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行散记:悬壶50年治验秘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8:35:11

点击下载

作者:郑立让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行散记:悬壶50年治验秘录

医行散记:悬壶50年治验秘录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医行散记:悬壶50年治验秘录/郑立让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4

ISBN 978-7-5132-5196-9

Ⅰ.①医… Ⅱ.①郑… Ⅲ.①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Ⅳ.①R249.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15138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64405750

       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1/32 印张7.25 字数182千字

2019年4月第1版 2019年4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5196-9

定价 2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社长热线 010-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89535836

维权打假 010-6440575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微商城网址 https://kdt.im/LIdUGr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天猫旗舰店网址 https://zgzyycbs.tmall.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联系(010-64405510)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郑立让参加《中华医学临床研究》常见疑难病预防与治疗学术研讨交流会参加陕西省糖尿病防治中心第一届糖尿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郑立让父亲和舅父在母亲遗像前1991年用头皮针疗法为省劳模杨志清治病1988年舅父和我们全家在母亲遗像前缅怀母亲的恩德郑立让和儿子郑广辉在西安钟楼奶奶和孙子序一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中医药工作者以其丰富的医疗实践,不断充实、发展这个宝库。

总结、整理、继承与发扬老中医丰富的临床经验,既是整理和继承中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振兴中医的重要内容之一。

郑公立让,一代地方名医,幼年酷爱中医,早年就读于我校,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后勤求古训、博览群书,上遵《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旁通各家,博采众方,间附己意,兼收西医学医理,医学知识渊博,造诣深、医风正,临床经验丰富,对疑难杂症的治疗确有其独到之处,所著《医行散记》一书,实为宝贵经验之结晶。其实用价值不言而喻,可资医林同仁参阅之用,有鉴于此,故为之序。原陕西中医学校校长、教授 周忠民2018年4月序二

立让是我的老同学、挚友,他自幼在其舅父的教育指导下从事医务行业,酷爱中医学,钻研针灸技术,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成长为受人敬佩的蓝田县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县医院、康复医院、友谊医院的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他还是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手到病除的亲民医师,得到同行及患者的认可、信赖和赞誉。

几十年来,立让倾心于中医药科研及临床工作,弘扬中医药文化,将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人的生命生长规律与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创新和发展传统中医药,是一位在中医药学理论上有建树、医术上有造诣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立让忠于并践行着一个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天职。本书是他履职实践之结晶,也是他心血凝聚而成的真实记录;是集医道、医德、医术于一体之作,也是他临床经验总结和积累的防病除病秘方。立让毫无保留地将本书奉献给社会,进一步弘扬光大中医药理论,造福人类,这也是立让同志胸襟宽博的有识之举。

读本书使人受到感染,从中领悟到做人的真谛;读此书使人获益匪浅,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对于行家业内者,可看个门道,进一步研讨、借鉴和传承;行外者亦可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时参考。儒医郑立让(序三)

古人常用松菊梅“岁寒三友”比喻经受考验的友谊,我与郑立让先生亦为“三友”,不过,此“三友”却为“道友”“文友”“朋友”之友。所谓“道友”,即医道也。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都在卫生系统工作,时立让已在医界以针术而初显名气,我亦因主编《蓝田卫生报》和立让先生过往甚密,“道友”之谊即始于此时矣!从此之后直到现在,因彼此又都痴迷文学,多有切磋,故自然又成为“文友”。在长期志同道合的交往中,我深感立让先生是一个重感情、重信义、重承诺、正直仁厚的真君子,故而彼此心照不宣,日积月累,遂又成为“朋友”,而且他是我为数不多的挚友之一。立让小我两岁,屈为弟,我便也以长卖长,自尊为兄,情同手足感情愈来愈浓。他借自己的职业,常为我设计保健方案,甘为“保健医生”,亦多次劝告我丢弃吸烟陋习。他见我总是将劝告当作耳边风,居然惊出“跪求”之语,可见心交之深矣!

立让先生在中医学和文学上都有造诣,过去我也曾在《蓝田卫生报》和《白鹿塬报》刊用过其大作,领略过其文采,也见过他在各种医学刊物上发表的许多学术文章,对他的医道和文才均佩服有加。但是当他有一天突然拿来厚厚一摞的书稿时,还是让我大吃了一惊!他非常认真地问我:“老哥,这是我从医几十年临床心得的手稿,心想出一本书,您看有无必要,会不会让人笑话?”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啥事都很认真,尤其越是对朋友的事越是认真得近于迂腐,于是认真翻看起来,想看看到底有无必要。因为说实话,现在出书的人多了,但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却并不多,舶来品、迎合品、抄袭品、淫秽品、凑合品比比皆是,有的既非文学创作,又非学术专著,以致讹误百出,遗患无穷。然而立让先生的这部书稿却让我还未翻完就已赞不绝口,我不但竭力支持他出书,而且还毛遂自荐要为这本书写几句话,于是便有了后来的这篇文字,权当为序吧。

本书内容都是立让先生数十年钻研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之纪实,是由作者心血凝集而成,是集道德、哲理和生活性、学术性、通俗性、故事性、可读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学术著作。读此书不仅可使人获益良多,而且还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现在人们常喜欢用一个“儒”字来表明某人有文化,有素养,有道德,如“儒厨”“儒将”“儒商”“儒者”等,郑立让先生则是一个典型的“儒医”。立让先生的行为举止、作风仪态总是那么温良恭俭,温文尔雅,温和淳厚。凡接触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谦诚平和、易于接近,并深具儒者风范的人,起码我就是这么认为的。立让先生的人格情操除了家风和舅父影响外,更与他从事的中医学并从中汲取营养有关。

我认为,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虚实寒热、相生相克、望闻问切等基本理论,无不充满着中国儒家正统文化的道德观和哲学思想。中医把以尚德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作为行医者的准则要求,这对于注重个人修养,精研中医基本理论的立让先生来说影响至深,这是定格他“儒医”品质的基础。这些,也都能从本书的字里行间品读出来。

我也是经常光顾郑先生诊室者之一,无论他过去在中医院、康复医院、县医院出诊,还是退休以后,找他看病的人永远是川流不息,而他总是不烦不躁,笑对每位来者,使患者首先在心灵上得到抚慰。他对每位患者都是耐心地询问病史病情,细心诊断,不厌其烦地为患者讲解病因机理、预防办法,劝慰他们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思想负担;有时还对个别丧失信心的患者做一些心理诱导和暗示疗法,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他深知精神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过去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医生,他每见到一个找他初诊的病人,总是故作惊慌地说:“哎呀!你咋把病扛成这个样子才来?现在我只能尽力而为了,看得好算你命大,看不好也休怪我。”其实他是把话说在前头:看不好是你把病耽误了,看好了是我的本领大,你看这么重的病我都能治好!以至于他的话对病人产生很大压力,即使无病也会成病,轻病成重病,他却不愿去想。在经济效益挂钩的驱动下,有些医生只顾开大处方,推销药品,强用不必要的检查等,毫不为病人着想。而我亲眼所见立让先生总是为病人着想,不该用的药不用,能少花钱尽量少花钱,能用针灸就不开药,从而赢得病人信赖。他退休后曾被多家医疗机构争相聘请,仍然是走到哪儿病人就寻到哪儿,原因不言而喻。

