全大局,也或者,他就是喜欢或者崇拜你们老板也说不定呢。”

好友叹了口气说:“唉,要像你说的这样,我也不纠结了。我们几个同事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啪啪打脸,所以就私下跟小Q套话。”同事假装开玩笑地问他说:“小Q,刚才你表现太棒了,我们都觉得你太有礼貌了,得让其他小朋友跟你学习。你是怎么想到要谦让别人的呀?”小Q的回答让好友和同事们分外惊讶,孩子毕竟是孩子,小Q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妈妈教我的。我妈妈说,老板叔叔是爸爸的领导,如果对他表现不好,爸爸就会很生气。妈妈让我在家里跟他练习过怎么跟老板叔叔说话,也教给我和老板叔叔说话时候要一直看着他不许乱动。我们练了好多次呢。然后妈妈还说,跟老板叔叔家的小姐姐玩,她说什么就听她的,不要惹她不高兴,我都学得可快了!”

好友陷入了无限纠结。她说:“文化课和艺术体育特长还没拼完呢,眼力见儿的事又得提上议事日程了。明显见着老板对这个孩子就满眼赏识,不知道是不是连带着对孩子爸爸也会颇有好感。小Q说他妈妈还跟他情景模拟了很多在学校可能出现的情况,来训练他怎么跟老师说话。估计还有别的,孩子没说那么多了。可咱们这块教育是缺失的啊,以后如何跟人家竞争去?这样的孩子今后得多受欢迎啊!咱的孩子,我自己看着都觉得太没样儿了。”

我不禁陷入沉思。

回想起来,估计很多人小时都听过父母数落自己类似“这孩子,一点儿也不长眼力见儿,净添乱”这样的话,现在做了父母,估计也有不少人对孩子说过。

我闺蜜就给我讲过,她经常一坐上马桶,女儿就推门进洗手间,举着书站在她眼前说:“妈妈,我给你读英语听。”而她就会咬牙切齿地说:“这个不长眼力见儿的小坏蛋又来啦!”哈哈哈哈……我脑补那个画面,多么可爱!

而生活中,我和韩先生有时也会对钱儿说类似的话。

比如,韩先生正用手机谈工作上重要的事,他忽然一头大汗地跑进来说:“爸爸,爸爸,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你让电话里那头等一下。”耐心地听他讲,他语无伦次地告诉你:“上周,不对,是上上周,也不对,好像就是上周,或者是昨天,反正我忘了,我在操场看到一个新的蚂蚁窝,不在沙坑左边,在沙坑右边那个树旁边,那里还有叶子。”

比如,我背着重重的双肩包,左手抱着妹妹,右手提着三大袋子在超市买的东西,水果牛奶调味品等等,沉得不得了,右边腋下还夹着大大的背带,感觉马上就要把妹妹掉地上,需要赶紧走到停车场的状态下,钱儿站定在我面前,气定神闲地说:“妈妈,你猜猜乐高忍者系列哪个小人儿我没有?你知道《星球大战》(Star Wars)里面黑武士的斗篷是怎么固定的吗?你知道《疯狂动物城》(Zootopia)里面朱迪说的哪句话最搞笑吗?”

再比如,我累得散架一样终于得空小憩,刚睡着梦见仲基君正含情脉脉地微笑着走来,他伸出手,我口水流一地地迎上前去……忽然地震了一样,我被摇晃三百下彻底清醒,眼前一个小淘气包问:“妈妈,我就想问下,今天的甜甜圈我吃完了,剩下那个明天早上我起床后刷完牙就能吃呢,还是必须吃完早餐半小时后吃呢?”

这样的场景很多,我时常会用玩笑的口吻对钱儿说:“孩子,咱能长点眼力见儿不?”而韩先生却不,他总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耐心跟钱儿解释说:“在你看到爸爸妈妈特别忙或者特别忙乱一时腾不出手的时候,如果你要说的不是十万火急的事,能够先配合我们把手里的事做完再说就最棒了。”

好友问我,到底要不要从小教给孩子长眼力见儿?我的想法是:不要!

不过必须申明,我所谓的长眼力见儿,跟孩子的规矩和教养是两回事,他们之间并不矛盾。

让孩子从小明事理,给孩子树规矩,这是一定要做的事。如此约束下的孩子,教养自然不会太差,由此生发的行事彬彬有礼,是在不抹杀他们天性的基础上,让孩子,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

他们应该懂得尊敬长辈,但要一视同仁地尊敬每位长辈,他们只需单纯地按照同一标准,明白年长的都是长辈,而非按位高权重标准来选择相处方式。

他们应该知道善待同龄人,但这善待来自彼此间的互相尊重,也应当就别人的不友善而做出相应的反击,绝非一味地因某种利益关系格外迁就于谁或俯首示弱。

他们应该在公众场合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大吵大闹影响别人。但若是在任何场合下举止不合时宜,也是受限于孩子的天性与所处年龄段,只要在父母或旁人提醒下能够及时收敛,就是很好的。

