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辅导教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21:04:3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辅导教材

2017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辅导教材试读:

第一章 金融市场体系

【知识结构】

第一节 全球金融体系

【大纲要求】

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熟悉金融市场的分类;了解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熟悉金融市场的特点;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

熟悉非证券金融市场的概念;了解非证券金融市场的分类(股权投资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

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了解国际资金流动方式;熟悉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了解金融危机的教训。【要点详解】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市场,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它包含三层含义:(1)它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场所;(2)它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求双方形成的供求关系;(3)它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种证券的价格)机制。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一)按交易期限划分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从供求双方分析,货币市场既满足了借款者的短期资金需求,又为暂时闲置的资金找到了出路。目前,货币市场一般指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联邦资金等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例1.1】下列市场中属于短期金融资产市场的是(   )。

A.资本市场

B.货币市场

C.股票市场

D.债券市场【答案】B

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金融市场。一般来说,资本市场包括两大部分: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通常,资本市场主要指的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二)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1.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狭义的外汇市场指的是银行间的外汇交易,通常被称为批发市场。广义的外汇市场是指由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及客户组成的外汇买卖、经营活动的总和,即在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加上了银行同企业、个人间外汇买卖的零售市场。

2.衍生工具市场

衍生工具市场是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市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由原生性金融商品或基础性金融工具派生出的新型金融工具,它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合约价值由其交易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协议等。

3.保险市场

保险是对因意外灾害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所提供的补偿。保险市场以保险商品的发行与转让为交易对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金融市场。依据不同标准,可对保险市场进行不同分类。根据保险交易对象的不同,可以将保险市场划分为财产保险市场和人身保险市场;根据保险承保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保险市场划分为原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

4.黄金市场

黄金市场是集中进行黄金买卖、金币兑换的交易中心或场所。目前,由于黄金仍是国际储备工具之一,在国际结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黄金市场仍被看作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金非货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三)按中介机构特征划分

1.直接金融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指的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资金融通形成的市场,一般指的是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融资市场。

2.间接金融市场

间接金融市场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在间接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者将手中的资金以存款形式贷放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然后再由这些机构转贷给资金需求者。在此过程中,不管这笔资金的使用者是谁,资金供给者都将只拥有对信用中介机构的债权而不能对最终使用者具有任何权利要求。(四)按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特征划分

1.初级市场

资金需求者将金融资产首次出售给公众时所形成的交易市场称为初级市场,也称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功能:(1)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场所;(2)为资金供应者提供投资及获取收益的机会。【例1.2】证券发行市场又称(   )。

A.一级市场

B.流通市场

C.二级市场

D.次级市场【答案】A【解析】证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向投资者出售新证券所形成的市场。

2.二级市场

证券发行后,各种证券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买卖流通所形成的市场即为二级市场,又称流通市场或次级市场。二级市场可分为两种:(1)场内市场,即证券交易所;(2)场外交易市场。

此外,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存在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第三市场是原来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移到场外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相对于交易所交易,第三市场的交易限制少、成本低。第四市场是投资者和证券的出卖者直接交易形成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它们之间交易数额很大,希望避开经纪人直接交易,以降低成本,因此形成了第四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实际上都是场外市场的组成部分。(五)按成交与定价的方式划分

1.公开市场

公开市场是指众多的买主和卖主公开竞价形成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的市场。金融资产在到期偿付之前可以自由交易,一般在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进行。

2.议价市场

议价市场是指买卖双方通过协商形成金融资产交易价格的市场,该市场没有固定场所,相对分散。在议价市场上,金融资产的定价与成交是通过私下协商或面对面的讨价还价方式进行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绝大多数债券和中小企业的未上市股票都通过这种方式交易。随着现代电信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最初交易不活跃的议价市场的交易效率大大提高。(六)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

1.有形市场

有形市场是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一般是指证券交易所等固定的交易场地。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首先要开设账户,然后由投资人委托证券商买卖证券,证券商负责按投资者的要求进行操作。