一个受人爱戴的医生固然要有高尚医德,然而作为病人,最根本的还是要治好病,所以,德艺双馨永远是郑立让先生追求的目标,他数十年的从医之路,就是不断奋斗,不停钻研,精益求精,永无止境地充实提高医疗水平的过程。他和他的舅父张济全一样,也是从青少年时起就开始学习中医。

作为陕西中医事业奠基者和著名中医教育家的舅父对他一直有着重要影响。他从小耳濡目染,在舅父的督导下,很早就能把许多古典医籍背诵如流。随着年龄增长和对医理的理解,他进一步结合实践,深刻钻研,不耻求教,凡有所长者皆为我师,其中影响较深者为著名头针专家方云鹏。20世纪70年代方云鹏下放蓝田,郑立让拜其门下。由于他学习态度诚恳,受到方云鹏的倾心施教,遂使他成为蓝田最早、最全面掌握头针技术的人,至今他还将头针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千万患者解除病痛。之后他又曾醉心医学科研,不断扩大学术领域,充实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他坚持中西医结合,吸取西医之长,弥补中医之缺,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医,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许多疑难杂症,甚至已被判为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也在他的手中起死回生,从而奠定了他在蓝田中医界应有的地位。

也许是出于“三友”关系,我不由得说个没完,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不能过多占用读者时间,还是让大家自己去品味本书之妙吧,故戛然收笔,望诸见谅。《蓝田县志》主编 卞寿堂2018年1月10日晚于灯下澄怀观道 鸿儒雅医(序四)

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澄怀”,就是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观道”,“道”犹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每次见到他的人,总给人以敏于行而讷于言之感,敦厚淳朴、慈眉善目的画像,走起路来沉稳干练的神形,总给人以想亲近的感觉。当你开口和他交谈时,他话语不多惜言如金,但总是句句中的,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诲人于无形,每当谈到中医基础理论时却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思维缜密,总能让听者思路顿开,细细品味总会有醍醐灌顶之感。每次看到他问诊切脉时,总是聚力凝神,若有所思,望诊时目光如炬,在不知不觉中,病患的神色形态尽揽心中。闻诊时细致入微,耳聪目明,听声音闻气味,行行入道。问诊时亲切慈祥,言语质朴,问主诉问病史,句句中的。切诊时寸关尺轻重适中,三步九候指法娴熟。纵观全过程是既儒且雅,望闻问切之后的辨证论治总感胸中锦绣藏,运筹帷幄中,下笔行方如行云流水般,灭病于无形中。这就是郑立让给人的印象。

中医学历经几千年长盛不衰,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得广大病患的信赖,但是面对艰涩难懂而且又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知难而退。能立足于蓝田杏林,已是不易了,郑立让先生从识医、爱医、学医、行医到驭医,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自小家境贫寒,命运多舛,幸得亲戚指点,步入杏林,勤勉好学,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之力,深研医理。历经数十年,终成大器,祛除的病痛无数,治愈的患者千千万,年近古稀,仍热衷于医道,每日门诊不辍,游弋于杏林,乐于医理,究医理,论医道,笔耕不辍,时常有论文发表于医学杂志。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其内心愈发纯粹,胸襟廓然,脱净尘渣,一门心思致力于中医学的研究,穷阴阳,究五行,尤其是他对头皮针的研究,在当时的确名震一方,是陕西省头皮针的代表人物。20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医学技术落后,他开展的简便廉验的头皮针治疗手段,对高血压、脑梗、脑出血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成效,不但解决了广大病患的痛苦,也丰富了中医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卫生部的关注和表彰。他主张的“医患相得法”发挥病人自身所具有的对疾病的调控作用,结合药物治疗起到更好的效果,贯穿于他行医的几十年。“澄怀观道”是他对医学的态度,鸿儒雅医,是广大病患对郑立让的印象,愿他不忘初心,尽心竭力服务于梓里百姓。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原陕西中医学校)教务处长 张选民2018年6月序五

中医诊治疑难杂病已在全国乃至世界被人们所认可,人们常用神医下凡、妙手回春这样的美言来赞誉医术高明的医生。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赞美的华丽词语。可是在我的身边确有这样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人善良谦和的老中医。在我担任卫生局党委书记期间,常常听到整个卫生系统和广大群众对他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宽仁厚德、忠厚赤诚的人格给予的极高评价。在我们蓝田县,老百姓可以不知道县委书记的名字,但郑立让的名字可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的医术享誉三秦大地,治愈的病人遍布四面八方。2008年我大面积脑梗,当时很严重,住进了交大一附院治疗了一个月,后又转到四医大唐都医院继续治疗了两个月,临出院时,语言迟缓愚钝,左腿和左臂行动不便,医生告诉我这就是后遗症,可能终生也就这样了,当时我连死的念头都有了,觉得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不如死了。回到县上后,还是四处问医、求药,一天我爱人说你们县医院郑院长在群众中那么大的名气,你还是找他针灸治治吧。我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情在县医院见到了郑院长,叙说了我的病情,他先给我做了心理上的安慰和开导,他说你这病情不严重,针灸一定能治好。扎了一个星期后,觉得说话时舌尖不那么硬了,后来又坚持治了40天,感觉行动也自如了。为了彻底治疗,他建议我再治一个疗程,我遵照他的医嘱又治了一个疗程。到现在10年过去了,我的病从未复发过,而且一切正常,身体很健康,通过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自内心地告诉大家,人间真有神医,妙手回春不是传说。

本书概括了郑立让老大夫一生从事医疗事业的珍贵经验,为广大患者的康复治疗总结出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发扬光大祖国的中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根根奇妙的银针,谱写了郑老先生独特的医技,根治了患者的疑难杂症。本书的出版发行将为祖国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蓝田县卫生局党委书记 胡日强2018年8月于蓝田第一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的中医之路痴迷中医