做到以上这些,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孩子还在有眼力见儿的初级水平。如此的举止得体,在适当的时机,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是人的基本修养,也是融入社会很好的敲门砖。

至于前面提到的高级水平眼力见儿,也就是好友焦心是否要让孩子学会的,在我们成年人看起来可谓之“心机”与“见人下菜碟”的那些东西,我认为真的没必要教给孩子。

成年人的世界很复杂,不可否认,身边也确实有些眼力见儿“出众”的人,在职场混得风生水起。然而,莫说这能力并非人人皆可习得,要有一定生长环境和悟性,就算是人人学而可得,我也宁可自己的孩子,在年少时,就做这个年龄该做的那个自己。他可以天真,可以放肆,可以犯错,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摸索和认识这个世界。

人这一生,成年后的岁月如此漫长,做个孩子的时光多么短暂而又宝贵。孩子成长的路上,有了喜欢的异性,自然懂得去讨好;有了向上爬的野心,或许难免去攀附,这意愿要来自他们自己,既不是我们能阻拦的,也不应是我们在幼年时就人为灌输的成年人法则。

不如,就让孩子,原原本本地做自己。教会孩子,努力去过干净整洁和有情趣的生活“朱葛亮”同学最近在北京买了房子,邀我们全家去“烧炕”庆祝。他的新居不大不小,布置得温馨舒适,小细节处处透着主人的用心。最让我和韩先生感慨的,是家中的精致整洁,一如当年。“朱葛亮”是我们的大学学弟,因为酷爱读书,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又因其姓朱,故而得此绰号。当年我们一同在大学念书时,男女生宿舍我见得太多了,但真“讲究”到他那个份上的,别说是男生了,女生里也是凤毛麟角。

说“讲究”,其实也不是如今咱们说得多文艺,多有格调,而是桌面床铺衣柜,甚至是鞋架,处处都整洁妥帖,弥漫着书香气,也透着主人的勤快。

每次去朱葛亮宿舍,都有一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有时是书桌上的一小盆绿植,有时是床边一条小细格子的帘子,有时是阳台风中飘舞的白衬衫,有时是鞋凳第二层一字摆开的物件儿:擦鞋布、鞋油、鞋刷、鞋拔子,备用鞋带……无论何时去,它们总整洁地躺在同一个位置。

朱葛亮每天出门,必然是眼镜擦得一尘不染,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全身上下整整齐齐。没什么名牌,但看着舒服得体。有时我们喊他去学校食堂吃麻辣烫,他磨磨蹭蹭半天才来,我打趣他说:“你来趟食堂还皮鞋西裤半袖衬衣倒饬半天,穿件T恤,蹬双夹脚拖鞋晃来,吃饱回去得了。”

朱葛亮特别严肃地用手推推鼻梁上的眼镜,用纸巾把食堂看着不怎么干净的勺子仔仔细细擦一遍,然后慢条斯理地对我们说:“我知道你们怎么看我,但其实,我既不装小资,也没洁癖,我只是觉得,无论在何种情境下,人人都有过精致整洁和有情趣生活的权利。无论何时,都认真打理自己的人生,不任由自己在泥淖之中腐烂,也不在成就面前沉沦,这是我的人生态度。”

那个场景令我至今印象深刻,食堂嘈杂背景下,我们都吃得乱七八糟,而朱葛亮眼前那碗麻辣烫却莫名地格外好看,红色的火腿、绿色的蔬菜、白色的鱼丸……

毕业后,朱同学经历过两年多工作不顺遂的日子,他不愿跟家里伸手,于是租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地下室里。那地方我去过几次,长长的通道看不到头,阴暗潮湿。屋子里黑黢黢,不开灯就是一个个密室。屋内空间很小,除了床铺桌椅,就只一个小小的储物间。

有些人家的房间开着门,能看到里面又脏又乱,而朱同学的这间,却依然是精致整洁。桌子上的小格子粗布桌布,门口的鞋凳,床头桌尾无处不在的、码放整齐的书,还有被他换成暖光源的灯。

哦对了,屋里多了一只干净的小狸花猫,是朱葛亮从朋友那里领养的,朱葛亮说那猫咪第一次见他便颇多亲近,于是索性领了回来做伴。

朱葛亮说,这种环境,吃饭不如在学校方便,自己做又没合适条件,但即便是吃一碗泡面,他也不会凑合。小电锅摊个荷包蛋,再把面煮到火候正好,一点儿菜叶,放跟小火腿。一个日式面碗,旁边摆上筷子架和素净的日式筷子,捧上一本书,边读边吃。桌边小饭盆里,也给狸花猫盛了满满的猫粮和干净的水,朱同学说,他们总是一起开饭。