2.无形市场

无形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总称,无固定交易场所。其交易一般通过现代化的电信工具在各金融机构、证券商及投资者之间进行。它是一个无形的网络,金融资产及资金可以在其中迅速地转移。(七)按地域范围划分

1.国内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是指金融交易仅发生在一国之内的市场,其交易主体为本国投资者,经营活动一般只涉及本国货币,包括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以本币计值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2.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跨越国界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是进行金融资产国际交易的场所。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指进行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场所,有时又称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衍生工具市场等;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则包括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非居民间从事国际金融交易的市场。

三、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金融市场发展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重要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经济因素、法律因素、市场因素及技术因素。

1.经济因素(1)经济环境的变化;(2)放松管制与加强管制的交替;(3)世界货币制度的影响。

2.法律因素

法律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刺激作用,因此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3.市场因素

市场自身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4.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一贯对变革有刺激作用,70年代以来,以电脑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四、金融市场的特点

金融市场同其他市场(如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1)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及其他金融工具,具有特殊性;(2)金融市场的借贷活动具有集中性,需要有中间机构从中牵线搭桥;(3)金融市场的交易场所具有非固定性;(4)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具有一致性,利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趋向一致;(5)金融市场上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6)金融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地位具有可变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融资手段多样化、融资技术现代化和融资范围国际化。

五、金融市场的功能(一)聚敛功能

聚敛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具有聚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的能力。金融市场是由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组成的。金融市场能聚敛资金的原因是:(1)金融市场创造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2)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期限多样的金融工具。(二)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三)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具有调节作用。金融市场是联系储蓄者与投资者的纽带,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影响储蓄者和投资者而发挥作用。金融市场不仅具有直接调节作用,还为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四)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金融市场的反映功能表现在:(1)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2)直接和间接地反映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3)反映企业的发展动态;(4)反映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使人们能及时了解。

六、非证券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广义上的证券市场指的是所有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因此,非证券金融市场指的是以除证券外的其他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非证券金融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股权投资市场

股权投资市场即进行股权投资交易的市场。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公司自有资金,或者通过投资基金方式向机构投资者、大公司、富有的个人等募集,是一种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运作,向具有高成长性和巨大市场竞争力的股权企业提供股权资本(权益投资),并为其提供管理和经营服务,期望在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收取高额中长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2.信托市场

信托即信用委托,是由委托人依照契约或遗嘱的规定,为自己或受益人的利益,将财产上的权利转给受托人(自然人或法人),受托人按规定条件和范围,占有、管理、使用信托财产,并处理其收益。信托这种服务方式的需求和供给的总和就形成了信托市场。信托的实质是一种财产转移与管理的安排,基本特征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3.融资租赁市场

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融资租赁市场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七、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一)金融市场的形成

金融市场形成的确切年代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有形的、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大约形成于17世纪的欧洲大陆。主要表现有:(1)货币的出现标志着金融市场的萌芽;(2)生产和贸易的需求促进了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现代金融市场初步建立;(3)证券业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形成和完善的推动力;(4)信用形式的发展使各类金融子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二)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

金融市场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萧条到繁荣、从弱小到强大、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区域性到全国性、从国内到全球、从现货到期货、从投机性到投资性、从不完善到规范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历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比较松散,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各国的金融都是为本国的经济服务,因此表现出很强的区域性质。(2)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这一段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市场以英国最为发达。(3)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了英国、美国、瑞士三足鼎立的局面。(4)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金融市场开始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三)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1)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资金可以在国际范围内自由流动,金融交易币种和范围超越国界。(2)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业经营效率的提高。(3)金融工程化。金融工程化是指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4)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例1.3】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希腊【答案】A【解析】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等机构的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接着商业银行也纷纷效仿,对其债权实行证券化,以增强其资产的流动性和市场性。