我是在山村里长大的,姊妹三人。幼年时有一天大姐惠芳带我上集去买东西,回家的路上突然间黑云滚滚,电闪雷鸣。瞬间倾盆大雨如瓢泼般浇在头上,我吓得哇哇直哭。雷雨中惠芳姐脱下她的上衣包在我的头上,背着我往回跑。那时的路还是土路,干旱了多日,路上溏土厚厚一层,被雨水一泡,半尺深的泥浆路上油滑油滑的,鞋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大雨湿透了她的衣衫和头发,稀泥和水已高过了膝盖,雨中我分明看见了惠芳姐戚哀绝望的神情。惠芳姐赤脚背着我,腰扭伤得厉害,回家几天卧床不起,不能下床活动。那时我只恨自己太小了,帮不了姐姐,心里难受,但又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姐活受罪。

星期天到了,在县医院中医科工作的二姐玉兰回家休假,她看到惠芳姐腰痛得厉害,于是拿出她随身携带的针灸针在惠芳姐的人中穴、天柱穴扎了两针,随后一边捻针,一边让大姐转动腰部,寻找疼痛的感觉,然后加大捻转的强度。几分钟后,惠芳姐活动腰部,疼痛奇迹般地消失了。她又给惠芳姐按摩了腰部。第二天惠芳姐就下地干活了。惠芳姐的腰不痛了,我高兴得不得了,又拉起大黄狗去地里撵兔子。

针刺治疗运动性损伤疼痛立竿见影,其疗效之神速,使我幼小的心灵深为惊叹,从此便痴迷上了中医针灸。

1962年的春节,玉兰姐回家探亲,村里的宋大妈卧床不起已经半年,春节前已吃药打针治疗了一个多月,但病情一天天加重。宋大妈的女儿请玉兰姐为她母亲看病,我帮玉兰姐背医药包。病人骨瘦如柴,非常虚弱,只能听到低微的呻吟声,已经一周没有进食,自述腹部疼痛,前面看过的医生认为是痨病,脉细微得几乎摸不到。玉兰姐诊脉后认为病人是阳气虚弱,气阴两虚。她开了五剂生脉散加减。服完后,宋大妈即可下床走路。玉兰姐又让病人每日用棉花秆皮一两熬水喝。春暖花开,宋大妈已经可以下地干活了。

住在坡头的王大婶得病已经两年了。阳春三月,玉兰姐回家休假,王大婶家人请姐姐看病。病人面呈青褐色,胸满腹胀,大便秘结,干燥的大便有时得让丈夫用竹棍往出掏。病人自述刚开始得的是黄疸,现在发展为鼓胀,西医称“肝硬化腹水”,已经在西安住了好几次医院。因长期看病,负担过重,家中已典卖一空,身无分文,赤贫如洗。病人精神极差,面目青褐,腹胀如鼓。玉兰姐诊完脉后,即教给王大婶的丈夫自挖鲜蒲公英和商陆(当地农民称山萝卜)。每日以鲜蒲公英二两,商陆半两煮水喝了一个多月,不花一分钱,竟把迁延了两年多的肝硬化腹水治好了。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中草药简便廉验的疗效使我学医的意愿油然而生。踏上中医征途

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对医学的强烈追求、对理想的寄托,我坚定了学医之志,遂矢志献身医学。学习中,不问寒暑,顽强苦读。在舅父的指导下,先学习浅显的内容,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因医籍古文深奥,每遇疑难,穷思苦想仍难彻悟时,则请教于玉兰姐,求其指导,恳诚倾听,反复研磨,以期必得。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以死记硬背为主。睡觉前背,走路时背,干活时背,上厕所时背,一年四季,不分寒暑,达旦鸡鸣,攻读不辍。几年下来,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中的重点条文,分条分段背诵,直至滚瓜烂熟为止。学医过程中,亲眼看到玉兰姐用针灸治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对扭伤、疼痛之症常收到立竿见影之效,而且对很多疑难杂病的疗效亦使人惊奇不已,由此激发了我学习针灸的热情。北宋大儒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是我走上了艰难的学医之路。

起初我在麻纸和棉团上捻针练习指力,并利用走路、说话等时间,将火柴棒、牙签等拿在手指上练习捻运,锻炼指力。天长日久,指头捻动就灵活多了。又熟读了《内经》十二经络循行路线原文及《标幽赋》《金针赋》,熟记了三百多个经穴尺寸,经常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和手法。扎多了,捻起来也就灵活了。但老师仍不让我在病人身上扎针。

一次偶然的机缘,给我带来了机会。一次玉兰姐出诊,患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哮喘已经20多年了,每年冬季都要复发,发病时,咳白色泡沫性痰,夜里喘得更厉害,不能平卧,平时走路都免不了胸闷气急。若逢天气变化,气喘病发作就更厉害,发作时服用氨茶碱及抗生素可缓解症状。今冬又服氨茶碱及静滴抗生素及地塞米松。由于大量服用激素,胃肠道刺激症状明显,出现剧烈呕吐。接诊时病人痰声辘辘,哮喘频发,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证属哮喘(风痰阻肺,肺失肃降)。治以理肺平喘,豁痰利气。按针灸理论辨证取穴:定喘、肺俞、膻中、足三里。玉兰姐选好穴位后,手把手教我把针扎进穴位,随后用手进行捻转,顷刻间,病人就停止了哮喘。起针时病人不让取,他怕针取了以后再复发犯病。我们告诉病人为了巩固疗效,须按以上穴位治疗一周。从第二天开始,玉兰姐教我针刺定喘、肺俞、大椎、内关,艾灸足三里、膻中。玉兰姐带着我用针灸为病人治疗了三个疗程,哮喘再未复发。这个病例太神奇了,在玉兰姐的指导下,我用针灸疗法成功治愈了一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哮喘病例。

从此,我就开始用针灸疗法在农村为患者治病了,玉兰姐把我引入到对中医痴迷的状态,使我无法自拔!

舅父张济全是陕西中医界知名教育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执教于陕西中医学院。我由于痴爱中医,自小在他的教导下熟读诸多医学经典,从而为今后走上学习中医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又在渭南中医学校和陕西中医学院学习,对中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产生了对事业的归宿感和责任感。坎坷的中医之路

20世纪70年代,我师从于中国著名针灸学家、中国方氏头皮针创始人方云鹏教授,在头皮针疗法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尤其在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脑梗、冠心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脑出血后遗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整套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多次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知识讲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针灸和头皮针人才,主编《中华医学临床研究》,并撰写了学术论文,部分论文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医学杂志上发表。我曾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

几十年来虽历尽人间沧桑,但在悠悠岐黄路上,我兼收并蓄,力求广取各家之长,而又不墨守成规,对于许多目前现代医学尚感棘手的疑难杂症,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摸索、总结,终于有所突破。按照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前贤的理论指导和本人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记得在1969年,对二十几位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用针灸结合白降丹划点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经过治疗,6位从小在地上爬行的患儿,扶拐能够站立起来走路。1971年撰写的《针灸结合白降丹划点疗法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19例小结》登载于《渭南地区科技资料》1971第3期。