不知你是否能想象出那种场景,当很多人只把那里当作一个每晚勉强能睡觉的“窝儿”的时候,朱葛亮却把它当作“家”来经营,过着安静精致的小日子。他曾对我们说,也许他眼下生活在“烂泥”里(景况不佳),但他并不是烂泥,而只是双脚站在烂泥里而已,终究会走出来的。

如今在窗明几净的他的新居里,我又想起了当年的情景。他如今事业发展得非常好,有足够的能力布置一个奢华的家,然而他并没有,家中一如当年的素净精致。

我们有时容易将精致有情趣的生活,与金钱挂钩,很多人会说,没钱谈什么精致,也或者会说,有钱我也能精致。更有时,我们几个朋友聊起来,会打趣说:“切,有人给提供精致的房子和条件,我也能精致有情趣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去法式餐厅吃一顿精致的法式大餐是一种精致,在家挽袖下厨做上三五个色味俱佳的小菜同样是一种精致。

买名牌包包开豪车算得一种精致,但在深夜灯下,把小店里买的小褂缝缝改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一种更别致的精致。

这一切,可以与钱相关,但亦可毫不相干。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作“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并有很多人以此为命题,写了不少租住陋室,精心改装的故事。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包括我在内。读过一个女孩的经历,她用城里合租价格一个零头的钱,在近郊租了一个类似库房的街边小房。

在迅速粉刷及修整一新后,她蚂蚁搬家似的一点儿一点儿装饰那里。几十元的壁纸贴出一个角落,十几元的小布做成遮光帘,旧货市场淘来的200元的沙发和老式化妆台,还有很多可爱的小绿植。

等到房主再看到这间租住屋时,也惊呆了。没有奢华与惊艳,而是由内到外散发出的生活气息,看得人只想说,这才是热爱生活的样子。

不知道各位是否看过一个叫作《梦想改造家》的节目,一群男神级的设计师,把很多在我看来完全不可能的老旧房子,改头换面,变得精致舒适又美观。

每次看这个节目,我都抱着纸巾盒,边流口水边感叹,要能帮我也把房子改造下多好,这太让人喜欢了!

然而有人给你提供了精致与整洁的条件又怎样?

一年多以后,经网友们的反馈,节目中被改造过的很多房子,都已改换了样子。

其实静心想想,要维持一所房子最基本的干净整洁,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心力是相当不少的。能保持一天两天不难,长久地让它天天如此,那真的首先得是个极为勤快的人。

别人给得了你一时的精致整洁,却给不了一世,因为那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勤快和不怕麻烦的生活能力。

然而具备这种态度和能力的人,在生活中,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很难轻易被打倒。因为他们有不放弃的精神,勤劳的身体,于细微处便能取悦自己的小满足。

家里有个勤快阿姨之后,我越来越纵容自己偷懒了,原本眼里揉不得沙子,非自己收拾得一尘不染不可,如今,东西到处乱放,反正会有阿姨归位整理。想来,不是多忙多累,其实只是人怠惰了。

儿子有些小习惯,很像年轻时的我,穿衬衫时,一定要仔仔细细把每颗扣子都扣好;书包上的拉绳,一定要塞进包里不能露在外面;吃饭时,在碗下面垫一张纸巾防止掉东西……

每晚写完作业,他会拿小扫帚和小簸箕,把桌面上的橡皮屑一点儿一点儿仔仔细细扫干净。

温暖的灯光下,我看着他忙碌的侧影,常常会有莫名的感动。

他乐此不疲地做着这些事,他要求的精致整洁的生活大抵如此。我深深觉得,自己并不如他。

做一个精致的人,过有情趣的生活,其实是一种情怀。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要忘记好好打理自己的生活,不要放弃追求精致和有情趣的生活。

有一块漂亮的桌布,在我的购物车里躺了足足三个月,我都懒得花时间去买它回来,而现在我已经期待铺上它的样子了。就从手边小事做起吧。告诉孩子,不是别人有什么,你就要有什么

有一次儿子跟我说:“妈妈,班里好多同学都用一种可擦笔,特别好看,我也想要。”我说:“你家里有多少笔啊,都是买的特别好的,干吗羡慕人家呢?再说你有的人家也未必有啊!”

儿子想了想叹了口气说:“唉,那好吧,那我就不要了。但是我们班小Z说了,那种可擦笔是世界上最好的笔,什么样的笔都比不了,而且班里好多小朋友都有,就我们几个人没有,等我以后要是表现特别好,能给我买一支吗?”