八、国际资本流动方式(一)基本概念

国际资本流动,又称国际资本移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的移动过程。这个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国际间的借贷、有价证券买卖或其他财产所有权的交易来完成的。对于一国而言,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往往同时存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反映了两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差额,即资本流入或资本流出净额。(二)分类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  国际资本流动的分类分类标准①长期资本流动,指期限为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主要包括国际直接投资、一年期以上的国际证券投资和中长期国际贷款; ②短期资本流动,指期限为一年及一年按流动期限以下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主要包括贸易资本流动、银行资金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①政府资本流动; ②私人资本流动按流动性质①资本流入,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即本国资本输入; ②资本流出,指本国资本流到外国,即本国资本按流动方向输出①套利性的资本流动; ②避险性的资本流动; ③投机按资本性质性的资本流动【例1.4】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主要包括(  )。

Ⅰ.投机性资本流动

Ⅱ.贸易资本流动

Ⅲ.银行资金流动

Ⅳ.保值性资本流动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Ⅱ、Ⅲ、Ⅳ【答案】D

九、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

目前,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非常广泛,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上,还应包括国外的金融交易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居民个人、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

1.政府部门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通常是各国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它们主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来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弥补财政预算赤字等。政府部门同时也可能是资金的供应者。

2.工商企业

在不少国家,国有或私营的工商企业是仅次于政府部门的资金需求者,它们一方面通过市场筹集短期资金从事经营,以提高企业财务杠杆比例,增加盈利;另一方面又通过发行股票或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经营规模。此外,工商企业也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以及套期保值的主体。

3.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一般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资金供应者。居民可以直接购买债券或股票,也可以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间接投资,如购买共同基金份额、投入保险等。

4.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吸收各种存款而获得资金,并将其贷给需要资金的各经济主体或是投资于证券等以获取收益的机构。一般包括如下几类:(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金融领域中业务最广泛、资金规模最雄厚的最主要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既是资金的需求者,又是资金的供应者,几乎参与了金融市场的全部活动。此外,商业银行还能通过派生存款的方式创造和收缩货币,对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和需求产生巨大的影响。(2)储蓄机构

西方国家的储蓄机构是专门吸收储蓄存款的机构,其大部分资金运用于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投资于国债或其他证券等。与商业银行相比,储蓄机构的资金运用中大部分是用于投资,其资产业务期限长,抵押贷款比重高,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其存款用户。(3)信用合作社

信用合作社是由劳动人民或居民联合起来经营信贷业务的组织。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的存款,也可以来自于非会员。其资金主要运用于为会员提供短期贷款、消费信贷、票据贴现及从事证券投资等。

5.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不一样,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或以契约性的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有:(1)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是为保障社会经济安全而提供经济补偿的金融机构。它根据风险分散原理,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个别风险,通过保险机制分散于多个经济主体,以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保险具有分散风险、组织经济补偿两个基本功能,在现代社会中还有融通资金的功能。(2)养老基金

养老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养老保险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投资,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公众为退休后生活所准备的储蓄金,通常由资方和劳方共同缴纳,也有单独由资方缴纳的。(3)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从事证券的发行、承销及相关业务的一种金融机构。目前,投资银行业务除了证券的发行承销外,还涉及证券的自营买卖、企业购并、咨询服务、基金管理和风险资本管理等。(4)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是向公众出售其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并将所获资金进行专业化管理投资的金融中介机构。

6.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特殊。它既是金融市场的行为主体,又是金融市场上的监管者。

十、金融危机的教训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资产价格(包括证券、房地产、土地)、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一)金融危机的类型(1)货币危机,是指投机冲击导致汇率的变动幅度超过了一国可承受的范围,或迫使该国金融当局为保卫本币而动用大量国际储备或急剧提高利率;(2)银行业危机,是指现实的或潜在的银行破产致使银行不能如期偿付债务,或迫使政府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阻止事态的发展;(3)股市危机,表现为股市崩盘;(4)债务危机,是指一国不能支付其外债本息的情形;(5)系统性金融危机,也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股市崩溃及债务危机同时或相继发生。(二)金融危机的危害(1)使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困境;(2)加重财政负担;(3)降低货币政策效率;(4)债务紧缩效应;(5)金融危机的诸多不利影响最终都将打击经济增长。(三)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2)稳定金融市场;(3)管理国际资本流动;(4)重组和改革金融部门;(5)推进宏观及结构性改革。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