1973年我被抽调到蓝田县卫生局科研组,随恩师方云鹏学习和研究头皮针疗法,成为方氏头皮针的传人。恩师方云鹏先生早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抗战期间与日寇浴血奋战,曾任抗日前线战地医院外科主任、院长,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主任。一次偶然机会痴迷上了中医针灸,即献身于中医针灸事业,后任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1958年就开始用针刺麻醉为病人做手术(可谓中国针灸麻醉的先驱者之一)。在长期的针灸临床实践中,按照西医的大脑解剖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发明了在头部针刺治疗全身疾病的头针疗法,称为“蓝田头针”,后改称为“陕西头皮针”,也称为“方氏头皮针”。当时被渭南地区卫生局列为地区医学重点科研项目,渭南地区卫生局副局长亲自负责此项研究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并拨款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成立科研组。我可以说是头皮针疗法研究的主力队员。

1974年参加方氏头皮针临床研究工作,对高血压、脑梗、脑出血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进行临床研究观察。

1975~1976年,从事方氏头皮针对高血压的临床观察。我担任头皮针临床技术指导,同时参加《头皮针治疗高血压病200例临床观察》的撰写。随后此文成为国务院科学大会的交流材料。

1977年,受省卫生厅派遣赴安康、宝鸡、咸阳、铜川等多个地区主办头皮针培训班,我担任培训班讲师。参加学习人员为地区各直属医院和各县医院针灸临床医生。

1978年参加渭南地区头皮针临床科研大会战,我担任技术总监,并承担头皮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工作,为当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准备材料。承担《头皮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47例观察报告》及临床观察的撰写,该文章经过专家鉴定,确定为全国科学大会卫生经验交流材料。

1979年,参加头皮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工作,负责技术论证。观察结束后,撰写了《头皮针治疗高血压病495例临床观察小结》。蓝田县卫生局科研组头皮针研究工作获卫生部优秀科技成果奖。

1980年,在蓝田县开展了大规模的头皮针对高血压普查治疗的行动,并与西药利血平进行临床对照。本人负责临床针刺操作技术和指导工作,参加撰写了《头皮针和利血平对高血压疗效的对比观察报告》。

1982年,本人参加撰写了《陕西头皮针治疗脑梗后遗症疗效观察报告》,此文为1983年头皮针北京学术交流会经验交流材料。

1982~1986年,运用头皮针对青少年近视和脑梗分别进行了观察,并写出了总结报告。我们科研组同志团结一心,浴血奋战,不问寒暑,翻山越岭,忘我地奋斗在头皮针临床科研第一线,我们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痴心一片,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洒下了自己的血和汗。头皮针大会战征途中,我们科研组组长,科研组的“开国元勋”吕炜昌老师因工作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肝血耗尽,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救治无效病逝了。这带给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无尽的哀思。三十多年过去了,忆起往事,吕老师的人格和为工作的献身精神仍历历在目,使人终生难忘,他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1986年,全国头皮针标准化方案会议在北京召开。方老师发明的“陕西头皮针”载入头皮针全国标准化方案,总结成为《头皮针疗法》一书。1990年,头皮针标准化方案载入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针灸学》一书中。几十年的头皮针发展历程,在针灸发展史上是厚重的一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大量现代医学知识进入中医领域,中医针灸这门传统技术实现了高速发展,头皮针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成果之一。因为头皮针的疗效确切,所以研习者众多。

1987年,我担任单位领导,又从事中医临床和针灸研究工作,时刻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铭记在心。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虚心钻研业务,坚持精读中医“四大经典”。在反复精读中医经典著作的过程中,记有很多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

同时,在临床中认识到“治病先治心”和“医患相得法”。“治病先治心”即医生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病人对医生产生坚定的信心。医生和病人齐心协力,就能为疑难危重病症的康复创造最佳的条件。“医患相得法”是施用精神治疗的方法,用针对性的语言疏导,多方设法解除病人心中的疑虑、顾忌、执着、愤怒等思想,使其心神安定,激发起病人体内的正气和抗病的能力,发挥病人自身所具有的对疾病的调控作用,结合药物治疗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对危重疑难病人都要给予特殊的心理安慰,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实对提高疗效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1985年,普华镇一位72岁的老人因为儿子蒙冤入狱,悲伤抑郁,患食道中段癌,被西安两所医院确诊。9月份卧床,10月份并发食道梗阻。赴省肿瘤医院求治,接受放疗40天。医院告知,病已到晚期,已无挽救希望,嘱回乡准备后事。遂于11月下旬回家,每日以能量合剂,水解蛋白维持生命。我接诊时病势危重,人已气息奄奄,口唇焦裂,眼眶塌陷,干渴,面色萎黄,咽喉潮红,心悸气喘,胸部疼痛,红色镜面舌,脉细欲绝。患者证属:气阴两虚、气机阻滞、正虚邪恋。因患者为多年挚友,义不容辞当设法治疗。即在其背部至阳穴针刺,在胃俞、肺俞、中脘进行拔罐,并输以代血浆、水解蛋白。我守在病人床前,为患者精心治疗,给予病人特殊的心理安慰,并以硼砂15g,冰片6g,沉香10g,煅磁石5g,红参10g,火硝10g。研极细粉末,每次2g,蜜汁调糊,缓缓含化。10天后患者疼痛大为缓解,停用杜冷丁,可入睡。此时适逢儿子无罪释放出狱回家,老人心情甚为愉悦,病即好转大半,继用上药,每次2g,蜂蜜水调服,每日6次。针灸拔罐仍以原法治疗。一周后病人即可进牛奶100mL。

后以久病正虚,气阴两虚救治。处方:西洋参10g,旋覆花15g(另包),法半夏20g,白花蛇舌草30g,黄药子20g,山慈菇15g,山甲片12g(先煎),蜈蚣1条(冲),槟榔20g水煎服,每日一次。此后病情逐日缓解,日可进食牛奶200mL。

12月中旬患者因儿子在身边陪伴,心情舒畅,精神稍佳,食道梗阻基本解除,叮嘱病人放松心情,生活规律,坚定必胜之信心,配合治疗。停用输液,遂以处方:槟榔30g,莱菔子30g,枳壳10g,川朴10g,陈皮10g,半夏15g,西洋参15g,白术15g,云苓20g,乌梢蛇10g,蜈蚣2条,土鳖虫10g,女贞子30g,薏苡仁30g,半枝莲30g,白豆蔻10g(后下),木香10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0剂。