一瞬间我就觉得身体里充满了无处发泄的洪荒之力,别的孩子都有的东西,我儿子怎么能没有呢?这也太心酸了!我于是火速打开某宝,在大片图片中让儿子指出是哪种,他一下认出那种笔,然后充满惊喜地问:“我要一支绿色的行吗?就一支?”“你们同学都有几支?”我问道。

儿子想了想说:“小Z有三支,其他人好像都是一支。”我说:“那不行,咱买一套,十支,所有颜色都来一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一百多元买了整套笔,收到当天,孩子欢天喜地地写了擦,擦了写。第二天他把整套都带去了学校,过了三五日,那笔在家里扔得到处都是。大约一周后,除了笔袋里一直放着的一支绿色的,其他九支完全不见了踪影。我问儿子笔呢,他说他也不知道,反正都找不到了。

在这件事上,对于我的做法,韩先生是非常不赞同的,他从开始就建议,我既然说过不买,就不要买了,即便非买,按孩子心意买一支就好,否则未必起好作用。我嘴上念叨着:“你不懂,买一套包邮,某宝上买一支十几元钱的笔再花一笔运费是很傻的。”其实,我内心深处很清楚,自己并不是因为那几元运费,而是不愿意别人有的东西,我儿子却没有。

韩先生向来只表态,不干涉内政,所以买不买还是随了我。但看到儿子如此不珍惜轻易得来的一堆笔,最终稀罕的还是他想要的绿色那一支,韩先生意味深长地跟我对视了一下,没有多说什么。

不久有一天儿子放学回来,非常郑重地要求我们给他买一个手机。我说:“你才一年级,要手机干吗?”他说因为班里两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手机,还有几个同学有自己的iPad,是他们自己专用的,想干什么用就干什么用。

我没即时答应孩子,当晚跟韩先生商量,我说别人有,咱也能有,不就是个手机么,咱也给孩子买一个。

韩先生拍了我的脑袋一下,说:“你能不能稍微理智一点?不能孩子要什么就不假思索地答应,要让孩子理清思路,到底为什么要,要了做什么用,这东西是不是必要的,否则,他现在要的东西,你尚且负担得了,日后等他要的超出你的负担能力,再怎么办?”我于是如被一盆冷水浇醒,即便是一直自认为理智的我,在儿子和面子面前,也还是有迷失的时候啊!

我有个朋友,托关系把孩子送进北京非常知名的一家幼儿园。不久前,他给韩先生打电话,说想换个更贵的车,因为韩先生是超级车迷,对各种车研究颇多,所以让韩先生给参谋下,看选哪款比较好。

韩先生不解地问:“你家车刚换不久,挺好的,干吗又换一个啊?”朋友说:“孩子嫌坐那个车丢人呢,每天都让停在离学校有一点距离的地方,然后走一小段路过去。”

韩先生跟我念叨说:“这个教育方式实在是匪夷所思,才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家里开个五十多万的车还觉得丢人,日后要别墅要跑车的时候,家长还不得卖血去?”

无论是在我的家庭里,还是在同事好友中间,我们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爱和其他人攀比,看到别人有什么,也要有什么。

有时候,有的要求父母还能满足,“某某去了动物园,我也要去”,“某某买了新衣服,我也要买”等,有的连大人都招架不住,比如,我的孩子才一年级就要iPad,有的小朋友对父母说:“某某的爸爸是校长,我要我的爸爸也是。”

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到底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满足孩子各种攀比要求时,我们嘴上说的是为了他们,但其实内心深处,是否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虚荣心、攀比心和好胜心?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有过看到张三李四王五有了什么,就充满羡慕或者无比不甘心地表达了自己也要有的欲望呢?

再说一个简单的心理,看看自己有没有,就明白了。我们有多少人,会看到别人送孩子去学游泳,就无视自己孩子怕水的天性也送孩子去;看到别的孩子弹钢琴,就给自己明明五音不全也不喜欢音乐的孩子买琴请老师;看到别人给孩子买了些益智教材,就无论能否用上先照方抓药买回来囤着……在任何方面,都唯恐不及别人。

只要打开手机看看微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免俗,看到别人有什么,做了什么,去到哪里,而心生羡慕,也想如别人一般,这都是人再正常不过的需求和表现。成年人都如此,若是孩子没有出现过,我们反倒会觉得不正常。

因此,不允许孩子看到别人有什么也想要什么,其实挺不人道,也蛮难实现的。

就此,我与先生一起跟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

首先,我们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为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爸爸妈妈也是辛勤工作赚钱,才能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给他和妹妹买吃穿用度和玩具。不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空谈。

在此基础上,凡是他提出的属于合理需求范围内的要求,我们都愿意尽量去满足。毕竟,爸爸妈妈生养孩子就希望他们得到很多的快乐和很多的爱。而物质上的满足,某种程度上也是提升幸福感的方式之一。