【大纲要求】

了解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熟悉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了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了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有关情况;熟悉我国金融市场“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

了解中央银行主要职能;熟悉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货币乘数的概念;掌握货币政策的概念、措施及目标;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及作用原理;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要点详解】

一、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一)逐渐消失阶段(1)1949年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迅速建立,银行信用形式高度集中于一家银行,逐渐代替了原有的多种信用形式和多种金融机构的格局,财政拨款代替了企业自己通过股票、债券等形式筹措资金,金融市场的概念不再被人提及;(2)“大跃进”时期,金融市场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经济盲目发展,制度多变,权力盲目下放,信用控制失败,出现许多失误;(3)“文化大革命”时期,金融业务受到冲击,金融政策贯彻执行形成巨大障碍;(4)拨乱反正时期和调整时期,国家开始加强整顿银行机构,1977年基本恢复了银行秩序,提高了银行的工作质量,为保证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二)恢复形成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金融市场逐渐恢复形成,主要表现如下:(1)票据承兑贴现市场初步形成;(2)银行同业资金拆借活动普遍开展起来;(3)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陆续出现;(4)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推出证券发行市场;(5)1990年11月,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三)整顿规范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整顿规范金融市场。主要包括:(1)整顿同业拆借市场秩序;(2)推动商业票据的发展;(3)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行;(4)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暂停债券回购交易;(5)国家颁布法律法规,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如199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对金融市场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四)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我国的金融市场进入健康发展的快速通道,表现为:(1)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共存的金融市场体系;(2)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3)金融市场产品日益多样化;(4)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一)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初具规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票据市场等子市场。但是,我国货币市场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一些金融机构的拆借资金被用于弥补贷款缺口等;(2)拆借方式单一,风险较大;(3)利率形成机制仍然扭曲;(4)货币市场的分割状况仍然存在;(5)市场不完整,金融工具相对单一。(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国库券)开始建立的,目前已经正式形成并初步完善,但还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包括:(1)市场处于分割状态;(2)定价机制扭曲;(3)市场主体行为扭曲;(4)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仍不健全;(5)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6)金融工具单一。

三、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受到包括股指期货、国际资本流动、欧元、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因素的影响。

1.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投资,但是也会导致资金的挤出效应,引起市场资金的分流。

2.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的流入解决了我国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但是国际资本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3.欧元

欧洲银行进入中国,带给中国先进的管理方式和金融服务内容,但是欧元的出现及汇率波动也增加了我国持有欧币债务和资产的风险。

4.人民币汇率改革

我国实行弹性的汇率机制,打击了投机性资金,调节了汇率,促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但是弹性的汇率机制增加了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也增加了其管理成本,促进了利率避险工具的创新。

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有关情况(一)银行业

在我国,银行业的组成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我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二)证券业

证券业指专门从事证券发行和交易服务的行业,是证券市场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主要由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业协会及金融机构组成。这些机构为证券交易双方提供服务,促使证券发行与流通高效地进行。(三)保险业

保险行业是指用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的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四)信托业《信托法》将信托定义为: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与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

五、我国金融市场“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一行三会”是我国金融界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四家金融监管部门的简称。“一行三会”构成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一)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组建,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业务,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2003年4月25日,中国银监会成立,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履行职责。(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成立于1995年3月,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对全国证券、期货业进行集中统一监管,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例1.5】证券交易所归属(   )直接管理。

A.国务院

B.中国证监会

C.中国证券业协会

D.省级人民政府【答案】B【解析】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撤销,中国证监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六、中央银行主要职能