本病晚期,由于气血耗伤殆尽,服药30剂后,患者较前有所好转,但仍疲倦、乏力、面色苍白。遂以:生晒参15g,五味子15g,麦冬15g,山慈菇10g,山甲片8g(先煎),山豆根10g,龟甲10g(先煎),白花蛇舌草20g,乌梢蛇10g,白术20g,云苓20g,1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并嘱每日服蟾蜍1只,服法:将蟾蜍去头及内脏,蟾皮亦剥除,唯留四足部皮肤,清洗干净,然后久煮成糊状,加入大蒜2枚,每日三次分食。

半年后,患者病情稳定,遂处方:西洋参60g,紫河车300g,山慈菇30g,沉香20g,乌梢蛇30g,全蝎30g,蜈蚣20g,土鳖虫30g,三七30g,冰片5g,儿茶30g,研细末,每服10g,每日两次,早晚蜜汁调糊含化。

服药一年后,患者可以下床走路,与常人无差别,带癌生存10年后逝世。

此例患者从我接诊后心态平静,对我笃信不疑,拒绝一切干扰,加上儿子出狱后心情舒畅,因此病情很快好转。我认为任何疗效的取得都是“医患相得法”,即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1994年,蓝田县冯家村青年农民杨某,在西安确诊为脓胸、心包积液、腹水、脓毒败血症。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西安、北京等地花去了数万元,无明显效果而返。后来我院就诊,接诊时患者精神极差,消瘦,胸部引流口流出的脓液腥臭难闻,病情笃重。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内服“千金苇茎汤”加减,服药100余剂,并用“白花蛇舌草合剂”外敷治疗,五个月后痊愈。对此《陕西广播电台》《中国消费者导报》《陕西日报》都进行过报道。此后,外地有脓胸患者不远千里,慕名而来。近年来,治疗脓胸20多例,均获得满意效果。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认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都必须心怀慈悲,正所谓“医者父母心”,明代裴一中在《言医》中写到:“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生看到病人被病痛折磨时,应感同身受,若己有之,病魔一日不除,内心一日不安。这就是我行医做人的准则。医路求索

在临床上,我经常碰到一些疾病,西医诊断不明确,从西医角度没办法治疗,而用中医的理论来分析,用中医的办法来治疗,这些疾病往往能轻而易举治好。这也是中医的一个长项。我们能够在不用西医治疗手段的情况下,从中医的角度治疗,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1996年,我曾遇到过一位肺结节病患者,右背疼痛,经CT检查两肺有结节样阴影,患者心脏功能差,不能做穿刺和支气管镜检查,咳嗽,胸痛。先后在西安某医院住院治疗四个多月,长期服用激素,症状无明显好转。

1996年8月,胸片示两肺叶纹理增强、模糊,见小结节影,右肺门影增大。诊断:两肺结节病。来门诊治疗时,症见咳嗽,痰难咳出,胸闷,左右背部痛,口干渴多饮,纳差,下肢浮肿,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细。

证属:气阴两虚,肝肾不足,痰瘀互结。

治疗:补益肝肾,益气养阴,活血祛瘀,化痰散结。

处方:西洋参10g,麦冬15g,天花粉15g,五味子20g,熟地15g,僵蚕10g,法半夏12g,胆南星10g,野菊花30g,山慈菇15g,海藻12g,炮山甲10g(先煎),漏芦10g,山豆根6g,10剂。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9月6日来诊,咳嗽,胸闷减轻,背部疼痛亦有减轻,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强地松按照每周减5mg,已递减到每天10mg。在原方基础上加皂角刺1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20g,继服15剂。

9月21日,服益气养阴,化痰散结祛瘀药15剂后,患者已无咳嗽,胸闷口干多饮等症状已消失,下肢仍轻度浮肿,右胸背部疼痛消失,临床效果显著,强地松已减到每日5mg,舌质暗红,苔黄薄腻,脉细。

仍以原方加减治疗:西洋参15g,麦冬15g,天花粉15g,法半夏10g,五味子15g,熟地20g,僵蚕15g,胆南星10g,山慈菇20g,海藻15g,炮山甲10g(先煎),片姜黄10g,炙黄芪20g,桃仁10g,皂角刺10g,半枝莲20g,白术20g,焦三仙各10g,1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12月6日,激素已全部停止,服上药后拍胸片提示双肺纹理清晰,沿肺纹理走向可见少许致密点状影,结节已消除。患者精神可,咳嗽,胸闷,气短已消失,口干和肩背疼痛消失,饮食正常。对这例诊断不清的结节病,经中医补益肝肾,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消肿,化痰祛瘀,软坚散结治疗,前后服中药5个月,在基本没用西药的情况下,诸症消失,体现了中医和中药临床治疗的优势。当时我也不敢相信这样的奇迹,但在事实面前,对中医的疗效,我诚服了。中医药主要的特点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我们诊疗前都要全面收集患者的所有信息。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不能只单单注意局部,还要特别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通过调整体来达到治疗局部的目的。它在处理疾病方面是有前瞻性的。比如,目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加大,人们容易出现疲劳,特别是白领,由于工作紧张,长期生活不规律而导致失眠、疲劳、头发脱落、精神倦怠等,这就是疲劳综合征,发生率很高,但到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都正常,对此,西医没有治疗的方法。但从中医的角度看,人是一个整体,治疗就是从整体来考虑,用整体调节的方法来调和气血、调和五脏、补养气血,以此来缓解这些不适,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对慢性病疗效显著,但对一些急性病在临床上也有神奇的疗效。2000年9月中旬一位王姓住院病人,62岁,因2型糖尿病、冠心病住院。大查房时病人心绞痛发作,胸骨后剧烈闷痛两个多小时,并且向两肩放射,血压160/90mmHg。病人表情非常痛苦,体型肥胖,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滑,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都不能缓解。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我即针刺内关、鸠尾、至阳,针刺入穴位后,我行完手法,病人叙述针感自胸部传导,当时胸部疼痛就逐渐缓解了。在几分钟之内针灸就将心绞痛控制住了,在场的同仁十分震撼。在治疗心绞痛方面针灸确实比硝酸甘油见效快,临床上已得到证实。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中医来讲,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中医是有实效的,理论来自于临床实践,而临床实践的检测在于疗效,很多疑难杂症,很多棘手的疾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都可以化解,在临床上我们屡试不爽。

2002年,有一次我在医院上总值班岗,有位患者胆绞痛突然发作,病人痛得直打滚,值班的西医大夫立即给患者开了西药,让护士到药房取药。恰巧药房值班人员又去吃饭了。看到患者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就主动请求值班医生,让我用针灸试试,在取得值班医生同意的情况下,我立即给患者实施了针灸治疗,迅速缓解了患者的痛苦,结果护士取回来的药也派不上用场了。针灸疗效使我不禁感叹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医针灸疗法太神奇了。