这种所谓的合理要求,比如孩子看到同学买了一个新书包,也想要一个,而此时他的旧书包也确实需要更新了,那么在可控的价格区间内,就可以给他最大的决定权。

此外还有体验类的要求。比如别的小朋友去哪里玩了,或是吃了什么好东西,他出于好奇也想去尝试一下。那么我们也会酌情满足他,未必是照搬效仿,只要是让人身心愉悦就好。

对于超出合理范围的要求,我们会让孩子清楚,每个人都不可能拥有所有想要的东西,同理,你所拥有的,别人也无法全部得到。因此羡慕是相互的,珍惜自己拥有的,才会过得比较快乐。

如果届时孩子依然接受不了,我们会耐心地跟孩子讨论他说出的理由,看是否可以通过一些达成心愿的条件或备选项,来将事情协调好。

要阻止孩子有攀比的心理是很难避免也不人道的,但是我们总可以提醒孩子,也告诉自己:无论要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因为真心喜欢,还是仅仅因为羡慕别人。若是前者,又确是能力所及,那么就勇往直前;而若是后者,那就真的不必了。

唯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够帮助人去判断并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与虚荣心,若是眼睛总盯在别人所拥有的东西上,只想不输给别人,因别人买单而买单,那么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无法满足。别说孩子不懂谦让,是我们根本没教给他们怎样才是谦让

虽然二胖是个气场比较“强大”的主儿,但与同龄孩子比尚可,在遇到大孩子时,我总得不时拽住她,让她别去当碍事的小尾巴,否则难免被不小心撞倒,甚至有时遇到不耐烦小宝宝们挡路的孩子,推搡都难免。

有次哥哥没在身边护花,二胖玩了一会儿就委屈地跑过来说:“妈妈,濑濑害怕姐姐,不和她玩了。”

虽然我远远地看着事情经过,一个小姑娘一脸烦躁地拽着我女儿,把她拖到一边让她不要搅乱几个大孩子过家家的玩具,但我并未上前干预。

客观上讲,都是孩子,本来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打扰别人,但如何劝二胖,她都不听我的,我想她自己吃些亏并非坏事。

我当然心疼女儿被人如此对待,那动作幅度相当不小,力量可想而知也不会轻柔,但更让我不舒服的,是女孩妈妈的态度。她在一旁眉毛一挑,对她女儿说:“你们玩你们的,把她推一边去就行了。”

那之后,见到大孩子在玩,虽然二胖眼里都是羡慕的光,但若哥哥不在,她一定会躲得远远的,有时遇到特别友好的大孩子逗她,她也会缩回我怀里说:“濑濑害怕。”

对这件事,我一直没有想好如何开解二胖,毕竟作为家长,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来说,总是希望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孩子的权益,唯恐孩子吃亏。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能说那个妈妈错了,谁叫二胖影响人家孩子玩了呢。

更何况从我的角度想,二胖能够学会不去打扰别人,也挺好,所以此事也就一直这样拖着。不过在我心里始终有一个结,到底该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让二胖至少不怕大孩子呢?

直到有一次美国之行,几件小事,让我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和思路。

我和韩先生经常带两个孩子去各种小公园玩,有时是家附近的,有时是他工作沿途随便的一个街心公园。

美国这样的公园非常多,有的游乐设施多一些,有的简陋些,但孩子们撒欢儿是足够的。

我们经常去的那个公园,五岁以下和五岁以上,有明晰的分区标识,也各自有完善的游乐项目,所以二胖很少逾界。

而某天去的另外一个小公园,给小宝宝玩的设施非常少,主体就是大孩子的一组高滑梯,所以二胖百无聊赖地就晃去了大孩子的旁边,站在那里看。

哥哥怂恿她一起爬上去,二胖对滑梯并不忌惮,但看到上面几个与儿子年龄相仿的外国孩子,她犹豫了。

一个胖胖的男孩冲二胖友好地招手,二胖犹豫了一下冲上了滑梯顶端平台,我的心瞬间揪到了嗓子眼儿。因为那几个男孩正在玩一种类似捉迷藏外加抓人的游戏,你追我赶,玩得很疯,我真害怕二胖因挡在路上被他们一把推开,那么高的滑梯,我根本没办法保护她。

但让我完全没想到的是,胖男孩一声喝令,男孩们全部站在原地停下了,眼巴巴地看着二胖大摇大摆地一路走过,然后大咧咧地从滑梯上滑下来。

原本藏在滑梯下面的一个瘦小男孩抱怨说:“这不公平,你这样叫停,我们就慢了,咱们这样输了太可惜了。”

胖男孩特别严肃地说:“咱们必须给她让路,她是小宝宝!”