中央银行是代表一国政府发行法偿货币、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的重要机构。中央银行职能主要是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活动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它不同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办理金融业务,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同时,又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一)发行的银行

在现代银行制度中,发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首要的、基本的职能。其基本特点包括:(1)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2)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决定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发挥其他职能的基础。发行银行券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由中央银行发行出来的银行券,一部分形成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大部分则形成流通中的现金。它们和存款机构在中央银行缴纳的准备金存款一起(以及银行和公众手中的少量硬币),共同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二)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充当一国(地区)金融体系的核心,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付保证,并承担监督管理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业务活动的职能。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主要体现为:(1)集中保管银行存款准备金;(2)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清算;(3)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例1.6】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体现了中央银行是(  )。

A.银行的银行

B.发行的银行

C.政府的银行

D.市场的银行【答案】A【解析】银行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这一职能体现了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三)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组建机构,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金融的专门机构。中央银行主要由政府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并为政府提供融资、国库收支等服务。其具体职能体现如下:(1)代理国库;(2)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3)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收支差额;(4)作为国家的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执行金融行政管理。

七、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货币乘数(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1.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2.存款准备金制度(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各国在法律上都作出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其吸收的存款总额的一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准备存款,该部分商业银行不得动用。为了防止商业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各国的银行法一般都要求银行遵守一个最低的准备金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一般只限于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存款类别、存款余额基础以及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4)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类别。主要分为三种:①活期存款准备金;②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③超额准备金。(二)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基础货币(B)为流通中现金(C)与银行准备金(R)之和,也就是B=C+R。通过一个乘数(即货币乘数)将基础货币(B)与货币供给(M)联系起来,即:s

M=m×Bs

其中,m为货币乘数,它代表的是每1元基础货币的变动引起了多少倍的货币供给的变动。【例1.7】Ms=m×B中,m是货币乘数,B是基础货币,Ms是(   )。

A.货币供给

B.货币需求

C.虚拟货币

D.名义货币【答案】A

八、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关于货币方面的全部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货币政策包括:建立货币制度的规定;促进金融体系发展、提高运作效率的措施;诸如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以及政府税收和财政支出等影响货币供给的政策。

货币政策从狭义上讲,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影响货币供求的措施。因此,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具体执行所达到的政策效果。一般讨论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狭义的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的措施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控制货币发行。(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业务,能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调节经济。(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5)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6)选择性信用管制。选择性信用管制是中央银行对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等。(7)直接信用管制。即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三)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1.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货币政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水平通常是指设法促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波动,以维持国内币值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即稳定物价,将一般物价水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防止通货膨胀。(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即指劳动市场的均衡状态。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即称自然失业率。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即称实现了充分就业。(3)经济增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以其所能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创造和维持一个适宜于经济增长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国际收支平衡又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其中静态平衡是指以1年周期内的国际收支数额持平为目标的平衡,只要年末的国际收支数额相等,就称之为平衡;动态平衡则是指以一定时期(如3年、5年)的国际收支数额持平为目标的平衡。

2.中介目标

从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期间作用过程相当长,人们难以精确了解这一过程。货币政策要对最终目标发生作用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作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能够判断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效果。(1)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测性、可控性、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2)中介目标的种类:总量指标和利率指标。前者包括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等,后者主要指长期利率。

3.操作目标

操作目标有时也称近期目标。从货币政策作用的全过程看,操作目标距离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最近,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直接调控对象,可控性极强。

操作目标的选择同样要符合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三个标准。如果以总量指标作为中介目标,则操作目标也应该选取总量指标;如果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则操作目标的选择就应该以利率指标为宜。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主要有短期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准备金及基础货币等。

九、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下降,其结果是银根紧缩,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货币供应量增加。从理论上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适合被作为一个主要的政策工具加以运用。主要原因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威力巨大;频繁地调整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对短期利率的控制。