2002年以前,我治疗的疑难杂症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口眼干燥综合征等,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

“有疗效才是硬道理”“英雄不问出处”。中医之所以有别于西医,就在于它有几千年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独特理论和与之相应的诊疗技术。尤其是对天然药物复方的应用,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只要有其证,就能辨其证,施其治,而用其药,这就是中医药的神奇之处,但这又不叫神。中医就是这样,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肯定就好。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不可分割的精华,而且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郑重地向全世界进行推荐。

我的一位老同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干部,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2003年非典暴发期间,西医束手无策,中医却有了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非典”期间,中医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准确分析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当时许多患者高热不退,中医采用蒿芩清胆汤和三仁汤,以清热化湿,透邪外出。同时根据不同患者出现的新的病理变化及时进行新的辨证。治疗中期发现部分患者具有疲惫、面色㿠白的症状,经进一步辨证认为这是邪伏膜原,应从透达膜原之邪入手,并用升降散合达原饮(川朴、槟榔、黄芩、草果、知母、茯苓、甘草),虽然是简简单单几味药,却有使邪气溃散,速离膜原的作用,临床效果奇特,“非典”期间缩短了患者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中医中药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此由WTO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SARS国际研讨会认为,中医是全球医疗体系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中医整合融入中国医疗体系的做法,可以作为世界其他国家效仿的样板。中医药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一宝贵财富,一定要倍加珍惜,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2005年,我应邀为一位韩国病人用方氏头针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经五次扎针,韩国人的面部神经麻痹医治成功,他非常感激,并说:“韩国的中医发展十分蓬勃,对中国的针灸研究非常深入,若干年后,你们中国人学针灸技术,要到我们韩国来。”听到这句话,我感慨万千,国际社会对中医的关注和认同,更加体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我们肩上的使命任重而道远。随着方氏头针传人方本正、周达君相继出走国外,该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走向平台区。2011年广州亚运会,韩国围棋队的队员顶着头皮针出现在赛场上,最终赢得金牌,这个现象震惊了各国棋迷,显然,这证明了中国发明的头皮针技术,在外国的深远影响。

2004年8月9日,某县医院成副书记介绍来一位因脑梗死引起失语的患者王女士,系蓝田华胥镇人,脑梗死失语半个月,在西安某医院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我院专家门诊的赵院长为患者开了住院证,准备让其住院治疗,因为患者和成书记是乡党,成书记便将病人领来让我诊治。经过CT和诊脉检查,根据临床经验,我对成书记说:“这病能治好。”说话间,顺手在病人头上和颈部扎了几针方氏头皮针。没有几分钟,病人就能说话了,几根针,几分钟,就治好了患者的失语。病人和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从事头皮针技术的实践与研究40多年来,我深深为这门技术的疗效与发展前景所折服。

四十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沧桑岁月的锤炼,使我变成了一位真正的“铁杆中医”!

长期的临床实践,使我养成了手不释卷的学习习惯。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为研究重点,汲取各家之长,在遣方用药方面善用经方,又不受经方药味的拘束,往往经方时方并用,不失配伍准绳,临床治病有常有度,一般是治常易,治变难,其善治常者,亦善治其变。我所诊治的病人变证较多,多为疑难杂症,我总是细心观察,周密思考,务求至细,处变不惊,迎难而进,形成了独特的医疗风格。

2005年酷暑,陕西省书画协会祁健民主席找我诊病,其患痛风已十余年,时时频发,接诊时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左下肢弥漫性肿胀,小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风湿热痹。当时膝关节红、肿、热、痛,膝围55公分。当时在方氏头皮针感觉区下1/3进针,针刺配以伏象下肢行针刺手法,针刺半小时后,患者左下肢肿消痛止,膝围缩小为32公分,满屋人皆惊奇。后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服药30剂,针刺20次获愈。临床医疗几十载,我相信世上没有不可解释的神秘之物,只有等待解释的未解之谜。强调用传统中医的理念认识问题,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临床效果是硬道理,在神奇的临床效果面前,更感到了中医之伟大。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以“仁慈至善”之心为精神内涵,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医事业的神圣与高尚,以仁爱尊重生命,善待患者,是我终生的奋斗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只有“心存仁义之心”的仁爱之人,才能将医学真正变成济世活人的“仁术”。几十年来,虽历尽人间沧桑,岐黄路上,兼收并蓄,力求广取各家之长,但又不墨守成规,对于许多现代医学尚感棘手的疑难病症,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终于有所收获,有所突破。在理论上按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受益于前贤的指导理论,根据临床经验,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深感内疚的是,由于中医对疾病个体化和动态化大于对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中医和针灸的有效科学成分不能被有效提炼,临床所触及的客观规律不能被真正认识,使诊治方法不能宏观标准化。医学是神圣的,学医的道路又是艰辛的,当医生更需要终身学习,不仅要学习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还要跟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发展。前面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进一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有效提高中华民族的中医药诊疗水平,奋斗终生,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第二章 医路索迹——验案集锦长黄褐斑的脸变白了

王女士今年32岁,是某电视台的专业播音员;她俊俏漂亮,白皙的脸蛋上,一双美丽的眸子如清泉一般。每每打开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看到清新亮丽的她,无不使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一天的疲劳顿感全消。但近半年来她突然不见了,新闻播报换了人,这让人感到些许意外!

春末夏初的一天早晨,我正在给一位患者看病,王女士和她的爱人突然出现在我的诊室,看到她,我大吃一惊!呆滞的双眼,灰黄的皮肤,面部布满斑点,整个人看起来活像个“黑包公”。这还是我印象中那个年轻美丽的她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时的她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十几岁!

我连忙招呼王女士坐下,听她声泪俱下地向我述说她的病史:“我是电视台的播音员,基于职业原因,每天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得体,每日三次洗脸化妆,爱岗敬业的我乐此不疲,从不厌烦。因为工作的需要,任何高档化妆品我也能舍得买,市面上新潮的高档次的美容霜、美白、防晒、隔离霜、柔肤水等护肤品我全使用过。但在2003年的冬天,我的左面颊部长出了一小块紫色斑块,瘙痒剧烈,立即去西安市某医院皮肤科诊治,医生说是湿疹,给我开了在面部搽的一种软膏,我搽了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再去另一家医院皮肤科还是诊断为湿疹,开了些糖皮质激素霜剂和医院自配的药膏,用了一段时间这一小块湿疹仍然时好时坏。到了2004年秋天,我又去找了一位自称专治皮肤病、性病的老郎中,他说我体内有毒,要排毒,给我服用他调制的秘方,用了几个月药之后,结果脸肿得像皮球,双眼边肿得血红血红的,到医院急诊输液才消了肿。就这样我的脸被彻底毁了,从一小块湿疹开始治疗,治到脸上到处都长满黄褐斑,而且痒得厉害。痛不欲生的我在2004年底又去了某知名医院,皮肤科的医生为我做了斑贴试验,认为我对硫氢基、甲醛、芳香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等几种物质过敏,重新诊断为变应性皮炎,又开始了大量的中西药口服和外用。几个月过去了,我的脸不但没有好转,还间断性地觉得头晕、口干、烦躁、胸闷,有时整夜整夜失眠。郑医生,这张脸把我快逼疯了,听人都说您这里能治好这种病,我是抱着天大的希望来寻您给我治疗,要不然我可怎么活呀……”