二胖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在争辩些什么,她只是突然像被鼓舞了一般,又一趟爬上滑梯,男孩们就又一次地让她,有的站在原地,有的耐心地跟在她后面,不催更不会推她。

我还听到胖男孩安慰他的队友们说:“别气馁,我们有的是机会,但她是小宝宝,所以让着她是没有条件的。”

这话让我对这个孩子,以及坐在不远处椅子上,不动声色盯着孩子却一声不吭的他的妈妈肃然起敬。事实上,除了抱怨的那个瘦孩子,其他的几个孩子,都是从开始就主动让着二胖的。

纵容二胖滑了几次后,她虽然抗争着不肯下来,但还是被我从滑梯口拦截走了,把清静还给了大孩子们。我从心里感激他们的礼让与爱护。

回家路上儿子说:“妈妈,我挺喜欢那个胖男孩的,以前我没想过让着小宝宝是没条件的,我肯定让着,但有时候因他们走路慢着急,我就从他们身边蹭过去,现在想想挺危险的,以后我就在后面跟着吧,其实反正他们也玩不了多久,根本没事。”

无独有偶,过了几天带他俩去另外一个小公园,有一个转盘,二胖看儿子和两个男孩在玩,就非要上前去推。

这其实挺危险的,因为一旦速度快起来,就完全不在二胖的控制能力范围内。而如果没速度呢,又不好玩了,所以我一边跟二胖讲道理,一边试图把她抱开。

就在倔强的二胖挣扎着要开始大哭时,一个穿蓝色上衣的男孩冲我点点头说:“没事的,让她推吧,我来帮忙。”

说罢他从转盘上跳下来,迅速让转盘慢下来,贴合到二胖能跟上的速度。而同时,儿子和另外一个小男孩也主动加入,一起帮忙“维稳”。

三个原本拼命想办法让转盘飞速旋转的男孩,此刻一同尽力让转盘既要慢,又不能停摆,真的是挺不容易。

后来他们还鼓励我把二胖放在转盘上坐着,我来扶她,他们负责转转盘。这仿佛成了一个新游戏,乐趣就是听到二胖豪爽到天际的笑声。

后来两个男孩要回家了,我才知道他们是兄弟俩。他们的妈妈跟我打招呼时,我向她致谢说:“谢谢你的儿子们照顾我女儿。”那位妈妈非常不以为意地说:“这不是什么事啊,她是小宝宝。”

说罢三人道别离去。

不久前朋友来我家做客,朋友是美国人,嫁了位法国人。她上高中的女儿正好因暑假在家,就一起来了。

我们大人吃吃喝喝,那个很好看的女孩也没什么好玩的,我原本想:估计她得一直玩手机了吧。

没想到这姑娘从进门开始,就径直去陪儿子听他讲那些我听十分钟就会犯困的天马行空,《小屁孩日记》里一点也不好笑的梗,《鸡皮疙瘩》里根本不吓人的恐怖……

后来二胖午睡醒来,她又陪着二胖在游戏房,把那个假热狗和丢了一半的塑料汉堡反复吃了一百回不止,直玩到晚上走时二胖抱着她的腿不让走。

我真是好久没这么轻松了,除了吃饭,大半天时间都不用管孩子。我问朋友怎样把女儿培养得这么有爱心且会照顾人,朋友说:“这不是很正常吗?从小哥哥姐姐就是这样对她的。”

这几件小事让我思索良多。是不是人家的孩子就比我们的好,比我们的有教养,比我们的更讲公德?当然并不是的。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社会规则的大众共识所致。

平日里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谦让小宝宝,但具体怎么让,孩子并不特别清楚。而若是在制订规则时,就非常明确地要求无条件谦让小宝宝,或许事情反而变得简单了。

当然儿子会问:“那妹妹打我,我就忍着吗?她抢我东西,我不开心也不能反抗吗?”

此时我会先批评二胖,继而对儿子说:“你要口头严正告诉妹妹,这样不可以,是不对的。但行动上,你不可以打回去或者直接抢过来,因为她是小宝宝。”

如果大孩子秉承无条件让着小宝宝的理念,他就会知道,将要被打时,赶快躲开,重要的东西自己收好,不要给小宝宝抢走和破坏的机会。

无论怎样,办法总比麻烦多。

如果每个大孩子都能树立无条件谦让小宝宝的理念,而每个小宝宝都是这样被礼让长大,继而懂得传承,那么或许很多纠纷与委屈,就不会发生了。这不但适用于社会准则,对于改善一家中的两宝、三宝的内部关系,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2章学习习惯: 学习这件事也需要仪式感

“不要粗心”,光对孩子说这句话,效果是不佳的,得落实到具体步骤也就是学习习惯上。道理看似简单,却值得时时拿出来敲打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争取在孩子读二年级之前养成。之后想要达到同样的效果,花费的时间和心力,可能就要多得多了。“当真”是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钱儿同学有次要参加一个考试。