2.贴现贷款和贴现率

中央银行通过贴现窗口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即贴现贷款,其利率为贴现率。贴现率是一种官定利率,常常用来表达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具有短期性。在货币政策职能方面,贴现窗口属于辅助性政策工具,用以配合公开市场操作。

3.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流通中的债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改变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而起作用的,其优越性表现在:(1)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2)主动;(3)微调,避免震动效应;(4)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及试探性的操作,也可以进行逆向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

以上三大工具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例1.8】以下哪一个机构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

A.证券公司

B.保险公司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答案】D【解析】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主要包括:(1)消费者信用控制。控制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控制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3)不动产信用控制。限制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4)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优惠利率多为发展中国家所采用,主要配合国民经济产业政策使用。(5)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的措施。预缴进口保证金多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逆差的国家所采用。(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1)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包括:①利率最高限额;②信用分配;③流动性比率;④直接干预;⑤开办特种存款等。(2)间接信用指导。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设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五种。(1)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是中央银行2014年1月引入的新工具,本质上是超短期的逆回购。该工具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2)常设借贷便利(SLF),是中央银行在2013年创设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它满足了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3)中期借贷便利(MLF)由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9月创设,是我国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期限在三个月左右,到期后可以申请展期。(4)抵押补充贷款(PSL),作为央行推行的一种新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量的角度讲,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二是从价的角度讲,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引导中期利率。(5)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指的是银行可以用现有的信贷资产(已经放出去的贷款),到央行去质押,获得新的资金,其本质上就是信贷加杠杆。

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某些关键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1.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最初思路是: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减能影响利率的升降,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即M→r→I→E→Y。其中,M为货币供给;r为利率;I为投资;E为总支出;Y为总收入。

2.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托宾的q理论

詹姆斯·托宾建立了关于股票价格与投资支出相关联的q理论。其中,q=上市公司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权益资本的重置成本。当q>1时,股票的市场价值超过了重置成本,有利于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措资金。托宾的q理论可以归纳如下:。(2)米什金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米什金认为,当货币增加导致个人的财富增加时,他不一定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因为如果他突然需要现金,就只有卖掉耐用消费品,而那样做会使他受到很大损失;相反,如果他拥有金融资产,他就能很容易地按市场价值将它们迅速脱手从而得到现金。因此,当个人财富增加时,会增加金融资产的持有,以此减少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在此前提下,消费者才会增加耐用消费品支出,从而使社会总收入增加。这一传导过程即为:

其中,V代表金融资产价值;D代表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C代表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消费支出。

3.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弗里德曼在货币分析的理论模型中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国民收入在消费与投资间的分配上,以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调整上。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长期内十分稳定,且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学派的货币作用机制是:货币供给增加→人们支出增加→收入增加→物价上升,即M→E→Y→P。

第三节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大纲要求】

掌握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掌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征。

熟悉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场内市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熟悉场外市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熟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概念、上市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熟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熟悉私募基金市场、区域股权市场、券商柜台市场、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的概念与特点。【要点详解】

一、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

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衡量,比较常见的是从供给方和需求方来考察。

从融资需求方看,中国企业数量非常多,企业类型也是各种各样,其融资需求必然也千变万化,最后综合起来体现为一个多变量、连续的需求函数,但操作上往往用多维、分层的方式来分类,而在每个维度或层次里还可能需要划分更细的子维度、子层次。比如,行业是个维度,行业内还可以按传统型、创业型、高科技型等再作区分。这样,企业的融资需求就会划分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体现着不同的特征。

从投资者角度看,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产品也有各种各样的期望,这些不同的期望往往体现在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回报率以及产品本身的复杂程度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投资者对这些指标具有不同的偏好组合。金融市场要满足投资者不同种类的投资偏好,就需要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及其所覆盖的多样化产品。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征(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

1.主板市场(一板市场)

主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

主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2.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二板市场,又称自动报价市场、自动柜台交易市场、高科技板证券市场等,定位于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融资服务,是一条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