医者父母心,看到面前这位悲痛欲绝的患者,我非常同情。于是就亲切地安慰她,让她把所有的化妆品都不要再用了,再把所有的中西药都停掉。我说:“本来皮肤就发生变态反应了,中西药用太多,肝肾功能受损,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紊乱,气血升降失常,代谢产物上哪里排泄呢?我给你拟定一套对身体无任何副作用的纯物理疗法用针灸、头针治疗,先扎几次,若有效,就接着治,无效也不会有副作用。”她轻轻地点了点头,眼里含着泪水,满怀希望地看着我。

这真是一张久经折磨的脸,暗黄发黑,双腮部青黑,两腮布满黄褐斑,斑上有几个凸起的小包块,按之不变色,痒甚。舌质暗红,苔薄,舌底有瘀斑,脉沉涩。证系气滞血瘀,皮肤经脉气血阻滞。我考虑,拟先行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2005年3月2日首次治疗,取至阴、少泽、少冲穴,用三棱针迅速点刺,然后挤压出血,以活血化瘀,理气调整内分泌,针刺双足三里、太阳、尺泽、合谷,以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耳针面颊部,每日一次,10次治疗结束后,王女士的脸色开始泛起了红色。第二疗程,减少泽、至阴、少冲,艾灸气海穴,以培元固本,补气活血,两个疗程结束后,王女士的皮肤变白、变嫩了,凸起的红肿包块消失了,不再痒了;第三疗程我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艾灸神阙、气海以通经活络,疏风排毒。三个疗程结束后,王女士双腮部的褐斑一天天变淡了,面部出现了光泽,拨云见了青天,甜甜的笑容出现了……她头不晕了,吃饭香了,睡觉好了,俏丽的面容像一朵初绽放的百合花白里透红。大病初愈,她的面色比过去更俊美了:秀发如瀑,笑靥如桃;亭亭玉立,粲若天仙。

三个月后,王女士俏丽、清新的面孔又出现在新闻播报节目里。中草药竟让她摆脱鱼鳞癣的折磨

刘玲上大学时被大家称为“玉美人”,因为她天生皮肤光滑白皙,细腻粉嫩。她年轻活泼,喜欢唱歌跳舞,在大学里是文艺骨干。因为人长得漂亮,又有才气,无疑成为了学校的校花,成为许多男生倾慕的理想型女生,求爱信像雪花一样纷纷飞来……

正当刘玲沉醉在被追求的幸福之中时,她忽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前胸后背和四肢都被鳞屑围成一团,皮肤干燥脱屑,更糟糕的是这种病使人浑身奇痒钻心,痛苦难忍,刘玲经常整夜抓痒,整夜睡不着觉,夏天连短袖上衣和裙子都不敢穿。“校花得了怪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刘玲成了整个大学议论的焦点人物,那些平日里对她献殷勤的男生们都开始远远地避着她,她由一个被众星捧月高高在上的白雪公主一下子变成了人人嫌弃讨厌的丑小鸭!大学毕业后,她参加工作进入建行营业部,本想着凭借自己的才干努力工作,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可是没到半年,大家都知道她得了这种怪病,同事们都不愿意和她交往,年轻同志还经常给她白眼看,刘玲一赌气,辞职回了家。没了工作,没了经济来源,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为了不再遭受别人的讥笑和白眼,刘玲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好医生,看好自己的病!于是她四处打听,四处求医,为了看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借遍了亲戚朋友的钱,可是病症总是反反复复不见好转。在鱼鳞癣折磨得她实在烦恼时,便自游华山散心。谁料碰到一位游医,说能治好她的病,配了一种药水,能包治各种皮癣。她绝处逢生,便倾囊凑了1500元钱买了一个月的药带回家。起初效果还可以,但是半个月不到,她涂药的部位,包括脸上、手上就开始破溃、流脓,红肿疼痛,实在没办法,又从同学处借了些钱到省医院治疗,但听到的都是些和以往相同的话:“这种病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她痛苦极了,觉得自己这种病没有康复的可能了,几次想到了自杀,讨厌的皮癣险些要了她的命!悲痛的不光是她自己,还有她的家人。

2003年8月,在刘玲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她的爱人多方找人打听,找到了我,请求用中医治疗。看到一个简单而普通的皮肤病被失治、误治,将病人残害到如此程度,我伤心透了。看到折磨着背部、肘部、腹部及膝关节上下到处都是鱼鳞样的患者,我的心也被深深地刺痛了:多么可怜的人儿!我为患者做检查,发现其脱落的表皮血肉模糊,有的地方叠起绿豆大小的水疱;自述痒痛交加,难以忍受。把其脉滑,观其舌苔黄腻,证属湿热蕴结,血虚风燥。治以清热除湿,祛风杀虫,用我舅父秘传治法:苦参浸剂外擦。处方:苦参30g,苍术30g,海桐皮30g,苦楝子30g,银花30g,地肤子30g,川椒20g,土槿皮60g,百部60g,土茯苓60g,马齿苋60g,皂角刺60g,秦皮60g,以75%酒精1500mL,将上药放入大口玻璃瓶内搅匀封口,置阴凉处10天即可使用。治疗时将患处洗净,把棉球用药液蘸湿,每天涂患处3次。

内服方:活血祛湿汤:当归25g,川芎15g,红花10g,羌活25g,独活15g,木通15g,荆芥15g,防风30g,麻黄10g,苍术25g,胡麻仁15g,白鲜皮15g,甘草15g,每日一剂,早晚空腹口服。