我们事先了解到,这个考试持续时间长,题量大,对孩子的考察很全面,要求比较苛刻。

原本以为,已经三年级的孩子,对考试应该不陌生,也完全能够很好应对了。可跟他简单沟通了下,发现他对考试的概念十分模糊,既不知道要限时,也不懂得要保质。

我问他:如果最后写不完该怎么办?他一脸不解地说,写不完就不写了呗,写多少算多少。我又问他错误很多怎么办,他说那就等老师批改完自己回来改改,争取下次不错了。

我继续问他:那这次呢?人生中许多考试,也许这次错很多,就没有下次了。他想也没想地说,没下次就不用考了,多好。

我不能说这样的心态不好,心性简单澄明的孩子,往往更加容易快乐,但这毕竟不是一个应试者该有的态度和状态。

不过不等我苦口婆心,韩先生蹦出来说,不必着急,他自有办法。我于是抱着看戏的想法,将信将疑地等着他的“灵丹妙药”。

每次看韩先生辅导钱儿做作业,我都哭笑不得。他爷儿俩就像一对配合默契的演员,无比投入地演着。作业做得怎样不好说,演技绝对是拿奥斯卡奖的水平。

韩先生特意戴上他的黑框眼镜,正襟危坐在钱儿对面,面无表情,义正词严地申明考试时间、考场纪律,跟咱们以前念书时一模一样。

什么不许交头接耳啊,不许左顾右盼啊,不得询问或查看他人试卷啊,有任何疑问请举手咨询监考老师,老师不会回答与考试答案相关的任何内容……

最逗的是,他的声音和表情,都确是监考老师特有的腔调,不苟言笑,目不斜视,公开,公正,公事公办!

韩先生讲前几句的时候,我跟钱儿都憋不住笑起来。可韩先生剑眉倒竖,狠狠瞪了我一眼,霎时一股深深的寒意笼罩着我,我的笑容不自觉凝固了。

钱儿原本正一边看着我,一边笑,可见我这样,也立刻止住了笑容。

韩考官丝毫不受影响,自顾自地宣读完考场纪律,然后抬眼看看钱儿,又看看我,说了句:现在请无关人等离开考场。

我心里自然不服气,站在门外留了个缝,偷偷往里看着。在韩先生强大的气场前,钱儿开始紧张了,我看到他打了个冷战,慢慢搓着小手。

韩先生看了看表说,现在离正式考试还有2分钟,老师开始发试卷,同学们拿到手之后可以先看题,但不允许动笔,否则算违规,会被记录在案。

韩先生说这话时,眼神也只是在钱儿身上一扫而过,就好像它面前真坐着一教室的学生似的。

再看钱儿,坐姿都变了,从松松垮垮变成正襟危坐,完全不用别人提醒。他盯着爸爸看,眼神里有新奇,有疑惑,但明显也有了斗志。

小人儿接过试卷一声不吭地看了起来,直到韩先生说:“同学们,考试正式开始,可以动笔了。”钱儿似是早就等不及的样子,拿起笔飞速地写了起来。

韩先生依然面无表情地坐在钱儿对面,时不时看看表。如此过了5分钟左右,钱儿忽然说:“哎呀,爸爸,这道题我不太明白,你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意思!”

我在外面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边笑边幸灾乐祸地想:完了吧,破功了吧,这就叫假作真时真亦假,就钱儿那心性,哪儿那么容易啊,切!

没想到韩先生只是淡淡说了句:“同学,你在跟谁说话?请称呼老师,其他同学也请注意,请自己读题,做题,老师不会回答与试题相关的任何问题。”

我看到钱儿皱着小眉头张了张嘴巴,话没说出来,又低下头开始写了起来。

韩先生看看表说,同学们请注意,考试时间还剩40分钟。听闻此言,钱儿手下的笔活动得更快了。平时写写字就东张西望的习惯也被抛到了脑后,他非常专注地跟那份试卷“较劲”。

这个过程让我动容的是韩先生的心态,他不是在陪孩子玩扮演游戏,而是真的完全相信这就是一场考试,下面坐着一教室的学生,而不只是他儿子。

大概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影响了钱儿吧,他也“入戏”了,所以才能那般凝神屏息,投入地答题,毕竟这样的时刻,在这个孩子身上是不常见的。

考试中间他举过两次手,一次是有道题的字看不清楚,一次是橡皮掉地上了。被允许提问时,他谨遵要求,对韩先生的称呼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老师,说话也很有分寸——老师,这个字印得不清楚,能帮我看一下吗?老师,我的橡皮掉了,我能捡一下吗?韩先生也依然是公事公办的语调回答。父子俩一来一去,自然,真实,且真真就是考场上的感觉。

转眼半小时过去了,我看到钱儿开始来回翻卷子,想必他是已经答完了。我心中认定以钱儿的心性,此时他一定坐不住,会早交卷子。

韩先生当然也注意到了,只听他说道,还剩半小时时间,答完的同学可以交卷子,也可以自己检查,但是请保持安静,不要影响其他同学。那位同学,他指了指钱儿,你要交卷子吗?