二板市场是不同于主板市场的独特的资本市场,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风险投资机制中的作用,即承担风险资本的退出窗口作用;(2)作为资本市场所固有的功能,包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等作用。

而对企业来讲,上市除了融通资金外,还有提高企业知名度、分担投资风险、规范企业运作等作用。建立二板市场,是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重要一环。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和发展,将发挥对高科技、高成长创业企业的“助推器”功能,为各类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提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创业投资良性循环,逐步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和资本约束机制,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3.三板市场(场外市场)

三板市场包括场外交易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特征

主要发达国家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特征如表1-2所示。

表1-2  主要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特征国家结构代表特征/说明①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主要表现为交易国家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 ②上市企业一般是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公司的成熟性好,有良好的纽约证券交易主板市场业绩记录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公所司有较长的历史存续性和较好的回报; ③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该市场的投资人一般都是风险规避或风险中立者①主要注重公司的成长性和长期盈利美国性; ②上市公司普遍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风险、高回报、小规模的特征; ③纳斯达克按交易额排列,纳斯达克是仅次于纽二板市场(NASDAQ)约证券交易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场,其在上市数量、成交量、市场表现、流动性比率等方面已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遍布各地的全遍布全国各地的区域性证券交易所有三板市场 国性和区域性11家,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工商业和(OTC市市场及场外交金融中心城市,成为区域性企业的上场)易市场市交易场所东京证券交易具有全国中心市场的性质,上市公司日本主板市场所均为著名大公司大阪、名古屋主要交易尚不具备条件在东京证券交二板市场等其他7家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这7家地区性市易所场构成日本的二板市场在此交易的公司规模不大但很有发展场外交易证券市场和店前途,其中店头市场的债券交易市场市场头股票市场占日本证券交易的绝大部分伦敦证券交易英国全国性的集中市场,是吸收欧洲主板市场所资金的主要渠道①由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办,是伦敦证全国性的券交易所的一部分,属于正式的市——二板市场场; ②运行相对独立,是为英国及海英国(AIM)外初创的、高成长性公司提供的全国性市场全国性的属于非正式市场,主要为中小型高成——三板市场长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0FEX)

三、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

早在2003年,我国就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当时我国股票市场只有面向大中型企业的主板市场,层次单一,难以满足大量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随后,中小板、创业板于2004年、2009年相继推出。

目前,我国股票交易所市场日益壮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扩容至全国,各地区域股权转让市场和证券公司柜台市场积极探索前行,债券市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产品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资本市场已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构成。其中,场内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如下:(1)主板市场。主板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沪深证券交易所在组织体系、上市标准、交易方式和监管结构方面几乎都完全一致,主要为行业龙头、大型和骨干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2)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附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之下,主要服务于成长期中后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除能接受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不同以外,其他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一样,所以上市的“门槛”较高。(3)三板市场。三板市场包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总的来说,中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门主办,市场定位不明确,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则且结构层次单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仍处在“新兴加转轨”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不高,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市场层次、结构和基础设施不完善,证券期货服务业和机构投资者发展不足等,这就需要平衡好改革的节奏、力度和市场承受程度,确保市场稳定健康运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改革措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及时动态调整。(二)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发展趋势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利于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对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依靠改革创新,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方向。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的总体要求。李克强总理在3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进一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六点要求:(1)要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完善退市制度,促进上市公司提高效益,增强持续回报投资者能力。(2)要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发展适合不同投资者群体的多样化债券品种,促进债券跨市场顺畅流转,强化信用监管。(3)要培育私募市场,对依法合规的私募发行不设行政审批,鼓励和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4)要推进期货市场建设,继续推出大宗资源性产品期货品种,逐步发展国债期货,增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5)要促进中介机构创新发展。放宽业务准入,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6)要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便利境内外主体跨境投融资。健全法规制度,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处置机制,从严查处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出巨灾保险、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创新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四、场内市场(一)场内市场的定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