经过近两个疗程(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的治疗其症状大为减轻,破溃、红肿、流脓的部位开始结痂,浑身奇痒症状明显减轻,用药液涂抹一个月后,损害皮肤的鳞屑开始变薄,像鱼鳞一样的鳞屑一层层脱落,有的地方露出红活的皮肤。前后共治疗了3个多月时间,鱼鳞癣完全消失,她容光焕发,又回到了建行的营业窗口。每当我去建行办事,看到营业窗口里那张如雨后芙蓉的脸所焕发出的青春笑容时,我深深地陶醉了。【病案分析】 本病因状如鱼鳞,奇痒脱屑,故名鱼鳞癣。其病因多属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养,初发时局部瘙痒,皮肤迅速苔藓化。典型损害为多数如米粒至高粱米大,淡黄色或黄褐色、白色一致的圆形和多角形坚硬有光泽的扁平丘疹,密致成片,表面有少量鳞屑,伴有抓痕,血痂。皮损中央最显著,边界不清,久之皮肤浸润肥厚。好发部位主要为颈部、项部、背部、额部,其次是肘窝、腘窝、骶尾。时轻时重,一般夏季重冬季轻,有阵发性奇痒。组织病理显示,表面过度角化,肌层增厚,显示为一般慢性炎症性变化。患病后多缠绵难愈。笔者临床体会,治疗必须积极彻底,不能满足于皮损消退。而血虚、血热、燥热等体质得不到彻底纠正,愈后必复发。务需祛尽风邪使血虚血热燥热体质得到彻底纠正。以上内服方中以羌活、独活祛风除湿,宣邪祛滞。苦参、白鲜皮祛风除湿,杀虫解毒。苍术、防风、蝉蜕、荆芥祛风胜湿,麻黄宣肌腠之闭滞。当归、川芎、红花、木通养血活血和营。麻仁润血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且未见复发。16岁少女的卵巢囊肿

2000年3月,还是初中学生的小王总觉得下腹胀痛,月经也不正常,妈妈以为孩子是劳累过度导致的,当时也没太在意。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王还是感觉下腹胀痛,她非常害怕但又不敢告诉妈妈,就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悄悄地哭。有一次,小王上厕所,无意间妈妈发现女儿内裤上的白带增多,色黄,还有臭味,她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星期六,妈妈带着小王来到县医院妇科,经B超检查小王卵巢囊肿5cm×5.5cm×6.0cm,妇科医生建议手术切除一侧卵巢。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病吓坏了,她伤心地哭了:女儿才16岁,怎么会得这个病,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呀?她拒绝了县医院妇科医生的治疗方案,带着女儿离开了。

之后妈妈带着小王去了西安好几家医院,但医生都告诉她必须切除一侧卵巢。保住卵巢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妈妈失望地带着女儿回到蓝田。她不甘心呀,在回蓝田的路途上,伤心的她忍不住悄悄落泪。这时车上的一位乘客看见了,出于好奇,就问她发生什么事了。小王的妈妈就把女儿的不幸告诉了这位乘客,这位乘客一听笑了:“今天算你们走运,碰到我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位医生,他绝对能治好你女儿的病!”小王的妈妈听了惊喜万分,她连忙向这位朋友询问大夫的地址。这位乘客给小王妈妈说先前她的女儿得了子宫肌瘤,几家医院都说要切除子宫,最后是蓝田县医院的郑医生用中药治疗好的。

4月中旬,一个春暖花开,芳菲弥香的清晨,小王妈妈带着女儿来到了医院。待诊的人坐满了一屋子,等我把要看病的病人诊治完了,小王妈妈走上前来用哀求的语气对我说:“郑医生,您一定要帮帮我们,我女儿得了卵巢囊肿,西安的那些医院都说要切除卵巢,可孩子才16岁啊,以后可咋办呀?求求您救救孩子,救救孩子吧!”看着这位可怜的母亲和她那可怜的女儿,我的心里也觉得酸楚楚的,就连忙好言安慰,并答应尽力给孩子治疗。

16岁的少女小王,面容憔悴,言语低微,羸瘦,精神极差,脉细数;望其舌,舌体瘦薄,边有齿痕。检查右下腹疼痛拒按,可扪及一肿块,呈囊性,活动,有触痛,腹胀,小便色黄,证属“血癥”,经辨证论治宜破血消坚,理气行滞。我按照恩师指导的“大实有羸状”之理,采用先攻后补的方法,用加味化坚汤,以桃仁9g,杏仁9g,橘皮10g,丹皮10g,桂枝10g,大黄12g,水蛭10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5g,鳖甲20g,配制中药给其服下。

4月28日患者服药10剂后自述阴道下仍有小量污秽之物,气味奇臭,腹胀、腹痛减轻,精神转佳,也开始思食了。后我又稍做调整,以原方去丹皮加皂刺12g,王不留行10g,再服15剂。

5月18日,通过第三次诊治,小王的妈妈告诉我:孩子服药后阴道排出大量污秽之物,如败絮状。腹痛、腹胀现象完全消失,肿块也全消了。我微笑着给她把脉,诊其脉沉细,舌淡苔薄白。按照恩师教导的“善治癥瘕者,调其气破其血,衰其大半而止”之原理,采用了补气健脾,温经益胃法:以当归20g,吴茱萸12g,川芎12g,熟地12g,白芍10g,菟丝子15g,党参30g,丹皮12g,杜仲20g,黄芪40g,陈皮12g,白术30g,云苓12g,甘草10g,30剂,让患者用水煎服。

春风化暖,万象更新,小王的妈妈带着女儿来道谢;小王兴高采烈地自述一切正常,医院B超检查卵巢囊肿已经消失,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2010年春节小王从师大毕业,已是初中教师的她携其恋人来家拜年,称其经2000年治疗后月经正常,身体健康,现已恋爱,拟“五一”节结婚,并请我当她的证婚人,我高兴地答应了。【病例分析】 卵巢囊肿,属中医属肠覃、癥瘕范畴。我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聚成痰,痰湿与血瘀结为癥块。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同时兼以健脾祛湿,逐水散结为主,临床上热象显著,口干便结者在原方基础加红藤20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制大黄10g(后下),发热者加柴胡、黄芩各10g,口黏苔腻,脘闷纳呆湿邪偏盛加土茯苓30g,苍术、虎杖各20g,血瘀者加莪术、三棱各10g,夹痰者加制南星10g,海藻15g,包块坚硬者加炮山甲、王不留行各10g,水蛭5g,炙蜈蚣1条,我用上面的方法治疗了10多例卵巢囊肿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以为欣慰,故作赘述。令人发怵的痛经

端庄秀丽的张女士年仅34岁,却已是市政府某部门的业务处长,她每天公务繁忙,应酬不断;爱人是银行部门经理,月薪上万,夫妻二人可谓生活优裕,事业有成。按说小张生活美满,应该没有什么大的烦恼,可是多年来的痛经却一直折磨得她生不如死。每至经期则如临大难,小腹剧烈疼痛,翻滚呻吟,不能自已;每次注射杜冷丁100mg,尚不能止痛。

说来话长,此事还得从张女士13岁时说起:张女士老家在蓝田岭区,13岁时她月经初潮,因为年龄小怕羞,月经来时也没有告诉大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