钱儿赶紧摆手:“老师,我不交。”“那好,请安静检查。”嘿,还真出乎了我的意料,他竟然坐住了,而且真就在一道题一道题地检查。中间见他改了好几个地方,每次都是一脸庆幸的样子。

就这样,钱儿捧着那张试卷一直坐满一小时,直到韩先生收试卷。我完全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所谓考试,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收场。

经过韩主考阅卷,钱儿同学得了95分。让我吃惊的不仅仅是分数,更是父子俩如此投入的态度。

事后,我跟韩先生讨论这次考试,他说其实我们都很了解钱儿的问题,他对考试的概念比较模糊,态度也不是那么严肃,这无疑会影响到他的发挥。难的是让他当真地投入,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自己真正重视起来,这就需要咱们给他一个规制,让他知道分寸。

我说:“你这个监考老师演得也太像了,在这个环境里你中间不会出戏吗?”韩先生说这是一个职业艺术工作者最基本的素养,你自己都不相信,如何让别人相信呢?

可是谁都知道,让自己相信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韩先生说,这会需要用到大量外在技巧和心理支撑,还需要大量练习,跟环境有关系,但不大,这也是艺术工作困难的地方。

我问可是这样对孩子真的有必要吗,韩先生答:其实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同的是戏里是浓缩的升华了境界或者夸张了矛盾的人生,而人生则是日复一日穿梭在不同角色中的戏,平凡中更见伟大。

你要培养孩子投入,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他相信的能力。这样他可以不依赖于外力,时刻锻炼自己,修炼心性。

只有一个人“当真”,才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这样深信不疑的能力,能给孩子带来一种下意识的投入,当他面临大考或人生中的大场面时,才能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发挥出最佳水准,因为他设想过和投入过的内心的舞台,远比他生活中遇到的舞台大得多,当真正的大考验来临时,他只需稍加适应,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了。

我静静地细想,其实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需要这种深信不疑的投入呢!孩子放赖了,你会如何应对?

钱儿同学有一个时间表,是我俩结合他的学习进度,并按照他的意愿一条一条商量着制定的。要完成的学习事项清晰地列在上面,每天一项项按部就班地完成,之外的时间就可以玩了。

这时间表里包括写作业、课外阅读内容,还有写作计划等,平时基本不需要我们过多督促,他已经习惯了自己安静而积极地完成,即便有时因为一些小浮躁导致完成质量欠佳,也基本都能自主完成。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刚过完圣诞节,兴奋还未消失殆尽,寒假的慵懒又来了。他的专注度明显受到影响,人变得浮躁起来。我偷偷观察他写作业,发现他有时在椅子上换好多种躺着的延展性动作,事情却还没做完,经常边玩儿边学,中间还要借吃喝拉撒偷个懒,因此在完成时间和效率上,与之前落差较大。

当然我们充分理解他的小心思:年节将近,孩子的心早早就飞了。谁不是从这样的孩提时代过来的呢?因此对孩子的这种小变化,我们抱着充分接纳并静观其变的态度,不时提醒一下他,帮他收拢住他脱缰野马似的思绪,点到为止。

但是前两天,他明显控制不住自己了,可能感觉我们对他的容忍限度很大,于是开始放起了赖。字写得潦草先不说,错误率更是非常高。

我严正地提醒过他两次,他口头上答应着,行动上却丝毫没有改进。晚上我又说了他一次,这回不仅没效果,反而发展到他一推作业说:“我不想做了,我今天就是不做了!反正我做了也会错,做这些我觉得很没意思,我想休息了!”

我耐心地跟他分析原因,先帮他找理由,让他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但可以通过自我认知来调整这种浮躁心态。他满口答应着,也表示都明白了,但是让他开始学习时,他就又是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往桌子上一趴,不再理我,我说什么他也没反应。

这真正惹怒了我,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放赖,受不了小时大人说的不争气的孩子的那种“癞狗扶不上墙”的样子。孩子笨点、淘气点,我都能淡然处之,就是一副爱谁谁的样子会让我特别抓狂。

我知道很多家长都会面对这样的时刻,就是当孩子放赖了,尤其是在学习上,你好说歹说不起任何作用,矛盾就容易激化。此刻的我处在爆发的边缘,训斥的话已经到嘴边了。

就在此时,韩先生忽然从书房钻出来,说了句:“钱儿,你跟我来一下。”而后朝我挤了挤眼,父子俩旁若无人地进了卧室,关上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